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X86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与实验教程

80X86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与实验教程
80X86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与实验教程

80X86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实验教程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专业实验中心

目录

目录 (1)

第1章 16位微机原理及其程序设计实验 (2)

1.1 系统认识实验 (2)

1.2 数制转换实验 (9)

1.3 运算类编程实验 (25)

1.4 分支程序设计实验 (37)

1.5 循环程序设计实验 (42)

1.6 排序程序设计实验 (45)

1.7 子程序设计实验 (51)

1.8 查表程序设计实验 (55)

第2章 80X86微机接口技术及其应用实验 (57)

2.1 静态存储器扩展实验 (57)

2.2 8259中断控制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8254定时/计数器应用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8255并行接口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8251串行接口应用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实时时钟综合设计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 键盘扫描及显示设计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8 电子发声设计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9 点阵LED显示设计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0 图形LCD显示设计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步进电机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直流电机闭环调速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 温度闭环控制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第1章 16位微机原理及其程序设计实验本章主要介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通过实验来学习80X86的指令系统、寻址方式以及程序的设计方法,同时掌握联机软件的使用。

1.1 系统认识实验

1.1.1 实验目的

掌握TD系列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学实验系统的操作,熟悉Wmd86联机集成开发调试软件的操作环境。

1.1.2 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PITE实验装置一套。

1.1.3 实验内容

编写实验程序,将00H~0FH共16个数写入内存3000H开始的连续16个存储单元中。

1.1.4 实验步骤

1. 运行Wmd86软件,进入Wmd86集成开发环境。

2. 根据程序设计使用语言的不同,通过在“设置”下拉列表来选择需要使用的语言和寄存器类型,这里我们设置成“汇编语言”和“16位寄存器”,如图1.1、图1.2所示。设置选择后,下次再启动软件,语言环境保持这次的修改不变。本章选择16位寄存器。

2

图1.1 语言环境设置界面

图1.2 寄存器设置界面

3. 语言和寄存器选择后,点击新建或按Ctrl+N组合键来新建一个文档,如图1.3所示。默认文件名为Wmd861。

图1.3 新建文件界面

4. 编写实验程序,如图1.4所示,并保存,此时系统会提示输入新的文件名,输完后点击保存。

3

4

图1.4 程序编辑界面

5. 点击,编译文件,若程序编译无误,则可以继续点击进行链接,链接无误后方可

以加载程序。编译、链接后输出如图1.5所示的输出信息。

图1.5 编译输出信息界面

6. 连接PC与实验系统的通讯电缆,打开实验系统电源。

7. 编译、链接都正确并且上下位机通讯成功后,就可以下载程序,联机调试了。可以通过端口列表中的“端口测试”来检查通讯是否正常。点击下载程序。为编译、链接、下载组合按钮,通过该按钮可以将编译、链接、下载一次完成。下载成功后,在输出区的结果窗中会显示“加载成功!”,表示程序已正确下载。起始运行语句下会有一条绿色的背景。如图1.6所示。

图1.6 加载成功显示界面

8. 将输出区切换到调试窗口,使用D0000:3000命令查看内存3000H起始地址的数据,

如图1.7所示。存储器在初始状态时,默认数据为CC。

9. 点击按钮运行程序,待程序运行停止后,通过D0000:3000命令来观察程序运行结

5

果。如图1.8所示。

图1.8 运行程序后数据变化显示

10. 也可以通过设置断点,断点显示如图1.9所示,然后运行程序,当遇到断点时程序会停下来,然后观察数据。可以使用E0000:3000来改变该地址单元的数据,如图1.10所示,输入11后,按“空格”键,可以接着输入第二个数,如22,结束输入按“回车”键。

图1.9 断点设置显示图1.10 修改内存单元数据显示界面

实验例程文件名为Wmd861.asm。

1.1.5 操作练习

编写程序,将内存3500H单元开始的8个数据复制到3600H单元开始的数据区中。通过调试验证程序功能,使用E命令修改3500H单元开始的数据,运行程序后使用D命令查看3600H单元开始的数据。

SSTACK SEGMENT STACK

DW 32 DUP(?)

SSTACK ENDS

6

7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SS:SSTACK

START: PUSH DS

XOR AX,AX

MOV DS,AX

MOV SI,3500H

MOV DI,3600H

MOV CX,8

AA1:MOV AL,[SI]

MOV [DI],AL

INC SI

INC DI

LOOP AA1

MOV AX,4C00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8

9

1.2 数制转换实验

1.2.1 实验目的

1. 掌握不同进制数及编码相互转换的程序设计方法,加深对数制转换的理解。

2. 熟悉程序调试的方法。

1.2.2 实验设备

PC 机一台,TD-PITE 实验装置一套。

1.2.3 实验内容及步骤

计算机输入设备输入的信息一般是由ASCII 码或BCD 码表示的数据或字符,CPU 一般均用二进制数进行计算或其它信息处理,处理结果的输出又必须依照外设的要求变为ASCII 码、BCD 码或七段显示码等。因此,在应用软件中,各类数制的转换是必不可少的。

计算机与外设间的数制转换关系如图1.11所示,数制对应关系如表1.1所示。

二进制图1.11 数制转换关系

1. 将ASCII 码表示的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十进制表示为:

∑=--?=?+???+?+?n 0i i i 001n 1n n n 10D

10D 10D 10D (1)

D i 代表十进制数0,1,2, (9)

上式转换为:

10 012n 1n n n 0i i i D 10)D 10)D 10)D 10D (((10D

+?+???+?+?+????=?--=∑ (2)

由式(2)可归纳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的方法:从十进制数的最高位D n 开始作乘10加次位的操作,依次类推,则可求出二进制数的结果。

表1.1 数制对应关系表

程序流程图如图1.12所示。实验参考程序如下。

实验程序清单(例程文件名:A2-1.ASM )

SSTACK

SEGMENT STACK

DW 64 DUP(?) SSTACK

ENDS DATA

SEGMENT SADD

DB 30H,30H,32H,35H,36H ;十进制数:00256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DS:DATA START:

MOV AX, DATA

MOV DS, AX

MOV AX, OFFSET SADD

MOV SI, AX

MOV BX, 000AH

MOV CX, 0004H

MOV AH, 00H

11

MOV AL, [SI]

SUB AL, 30H A1:

IMUL BX

MOV DX, [SI+01]

AND DX, 00FFH

ADC AX, DX

SBB AX, 30H

INC SI

LOOP A1 A2:

JMP A2 CODE

ENDS END START 实验步骤 (1)绘制程序流程图,编写实验程序,经编译、链接无误后装入系统。 (2)待转换数据存放于数据段,根据自己要求输入,默认为30H ,30H ,32H ,35H ,36H 。 (3)运行程序,然后停止程序。 (4)查看AX 寄存器,即为转换结果,应为:0100 。 (5)反复试几组数据,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12

2. 将十进制数的ASCII 码转换为BCD 码

从键盘输入五位十进制数的ASCII 码,存放于3500H 起始的内存单元中,将其转换为BCD 码后,再按位分别存入350AH 起始的内存单元内。若输入的不是十进制的ASCII 码,

则对应存放结果的单元内容为“FF”。由表1.1可知,一字节ASCII码取其低四位即变为BCD 码。

实验程序清单(例程文件名:A2-2.ASM)

SSTACK SEGMENT STACK

DW 64 DUP(?)

SSTACK ENDS 图1.12 转换程序流程图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START: MOV CX, 0005H ;转换位数

MOV DI, 3500H ;ASCII码首地址

A1: MOV BL, 0FFH ;将错误标志存入BL

MOV AL, [DI]

CMP AL, 3AH

JNB A2 ;不低于3AH则转A2

SUB AL, 30H

JB A2 ;低于30H则转A2

MOV BL, AL

A2: MOV AL, BL ;结果或错误标志送入AL

MOV [DI+0AH],AL ;结果存入目标地址

INC DI

LOOP A1

MOV AX,4C00H

INT 21H ;程序终止

CODE ENDS

END START

实验步骤

(1)自己绘制程序流程图,然后编写程序,编译、链接无误后装入系统。

(2)在3500H~3504H单元中存放五位十进制数的ASCII码,即:键入E3500后,输入31,32,33,34,35。

(3)运行程序,待程序运行停止。

(4)在调试窗口键入D350A,显示运行结果,应为:

0000:350A 01 02 03 04 05 CC …

(5)反复测试几组数据,验证程序功能。

13

实验要求 1、带预习报告上机 根据实验要求,作好充分预习,设计实验硬件原理及接线图(必须标出相关的管脚号,以备硬件连线及测试),画出程序流程图,写出源程序清单,规划好调试步骤,上机时带预习报告。注意:无预习报告者不得做实验。 2、认真实验,经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 注意掌握软、硬件调试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所编写的程序必须十分清楚,作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硬件电路原理清楚,熟练应用常规的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检查测试硬件电路。指导教师还会根据实验要求,提出问题。3、按时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在预习报告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报告,并于下次实验时交给指导教师。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 ***** ***** *****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硬件原理及接线图 四、程序流程图 五、程序清单 六、实验步骤 七、实验结果及现象分析 八、收获及建议 测13实验安排: 地点:综合实验楼0701 实验周次星期小节 一 6 五1,2 二8 五1,2 三10 五1,2 四12 五1,2 五14 五1,2

实验一汇编语言程序的调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8086汇编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及运行过程。 2、掌握使用HQFC软件调试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编制程序并调试 1、上机调试P45 项目1程序。 要求:1)写出调试步骤 2)记下代码段数据。 3)记下数据段数据 4)用单步调试法调试,记下每句程序目的操作数执行结果。观察每句程序 执行过程中CS、 IP、 FLAGS寄存器的变化。 2、上机调试P54 项目2程序,用单步调试法指出每句程序的调试结果。 要求:1)记下代码段数据。 2)记下数据段数据 3)记下程序执行前附加段数据、程序执行后附加段数据。 3)用单步调试法调试,记下lop句之前每句程序目的操作数执行结果。 观察其它句程序的执行结果,观察每句程序执行过程中CS、 IP、 FLAGS寄存器的 变化。 三、调试步骤 1、编辑源程序,形成****.ASM文件(可用HQFC软件或XP系统下的记事本编辑源程序) (注:在E:盘上建立一个你自己的文件夹,保存你自己的文件) 2、编译,形成****.OBJ文件(可用HQFC软件的编译功能) 3、链接,形成****.EXE文件(可用HQFC软件的构建功能) 4、运行(或调试)(可用HQFC软件的重构运行功能或开始调试) 四、调试步骤参考 1、编译(编译) 在当前运行环境下,选择菜单栏中的“ASM文件编译”菜单,选择编译选项则程序对当前ASM源文件进行编译,编译调试窗口中输出汇编的结果,若程序汇编有错,则详细报告错误信息。双击输出错误,集成开发环境会自动将错误所在行代码显示。 2、构建(汇编+链接) 在当前运行环境下,选择菜单栏中的“ASM文件编译”菜单,选择汇编+链接选项则程序对当前ASM源文件进行汇编与链接,编译调试窗口中输出汇编与链接的结果,若程序汇编或链接有错,则详细报告错误信息。双击输出错误,集成开发环境会自动将错误所在行代码显示。 3、重构运行(汇编+链接+执行) 在当前运行环境下,选择菜单栏中的“ASM文件编译”菜单,选择汇编+链接+执行选项则程序对当前ASM源文件执行,程序自动运行。

2.4 循环程序设计实验 2.4.1 实验目的 1、掌握循环程序的设计方法。 2、掌握比较指令、转移指令和循环指令的使用方法。 3、进一步掌握调试工具的使用方法。 2.4.2 实验预习要求 1、复习比较指令、条件转移指令和循环指令。 2、复习循环程序的结构、循环控制方法等知识。 3、读懂“2.4.3 实验内容”中给出的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以及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的程序。 4、根据“2.4.3 实验内容”中给出的流程图和程序框架编写源程序,以便上机调试。 5、从“2.4.4 实验习题”中任选一道题目,编写源程序,以便上机调试。 2.4.3 实验内容 计算1+2+……n=?,其中n通过键盘输入。要求在屏幕上提供如下信息: Please input a number(1 627): ;出现此信息后通过键盘输入一个小于628的无符号整数 1+2+…..n=sum;其中n为用户输入的数,sum为所求的累加和 程序运行情况如下图所示(说明:图中所运行程序允许累加和不大于一个32位二进制数所能表示 的范围)。 1、编程指导 (1)键盘输入的十进 制数如368在计 算机中是以 33H,36H,38H 形式存放的,如 何将它们转换为 一个二进制数 101110000B,以便对累加循环的循环次数进行控制是本程序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将键盘输入的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的程序清单如下: DA TA SEGMENT INF1 DB "Please input a number (0-65535):$" IBUF DB 7,0,6 DUP(?) DA 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 CODE, DS:DA TA START: MOV AX, DA TA MOV DS, AX MOV DX, OFFSET INF1 MOV AH, 09H INT 21H MOV DX, OFFSET IBUF ;键入一个十进制数(<65535) MOV AH, 0AH INT 21H MOV CL, IBUF+1 ;十进制数的位数送CX MOV CH, 0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上海大学通信学院

2010 年4 月 PC微机原理实验一 一、目的:掌握PC机DEBUG调试程序有关命令的操作及8086各类指令的 功能。 要求:在PC机上完成下列程序的调试运行,并写出运行结果。二、1.DEBUG的基本操作:(详细内容请参阅教材“程序的调试,P173”和“附录F 调试程序DEUBG的使用,P499”) (1)从WINDOWS进入DOS之后,输入命令启动DEBUG: C:>DEBUG 回车 (2)输入R命令,查看和记录CPU各个寄存器的内容: -R回车 看到什么 (3)输入A命令,汇编下面的字符“WINDOWS”显示程序: -A100 ;从偏移地址是0100H处开始写指令 MOV AH,2 MOV DL, 57 ;57H 是“W ”的ASCII码 INT 21 ;INT 21是DOS 功能调用,AH=2代表2号功能 ;这3句合起来的功能是:显示DL中的字符 MOV DL, 49 INT 2 1 MOV DL, 4E INT 21 MOV DL, 44 INT 2 1 MOV DL, 4F INT 2 1 MOV DL, 57 INT 2 1 MOV DL, 53 INT 2 1 INT 3 ;功能是产生一个断点,不要省略 (4)输入U 命令反汇编上面的程序: -U 100 问:这里100代表什么 (5)输入G命令连续运行上面的程序,记录运行结果:

-G=100 ,57,53依次分别改为574F4E57 (6)输入E命令把上面程序中的数据,49,,44,,45:,,45,4C43,4F4D,-E 103 回车(以下同) -E 107 10B-E -E 10F 113-E 117-E 11B-E (7)输入D命令查看程序机器码的存放情况: -D 100 11E ;看从100开始到11E的机器码 (8)输入G命令再连续运行程序,并记录运行结果: -G=100 (9)依次输入下面的T命令(单步执行)和G命令(设置断点并启动运行),记录各 命令的运行结果: -T=100 回车 -G=100 106 回车 -G=100 10A 回车 -G=100 10E 回车 -G=100 11E 回车 注意: 下面第2—第8段程序是7个实用的小程序,若不小心打错指令,可以这样修改: 例如:CS:0100 B300 MOV BL,0 0102 53 PUSH BX 0103 B220 LP1: MOV DL,20 要修改“PUSH BX”,因为这条指令的IP是0102,所以按以下操作: -A 0102 回车,然后把正确的指令打入,“-A ”是汇编指令。 如果要查看0100以后的指令及相应的机器代码,可以 -U 0100 回车,能够看到CS:0100开始的指令及相应的机器代码。“-U ”是反汇编 若发现有误用,用“-A XXXX 回车”,重打这条指令即可 2.编制一个能在CRT上连续显示A,B,C,D······Z大写英文字符的源程序,并在源程序下汇编调试机运行。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 实验一开发环境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掌握伟福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包括源程序的输入、汇编、修改;工作寄存器内容的查看、修改;内部、外部RAM内容的查看、修改;PSW中个状态位的查看;机器码的查看;程序的各种运行方式,如单步执行、连续执行,断点的设置。二、实验内容 在伟福开发环境中编辑、汇编、执行一段汇编语言程序,把单片机片内的 30H~7FH 单元清零。 三、实验设备 PC机一台。 四、实验步骤 用连续或者单步的方式运行程序,检查30H-7FH 执行前后的内容变化。五、实验思考 1.如果需把30H-7FH 的内容改为55H,如何修改程序? 2.如何把128B的用户RAM全部清零? 六、程序清单 文件名称:CLEAR.ASM ORG 0000H CLEAR: MOV R0,#30H ;30H 送R0寄存器 MOV R6,#50H ;50H 送R6寄存器(用作计数器) CLR1: MOV A,#00H ;00 送累加器A MOV @R0,A ;00 送到30H-7FH 单元 INC R0 ;R0 加1 DJNZ R6,CLR1 ;不到50H个字节,继续 WAIT: LJMP WAIT END 实验二数据传送 一、实验目的 掌握MCS-51指令系统中的数据传送类指令的应用,通过实验,切实掌握数据传送类指令的各种不同的寻址方式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1.编制一段程序,要求程序中包含7中不同寻址方式。 2.编制一段程序,将片内RAM30H~32H中的数据传送到片内RAM38H~3AH中。 3.编制一段程序,将片内RAM30H~32H中的数据传送到片外RAM1000H~1002H 中。 4.编制一段程序,将片内RAM40H~42H中的数据与片外RAM2000H~2002H中的数据互换。 三、实验设备 PC机一台。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2

3

实验一:数据传送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用汇编语言设计、编写、调试和运行程序的方法; 学习用全屏幕编辑软件QEDIT.EXE建立源程序(.ASM文件); 学习用汇编软件MASM.EXE对源文件汇编产生目标文件(.OBJ文件); 学习用连接程序LINK.EXE对目标文件产生可执行文件(.EXE文件); 学习用调试软件TD.EXE调试可执行文件; 2.掌握各种寻址方法以及简单指令的执行过程。 二.实验器材 PC机 三.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1.利用堆栈实现AX的内容与BX的内容进行交换。堆栈指针SP=2000H,AX=3000H,BX=5000H; 2.汇编、调试、观察、记录结果; ⑴用QEDIT.EXE软件输入汇编语言源程序,以.ASM格式文件存盘; ⑵用MASM对源程序进行汇编产生二进制目标文件(.OBJ文件),再用连接程序LINK产生可执行文件(.EXE文件); ⑶用调试软件TD调试、运行程序,观察、记录结果。 四.实验步骤 1.进入子目录E:>\SY86后,利用QEDIT.EXE(简称Q)送入以下汇编语言源程序,并以M1.ASM文件存盘 ⑴汇编语言程序的上机过程 ①进入\SY86子目录 E:>CD\SY86 E:\SY86> ②进入QEDIT.EXE 编辑界面 E:\SY86> Q ③输入文件名*.ASM(如M1.ASM)后,输入源程序 源程序 DATA SEGMENT PARA PUBLIC’DATA’ ;数据段定义 DB 512 DUP(0)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PARA STACK’STACK’ ;堆栈段定义 DB 512 DUP( ?) 4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011年10月10日

实验1 基本操作实验 1. 实验目的 (1) 掌握TD-PITC 80X86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学实验系统的操作,熟悉Wmd86联机集成开发调试软件的操作环境。 (2) 掌握使用运算类指令编程及调试方法; (3) 掌握运算类指令对各状态标志位的影响及其测试方法; (4) 学习使用软件监视变量的方法。 2. 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PITC 实验装置一套。 3. 实验内容及步骤 通过对样例程序的操作,学会在TD-PITC境下,如何输入汇编语言程序,如何进行汇编语言源程序的汇编、连接、下载和运行;在调试程序的学习过程中,应学会: ●如何设置断点; ●如何单步运行程序; ●如何连续运行程序; ●怎样查看寄存器的内容; ●怎样修改寄存器的内容; ●怎样查看存储器的内容; ●怎样修改存储器的内容。 3.1 实验内容1――――BCD码转换为二进制数 实验内容: 将四个二位十进制数的BCD 码存放于3500H 起始的内存单元中,将转换的二进制数存入3510H 起始的内存单元中,自行绘制流程图并编写程序。 参考实验程序清单如下: SSTACK SEGMENT STACK DW 64 DUP(?) SSTACK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START: XOR AX, AX MOV CX, 0004H MOV SI, 3500H MOV DI, 3510H A1: MOV AL, [SI] ADD AL, AL MOV BL, AL

ADD AL, AL ADD AL, AL ADD AL, BL INC SI ADD AL, [SI] MOV [DI], AL INC SI INC DI LOOP A1 A2: JMP A2 CODE ENDS END START 实验步骤: 1)运行Wmd86 软件,进入Wmd86 集成开发环境。 2)根据程序设计使用语言的不同,通过在“设置”下拉列表来选择需要使用的语言,如图1-1所示。语言选择后,下次再启动软件,语言环境保持这次的修改不变。在这里,我们选择汇编语言。 图1-1 语言环境选择界面 3)语言选择后,点击新建或按Ctrl+N 组合键来新建一个文档,如图1-2所示。默认文件名为Wmd861。 图1-2 新建文件界面 4)编写实验程序,如图1-3所示,并保存,此时系统会提示输入新的文件名,输完后点击保存。

实验报告1 实验项目名称:I/O地址译码;简单并行接口同组人: 实验时间: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K2-407 指导教师:胡蔷 一、实验目的: 掌握I/O地址译码电路的工作原理,简单并行接口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预备知识: 输入、输出接口的基本概念,接口芯片的(端口)地址分配原则,了解译码器工作原理及相应逻辑表达式,熟悉所用集成电路的引线位置及各引线用途;74LS245、74LS373的特性及作用。 三、实验内容245输入373输出 使用Protues仿真软件制作如下电路图,使用EMU8086编译软件编译源程序,生成可执行文件(nn . exe),在Protues仿真软件中加载程序并运行,分析结果。 编程实现:读8个开关的状态,根据输入信号控制8个发光二极管的亮灭。 图1-1 245输入373输出 四、程序清单

五、实验结果 六、结果分析 七、思考题: 1、如果用74LS373作输入接口,是否可行?说明原因;用74LS245作输出接口,是否可行?说明原因。

实验报告2 实验项目名称: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可编程并行接口同组人: 实验时间: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K2-407 指导教师:胡蔷 一、实验目的: 掌握8253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编程应用方法。掌握8255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预备知识: 8253的结构、引脚、控制字,工作方式及各种方式的初始化编程及应用。 8255的内部结构、引脚、编程控制字,工作方式0、1、2的区别,各种方式的初始化编程及应用。 三、实验内容: ⑴8253输出方波 利用8253的通道0和通道1,设计产生频率为1Hz的方波。设通道0的输入时钟频率为2MHz,8253的端口地址为40H,42H,44H,46H。通道0的输入时钟周期0.5μs,其最大定时时间为:0.5μs×65536 = 32.768ms,要产生频率为1Hz(周期= 1s)的方波,利用;一个通道无法实现。可用多个通道级连的方法,将通道0的输出OUT0作通道1的输入时钟信号。设通道0工作在方式2(频率发生器),输出脉冲周期= 10 ms,则通道0的计数值为20000(16位二进制)。周期为4 ms的脉冲作通道1的输入时钟,要求输出端OUT1输出方波且周期为1s,则通道1工作在方式3(方波发生器),计数值为100(8位;二进制)。硬件连接如图2-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李珍香版十个实验程 序

实验一 1.实验目的:掌握汇编语言源程序的结构。 2.实验内容:显示一串字符串“hellow world! 班级,学号”。3.实验代码: DATA SEGMENT MS DB ' Hello,World!$' NS DB ' 151044A,151044106$'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STACK DW 50 DUP(?)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DS:DATA,CS:CODE:CODE,SS:STACK START:MOV AX,DATA MOV DS,AX MOV DX,OFFSET MS MOV AH,9 INT 21H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DX,OFFSET NS MOV AH,9 INT 21H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4.实验结果:

实验二 1.实验目的:熟悉汇编语言源程序的编辑、汇编、连接、调试 过程 2.实验内容:两个8位16进制数相加(生日+当天日期) 3.实验代码: DATA SEGMENT SR DD 19970925H RQ DD 20171111H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STACK DB 50 DUP(0)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 START:MOV AX,DATA MOV DS,AX MOV AX,WORD PTR SR ADD AX,WORD PTR RQ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课程设计是对课程的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是连接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实践活动的桥梁。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1: 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是一个要求动手能力很强的一门实践课程,在课程设计期间我努力将自己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计期间能够遵守纪律规章,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一共完成了11个实验,分别是1.制作直通电缆和交叉UTP、2.交换机Console口和Telnet配置、3.交换机端口和常规配置、4.虚拟局域网VLAN配置、5.路由器Console口Telnet 配置方法和接口配置、6.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7单臂路由配置、8.动态路由协议配置、9.PPP协议配置、10路由器访问控制表(ACL)、11.网络地址转换(NAT)。 在制作直通电缆和交换UTP的实验中,我起初不能完全按照要求来剪切电缆,导致连接不通,后来在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将实验完成。 在做到单臂路由配置和动态路由协议配置的实验,由于自身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忘掉了一些理论知识,在重新翻阅课本和老师的指导之下,也成功的完成了试验。

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丰富的实践创造,细致的了解了计算机网络连接的的全过程,认真学习了各种配置方法,并掌握了利用虚拟环境配置的方法,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完成实验,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学习网络电缆的制作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践技能。 课程设计是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是对我们所学知识及综合能力的一次考察。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当中,这就要求我们用相应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夯实基础,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贡献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2: "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 作为电子信息类本科生教学的主要基础课之一,课程紧密结合电子信息类的专业特点,围绕微型计算机原理和应用主题,以Intelx86CPU为主线,系统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体系结构和工作模式,从而使学生能较清楚地了解微机的结构与工作流程,建立起系统的概念。 这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历时两个星期,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以前在上课的时候,老师经常强调在写一个程序的时候,一定要事先把程序原理方框图化出来,但是我开始总觉得这样做没必

实 验 报 告 课 程 名 称 实 验 名 称 实 验 日 期 学 生 专 业 学 生 学 号 学 生 姓 名 教 师 姓 名 成 绩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微机原理及应用 实验1 DEBUG 操作实验 实验2 汇编程序设计实验 实验3 8253定时/计数器实验 实验4 8255 并行接口实验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实验一DEBUG命令及其操作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debug的常用命令,学会用debug来调试程序。 2.深入了解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取方法及堆栈中数据的压入与弹出。 3.掌握各种寻址方法以及简单指令的执行过程。 二、实验要求 1.实验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包括汇编程序清单、调试步骤、调试方法以及对程序结果的分析等。 2.本实验要求在PC机上进行。 3.本实验只要求在DEBUG调试状态下进行,包括汇编程序,调试程序,执行程序。三、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1:学习用DEBUG调试工具进行源程序的输入、汇编、调试和执行。 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运行结果; 2.小结debug常用命令及使用体会 答:1.原文已给出(略) 2.a 汇编 d显示内存单元内容 e修改单元内存内容 g执行命令 t单步(或多步)调试 n指定文件路径文件名(含扩展名) u反汇编 r查看寄存器值及修改 l加载程序 w写盘命令 体会:提升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有助于理解代码执行过程 ●实验内容2 设AX=3000H,BX=5000H,请编一程序段将AX的内容和BX的内容进行交换。请用堆栈作为两寄存器交换内容的中间存储单元,用DEBUG调试程序进行汇编与调试。 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完成上述功能的程序段; 2.单步执行,并记录寄存器AX, BX及堆栈指针SP的值 答: A100 Mov ax,3000 ;ax:3000 bx:0000 sp:ffee Mov bx,5000 ;ax:3000 bx:5000 sp:ffee Push ax ;ax:3000 bx:5000 sp:ffec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 编者:王亭岭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电气学院自动化教研室 二零一二年三月

目录 实验一标志寄存器应用 (1) 实验二指令寻址方式练习 (4) 实验三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6) 实验四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7) 实验五子程序结构程序设计 (8) 实验六DOS系统功能调用程序设计 (10) 实验七BIOS中断调用程序设计 (12) 实验八定时器中断程序设计 (14)

实验一标志寄存器应用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汇编程序的编译过程; 2.掌握8086的标志寄存器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 微型计算机(80x86系列)。 四、实验参考程序 DATA SEGMENT A DW 123 B DW 456 SUM DW ?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 DS:DATA START: MOV AX , DATA MOV DS , AX MOV AX , A SUB AX , B MOV SUM , AX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五、实验步骤 步骤一、用鼠标单击开始菜单,单击运行。如下图所示:

步骤二、在运行窗口中键入cmd,回车进入命令提示符。如下图所示: 步骤三、在命令提示符中编译汇编源程序并连接*.obj文件。如下图所示:1.C:\>D: 回车 2.D:\ >CD MASM 回车 3.D:\MASM>MASM SY1.ASM 回车 4.D:\MASM>LINK SY1.OBJ 回车

步骤四、在命令提示行中运行并调试汇编程序。如下图所示:1.D:\MASM>SY1.EXE 回车 2.D:\MASM>DEBUG SY1.EXE 回车 六、实验结论 1.程序运行后变量SUM的值是多少? 2.程序运行前后标志寄存器的各标志位有何变化? 3.分析实验结果及所遇到的问题,并说明解决的方法。

微机原理与应用第四次实验报告 实验6 汇编语言程序结构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汇编语言项目上机过程 2.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结构和常用伪操作 3.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调试方法 4.掌握MSP430F1xx基本I/O控制方法 二、实验任务 1.学习汇编指示性语句(可在simulator下完成) 在EWH8下新建项目Lab_6,编写下面程序L6_directives.s43(程序清单见后页,该程序只是为了学习指示性语句,程序本身并没有实现什么特定功能),利用project/remove移出模板文件test_asm.s43,点击project/add/files将L6_directives.s43添加到项目中。 1) 利用EW430下的view/memory查看DATA16_C段中定义的存储单元内容和地址,在memory/go的窗口内输入存储单元的符号(如number1)即可查看到该符号对应的存储单元地址和内容,注意在L6_directives.s43程序中使用这些存储单元的内容和地址的方法;利用view/disassembly反汇编程序,对比源程序,利用每条指令后的注释,学习其中用到的指示性操作,如:#define、SFB、SFE、SIZEOF、$等,并能在今后的程序设计中使用。 2) 在L6_directives.s43中,number4和number1分别被定义成了什么?二者有何不同? #number4和#number1这两个操作有何不同?MOV #number4, R7和MOV number4, R7执行的结果会相同吗?为什么? 3) 如图6-1所示,点击项目中的msp430x14x.h文件,了解该文件中用到的指示性语句,今后的实验中会用到该文件中的定义。 答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 实验指导书 上海大学通信学院 2010 年 4 月

PC微机原理实验一 一、目的:掌握PC机DEBUG调试程序有关命令的操作及8086各类指令的 功能。 二、要求:在PC机上完成下列程序的调试运行,并写出运行结果。1.DEBUG的基本操作:(详细容请参阅教材“4.5程序的调试,P173”和“附 录F调试程序DEUBG的使用,P499”) (1)从WINDOWS进入DOS之后,输入命令启动DEBUG: C:>DEBUG 回车 (2)输入R命令,查看和记录CPU各个寄存器的容: -R回车 看到什么? (3)输入A命令,汇编下面的字符“WINDOWS”显示程序: -A100 ;从偏移地址是0100H处开始写指令 MOV AH,2 MOV DL, 57 ;57H 是“W”的ASCII码 INT 21 ;INT 21是DOS 功能调用,AH=2代表2号功能 ;这3句合起来的功能是:显示DL中的字符 MOV DL, 49 INT 21 MOV DL, 4E INT 21 MOV DL, 44 INT 21 MOV DL, 4F INT 21 MOV DL, 57 INT 21 MOV DL, 53 INT 21 INT 3 ;功能是产生一个断点,不要省略 (4)输入U命令反汇编上面的程序: -U 100 问:这里100代表什么? (5)输入G命令连续运行上面的程序,记录运行结果: -G=100 (6)输入E命令把上面程序中的数据57,49,4E,44,4F,57,53依次分别改为57,45,4C,43,4F,4D,45: -E 103 回车(以下同) -E 107 -E 10B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应用 实验项目: 实验地点: 专业班级:机械xxx班学号:xxxxxxxxxx 学生姓名:xx 指导教师: 2016年12月28日

实验一汇编语言程序开发环境与程序调试一、实验要求和目的 1.熟悉在微机上编辑、汇编、连接、调试和运行汇编语言程序的过程,掌握PC 环境下命令行方式的特点。 2.熟悉汇编过程中一些常见出错信息。 3.熟悉程序调试的方法, DOS命令窗口的debug的常用命令。 二、实验内容 1、项目要求:在屏幕上显示字符串‘Hello,world!’。 2、程序设计思想: 运用DOS系统功能调用(INT 21H)的9号功能。DOS系统功能调用的9号功能是显示字符串,它调用的参数DS:DX=串地址,且字符串以“$”结束。程序流程图如图1-1: 图1-1 程序流程图 3、程序清单: 完整指令代码如下(简化段定义格式):

.model small ;定义程序的存储模式 .486 ;说明使用的80x86微处理器指令 .stack ;定义堆栈段 .data ;定义数据段 String db 'Hello, world!','$' .code ;定义代码段 .startup ;程序执行开始 Mov ax, seg String ;把String的段地址送ax Mov ds,ax ;ax送ds,ds取得string的段地址 mov dx,offset String ;String的偏移地址送dx mov ah,9 ;字符串显示功能 int 21h ;DOS功能调用 mov ax,4c00h int 21h ;返回DOS .exit end 三、结果与分析 指导教师: 年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四次实验报告 刘兵 12282009 生医1201班

目录 第一次实验:实验 6 8254 定时/ 计数器实验 (1) 第二次实验:实验 3 六位数码管显示实验 (4) 实验 5 小键盘按键识别实验 (8) 实验 2 拨动开关和LED 显示实验 (15) 实验8 8255 方式1输出. (17) 实验13 继电器实验 (20) 第三次实验: 实验10 8 位D/A 转换实验 (23)

第一次实验:实验6 8254定时/计数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8254在系统中的电路接法,掌握8254 的工作方式及应 用编程。 二实验内容 使用8254两个计数器级连,采用定时方式工作,周期性的点亮及熄灭发光二极管各0.5秒。 三实验原理 (1)接线图: (2)流程图 FMIII { I.M Ki GA l'F-n 门ho ]i TLnn 32 54 32 54 lfcl HZ

I l"J 數器0送卸值JOOO 先送低宁声肩送宁节 . 丄厂设计故閱L为 丄作-1-V.3 向讦-較WM这i列ittiooo 先送悻宁节后送高宇节 L丄、 四程序清单及注释 .Model small .386 DATA SEGMENT D1 DB 10 DUP('4') D2 DB 20 DUP('3')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DS:DATA BEG: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AL,37H MOV DX,203H

OUT DX,AL MOV AX,1000 ; 1000控制LED闪烁频率 MOV DX,200H OUT DX,AL MOV AL,AH OUT DX,AL MOV AL,77H MOV DX,203H OUT DX,AL MOV AX,1000 ; 1000控制LED闪烁频率 MOV DX,201H OUT DX,AL MOV AL,AH OUT DX,AL CODE ENDS END BEG 四问题及体会 (1)初次使用TPC-386EXL编,对软件的使用不够熟悉,对输出输入接口的确定还有些模糊,需要继续尝试加以提高; (2)TPC-386EX环境与下位机的匹配是一个常见的错误,实验中多次显示“请先传送文件”提示,后来发现是两者间接口连接出现问题,以后实验中会注意。

微机原理实验一简单I/O口扩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74LS273、74LS244的应用接口方法。 2. 掌握用锁存器、三态门扩展简单并行输入输出口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用逻辑电平开关作为74LS244(U10)的输入,用发光二极管作为74LS273的输 出,编写程序,使得逻辑电平开关的输入状态从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 三、实验器材 微机、EL型微机教学实验箱 四、实验原理图 4LS273 4 4LS02 S O S I C S U 1 R K1-K8是开关的输出插孔,L1-L8是发光二极管的输入插孔,SI0-SI7是74LS244 的输入插孔,SO0-SO7是74LS273的输出插孔,CSU10\是74LS244的地址译码输入插孔,CSU8\是74LS273译码输入插孔,以上插孔实验时均需连线,原理图中其它已注的和未标注的引脚均以连好或实验不需要。 74LS244

五、实验步骤 1.连线:将74LS244的输入SI0-SI7分别与逻辑电平开关电路的 K1-K8相连,从I/O地址片选信号 CS0\~CS7\中任选一个与 U10的片选信号相连(例如CS0\)。将74LS273(U8或U9)的输出(CS0\~CS7\)分别与发光二极管电路的 L1~L8相连,从I/O地址片选信号CS0\~CS7\中任选一个与U8或U9的片选信号相连。(如CS1\)2.编辑程序,单步运行,调试程序 3.调试通过后,全速运行,观察实验结果 4.编写实验报告 六、编程提示 逻辑电平开关拨上时为5V,拨下时为0V,发光二极管输入‘1’为亮,‘0’为灭。从U10读入的数据后从输出口输出。 七、程序框图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试验学习总结 本学期微机原理的实验课程即将结束,关于微机原理课程实验的心得体会颇多。 初学《微机原理》时,感觉摸不着头绪。面对着众多的术语、概念及原理性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在了解课程的特点后,我发现,应该以微机的整机概念为突破口,在如何建立整体概念上下功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以通过学习一个模型机的组成和指令执行的过程,了解和熟悉计算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过程。 《微机原理》课程有许多新名词、新专业术语。透彻理解这些名词、术语的意思,为今后深入学习打下基础。一个新的名词从首次接触到理解和应用,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而在众多概念中,真正关键的并不是很多。比如“中断”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果不懂中断技术,就不能算是搞懂了微机原理。在学习中凡是遇到这种情况,绝对不轻易放过,要力求真正弄懂,搞懂一个重点,将使一大串概念迎刃而解。 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概念很相近,为了更好地掌握,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集中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比如:微机原理中,引入了计算机由五大部分组成这一概念;从中央处理器引出微处理器的定义;在引出微型计算机定义时,强调输入/输出接口的重要性;在引出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定义时,强调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微机中,最基础的语言是汇编语言。汇编语言是一个最基础最古老的计算机语言。语言总是越基础越重要,在重大的编程项目中应用最广泛。就我的个人理解,汇编是对寄存的地址以及数据单元进行最直接的修改。而在某些时候,这种方法是最有效,最可靠的。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有优点自然缺点也不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汇编语言很复杂,对某个数据进行修改时,本来很简单的一个操作会用比较烦琐的语言来解决,而这些语言本身在执行和操作的过程中,占有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在一些讲求效率的场合,并不可取。 汇编语言对学习其他计算机起到一个比较、对照、参考的促进作用。学习事物总是从最简单基础的开始。那么学习高级语言也当然应当从汇编开始。学习汇编语言实际上是培养了学习计算机语言的能力和素养。个人认为,学习汇编语言对学习其他语言很有促进作用。 汇编语言在本学期微机学习中有核心地位。本学期微机原理课程内容繁多,还学习了可编程的计数/定时的8253,可编程的外围接口芯片8255A等。学的都是芯片逻辑器件,而在名字前都标有“可编程”,其核心作用不可低估。 我想微机原理课程试验不仅加深和巩固了我们的课本知识,而且增强了我们自己动脑,自己动手的能力。但是我想他也有它的独特之处,那就是让我们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那就是编程。对我们来说汇编真的很新奇,很有趣,也使我有更多的兴趣学习微机原理和其

课程名称:_________微机原理及应用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钟崴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_________数据传送___________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掌握MCS-51指令系统中的数据传送类指令的应用,通过实验,切实掌握数据传送类指令的各种不同的寻址方式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1.编制一段程序,要求程序中包含7中不同寻址方式。 2.编制一段程序,将片内RAM30H~32H中的数据传送到片内RAM38H~3AH中。 3.编制一段程序,将片内RAM30H~32H中的数据传送到片外RAM1000H~1002H中。 4.编制一段程序,将片内RAM40H~42H中的数据与片外RAM2000H~2002H中的数据互换。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PC机一台。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逐段编制程序,汇编无误后,用连续或者单步的方式运行程序,检查程序的运行结果,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程序清单 1. ORG 0000H CLEAR MOV R0,#30H ;间接寻址 MOV A,#40H ;立即寻址 MOV @R0,A ;间接寻址 MOV A,30H ;直接寻址 MOV DPTR,#0100H ;间接寻址 MOV A,#36H MOVX @DPTR,A MOV R0,#50H ;立即寻址 MOV A,#10 MOVC A,@A+DPTR ;变址寻址 END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继电器控制实验设计 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年级 10级 学生姓名 xx 学号 _ xxxxxxxx 指导教师 xx 完成时间 2012/11/9 二O一二年十一月

目录 摘要 (3) 一.实验目的 (4) 二.实验原理 (4) 1 实验基本原理 (4) 2.1继电器结构原理图 (5) 2.2继电器工作原理 (5) 3.1 8255A组成 (6) 3.2 8255A结构框图 (7) 3.3 8255A工作方式 (7) 三.实验内容 (11) 四.程序设计 (12) 4.1程序流程图 (12) 4.2程序代码 (12) 五.实验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现代自动控制设备中,都存在一个电子电路与电气电路的互相连接问题,一方面要使电子电路的控制信号能够控制电气电路的执行元件,另一方面又要为电子线路的电气电路提供良好的电气隔离,以保护电子电路和人身的安全。继电器便能完成这一桥梁作用。 本课程设计主要采用了控制继电器和8255A芯片来完成。电路的控制端为高电平时,继电器工作常开触点吸合,连触点的LED灯被点亮。当控制端为低电平时,继电器不工作。执行时,对应的LED将随继电器的开关而亮灭。 关键词:控制继电器 8255A芯片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汇编语言的设计编写 2、掌握继电器控制的基本原理 3、掌握继电器控制编程方法 4、掌握8255芯片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1、利用8255A PA0输出高低电平,控制继电器的开合,以实现对外部装置的控制。 硬件线路原理图接线如下: 2、继电器 在现代工业中,人员和电子电路安全保障一直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尤其在一些高危恶劣环境下,如高温高压等,如何在保障操作人员和电子电路安全的前提下对电路进行良好地控制便成为了工业进步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方面要使电子电路的控制信号能够控制电气电路的执行元件,另一方面又要为电子线路的电气电路提供良好的电气隔离,以保护电子电路和人身的安全,符合这种需求的元件便是继电器。 控制继电器是一种自动电子控制器件,它适用于远距离接通和分断交、直流小容量控制电路, 它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

实验四:分支、循环程序设计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分支程序、循环结构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2.学习子程序的定义和调试方法; 3.掌握分支、循环、子程序等程序的基本结构。 二. 实验设备 TDN 86/51或 TDN 86/88教学实验系统一台 三. 实验内容、步骤及要求 1. 设计一数据块间的搬移程序 数据块搬移的基本原则为: 对于两个分离的数据块,从首地址或从末地址开始传送均可。 对于有部分重叠的情况则: 当源数据块首地址>目的数据块首地址时,从数据块首地址开始传送数据。 当源数据块首地址<目的数据块首地址时,从数据块末地址开始传送数据。 2.求某数据区内负数的个数 设数据区的第一单元存放区内单元数据的个数,从第二单元开始存放数据,在区内最后一个单元存放结果。为统计数据区内负数的个数,需要逐个判断区内的每一个数据,然后将所有数据中凡是符号位为1的数据的个数累加起来,即得区内所包含负数的个数。 3.学生成绩名次表 将分数为1~100之间的10个成绩存入首址为3000H的单元中,3000H+I表示学号为I的学生成绩。编写程序能在3100H开始的区域排出名次表,3100H+I为学号I的学生名次。 4. 求无符号字节序列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设有一字节序列,其存储首地址为3000H,字节数为08H。利用子程序的方法编程求出该序列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四. 编程练习 (A) 在3500H单元开始中输入数据:09H(数据个数)12H、80H、78H、C8H、00H、00H、FEH、99H、34H,编写程序使其能分别求出数据区中的正数和负数以及零的个数,正数的个数放在3510H单元中,负数的个数放在3511H单元中,零的个数放在3512H单元中. (B) 有三个8位二进制数连续存放在03200H开始的内存单元中,设它们之中至少有两个数是相同的。编写程序找出与另外两数不同的数,把该数所在的地址(段内偏移地址)送到03204H单元,若三个数都相同则送0FFFFH到03204H单元。 (C) 设数据段SCORE单元开始连续存放着20个学生成绩,编写程序统计其中<60,60~69、70~79、80~89,>90分数段的人数,并把统计结果存放到从TOT开始的数据块中。 (数据为:64H,61H,5DH,55H,52H,51H,44H,45H,47H,48H,4DH,4FH,3CH,3FH,40H,41H,33H,56H,59H,30H). (D) 找出一个数据块中的最大数。数据块从偏移地址3002H开始存放,数据块的长度以16位二进制形式存放在3000H、3001H单元,把找出的最大数放到3100H单元中,并把存放最大值的偏移地址存入3101H和3102H的存储单元中。假设数据块中的数都是8位无符号数。 (E) X的值(字节数)分别由3000H、3001H、3002H单元的数决定,对应的结果Y分别存放在3005H、3006H、3007H单元中,完成下列方程: A (X>0) Y= { 0 (X=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