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论文五要素

优秀论文五要素
优秀论文五要素

优秀论文五要素

一、创新性

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处于转折、发现和革命的时期,像本世纪之初量子论诞生那

种充满重大发现的年代;像四十年代未至五十年代初发明晶体管的年代,像五十年代发

现DNA双螺旋结构从而开创分于生物学的激动人心的时期,创新是一种科学发现,它必将开创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对人类的认识在哲学的高度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些科学

革命时期的创新,学术界很容易理解和体会它的含义,这不属于本文论述的重点;本文

所关心的是处于科学技术平稳的发展时期,由一般科技人员撰写的论文,它的创新性究

竟是指什么,请先看一下《Nature》与《Science》的说明。

《Nature》认为创新是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出入意料或令人吃惊),而且

该项研究看来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一重

要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Science》则认为,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

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具体而言,就是说在

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是将原先彼

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

读者不难看出,上述要求并不是容易达到的,即使是在这两种刊物上己发表的论

文,也并不是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如果有10%的论文能达到这个要求也就相当不错了,显然这种要求是办刊人员的奋斗目标和期刊的最高标准,为了比较,再来看一看《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这三种全国性综合期刊对创新性的要求,它们

的要求是共同的。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和有重要意义的

最新研究成果。读者可能己注意到这里对创新性的要求与《Nature》、《Science》的要

求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特别强调论文的内容应能引起科技界广泛的兴趣,用现在流行的话

来说,就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国际科学期刊,《Nature》与《Science》强

调这一点是应当的,也是可以实现的,他们可以从众多的来稿中筛选出符合这一要求的

论文;而国内期刊需要根据本国科研的实际需要和整个背景情况来慎重地对待这个要求

,其实,随着国家科学基金个人申请项目的逐年增多,申清人就可以既根据个人的专长

,又根据当前国内外自己所熟悉的科学前沿进展确立科研选题,那么假以时日,这个要

求也就不难达到了。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像《Nature》与《Science》这样著名的国

际科学周刊,在全世界也只此两家,我们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那些不符合国

情的东西,毕竟,意义重大的论文或研究成果一定会引起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关注。

笔者认为,一篇沦文或一项研究课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果一定

要深刻,要能反应研究者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论文列入高水平论文想必不会有疑问了。

二、可读性

一篇科学论文的可读性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可读性是由如下

因素决定的:

1。研究工作是否取得了实质件进展,所得结论是否可靠,结果是否深刻和有启发性

,如果是阶段性成果,它对后续的研究有什么指导意义,是否是重要发现的前奏。

如果研究工作没有获得阶段性或最终的结果,就不应动手写论文,靠一个平淡的研

究工作无论如何是写不出一篇好文章来的,因而也不可能是一篇具有可读性的文章。

2,作者要对论文进行完整的构思,体现严密的逻辑思维,一项研究课题经过长期努

力工作而得到结果时,就应当像艺术家构思一幅作品那样,一丝不苟。精雕细刻,对论

文的论述方式,内容的取材,学术思想的解释,研究背景的介绍等等需要反复推敲,仔

细斟的,以期作到论文的结论严谨,内容充实。论述完整。逻辑性强。如果作不到这一点,那么论文就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了。

3。在论述方式上,要作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要规范。生动。

4。文字与插图恰当的配合。国内相当多的论文在利用图、表来生动地阐述学术内容方向还显不足,随着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方法的普及,论文中采用彩图、立体图的趋势将

会增加,这可以避免过多的文字说明,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5。论文的体例格式。虽然每一期刊都制定了能反映他们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的体例要求,但大体上,学术期刊有一个共同的体例要求,读者对此并不陌生,不过真正认真照

着去作的却不多,作者可能很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术期刊为什么要提出体例要求?须

知这不是可以随意对待的事。体例不仅保证了论文形式上的规范,也保证了内容上的可

读性,恰恰就是这一点被许多作者所忽视了,其中,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这三者

基本上决定了论文能否被期刊所采纳和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进入《科学文献索引》的

优秀期刊《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一再申明:本刊特别注重文

章的标题。摘要的编写。目的在于提高文章的引用率。标题应该清晰地描述文章的内容

,又能反映与其他文献的区别。关于摘要,首先要求是对文章时主题及其所属的领域和

研究对象给予简短的叙述,更重要、更严格的要求是对文章的理论或实验结果、结论以

及其他一些有意义的观点给出情晰,明确、较具体的简要的叙述。可见这三者对一篇论

文是能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的。国内有些论文的一个通病是喜欢包罗万象的,大而空的

标题,接着又是言过其实,空洞无物的掖要。例如说一次观测就得出一个变化规律;一

个算法就解决了一个NP问题,等等,罗列的关键词不能反映论文的中心议题,也不便于检索,这样就使得读者没有兴趣再读下去了,出现这样的结果,何谈沦文的可读性?

请看一下《Nature》在投稿指南第二条上对可读性是如何解释的:来稿应写得清楚。简练,以便让其他领域的读者和母语为非英语的读者能能够读懂。基本的但又属于

专业的术语应作简明解释,但不要说教式的。在投稿之前请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同事对

最终文稿在清楚易懂方面提供意见往往很有用。《Nature》杂志的编辑常常建议修改并

重写论文的摘要和正文的第一段(即引言),…,并保证文章和图片对非该领域的读者

明确。能读懂。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论文的可读性是何等重要,《Nature》杂志一再

申明,论文是否利用最终决定权属于编辑部,凡不符合他们要求的稿件,毋需深人阅读

即行退稿,道理很简单,在大量来稿的情形下,编辑不可能花太大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处

理一篇可读性很差的稿件。

谈到可读件,使笔者回想起在数学界流传很广的一件恢事。在本世纪之初,Hilb

ert由于提出23个数学论题而名声大振,有人间他何谓一3个好的数学选题,Hilbert毫个犹豫地回答:清晨与你漫步时,能向你遇到的第一位行人用10分钟时问解释消楚的数学选题。可见简明,清楚、易懂是一篇论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当然,《Nature》与《Science》不是专业杂志,他们特别重视论文可读性是可以

理解的,那么,专业期刊是否就不必这样认真对待可读性问题呢,事实上,可读件是指

读者在读过你的文章之后,能够明了你要说的什么问题,是怎样着手解决的,并不需要

读者非得全面理解你的论文的全部内容,因此,专业期刊同样要求论文具有可读件,如

果一篇论文由于可读性差而失去很多读者,对于期刊本身而言,负面影响将是严重的。

三、信息量

信息量是源于通信领域而逐渐普及成为大众与媒体频繁使用的一个词,将它与一

篇科技论文联系起来,是指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论文本身能向读者提供多少有关该论

题的信息。笔者在《Chinese physics Letters》的投稿规范上看到,它是指“要尽可

能多地给出有关研究的信息,尽可能少地运用investigate(调查),study(研究),disuss (讨论)等词,并举例作了进一步解释,如“The cross section is (6.25±

0.02)就比“The cross section is measured”包含更多的信息量。通俗地讲,读之前

或许不知道,或者模糊不消或不确切的知识在读过该文之后不仅获得新知识,还消除了

模糊不清或不确切之处,就说明这篇文章包含较多的信息量。简言之,当你读完一篇文

章后获得的新知识越多,说明它的信息量就越大。显然,“多点测量”的信息量要比“

6点测量”少得多,前者给出的是模糊的、不确切的信息,而后者则是清楚的。确切的信息。

现在,国内外一些著名期刊对论文的篇幅作了严格限制,这样作的意义何许呢,

显然新的学术思想,新的实验,新的发现……等等创新结果是决定论文信息量的关键,

但是不可否认,篇幅的严格限制会促使作者想方设法删除那些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的或

次要的内容,作者面对篇幅的限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构思论文的框架,选择最

重要的素材,采纳最恰当的表述方式并对文字的叙述仔细推敲,这样作的结果,一般来

说论文的内容充实了,(信息量上增加了,主题鲜明了,论文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

著名的国际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的编辑首先对来稿从标题、图

表、数学公式直到参考文献逐一计算所占的行数,总行数绝对个能超过46O行,否则即退回作者重新修改,精练内容到符合要求为止。

篇幅虽少但内容不充实,论文包含的信息量太少则很难被编辑,申稿人认为是篇

好文章,退稿是预料之中的事。

从上可知,限制论文篇幅隐含着对信息量的要求,只要作者认真对待,反复修攻

,精练自己的叙述方式,就能够改善论文的质量,尤其是增加信息量。

在这方面值大家借鉴的是,Watson与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发表在《Na ture》上,只有约500字和一幅DNA的双螺旋图,就是Penzias和Wilsoh发现字宙大爆炸的

3K背景辐射的技术观测论文也只有一页篇幅,而这两篇论文则使作者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与物理学奖。

四、参考文献

将参考文献列为评价一篇论文质量的标准之一,可能会使读者和作再感到惊奇,甚

至产生异议,这并不奇怪。因为笔者认为,参考文献在一篇论文中的地位,以往是被大

大忽视了。现在有了《科学文献索引》,就不难理解参考文献在论文中的重要作用了,

由美国宾州的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倡导的

按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价研究成果的思想就产生了SCI,它除了收录论文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之外,还特意将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全部收录下来,这样就能

把一篇论文同其他论文之间有学术意义的联系勾画出来,从而沟通了不同作者群体之间

的学术联系,并进一步统计出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即某一期刊在连续

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为A,第三年它被引用的次数为B,影响因子IF=B/A,意指该刊两年内所发表的论文在第三年彼引用的平均次数。它反映了该期刊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在不同刊物上发表文章其难易程度相差可能很大。可见参考文献对计算影响因子和评价

论文水平所引起的巨大作用。

当然,有一些非常优秀的论文并不一定刊登在影响因子很高的期刊上,例如Lorenz的“确定性非周期流”;Feigenbaum的“非线性变换的普适测度特性”以及Shannon的“通

讯的数学理论”,等等,用IF作为唯一衡量

标准显然是不公允的,偏颇的。

对于作者来说,一项研究工作从选题开始就离不开阅读文献资料,在撰写论文时,

一定要将你产生新的学术思想之前最重要的文献列举出来,说明当时的研究所达到的水平;在研究工作开展中,受哪些文献资料的启发,从哪些论文中获得了教益,促进了研究进度,属于这类的文献均应列出,写论文时应对论文涉及的学科内容进行检索,看看是否遗漏了重要的相关文献,有一个感人至深的事例,就是孟德尔(Mendel J.Gr)的豌豆杂交实验,他把从两年实验中总结出的杂交组合法则发表在“自然研究协会”的杂志

上,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

意,他去世16年以后,三位有名的生物学家彼此独立地再次发现了他得出的组合法则,他们是荷兰人de Vries、奥地利人Tschermak-Seysengg和德国人Correns,他们同在19 00年递交了自己的论文,为慎重起见,又不约而同地各自查找了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全部资料和论文,恰巧同时发现孟德尔早于他们30多年就发现了杂交遗传的规律,为了表示对前人的敬仰和尊敬,他们各自在论文中将该规律称作孟德尔定律,如果他们三人轻视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那么其后果将会多么今后世人遗憾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一篇论文所代表的研究只能起到承前启后孔作用,除了自己独立而创新的那一部分内容外,在论文中不必也不可能对涉及到的相关问题

逐个详细论述,这时给出有关的参考文献,以说明结论、观点、数据的来源,读者如想深入了解这个问题就可查阅文献,这样一来,文献就成了自己论文的补充和完善,编辑和审稿人将根据论文中开列的文献消单初步判断该论文的水平以及作者对有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水平,自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判断作者的科学道德,如果不是受文献检索条件的限制,你未能在论文中列出与你的研究密切相关的主要文献,读者、编辑和审稿人可能会看作是一种不良学风,这对你的事业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损害。

参考文献的选择是一项极为严肃的事,它关系到论文的可信度和作者的声誉,论

文的作者对所开列的主要文献均应认真阅读过,并向读者保证论文中某处引用的参考文献的确与该处的内容有关,文献发表的刊物、年代、卷号、标题、页码同样应核实无误,期刊的编辑人员花在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多的,但许多作者

对此却了解甚少,采取了轻慢的态度。

国内学术论文在引用参考文献上存在以下问题

1、为了省事,转引二手文献,既不核对,自己也没有看过或浏览过,引用是否恰当、准确,一般则很少考虑。

2。只引自己的论文,这既是自负又是无知的表现,读者、编辑和审稿人认为只引

作者自己的论文,说明作者的研究课题没有引起同行的关注,不属于热点课题,也不属于前沿课题,同时还认为作者对当前该领域各相关学科的进展不了解,起码很长时间没有查阅文献资料或阅读学术期刊了。对于这类论文国内编辑部一般采取十分宽容的作法,就是退请作者作补充,因为出现这类现象的作者有些还是学术界资深的研究员;国外这类现象很少见,遇上了自然是作退稿处理。

3,阅读的是中文文献,引用的是外文文献。以D.Marr的《Vision》一书为例,该

书由于创立了视觉的计算理论而在国际上久负盛名,国内很及时翻译出版了中文本,成为从事生物视觉。计算机图像处理,机器人视觉研究的必读之书,遗憾的是,不少作者在中文期刊论文中却引了该书的英文原著,实际情况是,英国原著在全国没有几本,就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也没有,那么许多读者是从哪里得到原版著作阅读呢,中文版是几

专家历经干辛万苦完成的一本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可读件很高的译著,当你从中学得

了有用的知识后,为什么只引用英文原著,而不引用中文译著呢?

4。引用文献中近三年之内的比例少,这自然和国内外文期刊少,同内读者获得外

文期有较大时间滞后有关,随着Inlernet的发展,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善。

笔者将参考文献作为判断一篇论文质量的标准之一,相信会被越来越多的作者、

读者、编辑同仁以及审稿专家理解和认同。

五、署名与致谢

科技论文的署名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应按研究工作实际贡献的大小确定署名,

论文中的每一位作者均应对其论点,数据和实验结果械9比,其中责任作者还应当对

读者的质疑有答辩的能力与义务。不恰当的署名既可能失去获得科学奖励的机会,又可

能严重损害论文与作者的声誉。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Baltimore于1986年在他本人并不熟悉的、不知道有伪造实验数据的论文上署名,造成了恶劣影响,受到科学界严厉的谴责,论文被宣布撤回,他本人引咎辞职,因此,优秀科技论文的署名反映了作者的科学

道德,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一篇科技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一个研究小组完成的,至少包

含了课题组的贡献,也包含了作者与同事,同行的学术交流与讨论,甚至向其他专家学

者当面的或书面的请教。也包括经费的支持和工作条件的保障,等等,在这种情况下,

作者通过论文对自己的学术思想,研究进展提供过帮助的主要人员表示致谢是完全应当的,特别是在学术上。科学问题方面对自己的研究提供过帮助或得到过启发的人员,一

定要向他们致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界出现了一次极不公平的诺贝尔奖事件,当时著

名的女物理学家莱丝·梅特娜(Lise Meitner)对核裂变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出身犹

太民族受到迫害离开德国后,她曾通过大量书信促进(实际上也指导了)奥托·哈恩(Otto Hahm)进行实验工作,遗憾的是哈恩为了独得当尔奖,未能向评委会提供这些

内情,既未在论文中署上梅特娜的名字,也未向她致谢,终于将梅特娜排斥于诺贝尔奖

之外,使科学界感到极大的震动,哈恩的品行将永远受到谴责。

论文的作者千万不要轻视致谢这件事,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自已论文公开

发表后,就用书面形式记载了你的和科研成果,同时上记下了你的科研道德,像哈思那

样的事,无论它的档次多高,还是不出现为好。

以上五个要素,是一篇优秀科技论文必须具备的,至少是应当努力去实现的目标

。编辑、审稿人实际上是与作者一起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不懈地工作着,关键当然还是作

者自己。

论文写作五要素

论文写作五要素 论文写作五要素之一:创新性 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处于转折、发现和革命的时期,像本世纪之初量子论诞生那种充满重大发现的年代;像四十年代未至五十年代初发明晶体管的年代,像五十年代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从而开创分于生物学的激动人心的时期,创新是一种科学发现,它必将开创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对人类的认识在哲学的高度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些科学革命时期的创新,学术界很容易理解和体会它的含义,这不属于本文论述的重点;本文所关心的是处于科学技术平稳的发展时期,由一般科技人员撰写的论文,它的创新性究竟是指什么,请先看一下《Nature》与《Science》的说明。《Nature》认为创新是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出入意料或令人吃惊),而且该项研究看来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一重要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Science》则认为,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具体而言,就是说在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是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读者不难看出,上述要求并不是容易达到的,即使是在这两种刊物上己发表的论文,也并不是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如果有10%

的论文能达到这个要求也就相当不错了,显然这种要求是办刊人员的奋斗目标和期刊的最高标准,为了比较,再来看一看《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这三种全国性综合期刊对创新性的要求,它们的要求是共同的。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读者可能己注意到这里对创新性的要求与《Nature》、《Science》的要求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特别强调论文的内容应能引起科技界广泛的兴趣,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国际科学期刊,《Nature》与《Science》强调这一点是应当的,也是可以实现的,他们可以从众多的来稿中筛选出符合这一要求的论文;而国内期刊需要根据本国科研的实际需要和整个背景情况来慎重地对待这个要求,其实,随着国家科学基金个人申请项目的逐年增多,申清人就可以既根据个人的专长,又根据当前国内外自己所熟悉的科学前沿进展确立科研选题,那么假以时日,这个要求也就不难达到了。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像《Nature》与《Science》这样著名的国际科学周刊,在全世界也只此两家,我们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那些不符合国情的东西,毕竟,意义重大的论文或研究成果一定会引起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关注。笔者认为,一篇沦文或一项研究课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果一定要深刻,要能反应研究者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论文列入高水平论文想必不会有疑问了。

优秀学术论文要素

(转)优秀论文的要素 优秀论文的要素: 1、正确的选题 2、合适的切入点 3、简洁明了 4、说清自己的贡献 5、可靠的/可重现的结果 6、可重复的过程 7、好的文章结构和逻辑流程 8、精选的参考文献 ** **误区: 1、Idea越多越好 2、一味追求革命性的,突破性的成果 3、数学、理论和公式越复杂越好——显示自己的聪明 4、追求最好,史无前例 5、显示权威性,引文中大量引用自己的论文 ** 写文章的条件: 1、与研究工作相关,确实有了好的想法,不是为了写而写。 2、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对学术界有贡献 3、实验成熟,经得起检验 4、已经需要记录下来和其他人分享 ** 写论文的要点: 1、写出3~4层的纲要反复修改多次。 2、从Introduction开写,回顾已有的工作。

3、要声明文章结构,不要直接进入细节。 4、声明工作的动机和基本原理,提出潜在的问题,自己进行回答。 5、讲明自己工作与前人的不同,说明自己的贡献及其实际应用前景。 6、最后写Summary和Abstract,反复斟酌后确定标题。 ** Reviewer Check List: ** 1、论文是否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或者给出了已有问题的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2、论文的主要结果是什么? 3、实验结果是否充分? 4、论文技术含量如何? 5、论文是否对所提出的技术/结果的有效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评价? 6、论文写作是否清晰,从而令本行业内多数研究人员可读? 7、论文是否适当地引用和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历史文献? 8、论文是否应该给予嘉奖? ** IEEE Transactions on CSVT Review form: 1、在多大的程度上满足本期刊读者的兴趣? 2、论文所使用的方法的评价? 3、结果是否具有新颖性? 4、主要结果是否正确? 5、论述是否清晰? 6、是否具有一致性(前/后,论述/结果)? 7、引文是否充足? 8、Reviewer的意见: (Accept / Accept after a minor revision / Reject / Reject but resubmit after a major revision / Submit to another journal)。**

事件通讯稿要素

事件通讯稿要素 篇一:通讯稿的写作要素★通讯稿一通讯的概念: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二通讯的种类: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三通讯稿的语言特点:(1)真实客观,不弄虚作假,不盲目夸大;(2)事件有较强的时效性,现要求一天至少一篇;(3)叙述清晰有条理,描写具体生动形象;(4)议论深刻有力度,不要浮于表面。四通讯稿的写作 1、通讯稿的开头(1)确立明确的主题;(2)拟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题目。 2、通讯稿的正文交代事情发生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第一,筛选两到三件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具典型意义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注意详略,切忌记流水账;第二,运用场面及细节描写突出表现人物或事情的闪光点;第三,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第四,综合运用比拟、反复、排比等多种表现手法。 3、通讯稿的结尾(1)深入发掘人物的精神风貌,阐明对个人或团体的影响或由此引起的反思。(2)挖掘事情的内涵,阐明事件对于个人及活动小组的指导及教育意义。(3)客观阐明事件或人物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及产生的影响。(4)总结由此得到的经验及教训,对未来的工作提出进一步的要求。(5)以某位采访人物精辟或有意义的话作为结尾,引起读者的反思。三、通讯稿的写作技巧(1)选好典型,确立主题;(2)写好人物;(3)安排好结构; 1)按时间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或作者对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结构。采用这种结构,要详略得当,布局巧妙,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可运用倒叙、插叙、补叙、夹叙夹议的方式; 2)按空间变换或按照事物性质来安排材料。采用空间变换方法组织结构时,要用地点的变化组织段落;按事物性质安排结构时,要围绕主题,并列地写出不同的几个侧面; 3)以时间顺序为经,以空间变化为纬,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采用这种形式,要以时空的变化组织结构。●范文:让心灵沐浴朝露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小分队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为了了解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呼吁全社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组成了“让心灵沐浴朝露”社会实践小

工厂管理5要素

何做好车间管理工作 ——浅谈“人机料法环”管理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一系列管理专业名词,如“5H1W”、“PDCA循环管理 模式”、“5S”、“人、机、料、法、环”等等,但真正能够把这些管理思想深刻理解并正确 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人却少之又少,很多人仅仅只是理解其表层意思或生搬硬套的去使用这些管理工具,在此浅谈一下我个人对“人、机、料、法、环”管理的理解与经验。 一、“人”,即人的管理。 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在选人、育人、用人上,我们要有严格的标准限制, 人才观念,在对于管理层级的人员来说非常重要,但对于生产一线的员工来说,却不太适用,对于员工,我们需要用另一套标准来衡量,因为员工只是进行生产操作作业,对于他们的使用只需要用一个标准就可以,那就是“责任”。以责任感强弱为该员工最基本的评价基准,再结合该员工的操作技能水平、熟练程度等情况进行总评,评价得“优、良”者可再用管理层评价机制去考核“德与才”,看其是否能培养后委以重任。 2、周恩来同志说过: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的 时代。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只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习的益处,只能在学习和实践中悟得,做为企业管理者,不但自身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时也需注重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学习型企业,完善的企业培训,分企业文化、管理能力、技能水平、道德素质、各项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培训。通过培训,更新老干部、老员工的观念加强技术水平,同时也能对新干部、新员工融入企业,立足企业,发展企业起到莫大的作用,再者同时也能做好后备人才梯队的储备、培养工作。 4、留人:现代社会,人员流动性大,各企业订单充足,用工需求大,招聘人员不容易,而 且招聘的人员并不一定能适应本企业,用生不如用熟,企业只有在内部人员稳定上很下功夫,通过一系列的内部激励措施,精神激励(事业心、上进心、责任心)、感情激励(沟通、理解、关心、爱护)等等来稳定人员,车间管理者要特别注重与员工进行沟通,通过表扬、鼓励、奖赏等激励方法增加员工的工作信心和激情,让员工在工作中得到尊重,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获得满足感,从而愿意留在公司发展。 二、“机”,即机器设备的管理。 机器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条件,是进行安全生产的首要保障。作为一名生产车间管理者,应根据设备保养的复杂性,对每台设备定制“设备责任牌”,落实专人负责。公司

医学论文写作的五大要素

医学论文写作的五大要素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医学论文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文字记录和书面总结,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论文报道医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人类医学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从事医学科研究工作的同志,经常撰写医学论文,不仅可以扩大视野,掌握国内、外医学动态,而且能提高科研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及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反过来,如果科研能力、业务水平及教学能力提高了,工作成绩显著,又能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论文一经发表,即被社会所承认,也是该项目取得科研成果的必要途径。 由此可知,医学论文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某某、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医学科学水平和工作风貌,更能反映出人才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因此,如何撰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取得学历、学位、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

故怎样写作出高水平的医学论文,是摆在每个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提高大家的医学论文写作水平,本文重点介绍医学论文写作的五大要素。 第一大要素:思想性 医学论文是专业性、探索性很强的文章,它的基本任务是探索未知,具体讲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即提出前人从未提出过的问题,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 然而,医学论文同样要体现党和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医学科学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界的学术交流。 同时,在医学科学研究工作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要遵守国家法令,执行著作权法、保密和技术专利等有关规定。做到尊重科学,讲究道德,反对作假,反对剽窃。让医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讲,“文如其人”;所以,医务工作者有了好的思想才会有好的主题,有了好的主题才会有好的结论,最后才会有好的论文发表。

新闻五要素

新闻五要素 新闻五要素即新闻5W,指一则新闻报道必须具备的五个基本因素,分别为何时(when)、何地(where )、何事(w hat)、何因(why )、何人(who )。这是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五个方面,是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由于它概括了新闻事件本身存在的 客观联系,对指导新闻采访和写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此说在西方最早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1913年,广学会翻译出版《实用新闻学》(美·休曼原著),把此说介绍到我国。随着调查性报道的兴起,西方有些学者提出了“六要素”说,认为除五个“w”之外,还有一个新闻要素“H”,即如何(how)。 最初,在消息写作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在每条消息的开头导语中,都必须回答五要素。原因是,自1844年美国科学家莫尔斯发明电报之后,一些通讯社就启用电报发稿。这在新闻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革命,

使消息传递更为及时。但由于当时的电讯技术还不完善,收发电讯经常发生故障,编辑部便不得不向记者提出要求:发新闻一定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等尽可能写进第一段,以便一旦电讯发生故障,只要第一段收到了,仍可成为一条完整的消息。 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于1889年3月30日第一次发了一条在导语中包括五要素的消息,成为创新之作。自此之后,导语中必须具备新闻五要素的写作模式,便一直被西方新闻界奉为“金科玉律”,流行了几十年,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有所变化。因为这时人们感到老是这种写法太死板,束缚了导语的生动灵活性;同时,电讯技术也逐渐进步,不存在中断电文的问题了。于是,有人主张在消息的导语里不一定包括五要素,应视情况或突出其中一两个要素,或突出其中两三个要素,其余的要素可放在正文中去交待,以把最重要的要素放在最前面,“立片言以居要”。这便是后来盛行的现代消息

写好论文写作五要素

写好论文写作五要素 撰写科技论文的四个要素 一、创新性 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处于转折、发现和革命的时期,像本世纪之初量子论诞生那种充满重大发现的年代; 像四十年代未至五十年代初发明晶体管的年代,像五十年代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从而开创分于生物学的激动人心的时期,创新是一种科学发现,它必将开创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对人类的认识在哲学的高度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些科学革命时期的创新,学术界很容易理解和体会它的含义,这不属于本文论述的重点; 本文所关心的是处于科学技术平稳的发展时期,由一般科技人员撰写的论文,它的创新性究竟是指什么,请先看一下 《Nature》与《Scienee》的说明。 《Nature 》认为创新是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出入意料或令人吃惊),而且该项研究看来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一重要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Scie nee》则认为,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具体而言,就是说在

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是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 读者不难看出,上述要求并不是容易达到的,即使是在这两种刊物上己发表的论文,也并不是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如果有10%的论文能达到这个要求也就相当不错了,显然这种要求是办刊人员的奋斗目标和期刊的最高标准,为了比较,再来看一看《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这三种全国性综合期刊对创新性的要求,它们的要求是共同的。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读者可能己注意到这里对创新性的要求与《Nature 》、 《Science 》的要求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特别强调论文的内容应能引起科技界广泛的兴趣,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国际科学期刊,《Nature 》与《Science 》强调这一点是应当的,也是可以实现的,他们可以从众多的来稿中筛选出符合这一要求的论文; 而国内期刊需要根据本国科研的实际需要和整个背景情况来慎重地对待这个要求,其实,随着国家科学基金个人申请项目的逐年增多,申清人就可以既根据个人的专长,又根据当前国内外自己所熟悉的科学前沿进展确立科研选题,那么假以时日,这个要求也就不难达到了。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像《Nature 》与《Science 》这样著名的国际科学周刊,在全世界也只此两家,我们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那些不符合国情的东西暇梗笔者认 为,一篇沦文或一项研究课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 要深入,结果一定要深刻,要能反应研究者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论文列入高水平论文想必不会有疑问了。

优秀论文的五大要素

优秀论文的五大要素 人无我有:成功的科研源于对背景的深刻把握并从中寻觅突破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需要自身表位肽-MHC复合物的作用以抉择进一步的发育方向,其中具高亲合力者将被阴性选择掉,但必须与之具有一定程度亲合力者方能发育成熟移居外周等待任务的来临。不仅如此,这种低亲合力的相互作用还在维持群体功能及稳态的过程中至关重要。而低亲合力本身亦并不意味着不能被自身抗原激活,只是所需抗原的浓度与密度较高自身者高,同时由于这种低亲合力作用的自身反应性,因而可以设想用来治疗某些自身抗原显著表达的肿瘤。 1998年Morgan等报道,以流感病毒血凝素(Influenza virus hemagglutinin,HA)为模型自身抗原,表达于转基因鼠胰岛β细胞可以诱导免疫耐受;若同时以HA作为模型肿瘤自身抗原表达于肾癌细胞接种后仍能维持这种耐受状态,但若继以HA H-Kd表位肽重组病毒疫苗免疫可在转基因鼠中激发特异免疫反应及抑制肿瘤生长,但其CTL反应的亲合力明显低于正常小鼠中CTL与HA肽的亲合力,他们的工作首次表明低亲合力自身反应性T细胞可在适当的条件下,特别是在高浓度或高密度抗原肽条件下可被激活而抗肿瘤。 Morgan DJ, Kreuwel HTC, Fleck S, et al. Activation of Low Avidity CTL Specific for a Self Epitope Results in Tumor Rejection But Not Autoimmunity. J Immunol 1998,160: 643-651. 人有我新:从新的角度探索已有现象新的规律 2000年Cordaro等在流感核蛋白(influenza nucleoprotein, NP)的模型自身抗原的转基因体系中同样发现类似的结果,但只对肺部NP表达较小肿瘤能达到治疗效应,对皮下较大肿瘤无明显治疗作用;他们同时发现NP远期记忆T细胞可被低于新反应剂量100倍的抗原量以一种高亲和力的方式激活亦达到治疗皮下较大肿瘤的效应[1]。 2001年Visser等同样以NP为模型自身抗原发现,在高剂量抗原的作用下很容易激发低亲合力CTL反应及较低水平的IFN-γ反应,两者均显著低于高亲合力方式激发者,但这种缺陷可被一种人工分子模拟的表位肽(ASNENMDAM Vs ASNENMDTM)克服[2]。 同年H ernández等以抗CTL-A抗体处理P53261-269特异CTL,虽不能改变其亲合力但能显著提高其抗肿瘤的能力[3]。这些研究提示低亲合力T细胞可被自身抗原激活而致杀伤肿瘤,若同时辅以其他手段调整其亲合力或反应性,从而显示了一种良好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1.Cordaro TA, de Visser KE, Tirion FH, et al. Can the Low-Avidity Self-Specific T Cell Repertoire Be Exploited for Tumor Rejection. J Immunol 2002,168: 651-660. 2.de Visser KE, TCordaro TA, Kessels H, et al. Low-Avidity Self-Specific T Cells Display a Pronounced Expansion Defect That Can Be Overcome by Altered Peptide Ligands. J Immunol 2001,167: 3818-3828. 3.Hernández J, Ko A, an d Sherman LA.CTLA-4 Blockade Enhances the CTL Responses to the p53 Self-Tumor Antigen. J Immunol 2001,166: 3908-391 4. 将军起于士卒,异在累金 我知道或见过一些国内搞得不错的青年学者,虽然大部分为海龟,亦有个别扎根本土。他们成功的要诀在于选取与获得了一个比较好的起点,套句另类的话就是累积了较多的第一桶金;或者以杰出青年基金起步,或者小打小闹一阵后杰出基金再起步,然后伺机混入863或973并搞几个重大项目;继而老谋深算地觑觎某些东东。粗观他们那些重量级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国际上一些主流的课题,研毕运气好可发文于Nat、cell、Science 等顶级杂志或JEM、JCI、EMBO J、MCB、FASEB J、PNAS等重量级杂志,再次也得5分以上的;要不就是一些与国计民生休戚相关的本土特色课题,这些发文要差些;但无论如何这些课题都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性,可随首文发表而在领域、基金、文章等方面纵深发展。 他们最初课题的来源一般有这几种可能:1.穿梭于各顶级杂志后,独辟蹊径地灵光一闪,获得起步的初始

新闻稿件

新闻稿件的基本分类 1、消息 2、通讯 3、评论 第一,消息的主要特点及写作要点 消息,以简洁的文字迅速传播新近变动的事实,包括新近发生的事实、某些将要变动的事实。它是目前最广泛、最经常应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1.消息的特点 (1)采写发稿迅速、及时,叙事直截了当,语言简洁明快,篇幅短小。 (2)一般地说,消息具备“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亦称“五个W”)。 (3)在结构上,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个部分组成,有“倒金字塔结构”与“非倒金字塔结构”两大类。 2.消息的写作要点 第一,内容要新鲜。要在选择题材中下功夫,从比较中发现什么才是新的事实、新的成就、新的经验、新的见解、新的问题。作者要有敏锐的眼光,要了解全局性的情况,要占有资料,要做有心人。写消息,力求具有一定的思想,以便能给人以启迪。有些事情,尽管事实不是那么新鲜,但有意义,那就要选择新的角度加以报道。 第二,事实要准确。采写消息,一定要把事实弄清楚,并且核对无误。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之所在。 第三,采访要快,写作要快,讲究时效性。无数事实表明,在当今世界,同一重要事件,不要说迟发一天半天,就是迟发几小时、几分钟,我们的消息便会在竞争中失利,在舆论上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反之,我们讲究消息的时效性,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第四,篇幅要短,容量要大,也就是说,要提高消息的“含金量”。消息写作提倡“短些,短些,再短些”,但也不能短到空洞无物的地步,而应力求短而有丰满内容,短而实。 第五,要写得通俗、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 第六,反复锤炼语言,多一字不如少一字。消息以语言简洁为上乘,要珍惜每个字,推敲每句话,力求字字句句载着尽可能多的信息。要用凝炼、传神、明白如话的文字,去点拨新闻事实,让读者品味、领略消息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内容。 3.常见消息类型实例分析 (1)简明新闻 这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新闻体裁,也叫简讯、短讯或快讯。它只报道一个事实,一般不交代背景,也不写详细内容,篇幅很小。 〈实例〉:石景山代表队在全市关爱女孩行动知识竞赛中获二等奖 (2)动态消息所谓动态消息,就是指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的简短的新闻报道。这种动态新闻比较单一,只反映一个动态。其特点是文字简短,内容广阔,新鲜活泼。 〈实例〉:石景山区XXX乡镇不断创新计生服务机制 (3)综合消息 所谓综合消息,它既不是对一个固定人物的描述,也不是对一个独立事件的报道,而是由许多不拘泥于时间、地点的事实,经过综合、归纳、概括、提炼而成,具有鲜明的主题和很强的指导性。往往是围绕一个主题,综合较大范围,在一个时期内发生的事情。它既有面的情况概括,又有典型材料作说明,做到点面结合,反映全局。这种形式适于宣传各条战线的形势,某项工作的成就,或者反映群众运动的声势、规模、特点、趋向。它纵览全局,有事实有分析,给人们一个完整的印象。 〈实例〉:小康路上唱响计生歌——苇沙河镇将计生工作融入新农村建设,经济、计生两手抓(4)经验消息

优秀论文的五大特征(1)

---------------------------------------------------------------范文最新推荐------------------------------------------------------ 优秀论文的五大特征(1) 一、创新性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处于转折、发现和革命的时期,像本世纪之初量子论诞生那种充满重大发现的年代;像四十年代未至五十年代初发明晶体管的年代,像五十年代发现DNA 双螺旋结构从而开创分于生物学的激动人心的时期,创新是一种科学发现,它必将开创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对人类的认识在哲学的高度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些科学革命时期的创新,学术界很容易理解和体会它的含义,这不属于本文论述的重点;本文所关心的是处于科学技术平稳的发展时期,由一般科技人员撰写的论文,它的创新性究竟是指什么,请先看一下《Nature》与《Science》的说明。《Nature》认为创新是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出入意料或令人吃惊),而且该项研究看来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一重要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Science》则认为,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具体而言,就是说在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是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读者不难看出,上述要求并不是容易达到的,即使是在这两种刊物上已发表的论文,也并不是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如果有10%的论文能达到这个要求也就相当不错了,显然 1 / 12

新闻稿撰写要点

新闻稿撰写要点 新闻稿培训 一、新闻是指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二、新闻的要素: 五个w和一个h ①Who何人②What何事③When何时④Where何地⑤Why何因⑥How何果 三、新闻的特点: 特点一: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力量的所在。事实是它的本源,也是它令人信服的基础。真实,就是事实真实,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不能虚构。 准确,就是每个事实,包括细节在

内都准确无误。如果一条新闻失真或有差误,就会减低其新闻价值。 特点二:内容新鲜,有价值。 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新闻只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先睹为快。 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验报道给读者。而且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给人以启迪,有指导性的事物。 特点三: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迅速是新闻的价值,新闻报道速度迟缓便会降低新闻的价值,“新闻”变成了“旧闻”。 时效,就是速度要快,内容要新。对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要敏锐地发现,尽快地了解,迅速及时地反映。 特点四: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简短是新闻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 所谓简短,就是“三言两语,记清事实,寥寥数笔,显出精神,概括而不流

于抽象,简短而不陷于疏漏”,用笔要简洁利落,内容集中精炼。 四、新闻稿由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构成。 1、标题 新闻的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 2、导语: 新闻的的导语,就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它是由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主要介绍时间、地点、到场领导和事件背景等。校园新闻稿导语常采用的写法: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 例:3月27日晚,理学院首届“优秀推销员大比拼”模拟推销大赛决赛在***成功举办,理学院分团委书记王老师,***张老师以及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们都来到了比赛现场。 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

现场管理的六要素

现场管理的六要素 现场管理的六个要素即:人、机、料、法、环、测。也就是以下要介绍的5M1E分析法。 a)人(Man):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 b)机器(Machine):机器设备、测量仪器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 c)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d)方法(Method):这里包括生产工艺、设备选择、操作规程等; e)测量(Measurement):主要指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 f)环境(Environment):工作地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 由于这五个因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M和E,所以常简称为5M1E。 我们知道工序是产品形成的基本环节,工序质量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工序质量对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工序标准化作业对工序质量的保证起着关键作用,工序标准化在工序质量改进中具有突出地位。工序质量受5M1E即人、机、料、法、环、测六方面因素的影响,工序标准化就是要寻求5M1E的标准化。 那么我们如何控制这六个因素形成标准化以达到稳定产品质量的目的呢? 1、操作人员因素(人) 主要控制措施: (1)生产人员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经过相关培训考核。 (2)对特殊工序应明确规定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 (3)操作人员能严格遵守公司制度和严格按工艺文件操作,对工作和质量认真负责。 (4)检验人员能严格按工艺规程和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做好检验原始记录,并按规定报送。

2、机器设备因素(机) 主要控制措施有: (1)有完整的设备管理办法,包括设备的购置、流转、维护、保养、检定等均有明确规定。 (2)设备管理办法各项规定均有效实施,有设备台账、设备技能档案、维修检定计划、有相关记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3)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工装工具、计量器具等均符合工艺规程要求,能满足工序能力要求,加工条件若随时间变化能及时采取调整和补偿,保证质量要求。(4)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工装工具、计量器具等处于完好状态和受控状态。 3、材料因素(料) 主要控制措施有: (1)有明确可行的物料采购、仓储、运输、质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建立进料检验、入库、保管、标识、发放制度,并认真执行,严格控制质量。 (3)转入本工序的原料或半成品,必须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4)所加工出的半成品、成品符合质量要求,有批次或序列号标识。 (5)对不合格品有控制办法,职责分明,能对不合格品有效隔离、标识、记录和处理。 (6)生产物料信息管理有效,质量问题可追溯。 4、工艺方法的因素(法) 主要控制措施有: (1)工序流程布局科学合理,能保证产品质量满足要求。 (2)能区分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和一般工序,有效确立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序和控制点能标识清楚。 (3)有正规有效的生产管理办法、质量控制办法和工艺操作文件。

学术基本要素专业论文写作

学术基本要素-专业论文写作(2016) 专业论文概述 关于学术论文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书面文献 B、是知识生产的重要部分 C、最终目的是为了知识创新 D、艺术类学术论文一般属于检测性学术论文 正确答案:D 2 下列不属于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的是()。 A、有新的见解 B、数据准确可靠 C、语言可带有感情色彩 D、逻辑清晰 正确答案:C 3 博士学位论文的字数规定在()万以上。 A、5 B、6 C、7 D、8 正确答案:D 4 按照学科来分,目前学术论文一般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三种类型。()正确答案:√ 1 【单选题】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不包括()。 A、语言可带有感情色彩 B、逻辑清晰 C、有新的见解 D、数据准确可靠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万字是博士学位论文的的字数要求。 A、6 B、7 C、8 D、9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多选题】关于学术论文描述正确的是()。 A、艺术类学术论文一般属于检测性学术论文 B、是书面文献 C、是知识生产的重要部分

D、最终目的是为了知识创新 我的答案:BCD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目前学术的论文按照学科一般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三种类型。()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写作概述 1 下列不属于写作相关情况的是()。 A、要表达叙述的愿望 B、符合相应的语言规律 C、有目的、有预设的价值或功能活动 D、尽量少用修辞技巧 正确答案:D 2 要确定选题,首先要做的是()。 A、立意 B、文献调研 C、拟大纲 D、拟草稿 正确答案:B 3 如果在论文中需要使用一个新的名词或概念,应该立即解释清楚。() 正确答案:√ 4 翻译写作、编辑写作属于亚写作。() 正确答案:√ 1 【单选题】确定选题的第一步是()。 A、拟大纲 B、拟草稿 C、立意 D、文献调研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多选题】下列关于硕士学位论文描述正确的是()。 A、从学术上看,其形式分为研究型和演示报告类两种 B、要了解选题的研究现状 C、在署名上,导师与学生只能是指导关系,而不能是合作关系 D、可以有一个以上的主题 我的答案:BCD 得分:0.0分 3 【判断题】在论文中需要立即对所用的新的名词或概念进行清楚解释。()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优秀论文标准五大要素

本文转自:https://www.360docs.net/doc/e910599493.html,/s/blog_617dfe590100n14w.html 一、创新性 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处于转折、发现和革命的时期,像本世纪之初量子论诞生那种充满重大发现的年代;像四十年代未至五十年代初发明晶体管的年代,像五十年代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从而开创分子生物学的激动人心的时期,创新是一种科学发现,它必将开创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对人类的认识在哲学的高度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些科学革命时期的创新,学术界很容易理解和体会它的含义,这不属于本文论述的重点;本文所关心的是处于科学技术平稳的发展时期,由一般科技人员撰写的论文,它的创新性究竟是指什么,请先看一下《Nature》与《Science》的说明。 《Nature》认为创新是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出入意料或令人吃惊),而且该项研究看来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一重要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Science》则认为,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具体而言,就是说在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是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 读者不难看出,上述要求并不是容易达到的,即使是在这两种刊物上己发表的论文,也并不是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如果有10%的论文能达到这个要求也就相当不错了,显然这种要求是办刊人员的奋斗目标和期刊的最高标准,为了比,再来看一看《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这三种全国性综合期刊对创新性的要求,它们的要求是共同的。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读者可能己注意到这里对创新性的要求与《Nature》、《Science》的要求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特别强调论文的内容应能引起科技界广泛的兴趣,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国际科学期刊,《Nature》与《Science》强调这一点是应当的,也是可以实现的,他们可以从众多的来稿中筛选出符合这一要求的论文;而国内期刊需要根据本国科研的实际需要和整个背景情况来慎重地对待这个要求,其实,随着国家科学基金个人申请项目的逐年增多,申请人就可以既根据个人的专长,又根据当前国内外自己所熟悉的科学前沿进展确立科研选题,那么假以时日,这个要求也就不难达到了。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像《Nature》与《Science》这样著名的国际科学周刊,在全世界也只此两家,我们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那些不符合国情的东西,毕竟,意义重大的论文或研究成果一定会引起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关注。 笔者认为,一篇论文或一项研究课题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果一定要深刻,要能反映研究者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论文列入高水平论文想必不会有疑问了。 二、可读性 一篇科学论文的可读性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可读性是由如下因素决定的: 1、研究工作是否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所得结论是否可靠,结果是否深刻和有启发性,如果是阶段性成果,它对后续的研究有什么指导意义,是否是重要发现的前奏。如果研究工作没有获得阶段性或

现场管理五大要素ME

现场管理五大要素(4M1E) 4M是指Man(人),Machine(机器),Material(材料),Method(方法);1E是指:Environments(环境),故合称4M1E 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机、料、法、环现场管理五大要素。 所谓人(Man),就是指在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主管、司机、生产员工、搬运工等一切存在的人。现场中的人,班组长应当注意什么呢?首先应当了解自己的下属员工。 人,是生产管理中最大的难点,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围绕这“人”的因素,各种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那么生产的进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有的人温和,做事慢,仔细,对待事情认真;有的人性格急躁,做事只讲效率,缺乏质量,但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内向,有了困难不讲给组长听,对新知识,新事物不易接受;有的人性格外向,做事积极主动,但是好动,喜欢在工作场所讲闲话。 那么,作为他们的领导者,你就不能用同样的态度或方法去领导所有人。应当区别对待(公平的前提下),对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能“人尽其才”。发掘性格特点的优势,削弱性格特点的劣势,就是要你能善于用人。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就首先从现有的人员中去发掘,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特点,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人力资源课程就是专门研究如何提高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工效,如何激发员工的热情的一门科学。简单的说,人员管理就是生产管理中最为复杂,最难理解和运用的一种形式。 机(Machine),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的是否正常运作,工具的好坏都是影响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又一要素。一个企业在发展,除了人的素质有所提高,企业外部形象在提升;公司内部的设备也在更新,。为什么呢?好的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如:企料,改变过去的手锯为现在的机器锯,效率提升了几十倍。原来速度慢、人体力还接受好大考验;现在,人也轻松,效率也提高了。所以说,工业化生产,设备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另一有力途径。 物(Material),指物料,半成品、配件、原料等产品用料。现在的工业产品的生产,分工细化,一般都有几种几十种配件或部件是几个部门同时运作。当某一部件未完成时,整个产品都不能组装,造成装配工序停工待料。不论你在那一个部门,你工作的结果都会影响到其他部门的生产运作。当然,你不能只顾自己部门的生产而忽略其后工序或其他相关工序的运作;因为企业的运作的是否良好是整体能否平衡运作的结果。

2021年医学论文写作的五大要素

医学论文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文字记录和书面总结,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论文报道医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人类医学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从事医学科研究工作的同志,经常撰写医学论文,不仅可以扩大视野,掌握国内、外医学动态,而且能提高科研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及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反过来,如果科研能力、业务水平及教学能力提高了,工作成绩显著,又能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论文一经发表,即被社会所承认,也是该项目取得科研成果的必要途径。 由此可知,医学论文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某某、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医学科学水平和工作风貌,更能反映出人才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因此,如何撰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取得学历、学位、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 故怎样写作出高水平的医学论文,是摆在每个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提高大家的医学论文写作水平,本文重点介绍医学论文写作的五大要素。 第一大要素思想性 医学论文是专业性、探索性很强的文章,它的基本任务是探索未知,具体讲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即提出前人从未提出过的问题,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 然而,医学论文同样要体现党和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医学科学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界的学术交流。 同时,在医学科学研究工作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要遵守国家法令,执行著作权法、保密和技术专利等有关规定。做到尊重科学,讲究道德,反对作假,反对剽窃。让医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讲,“文如其人”;所以,医务工作者有了好的思想才会有好的主题,有了好的主题才会有好的结论,最后才会有好的论文发表。 第二大要素创新性 科学贵在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人类社会才会进步,医学科学也不例外。 所谓“创”,是指医学论文所报道的主要科研成果是前人没有做过或没有发表的“发明”、“创造”,而不是重复别人的工作。 所谓“新”,是指医学论文所提供的信息是鲜为人知的,非公知公用,非模仿抄袭的,即指医学的研究性课题,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边缘学科等三个领域。 此外,即所谓推广性课题研究在此类研究当中,如果是模仿和重复他人课题或研究,应仿中有“创”、推陈出“新”。作者应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新见解,产生出一种新的理论或技术,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创新,才会从新的角度反映出新的成就。如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的推广应用,以及老药新用,古方今用等项目,亦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边缘学科等三个领域的推广应用性课题。

优秀论文的五大要素

优秀论文的五大要素 一、创新性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处于转折、发现和革命的时期,创新是一种科学发现,它必将开创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对人类的认识在哲学高度上产生深远影响。 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具体而言,就是说在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是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 读者不难看出,上述要求并不是容易达到的,即使是在这两种刊物上已发表的论文,也并不是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如果有10%的论文能达到这个要求也就相当不错了。显然,这种要求是办刊人员的奋斗目标和期刊的最高标准。 为了对比,再来看一看《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这三种全国性 综合期刊对创新性的要求,它们的要求是共同的,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 笔者认为,一篇论文或一项研究课题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论一定要深刻,要能反映研究者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论文列入高水平论文想必不会有疑问了。 二、可读性 一篇科学论文的可读性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可读性是由如下因素决定的: 1.研究工作是否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所得结论是否可靠深刻和有启发性,如果是阶段 性成果,它对后续的研究有什么指导意义,是否是重要发现的前奏。如果研究工作没有获得阶段性或最终的结果,就不应动手写论文。靠一项平淡的研究工作无论如何是写不出一篇好文章来的,因而也不可能是一篇具有可读性的文章。 2.作者要对论文进行完整的构思,体现严密的逻辑思维。一项研究课题经过长期努力 工作而得到结果时,就应当像艺术家构思一幅作品那样,一丝不苟,精雕细刻。对论文的论述方式、内容的取材、学术思想的解释、研究背景的介绍等等需要反复推敲,仔细斟酌,以期做到论文的结论严谨、内容充实、论述完整、逻辑性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论文就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了。 3.在论述方式上,要做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 言要规范、生动。 4.文字与插图恰当的配合。国内相当多的论文在利用图、表来生动地阐述学术内容方 面还显不足。随着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方法的普及,论文中采用彩图、立体图的趋势将会增加,这可以避免过多的文字说明,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5.论文的体例格式。虽然每一期刊都制定了能反映他们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的体例要求,但大体上,学术期刊有一个共同的体例要求,读者对此并不陌生,不过真正认真照着去做的却不多。 作者可能很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术期刊为什么要提出体例要求?须知这不是可以随意对待的事。体例不仅保证了论文形式上的规范,也保证了内容上的可读性,恰恰就是这一点被许多作者忽视了。其中,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这三者基本上决定了论文能否被期刊采纳或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 进入《科学文献索引》的优秀期刊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一 再申明:本刊特别注重文章的标题、摘要的撰写,目的在于提高文章的引用率。标题应该清晰地描述文章的内容,又能反映与其他文献的区别。关于摘要,首先要求对文章的主题及其所属的领域和研究对象给予简短的叙述,更重要、更严格的要求是对文章的理论或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