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参考样式

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参考样式
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参考样式

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参考样式(建筑专业)

二、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3、《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专篇)编制深度规定》(2009年版)

4、《江苏省太阳能热水系统施工图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5、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

本工程外墙墙体材料为厚,内墙为厚。

规定的级,幕墙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 15227规定的级。

六、太阳能热水系统

本工程(有/无)(型号)(太阳能/其它新能源)热水供应系统,使用辅助热源,设计使用范围自层至层。

七、权衡判断

八、节能构造图详:。

江苏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参考样式(建筑专业)

二、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

2、《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3、《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08)

4、《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专篇)编制深度规定》(2009年版)

5、《江苏省太阳能热水系统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6、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

本工程外墙墙体材料为厚,内墙为厚。

规范的级。

五、太阳能热水系统

本工程(有/无)(型号)(太阳能/其它新能源)热水供应系统,使用辅助热源,设计使用范围自层至层。

六、本工程因不符合规定性指标而进行性能指标设计,建筑物节能综合指标满足节能设计标准。

七、节能构造图详:。

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参考样式(电气专业)

二、设计依据

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2、《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5.6节)

3、《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专篇)编制深度规定》(2009年版)

4、《35KV及以下客户端变电所建设标准》JGJ32/J14-2007(6.2节)

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分册)

7、《江苏省公共建筑用能计量设计规定》(暂行)

8、《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6.3.2及6.3.8)

9、国家、省、市现行的其它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

三、照明节能设计要求及措施

四、大于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应按规定装设电能考核节能表计

五、当工程含有变电所设计时,则应补充如下内容:

1、负荷计算情况、供电电压选择及变电所位置情况概述,确认是否在负荷中心,否则说明原因。

2、变压器选择:

(1)型号:干式应选用10型及以上的接线组别为D,Ynll低损、低噪、高效、节能变压器;

(2)台数:对季节性、冲击性及其他特殊设备是否专设变压器;

(3)无功补偿:应注明补偿容量及补偿前后的cosφ;

(4)经济运行负载率:β=0.7~0.85

六、对装有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建筑物,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配电、控制、保护、防雷与接地应按《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第5.6节实施,并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4.1.5条二款的规定。

江苏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参考样式(电气专业)

二、设计依据

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第6.5.3条)

3、《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第8.5.3条、第9.7.3条、第10.1.4条和第10.1.5条)

4、《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第6.3.2条和第6.3.8条)

5、《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26-2006(第10.1.3.4条和第10.1.5条)

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7、《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GB50364-2005(5.6节)

8、《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专篇)编制深度规定》(2009年版)

9、国家、省、市现行的其它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

三、主要节能设计要求及措施

2、楼梯间、电梯间和前室的照明节能措施

(1)低层(1~3层)、多层(4~6层)、中高层(7~9层)住宅的楼梯间、电梯厅和前室采用节能灯和节能自熄开关控制(触摸式、按健式声、光、红外等)

(2)高层(10层及以上)住宅的楼梯间和前室应设应急照明,应急照明不能采用自熄开关控制,或者应有应急时自动点亮的措施,但高层住宅电梯厅照明不能采用自熄开关。

3、住宅电梯、水泵、风等设备的节能控制措施。

四、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配电、控制、保护、防雷与接地应按《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第5.6节实施并符合《建筑

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4.1.5条二款的规定。

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参考样式(暖通专业)

建筑功能及相应面积:。

二、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

4、《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专篇)编制深度规定》(2009年版)

5、《江苏省公共建筑用能计量设计规定》(暂行)

6、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

三、空调负荷计算:

1、空调(采暖)建筑面积(㎡)

2、空调(采暖)计算室外气象参数

3、空调(采暖)室内计算参数(温度、湿度、新风量、人员密集、设备功率等指标)

4、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K)

外墙:K= ;屋面:K= ;外窗:K= ;地面:K= ;……

5、计算软件名称及版本

6、空调设计计算冷负荷 KW,单位面积负荷指标 W/㎡;空调(采暖)设计计算热负荷 KW;单位面

积负荷指标 W/㎡

四、规定性节能设计要求

1、空调(采暖)冷热源形式上、规格、数量

2、冷热源设备(冷水机组、热泵、锅炉)额定工况能效比ERR,性能系数COP,溴化锂机组性能参数,锅炉额定热效率

s

7、用水、用量计算措施

五、其它节能措施

1、自动控制系统]

2、能量回收措施及回收率

3、可再生能源利用措施

4、其它新型节能措施

江苏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参考样式(暖通专业)

二、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3、《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08

4、《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专篇)编制深度规定》(2009年版)

5、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

三、采暖负荷计算

1、采暖建筑面积(㎡)

2、采暖计算室外气象参数

3、采暖室内计算参数

4、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K)

外墙:K= ;屋面:K= ;外窗:K= ;地面:K= ;……

5、计算软件名称及版本

6、采暖计算最大热负荷 KW

四、规定性节能要求:

1、采暖冷热形式、规格、数量

2、采暖热源设备锅炉热效率

五、其它节能措施

1、自动控制系统

2、能量回收措施及回收率

3、其它新型节能措施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图设计专篇(公共建筑).

一、建筑主要设计依据 1、浙江省《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技术导则》; 2、《杭州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4、浙江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1092-(); 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7、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9、《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 10、《建筑幕墙》GB/T 21086-(); 11、《浙江省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技术公告》和《浙江省建设领域禁止和限制使用技术公告》(浙建发【2014】284号); 12、项目编号为()的节能审查意见书及其附件:节能评估报告书(表)和专家评审意见; 13、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二、建筑绿色节能设计主要内容: 1 工程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建设地点 用地内单体建筑数量幢本次设计单体数量幢项目用地面积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 建筑类型□新建; □改扩建 公建节能分类□甲类建筑;□乙类建筑 总建筑面积m2地下建筑面积m2地上建筑面积m2 建筑高度m 建筑层数地上层地下层 设计使用年限年结构安全等级 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度结构形式项目基准建筑规模倍 空调形式主楼:;裙房: 项目投资(万元) 可达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等级 (参照GB/T 50378-2014) □无;□一星级;□ 二星级;□三星级 可再生能源应用形式□太阳能;□风能;□水能;□空气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2 关键指标设计汇总 指标单位填报数据(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备注用地面积万m2 建筑总面积万m2 地下建筑面积m2 地下面积比R P1(地下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 地下面积比R P2(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 绿地率% 透水地面面积比% 建筑总能耗tce/a 单位面积能耗kWh/㎡a ;tce/㎡a 节能率% 可再生能源 及(余热或废 热)回收总量 可再生能源核算标准要求总量kWh/a 设计项目设置总量kWh/a 其 中 可再生能源kWh/a 余热或废热kWh/a 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M3/a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万kWh/a 建筑总用电量万kWh/a 可再生能源产生发电比例% 建筑总用水量M3/a 非传统水量M3/a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主要 能耗 品种及 耗能量 年能耗设计总量(tce) 其 中 电力万kWh/a 其他耗能种类::□燃气;□燃油;□燃煤;□其他热力;万kWh/a 单位面积能耗设计指标(tce/(m2.a)) 建筑 分项 能耗 耗能系统设计年耗能量(tce)分项能耗占总能耗百分比暖通空调系统 照明、插座 生活热水系统 新水 厨房炊事系统(燃气) 电梯运输系统 变压器损耗 其他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图设计专篇(公共建筑)

建筑节能设计专篇样式

二、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50176-1993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0189-2005 3、《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专篇)编制深度规定》(2009年版) 4、《江苏省太阳能热水系统施工图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5、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 本工程外墙墙体材料为厚,内墙为厚。 规定的级,幕墙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 15227规定的级。 六、太阳能热水系统 本工程(有/无)(型号)(太阳能/其它新能源)热水供应系统,使用辅助热源,设计使用范围自层至层。 七、权衡判断 八、节能构造图详:。

二、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50176-1993 2、《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26-95 3、《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和节能设计标准》(3271-2008) 4、《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专篇)编制深度规定》(2009年版) 5、《江苏省太阳能热水系统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6、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 本工程外墙墙体材料为厚,内墙为厚。 规范的级。 五、太阳能热水系统 本工程(有/无)(型号)(太阳能/其它新能源)热水供应系统,使用辅助热源,设计使用范围自层至层。 六、本工程因不符合规定性指标而进行性能指标设计,建筑物节能综合指标满足节能设计标准。 七、节能构造图详:。

二、设计依据 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50034-2004 2、《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50364-2005(5.6节) 3、《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专篇)编制深度规定》(2009年版) 4、《35及以下客户端变电所建设标准》3214-2007(6.2节) 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6-2008 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分册) 7、《江苏省公共建筑用能计量设计规定》(暂行) 8、《宿舍建筑设计规范》36-2005(6.3.2及6.3.8) 9、国家、省、市现行的其它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 三、照明节能设计要求及措施 四、大于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应按规定装设电能考核节能表计 五、当工程含有变电所设计时,则应补充如下内容: 1、负荷计算情况、供电电压选择及变电所位置情况概述,确认是否在负荷中心,否则说明原因。 2、变压器选择: (1)型号:干式应选用10型及以上的接线组别为D,低损、低噪、高效、节能变压器; (2)台数:对季节性、冲击性及其他特殊设备是否专设变压器; (3)无功补偿:应注明补偿容量及补偿前后的φ; (4)经济运行负载率:β=0.7~0.85 六、对装有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建筑物,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配电、控制、保护、防雷与接地应按《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 技术规范》50364-2005第5.6节实施,并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50057-94,2000年版)第4.1.5条二款的规定。 江苏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参考样式(电气专业)

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参考样式(建筑专业)

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参考样式(建筑专业) 一、工程概况 体形系数所在城市气候分区结构形式层数节能计算面积(?) 节能设计标准节能设计方法工程设计值规范限值 寒冷 二、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3、《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专篇)编制深度规定》(2009年版) 4、《江苏省太阳能热水系统施工图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5、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 三、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主要保温材料传热系数K(W/??K) 厚度围护结构部位备注 (?) 名称导热系数(W/??K) 工程设计值规范限值 屋面1 …… 墙体1(包括非透明幕墙) ……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层或外挑楼板 非采暖空调房间与采暖空调房间的隔墙 非采暖空调房间与采暖空调房间的楼板本工程外墙墙体材料为厚,内墙为厚。

四、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热工性能 传热系数K(W/??K) 备注厚度围护结构部位主要保温材料名称 (?) 工程设计值规范限值 地面 地下室外墙 五、窗(包括透明幕墙)的热工性能和气密性 窗墙面积比/天窗屋面比传热系数K(W/??K) 遮阳系数SC 可见光透射比可开启面积比朝向窗框玻璃遮阳形式工程设计值规范限值工程设计值规范限值工程设计值规范限值工程设计值规范限值工程设计值规范限值南北东西屋面本工程窗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2002规定的级,幕墙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 15227规定的级。 六、太阳能热水系统 本工程(有/无) (型号) (太阳能/其它新能源)热水供应系统,使用辅助热源,设计使用范围自层 至层。 七、权衡判断 本工程因不符合规定性指标而进行权衡判断,权衡判断结果满足节能设计标准。 设计建筑参照建筑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kwh/?) 八、节能构造图详: 。 江苏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参考样式(建筑专业) 一、工程概况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表

公共建筑维护结构节能设计表 工程名称沧州市供排水集团综合服务楼所属地区代号一类地区建筑分类甲类 工程建设地点河北省沧州市建筑层数地上20层,地下一 层 建筑面积46580 m2 体形系数工程设计值0.11 本标准限值0.40 外门窗/透明幕墙气密性等级外门窗不低于6级水平; 幕墙不低于3级水平 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外围护结构 项目做法说明 传热系数 工程设计值本标准限值屋面 120厚混凝土楼板,30厚轻集料混凝土,65厚挤塑聚苯板,25厚水泥砂浆0.48 0.50 外墙 南200厚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60厚岩棉板 0.51 0.60 北 200厚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60厚岩棉板0.51 0.60 东200厚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60厚岩棉板0.51 0.60 西200厚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60厚岩棉板0.51 0.60 底面接触空气的架空或外挑 楼板 70厚轻集料混凝土垫层,120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85厚岩 棉板 0.49 0.5 非采暖空调房间与 采暖空调房间 隔墙200厚钢筋混凝土墙, 30厚膨胀玻化微珠保温 1.46 1.5 楼板70厚轻集料混凝土垫层,120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20厚超细无机纤维 1.27 1.5 地面周边地面无—0.52 非周边地面无—0.3 外窗 朝向窗墙面积比窗框材质及玻璃品种规格K/SC K/SC 南0.48 断桥隔热铝合金LOW-E中空(6+12+6)玻璃(在线) 2.30/0.6 2.30/0.6 北0.49 断桥隔热铝合金LOW-E中空(6+12+6)玻璃(在线) 2.30/0.6 2.30/0.6 东0.46 断桥隔热铝合金LOW-E中空(6+12+6)玻璃(在线) 2.30/0.6 2.30/0.6 西0.43 断桥隔热铝合金LOW-E中空(6+12+6)玻璃(在线) 2.30/0.6 2.30/0.6 水平0.07 断桥隔热铝合金LOW_E中空(6+12+6)玻璃(在线) 2.7/0.5 2.7/0.5 结论该设计建筑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外窗遮阳系数、外窗及透明幕墙的气密性和各部位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同时 满足标准规定,满足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江苏省建筑节能分部工程施工方案(标准化格式文本)范本

江苏省建筑节能分部工程施工方案(标准化格式文本)范本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附件1 建筑节能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标准化格式文本) 工程名称:郭巷街道尹山湖经济服务中心一期工程 编制人:姚志清 审核人:谭吉华 批准人:陈冬泉 编制单位: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日期: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制 二〇一四年三月

一、建筑节能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郭巷街道尹山湖经济服务中心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38000m2,其中分为一个大地下室及1#楼、2#楼及食堂,地下室为一层人防车库.1#楼十六层、2#楼三层及食堂三层,且1#楼、食堂、2#楼屋面防水做法相同。计划工期:738天 本工程基础为桩基础+伐板基础;地下室填充墙、±以上墙体除剪力墙外,外墙均采用2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采用专用粘结剂;屋面为倒置式保温屋面。

二、建筑节能设计要求 本工程地处气候分区为:夏热冬冷,节能计算面积㎡,工程节能设计标准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三、编制依据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江苏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版)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1)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节能构造图集》苏J/T16-2004(二) 《建筑施工高处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411-2007) 《绝缘同挤塑苯乙烯泡沫塑料(XPS)》(GB/) 本工程施工图纸 经批准的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江苏省其他相关地方标准与规定等 本公司所拥有的技术装备、自身素质等自身条件,以及公司IS09001企业质量标准文件、标化现场管理的有关细则。 企业项目管理手册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电气)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电气) 一、设计依据 1.依据性文件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要求的批文 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的规范)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二、工程简况 1.建筑总量 建筑类型:;总建筑面积:; 2.建筑单体简况 表建筑单体简况 3.节能简况 1)能耗监测系统:□有、□无。 2)建筑设备监控管理系统:□有、□无。 3)室外夜景照明:□有、□无。 4)导光系统:□有、□无。 5)可再生能源利用:□有(□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无。 6)分布式供能系统:□有、□无。 7)其他:。 三、绿色建筑等级 1.绿色建筑等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2.绿色建筑评分计算表: (应根据建筑类型分别选用公建或住宅评分表)

四、 电气绿色建筑设计 1. 与电气专业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项内容 注: 表中内容可根据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达标选项删减; 凡标注有“※”的技术内容,标示该条文与其他专业也有关系,建筑,结构,给排水专业,暖通。 2. 供配电系统节能措施 1) 变配电所深入负荷中心设置。 2) 变压器总装机容量为 ,单位面积功率密度值为 。 3) 低压并联电容器的补偿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变压器低压侧设 置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要求补偿后高压供电进线处功率因数不低于 。低压电源供电时进线处设置无功补偿装孩子,要求补偿后功率因数不低于。(江苏省项目尚应满足过零自动投切和分项补偿的要求) 4) 谐波电流含量较大的用电设备:□有 、□无, 谐波抑制及谐波治理措施: 。 5) 电动机容量超过 时,采用中压供电。 3. 电气设备节能 1) 变压器选用节能环保型、低损耗、低噪声,接线组别为的干式变压器,变压器自带温控器和强迫通 风装置。其能效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中规定的目标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的要求,具体参数见表。 表 变压器节能参数 2) 电动机采用高效节能产品,并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装置,其能效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型 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节能评价值的规定。 3) 采用具备高效电机及先进控制技术的电梯。 4)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选用节能高效电机,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装置,设置感应传感器控制启 停,在全县各段均空载时,能处在暂停或低速运行状态。 4. 照明系统 1) 照明功率密度值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的目标值设计。照明设计参数详见表: 表 照明设计节能指标及措施 2) 道路照明控制 光源种类: ;□设有自动控制装置。

江苏省公共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电气)

江苏省公共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电气〕 一、项目名称: 三、设计依据: 1.《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T173-2014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6.《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0DGJ32/TJ111-2010 7.《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程》JGJ203-2010 8.《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规程》DGJ32/J87-2009 9.《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GB50364-2005 (第5.6节) 10.《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与验收规范》DGJ32/J 08-2008 II.《35KV及以下客户端变电所建设标准》DGJ32/J14-2007(第6.2节) 1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13.《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4年版) 14.国家、省、市现行的其它建筑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本设计与绿色设计有关的内容为:照明节能设计、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能耗监测系统设计、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 五、照明节能设计:

2.本工程所采用灯具功率因数均要求大于0.9,镇流器应符合国家能效标准。 3.大面积照明场所灯具效率不低于70%。 4.照明系统采取分区控制、定时控制、照度调节等节能控制措施。 5.本工程使用LED照明的面积为 m2,占建筑物总面积的 %。 六、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 1.变压器选用10型及以上节能环保型、低损耗、低噪音,接线组别为Dyn11的干式变压器。变压器自带温控器和强迫通风装置。 2.变压器低压侧设置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要求补偿后高压供电进线处功率因数不小于0.95。(低压电源进线处设置无功补偿装置,要求补偿后功率因数不小0.9〕。无功补偿装置具过零自动投切功能,并有抑制谐波和抑制涌流的功能;分相补偿容量不小于总补偿容量的40%。 3.电动机采用高效节能产品,其能效应符合《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节能评价值的规定。 4.在处设置有源滤波装置。 5.风机、水泵、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步道节能控制要 求:。 七、能耗监测系统: 1.本工程设置分类、分项能耗监测系统,对分类和分项能耗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实时上传至上一级数据中心。计量装置具有数据通信功能。 2.对电、水、燃气等设置分类计量,水、燃气等计量表计由相关专业设置,详见能耗监测系统图。 3.按区域或楼层,对照明和插座、室外景观照明、空调用电、动力用电、特殊用电进行分项计量。 4.能耗监测系统计量表计的精度不低于1.0级,电流互感器精度不低于0.5级, 八、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1.本项目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主要设计参数: 1)本项目□有□无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使用辅助热源,供热水量 m3/d,占建筑生活热水总量的 %。太阳能集热器位置:。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符合《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和江苏省《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与验收规范》DGJ32/J08-2008的要求。 2)本项目□有□无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承担采暖空调负荷的比例为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应符合《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9、江苏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DGJ32/TJ 89-2009的要求。 3)本项目□有□无太阳能光伏发电□有□无光诱导系统,其总功率为建筑物总变压器装机容量的 %。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符合《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203-2010、江苏省《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规程》DGJ32/J 87-2009的要求。 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为低压并网型光伏系统,系统应有计量装置、防逆流和放

公共建筑节能标准

4 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利用夏季自然通风。建筑的主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 4.1.2 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0。当不能满足本条文的规定时,必须按本标准第4.3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 4.2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4.2.1 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应按表4.2.1确定。 1 / 8 4.2.2 根据建筑所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分别符合表4.2.2-1、表 4.2.2-2、表4.2.2-3、表4.2.2-4、表4.2.2-5以及表4.2.2-6的规定,其中外墙的传热系数为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值Km。当建筑所处城市属于温和地区时,应判断该城市的气象条件与表4.2.1中的哪个城市最接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符合那个城市所属气候分区的规定。当本条文的规定不能满足时,必须按本标准第4.3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

2 / 8 3 / 8 4 / 8 5 / 8

6 / 8 5楼 3 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4.2.3 (包括透明幕墙)。当窗(包括透明幕墙)4.2.4 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0.70。当

不能满足0.4时,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墙面积比小于0.40 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本条文的规定时,必须按本标准第4.3 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以及寒冷地区中制冷负荷大的建筑,外窗(包括4.2.5 A确定。透明幕墙)宜设置外部遮阳,外部遮阳的遮阳系数按本标准附录 ,当不能满足本条文的规定时,必须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4.2.6 20% 4.3按本标准第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7 / 8 4.2.7 建筑中庭夏季应利用通风降温,必要时设置机械排风装置。 4.2.8 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透明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4.2.9 严寒地区建筑的外门应设门斗,寒冷地区建筑的外门宜设门斗或应采取其他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其他地区建筑外门也应采取保温隔热节能措施。 4.2.10 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7107规定的4级。 4.2.11 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 15225规定的3级。 4.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4.3.1 首先计算参照建筑在规定条件下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然后计算所设计建筑在相同条件下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当所设计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时,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符合节能要求。当所设计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大于参照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时,应调整设计参数重新计算,直至所设计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 4.3.2 参照建筑的形状、大小、朝向、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应与所设计建筑完全一致。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当所设计建筑的体形系数大于本标准第4.1.2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每面外墙均应按比例缩小,使参照建筑的体形系数符合本标准第4.1.2条的规定。当所设计建筑的窗墙面积比大于本标准第4.2.4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每个窗户(透明幕墙)均应按比例缩小,使参照建筑的窗墙面积比符合本标准第4.2.4条的规定。当所设计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大于本标准第4.2.6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应按比例缩小,使参照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符合本标准第4.2.6条的规定。 4.3.3 参照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取值应完全符合本标准第4.2.2条的规定。 4.3.4 所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的计算必须按照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进行。 8 / 8

公共建筑能源审计标准江苏标准2020版

公共建筑能源审计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能源审计的一般原则、依据、审计内容、实施的流程与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单栋建筑和建筑群的公共建筑能源审计。 建筑能源的审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江苏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 15316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GB/T 17166 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 GB/T 28750 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 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 51161 民用建筑能耗标准 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 20095 太阳热水系统性能评定规范 GB/T50353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 50400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T 18204.1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JGJ/T 177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 100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DGJ32/TJ 194 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技术标准 DGJ32/J96 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颁布)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能量核定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颁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筑能源审计 building energy audit

通过对建筑进行文件审查和现场调研、测试,对被审计建筑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果进行诊断和评价,从而发现建筑节能潜力,提出节能运行调适和改造建议。 3.2 建筑能耗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建筑使用过程中,为满足建筑环境人员需求(供暖、空调、制冷、照明、通风等)和使用功能(动力、炊事等)而产生的能耗,消耗能源种类包括电力、水、燃气、燃油、燃煤、市政热源(或冷源)及可再生能源等。 3.3 审计周期 audit period 审计所考察的时间区段,根据不同审计类别及建筑业主需求确定。 3.4 能耗指标 energy consumption index 建筑总能耗或分项能耗与建筑面积或建筑使用人数等参数的比值,也包括根据建筑特点或者业主需求制定的能反映能耗特点的指标。 3.5 能耗对标 energy consumption benchmark 用来评价被审计建筑类型相对应的建筑能耗指标,包括单位面积建筑总能耗或者分项能耗。可采用国家、地方不同建筑类型能耗标准或者统计的能耗指标作为对标。 4 基本规定 4.1建筑能源审计主要是针对建筑围护结构、室内环境质量、用能系统及设备、可再生能源系统、水资源利用、能源管理、建筑能耗等进行测试、诊断和评价。 4.2建筑能源审计按照审计深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4.2.1一级能源审计 a)旨在掌握建筑和用能系统信息,了解建筑用能总体现状,并通过与国家或地方相关标准对比,判断建筑总体用能水平。 b)要求完成建筑基本信息和用能系统调查;测试评估室内基本环境品质状况;基于全年及分月用电、蒸汽、天然气、油、可再生能源及其他能源等账单或能耗统计记录数据,计算建筑年总能耗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等能耗指标;通过与国家、地区或行业能耗标准对比,对建筑用能现状进行总体评价。 c)要求收集至少1年完整的能耗数据。 4.2.2二级能源审计 a)旨在掌握建筑各分项用能规律和运营管理水平,发现存在问题,提出节能改造方向。 b)除一级审计要求外,还需分析计算建筑暖通空调、照明插座、动力、生活热水、餐饮、其他等各分项能耗指标;审阅建筑的能源管理文件,对建筑进行现场巡查,评估建筑运营与管理水平;测试评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 一、设计依据 1.依据性文件 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用地红线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要求的批文 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 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的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43-2014 《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1 《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二、工程概况 1.建筑总量 用地面积: m2;总建筑面积: m2; 容积率:;绿地率: % 土地使用性质为(在□中打√): □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 □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自身有日照要求的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自身有日照要求的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大、中小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

□养老院住宿楼、□宿舍 周边敏感建筑:□住宅□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 场地内的危险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含氡土壤□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 场地内的污染源:□废气□废水□油烟□垃圾□其他 2.建筑单体概况 表1 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单 体数量增加序号) 3.绿色技术概况(在□中打√) 1)光环境:□建筑玻璃幕墙□夜 景照明;2)雨水设施:□下凹绿地□雨水 花园□硬质场地透水铺装 □其他: 3)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外墙垂直绿化; 4)节约材料:□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工业化预制构件□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 □整体化定型厨房□整体化定型卫生间□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 5)专项声学设计:□报告厅□大型会议室□多功能厅□剧场□体育馆□演播厅□其他6)室内热环境:□可调节外遮阳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

一、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 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 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7.《建筑幕墙》GB21086-2007 8.《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 9.《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 10. 国家、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二、工程概况 1. 项目用地面积: m2 2.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 m2 地下: m2 3.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 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 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 建设目标一星B□一星A□二星B□二星A□三星□ 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 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 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 2. 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检测结果及避让措施; 3. 应说明避免对周边居住建筑日照产生影响的措施,包括幕墙的反射比控制以及避免夜间泛光照明的光污 染措施。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的评测结果(数据取自有检测资质机构的环评报告),包括测点昼间和夜间的噪 声值; 2. 说明改善项目周边室外通风效果的设计措施,包括大体量单体的首层局部架空设计、开放连廊设计、建 筑朝向设计、与周边建筑的间距控制等方面的措施。如果进行了室外通风模拟,应说明主要活动区室外风速分布和静风区面积; 3. 说明建筑屋面和立面的绿化方式和绿化面积比例; 4. 说明选址和建筑出入口的设置充分考虑使用人员方便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出入口数量、出入口 距离公交站点的距离; 5. 说明地下空间的利用措施,包括地下空间的具体用途、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例; 6. 如项目的建设用地属于废弃场地,说明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和改造措施。 二、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 应说明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简要描述窗墙面积比的控制、外墙和屋顶的隔热措施、外遮阳设置以及玻 璃的种类选择; 2. 应说明装饰性构件和功能性构件的设置情况。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外窗和幕墙的开启方式和开启比例。如有必要,说明空调通风系统的换气能力; 2. 说明外窗和幕墙的气密性等级; 3. 说明可变换功能的区域范围、隔断方式及可变化空间功能的区域面积比; 4. 说明项目室内布局对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效果、外窗开启面积和开启方式、室内穿堂风组织以及高大空 间的拔风设计等措施; 5. 对于宾馆类项目,应说明外墙、内墙、楼板和外窗的构造做法及其隔声措施; 6. 从建筑平面布局及功能空间布置上说明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影响的措施,包括室内噪声源的隔离及消声 措施。 7. 说明改善室内自然采光效果的技术措施,包括进深控制、多侧采光及天窗采光等措施; 8. 说明本项目采取的主要无障碍设计措施,包括无障碍入口、无障碍通道、无障碍楼梯、无障碍电梯、无 障碍厕所和无障碍停车位等; 9. 说明设备间、管道井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的措施; 10.说明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尽可能考虑金属材料(钢材、铜、玻璃、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木材等材料 的使用情况; 11.如有旧建筑的利用,说明旧建筑的改造和加固措施; 12.说明本项目外遮阳(外窗、屋顶、外墙)设置情况。对于固定遮阳,重点描述南向和东西向的外遮阳设 置及平均外遮阳系数;对于活动遮阳,说明活动遮阳的类型及设置活动遮阳的外窗面积比; 13.说明地下空间自然采光的改善措施,包括采光井、下沉庭院和光导管的设置。 三、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无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是否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且预拌砂浆的使用是否符合本地区相关规定; 2. 6层以上钢筋混凝土建筑说明高强钢的使用情况,包括哪些钢筋采用了高强钢; 3. 6层以上钢筋混凝土建筑说明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情况,包括混凝土的等级和使用部位; 4. 说明结构体系的优化情况,简要描述优化后的结构体系现状,优化措施和效果。 四、园林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无 自选说明内容 1.分乔木、灌木、草本及地被、藤本植物、竹类和水生植物列举主要的乡土植物; 2.对乔、灌、草皮相结合的复层绿化进行说明; 3.对红线范围内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的透水地面措施进行说明。对利用建筑阴 附件1-1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参考版本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自2005年7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批准发布的第一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性国家标准,认真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真正落到实处,是当前建筑设计的一项首要任务。 公共建筑的能耗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用能消耗,公共建筑节能50%的目标是由建筑专业、暖通专业、电气专业共同来承担。对于建筑专业来说,就是改善和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也就是建筑热工设计。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第4章是建筑专业重点掌握和执行的标准。在这个章节中对建筑专业提出了热工性能规定性指标和权衡判断要求,如果规定性指标不能满足规定要求,就必须进行权衡判断。由于权衡判断整个过程比较复杂繁琐,必须采用专门的计算软件,而目前尚未推出正式的软件版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了方便设计人员,避免复杂的计算,已经将规定的热工性能参数范围放得很宽,只要我们建筑专业在设计过程中重视围护结构材料的保温性能,绝大多数公建不需要经过权衡判断这一过程。 一、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 (一)规定性指标 上海为夏热冬冷地区,该地区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强制性条款规定性指标共有如下几项: 1. 屋面的传热系数:K≤ 0.7 w/㎡·k 2. 外墙传热系数:Km≤ 1.0 w/㎡ ·k 3. 地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挑空楼板的传热系数:K≤ 1.0 w/㎡ ·k 4. 外窗(含透明幕墙)的传热系数K和遮阳系数SC: 窗墙面积比≤ 0.2,K ≤ 4.7 W/m2 ·k , 0.2<窗墙面积比≤ 0.3,K ≤ 3.5 W/m2·k, SC ≤0.55 0.3<窗墙面积比≤0.4,K≤3.0 W/ m2·k, SC ≤0.50 /0.6(北向) 0.4<窗墙面积比≤ 0.5,K ≤ 2.8W/ m2·k, SC ≤0.45/0.55 (北向) 0.5<窗墙面积比≤ 0.7,K ≤ 2.5 W/ m2·k, SC ≤0.40/0.45 (北向)

建筑节能设计说明word版本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示范性文本 自2005年全面执行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来,节能设计摸索出许多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与做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各专业节能设计深度不足,节能措施不力,节能设计说明条理不够清晰、内容不够完整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指导工程设计人员正确进行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各专业建筑节能设计说明文本,湖北程建设专家委员会组织编制示范性文本 设计说明的编制依据是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标准,是节能设计标准的细化与延伸,是节能设计内容的汇总和完善,设计说明涵盖建筑、暖通、电气和给排水专业,共分二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居住建筑,第二部分是公共建筑,均包括以上四个专业内容,可作为工程建筑节能设计专篇或专业设计说明独立使用。设计说明内容采取填空或选择项方式(当采用时在□内打“√”)表达,括弧内容为优选项或备选项。设计说明仅作为示范性文本,设计人员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条文作相应的增减。

目录 第一部分居住建筑施工图节能设计说明 第一节建筑专业 (1) 第二节暖通专业 (6) 第三节电气专业 (10) 第四节给排水专业 (15) 第二部分公共建筑施工图节能设计说明 第一节建筑专业 (21) 第二节暖通专业 (27) 第三节电气专业 (34) 第四节给排水专业 (4)

第一部分居住建筑施工图节能设计说明 第一节建筑专业 1.1设计依据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2/301—2005(简称50%标准) 《山东省潍坊市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DB42/T559--2009(简称65%标准)国家及地方相关的规范、标准、规定 1.2工程概况 1.2.1建设地点:山东潍坊 1.2.2工程性质:居住 1.2.3工程规模:总建筑面积347.92 平方米, 其中地上347.92 平方米、地下0 平方米 建筑层数为地上 2 层、地下0 层 建筑总高度8.850 米 1.2.4建筑朝向:正南(含偏角度) 1.2.5结构体系:砖混结构 1.3气候分区和计算方法 1.3.1本工程居住建筑部分属于寒冷地区气候带: 2000 ≤HDD18<3800 1.3.2计算方法: □完全符合规定性指标 □√热工性能权衡判断后符合节能标准 1.3.3使用节能计算软件或手工计算书验证

附表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登记表

附表6.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登记表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工程所在地依据标准 工程名称建筑面积A(m2)建筑面积A0(m2)屋顶透明部分面积与屋顶 总面积之比规定值设计值结构类型 ≤0.20 □砌体□框架□剪力墙 □钢结构□其它: 建筑外表面积(m2)建筑体积(m3)体形系数中庭屋顶透明部分面积与 中庭屋顶面积之比规定值设计值 ≤0.70 窗墙面积比南:东:西:北: 围护结构部位 传热系数K限值[W/(m2·K)] 选用做法传热系数K做法说明S≤0.30 0.30<S ≤0.40 屋面平屋面 ≤0.55 ≤0.45 坡屋面 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 主墙体≤0.60 ≤0.50 K= K m= 热桥部位围护结构类型:最小传热阻(m2·K/W):设计传热阻(m2·K/W):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0.60 ≤0.50 非采暖空调房间与采暖空调房间的隔墙≤1.50 ≤1.50 非采暖空调房间与采暖空调房间的楼板≤1.50 ≤1.50 变形缝两侧墙体≤1.50 ≤1.50 外窗(包括透明幕墙) 传热系数K 遮阳系数SC/玻璃 可见光透射比 传热系数 K 遮阳系数SC/玻璃 可见光透射比 选用传热系数K 选用遮阳系数SC/玻 璃可见光透射比 * * * * * * * * * 同一朝向外窗(包括透明 幕墙) 窗墙面积比≤0.20 ≤3.50 --/≮0.4 ≤3.0 --/≮0.4 0.20<窗墙面积比≤0.30 ≤3.0 --/≮0.4 ≤2.5 --/≮0.4 0.30<窗墙面积比≤0.40 ≤2.7 ≤0.70/≮0.4 ≤2.3 ≤0.70/≮0.4 0.40<窗墙面积比≤0.50 ≤2.3 ≤0.6 ≤2.0 ≤0.6 0.50<窗墙面积比≤0.70 ≤2.0 ≤0.5 ≤1.8 ≤0.5 屋顶透明部分≤2.7 ≤0.5 ≤2.70 ≤0.5 地面 热阻R(m2·K/W) ≥1.5 选用做法热阻R(m2·K/W) 采暖、空调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墙) ≥1.5 简化的权衡判断∑εi·K i·F i:参照建筑:设计建筑:动态权衡判断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kWh) 参照建筑:设计建筑:判定方法□直接判定□简化的权衡判断□动态权衡判断设计单位(章)审核校对设计 注:外墙传热系数是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传热系数。

绿色设计与节能设计专篇·电气(公共建筑)教学文稿

绿色设计与节能设计专篇·电气(公共建筑) 一、设计依据: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 2. 《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J/T 13-118-2010 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 229-2010 4.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668-2011 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05 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13 7. 《福建省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DBJ/T13-158-2012 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 9. 《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411-2007 10. 《福建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规程》 DBJ/T13-180-2013 11.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2007) 12.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二、设计原则: 2.1. 满足绿色建筑一星评价标准中与本专业相关控制项、一般项的要求。 2.2. 在充分满足、完善建筑物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2.3. 综合考虑建筑物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建筑设备的能效标准以及电气节能、计量与管理的措施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2.4. 合理选择负荷计算参数,选用节能设备,采用合理的照度标准,减少设备及线路损耗,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抑制谐波电流。 2.5. 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功能完善,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 三、节能设计措施: 3.1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 3.1.1 本工程为地上层、地下层的建筑,建筑高度为 m,建筑总面积为㎡。根据负荷计算,设备总容量 kW,需用系数Kx为,计算负荷为 kW,选择台 kVA高效低耗的干式变压器,变压器负荷率分别为 %、 %,变压器装置指标 V A/㎡。另设台 kW自启动闭式水循环风冷柴油发电机组。 3.1.2 本工程设计根据建筑规划将变配电房尽量设置在负荷中心,减少低压侧线路长度,降低线路损耗。本工程至末端配电箱最长供电距离约 m。 3.1.3 三相单相负荷尽可能均衡地分配在三相上,使三相负荷保持基本平衡,最大相负荷不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不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对于三相不平衡或采用单相配电的供配电系统,采用分相无功自动补偿装置。 3.1.4 本工程容量较大的对季节性负荷容量或专用设备(如空调冷冻机、容量较大的X光机等负荷),集中设在专用变压器,以降低变压器损耗。 3.1.5 本工程在变配电所的低压侧设集中无功自动补偿,采用自动投切装置,要求功率因数保持在0.9以上。对容量较大、负载稳定且长期运行的功率因数较低的用电设备采用并联电容器就地补偿。对谐波电流较严重的非线性负荷,无功功率补偿考虑谐波的影响,采取抑制谐波的措施: 3.1.5.1 安装无源滤波装置(□电容器串接调谐电抗器□无源滤波器) 3.1.5.2 安装有源滤波器装置(□并联有源滤波器□串联有源滤波器□串并联复合型有源滤波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