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6常见的岩石 教案

2020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6常见的岩石  教案
2020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6常见的岩石  教案

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

16常见的岩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岩石,知道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一些岩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着。

2、观察常见岩石的标本,了解岩石的外形和特点。

3、选择一种常见的岩石,仿照花岗岩的示例,使用科学的语言对岩石进行准确、全面的描述。

4、学会采集并制作岩石标本。

教学重点

认识岩石,通过观察,了解岩石的基本特点。

学会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全面的描述岩石。

教学难点

了解岩石的基本特点,学会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全面的描述岩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岩石标本、学生自己收集的岩石、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47页上的一首小诗。

你住在哪里?

山峰、溶洞、海底……

到处都有我的存在。

你有什么用吗?

造房、铺路、装饰……

我的用途可多了。

你的年纪?

嗯——

让我想想。

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描述的是什么物质?

岩石

3、这首小诗写出了岩石的哪些知识?

这首小诗写了岩石来自于山峰、溶洞、海底,岩石可以造房、铺路、装饰,岩石的年龄很大很大。

4、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了解常见的岩石。

5、板书课题:16常见的岩石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初识岩石

1、同学们,你们见过岩石吗?你在哪里见过岩石?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哪里见过岩石?自己见过的岩石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出示课本48页有关岩石的图片,学生仔细看一看,初步了解这些岩石的样子。

4、出示课本48页下面的一段文字。

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一些岩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着。

5、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进一步了解岩石的有关知识。

活动二:观察岩石标本,了解岩石特点

1、教师引导:岩石究竟有哪些特点?下面我们通过观察一些岩石的标本,来了解一些常见岩石的特点。

2、出示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石灰岩4种岩石的标本,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我们本次需要观察的常见岩石的标本。

3、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观察这些常见岩石的标本呢?又通过什么方法来观察呢?

全班交流,预设:

使用放大镜观察岩石断口上有几种颜色,颗粒是大还是小。

通过使用岩石在纸上画线等方法,来观察岩石是什么颜色的。

通过敲一敲、听一听的方法,来观察岩石相互碰撞的声音是清脆的还是沉闷的。

使用滴管在岩石上滴水的方法,来看一看岩石的吸水性如何。

仔细观察岩石,看一看岩石上有没有气孔、条纹或者其他的花纹。

观察岩石上是否有动物或者植物的痕迹。

4、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一边观察,一边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

5、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本小组观测的结果以及得出的结论。

活动三:使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常见岩石

1、刚刚我们观测了几种常见岩石的标本,初步了解了这些岩石的一些特点,那么我们该怎样对这些岩石进行准确又全面的描述呢?

2、出示课本50页上面花岗岩的描述范例。

3、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看一看这段文字是如何科学全面的介绍花岗岩的?

预设:

介绍岩石一般的从分布、组成、质地、声音、吸水性强弱、是否有气孔等几方面进行。

4、下面我们选择一种岩石,仿造花岗岩的例子对这种岩石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介绍。

预设:

活动四:采集并制作岩石标本

1、展示各种各样的岩石标本,激发学生制作岩石标本的兴趣和欲望。

2、教师引导:看到如此美丽的岩石标本,大家想不想动手制作岩石标本呢?

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做一做岩石标本吧。

3、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岩石,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的岩石给老师看一看。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各种岩石。

下面,我们就把大家收集的这些岩石制作成标本。

5、出示课本50页的下面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图,学生认真的看一看,了解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

预设:搜集→清理→判断→装盒→贴标签

6、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按照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对自己收集的岩石进行清理、判断、装盒、贴标签,然后形成岩石标本。

7、全班交流,展示本小组制作完成的岩石标本。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了解了岩石的一些基本的特点,学会使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全面的描述一些常见岩石。最后我们还按照步骤制作了一些岩石标本。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岩石等方法,进一步探究岩石。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教学设计】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冷和热 1 冷热与温度 2 热胀冷缩 3 水受热以后 4 水遇冷以后 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 5 地球 6 月球 7 太阳 8 太阳钟 第三单元昆虫 9 庞大的“家族” 10 养昆虫 11 探究昆虫的奥秘 第四单元繁殖 12 用种子繁殖 13 用根、茎、叶繁殖 14 动物的繁殖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15 生物与非生物 16 动物的庇护所 17 环境变化以后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2021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与 实验计划 ××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四年级任课教师:×××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五个单元,共17课,但是却包含了()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1.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并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发现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3.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当温度升高到 100℃时,水会沸腾,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

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与其它物体的性质对比。 (1)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过的固体和液体么? (2)谁来说说固体、液体和空气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 (3)书上的表格请你们讨论以后填写。 (4)学生汇报与补充。 三、巩固新课 (1)今天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其中有一种在我们的生活重使用的非常多,就是压缩空气,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 (2)他们是怎样应用的? (3)想不想做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 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3、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1)

2020新教材苏教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套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 1 给动物分类 2 鱼类 3 鸟类 4 哺乳类 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 5 运动与位置 6 不同的运动 7 运动的快慢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8 力与运动 9 弹力 10 摩擦力 11 浮力 第四单元简单电路 12 点亮小灯泡 13 导体和绝缘体 14 电路暗箱 15 生活中的电 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 16 常见的岩石 17 认识矿物 18 矿物与我们的生活 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1.1《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动物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科学探索目标 1、按照一定标准给动物分类。 2、摸脊椎,体验脊椎特点。 3、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2、认识某些动物具有共同特点。 3、了解珍贵动物资源,提高保护动物意识。 重点了解某些动物的共同特征,能给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难点制作脊椎模型,探究脊椎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播放《动物世界》片头视频,提问:你们认识哪些动物? 2、进一步提问: 你去过动物园吗? 你喜欢的动物可能住在哪个区? 展示动物园参观示意图。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园里的动物是怎么分 区的? 归纳: 按照某种标椎分区,比如生活习性、居住环境、珍贵程度、进化程度等。观看视频,回 答 看图回答 交流 从视频和旅游等 方面入手,让学 生知道动物的种 类很多,应该进 行分类。 讲授新课一、给动物分类 1、你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 提示:首先确定分类标准。 把分类情况记录下来。小组内确定标 准给动物分类 给动物分类需要 一定标准。按不 同标准会有不同 分类。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骨骼》 1、骨骼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瞧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能够通过瞧、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 ●知道骨骼就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知道组成骨骼的骨就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 ●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与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准备:1.人体骨骼图、硬纸板, 2.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动物骨,3、骨骼模型、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就是如何造房子的不?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2.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就是由钢铁建成的,而就是由骨骼构成的。 提问:关于骨骼,您们想知道些什么? 【评析】通过建筑工人造房子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从而引入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那就就是人的骨骼。以这样的情境揭示课题,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使学生联想到骨骼的作用。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引导学生探究:人体骨骼的结构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您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 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您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您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不?您能摸到多少块? 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瞧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瞧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评析】在组织学生交流时,不仅要让学生说出骨头数,还应该说出骨头的位置,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1-1 骨骼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触摸感觉到皮肤下的骨头 2.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 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3.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4.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推测骨骼的作用 (二)科学知识 1.知道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 2.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的总和 3.懂得骨骼有支持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手骨是由27块骨构成 5.知道骨的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 6.知道骨的物理特点和生物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 2.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3.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持、保护的作用 难点:拼人体骨骼图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放大的人体骨骼的教学挂图;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学生准备: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 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 四、教学过程(1个课时) (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 2.(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揭示课题:骨骼)请同学们都来摸摸我们皮肤下面那些硬硬的东西,这就是骨骼。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1.实践活动: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 3.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 4.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和学生一道,探索科学问题,了解科学知识,尝试科学实验,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打好基础,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总课时23课时。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这一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仍以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事物的相互关系为主。从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导探究为主,逐步过渡到指导性探究。特别是在控制变量、做定量观察的实验上,学生还是第一次,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从过程与方法上看,学习运用推理,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

苏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第一课骨骼 教学内容:课本P2-4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2、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3、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骨骼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5、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教学难点 拼人体骨骼图 教具准备: 人体骨骼模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出示一块骨头),同学们,你知道你的皮肤下面硬硬的东西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们的骨骼。(板书课题) 2、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3、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结构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 每人用力摸一摸自己的身体,看能摸出多少块骨头? 2、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三部分——头、躯干、四肢。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3、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4、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 5、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 6、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7、出示人体骨骼模型,比一比:你拼对了吗? 8、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人全身的骨头共有206块。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三、探索:了解骨头的结构特点 1、探索活动:发现骨头的特点。 (1)拿出熟的动物骨头和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 (2)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动物骨头; (3)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动物腿骨的表面; (4)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 (5)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 3、观察活动: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4、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第二课时 四、体验:人体骨骼的作用 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观察P4图片学生交流讨论。 3、组织活动: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 5、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6、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五、安全教育 1、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 科学教案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 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 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 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 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 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2.点亮小灯泡

2018苏教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7课时。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本单元由四部分的内容构成:1、认识空气的性质。这些性质包括空气无一定的形状,向四面八方流动,具有质量、要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等。2、认识空气流动的规律,包括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第二单元:冷和热本单元主要由5课组成,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本单元共分为四课,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一些可以使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才能到达人的耳朵,知道乐音是令人愉悦的声音,噪音是使人烦躁的声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保护听力的方法。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知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保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了解营养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注重个人保健。 第五单元:排序与分类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排序,第二部分是分类,通过学习指导学生识别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排序,自然地理解并接受在科学探究中也离不开排序的观念,理解排序的科学含义。 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进—步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组成及风的成因直观而生动的认识,同时更强烈地意识到空气是生命的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自觉地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 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证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解释。 科学知识 1.3知道……空气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4.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4.2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对于生命的意义。 4.3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4.4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5愿意合作与交流。 4.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本单元在学习用多种方法认识水、固体和液体之后,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不容易直接感知的空气,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由于空气不同于其他有形物体,需要通过实验来间接觉察到它,因此,本单元各课大多是以实验感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寻求答案的线索来呈现的。 第一单元课时分配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袋、塑料管、白、餐巾纸、天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先请大家猜个谜语,“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这是什么东西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就是空气。首先大家先想一想: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自主学习 拿出一个纸团,我如果把纸团放进水里,纸团会湿吗? 1、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现在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纸团并没有湿,怎么回事呢? ②如果有的同学想试,可以让学生多试几次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会吹气球?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演示实验,让学生猜测 由学生来验证实验,提高学生兴趣 提醒:杯子要竖直放入水槽中 前后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 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气球放在瓶子里就吹不大?”的问题 小组讨论,作记录

2020年最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0年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 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科学知识: 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科学探究: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2.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2.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 3.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1.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 低年段 说出生活中常见动植物的名称及主要特征,知道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一年级下册《动物与植物》) 中年段 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识别常见动物类别,描迷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描述昆虫的特征,说出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四年级下册《昆虫的一生》) 3.学习和比较动物繁殖方式的不同(四年级下册《繁殖》)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和学生一道,探索科学问题,了解科学知识,尝试科学实验,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打好基础,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 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

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 、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 、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总课时23 课时。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这一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仍以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事物的相互关系为主。从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导探究为主,逐步过渡到指导性探究。特别是在控制变量、做定量观察的实验上,学生还是第一次,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从过程与方法上看,学习运用推理,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主要是围绕人体运动系统中的一一骨骼、关节、肌肉三个主要方面、运动系统的卫生和保健构建而成,主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7课时。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本单元由四部分的内容构成:1、认识空气的性质。这些性质包括空气无一定的形状,向四面八方流动,具有质量、要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等。2、认识空气流动的规律,包括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第二单元:冷和热本单元主要由5课组成,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本单元共分为四课,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一些可以使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才能到达人的耳朵,知道乐音是令人愉悦的声音,噪音是使人烦躁的声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保护听力的方法。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知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保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了解营养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注重个人保健。 第五单元:排序与分类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排序,第二部分是分类,通过学习指导学生识别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排序,自然地理解并接受在科学探究中也离不开排序的观念,理解排序的科学含义。 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进—步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组成及风的成因直观而生动的认识,同时更强烈地意识到空气是生命的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自觉地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 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证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解释。 科学知识 1.3知道……空气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4.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4.2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对于生命的意义。 4.3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4.4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5愿意合作与交流。 4.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本单元在学习用多种方法认识水、固体和液体之后,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不容易直接感知的空气,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由于空气不同于其他有形物体,需要通过实验来间接觉察到它,因此,本单元各课大多是以实验感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寻求答案的线索来呈现的。 第一单元课时分配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3、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2、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3、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同步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冷和热 1冷热与温度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水的冷热,知道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并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 3.通过分析图表,发现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难点 在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连续测量温度,并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玻璃温度计、烧杯、铁架台、夹子、石棉网、三脚架。 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欢迎大家再次来到我们的科学课堂中来。这节课,首先请大家阅读一首小诗。 2.出示小诗: 夏天,妈妈 在阳台上洗了一盆衣服。 糟了, 里面有我马上要穿的花裙子呀!咦,花裙子怎么干啦?冬天,爸爸 在院子里提了满满一缸水,水结成了冰。 坏了! 缸怎么破啦?

…… 3.学生阅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教师引导:同学们,花裙子为什么会干呢?缸又为什么会破呢? 聪明的同学一定会知道这些与温度有关。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第1单元——冷和热。 5.冷和热究竟与什么有关呢?(与温度有关。)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个话题——冷热与温度。板书课题:1冷热和温度 二、探究 活动一:感受水的冷热差异,形成温度的概念 1.教师出示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和一杯冰水,提出要求:老师这里有三杯水,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热水,还有一杯是温水,请同学们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5秒钟之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比较手指的感觉。 2.出示课本第2页上面的两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要求体验手指插进热水、冷水、温水的感觉。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强调同小组的每一位同学都要进行体验。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准确描述活动的感受,预设: 放入热水中的手指再放入温水中,会感觉到冷,而放入冷水中的手指再放入温水中,会感觉温暖。 4.明明是同一杯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我们用手测量温度,准确不准确呢?(不准确) 怎样才可以准确的知道水的温度呢?(要想知道水,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5.出示温度计,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温度计的外部特征及结构。 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 温度计又该如何使用呢?我们在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些什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第一: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一年接触科学课的时间,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初步地自主探究的能力;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第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 第三: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比较薄弱。因此科学课的教学要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指导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空气的相关的知识。 第二单元:冷和热,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指导学生探究冷和热的变化,以及冷和热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指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强度等相关的知识。 第四单元:食物与消化,了解日常生活食物的营养搭配,了解食物的消化,学会怎样搭配基本的食物。 第五单元:假设与搜集证据,培养学生的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措施: ⒈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思想; ⒉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⒊加强自身素养和业务能力的提升以及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⒋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 ⒌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 ⒍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用探究活动; ⒎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四、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共8课时 第二单元:冷和热,共10课时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共6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 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科学知识: 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科学探究: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2.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2.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 3.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1.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 低年段 说出生活中常见动植物的名称及主要特征,知道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一年级下册《动物与植物》) 中年段 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识别常见动物类别,描迷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描述昆虫的特征,说出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四年级下册《昆虫的一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