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各种各种的天气

第五课--各种各种的天气
第五课--各种各种的天气

我们的地球家园导学案总课时:课题第五课各种各种的天气年级学科二年级

课型新授课审核人胡浩生主备人陈旺富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并会区分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会用语言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图片所表现出的天气特征正确地判断天气。能运用恰当词语描述天气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能对各种天气现象产生探究兴趣。愿意倾听他人的看法,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同学间的合作学习。

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并会区分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2.教学难点:能结合自身经历,用自己的话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各种天气卡片5套、课件(图片和视频)

学生准备:科学活动手册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我们就来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看不见。(雨)

一个金球圆溜溜,夜里人人看不见,除非下雨和刮风,天门天山家家到。(太阳)

像花花园不种它,花儿刚开就落下,春夏秋季它不长,寒冬腊月开白花。(雪)

(分别指名猜猜谜底,教师给予引导说明)

师:同学们,我们有时会看见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有时也会看到下雨或下雪的现象,它们都代表不同的天气情况,那么关于天气你又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各种各样的天气》(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说说我们知道的天气

师:同学们都知道有哪些天气呢?

先同学间互相交流再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区分不同的天气

师:不同的天气表现出的现象是不同的,同学们能根据各种现象来判断不同的天气吗?下面我们就来试试吧!(给各组分发天气卡片)

A、学生分组活动:根据卡片判断天气,并把天气名称写在卡片的反面。

B、全班交流:分别指名选择卡片来说说是什么天气,并说明理由。(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把图片贴在板书相应位置)

C、共同交流质疑,补充板书:对于同学们有质疑的图片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并加以明确和补充天气名称。

D、拓展练习:完成活动手册第五课“拓展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共同订正。

天气对我们的影响

师:天气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也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不同的天气给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哪些影响。

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说说天气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出示幻灯片(干死的秧苗、拔出地面的树根、雨中玩耍、太阳能集热板和风车)

分别指名说说图片中表现的是什么事物,是什么原因造成,它们反映出了不同天气给动植物和我们人类带来的哪些不利和有利影响?

教师小结:适宜的天气会有助于动植物的生长和生存,有利于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但是,如果某一种天气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就会给动植物和人类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也要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板书:天气影响动植物和人类)

D、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是怎样根据天气情况来安排学习和生活的。

三、知识拓展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极端天气吗?它们的产生又会有什么后果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极端天气。(出示投影:什么是极端天气和相关天气图片)

极端天气通俗的说就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出现的很少见的天气现象,它发生的概率很小,但造成的影响很大。比如:狂风、暴雨、暴雪、龙卷风、台风、冰雹、强寒潮、高温、长期干旱等都属于极端天气。

B、说说你知道的极端天气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

C、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极端天气带来的严重后果。(播放视频)

D、小结:极端天气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

四、梳理总结

学生畅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师:既然极端天气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所以我们是不是希望这样的天气情况出现的越少越好呢?课下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以下内容:1、极端天气为什么会出现?2、人类的哪些不良行为会影响天气变化?3、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天气

晴图片

阴图片天气影响动植物和人类

雨图片

天气雪图片

高等天气学

高等天气学 一、名词 1.大气活动中心(2003秋,2002秋) 由于地面地形及海陆差异的作用,平均海平面气压场环流分布表现为沿纬圈的不均匀性,而且呈现出一个个巨大的闭合高、低压系统,因每个高压或低压对广大地区的气候有巨大影响故称为大气活动中心。一年四季都存在的称为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如北大西洋高压。只在冬半年或夏半年存在的称为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如西伯利亚高压、印度低压、澳大利亚高压及低压等。 2.锋面(2003秋) 一般将在热力学场和风场具有显著变化的狭窄倾斜带定义为锋面,它具有较大的水平温度梯度、静力稳定度、绝对涡度以及垂直风速切变等特征。从气团概念来看,锋面可定义为冷、暖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之间的过渡带。锋 面的长度一般在1000-2000km,而宽度只有100-200km,因而锋面温度和风场的变化沿垂直锋面方向比沿锋面 方向要大得多。锋面是一个具有三维结构的天气系统,在空间是一个倾斜区,它的垂直厚度一般只有1-2km。 3.温带气旋(2003秋) 温度气旋能造成明显或激烈的天气。根据气旋发生发展时的环流和天气形势,气旋的发生发展可分为三种类型:(1)经典的锋面波动发展成气旋的过程。Petterssen理论。(2)气旋发生发展的启动机制主要在高空。 与第一类气旋发展的不同处在于,第二类气旋发展时低层不一定有锋面存在,高空涡度平流是气旋发展的主要因子。(3)中间尺度温带气旋的发展。这类气旋的水平尺度一般在1000-2000km,比上述气旋的尺度小。 4.CISK(2004秋,2002春) 第二类条件不稳定,简称CISK,是指低纬积云群与大尺度运动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大尺度扰动和热带 气旋处于不稳定发展的过程。其物理本质是:在对流层低层,由于摩擦的作用,产生向低压中心的大尺度水平辐 合,同时,伴有水汽堆积并通过Ekman抽吸作用,使处于条件不稳定的湿空气强迫抬升,产生有组织的积云对 流。由于水汽凝结潜热的释放,使低压上空温度比四周空气高,从而使有效位能转换为扰动动能使大尺度扰动处 于不稳定发展的过程;在低压上空温度增高的同时,地面气压下降,则增强指向低压中心的气流,又由于绝对角 动量守恒,也使切向风速加强,这就使低压扰动也处于不稳定发展的过程。这样,低层辐合,强迫抬升,凝结增 温,地面气压下降,往复循环,造成积云对流与低压环流间的正反馈,促使大尺度扰动和热带气旋同时发展。 5.ITCZ(2002春) 赤道辐合带出现在热带对流层低层,在流场上表现为一条连贯的南北两个半球的偏信风汇合区,在地面气压场上表现为一个低压槽,故又称“赤道槽”。它是热带环流中十分重要的行星尺度系统。 特征:(1)辐合带一般不在赤道上,常位于离赤道一定纬度的地方。1月位于17S-18N,7月在2N-27N 之间。在东半球辐合带的位置变化最大,这是由于北半球南亚和北非的夏季风和南半球夏季南非和澳大利亚的季 风造成。(2)辐合带在海洋地区纬向位置的季节变化比在大陆上要小。在海洋上约为10-15度,而在大陆上为20-25度。在大洋的东部辐合带位置变化最小。(3)在北太平洋,辐合带位于赤道与15N之间,在9-10月其位置最北。在北大西洋,辐合带位于赤道与10N之间,其最北位置也是9-10月。在印度洋,赤道辐合带位于 10S-10N之间。(4)陆地上的辐合带一般与太阳加热的季节进程一致。(5)海洋上的辐合带一般出现在暖SST (海表温度)区域。(6)所有变量分布对辐合带几乎是对称的,并且季节变化不明显,这表明辐合带的作用全 年不变。A、气压在辐合带槽线处最低,经向风吹向槽内的,相应出现辐合。气流的稳定度很小。B、暖心结构明显,最暖的层次在对流层中上部。与温度距平一致,比湿距平表现为明显的湿区。C、高压位于赤道辐合带上部,低压位于对流层下部。上部对应于流出层,下部对应于流入层,其间的无辐散层在500hPa左右。D、湿静力能量在对流层中部有最小值。在700hPa以下为位势不稳定层。 可能的形成机制:(1)海温的作用。ITCZ的位置几乎就是在赤道地区的海温最大轴线上。数值模拟也表明,ITCZ总是移向海温较高的区域。(2)CISK机制。与热带气旋发生类似,当低层辐合带南侧的西南风大,形成 辐合和气旋性涡旋时,在边界层摩擦辐合的作用下,出现上升运动,凝结潜热释放,加强了低层的辐合,可使对 流云系进一步发展,如此反复作用而形成辐合带。(3)边界层临界纬度机制,实际发生的扰动的角频率若与科 氏参数相同,则在该纬度处将产生很大的上升运动,有助于形成辐合带。 6.对流不稳定(2004秋)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检测:第9讲-常见天气系统(Word版,含答案)

常见天气系统 选择题 (2019·益阳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区域中纬度近地面天气形势图(实线、虚线分别为等压线、等温线,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地所处半球及天气系统分别为( ) A.北半球准静止锋B.南半球冷锋 C.南半球暖锋D.北半球冷锋 2.受图中甲地天气系统移动的影响,乙地未来一两天( ) A.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B.气压降低,气温升高 C.乌云压顶,阴雨连绵 D.东风狂吹,雪花漫舞 3.影响图中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A.洋流、纬度B.地形、太阳辐射 C.纬度、大气环流D.洋流、地形 解析:第1题,由风向可判断甲处为低压槽部位,再结合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南半球向左偏,可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结合甲处两侧风向可知甲处为南半球冷锋。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处冷锋向乙处移动,则乙地将出现大风(应为偏西风)、阴雨、降温天气,同时因气温降低而气压升高。第3题,图示等温线数值总体上南低北高,而南半球南部纬度高于北部,则等温线分布受纬度影响;同时图示等温线还有明显的弯曲现象,且沿冷空气运动方向向北凸出、沿暖空气运动方向向南凸出,说明等温线还受大气环流影响。 答案:1.B 2.A 3.C 下图示意某气旋(较稳定)经过我国江西省某城市前后该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情况。据此回答4~6题。

4.推测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为( )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D.自东南向西北 5.假如该地6日的日温差为5 ℃,则该地7日的最低气温最有可能是( ) A.13 ℃B.12 ℃ C.11 ℃D.10 ℃ 6.该地6日气压最低的原因是( ) A.大气降水较多B.受冷气团控制 C.盛行上升气流D.地面辐射强 解析:第4题,该城市3-5日风向为东南风,说明该气旋位于城市西部;6日该城市无明显风向,可能正处于气旋中心;7-9日该城市吹西北风,说明气旋位于城市东部;则该气旋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第5题,一般晴天气温日较差要大于阴天。图示6日为中雨天气,且日温差为5 ℃;7日为晴天,则7日气温日较差要大于5 ℃。由图可知,7日最高气温约为16 ℃,则最低气温应在11 ℃以下。第6题,该地6日无明显风向,可能因盛行上升气流,而无水平方向大气运动所致。气流上升运动最强烈而导致近地面气压最低。注意此时大气降水最多是盛行上升气流的结果,而不是气压最低的原因。 答案:4.A 5.D 6.C (2019·郑州模拟)读2017年12月6日14时我国局部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hPa),回答7~8题。

天气与天气预报 教案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天气与天气预报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本节主要解决二个问题:第一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第二,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根据学生的直观性思维特点,应在学习前充分收集近天气资料、照片等在课堂中与学生交流,可用视频片段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的重点是区分天气与气候,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收听天气预报。教学难点是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二、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天气的含义、气候的概念,能正确使用于日常生活,学会识别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当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形象记忆法,识记天气预报符号。通过收看天气预报,培养学生敢于尝试的动手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以辩证和发展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讲解全球各地的动植物感受天气变化前的反应,提问学生我们除了从动植物方面了解天气变化外,还有哪些途径?你们都了解了天气的哪些内容?它和气候是否一样?小组讨论,并做好发言准备。 板书:天气与天气预报 一、天气与气候 概念:特点: 2、新课讲解,以图激趣。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天气相关的图片、漫画,结合知识之窗,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其间提醒学生应从时间和天气状况的具体程度思考。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加小结,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内阴晴、干湿、风雨等的大气状况,时时刻刻都是在变化中,同一时刻不同地区天气差别可能很大。气候是指某地长时间的多年的天气和大气状态的平均情况。 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京气候图,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长时段,平均的大气状态。 过渡:我们学习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那大家能不能辨别呢? 活动一,根据纸片上的文字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再进行归类。邀请两个同学各自用纸卡贴到白板上合适的位置。 天气气候 烈日炎炎、狂风暴雨寒冬那月、秋高气爽 乌云密布、大雨倾盆风调雨顺、冬暖夏凉 晴空万里、风雨交加四季如春、长夏无冬 大雪纷飞、雨过天晴终年炎热、全年湿润 教师点评,天气是具体的天气情况,比如下雨,刮风,天晴等。气候是长时间的平均大气状态。 活动二,判断诗句(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包含的信息属于气候还是天气的描述。小组讨论后,邀请部分同学判读诗句描写的是天气还是气候。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分析诸如清明时节等词语包含的时间长短问题,提醒学生根据天气

高等天气学(试题)

高等天气学 2009年3月新题 1.名词解释:ITCZ,正压大气和斜压大气 2.说明江淮梅雨的大尺度背景条件,暴雨的形成原因。 3.爆发性气旋的发展的因子。 2006年(春季) 1.说明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主要特征及它所引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2.什么叫QBO?说出它的主要特征 3.那些大型天气(或环流)过程能表征低纬间大气间的相互作用(至少说出三种) 4.定常波的特征及其在大气环流中的作用是什么? 5.用图示说明对称不稳定的发生并写出判断对称不稳定的判据。 2006年(秋季) 1.以暴雨或强对流天气为例,叙述中尺度系统的基本特征 2.从气候条件看,那些物理条件与台风形成有密切关系。 3.什么叫ENSO?他对全球天气与环流的可能影响有那些? 4.大气环流的基本问题有那几个方面? 5.图示冷锋模式概念模型 2005年(春季) 1.瞬变波的动量、热量输送特征以及瞬变波主要作用是什么? 2.说出高空急流形成的原因,画出高空急流同高空锋以及对流层顶三者之间关系的综合图, 并图示高空急流入口区垂直环流(或称次级环流)壮况。 3.试述大气环流突变现象,什么叫六月突变? 4.描述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移动规律,并解释2003、2004年夏季江南酷暑的主要原因。 5.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主要物理条件有哪些? 2005年(秋季) 1.叙述北半球大气环流500hPa上的冬夏基本壮况,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2.叙述锋区的次级环流及高空急流有关的次级环流。 3.亚洲夏季风的主要成员有哪些?说明它们在季风形成中各自的作用。叙述印度季风与东亚 季风之间的异同。 4.夏季江淮流域梅雨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说明它与经典锋面的主要区别。 5.简要说明青藏高原的热状况,并说明它对东亚地区环流的影响。 2004年(春季) 1.如果没有青藏高原,东亚地区冬、夏季环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2.什么叫低空急流,它在夏季暴雨及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中起什么作用? 3.什么叫爆发性气旋?它在成因与结构上与普通温带气旋有何不同? 4.热带低纬大气有哪几方面的动力学特征? 5.大气通过什么机制来完成角动量从热带东风带向中高纬西风带的输送? 2004年(秋季) 1.给出下列名词的定义及特征: (1)平流层爆发性增温(2)低频振荡(3)对流不稳定(4)QBO(5)CISK(6)PNA型 2. 描述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的定义及主要特点。 3. 试述热带地区大尺度环流的重要表现及特征。 4. 叙述冬季500hPa上大气环流平均状况,并阐明地形动力强迫及热力强迫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讲常见天气系统 教案

第8讲 常见天气系统 一、锋与天气 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主要分为暖气团和冷气团。 2.锋:冷、暖气团的分界 (1)结构特征: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 (2)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3.锋面类型 (1)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2)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3)准静止锋:指冷、暖气团势力相当而移动幅度很小的锋。如我国夏季江淮流域的梅

雨、冬季贵阳的阴雨天气是由准静止锋造成的。 二、气旋、反气旋与天气1 .基本气压场 (1)高气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B 高压脊。(2)低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A 低压槽。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 ) 天气系统低压高压水平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 由中心流向四周 垂直气流上升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 我国典型实例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长江中下游7.8月的伏旱天气,北方的秋高气爽天气 3.锋面气旋 (1)概念: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2)锋面位置:气旋在等压线向外弯曲处形成锋面。 (3)天气: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剧烈,往往产生阴雨天气,甚至造成雷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4)常见地区: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

微点1 冷、暖气团的温度 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微点2 锋面过境并不一定会带来降水 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 微点3 冷、暖锋的符号各有不同 微点4 图解两类准静止锋 微点5 低压槽附近多阴雨天气的原因 低压槽区域是冷气团和暖气团相交汇的区域,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从而形成锋面,暖气团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 微点6 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反气旋风向 微点7 台风形成的地理条件 (1)洋面温度在26 ℃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形成热低压,逐渐发展形成强热带气旋。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5讲常见天气系统学案鲁教版.doc

第5讲常见天气系统 课标展示核心素养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 系统的特点。 1.综合思维:通过对暴雨、台风、寒潮等天气现象的分析,说明 我国北方地区多寒潮、东南沿海多台风的原因。 2.地理实践力:动手绘制锋面示意图和气旋、反气旋示意图,探 讨各种天气系统在不同时段对天气影响的差异。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2页 [基础梳理] 1.认识锋面 (1)锋面结构示意图 (2)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特别提示】 1.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2.锋与天气 (1)冷锋 时段图示图中城市天气 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干燥 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好

(2)暖锋 时段图示图中城市天气 过境前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干燥 过境时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 过境后气压降低,气温升高,天气转好 1.(综合思维)请说出“锋前”“锋后”的判断方法? 提示:“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的气团移动方向来决定的,以锋线为界,在锋面移动方向上,锋线前方为锋前,锋线后方为锋后。 (3)两类准静止锋 【特别提示】 2.天气不等于气候 天气与气候不是同一个概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而气候是指某一时间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2)联系:气象要素的各种统计量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 【素养引领】 2.(综合思维)锋面活动一定都能带来降水吗?(综合思维) 提示:冷锋经过时一定会带来降温、刮风等天气,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锋前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湿润时,就能形成降水甚至暴雨,如我国北方夏季暴雨天气。 3.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8讲常见天气系统学案解析版

第8讲常见天气系统 一、选择题 (2017·高考江苏卷)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下图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1.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 A.甲B.乙 C.丙D.丁 2.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 A.晴,西南风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D.阴,东北风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东北部地区受强烈的锋面气旋系统影响,甲地处于冷锋锋后,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最可能形成暴雪天气;乙、丙两地位于锋面气旋南部,受暖气团控制,降暴雪的可能性不大;丁地处于锋面气旋东部,暖锋锋面附近,受暖气团缓慢北移影响,可能有降雪,但强度不大。第2题,戊地此时受高压(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此时戊地吹东南风。 答案:1.A 2.C (2019·临汾模拟)下图为我国某月7日21时某种天气系统向东推进过程中气温的垂直变化剖面图。天气系统推进速度为110 km/日,据此回答3~4题。

3.与7日比较,8日水库的气温变化情况是( ) A.气温升高,气温日较差变小 B.气温升高,气温日较差变大 C.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不变 D.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变小 4.图中城市7日比6日大气污染重,其主要原因是7日( ) A.空气下沉受到抑制 B.空气上升受到抑制 C.空气辐散,静风 D.空气辐合,静风 解析:第3题,图示天气系统为冷锋,7日水库位于锋前而气温较高,天气晴朗;8日冷锋向东移动,水库位于锋后而多阴雨天气,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变小。故D正确。第4题,由天气系统移动速度可判断,6日该地还没有受到冷锋影响,气温较高而空气对流较强;7日受冷锋影响,出现了逆温层,阻碍了近地面污染物扩散,故大气污染严重。 答案:3.D 4.B 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下图中a、b、c三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某锋面气旋内,且三地均位于锋线附近。据此完成5~6题。 5.若b地此时吹西风,a、c两地风向、气温等天气现象差异较大,则下列关于a、c 两地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地气温较c地的低 B.a地风力较c地的大 C.a地气压较c地的低 D.a地晴朗,c地阴雨

教学案例:天气和天气预报

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计划地收听收看电视台播放的天气预报节目,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通过“学做天气预报员”的训练,使学生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会看简易的天气预报图。 2.掌握判读卫星云图的基本方法,了解卫星云图对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并初步了解卫星云图是如何制作形成的。 3.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并且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本节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天气预报谈起,并且按照平时电视节目中播放的顺序,依次介绍了卫星云图、天气符号和简易的天气预报图,着重强调对这些图的判断、解读。由于这些内容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继续进行后几节的深入学习。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章的题目是"中国的天气和气候",所以需要在进行本节学习之前首先帮助学生回忆在初一学过的关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的有关内容,这是进行后面学习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各种天气现象。 2.学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难点:城市天气预报图的判读。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以识图、辨图为主要目标,因此可以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安排学生自己画天气符号,并且以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位同学举天气符号,另一位同学模拟天气预报播报员,反复练习,然后交换。另外,为了训练学生读卫星云图的能力,教师可以另外找一幅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天气预报,分析天气趋势。此外在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同时,让学生注意总结规律,并试探预报短期天气。在简单地看与听的同时,主动的去参与实践。 本节内容建议授课1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第三节天气与天气预报教学设计

“天气与天气预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通过认识卫星云图,学会如何判读卫星云图 (3)通过认识、记忆、比赛,掌握常用天气符号及其含义,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判读卫星云图、风向示意图,学会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2)通过记忆天气符号及其含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通过播报天气预报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收看天气预报,联系到日常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2)学生通过学习,提高素质,更好地发挥天气预报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各种天气符号的含义、风向示意图 2、学会看简易天气预报图 难点:读懂天气预报图并流利播报天气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练法、游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当天的雷雨大风天气导入新课。最近频繁的出现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梅州也出现了雷雨天气,给出行带来了很多的不便,老师来上课时,虽然撑伞,由于风大雨大,还是被淋湿了。天气与气候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引出天气与气候的课题。以生活事例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板书]第一节天气与天气预报 [讲授新课] [教师提问]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请大家阅读课本找出这两个概念 [教师讲述]大家找到这两个概念没?请大家齐读,天气开始…… [学生齐读]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大气的风雨、阴晴、冷热等状况。气候: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 [教师讲述]从概念可以看出,天气是短时间内大气的状况,短时间可以是今天、明天、未来几天、甚至同一天大气出现不同的状况。例如今天,早上起来的时候阳光明媚,9点多的时候就下起了大雨,天气时刻在变。而气候较稳定,是多年的天气状况,例如梅州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教师讲述]天气与气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来比较区别。从时间上看……从稳定性……描述的词语也不同…… [教师提问]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请思考。请位同学回答。 [学生回答]天气是气候在某段时间内的具体表现,气候是对长期以来天气变化规律的总结和概括。

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2 课时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锋面气旋的形成原因及对应的天气情况。 (2)阅读、绘制气旋和反气旋的示意图及及其天气图。 教学重点 (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天气特点。 (2)锋面气旋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 (2)锋面气旋的形成原因 (3)天气图的判读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课时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多媒体辅助、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和反气旋。前节课我们学习了锋面系统与天气的关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课本的第二大部分内容: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板书】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承转)首先,我们来学习低气压、高气压等基本气压场的相关知识。 [学生活动] 自学教材,了解基本概念

、 (1) )高气 压 : 中 心气 压四周, 如图中 (甲或乙)。 (2) )低气压 : 中 心气 压四周, 如图中 (甲或乙)。 (3) )高压脊 : 从 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如图中 (A 或B )。 (4) 低压槽:从 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如图中 (A 或B )。 [精讲]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压与高压,是 针对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的;气旋与反气旋,是针对气流状况而言的。图中等压线闭合起来的地区,如果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就称为高气压;若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则称为低气压。 [展示] 气旋的形成(北半球) 强调: 气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辐合 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 [ 类 推 ] 反 气 旋 (高压)

高等天气学(大气所考博真题知识点归纳)讲解

一.定常波: 定义: 把纬向平均环流偏差的时间平均定义为定常波,即*[]A A A =-。它表示时间平均图上的纬向偏差值,又称定常涡旋项,主要反映大气活动中心、高空平均槽脊以及季风等特征。其三维结构主要用半球时间平均场的纬向不对称分布和经度-高度剖面图表征。 形成原因: 定常波的形成主要是地形和非绝热加热分布不均匀性强迫的结果,两者对于定常波的维持都是十分重要的。但热力强迫和地形强迫产生的定常波有不同的结构。热力强迫的扰动尺度比地形强迫的大,尤其是在对流层上部。它们的位相随高度也有更显著、更系统的向西倾斜。 对大气环流的作用: 定常波对热量、西风动量、位势高度有经向输送作用:(1)热量以50N 为中心有很强的向北输送,这与中纬度定常波槽脊随高度有明显的向西倾斜有关。向北的输送有两个最大值区,一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下部,一在近地面附近。(2)动量通量分布的特征在50N 以南有向北的输送,50N 以北有向南的输送。这种输送特征与定常波槽脊在副热带有西南-东北倾斜,在中高纬有东南-西北倾斜的特征有关。(3)因为地转风对位能的经向输送沿纬圈的平均值为零,因此定常波对位能的输送代表的是非地转运动的作用。这种输送的主要特点是在中纬度有明显的向赤道输送。 定常的输送与瞬变波的输送相比一般较弱,*2[]v 和'2[]v 之差特别明显。但是定常波的输送在热量、动量和涡度的局地时间平均的收支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定常波和瞬变波的相对重要性不能只以上述方差和协方差量值来决定。 北半球冬季定常波主要特征: (1)200hPa 高度场在高纬度和低纬度有不同的流型,中纬度有明显的纬向动量向极通量,这种向极通量表示有一个从高纬流型向低纬流型的EP 通量。因此低纬度流型的波动部分是由较高纬度的波动所强迫。中高纬负值中心位于140E 和70W 。在30N 附近高度场分布有明显突变现象,30N 南北高度场有明显反位相分布。 (2)地形作用是确定北半球冬季急流层次上定常波的主脊和主槽位置的主要因子,而热力作用对维持高纬度洋面低压起重要作用。比如,500hPa 高度场在西藏高原和落基山上空有西北气流,气候平均急流向极一侧有明显下游槽。海平面低气压位于高纬度海洋上,等压线沿海面线密集。GCM 数值模拟中气候平均海平面气压扰动可由下边界热力影响产生。 (3)定常波垂直结构。在较高纬度上位势高度场随高度向西倾斜,而且定常波倾斜向上伸展到平流层下部,这种西倾反映了定常波的热量通量在各层上都是指向极地的。高度场中定常波振幅随高度明显增加直到对流层顶,这表明定常波的垂直结构中有一个相当正压分量(即随高度没有位相倾斜)。在对流层顶上,特别在低纬度,高度场振荡的振幅随高度增加而减小;*Z 和* T 都与高纬有一明显反位相分量。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第3章 第8讲 常见天气系统

第8讲 常见天气系统 [最新考纲]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考纲解读] 1.理解冷、暖气团和冷、暖锋的概念,掌握其成因、分布、 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气压分布和气流运动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应用锋面、高低气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分析一些简单的天气实例。(重难点) [思维导图] 考点一锋面与天气 读“锋面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图中A 为暖气团,其性质为温度较高、水汽较多,在其影响下天气特征为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B 为冷气团,其性质为温度较低,水汽较少,在其影响下天气特征为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2)冷暖气团交汇处形成锋面,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3)根据冷暖气团的势力对比可将锋分为三种类型: ①冷锋:冷气团势力大于(大于、小于)暖气团势力,锋面移动方向与冷气团运动方向一致。②暖锋:冷气团势力小于(大于、小于)暖气团势力,锋面移动方向与暖气团运动方向一致。③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例如江淮准静止锋和昆明准静止锋。

1.冷、暖锋过境时的天气描述 时间冷锋 暖锋 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大风和雨雪天气 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 过境后 冷气团取代原来暖气团位置,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好 暖气团取代原来冷气团位置,气温上升, 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温馨提示锋面控制时不一定产生降水,主要看暖气团的水汽含量。如北方春天沙尘暴天气就属于冷锋天 气,但因暖气团水汽含量少而没有形成降水。2.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比较项目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气团势力冷气团强,暖气团弱暖气团强,冷气团弱势力相当移动方向 与冷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 与暖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 来回摆动 锋面剖面示意图 锋面符号气团位置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降水区的位置 (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 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 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暴天气;冬季的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5(试题+答案)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5(试题+答案) 理论知识和业务规范试卷(110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 44分) 1.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思想的核心是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和资 源气象的发展新理念。 2.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深化改革,力争在3到5年 内,建立基本满足国家需求、功能先进、结构优化的多轨道、集约 化、研究型、开放式业务技术体制,增强气象业务和服务能力,提 升气象科技水平。 3.公共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 务、气象科技服务等几方面。 4.《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明确规定:气象工作人员 玩忽职守,导致预警信号的发布出现重大失误的,对直接责任人和 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我国对在东经18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出 现的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达到八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按照其 出现的先后次序进行编号。 6.就精细天气预报而言,短期预报要明确灾害性天气落区,短时和临 近预报要明确灾害性天气出现的具体时间、位置和强度。 7.《关于传输城镇天气预报的通知》要求:全国城镇天气预报每天传 输2次:各省(区、市)早晨7:30前(北京时,下同)将24、48、 72小时三天预报(分08时-20时,20时-08时两段)发往北京,国 家气象信息中心在7:45前向全国广播完毕;每日下午15:00前

将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24、48、72、96、120小时五天预报、下午16:30前将其它城镇五天预报(分20时-08时,08时-20时两段)发往北京,下午16:45前向全国广播完毕。 8. 《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暂行规定(试行)》中,对预报时效定义:短时预报是指未来0-12小时天气参量的描述,其中0-2小时预报为临近预报。 9. 业务运行的多普勒天气雷达通常采用体积扫描的方式观测。 10.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应用领域主要在于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还可以进行较大范围降水的定量估测,获取降水和降水云体的风场结构。 11.对流性天气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条件、抬升力条件。 12.降水回波的反射率因子一般在15dBZ 以上。层状云降水回波的强度很少超过35dBZ 。大片的层状云或层状云-积状云混合降水大都会出现明显的零度层亮带。 13.根据天气分析预报实践的总结,我国常见的大风有冷锋后的偏北大风,高压后部的偏南大风,以及由低压、台风和强对流引起的大风。 14.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数据质量主要受到地物杂波、距离折叠和速度模糊的影响。 15.地转偏向力处在纬圈平面内,它只能改变气块的运动方向。对于水平运动而言,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运动向左偏,并且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的大小成比例。 16.km R 300max ,雷达波长5厘米,max r V 应是6.25m ∕s ,若雷达波长 10厘米,max r V 是12.5 m ∕s 。 17.冷空气翻山下坡是干绝热下沉,也就是说冷空气是沿等熵面下沉,当等熵面的坡度大于地形坡度时,有利于下坡大风的形成。

第五章天气形势预报——【天气预报 精品资源】

第五章天气形势预报 在日常的天气预报业务工作中,预报员通过分析天气图、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气象资料,就会发现大气中存在着各种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按照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而划分的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通常指气压空间分布所组成的系统有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等;指风分布的系统有气旋环流、反气旋环流、切变线等。指温度分布的系统有高温区、低温区、锋区等;指天气现象分布的系统有热带云团等。各种天气系统都有特定的天气现象的分布和演变,都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常见的地面天气尺度的天气系统有冷高压、温带气旋、锋面、热低压与干槽、热带气旋、热带辐合带、地面倒槽等。在高空图上常见的天气尺度的天气系统有低压槽与高压脊、阻塞高压与切变低压、槽线与切变线、低涡、东风波等。 各种天气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机地共存于大气之中,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不停地运动着。它们在运动中又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有的系统强度减弱,乃至消亡。有的系统强度增强,有时还有新的系统生成。天气系统不仅强度发生变化,而且常从一个地区移动到另一个地区。 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变化,一次大范围的天气过程都是和整个天气形势的变化分不开的。 因此,要预报某地天气的变化,就要预报出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的变化及天气系统的空间配置。形势预报是预报未来某时段内各种天气系统的生消、移动和强度的变化,它是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 §5.1制作天气预报总的程序和基本思路 §5.1.1制作天气预报总的程序 制作天气预报通常是按“先形势,后要素”;“先高空,后地面”;“先强度,后移动”的程序进行的。 1

一、“先形势,后要素” 指的是先制作天气形势的预报,然后再制作气象要素的预报。 天气形势也就是指天气系统的空间分布及其显示的大气运动状态。着眼于流场的称环流形势,着眼于气压场的称气压形势。一般指大范围地区的天气形势,如北半球天气形势、欧亚天气形势等。天气形势在地面上的表现称为地面天气形势;在高空的表现称为高空天气形势。 天气形势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主要取决于行星尺度的环流和系统。按大范围流场特征可概括为纬向环流型、经向环流型和阻塞环流型等。每种环流型大体都有对应的天气过程和天气分布。一种天气形势稳定维持时,相似的天气变化过程将会反复出现;天气形势发生显著变化或突然调整时,天气将随之发生变化,甚至剧烈变化。对天气形势的分析和预报是制作短、中期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 气象要素是指大气的特征量:云、风向风速、能见度、气温、天气现象等。 为什么要先制作天气形势预报,然后再制作气象要素的预报呢?这是因为天气形势预报是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一定的天气形势配置着一定的气象要素,气象要素的变化都是随着天气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气象要素对天气形势虽然也有影响,但没有天气形势对气象要素那样明显。知道了未来的天气形势就可以根据这样的形势推测未来的气象要素。 二、“先高空,后地面” 指的是先预报高空的天气形势,然后再预报地面天气形势。 为什么要按这样一个顺序进行呢?这是因为: 1、地面天气形势受下垫面影响大,多闭合系统,系统显得凌乱,而高空天气形势如700hPa、50OhPa受下垫面影响小,空气运动具有准地转的性质,系统又比较完整,这样便于人们掌握系统的主次。 2、高空天气形势对地面天气形势和天气现象影响大,有牵制作用。 3、高空天气形势对人们通常关心的天气现象(如云和降水)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天气现 1

高等天气学

2005春季 1.瞬变波的动量、热量输送特征以及瞬变波的主要作用是什么?P24-P31 2.说明高空急流形成的原因,画出高空急流同高空锋以及对流层顶三者之间关系的综合图,并图示高空急流入口区垂直环流(或称次级环流)状况。 P138-139,P147-148 在对流层中,中纬地区上空经常出现温度梯度较大的狭长区域,水平温度梯度的方向由南指向北,根据热成风原理,西风风速随高度迅速增加,因而中纬度上空地区就会经常出现西风急流。 3.试述大气环流突变现象,什么叫六月突变? 在全球范围内,大气环流一年中只存在两种主要的环流形势,即冬季型和夏季型。这两种环流形势在每年的6月和10月发生明显的季节转换,这种转换在非常短促的时间内完成,所以称为大气环流突变。从典型的冬季型环流到典型的夏季型环流的转换发生在六月,称为“六月突变”,从典型夏季型到典型冬季型的演变发生在十月,称为“十月突变”。这种突变是半球范围乃至全球范围的现象,但以亚洲最明显。中东地区和我国青藏高原附近变化最早,向东逐渐波及太平洋中部,美洲最迟也最不明显。 环流突变以高空东西风带为标志。冬季东亚存在着两支强西风带,到了6月,南支强西风带突然不见了,而北美的强风带也明显北移。到10月东亚又出现两支强西风带,北美的强西风带也南移回到冬季的位置。 对流层中部环流:冬季的主要特点是以极地低压(又称为极涡,分裂为两个中心)为中心、环绕纬圈的西风环流,西风带中有尺度很大的平均槽脊,其中三个明显大槽分别位于亚洲东岸、北美东部和欧洲东部。与之并列的三个平均脊分别位于阿拉斯加、西欧沿岸和青藏高原北部。副高强度小,中心都位于海上。夏季和冬季相比极涡中心合并为一个,中心位于极点,环绕极涡的西风带明显北移,而且等高线变稀,中高纬度出现四个槽。冬季从青藏高原北部伸向贝加尔湖地区的脊,在夏季变为槽,北美东部的大槽由冬到夏略为东移,东亚大槽移到堪察加半岛附近。冬季在欧洲西海岸的平均脊,夏季变为槽。副高大大加强并北移,在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非洲大陆西部各有一个闭合中心。 4.描述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移动规律,并解释2003、2004年夏季江南酷暑的主要原因。 出现在对流层中下层位于大洋上的暖性高压——副热带高压,其强度和范围冬夏季有很大不同,夏季强盛,位置最北,冬季减弱,位置最南。西太平洋副高脊线随着季节北进、南撤现象是东亚大气环流季节转换的最显著特征。夏季副高的移动有缓慢移动和突然跳跃两种方式,从初夏到盛夏西太平洋副高有两次明显的季节性北跳,平均而言,6月中旬前后,副高开始第一次北跳,东亚夏季风推进到长江流域,江淮流域入梅;7月中旬前后,副高第二次北跳,东亚夏季风推进到华北,江淮流域梅雨结束,华北雨季开始。初夏至盛夏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北跳的位置对我国东部雨带的变化有直接影响。 西太平洋副高在随季节作南北移动的同时,还有较短时期的活动,即北进中可能有短暂的南退,南退中可能出现短暂的北进,且北移常与西进结合,南退常与东缩结合。西太平洋副高的这种进退,持续日数长短不一。如果将一个进退算作一个周期,长的可达10天以上,短的只有1-2天。 2003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晚,强度偏弱,夏季西太平洋副高位置较往年偏南。6月20日前,主要降水带维持在华南、江南地区,对应于华南地区汛期;6月21日主要降水带北移到淮河流域,并维持到7月22日,降雨量多,但雨期集中,雨带位置偏北,局部地区降雨量大,而南方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副高强度偏强,位置偏西,有利于西南暖湿气流向北输

七年级地理上册 4.1《天气和天气预报》教案 粤教版

《天气和天气预报》 本节课主要向同学们讲述了天气状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天气预报的重要性,然后,主要讲解了常用的天气预报符号。最后,讲解了人类活动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区分与运用“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这一节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天气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天气,学会观看天气预报;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能区分与运用“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各种类型的地图和气象图;

2、准备一些典型的图片; 3、多媒体课件。 板书: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 【讲授新课】 活动探究 师:天气状况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天气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及时获取天气信息,预知天气变化,有助于我们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 活动探究 师:比较表4-1、表4-2,说出“天气”与“气候”含义的差别。 生:学生讨论回答。 师:判断下列诗句哪些描述“天气”,哪些描述“气候”。 生:学生抢答。 学习新知 师:天气预报是气象专家通过对各种途径获取大气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后对未来天气所作出的预测,一般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天气预报图上有特定的天气预报符号。 活动探究 师: 1.连续收看你所在地区一周的天气预报数据,并做好记录。 生:讨论回答。 师:读图4.3,以4人小组为单位模拟电视天气预报,向同学报告北京、上海、广州、海口四地的天气预报。参观当地气象台,了解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生:学生讨论回答。 学习新知 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关注每日天气的变化,而且越来越关心每天空气质量的状况。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大量有害物质被排放到空气中,空气中的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浮尘)、可入肺颗粒物(PM2.5)及有害气体等含量增加,

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第1 课时锋与天气 1. 理解不同锋面系统的活动规律和天气特点。 2. 可以根据近期天气情况的变化对将来一段天气形势作出预测。 过程与方法: 1. 会运用简易天气形势图分析各地天气系统及天气变化趋势。 2. 绘制冷暖锋示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应用知识为生产服务的观念。 2. 激发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力审美情趣。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通过预习,自主完成基础内容,不明白的问题做好标注) 1.气团 (1))什么是气团? (2))冷 1 2.锋 (1))什么叫锋面、锋线、锋? (2))锋的类型有哪些? 【思考】 ①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广大地区,天气状况如何? ②锋面附近的天气状况是怎样的?

二、冷锋 【动动手】 观看冷锋形成过程动画,根据动画及课本图2.19 左图,绘制冷锋示意图(注意:冷暖气团位置、运动方向及标注雨区位置) 【合作探究】未来24 小时内寿光的天气变化情况? 要求:认真观看经过寿光境内的冷锋移动过程动画,试描述未来24 小时内寿光的天气变化情况。(先自主思考2 分钟,再小组内交流讨论3 分钟,后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思考】下图为冷锋过境前后气温、气压变化曲线,a、b 曲线分别表示什么?

【冷锋小结】(完成表格2 中冷锋部分) 三、暖锋 2 2 四、准静止锋: 1.天气特征: 2.表示符号: 3.雨区: 4.常见天气实例:

【课堂小结】自主梳理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构建知识框架。 【课堂反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按成因分,甲为锋,乙为锋。图中A、B、C、D 四地,受暖气团控制的是。 ,此时该地出现 等天气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