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 历史渊源

越剧 历史渊源
越剧 历史渊源

越剧历史渊源

名称由来

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后又有称为“女子科班”、“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等。第一次称“越剧”,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的笃班”,首次在《申报》广告上称为“越剧”。 1938年起,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但各戏报上的称谓依旧不统一,记者与投稿者经常各用各的。1939年,《大公报》记者樊迪民,兼为姚水娟之“越吟舞台”的编导,受李白《越女词》之启发,兼考虑绍兴是越王勾践生聚教训击败吴国的复兴基地,而越剧发源地嵊县是绍属之一,又受越剧名伶姚水娟“我就是要越唱越响,越唱越高,越唱越远”之豪言触动,遂给茹伯勋编的《戏剧报》写稿,刊出正名为“越剧”的动机和意义的文章,告诸观众。自此以后,各报“女子文戏”的广告陆续改称为“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统一称为“越剧”。

历史

越剧最初是从曲艺“落地唱书”发展而成。清咸丰十二年(1852)由嵊县西乡马塘村农民金其柄所创。落地唱书是浙江嵊县以马塘村为主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以马塘村为主,为越剧起源,因而越剧应有近150年历史),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艺人初始均为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

1920年,时为“小歌班”的升平歌舞台老板周麟趾,从嵊县请来民间音乐组织“戏客班”的3位乐师组成越剧史上第一支专业伴奏乐队。

1920年起,小歌班集中较知名的演员编演新剧目,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孟丽君》等。这些剧目适应了“五四运动”后争取女权和男女平等思潮的兴起,受观众欢迎。之后,升平歌舞台老板周麟趾从嵊县请来民间音乐组织“戏客班”的3位乐师组成越剧史上第一支专业伴奏乐队,演奏时以15两音定弦,沿用绍兴大班习惯,称为“正宫调”,简称“正调”,从此“丝弦正调”成了主腔;并借鉴绍兴大班的板式,初步建立起板腔体的音乐框架。

1921年9月至1922年,男班艺人相继将剧种改称“绍兴文戏”,吸收京剧、绍剧的表演程式,向古装大戏发展。剧目则受海派京剧影响,主要编演连台本戏,在“大世界”、“新世界”等游乐场以及茶楼、旅社、小型剧场演出。1923年7月,嵊县籍商人王金水请男班艺人金荣水回乡办第一个女班,招收13岁以下的女孩二十余人。翌年1月14日,该女班在上海升平歌舞台演出,称“髦儿小歌班”。

1928年1月起,女班蜂拥来沪。至1941年下半年增至36个。报纸评论称“上海的女子越剧风靡一时,到近来竟有凌驾一切之势”。而男班由于演员后继无人,最终被女班取代。

1929年,嵊县办第二个女班,之后续有举办。1931年底开始,一些女演员如王杏花、陈苗仙、吕福珠以及“东安舞台”、“四季春班”等先后来沪,但仍为男女混合演出。

女子越剧在上海立足后,为适应环境和观众需求,以姚水娟为代表的一批越剧从业者进行了变革,称为“改良文戏”。自1928年至1932年的4年间,编演新剧目逾400个,剧目题材广泛,风格、样式多种多样,编剧多半曾从事过“文明戏”,剧目一般采用幕表制。

剧目内容的多样化引起演出形式相应的变化,出现向兄弟剧种学习的趋势。这时期,最有名的演员旦角为“三花一娟一桂”,即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筱丹桂,小生为屠杏花、竺素娥、马樟花;青年演员如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等,都已崭露头角。1942年10月,袁雪芬以话剧为榜样,在大来剧场开始改革。前两年陆续聘请编导有于吟(姚鲁丁)、韩义、蓝明(流)、萧章、吕仲、南薇、徐进等,多为年轻的业余话剧工作者。他们把进行改革的越剧称为“新越剧”。越剧改革首先是编演新剧目,建立剧本制,废除幕表制。

1950年4月12日成立了上海第一个国家剧团——华东越剧实验剧团。1955年3月24日上海越剧院正式成立。1951年3月,华东戏曲研究院成立,1954

年正式建立浙江省越剧团。

20世纪50至60年代前期是越剧的黄金时期,创造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精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在国内外都获得巨大声誉,《情探》《李娃传》《追鱼》《春香传》《碧玉簪》《孔雀东南飞》《何文秀》《彩楼记》《打金枝》《血手印》《李秀英》等成为优秀保留剧目,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追鱼》《碧玉簪》《红楼梦》还被摄成电影,使越剧进一步风靡大江南北。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越剧受到严重的摧残。一批著名演员、创作人员和管理干部,受到迫害,越剧被迫停演。十年动乱结束后,越剧得到复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解体的区级越剧团,也部分得到重建,恢复了艺术活动。

纪念越剧晚会主持词

纪念越剧晚会主持词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晚上好。 XX年的春天,江南的大地,风清花开,莺飞草长,我们迎来了越剧百年庆典。趟过岁月的长河,撩起中国戏曲艺术的帷幕,遥想19XX年的春天,也是江南,也是我们浙江,嵊县剡溪旁,几位艺人,一个小小的演艺群体,在乡村简陋的草台上,唱响了一种叫“落地唱书”戏文,由于,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开启了一种叫越剧的剧种的历史源头。 百年来,越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博采众长,勇于改革、积极创新,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艺术品种,拥有广大的观众,成为仅次于京剧的全国第二大剧种。 我们··历史悠久,文化昌明,人才辈出,越剧有着深厚的基础,特别是建国后,越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今,就拥有十多个民间越剧剧团,她们活跃在乡间,名声在外,成为一个绚丽的文化景观。 越剧百年华诞,社会各界纷纷以各种形式庆祝这一梨园盛事。今晚,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越剧百年华诞。几代人将同台演出,有我们老一代的表演艺术家,她们宝刀不老,雄风犹在;有年富力强的中年,她们飒爽英姿活跃在舞台上;还有是年轻的一代,预示着越剧事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碧玉簪》是越剧传统经典剧目,倾注几代艺人的心血,脍炙人口,家喻户晓。1962年拍摄电影时这部电影更造就了金派艺术的辉煌。下面就欢迎柯微为大家演唱《碧玉簪》选段。原创:https://www.360docs.net/doc/e915485135.html, “蝶盟良缘一朝订,心若磐石永不移”。千百年来传颂不息的“梁祝”传说与“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同誉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梁祝的故事美丽动人,深受人民大众的普遍喜爱,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声名远播。在朝鲜、日本,以及欧美大陆,把梁祝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下面请··戏曲协会为我们表演梁祝中的《十八相送》。

浅谈越剧发展历程

浅谈越剧发展历程 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是目前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然而任何剧种都有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越剧亦是如此,越剧表演艺术的发展轨迹及其表演风格的形成,大体可分三个重要阶段。 四十年代改革前是一个阶段。有人曾把一阶段的剧种状况比作婴儿之嗷嗷待哺,说她“出生前先天不足,出生后奶水不足”。这一概话括,颇为形象。据老一辈们回忆、记述,虽然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以施银花、赵瑞花、王否花和姚水娟、筱丹桂为代表的第一代女子越剧演员,在艺术上已经作了不少探索、改良,从而使其较之男班的演出有明显的提高和发展。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当时上海舞台上的女子越剧,基本还是演的没有剧本没有准词的“幕表戏”、“路头戏”。演员根据幕表师傅的简单说戏,了解一个剧情大概,就可以舞台上随机应变、自由发挥。“坐唱”时期的精陋习气仍很浓,舞台动作也极为简单,表演人物也较粗糙、概念化。演哭时袖子离眼三寸,只拉哭腔,不动感情;一句哭腔起调后抑或一个唱段中间,演员均可从检场人员那里接过茶壶喝水润喉,吐痰清嗓,甚至窃窃私语、交头接耳。表演中,或简单套用一些京剧程式,或自然主义、形式主

义地照搬生活动作,图解唱词内容。除了这些早期难以避免的简陋舞台表演外,在诸如《僵尸拜月》、《阴阳河挑水》等一类坏剧目中,则还有不少黄色、恐惧、不健康的表演。 身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的“孤岛”上海,面对越剧舞台上随处可见的陋习秽风,这个年轻剧种究竟如何立足生存,如何成长发展的问题,历史地摆到了严肃思考着的越剧工作者面前。自1928年起,以袁雪芬为代表的越剧界姐妹,凭着她们对社会对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决心冲出旧的艺术天地。袁雪芬首先响亮地提出“要我演,除非改”法,,她主动削减自己的包银,以供改革新越剧表演之用;同防范老板流氓、反动统治的破坏迫害,;她们还尽最大努力,如饥似渴地向姐妹艺术和兄弟剧种刻苦学习。她们一手伸向京剧;昆曲等古老剧种;一手伸向话剧、电影等新文艺,广采博取,融化吸收,慢慢滋养丰富自己,弥补不足。这就是以后越剧界流行的把话剧和昆曲称作越剧的“养父养母”或“两个奶娘”等说法之来由。这个阶段,也就是越剧界常说的四十年代改革阶段。 越剧革新的先行者强烈要求剔除旧越剧中低级、粗俗、凶杀、黄色的坏东西,希望把旧越剧改革成适应时代需要,能对社会对人们能起“高台教化”作用的严肃正派、优美健康的艺术,其用心是良苦的,其精神是可贵的。所以,她们在改革中能注意边学习边吸收,同时修

越剧绵长百年越剧

越剧绵长百年越剧:沧桑历尽吐芬芳 摘要:中国的戏曲剧种很多,许多的剧种历史悠长,但是越剧的发展却给了人们一种奇迹的感觉。越剧没有深厚的渊源,没有悠长的历史,从浙东嵊州的农村,走进上海,走向全国,走向海外,成为了一个有影响的地方性剧种,而这些都是在20世纪的几十年间完成的,其独特的生命力在于越剧的改革,正是百年以来前仆后继的越剧人在改良越剧的道路上不断努力,越剧的花朵才能盛放于一隅,让我们为那幽婉清绝的唱腔而惊叹不已。 关键词:越剧浙江改革唱腔正文:中国的戏曲剧种很多,许多的剧种历史悠长,但是越剧的发展却给了人们一种奇迹的感觉。越剧没有深厚的渊源,没有悠长的历史,从浙东嵊州的农村,走进上海,走向全国,走向海外,成为了一个有影响的地方性剧种,而这些都是在20世纪的几十年间完成的,其独特的生命力在于越剧的改革,正是百年以来前仆后继的越剧人在改良越剧的道路上不断努力,越剧的花朵才能盛放于一隅,让我们为那幽婉清绝的唱腔而惊叹不已。 越剧有着独特的江南农耕文化,是被滋养出的柔美越腔乡音。起步于绍兴农村的越剧,是“一群乡下男人玩出来的越剧”,一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越剧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地区嵊县一带,清末在曲艺"落地唱书"的基础上吸收余姚滩簧、绍剧等曲种、剧种的剧目、曲调、表演艺术而初步成型,以后在发展中进一步走向成熟,形成优美抒情的艺术风格。 百年酿得千里香 在浙江东部,四明山西麓,有一座建于西汉时期的古城一一嵊县,越剧便发源于此。越剧是从“落地唱书”发展起来的,唱书是流行于嵊县农村的一种自娱自乐的形式,劳作之余,人们常聚于田头、晒场等地说唱一番。随着唱书艺术的发展,他的影响也不断扩大,唱书艺人们走南闯北,将唱书艺术带出嵊县。一次偶然的余杭岳阳楼事件,使艺人们产生了分裂,而落地唱书也因此分为了南北两派,艺术风格上南派“俗”,北派“雅”。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唱书艺人在浙江余杭进行了分角色演出的初次尝试,清明节时在嵊县东王村用稻桶、门板搭成的草台上正式以戏曲形式演出,从此诞生了一个新的剧种。为与绍兴地区流行的绍兴大班相区别,称之为“小歌文书班”,简称“小歌班”;因为十分简陋,乐器只有尺板、笃鼓,也称“的笃班”。艺人基本上都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俗称男班。所用曲调沿用唱书时的[呤哦调],以人声帮腔,无丝弦伴奏,剧目多民间小戏。“越剧”这个名称,首次出现在1925年9月17日上海《申报》演出广告中。 小歌班诞生后,从嵊县向邻近的绍兴、宁波一带流布。1910年进入省城杭州。1917年5月13日,初次进入上海,在十六铺“新化园”演出,因粗糙简陋,观众寥寥,不足一月即结束。以后又有三班小歌班艺人来上海,在几经失败之后,艺人们注意学习绍兴大班和京剧的表演技巧,艺术上有所提高。从1920年起, 小歌班集中了几乎所有较知名的演员,编演了一些有自己特色、引人入胜的新剧目,如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编为连台本戏,又如编演了《孟丽君》,重新改

这些明星来自绍兴,你知道么

这些明星来自绍兴,你知道么 ???我们在绍兴绍兴在这里 绍兴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公众平台 绍兴佬微信号:SXL0575 【江一燕】原名江燕,中国女演员、歌手 1983年9月11日生于绍兴市 她是演员,曾经《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中的“周蒙”让大家 开始认识了这个姑娘。▲▲《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电影《南京!南京!》▲▲《四大名捕》里的姬遥花▲▲《消失的子弹》她是作者,出版过个人文学作品《我是爬行者小江》。她也 是一名摄影师,她的摄影有多牛?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颁奖典礼上,唯一一个属于女摄影师的奖项,被江一燕捧走了。她是清纯的、时尚的、婉约的绍兴姑娘。【茅子俊】中国男演员 1986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他是林心如工作室旗下艺人 ▲▲电视剧《美人心计》饰演汉武帝 ▲▲电视剧《倾世皇妃》 ▲▲电视剧《秀丽江山之长歌行》茅子俊饰演东汉将领阴兴 ▲▲近期热播电视剧《青云志》茅子俊饰演桀骜不驯的“毒公子”秦无炎 ▲▲近期热播电视剧《大唐荣耀》饰演安庆绪【俞飞鸿】中国

女演员 1971年1月15日出生,祖籍绍兴诸暨还记得《小李飞刀》中的惊鸿仙子么?没错!就是她▲▲电视剧《大丈夫》▲▲电视剧《东方战场》饰演宋美龄【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国家一级演员 1959年4月12日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浙江绍兴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演员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浙江大学人文 学院兼职教授猴哥【六小龄童】,这个就不多介绍了【陈道明】中国男演员国家一级演员 1955年4月26日出生,祖籍绍兴 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广电总局颁发优秀电影表演艺术家2006年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委员▲▲电影《我的1919》使其获得第2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与巩俐主演了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归来》,并在片中饰演陆焉识【朱丹】主持人演员2003~2012年5月在浙江担任主持人,2012年10月签约湖南卫视。2014年1月,正式加盟安徽卫视。2014年,朱丹成功跻身福布斯中国名人榜【谢晋】导演国家一级演员 谢晋1923年出生,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王天林】导演王天林(1928—2010),浙江绍兴人,生于上海。17岁到香港,1947年由叔父王鹏翼引进影坛,先后做过冲印、录音、

越剧角色行当

越剧的角色行当随着剧种的发展,逐渐衍化,从单纯到齐全。在初期,由于剧目多为表现农村中爱情、婚姻题材的"对子戏",故以"二小"(小生、小旦)、"三小"(小生、小旦、小丑)为主;以后随着题材的扩大,发展为"四柱头"(又称"四庭柱",即"三小"加老生),老旦、花脸地位不高。40年代越剧改革以后,打破了严格的行当界限,但仍保持着基本的行当体制。 现在越剧角色行当,分为六大类: 一、小旦。饰青年、少年女性角色。其中又可细分为6种路子及称谓: 悲旦,专饰命运悲惨的青年、中年妇女角色,类似京剧中"青衣",以唱工为主、做工为辅。如《三官堂》中的秦香莲、《琵琶记》中的赵五娘、《梅花魂》中的陈杏元、《血手印》中的王千金等。在越剧传统剧目尤其是40年代的"第二传统剧目"中,有大量悲剧,对形成悲旦这一行当起了重要作用。 花旦,专饰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少女角色,表演以做工取胜,动作灵巧轻快。如《箍桶记》中的九斤姑娘、《西厢记》中的红娘、《玉连环》中的李翠英、《打金枝》中的公主。 闺门旦,专饰名门闺秀、千金小姐一类角色,表演特点是举止端庄、文静大方,唱工和做工兼擅。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彩楼记》中的刘月娥、《西园记》中的王玉贞等。 花衫,饰演古代青年女子,表演形态介于闺门旦和花旦之间,既有闺门旦的大家子身份和端庄大方的仪态,又有花旦俏丽、活泼的举止。如《梁祝》中的祝英台、《盘夫索夫》中的严兰贞、《情探》中的敫桂英等。 正旦,主要饰演做了母亲的中年妇女一类角色,穿着素净,动作稳重,在戏中一般做配角。如《红楼梦》中的王夫人和薛姨妈、《碧玉簪》中的李秀英之母、《二堂放子》中的王桂英、《打金枝》中的皇后等。 武旦,专饰有武艺的女性角色,表演以武功、武戏见长,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樊梨花》中的樊梨花和薛金莲、《杨八姐盗刀》中的杨八姐、《白蛇传·盗仙草》中的白素贞、《十一郎》中的徐凤珠等。越剧一向以文戏为主,武戏很少,武旦所演剧目和所学武功,多为从其他剧种吸收。演员中无人专演武旦,有关角色一般由武功基础较好的其他旦角行当演员兼演。 二、小生。饰青年男性角色。在女子越剧中,由于小生由女演员扮演,故比其他剧种的小生行当更具柔美特色,在剧种中的地位也更重要。其中又可分为4种路子及称谓:书生,又称儒巾生、风雅小生,头戴秀才巾、解元巾(统称方巾),主要饰演儒雅潇洒、文质彬彬的读书人,表演特点是洒脱庄重、温文尔雅,富有书卷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盘妻索妻》中的梁玉书、《西厢记》中的张君瑞、《何文秀》中的何文秀、《西园记》中的张继华、《梅花魂》中的梅良玉、《碧玉簪》中的王玉林、《沉香扇》中的徐文秀、《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等。 穷生,又称鞋皮生或破巾生,因脚拖鞋皮、头戴破巾、身穿百衲衣而得名,主要饰演穷愁潦倒的落难公子和寒家子弟一类角色,表演特点是带有寒酸相和迂腐气。如《情探》中的前期王魁、《珍珠塔·前见姑》中的方卿、《杜十娘》中的李甲、《李娃传》中落魄时的郑元和、《彩楼记》中的吕蒙正等。 官生,主要饰演古代官员、显贵一类角色,头戴乌纱,身着官袍,表演带有一定的工架和气度。如《打金枝》中的郭暧、《贩马记》中的赵宠、《胭脂》中的吴南岱等。 武生,主要饰演有武艺的中青年男性角色,表演特点是英武挺拔,文武兼长,能参加武打场面。如《双枪陆文龙》中的陆文龙、《貂蝉》中的吕布、《樊梨花》中的薛丁山、《辕门责夫》中的杨宗保等。越剧中武戏不多,无人专工此行当,一般根据剧情需要,由武功较好的小生演员兼演。 三、老生。饰老年男性角色。演出挂髯口,分黑髯、花髯、白髯三类。按表演特点,可

纪念越剧百年主持词

纪念越剧百年主持词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晚上好。 XX年的春天,江南的大地,风清花开,莺飞草长,我们迎来了越剧百年庆典。趟过岁月的长河,撩起中国戏曲艺术的帷幕,遥想1906年的春天,也是江南,也是我们浙江,嵊县剡溪旁,几位艺人,一个小小的演艺群体,在乡村简陋的草台上,唱响了一种叫“落地唱书”戏文,由于,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开启了一种叫越剧的剧种的历史源头。 百年来,越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博采众长,勇于改革、积极创新,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艺术品种,拥有广大的观众,成为仅次于京剧的全国第二大剧种。 我们··历史悠久,文化昌明,人才辈出,越剧有着深厚的基础,特别是建国后,越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今,就拥有十多个民间越剧剧团,她们活跃在乡间,名声在外,成为一个绚丽的文化景观。 越剧百年华诞,社会各界纷纷以各种形式庆祝这一梨园盛事。今晚,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越剧百年华诞。几代人[大秘书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915485135.html,找各类范文,到大秘书网]将同台演出,有我们老一代的表演艺术家,她们宝刀不老,雄风犹在;有年富力强的中年,她们飒爽英姿活跃在

舞台上;还有是年轻的一代,预示着越剧事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碧玉簪》是越剧传统经典剧目,倾注几代艺人的心血,脍炙人口,家喻户晓。1962年拍摄电影时这部电影更造就了金派艺术的辉煌。下面就欢迎柯微为大家演唱《碧玉簪》选段。 “蝶盟良缘一朝订,心若磐石永不移”。千百年来传颂不息的“梁祝”传说与“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同誉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梁祝的故事美丽动人,深受人民大众的普遍喜爱,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声名远播。在朝鲜、日本,以及欧美大陆,把梁祝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下面请··戏曲协会为我们表演梁祝中的《十八相送》。 白素贞仰慕人间,携小青来到XX,西湖雨中逢许仙,许仙借伞于白素贞,于是故事发生了。不用我多说了,相信大家明白这说的就是《白蛇传》了。那接着就请陈丽君为我们演唱《白蛇传》选段《西湖山水》。 越剧是一个在全国有着重要影响的地方剧种,其秀美典雅的艺术气质和细腻委婉的表演风格,在传统舞台艺术中独树一帜。“越剧历史上有过两次辉煌的巅峰,一次是袁雪芬、王文娟、徐玉兰等老艺术家创作了《祥林嫂》、《红楼梦》等一批优秀剧目,把越剧推向全国;另一次则是以浙江小百

关于小学生越剧特色教育研究的

关于小学生越剧特色教育研究的 实验报告 一.课题的缘起: 1.契合素质教育的大背景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性质和功能、思想与观念、目的与 效益、方式与方法上均有拔萃的提法。素质教育的宗旨是适应社会需要、促成人的社会化,主体是全体学生,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与发展个性特长,关键是 “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2.丰富嵊州的地域文化 嵊州是名闻遐迩的“越剧之乡”,是越剧的发源地。越剧既是嵊州的特色文化,又是嵊州的传统产业。越剧之乡,越星璀璨,积淀了丰富的越乡文化底蕴,发展越剧特色教育有深厚的根基和肥沃的土壤。特别是1995年,嵊州市委市府高瞻远瞩,为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发展越剧事业,下决心要把嵊州市建设成为越乡文化体育特色城市,擎起了“振兴越剧从娃娃抓起”的大旗,剡溪两岸的袅袅越音为我校开展越剧特色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3.创办特色学校的需要 城南小学创办于1993年8月,年轻而富有朝气。新办学校如何争创一流,办出特色?1996年3月我们提出了“学校规范加越剧特色,教学超前加越剧特点,学生合格加越剧特长”的“三特”办学宗旨。当有的学校还忙于“背书”,苦于“抄写”,疲于“应试”,困扰在“作业太多,时间太长,书包太重”的抱怨声中时,城南小学便毅然决定把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蓬勃兴起越剧特色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来增强学校的生机和活力,扩大学校的影响和覆盖面,提高学生的档次和品位。 二.课题的设计: 1.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提高学生素质,快出人才,出 好人才。 (2)具体目标:①加强越剧特色教育的普及工作,提高师生的越剧演唱、 表演水平。 A.师生每学期至少学会5~6首尹桂芳、周宝奎、袁雪芬、傅全香、 范瑞娟、王文娟和徐玉兰等越剧名家的精曲唱段:《沙漠王子》、《盘妻索妻》、《何文秀·桑园访妻》、《送凤冠》、《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 厢记》《红楼梦》等。 B.“小小越剧团”的每个学员必须学会踢腿、鹞子翻身、劈叉、 指法等戏曲基本功;领会四工合调、哀哀调、四腔,运用尺调腔、弦下调等腔调。 C.一年内,能组合排演越剧选段,小型剧目。 D.一年后,综合运用袁派、傅派、范派、尹派艺术,灵活排练越剧戏目, 推出精品,走上越剧大舞台。 ②.努力构建全方位的越剧特色教育体系。 ③.营造越剧特色教育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兴趣,多方位提高学生素质, 促使他们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 2.实验对象 一~六年级学生。 三.实验的主要举措: 实验依据目标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进行。经历了学习尝试、实验操作和实验总结三个阶段,为了使实验顺利进 行,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组建实验班子 1.成立了由分管副校长(绍兴市学科带头人)和音乐教研组长(市教坛新秀)组成的实验研究领导小组,使之观念新、素质高、业务精、结构合理,起决策作 用。

越剧表演串词

越剧表演串词 篇一:节目串词 a欢歌咏祥泰B劲舞福门开a尊敬的各位领导B亲爱的战友们aB大家晚上好a金龙辞旧岁B银蛇报春来 a在这辞旧迎新的难忘时刻,我们临平雷达站全站官兵欢聚一堂,共同迎接20XX年的到来 B在这美好的日子里,让我们唱起来、舞起来、乐起来a下面我宣布20XX年临平雷达站《庆新春话使命》春节联欢晚会 aB现在开始! a曾经年少,曾经痴狂,曾经的风风雨雨,只剩下落了一地的相思。a请给我一杯忘情水,让我忘了这一切,我愿用我一世的眼泪,换你一生的快乐无忧。a请欣赏歌曲《忘情水》,表演者,卢青龙 a时光荏苒,青春在这里绽放,为了从军报国理想我们相聚在这里。B在这个欢聚的时刻,我们两位主持人要衷心的祝愿在场的每一位战友和你们的家人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a岁月更迭,梦想依旧灿烂,美好的理想将在这里放飞。B回顾20XX 年,我们要感谢同志们在各个岗位上的无私付出,aB你们辛苦了!a接下来由张超杰、倪驰宇为我们带来配乐诗朗诵《我为什么怀念雷达站》,大家掌声有请 a互动游戏投飞镖

B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B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B下面请欣赏越剧《五女拜寿》,表演者章伟 a战友们,越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曲调优美动听,故事催人泪下。 B欣赏完了经典的越剧五女拜寿,是否触起了您心里的那根传统文化的弦呢? a有些的时候,正是为了爱才悄悄躲开,躲开的是身影,躲不开的却是那份情怀; B爱不一定是拥有,伸开双臂保护着她,为她编制出一个最美的童话a接下来让我们听一首《童话》,演唱者江亮 a节目先进行到这里,下面再次进入我们的互动游戏环节。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盲人过河,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游戏,要考验一个人的灵巧性和记忆力 游戏者要在蒙上双眼的情况下穿过预先设置的障碍物,身体未解除障碍物并到达终点则为挑战成功 aXx,你看,舞蹈也看了,歌曲也听了,接下来你准备介绍什么节目给大家? B你别急嘛,狮子滚绣球,好戏在后头 请欣赏由何晓龙为我们带来的一段脱口秀表演 B不知道刚刚欢乐的脱口秀有没有驱走冬日的严寒,让大家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呢?

纪念越剧百年晚会主持词-最新范文

纪念越剧百年晚会主持词 纪念越剧百年晚会主持词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晚上好。2006年的春天,江南的大地,风清花开,莺飞草长,我们迎来了越剧百年庆典。趟过岁月的长河,撩起中国戏曲艺术的帷幕,遥想1906年的春天,也是江南,也是我们浙江,嵊县剡溪旁,几位艺人,一个小小的演艺群体,在乡村简陋的草台上,唱响了一种叫“落地唱书”戏文,由于,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开启了一种叫越剧的剧种的历史源头。百年来,越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博采众长,勇于改革、积极创新,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艺术品种,拥有广大的观众,成为仅次于京剧的全国第二大剧种。我们··历史悠久,文化昌明,人才辈出,越剧有着深厚的基础,特别是建国后,越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今,就拥有十多个民间越剧剧团,她们活跃在乡间,名声在外,成为一个绚丽的文化景观。越剧百年华诞,社会各界纷纷以各种形式庆祝这一梨园盛事。今晚,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越剧百年华诞。几代人将同台演出,有我们老一代的表演艺术家,她们宝刀不老,雄风犹在;有年富力强的中年,她们飒爽英姿活跃在舞台上;还有是年轻的一代,预示着越剧事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碧玉簪》是越剧传统经典剧目,倾注几代艺人的心血,脍炙人口,家喻户晓。1962年拍摄电影时这部电影更造就了金派艺术的辉煌。下面就欢迎柯微为大家演唱《碧玉簪》选段。“蝶盟良缘一朝订,心若磐石永不移”。千百年来传颂不息的“梁祝”传说与“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同誉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梁祝的

故事美丽动人,深受人民大众的普遍喜爱,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声名远播。在朝鲜、日本,以及欧美大陆,把梁祝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下面请··戏曲协会为我们表演梁祝中的《十八相送》。白素贞仰慕人间,携小青来到杭州,西湖雨中逢许仙,许仙借伞于白素贞,于是故事发生了。不用我多说了,相信大家明白这说的就是《白蛇传》了。那接着就请陈丽君为我们演唱《白蛇传》选段《西湖山水》。越剧是一个在全国有着重要影响的地方剧种,其秀美典雅的艺术气质和细腻委婉的表演风格,在传统舞台艺术中独树一帜。“越剧历史上有过两次辉煌的巅峰,一次是袁雪芬、王文娟、徐玉兰等老艺术家创作了《祥林嫂》、《红楼梦》等一批优秀剧目,把越剧推向全国;另一次则是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新创的《五女拜寿》为代表掀起的越剧热潮,出现了‘小百花’各地盛放的景象。”党和政府重视民族戏曲,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前期,创作出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精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西厢记》、《红楼梦》。到20世纪60年代初,越剧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其中《红楼梦》就是根据中国文学巅峰之作改编而成的越剧经典之作。一出《红楼梦》,感动几代人。当年,由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红楼梦》凄美绝伦,轰动一时,不知迷倒过多少观众。下面请就请···为大家演唱《红楼梦》选段。袁雪芬主演由鲁迅著名小说《社福》改编的《祥林嫂》,为越剧改革树立起了新的里程碑。标志着越剧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越剧在唱腔、表演、舞台美术等方面,出现重大的突破。下面是由陈彩霞、潘光宗对唱《祥林嫂》中

越剧调研报告

拿什么来拯救你,越剧 关于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越剧作为我国第二大剧种,一直以其清悠婉丽的声腔,真切动人的表演,极具江南地方 色彩而为人喜爱。2006年5月20日,越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一、目的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包括越 剧教育在内的戏曲教育开始面临困境。 随着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兴起,越剧演 出愈来愈面临观众减少、专业剧团难以 生存的尴尬局面,许多剧团已纷纷停演 或转业。从种种迹象来看,越剧正面临 着重大的考验。通过对越剧发源地—— 嵊州市市民的问卷调查,我们希望能了 解越剧在发源地的发展状况,并预测其可能的发展方向。 二、越剧之现状 虽然政府采取了相关措施来保护越剧的传承和发展,但是越剧的前景仍是令人担心。全 国的专业越剧院团已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260多家锐减到现在的不足35家。而大多数的 民间职业越剧团则以农村市场为主,但由于市场较小,剧团得不到较大的发展。而受各种文 化娱乐活动影响较大的城镇地区,则前来观看的观众较少,并基本集中在40岁上下,而年轻 一代少有人问津。 三、调查、统计 通过对200位嵊州市市民分年龄段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越剧的观众越来越趋向老龄化, 年轻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越来越少。与 此同时,在受调查的市民中会唱越剧的比例随年龄的递减而减少。在200位受访者中, 有78.72%的50岁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喜欢越剧,且有70.21%会经常观看越剧节目,更有53.19% 会唱越剧,而且几乎每 人都会哼几句。36~50 岁的受访者有66.67%喜欢越剧,并且有 51.11%的市民会经常观看越剧节目,42.22%会偶尔观看,并有51.11%的市民会 唱越剧,60%的市民 校课堂,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从幼儿园到高中的越剧特色教育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效 果,获得了市民的广泛支持。在对200位嵊州市有必要的。有近40.3%的10~25 岁的受访者 表示喜欢越剧,并有19.3%的 人表示会观看越剧,42%的人会唱一点越剧,并有63%的人表示愿意去学习越剧。 四、数据分析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文化品类的丰富和观众欣赏口味的多样化发展,越剧面 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越剧教育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使更多的嵊州学生从小接触越剧, 学习越剧,培养了他们对越剧的兴趣。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面临的情况依然很严峻, 不会唱越剧的比例正在迅速增长,同时会唱的比例却在迅速下降。我们可以预测将来越剧很 有可能面临泛而不精,缺少高水平演员的尴尬局面,甚至重演男班后继无人而被取代的悲剧。 因此,虽然越剧教育有利于越剧的推广和普及,但是仍不能解决其生存的根本问题。同时, 随着现代流行的娱乐节目的增加,使得大批的青年观众不再关注越剧的相关节目,导致其收 视率远没有其他节目的高。同时还缺少一些大型的越剧活动吸引观众。种种以上这些使越剧

越剧发展经验对中国戏曲的意义

越剧发展经验对中国戏曲的意义 作者:王馗《光明日报》(2016年05月09日15版) 从1906年落地唱书被搬上露天舞台开始,越剧至今已经走过了110个春秋。的笃班、小歌班、绍兴文戏、女子文戏等等名称,标识了这个剧种的成长历史。生在嵊州乡土,长在江南城市,流行在海内外,这个逐渐变化发展的轨迹成就了越剧独特的生命史,也浓缩了中国戏曲逐渐寻求现代创造的生命历程。 近百年来,除了京剧、昆曲被文化人冠以“国粹”“国剧”之外,中国戏曲的绝大多数剧种被有意地用“地方戏曲”来概括,虽然这并不准确,也不科学,但“地方性”确实是构成戏曲品格的一个重要元素。越剧曾有“剡剧”“嵊剧”之谓,显示了它与诞生地嵊州(古称剡县)的乡土联系;同时也曾冠以“绍兴文戏”一名,以区别于同地区内以乱弹声腔为主、文武兼备的绍兴大班;当然因在上海被宁绍人为主体的浙东族群所喜爱,而独占了“越剧”之名。因此,越剧的地方个性固然有来自嵊州、绍兴乃至浙江的因素,但它更多肇基于整个江南吴语区的文化底蕴。由此,越剧发展成了这个文化区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剧种。 从一个小小歌班发展至区域大戏,越剧实际遵循着中国戏曲数百年来由地方土腔向区域大戏发展的艺术规律。在不断地丰富壮大过程中,越剧还向其时在江浙最具影响力的京剧和最具传统韵味的昆曲,学习音乐、身段、调度和舞台排场等,极大提升了这个乡土剧种的品位,由此而有将“昆曲”视作越剧“奶娘”的说法。从越剧立足区域戏曲生态而主动吸收成熟剧种艺术的历程来看,越剧的这一个“奶娘”,实际正来自中国戏曲悠久的艺术传统,这也造就了这个剧种浓郁和深厚的古典风格。 越剧虽然与浙江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但是它的成熟发展却依托在上海为代表的市民文化中。在“海派”文化的熏染过程中,越剧和沪剧这两个年轻剧种集中地体现了上海市民的欣赏趣味,也最大可能地消弭了沪上族群审美的差异,成为彰显上海城市品位的代表。但是越剧却超越了固步于上海的局限,以更加开阔的发展态势走进了更多的城市文化中,用独特的艺术创造来契合现代城市的艺术诉求。至今在南京、上海、杭州、宁波、福州、天津等城市的代表性越剧团体,都张扬着各有传承的越剧艺术,都成为所在城市的艺术名片,这形象地显示出越剧与现代城市相偕发展的轨迹。 从一个乡土小戏发展到城市文化的代表,越剧契合着城市的文化诉求和时尚的创造规律,也将城市的“现代性”赋予其中。越剧的“现代性”集中体现在它不断创新的艺术构成中:它的舞台语言从嵊州方言到江浙官话,甚至在当代也渐次吸收普通话的音韵特点;它的曲文念白在江浙口头文学基础上,结合通俗文言和诗韵,形成流利晓畅的文学形式,甚至在当代还拓展出散文化的文学表现方式;它的装扮艺术在古典造型的基础上,结合绘画、视觉印象,一改传统衣箱规制,形成清新文雅的基本风格,并且兼容了以现代审美理想为依准的古今装扮形态。特别是它的剧目创作古今不悖,在古装戏和现代戏中始终张扬着切合人情人性的抒情风格,在《中国越剧大典》所记载的375个优秀剧目中,古装戏占有260多个,现代戏有120多个,这种跨越时代的艺术张力始终体现在越剧本体风格和时尚流行之间。必须提到的是,越剧还主动地吸收话剧的表现方式,并且积极地通过影视镜头,将越剧的美学形态予以张扬。最为人熟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追鱼》《红楼梦》《碧玉簪》《柳毅传书》《祥林嫂》等等经典代表作,实际是城市越剧在探索现代发展时呈献给观众的典型成果。从越剧不拒流行艺术,并主动地吸收流行艺术的实践历程来看,“话剧”这个越剧的另一个艺术“奶娘”,实际代表的是城市时尚艺术给予越剧的发展动力。越剧在不断成长的城市文化中,与时俱进,造就了它鲜活的现代印象与时尚魅力。

音乐常识100题

1. 被称作“法国号”的乐器是:圆号。 2.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神与美神。 3. 芭蕾舞是从哪国传进的外来语:法国。 4. “圆舞曲是王”约翰.施特劳斯与“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是什么关系:父子关系。 5. 最早的校园歌曲出现在:日本。 6. 六弦琴是什么乐器的别称:吉他。 7. 古筝和古琴那一种乐器的弦更多:古琴。 8. “世界三大男高音”中的多明戈和卡雷拉斯都是:西班牙人。 9. 《掀起你的盖头来》是哪个是民族的民歌:维吾尔族。 10. 京剧《群英会》中的“周瑜”的行当是:小生。 11. “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琵琶。 12. 《第九交响曲》(即《合唱交响曲》)的作者是:贝多芬。 13. 《噶达梅林》是哪个民族的叙事歌曲:蒙古族。 14. 《义勇军进行曲》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歌:《英雄儿女》。 15. 水上芭蕾又称:花样游泳。 16. 马头琴是我国哪一个民族的拉弦乐器:蒙古族。 17. 中央台的文艺频道是第几套节目:第三套。 18. “变脸”是哪个剧种的绝活:川剧。 19. 反映波兰作曲家肖邦生平的美国电影是:《一曲难忘》。 20. “花儿”是哪一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回族。 21. 音乐城在那个国家:奥地利。 22. “锅庄”是哪一个少数民族的舞蹈:羌族。

23. “喇叭”是对什么乐器的俗称:唢呐。 24. “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安徽。 25. 歌剧《图兰朵》中采用了我国哪首民歌曲调:《茉莉花》。 26. “有板有眼”的“板”是我国传统音乐节奏中的:强拍。 27. 校园歌曲《童年》的词曲作者是:罗大佑。 28. 《黄河大合唱》的作曲者是:冼星海。 29. 《悲怆交响曲》的作者是:柴可夫斯基。 30. “玛祖卡舞”起源于:波兰。 31. 京剧中饰演性格活泼、开朗的青年女性应是:花旦。 32. 西洋管弦乐队中的“单簧管”是属于:木管乐器。 33. “苏州评弹”是哪两种表演形式的统称:评话、弹词。 34. 《十面埋伏》是:琵琶曲。 35. 《雪绒花》是哪部影片的插曲:《音乐之声》。 36. 《阿里山的姑娘》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高山族民歌。 37. 歌剧诞生于哪个国家:意大利。 38. 圆舞曲也称华尔兹。 39. 被称为《命运交响曲》的是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 40. 被称为“乐圣”的外国音乐家是:贝多芬。 41. 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是:马头琴。 42. 黄梅戏著名演员有:严凤英。 43. 二人转是:东北曲艺。 44. 戏剧脸谱一般用于:净行。

越剧在湖州的传承与发展

越剧在湖州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的美誉,是我国流传最为广泛的剧种之一。越剧长于抒情,唱词伶俐动人,曲调优美柔和,充满江南钟灵毓秀之气,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州地处越剧发展的核心地带,群众基础广博,越剧在发展完善的历史进程中,吸取了大量的湖州地方戏曲元素,湖州与越剧的历史渊源颇为深厚。本文通过对越剧在湖州地区的发展和传承为线索,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和对湖州地区越剧开展情况的走访,对越剧历史、越剧与湖州的联系,以及湖州越剧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得出越剧未来发展的几项推动因素,也为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越剧传承与发展;湖州戏曲;传统戏剧发展 Abstract It is Chinese second operas, Second National Opera in the world,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circulated opera. The drama of lyricism and clever lyrics touching melody, soft, full of Jiangnan Sau Qi, selected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uzhou is located in the core area of the development of Shaoxing opera,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founda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Shaoxing opera, a large number of local opera elements in Huzhou, Huzhou and Shaoxing opera has a profound historical orig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haoxing opera in the Huzhou area of the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as a clue,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Huzhou area of Shaoxing opera, Shaoxing opera visi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drama of the several factors to promote, but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最新纪念越剧百年晚会主持词

纪念越剧百年晚会主持词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晚上好。 2006年的春天,江南的大地,风清花开,莺飞草长,我们迎来了越剧百年庆典。趟过岁月的长河,撩起中国戏曲艺术的帷幕,遥想1906年的春天,也是江南,也是我们浙江,嵊县剡溪旁,几位艺人,一个小小的演艺群体,在乡村简陋的草台上,唱响了一种叫“落地唱书”戏文,由于,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开启了一种叫越剧的剧种的历史源头。 百年来,越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博采众长,勇于改革、积极创新,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艺术品种,拥有广大的观众,成为仅次于京剧的全国第二大剧种。 我们··历史悠久,文化昌明,人才辈出,越剧有着深厚的基础,特别是建国后,越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今,就拥有十多个民间越剧剧团,她们活跃在乡间,名声在外,成为一个绚丽的文化景观。 越剧百年华诞,社会各界纷纷以各种形式庆祝这一梨园盛事。今晚,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越剧百年华诞。几代人将同台演出,有我们老一代的表演艺术家,她们宝刀不老,雄风犹在;有年富力强的中年,她们飒爽英姿活跃在舞台上;还有是年轻的一代,预示着越剧事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碧玉簪》是越剧传统经典剧目,倾注几代艺人的心血,脍炙人口,家喻户晓。1962年拍摄电影时这部电影更造就了金派艺术的辉煌。下面就欢迎柯微为大家演唱《碧玉簪》选段。原创: “蝶盟良缘一朝订,心若磐石永不移”。千百年来传颂不息的“梁

祝”传说与“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同誉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梁祝的故事美丽动人,深受人民大众的普遍喜爱,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声名远播。在朝鲜、日本,以及欧美大陆,把梁祝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下面请··戏曲协会为我们表演梁祝中的《十八相送》。 白素贞仰慕人间,携小青来到杭州,西湖雨中逢许仙,许仙借伞于白素贞,于是故事发生了。不用我多说了,相信大家明白这说的就是《白蛇传》了。那接着就请陈丽君为我们演唱《白蛇传》选段《西湖山水》。越剧是一个在全国有着重要影响的地方剧种,其秀美典雅的艺术气质和细腻委婉的表演风格,在传统舞台艺术中独树一帜。“越剧历史上有过两次辉煌的巅峰,一次是袁雪芬、王文娟、徐玉兰等老艺术家创作了《祥林嫂》、《红楼梦》等一批优秀剧目,把越剧推向全国;另一次则是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新创的《五女拜寿》为代表掀起的越剧热潮,出现了‘小百花’各地盛放的景象。” 党和政府重视民族戏曲,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前期,创作出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精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西厢记》、《红楼梦》。到20世纪60年代初,越剧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其中《红楼梦》就是根据中国文学巅峰之作改编而成的越剧经典之作。一出《红楼梦》,感动几代人。当年,由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红楼梦》凄美绝伦,轰动一时,不知迷倒过多少观众。下面请就请···为大家演唱《红楼梦》选段。 袁雪芬主演由鲁迅著名小说《社福》改编的《祥林嫂》,为越剧改革

艺术概论(1)

艺术概论 艺术的形象性 *艺术通过形象表现人的感情和思想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作品的层次 *艺术语言: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做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的主要作用,是将艺术家头脑中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为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经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艺术意蕴 1.艺术意蕴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含义和人文精神。 2.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无限,在偶然中蕴藏必然,在个别中包含普遍。 3.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有时由于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不但欣赏者意见 纷纷、各说不一,甚至有时连艺术家自己也说不明白。 4.意蕴并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比起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 来,艺术意蕴是一种更加形而上的东西。 5.艺术作品必须拥有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但并不是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必须具 有意蕴。 艺术鉴赏的体现 1.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 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2.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 行审美再创造。 3.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 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 1.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 2.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3.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4.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也同样离不开社会生活。 5.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艺术家的多种职业和分工 *以个体方式创作:文学作家、雕塑家、画家 *以集体方式创作:戏剧、影视(编剧、导演、演员、美工) *一次性艺术生产:绘画、雕塑、文学 *多次性艺术生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表演艺术 实用艺术 *建筑艺术的三条基本原则:坚固、实用、美观(维特鲁威) *熟悉一些著名建筑及其风格:罗马风(比萨斜塔)、哥特式(巴黎圣母院)、文艺复兴(圣彼得大教堂)、古典主义(卢浮宫、凡尔赛宫)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东方园林(中国园林)、欧洲园林(法国园林)、阿拉伯式园林 造型艺术 *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的特点比较 1.中国绘画尚意,西方绘画尚形。 2.中国绘画重表现与情感,西方绘画重再现与理性。 3.中国绘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绘画主要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 4.中国绘画不受时空界限,西方绘画严守时空界限。 5.中国绘画用散点透视,西方绘画用焦点透视。 *熟悉中外历代名画、流派及作者 新古典主义:雅克·路易·大卫《马拉之死》 浪漫主义:席里柯《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自由女神领导人民》 批判现实主义:库尔贝《石工》、米勒《拾穗者》 印象派:莫奈《日出·印象》、《草垛》,雷诺阿《浴女》、《包厢》 新印象派:修拉《大碗岛上的星期天下午》

浅谈越剧在现当代的发展方向

浅谈越剧在现当代的发展方向

浅谈越剧在现当代的发展方向 043401098 凤传10广电刘瑶 在课堂上欣赏了陶琪老师演绎的越剧《祥林嫂》后,我被老师呈现的越剧那种优雅柔美的唱腔、鲜活的人物塑造和细腻的表演所深深打动,然而在我心中也衍生出一个疑问:现在诸如越剧这样的传统戏曲的大部分受众似乎固定在老年人群体,越剧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可以怎么调整出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呢?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欣赏越剧《陆游与唐琬》和《第一次亲密接触》,我提出一些浅薄的心得体会。 越剧发展离不开广大观众,对越剧而言,能够使其继续赢得观众的是剧种自身所拥有的艺术魅力。延伸和拓展越剧在现当代的艺术魅力,吸引和争取更多的受众群体,对于越剧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刚刚走过一个世纪历程的越剧,在多元文化共存的今天,如何延展其在现当代的艺术魅力,除外界手段以外,更需要从剧种本身寻求真正的突破口。 越剧当代艺术魅力来自于优美婉约的剧种风格魅力、彰显人情关怀的剧目魅力、注重情感

倾诉的表演魅力和主调优美抒情的音乐魅力。对剧种风格而言,江南独特的地理基础和文化基础赋予了越剧优美婉约、细腻抒情、富有诗情画意的剧种风格魅力,私人化情感的表达方式整合、弥补了文艺的多样性,放大了富有梦幻色彩的人类情感世界。同时,在其成长过程中,通过几代越剧人的革新,还具备了与时代气息相吻合的现代性和审美意蕴,成为民间性、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完美契合。越剧剧目主要以家庭伦理、爱情婚姻为题材,偏向于个体爱情的悲欢离合,体现人情关怀,善于从心理上把握剧情,从细微之处体现大的题材。在越剧的百年繁衍流变中,无论悲剧还是喜剧、正剧,越剧都以抒情性为其基本特征,以其独特的题材从另一层面上丰富着大众的审美需求和精神寄托,以其人情关怀给予大众别样的情感宣泄和审美满足。本世纪,这种彰显人情关怀的剧目题材依然是越剧艺术魅力所在。对越剧而言,它是中国戏曲中最早吸收话剧的内在体验和外在表现,结合戏曲程式化表演,将体验与表现、写实与写意完美结合的剧种。音乐是戏曲剧种的灵魂,就越剧音乐而言,从“落地唱书”至今,越剧音乐在越剧发展历程中具有举足轻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