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期末复习重点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重点
环境化学期末复习重点

第二章

1对流层:对流层是?气的底层,其厚度在10~12km。质量却占?气总质量的3/4。每升?100m温度降低0.6℃

平流层:由对流层顶到50km左右高度称为平流层。?温随高度而升?。存在臭氧层

中间层(过渡层):处于平流层顶至85 km左右的区域,温度随?度升高而下降。

热层(电离层):中间层顶?800km左右的区域。?温随高度而升?。

逸散层:800km以上的高空

2?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大?的并对人或环境产?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3?气稳定度:指气层的稳定程度,即?气中某?高度处的气块在垂直?向上的相对稳定程度。

4影响?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①风和大气湍流②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

5?气中污染物的转化:是污染物在?气中经过化学反应,转化成无毒化合物,从而去除了污染或者转化成为毒性更大的二次污染物加重污染。

6光化学反应过程:分?、原子、自由基或离?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

7常见自由基:

OH:主要源于臭氧光解

O3+hv=O·+O2 O·+H2O=2·OH HNO2+hv=·OH+NO H2O2+hv=2·OH CH4+·O=CH3·+·O

HO2:主要源于醛的光

HCHO+hv =H·+HCO·H+O2+M=HO2· +M HCO·+O2=HO2 ·+CO CH3ONO+hv=CH3O·+NO CH3O·+O2=HO2 ·+HCOH H2O2+hv=2·OH ·OH+H2O2=HO2·+H2O ·OH+CO=CO2+·H ·H+O2=HO2 ·

R. RO. RO2等:?气中存在量最多的烷基自由基是甲基,主要来源于乙醛和丙酮的光解。

CH3CHO+hv=CH3·+HCO·

CH3COCH3+hv=CH3·+CH3CO ·RH+·O=R·+OH

RH+·OH=R·+H2O R·+O2=ROO·

CH3ONO+hv=CH3O·+NO CH3ONO2+hv=CH3O·+NO2

8光化学烟雾现象: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形成条件:

①大气中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②大气温度较低③强阳光照射

9形成机理:

10 PAN的生成

①PAN由乙酰基与O2反应生成;

②乙酰基由乙醛光解产生;

③大气中乙醛主要来自乙烷的氧化;

11光化学烟雾的控制对策

①控制反应活性高的有机物排放②控制臭氧浓度

12酸性降水:是指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的过程。包括湿沉降和干沉降:湿沉降就是指降水过程即酸雨,干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面的过程。

13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①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和转化②大气中的氨含量③大气中颗粒物

(酸度和缓冲能力)④天气形势

14酸雨的影响:

对水生生态的影响:湖泊、河流的酸化造成鱼类死亡;使水体中植物的叶绿素减量;周围土壤中重金属离子被活化而进入水体。

对陆生生态的影响:酸雨可使土壤中的K+、Ca2+、Mg2+、 Al3+等元素淋溶,造成土壤贫脊;重金属离子的可溶性、迁移性、植物的可吸收性都增强

对材料和古迹的影响:用大理石、石灰石构成的建筑物及古迹极易受酸雨的损害。还蚀属金属等材料。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直接影响不大,但饮用酸化的地下水及地表水及食用酸化水体的水产品将可能产生间接的影响和危害。

15酸雨的防治对策

①降低SO2的排放量:洗煤、燃烧过程脱硫。

②NO x防治:改进燃烧装置、汽车尾气进行催化还原、开发使用洁

净能源。

③缓和酸雨的措施:向酸雨敏感地区投加石灰使其pH增大。但石

灰等碱性物质也会对水体和土壤产生不良影响。

16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2吸收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

留于大气之中,使大气的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性气体。

17有机颗粒物:指大气中的有机物质凝聚而形成的颗粒物,或有机物质吸附在其他颗粒物上面而形成的颗粒物。

18主要污染现象:

光化学烟雾/硫酸烟雾型污染/酸性降水/温室效应/臭氧层的损耗

1天然水的组成

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含量最多的8种离子是:Cl-、Na+、Mg2+、SO42-、Ca2+、K+、HCO3-、CO32-,其含量占水中离子总量的95~99%, 水的总含盐量(TDS):

TDS = [Na++Mg2++Ca2++K+]+[HCO3-+ SO42-+Cl-]

水中金属离子常写成M(H2O)x n+,或 M n+ ,在水溶液中可通过酸碱反应、络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达到稳定状态。

水中还有各种气体的溶解.

2水中胶体的聚集可用凝聚和絮凝表示。

凝聚是指胶体被强电解质压缩双电层脱稳而聚集的过程。

絮凝则是通过絮凝剂在胶粒之间产生架桥作用聚集成大颗粒絮体。3有机配位体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1) 影响颗粒物对重金属的吸附(2) 影响金属化合物的溶解度

第四章

1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是由岩石风化和母质的成土两种过程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产物。其本质属性是具有肥力,由固、液、气三相组成。

组成: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水分土壤溶液/土壤空气

2土壤的三个重要功能:土壤肥力、土壤净化能力、土壤自动调节能力

3土壤形成过程:

裸露在地球表面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作用下,逐渐破碎成疏松的、大小不等的矿物颗粒,变为成土母质. 之后由成土作用,在以生物为主的综合因素作用下,使母质发展肥力,从而转变成土壤。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是成土母质的实质。

4土壤形成的因素:母质生物气候

5农药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主要受降解、吸附、迁移等作用的影响,其中降解是农药在土壤中消失的主要途径,是土壤净化功能的重要表现。

6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扩散的因素

a.土壤湿度

b.吸附

c.紧实度

d.温度

e.气流速度

f.农药种类

7土壤胶体的重要作用:

a:土壤胶体的复合体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基础。

b:在土壤环境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c:对土壤中元素的迁移的作用。

1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膜孔滤过/被动扩散/被动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吞和胞饮

2污染物质在机体内的运动过程包括吸收、分布、排泄和生物转化。

吸收、分布、排泄统称为转运,而排泄和生物转化又称为消除。

3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

气)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

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4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

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

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5生物积累是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

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

度的现象。

6关系:生物放大或生物富集是属于生物积累的一种情况。三者

均用浓缩系数表示

7生物浓缩系数影响因素:

物质性质:降解性、脂溶性、水溶性;

生物特征:生物种类、大小、性别、器官、生物发育阶段等;

环境条件:温度、水硬度、盐度、pH 值、氧含量、光照状况等。

8酶:是一类由细胞制造和分泌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具

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催化剂。

在酶催化下发生转化的物质称为底物或基质;底物所发生的转化

称为酶促反应。

9酶的特点:催化专一性高;催化效率高;可逆性;可调节性; 受pH、温度及环境影响,改变催化效率。

10酶的分类:(1)水解酶(2)氧化还原酶(3)转移酶(4)裂解酶(5)

异构酶(6)合成酶

11重要辅酶的功能:

辅酶的成分是金属离子、含金属的有机化合物或小分子的复杂有

机化合物。

①FMN或FAD:是一些氧化还原酶的辅酶,在酶促反应中具有传递

氢原子的功能

②NAD+和NADP+:是一些氧化还原酶的辅酶,在酶促反应中具有传递

氢原子(在烟酰胺基上)的作用。

③辅酶Q:又称泛醌,简写 CoQ,是某些氧化还原酶的辅酶,在酶

促反应中具有传递氢原子的作用。

④细胞色素酶系的辅酶:催化底物氧化,起着传递电子的作用。

⑤辅酶A:简写为 CoASH,是一种转移酶的辅酶,所含的巯基与酰基形成硫酯,在酶促反应中传递酰基

12生物氧化中的氢传递过程(画图)

有氧氧化中以分子氧为直接受氢体的递氢过程

有氧氧化中分子氧为间接受氢体的递氢过程

无氧氧化中有机底物转化的中间产物作受氢体的氢传递过程

无氧氧化中某些无机含氧化合物作受氢体的递氢过程

13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有机物质通过生物氧化以及其它的生物转化,可以变成更小更简单的分子,这一过程称为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如果有机物降解成二氧化碳、水等简单无机化合物,则为彻底降解,否则为不彻底降解。

14降解糖类的基本途径:

①多糖水解成单糖

②单糖酵解成丙酮酸

③丙酮酸的转化 :

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通过酶促反应转化成乙酰辅酶A,再与草酰乙酸经酶促反应转化成柠檬酸,经过TCA循环最终完全氧化为CO2和H2O。

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促反应,以其自身或中间产物作为受H体,发生不完全氧化,生成低级的有机酸、醇及二氧化碳等,此过程称为发酵。

15脂肪的微生物降解:

①脂肪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

②甘油的转化: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经一系列酶促反应转变为丙酮酸,丙酮酸在有氧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酸性发酵。

③脂肪酸的转化:

有O2:饱和脂肪酸通过酶促?-氧化途径变成脂酰辅酶A和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使其中的乙酰基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少二个碳的脂酰辅酶A又经?-氧化途径进行转化,最后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无O2:脂肪酸通过酶促反应,以其中间转化的中间产物为受氢体而被不完全氧化,形成低级的有机酸、醇和二氧化碳等,降解不彻底。

16蛋白质的微生物降解

①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

②氨基酸脱氨脱羧成脂肪酸

有氧条件下:形成同碳原子数的?-羟基脂肪酸或脱羧形成比原酸

少一个碳的饱和脂肪酸。可被彻底降解为CO2、H2O、 NH3。

无氧条件下:氨基酸脱氨成为饱和或不饱和的脂肪酸,进行酸性发酵,生成简单的有机酸、醇、CO2等,降解不彻底。

含硫的氨基酸在降解过程中,有氧氧化可生成硫酸,无氧氧化生成硫化氢

17氮、及硫的微生物转化:

同化/氨化/硝化/反硝化/固氮

硫化/反硫化

18烃类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对于碳原子数大于1的正烷烃其降解途径有三种: 通过烷烃的末端氧化、或次末端氧化、或双端氧化,逐步生成醇、醛及脂肪酸,而后经 -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最终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19毒物是进入生物机体后能使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的变化,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并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

20毒作用的生物化学机制:

抑制酶的活性。引起的遗传特性突变。致癌致畸

第六章

1汞来源:含汞矿物的开采、冶炼、各种汞化合物的生产和应用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汞在无机药品、化工、农药、医药、触媒、制碱等行业大量使用

2水中的无机汞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汞。

3迁移:气态迁移/向底泥迁移/生物迁移/随水流迁移

4汞的甲基化:当含汞废水进入水体后,无机汞被颗粒物吸附进入水底,通过微生物体内的甲基钴氨酸转移酶进行汞的甲基化转变。CH3CoB12 + Hg2+ + H2O = H2OCoB12 + CH3Hg+

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一甲基汞是主要形态,在较高的pH下易生成二甲基汞。在H2S存在下,易生成二甲基汞,这一过程可使不饱和的甲基金属完全甲基化。厌氧时主要形成二甲基汞,好氧时主要是一甲基汞。一甲基汞为水溶性的,易被生物吸收进入食物链。二甲基汞难溶于水,但挥发性强易逸散到大气中。

5危害:由于对含硫化合物的高度亲合力,汞及其化合物进入生物体后,就会破坏酶和其它蛋白质的功能并影响其重新合成,引起严重后果

第七章第八章

1绿色化学就是研究在化学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加工生产过程中减少或消除使用或产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害物质的科学。是研究

从源头消除污染的一门学科。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说明其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如下: (1)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 2 )、二甲基 硫(CH 3) 2 S、硫化氢(H 2 S)、二氧化硫(SO 2 )、三氧化硫(SO 3 )、硫酸(H 2 SO 4 )、 亚硫酸盐(MSO 3)和硫酸盐(MSO 4 )等。大气中的SO 2 (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 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SO 2约有50%会转化形成H 2 SO 4 或SO 4 2-, 另外50%可以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H 2 S主要来自动植物机体的腐烂, 即主要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大气中H 2 S主要的 去除反应为:HO + H 2S → H 2 O + SH。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N 2 O)、一氧化氮 (NO)和二氧化氮(NO 2)。主要讨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 2 ),用通式 NO x 表示。NO和NO 2 是大气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主要是燃料的 燃烧。大气中的NO x 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其中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 2 )以及有机的碳氢化合物(HC)和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CO的人为来源主要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大气中的CO可由以下两种途径去除:土壤吸收(土 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CO代谢为 CO 2和 CH 4 );与HO自由基反应被氧化为CO 2 。 CO 2 的人为来源主要是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天然来源主要包括海洋

环境化学重点

环境化学重点 ●大气稳定度 指气层的稳定度,即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的程度。 受密度层结和温度层结共同作用。 ●自由基活性、稳定性 活性:被卤素进攻的相对活性:叔位>仲位>伯位 卤素夺氢的相对活性:F·>Cl·>Br· 夺氢反应的选择性:Br·>Cl·>F· 稳定性:3自由基的稳定性:叔>仲>伯 ●逆温现象 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头轻脚重”从而导致大气层结稳定 ●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 Aitken核膜、积聚膜、粗粒子膜 ●大气颗粒物的去除过程 干沉降:重力、布朗运动 湿沉降:雨除、冲刷 ●光化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 光化学第一定律:只有当激发态分子的能量足够使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时,亦即光子的能量大于化学键能时,才能引起光离解反应。为使分子产生有效的光化学反应,光还必须被所作用的分子吸收,即分子对某特定波长的光要有特征吸收光谱,才能产生光化学反应。 光化学第二定律:分子吸收光的过程是单光子过程,该定律的基础是电子激发态分子的寿命很短,≤10-8 s,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辐射强度比较弱的情况下,再吸收第二个光子的几率很小。 ●大气中重要自由基及其来源 A. HO ?来源 清洁大气:O3 的光解是清洁大气中HO ?的重要来源 O3 + h→O ?+ O2 O ?+ H2O →2HO ? 污染大气,如存在HNO2,H2O2 HNO2 + h→HO ?+ NO H2O2 + h→2HO ? B、HO2 ?来源 主要来自醛类的光解,尤其是甲醛的光解 H2CO + h→H ?+ HCO ? H ?+ O2 + M →HO2 ?+ M HCO ?+ O2 →HO2 ?+ CO 只要有H ?和HCO ?存在,均可与O2 反应生成HO2 ? 亚硝酸酯和H2O2 光解 CH3ONO + hv →CH3O ?+ NO CH3O ?+O2 →HO2 ?+ H2CO H2O2 + hv →2HO ?

环境化学重点复习资料

1、痛痛病是由Cd 镉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2、水俣病是由Hg 汞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3、米糠油事件是由多氯联苯引起的。 4、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侵蚀、水资源污染、土地荒漠化、绿色屏障锐减、垃圾大量积存、物种濒危、人口激增、温室效应、海洋污染。 5、世界环境日6月5日。 6、2014世界环境日主题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 7、2014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向污染宣战。 8、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为Ca2+、Na+、Mg2+、K+、Cl-、SO42- 、HCO3- 、NO3-。 9、河水中阴、阳离子的含量顺序Ca2+<Na+<Mg2+,HC03- <S042- <Cl-。 10、腐殖质中:不溶于NaOH的部分称胡敏酸,可溶于NaOH但不溶于酸的部分称为腐植酸,既溶于碱又溶于酸的部分称为富里酸。 11、沉积物中的腐殖质可根据其在碱和酸溶液中的溶解度将其划分为三类腐植酸、胡敏酸、富里酸。 12、一般情况下,当水体DO<5mg/L,各类浮游生物不能生存;DO<4.0 mg/L时,鱼类会死亡;DO<2mg/L,水体发臭。 13、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 (组成物质)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 总碱度=[HCO3-]+2[CO32-]+[OH-]-[H+] 酚酞碱度=[CO32-]+[OH-]-[H2CO3*]-[H+] 苛性碱度=[OH-]-[HCO3-]-2[H2CO3*]-[H+] 14、酸度: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全部物质,亦即放出H+或经过水解产生H+的物质的总量。(组成物质)强酸、弱酸、强酸弱碱盐。 总酸度=[H+] +[HCO3-]+2[H2CO3*]-[OH-] CO2酸度=[H+]+[H2CO3*]-[CO32-]-[OH-] 无机酸度=[H+]-[HCO3-]-2[CO32-]-[OH-] 15、在碳酸水体中加入碳酸盐,该水体:总酸度不变,总碱度增大,无机酸度减少,酚酞碱度增大,CO2酸度减少,苛性碱度不变。

环境化学答案73006

第一章绪论 4.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2)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国际上较为重视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耦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重视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对大气、水和土地的污染等。 (3)学好这门课的观点:环境化学包含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多个分支学科,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中的来源、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这就决定了环境化学研究中需要运用现场研究、实验室研究、实验模拟系统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研究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方法,主要以化学方法为主,还要配以物理、生物、地学、气象学等其他学科的方法。因此,要求研究人员具有较广泛的各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动手能力。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当以开阔的视野,除了环境化学之外,广泛涉猎各相关学科,并注重培养自己的实验操作,如此才可能学好这门课。 5、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当前世界范围普遍关注的污染物有哪些特征 答:环境污染物的类别:环境污染物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按污染物在环境中物理、化学性状的变化,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称为原生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又称为次生污染物)。当前世界范围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变和致畸变作用的所谓“三致”化学污染物,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1大气的主要层次是如何划分的每个层次具有哪些特点 根据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划分的:对流层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上升100m,温度降低℃、密度大;平流层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空气没有对流运动,平流运动占优势、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有厚约20km的一层臭氧层;中间层温度随海拔增加迅速降低、空气较稀薄、对流运动非常激烈;热层空气高度电离、更加稀薄、大气温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 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环境问题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排放和过度开发资源; 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 济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 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垂直对流运动,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 球自转发生水平运动; 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传输。 5、当Γ<Γd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光离解。 7、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应机制为: 自由基引发、自由基转化和增殖、自由基氧化NO 、链终止; 8、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生物,维持生态平衡; 9、洛杉矶烟雾也称为光化学烟雾。10、伦敦烟雾也称为硫酸型烟雾。 11、当降水的pH值 5.0 时,称为酸雨。 12、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10um 的颗粒物; 13、PAN是指大气中的过氧乙酰硝酸酯污染物; 14、水中异养生物利用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成生命体; 15、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Cd ;16、导致水俁病的污染物是甲基汞。 17、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结构,其上联接有-OH -COOH -CHO 等官 能团; 18、非离子型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

19、pH值在4.5至8.3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为CO2、H2CO3、 HCO3-; 20、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 原; 21、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分配、水解、光解、挥发、生物降解 22、次生矿物由物理分化和化学分化而成; 23、次生铝硅酸盐由硅氧四面体层和铝氢氧八面体层构成,它们是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 24、能引起温室气体效应的气体主要有CO2、CH4、CO 、CFCs 。 25、腐殖质中不能被酸和碱提取的部分称为腐黑物,可溶于稀碱但不溶于酸的部分称为腐殖酸,既溶于碱又溶于酸的的部分称为富黑酸。 26、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 ,两者占土壤总量的90%以上。 27、土壤及沉积物(底泥)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作用(sorption)包括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 28、降水中主要的阴离子有SO42-、NO3-、Cl-、HCO3-。 29、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 三种方式。 30、天然水中的总酸度= [HCO3-] +2 [H2CO3*] + [H+] - [HO-]。 31、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风、湍流和浓度梯度的影响。 32、一般通过湿沉降过程去除大气中颗粒物的量约占总量的80%~90% ,而干沉降只有10%~20 。 33、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专属吸附。 34、无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主要通过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胶体形成、吸附-解吸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进行迁移转化。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分配系数: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段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的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2、标化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后,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之比称为标化分配系数。 3、辛醇-水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时,有机物在辛醇中的浓度和在水中的浓度之比称为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 4、生物浓缩因子: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中的浓度与其在机体周围环境中的浓度之比称为生物浓缩因子。 5、亨利定律常数:化学物质在气——液相达平衡时,该化学物质在水面大气中的平衡分压和其在水中的平衡浓度之比。 6、水解常数:有机物在水中水解速率与其在水中浓度之比称为水解常数。 7、直接光解:有机物直接吸收太阳能进行的分解反应 8、敏化光解:水体中天然有机物质(腐殖质、微生物等),吸收太阳光后,被太阳光激发,又将其激发态的过剩能量转移给接受体分子,导致接受体分子的分解反应,称为敏化光解,也称间接光解。 9、光量子产率: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占吸收总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 10、生长代谢:有机毒物作为微生物培养的唯一碳源,使有机毒物进行彻底的降解或矿化的过程。 11、共代谢:某些有机物不能作为微生物培养的唯一碳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微生物培养的碳源或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降解,这类现象称为共代谢12、生物富集: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吸收、吸附等),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又称为生物浓缩。 13、生物放大: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富集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14、生物积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内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方式从周围环境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5、基因突变:指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包括碱基对的转换、颠换、插入和缺失四种类型。 16、遗传致癌物:1)直接致癌物:直接与DNA反应引起DNA基因突变的致癌物,如双氯甲醚。 2)间接致癌物(前致癌物):不能直接与DNA反应,需要机体代谢活化转变后才能与DNA反应导致遗传密码改变。如二甲基亚硝胺、苯并(a)芘等。17、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EC50分别是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 18、阈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 19、硫化:硫化氢、硫在微生物作用下,经有氧氧化转化为硫酸的过程。 20、反硫化:硫酸盐、亚硫酸盐等在微生物作用下,经无氧还原转化为H2S的过程。 21、汞的甲基化: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某些微生物将二价无机汞盐转变为一

环境化学知识点梳理

1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因素 土壤的理化性质(PH,土壤质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重金属的种类、浓度及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植物的种类、生长发育期(4)复合污染(5)施肥 2生物富集biologicaNTRATION:指生物通过对环境(水、土壤、大气)中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的积累,使其在集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条件:1、污染物在环境中较稳定2生物能吸收3不易被生物转化分解的 3生物放大biomagification: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4生物积累;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5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光化学分解和生物转化 6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为什么能够进行远距离传输 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易于挥发至大气中,随大气进行传输2.POPs具有稳定性(或称为持久性),能在环境中长时间存在而不发生降解 正是由于其挥发性强流动性大,并且持久性强,导致其能能在环境中持续存在并远距离传播. 7全称是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简称PPCPs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 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PPCPs种类繁杂,包括各类抗生素、人工合成麝香、止痛药、降压药、避孕药、催眠药、减肥药、发胶、染发剂和杀菌剂等。许多PPCPs 组分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旋光性和极性,大都以痕量浓度存在于环境中。兽类医药、农用医药、人类服用医药以及化妆品的使用是其导入环境的主要方式。由于该类物质在被去除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被引入到环境中,人们还将其称为“伪持续性”污染物。城市污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其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和受纳水体的水质。大多数PPCPs 以原始或被转化形式排人到污水中随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 8持久性有机物(POPs):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 PCPBS多氯联苯,二噁英,多环芳烃。多溴联苯(PBBS) 特性:(1)持久性,能在环境中持久地存在(2)生物蓄积性,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有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3)半挥发性,能够经过长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极地地区(4)有毒性,在相应的环境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生物造成有害或有毒效应,在POPs公约规

完整word版环境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绪论: 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绿色屏障锐减、垃圾、物种濒危、人口激增、温室效应。 2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的占80%~90%。 3环境化学的特点是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4由于环境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 5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变和致畸变作用的所谓“三变”化学污染物,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则可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生物效应。 7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 二大气环境化学 1根据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将大气分为四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 2大气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化合物。 3燃料燃烧过程中影响NOx形成的因素:根据NOx形成的机理,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量主要与燃烧温度和空燃比有关。 4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每个CH4分子导致温室效应的内力比CO2分子大20倍。 5氟氯烃类化合物既可以破坏臭氧层也可以导致温室效应。 6逆温: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反常现象。 7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层的稳定程度,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程度。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干空气在上升时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之比用Td表示)有关。一般来讲,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越大,气块越不稳定。 8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空气机械运动如风和湍流,由于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造成的逆温想想以及污染源本身特性。 9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10大气中的HO·和HO2·的来源:对于清洁大气O3的光解是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对于污染大气,如有HNO2和H2O2存在,光解可产生HO·,HO2·主要来源于醛的光解尤其是甲 醛的光解。 11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第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解 反应产生第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的烟雾污染现象。他的特征:烟雾呈蓝色,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橡胶开裂,刺激人的眼睛,伤害植物的叶子,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是大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大气温度较低,而且有强的阳光的照射。 12光化学烟雾的控制对策:控制反应活性高的有机物的排放、控制臭氧的浓度。 硫酸烟雾与光化学烟雾的比较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说明其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如下: (1)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二甲2基硫(CH)S、硫化氢(HS)、二氧化硫(SO)、三氧化硫(SO)、硫酸(HSO)、3222324亚硫酸盐(MSO)和硫酸盐(MSO)等。大气中的SO(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342 区来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SO约有50%会转化形成HSO224 2-或SO,另外50%可以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HS主要来自动植物机 42 体的腐烂,即主要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大气中HS主要的去除反应为:HO + HS ? HO + SH。 222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NO)、一氧化2氮(NO)和二氧化氮(NO)。主要讨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2用通式NO表示。NO和NO是大气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主要x2 是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NO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干沉x 降从大气中去除。其中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以及有机2的碳氢 化合物(HC)和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 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CO的人为来源主要是在燃 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大气中的CO可由以下两种途径去除:土壤吸收(土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CO代谢为 CO 和 CH);与HO自由基反应被氧化24 为CO。 2 CO的人为来源主要是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天然来源主要包括海洋2 脱气、甲烷转化、动植物呼吸和腐败作用以及燃烧作用等。 甲烷既可以由天然源产生,也可以由人为源产生。除了燃烧过程和原油以及天然气的泄漏之外,产生甲烷的机制都是厌氧细菌的发酵过程。反刍动物以及蚂蚁等的呼吸过程也可产生甲烷。甲烷在大气中主要是通过与HO自由基反应被消除:CH + HO?CH + HO。 432 (4)含卤素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是指有机的卤代烃和无机的氯化物和氟化物。 大气中常见的卤代烃以甲烷的衍生物,如甲基氯(CHCl)、甲基溴(CHBr)33和甲基碘(CHI)。它们主要由天然过程产生,主要来自于海洋。CHCl和CHBr333在对流层大气中,可以和HO自由基反应。而CHI在对流层大气中,主要是在3 太阳光作用下发生光解,产生原子碘(I)。许多卤代烃是重要的化学溶剂,也 是有机合成工业的重要原料和中间体,如三氯甲烷(CHCl)、三氯乙烷(CHCCl)、333四氯化碳(CCl)和氯乙烯(CHCl)等均可通过生产和使用过程挥发进入大气,423 成为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它们主要是来自于人为源。在对流层中,三氯甲烷和氯乙烯等可通过与HO自由基反应,转化为HCl,然后经降水而被去除。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部分复习题解答和重要知识点汇总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部分习题解答和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2、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 1. 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 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 3. 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PAH等; 4. 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等; 5. 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 6. 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 7. 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 8. 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 9. 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4. 影响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主要有:(1)空气的机械运动如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2)天气和地理地势的影响;(3)污染源本身的特性。 7.大气中有哪些重要自由基?其来源如何? 大气中主要自由基有:HO HQ、R RQ HO的来源:① Q3的光解:Q3 +h r ---------------------- - 0 + 0 2 Q+HQ ---------------- — 2HQ ②HNQ 的光解:HNQ 2 + h r --------------- HQ +NQ ③H 2Q 的光解:H2C2 + h r ----------------------- 2HQ HQ的来源:① 主要来自醛特别是甲醛的光解 H 2CQ + h r ---------------- -- H + HCQ H + Q 2 + M ------------ - HQ + M HCQ + Q2 +M -------------------- -- HQ2 + CQ + M ②亚硝酸酯的光解:CHQNQ +h r —CHQ + NQ CH 3Q + Q 2 ------------------------------- ---- HQ + H 2CQ ③的光解:HQ + h r -------------------- 2HQ HQ + H 2Q --------------- - HQ + H 2Q R 的来源:RH+ Q ---------------- R + HQ RH + HQ -------- R + H2Q CH 的来源:CHCHQ的光解CH3CHQ +h r 一- CH + CHQ CH 3CQCH的光解CH3CQCH+ h r -------------- 3+ CH s CQ

石油大学 环境化学 在线考试附答案..

《环境化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⒈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和三种方式,最重要的是迁移形式是。 ⒉由近紫外光(200nm<λ<400nm)引起光化学离解的物质键能E应满足:(c=3.0×108m/s,h=6.626×10-34J.s/光量子) < E < 。 ⒊将下列物质:乙烯、正丁烯、正丁烷和异丁烯,按照光化学反应活性大小依次排列为 > > > 。 ⒋大气颗粒物依照表面积与粒径分布的关系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度模,分别是、和,并用来解释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归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可吸入粒子定为D p <的颗粒物。 5.根据温度层结、密度层结和运动规律,可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其中随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的是和;臭氧主要分布在中; 内的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该层也称为电离层。 6.由可见光(400nm<λ<780nm)引起光化学离解的物质键能是(c=3.0×108m/s,h=6.626×10-34J.s/光量子) < E < 。 7.大气颗粒物有三种重要的表面性质:、和。雨滴的形成就属于。 8.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9.根据土壤中H+离子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和潜在酸度,根据提取液的不同,潜在酸度分为和。代换性是矿物质土壤潜在酸度的主要来源。 10.含镉废水通入H 2 S达到饱和并调整pH值为8.0,水中Cd2+浓度是(已知饱和 H 2S溶液的浓度为0.1mol/L,解离常数K 1 为8.9×10-8,K 2 为1.3×10-15,CdS的溶度积为 7.9×10-27)。 11.已知25℃时,E0(Fe3+/Fe2+)=0.68V,a(Fe3+)=0.01mol/L, a(Fe2+)=0.1mol/L。计算pE0为,pE为。 12.水中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和 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总结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总结(课件版) 一、绪论: 1.什么是环境化学 (1)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 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2)定义:它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 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2、环境化学的内容 查明潜在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来源,浓度水平和形态分布;对这些潜在有害物质溯本 求源,并查明它们在环境介质中和不同环境介质之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查明这些潜在有害物质 对环境、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发生作用的途径、方式、程度和风险;探索缓解或消除这些有害 物质已造成的影响或防止它们可能造成影响的方法和途径。 3、环境污染物: 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分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有害于 人类的变化的物质。大部分污染物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 4、环境学或毒理学意义的重金属: Hg、Cd、Pb、Zn、Cu、Co、Ni、Ba(钡)、Sn(锡)、Sb(锑)等,从毒性角度讲还包括:As、Be、 Li、Se、B、Al 等。 5、BTEX: 苯、甲苯、乙基苯和三个二甲基苯的异构体。是汽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广泛用作溶剂。这 些化合物是土壤和地下水的常见污染物。 6、PAHs:多环芳烃 7、有机卤化合物: ①氟氯烃(CFCs)②有机溶剂③有机氯农药④PCB 多氯联苯,有209 个同系物和PCT 多氯三 联苯,有8149 个同类物。 8、POPs 名单: 滴滴涕(DDT) 六氯苯二恶英呋喃 9、环境效应: 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发生变化。 10、环境本底:

(整理)大气环境化学.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本章重点:1 污染物在大气中迁移过程 2 光化学烟雾和硫酸型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 第一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移 大气层简介 一、大气温度层结 对流层(troposphere) :(0km-17km)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垂直),集中了大气中90.9%天气现象,污染物排放直接进入对流层 平流层(stratosphere):17-55km气体状态稳定,垂直对流很小,大气透明度高 中间层(mesosphere):55-85Km气温下降达-92℃,垂直运动剧烈,发生光化学反应。 热层(thermsphere):800Km空气密度很小,温度升高到1000k,电离层 逸散层:>800Km 气体分子受地球引力极小,因而大气质点会不断向星际空间逃逸。 出示大图: 图1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 图2 大气密度的垂直分布 大气垂直递减率 二、辐射逆温层 三、绝热过程与干绝热过程 四、大气稳定度的判定 五、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1、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风—使污染物向下风向扩散 湍流—使污染物向各风向扩散 浓度梯度—使污染物发生质量扩散 2、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的影响

第二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一、光化学反应基础 1、光化学反应过程 什么是光化学反应? 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称光化学反应,大气光化学反应分为两个过程。 初级过程: A + hνA* 次级过程 举例: HCl + hνH + Cl H + HCl H2 + Cl Cl + Cl Cl2 2、量子产率(不做介绍) 3、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离解 (1)氧分子和氮分子的光离解 O2 + hνO + O N2 + hνN + N (2)臭氧的光离解 O3 + hνO + O2 (3)NO2的光离解 NO2 + hν N O + O (4)亚硝酸和硝酸的光离解 HNO2 + hνHO + NO HNO2 + hνH + NO2

环境化学重点

环境化学重点 1.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层的稳定程度,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的程度。 2.二次颗粒物:大气中某些污染组分之间,或这些组分与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应而产生的颗粒物,称为二次颗粒物。 3.垂直递减率:大气垂直递减率:随高度升高气温的降低率,Γ=-dT/dz。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干空气在上升时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之比,用Γ d 表示。 4.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 5.生物积累:就是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包括生物浓缩和生物放大。 6.生物放大:生物放大是指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7.碱度: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合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 8.质体流动:物质的质体流动是由水或是土壤微粒或是两者共同作用所致,常用来指各种污染物在土壤中通过土壤质体所进行的一种传播方式。 9.分配系数:非离子性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10.活性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为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 11.阳离子交换量: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阳离子总量,称为阳离子交换量,以(cmol/kg 土)表示。 12.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的反映。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之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潜性酸度分为代换性酸度和水解酸度。 13.标化分配系数:即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14.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15.内分泌干扰物:能干扰机体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结合或清除的各种外源性物质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16.血脑屏障:(血脑屏蔽)机体参与固有免疫的内部屏障之一,由介于血循环与脑实质间的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和包于壁外的胶质膜所组成,能阻挡病原生物和其他大分子物质由血循环进入脑组织和脑室。 简答 1.有机物分配作用与吸附作用的区别? (1)从概念上讲,分配作用是在水溶液中土壤有机质对有机化合物的溶解作用,而吸附作用是指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或干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 (2)分配作用的吸附等温线是线性的,而吸附作用的是非线性的。 (3)分配过程中散发的热量比吸附过程小。 (4)分配作用中不存在竞争吸附,而吸附作用存在竞争吸附。 (5)分配作用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吸附作用主要为化学键力。

最新环境化学考试参考题要点

环境化学试题集 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环境化学: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2等气体吸收了地球辐射出来的红外光,将能量截留于大气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叫做温室效应。 酸沉降: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干、湿沉降两种途径迁移到地表的过程。 光化学烟雾:所谓光化学烟雾是指含有NO X和HC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大气中一氧化碳的去除由两种途径:土壤吸收和与HO反应。 ≤2.5μm。目前人们对于大气颗粒物的研究更侧重于PM2.5,其中PM2.5是指D p 对于碳酸平衡,pH=8.5时,体系中的碳酸的主要形态是HCO3-。 在高pE值的天然水中(pH=5~9),铁以Fe(OH)3形态存在。 二、简答题(35分,每题5分) 1、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①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②有害物质的来源,以及在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③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④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2、环境化学的研究特点?①研究的综合性;②环境样品的低浓度性;③环境样品的复杂性。 2、大气组分按停留时间分为哪几类,有什么意义? 大气组成按停留时间分类:准永久性气体、可变化组分、强可变组分;其中属于环境化学研究中关注的是可变化组分和强可变组分。

3、简述对流层大气的特点。①.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存在强烈的 对流运动,②绝大多数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③密度大,占空气总质量的3/4;④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均发生在此层。 4、简述CFCs 在对流层中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及其在平流层中的危害。解:CFCs 在对流层中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①对波长λ〉290nm 的光不易吸收,不发生光 解;②不与HO 等反应,不易被氧化;③不溶于水,不易随降水从大气中消失。 平流层中危害:①发生光化学反应,破坏臭氧层②温室效应二氧化碳高得多。 4、大气中CO 的去除方式主要有土壤吸收和与HO 反应。(参考教材P31) 5、简述大气中HO 自由基的主要来源。解:清洁大气中, HO O O H O hv 2223+?→?+ 污染大气中,NO HO hv HNO +→+2 , HO hv O H 222?→?+ 6、简述大气中NO 向NO 2转化的各种途径。解:NO 向NO 2转化的主要途径有: ①与O 3反应 NO+O 3→NO 2+O 2 ②与氧化性自由基反应 NO+RO 2→RO+NO 2 ③与NO 3反应 NO+NO 3→2NO 2 7、列出大气中RCHO 和RH 可能的反应途径。 解:参考教材P94图2-38 8、列出大气中由C 2H 6生成PAN 的反应途径。 解:参考教材P79 PAN 的生成 9、列出乙烯在大气中的可能反应路径。解:①与HO 反应;②与臭氧反应;③ 与NO 3反应。 10、列出乙烯与臭氧在大气中可能的反应及产物。 解: 22322CH CH O H CO H COO =+→+

《环境化学》重点

环境化学 这个内容只是老师讲的重点内容大概,需要结合书本来复习,祝愿大家都考好哈。 第一章绪论 1、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定位世界地球日,6月5日定位世界环境日。 2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 环境化学的任务: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化学物质的来源,以及它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3、环境化学的特点: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制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4由于化学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 5、污染物类别:(1)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 (2)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固体污染物 (3)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 6、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三种。物理-化学迁移是最重要的迁移形式 7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个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镉Cd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 Hg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1、大气层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逸散层 对流层特性:由于对流层大气的重要热源来自于地面长波辐射,因此离地面越近气温越高;离地面越远气温则越低。在对流层中,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降低0.6℃。云雨的主要发生层,赤道厚两极薄。

环境化学复习题

考研环境化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________。 2. 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____________和在环境的____________。 3. 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方式。 4. 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 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 (1)NO2 + hν+ (2)HNO2 + hν+ 或HNO2 + hν+ (3)HNO3 + hν+ (4)H2CO + hν+ 或H2CO + hν+ (5)CH3X + hν+ 7. 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________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8. 乙烯在大气中与O3的反应机理如下,请完善方程,填写相关分子式: O3 + CH2=CH2H2CO + H2COO 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去除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 9. 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 (1)CF m Cl n + h v CF m Cl n-1 + ________ ________ + O3O2 + ________ ________ +O O2 + Cl 10. 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11. 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_______。 15. 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CFC-11和Halon 1211的分子式分别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17. 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影响。 18. 按污染成因分,气溶胶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9. 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________、热层和逃逸层。 20. 伦敦烟雾事件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引起的。 21. 大气中CH4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排放。 22. 富集因子法可以推断气溶胶污染源,如EF地壳> 10,则表示待查元素i________。 23. 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天然水中的总碱度= ________ + 2________ + [OH-] - 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