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框架范文

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框架范文
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框架范文

【一】: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总结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部分知识清单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表空间单位。区域的划分①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单一指标;综合指标)②以某种要素为依据(自然要素;人文要素)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明确的;过渡的)、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划分的指标三次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内部构成。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他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框架。

1四大地区的差异

①四大地区的划分

东部沿海10省区(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6个省区(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2个省区(新、内蒙古、陕、甘、宁、青、臧、川、渝、滇、贵、桂);东北3个省区(黑、吉、辽)。

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①地理位置的比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②自然环境的比较(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等)③人类活动的比较(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劳动状况、交通、市场等)

③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比较

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

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④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见课本P18图)

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3、西部大开发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1、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EU、G20、APEC等)

2、中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具体表现

对口帮扶成效明显;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日益密切;东、西部地区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

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①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②南水北调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

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三条线路各自的优缺点

【二】:修改稿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结构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的空间结构

规律总结区域的空间变化规律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状况和土地利用功能的变化..。.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

区域发展早期,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还没有形成网络;区域发展中期,出现了铁路运输,交通运输线路更加密集;区域发展晚期,交通运输线路形成网络并深入到区域的各个部分。总之,交通运输线路由简单变为复杂,由线状发展成网络状。从土地利用的角度看

区域发展早期为乡村地域,以农业用地面积大;

区域发展中期,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变少;区域发展晚期,城市地域不断扩大,非城市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 3、区域的产业结构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框架。

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框架。

①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③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④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⑤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①阶段区域发展前期,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工业极不发达,三次产业的产值比

重呈现出“一、三、二”的格局;

②③阶段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工业经济比重首先超过第三

产业,然后再次超过第一产业,因而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由

“一、二、三,,再到“二、一、三”的格局;

④⑤阶段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比重首先超过第

一产业,然后再次超过第二产业,因而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由“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格局。

方法技巧一般而言,当区域内第一产业比重较大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当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当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且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比重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结构更合理。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2、区域发展阶段平衡---不平衡---平衡------总体发展趋势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一、四大地区差异

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四大地区范围(结合图记)

东部临海的12个省级行政区+不临海的北京(包括港、澳、台)西部12省西北5省陕、甘、宁、青、新;西南5省云、贵、

川、渝、藏再加广西、内蒙古东北部包括黑、吉、辽三省

中部六省山西、河南、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六省 3、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列表分析我国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二、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我国南方与北方是针对东部地区而言,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

列表比较我国南方与北方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

【三】: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松嫩平原,是东北平原的组成部分。下面是为您带来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习题

【四】: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要点

地理知识的丰富证明地球资源的多样性,而我们更应该珍惜这种宝藏。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要点(一)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①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②气候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③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但是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④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2、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①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②19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③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已经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3、美国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将河流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发挥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综合效益。

4、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大规模的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要点(二)

1、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

③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3、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策略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

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③加强煤炭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4、加强能源综合利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①加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②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要点(三)

1、流域又称供水区,是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

2、河流水系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分水界)。

3、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4、河流开发要考虑流域内不同区域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开发

【五】:2016年地理必修2第一章知识要点

2016高一期末来临,大家地理学得怎么样呢下学期学习的是必修2,我们从第一章开始预习起吧!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2016年地理必修2第一章知识要点。

2016年地理必修2第一章知识要点(一)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总趋势增长。

2、决定因素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时间差异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4、地区差异人口数量,亚洲最多,非洲次之;人口增长,非洲第一,拉丁美洲次之。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转化增长模式若发生改变,一定是死亡率先下降。

2、空间分布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已进入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想现代型的转变。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3、我国的人口增长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想现代型的转变。

2016年地理必修2第一章知识要点(二)

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迁移)

1、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

3、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

2016年地理必修2第一章知识要点(三)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环境承载力

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二、环境人口容量

1、含义与环境承载力内涵一致

2、特点

3、影响因素资源(最主要)、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1、含义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

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谋其原因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3、实现途径

就整个世界来说,一方面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另一方面,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世界各国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

1自然环境地里的整体性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整体变化。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成土母质与土质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气候与土壤

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是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生物与土壤生物的作用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