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艺术学概论第四版考试笔记资料

最新艺术学概论第四版考试笔记资料
最新艺术学概论第四版考试笔记资料

艺术学概论

Yuluo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1.客观精神说:

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艺术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代表人物: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美就是理念的感性体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

2.主管精神说:

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康德(德国古典美学鼻主)。自由创作是艺术的精髓,艺术与游戏是想通的,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代表人物:尼采(德国哲学家)。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人的主观意志凌驾于万物之上。

3.模仿说或再现说: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俄国)。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

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实践活动

艺术的特征:

艺术的本质与艺术的特征二者密不可分。本质是特征的内在规律,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

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形象性: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

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五中观点

1.模仿说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

2.游戏说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赛。

3.表现说。

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

4.巫术说

代表人物: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弗雷泽。

5.劳动说

代表人物:希尔恩,(俄国)普列汉诺夫。

艺术的起源归根结底艺术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

艺术起源的第六种看法:多元决定论。

艺术的产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产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人类的起源最终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的社会功能:

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实施美育的途径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学。

艺术教育的任务:

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是陶治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文化作为一个大系统,包含着诸多子系统。从总体上讲,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子系统。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活动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接受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或流露出来。

还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例:卡夫卡作品,小说《变形记》、《审判》、《城堡》、《地洞》。

更表现在他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

首先表现在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

其次,还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上。

宗教艺术:所谓宗教艺术,是想对于世俗艺术而言的,它是指在宗教影响或控制下,为宗教活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

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

这个影响首先表现在,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意蕴等体现出来。

其次,道德对艺术的影响,尤其表现在作家、艺术家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有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是艺术影响道德。

这个影响追要表现在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上。

此外,艺术对道德的影响,还表现在能够对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改变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艺术和科学的关系

人类文化史上的三个辉煌时期:第一个辉煌时期,古希腊时期。第二个辉煌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第三个辉煌时期,当代社会。

现代科学对艺术的影响:

第一,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

第二,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第三,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又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

第四,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科学领域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第五章:实用艺术

实用艺术;所谓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建筑艺术:

早在2000年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实用,坚固,美观。

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和江南小型私家园林。

中国园林欣赏特点:

欣赏中国园林,不但要注意欣赏它的自然美、建筑美。尤其要注意欣赏他的文化美。文化美是中国园林的精华与核心。

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

工艺美术品的三大类:

一类是经过艺术处理的日常生活实用品。例:绣花枕头、床单、玻璃器皿。

一类是民间工艺用品。例:竹编器件、草编器件、蜡染织物、泥塑木雕、剪纸等。

在一类是特种工艺美术品。例:景泰蓝器皿、象牙雕刻、瓷器、玉雕等。

现代设计或工艺设计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性、民族性与时代性。

第六章: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

中国画的特点:

首先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

第二,中国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第三,中国画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有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第四,从更本上讲,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天下第一行书的作者:王羲之,作品《兰亭集序》。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

第七章:表情艺术

表情艺术:所谓表情艺术,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

表情艺术主要是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

表情艺术最基本的美学特征就是抒情性和表现性。

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

抒情性与表现性、表演性与形象性、节奏性与韵律美。

第八章:综合艺术

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

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

戏剧分类:

按照作品的容量大小,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按照作品的题材不同,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儿童剧。

按照作品的样式类型,可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

戏剧性:所谓戏剧性,就是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展开剧情。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其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的特征。

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电影的样式可分为: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四大部类。

电视艺术包括: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文艺谈话节目,真人秀等等。

电视剧是电视艺术的主要类型。电视剧的品种较多,主要包括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或小品等。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

第九章: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

所谓语言艺术,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载体。

诗歌的分类:

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美国19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间接性与广阔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结构性和语言美。

第十章: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是艺术作品的生产者和创造者。

艺术家自身具有的特点:

第一,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

第二,正真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第三,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力。

第四,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第五,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

艺术家与社会生活:

一方面,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因而,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他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艺术创作从总体上讲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与艺术传达。

灵感思维:所谓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起来的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向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就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艺术风格多种多样的形成:

第一,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首先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

第二,艺术风格的形成更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

第三,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还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

艺术流派形成的三种类型:

一种是由一批具有相同艺术主张的艺术家们,自觉结合而形成的艺术流派。

另一种是由一批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们,不自觉而形成的艺术流派。

再一种是艺术家们本身并没有形成流派的计划或意愿,甚至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属于某一流派,只是由于艺术风格的相似或相近,被后世人们在艺术鉴赏或艺术批评中,将其桂归纳为特定的流派。

第十一章:艺术作品的层次

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艺术语言。第二个层次是艺术形象,第三个层次是艺术意蕴。

艺术语言:

所谓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变现手段,就叫做艺术语言。

绘画的艺术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笔触、笔法、墨法等。

电影的艺术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艺术意蕴:

所谓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艺术作品中对艺术意蕴的深入理解:

第一,艺术意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含义和人文精神。

第二,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

第三,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有时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不但欣赏者意见纷纷,各说不一,甚至有时连艺术家自己也说不明白。

第四,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意蕴,并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体思想。

第五,还有一点要指出,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作品都必须具有前两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

典型:

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典型的核心是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意境:

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数的有机统一。

意境的特点:

第一,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第二,意境是一种由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

第三,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十分丰富,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内容,其精髓可提炼为:道、气、心、舞、悟、和。

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

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

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

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神。

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

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的含义:

所谓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第一,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

第二,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第三,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第四,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

第五,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完整版)《艺术概论》全书考试笔记

艺术概论(00504)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1)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政治、法律等制度;一是社会意识形态。 (2)几种不同的社会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 (3)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4)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2、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各个统治阶级的道德总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创作,使艺术维护其道德规范进而维护其经济基础;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3、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 从世界范围和人类历史来看,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宗教艺术占去了中外艺术史的很大一部分篇章。 4、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活动发生影响,而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并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一积极的影响。美学观总要指导和影响艺术创作,而艺术创作实践又要反过来影响美学观的形成和发展。 艺术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实践性与主体性 (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3)形象性 (4)形式美与形式感 (5)创造性 (6)情感性。 罗丹提出“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二、艺术与社会生活 (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美术教育大三艺术概论考试内容

艺术概论 1、中国书法艺术四要素:用笔、结体、意态、风神。P36 2、表现思想情致、呈现心灵过程的动的艺术,时空/时间艺术(音乐、舞蹈、表演艺术、书法艺术);表现思想情致、呈现心灵状态的静的艺术,空间艺术(绘画、雕塑、建筑)。p43 3、艺术起源说有巫术说、游戏说、模仿说、劳动说、心理映射说。 P52 模仿说: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亚里士多德、柏拉图) 游戏说:艺术起源于游戏。(康德) 巫术说:艺术起源于原始氏族的巫术活动。(爱德华·泰勒) 劳动说:艺术起源于劳动。(马克思主义) 表现说: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感情的需要。(雪莱,列·托尔斯泰) 4、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P69 5、美学的基本特征:审美性、形象性、情感性。P74 中国艺术的精神:天人统一、心物统一、神行统一、文质统一。P176 6、意象:艺术家的意象是他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经过一番精神加工后在头脑中形成的,这就算说,这个意象是艺术家在生活中对具体物象有了感受,产生情感联想,结合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而产生的东西。P86

7、艺术意蕴:指在艺术作品呈现的客观存在于有限中体现出的一种无限,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可接近而不能穷尽的一种感受。P100 8、有意味的形式:按照特定的艺术方法构成特定的形式,从而表达了事物某种本质,同时又传达了与它相交融的审美体验、审美胸襟,能够感动人,能够引发人们的审美感情,有真实的情感意象,就算形式的有意味。P101 9、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表现在艺术作品创造了美的新形式--艺术美,这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孕育的智慧结晶。艺术美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是美的高级形式,具有比现实美更高的审美价值。创造艺术美,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功能之一,是艺术家艺术造诣的显现,也是艺术作品价值的最佳表现。P117 10、有象征性的表现因素:高更《游魂》。P219 11、康定斯基被认为“热抽象”的代表,蒙德里安被认为是“冷抽象”的代表吧,米罗被认为是“符号创作”的先驱。瑞士画家、音乐家克里是康定斯基的朋友,被称为“符号魔术师”。P173 12、再现论:是表达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一般侧重于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在线和模仿。西方阐述艺术再现自然的理论最早的代表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P158 13、开创“法国现实主义画派”的重要的代表之一,是19世纪中叶巴比仲画家米勒,被称为“写实主义巨子”。同时代画家库尔贝,是这场现实主义运动中新派的著名领袖,是“坚定不移的现实主义者”。 库尔贝《石工》在欧洲艺术史上第一次正面表现劳动者,是颂扬普通石工之人性尊严和庄重品格的名作。P162 。 11、论述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

艺术学概论第四版大学期末考试笔记

艺术学概论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1.客观精神说: 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艺术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代表人物: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美就是理念的感性体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 2.主管精神说: 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康德(德国古典美学鼻主)。自由创作是艺术的精髓,艺术与游戏是想通的,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代表人物:尼采(德国哲学家)。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人的主观意志凌驾于万物之上。 3.模仿说或再现说: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俄国)。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 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实践活动 艺术的特征: 艺术的本质与艺术的特征二者密不可分。本质是特征的内在规律,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 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形象性: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艺术概论课后复习题答案

1.为什么说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2.简论艺术形态的主体性和对象化的存在这二者的内在联系(从文学、音乐、绘画等形态之一而论) 3.为什么说音乐是时间艺术而绘画是空间艺术? 4.舞蹈,作为时空艺术,其三要素有着怎样的构成关系? 5.怎样把握表演艺术的结构体系?重点结合戏剧进行分析。 6.你是否认同书法艺术是“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综合显现?从书法艺术四要素进一步探究。 7.根据物化结构的不同,怎样划分艺术形态?根据符号体系的不同,怎样划分艺术形态?请简略扼要地进行概括和描述。 8.概述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潜意识说、劳动说的代表性观点及其长处与不足。 9.你如何看待艺术发生的原因? 10.艺术的发展是否具有历史继承性?如果有,体现在哪些方面? 11.艺术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与革新创造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作具体论述。 12.如何看待艺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试以马克思主义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加以论述。 13.简述艺术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之间的关系。 14.艺术具有哪些基本的社会功用?它是如何实现这些社会功用的? 15.怎样理解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 16.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关系及作用是怎样的? 17.理解各门类艺术的语言特点、区别和独特性。 18.艺术语言的功能有哪些? 19.怎么理解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尊重艺术作品版权与艺术生产有何关系? 20.艺术家的主体性包括哪些方面? 21.艺术家的创造性特征包括哪几方面?

22.为什么说创新是艺术家的使命?如何理解艺术个性对艺术家创新的影响? 23.艺术创新与继承是怎样的关系? 24.如何正确评价艺术家在社会中的作用? 25.简述艺术创作的理论和创作类型。 26.你怎样认识再现论和表现论? 27.探讨什么是中国艺术的精神。 28.怎样认识艺术的灵感? 29.结合创作实际描述艺术创作的过程。 30.艺术创作要具备怎样的主、客观条件? 31.为什么说艺术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活动? 32.艺术作品中的再现因素和表现因素及其召唤的审美经验,各自有什么特点?例分 33.艺术欣赏主体面对作品发生审美共鸣,经历着怎样的心理过程? 34.结合自己的欣赏体验描述审美心象的产 35.艺术欣赏也有可能与创作者共忧乐、同呼吸,进入迷狂状态吗?简述之。 1.任何艺术,它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自身的实践活动。艺术,又是人类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 2.二者相互依存、有机统一。任何艺术形态都要求生产者主体把强烈的主观意识及主观因素渗透到生产过程里,赋以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天才和情感符号,“物化“到产品之中。如古琴曲《高山流水》,以悠扬悦耳的琴声成功的表现了浪花激溅、海鸟翻飞的自然景色,使得音随意转。其意境独创性和个性风格皆具有不可复制性。

(精选)艺术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 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 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 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观点或观念,以及这些观点或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2)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2、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 3)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1、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2、它们反过来有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

“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而政治、法律及道德属于艺术等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 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它们并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分出不同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3)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中介影响艺术,而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2.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旧的经济基础。

最新影视艺术概论期末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论述1:电影的综合属性: 艺术性、商业性、科技性、意识形态性 艺术性: 电影的艺术审美特性: 1、高度逼真性: 2、假定性:以二维平面空间表现三维立体空间 艺术取舍加工后的影像 艺术真实 3、综合性:多种艺术有机融合 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性 视觉与听觉的综合性 电影中的艺术性多体现在镜头对人物或风景的处理上以及服装造型等方面,如《黄土地》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影片表现的是翠巧的悲剧,黄土高原上人们生活的贫困落后状态与精神的麻木愚昧。作为中国电影艺术性的代表,给观众心灵的触动和启迪。 商业性 电影具有浓郁的商业性: 1、从世界电影诞生时开始切入——公开售票卢米埃尔梅里爱 电影的拍摄制作,商品发行放映,后产品开发 2、电影由浩大的社会群体创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 3、电影生产在现代工业生产的背景下,具有现代企业的特征,并且快速完善的进入电影文化产业的阶段 电影的消费和需求、供需和价格体系、运作模式和分配比例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运行机制和经济规律 电影的商业性体现在制作上及目的。一般商业片制片商为挣钱所以会请时下受欢迎的明星,拍大家喜欢看的,拥有大场面,即使剧情老掉牙。近年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几部弘扬国家主旋律的影片,充分利用了市场化的商业运作模式,这主要包括覆盖式的集中宣传、全明星阵容、视觉奇观的追求与营造等。 电影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1、电影本身是具有艺术性的产品 2、电影的生产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 3、电影的艺术性需要通过其商业性得以实现 4、电影的商业性又需要艺术性的保障 电影事实上是一个商业与艺术的辩证统一体,商业性与艺术性两者在电影这个母体里相互交融,互为依托,因此任何对电影商业性或是艺术性的压制都是对电影本性的扭曲。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商业性和艺术性在电影中是能够和谐相处的。电影既然作为商品,就避免不了被资本所掌控,不过我们也不必为这种状况而感到悲观。因为电影生产虽然是一种商品生产,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生产,它同时还是一种艺术生产。而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精神性生产,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程序。电影生产虽然不能不受到资本的控制,但是,它毕竟是由编剧、导演、摄影师和演员等诸多方面的人员共同参与的精神性劳动,资本控制不了每一个电影生产者个体的精神,控制不了每一个具有能动性的人,这就为进步的电影生产者打破资本的控制提供了可能。事实上,电影史上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亦大有人在,例如卓别林,他的电影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打闹喜剧形式出现,在保证电影商业成功的同时,也充分反映了现代大生产状况下大众的生存境遇,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性被扭曲异化的深层事实,从而为

艺术学概论第四版考试笔记

】 艺术学概论 Yuluo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1.客观精神说: 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艺术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代表人物: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美就是理念的感性体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 ~ 2.主管精神说: 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康德(德国古典美学鼻主)。自由创作是艺术的精髓,艺术与游戏是想通的,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代表人物:尼采(德国哲学家)。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人的主观意志凌驾于万物之上。 3.模仿说或再现说: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俄国)。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 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实践活动 艺术的特征: 艺术的本质与艺术的特征二者密不可分。本质是特征的内在规律,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 、 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形象性: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 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五中观点 1.模仿说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 2.游戏说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赛。 3.表现说。 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 $ 4.巫术说 代表人物: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弗雷泽。 5.劳动说 代表人物:希尔恩,(俄国)普列汉诺夫。 艺术的起源归根结底艺术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 艺术起源的第六种看法:多元决定论。 ~ 艺术的产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产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人类的起源最终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的社会功能: 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实施美育的途径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学。 艺术教育的任务: 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是陶治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2018超星尔雅园林艺术概论期末考试.docx

超星尔雅《园林艺术概论》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 在视力所及的范围内,将好的景色组织到园林视线中的手法是()。 A、抑景 B、借景 C、透景 D、夹景 正确答案:B 2 以下植物中,不在春季开花的是()。 A、丁香 B、连翘 C、木芙蓉 D、榆叶梅 正确答案:C 3以下哪类园林最能表现“渔隐”这一旨趣?() A、皇家园林 B、日本园林 C、苏州园林 D、岭南园林 正确答案:C 4中国园林可分为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和()三大类。 A、西安皇家园林 B、岭南私家园林 C、西南园林 D、中原园林 正确答案:B 5越秀公园位于以下哪座城市?() A、临沂 B、苏州 C、广州 D、杭州 正确答案:C 6一名合格的园林设计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 A、熟知植物的特性 B、调查研究的能力 C、绘画功力 D、以上都需要

正确答案:D 7“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是以下哪位诗人的诗句?() A、杜牧 B、孟浩然 C、白居易 D、苏轼 正确答案:D 8 武当山现存最为完好的木结构建筑是()。 A、铜殿 B、古铜殿 C、紫霄殿 D、灵官殿 正确答案:C 9园林设计是()的集合。 A、地形 B、景 C、道路 D、植物 正确答案:B 10法国园林中的轴线通常是()走向。 A、西北 B、东南 C、南北 D、东西 正确答案:D 11建章宫是以下哪个朝代建造的宫苑?() A、秦代 B、汉代 C、隋代 D、唐代 正确答案:B 12 关于凡尔赛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世界五大宫殿之一 B、位于法国 C、规则式的中轴对称园林 D、朝向是坐东朝西

艺术概论考研复习笔记完整版

艺术概论考研复习笔记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二章 第三章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第四章“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第五章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第六章 第七章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第八章(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第九章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第十章(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 第十一章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观点或观念,以及这些观点或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第十二章2)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第十三章2、社会意识形态 第十四章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 第十五章3)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1、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2、它们反过来有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框架知识结构 绪论 1、艺术理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艺术理论与艺术史、艺术批评的关系: 艺术理论是研究艺术普遍规律的一门学科;艺术史具体的描述艺术发展的历史和艺术历史上的各种思潮流派;艺术批评具体的研究和评价某个艺术家、某件艺术作品或某个艺术派别。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艺术、哲学、宗教和经济基础较远,政治、法律、道德和经济基础较近。 1、原始社会是有着几百万年历史的漫长时期,人类最早的工艺品是打造的石器。在原始社 会的各种艺术现象中,直到新石器时代之前,原始艺术大都表现的是动物或渔猎场面,而从不表现植物。 2、艺术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 3、艺术生产与一般物质生产的不同或本质区别: 首先,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的目的性来看,这两种生产是不同的。人出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产生出对于外界事物的各种要求。人的各种需要是由不同方式的生产创造出来并加以实现的,而不同方式的生产则分别满足人的不同的需要。物质生产的产品直接用于人们物质生活的过程中,满足人们物质需要或实用需要,本身并不存在或发生“意义”的问题。满足人最基本的物质需要的产品虽然也包含审美因素,但主要价值却在于物质的公用性和实用价值。人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需要。而艺术生产的产品即艺术作品,包含并发生着社会意义,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审美反映的产物。它与人的意识的关系是直接的,而与物质现实的关系是间接的。艺术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另外,从产品的消费来看,艺术生产明显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一般生产劳动的产品,具有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是一种商品。而艺术生产的精神产品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是审美属性。艺术品在进入流通领域的过程中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但商品属性绝不是艺术品的主要属性和本质属性。 最后,从生产的过程和结果来看,艺术生产作为精神生产具有特殊性。艺术创作的全部过程中,包括一个主体通过改变外在事物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物化过程,即创作主体在现实中确立自己产品物质形式,实现劳动对象化过程。但是艺术的这种物质生产性质并不是本质的,只是表现在全程中的艺术传达层面上,是一种技巧性的艺术外层的生产。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是主体运用一定的物质形式传达他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与审美感受的行为,它所物化或对象化的是创作者对现实世界独特的审美掌握,包括思想感情、个性特征和对生活的体验。因此,艺术生产所物化或对象化的内容是与物质生产完全不同的,有其自身独具的特殊规律。艺术创作不仅关系到如何表现和如何传达,更主要的是关系到表现什么和传达什么。而物质生产不包含个人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和审美情感。 4、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 首先,艺术是一种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与创造自身的生产实践活动,具有一般生产活动的普遍性,如自由、自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但是,艺术作为艺术生产,它把人类一般生产活动的这些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更为鲜明,它不仅造成自然物的一种形态的改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改造自然无形态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意识到的认识目的和审美目的。它所表现的,是主体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创作者对生活的审美认识以及创作者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所以,艺术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另外,在审美创造中,艺术把人的主观活动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起来,它一方面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认识和审美体验物化或对象化到作品中,另一方面又为人类提供精神消费的产品,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最终影响到客观世界。 艺术的认识本质 1、艺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理论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 是运用形象进行的创造性想象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个性和美,以高度概括的具体可感的形式和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性,是在个别中显示一般、在特殊中表现普遍。艺术也掌握真理,但它掌握的是具体形象的真理,即艺术的美。所以,艺术的认识内容,要求真实性,要求通过艺术形象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这就是艺术的认识本质。 2、艺术作品都必须以感性的形态呈现在欣赏着的面前,即以具体的可感的现象形态作用于观众的感官。 从创作过程看,它有感觉的、直觉的认识基础,任何艺术家都是从个别的、具体的生活感受开始进入创作的,并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或图解概念。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作品的形象首先投之于观众的感官,诉之余观众的直觉。离开个别的、具体的、直观的可感性,形象便不存在,作品本身也不存在。 3、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艺术形象: 一方面,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反映,这是它的客观基础和现实来源。 另一方面,它同时又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认识与评价,在它上面表现着艺术家主观的情感、思想和审美理想。 4、再现: 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现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模仿现实。

《舞蹈艺术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

《舞蹈艺术概论》期末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20分) 1、一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受;二是舞蹈艺术构思;三是舞蹈艺术表现。 2、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应当具有典型性、直观动态性、情感性和审美感染性。 3、舞蹈艺术思维的过程,是以人体动作为感性材料的形象思维不断活跃发展的过程。 4、舞蹈动态在特定时空中可以转化和变异,因此具有情感性、多义性、虚拟性和模糊性等特点。 5、舞蹈艺术创造舞蹈意境的物质材料,是经过提炼美化、节律化的人体动作和姿态,其表现手段是舞蹈运动的过程。 6、情景交融存在着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结构层次依次表现为:景→情→形→象→韵。 7、意境是由实境和虚境两个部分构成,虚实相生,乃成意境。 8、根据舞蹈艺术发展的现状,舞蹈美的形态可以分为优美、壮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四种类型。 9、壮美形态的舞蹈在舞蹈领略可以分为雄壮和崇高两个层次。其中雄壮类舞蹈的审美特征大致有雄壮的气势、强烈的动态和高超的技巧以及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共三点。 10、欣赏悲剧美要求主体采取逆受形式的心理反应形式。悲剧感的特点是包含悲的情感内容、包含积极的“净化”效果、能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 11、人永远是舞蹈创作的主体与核心,以人的本体为手段,直接表现人本身的情感和思想,这就是舞蹈艺术的真谛和本质所在。 12、按舞蹈的艺术特性,一般把舞蹈作品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和戏剧性舞蹈三大类。 13、从舞蹈结构的形式规范来看,大致可以分为时空顺序式结构和时空交错式结构两种类型。 14、戏剧性舞剧是按照戏剧的艺术特性来创作的舞剧,即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来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 15、一部舞蹈艺术作品的具体创作活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 16、一个训练有素,能够作为创造舞蹈美的物质材料的人体,至少应当具备有三方面的专业技能,即基本能力、技巧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17、一个演员在创造舞蹈形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转化,即感觉的转化和形体的转化。 二、名词解释(20分) 1、舞蹈思维: 即舞蹈艺术思维或舞蹈形象思维,是形象思维在舞蹈创作中的特定思维方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具体的舞蹈动作、舞蹈语言和舞蹈形象等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并贯穿于舞蹈创作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一位叫丽水千里的朋友贴出的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1、艺术的本质特征等一般规律性问题 2、艺术的发生与发展 3、艺术与其它相关领域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及它的地位与作用。 4、围绕艺术活动四要素讨论艺术的核心问题 创作者(艺术家)、鉴赏者、作品、世界 5、艺术门类 用材质和技法来划分比较科学的划分方法 艺术本质论 科学和美学划分在19世纪末。艺术和美学既有交叉有不一样。1750年,美学。 美学研究艺术美+自然美 1、艺术产生的理论 艺术生产,艺术传播,艺术消费(生产-消费) 艺术传播在教材中最为薄弱的部分。艺术传播是艺术产业化最重要的环节,(艺术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系,广告学,传播学)(广告及市场)(展览馆,出版社)===>现代传媒对艺术传播的影响?

生产分为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种,艺术被看作一种精神生产形态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特点。艺术是主观与客观,心与物的结合与统一。马克思:“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自然的人化”揭示了物质、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为什么说精神生产具有不平衡关系? 精神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精神受物质制约,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从人的需要(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多层次说”)和生产的目的来说第一,精神生产满足精神审美认知需求。第二,物质生产——使用、交换、价值属性、商品属性;精神生产——审美属性。第三,从生产过程和结果来看独立于物质生产的特征,艺术精神,构思,技巧投入和一般工艺品不一样。 揭示艺术系统的奥秘 创造性被扭曲,淹没与根本原理违背片面追求票房收视率 艺术把握世界方式 形象性特征:不单是具象,可视可听都包括。借助艺术通感。音到形,诗到画。和科学性概念理性把握世界不同 特征的美——运用形象进行创造性的想象的重要。“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悟,又表现思想” 艺术形象性: 1、主观客观的统一,有意味的形式 主观因素消失在客观的因素中——建筑 客观因素消失在主观因素中——音乐

艺术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艺术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艺术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荀子写过中国较早的一部关于音乐理论的专门着述是()。 2、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是()和潜移默化。 3、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美学家()经典论断。 4、()是一切文学艺术审美特征的核心。 5、原始状态的艺术一般分为造型艺术和()。 6、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舞蹈和杂技属于()艺术。 7、()在他的名着《拉奥孔》中说,美术表现的是“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倾刻。 8、雕塑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由于实际深度的不同,分为()和浮雕两种类型。 9、《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是()。 10、现代工业设计在国际上称为(),它担负着一切现代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任务。 11、舞蹈的类型,按美学特征来划分,有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间舞和()。 12、戏剧的根本特征是()和戏剧冲突。 13、鲁迅说:“()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14、()是摄影艺术独特的本质特征,是它区别于造型艺术其他门类而独立的基础。 15、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是()的间接性和艺术表现的广泛性。 16、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建筑的三原则是适用、坚固和()。 17、从世界范围来看,园林的主要流派有三个,即欧洲园林、()和中国园林。

18、关于艺术的起源,其中游戏说是由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哲学家 ()提出的。 19、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两种因素构成。 20、孔子在闻()乐后,“三月不知肉味”,感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21、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 22、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仅西方话剧史上的悲剧,就有“()悲剧”、“()悲剧”、“()悲剧”、“()悲喜剧”等多种类型。 23、影视艺术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众()。 24、综合艺术具有综合性与()、()与主人公、()与表演性等美学特征。 25、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才能与()。 26、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分为艺术体验、()、()这样三个阶段。 27、艺术创作心理中,以()为主,但也有无意识活动;既以形象思维为主,又离不开()和(),使得艺术创作心理蕴藏着多种心理因素。 28、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____、 _______ 、 ___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________理论将艺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29、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______、 ______ 、______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____ __和___ ___的统一。 30、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 31、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32、中国戏曲是世界上三种历史最悠久的戏剧艺术之一,戏曲艺术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审美特征。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艺术概论笔记 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

艺术概论王宏建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艺术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分出不同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艺术概论考试资料

1、设计美的形态主要体现在:功能与形式在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审美的对象性三个方面的统一。 2、艺术设计“三功能”:1、实用功能;2、认知功能; 3、审美功能。 1、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由拉斯金、莫里斯领导的,既反对当时过分装饰、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风格,有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所造成的粗陋外形。 2、艺术作品成为审美对象的条件是它审美属性的鲜明性。 4、艺术创造过程包括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或:艺术传达)三个阶段。 5、形象思维具有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等特点。 6、艺术创造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理解。 7、以艺对作品的存在方式为根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8、艺术家的情感不是凭空而生的,它来自于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的认识和感受。 10、一切艺术创造活动都以不重复性和不可重复性为前提。 11、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具备“隐喻”、“象征”和“多义”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造型与装饰上的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12、平面设计的开端是从文字的创造时开始的。 13、世界上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毕昇,在欧洲发明金属活字和印刷技术的是古腾堡。 14、新艺术运动的三大源泉是哥特式、罗可可式、日本浮世绘 15、莫里斯的设计风格有两大特点:一是崇尚哥特式风格;二是主张从自然,特别是从植物纹样中汲取素材与营养。 16、在古希腊哲学家中流行,也是最早的艺术发生学说的是摹仿说 17、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是毕加索 18、在明亮处,人眼对黄绿色色具有最高的感受性。 19、现代主义运动是一场真正的设计上的革命,使设计成为为大工业化生产服务的活动,它产生的时期为二十世纪初期 20、巴洛克风格始创于意大利 21、哥特式建筑设计以其巧妙地构造,在充分实现教堂功能的同时,呈现出显著的宗教特征 22、对设计的评价按方法分可以分为综合评价、单一评价 23、艺术语言构成的因素有意念、物象、艺术形式、工具材料及技术、艺术方法 24、艺术反映的对象是实际生活、劳动、思想、政治 25、实体空间相对于虚拟空间,具备的特点有空间范围明确、空间之间有明确的界限、私密性较强 26、波普设计:反叛正统的追求完美、整洁、高雅的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 27、图卢兹——劳德累克是法国“新艺术”运动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红磨坊》海报让法国“新艺术”运动的领导人物谢列特也认为是开创新风格和新设计的经典作品。 28、比亚兹是“新艺术”运动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家和插图画家之一。他单纯的黑白线条插图,充满了强烈的主题,丰富的想象,被称为“新艺术”运动的“疯狂孩子”。 29、莫里斯的设计风格有两大特点:一是崇尚歌德式风格;二是主张从自然,特别是从植物纹样中汲取素材与营养。 30、平面设计的开端是从书写、文字的创造时开始的。(苏美儿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中国汉字)。 名词解释: 1、意念简称"意",是艺术家在其作品中所表达的想法――一种思想,观念,或是某种感情,趣味和情调.是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受到某种客观存在的刺激或启迪而在头脑中形成的. 2、文脉所谓文脉,在语言学中指文学中的“上下文”。就是使用语言的此情此景与前言后语。设计中译作“文脉”,更多的应理解为文化上的脉络,文化的承启关系。 3、极少主义极少主义出现于20世纪50--60年代,其特征是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摒弃粗放和奢华的修饰以及琐碎功能,强调简洁通畅来疏导世俗生活,关观照人文层面。 4、隐喻从修辞学上讲,隐喻是比喻的一种。即赋予一个词本身没有的涵义或者是用另外一个词表达它本来表达不了的意义。 5、硬边艺术抽象主义绘画的一个派系,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 当50年代抽象表现主义在美国成为流行的画风时,一些从事几何抽象主义创造的画家,则试图用几何图形或有清晰边缘的造型,推出一种新的风格与之抗衡,这种风格有明确的边线和轮廓,所以被人们称作硬边绘画。他们拋弃了抽象表现主义通常采用的色彩明暗对比和有立体空间的画面效果,代之以重视色相对比和平面感的大块色面,色彩限制在二、三个色调内,前景与背景之间没有区别。 6、后现代主义 产生时间: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70、80年代的欧美 特征:一种文化倾向(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后现代主义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政治冷漠,它表现了大众对政治的不满、无可奈何乃至出于实用主义目的的积极利用。)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7、解构主义是1980年代末期兴起于建筑设计界的派別。 理论的核心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经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解构主义不仅否定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否定古典的美学原则。 8、过渡高科技风格又称“改良高科技风格”,是一种针对具有工业化特征的高科技风格的嘲讽、调侃,具有高度的个人表现特点。设计荒诞不经,表现设计师对高科技、工业化的厌恶。因为这种风格的明显讽刺特征,因此得不到广泛的欢迎,只能针对个人、少来生产。

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

看考博书籍最重要的是做笔记,帮助自己搭建一个知识框架,给这些催眠的文字做模块化管理。 以下是我考博时看吉象的《艺术学概论》的读书笔记,这份笔记还结合易英和其他几位作者的书籍容。考博答题时可以根据以下框架,加入自己的专业知识,写出条分缕析的论文。后面有考试的重点与策略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1.客观精神说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在朱熹看来,“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2.主观精神说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在尼采那里,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尼采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前者是用美的面纱来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使人沉湎于梦幻中;后者却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使人在极度的情绪放纵中来揭开人生的悲剧面目。 3.模仿说或再现说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形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在的本质和规律。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一形象性 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中国美学十分重视“传神”。不但反映了对象的本质特征,而且表现了艺术家对生活、人物的理解。造型艺术常常表现为主观因素消溶在客观形象之中。另一些艺术门类,间接和曲折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为客观因素消溶在主观因素之中。 2.艺术形象是容与形式的统一 艺术欣赏中,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能感动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容。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一切事物都是在带有偶然性的个别形象中,体现出带有必然性的共同本质和规律来。艺术形象的这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地体现为艺术典型。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艺术典型更加独特,也更加普遍,它是艺术形象的凝练与升华。典型必定具有个性鲜明的艺术独创性,而且又能非常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