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ICU感染及预防

常见的ICU感染及预防
常见的ICU感染及预防

常见的ICU感染及预防

肺部感染及预防

肺部正常的患者在住院后发生的肺部感染,称为医院肺部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7%,其死亡率为60%。据美国一些医院统计,综合性ICU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2%;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占57%~63%,死亡率可高达70%。显然,肺部感染是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肺部感染及预防

病原菌种类

ICU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常见,有时可发现军团菌及分枝杆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发生真菌、病毒等感染。

肺部感染及预防

病原菌来源患者自身感染

1.使用呼吸机及经常应用抗酸药物预防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患者,可因胃内酸度改变而有利于细菌生长。

2.使用胃管的患者,其胃肠道内的细菌可逆行到达口咽部再至呼吸道。

3.昏迷患者,其口咽部唾液误吸后可到达下呼吸道,这是导致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

?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

?以污染器械为媒介:气管内导管、吸痰管、供氧鼻导管、简易呼吸器面罩、呼吸机管道、雾化和湿化装置等途径,均可将病原菌带入患者呼吸道内。

?来自污染的周围环境传播:室内污染的空气、下水道、洗手池等,均可成为病原菌传播的来源。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口咽部的正常菌群受到抑制,使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和念珠菌等得以繁殖,引起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及预防

预防

?认真执行洗手制度:医务人员在处理患者前后都必须坚持洗手,并定期进行手部的微生物学监测,以检查洗手的效果。

?加强器具的消毒管理:气管内导管、供氧用鼻导管、简易呼吸器面罩等器具以使用一次性物品为宜,否则必须经严格清洗、消毒后才能重复使用。呼吸机的螺纹管应48h更换一次。螺纹管内的冷凝水应随时排净,严防回流到雾化罐内。呼吸机用后,其雾化罐及有关零件必须进行消毒,以备再用。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1.吸痰时,必须用无菌吸痰管,操作者应带无菌手套,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气管粘膜。

2.对气管内插管的患者,每日做口腔护理。

3.经鼻插管患者,应注意防止鼻赛炎的发生。

4.对气管切开伤口应每24h换药一次,发现有分泌物时需作细菌学检查。

5.应用无菌蒸馏水进行气道雾化或湿化。

?指导患者作肺功能训练

1.手术前,尤其是胸腹部手术患者,应停止吸烟,痰多者应行体位引流,对于肺部有慢性感

染的患者,应进行抗感染治疗。

2.手术前后均应指导患者作肺功能训练,鼓励作深吸气及咳痰运动。

3.手术后,病情平稳者,应鼓励尽早从床上坐起活动。

其他

1.对痰多和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每3d要做痰液细菌培养或革兰染色涂片检查以及药物敏感试验一次。

2.对气管插管者,应定时放尽气管插管套囊内的气体,以避免因气管壁黏膜的压伤而增加感染的机会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

(美国NP预防委员会指南)

(一)呼吸机相关设备的消毒灭菌与维护

?所有要灭菌或消毒的呼吸治疗相关设施均需先彻底清洁,直接或间接接触下呼吸道黏膜的物品需灭菌或高水平消毒

?用于呼吸道的物品经化学剂消毒后,要用无菌水冲洗

?一次性物品不要重复使用,除非有资料表明物品经再处理后对病人无危险,且完整性或功能没有变化和有较好的经济价值

?呼吸机内部机械部分,不要常规灭菌或消毒

?同一病人使用的呼吸机,呼吸回路,包括接管、呼气活瓣及湿化器,更换时间不要过于频繁,即短于48小时的间隔;不同病人之间使用时,需经高水平消毒

?呼吸机管路中的冷凝水要定期引流、倾去,操作时要注意避免引流液流向病人侧,操作后要洗手。不要在呼吸回路吸气管道与湿化罐之间放置滤菌器

?湿化器用水要用无菌水

?雾化器:同一病人在不同时间使用小容量的给药雾化器,需要消毒和无菌水冲洗或仅作干燥;不同病人间使用,则要更换经灭菌或高水平消毒的雾化器

?雾化液必须无菌,液体分装过程要无菌操作,避免用大容量的雾化器对室内空气进行湿化,除非每天对其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处理,且雾化液要用无菌水

?作吸入治疗的雾化器,不同病人之间或同一病人使用超过24小时,要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处理

?手压呼吸气囊,在不同病人间使用时,要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处理

(二)阻断人与人之间的细菌传播

?无论是否戴手套,接触黏膜、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之后,或接触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前后,或接触病人正在使用的呼吸治疗设备前后,均应洗手

?处理任何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或其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下列情况应更换手套并洗手:?接触病人之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或被其污染的物品之后和接触另一病人、物品或环境表面之前;接触同一病人污染的身体部位和呼吸道或呼吸治疗设备之间

?预计会有分泌物污染,则应穿隔离衣,并在处理下一病人之前更换隔离衣

?气管切开应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更换气切套管要注意无菌技术,重置的套管要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

?做呼吸道分泌物吸引时可用清洁手套而非必须无菌手套。如果是开放吸引系统,要用一次

性无菌吸引管。祛除吸引管上的分泌物,要用无菌水。不同病人间吸引时,要更换整条吸引管,且更换吸引瓶

(三)改变宿主的易感性

?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气管内套管和/或胃管。经胃管给食要采用间歇性

?为预防与胃管给食相关的吸入,如无禁忌,要采取30-45度角的半卧位。定期检查胃管是否准确放置和观察肠道动力如听长鸣音来判别为内容物残留情况,调整给食量和速度,以避免返流

?推荐使用经口而非经鼻的气管插管来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不推荐使用气囊上方带侧腔的气管插管,后者被认为有利于积存声门下气囊上方分泌物的引流。气囊放气或拔除气管插管前应确认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已被清除

?预防胃腔细菌定植:预防应急性溃疡,要使用不会导致胃液PH值升高的药物。不推荐口服或静脉使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或念珠菌的药物作选择性脱污染来预防肺炎。

?不推荐常规酸化经胃管给予的食物预防肺炎

?对估计需较长时间使用呼吸机并系肺炎球菌易感病人如老年、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免疫抑制者,可采用肺炎球菌脂多糖疫苗预防感染

?不要常规使用系统性抗菌药物预防肺炎

(四)洗手的重要性

?国外报道:医院内感染80%是由手引起

欧洲洗手频度:80-120次/日

医疗操作流程管理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对气管插管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须使用无菌水,每日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病人气道。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

医疗操作流程管理

?放置引流管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整个引流系统的密闭性,减少因频繁更换而导致的污染机会。对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的病人,水封瓶可以每周更换1次,更换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必须保持水封瓶在引流部位以下、直立,并告知病人协助及时报告发生的问题。

?除非紧急状况或生命体征不稳定,气管切开、大伤口的清创术等,应尽量在手术室中进行。更换伤口敷料时遵守外科无菌技术

物品管理

?呼吸机及附属物品: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外壳,按钮、面板则用75%酒精擦拭,每天1次。耐高热的物品如金属接头、湿化罐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热的物品如一些种类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首选洗净消毒装置进行洗净、80℃~93℃消毒、烘干自动完成,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亦可选择2%戊二醛、氧化电位水、0.1%过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无菌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备用。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物品管理

?其他医疗仪器: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如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氧气流量表、心电图机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应每天仔细消毒擦拭,建议用75%酒精消毒。对于感染或携带MRSA 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病人,医疗器械、设备应该专用,或一用一消毒。

物品管理

?护理站桌面、病人的床、床栏、床旁桌、床头柜、治疗车、药品柜、门把手等,每天用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应定期用75%酒精擦拭消毒。当这些物品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为避免含氯消毒剂对物品的腐蚀,消毒一定的时间(通常15min)后,应使用清水擦抹。

物品管理

?勤换床单、被服,如有血迹、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及时更换。枕芯、被褥等使用时应防止体液浸湿污染。

?便盆及尿壶应专人专用,每天消毒,对腹泻病人应一用一消毒,方法:1000mg/L含氯消

毒剂浸泡30min。

环境管理

?空气:开窗通风、机械通风是保持ICU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的最好方法。洁净ICU,气体交换每小时至少12次。普通ICU,建议开窗换气每日2~3次,每次20~30min。室外尘埃密度较高的ICU,自然通风对精密仪器防护存在隐患。动态空气消毒器,可作为替代方法,但要正确估算仪器的数量和安放位置,并进行效果评价。不建议紫外线照射或消毒剂喷洒消毒空气。负压隔离病室气体交换每小时至少6次

环境管理

?墙面和门窗: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更不允许出现霉斑。通常用清水擦洗即可,但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各室抹布应分开使用,使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环境管理

?地面:所有地面,包括病人房间、走道、污物间、洗手间、储藏室、器材室,每天可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拖擦。对于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的ICU,必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一次,推荐的消毒剂包括0.2%过氧乙酸和1000mg/L含氯消毒剂,但后者刺激味较大。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所污染,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不同房间使用的清洁工具,应分开放置,每天至少消毒1次,可用巴斯德消毒法(常用65℃10min)或消毒剂浸泡消毒。

环境管理

?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不宜在室内及走廊铺设地毯,不宜在ICU入口处放置踏脚垫并喷洒消毒剂,不宜在门把手上缠绕布类并喷洒消毒剂

ICU医院感染年终总结

2011 年度 icu 医院感染年度总结 我科在院领导和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监测效果,及时修订措施,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无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现将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科室领导及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小组尤其重视各项院感管理制度的落实,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本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保证了我站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通过监测—控制—监测,最终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 、病例监测 ①感染率监测:发生医院感染 242人,感染例次数250例,感染率为 1.3%,达到卫生厅规定的w 8%要求。②漏报率的监测:从11月我院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开始,我院的漏报率从 50% 下降到16%。符合卫生部要求的20%。③对全院1751 例无菌切口进行感染率调查,发生感染5例,感染率为0.2%。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w 0.5%的要求 2 、环境卫生及消毒灭菌监测 环境采样份,合格份,合格率为 %。手卫生采样份,合格份,合格率为 %。对于不合格的者,及时查找原因并重新采样。物表采样份,合格份,合格率为%。使用中的皮肤消毒液采样份,合格份,合格率为 %。篇二: 2015年度 icu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我科在院领导和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监测效果,及时修订措施,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无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现将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科室领导及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小组尤其重视各项院感管理制度的落实,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本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保证了我科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二、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通过监测—控制—监测,最终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 、病历监测①感染率监测:我科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达到 卫生厅规定的w 8%要求。②漏报率的监测:我院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开始,我科针对漏报多进行处罚、现在已符合卫生部要求的20%。 ③我科对无菌切口进行感染率调查,感染率为0.2%。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w 0.5%的要求 2 、环境卫生及消毒灭菌监测我科每月对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消毒液等进行监测,医院感染办每季度轮转监测一次,并将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通过院感通信及时反馈各科室。 3 、目标性监测:对接受侵入性操作患者、手术患者切口、手卫生、无菌操作进行目标性监 测,通过观察医生换药、采集病历及护理记录、各种检测报告(x 线、胸片)等,向医生、护 士了解病人情况、床头查看病人等方式选定目标, 重点关注有留置导尿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等侵入性治疗、操作的病人,以及长期或多联使用抗生素的病人,前瞻性给予预防医院感染方面的指导意见,不断循环监测,及时调 整监控策略,以达到减少各种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科室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医疗废物管理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

ICU医院感染试题含答案

医院感染知识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 3、卫生手消毒: 4、空气传播: 5、接触传播: 二、判断题: 1、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也属于医院感染。() 2、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3、手术病人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4、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5、隔离的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分泌物、体液等应当严格消毒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6、当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经治医生必须在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科。() 三、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同时进行 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 A、6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48小时。 2、您在日常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少量药物性废物的应当分别投入以下那 种颜色垃圾袋中() A、黄色垃圾袋; B、黑色垃圾袋; C、红色垃圾袋; D、以上都可投; E、以上都不可投。 3、青霉素G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肝肾损害; B.耳毒性; C.二重感染; D.过敏反应; E.胃肠道反应。 (二)多项选择题: 1、手消毒指征( ): A、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B、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C、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D、接触消毒物品后。 2、下列哪些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A、认真洗手; B、合理使用抗生素; 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D、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3、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主要是:() A、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B.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C .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D.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4、医院感染爆发的可能途径有() A、医务人员携带特殊的耐药菌; B、共用呼吸机治疗;

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精修订

I C 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人员管理 1.工作服:可穿着普通工作服进入ICU,但应保持服装的清 洁。不建议常规穿隔离衣,但接触特殊病人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病人可 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2.口罩:接 触有或可能有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时,或有体液喷溅可能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病人,应戴N95口罩。当口 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鞋套或更鞋:进入病室可以不换鞋。但如果所 穿鞋子较脏,或ICU室外尘埃明显时,应穿鞋套或更换不裸露脚背的ICU内专用鞋。 4.工作帽:一般性接触病人时,不必戴帽子。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溅时,须戴帽子。 5.手套: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 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建议戴清洁手套。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伤口、给HIV/AIDS病人进行高 危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6.手卫生: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下列情况应进行手 卫生:接触病人前、接触病人后、进行清洁或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或分泌物后、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后。建议酒精擦手液(ABHR)消毒法作为ICU内主要的手卫生方法。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摘掉手套之后、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也必须进行手卫生。有耐药菌流行或暴发的ICU,建议使用抗菌皂液洗手。 7.人员数量: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医 护人员。医师和护士人数与ICU床位数之比必须为0.8~1:1和2.5~3:1以上。 8.患有感冒、腹泻等可能会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病人。 9.预防接种: 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乙肝指标阴性者),每年注射流感疫苗。 10.每年应接受医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医护人员进入工作区时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鞋,戴工作帽,外出时更换外出服及鞋。 2、医护人员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在室内工作。 3、严格探视制度,特殊情况需要探视时,只允许一人入室,入室应更衣、换鞋,时间不超过三分钟,患有感染性疾病患者不得进入。 4、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检查、治疗、护理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 (二)卫生保洁措施 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治疗区、监护区、污物处置区),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 2、室内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2-3次/日/30分钟),确保无尘、无蚊蝇。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日3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必要时随时消毒。 3、墙面、门窗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每日用清水或消毒液擦拭,如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卫生洁具应分室使用,用后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4、地面用清水湿式拖擦。如发生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必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一次: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5、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使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每张病床旁须配备手消毒剂。 6、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三)消毒隔离措施 1、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放置。特殊感染或有传染病的患者,应安置在隔离监护室,诊疗、护理器具固定专用,病人的生活垃圾按

感染性废物处置。 2、各种设备、仪器等,应定期擦拭保持清洁,遇有污染时应及时消毒。 3、患者转出或死亡后,应做好终末消毒,床单位及所有物品必须更换和消毒。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吸痰管一用一更换;无菌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5、严格执行防护制度,在给病人进行吸痰等可能有喷溅的操作时,应做好防护。 6、呼吸机输入及输出管道、氧气、雾化吸入装置等器具应定时更换,一人一用,用后应先消毒再清洗,干燥后备用。 7、加强对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与观察,对动静脉导管置入部位的皮肤,每天用安尔碘或酒精消毒,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8、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对住院较久病人,应定期进行尿、痰、伤口分泌物及粪便的细菌培养,当有感染流行时,应对ICU病人、接触者和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以便及时控制感染。 9、加强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如有特殊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0、每月对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 11、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日产日清。

ICU医院感染年终总结

2011年度icu医院感染年度总结 我科在院领导和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 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 监测效果,及时修订措施,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无院内感染的暴发 流行。现将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感染管 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 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科室领导及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小组 尤其重视各项院感管理制度的落实,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本科的院内感染控 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保证了我站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定期对医 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染 存在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通过监测—控制—监测,最终减少和控制医 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病例监测 ①感染率监测:发生医院感染242人,感染例次数250例,感染率为 1.3%,达到卫生厅规定的≤8%要求。②漏报率的监测:从11月我院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 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开始,我院的漏报率从50% 下降到16%。符合卫生部要求的20%。③对全院1751例无菌切口进行感染率调查,发生 感染5例,感染率为0.2%。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0.5%的要求 2、环境卫生及消毒灭菌监测 环境采样份,合格份,合格率为 %。手卫生采样份,合格份,合格率为 %。对于 不合格的者,及时查找原因并重新采样。物表采样份,合格份,合格率为 %。使用中的 皮肤消毒液采样份,合格份,合格率为 %。篇二:2015年度icu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我科在院领导和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 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 监测效果,及时修订措施,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无院内感染的暴发 流行。现将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感染管 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 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科室领导及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小组 尤其重视各项院感管理制度的落实,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本科的院内感染控 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保证了我科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二、 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 析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通过监测—控制 —监测,最终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病历监测①感染率监测:我科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达 到卫生厅规定的≤8%要求。②漏报率的监测:我院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开 始,我科针对漏报多进行处罚、现在已符合卫生部要求的20%。 ③我科对无菌切口进行感染率调查,感染率为0.2%。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0.5%的要求 2、环境卫生及消毒灭菌监测我科每月对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消毒液等进行监测, 医院感染办每季度轮转监测一次,并将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通过院感通信及时反馈各科 室。 3、目标性监测:对接受侵入性操作患者、手术患者切口、手卫生、无菌操作进行目标性

ICU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ICU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建筑布局和设施管理 1、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 2、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染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 等,应相对独立。 3、气流组织: (1)普通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自然通风不良时应安装辅助通风设施。 (2)洁净ICU: 1)气流组织应为上送风下回风。 2)当洁净ICU为正压时,压差梯度设计成病房>洁净走廊(缓冲间)>外界,病房大于走廊0.1Pa以上,走廊大于外界10Pa以上。 3)当洁净ICU为负压时,有两种气压设计:洁净走廊或缓冲间为负压设计,走廊大于病房0.1Pa以上,走廊小于外界8Pa以上;洁净走廊或缓冲间设计为正压时,走廊大于病房8Pa以上,走廊大于外界10Pa以上。 4、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的原则。 5、有合理的人员和物品流程,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置不同的进出通道。 6、医疗区域: (1)设置病床数量不宜过多,以8~12张为宜。 (2)新建或改建ICU应设置为单间或分隔式病房,条件许可时设置正压和负压单间病房各一个。 (3)每张病床使用面积大于等于15㎡,床间距大于等于1m;单间病房使用面积大于等于18㎡。 (4)温度应维持在22~25℃,湿度应维持在50%~60%。 7、手卫生设施: (1)洗手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流动水、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液、干手纸,应尽量使用抗菌皂液。 (2)洗手设施,单间每床一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 (3)每张病床均应配备卫生手消毒剂。 8、在人员流动通道上不应设空气吹淋室。 二、环境管理 1、基本要求 (1)污染的环境,应先去污,彻底清洁,再消毒。 (2)清洁工具应标识清楚、分区使用,使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3)清洗消毒人员应接受消毒隔离基本知识培训。 (4)清洗消毒人员工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2、空气 (1)普通ICU 1)保持空气清新,每天应开窗换气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 2)不建议对空气进行常规消毒。自然通风受限时,有人情况下应使用对人体无毒无害,且可连续消毒的方法;无人情况下可选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2)洁净ICU 1)使用中应每日自检正负压1~2次,方法:在门缝处采用烟柱、飘带,观察其气流方向,

ICU医院感染管理

ICU医院感染管理 目录: 一、相关概念及职责 二、ICU 院感控制基本要求 三、医院感染报告与控制 四、相应物品及环境的监测 五、监护区、治疗室及换药要求 六、日常消毒要求 七、医护人员洗手规范 八、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 九、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十、多重耐药菌医院控制 一、相关概念及职责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流行:是指某医院、某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医院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增加快,短期内不能控制。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 医护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5、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医务人员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每年不少于6学时。 二、ICU 院感控制基本要求 1、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在隔离间内。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2、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2016年ICU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2016年ICU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2016年是我院要搬迁新院,我科也将扩大规模,谋求新发展的决胜之年。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ICU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将进一步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控力度,落实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严防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现结合ICU实际情况特制定2014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质量控制,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1、充分发挥科室监控小组成员的作用,通过强化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培训,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和监测制度,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原则,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2、落实ICU医院感染管理会议制度,每月年召开科室监控小组成员会议一次,讨论解决院感管理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总结工作。讨论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整改。 二、加强医院感染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采取全员集中讲座、针对性专题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针对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每月组织培训一次次,主要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隔离技术,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医疗废物的管理要求等。让工作人员了解和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训后进行考试。对新进人员、轮转、实习、进修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后进行考试。对卫生员进行一次消毒隔离、物表消毒灭菌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消毒隔离知识及日常工作中物品的消毒灭菌方法,减少交叉感染。 三、开展各项感染监测,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一)感染病例监测 科室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由临床医师报告,监控医生进行汇总,主要关注医院感染病例聚集性发生,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及时报告与处置。 (二)目标性监测 重症医学科继续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等重点项目进行监测和管理,规范 ICU 环境、物品清洁消毒和各项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落实。 (三)环境卫生学监测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要求,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 按规范要求对灭菌器进行监测,每月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四)多重耐药菌监测 为了加强多重耐药菌(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进行多重耐药菌(MDRO)的目标性监测:监测的目标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实施目标性监测。从而督促管床医生对感染患者和可疑感染患者做到有样必采,及时做细菌培养,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对确立诊断的多重耐药菌(MDRO)要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四、加强质控检查,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监控措施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的要求,科室每月采取量化考核方法,开展感染管理质量自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规定

I C U的医院感染管理规定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医护人员进入工作区时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鞋,戴工作帽,外出时更换外出服及鞋。 2、医护人员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在室内工作。 3、严格探视制度,特殊情况需要探视时,只允许一人入室,入室应更衣、换鞋,时间不超过三分钟,患有感染性疾病患者不得进入。 4、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检查、治疗、护理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 (二)卫生保洁措施 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治疗区、监护区、污物处置区),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 2、室内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2-3次/日/30分钟),确保无尘、无蚊蝇。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日3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必要时随时消毒。 3、墙面、门窗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每日用清水或消毒液擦拭,如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卫生洁具应分室使用,用后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4、地面用清水湿式拖擦。如发生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必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一次: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5、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使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每张病床旁须配备手消毒剂。 6、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三)消毒隔离措施

1、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放置。特殊感染或有传染病的患者,应安置在隔离监护室,诊疗、护理器具固定专用,病人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2、各种设备、仪器等,应定期擦拭保持清洁,遇有污染时应及时消毒。 3、患者转出或死亡后,应做好终末消毒,床单位及所有物品必须更换和消毒。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吸痰管一用一更换;无菌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5、严格执行防护制度,在给病人进行吸痰等可能有喷溅的操作时,应做好防护。 6、呼吸机输入及输出管道、氧气、雾化吸入装置等器具应定时更换,一人一用,用后应先消毒再清洗,干燥后备用。 7、加强对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与观察,对动静脉导管置入部位的皮肤,每天用安尔碘或酒精消毒,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8、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对住院较久病人,应定期进行尿、痰、伤口分泌物及粪便的细菌培养,当有感染流行时,应对ICU病人、接触者和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以便及时控制感染。 9、加强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如有特殊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0、每月对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 11、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日产日清。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

巴彦淖尔市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和管理办法各重点科室: 按照等级医院评审感染管理核心条款要求,对医院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实施管理和监测,并落实对感染较高风险部门有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及感染控制措施。我院制定完善针对以上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开展监测体系,针对ICU、新生儿科、手术室、血液科、母婴同室病房、血透中心定期开展风险评估,由感控科定期全院开展风险评估,制定针对风险的感染控制措施,提高我院应对相关风险的能力。 1总则 按照《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 27921-201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 33694-2009 风险管理术语》等标准。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医院隔离技术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参照WH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实用指南》(第二版)等相关标准作为评估风险的准则,制定全院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实施计划并具体措施。 2 概念 风险(Risk):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其后果的组合。 医院风险:能够引起或产生对患者、患者家属、医院员工以及所有来访者严重危害性影响的人为或自然事件。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指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风险评估是将不确定的威胁或损失进行量化的工作。风险评估量化需要计算两部分,潜在损失的大小和损失发生的概率。风险=损失的大小×损失发生的概率。 3方法 3.1按照规要求我院采用头脑风暴法,SWOT分析,检查表法结合评估风险及开展风险管理。

ICU 医院感染控制

ICU 医院感染控制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由于ICU 病房病人来源广,病情重,是感染高发区,因而ICU 病房的感染管理与控制程度是临床医疗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 1. 工作区域划分规范: 明确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后按规定着装,离开病区时更换便装。 2. 人员要求: ICU 医护人员具有较强的预防感染的理念,了解和掌握感染监测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并且能自觉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 2.1 医护人员进入监护病房时,应衣帽整洁。 2.2 在接触病人,各种技术操作前后,护理两个病人之间,处理大小便之后,进入或离开监护病房时,均应洗手,并严格消毒液泡手制度。 2.3 在保障有效治疗护理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控制人员流动,减少多人参加的大查房活动。 3. 空气净化及环境消毒 3.1 ICU 监护病房符合洁净护理单元Ⅲ级标准。 3.2 喷雾或擦拭消毒:病房内物体表面应用0.2%过氧乙酸或0.05%的有效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病床、床头柜、医疗设备及门窗表面每日擦拭1 次,地面每日擦拭4 次。 4. 设备用物消毒 4.1 感染病人使用的器具与非感染病人使用的器具分开处理。 4.2 呼吸机管路、吸氧面罩,用后毁形并按医用垃圾处理。 4.3 一次性医疗物品,如输液器、输血器、胃管、气管插管、佛雷氏尿管、套管针头、三通管、注射器等用后按医疗垃圾分类放入黄色垃圾袋中,由专人统一回收处理。 4.4 用过的治疗包、换药包及一切无菌治疗用品应及时送到供应室进行灭菌处理。 4.5 止血带、袖带、约束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先浸泡消毒清洗,后晾

干备用。 4.6 体温表一人、一用后用流动水冲净,再浸泡于75%酒精内,每日更换酒精一次,每周监测体温表一次。 5. 床上用品终末消毒 5.1 病人死亡、转科、出院后,床单位用消毒液擦拭,床上用品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后送医院洗衣房清洗。 5.2 ICU 病房使用的清洁用具,如墩布、擦布等,每天使用前后应用0.1%有效氯浸泡消毒,并按不同用途分开放置与使用,不得混用。 6. 微生物监测 6.1 空气微生物监测每月一次,使用空气培养皿进行监测。 6.2 ICU 病房由专人负责感染控制管理制度的监管。各项监测结果应认真记录、存档,以备日后对感染管理情况与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小结、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3 定期或遵医嘱留取病人血、痰等培养,针对不同的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和消毒隔离措施提供依据。 7. 对被发现有可疑“传染病”患者时,消毒隔离应做到: 7.1 实行护理单元隔离,保持负压及良好的通气状态 7.2 穿隔离衣进病室,一次一件或在病室门口正确悬挂。 7.3 戴双层橡胶手套。 7.4 正规操作,尤其抽血、静脉输液等有创操作。 7.5 单位隔离,一切物品要放在病人室内处理:分泌物、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 溶液混合搅拌,浸泡20 分钟后倒入杂用室的池内;针头、输液管路、敷料分别放入屋内双层医用垃圾容器内,进行焚 烧处理,并注明“隔离”;被服、隔离衣放在黄色塑料袋内,双层结扎,注明“隔离”及数量。 8. 医院感染监控有重点部位医院感染指标: 8.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8.2 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 8.3 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目的:为了解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感染相关高风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依据《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规范》,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ICU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监测。结果:463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5例,共58例次,医院感染率11.88%,例次感染率12.53%;患者日感染率9.70‰,例次日感染率10.23‰;调整日感染人次率2.59‰,调整日感染例次率2.74‰。感染部位以泌尿道感染为主(53.45%),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34.48%);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首(45.00%)。结论:通过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采取有效地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标签: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ICU;病原菌 医院感染是全球关注的话题,随着侵入性操作普及,医院感染也随之增加。ICU收治危急重症患者,是医院感染高发和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做好医院感染监测是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重要手段[1]。2010年6月医院启用现代化门诊病房综合大楼,ICU也从5张床增加至16张床,对ICU质量管理与感染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全面掌握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2011年1月起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ICU患者463例中发生医院感染55例,其中男32例,女23例,66~89岁者45例,41~65岁者6例,90岁以上者4例。 1.2 调查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附录D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相关要求[2],由感染控制专职人员每天到ICU 进行主动监测,查看病程记录、护理记录单、体温单、侵入性操作、各种辅助检查结果等,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判断是否为医院感染,监督、指导医护人员及时完成准确填写、评估监测表,每季度统计、分析及反馈各项监测指标。 1.3 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3]进行诊断。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率463例监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5例,共58例次,医院感染率11.88%,例次感染率12.53%;患者总住院日数5668 d,患者日感染率9.70‰,例次日感染率10.23‰;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 3.74,调整日感染人次率2.59‰,调整日感染例次率2.74‰。

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设置要求 1、布局合理、分治疗区、监护区、治疗区应配备手消毒剂。 2、室内进行空气消毒,每季监测细菌总数≤4cfu/15min皿为监测合格。 3、严格遵守病人安置原则,将感染病人和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感染病人单独安置管理 二、工作人员要求 1、工作人员进入监护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更换拖鞋,外出时更换外出鞋。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检查、治疗、护理每个病人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用手消毒剂。 3、工作人员感冒、肠炎、皮肤感染及其它传染病史,禁止入内。 4、医务人员的手每季监测一次,细菌总数≤5cfu/cm2为合格。 三、环境要求 1、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与病人接触应洗手。 2、室内保持清洁,空气新鲜,每日通风换气每日至少两次。 3、地面无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当受到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4、各种仪器表面,每日用清水擦拭1次,污染时根据程度及仪器类别,使用含氯消毒剂或酒精擦拭。 5、床头柜、凳子等表面一般情况下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洁的湿布每日擦拭两次,当受到污染时,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病人离开后必须进行终末消

毒。 6、窗帘、隔帘每月清洗、消毒一次。 7、每季进行一次物表监测。细菌总数≤5cfu/cm2为监测合格。 四、物品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措施 1、对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每日更换无菌水,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1—2次,遇污染时随时更换,停用后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2、便器固定使用,每周消毒2次,洁具固定使用,按规定消毒。 3、碗盘、药杯、体温计用后立即清洁消毒,各种引流瓶、引流袋每日更换。 4、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病人的用品应固定使用,单独消毒。 5、医疗废物、生活垃圾按规定处理。 五、感染病例控制措施 1、及时发现和确诊感染病例,随时进行隔离,医生应每日检查各种治疗和穿刺部位有无炎症发生,并根据感染情况及时送检标本。 2、认真观察病人留置的管路。 3、各种诊疗措施如气管切开、导尿、静脉插管等按病情许可,尽早停止。 4、住院时间较长的病人,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尿、痰、伤口及大便的细菌培养,按病情需要做血培养。 六、感染流行时,应对病人、接触者、环境物品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便及时控制。

中国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工作人员管理 1.工作服:必须穿着专用工作服(绿色)进入ICU,保持服装的清洁,没周更换2次(周一、四)。但接触特殊病人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病人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外出必须更换工作服(白色)。 2.口罩:先戴好一次性外科口罩方可进入ICU;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病人,应戴N95口罩。当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鞋套或更鞋:进入病室必须更换拖鞋或穿鞋套。 4.工作帽:工作人员必须戴好帽子方可进入ICU。 5.手套: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建议戴清洁手套。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伤口、给HIV/AIDS病人进行高危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6.手卫生: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下列情况应进行手卫生:接触病人前、接触病人后、进行清洁或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或分泌物后、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后。快速泡沫手消毒液消毒法作为ICU内主要的手卫生方法。当手上有血迹

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摘掉手套之后、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也必须进行手卫生。有耐药菌流行或暴发的ICU,建议使用抗菌皂液洗手。 7.患有感冒、腹泻等可能会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病人。 8.预防接种: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乙肝指标阴性者),每年注射流感疫苗。 9.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要关注卫生保洁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监督。 10.医护人员不得在病室内饮食和打私人电话。 病人管理 1.应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 2.对于疑似有传染性的特殊感染或重症感染,应隔离于单独房间。 3.对于MRSA、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或携带者,尽量隔离于单独房间,并有醒目的标识。 4.对于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进行分组护理,固定人员。 5.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 6.重视病人的口腔护理。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病人,建议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日两至三次。

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一个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特殊场所。由于大多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受损、或频繁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等原因,ICU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远高于其他普通病房。我国有资料表明,ICU的床位仅占全院床位不足5%,患者数不足全院的10%,但ICU感染却超过全院医院感染的20%。ICU获得性医院感染主要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同时,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消毒隔离措施存在诸多薄弱环节,ICU感染病原谱变迁、多重耐药菌暴发和流行,也严重影响ICU患者的医疗安全和抢救成功率。如何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ICU获得性医院感染,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工作人员管理 1. 工作服:穿清洁工作服进入ICU。不必常规穿隔离衣,但接触特殊病人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病人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2. 口罩:接触有或可能有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时,或有体液喷溅可能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病人,应戴N95口罩。当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 鞋套或更鞋:进入病室穿鞋套或更换不裸露脚背的ICU 内专用鞋。 4. 工作帽:一般性接触病人时,不必戴帽子。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溅时,须戴帽子。 5. 手套: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可戴清洁手套。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 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伤口、给 HIV/AIDS病人和急诊病人进行高危操作,要戴双层手套。6. 手卫生: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下列情况应进行手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