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让地理课堂更精彩详解

自主学习-让地理课堂更精彩详解
自主学习-让地理课堂更精彩详解

自主互助学习──让地理课堂更精彩

做了多年的老师,特别是地理老师,我们都经历过一些教学中的困惑,并且一直在积极思考,回顾一下,重点有这样几个:

困惑一: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题是“你喜欢的老师有哪些?”,一般的情况是地理老师排在后面。大多数学生会喜欢语文、数学和外语老师,很明显语、数、外老师比地理老师有更多时间和学生在一起。这时我们思考:地理作为小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呢?

困惑二:在上课的记忆里,总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下课后却生龙活虎。这时我们思考:上课的形式让他们受到约束,厌倦课堂,怎样让他们在课堂上获得“自由”,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呢?

困惑三:上课时,经常是课的前一段学生精力集中好,后一段往往就走神了。这时我们思考:如何让一堂课始终保持“新鲜”感?让学生始终活跃?

困惑四:有的学生课堂的表现很好,内容似乎都掌握好了,但是一遇到考察评价,就一无所知。这时我们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牢固掌握知识?

把以上的这些细节总结下来,我们深刻感觉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能否主动学习;只有当老师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使学生有积极学习的愿望,热情的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课堂才能生机勃勃,学生习才能不断进步。“三五X”教学策略为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了科学的观点与方法,但是在具体教学中,怎样灵活的运用好教学策略,让每一节课都精彩丰富,始终是每一位地理老师的苦恼和追求。让我们来体会运用自主互助的学习方法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

一、自主互助学习的内涵

自主互助学习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自主即主动学习,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调节学习策略,自我计划管理学习时间,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判断和评价。简言之“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二是互助即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最大限度的积极协作,相互支持,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概括为“学生教学生、学生引导学生、学生启迪学生、学生考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自主是核心,互助是手段,自主互助学习尊重个体认知差异,保证教学从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适应不同学生的认知需求,并且注重反馈和落实,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

二、自主互助学习的课堂操作

我们初中地理课面对七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认知水平在“感知”阶段,而他们争强好胜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活动需求大于他们的活动能力。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尽可能地把地理课设计成活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应用“三五X”教学策略,自主互助学习方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设计中也

要体现出把学生在课上随心所欲的交谈变为有针对性的学习交流,把孩子爱说、好动、张扬的天性转化为积极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课堂中不再“拘束”。教师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法让学生在竞争中主动学习,在交流中激发灵活、丰富的思维活力,在协作中感受探索的快乐和成就感。自主互助学习的课堂环节如下:

1.导入:导入的形式有多种,我们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是复习导入和情境导入,复习导入是在复习已学知识的时候,寻找与新学知识相关的内容,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情境导入是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复习导入可以采取同桌互助提问的方式,如请你和身边的同学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哪些问题很重要?交换一些看法等等;或是请一部分同学提出上节课的问题大家自由回答。情境导入也可以由互助方式展开。例如,学习《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一节时,设计情境,模拟一个中国人在美国街头,与一位美国人的对话:“你是中国人?”“是的。”“你来自北京的中国还是台湾的中国?”“每个人都知道──只有一个中国。”对话由相邻同学分角色表演体会,然后自然的进入学习新课的状态。导入是课的开始,这时学生的精力还没全部集中,短暂的交流互动起到热身的作用,为下面的自主学习做好准备,也为整节课的成功做好了铺垫。

2.自主学习、探究体验:这一环节要求教师为学生呈现精心设计的自主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体验。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点拨,以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具体包括两个过程,一是目标导航,自主学习。先明确学习目标,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层次和顺序,让学习带着问题去看书读图,查找资料,努力完成目标要的求。二是落实目标,释疑解难。对学习目标中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师生、生生互助解决,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提问。此时学生思维进入活跃阶段,互助方式是相邻同学或同桌,进行平等交流讨论,也可以一个为主一个副配合完成。这里最需要强调的是探究内容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简单的不用探究,过难的的无法探究,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七年级进行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探究,如果这样设计问题“观察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温?”很显然这个问题太大,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找不到思考方向,如果分解成几个小问题,“你能看出全球气温哪儿高,哪儿低?有没有规律?”“按照你发现的规律看看青藏高原那儿,有什么不同,什么原因造成的?”“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是更平直些还是更弯曲些,可能是什么原因?”“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说出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哪些吗?”这样有层次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会不断感受探究的快乐。

3.展示交流: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需要展示,得到肯定评价,获得成就感。这个环节应该是动态课堂的高潮阶段。展示的方式有互助组内的展示,也有面向全体的展示。一是组内展示可以是同桌,也可是小组,采取一个学生主讲,其他学生听的方式,然后交换角色,研究表明,主讲者比听者获益更大。爱因斯坦曾风趣地表达过这样的见解:“如果你能向老奶奶讲清楚一件事,那就表明你真正地弄懂了这件事。”借用爱因斯坦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学生能在学习小组中向同伴讲解、说明问题的

原理和规律,那他就真正地理解了这个问题。二是面向全体的展示可以是教师的提问,集体或个体回答的形式,也可以是演讲,竞赛或角色扮演的形式。

4.总结回顾:在展示环节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热情过后,需要作个总结,主要是对本课内容全面回顾,形成知识体系。在方法上可以两个或几个同学一起列举知识点,试着用合适的方法形成整体,教师在这里是学生的助手,可以参与协助。概括和总结是一种学习策略,养成习惯后学生受益非浅。

5.巩固训练:目的是巩固知识,提升技能,最终促进知识的迁移,收获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在训练题的选择上要下功夫,重点知识分层训练,易混知识对比训练,同类知识变化训练,还要设计开放性问题和有拓展空间的问题等等,题型也要不拘一格,让学生动心、动口、动手、动脑。在互助活动方式上可以把训练作为检测,先由学生独自完成,然后同桌互相改错,并相互评价,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教师适时点拨,集体明确答案,使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三、自主互助学习的注意要点

自主互助学习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强化信息交流的密度和质量,扩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在操作中,有以下几个难点:

1.学生不主动学习怎么办?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如果能学会,体会到成就感,就会不断有积极学习的愿望。课堂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让每个人都能解决属于自己的问题,在自己原有的起点上提高、进步。只有在充分的自主学习后产生了认知冲突,才会产生交流合作的欲望,保证学习的继续进行。

2.互助进行不好,或只流于形式怎么办?

老师要大胆放手,学生能通过预习自主解决的,就放给学生自主解决。独自能解决的问题独自解决;独自解决不了的同桌解决,同桌解决不了的,小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来解决。互助方式可以是平等关系,也可以是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也在学习中交往。同时,作为老师有义务培养学生更有远见,要知道,“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因为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需要他人合作完成”。

3.教师怎样参与点拨?

新课改倡导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服务者,但在学习过程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点拨。对于那些易错、易漏、易混点、重难点,该通过师生交流解决的,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点拨作用,师生共同来完成。这种点拨和讲解是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通过激烈的思维碰撞基础上的点拨,是升华认知、拓展思维、学到方法、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

4.教师怎样适应课堂?

在自主互助学习的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的生活经验、大脑思维,随时都要迎接智慧的挑战,课堂始终充满着活力;课堂的开放性也使教师每节课都有跃跃欲试愿望,因

为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表现,自己也会有预设不到的收获。这使得教师的职业不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不断地创新;不再是乏味、无奈和重负,而是始终充满激情。

地理自主学习教学的尝试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龙赛中学徐向阳

一、课题的提出

传统的地理教学,只强调教师的教,在很大的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当我们走进地理课堂,从开头的导语、结尾的作业布置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一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如何突破重点难点都是教师准备好的,这样的地理课,学生几乎不需要自主的想什么、做什么、说什么,其本质是教师中心论、教案中心论。这种课堂形态的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学习上依赖性很大,不能很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或运用自身的能力去主动学习。这也导致了他们创新思想不强,再学习的能力缺乏。

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地理课堂教学的面貌,就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地理课堂教学。所谓学生自主学习的地理课堂教学,一般要把教学的基本顺序由讲授式教学的“先讲后学”变为“先学后讲”。也就是说把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先行解决,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不能掌握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或指导。这样,通过自学、讨论,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潜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锻炼,自学、讨论后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为教师的精解提供明确的依据,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或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得问题解决策略。总的说来,整个教学过程的诸环节多数主要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在这些环节中主要起引导、点拨、反馈作用,这样更有利于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体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具备会学的能力,才有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自主学习地理教学的实施策略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我认为要在地理学科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活动

以问题为中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分解和铺垫的方法,设计一系列层次性、趣味性、阶梯性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程度,然后再把这一系列问题组织起来,让学生自己叙述大致内容。同时又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调整问题的难度,从而启迪学生思维,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排放CO2,导致温室效应”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①大气中CO2含量逐年增加的重要原因是什么?②大气中CO2增多导致全球变暖会产生什么后果?③大气中CO2的增多也可能会带来哪些好处?从全球来说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这样,一方面就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教材上的内容,并进行积极思考,另一方面现实性的

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又如在讲日界线知识点时,可举例班级里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妹妹比姐姐晚出生一小时,所以屈居老二,大家能否想办法让这位姐姐管她妹妹叫“姐姐”呢?这一问学生很感兴趣,探索讨论不断,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中。带着问题,最后大家轻松地理解了日界线两侧日期加一天与减一天的内容。

2.重视人际互动的效果

学生群体若建立起一种互助合作的关系,既能增进学生之间信息的沟通,又能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例如学习“陆地水”时,可以使用小组活动,主题辩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提出辩题:“水资源是可以永久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全班分两大组,学生在阅读材料、查阅资料、调查研究之后,自由选择正方和反方。每方有两种角色供学生选择:辩手,主要发言。策划,搜集和制作支持本方辩手的材料。组内通过自荐和推选分配角色。课前的准备由组内分工合作完成。上课时,教师充当辩论主席,各方轮流发言,用分析、讲解、展示资料等方式试图说服对方。辩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与小结,使学生理解水资源的有限性。在这样的辩论中,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运用了课外知识,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使学生学会了多方位、多角度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

3.让学生参加到“教”的过程中去

让学生参与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来上课,让学生来讲评,让学生参与备课,让学生学会自我设计学习方法。比如讲环境问题时,我先让学生分小组考察镇海炼化厂、LG化工厂、镇海电厂、煤厂等的污染情况,并让学生对学校附近的一条小河进行抽样取水,进行化学分析,并考察各污染源。然后请各小组负责人在上课时汇报他们的调查情况,再请几个学生分析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加强。练习也是以学生讲解为主,每做完一道练习,启发学生讲出该题应该掌握什么知识点,上完课后还可以开展评比、讨论、改进。这样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4.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应对学生多作学法指导。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①预习:根据学习内容,初步了解将要学的基础知识,记录预习内容中的要点,列出难点、疑点,完成预习笔记,并在新课开始前检查,让每个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

②听课: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示范,严格要求学生养成动口、动手、动眼地听课。要求每位学生学会记笔记,学会思辩,学会质疑,从而提高听课质量。

③复习:“遗忘”是学习的大敌,要求学生做到“学而时习之”。作业之前先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把内容回忆一遍。每隔一段时间,再把所学知识点结合起来,通过默写、测验、整理等方法,再次刺激大脑,做到融会贯通。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会记忆,讲究记忆的技巧。

④练习: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要求学生做到练习前一定要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记录的重点难点;做练习时,要全神贯注,努力搜索记忆;练习后要查漏补缺,要有专用练习本,用于整理或错题纠正的记录,作为资料保存,随时翻阅。

⑤课外:组织指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与书本内容结合起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让学生与家长,社会人士合作进行研究,从中得到启发、提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地理活动室,作为学生活动的专用场所。

5.构建民主和谐、平等参与的师生关系

宽松的课堂环境,是自主学习的沃土。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放言无忌,一定要清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要象朋友一样,学生看到老师不应该有压力,说错了什么也不应该有顾忌,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要关注发现他们的亮点,多鼓励少指责,要一视同仁,不要歧视差生。教师最好能走下讲台,走到同学们中间去,以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创造一种人人都能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不要让学生有压抑感,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学与辩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三、自主学习地理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尽管自主学习能力在某些时候可以通过自己“发现”来获得,但是在更多情况下是“教”会的。这里的“教”,不同于传统讲授式教学中的教,准确地讲是“导”,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示范”、“支架”。

2.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其形成和发展要经历一个渐进的、相对漫长的过程。因此,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节,教师需要创设一些机会让学生实践、练习自主学习过程,必须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时间。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在教学各环节上尽可能地减少讲授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把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

3.由于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来获得,教师除了自己要示范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技能外,还要注意利用学生之中的自主学习榜样。要做到既给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又能发挥学生中的榜样作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两种最好的方式。因此,在自主教学的教学指导模式中,应该尽可能安排这些环节。

4.这种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它要求教师既要吃透教材,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要求教师有能力灵活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问题的设置上,应当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易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争论性的话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并且要求教师应当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资料的收集、话题的选择、活动方式的确定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等;同时,也存在教师如何驾驭课堂的问题。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体会

2011年9月我们的《中学地理自主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以我校正在开展的“有效课堂”系列活动为基础,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紧紧围绕“自主探究学习”进行课题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地理事物、地理原理、总结地理规律,提高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新的课改精神,

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经过一年的自主探究课堂实验,初步取得一些成绩,现就其中的一些体会作一小结。

一、自主探究学习的理念指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这几年的学习,我们认为,地理教学必须改变传统传授式学习方式,通过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夸美纽斯说:“如果学生不会学习、不愿学习,那还是教师的错处。”总结我们传统的地理教学工作,学生之所以不愿学、不会学、学不好,那是因为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学,即不知道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不知道怎样达到学习目标。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老师灌输---学生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重复---练习---再现知识。新的课改实践要求初中地理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一学生年龄在13、14岁左右,其求知欲、表现欲非常旺盛。如果所学内容缺乏趣味,教师还像以前一样在课堂上“满堂灌”,又不结合学生实际,时间一长,学生就极易出现厌学情绪。同时现在的学生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所表现甚至出风头的机会,被认可、被尊重意识非常强烈。当前的新课标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甚至没有了,许多内容可能就是一个图、一道题。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方面的篇幅内容。这就给中学地理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总体来讲,如何真正使学生从单纯的“接受学习”、“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显得相当重要。因此结合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看”、“多读”、“多观察”、“多说”、“多思考”、“多归纳”等学习情境,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地理教学自主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1.地理自主探究学习要直观化、趣味化、生活化、重复化。

在总结这一年自主探究学习的课题研究工作时,总感到自己的教学上,有时还是没有逃脱高中教学或传统教学的影子,对当前初一学生的认知现状、心理特点及新的课改理念缺乏足够的了解。虽然一再告诫自己,坚持自主探究,坚持以学生为本,绝不能讲的太多、太难,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惯性的作用,课堂内容在备课到讲课实践中,不能大胆放手学生自主学习,总是害怕学生不会,知道的不多,拿老师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参加中考高考的经验,有意无意的就讲多了,讲深了。对学生的小学刚毕业的状态和这些年小学素质教育的结果是学生知识能力可能下降这些情况认识不够,想当然的认为这个知

识点学生能会,那个知识点这么容易。期末考试成绩一出来,对我们这些多年不再教初中的老教师来讲,打击不小。今后自主探究学习一定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地理教学上做好以下几点:

直观化:自主探究上降低探究难度,提高探究趣味,例如经纬线、地球的运动、板块学说的教学,注重观察和表述,不追求理论上理解,大力使用课件资源和地球仪,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是总目标。

趣味化:地理课本来就很有趣,自主与探究不能照本宣科,不思进取,课堂缺乏激情和魅力,抓不住学生的心,教学效果就好不了。

生活化:自主探究要从一个初中学生的生活和爱好实际出发,用他们能理解的实例展示生硬的地理理论。例如夏季同一纬度陆地比海洋温度高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设计情景,进行比较实验,在夏季的阳台上,一盆水和一块石头的升温快慢的比较达到探究和学习的目的。

重复化:初中地理的内容在结论上要求学生基于掌握和了解,因此有些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后,对同一知识点,也要采用不同形式进行重复训练,当堂训练,整体与个别训练,巩固反复,达到理解掌握的目标。

2.地理自主探究学习的主阵地是读图分析训练。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自主探究学习图表内容,训练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我们现实情况是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对读图、图表使用难度较大,读图意识不强,没有用图、用表习惯,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读图、用图用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形图、气候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同时各种数据的坐标图、对比图表等,构成了一个图表系统。地理与其他学科不同,除了文字系统以外,尤其要重视图表系统的学习。这是因为这些图像、图表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借助读图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进一步理解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用图的前提是会读图,在不断读图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地理图表,加深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与学习,提高地理学习方法的突破。例如在初一印度一节教学中,经过前几节课的方法学习,第一课时关于印度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的教学,已经完全有学生自己自主完成自然地理的学习,教师仅仅性引导和评价即可。在印度季风强弱上造成水旱灾害教学时,由学生在复习上学期气候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原因。在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一课时时,关于东非大裂谷,在通过利用多媒体完成东非大裂谷的组成、延伸、卫星照片后,教师利用图像设问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让学生自主探究,从板块的进一步扩张得到的地理事物---红海,以此类推,学生探究在板块进一步扩张形成---大西洋、太平洋、地中海,教师在引导评价后,讲述最后的归宿---喜马拉雅山。由学生归纳上述过程的先后顺序就像一个人的孕育、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等过程一样。在实践中这堂课的奇效在于学生完全理解了板块学说的应用,而且这些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对地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事实上,这个内容即使在高中教学起来,学生都是明显感到难度较大)。

3.自主探究社会经济热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践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在吃透新教材和新课标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生活问题,把生活社会经济热点、焦点问题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践经济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自主研究学习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观察、自主感悟、合作讨论、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些初一初二地理内容适宜搞一些游戏和课外探索性的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教材内容而言,可以以下问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实践,敢于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经济热点现象,从而形成一种不唯书敢于质疑和创新的学习风气。例如初二中东教学中,关于2011年以来的的利比亚、伊朗、叙利亚等问题,让学生在了解基本情况和中东石油资源有事的基础上,探究这些国家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让学生讨论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建议。在学习日本一节时,由2012年以来的中日钓鱼岛之争、朝韩问题等引入东北亚稳定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探讨日本的国情和未来的发展道路。

4.重视多媒体课件资源,不惟课件资源。

经过多年实践,多媒体教学让地理课堂更有活力,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提高课堂容量和教学效率等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例如许多自然地理规律和现象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不好理解。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地理教具是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化静为动,达到讲练结合,学思结合的目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多媒体及课件资源的发展和应用必须经历一个过程,这就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现在我们感到,当前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实施中,并不是每节都要用课件,课件资源也要进行从少---多---精的过程。

5.处理好自主探究学习和减负工作的关系。

自主探究学习的总体目标仍然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并不矛盾,自主探究学习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力尝试。但在实践中,大多数时间,课堂较多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得课堂时间较为紧张,加上课堂拓展内容,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加重。因此自主探究学习中的自主学习可以很多,但探究活动一定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不可强求。同时为了真正落实减负的工作,在这一年中,我们课题组在学生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章节练习上也进行了一定实践。我校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60人以上,上课上做到讲练结合,作业练习册基本当堂完成,每学期,还印发了四至五套章节练习题,训练题基本做到精选、精练,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地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减轻负担。

三、地理自主探究学习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1.教师要自主研究新教材新教法。

按照新的教学大纲要求而新编写的教材对很多教师还是又很多变化,尤其是对教材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知识大纲等方面把握显得非常重要。所以,为了备好一堂课,要落实减负任务,又要落实课程目标,教师必须自主研究新教材新教法。要到网络上查找各种新的资料、新的数据,熟悉教材所列的内容与当前社会、经济热点的结合。课后自主交流心得体会,探究知识讲述把握的深与浅、难与易、多与少、得与失等。

在课堂教法上,尽力注重探究地理方法和兴趣的教学。例如有关经纬线、地球运动、等高线、海陆分布、降水和等温线等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初中第一学期核心和难点。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关注地理现象,产生地理兴趣,引导学生认识现象、认识地理,自觉从现象的观察中形成地理概念,达到基本知道基本理解地理规律的目标,是教法上的重点。这方面,和高中地理教学是一样的,一定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分析概括、生活实际结合能力。

2.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自主探究等课改新理念。

高中课改进行多年,我们最大的进步就是改掉了一言堂。通过在地理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研究活动,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目标。在一年来的地理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 教师尽量少讲,尽力把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坚持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觉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研究问题,总结问题。

3.坚持自主探究,要注意因材施教,因班施教。

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了耐心帮助,降低难度,鼓励他们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等。对学习层次较高的班级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学习等多种方式, 涉及学生自主解决地理原理应用问题的技能,培养探究能力效果较好,成绩提高较快。例如极地地区经纬线的度数、方向判断、等高线中水库建设地点的判读选择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自主探究或课堂训练在对学习层次较低的班级难度显得太大,自主探究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4.地理自主探究的的难点是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和地理知识的应用。

二十年教学经验告诉我,对学生来讲除了分析理解能力外,读图能力、识图能力不论初高中,都是最难最难的地方。初中地理教学要以读图、分析为基础,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地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通过一年教学实践,明显感到学生在识图认图能力、分析和解决能力、阐述和归纳能力等方面提高很慢。在自主探究上,初一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所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让学生知道地理是有用的地理,是生活的地理、是趣味的地理,提高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如利用地球示意图进行地球运动的季节判断应用,汶川、雅安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自救,气温在冬夏季节的分布规律图、降水分布图的判读和应用、叙利亚、朝韩问题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国家政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趣味。

总之,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就要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坚持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寓教于乐,要不断地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图片教学让课堂更精彩

图片教学让课堂更精彩 发表时间:2016-04-07T15:31:14.8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3期作者:吴声孟 [导读] 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镇第三中学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插图展开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教学方式。 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镇第三中学325804 摘要: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插图展开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教学方式。图片不仅是教学资源,更是教学手段。运用图片,不仅可以提出问题,还可以分析原因;不仅可以系统归纳知识,还可以开展探究活动。有时在巧妙的教学设计下,教师甚至仅用一张图片就能完成整个课堂教学,图片教学的魅力可见一斑。恰当地利用图片教学,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挖掘认识图片价值 我省现行的《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各种历史图片、地理图片是教科书中对文字材料辅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2013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加强了插图,都采用彩色印刷,图片占用的篇幅比以前的教材更多,内容更丰富,不仅每课图片的数量增加到10幅左右,而且延伸到了课前引言和课后自我检测。 把图片运用于历史与社会教学不仅是对教学的润色,也不仅是对教学活动的丰富,它本身就是教学的一部分,不是附属和装饰。我省现行的教材修订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历史与社会老师需要也有必要去搜集、研究、运用图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一、图片可以成为教学设计的主线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的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与社会、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2011年浙江省优质课比赛中,绍兴上虞实验学校的徐楷杰老师就以四组图片完成了《停滞的帝国》的新课教学。徐老师以展示“中国人在吸食鸦片图”、“近代列强侵华系列战争图”及“列强侵华战争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图”导入新课,引发学生认识到: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一次次失败的战争、一个个屈辱的条约使得中国人民面临内忧外患,中国的民族危机、社会危机空前地加剧。此时马戛尔尼受英国议会和国王委托,庆贺乾隆寿辰为由出使中国。徐老师以三组图片分析了鸦片战争后中国落后的原因。这三组图片分别是“祝寿贺礼的马戛尔尼和乾隆皇帝的回礼图”、“马戛尔尼送礼沿途所见图”、“中外礼仪冲突图”阐释了中国落后的原因: 1.中国只注重传统文化,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 2.中国“男耕女织”的封建经济制度落后于已经进行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3.中国狂妄自大、皇权至上的思想落后于西方民主、自由、民主的思想。 这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图片把整体教学设计和教学情境的创设完美地融合为一体。通过马戛尔尼使华,严谨再现了当时中英两国社会发展的情况,运用的图片资料也比较吻合课堂教学要求。 二、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第二语言”,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养成与其地图技能和地图意识密不可分。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包藏了众多的显性和隐性地理知识,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复杂多样的地形”一课,我们只需要运用课文提供的图5-13“中国的地形图”就能引导学生完成整课的教学。图中包含的信息有:中国有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每种地形都有很多地形区;从分层设色看,中国地形面积最大的是高原和山地;深褐色(青藏高原)、黄色(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绿色(主要是平原)把中国分成西高东低三个阶梯。而我们本课的知识目标就是认识中国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成三级阶梯状分布。因此,这节课只要用这张图片就能完成整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让图片说出历史事件的背景与原因 历史知识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历史教师无法使过去的史实重演。而人们的认识大都从感性认识开始,尤其是初中学生在记忆内容方面,具体、形象识记仍占主导,抽象识记正在逐步发展。这就决定了图片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恰到好处地运用历史插图,将会让历史课堂生机盎然。 比如,美国独立战争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背景分析中,我们可以用《英国人(权力)逼迫妇女(自由)喝“难咽的茶”》这幅图来辅助我们的教学。班长在结合其他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出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历史背景:1.英国人强迫向美国倾销茶叶,从英国男人强迫美国妇女喝茶中看出;2.美国人不满英国人的倾销损害他们的利益,从“难咽”二字和“妇女向英国男人喷射水柱”看出;3.美国的遭遇得到国际社会部分国家的同情,从另一个妇女的表现看出;4.部分国家坐山观虎斗。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解读本中提到了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史料的方法和技能。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指导,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在“波士顿倾茶事件的背景”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如何从图片中获取地理知识,部分学生还能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和观点。图片不仅能直观地把教学内容呈现在我们眼前,而且通过对图片的解析,学生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已意识到历史插图的重大作用。我们相信,集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历史课是一块肥沃的热土,它正等待着有志之士的开发,它的明天将更美好、更灿烂。

地理学科教学特色方案

地理教学特色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十二五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结合本校实际教学环境、学生环境,为全面发挥地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制定本教学方案。 二、目的和要求 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内容任务要求的基础上,为全面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地理兴趣,形成地理思维,会用地理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如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社会问题等,使教学既服务于学生未来高考等检测性选拔人才的需要,又服务于学生自身终生发展需要。 要求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生存发展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地理知识,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状况,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知道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以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为核心,以人类活动与环境、资源和发展的协调为主线,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地理教学。 三、情况分析 初中阶段地理多以记忆性内容为主,尤其是我们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文化氛围不够,书籍少导致学生阅读量小,知识面窄,不能有效发挥联想记忆,很多地理名词名称都是初次接触,因此会因记忆上的负担对地理学习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但有利的是现在考试方式的宽松性,开卷方式就免去了“只有记得牢,才能得高分”的传统培养模式,这给地理课堂拓展了活动空间,有利于对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地理素养的提高。 四、实践人员: 王丽琴姜黎黎 五、措施 1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 广泛搜集地理相关教学资料、教学素材用于教学中,完成课标要求同时,跳出课本拓展学生视野,增加学习兴趣,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如自然现象、身边的事物、社会时事现象等来吸引学生,但又不脱离教学内容,要做到“放得出去,收得回来”。

有效倾听,让课堂更精彩

有效倾听,让课堂更精彩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课堂上轰轰烈烈,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学习兴趣也很高。但一节课下来,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教师再去提问的时候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学生还没有学会真正倾听。心理学家指出:倾听是一种交际互动,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说者会听。学会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要发展学生的倾听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相对较低,要让学生真正倾听就显得比较困难。对此,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一步细化对学生倾听的要求,逐步培养小学生的倾听习惯,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让学生明白何为倾听 1.听老师的发音和指令 英语教学中,教师的发音具有示范性。但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当学习一个新单词的时候,往往着急跟读,而不管是否正确。因此,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口型,做到看明、听清,然后再模仿。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还应会用各种指令语。因此,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要把指令、活动要求、活动人数、活动形式说清楚。如果有学生违反活动规则没听清楚而急于活动,可以适当扣分,同时奖

励那些认真听并做得好的同学。 2.听录音(点读机或磁带) 对于英语语言习得者,听录音不仅是一种很重要的输入手段,更是一种无法取代的最为标准的语言载体。听录音能使学生感受到不同角色的语调、语气、音质和感情色彩等。学生只有多听录音,并养成习惯,才能做到脱口而出。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可以规定学生听录音的时间,如每天至少二十分钟。除了在课堂上,更要在家里听。利用吃饭、起床、洗漱、睡觉前的时间,让学生无时无刻都能身处英语的语言环境。 3.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英语交际的主要场所。但是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他们往往没有耐心仔细听别人的发言,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形式,比如,适当追问“刚才那个同学喜欢什么”?或者“谁听得最认真”?“谁坐的最好”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并不是只有发言才是参与,仔细倾听也是参与。 二、教师应设计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教学生学会倾听是教师的重要责任。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听得有目标、听得有兴趣、听得有思考,才能在听中激起思维的火花,实现听有所得。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打印)

教学设计 刘颖萍

一、教学设计理念 新一轮课已经开始,这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注入了一缕新鲜的空气,为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把新课改的精神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中,努力探索旧教材、新课改的教学之路。 本次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尝试,运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具体构想

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本学期的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几点设想。 (一)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一直在研究探索旧教材、新课标的地理教学模式,结合地理教学也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

读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的心得体会

实施有效策略,打造高效课堂 —读《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有感 新江中心校曾令辉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一书,无疑就像这样的一位良师益友。它让我明白: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而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那么要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些许的认识和体会。 一、备课“实”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材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做到这两点,就会把备课落到实处,从而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1、备教材 首先我们要整体研读教材,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

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然后我们要激活教材资源,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不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教师激活教材资源,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把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情境,把教材“冰冷的美丽”变为学生“火热的思考”,使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和主动建构知识。最后我们要整合教材资源。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因此,一个好的授课者,既要忠实课标,又要整合运用教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2、备学生 于漪老师说“教学,教学,教在学生身上起作用,学习是第一要素,没有学习者,就没有学习,正像没有买主就没有销售,作为一名教师,手中必须牢牢把握两个实际,一是教材的实际,二是学生的实际。这正如‘矢’和‘的’一般”。显然,备学生就要解读学生,而解读学生是尊重客观实际的体现,是尊重学习者的体现”。新课程也

互动,让小学美术课堂更精彩_1000023230723411

互动,让小学美 增强课堂互动,丰富互动形式,拓宽互动内涵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能够促进师生间有效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最大化活跃课堂氛围;能够让美术课堂更精彩纷呈.以往的小学美术互动教学中,互动形 式过于单一,因而学生互动兴致不高.基于此, 本文结合人美版小学美术教学实例,深入分 析多元互动方式,以让小学美术课堂更精彩.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强互动欲望 大多小学生喜欢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现自 己对世界,对生活等的理解.可以说,绘画是小 学生喜欢的一种方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和增强学生的互动学习欲 望,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敢于利 用美术的方式表达自我.而情境创设便是一种 有效的方式.教师通过创设与美术学习相关的 学习情境,带领学生入境学习,再设计与情 境紧密相关的问题,增强学生的互动欲望, 从而营造活跃,热烈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主 动学习.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 美丽的天空这一课时,教师以情境增强学生 的互动欲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 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变化多端的天空,一改学 生对单纯"蔚蓝天空"的印象.教师利用绚丽多 彩的天空,刺激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跟着图 片了解不同的天空.其次,教师设计问题,与 学生互动. 师:美丽的天空不只是一片蔚蓝. 同学们,你们能分享你所看到的天空吗?生 1:有挂着颜色丰富的彩虹的天空. 生 2:有火烧云的天空. 生 3: 有流星划过的天空. 师:哇,同学们见过的天空真是丰富多彩.你能用画笔画出你见过的天空或者你想象的天空吗?(引导学生进入美术学习,学习画一画天空)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 术课堂更精彩 陆 玲 绚丽多彩的天空的图片辅助情境创设,刺激学生眼球,从而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看见过的多彩天空,强化美术课堂互动. 二,丰富互动形式,构建精彩课堂 1.设计任务,引导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是互动教学中的一种常用的形 式.一般而言,在引导生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以一定的美术任务作为牵引,让学生围绕着美术学习任务,一起互动交流,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学生互动学习中,教师多以引导者,调控者,参与者等多种角色参与 学生的互动,从而保证互动的有序, 高效进行.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连环画这一课时,教师设计合作学习任务,引导生生互动完成,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课主要 是通过学习连环画的基础内容,培养学生创 造连环画的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生学习完连环画的特点以及创作方法后, 教师设计合作任务,引导学生互动合作完成.任务如下: (1) 设计主人公的形象. (2) 创编一个四句话的小故事. (3) 把故事化连成连环画. 学生组建小组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每一个小组选出组长,负责任务的安排.在小组合作互动中,学生集体讨论主人公的形象,以及故事的发展,然后安排学生创作连环画, 形成小系列. 在合作互动中,学生的观点不断碰撞,积极主动完成分配的任务. 2.问题牵引,师生互动交流 师生互动对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非常有帮助.在互动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逐层深入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牵引,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还要利用一定的激励语言学生,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互动交流中.例如:在 学习人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这一课时,教师以问题牵 音体美课程 引,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课学习的重点在于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基本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出示色相环. 师:请你从色相环中找出一组或者几组颜色相近的颜色. 学生开始仔细观察色相环,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 1:红与橙. 生 2:绿与青. 生 3:青与紫. 师:非常不错.其实色相相近的颜色就是邻近色. 师:现在,我们一起欣赏教材中的 红土地与顾盼.请观察这两幅作品中作者用了哪些邻近色?邻近色的搭配给予你们什么样的感觉呢?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从色相环引出 邻近色的学习;再到欣赏作品,从欣赏实践 中强化对邻近色的了解,再互动交流感受, 强化师生交流,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设计延伸活动,拓宽互动内涵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能够让美术课堂更精彩.但是,互动不局限于 课堂的互动,教师还可以设计延伸活动,拓宽互动内涵.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学生 美术学习的需要,并紧密结合教材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美术内容与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这一课时,教师设计创作活动,引导学生课外互动完成,取得很好的效果.创作活动 内容: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形式,用邻近色 设计一条色彩和谐的方巾.创作具体要求:构 图合理,主题突出;图像清晰,色彩明快;文图协调,特征明显;构思创新,个性突出. 在这个延伸创作活动中,小组学生首先需要互动交流创作思路,然后再集体设计,讨论邻近色的使用.通过这样的创作活动,教师旨 在引导学生多用邻近色,少用对比色,从而 强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吸收.在第二天的课堂 上,教师引导各组呈现方巾设计作品,然后 在互动评比出最具创意,最符合要求的作品. 总之,教师要深刻解读互动教学的内涵,不断丰富美术课堂互动教学形式,从而构建 精彩纷呈的美术课堂,最大化促进学生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87 | 学子

最新初中地理游戏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游戏设计 ——《多变的天气》(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天气符号图,识别简单的天气符号。 2.通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和模拟天气预报,读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3.通过“打官司”和绘制保护大气环境的宣传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天气的认识,学会关心身边的天气状况。 2.通过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认识到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反映天气变化的术语。

2.收听天气预报,记录北京、上海、广州、济南的天气状况。 3.观察一周的天气状况并做好记录。 4.《卫星云图》、《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 5.实地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大气污染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设计思路: 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组织多样的游戏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天气节目主持人,“打官司”等环节,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地理事物的地理素养。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关心天气的变化状况,你见到过哪些天气现象?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 二、认识天气及其影响 1.师:请同学们看窗外,用自己的语言将此时的天气状况描述出 来。(学生纷纷描述) 2.师: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从电视、网络中知道其它地方的天 气状况。请一位同学说出头一天记录的北京、上海、广州、济 南的天气状况。思考:他是从哪些方面描述天气状况的?(生 回答从阴晴、风雨、冷热等方面)天气发生的时间长短怎样? (积极回答) 3.引导提问:生活中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讨厌什么样 的天气?为什么?(生自由回答)

如何让有效提问在数学中更精彩

如何让有效提问在数学中更精彩 发表时间:2013-03-14T14:19:25.717Z 来源:作者:黄晓平 [导读]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被教师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课堂提问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驱动力。四川省泸州市纳西中学黄晓平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被教师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课堂提问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驱动力。康托尔指出:“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对于教师来说,可以从学生的问和所获得的回答中获得反馈信息,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向、教学深度与教学方式。提问贯穿了整堂课,提问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问是教师乐用的教学法宝,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手段之一。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随意性强、死板枯燥、简单重复的提问,也经常看到一堂课过多提问,或难易不适度,学生忙于应付、无暇深思,少数学生参与等低效提问的现象。那么,如何进行有效且高效的课堂提问?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问要以目标为依据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如何提有质量的问题,需要课前认真备课,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 运用哪种形式来提问,依赖于教师的创造和灵活使用。可以将这些问题穿插着问,任意组合。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那就是无论教师怎么问,都不能脱离教学目标,我们的提问必须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如:在学习某部分时,我们可以事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问题,在课堂上出示提炼好的问题。 教学中,我们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步步深入地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用科学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只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学生才会感到有话可说,有问会答。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提问启发,重在“善诱”、“博喻”,启发学生心志,培养其思维。如果“一语道破天机”,定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提问启发,把握时机最重要。非到学生“愤”、“悱”之时,不可轻易提问。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注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循善诱,方能鼓起学生的信心,通过分层启发,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提问难度大都巧设在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层次上,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 三、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的提问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优差两种学生的需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满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有梯度的问题:对学困生可适当“降级”,提简单的问题,照顾他们,让他们获得成功;对中等生提一些稍难的问题,让他们尝试成功;对尖子生,提一些难度大的问题,激励上进;对特长生可合理提高难度,提一些专门的创新性的问题,鼓励创新。如果问答只是针对占多数的优等和中等学生进行或只在提问、回答者之间进行,班集体就会被瓦解。对另一端学生的忽略和不重视,往往是孳生恶果的土壤,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提问要因人而异,因人施问,消除中等生与学困生回答问题的畏惧心理,培养各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问要有等待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应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教学要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想象、交流的空间。要让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老师的提问更应该体现挑战性,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 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做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提出别的问题,或叫其他的学生来回答,而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做出反应。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等候一段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学生会自愿地给出更好的答案;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学生在分析和综合的水平上的评论就会增加,他们会做出更多的以证据为基础和更具有预见性的回答;学生回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评论回显示更大的自信,学生的成就感明显增强。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郭永福讲座材料)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张村小学郭永福讲座材料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讲究的的是效果,效益、效率。如商人做生意,追求的是高利润;农民种地,追求的是高产量;老师教学,追求的是高质量。教学怎样才能获得课堂教学高质量呢?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要获得高质量,只能提高课堂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 即打造高效的课堂。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 一、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 1、利于学生学会、会学、乐学。 高效课堂教学要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就会涉及学生如何学才能使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高质量,实现好成绩的短期目标,即彻底解决双基问题;也必须要考虑如何在实现好成绩的短期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这一长远规划奠基。当然也不能不关心学生是否好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问题,以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以上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学生就会实现学会、会学、乐学。 2、利于教师教会、会教、乐教 高效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教师必然要考虑如何教才能使知识与技能落实的最好,把学生教会,把双基问题解决好;其实,学生要实现学会、会学、乐学,教师就必须会教、好教。即科学的教学,在科学的教的过程中,伴随学生的积极发展,促进教师自己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成功感、实现自身的价值。 3、利于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高效课堂教学的探讨有利于素质教育 的进一步实施,新课程改革 向纵深发展,因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瓶颈问题,就是考试制度评价问题, 尽管我们做了很多的探索,高考制度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老师学生面对升学

陕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

陕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地理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一)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方针与政策,忠诚于教育事业;认真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修养;有敬业奉献、团结合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品质。 (二)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宽厚的地理专业基础,在地理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三)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以及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地理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并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科研论文。 (四)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地理学科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1.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2.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课程学习主要通过远程教育和寒暑假集中面授方式进行,实行学分制。

3.培养实行部属师范大学和中小学的双导师制,共同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中小学导师参与实践过程、课程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素质。 4.通过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部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互认,共享优质资源。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教师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分为公共学位必修课程、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教育实践研究五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一)公共学位必修课程(4学分) 1.外国语(2学分,外语通过六级水平考试者免修) 2.政治理论课(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学分) (二)学位基础课程(8学分) 1.教育学原理(2学分) 2.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4.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三)专业必修课程(10学分)

互联互动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互联互动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我的“一对一”数字化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互联互动 摘要:“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指每人拥有一台数字化学习终端,并能够运用所提供的学习平台和资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整个知识构建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彰显。 回首走过的教学历程,从多媒体教学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从远程教育到实现“班班通”;从网络整合课到移动终端支持下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学校的教育、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地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使我们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特别是“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实施,它对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一、构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让学习随时随地得以实现 什么是“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拥有一台数字化学习终端,并能够运用所提供的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有效的学习。“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实践始于2002年,这种学习方式作为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逐渐被教育界广泛关注,它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每个学生都拥有数字化学习终端的基础上开展的个性化学习。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延伸学习”融为一体,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一对一”数字学习,从学生课前的提出的问题入手,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给学生更多体验的机会。通过实践我发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

初中地理_制作简易地球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制作简易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制作简易地球仪》这节课,将地理学科知识建构在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基础之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更加形象化,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不仅效果更佳,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收获更加丰富,增强了学生实践的能力,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也更加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 本文以“制作简易地球仪”实践活动为例,探析通过创设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来理解、运用知识,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学了两个周的地理,地理知识不是很丰富,学生动手能力也不强,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除了具备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外,还需要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需要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开动脑筋去思考,如何能够做好,如何把我们学到的理论的地理知识落实到自己制作的地球仪上。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简易地球仪。 2.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进一步理解地球仪蕴含的相关地理知识。

3.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增强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我们居住的地球太大,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教师展示地球仪,并出示活动目标。学生观看地球仪,并思考地球仪的构造。【设计意图】出示活动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落实的动手实践中,体现综合实践与地理学科整合。通过观察地球仪,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发学生探究欲望。第二环节:问题探究,设计步骤。 1.同桌讨论: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材料及工具。 (课堂预设:材料主要包括作为主体部分的球,作为支撑部分的铁丝,用作底座的材料等,并提示学生还可以用其他材料代替;工具主要有钳子、用于打孔的锥子及用于画线的笔,并提示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安全。) 2.小组合作,探究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步骤。 (课堂预设:学生设计的步骤无非包括打孔—画线—做支架—组装,只是学生的设计顺序可能不同,提示学生不同的设计方案都能完成,只是完成效果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制作,也可以参考其他小组的设计进行制作。) 【设计意图】本环节符合动手实践的思路,首先是观察地球仪的构造,

有效的提问收获精彩的课堂

有效的提问收获精彩的课堂 发表时间:2011-03-31T11:13:47.90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3期下供稿作者:杨丽娟[导读] 学生很快能找出答案,明白这篇课文的大意:这篇课文主要谈论了Nancy和helen在国庆节假期的活动。杨丽娟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211100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是否能够创造性学习起着决定作用。亦如西方学者德加默说得:“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在浓缩的四十分钟里,教师要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成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导航,使得课堂精彩纷呈。 一、精心设问,自然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上好每一堂课,就必须重视每节课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的“导”,是为了学生的“入”。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前状态尽快吸引到课上,教师应当细观察、巧琢磨、精心设问。 在free talk中,传统的课堂提问无外乎是Hello!Hi!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这样的提问平淡无味,与教授的新课更是毫无关联。如果提问得当,就立刻能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背景,同时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例如特级教师沈峰老师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2时,是这样导入的,S:What do you like,Miss Shen?T:I like shopping.And I like traveling.虽然对话内容很简单,但沈老师抓住学生的一个问题,顺利导入课文生词travel,接着进入课文的场景描述。这样的导入平凡中透着睿智,使Free talk过渡到新授内容十分自然,而且特别的高明。 二、巧妙设问,化解重难点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所有的提问都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所有的提问实际上应该是紧紧围绕教材的主要知识点。学生一旦解决了所提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中的重、难点。 例如在教学3B Unit3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照片,T:Is this your father?Yes or No?(提示学生)S:Yes.T:Is this your mother?S:Yes.(问过几个学生后)T:Can you ask me like that?(学生拿老师的照片问)S:Is this your father?T:Yes,he is.S:Is this your mother?T:No,she isn’t.(教师拿学生的照片问)T:Is this your father?S:Yes,he is T:Is this your mother?S:No,she isn’t.最后学生相互提问。掌握Is this your…r?以及回答Yes,he/she is.No,he/she isn’t.是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我先让学生回答Yes,No降低教学难点,再通过师生问答,教师提示答案让学生模仿,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语言。如果在学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发问,教学效果必定很差。 三、层层设问,循序渐进 小学生的词汇量较少,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当注意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正如《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就是说,善于提问的教师,按照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 例如我在教学6A Unit5时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1、初读课文解说部分 Who does it talk about?When and where do they talkabout?学生很快能找出答案,明白这篇课文的大意:这篇课文主要谈论了Nancy和helen在国庆节假期的活动。 2、整体把握课文的主体内容 What did Nancy do?Who did she go with?What did they watch?What did Helen do?Who did she go with?通过初读课文对话,学生对课文有了大致了解。但是Helen和她的家人在农场干了什么是课文的重点,因此我们还要细读,于是设计提问:What did Helen and her family do on the farm?围绕这个总体提问再分步提问关于农场的细节。在这样一环扣一环的提问中,课文思路清晰,易于学生的理解。 四、智慧设问,激发思维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扩充知识,而是通过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 例如我在在教学6BUnit5时,课前我让学生观看了春夏秋冬的录像,并且设计了以下问题: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What can you see in……? What can you do in……?先用一个头脑暴风法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讨论,得出了很多答案。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提问也一样,关键在于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精心设计。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力求通过有效的提问激活课堂,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让有效的提问打造高效课堂

让有效的提问 打造高效课堂 肥城市安庄镇寨子小学翟端国 “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 的今天,教师应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提问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教师恰当的提问,可启发学生的思维,沟通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反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改善课堂提问的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提问要抓住关键,问”出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培养其思维,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如果“一语道破天机”,定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用智慧的手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既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又能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借助课堂,智慧性地层层设疑提问,能促思益智,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趣味无穷的。如,教 “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 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 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 8份、16份,剪拼 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①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 4 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②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 圆的什么?③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乂宽,圆的面积二半周长X半径 =(2 n r/2) X r= n r r。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问”出学生的激情 恰当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 成为“好知者”;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此处之石即教师之“问”,激起之浪即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时,教师出示了一块钉子板和一些牛皮筋,用富有挑战性的口气对学生说:“你能用这些牛皮筋在钉子 板上围出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图形吗?”学生跃跃欲试。于是教师让 他们小组内同学合作,同时进行小组间的比赛,看看哪一组围出的大小不同、位置不同的图案最多。学生的探究动机在挑战性提问的激发下唤醒了。他们用手中的牛皮筋围成了各种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 有的是横着的、有的是竖着的,还有的是斜着的。可是圆却怎么也围不起来,他们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一致得出:在钉子板上用牛皮筋是围不出圆的,因为钉子板上围出的都是直线图形,而圆形的边是弯的。 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以上两片段中教师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提问,能及时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愉悦的心情去积极思维,直至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 三、注重提问的开放性,“问”出学生的创造 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提问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不断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多动手,促使学生注意、记忆、思维高度凝集。让他们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下,进行尝试性和创造性学习,进而达到思维活动的最佳状态。例如:在四年级教学图形的拼组时,让学生用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