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期末复习提纲

马哲期末复习提纲
马哲期末复习提纲

马哲期末复习提纲

绪论:马克思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和科学社会主义(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其强大的生命力所在。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4.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物质的含义?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6.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意识的定义相对独立性,社会的物质性问题,实践与社会存在的关系)p31-39

答: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7.联系的特点?

答:○1客观性○2普遍性○3多样性。

8.发展的本质?

答: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辩证法的精髓,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普遍性的特殊性。

10.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的否定观含义和运用

(9.10均见P43-47)

答: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边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否定规律:1否定是实物的自我否定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1.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实践的定义?

答: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收腰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和关系?

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13.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第一次飞跃○2.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14.真理相对性和绝对性(真理和谬误的区别,检验真理的标准)

答:真理的绝对性和统一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第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真理与谬误既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符合,符合的就是真理,不符合的就是谬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5.人类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两大尺度(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真理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

答:人类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当客体(物)能够满足主体(人)的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价值的四个特性: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P80-p84 16.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的统一?

答: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如实地,准确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解释其本质和规律。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

17.价值的评价?

答: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其特点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第二,一般来说,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8.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英雄史观表现。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p94-p99

答:对待社会历史发展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对立观点: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的缺点: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时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19.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发展的不平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答: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骑着阻碍的作用。

2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与内容(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强大的杠杆作

用)

答: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

2科技杠杆作用表现在: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21.社会的基本矛盾,两大规律?

答: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两大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

动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规律。

22.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不是英雄。人民共同创造经济条件起决定作用。答:作用:○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人名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社

会变革的决定力量。P132-p131

第四五章:两章就将资本主义性质,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不改变资本主义性质,国家垄断的形成这几点信息

1.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2.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和联

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常见的垄断组织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和跨国公司。

3.国家垄断的形成: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二战后)是垄

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4.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原因: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2垄断必须

通过竞争来维持3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

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5.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

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资料资本主义

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7.把资本区分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有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这种划分也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23.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表现在:○1.生产的全球化○2.贸易的全球化○3.金融的全球化○4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第六章:社会主义及其发展

2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标志,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

志《共产党宣言》

答: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24.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暴力和和平。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

25.人的本质:现实本质和抽象本质。

26.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国际国内经济基础和文化认识)

答:○1.生产力发展的制约○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4.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

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26.苏联解体的原因(改革不该社会主义制度)

27.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

答:1两个必然: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

2两个绝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心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

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

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28.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1.原因: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社会主义的反战

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

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

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9.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30.共产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什么?答: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31.共产主义的特征(阶级国家消亡,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全面发展三大差别:城乡,脑体,工农;生产力高度发达)

特征: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大差别”------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 一、题型与分值 1、填空题(答对不给分,答错扣10分) 2、辨析题(4x6'=24分) 3、文本评述题(4x6'=24分) 4、辩论题(20分) 5、材料分析题(2x10'=20分) 6、课堂反馈题(12分) 三、主要复习内容 绪论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的关系、科学社会主义对空想社会主 义的超越 2、“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 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的理解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解 2、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3、“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 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的理解 4、事物的永恒发展 5、“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 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的理解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2、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的理论基础 3、“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 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的理解

4、“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的理解 5、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6、“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 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的理解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 史的时候,他绝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理解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3、“人们的意识取决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理看来很简单,但是仔细 考察一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一棒。关于一切历史的东西的全部传统和习惯的观点都被这个原理否定了”的理解 4、“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强大的、 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理解 5、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6、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第四、五、六章:学生自学内容,不纳入考试范围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观点 2、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 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 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的理解 3、“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的理解 4、“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理解 四、辩论题考查范围 1、生命的可喜之处在于不可重来/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不可重来 2、人生而自由/人生而不自由 3、对不诚信的人应该/不应该讲诚信

马哲提纲

1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内容P5 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本体论)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问题。(认识论) 如果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它们是如何同一的?(方法论) 2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1)意识的产生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物质运动过程。 ②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物质世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就是意识的本质。这进一步表明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证实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在实践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把发展和稳定统一起来;要尊重、认识和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真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 3、人工智能的哲学意义 1)丰富和证明了意识来源于物质的唯物主义原理。 2)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意识能动性的原理。 3)改变了意识的结构。 4)强化了思维形式、思维功能在意识活动中的作用,提出了哲学与科学研究的新方向。 4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揭示了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5 因果关系的辩证法及其意义 唯物辩证法把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引起者为原因,被引起者为结果。 (1)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 ①原因与结果的区别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在具体的因果关系中是确定的,因即因,果即果,不能混淆和颠倒。但在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链条中,原因与结果的区分又是不确定的。在某一关系中的原因,在另一关系中可能成为结果,反之亦然。 ②原因与结果互相依赖,失去一方,另一方也不存在。 ③原因与结果互相作用,互为因果。 (2)原因与结果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①原因与结果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的因果观念是客观因果关系的反映。坚持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原则。 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因果关系中,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③客观普遍的因果联系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等。 否认因果关系的客观普遍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神学目的论、宿命论;片面地理解因果关系,将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机械决定论。 (3)把握因果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①是唯物主义决定论的内在依据,与宿命论和神学目的论从根本上划清了界限。 ②为人类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预测未来,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40分) 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 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 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 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 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 4.原因是指 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 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

识都是真理 C.实践就是真理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 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产品分配形式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 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 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 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时:54 学分:3 面向专业:本科各专业学生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逄锦聚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3版。(全国统编教材) 2. 逄锦聚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学读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第3版。 3.顾海良、张雷声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疑难问题解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3版。 平时成绩: 30%,由考勤、作业、回答问题、讲课、课程论文或读书报告等成绩组成。 卷面成绩: 70%。 考试方式:笔试(闭卷),全校统一考试。或考查,任课教师单独组织。 基本题型:共五种题型 单选题(20分);多选题(10分);辨析题或判断题(20分);简答题(20分);论述题或材料分析题(30分)。 考核基本知识占70%左右,考核运用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分值占30%左右。 考试基本内容: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基本内容: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2.基本要求:

识记:马克思主义(狭义、广义)。 理解:不同角度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应用: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3.分值:占卷面成绩的5-10%。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基本内容: 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2.教学基本要求: 识记: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物质、意识、运动、相对静止、时间和空间、实践、联系、发展、新生事物、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质、量、度、量变和质变、否定之否定、“两点论”、“重点论”、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 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列宁的物质定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社会的物质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主要特点;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辩证的否定观;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及实现条件;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应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对我们的根本要求及重要意义;普遍联系观点的实际指导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质量互变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指导意义;辩证的否定观对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看题库知识点《马哲》(2021年新版) _6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看题库知识点《马哲》(2021年最新版) 精选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看题库知识点《马哲》(2021 年最新版) 1、单选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人们的传统认识。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这一材料体现的哲理是_____。 A: 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实践 B: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C: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 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B【解析】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是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其次,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题干中生态资源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意识也由原来的发展经济转为保护生态,这说明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 2、单选题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_____。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意识本质问题

C: 世界本原问题 D: 实践本质问题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不同回答,把所有的哲学流派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凡承认物质、自然和客观存在为第一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反之,凡把本原和第一性归结为精神、意识、思维的,就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3、单选题“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体现的哲学道理是_____。 A: 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 B: 只要否定就能发展 C: 否定是自我否定 D: 否定中包含肯定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A【解析】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质就是通过事物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自我运动、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学责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者,觉

马哲考试试题

2015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 C ) 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 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 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 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 )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 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D、理在事先 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 C )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 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 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 D ) 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原初”物质 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D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 B ) A、宿命论 B、主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D ) A、是否坚持唯心论 B、是否坚持辩证法 C、是否坚持唯物论 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5.哲学是( C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C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 ) A、世界是物质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 D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德谟克利特

最新马哲复习提纲 来源

最新马哲复习提纲 本提纲系以课本目录为主干,综合康敏老师课件、人人网所传若干版本复习提纲所造。余非文科生,但虑及大学政史考试出题思路、评分标准盖异于高中,复善思维以往应考经验,造是提纲,以飨同侪。 绪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狭义是马恩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包括①创造者、继续者的认识成果:由马恩创立的,并由后来的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学说体系。②阶级属性: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③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④组成部分: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由马哲(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基础)、马政经(主要内容)、科社(核心、指导无产阶级斗争)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二)马、恩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哲的组成) (二)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四)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马哲期末题库 考试重点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 A.经验论 B.教条主义 C.诡辩论 D.二元论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 C.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 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3.认识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 A.科学家们不断地发明创造 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结合 C.社会实践的需要 D.人们追求知识的愿望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是对对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5.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 6.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 ) 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 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 7.“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从理性回到实践 D.从实践回到理性 8.有些同志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0.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1)识记: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作为个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 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根据恩格斯的描述,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做以下几点说明: ①马克思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②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了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 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③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④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

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指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壮大和准备资产阶级革 命时期的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 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黑格尔把辩证法应用于 研究人类社会历史,把人类社会历史描述为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过程,认为历史的发展具有必然性, 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具有明显的神秘主义色彩, 并且不能把发展的观点坚持到底,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目大纲.doc

贵州师范大学全日制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入学考试 初试大纲 (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一、考查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考察考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把握,考察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认识和掌握的程度,考察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能够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知识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分析社会现实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三、考试范围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世界和实践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物质和运动、静止及时间空间;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辩证否定观及其意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方法论意义。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及其客观性;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2、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统一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价值及其特性;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内涵;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内涵及其辨证关系;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阶级的产生和本质;社会革命的实质、根源、作用;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五)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马哲提纲第一章提纲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其发展规律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世界观和哲学的内涵 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在内的)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世界是物质还是意识,二是世界是如何存在的,“怎么样”,世界是孤立静止的,还是联系发展的,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毛泽东把哲学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称为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并说,一讲哲学,就离不开“两个对子” ②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一般地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相互统一的。当人们运用对世界的总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世界观也就成了方法论。一般说来,观点和方法是内在一致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终究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一定的方法论也必然影响和体现一定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 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世界上的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这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 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所以,哲学基本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这一问题称为本体论问题,它是区分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恩格斯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 D.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2.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 ) A. 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 B. 世界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C. 物质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D. 世界是理念的产物 3.相对静止是指( ) A. 与运动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 B.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 与发展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 D. 不可测量的一种物质存在状态 4.时间的一维性是指它的( ) A. 无限性 B. 有限性 C. 物质性 D. 不可逆性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指它的( ) A. 客观实在性 B. 多样性 C. 运动性 D. 时空性 6.意识就其本质来说,它是( ) A. 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 人脑分泌出来的一种物质 C. 一种神秘的主观现象 D. 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 7.正确发挥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 A. 提高人的素质 B. 发挥集体的智慧

C.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D. 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8.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主要特征是( ) A. 相对性 B. 抽象性 C. 实践性 D. 绝对性 9.辨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 A. 从原则出发 B. 从正确的理论出发 C.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 从多数人的愿望出发 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 ) A. 全部内容 B. 实质和核心 C. 惟一特征 D. 惟一范畴 11.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B. 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的关系问题 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问题 12.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一观点主要体现了( ) A.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13.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 ) A.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 确定事物的质 C. 认识事物的量 D. 把我事物的度 14.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 ) A. 反映论 B. 能动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政治思想理论课,为了规范考试,科学评价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制定本考试大纲。本大纲也有助于学习本课程的学生了解教材各部分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和复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计划性。 一、课程知识点分布 本教材分为二个部分,每部分所列知识点分为一级知识点和二级知识点,一级知识点为课程的主干知识,要求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达到理解、记忆和分析应用的水平,二级知识点为课程的分支知识,要求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达到正确理解、判断的水平。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构成 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试题设计采用判断(20%)、单选(20%)、简述(20%)、材料分析(40%)四种题型,内容覆盖二个知识板块,一级知识点主要采用简答和材料分析题型,二级知识点主要采用判断、单选。 导论 一级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方法 二级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2、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一级知识点: 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4、矛盾的认识及运用 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二级知识点: 1、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属性 2、物质基本存在形式 3、哲学基本问题及与具体科学关系 4、物质与意识含义关系 5、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6、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7、主要矛盾、矛盾转化、度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一级知识点: 1、掌握实践、认识、真理、价值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全国高等学校各个专业的公共理论课,是为培养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掌握以及运用能力而设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课程的主要任务: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Array原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特别是能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 二、课时分配 三、课程教学内容 导论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今时代 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涵义和特征 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发展 第一章实践与世界的本质 科学的实践观;人对世界本质的实践把握;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重点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涵

难点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第二章世界的辩证发展 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 重点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难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三章实践和认识Array认识的发生与本质;认识的辩证过程;真理及其发展 重点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难点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第四章人的价值世界 真理与价值;价值评价;价值的选择与实现 重点价值的含义及其构成成分 难点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冲突与选择 第五章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自然的人化;活动方式与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重点自然人化的双向过程 难点天人和谐观的内涵、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六章社会的本质与结构 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社会的经济政治结构;社会的观念结构 重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难点理解社会的经济、政治、观念结构 第七章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 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形态的演变;历史进步的评价 重点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难点社会形态演变的特点 第八章人类的自由与解放 个人与社会;人的自由发展;共产主义与人类解放 重点人的现实本质与存在价值 难点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历史形态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考查考试。 1、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1、b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2、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3、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4、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5、c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6、c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7、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8、b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1

郑州大学2019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 命题学院(盖章):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一、考试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适用于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考试力求反映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特点,客观、公平、准确、系统地测评考生掌握的基本知识,所具有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选拔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优秀人才。 考试内容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二、考试形式 硕士研究生入学生物化学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试卷结构(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三、考试内容 绪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及其表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基本概念 物质意识联系发展规律矛盾实践新生事物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和谐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观能动性量变与质变度肯定否定辩证的否定观 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 掌握要点 世界统一于物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社会物质性的表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及其相互关

马哲复习提纲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

基本内容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把哲学划分为两大不同的基本派别。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意识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阵营。辩证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建立了科学的实践的观点,彻底唯物主义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科学地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存在具有无限复杂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时间与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反映特性,是物质在地球这一特定条件下经历了从无机物到生物、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从猿到人的漫长岁月的发展而产生的最高产物。劳动实践在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实践使猿脑变成了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人脑。人在劳动实践中改变自然界也改变人自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经过亿万次重复而形成的对客观规律的自觉反映。意识和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和思维存在的形式是语言,而语言的外壳则是由物质空气的震动产生的声音。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意识都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物质却是存在于意识之外,可以为意识所反映,而又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但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选集》第2卷,第147~148页)。物质和意识是对立的统一,它们统一于物质。统一的物质世界中原本没有意识,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产生于实践,它们的统一又在实践中实现。 马克思主义承认社会意识在社会存在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但又明确指出,社会意识归根结只决定于社会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列宁选集》第1卷,第8页)。社会历史也是统一物质世界中的具有自身客观规律的运动形式,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 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之中,都处在不断产生、不断消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永恒的过程之中。统一物分裂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是普遍联系的最本质的内容,同时又是事物自我发展的根本原因。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质与量是事物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属性。一定的量规定一定的质,一定的质也规定一定的量。质变和量变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事物在肯定自身存在的同时又包含着促使自身消亡的否定的方面,辩证的否定构成从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是包含着肯定因素的否定。肯定与否定是对立面的统一。肯定与否定的统一和斗争构成事物的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 范畴是认识客观世界普遍联系之网的网上纽结,它以概念的形式反映了事物自身所包含的种种矛盾关系的各个侧面,是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各个环节。物质与意识、运动与静止、时间与空间、斗争与统一、质与量、肯定与否定,以及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等等,这些范畴都是对立的统一。范畴可以帮助人们从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知识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对世界有一个总体的看法和把握,这就是人的世界观问题 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的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一)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对物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前提。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路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物质的存在形式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三)实践是自然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从实际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一下两个大的方面 一方面,时间是15至19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有事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时在新的自然基础。仍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一下和制约证件,不断改变自然界。 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 一是世人闹的技能和属性,是客观实际的主观印象 二,一是对物质的反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一是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是活动区有目的性和句话训,第二也是活动需要创造性,第三一是具有知道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一十句我知道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三,世界同意与物质 世界的物质同一性首先体现在,一是同意与物质。世界的物质同一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同意与物质。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某某去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一事做知道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的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由于永恒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