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新兴力量——浅谈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新型农民,新兴力量——浅谈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新型农民,新兴力量——浅谈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新型农民,新兴力量

——浅谈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部门:综合部

专业:建筑工程施工

姓名:邓彬

进德修业·博艺弘道

新型农民,新兴力量

——浅谈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摘要】随着历史的前进和社会发展,我国六零后、七零后农民逐渐退出农工大军的历史舞台,新生代农民陆续发挥着他们的光和热,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贡献着力量。新时代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可塑性很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将是农村经济乃至社会经济增长新的力量源泉。新时代下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是很有必要的,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它将大大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甚至可以维护家庭和气和睦和谐、有助青少年教育和成长,贡献社会健康发展。

【摘要】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必要性培训体系

一、新时代,新农民

时代变迁,历史进步,社会发展,单靠体力赚钱养家糊口的六零后、七零后农民和农民工已经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在人力农工大军中淡去了身影,新生代农民和农民工开始融入这个尊重人才、尊重技能、尊重劳动成果的新时代人力市场。新型农民不再只图养家糊口,而重在就业创业,创收增收,为家庭谋求更好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为自己谋求更好生存出路和事业发展,为家族后代创造更好的进步空间、发展机会和前进道路。从思想觉悟和人生志向看,新型农民已经开始规划或者走上可持续的人生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发展飞速,促就了一个赞新的时代,孕育了一批新型的农民。新型农民拥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修养,接触了更宽、更广、更文明的社会环境,看到了更多、更好、更远的发展机会和空间,树立了更大、更长、更美的人生目标,具有更强的可塑性。从职业技能培训看,新型农民拥有接受提高、提升的可能性。

展望当今社会和中国生产力市场,已经从手工生产猛烈进入了机器作业,从人力作坊生产跨步进入了生产资料集约型生产行列,从线长面广大动员的数量型生产,跃升到了强强联合的合作性集团化发展。作为生产大国的中国人力资源市场,对高素质劳动者、对拥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农民、对有所专长的技术工人、对既拥有文化水平又拥有一定执业能力的新型人力,是迫切需求,是有很大人力资源缺口的。从社会人力资源诉求看,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有不可替代的必要性。

新型农民需要自我成长,而促进“出口”,紧缺的人力资源市场需要自我充实,而急求“进口”;这两者之间的“对口”,就是我们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应该去主动链接的地带。新培训,新体系,新引擎,是新型农民的出路需要,是新时代的人力诉求,是新力量的不尽源泉。

二、新力量,新贡献

通过完整的、科学地职业技能培训,新型农民可以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可以更好地上岗就业,创立自己的事业,不用漂泊他乡,流离失所,只为找一份工作、挣一份工资、讨一份生活。拥有职业执业能力的新型农民,在生养之地就能找到工作,稳定家庭生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兼顾小家大家,皆大欢喜;拥有职业执业能力的新型农民,在生养之地用自己熟悉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创立自己的事业,或个体经营,或合作共营,或进入社区合作社互助共赢,于自身于社会,岂不莫大之功。这对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为促进地区农民技能化、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将是一个甜美的福音。

工作稳定,事业有落,收入有望,增收又路,对于家庭和气、邻里和睦、社会和谐也将是一股强大的推力。这股推力会让多少空巢老人喜笑颜开,老有所养,实现养儿防老的梦;这股推力会让多少留守儿童欢天喜地,童年美好,唱响投入母亲怀抱的歌谣。长此以往,老年群体进入儿女养、社会养的制度化养老不再只是蓝图规划;少年群体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制度化培养不再只是纸上谈兵。

学习一门技能,成长一批农民,富裕一个个家庭,服务一区域经济,贡献一

股力量,是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最大的意义所在,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必将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社会伟大事业。

三、新培训,新体系

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是一个赞新的培训项目,新型的农民,赞新的时代,新兴的事业,必然需要新的培训体系来指导、规范这个伟大工程的健康、有序进行,以取得圆满成功,造福千家万户,贡献和谐社会。

笔者认为作为职业教育单位的我校,应该: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清楚指出我们要把新型农民培训成什么样的职业技能人才;制定规范的培训内容,科学地指出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对新型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制定合理的培训原则,切合实际地指出培训的方向性、时代性,知行统筹性,产训结合性,理实合一性等培训指导纲要;制定可行的培训途径,符合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地指出我们怎么对新型农民进行培训;制定多元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成果评价,更全面地对我们培训出的新型农民的职业技术能力进行评估。

在此同时,我校应着手建立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从组织管理、师资建设、经费保障、科研探究、学员招收、就业链接、毕业追踪等方面指导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得到社会认可。

这样一来,就成功建立健全了集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原则、培训途径、培训评价、培训实施为一体的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确保我校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这项伟大的社会民心工程取得骄人的成绩、令人瞩目的成功。这也继承了我校进德修业、博艺弘道的办学理念和熔炼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目标,它们将相互包容,相互促进,为我校的长远发展写下宏伟的篇章。

新体系框架下,新型农民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将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一专多能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服务标兵。

新体系框架下,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将具有以就业创业引导培训的方向性,具有迎合当前社会人力市场需要的时代性,具有知识文化和执业行动能力的兼顾性,具有学校实际操作训练和企业岗位生产的结合性,具有知识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的合一性。新型培训以学促做,以做引学,在学习中训练,在训练中反思,在理论中提炼技术要领,在实践中消化技能,让新型农民群体真正磨练成上岗就能就业,就业就能工作,工作就能生产,生产就能创利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新体系框架下,新型农民将接受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当然最最重要的是适合自身条件的职业技能教育和训练,从知识、情感、素质、技能几方面接受新型职业技能培训。在生动化的新型课堂学习知识,在依据生产实际而建立产训中心锤炼技能,与师傅一起来实施互动型教学过程,在学徒制的教学环境中成长和成才,最终成为一个善表达、能沟通、做成事、讲合作的技术型高级农民。

新体系框架下,新型农民培训将建立一套学员自己评价自己、学员评价学员、师傅评价师傅、导师评价导师、导师评价师傅、师傅评价学员、导师评价学员、评价教和学准备、评价教和学引导、评价教和学实施过程、评价教和学创新程度、评价教和学形成性成果、评价教和学反思的多元化评价制度体系,对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成果进行科学性强、接受度高的评价。

四、新体系,新希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稳健成熟和人力资源市场的制度建设健全,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的技术性与专业性必将越来越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同时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势必慢慢走向正规化、法制化的秩序轨道,人力资源市场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必将得到认可和践行,培训上岗、持证上岗是必然的基本要求。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将是各行各业技术人员走上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这也是职业教育单位推行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又一动力源头和效益增长点。它给予建立健全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新的希望,它给予职业教育新的突破点、新的曙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兴的新型农民生力军必然优胜于落后的、传统的农民人力群体,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型农民必将立一生基业,富一个个家庭,服务一方经济发展,为自身的事业、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发展都将做出新的贡献,谱写一篇篇新的华章。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教育部.2014

[2]浅析中职教育实施[j].2014,4

[3]创新培训模式确保新型农民培训成效.冠县农业局

[4]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

[5]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年培训规划[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e910235336.html,/20031008/3092317.shtml.

[6]洪列平.农民工职业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3).

[7]邗江职教中心.夏娟.农民培训教学方式创新探索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区别问题。二是粮食安全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关系。三是职业培育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关系。四是现代农业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关系。五是新型职业农民与特定环境的关系。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思考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作用,加大各类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村任职大学生等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农业部先后出台的《农业部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探索和分析当前形势下,结合我区实际及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思考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十分必要。 一、存在问题探讨 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的内容。在新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成为不可回避和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我区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 训中还存在诸多应引以重视的问题。 1\农民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当前我区许多农民对“要我培训与我要培训”观念模糊,参培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农民在生产中还严重依赖传统和经验,接受现代农业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式等方面缺乏主动性。 2、农民参加培训普遍不足。我区参加过各种务农、务工培训的农民(农村劳动力)占比较小,大多数农民没有参加过知识培训,文化水平较为低下,科技知识严重匮乏。 3、农民可用学习工具较为落后。我区村级培训场地拥有多媒体教室的非常少;农户家庭可用于学习科技知识的工具从调查情况看仍处于落后状态。 4、培训机构师资力量薄弱。随着农业生产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专业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不断涌现,这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领办人或管理者已不局限于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包括经营管理、市场运作和企业策划等多方面涉及自身发展能力的知识和理念。而培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仅为区农业局教师,远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求。 5、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成效的大小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重视程度密不可分。全区紧通过阳光工程和基础农技培训工程对少数基础农民进行培训。 6、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条件不适应新形势需要。办学 资金和实力严重不足是困扰我区办学机构多年的难题,我区培训机构依然使用的是相当简陋的培训教室和培训设施,办学条件非常艰苦,办学人员也不够稳定。 7、农民教育培训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地域因素的制约,农户居住较为分散,农民对外界新知识、新技术知之甚少。而农民教育培训宣传却跟不上,宣传途径狭窄,主流媒体宣传更是凤毛麟角。 二、应对措施思考 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须由政府主导,区农民教育培训机构要送教下乡、建立实训基地是农民教育的关键定位;政府性、基础性、公益性是农民教育的重要定性;送教下乡、半工半读,把学历教育办到农民家门口、办到合作社、办到产业园区,办到企业,培育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民教育培训的基本定向。 1、加强领导,成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 农民教育培训是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应由政府成立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或相应的领导机构,领导和协调农业、教育、财政、人事、就业、扶贫等部门,共同抓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使各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积极参与,保证各部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做好学前动员、学后跟踪调查和典型事迹宣传等工作,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考评、有奖惩、有措施,确保教育培训工程顺利实施,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提供组织保障。 2、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牵头实施农民教育培训 为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对外联络和对内协调,各级农业部门的涉农培训应由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牵头,制定规划、提出措施、划定职责、落实责任。科教、农广校、种子、植保、合经、农药、质量安全、农机等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搭建农民教育培训平台,形成资源统筹、共享,专家教师

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计划范文

( 工作计划)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62251 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计划Model paper on strengthening skills training for migrant workers

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计划范文 一、目标任务 利用今冬明春农民工返乡和农闲的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开展“百日农民工培训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全市8万名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为年全市劳务经济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二、时间安排 从月份开始,集中三个月时间,组织实施全市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政府主导、统筹谋划、部门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合理推进”的总体要求,各县(区)要在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的协调下,劳动保障、劳务、扶贫、农牧、财政、教育、建设、科技、妇联、团委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集中抓好今冬明春农民工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协调解决好培训前及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2、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培训氛围。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国家、省、市鼓励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相关扶持政策,宣传经技能培训后输出农民工的典型事迹,让广大农民工充分了解有关培训内容、经费补助标

准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创新培训模式,保障资金投入。要针对农民工特点和本地培训资源的实际,开展高、中、低多层次的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培训与流动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引导性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既要保证培训质量,又要保证培训规模。在资金投入上,要切实落实省委发〔〕32号文件关于就业再就业资金的10%用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政策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及时足额给予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同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要按照“各级政府决策政出一门、县区一级捆绑使用”的原则进行整合,统一实施,提高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 4、突出培训重点,增强培训实效。一是做到培训与项目建设相结合。围绕灾后重建和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开展泥瓦工、木工、电工、电焊工、钢筋工、架子工等科目的培训,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实现就地就近转移。二是做到培训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加强与全国各地特别是深圳市的劳务合作,考察就业市场,了解用工需求,大力推行订单、定向培训,校企联合培训等方式,重点加强保安、家政、电子、服装加工、计算机应用等市场需求量大的工种技能培训。三是做到培训与扶持创业相结合。在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政策的同时,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力争培养一批小老板,扶持一批创业企业,带动更多人实现就业。四是做到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在开展培训过程中,按照市场需求和群众愿望,精心筛选一批实力雄厚、工资福利高、社会信誉好的用工单位,通过媒体播放用工信息和印制张贴招工信息等方式,为外出务工者提供岗位信息和就业服务,实现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同时,要加强

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来源:农民日报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化日益加剧,农户兼业化、村庄 空心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 面对的现实问题。自2012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强调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培养新 型职业农民”。这是中央从三农工作的全局高度,为我们指明了解决“谁来种地”“如何 种好地”问题以及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瓶颈、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方向。大力培育新型职 业农民,需要循序渐进,有序推进从调查摸底、完善模式到优化机制等的系统工程。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调查摸底 开展对产业和农业从业人员等的摸底调研,重点掌握农业生产资源禀赋、主导产业发 展情况、农业规模化和组织化发展情况、农业从业人员结构数量和素质等,分析农业产业 发展趋势,合理估算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农业从业人员数量。重点解决原来普遍存在的以 简单“培训”替代“培育”、培育工作缺乏精准性的问题。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村产 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相互支撑的耦合系统。将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种养大户、家庭 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具有强烈发展愿望与发展潜力的骨干农民作为生产经营型职 业农民培育对象,将农业企业关键技术岗位人员作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将村 级动物防疫员、农村经纪人、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等作为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分 类分产业(工种、岗位)建档入库,为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奠定基础。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 不同地区之间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均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了地区之 间农业产业的结构类型较多,农村人口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差异较大,政府对于农业的支 持与扶持能力相差也很大。因此,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模式,必须 依靠各地根据自身农业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经过多年的实践,全国各地形 成了多种农民培训模式,包括农民田间学校培育模式、现场传导型培育模式、典型示范型

农民务工培训资料全

一、务工准备 1.学习政策法律知识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2006年3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当前要重点解决: (1)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 (2)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 (3)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 (4)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5)提供相关公共服务。 (6)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 进城务工的农民,需要知道一些国家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法律,以便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工会法》等等。 2.处理好承包的土地问题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规定,不得以农民进城务工为由收回承包地,纠正违法收回农民工承包地的行为。农民外出务工期间,所承包土地无力耕种的,可委托代耕,或通过转包、出租、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不能撂荒。农民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或限制,也不得截留、扣缴或以其他方式侵占土地流转收益。 3.进城务工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要达到法定的年龄,即年满18周岁。未满18周岁,年满16周岁的未成年劳动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依

照国家有关规定招收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应当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方面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安排他们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的劳动或危险作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2)身体健康。没有慢性病、精神病或者家族遗传性质的病症,比如癫痫、高血压、糖尿病等。 (3)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不识字的农民去大城市,不但难找到工作,还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很多困难,并且容易上当受骗。 (4)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 4.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工种 适合农民进城务工的行业很多,从工作性质划分,主要有三大类: 一是技术工。比如砖瓦工、焊工、管工、电工、修理工、厨师等等。还有要求更高的、需要持证上岗的职业。有技术的农民比较容易找工作,工资也较高。 二是简单劳动。简单劳动不需要特殊的技能,经过培训就可以胜任。比如:一般企业的体力劳动者、商店与市场营销人员、保安人员、清洁工、家庭保姆、医院护工、看门人、搬运工等。这种类型的工作,求职的人多,竞争激烈,工资相对技术工种要低一些。 三是个体劳动者。一般指个人具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谋职业。比如:经营地方特色小吃、土特产品、小家电修理等。 进城务工的农民,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年龄、技能等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干的工作。 5. 准备好随身证件 (1)有效居民身份证。

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产生的时代背景 编辑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的“陌生”,留守农业人群呈现出总量相对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 然而,新型职业农民将以从事农业作为固定乃至终身职业,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能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 2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特征 编辑 1、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 2、全职务农,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 3、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 4、具有“能创业”的特点。 5、具备较大经营规模,具有较高收入。 6、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受到社会的尊重。 3新型职业农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编辑 1、要有新观念主体观念、开拓创新观念、法律观念、诚信观念等。 2、要有新素质科技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 3、要有新能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能力、农村工业化能力、合作组织能力、特色农业能力等。 4新型职业农民大体分为三类 编辑 1、生产型职业农民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有较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直接从事园艺、鲜活食品、经济作物、创汇农业等附加值较高的农业生产的群体。 2、服务型职业农民掌握一定农业服务技能,并服务于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群体。 3、经营型职业农民有资金或技术,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强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工作的群体。 5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形式和途径 编辑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还是一支新生力量,需要在实践中给予更多的帮扶、鼓励与培育。 1、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培养职业农民素质。(重点抓好普及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学历教育)。 3、创新培育培训内容和方式。 4、专业合作组织、典型示范引领、创业实践助推新型职业农民成长。[2] 6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哪些重要意义 编辑

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计划范文(新版)

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计划 范文(新版) Complete each work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ork plan. The plan plays a role of supervision and supervision to prevent and correct deviation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 工作计划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MZ-SN-0710

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计划范文(新版) 一、目标任务 利用今冬明春农民工返乡和农闲的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开展“百日农民工培训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全市8万名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为年全市劳务经济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二、时间安排 从月份开始,集中三个月时间,组织实施全市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政府主导、统筹谋划、部门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合理推进”的总体要求,各县(区)要在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的协调下,劳动保

障、劳务、扶贫、农牧、财政、教育、建设、科技、妇联、团委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集中抓好今冬明春农民工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协调解决好培训前及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2、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培训氛围。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国家、省、市鼓励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相关扶持政策,宣传经技能培训后输出农民工的典型事迹,让广大农民工充分了解有关培训内容、经费补助标准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创新培训模式,保障资金投入。要针对农民工特点和本地培训资源的实际,开展高、中、低多层次的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培训与流动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引导性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既要保证培训质量,又要保证培训规模。在资金投入上,要切实落实省委发〔〕32号文件关于就业再就业资金的10%用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政策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

新型职业农民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产生的时代背景 编辑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的“陌生”,留守农业人群呈现出总量相对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 然而,新型职业农民将以从事农业作为固定乃至终身职业,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能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 2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特征 编辑 1、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 2、全职务农,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 3、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对生态、环境、 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 4、具有“能创业”的特点。 5、具备较大经营规模,具有较高收入。 6、具有较髙的社会地位,受到社会的尊重。 3新型职业农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编辑 1、要有新观念主体观念、开拓创新观念、法律观念、诚信观念等。 2、要有新素质科技素质、文化素质、道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 3、要有新能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能力、农村工业化能力、合作组织能力、特色农业能力等。 4新型职业农民大体分为三类

编辑 1、生产型职业农民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有较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直接从事园艺、鲜活食品、经济作物、创汇农业等附加值较高的农业生产的群体。 2、服务型职业农民掌握一定农业服务技能,并服务于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群体。 3、经营型职业农民有资金或技术,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强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工作的群体。 5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形式和途径 编辑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还是一支新生力量,需要在实践中给予更多的帮扶、鼓励与培育。 1、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培养职业农民素质。(重点抓好普及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学历教育)。 3、创新培育培训内容和方式。 4、专业合作组织、典型示范引领、创业实践助推新型职业农民成长。[2] 6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哪些重要意义 编辑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战略选择和重点工程,是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更是有中国待色农民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

关于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关于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关于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对市人大二届四次会议第168号议案的答复 xxx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几年来,我市农业科技培训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总体目标,以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手段,以推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目前我市农民技能培训的基本情况 一是对农民实施”绿色证书”培训。从农业部1994年开始在全国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以来,市农业局按照省农业厅先示范、后推广的基本要求,先后在xx、x城、xx、xx县等县进行”绿色证书”培训示范,开办了种植、养殖、果品、加工、经济四大门类20多个专业。农民通过”绿证”培训,提高了科技种田水平,开阔了发展农业生产的视线,涌现出了一批种植、养殖大户,使一大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经济人成为我市农村土生土长的留得住、养得起、用得上的农业科技致富带领人。xx县的绿证培训坚持”选好一个专业,办好一个班,建立一个示范点,培训一批骨干,扶持一项支柱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要求,每年培训”绿证”学员5000人左右,共培训学员4万余人,占农业人口的4,被农业部作为”绿色证书”培训的典型在全国推广。目前,全市共建生产示范点167个,分布在全市x县两区x市,其中农学75个、养殖33个、果树34个、蔬菜25个,累计培训绿证学员20余万人。在”绿色证书”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农村青年开展以科技为主的”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在xx邑、xx、x城、xx、xx区、x 县、六个县(市)区共计培训农民示范户2万余户。

新型职业农民必备素质

新型职业农民必备素质 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是指在农村中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为主,掌握农业专业技能、拥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发展潜力,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新型农民。农民这个职业在过去的语境下一直被妖魔化、丑化,跟文化水平低、贫困等联系在一起,如何让这个职业恢复其应有尊重,重新定义极为重要.比如在美国,一提农民,一般叫农场主,基本上都有数百、上千公顷地,是富有的象征。未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随着土地规模经营的扩大,也应该不再跟贫困、落后捆绑在一起,应该是新词新含义。 新型职业农民主要解决未来谁来种地问题。 近年来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未来谁来种地问题,它涉及到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超过2。4亿,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为绕不过的严峻问题。据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再返乡务农。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需要养活的大国,粮食安全一直是压倒一切的“三农"政策底线。设想二十年之后,目前在我国粮食生产第一线的农民随着年龄变老干不动农活时,他们的子女又不愿意返乡务农,我国的粮食安全又将各以为继?城市居民消费的肉、蛋、奶又将来自何方? 为了破解此难题,培养新一代的职业农民就提到议事日程。新型职业农民与国家提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该有很大的重合,那就是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用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来满足未来我国发展的需要。 新型职业农民也能解决未来如何种好地的问题. 未来随着更多的人口转移到城市,留守农村需要经营更大规模的土地,要求管理技能也比较高,传统的农民很难胜任这些要求。我国传统农户户均8亩多地,如果单纯种粮食,规模大小一般差异不大。但如果规模扩大到百亩甚至千亩,目前传统的农民就面临经营管理能力不足的挑战.根据对现行家庭农场的实地调查,不少农民感到力不从心,急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农民来经营。最近看一份对国际不同国家农业规模经营与农业生产效率的研究论文,结论也是如此.当农场规模扩大后,农场主的经营管理能力就变成十分重要,农场主经营管理能力高低直接决定着农场的生产率与收益,也决定着本国农民的国际竞争力.未来产品质量的提升、新技术的采纳等都需要新型职业农民来承担。 要赋予职业农民新含义。 新型职业农民应该按照职业特色给予应有的荣誉,让他们有奋斗的动力。学校教师有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通过一定的标准,让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有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农民其实也是一种职业,当然还是一种最古老的职业.但这个职业在我国目前成了没有任何准入门槛,也没有任何技术含金量的代名词。而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按照现代职业要求,打造一套其职业技术规范,让符合这些规范与条件的农民,通过获得应有的职业荣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年轻人从事这个行业,并真正地喜欢这个行业。记得曾到浙江调研时,发现一个地方在不少农民大门旁挂上职称头衔,包括高级园艺师、高级养殖师等,这种土法职称评审体系激发了当地农民学习农业技术的热潮。术业有专攻,就是种花,养猪,技术有许多差异。如何建立起一套符合农业特点的职业认证体系,即要允许各地根据本地的条件来制定。在国家层面上也应该出台一些指导性的意见,以引导、规范职业农民的标准与提升。 要改变过去单纯以考试或者文化来定职称的旧观念。新型职业农民的提升,要破除单纯唯知识或者文化课论,应该以其技术熟练程度或者达到的水平为主要度量。在人才的选拔上也应

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力量。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是创新农业经营主体、破解“谁来种地、新农村谁来建”问题的重大举措。为着力培育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总书记视察x省时提出的“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加快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要求,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政策惠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思路,以推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方向,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促进农业从业者职业化为宗旨,以培养造就高素 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着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目标任务 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推动农民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打造一支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积极探索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

初、中、高级“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构建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主体、各地涉农职业院校等多方参与的“一主多兀”教育培育体系,不断提咼职业农民综合素质、生产经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引导农民走上职业化发展道路,将其培养成建设我省现代化大农业的主导力量。到x年实现我省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一遍和培养出一大批现代青年农场主的目标,使新型职业农民总数达到10万人。 三、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原则。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是一项基础的、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必须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协调政府和社会各方资源共同推进。 (二)依托产业原则。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围绕市场需求和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发展实际,分类别、分产业、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三)注重实效原则。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听取农民意见, 尊重农民意愿,采取农民喜闻乐见、宜于接受的培训形式,调动农民参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培训效果。 四、重点工作 (一)科学遴选培育对象。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较高素质和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要精准确定培育对象。各地要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建立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培育对象的数据库,全面掌握其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制定

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

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 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实现“以城带乡、以城富农”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身为产业工人主力军的农民工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转移,也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江苏省苏州市作为调查对象,就如何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作出一些简要探讨。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乡二元体制壁垒的日渐松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走出农村进入城市,成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5 278万人,比上年增长4.4%。苏州市作为中国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农民工的境况及政府的相关举措对全国有极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意义。因此,在此选择苏州作为城市典型来研究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现状,揭示其存在问题,探究其内在原因,为改善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状况建言献策。 一、国内外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概况 (一)国内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概况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在国家建设中作用和地位的日渐突出,也逐渐引起国内学者及相关机构对农民工群体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的关注。就其研究内容而言,目前国内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研究主

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的研究;二是对培训过程中的政府责任和角色问题的研究;三是对如何系统地组织培训及培训模式、培训内容的研究;四是对培训效果的分析研究等。 (二)国外对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启示 在西方发达国家漫长的工业化过程中,它们很早就开始普遍重视农民教育以及农民教育投入,将农村劳动力培训作为基本国策。在此过程中,它们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实践经验。另外,以刘易斯和乔根森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的研究基本奠定了职业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基础。尽管各国培训类型有所不同,但基本都是建立在尊重利益相关者利益选择的基础上的,它们借助经济诱导来激发企业、农民工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中。例如加拿大和德国等国家均设有以鼓励企业对农民进行培训为目的的专项基金。但是,这些资金不会直接划拨给企业,也不会通过政策强行增加企业负担,而是通过一系列经济诱导性方式鼓励企业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比如把企业花费的培训费计入生产成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再对其减免部分税收等。另外,在德国,如果农民参加培训,可免交杂费并获得伙食补贴,这样做大大提高了农民接受培训的积极性。 二、苏州市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情况调查 为了解当前我国相关机构组织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性和具体培训方式,本文选取农民工较为集中地区的典型之一——

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情况汇报

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上半年,我县以新型农民教育工程为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实现农村适龄富余劳动力充分转移为主线,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1—6月份,全县共举办服装缝纫、数控机床、电焊工、电脑、电子电工等各类技能培训班130期,培训农村劳动力6452人,完成全年任务的%。其中持农民培训券参加培训人数3200人,培训合格率95%以上,培训后就业率达85%以上。 一、主要工作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管理。成立了县委、县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县劳动保障、扶贫、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协调小组,专设办公室,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务输出和就地转移实行统一规划、扎口管理、组织协调和指导服务。各乡镇也相应建立了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小组,并依据劳动保障事务所建立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办公室,形成分工明确的组织体系,为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年初,县劳动保障部门会同扶贫、农业、农工办等部门将年度培训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和相关培训机构,实现目标管理,落实目标责任,有计划地开展转移培训工作。

2、发展培训载体,夯实基础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500万农民大转移”和“百万农民大培训”的目标,大力发展培训载体,建立健全转移培训体系。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县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已发展到32家,年培训能力达到万人,其中有17家培训机构被认定为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机构,初步形成了以县级培训机构为龙头,乡镇培训机构为主体,民办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培训网络,有力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结合本地特色,创新转移培训模式。积极创造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校与中介机构联合协作的转移培训新模式,大力推行转移培训、职业介绍和跟踪服务“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新机制,努力打造培训专业、培训学校和外出劳务新品牌。有效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并将转移培训的重点逐步下移到乡镇、村,培训机构按照“统一执行转移培训政策、统一建立学员管理档案、统一教学计划、统一考核发证”的要求,在乡镇、村设立培训点,就近就地组织农民参加技能培训,既方便了农民,降低农民的培训成本,又扩大了培训生源。 4、强化就业服务,开展培训就业对接。认真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在抓好县级人力资源市场规划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

新型职业农民必备素质

新型职业农民必备素质 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是指在农村中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为主, 掌握农业专业技能、拥有 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发展潜力,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新型农民。 农民这个职业在过去的语境下一直被妖魔化、 丑化,跟文化水平低、贫困等联系在一起,如 何让这个职业恢复其应有尊重, 重新定义极为重要。比如在美国,一提农民,一般叫农场主, 基本上都有数百、上千公顷地, 是富有的象征。未来的新型职业农民, 随着土地规模经营的 扩大,也应该不再跟贫困、落后捆绑在一起,应该是新词新含义。 新型职业农民主要解决未来谁来种地问题。 近年来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未来谁来种地问题, 它涉及到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稳定和 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超过 2.4亿,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 成为绕 不过的严峻问题。据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显示,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再返乡务农。 我国是一个有 13亿人口需要养活的大国,粮食安全一直是压倒一切的“三农”政策底线。 设想二十年之后,目前在我国粮食生产第一线的农民随着年龄变老干不动农活时, 他们的子 女又不愿意返乡务农, 我国的粮食安全又将各以为继?城市居民消费的肉、 蛋、奶又将来自 何方? 为了破解此难题,培养新一代的职业农民就提到议事日程。 新型职业农民与国家提出的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应该有很大的重合,那就是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养殖大户、专 业合作社等,用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来满足未来我国发展的需要。 新型职业农民也能解决未来如何种好地的问题。 未来随着更多的人口转移到城市,留守农村需要经营更大规模的土地,要求管理技能也比 较高,传统的农民很难胜任这些要求。我国传统农户户均 8亩多地,如果单纯种粮食,规模 大小一般差异不大。但如果规模扩大到百亩甚至千亩, 目前传统的农民就面临经营管理能力 不足的挑战。根据对现行家庭农场的实地调查, 不少农民感到力不从心, 急需有经营管理能 力的新型农民来经营。最近看一份对国际不同国家农业规模经营与农业生产效率的研究论文, 结论也是如此。当农场规模扩大后,农场主的经营管理能力就变成十分重要, 农场主经营管 理能力高低直接决定着农场的生产率与收益, 也决定着本国农民的国际竞争力。 未来产品质 量的提升、新技术的采纳等都需要新型职业农民来承担。 要赋予职业农民新含义。 新型职业农民应该按照职业特色给予应有的荣誉, 让他们有奋斗的动力。学校教师有初级职 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通过一定的标准,让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有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农 民其实也是一种职业,当然还是一种最古老的职业。 但这个职业在我国目前成了没有任何准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 本文基于政府、企业及农民工自身角度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得到该问题的解决对策,并经过整合,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方法。 标签:农民工;技能培训;对策 1 研究背景 相关政府及党委部门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2亿多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这是党中央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时适时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同时也是推进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在进城务工的农民中,足足有43%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技能培训,只有25%的人只接受过不超过15天的简单培训,接受正规培训的人数却仅占14%。大量建筑工人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使得建筑工程质量不高,甚至建筑安全和工程质量事故频繁发生,“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因此,迅速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已成为燃眉之急,研究提高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的对策呈现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完善建筑劳务人员培训与鉴定机制是建筑劳务企业发展并最终构建建筑劳务市场体系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建筑业现代化和农民工职业化道路的重要措施,对于我国建筑劳务市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完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的现实意义 我国党中央一直强调“三农”问题,可是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一个长期而且社会共同努力的过程。然而“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提高农民工的技能,从而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有效的加强技能培训利国利民。要很好的解决“三农”问题,首先是工业化,然后是城市化,最后才是现代化。而只有实现人的现代化,才能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最便捷的途径就是教育和培训。只有在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社会的现代化;而实现人的现代化最便捷的途径就是教育和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有: 2.1 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 让更多的农民工走出农村,走向城市,增加城市劳动力。可以农村的土地更好的规划与经营。让更多农民工有工作,加大就业率,促进和谐社会。 2.2 增加就业竞争力 真正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只是小部分,这样让农民工越来越被挤压到日益狭小的就业市场中,只会让就业情况更加恶劣,由此,只有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才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计划总结

2016年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六安农民学院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粮食种植班工作总结 以加快培育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以造就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农委等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2016年11月我院承担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根据六安市农业委员会、六安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六安市市直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和安排的年度培育计划,我们认真组织实施,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以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实施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跟踪服务指导、加强政策项目扶持的精神。为了认真总结经验,为了今后抓好更多的培训提供依据,现将2016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工作总结如下: 为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合作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农委等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2016年11月我院承担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根据六安市农业委员会、六安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六安市市直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和安排的年度培育计划,我们紧密布置、认真组织、科学安排,工作取得了良好进展,现将2016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工作总结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我校承担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粮食种植专业培训50人,其中霍 山5人,金安区5人,裕安区10人金寨5人,霍邱15人,叶集区 10人。在累计15天培训任务开展过程中,成立了班委会和以县区为 单位的学习小组,建立了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建立了班级微信群, 及时发布相关农业政策、市场和技术信息,学员间互动活跃。截至目 前为止,粮食种植专业理论学习与基地实训和考察培训任务全面完

2020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2020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区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关心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XX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XX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和区农业局《XX市XX 区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的文件通知,以加快培育壮大畜牧经营主体为主线,以促进畜牧增效、养殖户增收、农业发展为核心,以造就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以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实施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跟踪服务指导,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已顺利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培育工作任务 根据省、区印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我区紧紧围绕现代畜牧业发展,结合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及时制定了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分类型制定了培育计划,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严格标准,动态管理原则,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择优遴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有序推进新兴职业农民培育。我区2020年培育目标任务为专业技能型畜禽繁殖员110人,两个班,分别为肉牛培育班50人,生猪培育班60人。 二、开展调查摸底,建立培育资源库 1、为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抓好抓落实,我局认真遴选,组

建学员库。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单等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和意义,深入到养殖企业、村、组进行调查摸底,并在自愿申报的前提下,将符合条件的人员信息情况登记注册,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共登记入库的人员达230人,然后再从实用人才信息库中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学员库中,建立学员档案。在培训时,依据培训内容,有针对性的从实用人才信息库中遴选符合条件的学员,重点遴选有意愿、有需求的农民参训,将有意愿创业或扩大农业产业规模的农业科技示范户、优先纳入培训范畴,从而避免了新学员在注册时登录不上系统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学员重复参加培训的问题。 2、坚持农民自主申报和基层主管部门推荐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不同类别培育对象。登陆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申报系统或手机下载云上智农APP实名注册,在线报名。培育对象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年农业服务收入4万元以上,包括动物防疫员、畜禽繁殖员等。同一培育对象三年内只享受一次同类培训。 三、进行土洋搭配,组建培育师资库 为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我们组建有师资库。为充实师资团队,我们不仅聘请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还将本地有较强生产经营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土专家充实到师资队伍中,进入我区师资库的专家教授有25人。例如周健,华农毕业,原正大畜牧公司副总,主抓生猪生产,现在自主创业,是生猪疫病防治方面的土专家;毛喜,喜旺旺公司总经理,在生猪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方面有很深的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课题报告

浦东新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问题研究 十八大报告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2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提出着力加强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这是中央统筹城乡,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 作为地处全国最发达地区之一的上海浦东,农业虽然所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不是很大,但无论是从地理区位优势,还是从科技资金实力来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浦东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浦东农业的走向,对全国发展现代农业具有“标本”意义。浦东新区作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100个试点县之一,根据农业部试点工作相关要求和启动会议精神,试点工作紧紧围绕教育培训模式创新、认定管理办法制定和扶持政策配套三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初显成效。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共识营造培育环境,需要创新机制加快培育进程,特别是需要政策跟进和制度安排创造培育条件。如何又好又快地深入推进该项工作,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不断地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背景分析 当前浦东正处于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懂得市场经营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特征 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其地位和作用看,新型职业农民有机地将新型农民和职业农民结合起来,适应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体现了农民从身份向职业转

变、从兼业向专业转变、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新要求。从组织形态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从个体形态上看,以农业为职业,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一定的专业技能,懂得市场经营管理,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经营的从业者,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 新型职业农民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 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农业劳动力,主要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 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是指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中较为稳定地从事农业劳动作业,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业劳动力,主要是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 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是指在社会化服务组织中或个体直接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主要是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 “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是全能型、典型的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依靠对象,是现代农业专业化分工必然要求,是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基础力量。 (二)充分认识浦东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意义 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浦东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环节。 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保障上海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