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译文

黄生借书说译文
黄生借书说译文

作品原文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1]

编辑本段译文注释

翻译

读书人黄允修来借书。(我)把书交给他并告诉他说: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你没听说过那些收藏书籍的人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但天子中读书的人又有几个?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收藏)的

书,但富贵人家中读书的人又有几个?另外的那些祖父和父亲收藏书籍,被儿子和孙子丢弃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因而忧惧地抚摸赏玩个不停,心想:“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够再看到它了。”如果(这东西)已经被我占有,一定会(把它)捆起来放在高处,放置好,收藏好,心想“姑且等到别的日子再来看吧”如此而已。

我小时候喜欢书籍,但是家里贫穷,难以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收藏的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书阅读),(他)不借给我,回来就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那种情形。求书的心情迫切到这种程度。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并记住。做官以后,俸禄花去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蠧虫丝迹,常常布满书册。这样以后(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现在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的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和姓张的人吝惜自己的书籍,(不肯出借,)似乎并不相同。既然这样,(那么)是我本来不幸遇到了姓张的呢,而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遇到我呢?(黄生)懂得了(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也一定会很迅速。

(我)写下这一篇说,让(它)和书一起(交给姓黄的年轻人)。

[2]

字词注释

(1)选自《小仓山房文集》。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主(老)人(随园,在江苏南京市北小仓山上,袁枚中年辞官后居住的别墅),文学家,浙江钱塘人。

(2)生:对读书人的称呼。

(3)授:交给,交付。

(4)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

(5)七略、四库,天子之书: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西汉末年学者刘向整理校订宫廷藏书。刘向的儿子刘歆继续做这项工作,写成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宫廷的藏书,分经、史、子、集四库。这里的七略四库泛指皇家的藏书丰富。《七略》,中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

(6)然:然而,但是。

(7)汗牛塞屋:搬运起来累得牛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这里形容藏书很多。汗,名词用做动词,使……流汗的意思。

(8)祖父:祖父和父亲。

(9)弃者:丢弃的情况。

(10)无论:不须说,不用说,不必说。独:只,仅仅。

(11)然:这样。

(12)夫(fú)人: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夫,那。

(13)强(qiǎng):勉强。

(14)假:借。

(15)虑:担心;害怕。

(16)惴惴(zhuì)焉:忧惧的样子。

(17)摩玩:摩挲抚弄。摩:抚摸。玩:玩弄。

(18)若:如果。

(19)业:已、已经。

(20)高束:捆起来放在高处。束,捆绑。

(21)庋(guǐ):放置,保存。藏:收藏。

(22)姑俟(sì):姑且等待。姑,姑且。

(23)异日:日后,将来。异:别的,其他的。

(24)云:如此

(25)尔:罢了。云尔:如此而已。放在句末,表示“如此如此”的语气。

(26)难致:难以得到。致,得到。富:多。

(27)与:给。

(28)形诸梦:形之于梦。在梦中现出那种情形。形,出现,表现,表露。诸,等于“之于”。

(29)切:迫切。

(30)如是:像这样。

(31)故有所览辄省(xǐng)记:(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

到书。)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并记住。辄,就。省,记。省记:明白的记在心里。

(32)通籍:指做官。做了官,名字就不属于“民籍”,取得了官的身份,所以说“通籍”。这是封建士大夫的常用语。籍,民籍。通,动词,有上升进入的意思,这里指表示从民籍到仕宦的提升。

(33)俸:俸禄,官吏的俸禄。去:离开,此指“用去”“花去”。

(34)落落:形容多而连续不断地堆积。

(35)素蟫(yín):指蛀蚀书籍的银白色蠹(dù)虫。

(36)灰丝:指灰尘和虫丝。素蟫灰丝:蠹(dù)虫丝迹。

(37)时蒙:常常布满。

(38)卷(juàn)轴:书册。古代还没有线装书的时期,书的形式是横幅长卷,有轴以便卷起来。后世沿用“卷轴”称书册。

(39)少时:年少的时候。

(40)岁月:指时间,光阴,时光。

(41)可惜:值得珍惜。

(42)类:好似,类似,像。

(43)公书: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公,同别人共用,与别人分享(书籍)。

(44)吝:吝啬。固:固然,本来。

(45)归:归还。归书:还书。

(46)为一说,使与书俱:写下这一篇《黄生借书说》,让(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俱,一起(交给黄生)。

(47)使:让

词句补释

书非借不能读也: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

汗牛塞屋:书多的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这里形容藏书很多。

汗:使…流汗。

祖父:祖父和父亲(祖辈和父辈)。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

非夫(fú)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从别人那里借来。夫人,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夫,音fú。强假,勉强借来。

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忧惧地摩挲玩弄那东西久久不停。惴惴,音zhuìzhuì:忧惧的样子。摩玩,摩挲 (suō)抚弄。

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会把它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高”形容词作“束”的状语,“在高处”。庋,音guǐ,放置,保存。

姑俟异日观:姑且等到以后的日子再来看吧。姑,姑且、且。俟,音sì,等候、等待。异日,日后、将来。

故有所览辄省记:(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并记住。有所览,有看到的。辄,就。省,音xǐng,记。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俸禄花去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

处都堆放满了。落落,形容多而连续不断地堆积。俸,指俸禄,官吏的俸禄。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蠧虫丝迹,常常布满书册。素蟫,指蛀蚀书籍的银白色蠹(dù)虫。。灰丝,指虫丝。

今黄生贫类予:如今黄生像我 (以前)一样贫穷。类,似,像。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只是我的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和姓张的人吝惜自己的书籍,(不肯出借,)似乎并不相同。惟,只是。公,动词,同别人共用。吝书,舍不得(把)书(借给别人)。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既然如此,是我本来不幸遇到姓张的呢。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固,本来。

文中出现的成语

①汗牛塞屋:汗牛充栋。

②必高束焉:束之高阔。

辨音

①假(jiǎ)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借。(现按假:借翻译,不作通假)

②省(xǐng)故有所览辄省记 shěng 节省

③翻卷( juàn)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④摩(mó)娑(suō)俟(sì)辄(zhé)俸(fèng)庋(gu ǐ)蟫(yín)省(xǐng)

辨义

·子不闻藏书者乎子:你

·然天子读者有几然:然而,但是

·子孙弃者无论焉子孙:子辈、孙辈焉:表感叹语气

·非独书为然独:只为:是然:这样

·天下物皆然皆:都然这样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焉:表强调语气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已:停止

·吾不得而见之矣之:代指书

·若业为吾所有:被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然后:这样以后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为一说为:作、写

一词多义

子:子不闻藏书者乎(你)祖父积子孙弃(子辈)

然:然天子读书者(但是)非独书为然(这样)

为:为一说(写)非独书为然(是)

若:若不相类(好像)赋若夫(你)

与:往借,不与(给)幸与不幸(和)

主旨

本文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只要有志向,有决心,不利的条件,反而可以催人奋进,取得成绩,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养成不求进步的恶习,要珍惜时间,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好好学习.

考点

1、《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房文集》,作者是清朝(朝代)的袁枚,字子才,号简斋,自号随园主人。

2、“说”是古代的一种叙议结合的文体,课题的“说”是说说意思。

3、课文为了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1)藏书(物)者和借书(物)者对书的不同态度和心理的对比;(2)“我”幼时遇张氏吝书之不幸与黄生遇“我”公书之幸的对比;(3)“我”年少时借书苦读与做官后有书不读的对比。

5、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用原文回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