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

小学科学《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
小学科学《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

小学科学《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建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的概念,并会画简单的食物链。

【难点】

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

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吗?你知道动画片中的主人公是谁吗?喜洋洋吃什么?灰太狼吃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生物之间这种谁吃谁的食物关系。

新课讲授

部分:谁被谁吃

展示蔷薇、草、落叶、蚜虫、瓢虫、蚯蚓、鸟等动植物。提问: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要求学生在观察之后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在图中的圆圈中填写动植物名称

引出食物链的概念:生物之间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讲解食物链有哪些成员组成?

引出生产者、消费者的概念: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指名提问:说一说在刚才的食物链中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

你们还能找出几条蔷薇花丛中的食物链吗?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所知道的食物链?

第二部分:田野里的食物网

竹林村的同学在水田中发现了许多生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水田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水田里的生物图片并说出图片里有那些生物?

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自已发现的那些生物的食物关系。

提问学生回答他们找到的食物链。

鼓励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食物链

提示:如果两种生物之间已经有箭头连接了,画第二条食物链时就不再画箭头了。

数一数你们找到了几条食物链?其中的水稻被几种动物动物作为食物?

学生汇报、师生交流、尽可能完善补充所有的食物链,形成一张网状结构

引出食物网的概念: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巩固提高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在食物链或食物网中会有什么影响呢?

师生交流并小结:如果某一种生物灭绝了,作为它的食物的生物会慢慢变多,以它为食物的生物会慢慢变少,生态环境就会失去平衡。

小结作业

播放,师生交流怎样保护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总结: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存了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四、板书设计

【优质课、示范课、研标课、公开课】教科版小学科学《摆的研究》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 课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实验设计,让学生明白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出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2. 在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在实验过程中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发现新问题的重要性。 3. 培养对新问题有继续探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能够联系已有认识合理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2. 能够设计对比实验,通过控制变量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3. 能够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推测。 科学概念目标: 通过两组对比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

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重点 经历改变摆的摆锤轻重与摆绳长短对一定时间内摆的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探究。侧重于引导学生控制探究变量和分析实验误差。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合理控制变量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并应用于解决生活问题。教学准备 1. 材料准备 学生材料:三个相同大小的铁垫圈、一根长的摆绳、铁架一个、秒表一只、实验记录单一份。 教师材料:上节课中学生关于摆的摆动次数的实验记录表、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的摆。 2. 知识准备 知道摆是由摆绳和摆锤组成,知道摆的摆动快慢与摆动幅度没有关系,对比实验的知识。 课前活动: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活动。用你的身体模仿一下摆的运动,比一比看谁模仿的像!预备,开始。你觉得摆是怎样运动的?(你这样模仿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发现同学们都非常的善于观察,关注到了摆的特点。我想在这节课上你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上课。 教学过程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记录

活动 内容 万花制作万花筒 活动过程 1、在万花筒的底层你可以使用两个手电筒的玻璃片来间隔一些彩色的碎玻璃渣或者添加一些彩色透明的碎胶片,最外层的玻璃片最好选用磨砂的玻璃,实在找不到可以在里面衬上一层硫酸纸 2、万花筒的中间主要是用三片镜子玻璃制作的等三角柱体(镜面一律向内互相反射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图案) 活动效果 快举在眼前看看,能看到什么?哇!能看到外面的东西哪!这就是它的神奇之处,一般的万花筒只能看到里面的东西,这个神奇的万花筒还可以看见外面的景色呢! 科学课外活动记录表 时间3 周 地 点 实验 室 组 别 科技辅导 教师 赵月平参加 人员 小组成员 活动 内容 鸡蛋浮起来 活动过程1.在玻璃杯中倒入多半杯水。 2.把鸡蛋轻轻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发现鸡蛋沉入水中。 3.在水中放入盐,观察发现随着食盐的放入,鸡蛋渐渐上升,最后浮出水面。 因为鸡蛋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造成鸡蛋所受的重力大于水对鸡蛋的浮力,所以鸡蛋在清水中要下沉。

活动 内容 带电的气球 活动过程1、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 、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观察发现摩擦后的气球可以吸在头发上。 4 、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5 、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活动效果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后生电,气球和头发分别带上了正、负不同的电荷,因异性电荷相吸,所以气球和头发会吸在一起。 科学课外活动记录表 时间5 周 地 点 实验 室 组 别 科技辅导 教师 王翠英参加 人员 小组成员 活动 内容 热胀冷缩 活动过程1、把装满开水的杯子盖拧紧了后,很难打开,但放到冷水中泡泡就很 容易打开了。 2、学生说说其中的原理。 3、说说生活中可以利用这一现象解决的一些难题。 活动 效果 学生明确了热胀冷缩的原理。理解了自然界中热胀冷缩的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全册教案

实验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目的】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

小学学校课外活动方案

小学学校课外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与活力;把创新还给师生,让校园充满智慧与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我校将继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二、目的意义 课外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具体活动安排 (一)课外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活动时间 每周一、三、四下午第三节 四、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与目标: 1、通过合唱、舞蹈、绘画、书法、折纸等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爱美情操,发挥他们的艺术潜能,提高其艺术素质。

2、通过“足球、乒乓球”等各项体育活动,掌握简单的体育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增强其体质,促进身心发展。 3、通过“阅读与习作、数学、诵读”兴趣小组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思维,巩固与提高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其应用、交流的能力。 4、通过“计算机、棋类、摄影”等兴趣小组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实践的兴致,培养其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动手的能力。 五、具体要求以及奖惩措施 ①开学初,辅导教师要制定好学期辅导计划,一定要按计划进行活动。 ②辅导教师每次辅导前要认真备课,确保辅导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克服老师们在辅导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③每次辅导时,教师要先点名,若出现无故不到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弄清学生的去向。辅导时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活动,不得出现空堂现象。 ④辅导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活动特点,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考察) ⑤学校中层干部每天对老师们的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定时公布检查结果。 ⑥学期末,学校将组织评委对老师的活动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参考内容

课外活动教案

游戏1:团队合作,张弛有道 ▲游戏目的:通过这个游戏,让大家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个团队若想成功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而这个方法不仅包括要善于利用有效资源,还要求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以沟通寻求彼此间的默契。 ▲游戏规则:游戏开始时,将大麻绳围在各自腰间位置,所有队员带上眼罩,在2分钟内将绳索围成指定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三角形),在这过程中,参加队员不能手拖手,只能通过大麻绳互相维系,最后围出图形的队伍将绳索不变形的平放置地上让大家看图形是否形似,最快围出图形且图形形似的队伍胜出。游戏以组为单位分别进行,抽签决定游戏顺序的先后和所要摆的图形。 按游戏完成的形似和时间评出一至六名,最形似且时间最短的为第一名,其次的为第二名,以此类推。第一名得6分,第二名得5分,以此类推,第六名得1分。 ▲游戏细则: 所需要设备:眼罩10个、大绳索一条、秒表1个、口哨一个。 游戏人数:每组派出10人,6组共有60人参加游戏,每组选派的10人必须先选择没有参加过游戏的组员。 游戏时间:25分钟(5分钟派发材料及宣读比赛规则,每组分别进行游戏,共需要15分钟,5分钟评比结果并对游戏做出总结) 惩罚措施:每个游戏获胜的领奖品,最后两名则要接受惩罚。将惩罚措施写成一堆纸条,让受罚者抓阄。 惩罚:表演 选择“装白痴,装纯情,装gay”,其中之一进行表演。 游戏2:坐气球。 游戏目的:通过这个游戏,让大家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个团队若想成功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而这个方法不仅包括要善于利用有效资源,还要求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以沟通寻求彼此间的默契。 每个小组三个人上来参加,两个人吹气球,一个在椅子上坐暴。坐暴10个气球,按用时多少算胜负。 惩罚措施:每个游戏获胜的领奖品,最后两名则要接受惩罚。将惩罚措施写成一堆纸条,让受罚者抓阄。 惩罚:学广告。 大家都看过脑白金的广告吧,让他学里面的动画人物的动作, 游戏3:纸杯传水。 游戏目的:通过这个游戏,让大家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个团队若想成功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而这个方法不仅包括要善于利用有效资源,还要求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以沟通寻求彼此间的默契。 每个组出5个人站成一列,每人嘴上叼一只纸杯,然后从前往后传水,不能用手,全凭嘴和头的动作,在规定时间内按传到最后的水的多少算胜负。 惩罚措施:每个游戏获胜的领奖品,最后两名则要接受惩罚。将惩罚措施写成一堆纸条,让受罚者抓阄。

小学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最新版

小学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 小学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 小学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 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时间 3.12 指导老师 活动内容阅读科技类报刊杂志活动地点实验室 活动过程: 1、教师为学生准备科技类报刊杂志,并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 2、给学生说明注意事项,分发科技类报刊杂志。 3、学生开始阅读,作好记录。 4、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感受。 5、通过阅读把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 学生通过阅读科技类报刊杂志,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锻炼了学活动反思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学生提出的一部分问题我不能准确的回答,还需努力! 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时间 3.26 指导老师 活动内容科技知识竞赛活动地点实验室 活动过程: 1、学生分组,分头收集资料。 2、整理资料,准备知识竞赛题。

3、开始活动,采取抢答,必答的方式。 4、小组评比,总结活动情况。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锻炼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同活动反思 时丰富科学知识。 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时间 4.9 指导老师 活动内容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活动地点实验室 活动过程: 1、五年级同学讲解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所需材料以及简单的制作步骤。 2、分组准备材料,并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3、教师适时指导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小组互评作品。 5、完善作品。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与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锻炼了动手、动脑、互相合活动反思 作的能力。 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时间 4.23 指导老师 活动内容科学幻想手抄报活动地点实验室 活动过程: 1、根据学习科学课本的知识,利用网络或科技类报刊杂志搜集资料。 2、学生大胆设计创新,自由发挥制作手抄报。 3、展览手抄报。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教案.doc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屮,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实验记录单: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屮,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屮,观察沉浮状态。 4、把几个冋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实验记录单: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1、建议不要使用教材里安排的萝卜,因为萝卜各部分的密度不均匀,切割之后沉 浮状态容易发生变化。 2、概括结论最好分三步,先从“橡皮和苹果的切割实验”得出减少同种物体的重量 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从“回形针出联和小木块粘贴实验”屮得出增加同种物体 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进行综合。 3、注意小刀的使用安全。

实验目的 实验器林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实验步骤 1、学习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2、知道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 体积小的物 体容易沉。 同体积不同重量的一组物体、同重量不同体积的一组物体、水槽。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1、把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一组物体按轻重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2、按轻重顺序依次放入水屮,观察记录。 3、讨论、概括实验结论。 4、把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一组物体按大小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按大小顺序依次放入水屮,观察记录。 6、讨论、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实验现象在人小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轻重相同的情况下, 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也可以这样说:不同材料构成的物 __________ 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卖验结论在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轻重相同的情况下, 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若没有相关的配套材料,可用一?个带盖的小瓶子和沙子来做第一?个实验,用天平称量出相同重量的几个物体做第二个实验。

小学课外活动教案

小学课外活动教案 趣味跳绳 课外活动教案踢毽子 剪剪贴贴说说编编 活动课教案 主题:捕捉闪光点,树立自信心 拥有快乐 妈妈,您辛苦了 从小做诚实的好孩子 趣味跳绳 一、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使他们乐于运动,善于运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运动技能:90%以上的使学生能掌握2种以上跳绳的方法,并能够一物多用,利用跳绳创造出更多的新的练习方法。 3、身体健康:发展学生的协调性,上、下肢肌肉力量,提高跳跃能力和投掷能力。 4、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精神。 5、社会适应: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意识,使他们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合作,增强集体凝聚力。 二、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跳绳。 教学难点:身体的协调配合,合作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部分 课堂常规 教师:1、鸣哨,集合。 2、讲解课的内容和要 求 学生:1、集合做到快、静、齐。

2、师生问好。 3、明确课的内容和要求。 (二)、准备部分 A、热身跑:多种队形跑。 B、绳操练习: 上肢运动体转运动踢腿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 学生:1、听讲解看示范,明确练习动作。 (三)基本部分 A、花样跳绳: 学生7人自由组合在一起,进行合作探究、创新多种跳绳的方法,教师巡回查看、引导。并请学生示范;师生共同评价。 1、合作探究(前摇跳;后摇跳;交叉跳;双飞跳;跑动跳等)。 2、示范(有独特的跳法)。 3、师生评价。 教师:1、组织学生自由跳绳,方法自创。 2、巡回指导,发现并推广学生的新跳法,语言鼓励学生,必要时给予帮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讲评,并组织学生再练习。 学生:1、自创绳的新跳法。 2、新跳法的展示,必要时可根据动作命名。 3、通过观摩同学的展示,进行自评、互评,并继续练习。 (四)结束部分 教师:1、语言导入“绳子除了可以用来跳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用处有很多,接下去我们就尝试着用绳子来拼图”。

小学科学全国优质课教案光的反射

小学科学全国优质课教案 《光的反射》(第一课时) 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中心小学刘春梅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光的反射”一课,是首师大版科学第六册“光与生活单元”的教学内容。从课标和教材的要求来看本课聚焦的是光的反射概念。学生建立光的反射概念之后,教材又安排了通过纸筒在平放的镜子中分别找一找上、中、下三个气球(拴在铁架台上)、两个平面镜用纸或胶条连接在一起,看镜子中的像、自制万花筒、自制潜望镜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看到的现象除了与镜面反射有关还与漫反射也有关,所以本节课聚焦的是两个科学概念:光的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一个认识(命题或判断):人眼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 镜面反射是指光遇到镜面障碍物发生偏折返回的现象;漫反射是指光遇到粗糙面障碍物向四面八方反射的现象。这两个概念的定义方式都为发生定义,即“属概念”为光现象,“种差”为发生偏折返回,即以发生方式的区别下定义。这里以建构主义学习为指导思想,以逻辑学概念定义理论为依据,通过设计揭示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发生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和认识反射和漫反射的发生过程及特点,遵循发生定义方式获得科学概念。采用逻辑思维方法中的典型归纳法(科学归纳法),即:由一根光线、一束光线的行为推广到无数光线的行为,建立普遍结论(光的反射和漫反射的科学概念)。 一个认识:人眼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它是经历认识过程,得到的科学判断,也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通过设计学生的观察活动建立此认识。具体的观察活动设计,又是以逻辑学理论为依据。选择运用典型归纳法,即:一个物体漫反射可以形成视觉,可以代表多个物体或无数个物体。视觉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由于不易察觉、观察,为此教师根据观察实验方法中的增强感觉知觉的方法——对比法,设计有光和无光条件,指导学生对物体的视觉效果进行对比感知。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全册)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目的】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

小学生课外活动方案

亲近大自然 ----手拉手课外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意图】 小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除按照课程计划安排上课外,还有一部分时间由学生自由分配。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感兴趣。但是想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这是因为传统课堂教学有局限性。因此,为了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我们应提倡开展积极的课外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城市化、信息化、网络化。以前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就能知道、学会的东西和掌握的本领,因为远离农村,缺失玩伴,家长的呵护,造成儿童通过自己的体验而学习的机会急剧减少,从而剥夺了城市孩子享受大自然的权利。对儿童来说,大自然越来越成为一个建立在电视媒体上的概念而非亲身体验的实体。人是大自然之子,是大自然中孕育诞生的,人与大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大自然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环境,也是丰富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远离自然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将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可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拓宽孩子的眼界,让他们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获得一双发现美、创造美的眼睛,引导他们感受大自然的顽强生存、博大胸襟等生命现象。因此,我们应该想方设法为

孩子创造尽可能多的亲近自然的机会。 【活动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一天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农家生活,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2.感受大自然的丰富美感、博大胸襟、顽强生命,培养学生对自然、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认识到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4. 激发探究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 培养吃苦耐劳的顽强意志,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6. 在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技术和能力 1. 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学习用相机拍下美好的瞬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通过设计鹅棚、队标、队旗,制作南瓜灯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设计

$ ! $ 小学科学 <<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

% 9 土壤与植物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方法梳理: 上课之前我在网上搜索土壤与植物的相关教学资料,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本节课堂教学需要,搜索关于土壤与植物的图片以及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实验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做,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发展,活动时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四、学习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并做实验记录;并能学会做到主动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喜欢大胆想象;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得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新科技、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知道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 4、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并知道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2、教学难点: 、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六、教学准备: 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好活动材料准备:有关植物与土壤的资料、赞美土壤的诗歌、植物在不同土壤生长情况、种植在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不同土质相同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 种子的发芽实验(一 【案例背景】 本节是以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为契机的,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实验猜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推测的途径,很好的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科学问题和小组合作的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用实验来说话的思想,从而达到学习科学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们自己讨论并参考书本上的对话和图解来设计如何做实验,然后教师给予适当引导指路,从而达到师生共同进入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探究学习气氛。 本课的引入从谈话开始,通过对植物的一生从种子开始,提问它的发芽需要什么引入,学生会很快说出土壤、水分、空气、温度、阳光等条件。教师再给予分析与指导帮助学生得出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通过选择一个研究对象设计对照实验,并进行实验,同时强调学生要观察和记录。 【案例描述】 (一新课导入 师:植物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那么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二新课教学 师:让学生展开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到底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讨论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学生会讨论出需要土壤、水分、空气、温度、阳光等条件。 师:那么大家想想,依据经验猜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学生: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师:为了探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首先我们选择一个研究条件,那么选择什么? 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可能会选择水分,可能会选择适宜的温度,也可能会选择空气。 师:这里我们选择水分为研究对象,让学生讨论怎么进行实验。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实验设计方案,并写出实验计划。 实验计划 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 实验方法:实验分两组,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为实验组;一组得不到水,保持干燥为对照组,这个实验至少要有 两组同时进行。 首先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观测它们的大小,让学生记录它们的大小,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 下面来指导学生实验: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想清楚操作方法。步骤:<1>首先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2>在两个盒子内垫纸巾并按三个洞。<3>在纸巾上各放三颗绿豆种子。<4>往一个纸巾上滴水,另一个不滴水。<5>最后给它们进行编号,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小学课外活动教案

乐埠小学2-4周课外活动 趣味跳绳 1、运动参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使他们乐于运动,善于运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运动技能:90%以上的使学生能掌握2种以上跳绳的方法,并能够一物多用,利用跳绳创造出更多的新的练习方法。 3、身体健康:发展学生的协调性,上、下肢肌肉力量,提高跳跃能力和投掷能力。 4、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精神。 5、社会适应: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意识,使他们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合作,增强集体凝聚力。 二、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跳绳。 教学难点:身体的协调配合,合作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部分 课堂常规 教师:1、鸣哨,集合。

2、讲解课的内容和要求 学生:1、集合做到快、静、齐。 2、师生问好。 3、明确课的内容和要求。 (二)、准备部分 A、热身跑:多种队形跑。 B、绳操练习: 上肢运动、体转运动踢腿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 学生:1、听讲解看示范,明确练习动作。 (三)基本部分 A、花样跳绳:学生7人自由组合在一起,进行合作探究、创新多种跳绳的方法,教师巡回查看、引导。并请学生示范;师生共同评价。1、合作探究(前摇跳;后摇跳;交叉跳;双飞跳;跑动跳等)。 2、示范(有独特的跳法)。 3、师生评价。 教师:1、组织学生自由跳绳,方法自创。

2、巡回指导,发现并推广学生的新跳法,语言鼓励学生,必要时给予帮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讲评,并组织学生再练习。 学生:1、自创绳的新跳法。 2、新跳法的展示,必要时可根据动作命名。 3、通过观摩同学的展示,进行自评、互评,并继续练习。 (四)结束部分 教师:1、语言导入“绳子除了可以用来跳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用处有很多,接下去我们就尝试着用绳子来拼图”。 2、讲解并示范游戏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新练习,勇于展示自已组的作品。

人教版小学科学 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哪杯水多

《哪杯水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哪杯水多”是本册教材集中体现“科学探究”方法理念的单元。其中“哪杯水多”一课排在本单元的第5课。编排意图是:要求学生尝试着把前三课所学到的多种科学探究方法在本课中综合运用,并通过多种方法的比较,进一步认识到运用工具测量比运用感官观察更准确。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单元的前四课已学习了感官观察、工具观察、科学分类等基本科学探究方法,所以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们把本课重点设立为“如何引导学生设计不同方案来探究哪杯水多”,以帮助学生把已学知识和方法在本课中大胆迁移、灵活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储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测量比用感官观察更准确。 (二)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能设计与众不同的方案验证自己的观点,通知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三)情感目标 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体验测量的科学方法及其准确性,培养细致观察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究,在探究中受到科学启蒙教育。

四、教学要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设计不同的方案探究哪杯水多。 (二)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每组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装的水不一样多。 2、实验用品: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小酒杯、量筒、烧杯、带梁的小桶、弹簧秤、6杯事先测量好的水。 3、实验报告,教学课件。 (二)学生准备 每组一把尺子,一支水彩笔、一块抹布。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教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教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 小学六年级上册《神奇的小电动机》 二、参加教师所在单位 珙县珙泉中心校梁红 三、正文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地位与作用 《神奇的小电动机》这一实验课题,选自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的第五节。他是在学习了电磁力的基础上,进而研究能量的转化。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该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它让学生从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探究得出结论。同时也为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用一只倒扣的杯子和两根橡皮筋作固定装置,将转子安放在铁丝支架和“v”形电线架上,连接电池开关,使转子转动起来。并通过改变电磁铁的远近和电流的大小来改变转速;通过改变电磁铁的电极来改变转子转动的方向。 实验的不足之处: A、装置图虽简单,但难操作。倒“v”字线头与铁丝支架高度仅靠 两根橡皮筋难统一高度,从而导致转子转不起来或转动过程中掉落下来。 B、由于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手持磁铁,易造成遮挡,阻碍了学生

对转子转动方向和快慢的观察,不易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成功率低,很多教师都不易将实验成功演示。 3、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A、改进固定支架,使转子无论怎样都不会掉落。 B、增加了一个固定磁铁的支架,让学生便于观察。 C、增加一条有色毛线,更利于学生通过毛线的转动情况,得知转 子的转动方向和转动快慢。 D、能更好与初中物理实验中的电机部分相衔接。 4、实验器材 转子、电池组、导线、开关、彩线、电板、磁铁、小电动机模型5、实验原理 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6、实验过程 A、安转支架和电路 B、安放转子 C、让小电动机转子转动起来。 D、改变转子转动方向和快慢。 7、实验效果 成功率高,便于学生通过观察,效果好。 8、自我评价 通过对实验器材和组装的创新,整个实验过程学生的兴趣很浓,提高了可视度和实验的成功率。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其实是一门有趣的学

三年级上册课外活动数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课外活动数学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 年 级 数 学 课 外 活 动 教 案 科任:黄保群 2016年9月

3.播放展示动画。我们将去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一起去看看吧。 4.可是美丽的岛屿却在海中央,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 【进行新课】 1.组织活动1——乘车买票。 (1)认真观看,回答问题。 二年级一班有39人, 二年级二班有44人, 三年级一班有33人, 三年级二班有36人。 (2)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在乘车时将碰到哪些问题? 学习不断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肯定,引导。鼓励学生拓展思路,尽可能多提出数学问题。 同时板书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3)选择书上例1的问题,加以解决。 先看第一个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让学生们说说各自的看法。 35+34= (4)互相交流算法。 30+4=34 35+30=65 65+4=69 30+5=35 30+4=34 30+30=60 5+4=9 60+9=69 (5)同学们相到了那么多种方法,真能干!算一算:39+44=?怎么算的?说一说! 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6)对比两个算式,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提醒:注意进位! (7)引导完成。 【课堂作业】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评议。 1.教材P 页做一做。 10

2.练习二第1题。 3.练习二第2题。 【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主要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部分知识,在口算中要注意不进位与进位的区别。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二第3、4题。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1.不进位 2.进位 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材第11页例题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减法。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减法。知道计算时不退位及退位的区别。

【精品】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案.doc

实验名称:研究杠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找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 2、能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了杠杆原理的工具。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 铁架台、木棍、线绳、杠杆尺、钩码、重物 实验过程: 1、认识杠杆尺(确定支点位置,动力点和阻力点的方位) 2、学生动手实验三次 通过实验明白,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X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X 钩码数 3、汇报实验结果 4、实践应用,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实验名称:探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 教学目标: 1、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不同斜面的省力情况。 2、能够举例说明哪些物体是变形的斜面。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 木板2块、木板(与木板宽相同)圆木(长与木板宽相同)测力计、斜面3快(高15、20、30cm各一块)重物一个。 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1)使用斜面省不省力?(2)不同的斜面省力相同吗? 2、实验:(1)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总结、汇报。 (2)实验:不同的斜面省力不同的实验。学生总结、汇报。 (3)通过实验总结: 斜面的坡度不同,所用的力不同,坡度越小(即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名称:研究轮轴的作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0页 教学目标: 1、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不同轮轴的省力情况。 2、能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了轮轴省力的工具。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 轮轴2个(轴相同,一个轮大,一个轮小),固定支架、线2根、钩码一盒、弹簧秤一个。 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使用轮轴省不省力?不同的轮轴省的力一样吗? 2、实验过程: (1)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使用轮轴可以省力。总结、汇报。 (2)不同的斜面轮轴省力不同的实验。学生总结、汇报。

小学三年级上课外活动教案共16课时

小学三年级上课外活动教案(共16课时) 课题1 词语接龙 一、教学目标: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写话。 二、教学重难点:活动的组织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要求。 要求:一看、二听、三想。 (二)、揭题,解题。 今天的游戏名字叫词语接龙。会词语接龙吗?请几位同学来试试。 来,读读!像这样上一个词的末尾字作为下一个词的开头,这就是词语接龙。 (面包→包子→子女→女人→人口→口头→头痛→痛心→心理→理发→)(三)、分小组比赛,要求观察。 1、小组比赛,引导观察。 2、用上“我看到了……我听到了……我心里……我想到了……”交流观察。教师酌情板书词,引导学生规范用词,说完整句。 3、小结。 4、评一评:统计每组得分,采访冠军队和名落孙山队。 (四)、写话。 1、按照如下格式写话。 “开始!”老师一声令下,词语接龙比赛开始了。 2、汇报交流,老师点评。 (五)、总结。 (六)、自由活动。

课题2 50米跑 教学目标:向同伴展示学会的简单运动动作 教学内容:50米跑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重点:用前脚掌着地,积极摆臂,加快步频 教学难点:在跑的速度达到最快的时候仍能保持动作 教学过程 一、教师活动: 1.请同学展示50米快速跑动作。并请同学们进行批、点评。 2.进行总结并示范快速跑时的动作。让同学们注意摆臂的动作和前脚掌的动作。 3.组织进行30米的放松跑并体会动作。 4.进行50米的快速跑练习。并及时提醒动作要领。 二、学生活动: 1.热情的为同伴做动作的展示,同时积极的进行动作的点评。 2.在放松跑的时候注意体会动作。 3.积极的完成50米快速跑。 组织:四列横队。 三、放松练习 四、教师活动:教师示范放松动作 五、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放松。 六、组织:四列横队接力跑 课题3 猜谜语

小学美术课外活动设计方案

小学美术课外活动设计方案 课外美术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增加学生的的课外知识,提高一定的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为了给爱好美术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举办了美术兴趣小组。现将兴趣小组的活动安排制定如下: 一、活动目的: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二、活动时间:每星期四、五的上午8:30-9:10 三、活动步骤:美术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因而学生非常喜欢参加。但是它比较容易受到考试或者其他活动的限制和冲击,教师和学生往往不能有始有终,保质保量地坚持到底。要办好美术兴趣小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将美术兴趣小组办的有声有色。所以我校美术组本着校本课程结合地方特色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一)、组织健全美术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的成员70人左右,参加这次兴趣小组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是美术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活动要固定,每周一次,而且不能轻易暂停,除了特殊情况外。教师要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二)、具体计划小组活动内容,美术是一个很广的课程,设计、绘画、欣赏等都是学习的内容。学的多不如学的精,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内容,而这次的兴趣小组学习的内容主要从校本教材方面着手,夏季以软陶为主,冬季以冰雕雪雕为主,基础课程(卡通画、手工制作等)为辅。所以,小组具体的活动内容分为三个: (1)重点辅导学生软陶冰雕雪雕方面的学习,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2)重视基础方面的学习,从造型、色彩、比例等方面入手,从而来解决课堂中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3)指导学生从事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生活的习惯,以校园中的好人好事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旋律,创作出内容积极向上,催人奋进,有一定的 艺术品味的作品。 (三)、开设美术知识欣赏课程优秀的美术作品对于学生在认识上、思想教育上、审美能力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客观事物的审美属性日益突出,缺乏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的现代人,将不可避免出现困惑和缺憾。通过美术鉴赏和美术知识与技能技巧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把学生引向健康成长的道路。所以在教学中有必要开设欣赏课,如《世界名画欣赏》、《中国服饰欣赏》等等,因此可以通过多媒体观看,或放幻灯片,或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翻看大画册,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