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3SectionB2教案

Unit3SectionB2教案
Unit3SectionB2教案

课题

Unit 3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Section B 2

班级

学科

七(1)班英语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To learn to use: bus stop, train station, subway station ●To learn to talk about how to get to places further.

教学

重难点

Personalizing Inferring vocabulary

学情分析及课前准备How does Li Lei get to school? First, he rides his bicycle to the bus station. Then he takes the early bus to school. Do you know the bus station? It’s a place where trains stop here. Today we’ll study some other “stations”

教学活动设计3a Reading and writing

Now you can say something about how you get to school.

Do you want to know how students around the world get to school? Read the article, and then decide if the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in your exercise book.

Check the answers:

T 1. In North America, not all students take the bus to school.

T 2.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re differen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F 3. In Japan, the three most popular ways of getting to school are bus, train and bike. (Students take trains, or walk, or ride bikes)

F 4. In China, bikes and buses are the most popular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It depends on where you are)

T 5. Students in Hongshanhu and Kaishandao have to take a boat to get to school.

Read the article once again, this time, to slash/ the sentences, underline the useful expressions in it and shadow the connectives. After school, you are going to write them down in your notebook. How do students around the world get to school?

In North America, most students/ go to school/ on the school bus. Some students/ also walk/ or ride bikes to school.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things are different. In Japan, most students/ take trains to school, although others also walk/ or ride their bikes. In China, it depends on /where you are. In big cities, students usually ride bikes to school/ or take buses. And in places/ where there are rivers and lakes, like Hongshanhu and Kaishandao, students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boat. That must be a lot more fun/ than taking a bus!

3b Reading and writing

Look at the chart. Then read the article and fill in the blanks. You can find the answers in the chart. Please complete the activity individually.

Check the answers:

How do the students get to Garden High School?

At Garden High School, most students ride their bikes to school. Many students walk. Some students drive. Other students take the bus. A small number of students take the subway.

3c Writing

Just now we filled in an article about how students get to Garden High School. What about you? How do students in our class get to school? Let’s make a survey and list your ideas on the board. You can use the words and numbers to write a passage about how students in our class get to school.

Sample passage:

In my class, most students ride their bikes to school. Many students go to school on foot. Some students live far from school, so they go to school by bus. A few students take their parents' car to school.

At Taiyuan Wuzhong, most students live at school. They just walk to their classroom. So they don’t ride their bikes to school. Many students play on the playground in the early morning. Some students play football. Some read aloud their English texts. But at the same time, other students in other schools have to take the bus, ride the bike, to hurry to their schools.

4 Making a survey

Now, please. Look at the chart. Read the heading and the phrases listed below. Please complete the chart in ten minutes. You can go around the class and ask questions to find out the answers. Look at the dialogue in the box next to the chart. You can ask questions like this.

The first student to fill all the blanks wins. Let’s see who the champion is.

Find someone who…Names

lives 10 miles away from school.

walks to school.

takes a bus to school.

takes more than an hour to get to school.

ride s a bike to school.

takes the subway to school.

takes less than ten minutes to get to school.

Closing up by discussing the main points of this part

Do you remember Nina? How does she get to school? How do students around the world get to school? Please tell me in your own words. And I will also ask some of you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mselves. Who will be the first to have a try?

SELF CHECK

Goals

●To revise the vocabulary introduced in the unit

●To practice writing skill

Procedures

1 Filling the blanks and making sentences

Look at part 1.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words given to you. Change the form of the word if

necessary.

Check the answers:

1.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in the morning?

2.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 your town?

3.When it rains I take a taxi.

4.How far do you live from the bus station?

5.I like to ride my bike on the weekend.

Now make your own sentences with the words. I’ll ask some students to write the answers on the board. And then we shall correct their mistakes together if they get any.

1.When will you get to Beijing?

2.I cannot think of any good methods to learn English.

3.I take a plane to go to my school in Shanghai.

4.My teacher lives close to the school.

5.I never ride a bike in life. But I like riding horses sometimes.

2 Planning schedules

Finish the schedule.

Saturday Sunday

Morning: take a bus around the city, go

shopping at supermarkets

Morning: go to visit Mt. Wutai

Afternoon: visit Jinci Afternoon: go around Pingyao City Evening: watch Jinju at a therter Evening: fly home from Taiyuan

Just for fun!

Let’s sing a song in English.

Three Blind Mice

Three blind mice, see how they run!

They all ran after the farmer's wife,

Who cut off their tails with a carving knife,

Did you ever see such a thing in your life,

As three blind mice?

板书设计6.When will you get to Beijing?

7.I cannot think of any good methods to learn English.

8.I take a plane to go to my school in Shanghai.

9.My teacher lives close to the school.

I never ride a bike in life. But I like riding horses sometimes.

素描石膏几何体教案

素描石膏几何体教案 几何体之间的联系最重要的是需要理解从方到圆的相互转换,而再复杂的几何体也是这些方圆的组合。 方形是几何体里面最基础也最容易表现的,大家在画圆形的时候往往是在方形的基础上去切割圆形,在明暗上也是,方形的明暗变化明确,圆形变化微妙,所以大家在画几何体的时候,是需要理解明暗变化的根源来自形体和光源。 长方体组合作画步骤 步骤一:构图,用长直线确定立方体的大致位臵,画出基本的形体和透视关系。 步骤二:结构,将长方体组合的内部结构表现好,线条要准、直、虚。 步骤三:黑白灰,从整体出发,快速的区分整体画面的亮部、暗部。重点抓住明暗交界线的变化,在区分几处暗部的基本层次时注意反光的处理要有强弱。 步骤四:深入塑造,加强明暗交界线的表现,区分明暗交界线的轻重变化,加大画面整体虚实的对比,在表现过渡面的时候,注意会层次的把握不宜过重。 画素描石膏几何体起稿时要记住这些: 构图定位是非常重要的。起稿要看整体,先在要画的物体上找到整体,把整体想要画进去的物体,在心里定个摆放的位臵。定好位臵后再画,用直排线定位臵,拿笔要倾斜,画时要轻些,后期容易改。然后慢慢加深力度和型的准确慢慢加强。 画素描石膏几何体要怎样才能避免以下问题? (一)画不准有几个原因:

1.观察能力不是很好;观察的时候最好眯着眼睛去看,找出黑白灰的大层次关系,多对比多观察多练习多思考。 2.缺乏正确的观察方法;一般只要画多了,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不难。 3.画的太少; 4.作画姿势不正确。 (二)“画出来的调子也像磨出来的”的原因可能是:(1)画的时候握笔的方式导致于手在画画的时候压到画过的地方或摩擦到。(2)用笔的时候没有深浅或过轻的涂抹,所以排线是很重要的。(3)明暗对比度不够强,等问题。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完整版)301页

第一单元 大自然是个奇妙无比的世界,有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为什么小蝌蚪和它们的妈妈长得不一样?能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的“我”究竟是什么?植物妈妈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本组教材以“自然科普”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们走进大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语文园地一”和“快乐读书吧”。 课题 内容简说 小蝌蚪找妈妈 本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我是什么这是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 植物妈妈有办法 作者以诗歌的形式介绍了植物中的“蒲公英”“苍耳”“豌豆”等传播种子的方法,揭示了大自然的奇妙。 1.会认5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学习25个生词;掌握多音字“教、没、为、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并从中理解大自然所蕴含的道理。 4.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的能力,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1.会认5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没、为、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1.《小蝌蚪找妈妈》………………………………………………………… 2~3课时 2.《我是什么》……………………………………………………………… 2~3课时 3.《植物妈妈有办法》……………………………………………………… 2~3课时 语文园地一…………………………………………………………………… 3~4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交流中理解课文内容,养成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主动积累词汇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1.小蝌蚪找妈妈 课题小蝌蚪找妈妈课型新授课

二次根式加减法教学设计讲解学习

16.3二次根式加减法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和运算。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把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这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及混合运算。本节课在以前及后续学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因为本节既是第五章相关内容的发展,又是后面将学习的解直角三角形、一元二次方程、等章节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所带八年级一二班学生基础较差,两极分化较严重有部分学生对第五章平方根、立方根的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对整式加减运算欠账比较多,因此学习本章时有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法则,会用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引入数学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减法运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首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 2.难点:二次根式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去括号问题。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 六、教学媒体:多媒体,白板。 七、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新课 【活动一】:计算下列各式 教师点评:上面题目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合

并就是字母不变,把系数相加减。 【活动二】: 现有一块长7.5dm 、宽5dm 的木板,能否采用如教科书图16.3-1所示的方式,在这块木板上截出两个面积分别是8dm 2和18dm 2的正方形木板? 分析:由于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8和18,显然木板够宽,下面考虑木板是否够长。由于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和为188+,这实际上是求8和18这两个二次根式的和,计算188+之前,我们先来看下面几道题怎么算? 22+32(1)8-38+58(2)2 7+27+397 ?(3)3-23+2(4)3 师生行为:(1)学生分组讨论,探求方案。 (2)教师倾听学生的交流,指导学生探究。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将8和18化成最简二次根式;能否将分配律运用到计算 中 。 师生行为:分析188+的计算过程 教师讲解点评: 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法则. 生:二次根式加减法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语文教案 识字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 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 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 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 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 认读字音。 2 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 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 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 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 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二次根式加减法教学设计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学习目标】 1、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2、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识别同类二次根式。 3、会利用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 难点:1、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2、熟练进行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 突破: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的关键在于二次根式化简,在讲解过程中引入几个整式加减法的运算。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为主,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精选二次根式的加减的例题。 学生准备:复习最简二次根式,预习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学习二次根式化简的目的是为了能将一些最终能化为同类二次根式项相合并,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本节课就是研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二)、整体感知: 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应分二层含义去理解(1)化简后(2)被开方数还相同.通过正确理解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法则来准确地实施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应特别注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时仅将它们的系数相加减,根式一定要保持不变,并可对比整式的加减法则以增加对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理解,增强综合运算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最简二次根式、整式加减法等知识,引入二次根式加减法 1、如何判断一个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2可以化简吗? (学生回答)

A、判断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的两条标准: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所有因数或因式的幂的指数都小于2。 B可以化简 3、什么是同类项? (https://www.360docs.net/doc/e93943943.html,/view/313812.htm) 4、如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https://www.360docs.net/doc/e93943943.html,/view/b2f6351252d380eb62946d99.html (课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计算)(计算17题1、2小题) 5、计算:(1)2x-3x+5x (2) 22 23 a b ba ab +- (教师点评:上面题目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合并就是字母不变,系数相加减.) (教师提出问题)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与整式的加减运算有什么相似之处?这就是今天要探讨的问题——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二、引出同类二次根式并让学生进行判断 1、自学课本第10—11页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A、什么是同类二次根式? B、判断是否同类二次根式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几个二次根式化成_______________后,如果它们的 ________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判断是否同类二次根式注意问题: (1)被开方数相同。 (2)二次根式不能再化简。 (3)与二次根式的系数无关 (学生练习) 2、试观察下列各组式子,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https://www.360docs.net/doc/e93943943.html,/Math/Ques/Detail/5ecac9ed-127c-453b-b76a-a0acb7b 79d5b C、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几何体结构素描的教案

几何体的意义 ?常见的几何体主要有:正方体、长方体、球体、锥体、六棱柱体、圆柱体等。 ?几何体是初学绘画的必修课.因为几何体在结构上单纯,也是一切复杂形体最基本 的组成和表现形式,通过对几何体的绘画学习,不但能让初学者掌握最基本的形体素描表现方法,而且也可从中初步的循序渐进的掌握物体的结构以及透视的变化. 结构素描 ?物体本身并不存在纯粹的线条,所以用线条去表现物体,是对物体的一种高度概括, 要求绘画者对物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有很好的认识,用线条去表现物体的外轮廓和内在的结构。 几何的绘画方法 ?1、观察物体:选择合适的绘画角度,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 ?2、构图:根据画面的需要,采用横构图或竖构图,把物体放在画面的适当位置,一 般遵循“上紧下松,左右相当”的构图原则。 ?3、起形:用长直线概括出物体大的形状,再具体到局部。(注意透视法的运用) 正方体的绘画方法 ?4、调整: ?调整在整个绘画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步.在前面局部的刻画中,难免会出现和整个 画面不和谐的地方,或者是刻画不足或者是刻画太过,甚至是某些局部的形不够准确,都会影响到整体效果,在调整过程中,就是针对这些进行修改,使其在形体上准确。

正方体相关的透视知识★ 焦点透视法 焦点透视法是固定的一个视点位置对形体的观察,在焦点透视法中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透视现象大多是通过对立方体的三个面所进行观察来决定立方体的透视表现。焦点透视可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圆透视等。 ①平行透视,即一点透视。当立方体的一个体面与视点(眼睛)平行时候所产生的透视现象,立方体正面为正方形,因为在这种透视现象中只有一个消失点,所以也称为一点透视。 ②成角透视,即两点透视。当立方体的一个体面与地面平行,其他的体面与眼睛成一定角度的时候所产生的透视现象,这种透视有两个消失点,所以也称为两点透视。 ③倾斜透视,即三点透视。因为视点太高所产生的仰视倾斜透视,或者视点太低所产生 的仰俯倾斜透视,两种透视中都产生三个消失点,所以也称为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图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学设计

16.3二次根式加减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和运算。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把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这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基础较差,两极分化较严重有部分学生对平方根、立方根的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对整式加减运算欠账比较多,因此学习本章时有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法则,会用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引入数学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减法运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首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 2.难点:二次根式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去括号问题。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 六、教学媒体:多媒体,白板。 七、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新课 【活动一】:计算下列各式 教师点评:上面题目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同类项合并.同 类项合并就是字母不变,把系数相加减。 【活动二】: 现有一块长7.5dm 、宽5dm 的木板,能否采用如教科书图16.3-1所示的方式,在这块木板上截出两个面积分别是8dm 2和18dm 2的正方形木板? 分析:由于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8和18,显然木板够宽,下面考虑木板是否够长。由于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和为188+,这实际上是求8和18这两个二次根式的和,计算188+之前,我们先来看下面几道题怎么算? 22+32(1)8-38+58(2)2 7+27+397 ?)3-23+2(4)3 师生行为:(1)学生分组讨论,探求方案。 (2)教师倾听学生的交流,指导学生探究。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将8和18化成最简二次根式;能否将分配律运 用到计算中 。 师生行为:分析188+的计算过程 教师讲解点评: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识字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宜、层、染”等12个生字,会写“宜、色”等10个生字。 (2)识记12个成语,大致理解词意,并能熟练朗读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根据音节掌握字音,熟读成语。 (2)以图文对照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成语所表达的画面,大致理解成语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识记12个成语,大致理解词意。 2、引导学生借助画面与生活实际的联想来理解词意。 3、“叠、翠、爽”等字的字形识记及掌握一字多组的方法。 教学准备: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2、掌握字音,熟读成语,以图文对照的方式引导学生大致理解词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景色宜人的金秋时节。(板书课题)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韵母。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层、尽、染、淡、登、翠”等字) 4、开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指导观察教材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多种形式读。

(2)指名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一首歌,她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丰收的粮食告诉我们秋天来了;各色的瓜果告诉我们秋天来了。同学们,只要你是生活的有心人,你就能感觉到秋天就在我们的身边! 五、布置作业 1、规范地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形式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认真书写10个生字。 2、复习巩固成语,通过理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二、在写中巩固识字 1、认读字音。 2、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3、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 、学生练习。 三、实践活动(收集描写秋天的词语):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四、总结课文 教师:同学们,秋天是那么美丽,她永远是属于我们的,她时刻向我们敞开多彩的胸怀,就让我们走进秋天,融入大自然吧,我们一定会发现生活中的一切是那么美好! 五、课堂作业 1、熟练地朗读课文和课后词语。 2、收集有关秋天的词语。 3、画一画你见过的秋天景色。 板书设计: 识字1

二次根式的加减

第三讲:二次根式的加减 二、二次根式的加减 1、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样的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例1.当a =________时,最简二次根式12-a 与73--a 是同类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步骤: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例2:计算: (1)483 2315311312--+ (2))5.0420010 1(08.027252+-+ (3)a a a a a a a 1082 363273223-+-

(4) 2 + + - + a b b a b a a b 三、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注:1、在有理数范围内成立的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成立; 2、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 例3:计算: (1) 2 2)3 2 2 3( )3 2 2 3(- - + (2) )7 5 3 )( 7 5 3 (- + + -

(3 ) 2 1 2 (π) --++-+ (4) ? ÷ - 4 8 ) 8 3 2 (3 x x x x (5) 101 10010 3 10 3) ( ) (- +.

《二次根式》全章复习与巩固 一、化简 1、无条件的(所有字母取正数) ① 2、有附加条件的 a< ①0)

② 5(03)x x --<< 3、 有隐含条件的(有意义的字母的取值范围) ① 2+ ② - 4、 需要分类讨论的 ① -

二、因式分解(实数范围内) ① 4 a++ ② 2 x x +-- ③ 2 215 x+- 三、解方程(组)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3二次根式的加减教案

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1)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加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中,渗透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的方法的理解.再总结经验,用它来指导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根式. 2.难点关键:会判定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教法:1、引导发现法: 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链,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感悟新知,建立分式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类比、参与问题讨论,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对实现教学目标起了重要的作用;2、讲练结合法:在例题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与同类项进行类比,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后配以精讲,并进行分层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规范的解题格式。 学法:1、类比的方法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感悟二次根式加减的模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2、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阅读教材及材料,体验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分组讨论法将自己的意见在小组内交换,达到取长补短,体验学习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4、练习法采用不同的练习法,巩固所学的知识;利用教材进行自检,小组内进行他检,提高学生的素质。 媒体设计:PPT课件,展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式. (1)2x+3x;(2)2x2-3x2+5x2;(3)x+2x+3y;(4)3a2-2a2+a3 教师点评:上面题目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合并就是字母不变,系数相加减.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式. (1)(2) (3(4) 老师点评: (1当成x,不就转化为上面的问题吗? =(2+3

石膏几何体素描写生教案

石膏几何体素描写生教案 授课人:缪湘春 课题:石膏几何体结构写生 授课年级:高二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透视规律、作画步骤。 教学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和分析,透视现象和原理。 教学难点: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绘画透视原理。 教学方式:讲授法、示氾法、图片展示法。1 课程内容: 一、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目的和意义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石膏几何体是基础的基础。石膏在一定的光线下,因其质地洁白, 会呈现出不同的黑、白、灰色调,结构比较简单,轮廓比较明确。石膏是静止不动的,作画者有足够的时间冷静的分析对象结构的穿插,衔接、体面的转折关系,表现其体积结构、比 什么是结构素描 例、空间、质感、明暗等因素。

1、结构素描的概念 根据形体的形状结构以线为主准确的表现出物体的内部结构和透视变化。 2、理解结构素描 以简练概括的线条为基本语言,相对忽略明暗、光影变化和质感,着重研究对象的造型、空间的内部结构的一种画法。 三、组合几何体写生存在的问题 1、构图 指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空间所组成的画面结构,有称画面结构表现:三角形、梯形、椭圆形、S形等。 上紧下松,左右位置适合 2、比例 一是被画对象内部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是被画主要对象与周围物体之间的关系 3、结构线条的表现,虚实的变化。 线条的组合和粗细,轻重的变化来表现。 四、基本透视原理 一、常见的透视 透视现象是我们学习写实素描必须搞明白的内容,基本上可分为:1平行透视,2成角 透视,3圆的透视。 1、平行透视 当立方体的一个体面与画面平行,所产生的透视现象为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特点:立方体只有一个消失点,即心点(主点 2、成角透视 当立方体二个体面与地面平行,其他体面与画面成一定角度时,所产生的透视现象为成 角透视。 成角透视的特点:有两个消失点。 3、圆的透视 垂直于画面的圆的透视形一般为椭圆。它的形状由于远近的关系,远的半圆小,近的半圆大。垂直于画面的水平圆位于视平线上下时,距离视平线越过越宽。 二、透视在绘画的特性 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实远虚、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粗远细、近疏远密 五、结构素描的写生步骤 1、观察、最初的感性认识 2、塑造大型、用辅助线条定比例、透视。 3、描绘细节、从关键部分开始,明确结构。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温馨提示:本教案适用于部编最新版教材,望大家谨慎下 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__ 【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42名,男生22名,女生20名。有3名学习困难生。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知识积累,不过对偏旁部首的认识还不熟。汉语拼音巩固率一般,音序清晰,这为本册的音序查字法打下了基础。写字姿势正确,但有4人因身体原因及习惯不良,需再加强写字习惯的督促。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较好。本学期计划进行每天中午半小时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再加大阅量。 【教材分析】 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的的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此外还适 当兼顾时代性。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但这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这不 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目对少了。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一、关于识字写字: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会使 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重视写字姿势的习惯培养。(重在学会方 法和习惯)二年级学生识字、认字量较大,学生每天的书写生字量很大。此时学生书写的多为合体字,对汉字的间架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是学生形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关键期。结合课堂内的写字指导渗透一些相关的书法知识,对学生大有好 处。学生如果在写字过程中初步具有了一定的书法意识,自然会有意识的将字写 好,也许开始写得慢一些,但到后来习惯、字体已经形成自然就写得又快有好。减少一个字的书写遍数,给学生以宽松的作业时间,重在写字质量上提出要求。舍得拿出课时进行书法教学和比赛,必然会促使班级整体书写水平的提高。教师和学生必然从中获益匪浅。 二、关于阅读积累:二年级的阅读还要继续重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这里的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的习惯,这里还包括这阅读目标里所讲的第2、3、10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喜欢图书、爱护图书”这些方面。目前学生已达到了近千字的识字量,已经掌握了部首、音序两中查字方法,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篇目,让他们爱上读书,形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学生的视野会更加开阔。 三、关于写话:第一学段对写话没有统一的要求,但强调了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 感叹号。”由此可知,写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为

二次根式的加减练习题

21.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填空与选择(每小题4分,共40分). 1.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 ,称这几个二次根式为同类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加减:①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 ____________;②再把 _____________分别合并. 3.下列各式中,与2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 A .23 B .6 C .8 D .10 4. 已知二次根式42-a 与3是同类二次根式,则的a 值可以是( ). A .8 B .7 C .6 D .5 5.计算8-2的结果是( ). A .6 B .6 C .2 D .2 6.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3= B .532=+ C . = D .224=- 7.化简:3+(5-3)=_____________. 8 .计算:计算:_____________ 9.如果两个最简二次根式3213+-a a 与能合并,那么=a ________ 10.如图是由边长为1m 的正方形地砖铺设的地面示意图,小明沿图中所 示的折线从A →B →C 所走的路程为_______m .(结果保留根号) 二、计算与解答(60分). 11.(20分)计算: (1)481227+- (2) ()() 1515-+

(3)225213 32+- (4)22)2332()2332(--+ 12.(8x ,小数部分为y ,求xy 的值. 13. (10分)先化简再求值: 215),6()3)(3(+= --+-a a a a a 其中 14.(提升与拓展)(10分)计算 211++321++431++…+100 991+ 15.(提升与拓展)(12分)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472,472-=+BD ,求菱 形的边长和面积.

素描几何体教学教案分解

第一课:画素描所使用的工具及素描中线的表现方法 1、铅笔:美术铅笔的铅芯有不同等级的软硬区别.硬的以"H"为代表,如:1H、2H、3H、4H等,前边数字越大,硬度越强,即色度越淡;软的以"B"为代表,如:1B、2B、3B、4B、5B、6B等,数字越大软度越强,色度越黑;学生用铅笔一般是HB形,软硬适中.对於初学绘画的可从HB到4B中选择三种类型就可以了. 2、炭笔:炭笔的用法和铅笔相似,炭笔的色泽深黑,有较强的表现能力,是画素描的理想工具,用於画人物肖像尤佳.但画重了很难擦掉. 3、木炭条:木炭条是用树枝烧制而成,色泽较黑,质地松散,附着力较差,画完成后需喷固定液,否则极易掉色破坏效果. 4、炭精棒:炭精棒常见的有黑色和赭石色两种,质地较木炭条硬,附着力较强,可用可不用固定液. 5、橡皮:画画用的橡皮一般常用的有香型的较软的橡皮和可塑性橡皮,可塑性橡皮如同橡皮泥,用起来非常方便. 6、画板和画夹:画板和画夹都有不同的型号,大小可随自己的画幅而定,初学者选用590X440mm左右的为宜.画板比较坚固耐用,画夹则方便携带,是外出写生的好帮手. 7、画纸:画纸要选用纸面不太光滑且质地坚实的素描纸最佳(图画纸的质地较松软,初学者不容易掌握),素描纸的附铅性强,且质地坚实,可反复擦改不易损坏纸面.

一、握笔 1、画画的握笔方法是和平时写字有区别的.通常的握笔方法是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铅笔(如图1),小指作支点支撑在画板上(或悬空),靠手腕的移动来画出线条(如图2). 2、只在细部刻画时才会采用象平时写字的握笔姿势,但依然是靠小指的支点来移动手腕完成(如图3). 二、画板的摆放 1、画板的摆放应和视线垂直,画者和画板之间,应保持到可伸直臂膊的距离.这样在画的过程中,始终能照顾到全局,也避免由於视角的原因造成的透视错误(如图7).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1.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蝌蚪、大青蛙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会捉害虫。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4.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手指玩具,分角色演一演,使学生在朗读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词句的意思,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3.通过质疑、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 (一)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读题 2.质疑:①小蝌蚪长什么样?②它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师)2.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3.看连环画,找到相应的小节,一起读一读。 4.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小节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生字 会认字:塘、脑、袋、灰、哇、教、捕、迎、阿、姨、宽、龟、顶、披、鼓 会写字:两、哪、皮、跳、就、肚、孩、 生字组词 塘táng 鱼塘yútáng 池塘chítáng 脑nǎo 大脑dànǎo 脑袋nǎo dai 头昏脑涨 袋dài 袋子dài zi 一袋yīdài 酒囊饭袋 灰huī灰色huīsè灰心huīxīn 万念俱灰 哇wā好哇hǎo wā哇啦wālā 教jiào 教室jiào shì教育jiào yù因材施教

几何体结构素描的教案.

几何体的意义 ?常见的几何体主要有:正方体、长方体、球体、锥体、六棱柱体、圆柱体等。 ?几何体是初学绘画的必修课.因为几何体在结构上单纯,也是一切复杂形体最基本 的组成和表现形式,通过对几何体的绘画学习,不但能让初学者掌握最基本的形体素描表现方法,而且也可从中初步的循序渐进的掌握物体的结构以及透视的变化. 结构素描 ?物体本身并不存在纯粹的线条,所以用线条去表现物体,是对物体的一种高度概括, 要求绘画者对物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有很好的认识,用线条去表现物体的外轮廓和内在的结构。 几何的绘画方法 ?1、观察物体:选择合适的绘画角度,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 ?2、构图:根据画面的需要,采用横构图或竖构图,把物体放在画面的适当位置,一 般遵循“上紧下松,左右相当”的构图原则。 ?3、起形:用长直线概括出物体大的形状,再具体到局部。(注意透视法的运用 正方体的绘画方法 ?4、调整:

?调整在整个绘画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步.在前面局部的刻画中,难免会出现和整个 画面不和谐的地方,或者是刻画不足或者是刻画太过,甚至是某些局部的形不够准确,都会影响到整体效果,在调整过程中,就是针对这些进行修改,使其在形体上准确。 正方体相关的透视知识★ 焦点透视法 焦点透视法是固定的一个视点位置对形体的观察,在焦点透视法中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透视现象大多是通过对立方体的三个面所进行观察来决定立方体的透视表现。焦点透视可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圆透视等。 ①平行透视,即一点透视。当立方体的一个体面与视点(眼睛平行时候所产生的透视现象,立方体正面为正方形,因为在这种透视现象中只有一个消失点,所以也称为一点透视。 ②成角透视,即两点透视。当立方体的一个体面与地面平行,其他的体面与眼睛成一定角度的时候所产生的透视现象,这种透视有两个消失点,所以也称为两点透视。

二次根式的加减1教案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概括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加减法 法则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识别同类二次根式,会利用 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加减运算法则 难点:探讨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准确进行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 三、教法学法 启发式、探讨式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类比引入,探求新知. 1、化简下列两组二次根式 2、观察上述两组二次根式,他们各有什么特征? 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3. 与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4、做一做 如何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801=45()=a 92= a 255354)1(、)(、)(0532≥a a a 2412325 ()=-53541()= +a a 5323

与合并同类项类似,把同类二次根式的系数相加减,做为结果的系数,根号及根号内部都不变.

(二)理解应用,体验成功 1、例题讲解 总结: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步骤 (1)将每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2)找出其中的同类二次根式 (3)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简称为:一化、二找、三合并 (三)课内练习 1.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 2.计算 三.清点收获 由教师开出清单,学生进行清点 1.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 2.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步骤? 3.如何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六)课后作业 P14 1、2 2 4188)2(++7512)1(-()1232=-()94943+=+()2 22234=-) 62()5.024)(5(--+)53()2012)(3(-++) 2798(18)4(--5 2080)2(+-()3 121=+7 672)1(-

2018新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018年秋改版最新审定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教材分析 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的的课文选篇强 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此外还适当兼顾时代性。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但这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这不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一、关于识字写字: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重视写字姿势的习惯培养。(重在学会方法和习惯)二年级学生识字、认字量较大,学生每天的书写生字量很大。此时学生书写的多为合体字,对汉字的间架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是学生形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关键期。结合课堂内的写字指导渗透一些相关的书法知识,对学生大有好处。学生如果在写字过程中初步具有了一定的书法意识,自然会有意识的将字写好,也许开始写得慢一些,但到后来习惯、字体已经形成自然就写得又快有好。减少一个字的书写遍数,给学生以宽松的作业时间,重在写字质量上提出要求。舍得拿出课时进行书法教学和比赛,必然会促使班级整体书写水平的提高。教师和学生必然从中获益匪浅。 二、关于阅读积累:二年级的阅读还要继续重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这里的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的习惯,这里还包括这阅读目标里所讲的第2、3、10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喜欢图书、爱护图书”这些方面。目前学生已达到了近千字的识字量,已经掌握了部首、音序两中查字方法,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篇目,让他们爱上读书,形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学生的视野会更加开阔。 三、关于写话:第一学段对写话没有统一的要求,但强调了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由此可知,写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为第二学段的自由表达,奠定基础。在一年级基础上学生现在已经具备了写连贯的五六句话的 水平。为了和三年级的习作相衔接,经常进行练笔是很有必要的。在一年级基础上,二年级要逐步提高写话的句子质量,会正确使

二次根式的加减测试题3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 1.若a a=_______,b=_______. 2_________. 3. 4,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 5.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a 2-4=_________. 6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7.下列根式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类的是( ) A B C D 8.下列各组二次根式中,可以进行加减合并的一组是( ) A B .18 9.下列根式合并过程正确的是( ) A .-=2 B . C .1212 .13-14=112 10+13 ) A .. 11.若,则y 值为( ) A .1 C ..3 1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 ) A . B . C . D .或 13.计算: (1) (2)

(3(4)14 14.如果△ABC 的三边,P . 15的整数部分是a ,小数部分是b ,计算+b 的值为________. 16.如图所示,数轴上表示1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点B 关于点A 的对称点为C ,则点C 所表示的数 是( ) A -1 B . C . D 17.已知,,则代数式a 2-b 2-c 2-2bc 的值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零 D .无法确定 18.已知2(a 2+b 2+c 2-ab-bc-ac )的值. 19 1.414 1.7320.01).

答案: 1.1 1 2 3.. 5.(a 2+2)()() 67.C 8.C 9.D 10.C 11.?D 12.D 13.(1)(2)(3)19413, (4 14. 15..C 17.B 18.?30 ? 19.43+94 5.49 20.解:∵S AE ⊥BC , ∴×AE=5 2, ∵∠B=30°,∴AB=2AE=?5,? ∴ ABCD 周长C=AB+BC+CD+DA=2AB+2BC=2×5+2×, ∴ 所求ABCD 周长C 的值为

石膏几何体结构素描教案

石膏体结构素描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物体的基本造型个性、理解物体的结构和基本透视。 重点:物体的形状个性、结构、透视 难点:物体的分面、透视 教学方法:观察法、对比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结构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或也可适当参插一些明暗关系,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它除了画出看得见的外观物象,还画出了看不见的内在连贯的结构以及看不见的外部轮廓。 为什么结构素描舍弃光影变化的刻画,而刻意强调物象本质的结构特征呢?这是由它的训练目的决定的。我们知道,绘画素描是培养造型能力,训练正确的观察能力和在平面上描绘立体形象的能力,用艺术语言再现物体的形象为目的。而结构素描除了培养造型能力外,最终目的在于训练设计者用立体的思维去看待和理解设计对象。如画一个产品时,首先要对该产品进行全方位观察,甚至把它拆开来研究,这样就会对该产品有一个立体的空间概念。只有对所有的面进行观察,才能理解其结构,从而能够达到离开具体物象,从各种设想角度去描绘和把握对象或者进行重新的设计组合。这就是结构素描的训练目的。这种学习过程,不受光影变化的影响,只与结构特征有关。因此结构素描学习干脆舍弃光影因素,强调本质结构特征,更能表达其设计辅助功能。就结构素描训练的本质来说,仍然是为了提高美术造型能力,达到不仅能熟练地写生,而且能把设计师创造思维过程中形成的形象用结构素描方式表达出来。

结构素描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准确的描绘能力,结构的分析能力和塑造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眼(观察)、心(理解)、手(表现)的协调能力,通过素描认识自然,发现设计能力。逐步掌握准确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方法,对自己的设计构想设计意象进行直观的形象表达。这种训练在表现手段上与明暗素描训练有较大的区别。而对形体、透视、比例等要求则与明暗素描差不多。 石膏几何体结构素描的画法: 1、观察对象,在画面上定好构图形式:三角形。 2、定出形体的大的比例,画出物体的内部结构,通过此来检查物体的形体和透视准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