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压力与压强的综合题分类

备战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压力与压强的综合题分类
备战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压力与压强的综合题分类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

1.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质量相等,密度之比A B

ρρ

∶=8∶1,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和压强之比分别是( )

A.F F

甲乙

∶=1∶1,p p

:=1∶2 B.F F

甲乙

∶ =1∶1,p p

:=1∶4

C.F F

甲乙

∶=1∶2,p p

: =2∶1 D.F F

甲乙

∶ =8∶1,p p

:=1∶8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若按(甲)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

A B

F G G

=+

若按(乙)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

A B

F G G

=+

A B

A B

11

F G G

F G G

+

==

+

m

V

ρ=,可得

A

A A B

B B

B

A

B A

1

8

V

m

m

V m m

ρρ

ρ

ρ

==

=?

则AB两物体的边长之比为

1

2

,则AB两物体的面积之比为

1

4

,因为所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强之比是

B

B

A A

B

A

1

4

F

F F

S S S

F S F S F

S

p

p

=??=

==

乙乙

故选B。

2.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质量相等的液体,其中V 甲大于V 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甲小于p 乙。若从容器内分别抽出部分液体甲和乙,此时,甲、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分别为V 甲′、V 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p 甲′小于p 乙′,则V 甲′一定等于V 乙′

B .若p 甲′小于p 乙′,则V 甲′一定小于V 乙′

C .若p 甲′大于p 乙′,则V 甲′一定大于V 乙′

D .若p 甲′大于p 乙′,则V 甲′一定小于V 乙′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m m =乙甲,V V >甲乙,那么可知ρρ<甲乙;若从容器内分别抽出部分液体甲

和乙,则剩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是''p gh ρ=甲甲甲、''

p gh ρ=乙乙乙;

AB .若p 甲′小于p 乙′,又因ρρ<甲乙,即

''

gh gh ρρ<甲甲乙乙

可知道'h 甲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h 乙,由于S S >甲乙,那么'V 甲可能等于'V 乙,也可能'

V 甲大于'V 乙,A 、B 错误;

CD .若p 甲′大于p 乙′,又因ρρ<甲乙,即

''

gh gh ρρ>甲甲乙乙

可知''h h >甲乙,由于S S >甲乙,那么'

V 甲一定大于'V 乙,C 正确,D 错误。

3.甲、乙两完全相同的烧杯中装有不同液体,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中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液体对两个物体下底面的压强分别是p 甲、p 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是F 甲、F 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p p <甲乙 F F =甲乙

B .>p p 甲乙 F F <甲乙

C .p p <甲乙 F F 甲乙>

D .>p p 甲乙 F F 甲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甲烧杯中的物体漂浮在液体中,乙烧杯中的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所以甲烧杯中的物体和乙烧杯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即

F F

G ==浮甲浮乙物

又根据压强与浮力关系,可知

F p S =浮甲甲底 F p S p S =-浮乙乙顶乙底

p S p S p S =-乙顶甲底乙底

0p p p =->乙顶乙底甲底

故p p <甲乙;因为甲烧杯中的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小于乙烧杯中的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根据公式

F gV ρ=浸浮液

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两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为

()F G G G G G g hS V ρ=++=++-甲甲甲浸物甲液物容容容 ()F G G G G G g hS V ρ=++=++-乙乙乙浸物乙液物容容容

由于

F gV

G ρ==甲甲浸浮甲物 F gV G ρ==乙乙浸浮乙物

F G ghS ρ=+甲甲容容

F G ghS ρ=+乙乙容容

因为ρρ甲乙>,则

F F 甲乙>

故选C 。

4.两个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厚度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则甲乙切去的质量Δm 甲、Δm 乙和甲乙的密度满足的关系是( )

A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

B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

C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

D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mg F G Vg gSh p gh S S S S S

ρρρ=

===== 切割之前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

p p =甲乙

gh gh ρρ=甲甲乙乙

由图可知

h h 甲乙<

所以

ρρ甲乙>

由图知

S 甲乙<S

在切割之前

p p =甲乙

所以由F pS =可知,切割之前甲、乙对地面的压力

F F 甲乙<

因为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且G mg =,所以,切割之前

m m 甲乙<

当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剩余的压力相同,即

F F =甲剩乙剩

则甲、乙剩余部分的质量

m m =甲剩乙剩

根据切去的质量-m m m ?=剩得

m m ??甲乙<

故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5.装有水的薄壁轻质柱形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现将A 、B 、C 三个实心物体分别浸没水中(水没有溢出);发现放入A 物体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与容器对桌面压强增加量的比值最小;放入C 物体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与容器对桌面压强增加量的比值最大,则A 、B 、C 三物体密度满足的条件是() A .ρA >ρB ,ρA >ρC B .ρA <ρB ,ρA <ρC C .ρA >ρB ,ρA <ρC D .ρA <ρB ,ρA >ρC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物体的质量为m ,则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

1F mg

p S S

??=

= 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

2V p hg Sg S

ρρ=??=物

水水

由题知

21p p V V ρρρρ??==水物物物水物:::

由于水的密度是确定的,物体的密度越大,比值越小,所以可知A 的密度最大,C 的密度最小。 故选A 。

6.如图所示,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ρ甲∶ρ

=5∶4,底面积之比S 甲∶S 乙=6∶5,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 甲∶p 乙=2∶3,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 .甲、乙的质量之比是4∶5

B .甲、乙的高度之比是8∶15

C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质量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

D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

264===355

F p S F p S ?甲甲甲乙乙乙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由F =

G =mg 可得,甲、乙的质量之比

4===5G m G F g G m G F g

=甲

甲甲甲乙乙乙乙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甲、乙的体积之比

4416====5525m V m m V m ρρρρ??甲

甲甲甲乙乙

乙乙甲乙

甲、乙的高度之比

1658====25615

V h S V S V h V S S ??甲

甲甲甲乙乙乙乙甲乙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甲、乙的质量之比是4∶5,所以

m 甲<m 乙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质量后,剩余物体质量

m 甲剩<m 乙剩

由G =mg 可知剩余物体的重力

G 甲剩<G 乙剩

对地面的压力关系

F 甲剩<F 乙剩

底面积之比

S 甲∶S 乙=6∶5

所以

S 甲>S 乙

由p =

F

S

可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由于水平面上的柱状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可以利用p =ρgh 比较,则切去相同的高度后,两者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

Δp 甲′=ρ甲g Δh ,Δp 乙′=ρ乙g Δh

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

ρ甲∶ρ乙=5∶4

ρ甲>ρ乙

所以

Δp 甲′>Δp 乙′

已知原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p 甲∶p 乙=2∶3 p 甲<p 乙

由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p ′=p -Δp

所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故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

7.如图所示,轻质圆柱形容器A 、B 、C 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S A <S B <S c ),现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实心物体(ρ甲>ρ乙),若选择其中一个物体放入某个容器中,物体浸没且液体没有溢出,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 液,则( )

A .甲放入

B 中p 液最小 B .甲放入

C 中p 液最小 C .乙放入A 中p 液最大

D .乙放入B 中p 液最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本题意在比较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可由压强的计算公式

F

p S

=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p gh ρ=液液、阿基米德原理、力的平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综合进行分析判断,合理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详解】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会对液体产生竖直向下的压力,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1F F =压浮①

对杯中液体体进行受力分析:竖直向上的方向上,液体受容器底部的支持力F 支;竖直向下的方向上,受重力G 液和物体对其的压力1F 压,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1F G F =+压支液②

容器底部对液体的支持力F 支,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2F 压为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

2F F =压支③

由①②③式和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2F F G V g G ρ

=+=+压浮液液物液

若容器底面积为S ,则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为

2m g

F V g

G V g

G G p S

S

S

S

S

S

ρρρρ+=

=

=

+

=+

液压液物液

液物液

液物

上式也可写成

m g G p S

S

ρρ=

+

液物液物

由于三容器中液体质量相等、物体质量也相等,由上式不难看出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取决于ρ液、ρ物和容器底面积S 的大小关系;

AB .ρ液最小、ρ物最大、S 最大时,此时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小,所以将甲放入C 中时容器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小,故A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CD .ρ液最大、ρ物最小、S 最小时,此时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但由图形不能判断出A 、B 中液体密度谁大谁小,故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8.桌面上容器内盛有水,在一试管里面放一小球后,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现将小球取出,放入水中,下沉容器底部,试管仍浮在水面上,则( )

A .液面下降

B .液面上升

C .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D .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当小球在试管中时,试管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试管和小球的总重力;当将小球取出并放入杯内水中时,小球下沉,试管仍竖直漂浮在水面上,小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试管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即总浮力减小;由F gV ρ=浮水排可知,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即大烧杯中的水面降低,故A 符合题意,B 不符合题意;

C .烧杯中的水面降低,由p gh ρ=可知,大烧杯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变小,故C 不符合题意;

D .将小球取出,放入水中,烧杯、水、试管、小球的总重力不变,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根据

F

p

S

=知桌面受到的压强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如图所示,水平面上的圆柱形容器A、B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现在两容器中各放入一个物体,物体均漂浮在液面上且液体不溢出.小明认为:若两物体质量相等,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能小于乙;小红认为:若两物体体积相等,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能小于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的观点均正确

B.两人的观点均不正确

C.只有小明的观点正确

D.只有小红的观点正确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由于两容器都是圆柱形容器,所以有

A A

F G

p

S S

==

甲甲

B B

F G

p

S S

==

乙乙

因为

p p

甲乙

>

所以

A B

G G

S S

>

甲乙

放入质量相等的物体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

'=+

A A A A

G G G

F G

p

S S S S

+

==甲

甲物甲物

'

'=+

B B B B

G G G

F G

p

S S S S

+

==乙物物

乙乙

因为

A B

S S

>

所以

A B

S S 则

'甲p 可能大于、小于、等于'p 乙,小明的观点是正确的; 若放入物体的体积相等,同理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A A A A

G G G F G p S S S S +==甲甲物甲物甲 ''''=+B B B B

G G G F G p S S S S +=

=乙物物乙乙乙 其中

A B

G G S S >甲乙

两物体的密度关系不定,所以G 物和'G 物的大小关系不定,则

A

G S 物

可能大于、小于、等于'

B

G S 物,则'甲p 可能大于、小于、等于'p 乙,小红的观点也是正确的, 故选A 。

10.如图所示,有两个正方体实心物体A 、B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 重24N ,B 重3N 。若物体B 对A 的压强与此时物体A 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物体A 的密度ρA 与物体B 的密度ρB 之比为( )

A .1:2

B .27:8

C .8:27

D .3:1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为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大小相等,所以,物体B 对A 的压强

B B B 2B B B

3N F G p S S L =

== 物体A 对桌面的压强

A A

B A 22

A B A A 24N 3N 27F G G N p S S L L ++=

=== 因为物体B 对A 的压强与此时物体A 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即p A =p B ,所以,由以上两式解得

B 1

L

又因为实心正方体的重力

3

=

G mg Vg L g

ρρ

==

所以,物体A与物体B的密度之比

A

3

33

A A A B

3

B

B B A

3

B

24N18

3N327

G

L g G L

G G L

L g

ρ

ρ

??

==?=?=

?

??

故选C。

11.如图所示,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冰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块的密度大于球的密度

B.若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小

C.水对三个容器底的压力不同

D.三个容器中,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冰块漂浮在乙容器中,

ρρ

冰块

<,

小球悬浮在丙容器中,

ρρ

=

小球水

所以

ρρ

小球

冰块

故A错误;

B.小球悬浮在丙容器中,

ρρ

=

小球水

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则液体密度减小,由浮排F gV ρ=可知,物块受到的浮力变

小,小球将下沉,故B 正确;

C .由题意可知,水的密度ρ与深度h 都相同,由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可 知,

p p p ==甲乙丙,

由F

p S

=

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 pS =,由于压强与容器底面积都相同,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 F F ==甲乙丙,

故C 错误;

D .在乙容器中,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容器(包括水和玻璃杯)施加给冰块一个竖直向上的浮力即F 浮,冰块会反过来施加给容器(包括水和玻璃杯)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即

F 压,而

F F =压浮

这个压力会通过容器传导给桌面.冰块因为漂浮,所以

F G G ==浮排冰块.

所以,甲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

F G G =+甲水杯,

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 G G G G G G ='++='++乙水排杯水杯冰块,

因为

G G G G G ='+='+水水排水冰块,

因此,甲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同理丙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等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故D 错误.

12.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 、B 高度相等,A 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 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使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剩余部分的厚度h A ′、h B ′及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 A ′、p B ′的关系是( )

A .h A ′>h

B ′,p A ′<p B ′ B .h A ′>h B ′,p A ′>p B ′

C .h A ′<h B ′,p A ′>p B ′

D .h A ′<h B ′,p A ′<p B ′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密度公式、压强公式作答。

【详解】

物体A、B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重力,由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知

A B

G G

<

A A

B B

V V

ρρ

<

又由物体A、B高度相等可得

A A

B B

S S

ρρ

<

若使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即

''

A A A

B B B

S h S h

ρρ

=

则需要

''

A B

h h

>

又由物体A对地面的接触面积大于物体B,可知压强为

''''

A A A

B B B

p gh p gh

ρρ

=<=

故选A。

13.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厚度d后,并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变为p甲、p乙,则()

A.p甲一定大于p乙B.p甲可能小于p乙

C.p甲一定等于p乙D.p甲可能等于p乙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

3

G

a

=3

G

a

,设a 甲

=5cm,a乙=10cm,截去厚度为2cm,则G甲=

1

8

G乙,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后的压强

p甲=

3

32

510

3

5

G G

a

+

甲乙

=

3

G

a

+3

1

3

G

a

?乙

=

3

G

a

+

1

3

×

3

8G

a

=

3

11

3

G

a

?甲

p 乙=382

105

810

G G a +乙甲乙=3G a 乙乙+312G a ?甲乙=3G a 乙乙+12×3

1

8

G a 乙乙

=1716×3G a 乙

乙 故p 甲> p 乙。 故选B 。

14.如图所示,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通过橡皮塞插入装有红色水的玻璃瓶中,从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瓶内的水沿玻璃管上升的高度为h 。把这个自制气压计从1楼带到5楼的过程中(对瓶子采取了保温措施使瓶子温度保持不变),观察到管内水柱的高度发生了变化,如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楼层

1 2 3 4 5 管内与瓶内水面的高度差/cm

5

5.3

5.7

6

6.3

A .往瓶内吹气后,瓶内气压大于瓶外大气压

B .水柱高度h 增大,说明大气压增大了

C .上楼的过程中,给瓶子保温是为了避免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D .水柱高度h 越大,瓶内外的气体压强差越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往瓶内吹气后,瓶内气压是变大的,逐渐大于瓶外大气压,A 正确,不合题意;

B .瓶内气压是不变的,而水柱高度h 增大,说明外界大气压是减小了,B 错误,符合题意;

C .上楼的过程中,给瓶子保温,以免温度影响瓶内气压,避免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C 正确,不合题意;

D .由题意可知

p gh p ρ=+水外内

可得到

-p p p gh ρ?==外水内

所以水柱高度h 越大,瓶内外的气体压强差越大,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订书器的手柄部分比较宽大是为了减小压力

B.乙图中给鸡自动喂水装置当瓶中水流出时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强

C.丙图中水对坝底的压强大小取决于水的深度

D.丁图中水塔与水龙头一定构成连通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订书器的手柄部分比较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A错误;B.乙图中给鸡自动喂水装置当瓶中水流出时,瓶内空气和水的压强之和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强,使水流出,故B错误;

C.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故C正确;

D.根据连通器的定义可知,如果水龙头关闭或者水管的上端封闭,就不是连通器了,故D 错误。

故选C。

二、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6.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物体与光屏的距离L和凸透镜的焦距f的说法正确的是()

A.L=18cm B.L=14cm

C.4cm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于当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后,物体及光屏均未移动,仅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

2cm,又成清晰缩小的像,则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可知,此时物距与像距大小互换,此时物距为10cm,像距为8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与光屏间的距离L=10cm+8cm=18cm。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得

2f <10cm ,f <8cm<2f

解得4cm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u 随时间t 的变化图像如图甲所示,则像距v 与t 的大致变化关系为乙图中的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物距逐渐增大,根据凸透镜成的实像时有: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像距逐渐减小,从υ2f >到f υ2f <<,但像距只能接近1倍焦距,而不能小于1倍焦距,故只有C 正确,ABD 错误. 所以C 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分析.

18.如图,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先把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发现窗外景物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于是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在如图的四个实验情境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把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发现窗外景物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说明此时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由图甲可得,此时像距为15cm,故可以得到

<<

f f

15cm2

化简可得

<<

f

7.5cm15cm

此外,由图甲可知,像距为15cm时,物距在窗外,说明此时像距接近一倍焦距,即焦距更靠近15cm,且光路可逆,若物距为15cm时,像的位置应该在窗外,像距超出光具座范围。选项A图中物距为10cm,此时像距应该超出光具座范围或成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B.此时物距约为38cm,稍大于二倍焦距,像距为25cm,稍小于二倍焦距,满足

<<

7.5cm15cm

f

和焦距更接近15cm的条件,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

C.若此时光屏上能看到清晰地像,则物距等于像距为20cm,则焦距为10cm,更接近

7.5cm,不符合题意;

D.若此时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地像,则像距为12cm,此时蜡烛应该才窗外,超出光具座范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 B.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C.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 D.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答案】C

【解析】A. 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的像,说明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A错误;

B. 凸透镜成实像时,都是倒立的,成虚像时是正立的,如图成的是实像,是倒立的,故B 错误;

C. 由图知,物距位于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故C正确;

D. 该实验现象能说明投影机的成像特点,而照相机利用的是成缩小实像的规律,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应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

20.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6cm、18cm和24cm,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

A.f<6cm B.6cm<f<18cm

C.9cm<f<12cm D.18cm<f<24cm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物距为6cm时,成放大的虚像,所以f>6cm.

当物距等于18cm时,成放大的实像,即物距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则9cm<f<18cm.当物距等于24cm时,成缩小的实像,所以24cm>2f,则f<12cm.

故:9cm<f<12cm,C符合题意.

选C.

【点睛】

重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每次成像时的特征,列出相应的不等式,综合求解.

21.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将物体靠近透镜后,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物体的像,则一定成虚像

B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物体和光屏位置互换,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C .如果物体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小于物体移动距离

D .将透镜遮挡一部分,则一定不能成完整的像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由题意可知,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说明此时

2f u f >>,2v f >;将物体靠近透镜后,只要物距仍在2f u f >>这个范围,此时只

需要把光屏远离凸透镜,还可以成放大的实像;故A 项错误;

B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物体和光屏位置互换后,此时2f v f >>,2u f >,故此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故B 项正确;

C .物体靠近透镜即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光屏应远离透镜,当2u f >时光屏移动距离小于物体移动距离,当2f u f >>时光屏移动距离大于物体移动距离,故C 项错误;

D .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下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上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仍然完整;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故亮度会减弱,像会变暗。故D 项错误;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 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了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

B .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大

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D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 45 cm 刻度线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从图中可以看到,蜡烛物距20cm u =,像距30cm v =,可知u v <,而照相机的是

u v >,A 错误;

B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像是逐渐变小的,B 错误;

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C 正确;

D .由题意可知10cm f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45 cm 刻度线处,此时5cm u =,u f <,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适当移动光屏是不能得到清晰的像,D 错误.

23.城市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 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 24 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 安全,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 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 F 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管该人走近还是走远,所成的像都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 .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a 点

C .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c 点

D .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b 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该人走近还是走远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不是正立的,A 错误;

B .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那么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更靠近焦点,如果还想要像成在成像板上,那么焦距应该变大,焦点不可能在a 点,B 错误;

C D .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那么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更远离焦点,如果还想要像成在成像板上,那么焦距应该变小,焦点不可能在c 点,可能变在b 点,C 错误、D 正确.

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光学问题求解方法的经典综合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 1.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2f 已知AO=10m,则 f<10m<2f 解得 5m

【答案】BD 【解析】 【详解】 因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所以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由图可以看出,乙图的凸度比丙图大,则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乙,大于10cm的是图丙;因为丙的焦距比乙的焦距大,所以会聚能力减弱,因此B模拟的是远视眼,A模拟的是近视眼;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综上所述,故选BD。 3.如图是用手机、凸透镜和纸盒制成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画面放大投射到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透镜表面有一只小虫,墙上能看到小虫的像 B.眼睛贴近透镜向纸盒里面看,能看到手机画面放大的像 C.要使墙上的像变大一些,应将手机靠近透镜,同时使透镜离墙远一些 D.要使看到的像更清楚,应将手机屏幕调亮一些,使周围的环境暗一些 【答案】C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详解】 A.投影仪的成像条件是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而小虫在透镜表面,意味着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则不能在墙上成像,故A错误; B.投影仪所成的像与透镜的距离较大,若眼睛贴近透镜,则无法观察到清晰的像,故B 错误; C.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将手机靠近透镜相当于将物体靠近透镜,那么像会变大,且像距变远,所以应将透镜离墙远一些,故C正确; D.将手机屏幕调亮,是让物体本身光线更强,成像更清晰,而环境暗一些可避免环境光线对成像的影响,故D正确。 故选CD。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实验前,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实验中,学生多次移动蜡烛和光屏的位置进行实验探究。探究完成后,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理中考压轴题及答案

2019年物理中考压轴题及答案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物理中考压轴题及答案,希望同学们在中考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9年物理中考压轴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2019,芜湖一模)自行车的轮胎上刻有花纹是为了__增大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如图所示,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利用了重力的方向始终是__竖直向下__的。 2.(2019,马鞍山模拟)小滨用10 N的水平推力匀速推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课桌,则课桌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__10__N;小滨将课桌内的书包拿走后,把课桌沿原路线用水平力推回的过程中,课桌受到的摩擦力__小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 N。 3.(2019,东营)立定跳远时,如果起跳板上有沙粒,起跳时就会感觉很滑,影响跳远成绩,这是因为起跳板上的沙粒把滑动变为__滚动__,使摩擦力大大减小。 4.(2019,武汉)用手拍桌子,手感觉疼,说明力的作用是__相互__的。同学们下楼时不能拥挤走得太快,否则前面的同学意外停下来,后面的同学由于__惯性__会继续前进,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5.(2019,武汉)如图所示,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这表明:__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__。上面的棋子由于__惯性__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这些棋子因

为受到__重力__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 6.(2019,淮北模拟)“阿波罗”登月飞船脱离地球引力后关闭所有发动机,在不受力的情况下,由于__惯性__仍可继续飞行,奔向月球,说明了力__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__;在接近月球时,向前喷气使飞船受到__向后__(选填“向前”或“向后”)的力而减速,这说明了力的作用是__相互的__。 7.(2019,安庆模拟)如图所示,A物体重40 N,B物体重12 N。A物体在绳子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为__12__ N。如果要使A物体匀速向左运动,则应给它施加一个大小为__24__ N的水平向左拉力。 二、选择题 8.(2019,曲靖)如图所示的各种装置或工具,主要应用物体的弹性来工作的是(B) A.足球对桌子的压力与桌子对足球的支持力 B.桌子对地球的压力与地球对桌子的支持力 C.足球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对足球的支持力 D.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球对桌子的支持力 9.(2019,黄山模拟)“歼-15”是我国第一代航母舰载机。下列能正确表示其在空中飞行时所受的重力方向的是(C) 10.(2019,菏泽)下列做法属于减小摩擦的是(B) A.冬天,在结冰的马路上撒一些细沙以方便路人行走 B.在生锈的自行车轴上滴一些油,骑车就会感觉轻松一些

上海中考物理压轴题分析专题

2010年上海中考物理第三轮复习 压轴题分析专题(一) 历年真题 1.(2006年上海中考第17题)在图l1(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不变,滑动变阻器R 2上标有“50Ω 2A ”字样。闭合电键S ,移动滑片P 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2伏和0.2安。 求:(1)滑动变阻器R 2接入电路的阻值。 (2)电阻R 1的阻值。 (3)在移动滑片P 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 1的最大电流I 最大。 (4)改变滑片P 的位置,使电压表、电流表指针偏离零刻度线的角度恰好相同,如图10(b)和(c)所示,此时滑动变阻器R 2接入电路的阻值。 2.(2007年上海中考第17题)如图 11 所示,边长分别为 0.2 米和 0.1 米的实心正方体 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ρA 为 0.l×l03 千 克/米 3, ρB 为 0.8×l03 千克/米 3。求: (1) 物体 A 的质量m A 。 (2) 物体 B 对地面的压力F B 。 (3) 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设想在正方体 A 、B 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一定的厚度后,通 过计算比较A 、B 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的大小关系。小明设想在 A 、B 的上部均截去 0.09 米,小华设想在 A 、B 的上部均截去 0.05 米,他们的计算过程及得出的结论分别如下表所示: 计算过程 结论 小明 P A =F A /S A =ρA gh A =0.l×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一0.09米)=107.8帕 P B =F B /S B =ρB gh B =0.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一0.09米) =78.4帕 P A >P B 小华 P A =F A /S A =ρA gh A =0.l×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一0.05米)=147帕 P B =F B /S B =ρB gh B =0.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一0.05米)=392帕 P A

中考物理第篇专题六综合计算题试题

专题六 综合计算题 类型一 力学综合计算题 1.(2016·福州)为提高车辆通行质量,福州交警在市区一些道路某些时段推出“绿波通行”,即车辆在绿波路段以如图所示的50~55 km/h 范围内行驶,一路绿灯。在绿波时段, 质量是1.2×103 kg 的汽车,经过绿波路段上相距2.7×103 m 的两个路口,用时180 s ,问: (1)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是否“绿波通行”? (2)若汽车在这段距离内行驶的牵引力保持3000 N 不变,则汽车的输出功率是多少? (3)若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是0.6 m 2,汽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g 取 10 N/kg) 解:(1)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 =s t =2.7×103 m 180 s =15m/s =54 km/h ,因为50 km/h <54 km/h<55 km/h ,所以该汽车是“绿波通行” (2)汽车的牵引力做的功W =Fs =3000 N×2.7×103 m =8.1×106 J ,则汽车的输出功率P =W t =8.1×106 J 180 s =4.5×104 W (3)汽车的重力G =mg =1.2×103 kg ×10 N/kg =1.2×104 N ,因为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所以汽车对水 平地面的压力F 压=G =1.2×104 N ,则汽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F 压S =1.2×104 N 0.6 m 2=2×104 Pa 2.(2016·雅安)人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建材上楼,每次运送量不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建材重力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滑轮和钢绳的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g 取10 N/kg 。 (1)若某次运送建材的质量为50 kg ,则建材的重力是多少? (2)若工人在1 min 内将建材匀速竖直向上提升了12 m ,作用在钢绳上的拉力为200 N ,求拉力的功率。 (3)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时,运送建材的重力是多大? 解:(1)建材的重力G =mg =50 kg ×10 N/kg =500 N (2)由图可知:承担重物绳子的段数n =2,则1 min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2 h =2 ×12 m =24 m ,拉力做的功W =Fs =200 N×24 m =4800 J ,拉力的功率P =W t =4800 J 60 s =80 W

备战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电路类问题的经典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电路类问题 1.将规格分别为“6V 6W ”和“6V 3W ”的甲乙两只小灯泡串联后接到电压为6V 的电源上,两灯均发光,忽略灯丝电阻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灯两端电压较大 B .通过乙灯的电流较大 C .甲灯较亮 D .乙灯较亮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两灯泡的额定电压相等,根据2 U P R =比较两灯泡电阻之间的关系,两灯泡串联时通过它 们的电流相等,根据U IR =比较两灯电压关系,根据2P I R =比较两灯泡实际功率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灯泡的亮度关系。 【详解】 AB .根据2 U P R =得,两灯的电阻分别为 ()2 26V 6Ω6W U R P ===甲甲甲 () 2 2 6V 12Ω3W U R P = ==乙 乙乙 串联时电流处处相等,乙的电阻大,根据U IR =可知,乙灯两端的电压大,故AB 错误; CD .根据2P I R =可知,电流相等时,电阻大的功率也大,所以乙灯较亮,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点睛】 重点是欧姆定律的应用和电功率的率的计算,关键是利用好串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特点,是电路的最基本规律,是分析电路的基础,一定要熟练掌握。 2.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测定小灯泡电阻,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4.5V 不变,灯泡上标有“2.5V ,?A ”字样,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Ω 1A ”。闭合开关,将滑片P 滑到某一位置时,两电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此时灯泡的电阻为8Ω B .此时灯泡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之比为8∶7 C .该电路能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D .该电路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由图示电表确定其量程与分度值,读出其示数,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答题。 【详解】 A .此时灯泡电阻 L 2.4V 8Ω0.3A U R I = ==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L = 4.5V 2.4V 2.1V U U U -=-=滑 此时灯泡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之比 L L 2.4V 82.1V 7 R U R U ===滑滑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利用该电路可以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控制电阻阻值不变,而灯泡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该电路不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故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 3.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分别带上不等量的异种电荷,现将它们的金属球用一根金属导体接通后分开,则两验电器金属箔( ) A .张角一定都减小,且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B .张角一定都增大,且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C .张角一定是有一个增大,且带上等量的同种电荷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详细解答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详细解答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五大题,22小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为了纪念物理学家的杰出贡献,常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物理量的单位。如:以安培命名电流的单位,以_________命名_________的单位。 【答案】牛顿力(或欧姆电阻;焦耳能量等> 【评析】本题主要是对物理学史的简单考查,初中物理中出现的物理学家及其重要贡献。 2.图1是用带孔的竹管与药瓶制成的简易乐器,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_______产生的,用手按住不同的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__. 【答案】振动音调 【评析】这题考察的是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三要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一定不会发生。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俗称声音的粗细,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的大小,由物体振动的强弱及距声源的位置决定;音色指声音的特色,是区分发声体的依据。 3.生活中的“粘”字常与一些物理现象有关,如:吃冰棒时会感到粘舌头,这是由于水发生了现象_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答案】凝固引力 【评析】本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和分子热运动。经过分析题意,吃冰棒时感到粘舌头,是由于液态水转化成固态冰,属于凝固现象;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就是对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考查。 4.图2为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向右运动时的频闪摄影照片,所用闪光灯每隔相等时间闪亮一次,拍下此时木块的位置。由照片记录可知木块的速度此过程中________,木块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____。(两空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减小不变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速度的大小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比较速度大小的方法有三种: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不同时间不同路程比速度。由题图可知,相同时间内木块运动的路程越来越短,说明木块的速度在不断减小。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只有两个:压力的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无关,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 5.小明家的电能表月初的数字是,月末表盘的示数如图3所示。若按0.5元1kW·h的标准收费,他家本月应缴纳电费___________元。若电能表的转盘在l0min内转过400转,则接在该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总功率为_____________W。

2014上海初三物理二模各区压轴题汇总

2014二模各区压轴题汇总 2014杨浦基础考(1.5模) 28.如图21所示,底面积为2×102 米2 的圆柱形平底薄壁水槽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装有金属球的小盆漂浮在水槽的水面上,小盆的质量为1千克,金属球的质量为1.6千克,金属球的体积为0.2×103 米3 。 ① 若把金属球从盆中拿出并放入水槽中后,小球沉入水底,求容器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 ② 求水对水槽底部的压强变化量。 29.在图2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伏,定值电阻R 1的阻值为12欧,闭合电键S ,电流表的示数为0.5安。电流表、电压表的表盘如图22(a )、(b )所示。求: ① 电阻R 1两端的电压; ② 电阻R 2消耗的电功率; ③ 现有两个滑动变阻器,A :“50欧 2安”和 B :“150欧 1安”,请选择其中一个替换定值电阻R 1或R 2 。 要求:选择适当的量程,闭合电键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保证各元件都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使电流表和电压表V 1都能达到各自的最大值,且使电压表V 2的变化量最大。 第一,为满足上述要求,应选用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选填“A”或“B”)替换定值电阻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R 1”或“R 2”)。 第二,算出电路中电压表V 2的最大变化量 △U 2。 R 2 A S V 2 R 1 V 1 图21 图22 (1) (2)

32. 小王做“测定小灯泡电功率”实验,现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待测小灯、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50Ω 2A ”、“20Ω 2A ”两种规格)、电键及导线若干,其中待测小灯上只有所标“0.22A ”(指小灯正常工作电流)字样清晰可见。他连接电路,并把滑片移到变阻器的一端,闭合电键后发现小灯发出明亮的光,而电压表却无示数。接着他移动滑片,发现电流表示数逐渐减小,电压表示数逐渐增大,当滑片移动到中点位置附近时,小灯正常发光,此时电压表示数为2.3伏。他经过思考分析,不更换实验器材重新正确连接电路,并规范操作,闭合电键发现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分别为0.16安和1.3伏。 ① 请说明小王判断小灯正常发光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实验中所用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_____________欧,电源电压为___________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_______瓦。(需写出计算过程) 2014黄浦区二模 21.如图10所示,装有水的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1×10-2 米2 ,静止在水平面上。 ①若容器内水的体积为2×10-3 米3 ,求水的质量m 水水对 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②若容器内水的质量为m ,现有物体A 、B (其密度、体积 的关系如右表所示),请选择一个,当把物体浸没在容器内水中后(水不会溢出),可使水对容器底部压强p ’水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p ’地 的比值最小。 选择________物体(选填“A ”或“B ”),求p ’ 水 与p ’地 的最小比值。(用m 、ρ水 、ρ 、V 表 示) 22.在图11(a )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可在6~12伏范围内调节,电阻R 1的阻值为10欧。 ①求通过电阻R 1最小电流I 1最小。 ②若通过变阻器R 2的电流为0.5安,求10秒内电流通过R 2所做功的最大值 W 2最大。 ③现有标有“20Ω 2Α”、“50Ω 1Α”字样的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有一个表盘如图11(b )所示的电流表可接入电路。 若电源电压调至某一数值且保持不变,当选用标有__________字样的变阻器替换R 2,并把电流表接入__________点时(选填“M ”、“N ”或“M 、N ”),在移动变阻器滑片P 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ΔI 最大。求电流表示数的最大变 (10) (11) (12) (13) (a ) (b) 图11 图10 物体 密度 体积 A ρ 2V B 3ρ V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5综合应用题

专题五综合应用题 ,专题特征 【题型特点】 中考压轴题是人们对中考试卷中最后一道或两道题的习惯称谓。压轴题的特点是:综合性强、难度大、区分度高。对于考生来说,若攻克了压轴题,就意味着能力强,可得高分;对命题者来说,把压轴题当作是一份试卷的“压轴戏”,常在“新颖”“综合”上下工夫。 【题型解读】 综合计算题是综合考查我们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情况的有效手段之一,是评价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类归纳能力、演绎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等各种能力高低的“试金石”,常为中考具有压轴意味、区分度较高的一种必考题型,考查的知识内容主要集中在力、电、热三块上,以力、电为主,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技巧、语言归纳及表述能力、计算能力及对数据的处理能力等,可谓是一题多用。 【解题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解答综合计算题的常见方法: (1)简化法:把题目中的复杂情景或现象进行梳理,找出相关环节或相关点,使要解决的复杂问题中突出某物理量或规律,使复杂得以简化,减少一些混淆和混乱,如画等效电路图,分析物体受力,将连结体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受力等。 (2)隐含条件法:通过审题,从题中叙述的物理现象的语言或给出的情景或元件设备等环节中,挖掘出解答问题所需要的隐含在其中的条件,使计算环节减少,答案误差减少,如灯泡正常发光,装水的矿泉水瓶倒过来后的压强、压力变化等。 (3)极值法:也叫端点法,对不定值问题或变化范围问题的解答有重要的使用价值,解答这类问题,应弄清要研究的是哪个变化物理量的值或哪个物理量的变化范围,然后确定变化的规律或方向,最后用相对应的物理规律或物理概念,一个对应点一个对应点的计算取值,如求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功率变化范围;物体被拉出水面前后拉力变化范围或功率变化范围等。 题型一力学综合计算题 考查内容: 1.基本物理量:速度、密度、压强、功率。 2.主要规律:二力平衡条件(受力分析)、液体压强规律、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平衡条件、能量守恒及机械效率。 3.容易混淆的问题:重力和压力、压力和压强、漂浮和悬浮功和功率、功和能量、功率和机械效率。 【例1】(2014遵义中考)一体重为600 N,双脚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05 m2的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800 N的物体匀速提高了0.5 m,此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求:(不计绳重及摩擦) (1)在匀速提升物体的过程中,工人对绳子的拉力为多大。

初中物理中考压轴题专项练习汇编

初中物理压轴题训练 一力学综合题 1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60 kg ,底面积为0.1m 2的物体,通过滑轮组在25N 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物重的0.1倍求: (1)在图上作出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2)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多少? (3)物体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4)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底面积为0.4m 2的大木箱原放在水平地面上,现某人用小车将它从斜面底端匀速推上斜面顶端,整个过程用时10s ,已知木箱重400N ,人重600N ,人对木箱的推力为75N ,斜面长为4m ,斜面高为0.5m ,求: (1)木箱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2)木箱沿斜面向上的速度 (3)人对木箱做的有用功 (4)这种情况下的机械效率 3.某公寓楼高40m ,完成此建筑需要浇注钢筋混凝土10 4m 3,还需要其它建筑材料3.5×104t ,(已知混凝土的密度为2.5×103kg/m 3) (1)要从地面向楼顶提供自来水,加压设备至少需要给水施加多大的压强? (2)若每天把120m 3的水从地面送到楼顶,每天至少对水做多少功? (3)测量表明,该楼的地基所承受的压强不得超过1.2×106pa ,若房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103m 2, 则此大楼另外添加的装饰材料,各种设备等物质及进出大楼的人员总质量不得超过多少? 4. 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如下表所示试根据表中所给条件求: (1)当圆柱体浸入深度为0.3m 时其底部所受的压强 (2)圆柱体的质量 (3)圆柱体的密度

5.汽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一些单位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肆意超载,造成路面损坏。某种型号运输车的部分参数如下表,求:(1)若该车车厢内装有12m 3的沙子,请你通过计算回答,汽车是否超载?此时汽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多大?(ρ沙 =2.5× 1.03kg/m 3) (2)已知沙场到建筑工地的距离为180km ,当该车满载时,以140kw 的功率正常行驶,能否在2h 内从沙场到建筑工地?(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02倍) 电学综合题 6.某同学利用图甲电路对额定电压已经模糊、额定功率为1w 的小灯泡进行了如下研究,按如甲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 ,测得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关系如图乙。 (1)据图判断,实验过程中小灯泡的电阻是 (选填“恒定”“变化”)的。 (2)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0.5V 时,2min 内小灯泡消耗的电能为多少? (3)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多少? 7.在图甲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9V 且保持不变,电流表的规格为0~0.6A ,电压表的规格为0~15V ,灯泡上标有“6V 6W ”字样,灯泡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2)当电流表示数为0.4A 时,电压表的示数 (3)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 最小阻值及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8.如图所示,一只标有“8V 4W ”的灯泡L 与一只滑动变阻器R 串联,开关S 闭合,滑片P 在b 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2V ,灯泡正常发光。当滑片从b 点滑到a 点时,电路中电阻增大了6Ω。求:(1)灯泡的电阻值及电源电压 (2)滑片P 在a 点时,灯泡的实际功率多大? (3)你在计算过程中用到了什么近似?

上海市中考物理压强压轴题专题03柱体切割后浸入液体中,无液体溢出(含解析)

上海市中考物理压强压轴题: 专题03 柱体切割后浸入液体中,无液体溢出 一、常见题目类型 1.将柱形物体沿水平方向切去某一厚度(体积或质量),并将切去部分浸没在容器的液体中(图1)。 2.将柱形物体沿竖直方向切去某一厚度(体积或质量),并将切去部分浸没在容器的液体中(图2)。 二、例题 【例题1】如图1所示,均匀长方体甲和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置于水平地面上。长方体甲的底面积为3S 。容器乙足够高、底面积为2S ,盛有体积为5×10-3 米3 的水。 ① 若甲的重力为20牛,底面积为5×10-4 米2 ,求甲对地面的压强p 甲。 ② 求乙容器中水的质量m 水。 ③ 若将甲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为h 的部分,并将切去部分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时,甲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Δp 甲恰为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Δp 水的2倍。求甲的密度ρ甲。 【答案】①40000帕;②5千克;③3×103 千克/米3 。 【解析】 ① F 甲=G 甲=20牛 p 甲=F 甲/S 甲=20牛/5×104米2= 40000帕 ② m 水=ρ水V 水=1×103 千克/米3 ×5×103 米3 =5千克 图1 乙 甲 图1 乙 甲 甲 乙 图2

③甲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Δp甲即为切去厚度为h部分的压强 Δp甲=ΔF甲/S甲=甲gh 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Δp水为 水升高的高度h水=3Sh/2S Δp水=水g h水=水g(3Sh/2S) 因为Δp甲=2Δp水 甲gh =2水g(3Sh/2S) 所以ρ甲=3×103千克/米3 【例题2】如图2所示,底面积为10-2米2、高为0.4米长方体甲(ρ甲=2×103千克/米3)和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乙容器足够高,内盛有0.1米深的水。 甲乙 (1)求甲的质量m甲。 (2)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3)现沿水平方向将长方体甲截取一定的厚度,并将截取部分竖直放入乙容器中,使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且长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最小,请求出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 【答案】①8kg;② 980Pa;③ 3920Pa 。 【解析】 ① m甲=ρ甲V甲=2×103kg/m3×1×10-2m2×0.4m=8kg ②p水=ρgh=1×103kg/m3×9.8N/kg×0.1m=980Pa ③注意只有切割部分恰好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最小(见图3)。 甲图3 乙 设水面最终深度为h',得:S乙h'=V水+ΔV甲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凸透镜的综合题分类含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 cm B.只将透镜向右移动,人眼在光屏和透镜之间,通过透镜向左以一定可以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只将透镜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光屏上一定可以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D.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片近视镜片,光屏适当左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答案】A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求解。 【详解】 A.由题可知,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为20cm,像距为30cm,则根据成像特点有 >>,2 2f u f > v f 则 > >>,30cm2f f f 220cm 可知 f >> 15cm10cm 故A项正确; B.只将透镜向左移动,当蜡烛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在光屏和透镜之间,可观察到烛焰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项错误; C.只将透镜向右移动,当蜡烛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在光屏上;故C项正确 D.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近视镜片,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折射光线延迟会聚,光屏要适当右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故D项错误。 故选AC。 2.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物

体与光屏的距离L和凸透镜的焦距f的说法正确的是() A.L=18cm B.L=14cm C.4cm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20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物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选择题共24分,非选择题共76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客观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主观题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的常见器具都应用了杠杆,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2.以下与人有关的数据,合理的是 A.头发丝的直径约为60μm 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9℃ C..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 D.通常人骑自行车时的功率约为800W 3.舞台表演常会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白雾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4.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下列现象与这一物理知识无关 ..的是 A.甲图中,同学向前吹气,纸条向上运动 B.乙图中,在气球的左侧吹气,气球向左侧运动 C.丙图中,同学用吸管吸饮料,饮料进入口中 D.丁图中,在硬币上方吹气,可以将硬币吹入碗中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且比入射光线弱 C.红黄蓝三种色光等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光 D.红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光 6.关于内能,有以下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热机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②物体温度越低,内能越小,所以0℃的物体没有内能 ③两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小的物体 ④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很多,但本质上只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由于用电不规范造成的安全事故,以下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应接地 B.用电器失火时,应先灭火,再切断电源 C.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手应与笔尖接触 D.家庭电路中,控制用电器的开关应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 8.质量为m的小环穿在固定的光滑曲杆上,从某点A静止释放后沿曲杆运动,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A点高于D点,小环就能到达D点 B.若小环能到达D点,离开D点后将竖直向下运动 C.小环从A点到D点,重力势能一直减小,机械能不变 D.小环从A点到B点,动能一直增加,机械能不变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功率的 B.江苏田湾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发电的 C.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过程中是相对静止的 D.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消失,所以是不会有能源危机的 10.在探究蹄形磁体周围磁场的实验中,老师将玻璃板平放在磁体上,并均匀地撒上一层铁 屑,轻敲玻璃板,铁屑就会有序地排列起来,如图. 对实验中有关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撒铁屑的目的是将原来不存在的磁场显示出来 B.铁屑在磁场中被磁化成一个个小磁体 C.轻敲玻璃板,铁屑由于具有惯性会与玻璃板分离 D.轻敲玻璃板,铁屑与玻璃板分离后,不受摩擦力,铁屑在磁力作用下排列有序

2020-2021上海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复习——压力与压强问题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 1.如图所示,底面积为50cm 2、高为13cm 、质量为100g 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厚度不计),将一个质量为250g 、体积为200cm 3的实心小球置于水平桌面上,放入小球之前容器内水的深度为10cm ,将小球放入水中静止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400Pa B .小球受到的浮力为2.5N C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5N D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600Pa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小球的密度为 3 3 250g 1.25g/cm 200cm m V ρ= = =球球球 由于小球的密度大于水,故放在容器中时会沉底;假设无水溢出时,将小球放入水中静止后,水面上升高度为 3 2 200cm 4cm 50cm V h S ?===球 容 此时容器中水的高度为 0.1m+0.04m 0.14m h h h '=+?== 由于容器高为0.13m ,故溢出水的高度为0.01m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331.010kg/m 10N/kg 0.13m 1300Pa p gh ρ==???= 故A 错误; B .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公式,可知小球受到的浮力为 33631.010kg/m 10N/kg 20010m 2N F gV ρ-==????=球 故B 错误; C .由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431300Pa 5010m 6.5N F pS -'==??= 故C 错误; D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重力、水的重力与小球的重力之和,即 F G G G =++压水球容 而

中考物理专题练习题题(共27个专题)

专题01 声现象 声现象中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探究、声音的三特征、噪声的控制及声音具有能量是 中考物理的必考题,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噪声的控制成为一个热门考点。但 作为压轴题就很少见。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我们可能听不到正在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 B.声音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我们能区分不同人的声音靠的是音调 D.吹哨子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 2.以下利用了超声波来获取信息的是( ) A .大象的“声音”交流 B .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C .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 .蝙蝠的“回声”定位 3.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4.小华在家修理厨房里的桌子,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 免受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 严;上述二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__________中减弱。 接抽气机 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 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越高 A .发声的音叉 溅起水花 B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专题02 光学之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的区别 光现象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在中考中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为主,是中考的重点。但作为压轴题就很少见。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海市蜃楼 B.水面“折”枝 C.水中倒影 D.手影 2.光射到镜面上,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若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100°,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镜面不动,入射光线向镜面旋转10° B.镜面不动,入射光线远离镜面旋转20° C.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顺时针旋转20° D.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逆时针旋转10° 3.如下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D.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4.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__________;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光的__________;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光的___________;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是光的__________。(填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 5.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_______形成的。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这说明_______。

备战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质量和密度问题的经典综合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问题 1.两只一样的烧杯均装满水,将两个实心铜块和铁块分别投入烧杯中,(已知ρ铜=8.9 ×103kg/m 3,ρ铁=7.9×103kg/m 3)测得两杯总质量相等,则铜块与铁块质量大小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铜块质量大 B .铁块质量大 C .铁块和铜块质量一样大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 两只烧杯相同,原来装满水,其质量m 0 相同,将铜块投入水中,有水溢出,溢出水后的质量是: m 1 =m 0 +m 铜 -m 溢1 , 将铁块投入水中,有水溢出,溢出水后的质量是: m 2 =m 0 +m 铁 -m 溢2, 根据题意知道m 1 =m 2 ,整理得: m 铜 -m 溢1 =m 铁 -m 溢2, 金属块浸没水中,排开(溢出)水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由m V ρ= 知道, ρ铜 V 铜 -ρ水 V 铜 =ρ铁 V 铁 -ρ水 V 铁 , 整理得,铜块与铁块的密度之比是: 3333 7.9g/cm 1g/cm 8.9g/cm 1g 6.969 ===7.97/c 9 m V V ρρρρ----=水铜铜铁水铁, 铜块与铁块的质量之比是: 338.9g/c 6m 7.9g/c .96141 ==17.9624m 1 m V V m ρρρρρρ-

A .20g, 1.25×103kg/m 3 B .20g, 1.0×103kg/m 3 C .60g, 1.0×103kg/m 3 D .20g, 0.8×103kg/m 3 【答案】B 【解析】 【详解】 观察图象可知:当体积为0时质量是20g ,所以烧杯质量为20g ;当体积为60cm 3时质量为80g ,液体质量为 80g-20g=60g ; 即: m V ρ= =360g 60cm =1g/cm 3=1.0×103kg/m 3 ; 故选B 。 3.把一个实心金属球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时,从杯中溢出10克水。若将这个金属球放入 盛满酒精(33 0.810kg /m ?)的杯子中,则从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 ) A .10克 B .8克 C .9克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 ∵ρ= m V ∴溢出的水体积: V=m ρ=333 1010kg 1.010kg /m -??=10×10-6m 3 若把这个金属球放入盛满酒精的杯子里,则V 排=V 金属球=V ,则从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 m 酒精= ρ酒精V 排=0.8×103kg/m 3×10×10-6m 3=8×10-3kg=8g 故选B 。 4.有一体积为320cm 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60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左盘 B .此固体的密度为38g/cm C .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会变小

中考物理浮力压轴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浮力压轴题 例1如图1—5—7所示,把甲铁块放在木块上,木块恰好浸没于水中,把乙块系在这个木块下面,木块也恰好浸没水中,已知铁的密度为7.9×103kg/m3.求:甲、乙铁块的质量比. 图1—5—7 例2(北京市中考试题)如图1—5—8所示的木块浸没在水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是2N.剪断细线,待木块静止后,将木块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再在剩余的木块上加1N向下的压力时,木块有20cm3的体积露出水面.求木块的密度.(g取10N/kg) 图1—5—8 例3(北京市中考试题)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一个底面积为S的圆柱形容器,内装密度为 1的液体.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体积为V的金属浸没在该液体中(液体未溢出).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撤去弹簧测力计,球下沉并静止于容器底部,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容器底对金属球的支持力的n倍. 求(1)金属球的密度;(2)圆柱形容器内液体的质量.

(1)将一质量为27g的铝块( 铝=2.7g/m3)放入左盘水中,水不溢出,天平还能平衡吗? (2)将铝块如图1—5—13(b)方式放入左盘中,天平还能平衡吗? 例4如图1—5—14中,容器内分别装有水和盐水,在液面上浮着一块冰,问:(1)冰在水中熔化后,水面如何变化?(2)冰在盐水中熔化后,液面如何变化? (a)(b) 图1—5—14 例5(北京市中考试题)如图1—5—15 (a),在一个较大的容器中盛有水,水中放有一个木块,木块上面放有物体A,此时木块漂浮;如果将A从木块上拿下,并放入水中,当木块和A都静止时(水未溢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b) 图1—5—15 A.当A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容器中水面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