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十六章

16第十六章
16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从经典物理到量子物理

一、基本要求

1. 了解描述热辐射的几个物理量及绝对黑体辐射的两条实验规律。

2. 理解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的内容,了解普朗克公式。

3. 理解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以及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对

这两个效应的解释。

4. 理解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红限概念和康普顿散射公式。

5. 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以及光子的能量,质量和动量的计算。

6. 掌握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理解玻尔氢原子理论的三条基本假设的内

容;并由三条假设出发,推导出氢原子的光谱规律。

二、基本内容

1. 黑体辐射

(1)绝对黑体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全部吸收照射在其上的任何波长的电磁波的物体,称为绝

对黑体。绝对黑体是一种理想模型,其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入射辐射能的吸

收比均为1。

(2)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40)(T T M σ=

式中)(0T M 为绝对黑体在一定温度下的辐射出射度,σ=5.67×10-8W ·m -2·K -1

为斯特藩常量。

维恩位移定律

b T m =λ

式中m λ为相应于)(0T M λ曲线极大值的波长,31089.2-?=b m ·K

(3)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

辐射黑体是由原子分子组成的。这些原子和分子的振动可看作线性谐振子,

这些谐振子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ε的整数倍,即ε,2ε,3ε...,n ε,

物体发射或吸收的能量必须是这个最小单元的整数倍。ε称为能量子,n 为正整

数,叫量子数。在黑体辐射理论中,能量子ε=hv ,其中h 是普朗克常量,v 是

特定波长的辐射所对应的频率。

(4)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

)(0T M λ=1

1252

-?

T k hc

e hc λλπ 式中h 为普朗克常量,k 为玻尔兹曼常量,c 为真空中光速。由此公式可推导出

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而且在低频和高频情况下可分别化为瑞

利-金斯公式和维恩公式。

2. 光电效应

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电磁辐射下发射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① 单位时间内逸出金属表面的光电子数与入射光强成正比。

②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的频率上升而线性增大,与入射光强无关。

③ 如果入射光的频率低于该金属的红限,则无论入射光的光强多大,都不

会使这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④ 光电效应是瞬时的。只要入射光的频率大于该金属的红限,当光照射到

这种金属表面时,几乎立即产生光电子,而与入射光强无关。

对光电效应经典理论遇到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光电子最大初动

能问题;②光电效应的红限问题;③发生光电效应的时间问题。

(2)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

爱因斯坦认为光束是以光速c 运动的粒子流 ,其中每一个粒子携带的能量

为hv ,这些粒子称为光量子。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子的能量 hv ε=

光子的动量 λh

p =

其中ε,p 表示光子的粒子性;v ,λ表示光子的波动性。

光子的质量 22hv h m c c c ε

λ

=== 光子的静止质量 00m =

(3)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Φ-=hv m m 22

1v 式中m 为光电子质量,m v 为逸出电子的最大初速度,v 为入射光频率,Φ为金

属的逸出功。

爱因斯坦利用光子理论和光电效应方程对光电效应作出了圆满的解释,给出了金属红限的表达式 0v h Φ=

3. 康普顿效应

短波射线(如X 射线、γ射线)在被物质散射过程中波长变长的现象称为康普顿散射或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散射波长的改变量

2s i n 22θ

λλc =?

式中λ?为伦琴射线的波长改变量,002426.00==c m h

c λnm 为电子的康普顿

波长,θ为散射角。 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圆满地解释了康普顿效应。

4.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量子理论

(1)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氢原子的广义巴尔末公式

)11(22n m R -=σ ????

??+++=???=3,2,13,2,1m m m n m 式中σλ/1=为波数,17100967776.1-?=m R ,R 称为里德伯常量。

卢瑟福的氢原子核型结构经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是正确的,它和经典理论是不相容的,经典理论解释氢原子光谱的规律和氢原子核型结构的稳定性遇到的空难。

①按经典理论,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必定要辐射电磁波,并且所发射的电磁波是连续谱。实际上,通常情况下的原子并不辐射电磁波,只有从外界吸收了能量之后,才可能发射电磁波,并且发射的电磁波频谱是分立谱,不是连续谱。 ②随着系统自身能量的不断减少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半径将随之减小,

最后电子必定落在原子核上,可见,按经典理论,原子核型结构不是稳定结构。实际上,正常情况下的原子是十分稳定的。

(2) 玻尔的量子论

玻尔的量子论是玻尔为解释氢原子光谱实验规律而做出的基本假设,其核心是定态和跃迁概念的引入。

(a )定态假设:原子存在一系列不连续的稳定状态,即定态。处于这些定态中的电子虽作相应的轨道运动,但不辐射能量 。

(b )量子化假设:电子绕核运动时,只有电子的角动量L 等于 整数倍的那些轨道才是稳定的。

即 L n = ),3,2,1(???=n 式中 =2h π

(c )辐射假设:当原子中的电子从某一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就对应原子从某一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这时才辐射或吸收一相应的光子,辐射或吸收的光子能量由下式决定。 m n E E hv -=

式中m n E E ,分别为原子系统的定态能量,v 为吸收或发出光的频率。

在此假设下能较好地处理氢原子光谱问题,但该理论不是一个自洽的理论。有着较严重的缺陷。

三、习题选解

16-1 在任何温度下

(1)绝对黑体是否总是呈现黑色?

(2)绝对黑体的发射本领是否一样?

答:(1)黑体看上去并不一定总是呈现黑色,所谓绝对黑体是指能够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的物体。但是绝对黑体同样能够辐射能量。而且由基尔霍夫定律,处于同样温度的辐射体中,绝对黑体的辐出度是最大的。

维恩位移定律给出最大单色辐出度对应的波长m λ与温度的关系。

m T b λ= 32.89710b -=?m ·K

当温度较低时,m λ较大可能在红外区,肉眼看上去黑体表面确实是黑色的。当m λ在可见光范围内,例如m λ=500nm 时,可估计到

393

108.51050010897.2?=??==--m b

T λK 也就是说当黑体温度达到103K 时,肉眼完全可以看到绝对黑体的辐射。

(2)绝对黑体的发射本领都是一样的,因为黑体的单色辐出度)(T M λ只与辐射体温度及辐射波长λ有关,而与辐射物质无关。

16-2 将星球看作绝对黑体,利用维恩位移定律测量m λ便可求得T 。这是测量星球表面温度的方法之一。设测得:太阳的51.0=m λμm ,北极星的35.0=m λμm ,天狼星的29.0=m λμm 。试求这些星球的表面温度。

解:由维恩位移定律

m T b λ= 32.89710b -=?m ·K

将太阳、北极星和天狼星的m λ= 0.51 μm ,0.35μm ,0.29μm 分别代入,可求

得相应的温度为:31068.5?K ,31028.8?K , 31099.9?K 。

宇宙星体中,太阳温度并不是最高的。只是它距地球相对较近,而对地球产生较大的影响。

16-3 设太阳的表面温度是5700K 。

(1)试用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计算太阳辐射时每秒钟的质量亏损。取太阳的直径为1.4×109m 。

(2)估计太阳的质量减少1%要经过多少时间?取太阳的静质量为2.0×1030㎏。

解:(1)由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40)(T T M σ=

81067.5-?=σW ·m -2·K -4

)(0T M 为物体单位表面上辐射的功率,辐射功率为

??=ds T M T P )()(0

将太阳看作球体有 )(4)(02T M R T P π=424T R σπ=

由爱因斯坦质能关系换算为质量亏损有

)()(2mc dt d T P = 2

4224)(1c T R T P c dt dm σπ==284829)103()5700(1067.5)107.0(14.34???????=-㎏·s -1 9101.4?=㎏·s -1

(2)由题意 01.0=?t dt

dm m 年秒秒1118930

1055.11088.410

1.4100.201.001.0?=?=???==?dt

dm m t 宇宙星体不断向外界辐射能量,同时也消耗自身能量,因而也有寿命问题。本题结果为太阳寿命的一个粗略估计。

16-4 在加热黑体的过程中,其单色辐出度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由69.0μm 变化到50.0μm ,其总辐出度增加了几倍?

解:由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分别有40)(T T M σ= b T m =λ

则 44

0)(m

b T M λσ= 若以)(0

T M ' , m λ'分别表示变化后的辐出度和对应的波长有 63.3)50

.069.0()()()(4400=='='m m T M T M λλ 16-5(1)为什么即使是单色光入射到同种金属表面,而产生的光电子却有分散的速度?

(2)如果光电效应发生在气体中而不是在固体表面上,试问是否还存在截止频率?

答:(1)光电效应现象不仅发生在金属表层,光子也可深入到物体内部。当入射光子的能量大于电子在物体内的束缚能时,物体内部的电子同样能够吸收光子的能量成为自由电子,由于电子在物体内部的脱出功比在表层的电子的脱出功要大,内部电子逸出表面后的动能较表层电子的动能要小。因而即使入射光是同一频率的单色光,能量相同,但由于逸出表面的光电子可能来源于物体的表层或

内部的不同位置,其动能不一样,速度也不同。

(2)气体中的电子同样受原子或分子内原子核的束缚。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原子或分子的束缚能才可能克服原子或分子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气体中的光电效应现象同样存在截止频率,这时电子的脱出功就是原子或分子的电离能。

16-6 在光电效应试验中,测得某金属的截止电压0U 和入射光波长λ有下列对应关系,

试用作图法求: (1)普朗克常量h 与电子电量的比值e h /;

(2)该金属的逸出功;

(3)该金属光电效应的红限。

解:先将波长λ换算成频率v 的值,如下表

λm 1410/(?v Hz) /0U V

3.60×10-7 8.33 1.40

3.00×10-7 10.00 2.00

2.40×10-7 12.50

3.10

再作v U a -图,系一直线。

题16-6图

由爱因斯坦关系 Φ-==hv eU m m 022

1v

可知0U 和v 的线性关系是 e

v e h U Φ-=

0 所以(1)直线的斜率为e h 1410

)33.850.12()40.110.3(?--=??=v U e h J ·s ·C -1 151008.4-?= J ·s ·C -1

(2)直线截距 0.2-=Φ-e

V 0.2=ΦeV

(3)由直线与横轴交点,可以得到该金属的红限频率为

1401000.5?=v Hz

16-7 波长为3.5×10-7m 的光子照射到一个表面,试验发现,从该表面发射出的能量最高的电子在1.5×10-5T 的磁场中偏转而成的圆轨道的半径为0.18m 。求这种材料的逸出功。

解:光子的能量为

55.3106.1105.310310626.61978

34=??????===---λhc

hv E eV 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给出

R m B e 2v v = m

e B R =v 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m

R B e m e B R m m m 2)(21212

2222==v =312

2192510

1.92)18.0()1060.1()105.1(---??????J 65.0=eV

脱出功

90.265.055.32

12=-=-=Φm m hv v eV 16-8 当用波长为71105.3-?=λm 和7104.5-?=λm 的光轮流照射某一金属表面时,发现在这两种情况下光电子的最大速度的比值为0.2=η。求该金属的

逸出功。

解:由题意

Φ+==211121v m hc

hv λ Φ+==22222

1v m hc hv λ 211

2

1v m hc

=Φ-λ 22221v m hc =Φ-λ 4)(

222

12

1

===Φ-Φ-ηλλv v hc hc 90.1)14(312=-=Φλλhc eV 16-9(1)一标准米的长度定义为86Kr 的橙黄色辐射光之波长的1650763.73倍。试求这种辐射的一个光子所具有的能量是多少?

(2)若一个光子的能量等于一个电子的静能量。试问该光子的频率、波长、动量是多少?在电磁波谱中它属于何种射线?

解:(1)辐射光的波长 710057.673

.16507631-?==m λm 这种辐射的一个光子所具有的能量为

197834

1027.310

075.6100.31063.6---?=????===λνc h h E J (2)设光子频率为v ,波长为λ,动量为p 。

20c m hv =

342

8312010

63.6)103(1011.9--????==h c m v Hz =201024.1?Hz

12208

104.210

24.1103-?=??==v c λm 1234104.21063.6--??==λh

p ㎏·m ·s -1=2.732210-?㎏·m ·s -1 由波长可判断光子属γ射线

16-10 如果一个光子的动量与一个动能为3MeV 的电子所具有的动量相等,求这个光子的能量。

解:电子的能量为

)511.03(20+=+=c m E E k MeV=3.511 MeV

电子动量可由相对论动量能量关系求得

420222c m p c E +=

2202)(1c m E c

p -= 由题意光子的动量和电子的动量相等,光子能量为:

222202)511.0()511.3()(-=-==c m E cp E MeV=3.47 MeV

16-11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包含电子与光子的相互作用。试问这两个过程有什么不同?

答:康普顿效应是指X 射线通过物质时,除有波长不改变的部分外,还有波长变长的部分出现,微观机制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光子和实物粒子一样具有动量和能量,光子能与电子发生碰撞,并且碰撞过程中能量和动量都守恒。光子在碰撞过程中由于动量损失导致散射光波长变化。详细的数学推导可以在理论上得到与实验完全符合的解释。

而光电效应是指物体中的束缚电子将一个光子的能量全部吸收,并且克服物体束缚,逸出物体表面,形成光电子。从碰撞机制看,光子的能量完全被电子吸收,碰撞之后不再有光子,这是一个完全非弹性碰撞的过程,而康普顿效应则是完全弹性碰撞的过程。

16-12 设波长04.0=λnm 的X 射线被一个电子产生90?的康普顿散射,求其波长变化的百分比。

解:由康普顿散射公式

)cos 1(00θλλ-=

-c

m h )cos 1(0

0000θλλλλλλ-=-=?c m h )90cos 1(1004.01031011.91063.609

83134

-???????=---%08.6=

16-13 已知X 光光子的能量为0.60MeV ,在康普顿散射后波长变化了20%,求反冲电子的能量。

解:以0λ、 λ表示散射前后X 光线的波长

ηλλλ=-0

0 0)1(ληλ+= 散射前后光子能量分别为 00λhc E = η

ληλ+=+==1)1(00E hc hc E 由能量守恒定律有反冲电子能量为

000011E E E E E E e ηηη+=+-=-=60.02

.012.0?+=MeV=0.1 MeV 16-14 在康普顿散射中,入射光子003.0=λnm ,反冲电子的速度为c 6.0,求散射光子的波长及散射角。

解:设光子散射后波长变为λ',散射前后光子能量分别为λhc 和λ'hc ,由能量守恒关系有

220mc hc hc c m +'

=+λλ 其中 202

2022

0245)6.0(1)(1c m c m c c m mc =-=-=υ 由此有 h

c m 4110-='λλ0043.0= nm 由康普顿散射公式 c m h 0=

-'λλ)c o s 1(θ- 有 458.0)(1c o s 0=-'-=λλθh

c m 6220θ'=

16-15 对处于第一激发态(2=n )的氢原子,如果用可见光照射,能否使

之电离?

解:玻尔半经典理论给出氢原子能量为

22204

)4(2h

n me E n πεπ-= ,2,1=n 电子从第一激发态(2=n )电离吸收光子频率为

6.1341))4(221(02204222?=--=-=∞h

me E E hv πεπeV 2E E hc

-=∞λ

19

8

342106.16.134

11031063.6--∞??????=-=E E hc λm=3.656×10-7 m =365.6 nm

波长为365.6nm 的光线在紫外区,因而用可见光照射,不能使处于第一激发态的氢原子电离。

16-16 试求当氢原子从5=n 跃迁到2=n 时所发射的光子的波长。

解:依题意

)5121(

122-==R λσ 710096776.1?=R m -1

有 434=λnm

16-17 氢原子的电子在第一玻尔轨道上运动,计算由此引起的原子中心的磁感应强度。

解:第一玻尔轨道半径为 1142

011029.5)(-?==me

h r πεm 电子在氢原子第一玻尔轨道上绕核做半径为1r 的圆周运动,其速度由量子化条件 =11r m v

61

1102.2?==mr v m ·s -1 运动电荷产生的磁感应强度B 为 34q r

μπ?=v r B

电荷在圆周运动中心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2

s i n (,)4q B r μπ=v v r v 与r 互相垂直,sin(,)1=v r ,

原子中的空间是真空,所以0μμ=。电子电荷为e ,并将电子在第一玻尔轨道半径上相应的半径1r 和速度1v 代入得

2

116

197)1029.5(102.2106.110---?????=B T=12.5T 16-18 激发到第n 能级的氢原子能发出几条光谱线.?

解:在第n 能级的氢原子可以跃迁到第1,,2,1 --n n 能级,发出1-n 条谱线。从第n 能级跃迁到第1-n 能级的原子可以再向第1,,3,2 --n n 能级跃迁发出2-n 条谱线。同样的道理从第n 或第1-n 能级跃迁到第2-n 能级的原子可以向第1,,4,3 --n n 能级跃迁发出3-n 谱线,直到第二能级向第一能级跃迁发出1条谱线。所以在第n 能级的氢原子一共可以发出

2

)1()11()1(2112)2()1(-=+-?-=+++-+-n n n n n n 条谱线 。 16-19 通过计算说明处于n =3状态的氢原子能否发射一个红外光子,它可以吸收一个红外光子吗?

解:处于3=n 状态的氢原子可以发出两条谱线

)3

111(12211-==H R λσ )3121(1222

2-==H R λσ 其中1λ属赖曼线系,在紫外区,2λ属巴尔末线系,在可见光的近紫外区。 所以处于3=n 状态的氢原子不能发出红外光子。

另外,氢原子从3=n 的状态向上跃迁吸收光子的最长波长为

)4

131(1

2223-==H R λσ 这是属于帕邢线系的一条谱线,它在红外区,因而可以吸收一个红外光子。

16-20 静止的氢原子在进行赖曼系的第一谱线辐射时,氢原子的反冲速度是多少?取氢原子的质量为1.008原子质量单位。此时,光子波长的相对改变量是

多少?

解:氢原子赖曼线系第一条谱线波长为

)2111(1

22-==H R λσ H R 34=

λ 其中M m R R H +=∞11,m 为电子质量,M 为核质量

其动量为 4

3H hR h

p ==λ 氢原子最初处于静止状态,氢原子反冲动量与光子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3H hR p m ==v 2773410

66.1008.141009677.110626.6343--???????==m hR H v m ·s -1=3.26m ·s -1 由于原子的反冲,实际辐射的光子将损失一部分能量,光子损失的能量即为氢原子反冲的动能,若实际辐射光子的波长为λ'

有 221v m v h hv +'= 22

1v m hc hc +'=λλ 22

1)11(v m hc ='-λλ 22

1v m hc ='-'λλλλ 由于波长变化不是很大,分母中λ'可用λ代替

2221v m hc =-'λ

λλ 221v m hc =-'λλλλ 光子能量 4

3H h c R hc

E ==λ E

m 221v =-'λλλ 代入数据 E m 221v =-'=?λλλλλc mc p cp m p 2222v ===98104.5103226.3-?=??=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1.学生能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及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学生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能记住常见电压值 ; 学生能认识电压表,了解电压表的用途与符号,并会正确使用用电压表测电压(包括连接、读数、选择量程)。 2、学生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的特点及应用。 3、学生知道电阻的单位及换算,能够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 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的关系。 4、了解变阻器的构造,理解它的工作原理,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5、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去分析简单的电路问题等。 【重点、难点】: 1.【重点】:( 1) . 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 ( 2) . 运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解题; ( 3) . 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2.【难点】:( 1) . 电路的连接; (2) . 变阻器的使用,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因素; (3) . 识别电压表测的是哪段电路两端的电压;进行电路故障分析。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 【前置准备】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1.【视频播放】:《电人的烦恼》 ------ 现实版的“霹雳贝贝”片段 2.【设疑】:众说周知 : 不高于 36V 电压为安全电压。“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为什么视频中 220 伏电压穿胸,灯泡竟然亮了起来,人却安然无恙?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电人的烦恼》 ------ 现实版的“霹雳贝贝”片段,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专题复习·画龙点睛 (一)、考点一:电压及电压表的使用 1.【回眸要点·夯实基础】 (1).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要有,所以的作用是使电路中产生电流。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 电压的单位是, 1V=mV,1mV=μ V。 (3).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_____一个蓄电池的电压 _____. 对入体的安全电压.家庭照明电路电压 _______. 动力电压 ________. (4).正确使用电压表要注意: ①. 电流只能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②. 电压表应该联在电路中; ③. 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④. 读数时,应该认清所用量程及其对应的分度值,如果选用0~ 15 V的量程,则其分度值为; ⑤. 如果把电压表直接与电源两极相连;则测量的是两端的电压。 【答案】:( 1).电压、电压、电源(2).V、1000、1000 (3).1.5V 、 2V、不超过 36V、 220V、 380V( 4).正、负、并、不、 0.5V、电源

第十六章思考与练习

第十六章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下列概念 条件应力;真实应力;理想塑性;弹塑性硬化;刚塑性硬化;Tresca 屈服准则;Mises 屈服准则;屈服轨迹;π平面;等向强化。 答:条件应力:室温下在万能材料拉伸机上准静态拉伸(3 102-?<ε /S )标准试样,记录下来的拉伸力P 与试样标距的绝对伸长l ?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拉伸图。若试样的初始横截面面积为0A ,标距长为0l ,则条件应力0σ A P = σ, 真实应力 试样瞬时横截面A 上所作用的应力Y 称为真实应力,亦称为流动应力。 A P Y = 屈服准则是材料质点发生屈服而进入塑性状态的判据,也称为塑性条件。 Tresca 屈服准则:1864年法国工程师H. Tresca 提出材料的屈服与最大切应力有关,即当材料质点中最大切应力达到某一定值时,该质点就发生屈服。或者说,质点处于塑性状态时,其最大切应力是不变的定值,该定值取决于材料的性质,而与应力状态无关。所以Tresca 屈服准则又称为最大切应力不变条件,当σ1>σ2>σ3时,则 13 C 2 σσ-= 或 13s σσσ-= 密塞斯(Von Mises )屈服准则:即当等效应力 达到定值时,材料质点发生屈服。材料处于塑性状态时,其等效应力是不变的定值,该定值取决于材料的性质,而与应力状态无关。表达式如下: C σ= = 常数C 根据单向拉伸实验确定为σs ,于是Mises 屈服准则可写成: 2222122331()()()2s σσσσσσσ-+-+-= 2. 如何用单向拉伸试验绘制材料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有哪些常见的简化形式? 答: ①真实应力 试样瞬时横截面 A 上所作用的应力Y 称为真实应力,亦称为流动应力。 A P Y = (16-2) 由于试样的瞬时截面面积与原始截面面积有如下关系:

人教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电压和电阻知识点整理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复习提纲 一、电压(U)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某某”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某某”的电流。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 (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换算关系:1Kv=103V1V=103mV 1mV=103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压220V 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符号:○V 2.量程和分度值: 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使用“-”和“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0~3 V,分度值“0.1 V”;使用“-”和“15”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0~15 V,分度值“0.5 V”.(大量程是小量程的5倍,大分度值也是小分度值的5倍),指针位置相同,则示数也是5倍关系 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Ⅰ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可直接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0~3V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量程。 (五)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 “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可能是:①两表同时短路外;②最大的可能是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电压 电阻》练习题含答案)

图6-31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电压 电阻》练习题 一 。选择题(40分) 1.小新用西红柿制作了一个水果电池,他用一片铜片和一片锌片制作了它的两个电极, 做好该西红柿电池后,小新用电压表测量了它的电压,你觉得它的电压有多高?( ) A .3V B .220V C .1.5V D .0.2V 2.关于电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是提供电荷量的装置 B .是提供电流的装置 C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D .是提供用电器的装置 3.用电压表分别测量电路中两盏电灯的电压,结果它们两端的电压相 等,由此判断两盏电灯的连接方式是:( ) A .一定是串联 B .一定是并联 C .串联、并联都有可能 D .无法判断. *4.如图6-31所示,电源电压为6V ,当开关S 闭合后,只有一灯泡 发光,且电压表示数为6V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 .灯L 1处短路 B .灯L 2处短路 C .灯L 1处断路 D .灯L 2处断路 5.图6-32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 闭合,灯L 1和L 2都 正常发光,一段时间后,突然其中一灯熄灭,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 不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 ) A .L 1短路 B .L 2短路 C .L 1断路 D .L 2断路 6.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三根电阻丝,已知它们的长度关系L 1>L 2=L 3,横截面积的关系 为S 1=S 2<S 3,现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关于它们的电阻和通过他们的电流,正确的是 ( ) A .R 1<R 2=R 3 ,I 1=I 2=I 3 B .R 1=R 2>R 3, I 1=I 2>I 3 C .R 1>R 2>R 3,I 1>I 2>I 3 D .R 1>R 2>R 3, I 1=I 2=I 3 7.在如图6-33(a )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 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6-33(b )所示,则电阻R 1和R 2两端 的电压分别为( ) A .4.8V , 1.2V B . 6V , 1.2V C .1.2V , 6V D .1.2V , 4.8V 8.一个灯泡接在三节串联的铅蓄电池上,才能正常发光 如果现在用两个同样的灯泡串联后仍接在这个铅蓄电池上,则这两个灯泡将( ) A .较亮 B .较暗 C .正常发光 D .烧坏 9.如图6-34所示.开关S 闭合后,将电压表并联在ab 处时读数是0V ;并联 在bc 处时读数是6V ,整个电路中没有电流,其电路故障是( ) A. L 1灯丝断路 B.L 2灯丝断路 C.电池耗尽无电压 D.L 2灯丝短路 10.某同学使用电压表时,估计待测电路中的电压应选用0~3V 的量程,但他误 用0~15V 的量程来测量。这样做的结果是 ( ) A.指针摆动角度大,会损坏电压表 B.指针摆动角度小,会损坏电压表 C.指针摆动角度小,读数比较准确 D.指针摆动角度小,读数不够准确 图6-32 图6-34 图6-33 2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练习题(附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分卷I 分卷I 注释 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注释) 1、计算的结果是 A.﹣3 B.3 C.﹣9 D.9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a=a2B.a6÷a3=a2C.(π﹣3.14)0=0 D. 3、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a2?a5=a10B.C.(﹣a 3)6=a18D. 4、化简的结果是() A.B .2 C .D.1 5、的平方根是() A.2 B.±2 C.D.± 6、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B.正数的平方根一定是正数 C.开立方等于它本身的实数只有1 D.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7、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B.C.D. 8、在这四个实数中,最大的是()A.B.C.D.0 9、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A.﹣2 B.0 C.D. 10、如图,长方形内有两个相邻的正方形,面积分别为4和9,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1 B.2 C.3 D.4 11、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3B.x≤3C.x>3 D.x<3 12、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B. C.D. 13、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x>1 B.x ≥1C.x≤1D.x≠1 14、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x>1 B.x≥1C.x>-2 D.x≥―2 15、的平方根是() A.4 B.±4 C.2 D.±2 16、计算的结果为 A.﹣1 B.1 C.D.7 17、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x≥﹣3 B.x≥3 C.x≥0且x≠1D.x≥﹣3且x≠1 18、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B.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电压和电阻练习题

图2 0 5 10 1V 0 2 3 (b) (a) 第十六章《电压 电阻》单元测试题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36分) 1.一个电动机所需电压是6V ,下列做法符合要求的是( ) A .4节蓄电池串联 B .4节蓄电池并联 C .4节干电池串联 D .4节干电池并联 2.在通常情况下,均属于导体的是( ) A.人体;海水;干木材 B .橡胶;铁钉;陶瓷 C .硬币;石墨;铜块 D .水银;塑料;盐酸 3.小颖同学在使用电压表时,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向没有刻度的方向偏转,关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的量程选择太大 B .电压表的量程选择太小 C .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D .电压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4.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 ,开关闭合后,L 1、L 2均不发光。用电压表逐段测量,结果是:U ab =0V ,U ad =6V ,U bc =0V ,U cd =6V 。由此可以判断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A .电路的aL 1b 部分发生断路 B .电路的aL 2c 部分发生断路 C .电源部分发生短路 D .电路的c 经滑动变阻器至d 部分发生断路 5.如图2(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9(b)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 压分别为: ( ) A. 1.8V 7.2V B. 7.2V 1.8V C. 1.8V 9V D. 9V 1.8V 6.经过下列处理后,电阻器的电阻不发生变化的是( ) A .将电阻拉长 B .将电阻压扁 C .给电阻加热 D .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 7.家用白炽灯的灯丝烧断后,若把灯丝小心地搭在一起,我们会发现灯泡将比以前更亮,这是因为搭好的灯丝的电阻( ) A .变大了 B .变小了 C .没有变化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如图所示,电压表测L 2两端的电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小明按如图3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当开关闭合后,V 1和V 2的指针位置完全一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可能L 1开路 B .可能L 2短路 C .可能 V 1和V 2所选量程不相同,L1短路 D .可能 V 1和V 2所选量程不相同,电路各处完好 10.张明在物理实践活动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用电流表或电压表示数反映弹簧所爱压力大小的电路。四个电路中有一个电路能实现压力增大,电表示数增大,这个电路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灯L 1不亮, 灯L 2亮。下列几种故障中,可能的是( ) A .灯L 1的灯座短路 B .灯L 1灯丝断了 C .灯L 2的灯座短路 D .灯L 2灯丝断了 12.如图所示,小平做实验时将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了,那么闭合开关后,会出现的情况为( ) A .灯泡的灯丝烧断 B .电压表一定烧坏 C .电源损坏 D .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_______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 。 2.一只滑动变阻器上标有“30Ω 2A”字样,它表示的物理含义是: 图3 图1 12题 11题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第一节电压

电压 一、单选题 1.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前都应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B.若有两个量程,一般都先用大量程“试触” C.两表都不能将两接线柱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D.接入电路时,都应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2.如图所示,手机充电时把充电器接入电源后,USB接口处的电压是 A.低于36 V B.36 V~220 V C.等于220 V D.高于220 V 3.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电压表测量的是() A.电源两端电压B.L3和电源两端电压 C.L1两端的电压D.L1和L2两端的电压 4.小红和小明学习电压知识后有各自不同的认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B.电源是电路中提供电压的装置 C.电路中有电流,则电路中一定有电源 D.电路中有电源,则电路中一定有电流 5.在下图中,能用电压表直接测出灯L1两端电压的电路图是()

A.B.C.D. L两端电压的电路是() 6.如图所示,能正确地测出小灯泡 1 A.B.C.D. 7.如图电路中的测量哪个元件两端的电压 A.L2B.L1C.电源D.L1和L2 8.小明用电压表测电压时,电压表接线柱的接法如图所示,下面是同组同学的看法,其中正确的看法是 A.该电压表的测量范围是3~15V B.该电压表可以测出电压值 C.该电压表没有正接线柱 D.该电压表不能测出电压值 9.现代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了,为了安全用电,我们对生活中一些“电”常识的了解必不可少.下列有关常见电压值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B.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 C.手机电池电压是3.7V D.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36V

宏观经济学第16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六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 1.紧缩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2.预算赤字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用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 3.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左移() 4.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主要通过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和税收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 5.当政府同时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均衡国民收入一定会下降,均衡的利率一定会上升。() 6.减少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比率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 7.由于现代西方财政制度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所以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来干预经济。() 8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是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而不是所有商品价格固定不变。() 9.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是稳定收入水平,但不稳定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 10.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 11.当一个国家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政府只能通过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加以遏制。() 12.在西方发达国家,由财政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

13.当一个国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4.凯恩斯主义者奉行功能财政思想,而不是预算平衡思想。() 二、单选 1.下列哪种情况增加货币供给而不会影响均衡国民收入?() A.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平缓 B.IS曲线垂直而LM曲线平缓 C.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峭 D.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平缓 2.挤出效应发生于下列哪种情况?() A.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B.减少政府支出,弓I起消费支出下降 C.增加政府支出,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货币供给增加,引起消费支出增加 3.下列()不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 A.减少税收 B.制定物价管制政策 C.增加政府支出 D.增加公共事业投资 4.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属于() A.控制总供给 B.扩张性货币政策

第十六章 电压和电阻 教案

第十六章电压和电阻 第1节电压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能说出电压的单位和一些基本的电压值,并会进行单位换算。3)能说出电压表的用途及规范使用电压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观察、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 二、教学重点 1.电压的单位; 2.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电流的成因;2.电压表的规范使用。 四、教学器材 电池、小灯泡2个、开关1个、导线、电压表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实验:(学生演示)利用干电池、一只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简单电路,使灯泡发光,并画出电路图。 问题:小灯泡为什么能发光?(电流)没有了电源电路中还有电流吗? 引入新课:为什么电路里必须有电源才会有电流?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二)认识电压 1.水流的形成: (出示课件)思考:(1)水轮机在什么条件下会转动?在什么条件下又停止了转动?学生回答后师生小结:水压是形成水流的原因。水压消失水流停止,水轮机停止转动。(2)怎么样才能得到持续的水流?用抽水机提供水压,就能得到持续的水流。板书:抽水机→水压→水流。

2.电流的形成: (出示课件)类比水流的形成,得到电流的形成原因──电压。 板书:电源→电压→电流。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电压 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常见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个蓄电池:2V 家庭电路:220V。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一般不高于36V 老师特别提示:(学生齐读) (三)电压的测量电压表 (1)观察电压表,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学生思考后回答)量程和分度值:0~3V,分度值是0.1V;0~15V,分度值是0.5V。(2)电压表的使用: a.电压表要与被测电路并联.b被测电压不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c电压表接进电路时,要使电流从其“+”接线柱接进电路, 从"—"接线柱流出; d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池的两极上,这时它测的是电池的电压。 (3)练习从电压表上读数。老师小结,首先要看清所选用的量程,再看清最小分度值表示多少,然后再看清指针所指的位置,读出正确的读数。(四)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1)使用前都要较零。 (2)电流“+”入,“-”出 (3)被测电流或电压的大小都不能超出电表的量程。 不同点:(1)量程与分度值 (2)是否允许直接接到电源两级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水流现象和电压现象的对比,明白了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同学们在以后学习电学知识时,可以用这种对比方法去想象自由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把看不见的现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形象化,就能加深对电现象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宏观经济学第16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六章练习题及答案 、判断 1.紧缩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2.预算赤字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用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 3.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左移。 4.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主要通过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和税收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 5.当政府同时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均衡国民收入一定会下降,均衡的利率一定会上升。() 6.减少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比率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7.由于现代西方财政制度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所以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来干预经济。() 8.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是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而不是所有商品价格固定不变。() 9.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是稳定收入水平,但不稳定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 10.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 11.当一个国家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政府只能通过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加以遏制。()

12.在西方发达国家,由财政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 13.当一个国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4.凯恩斯主义者奉行功能财政思想,而不是预算平衡思想。() 二、单选 1.下列哪种情况增加货币供给而不会影响均衡国民收入?()A. IS曲线陡峭而LM 曲线平缓 B.IS曲线垂直而LM曲线平缓 C. 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峭 D. 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平缓 2.挤出效应发生于下列哪种情况?() A.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B.减少政府支出,弓I起消费支出下降 C.增加政府支出,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货 币供给增加,弓起消费支出增加 3.下列()不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 A.减少税收 B.制定物价管制政策 C.增加政府支出 D.增加公共事业投资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电压 1.电压的作用及其单位 (1)电压的作用是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符号是U。 (2)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U。1kV=1000V,1V=1000mV,1mV=1000uV。(3)几个常见的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U=1.5V *家庭电路的电压,U=220V *人体的安全电压,U<36V (4)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但并不是存在电压就一定有电流,还要看电路是否是通路,因此,形成电流的条件是:a.电路两端有电压;b.通路。 (5)电压不能说成哪一个点的电压,而是说“哪两个点之间的电压”。 (6)电压表和结构介绍 元件符号、量程、读数方法、使用时注意事项。 二、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2.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两端的电压。 3.注意:若几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则这几个用电器可能是并联,也可能是串联。

三、电阻 1.电阻: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做电阻。 k) 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千欧(Ω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材料。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的不同材料组成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 (2)长度。由同一种材料组成的导体,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用一个比喻:街道越长,行人受到阻碍的机会越多。 (3)横截面积。由同一种材料组成的导体,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的导体电阻越小。用一个比喻:街道越宽行人受到阻碍的机会越少,越畅通;管道越粗,水越容易流过去。(4)导体电阻还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升高时,电阻变大,如金属导体;但也有少数导体,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石墨。 四、变阻器 1.概念: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大小的元件叫做变阻器。 2.学生实验常用的变阻器——滑动变阻器 (1)原理:靠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2)构造:主要部件是由电阻率大的电阻丝绕成的线圈(表面涂有绝缘漆);滑片套在金属棒上,可以自由滑动;金属棒的电阻很小,相当于一根导线。 (3)使用方法:a.不能超过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b.接入电路时“一上一下”。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知识点

2013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电压 1、电压: 电压使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的符号是U,单位为伏特(伏,V)。比伏特大的有千伏(kV),比伏特小的有毫伏(mV),1 kV=103 V,1V=103mV,1 kV=106 mV 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2、电压表: 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符号为○V,其内阻很大,接入电路上相当于开路。 量程使用接线柱* 表盘上刻度位置大格代表值小格代表值 0~3V “-”和“3”下一行1V 0.1V 0~15V “-”和“15”上一行5V 0.5V 在0~15V量程读出的示数是指针指向相同位置时,在0~3V量程上读出的示数 的5倍。 * 部分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是“+”、“3”和“15”。这时“3”和“15”是负 接线柱,电流要从“+”流入,再从“3”和“15”流出。 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 ①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并联。 如果与被测用电器串联,会因为电压表内阻很大,此段电路开路而无法测此用电器两段的电压。如果被测用电器在支路上,这时电压表测的是其他支路两端的电压;如果被测用电器在干路上,则整个电路便成开路了,这时电压表测的是电源电压。 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压表,从“-”接线柱流出来。 否则电压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 ③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若不能预先估计待测电压的大小时,应选用最大量程进行试触。 若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将使指针转出刻度范围把指针打弯或把电压表烧坏。若指针偏转超过最大值则应断开开关检查;如果指针偏转幅度太小(小于3V),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应选用小量程档。 ④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此时测得的是电源的电压值。 使用电表前,如果指针不指零,可调整中央调零螺旋使指针调零。 常见的电压:家庭电路电压——220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每节铅蓄电池电压——2V 3、电池组电压特点: ①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电压之和; ②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相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式中已化为最简式的是( ) A . B . C . D . 2.要使x -2有意义,则x 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 .2x ≤ B .2x < C .2x ≥ D .2x > 3362+在哪两个整数之间( ) A .4和5 B .5和6 C .6和7 D .7和8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35 B .(-a 2)2=-a 4 C .(a -2)2=a 2-4 D 212=2 5.下列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9a B 0.5 C 3a D 22a b +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32a a a += B 2a a = C .()2211a a +=+ D .()23a =6a 7.下列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2 1 B .2.0 C .3 D .8 8.在函数3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3 B .x ≠0 C .3x >-且x ≠0 D .x ≥-3且x ≠0 9x 12x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0 B .x ≠2 C .x >2 D .x ≥0且x ≠2 10.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4 B .48 C .38 D .7 11.要使26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3 B .x >3 C .x ≥3 D .x=3 12.实数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22(4)(11)a a ---化简后为( ) A .7 B .7- C .215a -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3.若0)16(252=++-y x ,则x+y= . 14.计算:()3223273 ?--÷+=______. 15.化简计算:2(2)-=______,31 +=_____. 16.计算(212﹣13 )×6=_____. 17.若代数式12 x -是二次根式,则x 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18.若6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 19.化简=-8812 20.化简: = . 三、解答题 21.计算:a b b a 9ab (a >0,b >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精编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下列用电器中,不需要变阻器的是() A.调温电熨斗 B.电视机或收音机 C.无级调光书写台 D.普通家用的白炽电灯 2、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前都应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B.若有两个量程,一般都先用大量程“试触” C.两表都不能将两接线柱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D.接入电路时,都应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3、用电压表分别测量电路中两盏电灯的电压,结果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判断两盏灯的连接方式是() A.一定是串联B.一定是并联 C.串联、并联都有可能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在用电压表测量如图16-1所示电路中灯泡L两端的电压时,电压表应接在() A.a、b之间,a与电压表“+”接线柱连接 B.a、b之间,b与电压表“+”接线柱连接 C.c、d之间,c与电压表“+”接线柱连接 D.c、d之间,d与电压表“+”接线柱连接 5、一个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50Ω 1.5A”的字样它的意义是() A.电阻的最小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 B.电阻的最小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小电流是1.5A C.电阻的最大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小电流是1.5A D.电阻的最大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 6、为了改变一根导线电阻的大小,下列方法中肯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导线拉长后使用 B.将导线对折后使用 C. 给导线加热 D.改变导线中的电流 7、在图16-2所示的电路中,①②③④处的电表分别是() A.表①是电压表,表②③④是电流表 B.表①③是电压表,表②④是电流表 C.表①②是电压表,表③④是电流表 D.表①③④是电压表,表②是电流表 8、在图16-3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 S 1 闭合, S 2断开时,电压表的读数是3V;当开关S 1 断开,S 2 闭合时,电 压表的示数是5V,则S 2断开时,灯L 1 和L 2 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 A.2V和3V B.3V和2V C.2V和8V D.2V和5V 9、有一个同学在测量电压时用的是0~3V的量程,但记录的读数却是6.5V,则该同 学实际测的电压值是 ( ) A.5V B.2.5V C. 1.3V D.11.5V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 10.使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电压时,应将电压表______联在被测电路两端,要使电压 表的“+”接线柱靠近“-”接线柱靠 近。将学校实验室常用的电压表接入电路 时,应先用量程试触,若电压表示数小于时,再 改用电压表的量程。测电压时,如果发现表的指针向 左偏,原因是。 11.图1是一双量程的电压表的刻度盘。当使用较小量程时,图中指针位置的示数为 V;当使用较大量程时,图中指针位置的示数为V; 12.如图2所示,开关闭合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2.4V,电压表V2的示数为6V,则灯 L1两端的电压为V,灯L2两端的电压为 V。图3中,灯泡L1与L2是 联,A2表测电流,电压表测 电压。 13.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所用的 量程不明,当电路闭合后,V1和V2的示数 分别如图所示,则电压表V1用的量程是 ________V,电压表V2用的量程是 ________V,小灯泡L1上的电压 U1=________V。 14.如图所示,图5电阻R和滑动变阻器组成并联电路,此电路 (填“有”或“没有”)发生短路的可能。图6所示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示意图。若将A、D接入电路中,滑片P向端移动时,接入电路 中的电阻将减小,如果将接入电路,也能达到改变电阻大小的 效果。 15.某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10Ω 1.5A ”,其中10Ω表 图16-2 图16-3 图16-1 5 10 15 V 1 2 3 V1 V2 L1 L2 图2 A1 A2 V 图3 D A B P 图6 图8 图4 图5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教案)完美版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1节电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 4.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信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学会阅读说明书,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压的作用。 教学难点电压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数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干电池若干、灯座、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电流表、投影仪、家用手电筒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压”这个词听起来也不陌生。同学们知道哪些知识与电压有关呢? 手电筒里电池有电压,电压值是1.5 V。电子表和电动玩具车里用的电池也有电压。高压线上有电压,人不能靠近。 ……到底什么是电压?电压是哪来的?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什么是电压。 二、进行新课 [探究]什么是电压? 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串联电路图并利用干电池、小灯泡及导线、开关连接串联电路。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请同学们观察。 取走干电池,补上一段导线,再闭合开关,请同学们观察。[生]小灯泡不亮。 导线和灯丝都是金属制成的,不是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吗?为什么灯不发光呢? 只有电子产生了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小灯泡才会发光。 取走电源,换上导线,导线中虽然有大量的自由电子,但不发生“定向”移动,所以没有电流,小灯泡不亮。 [生]电路中必须有电源,才能使电路中的自由电子产生定向移动,电路中才会有电流。 也就是电源的两极间存在着某种“力量”迫使整个电路中的电子产生了定向移动。我们就把电源两极间的这种作用称为“电压”。 [板书]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不同的水泵可以使水管两端产生不同的水压,不同的电源在电路两端产生的电压也不相同。 改变电路中接入的电池的多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灯泡的亮度相同吗? 接入两节电池时比用一节电池时灯亮。 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用一节电池做电源和两节电池做电源的电压不同,不同的电压产生的效果不同。 电源的电压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灯泡就越亮。 电压的符号是“U”。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为“伏”,单位符号是“V”。电压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kV=103V 1 mV=10-3V 1 μV=10-6

信息技术操作题练习-1

信息技术操作题练习-1

信息技术练习题(一) 1、(1)用Excel 制作如下表格 要求:1、在表的第一行前插入一行,键入“某大学研究生毕业分配表”,并居于表的中央。 2、增加表格线,数据右对齐,文字居中。 3、计算各年的“毕业生总数”。 4、将全表按“毕业生总数”的降序排列。 5、以年份为横坐标,绘制一柱形图,图表标题为“研究生毕业分配表”。 2、(2) 要求在左起第一张工作表中完成: 1、第一行填充颜色为灰色-25% 2、增加表格线,上表内所有文字居中(水平和垂直两方向,不能只点工具栏的居中),所有数据(包括第一列)右对齐(水平)。 3、利用公式计算每名学生的“总成绩”。 4、将全表按“总成绩”的降序排列。 5、选定姓名、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五列数据,以姓名为横坐标(系列产生在“列”,勾选上“分类X轴”),绘制一柱形图,图表标题为“本学期期末成绩单”。

注:不要更改“姓名”“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总成绩”这些单元格的文字内容,否则将不能识别考生的答题内容。 3、(3)要求: 1、按上表样式建表,在表的第一行前插入标题,幼圆,加粗,14号字。 2、增加表格线,第一列单元格底纹为天蓝色。 3、统计每种花卉销售的总支数,要求必须使用公式或函数计算。 4、使用花卉名称和统计两列数据建立三维圆饼图。 5、将全表按“统计”值的降序排序。 4、(4)要求: (1)按上表样式建表,表的第一行是标题,隶书,加粗,16号字,合并单元格并居中。 (2)增加表格线,表中文字及数据均居中。 (3)第一列单元格底纹为淡黄色,第一行单元格底纹为淡绿色。 (4)统计每个单位产量的“合计”值,要求必须使用

第十六章肝的生化习题

第十六章肝的生物化学 一、内容提要 肝是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化学功能。本章主要介绍肝除了与其他组织器官相同的功能外还具有一些重要功能,如物质代谢功能、生物转化功能和排泄功能等。 (一)肝的物质代谢功能 1.肝在糖、脂类、蛋白质代谢作用中的特点 (1)糖代谢肝通过糖原合成、分解与糖异生作用调节血糖水平,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2)脂类代谢肝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合成、分解及运输等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如肝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协助脂类的消化吸收;肝是体内合成磷脂、胆固醇、脂肪酸的重要器官,并能以脂蛋白的形式转运出去;肝是体内合成酮体的主要器官。 (3)蛋白质代谢肝对蛋白质代谢极为活跃,除丫-球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质均来自肝;肝是除支链氨基酸外所有氨基酸分解代谢的重要器官,是处理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物的重要场所,如氨主要在肝中合成尿素。 2.肝在维生素和激素代谢作用中的特点 (1)维生素代谢肝在维生素的吸收、贮存、运输及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肝是人体内含维生素A K、B i、B、R、B12、泛酸与叶酸最多的器官,且多种维生素在肝中转化为辅酶的组成成分。 (2)激素代谢许多激素在发挥其调节作用后,主要在肝内被分解转化,从而降低或失去其活性,此灭活过程对于激素作用时间的长短及强度具有调控作用。 (二)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1.生物转化的概念非营养物质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其极性增加或活性改变,而易于排出体外的这一过程称为生物转化作用。 2.生物转化的物质生物转化的内源性非营养物质有体内代谢过程中生成的氨、

胺、胆色素、激素等物质。外源性非营养物质有摄入体内的药物、毒物、食品防腐剂、色素等。 3.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主要有两相反应。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存在于微粒体的加单氧酶系,其特点是可被诱导生成,生理意义是参与药物和毒物的转化;第二相反应是结合反应,结合反应是体内重要的生物转化方式,主要与葡萄糖醛酸(供体UDPG)硫酸(PAPS和乙酰基 (乙酰CoA等结合,尤以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最为普遍。 4 ?生物转化的作用特点①连续性,非营养物质在肝内进行的生物转化是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连续进行的化学反应,最终将这些物质清除至体外。②多样性,在连续的化学反应中,非营养物质有的经过第一相反应可以清除,有的还要经过第二相反应才能清除。③失活与活化双重性,经过生物转化,有的非营养物质的活性基团被遮蔽而失去活性;有的却获得活性基团而被活化,表现出解毒与致毒双重性。 5.生物转化的生理意义对体内生物活性物质进行灭活,同时有利于排除废物及异物,具有保护机体的作用。对外源物质的生物转化,有时反而出现毒性或致畸等作用,如3,4- 苯骈芘转化后生成致癌性物质,但易于排出体外。 (三)胆汁酸与血红素的代谢 1.胆汁酸的代谢胆汁酸的生成及分类胆汁酸是胆汁中存在的一大类胆烷酸的总称。按其来源分为初级胆汁酸或次级胆汁酸;按其是否与甘氨酸和牛磺酸结合又分为结合胆汁酸和游离胆汁酸。 (1)初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在肝细胞内由胆固醇转化而来,包括游离型(胆酸和鹅脱氧胆酸)及结合型(胆酸和鹅脱氧胆酸分别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的结合物)。7- a -羟化酶是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受胆汁酸的负反馈调节。 (2)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进行7 位脱羟基反应,生成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即游离型次级胆汁酸。游离型次级胆汁酸分别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生成次级结合胆汁酸,以脱氧胆酸的结合物为主。 (3)胆汁酸肠肝循环由肠道重吸收的各类胆汁酸经门静脉入肝,游离型又转变成结合型胆汁酸,并同新合成的结合型胆汁酸一起再次排入肠道的过程,称胆汁酸的肠肝循环。除石胆酸外,95%的胆汁酸经“肠肝循环”而再被反复利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