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8 找骆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8 找骆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8 找骆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8* 找骆驼

教学目标:

1.知道骆驼的特点,读出人物的心情变化。

2.练习用因果句式说话,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

3.能抓关键词提问并解决问题,初步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4.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重点: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走失骆驼的情况,并运用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学单PPT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图片出示:包青天、大侦探柯南、福尔摩斯。认识他们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侦探,他们帮助人解决困难,你喜欢他们吗?今天老师办一个侦探训练营,看谁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侦探。

2.师:请大家把书翻到29页,谁来告诉我们今天的任务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破案”,帮商人找骆驼。)

二、读课文,知大意

1.出示任务,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画出生字带的新词,标上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

写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出示本课有关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及时评价。

(2)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提示简单概括。结合回答板书:商人。文中还有谁,怎么把他也放进课题里面呢。“指点、帮助或者其他”,引导说出一个字“帮”。

读补充之后的课题,知道概括大意的方法。

三、学文明理,找出人物说话的特点,练习朗读课文。

1.师:小侦探们越来越厉害了,考验还在继续,接着迎战还是休息?请两人一伙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注意不要读旁白。

2.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

小侦探们请开动脑筋思考一下,商人说话时是什么语气?你是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知道的?小侦探说话可要有依据呀!

商人:着急——高兴——生气

用同样找证据的方法找一找老人说话的语气。

老人:不紧不慢

3.找出骆驼的特点和老人的依据。

商人丢了骆驼这么着急,老人却还不紧不慢,他都看见了什么呢?(板书:观察)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骆驼的特点。

老人根据观察到的线索得出了哪些结论?(板书:结论,画箭头)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板书结论部分。

小侦探们你们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老人的观察所

得以及结论连起来说一说吗?(及时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4.分角色朗读课文,两名学生分别读商人和老人的话,老师和其他学生当旁白。师;大家学的真认真,老师也很想和大家一起来读一下课文,谁来当商人和老人,其他同学我们一起当旁白。

5.课文已经读了三遍了,小侦探们请告诉我,骆驼有没有找到?从哪知道的?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指名读第11自然段课文。从哪个词知道真的找到了骆驼?(果然)“果然”什么意思?(意料之中),练习用“果然”说话。

四、扩展训练

1.要是没有这位老人的指点,这位商人的骆驼就有可能找不到了。从这位老人身上大家学到了什么呢?(仔细观察,认真思考)2.案情再现:

有一天,柯南侦探接到一个村长的电话,说他们村里丢了一台发电机。听到这个消息,柯南就带着助手来到了这个村子。他一边观察现场,一边问村长发电机有多大?村长告诉他,那个发电机大概有一两百斤。柯南仔细地看着现场,发现雪地里有一行脚印,脚印有深有浅。于是侦探让村长把村里的年轻人都叫了来,发现有一个身强体壮的年轻人是个跛脚,他的眼睛始终看向别处……柯南很快有了答案……

柯南侦探是怎么想的呢?四人侦探小分队集体分析后交流。鼓励学生试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说。

3.小练笔:《再遇老人》。商人找到了自己的骆驼,心里甭提多

高兴了。商人想:这位老人真聪明呀!我一定要报答他。一天,他们真的又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学生写话之后交流。

五、总结,布置作业。

师:其实不只是侦探,做任何事都要像老人一样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也是智慧老人教给我们的法宝。推荐阅读阿拉伯故事,读完之后交流学习,布置作业,下课。

板书设计:

8 找骆驼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准确)结论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路左蜜右米左驮蜜右驮米

牙齿印缺了一颗牙学生预学任务单附后

学生预学任务单

小练笔:商人老人再次相遇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试着写一写吧。

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果然找到了自己走失的那只骆驼,心

里甭提多高兴了。商人想:这位老人真聪明呀!我一定要报答他。

一天,商人牵着骆驼走,又碰见了老人。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在经过了五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并且通过上一学期的观察,我发现我班学生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一些需要合作完成或表演的学习内容比较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时,部分学生有畏缩情绪。有少数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缺少自信心,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规范口语表达、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

《找骆驼》效果分析

《找骆驼》是鲁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一个商人丢了骆驼,在一位老人的指点下最终找回骆驼的故事。课文内容短小,但是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任务基本完成。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课前预习时布置学生认真识记生字,课上检查来看,学生都能掌握三个生字的读音,文中的新词也能结合语句理解。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随着“小侦探训练班”的学习迎刃而解。

二、朗读训练目标达成。课上学生参与读课文一共三次,自己读、同位分角色读、师生合作分角色读,通过读,一步步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语气。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上学生的身份变成了小侦探班的学员,随着学习的深入,对学生的要求步步提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浓厚。

《找骆驼》教材分析

《找骆驼》是鲁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略读课文,它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却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判断出骆驼的特征,指点商人找回了骆驼。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是一位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经过是一位老人具体地描述了这只骆驼的特征以及是如何知道这些特征的,结果商人根据老人的指点找回了骆驼。

故事引人入胜是因为采用了悬念手法。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

征,使读者感到十分惊讶,迫不及待地往下读。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到在学习和生活中既要仔细观察,又要善于思考。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老人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为什么骆驼左脚脚印浅就能判断左脚有点跛;看树叶的牙齿印,怎么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

评测练习

一、画去括号内使用不正确的字

(详祥)细蜂(蜜密)脚(印映)究(竞竟)二、我会加标点。

老人说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的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对极了您看见它往哪儿去了

老人说那可不知道

三、阅读训练难不倒我!

蒲公英

蒲公英的叶从根部长出,边缘呈羽状分裂,几片叶子中间,伸出长长的花轴,花轴顶端便是淡黄色的小花。蒲公英的花,乍看只是一朵,其实何止一朵?当你蹲下仔细观察,便会发现,那淡黄的小花是

由许多小花朵构成的一个花亭。每一个花朵下,长着一个很小的果,每个果上,冒出一撮又长又密的冠毛。一个个小果结成一团,就像一个毛茸茸的圆球,真是逗人喜爱。

1.作者是按照__________顺序观察蒲公英的,重点写了蒲公英的_________。

2.运用以上观察方法,有顺序地观察一种植物,并有顺序、有重点地写一段话。

四、和同学、家人一起玩词语接龙!

英——英雄——雄伟——伟大——大方——方法——

细——细心——心跳——

果——

《找骆驼》课后反思

执教完《找骆驼》一课,我感受颇深,这是第二次上这一节课,第一次是在我自己的班级,感觉上课时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不响亮,感觉自己放开了,学生却拘谨得很,但是我设计一个环节“找不同”,他们倒是蛮积极的,看来还是兴趣所致。这一次是用同级部另一个班,因为前面的冷场,因此授课时教学过程有所改动,用了“小侦探训练班”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一环扣一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但还有几点以后上课需要注意:

1.重视学生说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规定:“中年级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

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说话是写话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说的训练。在这一课时中,我重点抓住老人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之间这个因果关系来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因为……所以……”的形式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积累了语言。

2.缺少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课文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同样阅读一个句子、一段课文,学生和教师的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别。教师一眼带过的词语,在学生眼里或许很难记住;教师不厌其烦地分析的句子,学生也可能“不屑一顾”,不以为然。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个性阅读的意义还在于: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倾听不同的声音,见识各种各样的观念。而我在实际操作中却忽视了这一点,以致在初次授课理解课文前半部分时气氛比较沉闷。这与平时自己不太注重有着莫大的关系。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当然,学生的个性阅读得出的结论有时难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够完善的地方。对于体验中的局限性,我不要轻易否定,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让学生意识到“与其重复

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

三、课件需要进一步完善。好的课件可以更好的辅助教学,课件不一定是美轮美奂,但是一定要有实用性。在学生概括课文大意之后,课件中可以补充一下本课大意,让学生更明确概括大意的方法。学生分析课文中老人的观察所得以及推出的结论时也可以出示课文中的相关段落,让学生从句子中找寻答案。

一节课的好与坏,不在于老师的表演技术有多棒,而是这节课有没有关注学生,有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既获取知识又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能力。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使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找骆驼》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对话中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课堂上我改变传统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小侦探训练班,跟随老人、商人参与到寻找骆驼的旅程中。训练时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人物对话语气的不同,创设情境,多种方式朗读课文,体会内容,从而一步一步找出阅读提示中两个问题的答案,并且分析这两个问题之间的关联,练习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说话。潜移默化中解决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学生在训练班中时刻准备各种考验,学习的兴趣有了,参与性更强,课堂气氛势必高涨,效果显而易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

体,老师是一名引路人。这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