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原理及声学测试

声学原理及声学测试
声学原理及声学测试

初中物理综合测试题

物理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关于材料和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 .化石能源属于二次能源 C .发光二极管的核心材料是由半导体制成的 D .当前的核电站利用核聚变给我们带来清洁能源 2.如图1是电磁波家族,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目前主流的无线wifi 网络常用的频率约是(=×109Hz ) 。根据所给信息,你可以推测wifi 信号是( ) A .红外线 B .紫外线 C .波长比可见光波长更长的电磁波 D .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可见光小的电磁波 3.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文具盒放在物理课本上,则( ) A .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无 线 电 波 紫外线 X 射线 γ射红外线 红 橙 黄 绿 蓝 电磁波家族 可见 光 106 108 1010 1012 1014 1016 1018频率/Hz 图1

B.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物理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4.家用漏电保护器是在用电器发生漏电故障或人体触电时实施保护的设备,家庭电路漏电时,通过火线与零线的电流不相等,漏电保护器中有一特殊装置(在图中虚线框内,未画 出),检测到这一差异后,便切断电源,起到保护作用,漏电保护器中还有试验电路,由一只开关S与电阻R组成,闭合开关S就能模拟漏电情形,试验电路的连接符合要求的是() 5.把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自由转动. 如图3所示,手持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A端,A端会远离橡胶棒. 实验中() A. 吸管不带电 B. 吸管带正电 C. 与吸管摩擦的餐巾纸一直不带电 图3 A B 橡胶棒吸管 图2

手机原理与故障维修技巧与实例习题答案

《手机原理与故障维修技巧与实例》习题答案 思考与练习1 1、什么是通信?移动无线通信系统由什么构 成? 答通信是指信息的传递。 移动无线电通信系统由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移动台(MS)、基地站(BS)、移动业务交换中 心(MSC)、市话网(PSTN)、中继线等组成。 2、数字移动通信采用什么分区方式,为什么?答:数字移动通信是采用小区制方式,因为数字移动通信要求容纳更多的用户,需要提供数字化的信息服务。 3、越区切换在数字通信中有什么作用? 答越区切换的作用是在数字蜂窝移动通信 中,当移动台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时,为了保持继续正常通话,不至中断,需要进行 越区切换,即由移动服务交换中心(MSC)命令移 动台从一个小区的无线频道上的通话转接到另 —小区的无线频道上。 4、双频手机的两个频段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5、双工间隔是指什么?移动通信的双工间隔 是多少?信道间隔是指什么?

6、手机中时钟的晶体类型有那些?时钟晶体 损坏将引起那些故障?主时钟晶体电路的构成有那些类型? 答手机的时钟晶体有开机时钟晶体和时间显示时间晶体。主时钟晶体损坏将引起不能开机或不能入网的故障。时间晶体损坏将引起不能显示时间的故障,有的手机时间晶体损坏也会引起手机不开机。主时晶体电路构成有现两种,即MOTOROLA、ERICSSON基本采用26MHz晶体、中频芯片中的正反馈放大器、变容二极管组成的,而SAMSUNG及NOKIA采用晶体及芯片构成的。这两种时钟信号振荡器的区别是:前者需要AFC控制信号加到中频电路外围变容二极管的负极上上,控制变容二极管的电压,从而改变电路的谐振频率,并且还需要振荡三极管、电感、电容来构成时钟振荡器电路;后者由中频电路、晶体、AFC控制信号构成,不需要外加振荡三极管、变容二极管等元件。 7、什么是APC电路?有何作用,试画出简图说明APC电路的控制过程?答 APC电路的作用是自动功率控制电路,控制手机的发射

中考物理考试试题

中考物理考试试题 物理 (考试时间共90分钟,全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各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市符合题意的,选对的给2分,选 错或不答的给0分.) 1、验电器可用来检测 A、电流做功的多少 B、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C、物体是否带电 D、电路两端的电压 2、用球拍击球时,球拍和球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若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 A、地球 B、球拍 C、球 D、人的手 3、如图1所示的四个电路中连接正确的是 图1 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出现放热的是 A、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C、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 D、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了 5、下列实例中,既具有动能又具有重力势能的是 A、水平赛道上飞驰的赛车 B、戏水者从高处飞速滑下 C、打桩机将重锤举在高处 D、张弓待发时被拉开的弦 6、有金属外壳的电器应使用三孔插座,其目的是 A、当出现火线与金属外壳接触而导致漏电事故时起保护作用 B、当出现触电事故时能自动切断电路 C、能延长电器的使用寿命 D、能使电路中的电压更加稳定 7、如图2所示的两个电路,它们的电源电压相等.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都 向左移时 A、L1和L2都变亮 B、L1亮度不变、L2变亮 C、L1亮度不变、L2变暗 D、L1变亮, L2变暗

图2 8、导体的电阻与下列哪个因数无关 A 、导体的材料 B 、导体的长度 C 、导体的横截面积 D 、导体两端的电压 9、如图3所示,开关S 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9V ,开关S 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3V .则R 1与R 2的关系是 A 、2R 1=R 2 B 、R 1=3 R 2 C 、R 1 =2R 2 D 、3R 1 = R 2 10、下列是某同学所作出的一些数据估测,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A 、 一支新的“中华2 B ” 铅笔长度约为17.5mm B 、考场现在的温度约50℃ C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D 、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 1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一定少 B 、 质量为5g 、温度为100℃的水含有2.1×104J 的热量 C 、在物体对外做功过程中,物体不断地放出内能 D 、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变化就越大 12、一个物体悬浮在某种液体中,若向溶液中加入一些水,物体下沉.这说明 A 、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B 、溶液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C 、 加水后,物体排开溶液的体积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 D 、物体下沉是由于加入的水增加了对它的压力 13、有以下实例:①电风扇正在工作; ②用吸管吸饮料;③电冰箱制冷;④吸盘挂钩挂衣服.其中利用大气压的是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4、如图4所示,是用道钉撬撬道钉的示意图.当道钉对道钉撬的阻力F 2是4000N 时,要把道钉撬起,需要的动力F 1最小为(不计道钉撬重) A 、20N B 、200N C 、xxN D 、xx0N 15、如图5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 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左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电压表的示数为6V;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电压表的示数为1V .下列分析判断中,错误的是 A 、 R 的阻值为10Ω B 、 当滑动变阻器的最左端向右移动 5 2 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 、 C 、该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3.6W D 、当电压表示数为3V 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1W

手机自动化测试的原理与框架

手机自动化测试的原理与框架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重心逐渐从PC端转移到了移动端,而作为移动端最重要的成员之一,手机无疑受到更多的关注。伴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由2G到3G直至现在4G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手机的使用也早已从简单的电话短信转变为更为广泛的应用。 随着生产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的制作周期不断地变短,但是目前的上市手机中有一部分也存在一些相应的问题。在从手机设计之初到最终的投产上市,手机测试在其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变大。传统的测试中,手动人工测试一直占很大的比重。但是手工测试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在资源冲突测试方面,精确度有限,同时对于常规的压力测试,存在人力消耗过大等弊端,基于此,手机自动化测试必然会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点。 手机自动化测试的总体硬件框架:PC 端将测试指令发送给被测手机,被测手机响应PC 端发送过来的指令,执行动作,然后返回需要的测试结果数据。测试系统的本质就是通过PC 控制相应的手机执行相应的各种动作,完成测试的目的。 进行自动化测试时,主要流程如下:按照初始定制好的测试用例进行首轮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再进行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测试,最后定位具体的问题所在,提交可供开发人员参考的测试报告。首轮测试的测试用例是根据具体的被测机型以及通用功能设计来制定的,该测试用例在已经既定好的测试用例中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在首轮测试进行完成之后,具体的功能模块的问题基本上就可以定位了。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测试用例,主要是针对第一轮测试中出现问题的功能模块进行测试,根据在首轮测试中的测试报告,进行自定义测试。在这轮的测试中,测试报告重点要定位具体问题的表征以及详细的软、硬件现场。本轮自动化测试系统的测试报告较为详细,在查出bug 后可以连同测试报告提交给开发人员,在测试报告中可以具体看到较为详细的软、硬件的现场环境,具体的模块执行可以定位到具体的函数执行情况。 当然手机自动化测试系统有它的优缺点,在批量测试任务上具有较大优势。例如对通话模块的测试,拨打一个或几个电话是不能断定该模块是否达到设计标准的。通常情况是要连续拨打上百个电话。在这种情况下,手工测试可能需要较多的时间,同时同样的反复性测试

初中物理综合测试卷

物理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或错选得0分) 1. 同学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ab 是一根直铜丝,通过导线接在量 程为3A 的电流表的两接线柱上,电流表指针指零。当ab 迅速向右运动时,并未发现电流表指针明显偏转。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 .感应电流太小,无法使指针偏转 B .铜丝太细,换用铜棒便能使指针明显偏转 C .应把ab 改为向左运动 D .应把ab 改为向上下运动 2. 使用天平称量前由于没有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所以称出物体的质量比实际质量 〔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都有可能 3.如图2所示,各用4N 的水平拉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弹簧测力计自重不计)则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 ,弹簧测力计受到的合力为4N B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 ,弹簧测力计受到的合力为0N C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 ,弹簧测力计受到的合力为0N D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 ,弹簧测力计受到的合力为0N 4.下列图形中不是连通器的是 〔 〕 5.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把相机“调焦”,使被摄者在胶片 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大,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该 〔 〕 A .变大 B .变小 C .先变小后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 6.安全用电常识之一就是不要靠近高压电。但是两爪站在高压线上的小鸟却不会发生触电事故, 这是因为 〔 〕 A .鸟爪上的角质层不导电 B .鸟爪很干燥 C .电线上有绝缘层 D .鸟的爪间的电压很低 7.水是一种重要资源,与人类生物存在、工业生产等息息相关,对以下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 〔 〕 A . 水的比热容比沙石、干泥土大的多,这是沿海地区气温比内陆地区低的主要原因 B .分子可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C .在淡水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D .水能载舟是因为舟在水中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图 1 图2 图 3

9初中物理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初中物理测试卷(九)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雾的形成B.露的形成C.冰的形成 D.霜的形成、 2、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B.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 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 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3、苏州属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 A.海水的密度小,砂石的密度大 B.海水的比热容大,砂石的比热容小 C.海水的内能多,砂石的内能少 D.海水吸收的热量少砂石吸收的热量多 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冰内能为零B.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热量就越多C.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热传递 D.物体吸收了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5、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6、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多

B、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多 C、比热容的单位J/kg D、一桶水的比热容大于一杯水的比热容 7、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 ) A.漳州市夏季最热的室外温度 B.正常人的体温 C.夏天,让人感觉舒适的房间温度 D.在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8、下面四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图,其中压缩冲程是() 9、现代火箭常用液态氢作燃料,这是因为液态氢具有 ( )。 A.较大的比热容 B.较大的内能 C.较大的热值 D.较多的热量10、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状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凝固,后蒸发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凝固,后升华 11、下面是小丽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 )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吸热来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12、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将其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再把它从热水中拿出,过一会儿()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

声学基础及其原理

2 声学基础及其原理[13]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会遇到声强从弱到强范围很宽的各种声音[5]。如此广阔范围的能量变化直接使用声功率和声压的数值很不方便,而用对数标度以突出其数量级的变化则相对明了些;另一方面人耳对声音的接收,并不是正比与强度的变化值,而更近于正比与其对数值,由于这两个原因,在声学中普遍使用对数标度来度量声压、声强、声功率,分别称为声压级、声强级和声功率级,单位用分贝(dB )来表示[1]。 2.1声压级 将待测声压的有效值P e 与参考声压P o 的比值取以10为底数的常用对数,再乘以20。即: L p =20lg o e P P (dB ) (2.1) 在空气中,参考声压P 0规定为2?10-5帕,这个数值是正常人耳对1000Hz 声音刚能够觉察到的最低声压值。式(2.1)也可以写为: L p =20lgp+94 (dB ) (2.2) 式中p 是指声压的有效值P e ,由于声学中所指的声压一般都是指其有效值,所以都用p 来表示声压有效值P e 。 人耳的感觉特性,从可听域的2?10-5帕的声压到痛域的20帕,两者相差100万倍,而用声压级表示则变化为0-120分贝的范围,使声音的量度大为简明。 2.2 声强级: 为待测声强I 与参考声强I 0的比值取以常用对数再乘以10,即: L I =10lg 0 I I (dB ) (2.3) 在空气中,参考声强I 0取以10-12W/m 2这样公式可以写为:

L I =10lg I+120 (dB ) (2.4) 2.3声功率 可以用“级”来表示,即声功率L W ,为: L W =10lg 0 W W (dB ) (2.5) 这里W 是指声功率的平均值W ,对于空气媒质参考声功率W 0=10-12W ,这样式子可以写为: L W =10lg W +120 (dB ) (2.6) 由声强与声功率的关系I=W/S ,S 为垂直声传播方向的面积,以及空气中 声强级近似的等于声压级,可得: L p =L I =10lg ???????01I S W =10lg ?? ??????S I W W W 1000 (2.7) 将W 0=10-12W ,I 0=10-12W/m 2代入,可得: S L L L W I p lg 10-== (dB ) (2.8) 这就是空气中声强级、声压级与声功率级之间的关系,但应用条件必须是自由声场,即除了有源发声外,其它声源的声音和反射声的影响均可以忽略。在自由场和半自由场测量机器噪声声功率的方法的原理就是如此。 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的定义中,在后两者对数前面都好似乘以常数10,而声压级对数前面乘以常数为20,这是因为声能量正比于声强和声功率的一次方,而对声压是平方的关系。如声压增加一倍,声压级和声强级增加6分贝,而声强增加一倍,声压级和声强级增加3分贝[5]。 对于一定的声源,其声功率级是不变的,而声压级和声强级都是随着测点的不同而变化的。 专门的研究表明,人耳对于不同频率的声音的主观感觉是不一样的,人耳对于声的响应不单纯是物理上的问题了。为了使人耳对频率的响应与客观声压级联系起来,采用响度级来定量的描述这种关系,它是以1000Hz 纯音作为基准,对听觉正常的人进行大量比较试听的方法来定出声音的响度级的,

初三物理测试卷

1、电阻是导体________的一种性质,当两个电阻串联时,相当于增加了导线的________;当两个电阻并联时,相当于增加了导线的________。 2、在家用电路中,开关和用电器是_______联,马路上的路灯是一起亮一起灭,是________联的。 3、普通电冰箱用电的电流约:______A ;我们用的电子计算器的电流约:____μA; 人体的电阻约:_________Ω;只要不高于:________V 的电压,对我们人体来说是安全的。 4、如图: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变阻器上滑动时 电流表的读数_______( 不变、变大、变小), 6v 电压表的读数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__V . 5估计小灯泡的电阻约10Ω,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电流表应选的量程_______ A,电压表的量程应选用___________V .。 6、一只电灯的灯丝断了后,灯丝接好后电灯的亮度比原来的要亮,是因为电灯的灯丝电阻比原来的______了,但电灯的灯丝在连接处却再次容易烧掉,这是因为灯丝连接处的电阻比原来________了的缘故。(填:不变、变大、变小) 7、在电子制作中,我们所取的器材往往不一定符合我们的要求,一个“6V 、0.3A ”的小灯泡接到9V 的电源上时,我们必须在电路中_______联一个______Ω电阻才行;而当一个额定电流为10A 的用电器接在只能通过6A 电流的导线上时,我们必须用“6A 电流的导线”两股________联,来连接电路,才可使电器正常工作。 8、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6v 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15 A ,则导体的电阻是______,如电压改为9V ,则导体的电阻是________,通过的电流是_______A 。 9、如图当滑动变阻器R 1(0—50Ω)的滑片在R 1上滑动时, 为使A 1不超过0.6A ,A 2不超过3A ,变阻器的 阻值变化范围是________Ω,当P 向下滑动时,

初三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初三物理试题期末考试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四大题(3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请将选择题的答案标号填写在第一题后面的表格里.答题可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按各题要求答在试卷上,做图题可以用铅笔.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考试结束,第Ⅱ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29分) 一、选择题(1—10小题为单选题,11-13小题为多选题,单选每小题2分,多选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共29分) 1.下列情况,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A.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 B.匀速上坡的汽车 C.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D.扔出去的手榴弹 2.如图1所示的鞋底、轮胎上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主要是为了 A.增大受力面积,减少压强 B.减少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C.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D.增强产品的美观 图1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受重力和运动员踢它的力作用 B.游泳时,人划水身体就能往前游,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静止在水平公路上的汽车受到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推桌子,桌子没有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4.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入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的位置如图2所示.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P甲=P乙,F甲=F乙 图2

B.P甲<P乙,F 甲P乙 D.P甲>P乙,F 甲=F 乙 5.图3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开啤酒瓶盖的开瓶器 B.剥核桃壳的核桃钳 C.钩鱼者手中的鱼杆 D.撬钉子的钉锤 6.在图4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提着桶在水平地上行走 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用力搬石头但没有搬动 推着小车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 A B C D 7.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使用机械 A.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B.可以省力同时也可以省功 C.可以省距离,同时也可以省功 D.只有在费力情况时才能省功 8.关于牛顿第一定律,观点正确的是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正确的 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 C.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用推理概括的方法而得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图4 图3

初二物理测试卷及答案

物理 考试范围:八年级 说明:本卷共四道大题,满分为65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卷上。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5分)(绵阳)下列物理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 — A.推土机的推土铲刃做得很锋利,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 B.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C.在高海拔地区一次性打火机不容易打燃火,其主要原因是空气稀薄,大气压高 D.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窗打开时,遮阳的窗帘总是往外飘,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2.☆☆☆(5分)(东营)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两烧杯中,小球静止时,两烧杯液面相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烧杯液体的密度小于乙烧杯液体的密度 B.甲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C.甲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于乙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 D.甲、乙两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3.☆☆(5分)(遂宁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两套装置所用滑轮质量均相等,用它们分别将所挂重物在相等时间内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相同高度。若G1=G2,所用竖直向上的拉力分别为F1和F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1和P2,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和η2(忽略绳重和摩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F1>F2,η1<η2,P1<P2 B.F1>F2,η1=η2,P1=P2 C.F1<F2,η1<η2,P1<P2 D.F1<F2,η1>η2,P1>P2 2题图 3题图 4题图 4.☆☆☆(5分)(泸州模拟)如图所示,物体浸没在水中,工人用200 N的拉力F在10 s 内将重为400 N的物体匀速提升2 m,物体没有露出水面,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不计绳重和摩擦,g=10 N/k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露出水面前,工人匀速提升重物时拉力的功率为40 W 。 B.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320 N C.物体的体积为8×10-3 m3 D.物体露出水面后,此滑轮组提升该物体的机械效率将小于80% 二、填空和计算 5. ☆☆☆(15分) (广东)如题22图所示,台秤上放置一个装有适 量水的烧杯,已知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600g,杯的底面积为100cm2, 将一个质量为600g、体积为300cm3的长方体实心物体A用细线吊着, 然后将其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烧杯的厚度忽略不计,杯内水没有溢 出,g=10N/kg)。则: ⑴物体A的密度是 g/cm3,当物体A的一半浸入水中后,如图,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增大了 Pa。 ⑵物体A所受的浮力为 N,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为 N,台秤的示数为 N,此时烧杯对台秤的压强为 Pa. 6.☆☆☆(10分)(济宁)小希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

初中物理综合测试卷

初中物理综合测试卷 (一)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将正确答案填写在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共40分,每题2分) 1、下列对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物理量估测最接近实际的一组是( ) A 课桌的高度为150 cm ;一个鸡蛋的质量为60g B 一个鸡蛋举高2m 所做的功约1J ; 人正常的体温为39℃ C 一本初中物理书的质量为9kg ;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为1.1m/s D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5000P a 2、南京市溧水县“天生桥”风景区的胭脂河是“十里秦淮”的源头。有一位游客乘橡皮船顺水漂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河岸为参照物,橡皮船是静止的 B 以船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C 以人为参照物,岸是运动的 D 以河水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3、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变慢的是( ) A 理发时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B 将湿的粮食摊开在通风的太阳地下晾晒 C 我国西部缺水地区,利用暗渠输水,进行农田灌溉 D “苏果”超市里,把袋装酸奶放入冷藏柜中 4、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5、今年“五一”休假时,小敏到南京“中山陵”风景区游玩。他用镜头焦距一定的照相机拍照时,要得到一幅清晰的像,下列操作能满足小敏要求的是( ) A 拍较近的景物时,相机的镜头要往前伸,所拍的景物的像小一些 B 拍较近的景物时,相机的镜头往后缩,所拍的景物的像大一些 C 拍较远的景物时,相机的镜头往后缩,所拍的景物的像要大一些 D 拍较远的景物时,相机的镜头往后缩,所拍的景物的像要小一些 6、小名的奶奶在用放大镜看“扬子晚报”,为了看到更大的像,小名应建议她( ) A 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些 B 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些 C 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些 D 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些 7、小名在家里卫生间的浴室洗澡时,为了避免行走时滑倒,下列措施不当的是( ) A 卫生间的地面上应铺上一条毛巾 B 用水把地面上的沐浴液和肥皂的泡沫冲干净 C 人在淋浴时要穿鞋底带有凹凸花纹的拖鞋 D 脚上穿平底并较为光滑的塑料拖鞋 8、下列不属于... 惯性现象的是( ) A 晾晒衣物时,用手拍打衣服或棉被上除尘 B 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车闸C 锤头松了,将锤头在地面上撞击几下 D 乘公交车上学,汽车刹车时,人往前倒 9、小名在学习“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有了以下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有力作用就运动,没有力作用就静止 B 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 D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10、下列措施中,是利用减小压强方法的是( ) A 软包装饮料的吸管有一端被削尖 B 刀、斧、剪的刀刃钝了,要磨一磨 C 学生的书包带做得比较宽而平整 D 在裂开的冰面行走时,要用脚尖着地行走 11、下列现象中,物体的势能和动能都增加的是( ) A 高速磁悬浮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 B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C 刚脱手的氢气球 D 儿童在游乐场内“荡秋千”下落过程时 12、下列关于温度、内能以及能量转化三者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物体内能增加,则物体的温度可能升高 B 用铁锤敲打石头,锤头会变热,是物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到内能小的物体 D 若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13、下列关于滑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动滑轮实质是一个阻力臂为动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 B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C 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 D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一般其机械效率不能达到100%。 14、如图1示,M 、N 两个滑轮组,在相同时间内,用同样大小的力F 1和F 2,把物重相等的G 1和G 2提升相同的高度,如果用η1和η2表示两装臵的机械效率,用P 1和P 2分别表示力F 1和F 2所做功的功率P 1和P 2,(每个滑轮等重)则( ) A η1 >η2 P 1 > P 2 B η1 <η2 P 1 < P 2 C η1 >η2 P 1 < P 2 D η1 =η2 P 1 = P 2 15、室内电灯原来正常发光,一个台灯在开关断开的情况下,把插头接入室内的插座时,室内的电灯和其他电器全部不能工作,经检查,用户的保险盒的保险丝熔断了,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 台灯的功率过大 B 插座某处有开路 C 插头某处有短路 D 台灯灯头处有短路 16、有两个电热器 R 1 、 R 2 ,采用如图2-甲的方式连接在电路中,接通电路时,两个电热器产生的热量和和时间的图像如图2-乙所示,则R 1 R 2 电阻的大小关系是( ) A R 1 >R 2 B R 1 < R 2 C R 1 = R 2 D 无法两者电阻比较大小 图1 M N

手机声学原理介绍

Learning report on principles of acoustics of the cellphone ZHOU Yang-fang Once in the Sunlite Electronic (Shen Zhen ) co.,ltd, Shen Zhen 518000, China Abstract: These days , through the chect of kinds of material ,I have a general idea of the mobile phone acoustics and make a relavant arrangement ,making mainly a summary report in here . The sound system of the phone have the three basic function devices that include the speaker ,the receiver ,and the microphone .The speaker is to realize the hand-free cellphone conversation and the speech broadcasting ,the receiver’s purpose is that the voice messenger is received by the phone ,and the microphone’s function is that the acoustic information is passed from people to phone .They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function of the phone and perfectly deduce the phone’s roles in the daily life so that we cannot do without it . Keywords: Acoustics of the cellphone ,acoustics devices ,sound wave , the working principle ,short circuiting effect Content: 1.Th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electroacoustics 1.1Sound propagation mode 1.2Speed of sound 1.3Frequency domain 1.4Sound pressure level 1.5V oice three elements 2.Acoustics devices of the phone’s structure 3.Working principle of SPK.&RCV. 3.1The basic principle of application 3.2Workong principle 3.3Difference of SPK.&RCV. 3.4The basic parameters of SPK.&RCV. 4.The acoustic short circuiting effect

初中物理光学测试题(总)

初三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所选答案填在后面答题卡中) 1.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流传着许多朗朗上口、生动形象的诗句,在我们鉴赏这些忧美诗句的同时,常常能体会出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对下列几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 B.“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C.“风吹草低现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D.“天在清溪底”——光的折射现象 2.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 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3.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 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4.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b)(c)(d)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5.一架飞机在离湖面2000米的空中飞行,湖水深20米,那么水中飞机的像离湖面的距离为()

A. 2000米 B. 2020米 C.1980米 D.湖水太浅成不了像 6.把下图甲所示的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乙中的() 7.下图中画出了光线射到空气与水的界面处发生折射和反射的四幅光路图,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A B C D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 C.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 D.凹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9、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12.用不透光的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出现的像与不用纸遮住透镜形成的像区别是() A、像的上半部分消失 B、像的下半部分消失

形容音色的声学原理

形容音色的声学原理 声音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的物理现象,研究这种物理现象的学科叫做声学。声音所产生的振动属于机械振动,这种振动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在声学的眼中属于绝热运动(adiabatic)。况且不能产生热,又怎么能产生光呢?所以,所谓明亮与暗淡等这种形容“视觉感受”的词所指代的特性,和声音没有任何关系,与声学也扯不上亲戚。同样地,所谓干和湿,这些属于触觉感受,与声学也没有关系。 这个再明显不过了——声音不产生光,所以我们不可能从声音中直接接收到光学信号;声音虽然是一种振动,但我们浑身上下除了耳膜之外就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地方可以有效地接受声音信号。所以声音并不能产生触觉感受,更别说干湿了。 那么,声音为什么能给人类似视觉和触觉的感受? 上面说了,声音是空气的振动。这种振动在经过耳道整理后,成为一个一维的振动,因为我们的耳膜只有一个自由度。耳膜的往复振动被三根小听骨的杠杆作用放大之后传递到耳蜗,耳蜗将这种脉冲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被传递到听觉系统后,神经元网络将其解读为有用的信息,而忽略无用的信息。 而关于神经元网络如何解读这些时间域上海量的一维脉冲信号,人和人之间是有横向差异的。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听觉认知,听觉认知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底层low-level:这是基础的层面。从耳朵到听觉中枢,声音信号的基本的物理特性——振幅和频率被首先感知。这里的振幅不仅仅是声音的

大小,同时还有对“波形”的感知;而这里的频率也不仅仅是音高,更有音色的感知。关于较底层的认知,人和人之间的差异相对比较小。 中层mid-level:有了底层认知收集的基本的材料,我们可以对声音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和理解。在中层认知的范围里,我们可以将不同的振幅和频率解读为语音、乐器、节奏等符号化的内容。我们常说的“视唱练耳”,练的其实就是中层认知能力。所以,在中层的认知,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就大起来了,因为这通常和训练以及经验有关。 高层high-level:中层认知提供了声音内容的解读。那么接下来这些内容就要触发一些应激反应了。典型的应激反应就是情绪。比如听到了舒缓的音乐,你也会感觉到血压降低;听到了领导的夸奖,你会开心得热泪盈眶。关于高层的认知,人和人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拉大。 声音让一个人听起来感觉到明亮,或者感觉到干或湿,可以这样解释:明亮还是暗淡:显然,这种感受发生在中高层认知范围内。一方面,虽然某些不同和弦之间在声学上确实存在能量大小的区别(比如通常所说的大三和弦比小三和弦要响一些);但是用力弹的小三和弦和轻轻弹的大三和弦听起来依然是后者明亮一些。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底层感知能解释的现象。对于和弦的听感,很大程度上由经验所决定。你的音乐老师每次给你弹这两个和弦的时候就用明亮暗淡这种词;每次你看电影或者电视的时候,明亮的画面往往搭配“明亮”的和弦,等等……这些生活经验教会了你如何判别明亮的和暗淡的和弦(或者音色),在你头脑中形成了刻板印象stereotype。

初中物理考试试卷(doc 11页)

初中物理考试试卷(doc 11页)

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

《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 《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 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 《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

2.2009年1月,我国正式进入移动通信的3G 时代。移动通信实际上是利用_______波传 递信号的。用户用3G手机拨打可视电话时,图像信号在空中传递的速度为________m/s。3.风景旖旎的镜湖,各式现代建筑环湖矗立,充满时代气息。如图1所示,建筑物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___所形成的________ (选填“实像” 或“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 是因为建筑物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____________进入 了水中;拍摄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这种透 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可用来矫正_________(选填 “近”或“远”)视跟。 4.两岸同胞期待已久的空中直航2008年12月15日正式启动,空运航路的”截弯取直”使上海到台北的航程由原来绕飞香港的2075km缩短为960km。上午8时,东航 MU2075航班从上海机场起飞直飞台北,9时40分抵达台北机场。则该次航班飞行的 平均速度为____km/h,合_______ m/s。5.芜湖核电项目已正式定址繁昌县芦南镇徐圩村芭茅山。核电站所用的核燃料属于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在反应堆中,核燃料发生_________变 释放出大量的核能,最后发电机利用________________原理产生电。芜湖核电项目建成 后,四台机组年发电总量约为3×l010kW·h,

初三物理测试试题及答案-初三物理试卷

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卷和答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试卷满分80 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等信 息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卷各题目指 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4.作图题必须使用三角板、直尺、铅笔答题,并保留作图痕迹;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卷交回; 6.本试卷中g取10N/kg。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2.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前都应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B.接入电路时,都应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C.若有两个量程,一般都先用大量程“试触” D.两表都不能将两接线柱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3.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A.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草地上滚动 B.司机推汽车纹丝不动 C.女孩把一箱报刊搬起来 D.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行走4.小强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电路工作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的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马路两旁的路灯,晚上同时亮,早上同时灭,它们是串联的 B.电蚊拍具有灭蚊和照明功能,灭蚊网和照明灯可同时工作或单独工作,它们是并联

C.抽油烟机装有照明灯和电动机,它们有时同时工作,有时单独工作,它们是并联D.一般家庭中都要安装几盏照明灯和其他用电器,使用时互不影响,它们是并联的5.如图甲所示,小浩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离开桌面,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直线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木块的初始位置相同.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第1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B.拉力第1次做的功多 C.木块两次的动能一样多 D.拉力第1次做功的功率大 6.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冰水混合物吸热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时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7.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用相同的加热器给两种物质加热,比较加热时间,加热 时间长,说明该物质吸热多,吸热能力强。 B.实验中,相同的加热时间,水吸热升温慢,说明水吸热能力较强。 C.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D.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8.如图是探究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是否省力、是否省功的实验.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不需要使用刻度尺 B.必须保持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变 C.不可以将小车车轮朝上放在斜面上进行探究 D.先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小车至高度h处,再沿着斜面匀速拉动小车至高度h处,记下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静止下落,落在A点、竖直放置静止的轻弹簧上,到达与B点时小球重力与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图中 与C点是小球到达的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下落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小球与弹簧机械能 总量不守恒 B.下落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一直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小球 与弹簧机械能总量守恒 C.到达C点时,小球的动能为零,受到的重力大于弹簧的弹力 D.从B到C,小球重力势转化成弹性势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