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城市市政与公用事业期末复习资料

2013级城市市政与公用事业期末复习资料
2013级城市市政与公用事业期末复习资料

2013级城市市政与公用事业期末复习资料

13规划林纯娜

一、基本概念:

市政公用事业

基于公众利益考虑,政府为城镇居民生产生活提供并管理的必需的服务行业,包括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供热、供气、公共交通、环卫与垃圾处理、园林绿化、公共交通等。

自然垄断性(市政公用事业的特点)

市政公用事业因投资数额大、回报期长、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显著而导致的特定业务由一家经营比多家经营更高效的特点。

△自然垄断性要求市政公用事业维持垄断市场结构以保证较低的生产成本;

△自然垄断性使得市政公用事业市场竞争程度低,价格机制不灵活,这需要政府强化监管以保证公众利益。

政府监管

指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了社会公共利益,依据一定的规则对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的规范与制约。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之一。

△其本质是政府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定程序制定并执行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市场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

△监管由监管主体(政府机关)、监管客体(各种经济主体企业)、监管依据(法规)和手段(监督裁决等)组成。

经济性监管

以经济效率为目的,对具有典型自然垄断性或严重信息不对称性产业,对其进入、退出、价格、服务质量、投资方面的企业决策实施的各种制约与限制。

社会性监管

以保证劳动者和消费者安全、健康、卫生、环境保护防治灾害为目的,对产业产品和服务质量及相应活动制定一定标准,并禁止、限制特定行为的监管。

如环境污染监管、产品质量监管、生产安全监管等。

A-J效应

管制机构采用客观合理收益定价模型对企业进行价格管制时,由于允许的收益直接随着资本的变化而变化,而导致被管制企业将倾向于使用过度的资本来替代劳动等其他要素的投入,导致产出是在缺乏效率的高成本下生产出来的。

合作治理模式

以最终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政府主导下的(合作与竞争的)多元治理主体结构与多元治理工具、方式相配合的市政公用事业治理模式。

竞争性特许经营

通过拍卖形式,让多家企业竞争在某行业中的独家经营权(特许经营权),在一定质量要求下,由提供最低报价的的那家企业取得特许经营权。

因而把特许经营权(垄断经营)可以看做是对愿意以最低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的一种激励。

竞争性特许经营改变了直接以行政手段授予市政公用事业垄断经营权的做法,通过竞争性的特许经营权可以筛选出最为优秀的的经营企业,从而提高市政公用事业的经营效率,同时也减轻了监管者的负担。

最高限价政策?

最高限价是国家指导价的一种形式,是国家规定商品买卖的最高价格。

传统价格监管:投资回报率价格监管模式

价格=单位产品或服务成本×(1+投资回报率)A-J效应

△最高限价:激励性定价

企业提价幅度=通货膨胀率-生产效率增长率(固定、监管者确定)

优点:激励企业只有通过降低成本才能取得较多利润。

地区间比较竞争

政府通过比较不同地区性企业垄断经营经营绩效,以经营效率较高的企业经营成本(或平均成本)为基准,并考虑经营环境差异的基础上制定监管价格,促使效率低者努力降低成本,为增加利润展开间接竞争。

企业要获得较多利润,必须使自己的成本水平低于其他区域同类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而努力程度要高于其他企业的平均努力程度以提高经营效率。

BOT(build-operate-transfer): 即建设-经营-转让。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即转让-经营-转让。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将建设好的项目的一定期限的产权和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由其进行运营管理;投资人在一个约定的时间内通过经营收回全部投资和得到合理的回报,并在合约期满之后,再交回给政府部门或原单位的一种融资方式。

二、基本知识:

1.市政公用事业的基本特征。

自然垄断性:市政公用事业因投资数额大、回报期长、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显著而导致的特定业务由一家经营比多家经营更高效的特点。

基础性:指市政公用事业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公益性:指市政公用事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为所有城市所居民共同使用,在使用中不具有独占性或排他性。

网络性:市政公用事业具有生产、运输、销售纵向一体化的特点,其产品只有网络化的运输才能进入大众消费领域,因而通常都有网络化生产服务网络,即市政公用事业的网络化特征。地域性:指市政公用事业因其管网覆盖有限使得所提供产品或服务具有鲜明空间特征(不能在不同地区自由流动);因各城市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决定了各地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状况也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

外部性:基础性决定了其外部性,其健康超前发展可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反之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

2.市政公用事业的地位作用。

市政公用事业地位与意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意义

1、其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构成其他经济活动的投资环境和成本,关系到其能否正常稳定运行。

3、通过产业关联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可带动汽车制造等行业发展。

4、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社会、环境效益为首要目标,与居民生活、环境改善息息相关。

3.简述1978年以来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征。

1978-1992:市政公用事业承包经营改制阶段

主要集中于改革企业经营方式以提高经济效益上。

实施企业经理负责制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内部也实施承包责任制,改革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形成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

在投融资方面:以“贷”代“拨”;引导和鼓励企业、集体、个人、外商投资建设公用事业,扩展投融资渠道

1992-2001:市政公用事业公司改制阶段

1993年《公司法》出台,依据该法要求我国一批公用事业企业进行了改组改制成立了独资有限公司,并大量上市。

该时期对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价格管理进了改革:提高价格水平,凸显其商品性;改革价格形成机制,下放定价权、改变政府单一定价;引入民主决策机制。

价格改革导致大量外资企业进入到我国市政公用事业的经营与管理中。

2001-至今: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阶段

不足:一刀切、一哄上倾向,过度市场化:市政公用事业视同于民营化,国有股权私相授受,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弱化。

4.简述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原因。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动因

1.消除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弊端:企业没有真正的经营决策权;垄断经营,企业没有外部竞争压力,没有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企业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效率低。

2.基础设施短缺无法满足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高速城镇化对市政公用事业需求巨大,单一政府投资难以满足。因而需要拓展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3.传统经济体制下,市政公用事业政府直接投资、补贴、补偿,使得政府背负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5.当前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趋势与不足。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态势:

1.在注重公益性基础上向经营性方向拓展。区分两类公用事业建设:社会公益项目,政府采购招标;市场化项目,采用市场机制,特许经营方式。

2.行政垄断向有效竞争转向。实施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由政府垄断经营向政府服务转变。

3.投资主体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

4.公司制改革:建立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使市政公用事业企业真正成为法人主体与市场竞争主体。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存在的问题:

1.理念与认知偏颇。对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系统性、多目标性认识不足:重引资,轻竞争;将市场化等同与私有化,公私缺乏长期合作精神。

2.改革的相关法规不够完善。相关投资、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法力不健全。相关法规存在冲突。

3.改革操作方式有待进一步规范。源于法规不健全,地方特许经营操作存在透明、程序不严、随意性大的问题。

4.改革进程差异大。东部快西部慢;供气供水快,垃圾处理行业慢。

5.政府监管体制建设相对滞后。当前尚处于放松监管与重塑监管并存与纠结之中;没有专门针对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法律法规;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机构权责模糊、缺乏制度性协调机制、监管方式单一、社会监管机制缺乏,工作与NGO缺乏制度性参与渠道。

6.简述我国市政公用事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

1.低效率:国有企业以实现公众利益为目标,没有利润目标,无市场风险,亏损政府补贴;

企业员工自身利益与企业经营好坏与企业成本、效率无关。

2、缺乏竞争活力:现行管理体制使得市政公用事业是一种典型行政垄断(政府保护下的垄断经营),企业缺乏外在竞争压力,抑制了技术和组织创新动力,使其实际生产成本大大低于按企业能力最低可能成本。

3.投资严重不足:政府是主要的投资者,投资渠道单一,投资能力有限,市政公用事业供求存在很大缺口,使得其他生产性企业不能及时得到相应服务,生产受到影响,同时也影响到居民生活。

4.价格形成机制僵硬:政府控制价格,实施“成本加成定价”(实际成本+固定利润),无法刺激企业通过提高效率和取得更多利润。

7.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责任。

市场机制只是促进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和运作方式而不是目的;强调市场的机制,并不是要削弱政府作用。市政公用事业的公益性,决定了代表公众利益的政府对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最重要的主体,其主导作用。

政府在发展市政公用事业中,在提供公共财政投资、加强行业监管以及改革配套法规政策、改革的组织领导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完善市场机制,构建有效竞争格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技术进步、民间资本剧增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提供了条件。今后有关市场机制改革方面应做好如下方面:依据公正和效率原则建立多样化竞争性的公共物品服务的生产供给机制;尊重和维护企业经营自主权、为企业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同时加强监管通过法律的、经济的、行政多种手段维护市场秩序。

3)加强统筹协调

市政公用事业设计多主体、多领域,各主体相互关联,对改革的系统性要求强。当前各行业因自身属性历史发展条件等不同,存在多种运行模式,不协调。

今后应对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进行统一规划,加强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统筹城乡市政公用事业发展,扩大其服务范围;兼顾国家、企业、职工、社会公众利益。

4)遵循行业特点,分类区别对待

市政公用事业各行业各具特征,发展不均衡,面临的问题各异,因而各行业不易采取统一的改革模式,而是因行业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增强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8.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基本内容。

1、市场结构的监管

?结构监管就是政府积极调整供给结构,克服垄断行为。

?市场结构调整有三种模式及其监管:

针对横向分割模式的监管:区域比较竞争;

针对垂直分离模式的监管:因环节而异,注意协调;

针对内不模拟市场的监管:明晰内部委托代理关系

2、市场准入监管

□对进入市政公用事业的服务提供者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并控制数量;

□根据不同市政公用事业的产品和业务特点采取不同的准入政策;制定不同的监管政策。□对新进入者实施保护,对原有经营者的垄断行为加强监管。

□完善退出机制,对退出经营者进行严格的资产审查、评估,并保证行业的正常运行。

3、价格监管

?应将价格控制与保证一定利润相结合即将公平与激励效率相结合。

?加强成本监管:建立成本定期上报、审核制度;通过成本定额、成本比较激励企业改进技

术,降低成本。

?形成合理有效的价格机制:成本约束机制、规定上限价格、价格联动机制等。

?完善价格听证会制度:代表充分、过程透明、程序规范、回应有效。

4、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管

?采用多种手段加强质量监管: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并及时向公众公布结构;制定质量监控标准、质量与价格挂钩、低质量企业经济制裁。

?保证公众知情权、鼓励公众参与:尊重公众知情权、运用网络、报纸、广播及时有效的向公众发布市政公用事业各项事宜;建立多种渠道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市政公用事业运行状况及其政府工作人员工作。

5、安全监管

?市政公用事业具有安全风险,且一旦发生极易形成公共安全问题。

?在特许经营中充实安全方面的要求,对设施设备、作业场所、操作规程、故障抢修方面做相应的安全规定。

?促进企业更加关注安全:企业是安全责任主体;通过安全法规条例严格约束;鼓励企业增强安全意识。

?完善应急预案、通过预案演习,提高政府和市民的安全应急能力。

6、市场秩序监管

?防治恶性竞争:为占据更多市场企业故意降低产品和服务价格,导致企业疲于竞争,甚至破产,影响服务供给的连续性。

?防治人为垄断:企业为谋取更大私利会借助自然垄断地位进行人为垄断:利用信息不对称制定高价,或谋取搞个补贴;限制新进入者竞争。

9.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路径。

一、明确市政公用事业定位,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1)以公众利益为价值取向,维护市政公用事业的的公共性和公益性。政府强化服务意识,从官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以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公众利益实现及公众满意度作为评价自己工作的指标。

2)以公众需求为发展方向,增强市政公用事业的服务的回应性和针对性。强化对公众需求的关注度,建立公众需求畅通的表达机制;加强内部合作,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面向公众设计管理流程,贴近服务对象,方便公众获取服务。

3)保障公共服务的普遍性,促进社会公平。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和发展应充分考虑对低收入者的等弱势群体的影响,通过收费减免优惠、加大财政补贴等措施保障公共服务的普遍性,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2、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新型治理结构

1)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监管责任。政府要始终发挥好主导作用即制定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发展政策,构建良好的改革的制度平台;与此同时要搭建好企业、公众参与事业发展的舞台。政府职能的转变关键是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或宏观管理,转变到贯彻法律,制定市场规则、加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上来;要改革管理机构,按职能设立机构、做到权责明确,协调一致;要强化与其他公用事业部门相关机构的沟通协调。

2)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明晰的产权和权责分配关系,从而可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市政公用事业的供给能力和承载力。

3)拓展参与渠道,强化社会公众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及时将产品服务质量检验、监测、评价结果、整改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维护公众知情权);发挥舆论媒体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和暴露市政公用事业项目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电话热线,群众来信,微信等信

息反馈制度,抓好公众评价体系和机制建设;建立市政公用事业监督委员会,集中收集反馈公众意见。

3、以行业特征为依据,建构建合理的竞争机制

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可引入三种竞争机制:

1)垂直供应链分割竞争法:将市政特定公用事业生产、输送、销售环节分割开来,由不同企业各自独立经营相互制约和竞争。各环节应考虑其自然垄断性强弱。

2)地区比较竞争法:在设定不同区域平均价格的情况下,不同地区间同类企业的通过价格竞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可发现企业真实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3)特许经营制度;招标时,不同企业为获得特许经营权而进行竞争;在某企业特许经营期间,其他具有潜在进入可能性的企业与其进行竞争。其实质是,将过去那种企业的长期垄断转变为不同时间区间的竞争,从而激励企业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4、以提高效率、保障公平为原则,健全投融资体制和价格机制。

1)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形成多元投资结构

释放存量资产市场,将政府垄断经营的城建资产投放市场,对其经营权、股权进行转让,盘活现有资产。

开放增量市场,即在政府统一规划、控制下开放未来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市场,改变政府单一投资模式。

2)建立合理的市政公用事业价格机制。建立物价部门、市政公用主观部门、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以价格听证会为主要形式联合定价机制,成本+适当利润;阶梯价格。

10.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的基本特征。

1)社会公益性:城市污水排量巨大,负外部性强,影响面广,这决定了污水治理行业的公益性,事关城市水环境,居民生活质量及城市可持续发展。

2)区域性和自然垄断性:污水管网建设成本高,不可能建立全国性长途管网;管网投资成本大,具有显著规模经济效应;各环节高度垂直相关,主要产品紧密结合,范围经济效应明显,使得单一企业处理比两家以上成本更低

3)资产专用性和沉淀成本高:管网和处理厂一旦建成后在无法转作他用,且固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大,因而易受到侵占。投资者一旦投资后即使利润很低也愿意持续提供服务。基于此,没有政府激励性承诺,私人不愿投资。

4)投入与质量正相关:污水处理质量与技术设备先进程度紧密相关,而技术设备先进程度与投资大小密切相关。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企业一般缺少提高技术设备水平的动力,在运营中企业也可能减少投入,而影响污水处理质量。这与污水处理的初衷相悖。故此政府不仅需要监管价格而且更要重视质量监管。

11.如何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行业政府监管体系。

1、明确政府监管职能,完善政府监管方式。市场改革后,政府部门必须保障好公共安全与公共利益,将职责由直接管理污水处理企业和提供污水处理服务转变为进行行业监管,做好规划与科学公共决策进行引导、监管和管理。

2、明确和协调相关政府监管部门之间关系。主要是进一步明确、细化和加强与城市污水处理相关建设和环保领域内的各个政府部门行业监管职责和监管内容,界定其权责关系。

3、完善污水处理收费体系和相关配套措施。污水处理市场供求关系难以建立,收费仍按行政事业性收费,由政府代为收费,上交财政,再由财政拨付处理企业。在此过程中,往往出现拨付不及时,或拨付后不能保证用于污水处理相关投入。因而需要出台有关收费政策和配套措施。

4.采取激励措施,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可采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奖励等多种措施激励企业,提高其投资、生产、经营积极性。政府应加大管网建设,保证行业可持续发展。

5.打造数字化监管网络,提高监管有效性。监管部门应积极建立数字化在线远程监管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监管技术,建立预警机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度力量解决问题,保障城市污水处理质量和处理安全。

12.城市燃气行业的基本特征。

1.公共性和私人性

1)私人性:供应者可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排斥部分使用者使用;一旦供应,不能同时供多个消费者使用;资源稀缺,使用具有拥堵性和竞争性。可采用市场化配置增进效率。

2)公益性:为居民必需,并广泛使用。不能完全采用市场机制定价,政府需要采取合理的定价政策,以保护广大消费者。

2.关联经济效应,燃气行业具有相互连接的多样化业务:燃气生产、输送、销售;前期燃气工程、设配的生产、安装; 后期燃气设备维修等,各业务连续一体化,共同最终满足消费者需求。不同业务、环节具有不同的市场性质,可采用不同的治理方式,这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政策提供了依据。

3、网络性和自然垄断性,高度依赖于城市燃气管网,管网建设周期长,前期投资大,沉淀成本高,决定了其自然垄断性。这意味着燃气供应存在显著规模效应:随供给量(销量)增加,摊入每方燃气的固定成本逐渐减小,燃气越可能低价销售,实现其公益性。

4、消费的不规律性,居民用户对燃气的消费具有很大季节波动,冬季多,夏季少。一日之内也有很大波动。要求燃气供应应有调峰能力,协调用气高峰与低谷。

5、可替代性,燃气有许多替代品,如电、煤、油太阳能等。其可替代性取决于燃气本身价格、质量、服务水平等。一般价格越高、污染越重、技术要求越高、配套成本越高等越易被替代。燃气供应结构中煤气易被替代,而天然气不易替取代。

6、安全要求高,燃气是一种高危能源,城市燃气在生产、储运等诸多环节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因而安全监管应放在政府监管的工作重心。

2013级城市市政与公用事业期末复习必备

13规划林纯娜

一、基本概念:

市政公用事业

自然垄断性

政府监管

经济性监管

社会性监管

A-J效应

合作治理模式

竞争性特许经营

最高限价政策

地区间比较竞争

BOT

TOT

二、基本知识:

市政公用事业的基本特征。

市政公用事业的地位作用。

简述1978年以来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征。简述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原因。

当前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趋势与不足。

简述我国市政公用事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

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基本原则。

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基本内容。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路径。

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的基本特征。

如何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行业政府监管体系。

城市燃气行业的基本特征。

秋《信息管理》复习资料

2018秋《信息管理概论》期末复习及答案 备注:(答案我是根据你们上传的网上资料,如有错误,请马上修改,重发。班主任) 一、试卷类型: 1、填空题(共20空,20%) 2、名词解释(共4个,20%) 3、判断题(共10题,10%)选择题(10%) 4、问答题(共5题,50%) 二、考试形式:采用半开卷考。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综合练习(以作业内容为主要依据) 一、填空题 1、纵观人类信息管理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与方法,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和(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2、以(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为标志,信息管理活动进入了现代信息管理时期。 3、从信息管理的起源角度,有三个领域认为信息管理起源于它们的工作,分别是 ( 图书馆领域 )、(工商企业管理领域 ) 和 ( 政府行政管理领域 ) 三个领域。 4、从对信息管理理解的不同层面角度,信息管理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技术特征,另一方面是( 管理理念)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信息管理的内涵与特色。 5、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 6、人们对信息管理的认识与把握至少表达出五种不同的含义,分别有(信息内容管理)、信息媒体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或行业队伍管理。 7、一般认为,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传统管理)阶段,(信息系统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8、知识管理的发展始终围绕着(组织)、(人)和(信息技术)这三个要素。 9、全信息的三要素分别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10、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即(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际知识)。 11、物质、能量、( 信息)是一切客观事物的三个基本方面。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科学,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12、信息资源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经济功能)、(管理与协调功能)、选择与决策功能、研究与开发功能。 13、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它的诞生以(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的提出为标志。 14、大众信息交流的媒体主要有( 印刷媒介 )和( 电子媒介 )两大类。 15、对现代组织而言,组织的宣传活动是其向外输出信息的主要方法手段,宣传活动可分为三类:(公关宣传)、(广告宣传)和标识系统宣传。 16、一般说来,组织信息交流分为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和组织(外部)的信息交流两种形式。 17、大众信息交流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福师1108考试批次《 市政学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福师1108考试批次《市政学》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注: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一、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从狭义上讲,市政主体仅指城市的政权机构中的( B ) A. 政党组织 B. 行政机关 C. 社区组织 C. 立法机关2.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 A ) A. 工业化 B. 农业发展 C. 第三产业发展 D. 市场化 3、城市功能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B ) A. 叠加性发展规律 B. 叠加倍增效应规律 C. 主导功能变异进化规律 C. 功能升级增量规律 4、在城市化水平指标中,最常用的是( B ) A.劳动力构成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三类产业产值构成 D.消费水平构成 5、市的国家权力机关是( B ) A.中共市委 B.市人民代表大会 C.市人民政府 D.市人民政协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城市的本质特征包括( ABCDE ) A. 聚集性 B. 社会性 C. 经济性 D. 系统性 E.开放性2.测度城市化水平的单一指标包括( ABCDE ) A. 人口指标 B. 工业生产总值 C. 土地指标 D. 产业结构指标 E. 住宅建筑总面积 3.根据城市行政地位的不同,中国的城市可以分为哪几类( ABCE )

A. 直辖市 B. 副省级市 C. 地级市 D. 区级市 E. 县级市 4. 市政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ABCDE ) A.政治性 B.历史性 C.整体性 D.综合性 E.动态性 5.市政体制中的两对基本关系是( CD ) A.市民与市政府的关系 B.城市国家机构内部上下级关系 C.城市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的关系 D.城市代议机构与行政机构的关系 E.城市的利益集团与国家机构的关系 三、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城市体系 2.城市灾害管理 3.市政参见课件第1章概论 4. 城市结构 四、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城市政府为改善收入分配不公平而采取的公共财政措施 2.简述我国失业保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3. 简述市政职能的意义参见课件第8章市政职能 4.简述市民参政的内涵参见课件第7章市民与市民参政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试述我国市政领导机制参见课件第5章市政体制 2. 论述我国城市化的特征?参见课件第2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的英文缩写是(C)。 A.SA B.OOD C.OOP D.OOA 2.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时常用的方法,按其生命周期特征,它应属于(D)D.瀑布模型 3.结构化开发方法系统分析阶段的正式文档是(B)B.系统分析报告 4.下面哪句话最准确地概括了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D)。 D.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5.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C)C.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6.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不包括(C)。C.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8.管理是一项有序化的、经常性的过程,其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决策)。 8.执行层或称作业层的管理属于(C)。C.基层管理 9.战略级管理属于(B)。B、高层管理 10.C/S 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A.客户/服务器模式 11.人们通常用下面的英文缩写表示会计信息系统 C. AIS 12.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 B. 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13.总体规划阶段的最终结果是 C. 可行性报告 14.一般说来,战略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B)。B.非结构化决策 18.B/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D.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18.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中,最高层是(B)。B.战略计划子系统 19.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顺序是(B)。 B.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系统评价 1. 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工作应重点在哪个阶段进行(A)A. 总体规划阶段 13.管理信息系统的横向结构是按(B)划分的。B.管理职能 14.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可分为多个子系统,其结构为(C)。C.层次结构 15.管理信息系统的交叉结构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A)。A.管理职能结构 16.总体规划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C. 系统是什么 1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中的首要任务 1.导出模块结构图的基础是(A)。A.数据流图 2.下列耦合方式中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的是(B)。B.数据耦合 3.总体规划的目的包括D.保证信息共享、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使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4.系统总体规划的最终目的是(A)。A.勾画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蓝图 5.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 B)。B.强 6.系统测试的正确步骤是(B)。B.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总体测试 7.模块间的信息联系方式称为模块的( C )。C.耦合 8.总体规划阶段的最终结果是(C )。C.可行性报告 9.下列比较适合较大系统的切换方式是( C )。C.分段切换 10.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物理模型,以便说明C.系统怎 么干 11.系统测试的对象是(D)。D.整个系统 12.系统测试的正确定义是(A)。A.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13.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工作应重点在哪个阶段进行A.总体规划阶段 14.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C )。C.系统设计说明书

《市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知识

《市政学》复习重点知识资料A卷 一、名词解释 1、市政:是指国家在城市区域设置的国家政权机关,特别是政府行政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整个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各种手段对城市及市民有关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 2、市政学:研究城市公共权力机构,特别是城市国家行政机关对城市有关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 3、市政主体:从广义上说,市政主体为城市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包括城市中的政党组织和各种国家机构。从狭义上讲,市政主体仅指城市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 4、城市市民:通常是指在城市居住、工作、生活的所有合法公民,是城市的主人,在城市生活中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并履行相应的义务。 5、市政客体:从广义上说,市政管理的对象或客体有着广泛而复杂的容,既包括市辖区域的各种社会公共事业和公共事务的规划、管理和建设,又包括城市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环境管理、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管理等各项专门管理活动。 6、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 7、市政体制:是国家政体在城市的延伸,即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它是规城市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城市的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之间,以及城市的国家机构上下级之间关系的各种法律、规章和惯例的总称。 8、市经理制:由市议会聘任一位专业人士担任市经理,专门行使行政权,但并不是市长。 9、市长议会制:有独立的市政府与市议会,分别行使行政权于议决权,市长与市政府的地位高于市议会的地位。 10、市委员会制:市委员会既是市议会又是市政府,兼行市的议决全和行政权。: 11、城市行政说:指的是把市政理解为城市的行政管理。 12、市政决策:是城市的政党组织集中选民的公共意志,把它们转化为城市代议机构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以及城市的行政机构或司法机构贯彻法律和地方性法规,对具体的行政事务或司法案件做出决定或判决,从而形成的处理城市公共事务的一般规和具体意见。 13、市政职能:是受中央和上级政府领导的、由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城市行政区域国家机构、尤其是行政机构统治和管理社会的各项职责的总和。 14、市政执行:指城市人民政府以贯彻落实市政决策为核心的职务行为,是市人民政府和它的工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执行市政决策中枢的决策、指令的过程。 15、市政协调:指的是由不同的协调主体所承担的、在不同层次对市政参与者在城市的公共事务中的利益和行为进行协调的组织体制和运行过程。 16、城市规划:就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规划城市空间的布局和各项建设而进行的一项综合部署。 17、市政绩效:是城市政府为实现市政职能、管理城市公共事务所取得的工作业绩和社会效能的总称。市政绩效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市政绩效是一个多层次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整理版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2 一、单选题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 A.自然系统 B.人工系统 C.信息处理系统 D.抽象系统 2.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向系统提出服务请求,系统完成服务后通过终端即时回答用户,这样的信息处理系统属于()。 A.计算机系统 B.批处理系统 C.实时处理系统 D.分布处理系统 3.关系模型是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模型。 A.层次 B.网状 C.一维表 D.二维表 4.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现 D.A和B 5.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是()。 A.数据流图 B.数据字典 C.数据处理功能分析表 D.数据-功能格栅图 6.系统调试完成后,在实施系统转换.投入试运行之前,必须做好编写()和人员培训工作。 A.系统说明书 B.系统实施方案 C.系统使用说明书 D.系统测试报告 7.网络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有系统数据的完整拷贝,而且所有节点上的数据更新是同步的,这样的数据分布形式是()数据分布形式。 A.集中式 B.分片式 C.重复式 D.混合式 8.系统对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及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带来的收益属于()。 A.直接经济效益 B.间接经济效益 C.系统收益 D.投资回收效益 9.在系统转换中,中间没有过渡阶段,用新系统立即替换旧的系统,这种转换方式称为()。 A.直接转换 B.并行转换 C.试运行转换 D.分阶段转换 10.层次码是一种()。 A. 顺序码 B.区间码 C.助记码 D.缩写码 二、填空题 1.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及以人作为系统组成部分的()系统。 2.根据系统的一般模型,系统应包括()、()和()。 3.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和()。 4.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系统开发过程分三个阶段:即()、()和

市政管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28B%29

市政管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B)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20分) 1、发生在世界城市化早期的人口城市化的主要形式是()。 A.开放性城市化形式 B.封闭性城市化形式 C.集中性城市化形式 D.分散性城市化形式 2、我国城市财政管理的中心环节是()。 A.税收管理 B.企业财务管理 C.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 D.预算管理 3、住房制度改革以前,我国城市实行的公房管理制度主要是()。 A.自建自住制度 B.福利住房制度 C.福利房和自建自住相结合的制度

D.福利房和商品房相结合的制度 4、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体制是()。 A.竞争型 B.营利型 C.企业型 D.事业型 5、决定人们消费总量的是()。 A.生产构成 B.消费构成 C.生产总量 D.经营方式 6、我国城市户口登记和人口卡片的建立()。 A.均以户为单位 B.均以人为单位 C.前者以户为单位,后者以人为单位 D.前者以人为单位,后者以户为单位 7、当前对我国城市社会治安设施进行统筹安排的要求是()。

A.集中指挥、分工管理 B.统一指挥、分级管理 C.集中统一指挥、专业管理 D.集中统一指挥、分片管理。 8、我国城市智力开发管理的首要原则是()。 A.智力开发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B.普及与提高的原则 C.德智体相结合的原则 D.引进与消化的原则 9、国外环境污染治理制度的最主要特色是()。 A.采用法律手段 B.采用经济手段 C.采用行政手段 D.采从教育手段 10、乐山大佛在旅游资源中应属于()。 A.地理资源 B.自然资源

信息管理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管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管理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发挥它们最高的效率,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3、MIS:管理信息系统。 4、IRM:信息资源管理。 5、SCM:供应链管理。 6、BPR:企业过程再工程。 7、ERP:企业资源计划。 8、CRM:客户关系管理。 9、信息:是事物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客观反映,是客观事物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传递。 10、信息资源:是信息与资源两个概念整合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作为资源的信息,也就是所谓“有用的信息”或“可以利用的信息”。也就是可以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11、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数据。 12、广义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是将信息资源作为系统概念看待。 13.信源:发出信息的来源

信道:信息传递的通道 信宿:信息接收者 14、信息资源管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 15、信息高速公路: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实际上是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不断发展与集成的结果。 16、信息系统:输入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输出信息的系统。 17、EDPS: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18、DSS:决策支持系统 19、ES:专家系统 20、EIS:主管信息系统 21、OAS:办公自动化系统 22、SIS:战略信息系统 23、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 24、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25、内源信息流:是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27、外源信息流:是指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28、信息流:人类管理和控制下的信息的有序流动。 29、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

市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1:一个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所具有的本质属性,称为() 1. 城市性质 2. 城市规模 3. 城市职能 4. 城市类型 2:目前世界性组织及各国在对城市化水平作衡量时,最常用的指标是() 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 城市人口收入水平 3. 城市劳动力构成 4. 城市人口教育水平 3:判断一个城市的规模是否适度和合理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指标是() 1. 自然条件 2. 城市设施 3. 国民收入 4.社会经济效益

4:市政职能的客体是() 1. 城市人民政府 2. 市民 3. 城市公共事务 4. 市民生活 5 :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城市工业生产率发展所需要的人口增长速度,被称为() 1?低度城市化 2. 过度城市化 3. 过量城市化 4.积极性城市化 6: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是() 1. 市人大 2. 市政府 3. 市委 4.市政协 7:城市政府用行政手段对城市土地进行管理称为() 1. 城市土地的经济管理

3. 城市土地的法制管理 4.城市土地的规划管理 &人们长期共同生产生活或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而形成的聚集区称为() 1. 法定社区 2?自然社区 3. 功能社区 4. 公共社区 9:我国市政职能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1. 建立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行协调、灵活高效的政府职能体系 2. 是彻底转变城市政府的经济与社会职能,整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职能 3. 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是政府经济与社会职能的转变 4. 不断提高城市政府的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能力 10: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相脱节,被称为() 1. 积极型城市 2. 消极型城市 3. 向心型城市

市政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市政学》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CABA 6-10 AACAB 11-15 DCBDD 16-20 ACCAC 21-25DAACB 26-30 AACDC 31-35 BBBAB 36-40 BABBD 41-45 CDBDB 46-50 DBADA 二、多项选择题 三、简答题 1.市政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政治性; 整体性; 综合性; 动态性; 双重性。 2.市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城市与城市化; 市政主体; 市政客体; 市政管理规律。 3.城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城市要素的高度聚集性; 城市功能的综合性; 城市经济上的非农业性; 城市运行的复杂性; 城市系统的开放性; 城市人口及其文化构成的异质性; 城市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 4.中国城市化的特点是什么? 答:发展动力以政府政策型调控为主导; 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显著; 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壁垒制度; 人口流动中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迁徙; 出现了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

人口的高增长量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城市化增长中负面问题比较显著。 5.中共市委对城市国家机关的主要领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政治领导; 组织领导; 思想领导。 6.西方国家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有哪些? 答:制定法规、政策和指导性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直接经营和控制某些公益事业; 依法规定各种审批、许认可程序,对和市民息息相关的事务进行巡视检查和实时监督; 通过政府投资和支持开发新技术,引导、刺激经济发展; 委托私人企业从事公益事业,提供公共服务。 7.简述市政职能的特征。 答:市政职能具有动态性和扩张性; 市政职能具有双重性和差异性; 市政职能具有规范性和服务性; 市政职能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8.简述市政体制的内容。 答:城市政府与其上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城市政府与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其他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 城市中的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 城市内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 市与所辖区、县之间的关系 9.我国市政体制有哪些特征? 答:建制性质具有双重性; 城市行政地位具有等级性; 市政结构具有同一性; 法律地位具有非自治性; 中共市委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内设层级具有混合性。 10.简述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 答:战略性和政策性; 科学性和前瞻性; 系统性和综合性;

专科《城市管理学》_11012160试卷_20160613215851

[试题分类]:专科《城市管理学》_11012160 [题型]:单选 [分数]:3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市民团体() A.市侨联 B.市文联 C.市总工会 D.市残联 答案:D 2.居民委员会属于() A.城市权力系统 B.城市权利政治系统 C.城市非权力政治系统 D.城市权力社会系统 答案:C 3.我国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是() A.市委 B.市人民代表大会 C.市人民政府 D.市人民法院 答案:B 4.以下那一项不是城市人口管理的核心内容() A.城市人口的数量调控 B.城市外来人口管理 C.城市人口的质量提高 D.就业引导 答案:B 5.城市综合执法涉及的主要是以()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执法。 A.社会治安 B.市容市貌 C.外来人口管理 D.摊贩管理

答案:B 6.城市规划脱胎于一下哪个学科() A.建筑学 B.经济学 C.管理学 D.心理学 答案:A 7.新加坡的地铁线呈()形 A.W B.I C.T D.O 答案:C 8.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城市垃圾管理的现代化标志 A.城市政府和市民高度重视垃圾问题 B.政府强制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并对行为不当的进行惩罚 C.市民自觉坚持分类倾倒垃圾 D.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科学化 答案:B 9.早在1833年就开始兴建城市地下共同沟的城市是() A.英国伦敦 B.法国巴黎 C.美国纽约 D.德国柏林 答案:B 10.【此题无法解析,请核对原始试题,题号:30793】 A.三年 B.四年 C.二年 D.五年 答案:D [试题分类]:专科《城市管理学》_11012160

[题型]:单选 [分数]:2 1.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第三产业 B.工业 C.手工业 D.农业 答案:A 2.早在1833年就开始兴建城市地下共同沟的城市是() A.英国伦敦 B.法国巴黎 C.美国纽约 D.德国柏林 答案:B 3.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城市垃圾管理的现代化标志 A.城市政府和市民高度重视垃圾问题 B.政府强制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并对行为不当的进行惩罚 C.市民自觉坚持分类倾倒垃圾 D.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科学化 答案:B 4.超大城市是指市区非农业人口超过()以上的城市。 A.100万 B.150万 C.200万 D.250万 答案:C 5.我国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一部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颁布于() A.1988年 B.1989年 C.1990年 D.1991年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1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5 一、填空题 1.根据系统的一般模型,系统应包括()、()和()三部分。 2.数据字典包括()、()和()三种表。 3.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的方法有:工具集成法、()和()。 4.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 5.系统分析工作的关键点或称工作要点在于()和()。 6的中文含义是()。 7. ()和物理模型的主要差别就是做什么和如何做的差别。 8. ()特指系统的保密功能和防病毒功能,是系统设计的主要原则之一。 9. ()是代码设计的首要任务。 10.模块的耦合方式主要有()、()、()三种。 二、单项单选题 1.系统与环境由系统的()所划分,在它之内称为系统,

在它之外称为环境。 A.边界 B.输入 C.处理 D.输出 2.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现和B 3.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是()。 4.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对象是()的决策。 A.结构化 B.管理 C.半结构化 D.经济 5.数据库结构的三个模式中,()是数据库结构的核心。 A.模式 B.存储模式 C.子模式 D.模式与子模式 6.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是()。 A.数据流 B.数据字典 C.数据处理功能分析表 D.数据-功能格栅图 7.从程序的逻辑结构入手进行测试的方法是()。 A.白盒测试 B.黑盒测试 C.全面测试 D.部分测试 8. 对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时,提高管理效率属于的()。 A.间接效益 B.直接效益 C.管理效益 D.开发效益 9.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基础是指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中组织内部所需的()。 A.技术性条件 B.非技术性条件 C.管理基础条件 D.人才基础条件

《市政管理学》讲稿(精简版)

市政管理学 主讲:李宏伟 第1章导论 1.1 市政与市政管理的含义 1.1.1 城市与市 城市是人口居住和工商贸易的聚集地。从词源学上看,“城”与“市”最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城:四周筑有城墙,扼守交通要冲,具有防卫意义的军事据点。 市:交换和贸易的场所。 社会经济发展加速了“市”的发展。交易的扩展要求设立相对固定的贸易市场。“城和“市”逐渐融为一体,演变为现在所谓的城市。中国城市的萌芽可追溯到夏商时代。唐宋时期已经出现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市”属于行政建制的一种,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条件,按照法定程序设置的地方行政建制。清代以前,中国没有“市”的建制。直到清朝末年才仿效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实行城乡分治。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很长时期内曾经继承城乡分治的传统。20世纪80年代推行“市领导县”体制以后,市建制逐渐发展为广域型市,每个市在行政区划上都包含大片的农村地区,市政府同时承担着农业和农村管理工作。 市管县体制是中国地方治理区别于西方的显著特征。 1.1.2 市政的含义 市政:城市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 广义的市政包括:市政工程、市政建设、城市规划、公共财政、政府规制、公共服务、土地和不动产、人口与社会、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公共事务。 1.1.3 市政管理的含义 含义:市政管理是指对城市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市政管理不同于私人管理,市政管理更强调以人为本、公共利益;公平与责任;公共选择和利益聚合。 基本使命:提供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市民的公共需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主体:传统——单中心管制,城市政府是唯一的权威性管理主体;现代——多元管理,城市政府为主导,还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社区自治组织、民办社会组织、民营企业及广大市民。 1.1.4 市政管理的原则 以人文本:把满足人的需求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中心任务 系统管理:考察系统内容相互关联的各要素、各环节 法治透明:管理过程应当依法行政,保持公开透明 利益平衡:综合权衡社会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 公众参与:发展和完善参与渠道,保障利益表达权 成本效益:城市善治要求以合宜的成本投入取得最优成效 1.2 市政管理学的历史发展 1.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 2.城市化进程中日益严重的“城市病”

市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市政学复习资料B卷 一、名词解释: 1、市政:是市政主体、市政客体、施政目标、市政体制的有机统一。 既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国家政权机关、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以及广大市民,为实现一定的价值目标和管理目标,依助一定的市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项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2、市政职能:是受中央和上级政府领导的、由法律、法规所规定的、 城市行政区域内国家机构、尤其是行政机构统治和管理社会的各项职责的总和。 3、市政主体:从广义上说,市政主体为城市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 包括城市中的政党组织和各种国家机构。从狭义上讲,市政主体仅指城市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 4、市政客体:从广义上说,市政管理的对象或客体有着广泛而复杂的内容,既包括市辖区域内的各种社会公共事业和公共事务的规划、管理和建设,又包括城市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环境管理、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管理等各项专门管理活动。 5、市政目标:是一定价值观指导下的市政管理目标。 6、市政绩效:是城市政府为实现市政职能、管理城市公共事务所取得的工作业绩和社会效能的总称。 7、市政体制:是国家政体在城市的延伸,即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它是规范城市内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城市的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之间,以及城市的国家机构上下级之间关系的各种法律、规章和惯例的总称。 8.市政领导:在中国指行使城市公共事务决策权的中共市委和市人大分工和协作,主要由中共市委集中市民的公共意志,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把中共市委的政策转化为城市权力机构的意志,并由中共市委和是人大领导和监督城市的其他国家机构、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市民实施国家机构意志的组织体系和运行过程。 9、市政协调:指的是由不同的协调主体所承担的、在不同层次对市政参与者在城市的公共事务中的利益和行为进行协调的组织体制和运行过程。 10、市政决策:是城市的政党组织集中选民的公共意志,把它们转化为城市代议机构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以及城市的行政机构或司法机构贯彻法律和地方性法规,对具体的行政事务或司法案件作出决定或判决,从而形成的处理城市公共事务的一般规范和具体意见。 11、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1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信息的一般定义: 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信息管理界的“信息”定义 信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企业管理界的“信息”定义 信息:管理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情况的情报、资料等的统称。 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任何物质都是信息的母体。信息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信息产生的广延性与无限性 ?信息在时空上的传递性 ?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各不相同,他们从同一事 物中获取的信息及信息量也不相同。 ?共享性 ?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时效性:事物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而脱离源事物的信息会逐渐失去效用。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导致政府和各行各业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信息化的核心点: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信息化的层次可以分为5个: (1)产品信息化; (2)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 (3)行业信息化;(如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点)(4)国民经济信息化 (5)社会生活信息化 信息管理的对象:信息、信息活动 信息管理的定义 狭义的信息管理:对信息内容的管理。

广义的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而且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如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 信息管理:个人、组织、社会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组织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信息管理内涵剖析: (1)概括了信息管理的三个要素——信息、技术、人员 (2)体现了信息管理的两个方面——信息资源、信息活动 (3)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规划、组织、控制 信息资源:可供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信息资源有三要素: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 信息管理流程: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的创建(生产/发布):机构、网络、规范性 信息采集 信息组织:序化、有效的系统 信息存储:共享、保护、备份、恢复 信息利用:价值实现 信息清理(销毁/回收) 第2章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的分类 a)人与自然的信息交流(非生物与其他生物) b)人与人的信息交流 c)人与人信息交流的社会性特征 信息交流的定义: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认知主体之间借助符号系统所进行的数据、知识和事实等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共时信息交流:横向(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 历时信息交流:纵向(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 申农-维弗的通信模型

市政学(华东政法大学期末考试范围)

市政学 1、市政的定义:所谓市政,是指城市公共权力机关为了促进城市发展、解决各种城市公共问题、有效的管理城市公共事务,实现城市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以及城市公民、利益群体等对公共政策的各种影响活动。市政主体分为大市政(包括公共部门、私人部门、非盈利型组织、城市居民)、中市政(即指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权力机关)、小市政(即专指各类国家行政机关)三个层次。 2、市政的特征: (1)政治性,市政的实质上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或者说它是国家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整体性,市政是一个由各系统、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市政是个大系统,它包括许多系统;市政大系统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有序的系统结构;市政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市政管理活动中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系统意识。 (3)综合性,市政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现代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集中、开放、多元、有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市政管理具有突出的负载性和综合性。(4)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的静态结构,它更是一个有序的动态过程。 (5)双重性,城市的行政建设是整个国家行政层级中的具体环节 3、西方市政的发展代表国家:英国(各种专务机关和改革委员会)、法国(法典形式确立自治权)、美国(市委员会制、市经理制、强市长制等并存) 4、城市的特征: (1)城市要素的高度聚集性,在有限的空间里,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口、物资、设施、财力、信息等,城市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度聚集地; (2)城市运行的复杂性; (3)城市系统的开放性,城市的开放性是双向过程,它既包括城市向外的功能辐射,也包括城市对外界的功能吸引; (4)城市文化构成的异质性,城市与农村相比,其人口在职业、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以及语言与交往方式的构成、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的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5)城市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 5、劳动分工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次社会分工,以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为标志,人类逐步形成了原始的群居点;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导致了商品生产的产生和私有财产的形成;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和农业分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的产生,一方面促使商人的出现,强化了商业活动,另一方面,产生了以商品加工和交易为生存方式的居民点,推动了聚居性质的分化。 6、城市化: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和非农活动在不同规模的城市环境的地理集中过程和城市价值观、城市生活方式在农村的地理扩散过程。具体包括了两方面意义,一是物化的城市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市化,主要反映在人口的集中、空间形态的改变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二是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意识上的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7、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农村为城市提供资金积累;为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信息:香农概念——信息是二次不定性之差,不定性就是对事物认识不清楚,不知道,信息就是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定性。 哲学概念——信息时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或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 反映,它体现出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并发挥最高效率, 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信息管理:狭义上认为信息管理师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储,检索和规划的等,并将其引向预定 目标。 广义上认为信息管理是对信息活动诸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 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信息资源: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信息并非全部是资源,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 狭义的信息资源: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 广义的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 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等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一种 人类管理活动。 信息经济学: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信息源:信息的来源 内部信息:来自组织内部,一般比较可靠,容易掌握 外部信息:从其他地方收集或买来的,要注意其正确性,需要花大力气去搜集 一次信息源:由现场直接采集的信息 二次信息源:各种文件或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 静态信息: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不发生根本变化的信息 动态信息:反映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实际进程和实际状态的信息。 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指一切信息工作的信息采集,不只是指信息服务部门为用户的需求所进行的信息采集。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信息流:具有动态含义,它是一种定向运动着的信息所形成的流 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都称为信息处理。信息处理过程要经过几个环节:收集、加工、传递、存储、检 索、使用、反馈等 内源信息流: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 外源信息流: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环境流入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市政管理学论文

市政管理学论文

运用科学发展观加强城市运行管理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是站在新的起点,从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城市运行管理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而且深远的意义。加强城市运行管理不仅是在城市管理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走在城市化进程十字路口的中国城市的必然选择。 一、重新发现城市运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成为当今中国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种种原因,城市化一度被异化为上工程建设项目、修大楼大桥、建大广场大马路这些最具“显示度”的、以钢筋水泥消耗量为重要指标的外延式城市发展之路。城市发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建更多的高楼大厦、广场桥梁,堆砌更多的钢筋水泥。城市发展最终还是为了通过更高效的城市运行更好的服务市民。随着城市运行工作逐步走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城市管理中长期所诟病的“重规划建设、轻运行管理”正在开始得到改善。 二、重新审视城市管理 要更好理解城市运行,有必要对我们所熟知的城市管理做进一步的审视。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一切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市政的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通常就是指市政管理,即与城市规划、建设及运行相关联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三、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运行 城市规划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龙头。城市建设是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城市运行就是指与维持城市正常运作相关的各项事宜,主要包括对城市公共设施及其所承载服务的管理。城市规划和建设最终还是为了服务城市运行,服务市民。城市设施在规划、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后方能发挥功能,提供服务,真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如果说城市规划是一种专业设计及地方立法行为,城市建设是一种以质量竞争、价格竞争、技术竞争为主要手段的市场经济行为,城市运行则是政府、市场与社会围绕城市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各要素共同作用于城市而产生的所有动态过程。 城市中就每个具体建设项目而言,从规划到建设完工移交运行管理部门,其时间周期是有限的,管理对象和范围也相对明确和具体。而运行管理从时间上相

00292市政学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答案及评分参考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市政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292)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确定和划分城市的主要标准是 A.城市人口规模 B.城市商业规模 C.城市面积大小 D.城市工业规模 2.城市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体现在于其 A.高度聚集性 B.经济性 C.开放性 D.系统性 3.在我国,城市型聚落的最低层次单元是 A.建制镇 B.建制县 C.村落 D. 社区 4.目前我国市民参与水、电等公用事业价格调整决策的主要方式是 A.信访 B.参加社会团体 C.参加听证会 D.游行集会 5.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的任期为每届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 6. 日本各城市实行的市政体制是 A. 市议会制 B.议会市长制 C.市长议会制 D.市委员会制 7.市政体制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取决于 A.国家政体 B.生产力水平 C.民族习俗 D.历史传统 8.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城市政府开始大力推行公用事业的民营化,对公用事业采取 A.垂直管理原则 B.直接管理原则 C.分类管理原则 D.间接管理原则 9. 城市复杂的社会生活结构决定了西方国家市政职能 A.形式的法制性 B.内容的广泛性 C.导向的服务性 D. 实现方式的多样性 10.人口城市化的基础是 A.非农产业城市化 B. 地域城市化 C.经济城市化 D. 居民意识城市化11.大批农民进入城市却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属于城市化中的 A. 集中性城市化 B.分散性城市化 C.低度城市化 D.过度城市化 12. 我国古代城市的里坊制形成于 A.东周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朝时期 13.1922年,英国伦敦规划委员会总顾问昂温提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