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DS的微波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

基于ADS的微波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
基于ADS的微波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基于ADS的微波

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

学生姓名:吴炜

学号: 10160132

专业班级:通信1001班

指导教师:戴正科

完成时间: 2014年4月22日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第1章绪论 .. (1)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

1.2 微波混频器介绍 (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4 设计要求 (5)

1.5 方案比较与选择 (5)

1.5.1 方案一:基于ADS的微波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 (5)

1.5.2 方案二:基于microwave office的微波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 (6)

1.5.3 方案三:基于CMRC的微波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 (6)

第2章设计平台的介绍 (7)

2.1 ADS的概述 (7)

2.2 ADS的仿真设计方法 (7)

第3章混频器的基本理论 (9)

3.1 混频器的技术指标 (9)

3.1.1 变频损耗 (9)

3.1.2 噪声系数 (10)

3.1.3 隔离度 (11)

3.1.4 动态范围 (12)

3.1.5 本振功率与工作点 (12)

3.1.6 工作带宽 (12)

3.2 混频器的电路形式 (13)

3.2.1 单端混频器 (13)

3.2.2 单平衡混频器 (13)

3.2.3 双平衡混频器 (14)

第4章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 (16)

4.1 混频器的原理 (16)

4.1.1 混频器的基本原理 (16)

4.1.2 混频器的技术指标 (17)

4.2 混频器的设计 (18)

4.2.1 3dB定向耦合器的设计 (18)

4.2.2 完整混频器电路设计 (23)

4.2.3 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25)

4.3 混频器性能仿真 (27)

4.3.1 混频器功能仿真 (27)

4.3.2 本振功率选择 (32)

4.3.3 混频器的三阶交调点分析 (34)

4.3.4 混频器的输入驻波比仿真 (38)

总结与展望 (40)

参考文献 (41)

致谢 (43)

摘要

混频器(mixer)是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在所有的射频和微波系统进行频率变换,用于通信接收机,也是频率合成器等电子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混频器可以实现频率加、减运算功能。

晶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是非线性的,完全可以利用它作混频器件。二极管混频器与三极管相比较,具有动态范围大,噪声小,组合频率分量少,结构简单和工作频率高等优点。采用肖特基二极管的混频电路,工作频率可高到微波频段。因此,二极管混频电路在高质量的各种接收机和测量仪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二极管混频器也有一个重要的缺点,那就是没有混频增益(混频增益小于1)。相对于单端混频器,单平衡混频器的输出电流频谱分量要比单端混频器小很多,在强信号时,它产生的组合分量也较少。这种混频器利用两个二极管,在同样强的输入信号下,分到每个管子的信号功率比单管混频少3dB,因此它的动态范围也大一倍。此外这种平衡混频器还有抵消本振引入噪声所产生的中频噪声的能力。鉴于单平衡混频器的以上优点,通过ADS对单平衡混频器进行设计与仿真。对仿真电路图进行比较分析,混频器的输入三阶交调点和输出三阶交调点分别为-36.776dBm和?113.887dBm。输入驻波比为1.035。[1]

关键词:混频器;单平衡;ADS;三阶交调

Abstract

Mixer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ed in all of the RF and microwave system for frequency conversion, for communication receiver, frequency synthesizer and other electronic equip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ixer can achieve the frequency, with add, subtract functions.

Crystal diode, volt-ampere characteristic curve is nonlinear, can use it for mixing device. Mixer diodes and transistors are compared, with large dynamic range, low noise, less combination frequency components, simple structure and high working frequency. The Schottky diode mixer circuit, working frequency can be high to the microwave band. Therefore, diode mixer circuit in the high quality of the various receiver and measuring instrument has been widely used. But the diode mixer also has an important drawback, that is no mixing gain ( mixing gain of less than 1). Compared to a single ended mixer, single balanced mixer output current spectrum component than single ended mixer is much smaller, with a strong signal, it generates less composite component. The mixer using two diodes, in the same strong input signals, into each tube signal power3dB less than one mixing, so its dynamic range is also a big times. In addition the balanced mixer and offset the vibration into the noise generated by the medium frequency noise. In view of the single balanced mixer of the above advantages, through ADS on the single balanced mixer design and simul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Simulation of circuit diagram, the input of mixer three order intermodulation point and the output of the three order intermodulation point were -36.776dBm and?113.887dBm. The input in Bobbi for 1.035.[1]

Key words: Mixer;Single balanced;ADS ;Three order intermodulation

第1章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微波混频器最重要的应用是在微波接收机中将接收的微波信号变换为中频,以便进一步对信号进行放大和解调。它可以作为微波接收机的前置级或者作为低噪声前置放大器的后续级。微波混频器的性能对微波接收机以至整个微波系统有重要的影响,特别当它作为接收机的前置级时更是如此。由于研制频率很高的低噪声放大器至今仍比较困难,所以在毫米波、亚毫米波波段都不得不采用混频器作为接收机的前置级,这就使它成为在这些波段实现低噪声接收的关键性部件。

微波混频器除用于接收微弱信号外,还常常用于微波测试系统中。例如,利用微波混频器将微波信号变换为较低的频率,以便进行相位、衰减和频率等参数的测量。在这些应用中,由于工作电平较高,灵敏度一般不成为主要问题,但要求工作频带宽,频响好。

混频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伴随着雷达接收机而产生的。但由于当时微波半导体器件发展缓慢,影响了混频器的发展。直至五十年代中期,晶体管技术与外延单晶生长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混频器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到六十年代,表面势垒二极管和隧道二极管问世后,人们对混频器的研究才得到了迅速的进展。

随着混频器技术的发展,混频器的理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用幂级数法、贝塞尔函数法分析小信号对非线性器件的作用,发展到用开关函数法分析大信号对非线性器件的作用,使理论和实践更加接近。后来,用信号流图法分析混频器,就更加直观、清晰了。

混频器的基本功能是作频率变换(又称变量技术)。随着频率合成技术的发展,它已不仅用作超外差接收机前端的混频器,而且还可以用来作乘法器 (即倍频器)、除法器(分频器)。双平衡混频器在锁相技术中还可作鉴相器使用。因此,混频器的研制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技术。国外已有专门生产各种混频器的专业工厂,可根据用户提出的具体指标,在一定时间内提供合格的产品。[2]

1.2 微波混频器介绍

为了能满足各种无线电设备的需要,有利于提高设备的性能,常常要将信号自某一频率变换成另一个频率,即混频。混频实际上是将两个不同的信号同时加到非线性器件进行频率组合,取出其差频或和频。由此可知,混频器在频域上起着减(加)法器的作用。由于中频信号比高频信号的频率低,有条件增加高频放大电路的级数,使远地电台的微弱信号也能获得足够的放大倍数,又不会产生高频自激振荡;又由于中频信号的频率不变,对不同频率电台的信号均能给出比较均匀的放大量,使接收灵敏度大大提高;再有,输人电台信号经过混频变为中频信号后,就可以在中频通道中顺利通过,从而避免了不需要的邻近频率的电台的窜入,从而提高了选样性和抗干扰能力。根据设备的要求不同,混频后的输出频率既可以低于输入信号频率,也可以高于输入信号频率。

所以在通信系统中,混频器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实际上混频器原理是利用非线性器件达到一个频谱搬移的作用。在接收机中,混频器一般是位于接收机的前端或者在低噪声放大器的后续端,它的性能如变频损耗、噪声系数等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好坏。所以在通信系统中,性能优越的混频器对整个系统起到关键作用,也是人们一直研究的课题。

混频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⑴本机振荡器;⑵一个或者多个非线性器件;⑶滤波器。它起到一个频率变换的作用,以便于信号的处理。按非线性器件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为有源器件混频器和无源器件混频器两类:

(1)采用晶体管或场效应管作为非线性器件的混频器称为有源器件混频器。缺点是需要额外的直流偏置,电路结构复杂,设计方法也比较复杂。其优点是可得到4~6dB 的增益,而且组合干扰小。经过理论分析与实践可以看出,场效应管混频器还有动态范围大、伏安特性曲线为平方律、交调干扰小、输入阻抗高及抗镜频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所以场效应管混频器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部件。

(2)采用二极管作非线性器件的混频器称为无源器件。二极管一般包括肖特基势垒二极管、梁式引线二极管、变容管等。在微波毫米波段,肖特基势垒二极管是最常用的。二极管混频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便于集成化,工作稳定,而且性能良好。因此是目前主要的微波混频器,但由于这种混频器是无源器件,因此有一定的变频损耗。当用多个二极管组成的混频电路,其工作频带可以达到几个或者几十个倍频程。

按电路结构形式分,可将混频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采用一个混频管的,称为单端混频器;另一类是用两个或四个相同特性的混频管组成平衡或环形电路的,称为平衡或环形混频器。单端混频器电路结构比较简单,但其性能较差。平衡混频器又可分为单平衡混频器及双平衡混频器两种,它们具有噪声小、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及频带宽等优点。从目前广泛应用的微带电路来看,单端混频器和单平衡混频器较容易实现。[3]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混频器最早是由Armstmg在1924年研制成功。五十年代中期,晶体管技术与外延单晶生长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混频器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到六十年代,表面势垒二极管和隧道二极管问世后,人们对混频器的研究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混频器技术的发展,混频器的理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用幂级数法贝塞尔函数法分析小信号对非线性器件的作用,发展到用开关函数法分析大信号对非线性器件的作用,使理论和实践更加接近。后来,用信号流图法分析混频器,就更加直观、清晰了。从国外混频器的发展形势来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混频器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毫米波频段。而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受到现有加工工艺,微波集成技术水平以及测试仪器的限制,相关技术并未成熟,起步比较晚,离工程化应用还有一定的差距,因而有必要做深入研究。本节将介绍近些年来混频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1981年,Parrish等人利用梁式引线二极管以及悬置带线结构制作的平衡混频器,射频从90~94GHz的范围内变频损耗小于8dB。1982年,KennethLouie等人采用交叉结构实现W频段宽带混频器。射频信号80~102GHz的20GHz瞬时带宽内,变频损耗小于7.5dB。射频80~106GHz的26GHz带宽内变频损耗小于8.7dB。其中从90~102GHz范围内,带宽12GHz,变频损耗均小于5.6dB。1983年,WolfgangMenzel和Heinricheallse 制作出用在60GHz和94GHz通讯子系统的鳍线混频器。1985年,K.Chang和R.S.Tallim 等人研制出W频段环形混频器,在9GHz的带宽范围内,变频损耗小于7dB。1987年,Steven Low等人研制了交叉型混频器,本振84GHz,射频从85~100GHz的15GHz带宽下,变频损耗整体小于7dB。1988年,Merenda.J.L等人用四个反向并联二极管对制作了4—40GHz的谐波混频器,在整个频段内,变频损耗小于10dB,有较好的宽带特性。1992年,R.J.Lang等人研制的环形GaAs二极管混频器,射频工作在整个Ka波段,

当中频信号为100MHz,变频损耗为5.5dB。1995年前国外就已经采用PHEMT肖特基势垒二极管MMIC技术,实现RF频率32~40GHz范围内,变频损耗小于8.5dB。最优变频损耗为5.5dB。2000年GhassanYassin和MatthewBuffey研制出应用频率高达350GHz 的SIS对极鳍线混频器,得到只有90K的低噪声温度。2005年,Mun.Kyo Lee等人制作了鳍线一共面线平衡混频器。本振功率只有6dBm,变频损耗小于10dB,本振和射频信号隔离度大于29dB。2009年BertandThomas和SimonRea等人研制出320GHz~340GHz 的分谐波镜像抑制混频器,在通带范围内镜像抑制度达到7.2~24.1dB。

在国内,电子科技大学谢晋雄对两种W波段宽带混频器结构进行研究,一种是鳍线一带线集成混频器,另外为鳍线一共面波导结构,前一种结构在射频信号85~95GHz范围内,变频损耗小于15dB。后一种在射频带宽8GHz范围内,变频损耗为9~12dB。2001年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胡建凯等人研制的单端混频器和单平衡混频器在射频信号93GHz-96GHz的范围内,变频损耗小于10dB和9dB,达到国外80年代末的水平。2004年,电子科大董庆来对W波段鳍线共面线平衡混频器进行研制,射频92~96GHz,本振90GHz下,变频损耗小于15dB,端口隔离度大于20dB。2006年,南京五十五所研制出6mm鳍线平衡混频器,射频信号为47GHz,变频损耗小于3.5dB,本振和射频信号隔离度大于20dB。2008年电子科技大学的李侃制作的Ka波段四次谐波混频器在射频信号为34.36GHz时的变频损耗小于11.8dB。

从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来看,混频器主要研究集中在Ka波段和W波段,并且高频段、宽带混频器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热点。近几年来国外已经开始涉足到亚毫米波段。相比之下,由于起步比较晚,受到工艺和设备的限制,国内水平较落后于国外,因此对这方面研究还是有必要的。

混频器的基本功能是作频率变换(又称变量技术)。随着频率合成技术的发展,它已不仅用作超外差接收机前端的混频器,而且还可以用来作乘法器(即倍频器)、除法器(分频器)。双平衡混频器在锁相技术中还可作鉴相器使用。因此,混频器的研制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技术。国外已有专门生产各种混频器的专业工厂,如Hittite、Linear、MACOM等可根据用户提出的具体指标,在一定时间内提供合格的产品。[4]

1.4 设计要求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混频器是一种常见的射频电路组件,主要用来将不同频率的信号相乘,以实现频率的变换。它最基本的两个作用:上变频和下变频。其中上变频的作用是将中频信号与射频本振信号混频成为发射的射频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出去;下变频的作用是将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与本地载波信号混频,经过滤波后得到中频信号,并送到中频处理模块进行处理。本设计通过ADS仿真掌握射频电路的工程设计方法和技巧,熟悉射频电路的调试过程,建立、设计、开发射频电路和产品的系统概念,提高专业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5]

技术要求:

射频频率为4.8GHz

本振频率为5GHz

变频损耗≤ 12dB

噪声系数≤ 15dB

1.5方案比较与选择

1.5.1 方案一:基于ADS的微波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

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是美国安捷伦(Agilent)公司所开发的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功能强大,仿真手段丰富多样,包含时域电路仿真(SPICE-like Simulation)、频域电路仿真(Harmonic Balance、Linear Analysis)、三维电磁仿真(EM Simulation)、通信系统仿真(Communication System Simulation)和数字信号处理仿真设计(DSP)等,并可对设计结果进行成品率分析与优化,大大提高了复杂电路的设计效率,是非常优秀的微波电路、系统信号链路的设计工具。

混频器是一个三端口器件,通常用于将不同频率的信号相乘,以达到频率变换的目的。一个理想的混频器的输出由两个输入信号的和频与差频组成,通常情况下是以二极管或晶体管提供的非线性为基础。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通过非线性器件可以产生多次谐波以及输入频率的其他产物,最后经过滤波选取想要的频率分量。在本方案中,使用ADS软件进行微波混频器的设计,可以使工作简便,快捷。

使用ADS软件进行辅助分析设计,通过对软件功能的充分应用,替代了微波混频器设计中许多原来需要人工进行的运算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ADS自带特定的电路模板,不需要人工绘制,可以直接调用,大大节省了绘图时间,也减小了一部分因电路图的差错带来的仿真问题,提高了仿真的可行性。[6]

1.5.2 方案二:基于microwave office的微波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

microwave office具有强大的电路编辑能力、测试仿真能力,以及丰富的元件库和模块库(能自由定制),能为本课题寻找新的设计方法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其次,该软件综合性价比较高,且拥有广大的用户群,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另外,目前国内外关于使用microwave软件对微波混频器电路设计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真空,因此极有可能性从此处着手寻找到新的设计方法。

综上所述,选择microwave软件作为寻找新的微波混频器设计方法的突破口。在研究中,还发现microwave软件缺乏处理大量计算的能力,因此,引入了mathcad软件加强这方面的能力,从而在两种软件的不断的融合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微波混频器电路的设计方法。[7]

1.5.3 方案三:基于CMRC的微波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

当CMRC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之后,研究者将CMRC用于微波混频器设计中,最小变频损耗可以降低到仅有6.1dB,其中射频信号为35GHz,本振为8.SGHz,功率11dBm,在26~40GHz内变频损耗皆小于16dB。受到这种设计的启发,国内的文献中也提出了相似设计,研制的结果稍微差一些,但也己经有了较大的提高。文献微波频率范围在34~35.8GHz,固定中频频率为3GHz,本振功率为9dBm,最小变频损耗为11dB,在频带内均小于14.5dB。文献中将微波信号在34~36GHz变化,中频输出100MHz,变频损耗小于IOdB,最小变频损耗为7.67dB。[8]

对三种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后,可知从经济方面来看,用ADS做微波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更加实惠,从技术方面来看,用ADS做微波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更加普遍,从操作方面来看,用ADS做微波混频器的设计与仿真更加方便与容易上手,所以本设计决定采用ADS进行微波混频器的设计。

第2章设计平台的介绍

2.1 ADS的概述

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是美国安捷伦(Agilent)公司所开发的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功能强大,仿真手段丰富多样,包含时域电路仿真(SPICE-like Simulation)、频域电路仿真(Harmonic Balance、Linear Analysis)、三维电磁仿真(EM Simulation)、通信系统仿真(Communication System Simulation)和数字信号处理仿真设计(DSP)等,并可对设计结果进行成品率分析与优化,大大提高了复杂电路的设计效率,是非常优秀的微波电路、系统信号链路的设计工具。

此外,Agilent公司还和多家半导体厂商合作建立了ADS Design Kit及Model File,以供设计人员使用。使用者可以利用Design Kit及软件仿真功能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规划与评估及MMIC/RFIC、模拟与数字电路设计。除上述仿真设计功能外,ADS软件也提供了辅助设计功能,如 Design Guide 以范例及指令方式示范电路或系统的设计流程,而 Simulation Wizard 以步骤式界面进行电路设计与分析。ADS还能与其他EDA软件,如 SPICE、Mentor Graphics 的 ModelSim、Cadence 的 NC-Verilog、Mathworks 的Matlab 等进行协同仿真(Co-Simulation),再加上丰富的元件应用模型库及测量/验证仪器间的连接功能,大大增加了电路与系统设计的方便性、快速性与精确性。[9]

2.2 ADS的仿真设计方法

ADS软件可以帮助电路设计者进行模拟、射频与微波等电路和通信系统设计,其提供的仿真分析方法大致可以分为:时域仿真、频域仿真、系统仿真和电磁仿真。

1.高频SPICE分析

高频SPICE分析方法提供如SPICE仿真器相同的瞬态分析,用它可分析线性与非线性电路的瞬态效应。但是与SPICE仿真相比,它又有很多优点,例如,在SPICE仿真器中无法直接使用的频域分析模型,如微带线、带状线等,可以在 ADS 的SPICE高频仿真器中直接使用。这是因为ADS在仿真时可以将频域分析模型进行拉氏变换后再进行瞬态分析,而不需要使用者将该模型转化为等效的 RLC 电路。因此SPICE高频仿真器除了可以做低频电路的瞬态分析,也可以分析高频电路的瞬态响应。此外 SPICE高频仿真

器还提供了瞬态噪声分析的功能,可以用来仿真电路的瞬态噪声。

2.线性分析

线性分析为频域的电路仿真分析方法,可以对线性或非线性的射频与微波电路进行线性分析。当进行线性分析时,软件首先会先针对电路中每个元件计算所需的线性参数,如S、Z、Y和H参数、电路阻抗、噪声、反射系数、稳定系数、增益或损耗等,然后再进行整个电路的分析和仿真。

3.谐波平衡分析

谐波平衡分析提供频域、稳态、大信号的电路分析仿真和方法,它可以用来分析具有多频输入信号的非线性电路,得到非线性的电路响应,如噪声、功率压缩点和谐波失真等。与时域的 SPICE仿真分析相比较,谐波平衡可以给非线性的电路提供一个比较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谐波平衡分析方法的出现填补了SPICE的瞬态响应分析与线性S参数分析对具有多频输入信号的非线性电路仿真的不足。尤其在现今的高频通信系统中,大多包含了混频电路结构,这更使得谐波平衡分析方法的使用更加频繁,也越趋重要。4.电路包络分析

电路包络分析包含了时域与频域的分析方法,可以使用于包含调频信号的电路或通信系统中。电路包络分析借鉴了SPICE与谐波平衡两种仿真方法的优点,将较低频的调频信号用时域SPICE仿真方法来分析,而较高频的载波信号则以频域的谐波平衡仿真方法进行分析。

5.射频系统分析

射频系统分析方法可以让使用者模拟评估系统特性,其中系统的电路模型除可以使用行为级模型外,也可以使用元件电路模型进行响应验证。射频系统仿真分析包含了上面介绍的线性分析、谐波平衡分析和电路包络分析等各种分析手段,它们分别用来验证射频系统的无源元件与线性化系统模型特性、非线性系统模型特性和具有数字调频信号的系统特性。 [10]

第3章 混频器的基本理论

混频器是一个三端口器件,通常用于将不同频率的信号相乘,以达到频率变换的目的。一个理想的混频器的输出由两个输入信号的和频与差频组成,通常情况下是以二极管或晶体管提供的非线性为基础。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通过非线性器件可以产生多次谐波以及输入频率的其他产物,最后经过滤波选取想要的频率分量。近代通信系统中,为了实现基带信号和射频信号之间的变化,通常采用几个混频器和滤波器。在本节中,我们将着重讨论混频器的一些重要指标,混频的各种结构形式,以及使用大小信号分析法分析混频电路。[11]

3.1 混频器的技术指标

3.1.1 变频损耗

混频器的一个重要品质因数是变频损耗,它的定义是可用射频信号输入功率与中频 信号输出功率之比,用dB 表示:

dB 0IF RF lg 10≥=输出功率

可用输入功率可用c L (3-1) 一般混频器的变频损耗由三部分组成:非线性电导净变频损耗g L ,混频二极管管芯结损耗r L 。以及电路的失配损耗m L 。

(1)非线性电导净变频损耗

非线性电导净变频损耗是由于混频过程产生的组合频率分量所引起的能量流失,是混频器的固有损耗。非线性电导净变频损耗由非线性器件产生的各谐波能量分配关系所决定。混频管非线性特性,混频电路中各谐波端接负载匹配情况,以及本振功率大小等都会对净变频损耗造成影响。当混频电路结构和混频管固定时,本振功率的增加会降低净变频损耗,但当本振功率大到一定范围时,随着混频管中电流散弹噪声的增大,会使得混频管噪声系数变差。

(2)混频二极管管芯结损耗

如下图所示,管芯的结损耗主要由串联电阻s R 和结电容j C 引起产生的。在混频过

程中,参与频率变换的只有加在非线性结电阻j R 上的信号功率,而s R 和j C 对j R 起到了分压和旁路作用,使得加到非线性结电阻上的信号功率被消耗掉一部分,引起了结损耗。

j C s

R j

R

图 3-1 混频二极管管芯等效电路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二极管等效电路可以得出结损耗为:

j s j s r R R R dB L s 2

j 2R C )/1lg(10)(ω++= (3-2)

从上公式可以看出,结损耗随着s R 和j C 以及工作频率增加。对于混频二极管来说,体电阻s R 和结电容j C 是固定的,所以要想减少二极管的管芯结损耗就需要通过选择截止频率足够高的混频管来实现。

(3)失配损耗

顾名思义,失配损耗由混频器射频输入和中频输出两个端口的匹配程度引起的。一般混频器微波输入端口驻波比在2以下,失配损耗典型值大约为0.5~1dB 。要想减小失配损耗就必需要有良好的匹配设计,这也是混频器设计的一个重点。[12]

3.1.2 噪声系数

在混频器中,噪声是由二极管或者晶体管原件以及造成电阻性损耗的热源产生的。噪声系数定义为输入信噪比和输出信噪比的比值,实际混频器的噪声范围是1~5dB ,二极管混频器通常可以达到的噪声系数比晶体管混频器的低。混频器的噪声取决于它的输入是单边带还是双边带信号。这是因为混频器下变频在两个边带频率处,但是单边带信号功率是双边带信号的一半.

假设双边带输入信号为: ])cos()[cos(t t A IF LO IF LO D SB ωωωωυ++-= (3-3)

与本振信号混频,通过中频滤波器,得到中频信号为:

)cos()cos(2)cos(2t AK t AK t AK IF IF IF IF ωωωυ=-+=

(3-4) 其中K 是计算每个边带变频损耗引入的常数。由 (2.1.4)式子可以计算出双边带输入信号功率为:

22

22

2A A A S i =+= (3-5) 输出中频信号功率为:

2

2

2K A S o = (3-6) 对于噪声系数,输入噪声功率定义为B kT N o i =,其中o T 为290K ,B 是中频信号带宽。输出噪声功率等于输入噪声加上由混频其附加的噪声add N 再除以变频损耗(假设以混频器的输入作为参考):

c

add o o L N B KT N += (3-7) 根据噪声系数定义,可以得出双边带信号的噪声系数为:

)1(22B

KT N L K N S N S F o add c i o o i DSB +== (3-8) 按照同样的计算方法分析,假设单边带输入信号为:

t A t IF LO SSB )cos()(ωωυ-= (3-9)

得到单边带输入信号的噪声系数为:

)1(42B

KT N L K N S N S F o add c i o o i SSB +== (3-10) 通过上式比较,可以看出单边带输入信号的噪声系数是双边带的两倍,也就是高3dB 。[13]

3.1.3 隔离度

隔离度的定义是一个信号端口泄漏到其它端口的功率与原来功率之比。混频器的隔离度是指各个频率输入输出端口的隔离度,包括本振信号与射频信号的隔离度,本振信

号与中频信号的隔离度以及射频信号与中频信号的隔离度。其中本振信号与射频信号的隔离度是比较重要的指标。尤其是在多通道接收机系统中,在本振与信号隔离度较差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交叉干扰。[14]

3.1.4 动态范围

动态范围是指混频器能够正常工作时的输入信号功率范围。混频器动态范围的下限通常按下式计算:

if if c o f F L MkT P ?=)(min (3-11)

其中为c L 混频器变频损耗,if F 为中频放大器噪声系数,if f ?为中频宽带,M 为信号识别系数。

动态范围上限取决于混频器的饱和状态对应得输入功率。当输入信号超过饱和输入功率后,输出信号幅度不再增加,交调分量电平迅速上升。混频器的饱和输入功率通常指输出1dB 压缩点功率。当输入信号功率过大时,将容易导致混频器烧坏,在实际应用中应当要严格设定输入功率的范围。[15]

3.1.5 本振功率与工作点

本振功率是指混频器工作在最佳工作状态下所需的本振功率。本振功率变化会影响到混频二极管工作电流,阻抗等许多技术指标的变化。一般情况下,随着本振功率的增大,混频器的动态范围也随之变大,线性度等性能得到改善;但本振功率过大会使得混频管电流加大,噪声系数会变差。毫米波本振功率的典型值一般约为10~20dBm 。

3.1.6 工作带宽

没有哪种微波混频器可以工作在整个微波波段,也就是说当微波混频器在某一微波波段有较稳定的混频器损耗时,这个微波波段可以定性地认为是它的工作带宽。这个带宽不可太小。严格地说,频带宽度是指满足各项指标的频率范围。混频器的频带宽度决定于二极管的寄生参量以及组成电路的各元件的频带宽度。除了上述各项指标外,在各种不同的应用场合,往往还对混频器提出某些特殊的指标要求。例如,微波通信的接收混频器应在频带内具有一定的振幅频率特性,雷达接收机的混频器应具有一定的抗烧毁能力,其他如体积、质量、结构稳定性等也必须加以考虑。[16]

3.2 混频器的电路形式

混频器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其原理以及应用方面也越来越成熟,其电路形式也是千变万化,使用的传输线例如波导、鳍线、微带、悬置带线等多种形式。混频器的结构按电路形式分为以下三类:单端混频器,单平衡混频器,双平衡混频器。

3.2.1 单端混频器

单端混频器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它由耦合器、匹配电路、二极管、中频接地回路、高频短路块以及低通滤波器等组成。本振信号和射频信号从藕合器输入,耦合器保证了本振口和信号口有一定的隔离度。藕合器到二极管之间有一段阻抗匹配线,保证了本振和信号功率有效的加到二极管上。混频二极管虽然主要呈现非线性结电阻,但实际上是一个复阻抗,所以在匹配的过程中需要加段相移线。

单端混频器结构简单,但其性能比较差,而且频带比较窄,噪声系数比较大,灵敏度不高。

图 3-2 单端混频器

3.2.2 单平衡混频器

单平衡混频器电路可以按照加到两管子上的信号和本振的相位关系,分为可二分之π和反相两种类型,它们的混频原理相同,但电路结构不同,如下图所示:

图3-3 单平衡混频器电路结构图:(a)180度耦合电桥;(b)90度耦合电桥单平衡混频器的输出电流频谱分量要比单端混频器小很多,在强信号时,它产生的组合分量也较少。这种混频器利用两个二极管,在同样强的输入信号下,分到每个管子的信号功率比单管混频少3dB,因此它的动态范围也大一倍。此外这种平衡混频器还有抵消本振引入噪声所产生的中频噪声的能力。平衡混频器除了能抑制本振噪声外,还具有以下特点:在理想匹配情况下,全部信号功率和全部本振功率都加在这两个二极管上,因而消除了单端混频器中的耦合损耗。同时,在完全匹配和功分电路具有理想特性的条件下,信号端和本振端之间理想隔离。由于信号功率分配在两个二极管上,因此整个混频器的抗烧毁能力和动态范围都增加了一倍。若考虑到本振高次谐波和信号差拍的结果,可以发现,平衡混频器不仅能抑制本振噪声,而且还能抑制部分寄生频率。[17]

3.2.3 双平衡混频器

为了进一步改善混频器的性能,又出现了双平衡混频器,结构如下图所示。这种结构的混频器是由四个二极管,正负极顺次相连,组成一个环路或二极管电桥,故又称为环形混频器。双平衡混频器的信号和本振电压加上两个平衡一不平衡的变换器,他们次级与环形电桥相连,中频信号从变换器次级中心抽头引出。

RF

IF

LO

图3-4 双平衡混频器电路结构图

双平衡混频器的输出电流频谱含量比单平衡混频器少了一半。这就意味着变频损耗要小得多。由于双平衡混频器利用的是四个二极管,与单平衡相比,分配到每个二极管的信号功率少了3dB,因此它的动态范围比单平衡大3dB。它对噪声的抑制和单平衡混频器一样能够抵消本振引入噪声所产生的中频噪声。

双平衡混频器与单平衡混频器相比具有很多优点:

(1)具有抑制本振噪声的能力。任何一个振荡器,除了产生需要的频率分量外,也会产生一系列不需要的频率,其中和本振频率之差等于中频的这些频率分量经过混频后就成为中频噪声。这就是单端混频器噪声系数大的主要原因。

(2)提高信号功率与本振功率的利用率。

(3)可以抑制寄生频率输出。

(4)在理想匹配条件下,平衡混频器将信号与本振功率全部分配在管子上,因此,混频器的抗毁能力和动态范围均增加一倍。

(5)容易得到宽频带特性。

(6)信号本振隔离度高。

由于双平衡混频器具有信号与本振隔离度高、输出电流频谱寄生干扰频率分量少、动态范围大、频带宽等优点,目前得到广泛的应用。[18]

ads设计的滤波器.

1 课题背景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推进,现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信息要求,通信技术正在向高速、多频段、大容量方向发展。目前移动通信中所使用的主要频率为0.8-1.0GHz,全球GSM频段分为4段,即850/900/1800/1900MHz。在宽带移动化方面,IEEE802工作组先后制定了WLAN和WiMAX等技术规范,希望能沿着固定、游牧/便携、移动这样的演进路线逐步实现宽带移动化,常用的WLAN通信频段标准为IEEE802.1b/g(2.4-2.5GHz)和IEEE802.11a(5.2-5.8GHz)。为了在移动环境下实现宽带数据传输,IEEE802.16WiMAX成了宽带移动的主要里程碑,促进了移动宽带的演进和发展,2.3-2.4GHz和3.4-3.6GHz频段均被划分为WiMAX的全球性统一无线电频段。这正是S波段的应用,因此如何研究出高性能,小型化的滤波器是目前电路设计的的关键之一。 当频率达到或接近GHz时,滤波器通常由分布参数元件构成,分布参数不仅可以构成低通滤波器,而且可以构成带通和带阻滤波器。平行耦合微带传输线由两个无屏蔽的平行微带传输线紧靠在一起构成,由于两个传输线之间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在两个传输线之间会有功率耦合,这种传输线也因此称为耦合传输线。平行耦合微带线可以构成带通滤波器,这种滤波器是由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段构成,它是一种常用的分布参数带通滤波器。 当两个无屏蔽的传输线紧靠一起时,由于传输线之间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在传输线之间会有功率耦合,这种传输线称之为耦合传输线。根据传输线理论,每条单独的微带线都等价为小段串联电感和小段并联电容。每条微带线的特性阻抗为Z0,相互耦合的部分长度为L,微带线的宽度为W,微带线之间的距离为S,偶模特性阻抗为Z e,奇模特性阻抗为Z0。单个微带线单元虽然具有滤波特性,但其不能提供陡峭的通带到阻带的过渡。 如果将多个单元级联,级联后的网络可以具有良好的滤波特性。如图1.1所示。

根据ADS的带阻滤波器设计

电磁波与微波技术 课程设计 ----带阻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 课题:带阻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 指导老师: 姓名: 学号:

目录 1.设计要求 (3) 2.微带短截线带阻滤波器的理论基础 (3) 2.1理查德变换 (4) 2.2科洛达规则 (6) 3.设计步骤 (7) 3.1ADS 简介 (7) 3.2初步设计过程 (8) 3.3优化设计过程 (14) 3.4对比结果 (17) 4.心得体会 (17) 5.参考文献 (18)

1.课程设计要求: 1.1 设计题目:带阻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 1.2设计方式:分组课外利用ads软件进行设计。 1.3设计时间:第一周至第十七周。 1.4 带阻滤波器中心频率:6GHz;相对带宽:9%;带内波纹: <0.2dB。 1.5 滤波器阻带衰减>25dB;在频率5.5GHz和6.5GHz处,衰 减<3dB;输入输出阻抗:50Ω。 2.微带短截线带阻滤波器的理论基础 当频率不高时,滤波器主要是由集总元件电感和电容构成,但当频率高于500Mz时,滤波器通常由分布参数元件构成,这是由于两个原因造成的,其一是频率高时电感和电容应选的元件值小,由于寄生参数的影响,如此小的电感和电容已经不能再使用集总参数元件;其二是此时工作波长与滤波器元件的物理尺寸相近,滤波器元件之间的距离不可忽视,需要考虑分布参数效应。我们这次设计采用短截线方法,将集总元件滤波器变换为分布参数滤波器,其中理查德变换用于将集总元件变换为传输段,科洛达规则可以将各滤波器元件分隔。 2.1 理查德变换

通过理查德变换,可以将集总元件的电感和电容用一段终端短路和终端开路的传输线等效。终端短路和终端开路传输线的输入阻抗具有纯电抗性,利用传输线的这一特性,可以实现集总元件到分布参数元件的变换。 在传输线理论中,终端短路传输线的输入阻抗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0) 式中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当传输线的长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1) 将式(1.1)代入式(1.1),可以得到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2)式中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3) 称为归一化频率。

ADS设计的带通滤波器

设计报告 学生: 课题: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 目录

摘要 (3) 一平行耦合微带线滤波器的理论基础 (3) 二、平行耦合微带线滤波器的设计的流程图 (4) 三、设计的具体步骤 (5) 1、确定下边频和归一化带宽 (5) 2、在设计向导中生成原理图 (6) 3、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设计 (7) 4、设计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原理图 (8) 四、心得体会 (14) 五、参考文献 (14) 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

摘要: 介绍一种借助ADS( Advanced Des ign SySTem )软件进行设计和优化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方法,给出了清晰的设计步骤,最后结合设计方法利用ADS给出一个中心频率为2.4 GHz,相对带宽为9%的微带带通滤波器的设计及优化实例和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 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满足设计的要求。 滤波器是用来分离不同频率信号的一种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不需要的信号,使其不能通过滤波器,只让需要的信号通过。在微波电路系统中,滤波器的性能对电路的性能指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设计出一个具有高性能的滤波器,对设计微波电路系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微带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频带宽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微波电路系统应用广泛,其中用微带做滤波器是其主要应用之一。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在微波集成电路中是被广为应用的带通滤波器。 一、滤波器的介绍 (1)波器可以分为四种: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 按照滤波器的制作方法和材料,射频滤波器又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2)波器、同轴线滤波器、带状线滤波器、微带滤波器 (3)滤波的性能指标: 频率范围:滤波器通过或截断信号的频率界限 通带衰减:滤波器残存的反射以及滤波器元件的损耗引起 阻带衰减:取通带外与截止频率为一定比值的某频率的衰减值 寄生通带:有分布参数的频率周期性引起,在通带的一定外有产生新的通带 二、平行耦合微带线滤波器的理论基础 当频率达到或接近GHz时,滤波器通常由分布参数元件构成,分布参数不仅可以构成低通滤波器,而且可以构成带通和带阻滤波器。 平行耦合微带传输线由两个无屏蔽的平行微带传输线紧靠在一起构成,由于两个传输线之间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在两个传输线之间会有功率耦合,这种传输线也因此称为耦合传输线。 平行耦合微带线可以构成带通滤波器,这种滤波器是由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段构成,她是一种常用的分布参数带通滤波器。 当两个无屏蔽的传输线紧靠一起时,由于传输线之间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在传输线之间会有功率耦合,这种传输线称之为耦合传输线。根据传输线理论,每条单独的微带线都等价为小段串联电感和小段并联电容。每条微带线的特性阻抗为Z 0,相互耦合的部分长度为L,微带线的宽度为W,微带线之间的距离为S,偶模特性阻抗为Z e,奇模特性阻抗为Z0。单个微带线单元虽然具有滤波特性,但其不能提供陡峭的通带到阻带的过渡。 如果将多个单元级联,级联后的网络可以具有良好的滤波特性。

微波带通滤波器设计

文章编号:1009-8119(2005)12-0036-02 基于SERENADE软件的微波带通滤波器的设计和仿真 张磊夏永祥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081) 摘要论述了应用Ansoft 公司的Serenade 8.7 微波仿真软件设计微波带通滤波器的方法,并给出了优化仿真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此软件的优化结果设计出的滤波器具有良好的滤波性能,而且无需调试,一致性好,适用于工程设计。 关键词带通滤波器,Ansoft, 耦合微带线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Microwave Band-pass Filter Based on SERENADE Zhang Lei Xia Yongxia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Science,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81)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method of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microwave band-pass filter based on Serenade8.7 was introduced,and one specific design and simulation is given too. Through the result of the test, we can see that the filter designed based on Serenade8.7 has very good performance and consistency. Keywords Microwave filter,Ansoft, Microstrip line 1 引言 在设计模拟电路时,对高频信号在特定频率或频段内的频率分量做加重或衰减处理是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因此,微波带通滤波器便成为现代电子系统中的一种关键部件,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系统的整体性能。微带平行耦合带通滤波器是工程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微波带通滤波器,它是根据反对称原型滤波器设计的,这样构成的平行耦合滤波器是关于其中心对称的。它由N节平行耦合微带线组成,两个微带线之间通过平行耦合线进行耦合,这些耦合线的两端开路,长度在中心频率上为半个波长,这种滤波器可看作由N+1个平行耦合节组合而成,这些耦合节在中心频率上是1/4波长。它的输入、输出由微带T型接头与之相连接,输入、输出阻抗为50欧姆。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微波部件和系统的集成化等优点。 传统的滤波器设计计算方法比较复杂,而且工作量十分大,而由于现在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设计手段也变得越来越多,工作效率也越来越高。本设计就是利用ANSOFT公司的SERENADE软件来进行设计和优化。 2 设计步骤 本文所述的微波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1.将标准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器变换为符合要求的特定带通滤波器。 ①首先建立归一化低通切比雪夫滤波器的结构; ②利用频率变换将其低通频率特性变换为带通滤波器频率特性。 2.根据将集总参数元件变为分布参数元件的Richards变换和Kuroda规则用分布参数元件实现这些滤波器。 3 设计实例 滤波器设计要求如下。 信号带宽:1638~1658MHz。 插入损耗:小于1.5dB。 带内波动:小于±0.2dB。

微波滤波器设计的新观点

传统的微波滤波器设计方法从滤波器特性曲线入手,通过网络综合得到集总参数元件的组成模型,进而再用分布参数元件逼近集总参数元件,从而将电路结构由集总参数变为分布参数[1-2]。对于初次接触滤波器设计的人员来说,这种方法具有直观易懂的优点,但是其缺点在于由集总参数模型向分布参数模型转变的过程中,因为分布参数元件频率特性复杂,建模难度较大。现有的文献中只有少数几种分布参数的电路形式有完整的建模分析过程,对于不同的情况下的工程设计有一定的缺憾。近年来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等新型结构因其能大幅缩短电路尺寸,而在微波电路中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将复合传输线应用到微波滤波器设计中,成了滤波器设计的一个发展的新趋势[3-4]。 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和电路设计软件功能的完善[5-6],本文提出了一种滤波器设计的新观点。从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曲线出发,尝试直接进行分步参数滤波器的设计,去掉了集总参数模型的建模环节,改用软件分析代替。 理想的滤波器频率特性曲线,可用一个门函数表示。对其做傅里叶级数展开,可将原函数用在区间内的无穷多项三角函数进行逼近。在实际应用中,取该级数的前若干项,逼近后的新函数和原函数相比,通带不再是理想的平坦特性,通带和阻带之间也有一定的过渡带,过渡带的长度由所取的项数决定;另一个不同之处是新函数比原函数多了寄生通带, 原因在于选用的逼近函数是周期性的,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微带线的周期性十分相近,因此可以考虑利用不同微带线的组合来逼近滤波器频率特性曲线。 1微带线单元模型的频率特性分析 一个微波滤波器可以看作是如下单元的某种组合。 1) 单段微带线 ,如图1所示。 阻抗匹配的微带线在很宽的频段内近似为一条直线,随着频率增加,损耗略有增大。这是由于微带线本身是有耗的,波数中的阻抗系数随频率增加而增大。非阻抗匹配的微带线为近似正弦曲线,且微带线特性阻抗偏离匹配阻抗值越大时,正弦曲线的幅值越大。 将若干段微带线直接级联,可以组成近似的滤波器特性曲线,这种方式需要多节微带线,电路尺寸较大。 2)窄边耦合的微带线,如图2所示。 图2窄边耦合的微带线 Fig.2Narrow -coupled microstrip line 微波滤波器设计的新观点 白志强,丁君,郭陈江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陕西西安710129) 摘要:根据三角级数展开理论,将理想滤波器特性曲线做级数展开,然后用单节微带线逼近展开式中的一项或多项,级联后逼近理想的滤波器特性曲线。该方法避免了传统滤波器设计方法中的微带线建模分析的困难,在设计出的电路形式中,各单元的作用更易理解,给滤波器的调节也带来了方便。最后给出了该方法的设计实例,具有较好的频率特性曲线。 关键词:级数展开;微带线;单元分解;波形叠加中图分类号:O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36(2012)21-0153-03 A new viewpoint on microwave filter design BAI Zhi -qiang ,DING Jun ,GUO Chen -jiang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School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 ’an 710129,China )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expansion of series ,decompose microwave filter frequency response in series ,use single microstrip line to approximate the items and combine them ,consequently get the approximate ideal frequency response.This method avoid the difficulties of microstip line modeling ,and get a easy approach to the benefits of filter elements ,which makes the adjustment work easier.In the end ,produce an example which shows good frequency response.Key words:expansion of series ;microstrip line ;cell decomposition ;fusion of waves 收稿日期:2012-06-07稿件编号:201206045 作者简介:白志强(1988—),男,湖北黄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微波电路设计。 电子设计工程 Electronic Design Engineering 第20卷 Vol.20 第21期No.212012年11月Nov.2012 图1单段微带线 Fig.1Single microstrip line -153-

基于ADS的微带滤波器设计

基于ADS的微带滤波器设计 微波滤波器是用来分离不同频率微波信号的一种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不需要的信号, 使其不能通过滤波器, 只让需要的信号通过。在微波电路系统中,滤波器的性能对电路的性能指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设计出一个具有高性能的滤波器,对设计微波电路系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微带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频带宽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微波电路系统应用广泛,其中用微带做滤波器是其主要应用之一,因此本节将重点研究如何设计并优化微带滤波器。1 微带滤波器的原理微带滤波器当中最基本的滤波器是微带低通滤波器,而其它类型的滤波器可以通过低通滤波器的原型转化过来。最大平坦滤波器和切比雪夫滤波器是两种常用的低通滤波器的原型。微带滤波器中最简单的滤波器就是用开路并联短截线或是短路串联短截线来代替集总元器件的电容或是电感来实现滤波的功能。这类滤波器的带宽较窄,虽然不能满足所有的应用场合,但是由于它设计简单,因此在某些地方还是值得应用的。2 滤波器的分类最普通的滤波器的分类方法通常可分为低通、高通、带通及带阻四种类型。图12.1给出了这四种滤波器的特性曲线。按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来划分,常见的有巴特沃斯型、切比雪夫Ⅰ型、切比雪夫Ⅱ型及椭圆型等;按滤波器的构成元件来划分,则可分为有源型及无源型两类;按滤波器的制作方法和材料可分为波导滤波器、同轴线滤波器、带状线滤波器、微带滤波器。3 微带滤波器的设计指标微带滤波器的设计指标主要包括:1绝对衰减(Absolute attenuation):阻带中最大衰减(dB)。 2带宽(Bandwidth):通带的3dB带宽(flow—fhigh)。3中心频率:fc或f0。4截止频率。下降沿3dB点频率。5每倍频程衰减(dB/Octave):离开截止频率一个倍频程衰减(dB)。 6微分时延(differential delay):两特定频率点群时延之差以ns计。 7群时延(Group delay):任何离散信号经过滤波器的时延(ns)。8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当滤波器与设计要求的负载连接,通带中心衰减,dB 9带内波纹(passband ripple):在通带内幅度波动,以dB计。10相移(phase shift):当信号经过滤波器引起的相移。 11品质因数Q(quality factor):中心频率与3dB带宽之比。 12反射损耗(Return loss) 13形状系数(shape factor):定义为。 14止带(stop band或reject band):对于低通、高通、带通滤波器,指衰减到指定点(如60dB点)的带宽。工程应用中,一般要求我们重点考虑通带边界频率与通带衰减、阻带边界频率与阻带衰减、通带的输入电压驻波比、通带内相移与群时延、寄生通带。前两项是描述衰减特性的,是滤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决定了滤波器的性能和种类(高通、低通、带通、带阻等);输入电压驻波比描述了滤波器的反射损耗的大小;群时延是指网络的相移随频率的变化率,定义为 dU/df ,群时延为常数时,信号通过网络才不会产生相位失真;寄生通带是由于分布参数传输线的周期性频率特性引起的,它是离设计通带一定距离处又出现的通带,设计时要避免阻带内出现寄生通带。4 微带滤波器的设计本小节设计一个微带低通滤波器,滤波器的指标如下:通带截止频率:3GHz。通带增益:大于-5dB,主要由滤波器的S21参数确定。阻带增益:在4.5GHz以上小于-48dB,也主要由滤波器的S21参数确定。通带反射系数:小于-22dB,由滤波器的S11参数确定。在进行设计时,我们主要是以滤波器的S参数作为优化目标。S21(S12)是传输参数,滤波器通带、阻带的位置以及增益、衰减全都表现在S21(S12)随频率变化的曲线上。S11(S22)参数是输入、输出端口的反射系数,如果反射系数过大,就会导致反射损耗增大,影响系统的前后级匹配,使系统性能下降。了解了滤波器的设计原理以及设计指标后,下面开始设计微带低通滤波器。4.1建立工程新建工程,选择【File】→【New Project】,系统出现新建工程对话框。在name栏中输入工程名:microstrip_filter,并在Project Technology Files栏中选择ADS Standard:Length unit——millimet,默认单位为mm,。单击OK,完成新建工程,此时原理图设计窗口会自动打开。4.2原理图和电路参数设计工程文件创立完毕后,下面介绍微带低通滤波

微波滤波器的设计及实例

滤波器(Filter ) (一)滤波器之种类 以信号被滤掉的频率范围来区分,可分为「低通」(Lowpass)、「高通」(Highpass)、「带通」(Bandpass)及「带阻」(Bandstop)四种。 若以滤波器原型之频率响应来分,则常见有「巴特沃斯型」(Butter-worth)、「切比雪夫I型」(Tchebeshev Type-I)、「切比雪夫II 型」(等几类。 Active)及「被动型」(Passive)型」(L-C Lumped)及「传输线型」( (Interdigital)、「梳型」()及「发针型」 )、「柴比雪夫I 型」(

(二)「低通滤波器」设计方法 (A)「巴特沃斯型」(Butterworth Lowpass Filter) 步骤一:决定规格。 电路特性阻抗(Impedance): Zo (ohm) 通带截止频率(Cutoff Frequency): fc (Hz) ): Ap (dB) ):Ax(dB) ≥ N )。 1 、 1g1 = = + n g N K N K g K ,...., 2,1 , 2 )1 2 ( sin 2= - ? = π 步骤四:先选择「串L并C型」或「并C串L型」,再依公式计算实际电感电容值。 (a)「串L并C型」 Zo f g C f Zo g L c even even C odd odd? = ? = π π2 , 2 (b)「并C串L型」 c even even C odd odd f Zo g L Zo f g c π π2 , 2 ? = ? =

(B)「切比雪夫I型」(Tchebyshev Type-I Lowpass Filter) 步骤一:决定规格。 电路阻抗(Impedance): Zo (ohm) 通带截止频率(Cutoff Frequency): fc (Hz) 阻带起始频率(Stopband Frequency): fx (Hz) 通带涟波量(Maximum Ripple at passband): rp (dB) :Ax(dB) N≥ 1 10 10 10 / 10 / 2 - =- rp Ax N 步骤三:计算原型组件值(Prototype Element Values,g K)。 N K B g A A g A g K K K K K ,..., 3,2 , 4 2 1 1 2 1 1 1 = ? = = - - - α γ α 其中 N K ( sin B N ,..., 2,1 K , N 2 )1 K 2( sin A N 2 sinh , 37 . 17 rp coth ln 1 cosh N 1 cosh 2 2 K K 1 π + γ = = π - = β = γ ? ? ? ? ? ? = β ? ? ? ? ? ? ? ? ? ? ? ? ε = α-

ADS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题目: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姓名: 指导老师: 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学号: 完成时间:

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 摘要:微波滤波器是用来分离不同频率微波信号的一种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不需要的信号, 使其不能通过滤波器, 只让需要的信号通过。在微波电路系统中,滤波器的性能对电路的性能指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设计出一个具有高性能的滤波器,对设计微波电路系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微带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频带宽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微波电路系统应用广泛,其中用微带做滤波器是其主要应用之一。 关键词:ads;微带线;低通滤波器

一、设计思路 1、设计要求:截止频率:1.1GHz,通带内波纹小于0.2dB,在 1.21GHz 处具有不小于 25dB 的带外衰减。 2、方案选择 利用椭圆函数滤波器设计并仿真,经过优化后,结果调出来的波形能达到指标,但波形会形成带阻波形,只能实现在一定范围内低通。所以不选。 利用切比雪夫滤波器设计并仿真,经过优化调试后可用。 3、设计法案 首先用 LC 设计低通滤波器集总参数模型当频率工作在高频时,要用微带线代替 LC 元件。高阻抗微带线代替串联电感,低阻抗微带线代替并联电容。一般取 Zhigh=120Ω,Zlow=20Ω。在输入和输出加上 50Ω微带线。然后根据设计要求通过 ADS 自带的Linecalc 计算转换过来的微带线长和宽。在进行设计时,主要以滤波器的 S 参数作为优化目标进行优化仿真。 S21(S12) S(表示传输参数,滤波器的通带,阻带的位置以及衰减,起伏全部表现在 S21(S12)随频率变化的曲线上。S11(S22)参数是输入、输出端口的反射系数,由它可以换算输入输出的电压驻波比。如果反射系数过大,就会导致反射损耗过大,影响系统的后级匹配,使系统性能下降。 板材设置:H(基板厚度)=0.8mm,Er(基板相对介电常数)=2.2,Mur (磁导率)=1,Cond(金属电导率)=1E+50,Hu(封装高度)=1E+033mm,T (金属层厚度)=0.01mm,TanD (损耗角正切)=0。 二、仿真过程及电路原理图、版图、S 参数等 经过ADS软件的仿真和折中,以下就以相对比较好的方案为例介绍详细过程以及电路和版图仿真的情况。

(完整word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ADS设计

应用ADS 设计微带线带通滤波器 1、微带带通微带线的基本知识 微波带通滤波器是应用广泛、结构类型繁多的微波滤波器,但适合微带结构的带通滤波器结构就不是那么多了,这是由于微带线本身的局限性,因为微带结构是个平面电路,中心导带必须制作在一个平面基片上,这样所有的具有串联短截线的滤波器都不能用微带结构来实现;其次在微带结构中短路端不易实现和精确控制,因而所有具有短路短截线和谐振器的滤波器也不太适合于微带结构。 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电路结构的主要形式有5种: 1、电容间隙耦合滤波器带宽较窄,在微波低端上显得太长,不够紧凑,在2GHz以 上有辐射损耗。 2、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 窄带滤波器,有5%到25%的相对带宽,能够精确设计,常为人们所乐用。但其在微波低端显得过长,结构不够紧凑;在频带较宽时耦合间隙较小,实现比较困难。 3、发夹线带通滤波器把耦合微带线谐振器折迭成发夹形式而成。这种滤波器由于容易激起表面波,性能不够理想,故常把它与耦合谐振器混合来用,以防止表面波的直接耦合。这种滤波器的精确设计较难。

4、1/4 波长短路短截线滤波器 5、半波长开路短截线滤波器 下面主要介绍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设计,这里只对其整个设计过程和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2、平行耦合线微带带通滤波器平行耦合线微带带通滤波器是由几节半波长谐振器组合而成的,它不要求对地连接,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滤波器。整个电路可以印制在很薄的介质基片上(可以簿到1mm以下),故其横截面尺寸比波导、同轴线结构的小得多;其纵向尺寸虽和工作波长可以比拟,但采用高介电常数的介质基片,使线上的波长比自由空间小了几倍,同样可以减小;此外,整个微带电路元件共用接地板,只需由导体带条构成电路图形,结构大为紧凑,从而大大减小了体积和重量。 关于平行耦合线微带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已有不少资料予以介绍。但是,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到目前为止所查阅到的各种文献,还没有一种能够做到准确设计。在经典的工程设计中,为避免繁杂的运算,一般只采用简化公式并查阅图表,这就造成较大的误差。而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时,则可以力求数学模型精确,而不追求过分的简化。基于实际设计的需要,我对于平行耦合线微带

ADS滤波器设计

微带滤波器的设计(ADS ) https://www.360docs.net/doc/e94316840.html, 原理 这次设计的滤波器主要是针对前面设计的天线而来的,即要实现最后的级联。所以有必 要阐述一下上次设计的天线的具体规格: 上次设计的天线是在 2.5GHz 附近工作,而我在这里设计的滤波器目的是针对移动通信设计,所要求带宽较窄,令带宽在50MHz 左右,符合天线能提供的范围。滤波器使用的基板参数还是εr= 9.8, h=1.27mm ,此时基板上的50ohm 阻抗传输线的宽大概为1.22mm 。 滤波器主要设计要求如下: 中心频率G0=2.5GHz 带宽=50MHz~70MHz (计算按50MHz ) 在2.55GHz 上衰减达到25dB 这里设计的滤波器为边缘耦合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设计图如下: 计算主要参数 1、由低通到带通频率的变换 这里W 为相对带宽, 0 12 12122f f f f f f f W ?=+?==0.02 得到'1 ωω′=2,如果采用切比雪夫原型,查表得到此滤波器为n=4级。 纹波系数为0.01dB 的切比雪夫原型的元件数值分别为: g0=1;g1=0.7168;g2=1.2003;g3=1.3212;g4=0.6476;g5=1.1007;'1ω=1 并且为了简单起见,采用对称耦合的末段。 2、 ???????= 2121W πθ=1.5551=ο1.89; 1tan 2 1θτ==31.828; 计算各个G 参数如下: 7168 .011 1×=G =1.1811;1007.16476.015×=G =1.1844; 2003.17168.012×=G =1.0781;3212.12003.113×=G =0.7941;

ADS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

-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题目: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 姓名: 指导老师: 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学号: 完成时间:

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 摘要:微波滤波器是用来分离不同频率微波信号的一种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不需要的信号, 使其不能通过滤波器, 只让需要的信号通过。在微波电路系统中,滤波器的性能对电路的性能指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设计出一个具有高性能的滤波器,对设计微波电路系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微带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频带宽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微波电路系统应用广泛,其中用微带做滤波器是其主要应用之一。 关键词:ads;微带线;低通滤波器

一、设计思路 1、设计要求:截止频率:1.1GHz,通带波纹小于0.2dB,在1.21GHz 处具有不小于25dB 的带外衰减。 2、方案选择 利用椭圆函数滤波器设计并仿真,经过优化后,结果调出来的波形能达到指标,但波形会形成带阻波形,只能实现在一定围低通。所以不选。 利用切比雪夫滤波器设计并仿真,经过优化调试后可用。 3、设计法案 首先用LC 设计低通滤波器集总参数模型当频率工作在高频时,要用微带线代替LC 元件。高阻抗微带线代替串联电感,低阻抗微带线代替并联电容。一般取Zhigh=120Ω,Zlow=20Ω。在输入和输出加上50Ω微带线。然后根据设计要求通过ADS 自带的Linecalc 计算转换过来的微带线长和宽。在进行设计时,主要以滤波器的S 参数作为优化目标进行优化仿真。S21(S12)S(表示传输参数,滤波器的通带,阻带的位置以及衰减,起伏全部表现在S21(S12)随频率变化的曲线上。S11(S22)参数是输入、输出端口的反射系数,由它可以换算输入输出的电压驻波比。如果反射系数过大,就会导致反射损耗过大,影响系统的后级匹配,使系统性能下降。 板材设置:H(基板厚度)=0.8mm,Er(基板相对介电常数)=2.2,Mur (磁导率)=1,Cond(金属电导率)=1E+50,Hu(封装高度)=1E+033mm,T (金属层厚度)=0.01mm,TanD(损耗角正切)=0。 二、仿真过程及电路原理图、版图、S 参数等 经过ADS软件的仿真和折中,以下就以相对比较好的方案为例介绍详细过程以及电路和版图仿真的情况。

教程:ADS微波滤波器设计

微带滤波器的设计(ADS ) 原理 这次设计的滤波器主要是针对前面设计的天线而来的,即要实现最后的级联。所以有必 要阐述一下上次设计的天线的具体规格: 上次设计的天线是在 2.5GHz 附近工作,而我在这里设计的滤波器目的是针对移动通信设计,所要求带宽较窄,令带宽在50MHz 左右,符合天线能提供的范围。滤波器使用的基板参数还是εr= 9.8, h=1.27mm ,此时基板上的50ohm 阻抗传输线的宽大概为1.22mm 。 滤波器主要设计要求如下: 中心频率G0=2.5GHz 带宽=50MHz~70MHz (计算按50MHz ) 在2.55GHz 上衰减达到25dB 这里设计的滤波器为边缘耦合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设计图如下: 计算主要参数 1、由低通到带通频率的变换 这里W 为相对带宽, 0 12 12122f f f f f f f W ?=+?==0.02 得到'1 ωω′=2,如果采用切比雪夫原型,查表得到此滤波器为n=4级。 纹波系数为0.01dB 的切比雪夫原型的元件数值分别为: g0=1;g1=0.7168;g2=1.2003;g3=1.3212;g4=0.6476;g5=1.1007;'1ω=1 并且为了简单起见,采用对称耦合的末段。 2、 ???????= 2121W πθ=1.5551=ο1.89; 1tan 2 1θτ==31.828; 计算各个G 参数如下: 7168 .011 1×=G =1.1811;1007.16476.015×=G =1.1844; 2003.17168.012×=G =1.0781;3212.12003.113×=G =0.7941;

基于ADS的带阻滤波器设计

基于ADS的带阻滤波器设计

————————————————————————————————作者:————————————————————————————————日期: ?

电磁波与微波技术 课程设计 ----带阻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 课题:带阻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 ?指导老师: ???姓名: 学号:

目录 1.设计要求 (3) 2.微带短截线带阻滤波器的理论基础 (3) 2.1理查德变换 (4) 2.2科洛达规则 (6) 3.设计步骤.......................73.1ADS简介 (7) 3.2初步设计过程 (8) 3.3优化设计过程···················14 3.4对比结果·····················17 4.心得体会 (17) 5.参考文献 (18)

1.课程设计要求: 1.1 设计题目:带阻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 1.2设计方式:分组课外利用ads软件进行设计。 1.3设计时间:第一周至第十七周。 1.4 带阻滤波器中心频率:6GHz;相对带宽:9%;带内波纹: <0.2dB。 1.5滤波器阻带衰减>25dB;在频率5.5GHz和6.5GH z处,衰减<3dB;输入输出阻抗:50Ω。 2.微带短截线带阻滤波器的理论基础 当频率不高时,滤波器主要是由集总元件电感和电容构成,但 当频率高于500Mz时,滤波器通常由分布参数元件构成,这是由于两个原因造成的,其一是频率高时电感和电容应选的元件值小,由于寄生参数的影响,如此小的电感和电容已经不能再使用集总参数元件;其二是此时工作波长与滤波器元件的物理尺寸相近,滤波器元件之间的距离不可忽视,需要考虑分布参数效应。我们这次设计采用短截线方法,将集总元件滤波器变换为分布参数滤波器,其中理查德变换用于将集总元件变换为传输段,科洛达规则可以将各滤波器元件分隔。 2.1 理查德变换

实验二:微波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

实验二:微波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 ONE 、实验步骤、仿真结果分析及优化 一:利用传统方法设计集总参数滤波器 电感,电容形成的滤波器成为集总参数滤波器,结合ADS 设计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器。 1、低通滤波器设计与仿真 设计LC 切比雪夫型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为75MHz ,衰减为3dB,波纹为1dB ,频率大于100MHz ,衰减大于20dB ,Z0=50Ω。 1)确定指标 特性阻抗Z0=50Ω,截止频率fc=75MHz ,阻带边频fs=100MHz ,通带最大衰减As L =20dB 。 2)计算元件级数 将上述值代入式s A r L A s L n Ω--≥--11.01 .01 cosh 1 101 10cosh ,的原件级数n=5。 3)确定元件值 (1)查表10-2,求原型元件值i g 。 (2)计算变换后元件值,将这些值取整,见表10-3。 4)利用ADS 仿真 (1)创建新项目。 ① 启动ADS2008->选择Main windows 。如下图:

②执行菜单命令【File】/【New Project】,按照提示选择项目保存的路径和输入的文件名。 ③单击按钮,创建新项目。 ④单击,新建电路原理图窗口,开始设计滤波器。 (2)电路设计。 ①在“TLime-Microstrip” 类中选择控件->双击编辑其属性,如图3所示。 图3 ②在“Lumped-Components”类中分别选择控件、-----> 图4

“Simulation-S_Param”中粉分别选择控件、->单击接地图标->放置两个地 ->双击,修改属性,如图4所示,要求仿真频率从0MHz到100MHz,扫描步长为1.0MHz。低通滤波器仿真电路原理图如图5所示。 图5 (3)仿真结果输出。 ①单击按钮,进行仿真,仿真结束后会出现数据显示窗口。 ②单击数据显示窗口左侧工具栏的按钮,弹出设置窗口->在窗口左侧的列表选择S(1,1)即S11参数->单击按钮,弹出单位设置(这里选 择“dB”)窗口,如图6所示->单击两次按钮后,窗口显示出S11参数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如图7所示。

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ADS设计

应用ADS设计微带线带通滤波器 1、微带带通微带线的基本知识 微波带通滤波器是应用广泛、结构类型繁多的微波滤波器,但适合微带结构的带通滤波器结构就不是那么多了,这是由于微带线本身的局限性,因为微带结构是个平面电路,中心导带必须制作在一个平面基片上,这样所有的具有串联短截线的滤波器都不能用微带结构来实现;其次在微带结构中短路端不易实现和精确控制,因而所有具有短路短截线和谐振器的滤波器也不太适合于微带结构。 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电路结构的主要形式有5种: 1、电容间隙耦合滤波器 带宽较窄,在微波低端上显得太长,不够紧凑,在2GHz以上有辐射损耗。 2、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 窄带滤波器,有5%到25%的相对带宽,能够精确设计,常为人们所乐用。但其在微波低端显得过长,结构不够紧凑;在频带较宽时耦合间隙较小,实现比较困难。 3、发夹线带通滤波器 把耦合微带线谐振器折迭成发夹形式而成。这种滤波器由于容易激起表面波,性能不够理想,故常把它与耦合谐振器混合来用,以防止表面波的直接耦合。这种滤波器的精确设计较难。

4、1/4波长短路短截线滤波器 5、半波长开路短截线滤波器 下面主要介绍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设计,这里只对其整个设计过程和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2、平行耦合线微带带通滤波器 平行耦合线微带带通滤波器是由几节半波长谐振器组合而成的,它不要求对地连接,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滤波器。整个电路可以印制在很薄的介质基片上(可以簿到1mm以下),故其横截面尺寸比波导、同轴线结构的小得多;其纵向尺寸虽和工作波长可以比拟,但采用高介电常数的介质基片,使线上的波长比自由空间小了几倍,同样可以减小;此外,整个微带电路元件共用接地板,只需由导体带条构成电路图形,结构大为紧凑,从而大大减小了体积和重量。 关于平行耦合线微带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已有不少资料予以介绍。但是,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到目前为止所查阅到的各种文献,还没有一种能够做到准确设计。在经典的工程设计中,为避免繁杂的运算,一般只采用简化公式并查阅图表,这就造成较大的误差。而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时,则可以力求数学模型精确,而不追求过分的简化。基于实际设计的需要,我对于平行耦合线微带

(完整word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ADS设计.doc

应用 ADS 设计微带线带通滤波器 1、微带带通微带线的基本知识 微波带通滤波器是应用广泛、结构类型繁多的微波滤波器,但适合微带结构的带通滤波器结构就不是那么多了,这是由于微带线本身的局限性,因为微带结构是个平面电路,中心导带必须制作在一个平面基片上,这样所有的具有串联短截线的滤波器都不能用微带结构来实现;其次在微带结构中短路端不易实现和精 确控制,因而所有具有短路短截线和谐振器的滤波器也不太适合于微带结构。 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电路结构的主要形式有5种: 1、电容间隙耦合滤波器 带宽较窄,在微波低端上显得太长,不够紧凑,在2GHz以上有辐射损耗。 2、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 窄带滤波器,有 5%到 25%的相对带宽,能够精确设计,常为人们所乐用。但其在微波低端显得过长,结构不够紧凑;在频带较宽时耦合间隙较小,实现比较困难。 3、发夹线带通滤波器 把耦合微带线谐振器折迭成发夹形式而成。这种滤波器由于容易激起表面 波,性能不够理想,故常把它与耦合谐振器混合来用,以防止表面波的直接耦合。这种滤波器的精确设计较难。

4、1/4 波长短路短截线滤波器 5、半波长开路短截线滤波器 下面主要介绍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设计,这里只对其整个设计过程 和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2、平行耦合线微带带通滤波器 平行耦合线微带带通滤波器是由几节半波长谐振器组合而成的,它不要求对地连接,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滤波器。整个电路可以印制在很薄的介质基片上 ( 可以簿到 1mm以下 ) ,故其横截面尺寸比波导、同轴线结构的小得多;其纵向尺寸虽和工作波长可以比拟,但采用高介电常数的介质基片,使线上的波长比自由空间小了几倍,同样可以减小;此外,整个微带电路元件共用接地板,只需由导体带条构成电路图形,结构大为紧凑,从而大大减小了体积和重量。 关于平行耦合线微带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已有不少资料予以介绍。但是,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到目前为止所查阅到的各种文献,还没有一种能够做到准确设计。在经典的工程设计中,为避免繁杂的运算,一般只采用简化公式并查阅图表,这就造成较大的误差。而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时,则可以力求数学模型精确,而不追求过分的简化。基于实际设计的需要,我对于平行耦合线微带

微波滤波器小型化设计

第9卷 第16期 2009年8月167121819(2009)1624637204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Science Technol ogy and Engineering  Vol 19 No 116 Aug .2009 Ζ 2009 Sci 1Tech 1Engng 1 微波滤波器小型化设计 姬五胜 1,2  彭清斌 23 (兰州城市学院电子信息研究所1,兰州730070;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2,兰州730050) 摘 要 分析了广义切比雪夫函数和耦合矩阵综合,提出综合广义切比雪夫函数和阶跃阻抗谐振器设计小型化滤波器。采用同轴阶跃阻抗谐振器设计了中心频率为2.14GHz,带宽为60MHz 的交叉耦合滤波器,同时分析了同轴阶跃阻抗谐振器耦合实现方法和电路形式,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获得很好的试验结果。同交叉耦合滤波器比较,设计的滤波器体积减小了30%。 关键词 广义切比雪夫函数 交叉耦合 阶跃阻抗谐振器 同轴滤波器中图法分类号 T N713.7; 文献标志码  A 2009年4月20日收到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3ZS061-A25-058)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姬五胜,男,教授,研究方向:微波互连,微波多层滤波器等。 3 通信作者简介:彭清斌,男,硕士,研究方向:微波通信器件设计、电 磁场计算技术等。E 2mail:qingbin99@g mail .com 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无线电频谱变得越来越拥挤,同时对微波滤波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要求更高的带外抑制特性和具有更小的体积。采用广义切比雪夫函数设计的交叉耦合滤波器,能通过引入传输零点来提高通道的选择性,即提高了带外抑制特性。同直接耦合形式相比,在相同带外抑制条件下,交叉耦合滤波器具有更少的阶数,从而减小了滤波器体积。在分析交叉耦合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阶跃阻抗谐振器实现滤波器,并分析了耦合电路实现方法和电路形式。同时设计了同轴交叉耦合滤波器,获得了很好的试验结果。 1 广义切比雪夫函数原型 R ichard J.Ca mer on 给出了广义切比雪夫滤波 器的原型传输函数 [1] : |s 21|2 = 1 1+ε2 C 2 N (ω) (1)式中ε为带内纹波系数,它与通带内的回波损耗RL 有关,ε= 1 10RL 10-1 。C N (ω)为广义切比雪夫函数。 C N (ω)=ch [ ∑N i =1 ch -1 (x i )](2) 其中x i =ω-1 ωi 1-ωωi ,ωi 是传输零点,N 为滤波器阶数, 也是传输零点的总数。可以证明,当|ω|=1,C N =1;当|ω|<1,C N ≤1;而当|ω|>1,C N >1。如果传输 零点均为无限传输零点(ωi →∞),则广义切比雪夫函数与传统的切比雪夫函数相同。 2 交叉耦合及其实现 具有带外有限传输零点的滤波器,常常采用谐振器多耦合的形式实现 [1] 。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在 谐振器级联的基础上,非相邻腔之间可以互相耦合即“交叉耦合”,甚至可以采用源于负载的耦合。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在等效电路模型中,R 1、R 2分别为电源内阻和负载内阻,i k (k =1,2,3,…,N )表示各谐振腔的回路电流,M ij 表 示第i 个谐振腔与第j 个谐振腔之间的互耦合系数 (i,j =1,2,…,N ,且i ≠j ),而源/负载与各腔之间的 耦合系数分别用M S i /M i L 表示。M kk 表示各谐振腔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