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舞蹈教学的特点分析

少儿舞蹈教学的特点分析
少儿舞蹈教学的特点分析

少儿舞蹈教学的特点分析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

舞蹈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陌生到熟练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这个特点的产生是因为舞

蹈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基本知识体现在教师的形体上。所以要求教

师教新动作和新组合时要熟记并能讲清楚动作的规格、要领和节奏,

说明动作的形态和用力方法,并且在教学中用生动的形象去指导和启

发学生,给学生实行反复的动作示范,教师在示范时要有充沛的感情

与热情,示范动作要求准确无误,节奏鲜明。因为学生往往先入为主,如果教师的示范动作今天和明天不一样,学生把动作学会记住了,可

老师又把动作修改了,这样就会造成课堂教学杂乱无章,使学生思维

混乱,不知所措。而一个动作初学时养成的毛病是很顽固的,很难纠正。如果课堂上教师忙于纠正动作,教学工作就会处于被动状态,教

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教师不但示范动作要规范,而且在指导学生动

作时也不能随便用手势,因为少儿的模仿水平比理解水平强,学生以

为动作要求就是如此,即使你对学生要求再严格,他们也会搞糊涂了。当然,如果教师本身教学动作不规范,那就只能是误人子弟,所以教

师必须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和业务素质,认真对待教学课,示范动作

力求准确无误、节奏鲜明、引人入胜。让学生印象深刻,跃跃欲试,

产生一种强烈的模仿冲动,从而培养他们对舞蹈的热情,调动他们的

学习积极性。

二、耐心细致的教学

舞蹈训练给少儿以形体美,增强他们视听的反映水平、身体各部

分的协调水平。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天真活拨的孩子,既是严师,又是

慈母。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一节课没上完就会有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开始懒散,有时任你怎么提升嗓门也无济于事。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

能急躁,孩子们的感知水平和理解水平有时很有限,往往表现在做动

作比较迟钝,不善于按照老师的要求自觉地对动作实行自我纠正。教

师应多给学生以反复的动作示范,要耐心细致地逐一去纠正他们的各

种毛病,这种教学方法看起来很慢,很费神,实质上在教学效果上却

有不容忽视的效应,是一种很快捷的易出成效的教学手段,对提升教

学质量有显著的作用。

三、灵活的教学方式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少儿,充满着稚气和天真,他们是怀着好玩、

好奇的心理来学习舞蹈的。当然也有家长望子成龙的因素。舞蹈具有

很强的技巧性,在少儿舞蹈教育中,基本功训练就必然成为教学过程

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学舞蹈都必须从基础入门,缺乏对训练的心理准备,其中还有很多孩子存有娇气,加上生理条件的因素又决定他们只

有二十来分钟有意注意的水平,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就会失去笑容,

一切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学舞为什么要练功,又痛有拘

谨?”“为什么没有跳儿童舞蹈呀?”即使老师再三强调不练基本功

就跳不好舞蹈,仍提不起孩子学习舞蹈的兴趣,甚至产生“怯学”情绪。我认为,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激发和调动孩子们的“兴趣”,不使他们感到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启发和鼓励学生之外,必须从兴趣入手,以活泼、充满童趣的动作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一些相同、相近、相似动作的排列组合,克服枯燥、单调的训练

方法,使孩子们对舞蹈求知、求新、求难,保持一种长期的新鲜感和

征服欲望。还能够在训练课中插入一些轻松、活泼的小游戏或唱首儿

歌或讲一段舞蹈家的故事,其次在动作反复练习时也要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但仅要每天教新的动作去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要用动作的新要

求去吸引学生,使他们感到每天都有新的要求和新的收获,从而提升

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增强动作的难度,树立起他们知难而上、奋发进

取的精神。

四、表演剧目的排练和演出

不满足是孩子们对事物流露的一种正常心理。孩子们经过一段时

间的训练之后,看到别人登台表演时,就会充满着跃跃欲试的激情。

教师就要抓住这种心理,排练一些选材不能离少儿接受水平太远,形

式多样,动作难度适当,富有童心、童趣的表演剧目,让学生在训练

的同时给他们创造表演的机会,培养他们上舞台的胆识和表演才能。

孩子们在排练每一个表演剧目时,情绪特别高,总想在表演中表现自己,所以特别认真。教师更应严格要求,树立起他们对艺术的责任感。通过舞蹈作品,滋润孩子们的心田,使孩子们变得更加充实,更加聪明。用他们质朴的表演去表现成人舞蹈艺术所无可比拟和无法替代的

舞蹈的艺术情趣和纯真的感情。经过这样的引导之后,在规定的课时

里学生不管四季寒暑,路途远近都能克服困难,坚持训练,他们与舞

蹈的联系更加密切,舞蹈成了孩子们生活中很重要的内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