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2.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2.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2.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第1课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学习目标 1.从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2.从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不等式.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过程,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现实意义.3.借助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

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二次不等式

>

一般形式ax2+bx+c>0,ax2+bx+c<0,ax2+bx+c≥0,ax2+bx+c≤0,其中a≠0,a,b,c均为常数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函数的零点

一般地,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我们把使ax2+bx+c=0的实数x叫做二次函数y=ax2+bx+c 的零点.

知识点三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对应关系

判别式Δ=b2-4acΔ>0

<

Δ=0

Δ<0

二次函数y=ax2+bx +c(a>0)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有两个不相等的实

数根x1,x2(x1

(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

没有实数根

预习小测 自我检验

1.下面所给关于x 的几个不等式:①3x +4<0;②x 2+mx -1>0;③ax 2+4x -7>0;④x 2

<0.其中一定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有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②④

解析 一定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为②④. 2.不等式x (2-x )>0的解集为________.

&

答案 {x |0

解析 原不等式可化为x (x -2)<0,∴0

-9<0的解集是________.

答案 ?

?????

???

?x ???

-32

3

2 解析 原不等式可化为x 2<9

4,即-32

.

4.已知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

+2x -1<0的解集为R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a |a <-1}

解析 由题意知????

?

a <0,Δ<0,

∴???

?

?

a <0,4+4a <0,

∴a <-1.

一、解不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例1 解下列不等式: (1)-x 2

+5x -6>0; (2)3x 2

+5x -2≥0; (3)x 2

-4x +5>0.

解 (1)不等式可化为x 2

-5x +6<0.

因为Δ=(-5)2-4×1×6=1>0,所以方程x 2

-5x +6=0有两个实数根:x 1=2,x 2=3.

|

由二次函数y =x 2

-5x +6的图象(如图①),得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2

(2)因为Δ=25-4×3×(-2)=49>0,

所以方程3x 2

+5x -2=0的两实根为x 1=-2,x 2=13

.

由二次函数y =3x 2

+5x -2的图象(图②),得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x ?

??

x ≤-2或x ≥

13. (3)方程x 2

-4x +5=0无实数解,函数y =x 2

-4x +5的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与x 轴无交点(如图③).观察图象可得,不等式的解集为R .

反思感悟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

第一步:把一元二次不等式化为标准形式(二次项系数为正,右边为0的形式);第二步:求Δ=b 2

-4ac ;第三步:若Δ<0,根据二次函数图象直接写出解集;若Δ≥0,求出对应方程的根写出解集. 跟踪训练1 解下列不等式: (1)4x 2

-4x +1>0; (2)-x 2+6x -10>0.

解 (1)∵方程4x 2-4x +1=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x 1=x 2=12

.作出函数y =4x 2

-4x +1的图象如图.由图

可得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x ?

??

x ≠

1

2.

(2)原不等式可化为x 2

-6x +10<0, ∵Δ=36-40=-4<0,

,

∴方程x 2

-6x +10=0无实根,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二、三个“二次”间的关系及应用

例2 已知二次函数y =ax 2

+(b -8)x -a -ab ,且y >0的解集为{x |-3

(2)当关于x 的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集为R 时,求c 的取值范围. 解 (1)因为y >0的解集为{x |-3

所以-3,2是方程ax 2

+(b -8)x -a -ab =0的两根,

)

所以?????

-3+2=-b -8

a

,-3×2=-a -ab

a

,解得???

??

a =-3,

b =5,

所以y =-3x 2

-3x +18.

(2)因为a =-3<0,所以二次函数y =-3x 2+5x +c 的图象开口向下,要使-3x 2

+5x +c ≤0的解集为R ,只需Δ≤0,即25+12c ≤0,所以c ≤-25

12.

所以当c ≤-2512时,-3x 2

+5x +c ≤0的解集为R .

反思感悟 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

(1)三个“二次”中,二次函数是主体,讨论二次函数主要是将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形式来研究.

(2)讨论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又要将其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相联系,通过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来解决问题,关系如下:

\

特别提醒:由于忽视二次项系数的符号和不等号的开口易写错不等式的解集形式.

跟踪训练2 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ax

2

+5x +c >0的解集为?

?????

???

?x ???

13

1

2. (1)求a ,c 的值;

(2)解关于x 的不等式ax 2

+(ac +2)x +2c ≥0.

解 (1)由题意知,不等式对应的方程ax 2

+5x +c =0的两个实数根为13和12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5a =13+12

,c a =12×1

3,

解得a =-6,c =-1.

(2)由a =-6,c =-1知不等式ax 2+(ac +2)x +2c ≥0可化为-6x 2+8x -2≥0,即3x 2

-4x +1≤0,解

得13≤x ≤1,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

???

?x ???

13

≤x ≤1

. '

三、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3 设a ∈R ,解关于x 的不等式ax 2

+(1-2a )x -2>0.

解 (1)当a =0时,不等式可化为x -2>0,解得x >2,即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2}. (2)当a ≠0时,方程ax 2

+(1-2a )x -2=0的两根分别为2和-1a

.

①当a <-12时,解不等式得-1

a

即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x ???

-1

a

; ②当a =-1

2时,不等式无解,

即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③当-12

即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x ?

??

2

1

a ; ④当a >0时,

解不等式得x <-1

a

或x >2,

即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x ?

??

x <-1

a 或x >2

. 反思感悟 解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

特别提醒:对应方程的根优先考虑用因式分解确定,分解不开时再求判别式Δ,用求根公式计算.

·

跟踪训练3 (1)当a =12时,求关于x 的不等式x 2

-? ??

??a +1a x +1≤0的解集;

(2)若a >0,求关于x 的不等式x 2

-?

??

??a +1a x +1≤0的解集.

解 (1)当a =12时,有x 2-52x +1≤0,即2x 2

-5x +2≤0,解得12

≤x ≤2,

故不等式的解集为?

?????

???

?x ???

1

2≤x ≤2

. (2)x 2

-?

??

??a +1a x +1≤0?? ??

??x -1a (x -a )≤0,

①当0

a

,不等式的解集为?

?????

???

?x ?

??

a ≤x ≤

1a

; ②当a =1时,a =1

a

=1,不等式的解集为{1};

③当a >1时,a >1

a

,不等式的解集为?

?????

???

?x ???

1a

≤x ≤a

. ·

综上,当0

???

?x ?

??

a ≤x ≤

1

a ; 当a =1时,不等式的解集为{1};

当a >1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

???

?x ???

1

a ≤x ≤a

.

1.不等式9x 2

+6x +1≤0的解集是( ) C .?

答案 D

解析 原不等式可化为(3x +1)2

≤0, ∴3x +1=0,∴x =-1

3

.

2.如果关于x 的不等式x 2

等于( ) A .-81 B .81 C .-64 D .64 答案 B

解析 不等式x 2

-ax -b <0, 其解集是{x |1

那么,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

??

1+3=a ,

1×3=-b ,

解得a =4,b =-3;所以b a

=(-3)4

=81.故选B. 3.不等式x 2

-2x >0的解集是( ) A .{x |x ≥2或x ≤0}

B .{x |x >2或x <0}

C.{x|0≤x≤2} D.{x|0

答案B

解析解x2-2x>0,即x(x-2)>0,

得x>2或x<0,故选B.

4.不等式x2-3x-10<0的解集是________.

(

答案{x|-2

解析由于x2-3x-10=0的两根为-2,5,故x2-3x-10<0的解集为{x|-2

答案{m|m≥9或m≤1}

解析由方程x2+(m-3)x+m=0有实数解,

∴Δ=(m-3)2-4m≥0,

即m2-10m+9≥0,

∴(m-9)(m-1)≥0,

∴m≥9或m≤1.

1.知识清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常见方法

(1)图象法:

①化不等式为标准形式:ax2+bx+c>0(a>0)或ax2+bx+c<0(a>0);

②求方程ax2+bx+c=0(a>0)的根,并画出对应函数y=ax2+bx+c图象的简图;

③由图象得出不等式的解集.

(2)代数法:将所给不等式化为一般式后借助分解因式或配方求解.

$

2.方法归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3.常见误区:当二次项系数小于0时,需两边同乘-1,化为正的.

1.(2019·全国Ⅰ)已知集合M ={x |-4

-x -6<0},则M ∩N 等于( ) A .{x |-4

答案 C

^

解析 ∵N ={x |-2

2.若0

??

??x -1m <0的解集为( )

答案 D

解析 ∵0

m

>1>m ,

故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x ?

??

m

1

m ,故选D. ,

3.二次方程ax 2

+bx +c =0的两根为-2,3,如果a <0,那么ax 2

+bx +c >0的解集为( ) A .{x |x >3或x <-2} B .{x |x >2或x <-3} C .{x |-2

D .{x |-3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知-2+3=-b a ,-2×3=c a

∴b =-a ,c =-6a ,

∴不等式ax 2+bx +c >0可化为ax 2

-ax -6a >0, 又a <0,∴x 2

-x -6<0,∴(x -3)(x +2)<0,

:

∴-2

4.若不等式5x 2

-bx +c <0的解集为{x |-1

解析 由题意知-1,3为方程5x 2

-bx +c =0的两根,

∴-1+3=b 5,-3=c

5

∴b =10,c =-15,∴b +c =-5.故选B.

5.若关于x 的二次不等式x 2

+mx +1≥0的解集为R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m ≤-2或m ≥2}

B .{m |-2≤m ≤2}

C .{m |m <-2或m >2}

D .{m |-2

答案 B

解析 ∵x 2

+mx +1≥0的解集为R , ∴Δ=m 2

-4≤0,∴-2≤m ≤2,故选B. 6.不等式x 2

-4x +4≤0的解集是________. 答案 {2}

解析 原不等式可化为(x -2)2

≤0,∴x =2.

<

7.不等式x 2

+3x -4<0的解集为________. 答案 {x |-4

解析 易得方程x 2

+3x -4=0的两根为-4,1,所以不等式x 2

+3x -4<0的解集为{x |-4

8.关于x 的不等式(mx -1)(x -2)>0,若此不等式的解集为?

?????

???

?x ???

1

m

,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m |m <0}

解析 ∵不等式(mx -1)(x -2)>0的解集为??????

???

?x ???

1

m

, ∴方程(mx -1)(x -2)=0的两个实数根为1

m

和2,

且?????

m <0,1

m

<2,解得m <0,∴m 的取值范围是m <0.

9.已知不等式x 2

-2x -3<0的解集为A ,不等式x 2

+x -6<0的解集为B . (1)求A ∩B ;

(2)若不等式x 2+ax +b <0的解集为A ∩B ,求不等式ax 2

+x +b <0的解集. 解 (1)由x 2

-2x -3<0,得-1

+x -6<0,得-3

∴B ={x |-3

(2)由题意,得?

??

??

1-a +b =0,4+2a +b =0,解得?

??

??

a =-1,

b =-2.

∴-x 2

+x -2<0,∴x 2

-x +2>0,

∵Δ=1-8=-7<0,

∴不等式x 2

-x +2>0的解集为R .

10.若不等式(1-a )x 2

-4x +6>0的解集是{x |-3

+(2-a )x -a >0; (2)b 为何值时,ax 2+bx +3≥0的解集为R

解 (1)由题意知1-a <0,且-3和1是方程(1-a )x 2

-4x +6=0的两根,

∴???

??

1-a <0,

41-a

=-2,61-a =-3,

解得a =3.

∴不等式2x 2

+(2-a )x -a >0,即为2x 2

-x -3>0, 解得x <-1或x >32

.

∴所求不等式的解集为??????

???

?x ?

??

x <-1或x >

3

2. (2)ax 2

+bx +3≥0,即为3x 2

+bx +3≥0, 若此不等式解集为R ,

则Δ=b 2

-4×3×3≤0,∴-6≤b ≤6.

11.下列四个不等式:

\

①-x 2

+x +1≥0;②x 2

-25x +5>0;③x 2

+6x +10>0;④2x 2

-3x +4<1. 其中解集为R 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①显然不可能;

②中Δ=(-25)2-4×5>0,解集不为R;

③中Δ=62-4×10<0.满足条件;

④中不等式可化为2x2-3x+3<0,所对应的二次函数开口向上,显然不可能.故选C.

`

12.在R上定义运算“⊙”:a⊙b=ab+2a+b,则满足x⊙(x-2)<0的实数x的取值范围为( ) A.{x|0

C.{x|x<-2或x>1} D.{x|-1

答案B

解析根据给出的定义得,x⊙(x-2)=x(x-2)+2x+(x-2)=x2+x-2=(x+2)(x-1),

又x⊙(x-2)<0,则(x+2)(x-1)<0,

故不等式的解集是{x|-2

13.若关于x的方程(a-2)x2-2(a-2)x+1=0无实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

答案2≤a<3

解析若a-2=0,即a=2时,原方程为1=0不合题意,

∴a=2满足条件,

若a-2≠0,则Δ=4(a-2)2-4(a-2)<0,

解得2

综上有a的取值范围是2≤a<3.

14.已知不等式x2-2x+5≥a2-3a对?x∈R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a|-1≤a≤4}

*

解析 x 2-2x +5=(x -1)2+4≥a 2

-3a 恒成立, ∴a 2

-3a ≤4,即a 2

-3a -4≤0, ∴(a -4)(a +1)≤0,∴-1≤a ≤4.

15.在R 上定义运算:??

????

a

b c

d =ad -bc .若不等式????

??

x -1 a -2a -1 x ≥1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 32

解析 原不等式等价于x (x -1)-(a -2)(a +1)≥1, 即x 2

-x -1≥(a +1)(a -2)对任意x 恒成立, 因为x 2

-x -1=? ????x -122-54≥-54,

所以-54≥a 2-a -2,解得-12≤a ≤3

2

.

16.已知不等式ax 2

+2ax +1≥0对任意x ∈R 恒成立,解关于x 的不等式x 2

-x -a 2

+a <0. 解 ∵ax 2

+2ax +1≥0对任意x ∈R 恒成立. 当a =0时,1≥0,不等式恒成立;

当a ≠0时,则?????

a >0,

Δ=4a 2

-4a ≤0,

解得0

综上,0≤a ≤1.

由x 2

-x -a 2

+a <0,得(x -a )[x -(1-a )]<0. ∵0≤a ≤1,

∴①当1-a >a ,即0≤a <1

2

时,a

②当1-a =a ,即a =12时,? ????x -122

<0,不等式无解;

③当1-a

2

综上,当0≤a <1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a

2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1-a

高一数学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课程教案

必修2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 多面体与旋转体: (1)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 2. 棱柱: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2)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直棱柱,否则斜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正棱柱。 (3)棱柱的分类:按底面的多边形的边数分,有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按侧棱与底面的关系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 (4)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叫平行六面体;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平行六面体叫直平行六面体;底面为矩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长方体;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叫正四棱柱;棱长都相等的正四棱柱叫正方体。(5)棱柱的性质:①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②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③侧棱平行且相等;④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3. 棱锥: (1)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公共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棱锥中,这个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 (2)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正多边形的中心的棱锥叫正棱柱。正棱柱顶点与底面中心的

新课标高一数学人教版必修1教案全集

课题:§1.1 集合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阅读课本P-P内容 23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 思考1:课本P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3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 元

(完整版)高中数学不等式归纳讲解

第三章不等式 定义:用不等号将两个解析式连结起来所成的式子。 3-1 不等式的最基本性质 ①对称性:如果x>y,那么y<x;如果y<x,那么x>y; ②传递性:如果x>y,y>z;那么x>z; ③加法性质;如果x>y,而z为任意实数,那么x+z>y +z; ④乘法性质:如果x>y,z>0,那么xz>yz;如果x>y,z<0,那么xz<yz;(符号法则) 3-2 不等式的同解原理 ①不等式F(x)<G(x)与不等式G(x)>F(x)同解。

②如果不等式F (x ) < G (x )的定义域被解析式H ( x )的定义域所包含,那么不等式 F (x )<G (x )与不等式F (x )+H (x )<G (x )+H (x )同解。 ③如果不等式F (x )<G (x ) 的定义域被解析式H (x )的定义域所包含,并且H (x )>0,那么不等式F(x)<G (x )与不等式H (x )F (x )<H ( x )G (x ) 同解;如果H (x )<0,那么不等式F (x )<G (x )与不等式H (x)F (x )>H (x )G (x )同解。 ④不等式F (x )G (x )>0与不等式 0)x (G 0)x (F >>或0)x (G 0)x (F <<同解 不等式解集表示方式 F(x)>0的解集为x 大于大的或x 小于小的 F(x)<0的解集为x 大于小的或x 小于大的 3-3 重要不等式

3-3-1 均值不等式 1、调和平均数: )a 1...a 1a 1(n H n 21n +++= 2、几何平均数: n 1 n 21n )a ...a a (G = 3、算术平均数: n )a a a (A n 21n +++= 4、平方平均数: n )a ...a a (Q 2n 2221n +++= 这四种平均数满足Hn ≤Gn ≤An ≤Qn a1、a2、… 、an ∈R +,当且仅当a1=a2= … =an 时取“=”号 3-3-1-1均值不等式的变形 (1)对正实数a,b ,有2ab b a 22≥+ (当且仅当a=b 时 取“=”号)

【讲义】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组)

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组 课程目标: 灵活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 熟练解决二次函数与与其它函数结合的有关问题。 课程要求: 完成讲义中的练习; 完成课后配套练习。 一、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组) 例1.函数(是常数)的图像与轴的交点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1个或2个 例2.已知实数x ,y 满足x 2 +3x +y -3=0,则x +y 的最大值为 . 例3.设函数y=x 2 ﹣(k+1)x ﹣4(k+5)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且线段OA 与OB 的长的比为1:4,则k= _________ . 例4. 如图10-2,是二次函数y =ax 2 +bx+c 图象的一部分,其对称轴为直线x =1,若其与x 轴一交点为A (3,0),则由图象可知,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集是 . 例5. 已知P (3,m -)和Q (1,m )是抛物线2 21y x bx =++上的两点. (1)求b 的值; (2)判断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x bx ++=0是否有实数根,若有, 2 2y mx x m =+-m x

求出它的实数根;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3)将抛物线2 21y x bx =++的图象向上平移k (k 是正整数)个单位,使平移后的图象与x 轴无交点,求k 的最小值. 【当堂练】 1.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y ++=2 的图象如图10-1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0 B .c <0 C .b 2 -4ac <0 D .a +b +c >0 2.如图所示,函数的图像与轴只有一个交 点,则交点的横坐标 . 3.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轴的交点坐标为 . =ax2+bx+c 中,a<0,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A (2,0)B (-1,0),则ax2+bx+c>0的解是____________; ax2+bx+c<0的解是____________ 5. 抛物线与轴有 个交点,因为其判别式 0,相应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为 . 6.关于的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相应二次函数 与轴必然相交于 点,此时 . 2 (2)7(5)y k x x k =--+-x 0x =2 69y x x =-+-x 2 283y x x =--x 2 4b ac -= 2 3280x x -+=x 2 5mx mx m ++=25y mx mx m =++-x m =O

高中数学教案必修二2.1.1 平面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1 平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对平面进行描述; (2)掌握平面的表示法及水平放置的直观图; (3)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及作用;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使学生对平面有了感性认识;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与价值 使用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空间,进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平面的概念及表示; 2、平面的基本性质,注意他们的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 难点: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联系身边的实物思考、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等,从而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正(长)方形模型、三角板 四、教学思想 (一)实物引入、揭示课题 师:生活中常见的如黑板、平整的操场、桌面、平静的湖面等等,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你们能举出更多例子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举例和互相交流。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师:那么,平面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平面含义 师:以上实物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几何里所说的平面,就是从这样的一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但是,几何里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师:在平面几何中,怎样画直线?(一学生上黑板画) 之后教师加以肯定,解说、类比,将知识迁移,得出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 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如果几个平面画在一起,当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时,应画成虚线或不画(打出投影片) D C B A α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套教案(非常好的)

(第1课时) 课题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个通项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三角形数:1,3,6,10,… 正方形数:1,4,9,16,25,… Ⅱ.讲授新课 ⒈ 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注意:⑴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⑵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⒉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 例如,上述例子均是数列,其中①中,“4”是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9”是这个数列中的第6项. ⒊数列的一般形式: ,,,,,321n a a a a ,或简记为{}n a ,其中n a 是数列的第n 项 结合上述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列及项的定义. ②中,这是一个数列,它的首项是“1”,“ 3 1 ”是这个数列的第“3”项,等等 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些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是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关系可否用一个公式表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列与项的定义,从而发现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上面的数列②,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有这样的对应关系: 项 1 51 413121 ↓ ↓ ↓ ↓ ↓ 序号 1 2 3 4 5 这个数的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可用一个公式:n a n 1 = 来表示其对应关系 即:只要依次用1,2,3…代替公式中的n ,就可以求出该数列相应的各项 结合上述其他例子,练习找其对应关系

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弹性学制数学讲义 不等式(4课时) ★知识梳理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①(对称性)a b b a >?> ②(传递性),a b b c a c >>?> ③(可加性)a b a c b c >?+>+ (同向可加性)d b c a d c b a +>+?>>, (异向可减性)d b c a d c b a ->-?<>, ④(可积性)bc ac c b a >?>>0, bc ac c b a 0, ⑤(同向正数可乘性)0,0a b c d ac bd >>>>?> (异向正数可除性)0,0a b a b c d c d >>< ⑥(平方法则) 0(,1)n n a b a b n N n >>?>∈>且 ⑦(开方法则)0(,1)n n a b a b n N n >>?>∈>且 ⑧(倒数法则) b a b a b a b a 110;110>?<<> 2、几个重要不等式 ①()222a b ab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变形公式:22 .2a b ab +≤ ②(基本不等式) 2a b ab +≥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到等号). 变形公式: 2a b a b +≥ 2 .2a b ab +??≤ ??? 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要注意满足三个条件“一正、二定、

三相等”. ③(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33a b c abc ++≥()a b c R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到等号). ④()222a b c ab bc ca a b R ++≥++∈,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到等号). ⑤ 3333(0,0,0)a b c abc a b c ++≥>>>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到等号). ⑥0,2b a ab a b >+≥若则(当仅当a=b 时取等号) 0,2b a ab a b <+≤-若则(当仅当a=b 时取等号) ⑦b a n b n a m a m b a b <++<<++<1,(其中000)a b m n >>>>,, 规律:小于1同加则变大,大于1同加则变小. ⑧220;a x a x a x a x a >>?>?<->当时,或 22. x a x a a x a

高一数学不等式解法例题.doc

典型例题一 例 1 解不等式:( 1)2x3 x2 15 x 0 ;(2) ( x 4)( x 5)2 (2 x)3 0 . 分析:如果多项式 f (x) 可分解为 n 个一次式的积,则一元高次不等式 f ( x) 0 (或f (x) 0 )可用“穿根法”求解,但要注意处理好有重根的情况. 解:( 1)原不等式可化为 x(2x 5)( x 3)0 把方程 x(2 x 5)( x 3) 0 的三个根 x1 0, x2 5 , x3 3顺次标上数轴.然后从右上2 开始画线顺次经过三个根,其解集如下图的阴影部分. ∴原不等式解集为x 5 0或 x 3 x 2 ( 2)原不等式等价于 ( x 4)( x 5)2 (x 2)3 0 x 5 0 x 5 (x 4)( x 2) 0 x 4或 x 2 ∴原不等式解集为x x 5或 5 x 4或x 2 说明:用“穿根法”解不等式时应注意:①各一次项中x 的系数必为正;②对于偶次或 奇次重根可转化为不含重根的不等式,也可直接用“穿根法”,但注意“奇穿偶不穿” ,其法如下图. 典型例题二 例 2 解下列分式不等式: ( 1) 3 1 2 ;(2) x2 4x 1 1 x 2 x 2 3x2 7x 2 分析:当分式不等式化为f (x) 0(或0) 时,要注意它的等价变形g( x)

① f ( x) f ( ) g ( ) 0 g( x) x x ② f ( x) f (x) g(x) f ( x) f ( x ) 0或 ( ) ( ) 0 或 g( x) g (x) 0 g (x) f x g x ( 1)解: 原不等式等价于 3 x 3 x 0 x 2 x 2 x 2 x 2 3( x 2) x( x 2) x 2 5x 6 ( x 2)( x 2) (x 2)( x 2) ( x 6)( x 1) 0 (x 6)( x 1)( x 2)(x 2) 0 ( x 2)( x 2) (x 2)( x 2) 0 用“穿根法” ∴原不等式解集为 ( , 2) 1,2 6, 。 ( 2)解法一 :原不等式等价于 2x 2 3x 1 0 3x 2 7x 2 (2x 2 3x 1)(3x 2 7 x 2) 0 2x 2 3x 1 0 2x 2 3x 1 3x 2 7x 2 或 3x 2 7x 2 1 或 1 x 或 x 2 x 2 1 3 ∴原不等式解集为 ( , 1 ) ( 1 ,1) (2, ) 。 3 2 解法二:原不等式等价于 ( 2x 1)( x 1) 0 (3x 1)( x 2) (2x 1)( x 1)(3x 1) (x 2) 0 用“穿根法” ∴原不等式解集为 ( , 1) ( 1 ,1) (2, ) 3 2 典型例题三 例 3 解不等式 x 2 4 x 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教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 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 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 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 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拄、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 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鬲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董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槪括。 三、教学用具 (1) 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槪括。 (2) 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 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 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 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 特点是什么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毎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高中数学不等式综合复习

不等式专题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 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1) 不等(等)号的定义:.0;0;0b a b a b a b a b a b a ?>- (2) 不等式的分类:绝对不等式;条件不等式;矛盾不等式. (3) 同向不等式与异向不等式. (4) 同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的同解变形.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a b b a (对称性) (2)c a c b b a >?>>,(传递性) (3)c b c a b a +>+?>(加法单调性) (4)d b c a d c b a +>+?>>,(同向不等式相加) (5)d b c a d c b a ->-?<>,(异向不等式相减) (6)bc ac c b a >?>>0,. (7)bc ac c b a 0,(乘法单调性) (8)bd ac d c b a >?>>>>0,0(同向不等式相乘) (9)0,0a b a b c d c d >><(异向不等式相除) 11(10),0a b ab a b >>? <(倒数关系) (11))1,(0>∈>?>>n Z n b a b a n n 且(平方法则) (12))1,(0>∈>?>>n Z n b a b a n n 且(开方法则)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 1.不等式的解法 (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根轴法). 步骤:正化,求根,标轴,穿线(偶重根打结),定解. 特例① 一元一次不等式ax >b 解的讨论; 一元一次不等式)0(0≠>+a b ax 的解法与解集形式 当0>a 时,a b x - >, 即解集为?????? ->a b x x | 当00(a ≠0)解的讨论.

高一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练习题及答案.doc

高一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练习题及答案 例若<<,则不等式--<的解是1 0a 1(x a)(x )01 a [ ] A a x B x a .<< .<<11 a a C x a D x x a .>或<.<或>x a a 1 1 分析比较与的大小后写出答案. a 1 a 解∵<<,∴<,解应当在“两根之间”,得<<. 选. 0a 1a a x A 11 a a 例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 .2 x x 2--x 6 分析 求算术根,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解 据题意有,x 2-x -6≥0,即(x -3)(x +2)≥0,解在“两根之外”,所以x ≥3或x ≤-2. 例3 若ax 2+bx -1<0的解集为{x|-1<x <2},则a =________,b =________. 分析 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公式可知,-1和2是方程ax 2+bx -1=0的两个根,考虑韦达定理. 解 根据题意,-1,2应为方程ax 2+bx -1=0的两根,则由韦达定理知 -=-+=-=-=-?? ?????b a a ()()1211122×得

a b ==-1212 ,. 例4 解下列不等式 (1)(x -1)(3-x)<5-2x (2)x(x +11)≥3(x +1)2 (3)(2x +1)(x -3)>3(x 2+2) (4)3x 2-+- -+-3132 511 3 122x x x x x x >>()() 分析 将不等式适当化简变为ax 2+bx +c >0(<0)形式,然后根据“解公式”给出答案(过程请同学们自己完成). 答 (1){x|x <2或x >4} (2){x|1x }≤≤3 2 (3)? (4)R (5)R 说明:不能使用解公式的时候要先变形成标准形式. 例不等式+> 的解集为5 1x 1 1-x [ ] A .{x|x >0} B .{x|x ≥1} C .{x|x >1} D .{x|x >1 或x =0} 分析 直接去分母需要考虑分母的符号,所以通常是采用移项后通分. 解不等式化为+->, 通分得>,即>, 1x 0001 111 22 ----x x x x x ∵x 2>0,∴x -1>0,即x >1.选C . 说明:本题也可以通过对分母的符号进行讨论求解.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与不等式

二次函数与不等式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1、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则不 式<0的解 22--=x x y 22--x x 集x 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 2、函数的图象如图,那么:c bx x a y ++=2(1)方程=2的根是________________;c bx x a ++2(2)不等式>2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c bx x a ++2(3)不等式<2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c bx x a ++2 3、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分 02=++n mx x 别为x 1=a,x 2=b (ab C.ab 4、若二次函数f kx y c bx x a y +=++=221与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当y 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部教案(最全最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由六根火柴最多可搭成几个三角形?(空间:4个) 2在我们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 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

3、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 问题:请根据某种标准对以上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二)、研探新知 空间几何体:多面体(面、棱、顶点):棱柱、棱锥、棱台; 旋转体(轴):圆柱、圆锥、圆台、球。 1、棱柱的结构特征: (1)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体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 思考: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 (2)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棱柱的概念): 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②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③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3)棱柱的表示法及分类: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课题:§1.1 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 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 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 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 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 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 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 P-P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 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 也简称集。 ——————————————第 1 页(共 70页)——————————————

(完整版)高中数学不等式习题及详细答案

第三章 不等式 一、选择题 1.已知x ≥2 5 ,则f (x )=4-25+4-2x x x 有( ). A .最大值45 B .最小值4 5 C .最大值1 D .最小值1 2.若x >0,y >0,则221+)(y x +221 +)(x y 的最小值是( ). A .3 B . 2 7 C .4 D . 2 9 3.设a >0,b >0 则下列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 A .a +b + ab 1≥22 B .(a +b )( a 1+b 1 )≥4 C 22 ≥a +b D . b a ab +2≥ab 4.已知奇函数f (x )在(0,+∞)上是增函数,且f (1)=0,则不等式x x f x f ) ()(--<0 的解集为( ). A .(-1,0)∪(1,+∞) B .(-∞,-1)∪(0,1) C .(-∞,-1)∪(1,+∞) D .(-1,0)∪(0,1) 5.当0<x <2 π时,函数f (x )=x x x 2sin sin 8+2cos +12的最小值为( ). A .2 B .32 C .4 D .34 6.若实数a ,b 满足a +b =2,则3a +3b 的最小值是( ). A .18 B .6 C .23 D .243 7.若不等式组?? ? ??4≤ 34 ≥ 30 ≥ y x y x x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被直线y =k x +34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k 的值是( ). A . 7 3 B . 37 C . 43 D . 34 8.直线x +2y +3=0上的点P 在x -y =1的上方,且P 到直线2x +y -6=0的距离为

高一数学不等式解法经典例题92436

实用文档 标准文案大全典型例题一 例1解不等式:(1)015223???xxx;(2)0)2()5)(4(32????xxx. 分析:如果多项式)(xf可分解为n个一次式的积,则一元高次不等式0)(?xf(或0)(?xf)可用“穿根法”求解,但要注意处理好有重根的情况. 解:(1)原不等式可化为 0)3)(52(???xxx 把方程0)3)(52(???xxx的三个根3,25,0321????xxx顺次标上数轴.然后从右上开始画线顺次经过三个根,其解集如下图的阴影部 分. ∴原不等式解集为??????????3025xxx或 (2)原不等式等价于 ??????????????????????2450)2)(4(050)2()5)(4(32xxxxxxxxx或 ∴原不等式解集为??2455???????xxxx或或 说明:用“穿根法”解不等式时应注意:①各一次项中x的系数必为正;②对于偶次或奇次重根可转化为不含重根的不等式,也可直接用“穿根法”,但注意“奇穿偶不穿”, 其法如下图. 典型例题二 例2 解下列分式不等式: (1)22123????xx;(2)12731422?????xxxx 分析:当分式不等式化为)0(0)()(??或xgxf时,要注意它的等价变形

实用文档 标准文案大全①0)()(0)()(????xgxfxgxf ② 0)()(0)(0)()(0)(0)()(0)()(?????????????xgxfxfxgxfxgxgxfx gxf或或 (1)解:原不等式等价于 ????????????????????????????????????????0)2)(2(0)2)(2)(1)(6(0)2 )(2()1)(6(0)2)(2(650)2)(2()2()2(302232232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用“穿根法” ∴原不等式解集为????????????,62,1)2,(。 (2)解法一:原不等式等价于 027313222?????xxxx21213102730132027301320)273)(132(222222??? ???????????????????????????????xxxxxxxxxxxxxxx或或或 ∴原不等式解集为),2()1,21()31,(??????。 解法二:原不等式等价于0)2)(13()1)(12(?????xxxx 0)2()13)(1)(12(???????xxxx 用“穿根法” ∴原不等式解集为),2()1,21()31,(?????? 典型例题三 实用文档 标准文案大全 例3解不等式242???xx 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去绝对值符号,而去绝对值符号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绝对值的

二次函数与方程和不等式练习题

练习九 二次函数与方程和不等式 1、已知二次函数772--=x kx y 与x 轴有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2、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n x x 没有实数根,则抛物线n x x y --=2的顶点在第_____象限; 3、抛物线222++-=kx x y 与x 轴交点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以上都不对 4、二次函数c bx ax y ++=2对于x 的任何值都恒为负值的条件是( ) A 、0,0>?>a B 、0,0a C 、0,0>?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4-全册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1.1.1 任意角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 (二)过程与能力目标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 应用意识.教学重点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 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教学过程一、引入:1.回顾角的定义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 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二、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①角的定义: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②角 的名称:始边 B 终边③角的分类: O A 顶点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④注意:⑴在不引 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 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 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 y y B 145° 30° x x o60 O O B 2B 3⑵ ⑴ 例2.在直 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1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⑴ 60°;⑵ 120°;⑶ 240°; ⑷ 300°;⑸ 420°;⑹ 480°;答:分别为1、2、3、

高一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一、要点精析 1.比较法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是两个实数大小顺序和运算性质的直接应用,比较法可分为差值比 较法(简称为求差法)和商值比较法(简称为求商法)。 (1)差值比较法的理论依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a- b≥0a≥b;a-b≤0a≤b”。其一般步骤为:①作差:考察不等式左右 两边构成的差式,将其看作一个整体;②变形:把不等式两边的差进 行变形,或变形为一个常数,或变形为若干个因式的积,或变形为 一个或几个平方的和等等,其中变形是求差法的关键,配方和因式 分解是经常使用的变形手段;③判断:根据已知条件与上述变形结果,判断不等式两边差的正负号,最后肯定所求证不等式成立的结论。 应用范围:当被证的不等式两端是多项式、分式或对数式时一般使 用差值比较法。 (2)商值比较法的理论依据是:“若a,b∈R+, a/b≥1a≥b;a/b≤1a≤b”。其一般步骤为:①作商:将左右两端作商;②变形:化简商式到最简形式;③判断商与1的大小关系,就是 判定商大于1或小于1。应用范围:当被证的不等式两端含有幂、 指数式时,一般使用商值比较法。 2.综合法利用已知事实(已知条件、重要不等式或已证明的不等式)作为基础,借助不等式的性质和有关定理,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推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其特点和思路是“由因导果”,从 “已知”看“需知”,逐步推出“结论”。其逻辑关系为:AB1 B2B3…BnB,即从已知A逐步推演不等式成立的必要条件从而得 出结论B。

3.分析法分析法是指从需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进而转化为判定那个条件是否具备,其特点和思路是“执果索因”,即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用 分析法证明AB的逻辑关系为:BB1B1B3… BnA,书写的模式是:为了证明命题B成立,只需证明命题B1为真,从而有…,这只需证明B2为真,从而又有…,……这只需证明 A为真,而已知A为真,故B必为真。这种证题模式告诉我们,分 析法证题是步步寻求上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 4.反证法有些不等式的证明,从正面证不好说清楚,可以从正难则反的角度考虑,即要证明不等式A>B,先假设A≤B,由题设及其 它性质,推出矛盾,从而肯定A>B。凡涉及到的证明不等式为否定 命题、惟一性命题或含有“至多”、“至少”、“不存在”、“不 可能”等词语时,可以考虑用反证法。 5.换元法换元法是对一些结构比较复杂,变量较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不甚明了的不等式可引入一个或多个变量进行代换,以便简化 原有的结构或实现某种转化与变通,给证明带来新的启迪和方法。 主要有两种换元形式。(1)三角代换法:多用于条件不等式的证明, 当所给条件较复杂,一个变量不易用另一个变量表示,这时可考虑 三角代换,将两个变量都有同一个参数表示。此法如果运用恰当, 可沟通三角与代数的联系,将复杂的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问题根据 具体问题,实施的三角代换方法有:①若x2+y2=1,可设x=cosθ, y=sinθ;②若x2+y2≤1,可设x=rcosθ,y=rsinθ(0≤r≤1);③对 于含有的不等式,由于|x|≤1,可设x=cosθ;④若x+y+z=xyz,由tanA+tanB+tanC=tanAtan-BtanC知,可设x=taaA,y=tanB,z=tanC,其中A+B+C=π。(2)增量换元法:在对称式(任意交换两个字母,代 数式不变)和给定字母顺序(如a>b>c等)的不等式,考虑用增量法进 行换元,其目的是通过换元达到减元,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如a+b=1,可以用a=1-t,b=t或a=1/2+t,b=1/2-t进行换元。 6.放缩法放缩法是要证明不等式A 二、难点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