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教科版

1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间存在间隙;(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1)内能的大小与所有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分子间距离有关,表现为物体内能的大小与温度和物体体积有关。(2)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3、比热容:1kg的某种物质,温度上升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

(1)比热容是表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相等”的这一物质的特性。比热容的大小反映了物质改变的难易程度。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和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等因素无关,只和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3)比热容的单位:焦/(千克·摄氏度),符号: J/(kg·℃)。

(4)利用水的比热容大,可用水做冷却剂和取暖剂调节气候等。

4、热量计算公式。

(1)吸热公式:Q吸=cm(t-t0)其中c表示这种物质的比热容,t表示末温,t0表示初温,t-t0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用△t表示t-t0,则Q吸=cm△t。

(2)放热公式:Q放=cm(t0-t)其中t0-t表示物体降低的温度,用△t表示t0-t,则Q放=cm△t 2 改变世界的热机

(1)内燃机在汽缸内燃烧汽油或柴油。大多数汽车里的内燃机是燃烧汽油的,也叫汽油机。(2)汽油机的构造:排气门、进气门、火花塞、汽缸、活塞、连杠。曲轴。

(3)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汽油机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

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外运动,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进入气缸。

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内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压缩。

做功冲程:在压缩冲程结束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向外运动,带动曲轴转动,对外做功。

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内运动,把废气排出汽缸。

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两圈,飞轮转两四圈。(4)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

①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内燃机(都是燃料在汽缸中燃烧,将内能转化为机

械能的机器);汽油机的火花塞与柴油机的喷油嘴的工作时刻都是在压缩冲程末;

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曲轴和飞轮转两周,对外做功一次;排气冲程排

出的废气相同);启动时,都是靠外力先使飞轮和曲轴转动起来。

3 磁与电

1. 磁体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1)磁体在磁性上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条形磁体的磁极在磁体两端,中间几乎没有磁性。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即南极和北极。

(2)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3)磁化:一些物体在电流或磁场的作用下获得磁性的现象。

2. 磁场和磁感线。

(1)在磁体周围有着一种我们看不见的特殊物质,叫做磁场。磁体之间的吸引或推斥,是通过磁场实现的。

(2)小磁针在磁场中某一点静止时,N极的指向即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3)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磁场的方向,曲线分布的密疏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3. 摩擦起电。

(1)摩擦起电的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物体具有的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被称为带电,或者说带了电荷。自然界中只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一般规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接触可恢复为不带电状态。

(3)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电荷发生了转移。得到电子的,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4. 电场、电流、电池和电能。

(1)电场:是带电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通过它,带电体之间不需要接触就能相互发生作用。

(2)电荷在导电体中有了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3)伏打电池的基本原理:把化学能转换成电能。

(4)电流具有电能。电能通常在转化成其他形式时

才能被我们利用,用电器是能量转化的装置。电能可以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也可以从各种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用电器能够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声能、光能和化学能等。

5. 电与磁。

(1)1820年,奥斯特发现:直线电流产生的磁场中,磁感线是以导线为圆心排列的一层一层的同心圆。

(2)用导线绕成的通电螺线管,应用非常广泛。

(3)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肢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 极。

(4)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的原子核和绕核旋转的电子构成。

4 认识电路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导体导电的原因是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常见的导体有:金属及其合金、酸碱盐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休,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塑料、玻璃、油等。

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①电源:能持续提供电流的装置,常见的有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

②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工作设备,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③开关: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

④导线:用于连接电源、开关、用电器等,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道。

(3)电路三种常见状态为通路、开路、短路。通路就是处处接通的电路,其特征是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用电器工作;开路就是断开的电路,其特征是电路中没有电流,用电器不工作;短路就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其特征是电流很大,会烧毁电源和导线,甚至引发火灾。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将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其特点是电流只有一条途径,流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同时通过其他用电器,若其中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他所有用电器都不能工作。

并联电路:将用电器的两端分别并列地连在一起,然后再接入电路。其特点是电流有多条途径,有干路和支路之分,各支路互不影响。

(5)混联电路:同时存在在串联和并联的电路。

5 探究电流

1. 电流。

(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是正负离子,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效应、化学效应,磁效应。我们可以通过电流的效应来判定电流的存在,从而认识电流。

(2)一秒内通过导体截面电荷量的多少叫电流。电流的单位为(A),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μA)。

(3)测量电流大小的仪表叫电流表。电流表的电阻很小,在测量电流的同时它相当于导线。电流表有三个接线柱,其中一个是公共接线柱(可以是正接线柱,也可以是负接线柱)。一般电流表两个量程,0~和0~3A。在读数时必须弄清楚电流表所使用的量程,认清所使用量程的分度值。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必须串联在被测电路中;②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进;“-”接线柱流出;③被中央电大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估计被测电流大小时,要先用最大量程进行试触,根据情况改用小量程或换更大量程的电流表;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

(4)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L=L1=L2。

(5)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L=L1+L2。

2. 电压。

(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源两端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

(2)在国际单位中,电压的单位是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及换算:1kV=103V=106mV

(3)电压的大小可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有0-3V和0-15V两个量程。电压表的电阻很大,

在电路测量中相当于开路。

电压表使用规则:①电压表必须并联在被测电路中;②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 接线柱流进;“-”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④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两极测量电源的电压。

(4)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分布的特点: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21U U U +=;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21U U U ==。

(5)常见的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一节蓄电池的电压2V ;家庭电路电压220V ,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 3. 电阻。

(1)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的大小。在国际单位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符号是Ω。常用单位及换算:1M Ω=106

Ω,1k Ω=103

Ω。

(2)导体的电阻大小是由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的,还与温度有关。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导体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3)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部分并联电

路的倒数之和,即2

11

11R R R +=。

(4)滑动变阻器的电阻部分由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绕在绝缘管上,通过滑片在上面滑动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点路时瓷筒上的接线柱和金属杆上的接线柱各取一个。它在电路

点是可以连续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6 欧姆定律

1. 欧姆定律的理解。

(1)欧姆定律的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该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理解: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该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数学表达式:R U I =

,可变形为:I

U

R =或IR U =。

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是:A I R V U ---,Ω, (4)定律的使用条件是纯电阻电路,电路中的用电器为纯电阻用电器。 2. 电阻的连接。

(1)电阻21R R 、串联的等效电阻为:21R R R +=,特别地,n 个阻值为0R 的电阻,串联的总电阻为0nR 。

(2)电阻21R R 、并联的等效电阻为:2

12

1R R R R R +=

特别地,n 个阻值为0R 的电阻,并联的总电阻为:01

R n

。 3. 测电阻。

常用伏安法。根据欧姆定律公式R

U

I =

可变形为I

U

R =

,用电压表测出导体两端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导体的电流,即可算出导体的电阻。

7 电功率

1. 电功的定义和实质。

(1)电功的定义:电流通过某导体或某电流时所作的功。

(2)电功的实质:电流通过导体做功的过程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电能,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

2. 电功的测量。

测量电功的仪器是电能表,能测出用户在某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多少。电能表两次数字的差值为用户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电能表表盘上常见数字的含义。如“220V 20A 50Hz 3000r/kW ·h ”中,3000r/kW ·h 表示每用一度电时,电能表的转盘要转过3000转;220V 表示电能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20A 表示电能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3. 电热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1)电热的定义: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要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焦耳定律的公式:Rt I Q 2

=

若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Pt UIt t R

U W Q ====2

。 4. 电功的计算。

(1)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①电路两端电压的高低;②通过电路中电流的大小;③通电时间的长短。

(2)电功的计算式:①定义式:UIt W =;②推导式:t R

U W 2

=(纯电阻电路)UIt =(纯电阻电路)Pt =。

(3)电功的单位:①主单位:J ;②常用单位:km ·h ;③换算关系: 1 km ·h=×106

J 。 5. 电功率。

(1)定义:电功率是电流在单位时间所做的功。电功率是反映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①定义式:t

W

P =;②常用式:UI P =;③推导式:R I R U P 22==。 (3)单位:①主单位:瓦(W );②常用单位:千瓦(kW );③换算关系: 1kW=1000W 。 (4)测量电功率的原理:UI P =。 6. 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

(1)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额定电压,也就是用电器铭牌上所标的电压。 (2)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消耗的电功率,也就是用电器铭牌上所标的功率。 (3)实际电压: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为实际电压,可能等于、高于或低于额定电压。 (4)实际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消耗的电功率,可能等于、高于或低于额定功率。

初中物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初中物理备课组工作总结(一) 初中物理学科备课组工作总结 本个学期,初中物理备课组4位老师积极响应学校教学工作号召,步调一致,切实做好日常教学工作,为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尽自己的力量。现把本学期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总思路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课堂上努力贯彻新课改精神,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防止厌学情绪的产生。 2.各位教师重视备课质量,积极钻研教材,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研究学生的学法,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的有效、轻松、质量好。 3.重视听取学生的心声,调整教学步骤,使教学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避免出现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

二、踏实做好集体备课工作 1.每次集体备课活动之前,我们都要先进行自备,积极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研究重、难点。活动时由一人主讲,主讲者要讲备课的方法,对教材的理解,对重难点的认识和把握,对学生的分析。同时,其他人进行补充,大家集思广益,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使老师都能从中获益,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2.我们还进行组内听课、评课活动。畅谈听课的感受、看法和建议、意见,使上课老师能充分了解自己本节课的优缺点,及改进的地方,搞清努力方向。同时,也能使听课老师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 不足,共同提高。 3.提前安排好出题计划,及针对各阶段情况安排好作业计划、复习计划。这样不仅避开了文印高峰,而且出题老师也有了充分准备,提高了出题质量。 三、注重学生发展,重视学习反馈 1.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2020初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20xx——20xx年度第一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初二已经完成科学探究至八年级下第16页的全部内容,初三已完成了第十章至第十六章全部内容,期末复习工作也在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无论是教师的集体备课,还是课堂上的精讲多炼,处处都体现了师生的默契配合。一个学期来,全体物理备课组在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素养 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物理课程标准》、《学科标准解读》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撰写教学。 二、按物理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设立新课程标准教学研究小组,共同研究,促使课程改革。本学期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是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构建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认真学习洋思经验,借鉴洋思中学,三级备课做法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3.组织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示范课、教学研究课,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组织学习教材教法,熟悉教材体系及教学要求。 4.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物理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物理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组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5.加强实验教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物理实验课。本组教学中,课前准备十分周密,演示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初中物理第一学期上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6

初二物理备课组总结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 一个学期以来,初二物理备课组工作进展得很顺利,全体成员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互相帮助,目的明确,完成了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物理教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强化目标管理 为贯彻落实学校提出的目标明确化,思路清晰化,效益最大化的工作原则,初二物理备课组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制定了学期工作计划。备课组根据学校的整体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及学科实际情况制定初二物理的教学目标。科任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整体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按年级学科要求,按班级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特长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述三种教学目标,从集体到个人,从整体到局部,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体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人上,从而保证了学部的整体目标的实现。 2、抓好备考工作 初二年级组牢记学校对初二年级提出的要求,备课组一直以来将眼光盯在中考上,牢固树立一切教学工作都要围绕着中考这一中心展开的意识。协助班主任加强班风、学风的管理,要注意监控辅导对象的辅导过程和效果。备课组成员尽早地确定培优辅差对象,定好培优辅差计划。要加强对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的辅导,抓好及格率和合格率。 3、狠抓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工作制度

大力配合学校,进行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等等。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4、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发挥备课组的优势,科组成员之间资源共享。即定时间、定内容;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使用新教材的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习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各备课组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5、开展教研活动 在理化教研组的领导下,初二物理备课组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展示课、评优课活动;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学习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自觉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狠练基本功,努力提高全组成员的业务素质。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达到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在研究过程中,要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研讨,不断总结。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 原子核 1、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2、分子——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颗粒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的性质,我们称为分子。用10-10m做单位。 3、物质处于不同的状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固态物质,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具有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资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分子的作用力极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无关) 2、符号:m 单位:千克(kg)克(g)、毫克 (mg)、吨(t) 3、单位的换算关系: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 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1)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 2)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3)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6、天平的使用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 调横梁成水平。指针在刻度盘中间或左右摆动的幅度一样,表示平衡。在调节平衡螺母前,游码要放在0的位置。哪个肩高平衡螺母就向哪个方向移动。(3)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4)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每向右移动一格,就等于向右盘中增加了一个更小的砝码。(5)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 7.复数测量法 三、密度符号:ρ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也不同。 2、公式:密度单位千克每立方米对应质量的单位kg 体积单位立方米。密度单位克每立方厘米对应克和立方厘米 3、单位:千克每立方米克每立方厘米。1克每立方厘米= 103 千克每立方米 4、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同种物质, 密度值一定,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6、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由于热胀冷缩,物质的体积会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密度。(水的反常膨胀——4摄氏度的水密度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水的密度都变小) 四、量筒使用方法、 1、以什么单位标度。是毫升还是立方厘米 2、最大量程是多少 3、分度值是多少 4、读数时要与液面凹底相平。

初三物理学科组工作总结

初三物理学科组工作总结 初三物理学科组工作总结 初三年级物理备课组老师积极响应学校教学工作号召,步调一致,切实做好日常教学工作,为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尽自己的力量。现把本学期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总思路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课堂上努力贯彻新课改精神,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防止厌学情绪的产生。 2.各位教师重视备课质量,积极钻研教材,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研究学生的学法,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的有效、轻松、质量好。 3.重视听取学生的心声,调整教学步骤,使教学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避免出现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 二、踏实做好集体备课工作 1.每周我们有一次集体备课时间,每次活动之前,我们都要先进行自备,积极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研究重、难点。活动时由一人主讲。主讲者要讲备课的方法,对教材的理解,对重难点的认识和把握,对学生的.分析。同时,其他人进行补充,大家集思广益,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使老师都能从中获益,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2.我们还进行组内听课、评课活动。畅谈听课的感受、看法和

建议、意见,使上课老师能充分了解自己本节课的优缺点,及改进的地方,搞清努力方向。同时,也能使听课老师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共同提高。 鉴于以前每到复习时各科扎堆印资料,讲义跟不上趟的情况,本学期,我们利用3.活动时间,提前安排好出题计划,及针对各阶段情况安排好作业计划、复习计划。这样不仅避开了文印高峰,而且出题老师也有了充分准备,提高了出题质量。 三、注重学生发展,重视学习反馈 1.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平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2.本学期我们多次进行单元测试和月考,每次考后都较全面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评讲有的放矢,及时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四、做好了各阶段的复习工作 1.单元复习,突出基础。 通过单元复习,主要做到对知识进行归纳整合,整理出符合物理逻辑关系的知识结构图,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能按照课

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十三章 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初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精选3篇)

初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精选3篇) 【第1篇】初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组积极响应学校倡导的“任务驱动,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改程改革的要求组织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努力将“教师的教”为主转化为“学生主动的学”为主,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外,在所承接的校本课程方面,我组教师精心准备,细心指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现将这一学期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研组平台,提高物理老师专业素养 1、组织全组老师,积极参加市教育局和学校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教科研活动,认真学习,通过学习,明确当前的教学改革方向,转变教育观念,深入分析学生的相异构想,提高物理组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一学期来,物理组全体成员积极参加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从中学习到当前教学研究的方面和教学形式与手段的更新;也得到了市、区级的教研员和专家的来校指导,及时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纠正和调整。 2、开展组内讲座,为相互学习经验和交流思想提供平台。 本学期中,组织了几位老师在组内开设讲座,讲座涉及了“计算机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微课制作”、教科研成果介绍等多

个内容。通过这样的活动,使老师们可以学习到组内其他成员的特长,了解彼此的技能和理想理论,达到了增进团队意识和情感的目的。 3、以组内研讨课的形式,提供教师间相互交流课堂教学经验和思想的平台。 本学期中,在教研组内开设了3次公开课。通过这种形式,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研究习惯,也使各同事间相互学习彼些的长处、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理念。每次开课后都开展组内评课活动,进而进行二次备课与二次上课,在“磨课”中,教师的业务能力取得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发挥教学“五认真”的督促作用。 为了督促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备课、上课和作业的各个教学环节,力求做到教学低负担高效率。教研组长和各备课组长配合校长室、教务处组织的各项教学常规检查,及时了解组内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帮助组内老师规范教学行为,使得学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本学期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得到任教班级学生的认可与好评。 三、加强了与外部学校和教师的交流,了解当前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走出去,请进来,是我校一直推行的作法。通过这种交流方式,教师们才能及时把握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本学期,我组接授学校相关部门的安排,选派部分老师外出观摩了“xx区初级中学开放日”、“xx中学开放日活动”;我组的戴颖昱老师外出参加青海省教学交流活动。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教师们得到很多

初中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人教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初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初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初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1物理教研组是一个小科组,一学期以来,作为其中的每一位教师,虽无可歌可颂的业绩,但我们工作是尽心尽责的,一丝不苟的,任劳任怨的,当然也是默默无闻的。可以这样说,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承受着一种另类的“寂寞”。但尽管如此,我们并没有妄自菲薄、怨天尤人,更没有对别人获得的荣誉表现出丝毫的嫉妒。我们始终以一种平常心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耕耘着。 回顾即将结束的这一学期,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开好第一次科组会: 本学期伊始,召开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了新学期的第一次科组会,认真学习讨论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工作要求,并结合本科组的实际提出科组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使老师们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职责。 二、配合学校组织开展了“优质高效课堂六环节教学模式推广和应用”活动: 在此次活动中,按照学校的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科组老师开展互相的听课、评课和说课活动,通过此项活动,浓厚了科组的教研氛围,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规范了常规教学行为,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物理教研组工作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组教师全部参加了我校首届教学节精品课展示活动并获得好评。 三、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配合学校开展的双爱好活动,物理组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通过实验探究——物理实验。四、本学科教学常规方面我觉得我们组的每位老师都非常敬业。 从未出现过上课迟到早退等情况;每位老师都非常关心爱护学生,耐心解答学生问题,经常鼓励学生树立他们的信心;而且尽管每位老师任教班次多,但大家都是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从备课、准备教学材料到上课等都一丝不苟,特别是实验课,每节实验课的课前预做必不可少,力求使每一堂课都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本学期,我们的任务应该说比较重,要面对今年的中考,我们组老师能团结互助,不斤斤计较,有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还主动向其他科要课上,以至能够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 对作业的批改和辅导,每位老师的批改量都大,但我们都精选了作业,而且全部都是全批全改;学生存在的问题,基本都即时作了讲评和辅导。 本学期生物组应该说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分配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小科组也应该有大作为”,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先进学校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更新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我校的生物教学工作搞得更有特色。 初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2物理教研组是一个小科组,一学期以来,作为其中的每一位教师,虽无可歌可颂的业绩,但我们工作是尽心尽责的,一丝不苟的,任劳任怨的,当然也是默默无闻的,初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可以这样说,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承受着一种另类的“寂寞”。但尽管如此,我们并没有妄自菲薄、怨天尤人,更没有对别人获得的荣誉表现出丝毫的嫉妒。我们始终以一种平常心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耕耘着。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学习不是苦差事,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学习,是一块馍,你能嚼出它的香味来. 查字典物理网分享了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供大家阅读参考! 记住的常量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 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 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 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 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1.5V,一只铅蓄电池2V。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7.1度=1千瓦?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长度(L或s):米(m) 时间(t):秒(s)面积(S):米2(m2)体积(V):米3(m3)速度(v):米/秒(m/s)温度(t):摄氏度(℃)(这是常用单位) 质量(m):千克(Kg)密度(ρ):千克/米3(Kg/m3)。力(F):牛顿(N)功(能,电功,电能)(W):焦耳(J) 功率(电功率)(P):瓦特(w)压强(p):帕斯卡(Pa)机械效率(η)热量(电热)(Q):焦耳(J) 比热容(c):焦耳/千克摄氏度(J/Kg℃)热值(q):J/kg或J/m3 电流(I):安培(A)电压(U):伏特(V) 电阻(R):欧姆(Ω)。 单位换算 1nm=10-9m,1mm=10-3m,1cm=10-2m;1dm=0.1m,1Km=103m, 1h=3600s,1min=60s, 1Kwh=3.6×106J.1Km/h=5/18m/s=1/3.6m/s,1g/cm3=103Kg/m3, 1cm2=10-4m2, 1cm3=1mL=10-6m3,1dm3=1L=10-3m3, 词冠:m毫(10-3),μ微(10-6),K千(103),M兆(106) 公式 1.速度v=s/t; 2.密度ρ=m/v; 3.压强P=F/s=ρgh; 4.浮力F=G排=ρ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 =G-F’ ;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6.功w=Fs=Gh(克服重力做

初中物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初中物理备课组工作总 结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2010年度初中物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求实,教书育人,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师德表现 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安排,人际关系融洽。 二、教育教学情况 1.勤学——新课程标准为指针 在开学初,我认真参加了区教研室举办的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培训,明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是对修订大纲的新发展,明确所教学段的阶段目标及教材修订的意图,做到教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 2.善思——课堂教学展示为契机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本学期,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办学宗旨,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更加突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对学习者的尊重,对学习规律的尊重和对学习方法的重视,体现了从单纯注重结果到注重学习方法的转变;体现了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指导思想。课堂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等层层递进的互动环节,促进教与学两类活动间、学生个体间、个体与群体间的多向交流,使每个学生自觉能动地感知新内容,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培养综合素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教学的一次次实践,使我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备课也好,教案设计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把课上活,上好! 3.实干——常规教学持之以恒 一学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完整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 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 (2)相对静止 二、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 (4)单位:m/s km/h 换算 1m/s=3.6km/h 2. 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3. 变速运动 (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公式: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即 v=s/t 三、长度、时间及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更准确的测量 就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4、刻度尺的使用: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 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 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 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还有小时(h)和分(min)1h=60min 1min=60s (2)测量工具: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停表:大圈表示一分钟,小圈表示一小时。 6.误差 (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 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 线段应越长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 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 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六、二力平衡

初中物理组上学期的教研工作总结

初中物理组上学期的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教研组团结互助,努力工作,以常规教学为重点,以第二课堂活动为发展的目标,扎实的做好各项基本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一: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1、开学初,开了全组教师会议,学习了学校在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和校教导处的工作设想,明确了工作目标,制订了物理组在本学年度的工作计划,要求教师们认真做好教学的常规工作,各班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练习,本学期的分层教学工作开展正常。课堂上注重分层教学,在学生中开展“一帮一”活动,让好成绩学生在课外辅导成绩较差学生,争取共同上进。 2、做好科组备课工作,按学校的要求,本学期认真做好科组集体备课与备课组工作,在本学期共开展了11次科组活动,传达与落实有关工作要求与交流教学心得与经验,在活动中,大家积极发言,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教学困惑在科组中进行交流,探讨解决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教研的有效性。 3、“一帮一”工作开展正常。本学期科组许文龙与黄丹、陈文龙与周洁芳结对子,实行帮扶工作,通过互相听课,互相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学水平的发展,效果还有待观察。 4、以“三案定学”为教研平台,进行“核心循环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科组教师的教学水平,本学期黄丹、周洁

芳、李开俊老师上了公开课。本学期,在校长亲自带领下,本科组在“核心循环教学法”方面做了尝试,以“三案定学”为平台,由冷校长、罗海权、许文龙、陈文龙上了一堂“天平”的“同课异构”课。冷校长的亲自参与课堂教学,对全科组是一种极大的激励。科组全体老师通过认真听课,课后,大家对“天平”一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就三案定学的疑问与校长进行了交流与讨论,让大家对“三案定学”有了较全面与深刻的体会与认识。通过本次活动,大家又积极参与到“三案定学稿”的编写中,通过每人编写一个,在进行讨论的方式,大家确定了三案定学的编写要求与原则,寒假期间也分工了大家对初二下册的全册内容进行分工。下学期将在初二进行三案定学的教学尝试。 5、积极参加市各种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本学期共参加了在竹溪中学、香市中学、可园中学举行的“初中物理教学研讨会”,通过听课,讲座,提高了大家教学水平。 二:认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1、在校庆科技节活动中,全组教师同心协力。承担了校庆科技节的主要工作,如李开俊、陈天喜负责鸡蛋撞地球,佘海英负责了科技知识大比拼,叶逸伟负责遥控车比赛,许文龙负责机器人灭火表演,叶树权负责遥控飞机表演,陈文龙、叶逸伟、周洁芳负责纸火箭的知识讲座与比赛。这些科技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煅炼了学生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个人工作总结

初中物理个人工作总结 初中物理个人工作总结篇一20xx年,我们学校初三物理学科在中考中取得了全镇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这与学生的努力以及教师的辛劳是分不开的。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总结了几条经验: 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物理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应物理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试物理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③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物理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物理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物理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物理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物理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物理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

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范文(完美版)

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范文 【导语】总结是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 篇一: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5-6班的物理教学任务,在此期间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 为了不断提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向老教师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 二、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发现《物理新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此,我不断教学理论理念,,深入研究拳的课标,明晰的目标,从而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了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 本学期,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实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不断提中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课后认真写反思,记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性学习,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教学质量得到了提中。期考成绩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分别为…… 四、改革评价方法,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学期彻底改变了过去单一用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方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学习热情,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我一学期来不断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后我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篇二: 一、思想方面 一个学期以来,我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