刘禹锡的趣味故事

刘禹锡的趣味故事
刘禹锡的趣味故事

刘禹锡的趣味故事

柳宗元与刘禹锡“以柳易播”的故事

韩愈为柳宗元(字子厚)撰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中记述了柳宗元的这样一件事:元和十年(815 ),柳宗元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司马期满进京又外任为柳州剌史。同时,他得知刘禹锡(字梦得)也被贬为播州剌史。柳宗元落着泪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其意是说,播州不是个人住的非常荒远之地,而梦得是个孝子,家有老母亲,我不忍心梦得身陷困境,又没有可以劝慰老母亲的话语,且没有母子同去播州的道理。于是,柳宗元“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即向朝廷请求,上奏疏给皇帝,愿用自己任所的柳州与刘禹锡对换,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无怨。恰好有人把梦得的事上报给皇上,梦得被改任连州剌史。

刘禹锡写《陋室铭》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因参与政治革新得罪当朝权贵,被贬为安微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通判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埋怨,撰写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辨。这个举动气坏了知县,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由三间改为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安心住下,读书作文。知县见他还是悠然自得,将其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

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为斗室,写下《陋室铭》一文。

刘禹锡玄都观过了几年,皇帝忽然想起刘禹锡有那

么点才能,就又重新把他调回京城。刘禹锡到京城后,听说这几年郊区玄都观里来了个老道会种桃花,偌大一个庭院尽是桃花,等到开放,壮观得很。

于是刘禹锡就和朋友相约去看桃花。刘禹锡这个人本来就好写诗,看了如此壮丽的桃花,焉能不写。于是他回来就写了一首《游玄都观》。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的诗本来就有名,这下很快就流传开了。

结果有人这么一分析,就向皇上进谗言,说这首诗明是写桃花,其实是讽刺新提拔的权贵的。

皇上当然不高兴,于是就把刘禹锡又发到外地去了。差不多十年后刘禹锡又被调回京城,恰好是春天,于是想起玄都观的桃花。结果一看,很让人失望。

种花的道士已经去世,庭院也就破败,再也没有往日的繁盛了。刘禹锡又想起这些年有无数的权贵兴起又衰败了,难免感慨,于是又写了一首《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尽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首诗传到

皇帝耳朵里,又觉得刘禹锡在发牢骚,就又把他发到外地去了。

刘禹锡的成语故事

刘禹锡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闻名,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妓来在席上作陪。在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高髻云鬓新样,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这首诗中所

名人故事: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名人故事: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 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 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 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 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 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 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 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着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党委书记马上派了几个同志,去找图书馆的管理员。图书馆的大门 打开了,陈景润向管理员说:“对不起!对不起!谢谢,谢谢!”他一边 说一边跑下楼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他打开灯,马上做起那道题目起来。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

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 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 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 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 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 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 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 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 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 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 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 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作了 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和3。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历史名人刘禹锡的故事

历史名人刘禹锡的故事 历史名人刘禹锡的故事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下面是是小编整理的历史名人刘禹锡的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韩愈为柳宗元(字子厚)撰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中记述了柳宗元的这样一件事: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司马期满进京又外任为柳州剌史。同时,他得知刘禹锡(字梦得)也被贬为播州剌史。柳宗元落着泪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其意是说,播州不是个人住的非常荒远之地,而梦得是个孝子,家有老母亲,我不忍心梦得身陷困境,又没有可以劝慰老母亲的话语,且没有母子同去播州的道理。于是,柳宗元“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即向朝廷请求,上奏疏给皇帝,愿用自己任所的柳州与刘禹锡对换,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无怨。恰好有人把梦得的事上报给皇上,梦得被改任连州剌史。 刘禹锡写《陋室铭》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因参与政治革新得罪当朝权贵,

被贬为安微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通判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埋怨,撰写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辨。这个举动气坏了知县,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由三间改为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安心住下,读书作文。知县见他还是悠然自得,将其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为斗室,写下《陋室铭》一文。 刘禹锡玄都观 过了几年,皇帝忽然想起刘禹锡有那么点才能,就又重新把他调回京城。 刘禹锡到京城后,听说这几年郊区玄都观里来了个老道会种桃花,偌大一个庭院尽是桃花,等到开放,壮观得很。 于是刘禹锡就和朋友相约去看桃花。 刘禹锡这个人本来就好写诗,看了如此壮丽的桃花,焉能不写。 于是他回来就写了一首《游玄都观》。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位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故事,他就是祖冲之。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家,也是天文学家,生于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河北涞源人。他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领先于西方国家1000多年。 为什么说祖冲之厉害呢?这要从如何计算一个圆圈的周长说起。现在我们都知道,圆的周长=圆的直径乘以圆周率,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等等,用这个公式可以方便的算出圆的周长。但在2000多年前,人们可不知道有这么方便的公式,也不知道有圆周率的存在!人们计算圆周长的方法是用直径乘以三,误差非常的大。后来,人们发现圆周率应该比三大,但是到底大多少却无法确定。祖冲之经过多年的刻苦研究,计算出圆周率在和之间,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将祖冲之列为第一位将圆周率值计算到第7位小数的科学家。人们为了纪念祖冲之的重大贡献,将圆周率称为“祖率”。 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钻研数学和天文。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老师教的“圆周是直径的3倍”的计算公式。第二天一早,他就拿了一段绳子,跑到村头量车轮。祖冲之先用绳子量了车轮的周长,再把绳子折成同样大小的3段,去量车轮的直径。量来量去,他发现车轮的直径根本不是圆周长的1/3。这究竟为什么?他决心要解开这个谜题。正是这种精神,让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祖冲之不但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他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详细记录。在他33岁时,编制了《大明历》。测定出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跟现代科学测定的一年的时间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绕地球一圈的时间,跟现在的相差不到一秒!让我们不得不惊叹,在没有计算机的古代,这么准确是怎么做到的? 祖冲之还有很多科学发明。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 祖冲之“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态度严谨、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这就是我给大家讲的祖冲之的故事。谢谢!

古今中外数学文化故事精选

古今中外数学文化故事精选 祖冲之祖籍河北,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南朝做官,因而他出生于南方.晋朝末年,由于北方连年混战,中原地区的人口大量迁移到 南方,促使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各方面都有迅速的发展,祖冲之正是诞生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祖家历代对天文历法都很有研究.在家庭的影响下,祖冲之从小便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青年时代,他便对刘歆、张衡、王蕃、刘徽等人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驳正了他们的错误.以后他继续钻研,在科学技术 方面作出极有价值的贡献.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数的圆周率,便是 他其中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在天文历法方面,他曾将自古代到他生活 年代为止所有可以搜罗到的文献资料,全部整理了一遍,并且通过 亲自观测和推算,做了深切的验证.他指出当时所流行的何承天(公 元370-447年)编定的历法有许多严重的错误.因此他便开始编制另 一种新的历法. 宋大明6年(公元462年),33岁的祖冲之编好了新的历法“大 明历”.这是一部最好的历法,但是却遭到了当时朝廷中最得势人物 戴法兴的反对.许多官员惧怕戴法兴的势力,不敢对祖冲之新历作公 正的评定.祖冲之为了坚持真理,勇敢地与戴法兴展开了辩论,他写 了一篇有名的《驳议》,逐条驳斥了戴法兴的无理责难.这场辩论, 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和反科学、进步和保守之间 的尖锐斗争.戴法兴等人认为:历代流传下来的东西,都是古制,是 不可革的,是“万世不易”的,他们认为天文历法不是“凡人”可 以修改的,他们说:“非冲之浅虑妄可穿凿”,甚至进一步责骂祖 冲之是“诬天背经”.祖冲之对他们提出了尖锐的反驳.他认为日月 五星的运行“非出神怪”,“是有形可检,有数可推”,只要进行 细心的观测和推算.孟子早先所说“千年之日至(夏至、冬至)可生而致”的话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祖冲之在《驳议》中写了两句非常有名 的话“愿闻显据,以覆理实”,“浮词虚贬,窃非所惧”.他希望双

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祖冲之是我们国家南北朝的一名数学家、天文学家,他是河北涞源人,最大的成就就是计算了圆周率。 在秦汉之前,径一周三就是那会儿的圆周率,但是误差非常地大,后来发现圆周率应该是径一周三而有余,但是余数大小无法确定,后来,刘徽发明了割圆术,求出了圆周率是3.14,而且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圆内切的正多边形边数越多的话,圆周率就会越来越准确。 祖冲之究竟是根据什么方法得出的圆周率,现在没有办法进行考证,但是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个非常有毅力,很聪慧的人。 祖冲之实事求是,亲自检验历法,在他33岁的时候编制了《大明历》,由此就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

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

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位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故事,他就是祖冲之。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也是天文学家,生于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河北涞源人。他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领先于西方国家1000多年。 为什么说祖冲之厉害呢?这要从如何计算一个圆圈的周长说起。现在我们都知道,圆的周长=圆的直径乘以圆周率,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等等,用这个公式可以方便的算出圆的周长。但在2000多年前,人们可不知道有这么方便的公式,也不知道有圆周率的存在!人们计算圆周长的方法是用直径乘以三,误差非常的大。后来,人们发现圆周率应该比三大,但是到底大多少却无法确定。祖冲之经过多年的刻苦研究,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将祖冲之列为第一位将圆周率值计算到第7位小数的科学家。人们为了纪念祖冲之的重大贡献,将圆周率称为“祖率”。 祖冲之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钻研数学和天文。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老师教的“圆周是直径的3倍”的计算公式。第二天一早,他就拿了一段绳子,跑到村头量车轮。祖冲之先用绳子量了车轮的周长,再把绳子折成同样大小的3段,去量车轮的直径。量来量去,

他发现车轮的直径根本不是圆周长的1/3。这究竟为什么?他决心要解开这个谜题。正是这种精神,让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祖冲之不但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他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详细记录。在他33岁时,编制了《大明历》。测定出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跟现代科学测定的一年的时间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绕地球一圈的时间,跟现在的相差不到一秒!让我们不得不惊叹,在没有计算机的古代,这么准确是怎么做到的? 祖冲之还有很多科学发明。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 祖冲之“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态度严谨、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这就是我给大家讲的祖冲之的故事。谢谢!

刘禹锡的诗全集_刘禹锡简介_古诗大全

刘禹锡的诗全集_刘禹锡简介_古诗大全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刘禹锡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朝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的诗全集: 《竹枝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翻译】 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 《乌衣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翻译】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望洞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 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潭面上没有一点风,就像一面未经磨拭的铜镜。远望,洞庭湖的景色十分秀丽。湖中那些君山就宛如白银盘上的一个小青螺。 《浪淘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翻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秋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祖冲之数学故事

祖冲之数学故事 祖冲之人物生平 祖冲之,429年南朝宋元嘉六年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 西晋末期,北方发生大规模战乱,祖冲之的先辈从河北迁徙到江南,并在江南定居下来。 祖冲之就出生在江南,其祖父祖昌任刘宋朝大匠卿,是朝廷管理土木工程的官吏,父亲祖 朔之做“奉朝请”,学识渊博,常被邀请参加皇室的典礼、宴会。 祖冲之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爷爷给他讲“斗转星移”,父亲领他读经书典籍,家庭的熏陶,耳濡目染,加之自己的勤奋,使他对自然科学和文学、哲学,特别是天文学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青年时代就有了博学的名声。 早年经历 祖冲之曾在著作中自述说,从很小的时候起便“专功数术,搜烁古今”。他把从上古 时起直至他生活的时代止的各种文献、记录、资料,几乎全都搜罗来进行考察。同时,主 张决不“虚推古人”,决不把自己束缚在古人陈腐的错误结论之中,并且亲自进行精密的 测量和仔细的推算。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每每“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 筹策”。 由于祖冲之博学多才的名声,被南朝宋孝武帝派至当时朝廷的学术研究机关华林学省 做研究工作,后来又到总明观任职。当时的总明观是全国最高的科研学术机构,相当于现 在的中国科学院。总明观内分设文、史、儒、道、阴阳5门学科,实行分科教授制度,请 来各地有名望的学者任教,祖冲之就是其一。在这里,祖冲之接触了大量国家藏书,包括 天文、历法、术算方面的书籍,具备了借鉴与拓展的先决条件。 祖冲之数学成就 数学史上的创举——“祖率” 祖冲之算出圆周率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成3.1415926,祖冲之因此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位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 第7位的科学家。祖冲之还给出圆周率π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 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祖冲之对圆周率数值的精确推算值,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是一 个重大贡献,后人将“约率”用他的名字命名为“祖冲之圆周率”,简称“祖率”。 圆周率的应用很广泛,尤其是在天文、历法方面,凡牵涉到圆的一切问题,都要使用 圆周率来推算。如何正确地推求圆周率的数值,是世界数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古 代数学家们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研究也很早。在《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中就提出 径一周三的古率,定圆周率为三,即圆周长是直径长的三倍。此后,经过历代数学家的相 继探索,推算出的圆周率数值日益精确。

古代名人故事:刘禹锡的佛缘

古代名人故事:刘禹锡的佛缘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772——842)在长期的贬谪生活中,大多时候 有职无权,内心十分苦闷,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排遣忧愁烦恼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与僧人往来,研读佛典,寻求解决人生痛苦烦 恼的方法。随着对佛教理解的日益深入,他从当初的好奇,已经变为 深深了解个中三昧,以至达到了“事佛而佞”的地步。他自述自己案 席上放的多是“旁行四句之书” (佛教典藉),来往者也皆是“赤髦白 足之侣”的僧侣(《送僧元皓南游》,《刘禹锡集)卷二十九)。与一般 的好佛者不同,刘禹锡对佛教的尊崇是他一生苦苦求索的结果。他说 自己做官二十年,一直在思索寻求一种人生之道,结果发现世上所谓 的诸道,如科举进仕、经商产业等,都难以行通,非为正途,只有佛 教“出世间法”,才值得尽心。 唐代佛教正逢鼎盛时期,刘禹锡被贬地朗州亦是佛教圣地。离城 区二十华里的德山千明寺就是享誉华夏的十方丛林,四方衲子纷纷来 此挂锡。刘禹锡常来此拜佛、参禅,与僧人探讨佛理、佛法。经常亦 有外来僧人来刘宅与其切磋禅理,“相欢如旧识,问法到无言” (《赠别君素上人》)。他与南岳衡山、牛头山、杨岐山等处的禅僧如 仲制、灵澈、元暠、如智、慧则、广宣、鸿举、义舟、景玄、惟良等 以及日本僧人智藏有广泛交往,有的交往还很深。柳宗元《送元暠师序》曰:“元暠师居武陵(朗州)有年数矣,与刘游久且昵。”刘禹锡 送僧诗二十四首,绝大部分是在朗州写作的。在《送僧元暠南游》诗 引言称赞他“妙音奋迅,愿力昭答”。刘表示“雅闻予佛而佞,亟来 相从。”他从元暠那里领悟到佛法的殊胜,感叹地说:“予策名二十年,百虑而无一得,然后知世所谓道无非畏途。唯出世间法可尽心耳。”“予策名二十年”是指自贞元九年(793)至元和七八年(812、813),这二十年中,他正值廿二岁至四十岁的血气方刚年华。贞元九年,时年二十二岁登进士第,不久擢监察御史。在此期间,他常与柳 宗元、吕温等“讲疑考要王霸富强之术”,寻求解决社会危机的途径。三十四岁时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而遭贬谪。他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

祖冲之生平简介

祖冲之生平简介 整理收集/黎校良 祖冲之(公元429年4月20日─公元500年)是 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 字文远。生于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 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为避战乱,祖冲之 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 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祖冲之从 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 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 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 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在数学方面,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π的不足近似值 (朒数)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盈数)3.1415927,指 出π的真值在盈、朒两限之间,即 3.1415926<π< 3.1415927,并用以校算新莽嘉量斛的容积。这个圆周率值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成就,直到15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al-kāshī)和16世纪法国数学家韦达(1540~1603)才得到更精确的结果。祖冲之还确定了两个分数形式的圆周率值,约率π=22/7(≈3.14),密率π=355/113(≈3.1415929),其中密率是在分母小于1000条件下圆周率的最佳近似分数。密率为祖冲之首创,直到16世纪才被德国数学家奥托(1550~1605)和荷兰工程师安托尼兹(1543~1620)重新得到。在西方数学史上,这个圆周率值常被称为安托尼兹率。祖冲之和其子祖暅,在刘徽工作的基础上圆满解决了球体积计算问题。他们得到下列结果:“牟合方盖”(底径相等的两圆柱直交之公共部分)的体积等。 推算过程中提出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二立体等高处截面积恒相等,则二立体体积相等)”原理。这个原理,直到17世纪才为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1598~1647)重新提出,而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中国现在一般称为祖暅公理。据《隋书·律历志》记载,祖冲之对于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也有所研究。所著《缀术》一书,是著名的《算经十书》之一,曾被唐代国子监和朝鲜、日本用做算学课本,惜已失传。 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在长期观测、精确计算和对历史文献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制了《大明历》。他最早把岁差引进历法,提高历法精确性,这是中国历法史上的重大进步。他还采用了391年有144个闰月的新闰周,突破了沿袭很久的19年7闰的传统方法。《大明历》中使用的数据,大多依据长期实测的结果,相当精确。按照祖冲之的数据计算,一个回归年的日数为365.24281481平太阳日。一个交点月的日数为27.21223平太阳日,关于木星(当时称岁星)每84年超辰一次的结论,相当于求出木星公转周期为11.858年。这些都非常接近现测数值。所推算的五大行星会合周期,也是当时最好的结果。他还发明用圭表测量冬至前后若干天的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这个方法也为后世长期采用。宋孝

祖冲之名人故事简介

祖冲之名人故事简介 祖冲之(429~500)-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 祖冲之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准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准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恳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

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庄重地说:你假如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虽然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废寝忘食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出色奉献是求得相当准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辛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冲之名人故事简介]相关文章:

刘禹锡和《陋室铭》背后的故事

刘禹锡和《陋室铭》背后的故事 刘禹锡用一篇文章使自己成功逆袭,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他微笑着把手背在身后,看着满天红艳艳的晚霞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一年,老刘五十三岁。 你总是抱怨你的身边有讨厌的人渣?而且这个人渣总是没事找你茬儿? 不用抱怨,我来告诉你,处理人渣的问题,有三种境界: 一、远离讨厌人渣,还我清净天地; 二、微笑面对人渣,强大心理攻势; 三、人渣遗臭万年,自己名垂千古。 做到第一重境界的:了不起!不动手、不动口,君子所为。 做到第二重境界的:非常了不起!心理强大,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做到第三重境界的:直接给跪了外加一百个zan! 1. 话说中唐时期有个官n代叫刘禹锡,据说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这个老刘出身不错,可惜他少年时因为爱下围棋交了个棋友,此后他一生受这个棋友牵连,而他却无怨无悔。 这个棋友就是当时太子李诵、后来的唐顺宗的伴读——王叔文。 关于王叔文的为人,历史上褒贬不一:有说他艰险小人的,又说他地痞无赖的,也有说他将相之材的。 王叔文是个什么样的人,让历史学家争论去。我们只知道他撺掇的“永贞革新”历时一百四十六天后失败了,而参与其中的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被贬为远洲司马,史称“八司马”。王叔文被赐死,顺宗也被迫退位,而我们的主人公刘禹锡,也开始了他历时二十三年的贬谪之路。 在历经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之后,他来到了安徽和州。 我们的故事刚刚开始。 2. 那是公元825年的一个春天,安徽和州(历史上也叫历阳,后面老刘的诗里会用到这个地名,所以先介绍一下)杨柳青青、桃花盛开。 这里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边缘,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裕溪河、牛屯河、德胜河并行注入长江,哦对不起,原谅我太热爱地理。总之老刘来到这里很高兴,虽是贬官,毕竟从“巴山楚水凄凉地”来到了这还算富庶的地方。 不过老刘没有想到将要在这里遭遇他人生中的一个大人渣,而且这个人渣还会成就他千秋的美名,这个人就是策知县。 唐朝的贬官很没有地位,但这也不能成为这位知县给刘禹锡穿小鞋的一个理由,毕竟老刘作为刺史,至少也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这个知县,也就是个县长。 这个知县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动机,按规定,老刘应住在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这个人渣非要让老刘住到城南门,一个远离市区的地方,这衙门又不是你家开的,你凭什么不让人家老刘住啊? 老刘并不知情,来到他的新居一看,面朝大江,一片荒芜。他非常高兴,心想这知县真心不错,他怎么就知道我喜欢清静,不喜热闹呢? 于是面对着长江上的点点白帆,提笔写下了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很生气,他居然马上叫人去给老刘搬家,这回由南门搬到北门,住房面积缩小了

祖冲之给我们的启示

祖冲之给我们的启示 在浩瀚的夜空里有一颗小行星,在遥远的月亮背面上有一座环形山,它们都是以我国古代一位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他就是祖冲之(429500),我国南北朝时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专家。 祖冲之出生在一个世代对天文历法都有所研究的家庭,受环境熏陶他自幼就对数学和天文学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宋书律历志》中,祖冲之有这样的自述:“臣少锐愚,尚专攻数术,搜练古今,博采沈奥。后将夏典,莫不摸量,周正汉朔,咸加该验……此臣以俯信偏识,不虚推古人者也……”。由此可见,祖冲之从小时起便搜集、阅读了前人的大量数学文献,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坚持对每步计算都做亲身的考核验证,不被前人的成就所束缚,纠正其错误同时加之自己的理解与创造,使得他在以下三方面对我国古代数学有着巨大的推动; 一是圆周率的计算。他算得3.1415926<<3.1415927且取为密率。的 取值范围及密率的计算都领先国外千余年。 二是球体积的计算。祖冲之与他的儿子祖恒一起找到了球体积的计算公式。这其中所用到的“祖恒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即等高处横 截面积都相等的两个几何体的体积必相等。直到一千一百年

后,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利里(B.Cavalieri)才提出与之有相仿意义的公理。 三是注解《九章算术》,并著《级术》。《缀术》在唐代做为数学教育的课本,以“学官莫能究其深奥”而著称,可惜这部珍贵的典籍早已失传。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这些成就,使得这个时期在数学的某些方面“中国人不仅赶上了希腊人”,甚至领先他们一千年。 从祖冲之逝世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周年了,祖冲之的科学成就对我们中学生又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首先,我们应学习他“按练古今,博采沈臭”的治学方法和精神。比如,祖冲之曾对《九章算术》做过注解,这不仅需要阅读前人留下的大量文献资料,而且要对别人的成果进行深人的思考与分析,才能为自己所用。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既要认真学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并广泛阅读以开阔眼界,又要多思多想多动手,同时注重与他人的交流。这样我们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使他人成功的经验为己所用。 其次,我们要学习祖冲之“不虚推古人”的态度,时刻有创新的意识。在。的计算史上,刘歆、张衡及刘徽都曾得到非常出色的结果,他们所用的算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极为先进的。但祖冲之并不满足于前人已有的结果,他在刘徽割圆术的基础上“更开密法”,计算出位于3.1415926与3.1415927

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word

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在浩瀚的夜空里有一颗小行星,在遥远的月亮背面上有一座环形山,它们都是以我国古代一位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他就是祖冲之(429—500),我国南北朝时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专家。 祖冲之出生在一个世代对天文历法都有所研究的家庭,受环境熏陶他自幼就对数学和天文学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宋书·律历志》中,祖冲之有这样的自述:“臣少锐愚,尚专攻数术,搜练古今,博采沈奥。后将夏典,莫不摸量,周正汉朔,咸加该验……此臣以俯信偏识,不虚推古人者也……”。由此可见,祖冲之从小时起便搜集、阅读了前人的大量数学文献,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坚持对每步计算都做亲身的考核验证,不被前人的成就所束缚,纠正其错误同时加之自己的理解与创造,使得他在以下三方面对我国古代数学有着巨大的推动; 一是圆周率的计算。他算得3.1415926<<3.1415927且取为密率。的 取值范围及密率的计算都领先国外千余年。 二是球体积的计算。祖冲之与他的儿子祖恒一起找到了球体积的计算公式。这其中所用到的“祖恒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即等高处横 截面积都相等的两个几何体的体积必相等。直到一千一百年

后,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利里(B.Cavalieri)才提出与之有相仿意义的公理。 三是注解《九章算术》,并著《级术》。《缀术》在唐代做为数学教育的课本,以“学官莫能究其深奥”而著称,可惜这部珍贵的典籍早已失传。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这些成就,使得这个时期在数学的某些方面“中国人不仅赶上了希腊人”,甚至领先他们一千年。 从祖冲之逝世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周年了,祖冲之的科学成就对我们中学生又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首先,我们应学习他“按练古今,博采沈臭”的治学方法和精神。比如,祖冲之曾对《九章算术》做过注解,这不仅需要阅读前人留下的大量文献资料,而且要对别人的成果进行深人的思考与分析,才能为自己所用。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既要认真学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并广泛阅读以开阔眼界,又要多思多想多动手,同时注重与他人的交流。这样我们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使他人成功的经验为己所用。 其次,我们要学习祖冲之“不虚推古人”的态度,时刻有创新的意识。在。的计算史上,刘歆、张衡及刘徽都曾得到非常出色的结果,他们所用的算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极为先进的。但祖冲之并不满足于前人已有的结果,他在刘徽割圆术的基础上“更开密法”,计算出位于3.1415926与3.1415927

刘禹锡的趣味故事

刘禹锡的趣味故事 柳宗元与刘禹锡“以柳易播”的故事 韩愈为柳宗元(字子厚)撰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中记述了柳宗元的这样一件事: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司马期满进京又外任为柳州剌史。同时,他得知刘禹锡(字梦得)也被贬为播州剌史。柳宗元落着泪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其意是说,播州不是个人住的非常荒远之地,而梦得是个孝子,家有老母亲,我不忍心梦得身陷困境,又没有可以劝慰老母亲的话语,且没有母子同去播州的道理。于是,柳宗元“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即向朝廷请求,上奏疏给皇帝,愿用自己任所的柳州与刘禹锡对换,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无怨。恰好有人把梦得的事上报给皇上,梦得被改任连州剌史。 刘禹锡写《陋室铭》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因参与政治革新得罪当朝权贵,被贬为安微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通判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埋怨,撰写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辨。这个举动气坏了知县,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由三间改为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安心住下,读书作文。知县见他还是悠然自得,将其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为斗室,写下《陋室铭》一文。 刘禹锡玄都观 过了几年,皇帝忽然想起刘禹锡有那么点才能,就又重新把他调回京城。 刘禹锡到京城后,听说这几年郊区玄都观里来了个老道会种桃花,偌大一个庭院尽是桃花,等到开放,壮观得很。 于是刘禹锡就和朋友相约去看桃花。 刘禹锡这个人本来就好写诗,看了如此壮丽的桃花,焉能不写。 于是他回来就写了一首《游玄都观》。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的诗本来就有名,这下很快就流传开了。 结果有人这么一分析,就向皇上进谗言,说这首诗明是写桃花,其实是讽刺新提拔的权贵的。 皇上当然不高兴,于是就把刘禹锡又发到外地去了。 差不多十年后刘禹锡又被调回京城,恰好是春天,于是想起玄都观的桃花。

刘禹锡的故事

刘禹锡的故事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大历七年(772年),刘禹锡出生于东都洛阳。 刘禹锡肖像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 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贞元十八年(802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

数学家名人故事:祖冲之-作文

数学家名人故事:祖冲之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 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 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 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 刘徽计算到圆内接边形,求得π=,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 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与之间。 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它是分子分母在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 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 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 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着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 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 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 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 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中国十大古代数学家的故事

中国十大古代数学家的故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 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 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

祖冲之

《祖冲之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祖冲之的故事,发现祖冲之身上的优秀精神和宝贵品质。 2、理解祖冲之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对他为人类造福的精神表示敬意。 3、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习祖冲之的奉献精神和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并学习祖冲之的优秀精神和宝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祖冲之图片) 师:观察图片,认识吗?你会想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畅所欲言。 二、新授 1、简介 他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文学家,同时也是地质学家、地理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齐国人,汉族,字文远,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2、数学方面的成绩 祖冲之,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他提出约率22/7和密率355/113,被世人称为“祖率”。他将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汇集成一部著作,名为《缀术》,唐朝国学曾经将此书定为数学课本。 3、祖冲之与昆山 据史书记载,祖冲之曾在娄县,即现在的昆山担任县令十多年,在此期间,他为百姓发明了很多实用的劳动工具,如指南车、水碓(dùi)磨,千里船等。 “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这首诗正是祖冲之用昆山话编的记忆圆周率的口诀。 4、祖冲之精神

中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的科学成就背后蕴涵着宝贵的科学精神,主要包括:锲而不舍、钻研继承的求知精神;求真求实、理性批判的怀疑精神;开拓变革、超越前人的创新精神;接受评判、维护科学的奋斗精神。 5、祖冲之星 1964年11月9日为了纪念祖冲之对我国和世界科学文化作出的伟大贡献,紫金山天文台将1964年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 6、祖冲之纪念币 此纪念币发行年代为1986,面值为5元,成色为90,发行量为30000枚。 纪念币正面为国徽,背面为祖冲之,规格为直径36毫米,重量为22克,由上海造币厂制造。 7、祖冲之园 其园区名意在纪念我国著名数学家祖冲之(429年-500年)的卓越贡献,位于祖冲之路的南侧,是上海浦东软件园三期。 祖冲之园的中心是美丽的汇智湖,各个入驻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写字楼就坐落在湖畔周围。 家世背景 祖冲之的原籍是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在西晋末年,祖家由于故乡遭到战争的破坏,迁到江南居住。祖冲之的祖父祖昌,曾在宋朝政府里担任过大匠卿,负责主持建筑工程,是掌握了一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祖家历代对于天文历法都很有研究。因此祖冲之从小就有接触科学技术的机会。 祖冲之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爷爷给他讲“斗转星移”,父亲领他读经书典籍,家庭的熏陶,耳濡目染,加之自己的勤奋,使他对自然科学和文学、哲学,特别是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天文、数学和机械制造,更有强烈的爱好和深入的钻研,在青年时代就有了博学的名声。 早年经历 早在青年时期,他就有了博学多才的名声,并且被政府派到当时的一个学术研究机关——华林学省,去做研究工作。后来他又担任过地方官职。公元461年,他任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刺史府里的从事。464年,宋朝政府调他到娄县(今江苏昆山县东北)作县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