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练习题 答案..-共9页

移动通信练习题 答案..-共9页
移动通信练习题 答案..-共9页

移动通信练习题

一、判断题:请在下列每小题前面对应的()中,认为所陈述对的打“√”,错的打“×”。

1.(√)所谓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2.(×)邻道干扰是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的干扰,是由于一个弱信号串扰强信号而造成的干扰。(强信号串扰弱信号)

3.(√)移动通信的信道是指基站天线、移动用户天线和两幅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

4.(×)电波的自由空间传播损耗是与距离的立方成正比的。(平方)

5.(×)由于多径传播所引起的信号衰落,称为多径衰落,也叫慢衰落。

6.(×)移动通信中,多普勒频移的影响会产生附加的调频噪声,出现接收信号的失真。

7.(√)莱斯分布适用于一条路径明显强于其他多径的情况。在接收信号中没有主导分量时,莱斯分布就转变为瑞利分布。

8.(×)在多径衰落信道中,由于时间色散导致发送信号产生的衰落效应是快衰落和慢衰落。(频率色散)P39

9.(√)分集接收的基本思想,就是把接收到的多个衰落独立的信号加以处理,合理地利用这些信号的能量来改善接收信号的质量。

10.(√)在实际工程中,为达到良好的空间分集效果,基站天线之间的距离一般相当于10多个波长或更多。

11.(×)GSM移动通信系统中,每个载频按时间分为16个时隙,也就是16个物理信道.8

12.(√)GSM中的逻辑信道分为专用信道和公共信道两大类。

13.(×)GSM中的同频干扰保护比要求C/I>-9dB,工程上一般增加3dB的余量。9

14.(×)GSM中的广播控制信道BCCH和业务信道TCH一样可通过跳频方式提高抗干扰性能。P261

15.(√)跳频就是有规则地改变一个信道的频隙(载频频带)。跳频分为慢跳频和快跳频。在GSM的无线接口上采用的是慢跳频技术。

16.(√)GPRS是指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基于GSM网络所开发的分组数据技术,是按需动态占用频谱资源的。 P293

17.(×)GSM系统中,有一种干扰称为“远-近”效应,可通过功率控制减小这种效应。(采用跳频技术)P162

18.(×)在扩频通信中,要用到一种称之为噪声序列的扩频码(PN)序列。(伪噪声)

19.(√)传统的信道编码通常分成两大类,即分组码和卷积码。

20.(√)SDMA方式是通过空间的分割来区别不同的用户,其基本技术就是采用自适应阵列天线。

21.(√)移动体之间通信联系的传输手段只能依靠无线电通信。因此,无线通信是移动通信的基础。

22.(×)互调干扰是指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线性器件上,产生与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对通信系统构成干扰的现象。(非线性器件)

23.(√)移动信道的基本特性就是衰落特性。

24.(√)极化是指电磁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其电场矢量的方向和幅度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25.(×)由于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对电磁波的遮蔽所引起的衰你落,一般称为阴影衰落,也叫快衰落。(慢衰落)

26.(√)小尺度衰落是由移动台运动和地点的变化而产生的,其主要特征是多径。P17

27.(×)瑞利分布是描述移动通信中的阴影衰落特性的。P35

28.(√)在多径衰落信道中,由于频率色散引起的信号失真,信道分为快衰落信道和慢衰落信道。P39

29.(√)MIMO是在收发两端都采用多天线配置,充分利用空间信息,大幅度提高信道容量的一种技术。P109

30.(错)当移动台高速移动时,跳频技术对改善信道衰落有很大作用。

31.(√)GSM移动通信系统中,每个载频按时间分为8个时隙,也就是8个物理信道。

32.(×)GSM中的邻频干扰保护比要求C/I>9dB,工程上增加3dB的余量。-9

33.(√)蜂窝系统同频干扰因子Q等于频率复用距离与小区半径的比值。

34.(×)GSM中的广播控制信道可通过跳频方式提高抗干扰性能。

35.(×)跳频就是有规则地改变一个信道的频隙(载频频带)。跳频分为慢跳频和快跳频。在GSM的无线接口上采用的是快跳频技术。(慢跳频)

36.(×)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是硬切换。(软切换)

37.(√)CDMA系统中,有一种干扰称为“远-近”效应,可通过功率控制减小这种效应。

38.(√)在扩频通信中,要用到一种称之为伪噪声序列的扩频码(PN)序列,这类序列具有类似随机噪声的一些统计特性,但它与真正的随机信号不同,它可以重复产生和处理,故称作伪随机噪声序列。

39.(×)跳频的本质目的是降低载频被干扰的概率,但对抗干扰性能提升没有什么作用。

40.(√)信道编码的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小信道噪声或干扰的影响,是用来改善通信链路性能的技术。

二、单选题:请将下列每道题中唯一正确答案的字母A、B、C、D填入题目相应的()中。

1、电磁波的计划形式可分为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极化天线方式是( B )。

A、水平极化

B、垂直极化

C、圆极化

D、椭圆极化

2、GSM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属于( A )。P220

A、硬切换

B、软切换

C、更软切换

D、以上都不是

3、跳频系统中,根据调制符号速率和跳频周期的关系,有两种基本的跳频技术。当在每个载波频点上发送多个符号时,称为( C )。

A、基带跳频

B、射频跳频

C、慢跳频

D、快跳频

4、在GSM900可使用的25MHz频段内,共有( C )个可使用的频点数,每个频点有()个时隙。 P244

A、1000,8

B、1000,16

C、125,8

D、125,16

5、蜂窝系统的频率复用小区中,共同使用全部可用频率的小区簇N与频率复用距离D、以及小区半径R之间的关系为( B )。

A、N=(3D)1/2*R

B、D=(3N)1/2*R

C、R=(3D)1/2*N

D、以上都不是

6、同频干扰是指( C )。

A、系统内因非线性器件产生的各种组合频率成分落入本频道接收机通带内造成对有用信号的干扰。(A为互调干扰;B为邻道干扰)

B、相邻波道信号中存在的寄生辐射落入本频道接收机带内造成对有用信号的干扰。

C、相邻区群中同信道小区的信号造成的干扰。

D、以上都不是

7、GSM系统全速率信道的速率为( B )。

A、6.5 Kbit/s(半速率)

B、13 Kbit/s

C、26 Kbit/s

D、以上都不是

8、更软切换是指( D )。P221 (模拟系统和TDMA系统(如GSM系统)采用硬切换)

A、不同移动通信网之间的切换

B、同一个移动通信网内的切换

C、不同基站间的小区切换。

D、基站小区内不同扇区之间的切换

9、GSM中,载波偏移200KHz时的干扰保护比要求为( B )。

A、C/I>9dB ( 同道干扰)

B、C/I>-9dB

C、C/I>-41dB(400k)

D、C/I>-49dB(600k)

10、GSM的一个普通突发脉冲所占用的时间为(A)。

A、0.577ms

B、0.677ms

C、0.546ms

D、以上都不是

11、GSM的广播控制信道BCCH和公共控制信道CCCH占用的时隙是( D )。P249

A、TS7

B、TS3

C、TS1

D、TS0

12、GSM的业务信道TCH根据交换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A )。

A、电路交换信道和数据交换信道

B、全速率信道和半速率信道(按传输速率的不同分)

C、电路交换信道和全速率信道

D、数据交换信道和半速率信道

13、若某跳频系统具有1000个可供跳变的频率,则其处理增益为( C )。

A、10dB

B、20dB

C、30dB

D、40dB

14、信道衰落率与发射频率、移动台行进速度和方向等有关,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B )。

A、发射频率越高,速度越慢,平均衰落率越大

B、发射频率越高,速度越快,平均衰落率越大

C、发射频率越低,速度越慢,平均衰落率越大

D、发射频率越低,速度越快,平均衰落率越大

15、GSM900常用的用于预测电波传播损耗的室外传播模型是( C )。

A、COST-231 Hata 模型

B、LEE 模型

C、Okumura-Hata 模型

D、CCIR 模型

16、某发射机发射功率为100W,换算成dBm是多少( D )。(20dBW)

A、20dBm

B、30dBm

C、40dBm

D、50dBm

17、若载波频率为900MHz,移动台速度为60km/h,其最大多普勒频移为( D)。(50Hz)

A、90 KHz

B、180 KHz

C、333 KHz

D、以上都不是

18、移动通信网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A )。

A、一部分为空中网络,另一部分为地面网络

B、一部分为交换网络,另一部分为无线网络

C、一部分为无线网络,另一部分为传输网络

D、以上都不是

19、某扩频系统,若信码速率为10kHz,射频带宽为2MHz,则其扩频增益约为(C)。

A、13Db

B、20dB

C、23dB

D、30dB

20、根据香农定理,在信道噪声恶化的情况下,假若持续时间不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保持信道容量基本不变?( A )。C=WTlog2(1+S/N)

A、扩展频谱,用频带来换取信噪比

B、加大发射功率

C、提高接收灵敏度

D、以上都不是

21、CDMA2019系统下行链路中,对地址码描述正确的是( D )。

A、长的随机码用以区分基站,Walsh码用以区分用户

B、短的随机码用以区分基站,Walsh码用以区分用户

C、Walsh码用以区分基站,短的随机码用以区分用户

D、以上都不是(m序列即长码区分用户,Walsh区分信道;WCDMA中Gold码区分用户)

22、一般来说,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是模拟FDMA系统的( A )。

A、8-10倍

B、4-5倍

C、1-2倍

D、以上都不是

23、CDMA系统中的功率控制,从通信链路角度,可分为( D )。

A、前向功率控制和开环功率控制

B、开环功率控制和闭环功率控制(从功率控制方法角度)

C、前向功率控制和闭环功率控制

D、前向功率控制和反向功率控制

24、GSM频率规划的4×3复用方式,4和3的意思是( C )。

A、3个基站,每个基站4个扇区组成一个频率复用簇

B、7个基站扇区组成一个频率复用簇

C、4个基站,每个基站3个扇区组成一个频率复用簇

D、12个基站小区组成一个频率复用簇

25、越区切换,是当信号的强度或质量下降到由系统规定的一定参数以下,此时移动台被切换到信号强度较强的相邻小区。这种切换一般是( C )。

A、由上级实体发起

B、由移动台发起

C、由上级实体和移动台共同发起

D、以上都不是

26、GSM通信系统采用GMSK调制方式,其频带利用率为( A )。

A、1.3 bit/s/Hz

B、1.6 bit/s/Hz

C、3.2 bit/s/Hz

D、以上都不是

27、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属于( B )。

A、硬切换

B、软切换

C、同步切换

D、异步切换

28、跳频系统中,根据调制符号速率和跳频周期的关系,有两种基本的跳频技术。当在发送一个符号的时间内,载频发生多次跳变时,称为( D )。

A、基带跳频

B、射频跳频

C、慢跳频

D、快跳频

29、GSM系统半速率信道的速率为( A )。

A、6.5 Kbit/s

B、13 Kbit/s

C、26 Kbit/s

D、以上都不是

30、对某个用户数1000左右的工矿区等专业部门,我们一般采用的移动通信网的区域覆盖方式为( B )。P181

A、大容量的小区制

B、小容量的大区制

C、带状服务覆盖区

D、面状服务覆盖区

31、邻频干扰是指( B )。

A、系统内因非线性器件产生的各种组合频率成分落入本频道接收机通带内造成对有用信号的干扰。(互调干扰)

B、相邻波道信号中存在的寄生辐射落入本频道接收机带内造成对有用信号的干扰。

C、相邻区群中同信道小区的信号造成的干扰。(同频干扰)

D、以上都不是

32、软切换是指( B )。(只有在使用相同频率的小区之间才能进行) CDMA系统独有

A、不同移动通信网之间的切换 P220

B、同一个移动通信网内的切换

C、不同基站间的小区切换。(采用不同频率的小区之间只能采用硬切换)

D、基站小区内不同扇区之间的切换(更软切换)

33、某发射机发射功率为1W,换算成dBm是多少( B )。

A、20dBm

B、30dBm

C、40dBm

D、50dBm

34、GSM中,载波偏移400KHz时的干扰保护比要求为( C )。

A、C/I>9Db

B、C/I>-9dB

C、C/I>-41dB

D、C/I>-49dB

35、若某跳频系统具有2019个可供跳变的频率,则其处理增益为(B)。

A、30dB

B、33dB

C、40dB

D、43dB

36、若载波频率为1800MHz,移动台速度为60km/h,其最大多普勒频移为(D)。100Hz

A、180 KHz

B、360 KHz

C、720 KHz

D、以上都不是

37、GSM逻辑信道分( D )两大类。

A、业务信道和专用控制信道

B、公共信道和业务信道

C、广播信道和业务信道

D、专用信道和公共信道

38、某扩频系统,若信码速率为10kHz,射频带宽为4MHz,则其扩频增益约为(D)。

A、13dB

B、20dB

C、23dB

D、26dB

39、CDMA系统中的功率控制,从功率控制方法角度,可分为( B )。

A、前向功率控制和开环功率控制

B、开环功率控制和闭环功率控制

C、前向功率控制和闭环功率控制

D、前向功率控制和反向功率控制

三、多选题:请将下列每道题中包含正确答案的字母A、B、C、D填入题目相应的()中。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

1、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ABCD )等。

A、无绳电话

B、无线寻呼

C、陆地蜂窝移动通信

D、卫星移动通信

2、下列属于移动通信常用的工作方式的是( ABCD )。

A、单工通信

B、双工通信

C、半双工通信

D、移动中继方式

3、电波传播环境中,以下哪些一般属于阴影衰落?(AB)

A、山地起伏

B、高低各异的建筑物

C、雷电雨雪等恶劣天气

D、茂密的林木等

4、电波传播环境中,以下哪些一般属于多径衰落?( ac )

A、高大建筑

B、各种电磁干扰

C、通信体快速运动

D、发射功率不稳定

5、目前移动通信中常见的微观分集的方式是哪三种?( ABC )

A、时间分集

B、频率分集

C、空间分集

D、以上都不是

6、目前移动通信中应用的多址方式有( ABC )及它们的混合应用方式。

A、FDMA

B、TDMA

C、CDMA

D、SDMA

7、在FDMA中主要的干扰有( ABC )。

A、互调干扰

B、邻道干扰

C、同频干扰

D、以上都不是

8、GSM的越区切换主要有( ABD )。

A、同一BSC内不同小区间的切换

B、同一MSC/VLR内不同BSC控制的小区间的切换

C、不同移动通信网间的切换

D、不同MSC/VLR控制的小区间的切换

9、扩频通信中,目前最基本的展宽频谱的方法有哪三种( BCD )。

A、宽带线性跳频

B、直接序列扩频

C、跳频扩频

D、跳时扩频

10、对于扩频系统的特点正确的是( ABCD )。

A、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低,因此信号具有隐蔽性且功率污染小。

B、能实现码分多址复用(CDMA),可以提高信噪比。

C、有利于数字加密、防止窃听。

D、抗干扰性强,可在较低的信噪比条件下保证系统传输质量。

11、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除了一些外部干扰外,自身还会产生各种干扰。主要的干扰有( ABC )等。

A、同频干扰

B、互调干扰

C、邻道干扰

D、以上都不是

12、FDMA系统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ABC )

A、每信道占用一个载频。

B、信道相对较窄,每个信道的每载波仅支持一个电路连接。

C、越区切换较为复杂和困难。

D、以上都不是

13、TDMA系统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ABCD )

A、突发传输的速率搞,远大于语音编码速率。

B、TDMA用不同的时隙来发射和接收,不需要双工器。

C、抗干扰能力强,频率利用率高,系统容量大。

D、越区切换简单。

14、CDMA系统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ABCD )。

A、多用户共享同一频率,通信容量大,容量具有软特性。

B、信道数据速率很高,码片时长很短。

C、可以做到平滑的软切换。

D、信号功率谱密度低。

15、GSM系统引入跳频主要有两个原因,分别是( AC )。

A、频率分集

B、空间分集

C、干扰分集

D、时间分集

16、在话务密度高的地区,GSM系统可根据实际采用新技术进一步提高频谱利用率。可采用的主要有()。

A、同心圆小区覆盖技术

B、智能双层网技术

C、微蜂窝技术

D、多重频率复用

备注:蓝色的答案不一定正确,其余答案均可在书上找到。

(完整版)移动通信试题及答案系列二

移动通信试题及答案系列二 一、选择题 1.GSM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 (A)FDMA (B)CDMA (C)TDMA (D)FDMA/TDMA 2.下面哪个是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优点() (A)频率利用率低(B)不能与ISDN兼容 (C)抗干扰能力强(D)话音质量差 3.GSM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 (A)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4.N-CDMA系统采用以下哪种语音编码方式() (A)CELP (B)QCELP (C)VSELP (D)RPE-LTP 5.为了提高容量,增强抗干扰能力,在GSM系统中引入的扩频技术() (A)跳频(B)跳时(C)直接序列(D)脉冲线性调频6.位置更新过程是由下列谁发起的() (A)移动交换中心(MSC)(B)拜访寄存器(VLR) (C)移动台(MS)(D)基站收发信台(BTS)7.MSISDN的结构为(B ) (A)MCC+NDC+SN (B)CC+NDC+MSIN (C)CC+NDC+SN (D)MCC+MNC+SN 8.LA是() (A)一个BSC所控制的区域(B)一个BTS所覆盖的区域 (C)等于一个小区(D)由网络规划所划定的区域 9.GSM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C ) (B)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 (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10.如果小区半径r=15km,同频复用距离D=60km,用面状服务区组网时,可用的单位无线区群的小区最少个数为。() (A) N=4 (B) N=7 (C)N=9 (D) N=12 11.已知接收机灵敏度为0.5μv,这时接收机的输入电压电平A 为。() (A) -3dBμv (B) -6dBμv (C) 0dBμv (D) 3dBμv 12.N-CDMA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 (B)FDMA (B)CDMA (C)TDMA (D)FDMA/ CDMA 13.CDMA软切换的特性之一是() (A)先断原来的业务信道,再建立信道业务信道 (B)在切换区域MS与两个BTS连接 --

移动通信练习题答案

移动通信练习题一、判断题:请在下列每小题前面对应的()中,认为所陈述对的打“√”,错的打“×”。 1.(√)所谓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2.(×)邻道干扰是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的干扰,是由于一个弱信号串扰强信号而造成的干扰。(强信号串扰弱信号) 3.(√)移动通信的信道是指基站天线、移动用户天线和两幅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 4.(×)电波的自由空间传播损耗是与距离的立方成正比的。(平方) 5.(×)由于多径传播所引起的信号衰落,称为多径衰落,也叫慢衰落。 6.(×)移动通信中,多普勒频移的影响会产生附加的调频噪声,出现接收信号的失真。 7.(√)莱斯分布适用于一条路径明显强于其他多径的情况。在接收信号中没有主导分量时,莱斯分布就转变为瑞利分布。 8.(×)在多径衰落信道中,由于时间色散导致发送信号产生的衰落效应是快衰落和慢衰落。(频率色散)P39 9.(√)分集接收的基本思想,就是把接收到的多个衰落独立的信号加以处理,合理地利用这些信号的能量来改善接收信号的质量。 10.(√)在实际工程中,为达到良好的空间分集效果,基站天线之间的距离一般相当于10多个波长或更多。 11.(×)GSM移动通信系统中,每个载频按时间分为16个时隙,也就是16个物理信道.8 12.(√)GSM中的逻辑信道分为专用信道和公共信道两大类。 13.(×)GSM中的同频干扰保护比要求C/I>-9dB,工程上一般增加3dB的余量。9 14.(×)GSM中的广播控制信道BCCH和业务信道TCH一样可通过跳频方式提高抗干扰性能。

P261 15.(√)跳频就是有规则地改变一个信道的频隙(载频频带)。跳频分为慢跳频和快跳频。在GSM的无线接口上采用的是慢跳频技术。 16.(√)GPRS是指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基于GSM网络所开发的分组数据技术,是按需动态占用频谱资源的。 P293 17.(×)GSM系统中,有一种干扰称为“远-近”效应,可通过功率控制减小这种效应。 (采用跳频技术)P162 18.(×)在扩频通信中,要用到一种称之为噪声序列的扩频码(PN)序列。(伪噪声) 19.(√)传统的信道编码通常分成两大类,即分组码和卷积码。 20.(√)SDMA方式是通过空间的分割来区别不同的用户,其基本技术就是采用自适应阵列天线。 21.(√)移动体之间通信联系的传输手段只能依靠无线电通信。因此,无线通信是移动通信的基础。 22.(×)互调干扰是指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线性器件上,产生与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对通信系统构成干扰的现象。(非线性器件) 23.(√)移动信道的基本特性就是衰落特性。 24.(√)极化是指电磁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其电场矢量的方向和幅度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25.(×)由于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对电磁波的遮蔽所引起的衰你落,一般称为阴影衰落,也叫快衰落。(慢衰落) 26.(√)小尺度衰落是由移动台运动和地点的变化而产生的,其主要特征是多径。P17 27.(×)瑞利分布是描述移动通信中的阴影衰落特性的。P35 28.(√)在多径衰落信道中,由于频率色散引起的信号失真,信道分为快衰落信道和慢衰落信道。P39 29.(√)MIMO是在收发两端都采用多天线配置,充分利用空间信息,大幅度提高信道容量的一

移动通信系统复习题和答案

2.3.1《GSM移动通信系统》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陆地公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采用(B)MHz频段。 A.600 B.900 C.1200 D.1500 2.移动通信网中的小区制是指将所要覆盖的地区划分为若干小区,在每个小区设 立一个基站为本小区范围内的用户服务,每个小区的半径可视用户的分布密度在1~(A)公里左右。 A.10 B.20 C.30 D.40 3.移动通信网小区制中小区和其它小区可重复使用频率,称为(B)。 A.频率重复 B.频率复用 C.频率覆盖 D.频率范围 4.由于移动台处于运动状态,(A)和移动台之间的电波传播状态随路径的不同而 发生变化。 A.基地台 B.发射台 C.基站 D.无线 5.蜂窝移动通信网,通常是先由若干个邻接的(B)组成一个无线区群,再由若 干个无线区群组成一个服务区。 A.小区 B.无线小区 C.同频小区 D.不同频小区 6.(C)是指基地台位于无线小区的中心,并采用全向天线实现无线小区的覆盖。 A.顶点激励 B.低点激励 C.中心激励 D.自由激励 7.手机正在通话状态下,它切换进入了一个新的位置区中的小区,那么:(C) A.它会在通话过程中进行位置更新。 B.它会在下次跨LAC区时进行位置更新。 C.它会在通话结束后马上进行位置更新。 8.小区的信号很强但用户不能起呼(可以切换进入)的原因:( D ) A.有强外部干扰 B.小区未在交换中定义 C.手机制式与GSM协议不匹配(如未升级的某些手机在开通DCS1800的区 域) D.小区未定义SDCCH信道。 9.WCDMA的功控速度是( C )次/秒。 A.200 B.800 C.1500 D.2000 10.TD-SCDMA系统中,如果只满足语音业务,时隙比例应选择( C )。

移动通信技术考试试题与答案

专业:移动通信科目:移动通信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GSM网络结构中,Abis接口是()的接口 A.MSC与HLR B.MSC与VLR C.MSC与BSC D.BSC与BTS 答案:D 2.对讲机属于那种通信方式() A.半双工通信 B.全双工通信 C.单工通信 D.三工通信 答案:A 3.GSM系统对于话务量密集的局部地区,可以采用六列向小区。此时需要采用()度定向天线 A.360 B.60 C.180 D.120 答案:B 4.实际工程一般要求天线间距大于()倍信号波长 A.2 B.5 C.10

答案:C 5.GSM网络一般采用列向小区,即天线采用()度定向天线,把基站分成3个扇形小区 A.360 B.120 C.180 D.60 答案:B 6.CDMA系统容量是模拟系统的()倍 A.1~2 B.100~200 C.1000~2000 D.10~20 答案:D 7.GSM系统容量是模拟系统的()倍左右 A.4 B.2 C.3 D.1 答案:B 8.GSM系统信号带宽为()KHz。 A.200 B.2 C.20

答案:A 9.有线电视属于那种通信方式() A.全双工通信 B.单工通信 C.半双工通信 D.三工通信 答案:B 10.GSM规范中规定:邻频道干扰保护比,C/I > 负()dB A.6 B.9 C.12 D.3 答案:B 11.无线电广播采用()方式 A.CDMA B.SDMA C.TDMA D.FDMA 答案:D 12.GSM是一个典型的()多址系统 A.FDMA B.TDMA C.SDMA D.CDMA

答案:B 13.GSM网络结构,A接口是()之间的接口A.BSC与BTS B.MSC与VLR C.MSC与HLR D.MSC与BSC 答案:D 14.无线广播属于那种通信方式() A.三工通信 B.单工通信 C.全双工通信 D.半双工通信 答案:B 15.GSM规范中规定:同频道干扰保护比,C/I >()dB A.6 B.3 C.12 D.9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3G技术要求有哪些() A.支持多媒体业务 B.上下行不对称 C.速度按需分配 D.OFDM

移动通信技术习题答案

《移动通信技术》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单工制 : 单工制指通信双方的收发信机交替工作 2.双工制: 双工制指通信双方的收发信机均同时工作3.SDMA: 空分多址指通过空间的分割来区别不同的用户。4.大区制: 大区制移动通信系统是早期采用的,它一般设有一个基站,负责服务区移动通信的联络与控制。如果覆盖围要求半径为30km~50km,则天线高度应为几十米至百余米。发射机输出功率则应高达200W。在覆盖区有许多车载台和手持台,它们可以与基站通信,它们之间也可直接通信或通过基站转接通信。 5.小区制: 将一个大区制覆盖的区域划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Cell)中设立基站(BS),与用户移动台(MS)间建立通信。 6.频率复用:

在频分制的蜂窝系统中,每个小区占用一定的频道,而且各个小区占用的频道是不同的。假设每个小区分配一组载波频率,为避免相邻小区之间产生干扰,各个小区的载波频率应不相同。因为频率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当小区覆盖不断扩大,小区数目不断增加时,将出现频率资源不足的问题。 7.MSC: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是蜂窝通信网络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对于本MSC控制区域的移动用户进行通信控制与管理。 8.FDMA: 总频段分成若干个等间隔频道(信道),不同信号被分配到不同频率的信道里,发往和来自邻近信道的干扰用带通滤波器限制,这些频道互不交叠,其宽度应能传输一路语音信息,而在相邻频道之间无明显的串扰。 9.TDMA: 指一个信道由一连串周期性的时隙构成,即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无论帧或时隙都是互不重叠的),然后根据一定的时隙分配原则,使各移动台在每帧只能按指定的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

现代移动通信复习题有答案-选择+填空+判断教案资料

1 GSM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D. FDMA/TDMA 2 .下面哪个是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优点()C. 抗干扰能力强 3. GSM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C. MS与BSS的接口 4. N-CDMA系统采用以下哪种语音编码方式 B. QCELP 5. 为了提高容量,增强抗干扰能力,在GSM系统中引入的扩频技术()A. Fix 6.位置更新过程是由下列谁发起的( ) C. 移动台MS 7.MSISDN的结构为()B. CC+NDC+MSIN https://www.360docs.net/doc/e92214855.html,是()D. 由网络规划所划定的区域 9.如果小区半径r=15km,同频复用距离D=60km,用面状服务区组网时,可用的单位无线区群的小区最少个数为()B.N=7 10.已知接收机灵敏度为0.5μv,这时接收机的输入电压电平A为()B. -6dBμv 11. CDMA软切换的特性之一是()B. 在切换区域MS与两个BTS连接 12.RACH()B. MS通过此信道申请SDCCH,作为对寻呼的响应或MS主叫登记时接入 13.交织技术()B. 将连续多个比特误码分散,以减小干扰的影响 14.N-CDMA码分多址的特点()A. 网内所有用户使用同一载频、占用相同的带宽 15.GSM系统中,为了传送MSC向VLR询问有关MS使用业务等信息,在MSC与VLR间规范() D. B接口 16. GSM的用户记费信息()C. MSC中记录 17.以下那种不是附加业务() A. 无条件前向转移 B. 多方通话 C. 闭锁出国际局呼叫 D. 以上都是答案:D 分数:1 18以下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衰耗为100 dB ,当通信距离增大一倍时,则传输衰耗为()A. 增加6 dB 19 NSS网络子系统所包括的网络单元有()B. 多方通话 20 IMSI()B. 携带有HLR的地址信息 21语音加密C. 是在BSS与MS之间进行的 24. GSM的一个物理信道为()A. 一个突发脉冲 B. 是BCCH、SDCCH、FACCH、TCH和SACCH C. 一个TDMA帧 D. 以上都是答案:D 分数:1 25. 在GSM系统中,鉴权是在下面哪个逻辑信道中进行的( C. SDCCH 26. GSM900系统中,BTS向外辐射的最大功率是()C. 47dbm 27.GSM的普通小区最大覆盖半径是()C. 35KM 28.BSIC是移动网络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由____组成()B. NCC+BC 29.在GSM 系统中什么因素决定了系统频率复用度? B. 载干比C/I 以及基站小区分裂数 30.为了引入GPRS,原有的GSM网元哪个需要增加硬件?()C. BSC 31.与模拟系统相比,为什么GSM中可以使用较小的集群(如:TACS、AMPS)?()B. GSM 可以承受更高的干扰 32.以下哪一项由BSC处理?()B. 无线信道分配 33.哪个信道用于发送移动台的测量报告?()D. SACCH(慢速随路控制信道) 34.初始MS信息()B. 由BSC打开用来添加CGI 35. 空中接口第三层分为三个子层。这些子层名称是什么?()A. CM/MM/RR 36.以下哪种信号携带信息“位置更新请求”?() A. 初始MS消息 B. BSSMAP C. DTAP D. 以上都是答案:A 分数:1 37.哪个信道传输位置区标示 B. BCCH 38.以下那种不是附加业务()C. 闭锁出国际局呼叫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属于职业技术必修课程。这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强的课程,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的后续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各种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包括移动通信的发展史、系统的构成、移动通信中的基本技术、GSM移动通信系统、CDMA技术基础及IS-95移动通信系统、3G移动通信系统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该专业学生掌握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现有的GSM系统和CDMA系统;掌握3G技术和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分析、系统设计和网络规划能力。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现代通信原理》等。为后续继续学习,实践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1.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或者几种组织方式灵活组合,尽量减轻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疲劳。有条件的话尽量采用多媒体课室授课。加强实验,实验要分组进行,分组人数不宜过大,实验前多做准备工作。有时间可以多进行一些习题讲解。 2. 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教学、进行解题指导等,尤其是有条件的话,借用多媒体的声像呈示,提供给学生一些有助于理解概念的描述图像,或者是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把理论用于实际的培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科学技术的能力。注意对前置课程的复习与总结,以便前后衔接,巩固与提高。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可在绪论课后适当复习一些前置课程的基本知识。 4.评价方法要以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5.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论46学时,实践10学时。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现有的GSM系统和CDMA系统;掌握现有3G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和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系统设计、调试能

移动通信技术第二章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PN短码用于前向信道的调制,标识不同的________。B A.基站 B.小区 C.业务信道 D.控制信道 2.IS95 CDMA系统中使用的PN短码偏置共有个。A A. 512 B. 1024 C. 32768 D.32767 3.RAKE接收技术是一种_______分集技术。C A. 空间 B. 频率 C. 时间 D.极化 4.IS-95 CDMA移动台最多可以解调______多径信号。C A. 1个 B. 2个 C. 3个 D.4个 5.对于IS95 CDMA系统,寻呼信道数一般为。 A A. 1个 B. 7个 C. 8个 D. 12个 6.反向闭环功率控制比特的发射速率是______。D A. 1bps B. 20bps C.100bps D. 800bps 7.IS95 CDMA同步信道的比特率是。A A. 1200bps B. 2400bps C. 4800bps D.9600bps 8.从WASLH码的角度分析,IS95 CDMA系统的前向业务信道最多有个。B A. 55 B. 61 C. 64 D.48 10. IS95 CDMA小区的PN短码偏置在______信道发布。 A. 导频 B. 寻呼 C. 同步 D.前向业务 二、填空题 1.扩频通信理论中的香农公式为_______。 C=Wlog2(1+S/N) 2.在IS-95 CDMA系统中使用了三种扩频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PN短码、PN长码、WALSH码 3._______在反向信道用于扩频并区分不同的用户。PN长码 4. IS-95 CDMA系统的反向功率控制分为开环功率控制和_______功率控制。闭环 5.CDMA将导频信号分成____导频集、______导频集、_____导频集和剩余导频集。激活、候选、相邻 6.中国电信IS95 CDMA系统的工作频率为:_______(移动台发),________ (基站发);频道间隔为_______。825-835MHz 870-880MHz 1.23MHz 7.IS95 CDMA前向信道采用_____阶walsh码进行扩频。 8.IS95 CDMA手机的激活导频集中最多可以有_______个导频。 3 9.IS95 CDMA系统的导频信道使用_______进行扩频,同步信道使用_________进行扩频,寻呼信道使用__________进行扩频。WALSH0 WALSH32 WALSH1-7 10.IS95 CDMA系统业务信道采用________可变速率编码方式。8Kevrc 11. IS95 CDMA系统反向信道由______信道和反向业务信道组成。接入 12.一在通话状态的移动台测量到一个新的导频,其信号强度为-10dB(已知T_ADD=-13dB),此时移动台将申请将该导频加入__________。激活导频集 13. 一在通话状态的移动台测量到其正在使用的一个小区的导频强度为-16dB(已知

《移动通信》复习试题及答案

《移动通信》复习试题及答案 练习一 一、填空题 1、移动通信按工作方式分(单工)(双工)(半双工)。 2、移动通信按多址方式分(FDMA),(TDMA),(CDMA)。 3、移动通信按信号形式分(模拟网)(数字网) 4、移动通信按覆盖范围分(城域网)(局域网)(广域网)。 5、移动通信按业务类型分(PSTN),(DDN),(ISDN) 6、移动通信按服务特性分(专用网),(公用网)。 7、移动通信按使用环境分(陆地通信),(海上通信),(空中通信)。 8、移动通信按使用对象分(民用系统),(军用系统)。 二、简答题 1、什么叫移动通信? 答: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处在移动情况下(或临时静止)的相互信息传输和交换。 2、移动通信的特点。 答: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 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 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

5、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3、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答:1、开发更高频段2、有效利用频谱 3、数字化 4、向个人移动通信发展 5、传输数据速率越来越高。 4、全球3G的三大标准是什么?答:WCDMA、CDMA2000、TD-SCDMA。 5、什么是基站? 答:固定不动接发移动台的信号完成与交换中心相连,从而实现移动台信号的收发。 6、什么是移动台? 答:接收发送无线信号并且可以移动的终端;包括:手机,车载台、无绳电话等。 7、什么是交换中心? 答:交换各种信息的中心,分为有线和无线。无线交换中心为各个移动台所在的基站之间提供交换服务。 9、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有哪些优点? 答:频谱利用率高、容量大,同时可以自动漫游和自动切换,通信质量好,加上其业务种类多、易于加密、抗干扰能力强、用户设备小、成本低。 10、移动通信有哪些主要技术?

移动通信书习题答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二版)(章坚武编)

第一章 1. 答:(1)VHF/UHF 频段较适合移动通信。 (2)天线较短,便于携带和移动。 (3)抗干扰能力强。 2. 答:15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5.7MHz ,45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10MHz ,90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45MHz 。 3. 答:θλcos v f d = 4. 答:分为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全双工制。 5. 答: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移动通信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 电波传播条件恶劣。 (2) 具有多普勒效应。 (3) 干扰严重。 (4) 接收设备应具有很大的动态范围。 (5) 需要采用位置登记、越区切换等移动性管理技术。 (6) 综合了各种技术。移动通信综合了交换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输技术等各种技术。 (7) 对设备要求苛刻。移动用户常在野外,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对其设备(尤 其专网设备)要求相对苛刻。 6. 答: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和空多址。 7. 答:作为下一代(3G )标准的IMT-2000具有特性如下: (1) 采用1.8~2.2GHz 频带的数字系统; (2) 在多种无线环境下工作(蜂窝系统、无绳系统、卫星系统和固定的无线系统环 境); (3) 使用多模终端,提供漫游能力; (4) 提供广泛的电信业务; (5) 具有与固定网络业务可比的高质量和完整性; (6) 具有国际漫游和系统内部越区切换的能力; (7) 使用智能网(IN )技术进行移动性管理和业务控制; (8) 具有高水平的安全和保密能力; (9) 具有灵活开放的网络结构; 8. 均衡技术是指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由于多径传输、信道衰落等影响,在接收端会产生严重的码间干扰(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 ,简称ISI ),增大误码率。为了克服码间干扰,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在接收端采用的技术。均衡是指对信道特性的均衡,即接收端的均衡器产生与信道特性相反的特性,用来减小或消除因信道的时变多径传播特性引起的码间干扰。 信道编码技术是通过在传输数据中引入冗余来避免数字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差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链路性能的方法。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的区别 信源编码为了减少信源输出符号序列中的剩余度、提高符号的平均信息量,对信源输出的符号序列所施行的变换。具体说,就是针对信源输出符号序列的统计特性来寻找某种方法,把

移动通信技术参考答案

移动通信技术参考答案 第一章 思考题与练习题 1-1 什么是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有那些特点? 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或至少一方,能够在移动状态下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移动通信的特点是通信双方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有效、可靠、安全的通信。频率 1-2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到目前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答: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到目前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公用汽车电话、第一代通信技术(1G)、第二代通信技术(2G)、第三代通信技术(3G)。特点分别为,公用汽车电话的特点是应用范围小、频率较低、语音质量较差、自动化程度低。第一代通信技术(1G)的特点是该系统采用模拟技术及频分多址技术、频谱利用率低、系统容量小抗干扰能力差、保密性差:制式不统一、互不兼容、难与ISDN兼容、业务种类单一、移动终端复杂、费用较贵。第二代通信技术(2G),采用数字调制技术和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技术(CDMA)等技术、多种制式并存、通信标准不统一、无法实现全球漫游、系统带宽有限、数据业务单一、无法实现高速率业务。第三代通信技术(3G)的特点是能提供多种多媒体业务、能适应多种环境、能实现全球漫游、有足够的系统容量等。 1-3 试述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答:未来移动通信将呈多网络日趋融合、多种接入技术综合应用、新业务不断推出的发展趋势。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是功能一体化的通信服务、方便快捷的移动接入、形式多样的终端设备、自治管理的网络结构。 1-4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如何?试述各部分的作用。 答: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无线收发信机、交换控制设备和移动终端设备。无线收发信机的作用是负责管理网络资源,实现固定网与移动用户之间的连接,传输系统信号和用户信息。交换控制设备的作用是实现用户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移动台的作用是实现移动通信的终端设备。 1-5 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有那些?各有何特点? 答: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有: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无线寻呼系统3、无绳电话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是越区交换、自动和人工漫游、计费及业务统计功能。无线寻呼系统的特点是即可公用也可专用。无绳电话系统的特点是携带使用方便。 1-6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有那些? 答: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有移动台、基站、调度台以及控制中心组成。 1-7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及相互间的区别有那些? 答: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有单工制、半双工制、双工制。单工制的优点主要有:1、系统组网方便2、由于收发信机的交替工作,所以不会造成收发之间的反馈3、发信机工作时间相对可缩短,耗电小,设备简单,造价便宜。单工制的的缺点是:1、当收发使用同一频率时,临近电台的工作会造成强干扰2、操作不方便,双方需要轮流通信,会造成通话人为的断断续续3、同频基站间的干扰较大。半双工制的优点主要有:1、设备简单、省电、成本低、维护方便,临近电台干扰小2、收发采用异频,收发频率各占一段,有利于频率协调和配置3、有利于移动台的紧急呼叫。半双工制的缺点是移动台需按键讲话,松键收话。使用不方便,讲话时不能收话,故有丢失信息的可能。双工制的优点有:1、频谱灵活性高2、

移动通信试题库-有答案

移动通信试题库 第一章 1.移动通信系统中,15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________, 45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 ________,90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________ 。(5.7MHz, 10MHz, 45MHz ) 2.移动通信按用户的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的方法可分为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三种工 作方式。(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双工制) 3.(多选) 常用的多址技术有哪几种:_________( ABCD) A. 频分多址(FDMA) B.时分多址(TDMA) C.码分多址(CDMA) D.空分多址(SDMA) 4. 移动通信主要使用VHF 和UHF 频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三点? 答:1)VHF/UHF 频段较适合移动通信。2)天线较短,便于携带和移动。3)抗干扰能 力强。 5.信道编码和信源编码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信道编码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在无线链路的数据传输中引入冗余来改进信道的质量。信 道编码是为了对抗信道中的噪音和衰减,通过增加冗余,如校验码等,来提高抗干扰能力以及纠错能力。相对地,信源编码的目标就是使信源减少冗余,更加有效、经济地传输,最常见的应用形式就是压缩。 第二章 1.在实际应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技术来增大蜂窝系统容量。 (小区分裂,频段扩展,多信道复用) 2. 什么是近端对远端的干扰?如何克服? 答:当基站同时接收从两个距离不同的移动台发来的信号时,距基站近的移动台B (距离2d )到达基站的功率明显要大于距离基站远的移动台A(距离1d ,2d <<1d )的到达功率,若二者功率相近,则距基站近的移动台B 就会造成对接收距离距基站远的移动台A 的有用信号的干扰或抑制,甚至将移动台A 的有用信号淹没。这种现象称为近端对远端的干扰。 克服近端对远端的干扰的措施有两个:一是使两个移动台所用频道拉开必要的时间间隔;二是移动台端加自动(发射)功率控制(APC),使所有工作的移动台到达基站功率基本一致。 3.某通信网共有8个信道,每个用户忙时话务量为0.01Erl,服务等级B=0.1,问如采用专用 呼叫信道方式,该通信网能容纳多少用户? 答:采用专用呼叫信道方式,有一个信道专门用作呼叫。 B=0.1 n=7 查表知:A= 4.666

移动通信练习题附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移动通信原理》综合练习题(第六次修订) 一、选择题 1.GSM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 D ) (A)FDMA (B)CDMA (C)TDMA (D)FDMA/TDMA 2.下面哪个就是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优点( C ) (A) 频率利用率低(B)不能与ISDN兼容 (C)抗干扰能力强(D)话音质量差 3.GSM系统的开放接口就是指( C) (A)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 (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 4.N-CDMA系统采用以下哪种语音编码方式(B ) (A)CELP (B)QCELP (C)VSELP (D)RPE-LTP 5.为了提高容量,增强抗干扰能力,在GSM系统中引入的扩频技术(A ) (A)跳频(B)跳时(C)直接序列(D)脉冲线性调频 6.位置更新过程就是由下列谁发起的( C ) (A)移动交换中心(MSC) (B)拜访寄存器(VLR) (C)移动台(MS) (D)基站收发信台(BTS) 7.MSISDN的结构为( C ) (A)MCC+NDC+SN (B)CC+NDC+MSIN (C)CC+NDC+SN (D)MCC+MNC+SN https://www.360docs.net/doc/e92214855.html,就是( D ) (A)一个BSC所控制的区域(B)一个BTS所覆盖的区域 (C)等于一个小区(D)由网络规划所划定的区域 9.GSM系统的开放接口就是指( C ) (B)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 (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 10.如果小区半径r=15km,同频复用距离D=60km,用面状服务区组网时,可用的单位无线区群的小区最少个 数为。( B ) (A) N=4 (B) N=7 (C)N=9 (D) N=12 11.已知接收机灵敏度为0、5μv,这时接收机的输入电压电平A为。(B ) (A) -3dBμv (B)-6dBμv (C)0dBμv (D)3dBμv

移动通信考试(附答案).doc

一、选择题。(40分) 1.GSM采用_____的多址技术. A.FDMA B.TDMA C.CDMA D.SDMA 2.BSS由BSC和______组成. A.MSC B.HLR C.BTS D.MS 3.下面____用于对小区的管理? A.BTS B.BSC C.MSC D.HLR 4.寻呼是在_______区域? https://www.360docs.net/doc/e92214855.html, B.MSC/VLR区域 C.基站 D.CELL 5.哪一个不能有效克服时间色散? A.将BTS尽可能建在离建筑物近的地方。 B.提高基站的发射功率。 C.MS离BTS近些。 D.MS内带有均衡器。 6.BTS监测某一MS的TA值为2,可以估算出MS离基站的距离为_______米。A.550 B.1100 C.1650 D.2200 7.空中无线接口的速率为_________K BIT/S。 A.13 B.16 C.270 D.33.8 8.下面哪种方法不可以减轻或抵抗衰弱现象? A.分集接收 B.跳频技术 C.不连续发射 D.频率复用 9.下面哪个号码是唯一识别移动用户号码 A.MSIDN B.IMSI C.IMEI D.MSRN 10.爱立信加密算法采用下面哪种方法? A.A3 B.A5 C.A6 D.A8 11.下面哪种情况下一定要进行位置更新? A.从A小区漫游到B小区。 B.从BSC1漫游到BSC2。 C.从MSC1漫游到MSC2。 D.从HLR1漫游到HLR2。 12.移动台在空闲状态下的小区选择和重选是由哪个网络实体来决定的?A.MSC B.BSC C.BTS D.MS 13.移动台在通话状态下的切换是由哪个网络实体来决定的? A.MSC B.BSC C.BTS D.MS 14.无线参数T3212的作用是: A.通知移动台多长时间作一次切换。

移动通信技术习题答案样本

《移动通信技术》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单工制:单工制指通信双方收发信机交替工作 2.双工制:双工制指通信双方收发信机均同步工作 3.SDMA:空分多址指通过空间分割来区别不同顾客。 4.大区制:大区制移动通信系统是初期采用,它普通设有一种基站,负责服务区内移动通信联系与控制。如果覆盖范畴规定半径为30km~50km,则天线高度应为几十米至百余米。发射机输出功率则应高达200W。在覆盖区内有许多车载台和手持台,它们可以与基站通信,它们之间也可直接通信或通过基站转接通信。 5.社区制:将一种大区制覆盖区域划提成若干社区,每个社区(Cell)中设立基站(BS),与顾客移动台(MS)间建立通信。 6.频率复用:在频分制蜂窝系统中,每个社区占用一定频道,并且各个社区占用频道是不同。假设每个社区别配一组载波频率,为避免相邻社区之间产生干扰,各个社区载波频率应不相似。由于频率资源是有限,因此当社区覆盖不断扩大,社区数目不断增长时,将浮现频率资源局限性问题。 7.MSC:移动业务互换中心。是蜂窝通信网络核心,其重要功能是对于本MSC控制区域内移动顾客进行通信控制与管理。 8.FDMA:总频段提成若干个等间隔频道(信道),不同信号被分派到不同频率信道里,发往和来自邻近信道干扰用带通滤波器限制,这些频道互不交叠,其宽度应能传播一路语音信息,而在相邻频道之间无明显串扰。 9.TDMA:指一种信道由一连串周期性时隙构成,即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帧,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无论帧或时隙都是互不重叠),然后依照一定期隙分派原则,使各移动台在每帧内只能按指定期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足定期和同步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个

移动通信练习题及答案

《移动通信》综合习题 一、选择题 1GSM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D ) 2下面哪个就是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优点( C ) 3GSM系统的开放接口就是指( C ) 4下列关于数字调制说法错误的就是 ( B) 5.为了提高容量,增强抗干扰能力,在GSM系统中引入的扩频技术( A ) 6.位置更新过程就是由下列谁发起的( C ) 7.MSISDN的结构为(C ) https://www.360docs.net/doc/e92214855.html,就是( D ) 9.GSM系统的开放接口就是指(C ) 10.如果小区半径r=15km,同频复用距离D=60km,用面状服务区组网时,可用的 单位无线区群的小区最少个数为。( B ) 11.已知接收机灵敏度为0、5μv,这时接收机的输入电压电平A为。( B ) 12.下列关于数字调制说法错误的就是 (B) 13.CDMA软切换的特性之一就是( B) 14.扩频通信系统就是采用扩频技术的系统,它的优点不包含(C) 15.交织技术( B ) 16.无线通信系统中根据频率的使用方法,从传输方式的角度将无线通信分为(A) 17.GSM系统中,为了传送MSC向VLR询问有关MS使用业务等信息,在MSC与VLR间规范了( D ) 18.GSM的用户记费信息( C ) 19.以下那种不就是附加业务( D ) 20.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衰耗为100 dB ,当通信距离增大一倍时,则传输衰耗 为。(A ) 21.NSS网络子系统所包括的网络单元有(B ) 22.IMSI( B ) 23.语音加密(C ) 24.GSM的一个物理信道为( D ) 25.扩频通信系统就是采用扩频技术的系统,它的优点不包含(C) 26.关于QAM说法正确的就是(B)

移动通信重点题答案

2.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区别?各有何优缺点? 单工通信: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输,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信号的传送方向; 全双工通信:信号可以同时双向传送。 优缺点:单工便宜;双工可以双发同时收发信息。 4.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有哪几类? 按工作方式分类---单工,双工(TDD,FDD) 半双工 按多址方式分类---FDMA,TDMA,CDMA,SDMA 按信号形式分类---模拟网和数字网 按覆盖范围分类---城域网,局域网和广域网 按业务类型分类---PSTN,DDN,ISDN等 按服务特性分类---专用网,公用网 按使用环境分类---陆地通信,海上通信,空中通信 按使用对象分类---民用系统,军用系统 5.蜂窝通信系统采用了哪些技术?与无线寻呼、无绳电话、集群系统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10.移动通信系统由哪些功能实体组成?其无线接口包括哪几层的功能? 答: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为:移动交换中心(MSC),基站分系统(BSS)(含基站控制器(BSC),基站收发信台(BTS)),移动台(MS),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设备标志奇存器(EIR),认证中心(AUC)和操作维护中心(OMC)。网络通过移动交换中心(MSC)还与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以及公共数据网(PDN)相连接。 数字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口,也采用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的概念来规定其协议模型。这种模型分作三层: 第一层(最低层)L1是物理层。它为高层信息传输提供无线信道,能支持在物理媒介上传输信息所需要的全部功能,如频率配置、信道划分、传输定时、比特或时隙同步、功率设定、调制和解调等等。第二层L2是数据链路层。它向第三层提供服务,并接受第一层的服务。其主要功能是为网络层提供必需的数据传输结构,并对数据传输进行控制。 第三层L3是网络层。它的主要功能是管理链路连接、控制呼叫过程、支持附加业务和短消息业务,以及进行移动管理和无线资源管理等。网络层包括连接管理(CM)、移动管理(MM)和无线资源管理(RRM)三个子层。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北京邮电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 1.1简述移动通信的特点: 答:①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②移动通信在强干扰环境下工作;③通信容量有限;④通信系统复杂;⑤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1.2移动台主要受哪些干扰影响?哪些干扰是蜂窝系统所特有的? 答:①互调干扰;②邻道干扰;③同频干扰(蜂窝系统所特有的);④多址干扰。 1.3简述蜂窝式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说明各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答:第一代(1G)以模拟式蜂窝网为主要特征,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开始商用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北美的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欧洲的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两大系统,另外还有北欧的NMT 及日本的HCMTS系统等。 从技术特色上看,1G以解决两个动态性中最基本的用户这一重动态性为核心并适当考虑到第二重信道动态性。主要是措施是采用频分多址FDMA 方式实现对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并以蜂窝式网络结构和频率规划实现载频再用方式,达到扩大覆盖服务范围和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需求。在信道动态特性匹配上,适当采用了性能优良的模拟调频方式,并利用基站二重空间分集方式抵抗空间选择性衰落。 第二代(2G)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构成数字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它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走向商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欧洲的时分多址(TDMA)GSM(GSM原意为Group Special Mobile,1989年以后改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北美的码分多址(CDMA)的IS-95 两大系统,另外还有日本的PDC 系统等。 从技术特色上看,它是以数字化为基础,较全面地考虑了信道与用户的二重动态特性及相应的匹配措施。主要的实现措施有:采用TDMA(GSM)、CDMA(IS-95)方式实现对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并以数字式蜂窝网络结构和频率(相位)规划实现载频(相位)再用方式,从而扩大覆盖服务范围和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需求。在对信道动态特性的匹配上采取了下面一系列措施: (1)采用抗干扰性能优良的数字式调制:GMSK(GSM)、QPSK(IS-95),性能优良的抗干扰纠错编码:卷积码(GSM、IS-95)、级联码(GSM); (2)采用功率控制技术抵抗慢衰落和远近效应,这对于CDMA方式的IS-95尤为重要; (3)采用自适应均衡(GSM)和Rake 接收(IS-95)抗频率选择性衰落与多径干扰; (4)采用信道交织编码,如采用帧间交织方式(GSM)和块交织方式(IS-95)抗时间选择性衰落。 第三代(3G)以多媒体业务为主要特征,它于本世纪初刚刚投入商业化运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北美的CDMA2000、欧洲和日本的WCDMA及我国提出的TD-SCDMA三大系统,另外还有欧洲的DECT及北美的UMC-136。 从技术上看,3G 是在2G 系统适配信道与用户二重动态特性的基础上又引入了业务的动态性,即在3G 系统中,用户业务既可以是单一的语音、数据、图像,也可以是多媒体业务,且用户选择业务是随机的,这个是第三重动态性的引入使系统大大复杂化。所以第三代是在第二代数字化基础上的、以业务多媒体化为主要目标,全面考虑并完善对信道、用户二重动态特性匹配特性,并适当考虑到业务的动态性能,尽力采用相应措施予以实现的技术。其主要实现措施有: (1)继续采用第二代(2G)中所采用的所有行之有效的措施; (2)对CDMA 扩频方式应一分为二,一方面扩频提高了抗干扰性,提高了通信容量;另一方面由于扩频码互相关性能的不理想,使多址干扰、远近效应影响增大,并且对功率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等; (3)为了克服CDMA 中的多址干扰,在3G 系统中,上行链路建议采用多用户检测与智能天线技术;下行链路采用发端分集、空时编码技术; (4)为了实现与业务动态特性的匹配,3G 中采用了可实现对不同速率业务(不同扩频比)间仍具有正交性能的OVSF(可变扩频比正交码)多址码; (5)针对数据业务要求误码率低且实施性要求不高的特点,3G 中对数据业务采用了Turbo 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