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7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呼吸作用的知识点与经典例题以及详答

(完整版)2017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呼吸作用的知识点与经典例题以及详答
(完整版)2017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呼吸作用的知识点与经典例题以及详答

名师堂学科辅导教案

学生教师时间2017年2月15日

学科生物星期三授课题目呼吸作用

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及其原理的应用: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细胞呼吸主要是指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在活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分解为一些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且伴随着能量释放生成A TP的过程。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1、概念:

有氧呼吸是指活细胞在有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2、过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C6H12O6酶2丙酮酸+ [H](少量)+ 能量(少量)场所: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丙酮酸+ H2O 酶CO2 + [H] + 能量(少量)场所: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H] + O2酶H2O + 能量(大量)场所:线粒体内膜

(注:3个阶段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

3、总反应式及元素去向:

4、意义:是大多数生物特别是人和高等动植物细胞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注:1mol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后,共释放出约2870kJ的能量,其中约有1161kJ储存在ATP中,可形成约38mol ATP)

●无氧呼吸

1、概念:

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需氧气(缺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的过程。

2、过程: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场所: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丙酮酸酶C2H5OH(酒精)+CO2 场所:细胞质基质

(高等植物、酵母菌等)

或丙酮酸酶C3H6O3(乳酸)

(动物、人、乳酸菌等,另外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

(注意: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能量,产生少量ATP,1mol葡萄糖→2 mol ATP,第二阶段没有能量产生。)

3、总反应式:

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能量

C6H12O6酶2C3H6O3(乳酸)+能量

4、意义:

(1)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暂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释放出能量以适应缺氧环境条件。(酒精会毒害根细胞,产生烂根现象)

(2)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细胞则以无氧呼吸的方式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释放出一定能量,满足人体的需要。

【特别提示】

①相同呼吸底物、不同呼吸类型、代谢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催化反应的酶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生物体内的基因不同。

②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③微生物的无氧呼吸(或有氧呼吸)也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

④在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物质变化的数量关系时有如下规律:

O2吸收量= CO2释放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O2吸收量< CO2释放量→两种呼吸方式同时进行,多余的CO2来自无氧呼吸

酒精量=CO2量→只进行无氧呼吸

酒精量

(三)细胞呼吸的本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具体原理如下图:

(四)细胞呼吸的意义:

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间产物还是各种有机物之间转化的枢纽物质(既为

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中间产物)。

(五)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1、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

(1)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水生植物>旱生植物,阳生植物>阴生植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期、开花期>成熟期

(3)同一植物在不同器官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营养器官

2、环境因素

(1)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最适温度(约25-35℃)时最强,超过最适

温度,呼吸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

(2)O2浓度:

?在一定范围内,随O2浓度越高,有氧呼吸强度越强。

?O2抑制无氧呼吸。

(3)CO2浓度:

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CO2浓度增加,细胞呼吸速率下降。

(4)含水量:

在一定范围内,含水量越高,呼吸作用越强。

(六)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作物栽培时要及时松土透气,利于根系的有氧呼吸,促进水和无机盐的吸收;水稻生产中适时的露田和晒田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增强水稻根系的有氧呼吸,避免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酒精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使根腐烂。

2、储存粮食时,要注意降低温度和保持干燥,抑制细胞呼吸。

3、果蔬保鲜时,采用降低氧浓度、充氮气或降低温度等方法,抑制细胞呼吸,但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

4、选用“创可贴”、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

5、酒是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生产的,醋是利用醋酸菌有氧呼吸生产的,生产腐乳的毛霉进行有氧呼吸。

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不会因剧烈运动产生的无氧呼吸积累过多的乳酸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7、大棚蔬菜进行温度控制,阴天和晚上适当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二、【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实验原理:

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方式的影响。

2、实验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酵母菌是进行有氧还是无氧呼吸?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产物是什么?

(2)作出假设: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如酵母菌可用于酿酒、发面等)作出合理的假设。

(3)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配制酵母菌培养液:20g新鲜食用酵母菌+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②检测CO2的产生,装置如下图:

思考:1、可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来判断甲、乙两装置中产生CO2的多少。

2、CO2还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根据其由蓝变绿再变黄的时间长短来判断产生的CO2的多少。

③检测酒精的产生:

自A、B中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滤液注入已编号的1、2号试管中→分别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

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中颜色的变化。

(4)实验现象及分析:

①甲、乙两装置中石灰水都变浑浊,且甲中浑浊程度高且速度快,说明酵母菌在有氧呼吸条件下产生的CO2

比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多且快。

②2号试管中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1号试管不变色,说明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5)实验结论: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CO2;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CO2。

3、实验中的关键步骤

(1)将甲装置连接橡皮球,让空气不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既保证O2的充分供应,又使进入A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的锥形瓶,洗除空气中的CO2,保证第三个锥形瓶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2)B 瓶应该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 瓶中O 2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 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考点6 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应用

两年高考真题演练

1.(2015·课标卷Ⅱ,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 离子相对吸收量/% 空气

17 100 氮气

17 10 空气 3 28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 .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 .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 .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2.(2014·高考重庆卷,T5)下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乙醇――→氧化肝脏

乙醛――→氧化乙酸―→CO 2、H 2O A .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

B .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

C .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

D .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3.(2014·高考天津卷,T2)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H 2O)+O 2①②CO 2+H 2O +能量

A .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4.(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T6)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

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5.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12~24 h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在此期间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呼吸,该呼吸方式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是________,其产物是________。

(2)从第12 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

(3)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________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6.(高考山东卷,T25)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

(1)阶段Ⅰ和Ⅲ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Ⅰ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阶

段Ⅲ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

(2)阶段Ⅱ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________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阶段Ⅲ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________________。

(3)若测得阶段Ⅱ种子吸收O2与释放CO2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

(4)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ATP含量的变化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________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考点6 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应用

一年模拟试题精练

1.(2015·浙江慈溪、余姚期中联考)细胞呼吸中,吸入的O2最终形成了( )

A.CO2 B.H2O C.ATP D.丙酮酸

2.(2015·吉林长春起点调研)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B.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数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C.破伤风芽孢杆菌在无氧环境下容易大量繁殖

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2015·湖南娄底联考)当酵母菌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测得O2吸收量<CO2释放量,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B.如果测得呼吸作用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水,则有[H]的积累

C.如果测得CO2释放量∶O2吸收量>4∶3,则无氧呼吸占优势

D.检测CO2的产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随着CO2的释放,溶液的颜色变化是由黄变绿再变蓝

4.(2015·湖南湘中名校二模)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若分解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对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若只释放CO2,不消耗O2,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C.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D.若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则说明该细胞已经死亡

5.(2015·山东临沂模拟)在a、b、c、d四种条件下,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CO2释放量10 8 6 7

O2吸收量0 3 4 7

A.a条件下,葡萄糖被彻底氧化分解,产物除了CO2还有酒精

B.b条件下,产生的CO2只来自线粒体

C.c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无氧呼吸的2/3

D.d条件下,O2参加反应的场所在线粒体基质

6.(2015·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的两套实验装置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为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A瓶吸收完全,可在B瓶前加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B.实验中发现C瓶先变浑浊后又澄清了,说明实验成功

C.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检测D瓶中物质会出现灰绿色

D.C瓶和E瓶也可用溴代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观察到水溶液由黄变绿再变蓝

7.(2015·湖北教学合作校联考)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离心后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再用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然后用尿素处理这些小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图1

(1)研究发现,在适宜成分溶液中,线粒体含F0~F1内膜小泡能完成有氧呼吸第________阶段的反应,其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是ATP合成酶(见图2),其结构由突出于膜外的亲水头部和嵌入膜内的________尾部组成,其功能是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为了研究ATP合成酶的结构与合成ATP的关系,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1颗粒与小泡分开,检测处理前后ATP的合成。若处理之前,在________条件下,含________颗粒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处理后含________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说明F1颗粒的功能是催化ATP的合成。

(3)将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方法能将外膜与内膜及其他结构分开。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DNA b.丙酮酸c.葡萄糖d.染色质e.核苷酸

f.RNA聚合酶

考点6 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应用

【两年高考真题演练】

1.A [本题通过不同条件下幼根对离子吸收量实验,考查实验分析能力,难度较小。17 ℃条件下氮气(缺氧)环境下该植物幼根对离子的吸收量比氧气条件下低,说明幼根吸收离子需要消耗ATP,与空气环境相比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离子的吸收,A正确,D错误。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仍需消耗ATP,C错误。空气中培养,温度为17 ℃,离子吸收量明显高于3 ℃,可知该植物幼根对离子吸收与温度有关,B错误。] 2.C [酶具有专一性,在乙醇转化为乙酸的代谢过程中至少经历两个步骤,需要不同的酶催化,A错误。当底物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率会随着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当达到一定值后,由于酶量有限,反应速率不再随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B错误。乙醇经代谢后可参与有氧呼吸,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H],与氧气结合后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C正确。人是恒温动物,环境温度不影响体内温度,不会影响分解乙醇的速率,D错误。] 3.D [过程①为有氧呼吸过程,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过程②为光合作用,真核生物在叶绿体中进行,原核生物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A错误;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 中,B错误;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糖类中的氧来自CO2,C错误;过程①和②都能产生[H],前者主要与氧结合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后者主要用于C3还原,D正确。]

4.C [光反应利用ADP和磷酸合成ATP;叶绿素等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人在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同时进行,无氧呼吸生成的乳酸在人体内不能再分解供能;病毒无细胞结构,其核酸复制所需能量来自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

5.解析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1)据图可知,在12~24 h期间,氧气吸收量很少,

而二氧化碳释放量很多,表明此时的呼吸作用主要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2)第12 h到胚根长出期间,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的总量下降。(3)胚根长出后,氧气的吸收量明显增多,说明有氧呼吸的速率明显提高。

答案(1)无氧细胞质基质酒精和二氧化碳(2)减少细胞分裂消耗有机物,此时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3)有氧

6.解析本题考查了植物细胞代谢与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识图分析和理解能力、综合能力。

(1)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行跨膜运输,其方式属于自由扩散;阶段Ⅲ种子萌发,新陈代谢强度较大,细胞内的水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2)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激素是赤霉素;根的向地性产生的原因是生长素的运输受重力因素的影响,在根水平放置时,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一侧生长素浓度,而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但生长受到抑制长的慢,远地一侧生长素浓度低但生长的快,表现为根的向地性。

(3)细胞呼吸时,当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比氧气的吸收量大时,说明两种呼吸方式并存。假设氧气吸收量为1 mol,则二氧化碳总释放量为3 mol。由于有氧呼吸时氧气吸收量=二氧化碳总释放量,故可知有氧呼吸二氧化碳释放量为1 mol,无氧呼吸二氧化碳释放量为2 mol。根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计算出两者消耗的葡萄糖的量。

设此阶段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分别为x mol 和y mol,则有

有氧呼吸:C6H12O6―→6CO2

1 ∶ 6

x∶ 1

无氧呼吸:C6H12O6―→2CO2

1 ∶ 2

y∶ 2

得x=1/6,y=1,y∶x=6∶1

(4)突然停止二氧化碳的供应,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反应减弱,短期内C3的生成量减少,短时间内C3的还原不受影响,C3的消耗量不变,故C3的含量减少;由于生成的C3减少,消耗光反应中[H]和ATP的量减少,所以ATP的含量增加;“正其行,通其风”的目的是通过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来增强光合作用强度。

答案(1)自由扩散自由水

(2)赤霉素(或GA) 生长素(或IAA) 抑制

(3)6∶1

(4)降低(或:减少) 升高(或:增加)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一年模拟试题精练】

1.B [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H]反应生成水。]

2.D [考查了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中,60%以热量散失;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

3.C [如果测得O2吸收量<CO2释放量,则只能说明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A错误;如果测得呼吸作用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水,则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还原性氢用于丙酮酸的还原,没有还原性氢的积累,B错误;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时,CO2释放量∶O2吸收量=4∶3,所以CO2释放量∶O2吸收量>4∶3时,则无氧呼吸占优势,C正确;检测CO2的产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随着CO2的释放,溶液的颜色变化是由蓝变绿再变黄,D错误。]

4.D [若细胞只释放CO2,不消耗O2,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释放的CO2等于O2的吸收量,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若既不吸收O2 也不释放 CO2,有可能是进行无氧呼吸,如乳酸菌细胞,D错误。]

5.C [a条件下,O2吸收量为0,CO2释放量为10,说明此过程不进行有氧呼吸,CO2全是酒精发酵产生的,因此,葡萄糖没有被彻底氧化分解,A错误;b条件下,CO2的释放量>O2的吸收量,说明此时该植物同时进行有氧呼

吸和无氧呼吸,所以产生的CO 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 错误;c 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4÷6=23

,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1,所以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无氧呼吸的23

,C 正确;d 条件下O 2吸收量和CO 2释放量相等,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O 2参加反应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D 错误。]

6.D [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在B 瓶前加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可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A 瓶吸收完全,A 正确;实验中发现C 瓶先变浑浊后又澄清了,说明酵母菌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且量较多,B 正确;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检测D 瓶(酒精),变成灰绿色,C 正确;C 瓶和E 瓶也可用溴代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观察到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 错误。]

7.解析 (1)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产生的[H]与O 2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2)由图2所示知,F 0~F 1颗粒物即ATP 合成酶由亲水的F 1(头部)与疏水的F 0(尾部)组成,其功能是在跨膜H

+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 ;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 1颗粒与含F 0的小泡分开,在跨膜H +浓度梯度推动下含F 0的小

泡不能合成ATP ,则证明F 1颗粒的功能是催化ATP 合成。

(3)渗透作用原理是当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当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会持续不断的吸水;根据外膜与内膜包裹的基质的大小、密度、质量等不同,可以利用差速离心的方法将它们分开;线粒体基质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同时还有DNA ,所以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丙酮酸、ATP 、核苷酸和氨基酸及RNA 聚合酶等。

答案 (1)三 24[H]+6O 2――→酶12H 2O +大量能量

(2)疏水 有跨膜H +浓度梯度 含F 0~F 1 含F 0

(3)渗透作用 差速离心 abef 考点7 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应用

【两年高考真题演练】

1.C [本题考查光合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ATP 中的能量转化到有机物中,成为稳定的化学能,不参与CO 2的固定,A 错误;CO 2的固定必须先与C 5反应形成C 3方可被[H]还原,一是直接被C 5固定形成C 3的过程,而C 3再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糖类,不与[H]反应,B 错误;C 3化合物被[H]还原后可再形成C 5,此过程中需要酶参与,C 正确;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会造成[H]和ATP 在短时间内减少,C 5的合成速率下降,而其分解速率不变,所以C 5的含量会下降,D 错误。]

2.ABC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意在考查生物实验的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A 项对,由图示可知,强光下,Ⅲ、Ⅳ表示的叶绿素色素带变窄,说明叶绿体含量降低;

B 项对,类胡萝卜素可保护叶绿素免受强光降解;

C 项对,Ⅲ是叶绿素a ,Ⅳ是叶绿素b ,都是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但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D 项错,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画2-3次。]

3.B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RuBP 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即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属于暗反应,其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 正确;暗反应不需要光,有光条件下也可进行,B 错误;实

验中利用14C 标记CO 2并检测产物放射性强度,即采用同位素标记法,C 正确;单位时间内产物生成量可代表化学反

应的催化效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即可反映酶活性,D 正确。]

4.B [用黑布将培养瓶罩住,光反应停止,氧气的产生停止,A 项正确;光反应停止,[H]和ATP 的产生停止,导致暗反应C 3的还原速度减慢,C 3在叶绿体内积累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B 项错误;光反应停止,ATP 的生成

减少,ATP/ADP 比值下降,C 项正确;光反应停止,NADPH([H])的产生减少,NADPH/NADP +比值下降,D 项正确。]

5.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同时考查学生对图表数据的分析综合能力,此题属于中难题。

(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扩散最慢的是叶绿素b ,颜色是黄绿色;酸雨破坏叶绿素后,色素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减弱,导致光反应减弱,光反应的产物[H]、ATP 、氧气进而减少;(2)由表中对照组可知,在正常生长情况下,腊梅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木樨的叶绿素含量最低;横向分析可知,桃树、腊梅、木樨的叶绿素含量都随着pH 值的降低而降低,而且受影响的程度越来越大;在桃树、腊梅、

木樨中,pH含量降低对木樨的叶绿素含量降低的影响程度最小,对腊梅的影响程度最大。(3)部分生物死亡,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营养结构变简单,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导致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答案(1)类囊体(薄膜) 黄绿[H]、ATP、氧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2)①增大②pH含量降低对木樨的叶绿素含量降低的影响程度最小③在正常生长情况下,腊梅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木樨的叶绿素含量最低

(3)抵抗力部分生物死亡,生物多样性降低,营养结构变简单,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导致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6.解析(1)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一个个圆饼状的类囊体堆叠成基粒;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可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的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层析后叶绿素a比叶绿素b扩散得更远说明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大;由图甲可知,叶绿素含量随着遮光面积的增加而升高,因此植物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来增加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2)8:00到12:00气温升高呼吸速度增强,光照强度增加,但气孔导度相对稳定,由于受到CO2供应的限制,光合速率升高远不如呼吸速率升高的幅度大,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减小,净光合速率降低。18:00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ATP。

(3)突然去除遮光物,光反应加强,为暗反应提供更多的ATP和[H],导致较多的C3被还原,C3含量减少。

答案(1)类囊体膜(或类囊体,基粒) 无水乙醇(或丙酮) 叶绿素a 增加叶绿素含量

(2)呼吸作用增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减小线粒体、叶绿体

(3)减少

【一年模拟试题精练】

1.D [据图示分析可知:图中X、Y物质分别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的三碳化合物、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丙酮酸,A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可以产生ATP,②三碳化合物还原过程需要消耗ATP,而二氧化碳固定过程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①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过程是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C错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产生氧气,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氧气,因此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中既没有产生氧气,也没有消耗氧气,D正确。]

2.C [光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A错误;③表示有氧呼吸,醋酸杆菌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B错误;ATP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C正确;

①表示光反应,②表示暗反应,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故黑暗中暗反应不能进行,D错误。]

3.D [光合作用分两大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在基粒上进行,需要光照;暗反应进行时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需要基质中的C5和大气中的CO2的参与。D正确。]

4.解析(1)①叶绿体中类囊体膜所含的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使光反应产生的用于暗反应的NADPH和ATP较少。

②由于气孔相对开放度数值较低,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从而使净光合速率较低。

③除上述因素外,叶面积数值较低,也可导致B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低。

(2)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由于其呼吸作用(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强于光合作用,故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为负值。

(3)随着叶片的成熟,净光合速率增大,细胞溶胶中合成的蔗糖也随之增加。

答案(1)①类囊体膜NADPH和ATP ②气孔相对开放度数值较低③叶面积数值较低

(2)细胞呼吸强度(呼吸作用、需氧呼吸)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或只存在呼吸作用)

(3)细胞溶胶

5.解析(1)分析图解可知,图甲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在光反应阶段,水光解产生氧气和[H],因此图中I为氧气,并且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将应用于呼吸作用的第三阶段,即线粒体内膜上。

(2)植物细胞中液泡能够吸收水分,图2中细胞器a是液泡。物质④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生成的丙酮酸和[H]。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光合作用将大于呼吸作用,因此光合作用正常进行,所以会有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

气的释放,即c、d,同时呼吸作用照常进行,与叶绿体之间有气体交换会发生e、f。

(3)①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光合作用总量=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25 ℃时总光合速率=3.7+2.3=6;30 ℃时总光合速率=3.5+3=6.5,故温度在25~30 ℃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增加。

②假设呼吸速率不变,植物在30 ℃时,一昼夜中植物积累量为净量(可用CO2净量表示),吸收的CO2净量=

3.5×14-3×10=19 mg。

答案(1)O2(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第三线粒体内膜

(2)液泡丙酮酸、([H]) c、d、e、f、(b)

(3)①增加②19

高中生物必修一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1. )(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33-磷酸甘油酸为糖酵解,该阶段产生的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为.阶段BBC 为柠檬酸循环,该过程中一些特殊分子携带氢原子进入阶段.阶段CABNADPH 产生的物质④指的是.阶段和阶段D .合成物质③有关的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1 () 】在需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中,相同的产物是【变式训练 A.ATP BCO CHO D[H] ...22 2 CO2,其中①②表示【变式训练丙酮酸】真核细胞有氧呼吸中含碳物质的变化是葡萄糖) (两个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H2O [H] B A[H] 都用于生成.①和②中产生.①和②产生的较多的是②DC .①和②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①和②是需氧呼吸中释放大量能量的阶段 3 )【变式训练】下列有关人体细胞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糖酵解,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热能B.通过电子传递链,携带氢的特殊分子与氧结合生成水ATP130C中的能量分子葡萄糖中的能量大约是.分子12D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后释放的能量不同.分子葡萄糖和厌氧呼吸) (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 .肌肉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是一种克服暂时缺氧的应急措施.产生的乳酸运至肝脏后被分解CCO DTPA时伴有氢的生成.剧烈运动时的产生与厌氧呼吸无关.产生2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比较) 1.(关于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7 / 1 A BATP 中.都能产生丙酮酸.都有能量释放,部分能量转移到C DCO2H2O 和.都能产生.都能发生有机物的分解1】如图表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的关系(假设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变式训 练)(作用的底物)。下列说法错误的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初一生物-人体的呼吸

§6.2 人体的呼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要说明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阐明肺的结构特 点是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 2.在模拟呼吸运动实验的基础上,说明胸廓的变化与人体完成呼吸的关系。 3.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认同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 官。知道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能力目标 1.尝试分析胸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以及人体如何完成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 气体交换。 2.尝试验证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变化,初步学会测定肺活量的方 法,并将计算出的实验数据绘成直方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认识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懂得呼吸系统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懂得更加珍爱生命,形成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通过测定肺活量,认同加强体育锻炼对于呼吸系统的好处。 教学重点: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部分结构功能,肺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呼吸运动的原理;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现在最流行的是什么?是健康,下面老师就来讲一些养生之道。 秋季天高气爽,草木凋零,大地气象明朗;冬季万物闭藏,天气干燥,气温低,西北风肃杀,属凉燥。因此,秋冬季的养生是以适应秋冬季气候变化为主;预防旧病复发,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复发与发生、发展。 按照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重要的是顺时养生。顺时就是顺四时而适寒暑。这是中医养生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人体适应四时阴阳变化规律,才能

发育成长。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说明人体五脏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秋冬季由于夏、秋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空气又干燥,如果机体不能适应这一变化,抵抗力下降,很易患感冒,一些“老毛病”也特别容易复发,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 1、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秋冬季气温变化莫测,温差大或气温过低,空气干燥,是感冒多发季节。秋冬燥易伤肺,如因着凉,导致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则会出现肺及呼吸道疾病,如口干咽燥、鼻塞、发烧、咳嗽、咳痰及上呼吸道炎症、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尤其是老年人、小儿、体弱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病史者更易复发。秋天花粉、冬天冷空气过敏则易引起支气管哮喘。 目标展示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呼吸系统组成的结构和功能,期望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自主探究 请学生阅读课本,5分钟后分组介绍各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和保护。别的组可以提问 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推选代表并上台解释。 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其中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说说理 由。 2.气体进入肺的通道由哪些器官组成?进入肺内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 润的原因是什么?温暖、湿润、清洁的空气对肺有何意义? 3.晚上洗脸,当我们把毛巾伸进鼻孔吸鼻子时,毛巾上会黏有黑灰,这个现 象说明鼻子有什么作用? 4.感受并比较用鼻子呼吸与用口呼吸有何不同?请说说为什么要提倡用鼻 呼吸? 5.请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南非人与北欧人的鼻子在外形上有何不同?说说理 由。 6.痰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生成对呼吸系统有何意义?为什么不能随地吐 痰? 老师向同学展示一些图片,希望同学们从这些图片中得到灵感,受到一些启发。

“生物的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生物的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的呼吸作用 名词: 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

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教案

第5节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了解呼吸道和肺的组成和功能;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了解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动力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比较,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②能通过对呼气和吸气模型的分析来认识复杂事物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让学生认识到分析事物可以从现象到本质的规律,建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品质。 ②通过对呼气和吸气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建立模型的四思想,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要完成以上教学内容,实现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首先得有个好的导入,所以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在一开始就调动学生的课堂氛围。而教学重点为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所以在这一环节也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以加强重点知识的掌握。教学难点为气体交换的过程,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组织了一个学生分组活动,以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实现难点突破。 3重点难点 人教学重点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教学难点为气体交换的过程.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上课后所有学生先别坐下,大家进行一个小游戏,比一比谁能憋气更长的时间,憋不住气的可以坐下,剩最后3位同学分别几位冠、亚、季军,让他们来谈谈自己能憋这么久的方法,并提问你还能憋多长时间,能不能无限制的憋下去? 活动2【讲授】1.呼吸 呼吸: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 活动1:读P100图3-65完成以下内容:a.呼吸系统是有哪些结构组成? b.这些器官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游戏:1.让6位同学分别扮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给他们编上号,让他们按顺序排好队,简要介绍自己的结构特点或功能。 2.让另外一队同学分别扮演清洁的空气、灰尘、细菌混在一起进去呼吸系统。 小结:刚刚这么多同学给大家形象的展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各结构的功能。 活动3【讲授】2.呼吸运动 过渡:但有一个问题,刚刚扮演空气、灰尘、细菌等同学长脚了自己会跑,而我们真正的空气会跑吗?那人体又是怎样完成呼吸运动的呢? 呼吸运动 活动2:展示气球的吹起和放气。这活动说明要让气体动起来需要什么? 活动3:分组体验锥形罩内气球的变化。 问题:a.锥形罩内气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b.这结构和我们的呼吸系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各结构分别可以代表什么?

高中生物必修一呼吸作用练习题

呼吸作用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 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 C. 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 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2.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Q和Q体积变化的相对 是() A. 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 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 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 d条件下,产生的CQ全部来自线粒体 18c b气体的容器内,18Q进入细胞3?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后, 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A. 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 4.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 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 无氧呼吸不需要Q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 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5?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 C. 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 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6. 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 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 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 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7、下列4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不产生CQ的试管为() A. 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 B. 葡萄糖+线粒体 C. 丙酮酸+线粒体 D. 丙酮酸+细胞质基质并隔绝空气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章节检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章节检测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从某人手臂静脉注射药物后,药物流经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③④①②D.②①③④ 2 . 医生从患者消化道中提取少量物质,经化验发现含有葡萄糖、麦芽糖、淀粉、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甘油、脂肪酸等物质,则所取物质最可能来自于() A.口腔B.食道C.胃D.小肠 3 . 人吸入的氧气最终去向是()。 A.用来交换二氧化碳B.参与构建组织细胞 C.用来氧化分解有机物D.参与人体各项生命活动 4 . 煤气中毒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 A.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5 . 图甲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装置,人体在呼吸过程中肺容积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手拉动橡皮膜向下运动,模拟的过程和肺容积的变化分别是 A.吸气过程ab段B.吸气过程bc段

C.呼气过程ab段D.呼气过程bc段 6 . 我们不能随地吐痰,下列关于痰的说法错误的是() A.痰中含有大量细菌B.痰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病菌 C.痰形成于气管和支气管D.随地吐痰污染环境 7 . 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①肺泡数目多 ②肺泡壁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③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④肺泡位于支气管的末端 ⑤肺可分为左肺和右肺 A.①②⑤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⑧③④ 8 . 呼吸运动是指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呼吸运动的完成依赖于() A.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和舒张 B.肺泡的弹性 C.气体分子的扩散 D.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9 . 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的一部分血管的分支情况,箭头代表血流方向。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代表的是小动脉 B.图中B代表的是小静脉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的呼吸》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体的呼吸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信息量较大,概念较多,属于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概念范畴。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基本处于零散的前科学概念状态,对此,教材中采用的是精炼的文字叙述与图片相结合的方法,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其中“呼吸运动”这部分内容有点抽象,教材采取让学生回顾体验呼吸时胸廓起伏的经验、胸廓容积大小与气体进出关系的模拟实验、人体呼吸运动示意图,逐步化解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最后通过课文的归纳小结促使学生达到理解的程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说出肺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3)解释呼吸运动发生的原理。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呼吸系统的图片、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活动,提升在实验现象与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懂得珍爱生命,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养成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呼吸运动及其与气体进出的关系。 教学难点呼吸运动导致气体进出的抽象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复习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指名学生回答。那么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的有机物必须在氧气的参与下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分解利用,氧气是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得的,这节课我们复习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板书课题和提纲) 二、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 自主复习,整体感知本章知识 设置疑问:人体与外界不断进行气体交换,那么气体交换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学生合上课本回顾知识点,指明学生汇报回顾结果。对照教材插图以及文字资料,复习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及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2. 合作探究,深入认识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独立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理顺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课标要求 1、掌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过程、生理作用和意义 2、识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3、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4、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呼吸作用与温度、水分的关系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二、知识疏理 (一)教材解读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是个重点,经常考) ①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让叶片内的有机物运走消耗干净; ②用黑纸片将叶的一部分遮住后再移到阳光下的目的:进行对照; ③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让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最后叶片变成黄白色; ④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变蓝。说明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光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3.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场所 ①原料:二氧化碳+水②条件:光能 ③产物:有机物+氧④场所:叶绿体中 4.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制造的有机物为自身提供营养物质,也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 ②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所必需的最终能量来源。 ③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碳——氧平衡)。 5.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种植农作物时,

应该合理密植。 6.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①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②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7、呼吸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及场所 呼吸作用——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场所: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8、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供给植物各种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9、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10、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合成的。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 11、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验(教师重点讲解)

高考生物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1、呼吸作用的本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不一定需要氧气,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原料是糖类等,产物是丙酮酸、氢 、 AT 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进行,原料是丙酮酸和水,产物是C02、ATP 、氢,第三阶段在线粒体进行,原料是氢和 氧 ,产物是水、 ATP ,第一、二阶段的共同产物是氢 、 ATP ,三个阶段的共同产物是A TP。1mo 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能量2870 KJ,可用于生命活动的有1161KJ(38mol ATP),以热能散失1709KJ ,无氧呼吸产生的可利用能量是61.08KJ (2molAT P),1molATP 水解后放出能量30.54 K J 。 场所 发生反应 产物 第一阶段 细胞质 基质 丙酮酸、[H]、释放少 量能量,形成少量AT P 第二阶段 线粒体 基质 CO 2、[H ]、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 P 第三阶段 线粒体 内膜 生成H 2O 、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3、无氧呼吸反应式 C 6H 12O 62C 2H 5OH (酒精)+2CO2+能量 C 6H 12O 6 2C 3H 3O 3+能量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分2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相同,是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第二阶段的反应是由丙酮酸分解成CO2和酒精或转化成C 3H 3O 3(乳酸)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乳酸菌、动物、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植物、酵母菌 4、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6H 2O 酶 2丙酮酸 少量能量 [H] + + + 6CO 2 H 2O 酶 大量能量 [H] + + O 2 葡萄糖 酶 2丙酮酸 少量能量[H] + +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梳理名词: 1、光合作用:发生范围(绿色植物)、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 语句: 1、光合作用的发现: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2、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

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 H2O)+C5 5、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④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⑤联系:光反应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6、光合作用的意义:①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③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和水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如:在大棚蔬菜等植物栽种过程中,可采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方法,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再如,二氧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练习题

1、如图是真核细胞内呼吸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物质X是_______,它可以通过植物的_______作用产生。 (2)物质Y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为由蓝色变成绿色再变成________。②和⑤过程中物质Y产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 (3)人体内不能进行________(填序号)过程。 (4)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实现的能量转换是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换成________。 (5)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需要及时松土,其目的是促进________(填序号)过程的进行,从而产生大量能量,有利于________的吸收。 2、某研究小组想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蚯蚓呼吸速率的差异,设计了以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分别以20粒萌发的种子和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5 min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结果如表1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mm 表1 (1)装置图中的Y溶液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置乙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后保持注射器的活塞不移动,有色液滴将向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以蚯蚓为材料时有色液

(3)另一组该实验装置每隔5 min测量时,将注射器活塞往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待有色液滴回到实验开始时的位置停止,根据活塞移动距离可测出气体的变化量,其中以小麦为材料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分析数据可知该段时间小麦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为________,在此过程中,有氧呼吸的强度越来越________。

生物必修一细胞呼吸测试题

细胞呼吸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中含有C、H、O、N、P元素 B.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 C.ATP中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下列关于新陈代谢叙述,不正确的 ( ) A.能量代谢是伴随着物质代谢而进行的 B.有机物合成时贮存能量,分解时释放能量 C.同化作用贮存ATP,异化作用释放ATP D.同化作用,异化作用是不分先后,同时进行的 3、苹果内部腐烂时消耗一定量的葡萄糖可产生A摩尔的二氧化碳,其植物体叶片在正常生长时,消耗同样数量的葡萄糖可产生二氧化碳: A.1A摩尔 B.2A摩尔 C.3A摩尔 D.4A摩尔 4、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①蛔虫进行无氧呼吸②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③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④发酵和无氧呼吸为同一概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下列关于无氧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少 B、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C、能进行无氧呼吸的植物都是低等植物 D、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分解为中间产物 6、人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的供能方式是: ( ) A、主要是有氧呼吸 B、主要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C、只进行无氧呼吸 D、主要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7、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存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CO的释放量比氧气的吸收量大3~4倍,这说明此时的蚕豆是()。 8、经测定,蚕豆种子在发芽的早期, 2 A.只进行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占优势 C.只进行无氧呼吸 D.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占优势 9、将水果放在密封的地窖中,可保存较长时间,地窖影响水果代谢的原因是()。 CO浓度增加,抑制细胞呼吸 B.黑暗无光,不易引起早熟 A. 2 C.温度适宜,水果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强 D.湿度适宜,水分容易保持 10、制作泡菜、酸菜时,所用菜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 A.防止水分蒸发 B.防止菜叶萎蔫 C.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 D.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被抑制 11、如果葡萄糖液中有一半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那么每消耗1mol葡萄糖,将产生 A.2mol二氧化碳 B.3mol二氧化碳 C.4mol二氧化碳 D.6mol二氧化碳 12、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为3∶5,这是因为

人教版-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学生对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本节内容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分析其本质内容,不但抽象,而且运用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学习有一定难度。 《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一. 学情分析: 学生对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本节内容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分析其本质内容,不但抽象,而且运用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学习有一定难度。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一些例子,如为什么要给农作物松土,酿酒的原理等演示给学生,且围绕这些事例构建细胞呼吸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应该比较高。 二. 教学内容分析: 《呼吸作用》是人教版新课程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五章《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中一个重点。主要介绍生物体产生A TP的主要方式细胞呼吸的两种呼吸形式。以一个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引出了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着重介绍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场所、条件、产物和反应方程式以及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的场所、条件、产物和反应方程式及细胞呼吸的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设计思路: (1)多媒体创设情景,提出探索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 (3)演示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 (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索的结果,并概括出相应的概念; (5)分析所得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同步练习及答案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 A. 各种燃料的燃烧 B.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C. 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 D. 以上都是 2.将一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如图,花盆中泥土湿润),从阴凉处转移到阳光下.一段时间内, 植物的下列有关生理作用: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根的吸水作用.其中会 明显增强的生理作用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A. 根 B. 茎 C. 任何部位 D. 有生命活动的部位 4.如图是植物的叶释放氧气的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下列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 AB段植物的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B. B点时植物的叶不进行光合作用 C. CD段植物的叶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D. B点过后,植物的叶的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5.某株植物在20℃和一定光照条件下,测定其封闭环境中的CO2含量未变,这表明此时植物() A. 不进行光合作用 B.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 C. 不进行呼吸作用 D. 光照过强,大部分气孔关闭 6.下列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点,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释放能量 B. 都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C. 都是有机物氧化分解 D. 都是酶在其中起催化作用 7.下列人们采取的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A. 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B. 种植反季节蔬菜时使用塑料大棚——保证作物生长需要的温度 C. 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 D. 园艺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移栽树苗总重量,方便运输 8.家庭中一般是利用冰箱来储存水果和蔬菜的,利用你学过的科学知识,分析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 是() A. 减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 B. 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减缓呼吸作用 C. 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加快呼吸作用 D. 减少环境中氧气的含量,减缓呼吸作用

生物必修一专题六-呼吸作用

《分子与细胞模块》 专题六细胞呼吸 【知识梳理】 一、细胞呼吸 1、概念: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又叫做呼吸作用或生物氧化。 2、细胞呼吸的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二、有氧呼吸 1 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CO2和H2O,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2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 (1)线粒体的结构特点:内膜内折成嵴,增加内膜表 面积,为酶提供了广阔的附着位点,有利于化学反应 的顺利进行。 内膜上附有大量的ATP合(成)酶。 线粒体基质内含有DNA、RNA、酶、核糖体、无机盐 等物质,可进行DNA的复制、转录和蛋白质的翻译过 程。 (2)线粒体的分布:在细胞内一般均匀分布,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旺盛的地方,需能多的细胞(如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分泌蛋白能力强的细胞),线粒体数目较多。 3 有氧呼吸基本过程 (1)第一阶段:又叫糖酵解;反应场所: 反应过程: (2)第二阶段:又叫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反应场所: 反应过程: (3)第三阶段:又叫电子传递链或氧化磷酸化;反应场所: 反应过程: (4)总反应式: 例1、有氧呼吸中CO2产生于() A [H]和O2结合生成H2O时 B 生成ATP时 C 葡糖糖最初被分解成丙酮酸时 D 丙酮酸和H2O被彻底分解时 三、无氧呼吸 1 概念:一般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产生C2H5OH和CO2或转化成C3H6O3(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 无氧呼吸过程: (1)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相同;反应场所:

初中生物 《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二、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人体内的细胞是通过怎样的结构和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探究空气质量状况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概述人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以及肺部通过呼吸运动和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活动。 本章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测量、取样和测算等基本方法,这些都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学生应当学会的。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能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鲜清洁。 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何防止呼吸道疾病。 教学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方法: 分析法、综合法 教学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学生思考、讨论后发言。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我们是通过哪些器官进行呼吸的? 对学生回答不表态,继续设疑:是不是这样呢? 进一步设疑:请同学们想一想,呼吸道仅仅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吗? 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给与鼓励。 吃饭是为什么不能大说大笑? 或问你知道会厌软骨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自己回答。 学生边看图边回答。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保证气体畅通? 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体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鼻内部有什么结构特点? 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高三生物呼吸作用知识点

高三生物呼吸作用知识点 呼吸作用知识点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 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5、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3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 的量之比为19:1。如果某生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 6、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例如:有氧呼吸、光反应、无氧呼吸(暗反应不能产生)。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

高中生物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知识点集锦 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知识点集锦新人教版 一、呼吸作用 1、过程分析: (1)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将丙酮酸还原为C2H5OH 和 CO2或乳酸的过程。 (2)有氧呼吸中 H2O 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且生成的H2O中的氧全部来自于O2。 (3)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共同产物是 ATP,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 ATP。 (4)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全过程均需要不同的酶催化;不同生物的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 (5)原核生物无线粒体,有些原核生物(如硝化细菌、蓝藻)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6)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的真核生物(如蛔虫),其细胞内无线粒体。 【突破题1】(2011年潮州期末统考)细胞呼吸对生命活动意义重大,下面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有叶绿体的细胞可以自行合成 ATP,因此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C.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 A mol CO2,人在正常情况下消耗等量葡萄糖可形成 3A mol CO2 D.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水和氧气的参与才能释放储存的能量 外界因素分析应用图解 温度最适温度时,细胞呼吸 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呼 吸酶活性降低,甚至变 性失活,细胞呼吸受抑 制;低于最适温度酶活 性下降,细胞呼吸受抑 制①在低温下贮存蔬菜、水果 ②在大棚种植时,夜间适当降温(降低细 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

O2浓度 O2浓度低时,无氧呼吸 占优势;随 O2 浓度增 大,无氧呼吸逐渐被抑 制,有氧呼吸不断加 强;当O2浓度达到一 定值后,随O2 浓度增 大,有氧呼吸不再加强 (受呼吸酶数量、磷酸、 ADP 等因素的影响) ①利用适当降低O2浓 度等能够抑制细胞呼 吸、减少有机物消耗的 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 的保鲜时间 ②中耕松土增加根的 有氧呼吸 ③在医疗上选用透气 的消毒纱布等包扎伤 口,可抑制厌氧病原菌 的繁殖 含水量(自由水)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 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 加而加快,随含水量的 减少而减慢 在作物种子储藏时,将 种子风干,以减弱细胞 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 耗 CO2浓度CO2浓度增加,呼吸速 率下降 蔬菜和水果的保鲜中, 增加 CO2浓度具有良 好的保鲜效果 矿质元素有些矿质元素是酶的 激活剂,影响与细胞呼 吸有关的酶的活性 合理施肥 图 5-3-2 (1)从甲图中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时的温度在___点。AB段说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细胞呼吸_____。温度的变化主要是影响_____的活性。 (2)乙图中曲线Ⅰ表示_________呼吸类型。如果曲线Ⅱ描述的是水稻根细胞的呼吸,那么在 DE 段根细胞内积累的物质是___________。曲线Ⅱ表示的生理过程所利用的有机物主要是。 分析呼吸类型时,要根据反应式中物质变化的数量来判断 (1)无 CO2释放,细胞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2)CO2产生量=O2吸收量,则只进行有氧呼吸。 (3)只产生 CO2,不消耗 O2,则只进行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 (4)CO2产生量>O2吸收量,则两种呼吸同时存在,多余的CO2来自无氧呼吸: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导入】[图片展示茂密的森林和拥挤的人群] 【师】看到第一张图片,同学们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很清新,想要置身其中) 【师】能看到第二张图片有什么感觉的? (有点感觉闷的慌) 【师】人之所以能够对这两种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感觉,与生物的一个重要活动密切相关? (呼吸) 【师】呼吸对人类来讲非常重要,当一个人长时间停止呼吸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会死亡,生物的生命与呼吸息息相关,那么生物是怎样呼吸的呢这节课我们开始探究这个话题。 【提问】那你是用什么来呼吸的呢? (用鼻子) 【师】如果你试着把你的鼻子捏住,怎样做可以让自己稍微舒服一点呢? (用嘴呼气吸气) 【师】那人体的呼吸运动是不是就靠这两个器官呢? (不是,还有其他的器官) 【师】还有其他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00页图365,呼吸系统结构图。(学生阅读)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有鼻,咽,喉,气管,肺) 【师】[ppt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结构图]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又叫做呼吸道。大家知道肺的作用是什么吗? (肺是用来进行气体交换的,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就是通过肺来完成) 【提问】那呼吸道是用来做什么的? (呼吸道就是肺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师】呼吸道到底有怎样的功能呢是不是仅仅是气体交换的通道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呼吸道的作用。 [板书:呼吸道的作用] 【师】首先我们从具体的入口鼻子开始鼻子中有什么呢? (鼻毛,这些鼻毛是用来阻挡灰尘的) 【师】很好,他们起到一个清洁空气的作用,鼻子中除了鼻毛以外,还有鼻粘膜能分泌粘液,润湿空气,因为只有溶于水的气体才能被利用,这些粘液还可以粘住一些灰尘和细菌,鼻粘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这样对比一下,同学们觉得用鼻子呼吸好,还是用口腔呼吸好? (用嘴呼吸吸进的气体没有经过鼻腔的润湿和清洁与温暖作用,干干的,凉凉的,还很容易带入病菌,灰尘) 【师】很好,因此长跑的时候,体育老师总是建议我们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但不要张大嘴巴吸气。就是这个道理。 【师】鼻子的功能很重要,但有时生病的时候,鼻子的功能会受到阻碍,有感冒时就会觉得鼻子不透气,你们知道原因吗? (感冒的时候鼻粘膜充血肿胀,把通道给堵住了) 【师】再往下就到了咽,咽既属于消化系统,又属于呼吸系统。呼吸时空气通过烟进入后再进入气管,吃饭时,食物在通过烟进入食道,因此它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眼部的会厌软骨起到了关键作用。吃饭时如果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就会进入气管,引起咳嗽,所以在平时吃饭时我们要养成,“食不言”的好习惯。 【师】接下来,气体就进入了喉,喉是由九块软骨构成的。是人体的发声器官,是靠呼吸运动时产生的气流运动产生声音。为什么会产生声音呢? (因为喉咙里面有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