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糖酸比实验报告

水果糖酸比实验报告
水果糖酸比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比较两种不同水果的糖酸比与口感的关系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食品分析A

班级:201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4班

姓名:李泽敏

学号:201230600418

指导老师:徐振林

2014年4 月11 日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水果中还原糖与总糖、有效酸度与总酸的测定方法

2.初步找出水果糖酸比与口感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1.还原糖和总糖含量通过直接滴定法测定。

2.有效酸通过PH计测定,总酸通过酸碱滴定测定。

3.糖酸比为总糖与总酸之比

三、实验试剂仪器

1.实验用品及试剂

新鲜橙子若干、新鲜苹果若干、斐林试剂甲液、乙液、6M浓盐酸、甲基红指示剂、0.01M Na(OH)溶液、20% Na(OH)溶液、酚酞指示剂

2.实验仪器

搅拌机、烧杯、胶头滴管、移液管、洗耳球、电子天平、100mL容量瓶、过滤装置、玻璃棒、锥形瓶、玻璃珠、电炉、酸式滴定管、滴定架、水浴锅

四、操作步骤及现象

1.分组称取新鲜苹果橙子各100g,加100g蒸馏水,打成匀浆。

2.苹果与橙子汁分别各称取20g匀浆,分别定容至100mL,摇匀,过滤得滤液。

3.准确吸取滤液(2中)(苹果10mL、橙子25mL)分别定容至100mL。

4.准确吸取斐林试剂甲、乙各5mL,蒸馏水10mL于锥形瓶中,加3颗玻璃球,在电炉上加热至沸腾,沸腾状态下用水果汁滴定至蓝色褪去。第一

次为预滴定,第二次与第三次准确滴定,记录用去体积。

5.取步骤3中定容好的溶液50mL在100mL容量瓶中,向瓶中加入5mL 6M 浓盐酸,将容量瓶在75℃水浴锅中水浴15min,加入一滴甲基红,用20% Na(OH)溶液滴至红色消失(用胶头滴管即可),冷却至室温,定容,之后重复步骤4。

6.取滤液(2中)20mL,用pH计测定有效酸(温度)。

7.用0.01M Na(OH)溶液滴定滤液(6中)的酸,指示剂为酚酞,记录用去体积。

8.感官评定苹果与橙子,对比其口感。

现象:

1.鲜搅苹果匀浆为褐色浊液,橙子匀浆为橙黄色浊液

2.三次稀释后滤液几乎为澄清无色

3.氧化还原滴定终点时,蓝色褪去,溶液澄清且浅黄

4.酸碱滴定终点时,红色褪去,溶液澄清无色

5.苹果较甜橙子较酸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初步处理

1.总糖

2.有效酸及总酸(24.9℃)

六、实验数据计算

总糖=

A*100

V/K*M*

*100%

式中 v —— 滴定消耗滴定液的体积(mL )

K —— 10mL 斐林试剂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查表知K=0.05g A —— 样品滴定前稀释的倍数 M —— 样品鲜重(g )

总酸度 = V1*V*N*K*a

V2*W

*100%

式中 V1 —— 样品提取液总体积(mL ); V2 —— 滴定时所取滤液体积(mL );

V —— 滴定时所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N —— 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mol ·L –1);

K ——将总酸换算为特定有机酸的系数:此处取柠檬酸0.064

a —— 样品滴定前的稀释倍数; W —— 样品鲜重(g )

总糖:苹果[0.05*(500/20)*(100/10)*(100/50)]/(17.87*250)*100%=0.5596% 橙子[0.05*(500/20)*(100/25)*(100/50)]/(10.28*250)*100%=0.3891%

总酸:苹果[100*9.50*0.01*10^-3*0.064(500/20)*(100/10)*(100/20)]/(20*250)*100%=0.0152%

橙子[100*10.905*0.01*10^-3*0.064*(500/20)*(100/25)*(100/10)]/(10*250)*100%=0.0279%

苹果糖酸比:0.5596/0.0152=36.8158 橙子糖酸比:0.3891/0.0279=13.9462 七、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橙子有效酸与总酸多于苹果 2.苹果游离的还原糖与总糖多于橙子 3.苹果糖酸比大于橙子

4.初步判定:对于新鲜水果,糖酸比越大,水果味道以甜为主;糖酸比越小,水果味道以酸为主

比较两种不同水果的糖酸比实验报告

比较两种不同水果的糖酸 比实验报告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比较两种不同水果的糖酸比 摘要:本实验主要分别测定了苹果和橙子的总糖与总酸,并分别计算苹果与橙子的糖酸比。在本实验中还原糖和总糖含量通过直接滴定法测定,有效酸通过pH计测定,总酸通过直接滴定法测定。通过实验可知实验的橙子糖酸比比苹果高,但查文献可知苹果糖酸比偏高,偏酸,橙子的糖酸比也比较大,说明橙子已成熟,偏甜,两者风味都不是最好的。 关键词:还原糖,总糖,总酸,糖酸比,直接滴定法 前言 食品中的总糖含量是指食品中含各种可被人类消化利用的糖类物质总和,可溶性糖(包括果搪、葡萄糖和蔗糖等单糖和双糖)是食品中重要的风味成分和营养成分。国内外对果实中糖的组成、动态变化、代谢的研究很多,用于测定果实糖类的方法成了研究糖类的前提条件,因此了解糖类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对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目前,糖的测定方法较多,常用的有斐林试剂滴定法、高锰酸钾法、碘量法、蒽酮比色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DNS法)等。以上总糖测定方法均是先利用酸水解法使没有还原性的双糖和多糖彻底水解成有还原性的单糖,利用还原糖的测定方法来测总糖的含量。此外还有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1]。 利用有机酸的含量与糖含量的比值,可判断某些水果的成熟度。本实验主要通过分别测苹果和橙子的糖酸比,比较橙子与苹果还原糖、总糖、总酸和糖酸比大小的差异,也希望通过糖酸比判断苹果与橙子的成熟度,进而推算出苹果与橙子风味是否适宜。

1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新鲜橙子若干、新鲜苹果若干 1.2 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甲乙液:NaOH溶液(甲液)浓度为ml,CuSO4溶液(乙液)浓度为ml 6mol/L 浓盐酸 甲基红指示剂 L Na(OH)溶液 20%Na(OH)溶液 酚酞指示剂 1.3 实验仪器 搅拌机、烧杯、胶头滴管、移液管、洗耳球、电子天平、100mL容量瓶、过滤装置、玻璃棒、锥形瓶、玻璃珠、电炉、酸式滴定管、滴定架、水浴锅 2实验方法 ①.称取新鲜苹果橙子果肉各100g,各加入100g水,打成匀浆备用。 ②.取20g橙子匀浆,至于100ml容量瓶中,加50ml蒸馏水,慢慢加入5ml 乙酸锌溶液和5ml亚铁氰化钾溶液,加水至刻度,摇匀,过滤得滤液。苹果汁直接取20g定容至100ml。 ③.准确吸取滤液(苹果10mL、橙子20mL)分别各在100mL容量瓶定容。 ④.准确吸取斐林试剂甲、乙各5mL,蒸馏水10mL于锥形瓶中,加3颗玻璃球,在电炉上加热至沸腾,沸腾状态下用水果汁(步骤③中的)滴定,滴至

中药鉴定_毕业实验报告1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姓名:颜文孟学号:201225821006 专业:中药学 实习时间:2014.8.10-2014.9.6 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 指导老师:魏蓬木 实习课目:《中药鉴定》 实习主要内容:山麦冬、甘草、黄芩的鉴别 山麦冬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山麦冬(两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 2.比较两种山麦冬的显微鉴别特征; 3.掌握山麦冬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 二.实验内容 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 湖北麦冬:Liriope spicata (Thunb.) Lour. var. prolifera Y. T. Ma多年生草本,植株有时丛生;根稍粗,近末端处常膨大成矩圆形、纺锤形小块根;根状茎短,具地下走茎。叶基生,禾叶状,长20~45cm,宽4~6mm;先端急尖或钝,具5条脉,边缘具细锯齿。花葶通常长于或近等长于叶,长20~50;总状花序在花后于苞片腋内长出叶簇或小苗;苞片小,披针形;花梗长约4mm;花被片矩圆状披针形,紫色;花丝长约2mm;花药长约2mm;子房近球形,花柱长约2mm;柱头不明显;种子近球形。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短葶山麦冬:Lirlope muscari (Decne.) Baily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短,生有许多长而细的须根,其中部膨大成连珠状或纺锤形的肉质小块根。叶丛生;叶柄有膜质鞘;叶片革质,条形,长15-30cm,宽4-7mm。花茎直立,高15-30cm,总状花序顶生,长达12cm,有花多数,常l-4朵聚生于苞腋,花被淡紫色或浅蓝色,长圆形或被针形;花梗长约3-4mm子房上位。浆果球形,熟时蓝黑色。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 湖北麦冬: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2~3cm,直径0.4~0.7cm。表面淡黄色至棕黄色,具不规则纵皱纹。质柔韧,干后质硬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至棕黄色,角质样,中柱细小。气微,味甜,嚼之发黏。 短葶山麦冬:稍扁,长2~5cm,直径0.3~0.8cm,具粗纵纹。味甘、微苦。 3、显微鉴定 组织切片 湖北麦冬:最外为表皮(1列薄壁细胞)→皮层(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长27~60μm)→韧皮部(韧皮部束7~15个,各位于木质部束的星角间)→木质部(内侧的木化细胞连结成环层)→髓小,薄壁细胞类圆形 短葶山麦冬:根被为3~6列木化细胞。针晶束长25~46μm。内皮层外侧为1列石细胞。韧

药理实验报告

药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的不同。 2. 研究不同的给药途径的对小白鼠作用效果的不同。 二、实验原理 1. 药物剂量的大小决定血药浓度的高低,血药浓度又决定药理效应,因此药物剂量决定药理用强弱。 2. 给药途径不同,吸收速度有差别,药物反应的潜伏期和程度亦有差别,一般是腹腔大于皮下大于灌胃的药效。 实验一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Mice 18-22g,2只/组鼠称、苦味酸、1mL注射器、生理盐水、戊巴比妥 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四、实验步骤 1、每组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承重、编号; 2、分别i.p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3、给药后仔细观察小鼠活动情况,并记录在表1; 4、实验结束后,对全班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分析实验结果。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2、表2 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p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不同。 3、本组实验结果与全班实验结果对比——潜伏期

六、思考 1、了解药物剂量与作用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答:剂量-效应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由于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药理学研究中常用浓度-效应关系。 在剂量-效应关系中,纵坐标:表示效应的强弱;横坐标:表示药物浓度对称曲线。量效曲线说明量效关系存在以下四个规律: 1、药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产生效应。 2、在一定范围内剂量增加,效应增加。 3、效应的增加不是无限的。 4、量效曲线的对称点在50%处,对剂量的变化反应最为灵敏。 量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例如:血压的升降,平滑肌的舒缩等,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质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例如:死亡与生存、抽搐与不抽搐等,必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从量效曲线可以看到下列几个特定的位点: 最小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阈浓度 半数有效量是能引起50%阳性反应或50%最大效应的浓度 如:ED50:半数有效剂量 EC50:半数有效浓度 TC50:半数中毒浓度 TD50:半数中毒剂量 LC50:半数致死浓度 LD50:半数致死剂量 最大效能继续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即药物产

比较两种不同水果糖酸比与口感的关系

比较两种不同水果糖酸比与口感的关系 2014级食品科学与工程*班*** 2014305004** 摘要:可溶性糖和有机酸既是水果的重要营养成分,也是水果的重要风味物质,其构成和含量水平是决定水果甜酸风味的关键因素。实验通过测定还原糖与总糖、有效酸度与总酸,计算苹果的糖酸比,初步找出水果糖酸比与口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新鲜水果,糖酸比越大,水果味道以甜为主;糖酸比越小,水果味道以酸为主。 关键词:直接滴定法;苹果;橙子;糖酸比;口感 水果的甜酸风味并非甜味和酸味的简单叠加,而是糖和酸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既取决于糖和酸的含量水平,也取决于糖和酸的种类及比例。这里的糖指可溶性糖(如葡萄糖、果糖、蔗糖等),酸指可滴定酸(如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其既是水果中的重要营养物质,也是重要风味物质,研究糖、酸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对果实风味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对水果品质评价和品种改良具 有重要意义。 糖酸比有2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总可溶性固形物与总酸含量之比(也称为固酸比),一种是总糖与总酸含量之比(也称为甜酸比)。总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比较简单,用手持式糖度仪即可粗略测定,总糖的测定常用直接滴定法,是食品分析中测定总糖、还原糖、蔗糖的重要方法。为使大家更加熟悉总糖的测定方法,本实验采用甜酸比来衡量2种不同水果的糖酸比。 1 实验目的 学习水果中还原糖与总糖、有效酸度与总酸的测定;初步找出水果糖酸比与口感的关系。 2 实验原理 ①通过直接滴定法能直接滴定还原糖的含量;总糖通过酸水解后亦能用直接

滴定法测定。 ②有效酸通过PH 计测定;总酸通过酸碱滴定测定。 ③糖酸比=总糖/总酸。 3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 实验材料与试剂 苹果、柑橘、0.05M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20%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硫酸铜、斐林甲液、斐林乙液、乙酸锌溶液、亚铁氰化钾溶液、甲基红指示剂、6MHCl 溶液 3.2 仪器和设备 组织捣碎机、水浴锅、滴定管、可调电炉 4 操作步骤及现象 ①称取新鲜苹果/橙子200g 加200ml 水打浆,取苹果浆/橙子浆50g 放入250ml 烧杯中,加入5ml 乙酸锌和5ml 亚铁氰化钾,用玻璃棒转移到250ml 容量瓶中,定容至250ml ,盖好瓶塞,摇匀,静置15~25min,过滤。 ②取10ml 苹果滤液/20ml 橙子滤液,定容到100ml 。 ③还原糖测定:取一个250ml 锥形瓶,加入5ml 斐林甲液、5ml 斐林乙液和10ml 蒸馏水,放入3颗玻璃珠,加热,使溶液在2min 钟内沸腾并保持,用②中的果汁滴定至蓝色褪去。重复试验,预滴定1次,正式滴定2次,记录所用果汁体积V 。 ④取②中50ml 定容好的溶液于250ml 烧杯中,加入5ml 6MHCl,75℃水浴加热15min ,在流水中冲洗冷却,加2滴甲基红,再加约6ml20% NaOH 至红色消失,定容至100ml 后同③。 ⑤取①中滤液30ml ,用PH 计测定有效酸。 ⑥用0.05M NaOH 滴定⑤中的酸,酚酞作指示剂,记录体积。 ⑦感官评定苹果与橙子,对比其口感。 ⑧计算公式: %100**)(?= M V A F 总糖还原糖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设计方案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设计方案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 一、配合比设计理论依据 1、《民航机场场道工程施工技术要求》1996—10 2、《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场道道面工程补充施工技术要求》 3、《水泥胶砂强度检测方法(ISO)法》GBT17671—1999 4、《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 5、《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97—87 6、《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3—94 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J64—2000 8、《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 9、《混凝土外加剂一等品规定指标》(GB8076-1997) 1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 二、道面混凝土设计要求如下: 2.1、强度:28天抗折强度5.0Mpa; 2.2、和易性要求:维勃稠度20-40s,或塌落度小于10mm; 2.3、耐久性要求: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m3,也不宜大于330Kg/m3; 水灰比不宜大于0.44; 2.4、水泥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民航机场场道工程施工技术要求》1996—10中的有关要求外,尚应符合以下规定: 2.4.1水泥道面及道肩面层混凝土可采用标号为525的硅酸盐水泥。水泥中氧化镁含量不宜大于3%,碱含量不大于0.6%。水泥的其他质量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

2.4.2砂宜采用细度模数为2.65~ 3.20的中粗河砂。砂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冲洗。应委托有资格的试验单位,按《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中的岩相法对每种料源测定其碱活性,有碱活性的砂不得使用。 2.4.3碎石圆孔筛最大粒径为40mm。应委托有资格的试验单位,按《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中的岩相法对每种料源测定其碱活性,有碱活性的碎石不得使用。碎石应按圆孔筛5~20mm、20~40mm两级级配分别备料,两种碎石混合后的颗粒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目技术要求 颗粒尺寸筛孔尺寸mm(圆孔筛)40 20 10 5 累积筛余(%)0~5 50~70 70~90 90~100 2.4.4水冲洗集料、拌和混凝土及混凝土养生可采用一般饮用水。使用河水、池水或其他水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水中不得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杂质,如油、糖、酸、碱、盐等;②硫酸盐含量(按SO2-1计)不超过2.7mg/cm3;③pH值大于4;含盐总量不得超过5mg/cm3。 2.4.5外加剂水泥混凝土中需要掺用外加剂时,必须根据工程要求,通过试验选定外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一等品规定指标》(GB8076-1997)的规定要求,其使用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的规定要求。不得使用pH值大于8的碱性外加剂。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外加剂剂量,现场有专人配制。 三、确定原材料 我们根据招标文件、投标书、与业主签订的施工合同及施工图纸的要求确定使用下列材料: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简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简介 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设计、生产和应用中的最重要环节之一,配合比设计成功与否,决定了混凝土的技术先进性、成本可控性和发展可持续性等问题。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针对原建设部下达的“使用新标准水泥配制混凝土”研究 课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了混凝土配制技术研究,该研究成果经建设部组织全国性验证,对科学合理地在全国范围内解决水泥新标准使用起到重要作用。为统一我国混凝土配制的方法和步骤,并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者提供基础技术参数,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以下简称《规程》)。为配合比设计者提供了易于操作、程序简单的快捷配制技术。自《规程》颁布实施以来,被广泛用于基础建设、轨道交通、市政环卫、工业与民用建筑、海港工程、铁路工程等领域。对我国混凝土的推广、应用和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随着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快速发展,配合比设计面临新的挑战,例如:以耐久性能为设计指标、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不断增多、普遍应用外加剂、特殊性能要求增多等。因此,《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需修订完善。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申请,《规程》被列入原建设部《2005年度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

批)》,并于2010年11月完成编制和通过审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1年4月22日发布公告,批准本《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55-2011,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6.2.5条为强制性条文。原《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同时废止。2 主要修订内容《规程》共分7章,主要内容如下:(1)总则提出《规程》的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 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术语、符号增加了胶凝材料、胶凝材料用量、水胶比、矿物掺合料掺量和外加剂掺量等5个术语,上述术语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领域已被普遍接受。修订了相关符号,使计算过程更加清晰。(3)基本规定依据我国混凝土实际应用情况与技术条件,本《规程》新增“基本规定”一章,详细规定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原材料要求、最大水胶比、矿物掺合料限值、氯离子最大含量、最小含气量和最大碱含量等技术指标。本章重点强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耐久性能要求,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仅应满足配制强度要求,还应满足施工性能、其他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要求,并规定配合比设计所用原材料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宜采用干燥状态骨料进行配合比设计,也可选用饱和面干状态骨料,两者均为过程控制的一种手段。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水胶比和最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

碾压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设计试验 1 试验目的 测定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所用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然后进行碾压混凝土实验室的配合比设计。 2 试验方案 本试验根据配合比设计所需的技术资料,首先对选定的材料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测定试验,再依据配合比设计规程及原则来进行配合比的设计,对于碾压混凝土,设计时主要考虑其三大参数的要求。本试验流程图如图2.1所示。

图2.1 试验流程图 3 试验方法 3.1 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本试验配合比设计所用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粉煤灰、石灰、粗细集料、

水及外加剂等。 3.1.1水泥试验 水泥试验主要包括:水泥细度试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水泥凝结时间试验、水泥体积安定性试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等。 水泥细度试验采用手工干筛法来检验水泥细度;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水泥凝结时间试验及水泥体积安定性试验(雷氏夹法)按GB/T 1346-1989《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用沸煮法,对该水泥进行了安定性试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通过ISO法来测定水泥的强度等级。 通过试验,得到本试验所用水泥的物理性能见表1.1。 表1.1 水泥的物理性能表 水泥品种 初凝 (h:min) 终凝 (h:min) 安定性 (mm) 筛余量 (%) 标准稠 度(%) 抗压 (Mpa) 抗折 (Mpa) 3d 28d 3d 28d P.C32.5R 2.1 3.1.2 粉煤灰试验 根据《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以及国家标准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的规定,需对粉煤灰的细度、密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和强度及强度等级等主要技术性质经行测定。 通过试验,该粉煤灰的物理性能见表1.2。 表1.2 粉煤灰的物理性能表 粉煤灰等级 密度 (g/cm3) 堆积密度 (g/cm3) 细度 (%) 比表面积 (g/cm2) 需水量 (%) 28d抗压 强度比 (%) Ⅱ级 2.302 26 3.1.3集料试验 集料试验主要包括测定砂、石的近似密度试验、砂、石的堆积密度试验、砂、石的空隙率计算和砂、石的筛分析试验等。 通过试验,测得所用砂子、石子的物理性能见表1.3、表1.4。 表1.3 砂子的物理性能表

当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研究探讨

当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研究探讨 发表时间:2019-11-22T10:15:06.0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作者:樊晓曦 [导读] 摘要:混凝土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 鄂尔多斯市神东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209 摘要:混凝土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对建筑施工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在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标准化的规范,还可以大大提高施工的效率。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研究探讨 目前的生产应用面对的是原材料性能的快速随机变化,又不知正负变量,而且往往来不及系统测试就要投入生产,这时你就无所适从,若要保证质量的底线,只有加大标准差或变异系数的设定。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1.传统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传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是计算—试配法,其计算准则基于逐级填充原理,即水与胶材组成水泥浆,水泥浆填充砂的空隙组成砂浆,砂浆填充石子的空隙组成混凝土,设计原则基于假定容重法或绝对体积法。计算得到粗略配合比,再按照所确定的材料用量,制备混凝土试件标准养护到28d龄期,测试试件的有关性能;试件的性能若符合要求,即采用这组配合比;若不满足要求,进一步调整配合比。绝对体积法认为混凝土材料的1m 3体积等于水泥、砂、石和水四种材料的绝对体积和含空气体积之和。假定容重法的原理基于绝对体积法,所不同的是不以各种原材料的比重为依据,而完全借助于混凝土拌成物经振捣密实后测定的湿容重为依据。前者较繁,但适用范围广,理论较完整,有实用价值。后者简便易行,但要有充分的经验数据,需测定大量的混凝土湿容重。这两种方法都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半定量设计方法,主要以满足强度和工作性能为主,配合比设计相对简单,也比较成熟。 2.特种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普通混凝土则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开发出了许多特种性能混凝土,如高性能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纤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低温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和喷射混凝土,每种混凝土都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其拌合物的配合比设计,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介绍一下被称为“21世纪混凝土”的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因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非常具有代表性,许多其他类型的特性混凝土也有借鉴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1)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早期混凝土结构对材料性能提出的要求比较简单,配制混凝土的原材料种类也比较少,因此传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就可以满足混凝土工程的需要。美国混凝土协会(ACI)211委员会制定的配合比设计程序和其他许多程序都是基于满足相当窄的规范要求:28d抗压强度(15~40MPa)和稠度(坍落度25~100mm),而目前由于混凝土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工程的需要,使用的混凝土强度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大跨桥梁、高层建筑、地下水下建筑等工程的使用和修建,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PC)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而国际混凝土联合会(FIP)与欧洲混凝土委员会(CEB)在提出的混凝土材料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中,首要问题就是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优化问题。(2)其他特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上述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也会被其他特性混凝土的配合比所借鉴,其他特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许多还是参照的传统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例如补偿收缩混凝土,就可以采用传统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除了一点,为了达到相同的强度等级,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水灰比可以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稍高一点。当然也有针对原材料的特点而需要特殊考虑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例如再生骨料混凝土,以废混凝土加工破碎成的骨料与普通骨料相比具有视密度低、吸水率高、压碎值大的显著特点。针对废混凝土骨料的特点等研究了C20、C30、C40三个系列的再生混凝土,对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初探。提出了再生骨料预吸水法,这种方法针对再生骨料吸水率较大而建议的基于自由水灰比之上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是一致的。钢纤维混凝土中由于原材料中掺加了钢纤维,二次合成法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把钢纤维混凝土看成是由水泥钢纤维浆与基准混凝土两部分组成的,分别确定水泥钢纤维浆与基准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用量,最后合成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 3.优化设计方法在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应用。一般情况下往往有许多种混凝土的组成都能够满足人们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这就产生了应该选用哪一种组成的问题。对于给定的设计性能,从这些都符合要求的组成方案中选用一种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最佳的方案,这种确定“最佳”组成的过程,就称作混凝土组成的最优化。对配合比设计进行优化,不仅可以节约混凝土生产中所消耗的大量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的污染,还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已广泛应用于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这种方法不论有多少变量和有多少约束条件都可以使用,它要求在混凝土的组成与混凝土的性能之间建立起线性的预测方程。 二、关于混凝土的试验研究问题 1.被指数化。混凝土的强度与弹性模量的关系,并不完全线性化,那是因为原材料不同、配合比不同、成型养护方式不同等原因导致的,对同一原材料、同一配合比设计方法、相同的成型养护方式而言,混凝土强度与弹性模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现线性关系是非常正常的。且看图1的分析(以免不必要的争议,权作举例),是指数关系,不应该是线性关系。这种被固化的思维,至少缺了点创新意识。当然还有图中密集整齐的“试验数据”真实性问题,显然缺少了点“科学研究”意识。 2.被线性化。图2的含气量与强度关系试验结果虽然缺少些规律性,除了试验误差及方法严谨性等原因外,更可认为是真实的试验数据,这一实事求是的精神还是要肯定的。但强行线性化其规律,显然又缺少一点“科学研究”精神。

甘草酸实验报告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甘草酸的提取、纯化、测定及残渣中甘草多糖的提取分离测定 实验报告

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组别:第七组 组员: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器材 (3) 三、实验原理 (4) 1.甘草简介 (4) 2. 甘草酸的提取方法 (5) 2.1 水提法 (5) 2.2 稀氨水提取法 (5) 2.3超声波提取法 (6) 3 甘草酸的分离与纯化 (6) 3.1 超滤法 (6) 3.2 结晶法 (7) 3.3 树脂法 (7) 4.多糖提取方法 (7) 5.多糖含量测定 (8)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8) 1.甘草酸的提取(稀氨水提取法) (8) 1.1 (8) 1.2 (8) 1.3 (8) 2. 甘草酸的纯化(大孔树脂吸附法) (9) 3.残渣中甘草多糖的提取分离(溶剂提取法) (9)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 (10) 1.甘草酸标准曲线 (10)

2.测定样品甘草酸浓度,计算甘草提取率 (10) 3.甘草酸粗品质量 (11) 4.洗脱液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11) 5.纯化后甘草酸的质量2.132g (11) 六、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 (12) 实验结论: (12) 误差分析: (12)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甘草酸提取、纯化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甘草酸定量测定方法。 2.掌握多糖类的提取及测定方法。 3.熟悉皂甙的性质。 4.进一步熟悉物质提取与纯化的技术,掌握相关原理。 二、实验器材 1.试剂:70%的乙醇、0.6%的稀氨水、3.5mol/l的浓硫酸、XAD9型树 脂、6%盐酸、50%乙醇、95%乙醇、苯酚、铝片、碳酸氢钠、葡萄糖、标准 甘草酸等。 2.器材:紫外分光光度计、石英比色皿、旋转蒸发仪、真空抽滤机、 恒温水浴锅、1000ml量筒、玻璃棒、烧杯、纱布、玻璃漏斗、滤纸、烧杯 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配合比”; (2)基准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试验室试拌调整,得出“基准配合比”; (3)实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强度检验(如有抗渗、抗冻等其他性能要求,应当进行相应的检验),定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并比较经济的“试验室配合比”(也叫设计配合比); (4)施工配合比 根据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试验室配合比进行调整,求出“施工配合比”。 ㈠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配制强度 2)初步确定水灰比值(W/C ) 3)选择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W0) 4)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C0) 5)选取合理砂率Sp 6)计算1m3混凝土中砂、石骨料的用量 7)书写初步配合比 (1)确定配制强度(fcu,o) 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σ 645.1..+=k cu v cu f f (2)初步确定水灰比(W/C) 采用碎石时: ,0.46( 0.07)cu v ce C f f W =- 采用卵石时: ,0.48( 0.33)cu v ce C f f W =- (3)选择单位用水量(mW0) ①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a. 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4-20(P104)选取。 b. 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②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a. 以表4-22中坍落度90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用水量增加5kg ,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b.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1) w wo m m αβ=-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实验 包工头队(10级土木9 班) 邬文锋、天楚、祖军、雄

(一) 砂的筛分析检验试验 (1) 试验法:(1)秤取烘干试佯500g,精确到1g。 (2) 将径9.5、4.75、2.36、1.18、0.6、0.3、0.15mm 的筛子按筛大小顺序叠置,径大的放上层。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9.5mm筛,加盖置摇筛机上筛lOmin(如无摇筛机可用手筛)。 (3) 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径从大至小逐个在洁净瓷盘上进行手 筛。各号筛均须筛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质量0.1%时为止,将通过的颗 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筛完为止。 (4) 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下式的规定: 生产控制检验时m r = A.d1/2/200 式中m r -------------------- 筛余量(g); d -------- 筛尺寸(mm); A -------- 筛的面积(mm2)。 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 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 1g。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质量和底盘 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l%。 (2) 试验结果 试样种类: 试样重________ (g)

筛余累计重____________ (g) 试验重量误差 ____________ g) (3) 细度模数计算: (4)结果评定(级配、细度) (二) 的筛分析检验试验 (1) 试验法:(1)秤取烘干试佯500g,精确到1g。 (2) 将径9.5、4.75、2.36、1.18、0.6、0.3、0.15mm 的筛子按筛大小顺序叠置,径大的放上层。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9.5mm筛,加盖置摇筛机上筛lOmin(如无摇筛机可用手筛)。

药理实验报告

药理学 实 验 指 导 邵阳医专药理学教研室

前言 药理学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实践科学。药理学实验课是药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一方面是验证理论,巩固并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学习和掌握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严格的要求及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习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统计处理的有关知识,初步具备客观地对药理学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深入、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药理学基本知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为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为其他生命科学的研究探索奠定初步基础。 一、药理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前①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领会其设计原理;②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药理学和生理学、生化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达到充分理解;③估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发生的问题。 实验时①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准确计算给药量,防止出现差错造成实验失败;②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随时记录药物反应的出现时间、表现以及最后结果,联系理论内容进行思考;③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节约药品及实验材料,避免造成浪费。 实验后①认真整理实验结果,经过分析思考,写出报告,按时交给指导教师;②整理实验器材,洗净擦干,妥为安放。将实验后的动物按要求放到指定地点,课后认真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工作。 二、实验报告的书写: 每次实验后应写好实验报告,交给实验教师批阅。实验报告要求结构完整、条理分明、文字简练、书写工整,措辞应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 实验报告一搬包括下列几项内容: ①实验题目与日期 ②实验目的实验的意义所在,要做什么,用什么方法,达到什么目的 ③实验材料包括动物、实验药品、主要使用仪器、也包括手术器材、玻璃器材等的数量,及实验条件。 ④实验方法步骤要清晰、使别人能看懂、能重复。如果实验方法临时有变更,或者由于操作技术方面的原因影响观察结果时,应做简要说明。 ⑤实验结果可用文字,也可表格或图示多种方法表示,是实验报告中重要的部分,需保证其绝对的真实性。应随时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在记录本上记录,实验告一段落后立即进行整理。不可单凭记忆或将原始记录搁置很久之后再做整理,这样易致实验结果遗漏或错误。实验报告上一般只列经过归纳、整理的结果。但原始记录应保存备查。 ⑥分析讨论应针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联系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要根据实验内容详细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是否达到实验目的要求和观察到设计的现象;各项指标说明了哪些问题;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水果糖酸比实验报告

水果糖酸比实验报告 / 实验项目名称:比较两种不同水果的糖酸比与口感的关系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食品分析B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水果中还原糖与总糖、有效酸度与总酸的测定方法 2.初步找出水果糖酸比与口感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1.果实中糖、酸含量和糖酸比或固酸比是决定水果品质的最重要的指标 2.通过直接滴定法能直接测定还原糖的含量,总糖通过酸水解后亦能用直接滴定法测定 3.有效酸度通过ph计测定,总酸通过酸碱滴定测定 4.糖酸比为总糖与总酸之比 三、实验试剂仪器 1.实验用品及试剂 新鲜橙子若干、新鲜苹果若干、斐林试剂甲、乙、6M浓盐酸、甲基红指示剂、0.01M Na(OH)溶液、20% Na(OH)溶液、酚酞指示剂 2.实验仪器

搅拌机、烧杯、胶头滴管、移液管、洗耳球、电子天平、100mL容量瓶、过滤装置、玻璃棒、锥形瓶、玻璃珠、电炉、酸式滴定管、滴定架、水浴锅 四、实验步骤 1.称取新鲜苹果橙子果肉各250g,各加入250g水,打成匀浆备用 2.苹果与橙子汁分别各称取20g匀浆,分别各在100mL容量瓶定容,摇匀,过滤得滤液 3.准确吸取滤液(苹果10mL、橙子25mL)分别各在100mL容量瓶定容 4.准确吸取斐林试剂甲、乙各5mL,蒸馏水10mL于锥形瓶中,加3颗玻 璃球,在电炉上加热至沸腾,沸腾状态下用水果汁滴定,滴至蓝色褪去。第一次为预滴定,第二次与第三次准确滴定,记录用去体积 5.取步骤3中定容好的溶液50mL在100mL容量瓶中,向瓶中加入5mL 6M浓盐酸,将容量瓶在75?水浴锅中水浴15min,加入一滴甲基红,用20% Na(OH)溶液滴至红色消失,定容,之后重复步骤4 6.取滤液10mL、20mL或30mL,用pH计测定有效酸 7.用0.01M Na(OH)溶液滴定滤液中的酸,酚酞做指示剂,记录用去体积 8.感官评定苹果与橙子,对比其口感 五、实验现象 1.鲜搅苹果匀浆为褐色浊液,橙子匀浆为橙黄色浊液 2.三次稀释后滤液几乎为澄清无色 3.氧化还原滴定终点时,蓝色褪去,溶液澄清且浅黄 4.酸碱滴定终点时,红色褪去,溶液澄清无色 5.苹果较甜橙子较酸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初步处理 1.总糖 项目苹果橙子读数(ml) 预滴定准确滴定预滴定准确滴定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篇一: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指导老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黄连、甘草、黄芩的鉴别 黄连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黄连(三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 2.比较三种黄连的显微鉴别特征; 3.掌握黄连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 二.实验内容 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 味连:rhizama captiidis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its chinese franch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卵状三角,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萼片5,窄卵形,花瓣线形,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心皮8-12,离生,蓇葖果具柄。三角叶黄连(雅连):copits deltoiolea et hsiao叶片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一回裂片彼此邻接,花瓣线形,雄蕊长约为花瓣之半。 云南黄连(云连):coptis teeta wall叶片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彼此疏离,花瓣匙形至卵形,先端钝。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 黄连:圆柱形,具结节状突起,部分节间较长而光滑,习称“过桥”,有时可见残存的须根或膜质鳞叶,断面木部部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味连:根茎多分枝积聚成簇,形如鸡爪。 雅连:根茎多单枝,较粗状,“过桥”较长。 云连:根茎多单枝,细小,略弯曲。 注意点:主产四川石柱等,湖北来凤,甘肃武都,出口以四川、湖北为主,过去有北岸味连,南岸味连两种商品。北是长江以北的川东鄂西地区。南岸是川东鄂西,长江以南。雅连主产于四川西部娥眉、洪雅一带。为栽培品。云连主产于云南西北德钦,维西为野生,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又称黄连素) 3、显微鉴定 (1)组织切片 味连:最外为木栓层(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鳞叶)→皮层(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韧皮部(外侧纤维束木化并且有石细胞)→维管束(无限外韧型排列成环)→髓部无石细胞 雅连:髓部由多数石细胞群 云连:皮层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2)粉末 黄连:①石细胞类方形或圆形25-105μm壁孔明显。 ②中柱鞘纤维纺锤形或成梭形,135-185μm,直径27-37μm,壁较厚,有孔沟;③木纤维较细长,直径10-13μm,壁较厚,有点状纹孔; ④鳞叶表皮细胞淡黄绿色,长方形,壁微波状弯曲; ⑤导管直径较小,具孔纹或网纹; ⑥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壁稍厚,有壁孔。 4.理化鉴定

绿化混凝土配合比研究与设计

绿化混凝土配合比研究和设计 我国由于近年来城市建设加快,城区被大量的建筑物和混凝土的道路所覆盖,绿色面积明显减少。随着人们对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重视,混凝土结构的美化、绿化、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协调成为了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对绿化混凝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谓绿化混凝土是指能够适应绿色植物生长、进行绿色植被的混凝土及其制品。 20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开始开发研究绿化混凝土,主要针对大型土木工程,目 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绿化混凝土用于城市的道路两侧及中央隔离带,水边护坡、楼顶、 停车场等部位,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调节人们的生活情趣,同时能吸收噪音和粉尘, 对城市气候的生态平衡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本文通过对多孔混凝土的研究,设计出一种适合于植物生长的绿化混凝土。 1 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1.1原材料 水泥:亚东水泥厂生产的PO42.5水泥。 粉煤灰:信阳I级粉煤灰。 矿粉:本公司粉磨站生产的矿粉 石头:普通石灰石碎石,粒径为19~26.5mm。 外加剂:公司外加剂厂生产的高效萘系减水剂,固含量为32%。 1.2试验方法 1.2.1设计参数确定 ①孔隙率 适合于植物生长的多孔混凝土为了便于植物生根,胶凝材料的连通孔隙率一般在25%~30%。研究显示:不仅孔隙率大小对植物正常生长有影响,而且孔隙容积对植物生长也有比 较大的影响,同是25%孔隙率的多孔混凝土,粒径小的骨料配制的多孔混凝土孔隙数量多, 但每个孔隙的容积小,这样单个孔蓄含的水分和营养成分相对就少,如果少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危害植物的生长。因此,多孔植被混凝土的最小孔隙率应大于25%,且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选择粒径大的集料配制混凝土。考虑到配制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如可能存在少许胶结材堵塞孔隙,养护期孔隙被杂物填充等,设计多孔混凝土的孔隙率为30%。 ②强度

药理实验报告范文.doc

药理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的不同。 2. 研究不同的给药途径的对小白鼠作用效果的不同。 二、实验原理 1. 药物剂量的大小决定血药浓度的高低,血药浓度又决定药理效应,因此药物剂量决定药理用强弱。 2. 给药途径不同,吸收速度有差别,药物反应的潜伏期和程度亦有差别,一般是腹腔大于皮下大于灌胃的药效。 实验一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Mice 18-22g,2只/组鼠称、苦味酸、1mL注射器、生理盐水、戊巴比妥 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四、实验步骤 1、每组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承重、编号; 2、分别i.p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注意注射器勿搞混); 3、给药后仔细观察小鼠活动情况,并记录在表1; 4、实验结束后,对全班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分析实验结果(对本组实验结果及全班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注:数据统计时注意剔除可疑数据。)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2、表2 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全班数据) p<0.001 表示0.4%与0.8%作用维持时间有显著差异。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不同。 3、本组实验结果与全班实验结果对比——潜伏期 六、思考 1、了解药物剂量与作用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答:剂量-效应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由于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药理学研究中常用浓度-效应(曲线)关系。 在剂量-效应关系(用对数表示时为一条s型对称曲线)中,纵坐标:表示效应的强弱;横坐标:表示药物浓度(用对数表示时为一条s型)对称曲线。量效曲线说明量效关系存在以下四个规律: 1、药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产生效应。 2、在一定范围内剂量增加,效应增加。 3、效应的增加不是无限的。 4、量效曲线的对称点在50%处,对剂量的变化反应最为灵敏。 量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例如:血压的升降,平滑肌的舒缩等,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质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例如:死亡与生存、抽搐与不抽搐等,必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从量效曲线可以看到下列几个特定的位点: 最小有效浓度(剂量)即刚能引起效应的阈浓度(或剂量) 半数有效量是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

水果的主要化学组成及营养价值

水果的主要化学组成及营养价值 摘要:水果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与蔬菜相似,是人体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重要来源。各种水果普遍含有较多的糖类和纤维素,而且还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特殊物质,因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水果也是多含水分的食品,供给热量不多,蛋白质更少。从水果中也能得到矿物质和维生素。水果颜色鲜艳,气味诱人,酸甜适口,孩子很喜爱。水果吃起来很方便,不必经过烹调,差不多全是生吃的。因此,从水果中得到的维生素C就很多,特别是鲜枣、山楂、柑桔、草莓、刺梨、猕猴桃等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水果还有利便的作用,这是因为水果除了纤维素外,还富有果酸的缘故。果酸能使消化液增加,饭后吃些水果,有助消化。 关键词:水果化学组成营养价值 水果是可以直接进食的食物,指多汁且有甜味的植物果实,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且能够帮助消化。水果是对部分可以食用的植物果实和种子的统称。水果有降血压、减缓衰老、减肥瘦身、皮肤保养、明目、抗癌、降低胆固醇、补充维生素等保健作用。水果是对部分可以食用的植物果实或其他器官的统称。《隋遗录》:“有郎将自瓜州宣事回,进合欢水果一器。”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巷有王姓名永者……初卖水果,继为茶社担水。”峻青《秋色赋》:“胶东,这个不愧为水果之乡的半岛上,今年的水果特别丰收。”其所含成分主要有如下几种: (1)糖类。 水果中普遍存在的糖有蔗糖、葡萄糖、果糖。由于品种不同,所含糖量和种类也不同,如苹果、梨等含果糖较多;柑橘、桃、李、杏含蔗糖较多;葡萄含葡萄糖较多。各种水果的含糖量一般在lO%~20%之间,水果成熟度高,含糖量亦高。超过20%含糖量的有枣、

椰子、香蕉、大山楂等鲜果;含糖量较低的鲜果有草莓、柠檬、梨(上海木梨、甘肃酸梨、山东龙口长把梨等)、桃(甘肃白粉桃、金红桃)、杨梅等。水果的甜味除与糖的含量有关外,还受果实中其他成分,如有机酸的影响,糖酸比值大的水果甜味也大,含单宁酸增加时,水果的酸味就大,甜味就小。 (2)有机酸。 水果中的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枸橼酸和酒石酸等,通常称为果酸,是水果酸味的来源。有机酸与糖形成甜酸混合的特殊风味,在味觉上酸味有减甜味的作用。所以,在检验水果的风味时测定糖酸的比例,比值高则味甜,比值低则味酸。 糖酸比值=糖的总量/有机酸的总含量 水果中有机酸的平均含量为0.1%~0.5%,但有的水果枸橼酸含量可达5%~6%。大多数水果含苹果酸,柑橘类主要含有枸橼酸,葡萄中含有酒石酸。 (3)果胶物质。 果胶是植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多糖化合物,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一种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可溶性膳食纤维,以原果胶、果胶、果胶酸三种不同形态存在于水果组织中,未成熟的水果中存在的大多是原果胶,它不溶于水,存在于细胞壁的中胶层,将细胞彼此紧密地粘在一起,使果实显得坚实而脆硬。随着果实的成熟,在原果胶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果胶和纤维素,果胶溶于细胞溶胶中,使细胞彼此分离,果实肉质变软,当果实过于成熟时,果胶进一步分解为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