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概论.

中国经济概论.
中国经济概论.

《中国经济概论》综合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鉴于中国的国情,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A.主要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B.主要鼓励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C.主要鼓励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D.鼓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并存,共同发展

2.下列哪一点不属于计划经济的主要特征()

A.经济决策高度集中于政府手中

B.经济决策权分属于不同的企业

C.经济运行依靠行政命令推动

D.企业已完成国家任务为目标

3.作为普通企业,当商品滞销,价格下跌时,企业会生产规模,向市场提供的商品。()

A.扩大、更少

B.扩大、更多

C.缩小、更多

D.缩小、更少

4.下列对市场经济建立的基本前提的表述哪一个不正确()

A.市场主体都是经济人

B.存在大量活跃在市场上的企业

C.用于生产的资源具有稀缺性

D.国家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5.改革后的中国国有企业应该是()

A.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主体

B.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主体

C.既要承担社会责任又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主体

D.分门别类承担不同任务的经济主体

6.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A.实行承包制

B.实行租赁制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实行全面国有制

7.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根本不同之处是()

A.合作双方的责任、权益和义务不同

B.合作的国家和企业不同

C.投资的方式和享受收益、分担风险的形式不同

D.在税收方面的不同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

A.传统的高度集中地计划体制弱化、缩小乃至解体的过程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强化、扩大、发展的过程

C.国家直接调控经济的作用逐步减少的过程

D.市场机制作用不断加强的过程

2.粗放型经济增长指()

A.不需要通过增加投入、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来实现经济增长

B.必须通过增加投入、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来实现经济增长

C.是中国过去几十年一直采用的经济增长方式

D.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

3.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国有企业的目的是()

A.作为一种国家调节经济的政策工具

B.优化产业结构、贯彻产业政策、维护经济稳定

C.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缺陷

D.实现整个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

4.从宏观上看,影响已过对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主要有()

A.该国的产业结构构成

B.该国的发展阶段

C.该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

D.该国劳动年龄人数的多少

E.该国政府制定的政策等

5.当经济萧条的时候,财政应采取的政策是()

A.增加财政支出

B.减少税收

C.刺激总需求扩大

D.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

6.福利国家模式中社会保障的特点是()

A.对全民实行高水平广覆盖无差别的社会保障

B.个人得到的保障与个人缴费的多少联系不紧密

C.政府的财政负担和个人、企业的税收负担都十分沉重

D.具有奖勤罚懒的性质

E.有利于工作积极性提高和经济增长

7.中国之所以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因为()

A.市场经济既要有劳动力系统,也要有稳定系统

B.市场经济的周期波动存在,需要有相应的社会风险防范机制

C.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D.中国的国情状况和人口状况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E.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8.对于中国发行的外资股,不正确的说法是()

A.境内上市的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

B.境外上市的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

C.在内地注册并在香港地区上市的H股

D.在纽约上市的N股

三、判断题

1.济增长时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有经济增长就一定有经济发展()

2.场经济是自主型经济,政府的作用将逐步完全退出市场()

3.轨制是指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两种改革方式()

4.于中国农业在GDP中所占份额不大,因此农业不能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5.般来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履行政府的稳定职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有进行了投资的社会成员,才可能获得利润()

7.人投资于股票、债券、期货、外汇、房地产、保值商品等,肯定可以获得利润()

8.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

四、名词解释

1.经济增长

2.粗放型经济增长

3.集约型经济增长

4.国债

5.建设性支出

五、简答题

1.市场经济有哪些功能?

2.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同?

3.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4.为什么加入WTO将推动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5.股票具有哪些特征?

6.请分析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7.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股票市场?

六、论述题

1.什么是公共财政?试述公共财政的职能。

2.何谓“双轨制”?“双轨制”为什么是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桥梁?

《中国经济概论》综合测试题(一)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D B D B D 6—7 C C

二、多项选择题

1—5 ABCD BCD ABCD ABCE ABC

6—8 ABC ABDE ABC

三、判断题

1.答案:错误

2.答案:错误

3.答案:错误

4.答案:正确

5. 答案:正确

6. 答案:正确

7. 答案:错误

8. 答案:错误

四、名词解释

1.答案: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增长,是经济数量的增加和经济规模的扩大

2.答案:粗放型经济增长(也叫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通过增加投入、增加成长要素的数量来实现的经济增长

3.答案:集约型经济增长(也叫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来实现的经济增长

4.答案: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期限内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5.答案:建设性支出是国家财政用于社会物质生产部门的建设投资支出

五、简答题

1.答案:(1)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2)通过追求自身利益来增进社会利益

(3)提供价值评估的客观标准

4).提供奖优罚劣的强制手段

2.答案:(1)假定前提不同;(2)决策方式不同。

(3)信息传递方式不同。

3.答案:1)产业结构有农业占优势比重向工业、服务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2)工业结构不断发生优化变化

3)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4.答案:1)促进中国银行业的体制改革

2)提高国内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质量

3)有利于国内金融机构拓展海外业务,参与国际竞争

4)促进国内金融机构进行结构调整

5.答案:1)不可偿还性

2)收益性

3)流通性

4)股东参与性

5)价格波动性

6)高风险性

6.答案:(1)市场经济的分配性失灵所致;

(2)经济转轨过程中政策与制度的不完善所致;

(3)垄断是行业收入悬殊的主因;

4)与分配和再分配密切相关。

7.答案:筹集资金、转换机制、3优化资源配置、分散风险

六、论述题

1.答案:公共财政是指,政府通过非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以满足公共需要的财政行为。其职能有:

(1)资源配置职能

A财政在政府部门内部配置资源

B财政对非政府部门资源配置的调控

(2)收入分配职能

A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差距

B通过转移支付给低收入人群以补贴

(3)调控经济职能

A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分别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B通过发挥个人所得税等制度的“内在稳定器”作用,帮助社会来问题经济活动

(4)监督管理职能

A财政对宏观经济的管理

B财政对微观企业的管理

C财政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2.答案:(1)双轨制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并存、共同发挥作用的一种过渡性的经济体制。

(2)双轨制是从旧体制通向新体制的桥梁,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冲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这是经济体制的一种彻底转轨。这个转轨大致过程是:首先将市场机制部分地引入到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上来,在其内部培育起一个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生长点。然后随着他的成长壮大,逐渐成为与计划经济并立的另一极,从而使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规并存、共同调节经济运行。最后,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占据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主导地位,经济转轨过程宣告完成。

(3)因此,双轨制是中国政府为了保证非国有经济能够在计划配置资源的体系还没有完全打破的条件下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

《中国经济概论》综合测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于“经济发展”这一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意味着经济数量的增加和经济规模的扩大

B.经济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

C.经济发展是指整个社会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全面进步

D.经济发展就是人民收入的提高

2.下面哪一点不属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A.全面小康社会是上承温饱社会,下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B.全面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而且要实现经济结构转换

C.全面小康社会就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

D.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变量带来有转折性的意义

3.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双轨制”现象()

A.调解手段双轨

B.管理方法双轨

C.价格双轨

D.决策行为双轨

E.政策双轨

4.以赢利为目标的普通企业()

A.只存在于第一产业中

B.只存在于第二产业中

C.只存在于第三产业中

D.存在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

5.社队企业和乡镇企业两者之间本质的不同是()

A.社队企业必须把自己的生产限制在自己性经营的范围内

B.社队企业不得冲击计划经济秩序

C.乡镇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而社队企业不是

D.社队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而乡镇企业不是

6.在过去的20多年中,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一、第三产业

7.下列不属于中国股票结构构成的是()

A.国家股

B.法人股

C.集体股

D.公众股

E.外资股

二、多项选择题

1.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A.基本建立起了市场需求结构决定产业结构的调整机制

B.第一产业的GDP和就业人数持续减少

C.第二产业的GDP和就业人数变化剧烈

D.第三产业的GDP和就业人数持续增加

2.人类所拥有的资源具有稀缺性带来的后果是()

A.使人具有了经济人的特征

B.使节约成为必要

C.生产了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资源这个基本的经济问题

D.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能够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经济制度才得以发展起来3.下列哪些是租金或地租()

A.农民转让土地使用权获得的收入

B.城乡居民出租个人住房所获得的收入

C.投资者开采矿山交纳的资源使用费

D.帮助他人买卖股票获得的收入

E.银行存款获得的收入

4.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A.经济主体具有强烈追求利润的冲动

B.经济主体有权自主经营并自负盈亏

C.市场经济反对闭关自守,主张对外开放

D.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

5.宏观调控的方式与经济体制有密切关系()

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更多的是采取直接调控方式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更多的是采取间接调控方式

C.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更多的是采取直接调控方式

D.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更多的是采取间接调控方式

6.改革前中国的国有企业必须承担()

A.经济职能

B.政治职能

C.社会职能

D.最求利润最大化

7.1980—1993年的财税改革的内容是()

A.“分灶吃饭”

B.财政大包干

C.统收统支

D.分税制

三、判断题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适度进口粮食有利于缓解中国人口过多与农业资源相对紧缺的矛盾()

3.外国没有国有企业,只有中国才有国有企业()

4.金融债券只能由中央银行发行()

5.国家股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股份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

6.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

7.财政调控经济,是指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分别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四、名词解释

1.经济发展

2.所得税

3.经常性支出

4.国家股

5.财政赤字

五、简答题

1.计划经济体制的缺点有哪些?

2.市场经济的功能?

3.库兹涅茨为什么认为个人收入差距会随经济发展先扩大在缩小?

4.中国财政收入的构成是怎样的?

5.中国的商业银行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不良贷款?

6.证券市场的主体包括哪些构成要素?

7.改革至今中国经济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六、论述题

1.请分析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历史过程。2.传统的劳动力配置制度和就业体制有何特点?

《中国经济概论》综合测试题(二)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CCB D C 6—7 B C

二、多项选择题

1—5 ABD ABCD ABC ABCD AD

6—7 ABC AB

三、判断题

1.答案:错误

2.答案:正确

3.答案:错误

4.答案:错误

5. 答案:正确

6. 答案:正确

7. 答案:正确

四、名词解释

1.答案:经济发展是指整个社会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全面进步

2.答案:所得税是对纳税人的纯收益额所征收的税

3.答案:经常性支出是指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所发生的各项支出4. 答案:国家股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股份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包括以公司现有的国有资产折算成的股份

5. 答案: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形成的差额

五、简答题

1.答案:(1)政企职责不分,国家权利过分集中,统得过多过死,限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2)条块分割、部门垄断、地区封锁、国民经济缺乏横向联系;

(3)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4)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造成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

2.答案:(1)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2)通过追求自身利益来增进社会利益

(3)提供价值评估的客观标准

(4)提供奖优罚劣的强制手段

3.答案:1)经济发展使贫穷国家从二元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过渡,收入差距由大转小;2)经济发展使资源禀赋的差距经历了由大到小的变化,收入差距由大转小;

3)低收入阶层政治地位的改善。

4. 答案: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债务收入、专项收入、其他收入

5. 答案:1)社会融资结构和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影响

2)宏观经济体制的影响

3)商业银行本身改革不到位

6. 答案:1)证券发行主体

2)证券投资主体

3)证券市场中介主体

4)证券市场监督主体

7.答案:(1)国内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城市化发展滞后,地区间差距明显

(2)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农民收入偏低,贫困人口觉得数量较大

(3)人口总量继续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巨大

(4)在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出现了买方市场,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5)自然资源的过快消耗与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

六、论述题

1.答案:1)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式由中国独特的工业化道路和城乡分治体制决定的。

2)中国工业化起点低,缺乏发展经济可以依托的工业基础。

3)被当时的国际社会封锁、孤立,无法从外部获得发展工业化的资金。

4)采用“剪刀差”的形式从农业中积累起工业化的启动资金(原始积累),促进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

5)实施禁止劳动力流动政策,以控制城市人口增长,从而形成城乡两大经济板块。

6)这种“城乡分治”政策的结果是逐步演化成了二元社会结构,从地域和人口两方面把中国切成泾渭分明的两大板块,构成中国特有的社会状态。

2.答案:传统的劳动就业制度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就业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中期和短期假话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企业使用劳动力体制看,国有单位新增职工指标由国家控制,具体分配和招工由地方政府负责;集体经济单位新增职工指标由地方管理,报中央劳动部门备案。企业用工制度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固定工制度,即通常所说的“铁饭碗”。

在国民经济计划增加职工指标的范围内,所招收的职工都属于固定工。第二种是临时工或合同工。这是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签订劳动合同,规定工作期限、工作条件和劳动报酬的制度。招收临时工也必须编制计划。

其特点:

1)保障城镇劳动力的全面终生就业

2)城镇职工实行低工资高福利的保障制度

3)剥夺了企业和职工进行相互选择的自由

4)实行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中国经济概论》综合测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市场经济

B.放弃计划经济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用以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D.建立类似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

2.下列关于资源禀赋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A.资源禀赋是指由大自然赋予的天然的物质资料

B.不同的国家或个人拥有的资源禀赋各不相同

C.各国的资源禀赋大体相当,差别不大

D.各国的资源禀赋存在着丰饶或贫瘠的差异

E.中国农业的资源禀赋情况总体看并不乐观

3.下列对于投入(成本)产出(收益)的组合中哪一种最有效率()

A.高投入、高产出

B.高投入、低产出

C.低投入、高产出

D.低投入、低产出

4.中国在改革前是一个()

A.计划经济国家

B.市场经济国家

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国家

D.混合经济制度国家

5.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来源结构的特点是()

A.以跨国公司投资为主体

B.以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投资为主体

C.以美国投资为主体

D.以日、韩投资为主体

6.下述对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特点归纳不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大大高于大部分国家

B.第二产业占GDP的份额大大高于大部分国家

C.第三产业占GDP的份额大大低于大部分国家

D.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份额大大高于大部分国家

E.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份额大大低于大部分国家

7.下列关于股票特征,正确的说法是()

A.股东可以将股票退还给股份公司

B.公司保证股票的收益不得低于零

C.所有的股票都拥有流通性

D.股票价格具有波动性和风险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粮食“立足国内,基本自给,适度进口,促进交换”是()

A.21世纪中国的粮食战略与策略

B.不同于原有的高度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战略

C.不同于主要依靠进口的粮食消费模式

D.主要依赖国际资源和市场的新的战略选择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的是()

A.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协调区域经济

B.保持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C.实现西部现代化

D.实现全国现代化

3.改革前中国产业结构的形成()

A.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B.不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C.是根据政府的外生力量来决定的

D.形成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4.中国应该“利用比较优势,促进农产品交换”是由于()

A.中国在生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B.中国在土地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C.中国生产粮食不具有比较优势

D.中国生产经济作物具有比较优势

5.原来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输血”渠道主要有()

A.直接的财政补贴

B.间接的财政让税

C.放权让利

D.政府干预下的银行贷款

6.一般来说,国有企业与普通企业存在下列哪些不同()

A.出资者不同

B.目标和作用不同

C.活动的领域不同

D.对社会的贡献不同

7.随着非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国经济中企业构成的变化表现为()

A.国有企业比重不断下降

B.非国有企业比重不断下降

C.国有企业比重不断上升

D.非国有企业比重不断上升

三、判断题

1.如果经济是零增长,人口是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实力就会下降()

2.市场失灵,指由于各种原因的引起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无法发挥固有的作用()

3.无论在哪个国家,企业都是创造财富的微观单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4.所有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人口都可以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

5.政策性银行,一般是指由政府设立,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不以赢利为目标的金融机构()

6.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国民经济有很大贡献()

7.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只有直接调控这一种方式()

四、名词解释

1.流转税

2.税收

3.金融债券

4.债券

5.股票

五、简答题

1.改革以来中国经济有哪些变化?

2.市场经济建立的基本前提条件是什么?

3.市场经济建立的三个基本前提条件?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的不同?

5.简述中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6.中国农业的资源禀赋情况是什么?

7.为什么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六、论述题

1.中国与发达国家一样,第一产业(农业)在GDP中所占比重比较低。这是否说明中国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为什么?

2.试述政府有哪些具体经济职能?

《中国经济概论》综合测试题(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CCC A B 6—7 D D

二、多项选择题

1—5 ABC ABCD BC ACD ABD

6—7 ABCD AD

三、判断题

1.答案:正确

2.答案:正确

3.答案:正确

4.答案:正确

5.答案:正确

6. 答案:正确

7.答案:错误

四、名词解释

1.答案:流转税是以商品的销售收入额或劳务收入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

2.答案:税收是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凭借政府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按照法律所规的程序和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3.答案: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4.答案:债券是指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作为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直接向社会以借债凡是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的、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偿还本金的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借款凭证

5.答案: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

五、简答题

1.答案:

1)经济体制发生了带有根本性质的变化

2)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3)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

4)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5)人民生活实现了两步历史性跨越

2.答案:

1)市场主体都是经济人;

2)人类可利用的资源具有稀缺性;

3)国家保护自由财产不受侵犯。

3.答案:

(1)市场主体都是经济人;

(2)人类可利用的资源具有稀缺性;

(3)国家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4.答案:

(1)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是市场力量作用的结果,综观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这些同家二元经济结构的产生发展乃至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过渡,是一个渐进的是利用市场机制自发发展的过程。

(2)发展电国家的工业化通常是政府选择的结果,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往往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一个自觉的过程,其工业化通常是在政府的扶持下从外部移入或自己建设而发端的,工业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与它并存的是一个传统的庞大的落后的农业部门。

5.答案:粮食贡献、原料贡献、市场贡献、资本贡献

6.答案:

(1)耕地自然条件较差,人均耕地占有量处于较低的水平;

(2)中国水资源的人均拥有量相对不足;

(3)农业生态环境呈现恶化趋势。

7.答案:

1)市场经济既要有加速器,也要有稳定器;

2)市场经济的周期波动存在,需要游相应的社会风险防范机制;

3)中国的特殊国情、人口状况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4)当前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迫切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六、论述题

1.答案: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第一产业创造的GDP底是因为他们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他们

已走过了以第一产业为主和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历史发展阶段,而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中国的这种偏低是在农业作为一个容纳了全国一半左右劳动力的产业背景下发生的,所以中国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偏低与发达国家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低的内涵式完全不同的。中国第一产业创造的GDP比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印度都要低,这说明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它们更低,是农村人口消费水平低下、农村投资不足的综合表现。

2.答案:

1)政府的管理调节职能:A制定管理和限制措施;B制定价格和收入政策

2)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A公共支出;B政府税收;

3)政府的分配和再分配职能:A.征税——转移支付制定;B.政府将税收筹集的资金用于公共事业投资;C.政府通过税收和补贴调整不同收入阶层的负担;

4)政府的稳定职能:A.灵活自动的财政政策;B.自动稳定器;C.利用货币政策实现稳定职能。

中国经济概论简答题

简述市场经济的缺陷。 (一)宏观性失灵。是市场经济不能自发地实现宏观总量平衡,必然造成经济的周期。 (二)信息性失灵。是出现逆向选择使社会资源无法实现最优配置。 (三)公共性失灵。是市场无法自发地提供公共物品。 (四)垄断性失灵。是垄断厂商通过操纵价格,牟取暴利,破坏市场机制作用。 (五)外部性失灵。是市场主体的活动给外部带来经济损失时,无法通过市场机制的自作作用来矫正 (六)分配性失灵。市场经济的自发作用会造成贫富悬殊,两极分化 简述乡镇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一)乡镇企业成为推动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 由统计资料表明,乡镇企业的总产值从1000亿元上升到1万亿元人民币,仅用了7年时间,而全国社会总产值从1000亿元到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却经历了31年。乡镇企业的崛起在当时被称为“异军突起”,它既是当时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成为推动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巨大力量。 (二)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国家税收增加的主要来源之一 2002年乡镇企业上缴国家税金2786.17亿元,约占当年全国财政收入的14.7%。2005年上缴税金达到4200亿元,是2000年的2.07倍,年均增长15.6%。而且乡镇企业在这方面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上缴的直接税收上,还体现在乡镇企业是中国制度外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乡镇企业成为中国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领域,有力地促进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乡镇企业发展起来后,主要生产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和加工工业产品,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宏观经济的意义上位矫正产业结构失衡做出了巨大贡献。乡镇企业的产品结构比国有经济比国有经济更接近于中国资源的比较优势,更能满足当时市场对于日用消费品的需求。 (四)乡镇企业是促进国有经济体制转换的重要外部力量 乡镇企业的所有生产要素几乎都来自于计划分配范围之外,要靠市场竞争取得,其产品也是靠价格竞争和推销才能售出。因此乡镇企业完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产物。这种市场经营方式,给国有经济施加了竞争压力,促进了后者在经营机制方面的改革。 (五)乡镇企业促进了中国向市场经济方向的全面转轨 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使资源配置和价格双轨制中的市场不断扩大,越来越有力地冲击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资源配置制度和宏观政策环境,并创造出以较低的风险和成本完成这两项改革的条件:乡镇企业与各种非国有经济企业一起,在市场中进行资源配置和大量生产,完成了使中国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从而为双轨合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简述把资本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部门的途径。 把资本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部门有两种途径:一是依靠市场机制自动转移,二是依靠政权力量强制性转移。 (一)依靠市场机制自动转移 依靠市场机制自动转移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中国经济史复习题

xx经济史复习题 一.思考题 1.试述中国古代资源禀赋与社会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 资源禀赋包括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两部分。 【土地资源的特点】 优势: 我国土壤特征各异,植物品种繁多。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种类丰富产品。 劣势: 导致传统农业规模小、脆弱 (1)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小,耕地和人口矛盾突出。 (2)土壤种类繁多,但有良好蓄水性和可耕性的土地较少。 (3)气候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 【矿产资源的特点】 我国国土广,矿产资源的总量大、种类多。但是我国矿产资源也存在两个缺陷: 一是富矿少,贫矿多。 二是单一矿少、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开发利用不充分,“风水说”观念对矿产资源开采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在古代社会,以耕织结构为基础的小农经济一直居于传统经济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生产方式被延续下来、不断强化,成为中国古代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基础。 2.简析中西方古代社会结构的异同及原因(作业)

3.试述影响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因素。 1、小农家庭的规模及贫困状况 汉后,小农经济普遍是贫困的五口之家,产品除消费交换外所剩无多,不足应付家庭正常支出外的需求。 2、农业“低投入——产出”的形成 为了维持生存,小农在生活和农业生产投入上都尽量减少开支。 3、农业的高剥削率 历史上赋税绝对值连增,赋税在多数时期一直维持在30%以上的高水平。 4、农桑之外的小农生活依赖 中国古代小农生存状况窘迫,不得不依赖于种桑、饲养畜禽、果菜水果等副业。 4.为何说中国传统农业是“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以个体小农经济精耕细作为特色,是一种劳动力高度密集型的集约农业。这种集约农业最显著的两大优势是单位面积产量与耕地复种指数都很高。 1.我国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黄河流域也逐步从原始农业过渡到传统农业。从那时起,我国农业逐步形成精耕细作的传统,并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历经了以下几个阶段: (1)夏、商、西周、春秋精耕细作的萌芽期,以黄河流域“沟洫农业”为其主要标志。 (2)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精耕细作技术的成型期,主要标志是北方旱地精耕细作体系的形成和成熟。 (3)隋、唐、宋、辽、金、元精耕细作的扩展期,主要标志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成熟。

中国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对满足人们多样化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这些重要论点,进一步明确了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引申开去,还有许多重大问题值得探讨。 (一) 中国私营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突破,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1、突破计划经济的模式,向市场经济转变和发展。2、由单一公有制向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转变和发展。3、由封闭转向开放。这个重大转变不仅适应中国落后生产力的水平,而且具有根本和长远意义。 私营经济(包括个体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不可逾越的一种所有制和经济形式,它的存在形式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变化,而且具有极大的生产力发展的包容力。改革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共产党取得政权,按照不成功的模式走了一大程,重新回到起点,这应该说是批判了教条后的真正的实事求是和符合历史发展的选择。 (二)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了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的结合 中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用行政手段和计划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但这种体系存在越来越明显的低效益和恶性循环,牺牲了人民利益,牺牲了农业和轻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牺牲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发展至今,私营经济和它不断发展的形式是最有效的载体和容器。 私营经济不仅不需要国家直接投入,而且它和市场经济共生,是生产要素和资源有效的配置形式。中国的私营企业没有国家投入,1997年注册资本已达 5140.12亿元,这是资源优化组合的有力的证明。私营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政策和指导十分重要,但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上有许多特点,主要是:l、以劳动力投入为主,资本、技术、自然资源自然结合。2、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使私营经济自发地进行优化和调整。地区的私营企业,在全国市场出现萧条时期,他们的产品仍然畅销不衰。同样在这一时期,那些一般消费品,由于供给过剩,企业倒闭。这种现象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 (三)中国私营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出现持续发展,主要支撑力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978~1995年国有经济比重由77.63%降至 33.94%,集体经济由22.37%上升至36.59%,而非公有制经济由0上升至29.44%,包括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已经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而个体工商户年增长幅度在10%左右,私营企业年均增长20-30%,为国有和集体经济所不及。中国工业品、特别是日用工业品供给迅速增长,主要依靠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中国经济概论复习题(全)附答案

一、单选题 1. 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是,产业结构随经济发展经历了:()。 A. 由一次产业占优势比重向二、三产业占优势比重的演进 B. 由二次产业、三次产业占优势比重向一次产业占优势的演进 C. 由二次产业占优势比重向一、三产业占优势比重的演进 D. 由资本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向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2. 下列对于国有企业的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A. 中国的国有企业既是特殊企业,又是一般企业。 B. 中国所有的国有企业都是特殊企业。 C. 中国所有的国有企业都是一般企业。 D. 中国所有的国有企业都以追求利润为目标。 3. 下列对于“经济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A. 指经济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数量比例和相互关系 B.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C. 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经济结构有很大差异 D. 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经济结构没有很大差异 4. 鉴于中国的国情,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A. 主要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B. 主要鼓励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C. 主要鼓励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D. 鼓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并存,共同发展 5.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A. 实行承包制 B. 实行租赁制 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6.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 建立市场经济 B. 放弃计划经济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用以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7. 公共物品是指()。

A. 既具有排他性又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B. 既不具有排他性又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C. 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D. 不具有排他性但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8. 下述对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特点归纳不正确的是:() A. 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大大高于国际经验 B. 第二产业占GDP的份额大大高于国际经验 C. 第三产业占GDP的份额大大低于国际经验 D. 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份额大大高于于国际经验 E. 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份额大大低于国际经验 9. 下述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正确的说法是:() A. 是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农业经营方式 B. 是对人民公社制度的有效替代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 D. 是一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农业生产制度 1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国有企业承包制存在的问题?() A. 承包制不能使企业取得独立经济主体的地位 B. 企业获得了较大的经营自主权 C. 企业只能“负盈不负亏 D. 承包基数界定很难合理 E. 承包制阻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11. 中国现阶段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形成机制是()。 A. 计划形成价格为主 B. 国家控制价格为主 C. 计划和市场共同形成价格 D. 市场形成价格为主 12. 一国的产业结构往往对其就业水平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A. 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国家通常比较容易解决就业问题 B. 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国家通常比较容易解决就业问题 C. 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国家通常比较容易解决就业问题 13.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 A. 公司制 B. 合伙制 C. 业主制 D. 承包制 14.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讲义及习题

历史必修二——古今中外的经济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经济问题是国家问题之根本。 必修Ⅱ教材基本线索和整体结构 (1)纵向线索: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讲起到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再到20世纪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以及中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结束于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的现状。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即现代化的进程。 (2)横向线索:本册教材展示了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着重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从全球文明的角度考察世界历史, 从世界各地域、民族、国家间的互动联系角度揭示人类文明的演进,即全球史观。 总之,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和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学习方法点拨: 如何学习经济史? 从涉及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 从知识掌握的层次看,主要包括总体特征、经济发展原因、表现及影响四大块。 ?国内史学界一般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大阶段。 ?所谓原始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农耕生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 ?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 ?至于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国扩散。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成,至今还在进程之中.

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练习题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2、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3、我国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农业生产工具①耒耜仍是重要的生产工具②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泛使用③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到战国时期普遍推广④铁农具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①③④ 4、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B. 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 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 D.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6、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④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①③④ 7、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 ) 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8、.下列农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耒耜②青铜农具③铁锄、铁犁④耧车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 9、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牛耕的使用 B.铁农具的出现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青铜器的制造 10、《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反映() A .春秋时期牛耕出现 B.战国时期牛耕推广 C.春秋战国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1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在()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D.西汉 1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发明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这种方法是() A.垄作法 B.代田法 C.区田法 D.精耕细作法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最新-2019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 精品

2019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 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组织的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分别在1993年、1995年、1997年、2000年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取得了大量的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所作分析,同其他相关资料、文献收录在一起编辑出版了《中国私营经济年鉴》。 它们记录了中国私营企业再生、壮大的历史过程,也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了大量基础资料。 从2000年的第四次调查算起,又有两年过去了。 在这新世纪开始的两年里,对于中国私营企业来说,最重大的历史性事件莫过于2019年7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发表的讲话,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私营企业主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之一,在党的路线方针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中的优秀分子也可以被吸收到中国共产党里来。 江泽民同志这一讲话精神已经写进党的十六大报告和新修改的党章里面。 这是继党的十五大肯定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进一步肯定了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地位。 这无疑将成为中国私营经济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两年来我国私营经济继续高速增长,2019年底私营企业户数已经突破200万户,从业人员2714万人。 一大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通过改制变成新的私营企业,它们一般规模都比较大;原来公有企业的负责人也成为新的私企业主,其中很多人是共产党员,学历和综合素质较高,给私营企业主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 从2019年底开始,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和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及时组织了第五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 统战部、工商联领导同志多次召开会议,征求了有关部门、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反复论证,问卷设计四易其稿。

《中国经济概论》期末复习题库.doc

2134《中国经济概论》期末复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鉴于中国的国情,需要在相当长的吋间内(D) A.主要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B.主要鼓励资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C.主要鼓励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D.鼓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并存,共同发展 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C) A.建立市场经济 B.放弃计划经济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用以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D.建立类似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 3.改革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好的发展阶段是(A ) A.“一五〃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调整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4.下列关于资源禀赋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C ) A.资源禀赋是指由大自然赋予的天然的物质资料 B.不同的国家或个人拥有的资源禀赋各不相同 C.各国的资源禀赋大体相当,差别不大 D.各国的资源禀赋存在着丰饶或贫瘠的差异 E.中国农业的资源禀赋情况总体看并不乐观 5.下列对于“经济发展〃这一概念理解正确的是(C) A.经济发展意味着经济数量的增加和经济规模的扩人 B.经济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 C.经济发展是指整个社会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全面进步 D.经济发展就是人民收入的提高 6.下列对于投入(成本)产出(收益)的组合中哪一种最有效率(C) A.高投入、高产出

B.高投入、低产出 C.低投入、高产出 D.低投入、低产出 7.下列哪一点不属于计划经济的主要特征(B ) A.经济决策高度集屮于政府手屮 B.经济决策权分属于不同的企业 C.经济运行依靠行政命令推动 D.企业已完成国家任务为目标 &下列哪个选择不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粮食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原因(D) A.这些国家土地资源丰富 B.天然具有发展农业的资源条件 C.农业发展的成本较低 D.农民人数众多 9.作为普通企业,当商品滞销,价格下跌时,企业会生产规模,向市场提供的商品。(D) A.扩大、更少 B.扩大、更多 C.缩小、更多 D.缩小、更少 10?公共物品是指(B ) A.即具有排他性又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 B.即不具有排他性又不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 C.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 D.不具有排他性但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 11?下列对市场经济建立的基本前提的表述哪一个不正确(B ) A.市场主体都是经济人 B.存在大量活跃在市场上的企业 C.用于生产的资源具有稀缺性 D.国家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12?下面哪一点不属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C) A.全面小康社会是上承温饱社会,下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个人整理王玉茹中国经济史课后标准答案(经济学综合第二本)

个人整理王玉茹中国经济史课后答案(经济学综合第二本)

————————————————————————————————作者:————————————————————————————————日期:

第一章古代社会的资源、环境与生产方式 一、试述中国古代资源禀赋与社会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总是建立在对一定的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就是不断开发、利用资源的历史。尤其在技术条件低下的古代社会里,自然资源禀赋影响着国家的经济规模、结构及性质。资源禀赋包括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两部分。 1.土地资源的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土壤特征各异,植物品种繁多。表现在农业生产上,能够为其提供种类繁多的土特产品。这是中国土地资源的优势所在。但是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中国在土地资源上并没有优势。原因在于: (1)中国古代农业可资利用的土地面积小,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2)中国尽管土壤种类繁多,但具有良好蓄水性和可耕性的土地较少。 (3)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气候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 2.矿产资源的特点 我国国土广袤,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蕴含丰富,属矿产资源富庶国。由于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的总量大、种类多。但是我国矿产资源也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富矿少,贫矿多。二是单一矿少。另外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矿产资源利用不充分,“风水说”观念对矿产资源开采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在古代社会,以耕织结构为基础的小农经济一直居于传统经济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它萌芽于夏商周,在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下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经济生产方式被延续下来,并不断强化,成为中国古代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基础。 三、试述影响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因素。 小农经济由小农的生产与生活组成。生产即是指小农的主业和主要副业——粮食和纺织原料及其成品生产,生活则是小农经济所赖以生存的更多的必要条件。影响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因素主要有: 1、小农家庭的人口规模及其贫困 汉代以后,小农经济基本被认为是五口之家而且家庭普遍贫困。 2、农业“低投入——产出”的形成 为了维持小农经济的最起码的生存条件小农除了在生活上尽量减少开支,也必须在农业生产投入上尽量减少开支。 3、农业的高剥削率 虽然赋税制度经历了户调制、租用调制、两税法、一条鞭、地丁制等形态的演化,但其中却包含着赋税绝对值的增长。 4、农桑之外的小农生活依赖 小农的产出不仅指粮食产出还应当包括各项农副产品的产出,如种桑、饲养畜禽、果菜水果。中国古代小农生存状况在日益窘迫之下,不得不更多的依赖于副业。 5、国家针对小农副业所做的制度安排 赋税和地租剥削的加重,必然使小农经济越来越多的依赖于副业。而为了稳定财政收入,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会以大规模的制度安排来促进小农农副业的恢复和稳定。 第二章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经济 一、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社会“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

多选题 多选题

二、多项选择题 (本题型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均有多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用鼠标点击相应的选项。每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 1.甲公司是一家非金融企业,在编制管理用资产负债表时,下列资产中属于金融资产的有()。 A. 短期债券投资 B. 长期债券投资 C. 短期股票投资 D. 长期股权投资 【答案】ABC 【解析】根据教材,短期债券、长期债券、短期股票投资属于金融资产,ABC正确;长期权益性投资(股权投资)是对其他企业经营活动的投资,属于经营性资产。 2.甲公司2011年的税后经营净利润为250万元,折旧和摊销为55万元,经营营运资本净增加80万元,分配股利50万元,税后利息费用为65万元,净负债增加50万元,公司当年未发行权益证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公司2011年的营业现金毛流量为225万元 B. 公司2011年的债务现金流量为50万元 C. 公司2011年的实体现金流量为65万元 D. 公司2011年的净经营长期资产总投资为160万元 【答案】CD 【解析】2011年营业现金毛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和摊销=250+55=305万元。A不正确;2011年债务现金流量=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增加=65-50=15万元。B不正确;2011年股权现金流量=股利分配-股份资本发行+股份回购=50万元;2011年实体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债务现金流量=50+15=65万元,C正确。2011年实体现金流量=营业现金净流量-净经营长期资产总投资=65万元,营业现金净流量=305-80=225万元,可求得,公司2011年的净经营长期资产总投资为160万元,D正确。 3.下列关于可持续增长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A. 可持续增长率是指企业仅依靠内部筹资时,可实现的最大销售增长率 B. 可持续增长率是指不改变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时,可实现的最大销售增长率 C. 在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不变时,可持续增长率等于实际增长率 D. 在可持续增长状态下,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权益保持同比例增长 【答案】ABC 【解析】可持续增长率是指不发行新股,不改变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时,其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满足教材所述,可持续增长5个假设条件下,销售的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相等,公司的这种状态称为平衡增长或可持续增长,其资产、负债和权益同比例增长。ABC错误。 4.下列关于债券价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当市场利率高于票面利率时,债券价值高于债券面值 B. 当市场利率不变时,随着债券到期时间的缩短,溢价发行债券的价值逐渐下降,最终等于债券面值 C. 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随着债券到期时间的缩短,市场利率变化对债券价值的影响越来越小

中国经济概论多选题

《综合测验题》(一) 1.下列对与“经济增长”这一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增长意味着经济数量的增加和经济规模的扩大 B.经济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 C.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D.经济增长有两种方式 2.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A.经济主体具有强烈的追求利润的冲动 B.经济主体有权自主经营并自负盈亏 C.市场经济反对闭关自守,主张对外开放 D.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 3.城市化是指()。 A.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向城市和城镇地带集中的过程 B.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伴生现象 C.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将变为农村人口 D.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将变为城市人口 4.农业部门的资本贡献是指()。 A.农业剩余的净流出 B.从农业剩余中减去农业部门购买的工业品数额剩余部分 C.农业部门向城市提供农产品的价值总和 D.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购买的工业品价值总和 5.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与依法破产的最大区别在于()。 A.政策性破产时全部资产首先用于安置失业和下岗职工,而不是清偿银行债务 B.政策性破产时债权人的利益将得到优先照顾 C.政策性破产意味着最终都讲由国家财政承担责任 D.政策性破产是国家支持国企政策的优惠政策 1.ACD 2.ABCD 3.ABD 4.AB 5.ACD 6.非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有()。 A.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 B.已经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 C.已经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共同富裕的基本力量 D.已经成为对外贸易的新兴主力 7.失业依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经济是否会硬着陆管科

中国经济概论 课程论文 试论我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 专业: 学号: 姓名: 一、前言 继201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GDP增长速率放缓以来,通胀压力持续走高,6月份通胀率到达2.3%,中国经济整体走势渐趋平稳,一时“唱空”、“唱衰”中国经济论再度反弹,甚嚣尘上,对中国经济未来持悲观态度,认为中国经济会走向硬着陆的风险持续增加,但将来中国经济到底会走向何方,不能仅立足于当前国内增长速率与通胀变化,要在世界经济大气候条件下,综合考究国内情况各项数据情况与未来发展空间,结合历史上发达国家或发达经济体发展过程,综合判断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形势,得出一个较为客观真实的判断。 二、经济硬着陆的衡量指标 经济硬着陆是指一国政府试图在短期内消除严重通货膨胀,实施强力的财政与货币紧缩政策,结果导致市场经济各种均衡关系遭到破坏,经济增速出现严重下滑的现象。经济硬着陆的主要影响:经济增速严重下滑,市场萧条,企业减产或倒闭,失业增加,人均收入减少,甚至出现政局动荡。 衡量我国经济硬着陆的主要指标有三:(I>经济增长率。经济学界把GDP低于

7%作为我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底线指标;(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o CPI如果持续上涨,财政与货币政策长期收紧,可能导致经济硬着陆;(3)失业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失业率超过6%将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1)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对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和长期经济前景,学界有不同观点,有的学者预计未来10-20年中国经济还能有年均8%的增速。但我的判断是中国经济会呈下滑趋势,得出这个结论受凯恩斯的影响。凯恩斯提醒经济史学家注意一个明确的结论:“各国利润的膨胀时期与萎缩时期与国家兴盛与异常相符。” 国家的繁荣与否,在于国家各个行业是否能够盈利,如果所在国家的盈利额都在减少,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便处于下行期。虽然我国的国家情况还未达到悲观境地,但相比与改革开放三十年后GDP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然落下了帷幕。2013年我国GDP总量达到568845亿元,但同期增长 7.4%,2014年第一季度GDP为128213同比增长7.4%。具体见下表3-1与3-2 3-2 GDP环比增长速度 GDP环比增长速度(%) 2011年1季度 2.3 2季度 2.5 3季度 2.2 4季度 1.8 2012年1季度 1.4 2季度 2.1 3季度 2.0 4季度 1.9 2013年1季度 1.5 2季度 1.8 3季度 2.3 4季度 1.7 2014年1季度 1.4 表3-12013年GDP初步核算 绝对额(亿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GDP 568845 7.7 第一产业56957 4.0

经济史课后答案

第一章古代社会的资源、环境与生产方式 一、试述中国古代资源禀赋与社会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总是建立在对一定的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就是不断开发、利用资源的历史。尤其在技术条件低下的古代社会里,自然资源禀赋影响着国家的经济规模、结构及性质。资源禀赋包括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两部分。 1.土地资源的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土壤特征各异,植物品种繁多。表现在农业生产上,能够为其提供种类繁多的土特产品。这是中国土地资源的优势所在。但是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中国在土地资源上并没有优势。原因在于: (1)中国古代农业可资利用的土地面积小,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2)中国尽管土壤种类繁多,但具有良好蓄水性和可耕性的土地较少。 (3)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气候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 2.矿产资源的特点 我国国土广袤,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蕴含丰富,属矿产资源富庶国。由于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的总量大、种类多。但是我国矿产资源也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富矿少,贫矿多。二是单一矿少。另外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矿产资源利用不充分,“风水说”观念对矿产资源开采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在古代社会,以耕织结构为基础的小农经济一直居于传统经济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它萌芽于夏商周,在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下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经济生产方式被延续下来,并不断强化,成为中国古代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基础。 三、试述影响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因素。 小农经济由小农的生产与生活组成。生产即是指小农的主业和主要副业——粮食和纺织原料及其成品生产,生活则是小农经济所赖以生存的更多的必要条件。影响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因素主要有: 1、小农家庭的人口规模及其贫困 汉代以后,小农经济基本被认为是五口之家而且家庭普遍贫困。 2、农业“低投入——产出”的形成 为了维持小农经济的最起码的生存条件小农除了在生活上尽量减少开支,也必须在农业生产投入上尽量减少开支。 3、农业的高剥削率 虽然赋税制度经历了户调制、租用调制、两税法、一条鞭、地丁制等形态的演化,但其中却包含着赋税绝对值的增长。 4、农桑之外的小农生活依赖 小农的产出不仅指粮食产出还应当包括各项农副产品的产出,如种桑、饲养畜禽、果菜水果。中国古代小农生存状况在日益窘迫之下,不得不更多的依赖于副业。 5、国家针对小农副业所做的制度安排 赋税和地租剥削的加重,必然使小农经济越来越多的依赖于副业。而为了稳定财政收入,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会以大规模的制度安排来促进小农农副业的恢复和稳定。 第二章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经济 一、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社会“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黄健英民族经济现代化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黄健英民族经济现代化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 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12人,下设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分为11个方向,樊胜岳的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协调发展;黄健英的民族经济现代化研究;李克强的中国财政经济理论与民族地区财政政策研究;李澜、罗莉的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宋才发的民族地区经济法律制度研究;王文长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谢丽霜的区域投融资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杨思远的当代中国经济与少数民族经济理论研究;张丽君的民族经济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二、招生专业、人数及考试科目 招生专业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本专业备注 招生导师(或导 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导师备注 师组) 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 黄健英民族经济现代化研究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三、导师介绍 黄健英:教授,蒙古族,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硕士点负责人。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推荐)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

南非经济发展概述

南非经济增长、危机和改革 南非简介 南非属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也是非洲经济最发达、劳动生产率最高、经济结构最合理的国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的统计,南非在世界经济体规模排名中位居第27位,国内生产总值达3540亿美元,其工业产值占非洲的40%,消费能力占非洲的50%,国内生产总值是整个非洲大陆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 南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国际化的经济体制。同时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新成员,拥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南非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丶1994年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前 (一)矿业革命 南非现代经济的发展始于19世纪下半叶钻石的发现和开采。在其后的几十年里,通过开采和出口钻石、黄金等重要的矿产资源为契机,南非获得了一定的资本原始积累和技术力量。在这一时期,矿业发展所形成的巨大冲击波辐射到南非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将黑人传统的部落经济和农牧经济变成了矿业经济的附庸,改变了这个地区的面貌和它在世界中的地位。 矿业革命不仅促进了南非交通运输业的巨大变革,基本建成了南非现在的铁路、公路布局,还改变了南非的城市布局,促进了内陆城市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为一战后南非现代化的蓬勃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在矿业经济的推动下,南非白人农业开始从自给自足型向商品化农业过渡,并促进了南非的阶级分化。 (二)现代工业体系 二战期间,为了满足盟军的需要,南非政府大力发展军需工业,由此也很自然地带动了建材、化学用品、机械、电器和纺织口等民用领域的发展。 战后南非制造业继续保持着高速发展。在1945—1949年期间,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9.1%。之后转入稳定增长时期,1950年的增长率是7.5%,1955—1960年为4.5%。到1960年,制造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中已上升到21%,而矿业和家业已分别降到14%和12%。 进入60年代后,南非开始重点发展汽车制造、炼油、采矿设备、机械制造和军火工业等重化工业,并兼顾计算机、电子和原子能等高科技工业。南非工业化第二次战略调整由此拉开序幕,开始进入重化工业时期。 到70年代中期,南非的工业技术设备由主要依靠进口,转向自己制造并对外出口,包括工程、采矿、电子工业和石油化工方面的技术设备。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南非不仅是非洲,同时也是整个南半球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工业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以上。南非已建产起发达的现代工业体系,并发展了完善的基础工业和第三产业,其发展水平居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三)种族隔离制和南非经济的受挫

中国经济概论复习题

** 1.下列对于“经济发展”这一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意味着经济数量的增加和经济规模的扩大 B.经济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 C.经济发展是指整个社会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全面进步 D.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其他合基础 * 2.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A.全面小康社会是上承温饱社会,下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B.全面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而且要实现经济结构转换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变量带有转折性意义 ** 3.下列对市场经济建立的基本前提的表述哪一个不正确()。 A.市场主体都是经济人 B.存在大量活跃在市场上的企业 C.用于生产的资源具有稀缺性 D.国家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4.二元经济结构是指()。 A.一个社会内部同时并存着传统经济部门和现代经济部门 B.一个社会内部只存在着经济不发达部分和传统经济部门 C.一个社会内部只存在着经济发达部分和现代经济部门 D.二元经济结构只是中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特点 *** 5.下列哪项不是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A.产业结构由农业占优势比重向工业、服务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B.工业结构不断发生优化变化 C.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D.在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中,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和创造的GDP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均呈上升趋势 1.C 2.C 3.B 4.A 5.D ** 6.城市化滞后,将会()。 A.导致农村人口偏多,农民收入难以提高,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B.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第二产业发展困难 C.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善 D.促进城市人口向城乡郊区转移 * 7.不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企业制度是()。 A.国有制企业 B.个人业主制企业 C.合伙制企业 D.公司制企业

2020届高中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练15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作业Word版含答案

课后限时集训(十五)开辟新航路、殖民扩 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江西百所名校联考)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后又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其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的全部收入的1/20。这说明西班牙() A.充当了新航路探索的先锋 B.物质激励使探险卓有成效 C.通过航海积累了大量资本 D.封建君主热衷于海外扩张 D[西班牙国王对海外探险者的支持与鼓励,反映了封建君主对海外扩张的热衷,故D项正确;新航路探索的先锋是葡萄牙人,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西班牙海外探险的效果,故B项错误;西班牙通过殖民掠夺获取大量财富,但并没有转化成资本,故C项错误。] 2.(2019·汕头调研)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 D.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 C[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不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故A项错误;欧洲的“价格革命”出现在16世纪,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寻金热”,“寻金热”的出现,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到东

方去寻找黄金,故C项正确;欧洲中心地位的确立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 3.(2018·齐齐哈尔一模)哥伦布的发现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这样说的理由是地理大发现() A.加快了工业文明的传播 B.拓展了欧洲的世界市场 C.开启了人类全球化进程 D.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C[哥伦布发现美洲时工业革命还没开始,真正的工业文明时代还没有到来,故A项错误;哥伦布的发现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强调的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即开启了人类全球化进程,故B项错误,C项正确;哥伦布的发现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4.(2019·江西五市八校联考)从1500年到1600年近一个世纪内,西欧黄金增加了117%,白银增加了206%。这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欧洲各国的物价飙涨 B.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 C.有利于原始资本积累 D.引发了“价格革命” B[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价格革命”,物价飙涨,但并非最主要的影响,故A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是其最主要的影响,故B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但并非最主要的影响,故C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价格革命”,但并非最主要的影响,故D项错误。] 5.(2018·海南高考)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12人,下设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分为11个方向,樊胜岳的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协调发展;黄健英的民族经济现代化研究;李克强的中国财政经济理论与民族地区财政政策研究;李澜、罗莉的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宋才发的民族地区经济法律制度研究;王文长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谢丽霜的区域投融资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杨思远的当代中国经济与少数民族经济理论研究;张丽君的民族经济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二、招生专业、人数及考试科目 招生专业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本专业备注 招生导师(或导 师组) 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导师备注 樊胜岳 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 协调发展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 黄健英民族经济现代化研究 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 李克强 中国财政经济理论与民族 地区财政政策研究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 李澜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 济发展战略研究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 罗莉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 济发展战略研究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 宋才发 民族地区经济法律制度研 究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 王文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 谢丽霜 区域投融资与民族地区经 济发展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 杨思远 当代中国经济与少数民族 经济理论研究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 张丽君 民族经济与区域发展战略 研究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2理 论经济学③300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拟招收普通计划生2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