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规划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规划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规划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可操作性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目标

1)水平目标

本课程现确定为外国语学院重点建设课程,中期目标为校级精品课程,远期目标定位为省级重点建设或精品课程。

A.把该课程建设成为一门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体系创新,融纸质教材、电子教案、网络媒介为一体的立体式现代化精品课程。

B.1-2年内申报成功校级精品课程,5年内力争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C.通过课程建设,培养一支具有一定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力争5年内产生一名校级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晋升教授1名,副教授1-2名。2)类型目标

按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相关要求和本校英语专业建设实际,本课程类型为专业技能必修课。

二、课程描述

1)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大学本科英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一门课程。目的在于向学生讲授英汉翻译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英汉互译实践,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翻译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通过翻译理论学习, 对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翻译理论, 流派, 代表人物进行大致了解,为今后的翻译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翻译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进行与翻译理论同步的翻译实践, 使学生通过翻译实践了解熟悉各种翻译技巧, 增强对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的认识。本课程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翻

译实践,使学生实际翻译水平提高到大纲所要求的水平。课程将运用翻译理论去指导翻译实践,从翻译实践中总结出翻译的技巧,然后把这些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学生通过翻译实践了解熟悉各种翻译技巧, 增强对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的认识,初步掌握英汉和汉英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并具备相关英汉口笔互译的能力。课程细分目标任务如下:

笔译:通过介绍各类文体语言的特点、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分析以及各种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使学生掌握英汉双语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和英汉互译的能力。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翻译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字

口译: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训练口译的基本技巧,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现场口译技巧,以求学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2)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翻译是一个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和知识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双语基础。本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着重翻译理解与表达两大方面,它与其它专业课程如:综合英语、阅读、写作、听力、口语、语法、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大学语文等密不可分,它的提高必须以良好的中英文能力为基础。此外,学生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素质和一定的文化学、语言学和文体学知识。

三、课程建设主要任务分解与落实

1)课程负责人

李特夫

2)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本课程师资队伍现状:

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A.一年内确保现有队伍教师皆直接从事过并熟悉本科翻译翻译课程教学。

B.三年内引进1-2名硕士研究生或专业教师。

C.积极鼓励教师通过进修、访学等提高业务技能、学历。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规划

半年内完成相关可操作性规划措施,责任人为杨海燕和陈华伟老师。总体思路为:教学中根据口、笔译的实际特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练习相结合,课堂知识与社会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授课、课堂练习(讨论、限时练习,模拟现场口译实践练习等)和课外补充作业(包括网络口、笔译练习等)的形式开展;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模式,把纸质教材和电子教案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为形式多样、强调师生互动、利用多媒体、网络以及其他声像资料的动态教学。

4)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规划

半年内完成相关可操作性规划措施,责任人为余廷明老师。总体思路为:A.掌握英译汉、汉译英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运用各种翻译技巧。

B.将翻译理论应用到翻译实践中。

C.提高学生文体翻译、段落翻译、句子翻译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

难点:

A.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上存在的差异和在翻译中的处理。B.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解决办法:

A.要求学生提高汉英双语水平;

B.传授翻译方法和技巧,点评各家翻译的得失,引导学生进行翻译练习。C.结合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翻译证书考试、以及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解答学生的翻译疑难。

D.帮助学生了解语言文化差异,增强语言文化适应能力。

5)实践教学方案规划

半年内完成相关可操作性规划措施,责任人为张长明老师。

总体思路:理论联系实践,课程实践教学力求符合人才培养定位,围绕“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重视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6)教学材料规划

1年内完成相关教学扩充性资料收集和整理,3年内力争课程组自编教材一部,责任人为李特夫老师。

7)课程资源上网规划

A.1年内完成主题网页设计制作,责任人为李特夫老师;以及纸质(集体备课)和电子教案的编写、录入,责任人为肖娴和杨海燕老师。

B.1年内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录入上网,责任人为李特夫老师;以及教辅资料上网,责任人为余廷明老师。

C.2年内课程教学录像、教辅材料上网,责任人为余廷明和李特夫老师。

D.3年内建成网上、交流答疑和测试平台,责任人为李特夫和陈华伟老师。

四、课程建设主要保障措施

1)人、财、物投入

外国语学院需确保课程建设所需人力和物力,在前期,外国语学院应投入经费2500元,课程组自筹1000元。

2)政策制度保障

外国语学院需对按时完成课程建设的相关人员的劳动与付出给予积极肯定和鼓励。

3)检查与评估验收

在一年后,外国语学院应组织人员进行中期检查,并为申报校精品课程/优秀课程提供帮助与指导;若能按期成功申报,则按学校相关建设步骤和要求进行评估、验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