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人事知天命”的哲学及现实意义

“尽人事知天命”的哲学及现实意义
“尽人事知天命”的哲学及现实意义

“尽人事,知天命”,请结合《论语》,阐述这一思想的

哲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要:相信自己的选择,就是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凡事尽力而宽容,至于结果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一笑置之,保持一颗平常心,满怀敬畏和感恩。只要尽了自己的努力,至于后事如何,则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了,只能看命数如何了。

关键词:孔子;人事;天命

人们经常会听到“尽人事”和“知天命”,但却不清楚其中的玄机。“知

天命、尽人事”和“尽人事、知天命”这两句俗语都是存在的,而其中所表现

出的态度却是有区别的。“知天命,尽人事”指在最坏的处境下,竭尽全力拼

到最后。这是知命又不认命的豁达与不妥协,这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态度。“尽人事,知天命”指尽人事之后,才知道天命如何,尽人事之后,才知道顺

天命;这是尽人事知天命的两层意思。但这句话还有第三层意思,也就是“尽

人事而知天命,知天命而不懈怠人事”,即生命不屈不折的一面。知道自己的

能力所及,不去强求,但保持沉稳而不失积极。理清了其中的条理,我们就结

合论语,从孔子这一位圣人的天命观去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孔子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又说:“不知命,无以为

君子也。”《左传·文公十三年》提供了这样一个君子“知命”的例子: 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子曰:“苟利于民,

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左右曰:“命

可长也,君何弗为?”郊子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也,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绎。

五月,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

这里的“君子”是指孔子。邾文公对是否迁都这件大事,通过占卜来做最后决定。占卜的结果是有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面临这样的两难情况,邻文公的左右劝他以自己的“命”为重,而邾文公则认为:自己的“命”在养民,有利于民的事也就有利于己。邾文公以自己为君的使命重于个人的性命,孔子认同他“知命”。

“当孔子告诉我们说他在五十岁的时候知道了‘天命’,或者说,他知道了对于他来说是天所注定了的东西。他的意思也许是说,他对于力所不能及的东西,以及真正属于他的自主行动领域内的东西有了清楚的理解。”他的天命是什么?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开始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转变时期,其时“周室微,王道绝,诸侯力政,强劫弱,众暴寡,百姓靡安,莫之纪纲,礼仪废坏,人伦不理”(《韩诗外传·卷第二十五》)。孔子认为这是天下无道。他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在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论语·季氏》)。当时的社会却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政在大夫、庶人议政。孔子志在恢复天下有道的秩序,“方今天下道德寝息,其志欲兴而行之”(《孔丛子·记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于是他“自东自西,自南自北,匍匐救之”(《韩诗外传·卷第二十五》)。正因为天下无道,他相信自己受德于天,秉承天命,坚持“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人当以行道为职,此属天命,但天命人以行道,而道有不行之时,此亦是天命。”对他来说,“天命就是责任感和使命感”,“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每逢他遭遇生死磨难时,天命总是给予他信心和力量,他自信天是支持他、站在他这一边。“孔子周游列国,在卫,被围于匡、浦;过宋,遇司马桓魅伐木;适楚,厄于陈、蔡,三次蒙难,三次脱险,在他看来,都是靠老天保佑。”

儒家所谓命是经过主观努力之后仍不可能超越的客观限制,必须尽人事,才能知天命,天命不是完全前定的。就孔子而言,类似伯牛有疾而将亡这种事,是人力所不能控制的,只能从命、顺命;但人并非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就

是死生、富贵这类似乎命定的事情,也有改变的可能。子贡就是与命运抗争的典型。

子贡并非天生的富人,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经济地位。“家累千金”(《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史记·货殖列传》)。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志掌握生死,所谓“见危授命”(《论语·宪问》)、“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是也。还有人的道德品质,也是由人自身的努力所决定的,与天命完全无关。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又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尽人事,听天命”,可以说是孔子对传统天命观的发展。一方面明确了自己的有限性,另一方面明确了自己的可能性。知命者,了解人力总有限度,在人力所及之外,余下来的一点才是天命。“孔子是伟大的肯定论者,他肯定自我是一个能实现自己意志的个体自我。

转观现实,无论我们对“知天命”的解释是什么,我相信有几点是不变的:首先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顺其自然,尽早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应该把别人的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其次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远远多过我们能用完的、上天给我们的特别的东西(机会,才华,能力,特长,品质,等等),我们应该珍惜,不应该浪费。每个人都有独特性,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我们的努力决定我们的命运。我们可以选择努力改变命运,我们甚至可以选择改变环境来改变命运,但我们不能对抗自己的人性。了解自己是“知天命”的前提。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很多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环境。但一个人一生最多只能有一两次环境改变的选择。不要不做选择,不要反复地选择,因为反复意味着没有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接受一个选择带来的一切后果,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无论是自己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

所谓“知天命”,就是相信自己的选择,就是不后悔自己的选择。知天命,其实也是一种不计较得失的心胸和气度。凡事尽力而宽容,至于结果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一笑置之,保持一颗平常心,满怀敬畏和感恩。只要尽了自己的努力,至于后事如何,则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了,只能看命数如何了;两者有

先后承接关系。可以表达为:先尽人所能做的,然后结果如何让上天来决定。既要知天命,还要尽人事,不要等无法改变的时候,再去后悔!一旦发现某些东西是命中注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就应该果断放手,笑对人生,让自己在有生之年,尽量过得快乐,如果你觉得这样还不够,那就尽量使你周围的人也感到快乐。

我们经常都在算自己的命,很多的努力都是为了看看自己这一辈子的命运到底是怎样的。可结果所有人都一样的,那就是到老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命就那样啦,凡事不可强求。家长还喜欢给自己的小孩算命,想知道自己下一辈子的命运,但结果又能怎样呢?知道了就会更好吗?即使是一个好命,但不努力的结果可以毁了一辈子;即使是一个不好的命,但经历后天的努力,也难说不会转变。因为命的东西本来就“算不准”,天机不可泄露,道理很简单,因为时机、条件和一切都是变化的,那命也是变化的。到底要不要相信命运,信还是要信的,但不可迷信,人活一辈子的目的在于改变天命,不轻易屈服于命运。

人有两条命,从一出生开始,上天就给了你一条“天命”,这是先天的,比如你的寿命、性格、家族、长相、地位等等,这些东西,你是不可能改变的。但上天还给你另一条命,就是“现世命”,天命注定的东西,在现世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的。所有有成就的人,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的。即使上天给你一个好的天命,但如果你不懂得珍惜,那命再好也没有用。即使上天给你一个不好的天命,但你不甘心如此,通过努力也会感动上天,让你的命运有所转变。

什么是命?“命”字就是由“口”和“令”组成的。如果你听天由命,随波逐流,那主宰你命运的就是上天了。如果你听命于自己,掌控自己行为,那结果就一定会有所转变的,因此我们提倡“尽人事、听天命”。命运为什么多彩,就是因为他是后天可能改变的,是可以由你自己去转变和创新的“现世

命”。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一昧抱怨上天不公,给了自己一个不好的命,不愿意去努力改变,那结果命更差。也有些人不甘心,想完全扭转命运,结果也是一样。

正确的做法是,不迷信天命,努力去改变现世命,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两条命,凡事知天命,尽人事,不强求。天意不可违,只能顺势而为,强求也是不会有结果的。

但如何“尽人事”是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尽人事不是简单的强调努力勤奋,更需要智慧。你看多少人在努力,但结果成功改变命运的人又有多少呢?主要问题在于:

1、没有认识好自己的天命,比如自己的潜力、特质、优势与不足、缺欠在哪里,那改了半天,没有针对性,努力也是徒劳的。你看多少人父母望子女成龙凤,就是要让他们拼命念书、掌握技能、培训兴趣等等,结果成了全才的时候,也变成了庸才,毁了自己子女的幸福与快乐。

2、过分强求,人往往在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会无限膨胀自己,欲望这东西也是把双刃剑,使用不好,也会伤及自身的。比如你过分强求,把身体搞坏了,结果把革了自己的“天命”,那“现世命”也就到头了。

3、没能处理好“尽”于“知”的关系,“知”不清的话,再“尽”也没有用,“尽”不够的话,再“知”也不会有好结果。

人生就是在掌握“尽”与“知”的过程中活着,努力着。命和运其实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关键在于你如何运作和发挥。

本文由周三·一、二节第20组共同讨论完成

组长:蔡爽

组员:胡冠杰,黄浩晨,雷磊,陈敬阳,肖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