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课时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目标】

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能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论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教学重点】

物质的含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教学难点】

证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概括介绍第二单元的内容、地位,与其他单元的关系。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

第二课我们学习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质呢?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

讲授新课:

1.物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掌握物质的概念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客观实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不会因为人的意识产生而产生,也不会因为我们的意识消失而消失。比如自然界的山山水水,他们的存在发展不会因为人的意识而发生变化,无论我们喜欢与否他们都依然存在;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可知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指物质不是虚无飘渺的,它能为我们所感觉感知、抽象出来。比如教室里的桌椅,我们能够感觉到它、能看到它。所以,我们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是对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

注意区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举例动物和猪牛羊、水果和苹果梨等。

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宇宙间万事万物总合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的特征和本质的属性,你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动物、水果),而日常生活中我们能

够看到的具体物体不是哲学上所讲的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牛羊、苹果梨等)。水果是对苹果、雪梨等东西的本质的概括。两者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自然界的物质性

探究:自然界是否具有物质性呢?换句话说,自然界是本来就有的,还是谁创造的呢?古今中外对此有着不同的认识。《圣经》中的"上帝创世说"中国古代的"盘古开天辟地说"是否符合实际呢?结合教材28页探究活动讨论。

(学生回答略)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所学过的自然科学知识,分别从天体的起源、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四个方面寻找证据,证明上述说法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结论: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自然界的事物都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前面学习了一些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学者观点:

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德谟克利特认为: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我国古代思想家柳宗元认为:世界是由"元气"构成的。

这些论述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某种物质,承认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和诸神。古代思想家基于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把具体事物水、火、气、原子当作世界的本原,否认了世界是神创造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有正确的一面。但由于受到科学发展水平和人类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又

是片面的。从哲学上看,并没有真正揭示出世界的本质,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成了世界的本原,实际上我们应该撇开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从中探究其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这就是哲学上所讲的物质。

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那我们人类社会是不是由神创造的呢?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探究:看书30页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略)引导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谈人是如何演变来的?

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特殊生物种群。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到人类社会的转变?首先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一部分古猿逐步由森林迁徙到草原,其生活方式也由林栖变为地栖,这就为人类社会的形成准备了条件(物质前提)。其次,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所以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和人类社会。

这是从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从人类社会的本质上说,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具有客观物质性,教师举例: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大跃进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

头,把它放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了一个洲。"这是不现实的,生产力是客观的,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也是客观的,所以我们说生产方式是客观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此外,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因此说。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2)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回顾所学内容,概括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或者叫做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性原理。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含义

2.自然界是物质的

3.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课后反思】由于本框题理论性较强,所以在设计本课时尽量用语通俗易懂,让学生容易理解,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讲解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运用其他学科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发现,运

用大量生动事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理解,有较好的效果。在时间安排上,讲授物质的含义时用时较多。

评价与反思:海南华侨中学翁文珠

这堂新课内容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基本原理:世界的物质性,核心概念是:物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的原理和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是贯穿全书的一个基本的原理和概念,也是学生最难理解的问题。方华老师注意把物质、世界的物质性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与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唯心主义观点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的概念。方华老师在分析讲解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运用其他学科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