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方 说课稿及教案设计(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有理数的乘方 说课稿及教案设计(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有理数的乘方 说课稿及教案设计(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及教案设计(全国优

质课一等奖)

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

一、目标和目标解析知识与能力:

通过“理解定义填空”、“我提问,你回答”、“找朋友”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过程与方法:

(1)通过“我提问,你回答”、“找朋友”让学生类比、联想、归纳,加强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和知识建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延伸应用”,让学生会利用有理数乘方运算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3)通过“找朋友”、“利用定义计算”、“计算器计算”,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教师以热情、高涨的主导情绪感染学生,力求教学

过程轻松愉快,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符号的简洁美,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难点: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三、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同时借助CASIO计算器计算,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四、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为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我用阿凡提的智慧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巴衣老爷说:你能每天给我10元钱,一共给我20年吗?阿凡提说:尊敬的巴衣

1

老爷,如果你能第一天给我1毛钱,第二天给我2毛钱,第三天给我4毛钱,以此类推,一直给20天,那我就答应你的要求!巴衣老爷眼珠子一转说:那好吧!亲爱的同学们:你知道阿凡提和巴衣老爷谁得到的钱多?

良好的课堂开场让学生积极思考归纳出计算问题的式子:

阿凡提得到的钱:1+2+4+8+2×2×2×2+2×2×2×2×2++2×2××2 问题1:这个式子“美”吗?式子中含有相同

的因数2,相对比较复杂,用我们所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能将其简化吗?如果阿凡提一直要求给20XX天呢?

设计意图:思维通常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适当的悬念,巧布某种卡壳,引起学生的好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而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巨增,形成强烈的学习内驱力,产生良好的效果。正如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让他们感受学习本节课的必要性。预期效果: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交流对话探求新知

复习:计算下列图形中正方形的面积和立方体的体积.

19个2相乘5 5 5 5 5 面积:记作52=5×5=25 读作:5的平方或5的2次方体积:记作5=5×5×5=125 读作:5的立方或5的3次方引导学生类比、联想、归纳得到:1+2+4+8+2×2×2×2+2×2×2×2×2++2×2××2=1+21+22+23+24+219 问题2:同学们想一想,以上乘法与前面学习过乘法有什么不同?

板书: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

naaaa=an个a相乘2

幂an指数

底数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通过类比、联想、归纳,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实现知识重构,进而引进有理数的乘方的有关概念,同时也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

预期效果:于初一的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强,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类比、联想、归纳,学生能得出最后的结论。讨论辨析深化概念 1、理解定义填空:

(1).(-5)2的底数是___,指数是___,(-5)2表示2个___相乘,读作___的2次方,也读作-5的___.

6(2).表示个

1122相乘,读作

12的次方,也读作

12的次幂,其中

12叫做,6叫做.

6问题3:观察24、219、(-5)2、,比较其表示法有什么不同?

12学生概括得出:当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底数应该添上括号.

设计意图:练习起点较低,关注每一位同学,对新知及

时巩固,同时让学生比较发现“当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底数应该添上括号”.

预期效果:学生能轻松完成练习,对“当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底数应该添上括号”能有感性认识。

2、我提问,你回答:分别出示下列三组式子,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再不同小组的同学解答:

4 2 2×4 3 -3 (-3)

52

4

2

2

2

23235

253

引导学生讨论并提问:

42与24有什么区别? 2×4可以写成2的多少次方?

-32与(-3)2的底数分别为多少?分别表示什么?结果有什么区别?32呢?

3

322355与

253的区别?

设计意图: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让学生提问,学生解答,学习目标动态生成,充分体现学生

的主体性原则,改变传统教学法为发现式学习法,有效突破

教学难点,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预期效果:这样的学习活动,真正意义上改变了学生的

学习方式,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需要更高的领悟能力。估计

学生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对比“老师提问,学生解答”的

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 3、根据定义找“朋友”,以计算结果相同为“朋友”的标准:

活动组织:课前每个小组备好下列20个式子的卡片,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找出①②③④的“朋友”,分辨真“朋友”,摒弃假“朋友”。①-1×3 ②(-1) ③(-可供

选择的20个式子卡片: (-1)

20XX

2

10

43)×(-

43)×(-

43) ④--27

-6 -4443433 -643 -433 (-3)×(-3)×(-3) (-1)100

4(-3)3 -333 (-1)2 (-1)5 (-3)×(-3)

27

3-32 (-1)20XX -3×3 9 (-3)2 -27

问题4:底数分别是正数、负数和零时,计算结果的符号与指数有怎样的关系?各小组讨论,找出真“朋友”,摒弃假“朋友”,小组展示。并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设计意图:看似传统的变式练习,现改变原有的呈现方式,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为学生创造“尝试中学”、“体验中学”的机会,创设学生参与活动的时空,增强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让所有的学生合作分工动起来,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4

预期效果: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也能找到一些“朋友”,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数学活动缩短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数学变得可爱亲近了。拓展练习巩固提高

322应用定义计算:-2×(-3)

2364÷(-2)5 (-4)3÷(-1)200+2×(-3)4

(学生独立、限时练习,第小题请学生板演)

问题5:当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都有时,运算顺序如何?引导学生概括得到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后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乘方运算,特别是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符号,提高正确率。

预期效果:第与两个小题基本可以过关,第与两个小题容易出错,特别是符号出错;学生能自主概括运算顺序。延伸应用前后呼应

阿凡提能得到多少钱?1+21+22+23+24+219=?

问题6:1+21+22+23+24+219=?有没有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计算?引导学生借助CASIO计算器计算,计算程序:0SHIFTRCL=M+12

=Ans×2M+;连续按19个=;再按:

ALPHAM+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运用和借助计算器计算,比较计算结果,更敬佩阿凡提的智慧。感受到计算器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热烈、欢快的情绪进行学习。感受数学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预期效果:能满足学生一开始就急于想知道结果的强烈愿望。反思小结建议作业

5

反思小结:我知道了我学会了我还想知道

建议作业:必做题:数学书本课内练习、作业题A组题,作业本;

选做题:数学书本作业题B组题

设计意图:小结抓高度,通过整理新知,让学生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分层作业来巩固,满足不同需要的学生。预期效果:达到小结、提升、分层巩固的目的。

6

教案说明

有理数的乘方

有效的课堂不一定要“热闹”,但应该有“深度”;有效的课堂不一定要“华丽”,但应该有“内涵”;有效的课堂不一定要“顺畅”,但应该有“风浪”。一、内容解析和目标定位

有理数的乘方是初一年级上学期第二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要4个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教学难点: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根据本节课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和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理解定义填空”、“我提问,你回答”、“找朋友”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过程与方法:

(1)通过“我提问,你回答”、“找朋友”让学生类比、联想、归纳,加强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和知识建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延伸应用”,让学生会利用有理数乘方运算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3)通过“找朋友”、“利用定义计算”、“计算器计算”,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7

(2)教师以热情、高涨的主导情绪感染学生,力求教学过程轻松愉快,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符号的简洁美,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二、教学诊断分析

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不久,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存在的问题是从小养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习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算理不清。对于(3)2与32这类型运算易混淆。

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和生成的艺术,在一节课中教师如何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不可能都在教师的预设中。如“我提问,你回答”、“找朋友”等教学环节,学习内容都是动态生成的,活动形式是开放的,在活动中有很多的“非预设生成”,它带来的可能是尴尬,可能是精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善待“非预设生成”,使其成为激励师生提高学习互动质量的催化剂,需要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更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学过程的中的“非预设生成”和课堂中教师的应变能力对上课教师无疑是一种挑战。三、

教法特点与效果分析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坚持做到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一个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多向交流,教学共振,想、听、说、读、写结合,讨论、演示、操作、板书相统一,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的成就感中认识、规范、评价、发展自我。

预期效果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活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首先,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过去被动地接收“现成”的数学知识,而现在象“研究者”一样去发现探索知识。通过活动,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印象比过去死记硬背要深刻得多。同时于学生通过类比、联想、归纳等活动,他们不仅形成对数学新的理解,而且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8

其次,数学活动缩短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数学变得可爱亲近了。通过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它的发现及完善过程,从感觉到理解,从意会到表述,从具体到抽象,一切都在学生身边发生。

2.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为学生创造“尝试中学”、

“体验中学”的机会,创设学生参与活动的时空,增强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提问,学生解答,学习目标动态生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改变传统教学法为发现式学习法,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让所有的学生合作分工动起来,成为课堂的兴奋点。对比单一的“老师提问,学生解答”的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3.以情感人,以情促智

情的教学在于激励人、鼓舞人、给人向往、催人奋进。知的教学在于使人有胜任感,有表现成功的本领,有进一步获得真知的基础。本节课采用了“情知性”教学策略,采用小组合作竞赛的组织形式,并通过实际运用和借助计算器计算,感受到计算器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热烈、欢快的情绪进行学习。整节课在对话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建构,在建构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使课堂涌动着生命力和真实情感。

9

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

一、目标和目标解析知识与能力:

通过“理解定义填空”、“我提问,你回答”、“找朋

友”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过程与方法:

(1)通过“我提问,你回答”、“找朋友”让学生类比、联想、归纳,加强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和知识建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延伸应用”,让学生会利用有理数乘方运算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3)通过“找朋友”、“利用定义计算”、“计算器计算”,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教师以热情、高涨的主导情绪感染学生,力求教学过程轻松愉快,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符号的简洁美,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难点: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三、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同时借

助CASIO计算器计算,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四、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为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我用阿凡提的智慧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巴衣老爷说:你能每天给我10元钱,一共给我20年吗?阿凡提说:尊敬的巴衣

1

老爷,如果你能第一天给我1毛钱,第二天给我2毛钱,第三天给我4毛钱,以此类推,一直给20天,那我就答应你的要求!巴衣老爷眼珠子一转说:那好吧!亲爱的同学们:你知道阿凡提和巴衣老爷谁得到的钱多?

良好的课堂开场让学生积极思考归纳出计算问题的式子:

阿凡提得到的钱:1+2+4+8+2×2×2×2+2×2×2×2×2++2×2××2 问题1:这个式子“美”吗?式子中含有相同的因数2,相对比较复杂,用我们所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能将其简化吗?如果阿凡提一直要求给20XX天呢?

设计意图:思维通常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适当的悬念,巧布某种卡壳,引起学生的好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而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巨增,形成强烈的学习内驱力,产生

良好的效果。正如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让他们感受学习本节课的必要性。预期效果: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交流对话探求新知

复习:计算下列图形中正方形的面积和立方体的体积.

19个2相乘5 5 5 5 5 面积:记作52=5×5=25 读作:5的平方或5的2次方体积:记作5=5×5×5=125 读作:5的立方或5的3次方引导学生类比、联想、归纳得到:1+2+4+8+2×2×2×2+2×2×2×2×2++2×2××2=1+21+22+23+24+219 问题2:同学们想一想,以上乘法与前面学习过乘法有什么不同?

板书: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

naaaa=an个a相乘2

幂an指数

底数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通过类比、联想、归纳,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实现知识重构,进而引进有理数的乘方的有关概念,同时也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

预期效果:于初一的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强,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类比、联想、归纳,学生能得出最后的结论。讨论辨析深化概念 1、理解定义填空:

(1).(-5)2的底数是___,指数是___,(-5)2表示2个___相乘,读作___的2次方,也读作-5的___.

6(2).表示个

1122相乘,读作

12的次方,也读作

12的次幂,其中

12叫做,6叫做.

6问题3:观察24、219、(-5)2、,比较其表示法有什么不同?

12学生概括得出:当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底数应该添上括号.

设计意图:练习起点较低,关注每一位同学,对新知及时巩固,同时让学生比较发现“当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底数应该添上括号”.

预期效果:学生能轻松完成练习,对“当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底数应该添上括号”能有感性认识。

2、我提问,你回答:分别出示下列三组式子,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再不同小组的同学解答:

4 2 2×4 3 -3 (-3)

52

4

2

2

2

23235

253

引导学生讨论并提问:

42与24有什么区别? 2×4可以写成2的多少次方?

-32与(-3)2的底数分别为多少?分别表示什么?结果有什么区别?32呢?

3

322355与

253的区别?

设计意图: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提问,学生解答,学习目标动态生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改变传统教学法为发现式学习法,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预期效果:这样的学习活动,真正意义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需要更高的领悟能力。估计学生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对比“老师提问,学生解答”的

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 3、根据定义找“朋友”,以计算结果相同为“朋友”的标准:

活动组织:课前每个小组备好下列20个式子的卡片,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找出①②③④的“朋友”,分辨真“朋友”,摒弃假“朋友”。①-1×3 ②(-1) ③(-可供

选择的20个式子卡片: (-1)

20XX

2

10

43)×(-

43)×(-

43) ④--27

-6 -4443433 -643 -433 (-3)×(-3)×(-3) (-1)100

4(-3)3 -333 (-1)2 (-1)5 (-3)×(-3) 27

3-32 (-1)20XX -3×3 9 (-3)2 -27

问题4:底数分别是正数、负数和零时,计算结果的符

号与指数有怎样的关系?各小组讨论,找出真“朋友”,

摒弃假“朋友”,小组展示。并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设计意图:看似传统的变式练习,现改变原有的呈现方式,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为学生创造“尝试中学”、“体验中学”的机会,创设学生参与活动的时空,增强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让所有的学生合作分工动起来,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4

预期效果: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也能找到一些“朋友”,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数学活动缩短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数学变得可爱亲近了。拓展练习巩固提高

322应用定义计算:-2×(-3)

2364÷(-2)5 (-4)3÷(-1)200+2×(-3)4

(学生独立、限时练习,第小题请学生板演)

问题5:当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都有时,运算顺序如何?引导学生概括得到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后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乘方运算,特别是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符号,提高正确率。

预期效果:第与两个小题基本可以过关,第与两个小题

最新北师大版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精品教学资料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新教程第一章第5小节的内容。它是前一部分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的完结与提升,对后面学习科学记数法又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特别是对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结的数学思想。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会用计算器完成乘方运算。 3、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4、通过对乘方意义的探究过程,向学生渗透比较、归纳、猜想,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思想。 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难点:负数的乘方运算 二、学生分析 我班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占到90%以上,由于家长素质不高,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非常不利,学习习惯差,小学基础薄弱,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不宜过深。 三、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 教法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学法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旧知识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里放些米粒吧。第一个格放2粒米,第二格放4粒米,第三格放8粒米,然后是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李正清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乘方”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的理念。我在设计中力求“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接下来我将对本节课的设计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四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与延续,又是后面继续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⑴、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⑵、过程与方法:

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策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并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我将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与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与活动,不断创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探索结论。教给学生多观察、勤动手、大胆猜、肯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与发展,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巴衣老爷说:你能每天给我10元钱,一共给我20年吗?阿凡提说:尊敬的巴衣老爷,如果你能第一天给我1毛钱,第二天给我2毛钱,第三天给我4毛钱,以此类推,每一天给的都是前一天的2倍,一直给20天,那我就答应你的要求!巴衣老爷眼珠子一转说:那好吧!亲爱的同学们:你知道阿凡提和巴衣老爷谁得到的钱多? 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过a·a,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a·a·a记作a3,读作a的立方(或a的三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所处的位置及前后联系: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十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基础上提出的,也是为以后学习整式的加减,解方程及解不等式、分式的运算奠定了基础,因此,这节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学情分析: 刚入初中的学生,对从算术数到有理数,从算术数的运算扩充到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尤其是负数的引入,使他们进入了抽象领域,因此在学习时应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实际例子出发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意义; ②熟练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简单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学生做题,提高学生的灵活解题的能力; ②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 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运算顺序的确定,根据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有理数运算顺序和运算符号的确定和性质符号的处理。 三、教学方法: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能力,我将采取“复习导入,新旧知识的转化,引导发现总结法则,共同训练提高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共同训练,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四、论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回忆小学的四则混合运算,并说出顺序及法则,由此引入今天的新课。这样设计可使学生由熟悉的知识转入新知识,过渡自然,易于接受。 (二)出示例题,归纳总结,得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出示例子,与学生共同来完成,边提示边总结。使学生熟悉运算顺序应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这样设计学生会很快总结出法则。(板书)学生参与了这项活动,培养了他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说课案 有理数的乘方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初一年级第一章第五节作如下的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是初一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要4个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4、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说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实践探究式。 三、说学法 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的启发诱导,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动脑、动手、动口,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方式由“学会”变为“会学”。 四、说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目的之一是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之二是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1.5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新教程第一章第5小节的内容。它是前一部分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的完结与提升,对后面学习科学记数法又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特别是对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结的数学思想。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会用计算器完成乘方运算。 3、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4、通过对乘方意义的探究过程,向学生渗透比较、归纳、猜想,建立数学模 型的数学思想。 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难点:负数的乘方运算。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占到90%以上,由于家长素质不高,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非常不利,学习习惯差,小学基础薄弱,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不宜过深。 三、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 教法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学法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旧知识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

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里放些米粒吧。第一个格放2粒米,第二格放4粒米,第三格放8粒米,然后是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大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大米吗? 说明: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问题,此时并不要求学生作出详细解答,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并为后面解决问题作铺垫。 课本引例:边长为a 的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为a 的正方体的体积表示。 a a ?简记为2a ,读作a 的平方(二次方)、a a a ??简记为3a ,读作a 的立方(三次方) 类推: a a a a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a a a a a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个 n a a a a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说明:安排这一组填空目的之一在于让学生从熟悉的平方,立方转到4次方,5次方以至n 次方上来,并会读写乘方运算。目的之二是让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乘方的意义实际就是几个相同因数的积,从而得到乘 方运算的概念。 引出概念:求n 个相同的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 叫做幂。 对照各部分名称: 指数、底数、幂 如果底数是9,指数是4,那么49读作9的4次方,表示有4个9相乘,结果叫9的4次幂。 你能写出一个乘方运算的例子吗?能读出这个乘方运算,并指出底数和指数分别是多少吗? 说明:本课重点在于理解乘方运算的意义,因此在此处再安排这样一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有理数代替课本上的例子,亲手尝试写乘方运算,并在读写过程中加深对乘方运算的理解。 练习1(概念辨析): 指出下列乘方运算的底数和指数

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乘方”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 我在设计中力求“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接下来我将对本节课的设计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四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与延续,又是后面继续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⑴、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⑵、过程与方法: 在生动的情景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导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运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有理数乘方中幂,指数,底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关系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在知识掌握方面,由于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许多概念、法则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与混淆。 在知识障碍方面,学生对有理数乘方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及其符号规律的推导、应用方面可能会有模糊现象。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在学生特征方面:由于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征,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策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并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我将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与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与活动,不断创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探索结论。教给学生多观察、勤动手、大胆猜、肯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与发展,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找同学上黑板做下列题,由于上午刚上完有理数的除法,所以出了两道关于除法的习题,当把除法化成乘法后,这四道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同一个数相乘,这样设计不仅复习了上午学的除法运算,而且为下面的乘方提前做了准备。对于(3)(4)两题请同学讲是怎么做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对上午讲的除法运算的理解。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进行交流。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第5节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我对教材的认识、对学情的分析,我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评价、开发、板书等七方面分别介绍我对本节课的处理及其依据。 一、教材分析 【内容、地位、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运算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对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结的数学思想。 二、学情分析 1、从认知结构的角度 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正负数、有理数的分类、相反数、有理数的乘除等知识为有理数的乘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们在小学时也已经接触过自然数的平方和立方的基本运算。引入负数后,数域的扩充将更新学生的旧有观念,使学生对乘方运算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2、我们学校的特色做法 根据我校“利用学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我们将全班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由4人组成,分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除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性别、个性特点等其他因素。 为了便于小组开展活动,我们在教室中采用的是“卡包座”的形式。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有理数乘方 说课稿

说课稿-有理数乘方.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

方法、教学过程、布置作业、学校评价六个方面介绍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一、教材简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内容 简析:1个课时完成,本节课属容,我计划用4 1课时。第、地位作用: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2减、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计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教材重、 难点3、重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节课 的重)1点设计为:理解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难点:根据对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学习)2乘法不久,基础不够扎实,设计本节课难点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知识技 能:1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 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在情景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数学 思考2步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概括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解决 问题3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 能力。 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情感 态度:4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教法分析 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根据、教 法:1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基础上引导 学生,使学生获得知识,可由“创设情景、尝试引导,探索新课、例题讲解、即时训练”等几个方面进行。另外,采用主体互动法,

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 -----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 章第五节《有理数的乘方》第1 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布置作业、学校评价六个方面介绍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一、教材简析 1、内容简析:《有理数的乘方》是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我计划用 4 个课时完成,本节课 属第1 课时。 2、地位作用: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 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计数法和开方 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3、教材重、难点: 1)、重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计为:理解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难点:根据对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学习乘法不久,基础不够扎实,设计本节课难点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乘 方运算。 2、数学思考:在情景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 力、概括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 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教法分析 1、教法: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基础上引 导学生,使学生获得知识,可由“创设情景、尝试引导,探索新课、例题讲解、即时训练”等

新教材北师大版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新教材)北师大版精品数学资料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新教程第一章第5小节的内容。它是前一部分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的完结与提升,对后面学习科学记数法又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特别是对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结的数学思想。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会用计算器完成乘方运算。 3、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4、通过对乘方意义的探究过程,向学生渗透比较、归纳、猜想,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思想。 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难点:负数的乘方运算 二、学生分析 我班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占到90%以上,由于家长素质不高,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非常不利,学习习惯差,小学基础薄弱,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不宜过深。 三、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 教法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学法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旧知识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里放些米粒吧。第一个格放2粒米,第二格放4粒米,第三格放8粒米,然后是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1.6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沪科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1.6有理数乘方说课稿沪科版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初一年级第一章第五节作如下的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是初一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要4个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3)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4、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说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实践探究式。 三、说学法

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的启发诱导,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动脑、动手、动口,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方式由“学会”变为“会学”。 四、说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目的之一是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之二是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引入新知 a(1)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3)下图是细胞分裂示意图,当细胞分裂到第n次时,细胞的个数是多少? 第1次分裂第2次分裂第3次分裂第n次分裂 (2个)2×2(个)2×2×2(个)几个 (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归纳同时板书问题答案) 板书答案:(1)a·a (2)a·a·a n个 (3)2×2×…×2 1、提出问题:以上答案有没有简单记法和读法?a·a·…·a怎样简记?怎样读?(让学生结合课本思考回答、教师适当的启发、归纳同时板书问题答案)板书答案:a·a简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二次方) a·a·a简记作a3,读作a的立方(或三次方) 补充:a·a·a·a简记作a4,读作a的四次方 n个 2×2×…×2简记作2n,读作2的n次方 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 n个 即:a·a…·a简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 2、同学们想一想?以上乘法与前面学习过乘法有什么不同?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 本次说课我共分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分析和几点思考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类比,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地位。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0的乘除法,对于两个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两个正数相除、0与正数相除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同时由于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对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能力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4、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5、教学难点: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探索与运用。 确定教学目标的理由依据是:新课标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基于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而确定重难点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而确定的。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_122(0)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邹丹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乘方。 根据新课改理念,围绕努力实现“用好教材”,而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我将从六个方面逐一阐述我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1.1学习任务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等特点。我认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归纳能力,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捷美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1.2、学生情况分析: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不久,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缺点是从小养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习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计算准确性不够。对于2)3 (-与23 -这类型运算易混淆。 因此本堂课的难点定位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我制

定以下四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数学思考: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课堂结构设计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本课的课堂结构设计中,我具体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四、教学媒体设计 本堂课在媒体设计上是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目的是创设情景,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归纳的能力。在增强教学形象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有效地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5.1、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布置作业、学校评价六个方面介绍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一、教材简析 1、内容简析:《有理数的乘方》是第一章第五节的内 容,我计划用4个课时完成,本节课属 第1课时。 2、地位作用: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 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 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 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混合运 算、科学计数法和开方的基础, 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3、教材重、难点: 1)、重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重 点设计为:理解掌握有理数乘方的 概念和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 运算。 2)、难点:根据对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学习乘法不久,基础不够扎实,设计本节 课难点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 则。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 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 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2、数学思考:在情景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 步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 力、归纳能力、概括能力,经历从乘法 到乘方的推广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 学思想。 3、解决问题: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 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 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 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 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与他人 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教法分析 1、教法: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根据 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基础上引导 学生,使学生获得知识,可由“创设情景、 尝试引导,探索新课、例题讲解、即时训 练”等几个方面进行。另外,采用主体互 动法,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 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乘方》说课稿1 教学内容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五节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结构上,此节内容共3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后学习的,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也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计数法和开方及指数幂运算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让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感受化归及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分析: (1)、知道乘方、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经历有理数乘方概念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感受化归、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3)学生尝试利用知识的迁移获得新知,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规律,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情分析:从知识基础看,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求正方形的面积及正方体的体积,具备求一个正数的平方和立方的知识水平,且

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乘方的定义及表示,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但学生对于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掌握上会有难度,对于这类计算容易混淆,是本节课的难点。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方定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的形成与运用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观察、比较、归纳,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边长为3的正方形的面积是___3×3可以记作___,读作_________. (2)、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__3×3×3可以记作___,读作_________.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起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自主探索形成新知 观察下列各式有何特征? (1)2×2×2×2= (2)(-3)×(-3)×(-3)= 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探究、归纳乘方定义及表示,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明确乘方是乘法的特殊形式,体现

有理数的乘方 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流,谨此向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学习。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程理念,我在设计中力求“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接下来我将对本节课的设计作以下说明: 一、说教材: 《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等特点。我认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归纳能力,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捷美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二、说学情: 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不久,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缺点是从小养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习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计算准确性不够。对于4)2(-与42-这类型运算易混淆。 因此本堂课的难点定位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数学思考: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4、情感态度: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乘方。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围绕努力实现“用好教材”,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1.1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从教材编排上看,共需要4个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为以后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打下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概括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 1.2、教学目标: A、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底数,指数,幂的概念及意义,并能够正确运算。 B、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从中感受转化的思想。 C、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推理、归纳出的有理数的乘方的定义、运算方法以及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的自信心。 学生情况分析: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不久,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堂课的重点为: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理解有理数乘法运算与乘方运算的联系。

难点为:有理数的乘方的符号法则 二、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实践探究式和谈话法 三、学法: 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亲身尝试,观察并发现规律,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学会”变为“会学”。 三、课堂结构设计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本课的课堂结构设计中,我把整个学习内容分化成为一个个的思考题,先展示示例,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并发现规律,再通过学生的思考,并归纳,总结出本堂课的知识 四、教学媒体设计 本堂课在媒体设计上是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目的是创设情景,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思考、探究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归纳的能力。有效地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思考一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进行对折,再对折。。。。 同桌两人人折纸,一人记录。 问题:(1)对折一次有几层? (2)对折二次有几层? (3)对折三次有几层? (4)对折四次有几层?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优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新教程第一章第5小节的内容。它是前一部分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的完结与提升,对后面学习科学记数法又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特别是对 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 结的数学思想。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 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会用计算器完成乘方运算。 3、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4、通过对乘方意义的探究过程,向学生渗透比较、归纳、猜想,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 思想。 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难点:负数的乘方运算 二、学生分析 我班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占到90%以上,由于家长素质不高,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非常不利,学习习惯差,小学基础薄弱,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认知能力有限, 因此在教学中不宜过深。 三、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 教法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联想 比较,发现教学法,学法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旧知识 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 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里放些米粒吧。第一个格放2粒米,第二格放4粒米,第三格放8粒米,然后是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 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大米?” 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大米吗? 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问题,此时并不要求学生作出详细解答,主要目的是激发 趣,并为后面解决问题作铺垫。

初一数学同步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初一数学同步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初一数学同步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四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与延续,又是后面继续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⑴、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⑵、过程与方法: 在生动的情景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导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

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运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有理数乘方中幂,指数,底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关系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在知识掌握方面,由于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许多概念、法则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与混淆。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应全面系统的加以讲述。 在知识障碍方面,学生对有理数乘方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及其符号规律的推导、应用方面可能会有模糊现象。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在学生特征方面:由于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征,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策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并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我将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与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与活动,不断创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探索结论。教给学生多观察、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