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动机无环流DLC控制调速系统

直流电动机无环流DLC控制调速系统
直流电动机无环流DLC控制调速系统

成绩

运动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

题目: 直流电动机无环流DLC控制调速系统院系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评语:

目录

摘要 (1)

1 设计内容及要求 (2)

1.1 设计内容 (2)

1.2 设计要求 (2)

2 系统结构设计 (2)

2.1 系统概述 (2)

2.2 方案论证 (2)

2.3 系统设计 (3)

3 工作原理和调节器的设计 (3)

3.1 系统工作原理 (3)

3.2 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4)

3.2.1 确定电流调节器的时间常数 (4)

3.2.2 设计电流调节器结构 (4)

3.2.3 校验近似条件 (6)

3.2.4 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 (7)

3.3 速度调节器的设计 (7)

3.3.1 电流环的等效闭环传递函数 (7)

3.3.2 确定转速调节器的时间常数 (7)

3.3.3 转速调节器结构设计 (8)

3.3.4 校验近似条件 (9)

3.3.5 计算调节器的电阻和电容值 (9)

4 系统主电路设计 (10)

4.1 主电路原理及说明 (10)

4.2 主电路参数计算 (10)

4.3 保护电路设计 (11)

4.3.1 过电流保护电路设计 (11)

4.3.2 过压流保护电路设计 (11)

4.4 触发电路设计 (12)

4.5 无环流逻辑(DLC)装置的设计 (13)

4.5.1 电平检测器 (13)

4.5.2 逻辑运算器 (15)

4.5.3 延时电路 (17)

4.5.4 逻辑保护电路 (18)

5 设计总结及心得 (19)

6 参考文献 (20)

附录:主电路图 (21)

摘要

运动控制系统的任务是通过控制电动机电压、电流、频率等输入量,来改变工作机械的转矩、速度、位移等机械量,使各种工作机械按人们期望的要求运行,以满足生产工艺及其他应用的需要。两组晶闸管装置反并联的电枢可逆线路是可逆调速系统的典型线路之一,这种线路有能实现可逆运行、回馈制动等优点,但也会产生环流。为保证系统安全,必须消除其中的环流。所谓逻辑无环流系统就是在一组晶闸管工作时,用逻辑电路封锁另一组晶闸管的触发脉冲,使该组晶闸管完全处于阻断状态,从根本上切断环流通路。这种系统不仅能实现逻辑无环流可逆调速,还能实现回馈制动。本文对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进行了设计,并且计算了电流和转速调节器的参数。

关键词:运动控制、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DLC、ACR、ASR

1 设计内容及要求

1.1 设计内容

直流电动机参数:PN = 1.1 kW,nN = 1 000 r/min,UN = 220 V,IN = 6.58 A,GD2 = 0.28 kg.m2,过载倍数λ = 2,电枢绕组的电阻RD = 4 Ω,电感LD = 67 mH;

用逻辑切换装置封锁不工作组晶闸管的触发脉冲,开放工作组晶闸管的触发脉冲,实现了无环流控制。

1.2 设计要求

(1)画出单元电路图,说明工作原理,给出系统参数计算过程。

(2)对项目设计结果进行分析。

(3)画出整体电路原理图,图纸、元器件符号及文字符号符合国家标准。

(4)课程设计说明书应严格按统一格式打印,资料齐全。

2 系统结构设计

2.1 系统概述

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是应用最广性能很好的直流调速系统。采用转速负反馈和PI调节器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转速无静差,而在此甚础上再加中电流负反馈,则可使系统的电流不能无限制的增加,而当系统在最大电流(转矩)受限制时,调速系统所能获得的最快的起动过程。由此可知,双闭环使得系统的调速性能大大提高。逻辑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是目前在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可逆系统。由于无环流,所以不在设置环流电抗器。但为保证稳定运行时电流波形的连续,仍保留平波电抗器Ld。所以它兼有无环流和电流波形连续的特点,所以比直流平均环流与配合控制有更好的效果。

2.2 方案论证

在可逆调速系统中,电动机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能改变旋转方向。而要改变电动机的旋转方向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改变电动机电枢电压的极性,第二种是改变励磁磁通的方向。对于大容量的系统,从生产角度出发,往往采用既没有直流平

均环流,又没有瞬时脉动环流的无环流可逆系统,无环流可逆系统省去了环流电抗器,没有了附加的环流损耗,和有环流系统相比,因换流失败造成的事故率大为降低。因此,逻辑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在生产中被广泛运用。

2.3 系统设计

要实现逻辑无环流可逆调速,就要采用桥式全控整流逆变电路。要达到电流和转速的超调要求就要设计电流-转速双闭环调速器;逻辑无环流的重要部分就是要采用逻辑控制,保证只有一组桥路工作,另一组封锁。逻辑控制器可以采用组合逻辑元件和一些分立的电子器件组成,也可用单片机实现,本文使用PLC 来实现逻辑控制;触发电路要保证晶闸管在合适的时候导通或截止,并且要能方便的改变触发脉冲的相位,达到实时调整输出电压的目的,从而实现调速。保护电路有瞬时过压抑制,过电流保护和过电压保护,当过压或过流时封锁触发脉冲,从而实现保护功能。

3 工作原理和调节器的设计

3.1 系统工作原理

主电路采用两组晶闸管装置反并联线路,由于没有环流,不用再设置环流电抗器,但是为了保证运行时电流波形的连续性,应保留平波电抗器。控制线路采用典型的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电流环分设两个电流调节器ACR1和ACR2,ACR1用来控制正组触发装置,ACR2 控制反组触发装置,ACR1的给定信号Ui*经反向器AR同时作为ACR2的给定信号Ui*,这样就可以使电流反馈信号Ui*的极性在正转和反转时都不用改变,从而可采用不反应电流极性的电流检测器,即交流互感器和整流器。由于在主电路中不设均衡电抗器,一旦出现环流将造成严重的短路事故,所以对工作时的可靠性要求特别高,为此在系统中加入了无环流控制器DLC,以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所以DLC是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它按照系统的工作状态,指挥系统进行自动切换,或者允许正组触发装置发出触发脉冲而封锁反组,或者允许反组触发装置发出触发脉冲而封锁正组。在任何情况下,决不允许两组晶闸管同时开放,确保主电路没有产生环流的可能。

图1 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原理框图

ASR ——速度调节器 ACR1﹑ACR2——正﹑反组电流调节器 GTF 、GTR ——正反组整流装置 VF 、VR ——正反组整流桥 DLC ——无环流逻辑控制器 TA ——交流互感器 TG ——测速发电机 M ——工作台电动机 AR ——反号器

3.2 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3.2.1 确定电流调节器的时间常数

(1)、整流装置滞后时间常数Ts :

三相桥式电路平均失控时间Ts = 0.0017s 。 (2)、电流滤波时间常数Toi :

三相桥式电路每个波头的时间是3.33ms ,为了基本滤平波头应有(1~2)Toi = 3.33s 。则Toi=0.002s

(3)、电流小时间常数i T ∑: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s T T T oi s i 0037.0=+=∑ 3.2.2 设计电流调节器结构

将系统的作用过程做一定的简化处理。首先我们可以得到,对电流环来说,反电动势是一个变化缓慢的扰动,因此,在电流的瞬变过程中,可以认为反电动

势基本不变,即有0≈?E 。条件是l

m ci T T 1

3

≥ω。 ACR

1

1+s T oi 1

+s T K s s 1

/1+s T R l )

(s I

d 1

+s T oi β)

(*

s U i )

(s U c )(0s U d +-

图2 忽略反电动势影响的电流环动态结构图

采用含给定滤波和反馈滤波的模拟式PI 型电流调节器,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中*i U 为电流给定电压,d I β-为电流负反馈电压,调节器的输出就是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控制电压c U 。

图3 PI 型电流调速器

根据设计要求%5≤i σ,并保证稳态电流无差,可按典型Ⅰ型系统设计电流调节器。电流环控制对象是双惯性型的,因此可用PI 型电流调节器,其传递函数为:

s

s K s W i i i ACR ττ)

1()(+=

检查对电源电压的抗扰性能:

243.30037.0012.0==∑s

s T T i l 电流调节器超前时间常数:s T l i 012.0==τ

取电流反馈系数:A V I U dbl im 0232.02875.110

=?==*

β

电流环开环增益:取5.0=∑i I T K ,因此

114.1350037.05

.05.0-∑===

s s

T K i I 于是,ACR 的比例系数为:

3495.00232

.03015

.0012.014.135=???==

βτs i I i K R K K 参数关系KT 0.25 0.39 0.50 0.69 1.0 阻尼比ξ 1.0 0.8 0.707 0.6 0.5 超调量σ 0%

1.5% 4.3% 9.5% 16.3% 上升时间r t ∞ 6.6T 4.7T 3.3T

2.4T 峰值时间p t ∞ 8.3T

6.2T

4.7T

3.6T

相角稳定裕度γ 3.76

9.69 5.65 2.59 8.51

截止频率c ω

T /243.0 T /367.0 T /455.0 T /596.0 T /786.0

表1 典型I 型系统动态跟随性能指标和频域指标与参数的关系

3.2.3 校验近似条件

电流环截止频率:114.135-==s K I ci ω 晶闸管整流装置传递函数的近似条件:

ci s s s

T ω>=?=-11.1960017.03131,满足近似条件。 忽略反电动势变化对电流环动态影响的条件:

ci l m s s

s T T ω<=?=-106.79012.012.01313

,满足近似条件。 电流环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

ci oi s s s

s T T ω>=?=-18.180002.00017.01

31131,满足近似条件。

3.2.4 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

按所用运算放大器取Ω=k R 400,各电阻和电容值为:

Ω=Ω?==k k R K R i i 98.13403495.00,取Ωk 14

F F F R C i

i

i μτ86.01086.010

14012.06

3

=?=?=

=

-,取F μ86.0 F F F R T C oi oi μ2.0102.010

40002

.044630=?=??==

-,取F μ2.0 3.3 速度调节器的设计

3.3.1 电流环的等效闭环传递函数

电流环经简化后可视作转速环的一个环节,为此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111

)1(1)1()()()(2

++=+++==∑∑∑*s K s K T s T s K s T s K s U s I s W I

I i i I i I

i d cli β

忽略高次项,)(s W cli 可降阶近似为:

11

1)(+=

s K s W I

cli

接入转速环内,电流环等效环节的输入量应为)(s U i *,因此电流环在转速环中应等效为:

111

)()()(+≈=*

s K s W s U s I I

cli i d β

β 3.3.2 确定转速调节器的时间常数

电流环等效时间常数:

s s T K i I

0074.00037.0221

=?==∑

转速滤波时间常数:s T on 012.0=

转速环小时间常数: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取

s s s T K T on I

n 0194.0012.00074.01

=+=+=

∑ 电压反馈系数:r V r V

n U N nm min 0067.0min

150010?===*α

3.3.3 转速调节器结构设计

采用含给定滤波和反馈滤波的模拟式PI 型转速调节器,其原理图如图2所

示。图中*

n U 为转速给定电压,n α-为转速负反馈电压,调节器的输出是电流调

节器的给定电压*i U 。

图4 PI 型转速调节器

按设计要求,选用PI 调节器,其传递函数为:

s

s K s W n n n ASR ττ)

1()(+=

按跟随和抗扰性能都较好的原则,取h=5,则ASR 的超前时间常数为:

s hT n n 087.00174.05=?==∑τ

转速开环增益为:

22

2224.3960174

.0526

21-∑=??=+=

s T h h K n N 于是,ASR 的比例系数为:

924.100194

.015.00067.05212

.01275.00232.062)1(=???????=+=

∑n m e n RT h T C h K αβ

3.3.4 校验近似条件

转速环截止频率为:

11

5.34087.04.396-=?===

s K K n N N

cn τωω

电流环传递函数简化条件为:

cn i I s s T K ω>==--∑117.630037

.014.1353131,满足近似条件。 转速环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为:

cn on I s s T K ω>==--11

37.35012

.014.1353131,满足近似条件。

3.3.5 计算调节器的电阻和电容值

按所用运算放大器取Ω=k R 400,则

Ω=Ω?==k k R K R n n 4384095.100,取440k Ω

F F R C n

n

n μτ1977.010440097

.03

=?=

=

,取F μ2.0

F F F R T C on on μ1102.110

4001.0446

30=?=??==

-,取F μ1 按退饱和超调量的计算方法计算调速系统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

%

9.816.00174

.01500132.085

.25.172812.02))((

2*max =?????=?-?=∑m

n

N b n T T n n z C C λσ

h

3 4 5 6 7 8 9 10 σ 52.6% 43.6% 37.6% 33.2% 29.8% 27.2% 25.0% 23.3% T t r /

2.40 2.65 2.85

3.0 3.1 3.2 3.3 3.35 T t s /

12.15 11.65 9.55 10.45 11.30 12.25 13.25 14.20 k

3

2

2

1

1

1

1

1

表2 典型II 型系统阶跃输入跟随性能指标

4 系统主电路设计

4.1 主电路原理及说明

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主电路如下图所示

:

图5 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

两组桥在任何时刻只有一组投入工作(另一组关断),所以在两组桥之间就不会存在环流。但当两组桥之间需要切换时,不能简单的把原来工作着的一组桥的触发脉冲立即封锁,而同时把原来封锁着的一组桥立即开通,因为已经导通的晶闸管并不能在触发脉冲取消的一瞬间立即被关断,必须待晶闸管承受反压时才能关断。如果对两组桥的触发脉冲的封锁和开放同时进行,原先导通的那组桥不能立即关断,而原先封锁着的那组桥已经开通,出现两组桥同时导通的情况,因没有环流电抗器,将会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把晶闸管烧毁。为此首先应是已导通的的晶闸管断流,要妥当处理主回路中的电感储存的一部分能量回馈给电网,其余部分消耗在电机上,直到储存的能量释放完,主回路电流变为零,使原晶闸 管恢复阻断能力,随后再开通原来封锁着的那组桥的晶闸管,使其触发导通。

4.2 主电路参数计算

U d =2.34U 2cos α

U d =U N =220V, 取α=0° U 2=V U d 0171.9434

.2220

0cos 34.2==

I dmin =(5%-10%)I N ,这里取10% 则 L=0.693mH I U d 2308.375

.171.00171

.94693.0min 2=??=?

0067.0150010*

===N nm n U α A V I U dbl im 0232.0287

5.110=?==*β

晶闸管参数计算:

对于三相桥式整流电路,晶闸管电流的有效值为:

d d VT I I I I 577.03

1

2==

= 则晶闸管的额定电流为:

A A I I I d VT

AV VT 616.105287368.0368.057

.1)(=?===

取1.5~2倍的安全裕量,A I AV VT 200)(=

由于电流连续,因此晶闸管最大正反向峰值电压均为变压器二次线电压峰值,即:

V U U U RM FM 26656.10845.245.22=?===

取2~3倍的安全裕量,V U VT 600=

4.3 保护电路设计

在主电路变压器二次侧并联电阻和电容构成交流侧瞬态过电压保护及滤波,晶闸管并联电阻和电容构成关断缓冲。 4.3.1 过电流保护电路设计

过电流保护可以通过电流互感器检测输入电流的变化,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当达到设定值时发出过流信号到逻辑控制器,再由逻辑控制器来封锁触发脉冲,实现过流保护。过流保护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6 过流保护电路

4.3.2 过压流保护电路设计

过压保护是在直流电动机的电枢两端并上电压取样电阻,当电压值超过设定

值时,发出过电压信号,经过电平转换后送到逻辑控制器,由逻辑控制器封锁触发脉冲。

4.4 触发电路设计

触发电路采用集成移相触发芯片TC787,与TCA785及KJ(或KC)系列移相触发集成电路相比,具有功耗小、功能强、输入阻抗高、抗干扰性能好、移相范围宽、外接元件少等优点。只需要一块这样的集成电路,就可以完成三块TCA785与一块KJ041、一块KJ042器件组合才能具有的三相移相功能。TC787的原理框图如图7所示。

图7 TC787原理框图

由图可见:在它的内部集成了三个过零和极性检测单元、三个锯齿波形成单元、三个比较器、一个脉冲发生器、一个抗干扰锁定电路、一个脉冲形成电路、一个脉冲分配及驱动电路。

引脚18、l、2分别为三相同步电压Va、Vb、Vc输人端。

引脚16、15和14分别为产生相对于A、B和C三相同步电压的锯齿波充电电容连接端。电容值大小决定了移相锯齿波的斜率和幅值。

引脚13为触发脉冲宽度调节电容Cx,该电容的容量决定着TC787输出脉冲的宽度,电容的容量越大,输出脉冲宽度越宽。

引脚5为输出脉冲禁止端,该端用来在故障状态下封锁TC787的输出,高电

平有效。

引脚4为移相控制电压输入端。该端输入电压的高低,直接决定着TC787输出脉冲的移相范围。

引脚12、10、8、9、7和11是脉冲输出端。其中引脚12、10和8分别控制上半桥臂的A、B、C相晶闸管;

引脚9、7和11分别控制下半桥臂的A、B和C相晶闸管。正组晶闸管触发电路原理图如图8所示,反组的与正组相同。

图8 正组触发电路原理图

4.5 无环流逻辑(DLC)装置的设计

4.5.1 电平检测器

U,二逻辑装置的输入有两个:一是反映转矩极性信号的转速调节器输出*

i

U,他们都是连续变化的模拟量,而逻是来自电流检测装置反映零电流信号的

0i

辑运算电路需要高、低电位两个状态的数字量。电平检测器的任务就是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也就是转换成“0”状态(将输入转换成近似为V

0输出)或“1”状态(将输入转换成近似为V

输出)。

15

采用射极偶合触发器作电平检测器。为了提高信号转换的灵敏度,前面还加了一级差动放大和一级射极跟随器。

图9 电平检测器原理图

电平检测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如图6所示,具有回环特性。由于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和电流检测装置输出都具有交流分量,除入口有滤波外,电平检测需要具有一定宽度的回环特性,以防止由于交流分量使逻辑装置误动作,本系统电平检测回环特性的动作电压mV U r 1001=,释放电压mV U r 802=。调整回环的宽度可通过改变射极偶合触发器的集电极电阻实现。

图10 电平检测器输入输出特性

转矩极性鉴别器的输入信号为转速调节器的输出*i U ,其输出为T U 。电机正转时*i U 为负,T U 为低电位(“0”态),反转时*i U 为正,T U 为高电位(“1”态)。零电流检测器的输入信号为电流检测装置的零电流信号0i U ,其输出为I U 。

有电流时0i U 为正,I U 为高电位(“1”态),无电流时0i U 为0,I U 为低电位(“0”

态)。

4.5.2 逻辑运算器

电路的输入是转速极性鉴别器的输出T U 和零电流检测器输出I U 。系统在各种运行状态时,T U 和I U 有不同的极性状态(“0”态或“1”态),根据运行状态的要求经过逻辑运算电路切换其输出去封锁脉冲信号的状态(“0”态或“1”态),由于采用的是锗管触发器,当封锁信号为正电位(“1”态)时脉冲被封锁,低电位(“0”态)时脉冲开放。利用逻辑代数的数学工具,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功能的逻辑运算电路。

设正转时*i U 为负,T U 为“0”;反转时*i U 为正,T U 为“1”;有电流时*

i U 为正,I U 为“1”;无电流时*i U 为负,I U 为“0”。

1U 代表正组脉冲封锁信号,1U 为“1”时脉冲封锁,1U 为“0”时脉冲开放。 2U 代表反组脉冲封锁信号,2U 为“1”时脉冲封锁,2U 为“0”时脉冲开放。

T U 、I U 、1U 、2U 表示“1”,T U 、I U 、1U 、2U 表示“0”。

按系统运行状态,可列出各量要求的状态,如表4所示,并根据封锁条件列出逻辑代数式。

根据正组封锁条件: 2221U U U U U U U U U U I T I T I T ++= 根据反组封锁条件:1112U U U U U U U U U U I T I T I T ++= 运 行 状 态 T U

I U

1U

2U

正向起动,I=0 0 0 0 1 正向运行,I 有 0 1 0 1 正向制动,I 有 1 1 0 1 正向制动,I=0 1 0 1 0 反向起动,I=0 1 0 1 0 反向运行,I 有 1 1 1 0 反向制动,I 有 0 1 1 0 反向制动,I =0

1

表5 逻辑判断电路各量要求的状态

逻辑运算电路采用分立元件,用或非门电路较简单,故将上述式子最小化,最后化成或非门的形式。

)

()()(222221I T I T I T T I T T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

)(1112I T T I T T U U U U U U U U U U +=+=)(1I T U U U +=)(1T I U U U ++=

根据上述式子可画得逻辑运算电路,如图11所示,它由四个或非门电路组成。依靠它来保证两组整流桥的互锁,并自动实现零电流时相互切换。

图11 逻辑运算电路

现举例说明其切换过程,例如,整流装置原来正组工作,这时逻辑电路各点状态如图8中“1”、“0”所示。

图12 或非门电路

现在要求整流装置从正组切换到反组,首先是转矩极性信号改变极性,

T U 由“0”变到“1”,在正组电流未衰减到0以前,逻辑电路的输出仍维持原状(1U 为“0”,正组开放。2U 为“1”,反组封锁)。只有当正组电流衰减到零,零电流检测器的状态改变后,逻辑电路输出才改变状态,实现零电流切换,采用锗二

极管2AP13和硅开关三极管3DK4C 是为了减小正向管压降。 4.5.3 延时电路

前面的逻辑运算电路保证零电流切换,但仅仅采用零电流切换是不够的。因为零电流检测装置的灵敏度总是有限的,零电流检测装置变成“0”态的瞬间,不一定原来开放组的晶闸管已经

断流。因此必须在切换过程中设置两段延时即封锁延时和开放延时,避免由于正反组整流装置同时导通而造成短路。根据这个要求,逻辑装置在逻辑电路后面接有延时电路。

图13 延时电路

延时电路如图9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当延时电路输入为“0”时,输出亦为“0”态(1BG 截止、2BG 导通),相应的整流桥脉冲开放。当输入由“0”变为“1”时,电容C 经1R 充电,经一定延时后,1BG 导通,2BG 截止,即输出由“0”延时变“1”。相应的整流桥脉冲延时封锁。其延时时间由C R 1决定,这里整定为ms 3。当输入出“1”变“0”时,电容C 的电荷要经过2R 和1BG 基射极回路放电,经一定延时后,1BG 截止,2BG 导通,即输出由“1”延时变“0”。相应的整流桥脉冲延时开放。其延时时间由2CR 参数决定,这里整定为ms 10,这样就满足了“延时ms 3封锁”、“延时ms 10开放”的要求。

4.5.4 逻辑保护电路

逻辑电路正常工作,两个输出端总是一个高电位,一个低电位,确保任何时候两组整流一组导通,另一组则封锁。但是当逻辑电路本身发生故障,一旦两个输出端均出现低电位时,两组整流装置就会同时导通而造成短路事故。为了避免这种事故,设计有逻辑保护环节,如图所示。

图14 逻辑保护装置结构图

逻辑保护环节截取了逻辑运算电路经延时电路后的两个输入信号作为一个或非门的输入信号。当正常工作时,两个输入信号总是一个是高电位,另一个是低电位。或非门输出总是低电位,它不影响脉冲封锁信号的正常输出,但一旦两个输入信号均为低电位时,它输出一个高电位,同时加到两个触发器上,将正反两组整流装置的触发脉冲全部封锁了,使系统停止工作,起到可靠的保护作用。

由电平检测、逻辑运算电路、延时电路、逻辑保护四部分就构成了无环流逻辑装置。其结构如图所示。

图15 无环流逻辑装置结构图

直流电动机调速课程设计

《电力拖动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直流电动机调速设计 专业:电气自动化 学生姓名: 班级: 09电气自动化大专 指导老师: 提交日期: 2012 年 3 月

前言 在电机的发展史上,直流电动机有着光辉的历史和经历,皮克西、西门子、格拉姆、爱迪生、戈登等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都为直流电机的发展和生存作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这些直流电机的鼻祖中尤其是以发明擅长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却只对直流电机感兴趣,现而今直流电机仍然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而有必要说明对直流电机的研究很有必要。 早期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均以模拟电路为基础,采用运算放大器、非线性集成电路以及少量的数字电路组成,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非常复杂,功能单一,而且系统非常不灵活、调试困难,阻碍了直流电动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推广。随着单片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许多控制功能及算法可以采用软件技术来完成,为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并使系统能达到更高的性能。采用单片机构成控制系统,可以节约人力资源和降低系统成本,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动、制动性能,宜于在大范围内平滑调速,在许多需要调速或快速正反向的电力拖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控制的角度来看,直流调速还是交流拖动系统的基础。早期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均以模拟电路为基础,采用运算放大器、非线性集成电路以及少量的数字电路组成,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非常复杂,功能单一,而且系统非常不灵活、调试困难,阻碍了直流电动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推广。随着单片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许多控制功能及算法可以采用软件技术来完成,为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并使系统能达到更高的性能。采用单片机构成控制系统,可以节约人力资源和降低系统成本,从而有效的提高工效率。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创新设计创新设计名称: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

目录 目录 (1) 1 引言 (2) 1.1 设计背景 (2) 1.2 系统可实现的功能 (2) 2 总体方案设计 (3) 2.1 单片机选型方案 (3) 2.2 转速测量方案选择 (4) 2.3直流电机驱动电路介绍 (5) 2.4 PWM调宽方式的选择 (6) 2.5键盘的选择 (6) 2.6整体方案设计框图 (6) 3 硬件电路设计 (7) 3.1 系统的整体硬件框图 (7) 3.2 按键模块电路设计 (7) 3.3数码管显示模块电路设计 (8) 4系统软件设计 (10) 4.1 PWM输出程序设计 (10) 4.2 数字PID算法程序设计 (11) 4.3速度采集模块程序设计 (12) 4.4 按键设定程序设计 (13) 4.5 速度显示模块程序设计 (15) 5 总结 (16) 6参考文献 (17) 附录A系统原理图 (18)

1 引言 1.1 设计背景 现代工业生产中,电动机是主要的驱动设备,目前在直流电动机拖动系统中已大量采用晶闸管(即可控硅)装置向电动机供电的KZ—D拖动系统,取代了笨重的发电动一电动机的F—D系统,又伴随着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促使直流电机调速逐步从模拟化向数字化转变,特别是单片机技术的应用,使直流电机调速技术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智能化、高可靠性已成为它发展的趋势。直流电机调速基本原理是比较简单的(相对于交流电机),只要改变电机的电压就可以改变转速了。改变电压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一种PWM脉宽调制,调节电机的输入占空比就可以控制电机的平均电压,控制转速。本设计主要研究了利用MCS-51系列单片机,通过PWM方式控制直流电机调速的方法。PWM控制技术以其控制简单、灵活和动态响应好的优点而成为电力电子技术最广泛应用的控制方式,也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由于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没有了学科之间的界限,结合现代控制理论思想或实现无谐振软开关技术将会成为PWM控制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1.2 系统可实现的功能 设计一个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要求系统具有如下功能:通过按键设定转速的大小,然后由单片机产生PWM控制信号,控制直流电机驱动器L298N,使电动机以一定的转速旋转,为实现闭环控制,通过外围器件为单片机提供测量转速的电平变化信号,单片机测得转速后,与设定的转速值相比较,通过数字PID算法产生控制信号,改变PWM输出的占空比,从而改变电动机转速,从而实现闭环控制,使电动机在一个转速值上较稳定的旋转。

直流电机原理与控制方法

专业资料 电机简要学习手册 2015-2-3

一、直流电机原理与控制方法 1直流电机简介 直流电机(DM)是指能将直流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直流电动机)或将机械能转换成直流电能 (直流发电机)的旋转电机。 它是能实现直流电能和机械 能互相转换的电机。当它作电 动机运行时是直流电动机,将 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作发电机 运行时是直流发电机,将机械 能转换为电能。 直流电机由转子(电枢)、定子(励磁绕组或者永磁体)、换向器、电刷等部分构成,以其良好的调速性能以至于在矢量控制出现以前基本占据了电机控制领域的整座江山。但随着交流电机控制技术的发展,直流电机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在很多领域都逐渐被交流电机所取代。但如今直流电机仍然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广泛用于对调速要求较高的生产机械上,如轧钢机、电力牵引、挖掘机械、纺织机械,龙门刨床等等,所以对直流电机的了解和研究仍然意义重大。 2 直流电动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1 直流电机结构

如下图,是直流电机结构图,电枢绕组通过换向器流过直流电流与定子绕组磁场发生作用,产生转矩。定子按照励磁可分为直励,他励,复励。电枢产生的磁场会叠加在定子磁场上使得气隙主磁通产生一个偏角,称为电枢反应,通常加补偿绕组使磁通畸变得以修正。 2.2 直流电机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给两个电刷加上直流电源,如上图(a)所示,则有直流电流从电刷 A 流入,经过线圈abcd,从电刷 B 流出,根据电磁力定律,载流导体ab和 cd收到电磁力的作用, 其方向可由左手定则判 定,两段导体受到的力 形成了一个转矩,使得 转子逆时针转动。如果 转子转到如上图(b)所 示的位置,电刷 A 和换向片2接触,电刷 B 和换向片1接触,直流电流从电刷 A 流入,在线圈中的流动方向是dcba,从电刷 B 流出。 此时载流导体ab和cd受到电磁力的作用方向同样可由左手定

直流无刷电动机及其调速控制

直流无刷电动机及其调速控制 1.直流无刷电动机的发展概况与应用 有刷直流电动机从19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以其优良的转矩控制特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在运动控制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有机械接触电刷-换向器一直是电流电机的一个致命弱点,它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限制了其在很多场合中的使用。为了取代有刷直流电动机的机械换向装置,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早在1917年,Bolgior就提出了用整流管代替有刷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电刷,从而诞生了无刷直流电机的基本思想。 1955年美国的D.Harrison等首次申请了用晶体管换相线路代替有刷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电刷的专利,标志着现代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诞生。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在无刷直流电动机发展的早期,由于当时大功率开关器件仅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可靠性差,价格昂贵,加上永磁材料和驱动控制技术水平的制约,使得无刷直流电动机自发明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性能都不理想,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无法推广使用。1970年以后,随着电力半导体工业的飞速发展,许多新型的全控型半导体功率器件(如GTR、MOSFET、IGBT等)相继问世,加之高磁能积永磁材料(如SmCo、NsFeB)陆续出现,这些均为无刷直流电动机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1978年汉诺威贸易博览会上,前联邦德国的MANNESMANN公司正式推出了MAC无刷直流电动机及其驱动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随即在国际上掀起了研制和生产无刷直流系统的热潮,这业标志着无刷直流电动机走向实用阶段。 随着现代永磁材料和相关电子元器件的性能不断提高,价格不断下降,无刷电动机的到了快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以及医疗器械、仪器仪表、化工、轻纺机械和家用电器等小功率场合,计算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方案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 初始条件: 采用MC787组成触发系统,对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进行触发,通过改变直流电动机电压来调节转速。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设计出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拓扑结构; (2)设计出触发系统和功率放大电路; (3)采用开环控制、转速单闭环控制、转速外环+电流内环控制。 (4) 器件选择:晶闸管选择、晶闸管串联、并联参数选择、平波和均衡电抗 器选择、晶闸管保护设计 参考文献: [1] 周渊深.《电力电子技术与MATLAB仿真》.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41-49、105-114 时间安排: 2011年12月5日至2011年12月14日,历时一周半,具体进度安排见下表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1概述 0 2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静特性 0 2.1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0 2.2 稳态结构框图和静特性 (1) 3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与动态过程分析 (2) 3.1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2) 3.2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3) 4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调节器的工程设计 (5) 4.1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的作用 (5) 4.2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5) 4.2.1设计的基本思路 (6) 4.3 触发电路及晶闸管整流保护电路设计 (6) 4.3.1触发电路 (6) 4.3.2整流保护电路 (7) 4.3.2.1 过电压保护和du/dt限制 (7) 4.3.2.2 过电流保护和di/dt限制 (8) 4.4 器件选择与计算 (8) 5心得体会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电路原理图 (15)

直流电动机设计方案

直流电动机设计方案 第1章前沿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直流电动机以其良好的起动、制动性能,较宽范围内平滑调速的优点,在许多调速要求较高、要求快速正反向、以蓄电池为电源的电力拖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虽然高性能交流调速技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某些领域交流调速系统已逐步取代直流调速系统。然而直流调速系统系统不仅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比较成熟,目前还在应用,比如轧钢机、电气机车等都还有用直流电机;而且从控制规律的角度来看,交流拖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是建立在直流拖动控制系统的基础之上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相似的地方。因此,掌握和了解直流拖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从生产机械的要求的角度看,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分为调速系统、伺服系统、多电动机同步控制系统、张力控制系统等多种类型。而各种系统大多都是通过控制转速来实现的,因此调速系统是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最基本的系统[1]。 从直流电机在国民生产生活中所占位置的角度来看,直流电机目前依旧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因此直流电机的控制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因此,对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 1.2 课题发展历程及趋势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直流电动机作为最主要的电力拖动工具,其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早期电动机调速控制器主要由模拟器件构成,由于模拟器件存在的固有缺点,比如存在温漂,零漂电压等,使系统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降低。后来,随着可编程控制器比如AT89C51,PLC等和IGBT、GTR等电力电子开关器件,传感器技术等的发展使得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进入了数字控制的阶段,这使得直流电机调速系

直流电动机启动、调速控制线路

实验题目类型:设计型 《电机与拖动》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名称:直流电动机启动、调速控制线路 实验室名称:电机及自动控制 实验组号: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 实验地点: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与成绩评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并励直流电动机电枢电路串电阻起动的方法。 2、掌握并励直流电动机改变电枢电阻和改变励磁电流调速的方法。 3、掌握并励直流电动机的制动方法。 4、提交实验成果。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技术路线 实验前预习要点: 1.直流电动机的起动 起动的方法 a)串电阻起动 串电阻起动就是在启动时将一组启动电阻R串入电枢回路,以限制启动电流,而当转数上升到额定转数后,再把启动变阻器从电枢回路中切除。 串电阻起动的优点是启动电流小;缺点是变阻器比较笨重,启动过程中要消耗很多的能量。 b)降电压起动 降电压起动就是在启动时通过暂时降低电动机供电电压的办法来限制启动电流,当然降压启动要有一套可变电压的直流电源,这种方法只适合于大功率直流电机。

2.直流电动机的调速 调速的种类与方法: a)调节电枢供电电压 改变电枢电压主要是从额定电压往下降低电枢电压,从电动机额定转速向下变速,属恒转矩调速方法。对于要求在一定范围内无级平滑调速的系统来说,这种方法最好。变化遇到的时间常数较小,能快速响应,但是需要大容量可调直流电源。 b)改变电动机主磁通 改变磁通可以实现无级平滑调速,但只能减弱磁通进行调速(简称弱磁调速),从电机额定转速向上调速,属恒功率调速方法。变化时间遇到的时间常数同变化遇到的相比要大得多,响应速度较慢,但所需电源容量小。 c)电枢回路串电阻调速 电动机电枢回路外串电阻进行调速的方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是只能进行有级调速,调速平滑性差,机械特性较软;空载时几乎没什么调速作用;还会在调速电阻上消耗大量电能。 3.直流电动机的制动方 法 能耗制动 并励直流电动机在能耗制动时要保持励磁电流不变,在电枢两端从电源断开的同时,其立即接到一个制动电阻上。这时电动机内主磁场保持不变,电枢因机械惯性继续旋转,电动机由电动机状态立即转至发电机状态,此时电枢电流反向。从而产生的电磁转矩与原来反,称为制动转矩,故转速迅速下降,直到停转。电动机机械系统所储存的动能,全都转为电能而消耗在制动电阻上,所以称能耗制动。 反接制动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综述

概述 (2) 1 设计任务与分析 (3) 1.1 任务要求 (3) 1.2 任务分析 (3) 2方案选择及论证 (4) 2.1 三相可控整流电路的选择 (4) 2.2 触发电路的选择 (4) 2.3 电力电子器件的缓冲电路 (5) 2.4 电力电子器件的保护电路 (5) 3主电路设计 (7) 3.1 整流变压器计算 (7) 3.1.1 U2的计算 (7) 3.1.2一次侧和二次侧相电流I1和I2的计算 (8) 3.1.3变压器的容量计算 (8) 3.2 晶闸管元件的参数计算 (9) 3.2.1晶闸管的额定电压 (9) 3.2.2晶闸管的额定电流 (9) 3.3 电力电子电路保护环节 (10) 3.3.1交流侧过电压保护 (10) 3.3.2直流侧过电压保护 (11) 3.3.3晶闸管两端的过电压保护 (11) 3.3.4过电流保护 (11) 4触发电路设计 (11) 4.1 触发电路主电路设计 (11) 4.2 触发电路的直流电源 (13) 5电气原理图 (14) 小结与体会 (15) 参考文献 (16) 附录 (16)

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动和制动性能,广泛应用于机械、纺织、冶金、化工、轻工等工业系统。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晶闸管在直流电动机的调速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可实现电动机的无级调速,具有调节范围宽,控制精度高,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正确掌握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设计方法,对系统的可靠运行及应用有重大意义。 本设计以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装置为主,介绍了系统的各个部件的组成及主要器件的参数计算。调速装置以可控整流电路作为直流电源,把交流电变换成大小可调的单一方向直流电。通过改变触发电路所提供的触发脉冲送出的早晚来改变直流电压的平均值。 关键词:可控整流晶闸管触发电路保护电路

直流电动机开环调速MATLAB系统仿真

东北石油大学MATLAB电气应用训练 2013年 3 月 8日

MATLAB电气应用训练任务书 课程 MATLAB电气应用训练 题目直流电动机开环调速系统仿真 专业电气信息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赵建学号 110603120121 主要内容: 采用工程设计方法对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进行设计,选择调节器结构,进行参数的计算和校验;给出系统动态结构图,建立起动、抗负载扰动的MATLAB /SIMULINK 仿真模型。分析系统起动的转速和电流的仿真波形,并进行调试,使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趋于合理与完善 基本要求: 1.设计直流电动机开环调速系统 2.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 3.通过仿真软件得出波形图 参考文献: [1] 陈伯时.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第3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 王兆安, 黄俊. 电力电子技术第4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3] 任彦硕. 自动控制原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4] 洪乃刚. 电力电子和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完成期限 2013.2.25——2013.3.8 指导教师李宏玉任爽 2013年 2 月25 日

目录 1课题背景 (1) 2直流电动机开环调速系统仿真的原理 (2) 3仿真过程 (5) 3.1仿真原理图 (5) 3.2仿真结果 (9) 4仿真分析 (12) 5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1课题背景 直流调速是现代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发展较早的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晶闸管的出现,现代电力电子和控制理论、计算机的结合促进了电力传动控制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繁荣。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为现代工业提供了高效、高性能的动力。尽管目前交流调速的迅速发展,交流调速技术越趋成熟,以及交流电动机的经济性和易维护性,使交流调速广泛受到用户的欢迎。但是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以其优良的调速性能仍有广阔的市场,并且建立在反馈控制理论基础上的直流调速原理也是交流调速控制的基础。现在的直流和交流调速装置都是数字化的,使用的芯片和软件各有特点,但基本控制原理有其共性。 长期以来,仿真领域的研究重点是仿真模型的建立这一环节上,即在系统模型建立以后要设计一种算法。以使系统模型等为计算机所接受,然后再编制成计算机程序,并在计算机上运行。因此产生了各种仿真算法和仿真软件。 由于对模型建立和仿真实验研究较少,因此建模通常需要很长时间,同时仿真结果的分析也必须依赖有关专家,而对决策者缺乏直接的指导,这样就大大阻碍了仿真技术的推广应用。 MATLAB提供动态系统仿真工具Simulink,则是众多仿真软件中最强大、最优秀、最容易使用的一种。它有效的解决了以上仿真技术中的问题。在Simulink中,对系统进行建模将变的非常简单,而且仿真过程是交互的,因此可以很随意的改变仿真参数,并且立即可以得到修改后的结果。另外,使用MATLAB中的各种分析工具,还可以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可视化。 Simulink可以超越理想的线性模型去探索更为现实的非线性问题的模型,如现实世界中的摩擦、空气阻力、齿轮啮合等自然现象;它可以仿真到宏观的星体,至微观的分子原子,它可以建模和仿真的对象的类型广泛,可以是机械的、电子的等现实存在的实体,也可以是理想的系统,可仿真动态系统的复杂性可大可小,可以是连续的、离散的或混合型的。Simulink会使你的计算机成为一个实验室,用它可对各种现实中存在的、不存在的、甚至是相反的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 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解析法,实验法与仿真实验,其中前两种方法在具有各自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局限性。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对电气传动在启制动、正反转以及调速精度、调速范围、静态特性、动态响应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大量使用调速系统。由于直流电机的调速性能和转矩控制性能好,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

直流电机原理与控制方法

电机简要学习手册 2015-2-3

一、直流电机原理与控制方法 1直流电机简介 直流电机(DM)是指能将 直流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直流 电动机)或将机械能转换成直 流电能(直流发电机)的旋转 电机。它是能实现直流电能和机械能互相转换的电机。当它作电动机运行时是直流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作发电机运行时是直流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直流电机由转子(电枢)、定子(励磁绕组或者永磁体)、换向器、电刷等部分构成,以其良好的调速性能以至于在矢量控制出现以前基本占据了电机控制领域的整座江山。但随着交流电机控制技术的发展,直流电机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在很多领域都逐渐被交流电机所取代。但如今直流电机仍然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广泛用于对调速要求较高的生产机械上,如轧钢机、电力牵引、挖掘机械、纺织机械,龙门刨床等等,所以对直流电机的了解和研究仍然意义重大。

2 直流电动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1 直流电机结构 如下图,是直流电机结构图,电枢绕组通过换向器流过直流电流与定子绕组磁场发生作用,产生转矩。定子按照励磁可分为直励,他励,复励。电枢产生的磁场会叠加在定子磁场上使得气隙主磁通产生一个偏角,称为电枢反应,通常加补偿绕组使磁通畸变得以修正。 2.2 直流电机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给两个电刷加上直流电源,如上图(a)所示,则有直流电流从电刷 A 流入,经过线圈abcd,从电刷 B 流出,根据电磁力定律,载流导体ab和 cd收到电磁力的作用, 其方向可由左手定则判 定,两段导体受到的力 形成了一个转矩,使得 转子逆时针转动。如果 转子转到如上图(b)所

示的位置,电刷 A 和换向片2接触,电刷 B 和换向片1接触,直流电流从电刷 A 流入,在线圈中的流动方向是dcba,从电刷 B 流出。 此时载流导体ab和cd受到电磁力的作用方向同样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它们产生的转矩仍然使得转子逆时针转动。这就是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外加的电源是直流的,但由于电刷和换向片的作用,在线圈中流过的电流是交流的,其产生的转矩的方向却是不变的。 发电机的原理则是电机的逆过程:原动机提供转矩,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产生直流电流。 如下图,比较清晰的说明了直流电动机的原理。 3直流电机重要特性 如下图,更加清晰的揭示了直流电机电流电压与转速转矩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得到直流电机的四个基本方程:

单片机课程设计完整版《PWM直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设计题目:PWM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本文设计的PWM直流电机调速系统,主要由51单片机、电源、H桥驱动电路、LED 液晶显示器、霍尔测速电路以及独立按键组成的电子产品。电源采用78系列芯片实现+5V、+15V对电机的调速采用PWM波方式,PWM是脉冲宽度调制,通过51单片机改变占空比实现。通过独立按键实现对电机的启停、调速、转向的人工控制,LED实现对测量数据(速度)的显示。电机转速利用霍尔传感器检测输出方波,通过51单片机对1秒内的方波脉冲个数进行计数,计算出电机的速度,实现了直流电机的反馈控制。 关键词:直流电机调速;定时中断;电动机;波形;LED显示器;51单片机 1 设计要求及主要技术指标: 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AT89C52,设计一个单片机控制的直流电动机PWM调速控制装置。 设计要求 (1)在系统中扩展直流电动机控制驱动电路L298,驱动直流测速电动机。 (2)使用定时器产生可控的PWM波,通过按键改变PWM占空比,控制直流电动机的转速。 (3)设计一个4个按键的键盘。 K1:“启动/停止”。 K2:“正转/反转”。 K3:“加速”。 K4:“减速”。 (4)手动控制。在键盘上设置两个按键----直流电动机加速和直流电动机减速键。在

手动状态下,每按一次键,电动机的转速按照约定的速率改变。 (5)*测量并在LED显示器上显示电动机转速(rpm). (6)实现数字PID调速功能。 主要技术指标 (1)参考L298说明书,在系统中扩展直流电动机控制驱动电路。 (2)使用定时器产生可控PWM波,定时时间建议为250us。 (3)编写键盘控制程序,实现转向控制,并通过调整PWM波占空比,实现调速; (4)参考Protuse仿真效果图:图(1) 图(1) 2 设计过程 本文设计的直流PWM调速系统采用的是调压调速。系统主电路采用大功率GTR为开关器件、H桥单极式电路为功率放大电路的结构。PWM调制部分是在单片机开发平台之上,运用汇编语言编程控制。由定时器来产生宽度可调的矩形波。通过调节波形的宽度来控制H电路中的GTR通断时间,以达到调节电机速度的目的。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和精确性,使整个PWM脉冲的产生过程得到了大大的简化。 本设计以控制驱动电路L298为核心,L298是SGS公司的产品,内部包含4通道逻辑驱动电路。是一种二相和四相电机的专用驱动器,即内含二个H桥的高电压大电流双全桥式驱动器,接收标准TTL逻辑电平信号,可驱动46V、2A以下的电机。可驱动2个电机,OUTl、OUT2和OUT3、OUT4之间分别接2个电动机。5、7、10、12脚接输入控制电平,控制电机的正反转,ENA,ENB接控制使能端,控制电机的停转。 本设计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如下图(2),AT89C52是一个低电压,高性能 8位,片内含8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和256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器件采用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Flash存储单元,AT89C52单片机在电子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图(2) 对直流电机转速的控制即可采用开环控制,也可采用闭环控制。与开环控制相比,速度控制闭环系统的机械特性有以下优越性:闭环系统的机械特性与开环系统机械特性相比,其性能大大提高;理想空载转速相同时,闭环系统的静差(额定负载时电机转速降落与理想空载转速之比)要小得多;当要求的静差率相同时, 闭环调速系统的调速范

直流电动机的电气调速方法

直流电动机的电气调速方法 直流电动机的电气调速方法下的调速性能及其应用。关键卸电机调违方法性能化较基本调速方法电机的电磁转炬和转速是表征电机运斤状态的主要物理量直流他励电机的电磁转矩和转速。 在恒负载转矩始下,若改变电枢回路所串联电阻化,改变电枢两端电压,或改变磁通,都可改变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达到调速的目的。 因此,人为的改变电机的运行参数而实现的调速方法有:电枢回路串联电阻调速;改变电枢电压调速;减弱通调速这种人为的改变电机的运斤参数而得到的机械特性称人工机械特化电枢回路串联电阻调速持电源电压和磁通H为额定值不变,控制触点。 接通或断开可得到定负载转矩下电机的不同转速,电枢回路串接不同电阻下的空载转速。保持不变,而负载时的转速降将随电枢串联电阻的增加而大,电机的转速随电枢回路串联电阻的加而减小。 由于电枢电阻为恒值旧而电机的转速只能在额定转速下调整,电机的机械特性变软,在负载转炬变化时,转速降落较大,保持磁通为额定值,电枢回路不串入电阻,通过改变调压装置改变电枢电压,使其在额定电压凹下变化,其调速特性改变电枢电压的人工机械特性为条平行于自然机械特性的直线。随着电枢电压下降电机的空载转速降低,负载时的转速降保持不变,电机转速随电枢电压降低而下降。由

于电枢电压只能在额定电压化判下变化,因此改变电枢电压调速只能在额定转速下调整,电机的机械特性硬,在负载转矩变化时,转速降落较小。 以上两种调速方法在拖动恒转矩负载,稳定在不同转速下运行时,在采用电枢回路串入电阻调速或改变电枢电调速时,力辉电动机的负载能力具有恒转矩特化改变域通调速于额定磁通下,磁路系统已接近饱和,因此改变磁通只能在额定磁通巧下减小。在某负载转矩化下,保持电枢电压为额定电压化,电枢回路不串入电阻,调整励磁电阻况使励磁电流减小,从而减小磁通。随着磁通的减小,电机的空载转速将加内,电机的转速将随着磁通的减弱而增加内内减弱磁通调速只能得到高于额定转速的转速,且电机的机械特性变软,在负载转矩变化时,转速降落较大采用弱磁调速方法时,若拖动恒转炬负载,电动机运行于不同转速下的电枢电流。 调速的相对稳定性调速的相对稳定性亦称静差率,是衡量调速精度的指示它是指负载转矩变化时,转速变化的程度,其定义为:电动机由理想空载到额定负载时转速降落n.与理想空载转速《之比的百分数,常用来表示式中心电动机的额定转速。越小调速的相对稳定性越好,越大调速的相对稳定性就越差。电动机受负载变化所引起的转速降。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就越好,调速的精度就越高;电动机的理想空载转速。越低,义就越大,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就越差,调速的精度就越低。

直流小电动机调速系统

题目直流小电机测速系统 一.题目要求 设计题目:直流小电动机调速系统 描述:采用单片机、uln2003为主要器件,设计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实现电机速度开环可调。 具体要求:1、电机速度分30r/m、60r/m、100r/m共3档; 2、通过按选择速度; 3、检测并显示各档速度。 实验器件: 实验板、STC89C52、直流电机、晶振(12MHz)、电容(30pFⅹ2、10uFⅹ2)、)uln2003、小按键、按键(4个)、、数码管、以及 电阻等 二.组分工

摘要 在电气时代的今天,电动机在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流电机作为最常见的一种电机,具有非常优秀的线性机械特性、较宽的调速围、良好的起动性以及简单的控制电路等优点,因此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本文设计了直流电机测速系统的基本方案,阐述了该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运行特性及其设计方法。本系统采用PWM 测量电动机的转速,用MCS-51单片机对直流电机的转速进行控制。本设计主要研究直流电机的控制和测量方法,从而对电机的控制精度、响应速度以及节约能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直流电机单片机 PWM 转速控制 硬件部分 1.时钟电路 系统采用12M晶振与两个30pF电容组成震荡电路,接STC89C52的XTAL1与XTAL2引脚

2.按键电路 三个按键分别控制电机的不同转速,采用开环控制方法 3.电机控制与驱动部分 电机的运行通过PWM波控制。PWM波通过STC89C52的P2.4口输出。

显示部分 采用4位共阳极数码管实现转速显示。数码管的位选端1~4分别接STC89C52的P2.0~P2.3管脚。 完整仿真电路图

直流无刷电动机工作原理控制方法

直流无刷电动机工作原 理控制方法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直流无刷电动机工作原理与控制方法 序言 由于直流无刷电动机既具有交流电动机的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一系列优点,又具备直流电动机的运行效率高、无励磁损耗以及调速性能好等诸多优点,故在当今国民经济各领域应用日益普及。 一个多世纪以来,电动机作为机电能量转换装置,其应用范围已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主要类型有同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三种。由于传统的直流电动机均采用电刷以机械方法进行换向,因而存在相对的机械摩擦,由此带来了噪声、火化、无线电干扰以及寿命短等弱点,再加上制造成本高及维修困难等缺点,从而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致使目前工农业生产上大多数均采用三相异步电动机。 针对上述传统直流电动机的弊病,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人开始研制以电子换向代替电刷机械换向的直流无刷电动机。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直至上世纪60年代初终于实现了这一愿望。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电力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许多高性能半导体功率器件,如GTR、MOSFET、IGBT、IPM等相继出现,以及高性能永磁材料的问世,均为直流无刷电动机的广泛应 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相直流无刷电动机的基本组成 直流无刷永磁电动机主要由电动机本体、位置传感器和电子开关线路三部分组成。其定子绕组一般制成多相(三相、四相、五相不等),转子由永久磁钢按一定极对数(2p=2,4,…)组成。图1所示为三相两极直流无刷电机结构, 图1 三相两极直流无刷电机组成 三相定子绕组分别与电子开关线路中相应的功率开关器件联结,A、B、C相绕组分别与功率开关管V1、V2、V3相接。位 置传感器的跟踪转子与电动机转轴相联结。

双闭环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及MATLAB仿真

目录 1、引言 (2) 二、初始条件: (2) 三、设计要求: (2) 四、设计基本思路 (3) 五、系统原理框图 (3) 六、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3) 七、参数计算 (4) 1. 有关参数的计算 (4) 2. 电流环的设计 (5) 3. 转速环的设计 (6) 七、双闭环直流不可逆调速系统线路图 (8) 1.系统主电路图 (8) 2.触发电路 (9) 3.控制电路 (13) 4. 转速调节器ASR设计 (13) 5. 电流调节器ACR设计 (14) 6. 限幅电路的设计 (14) 八、系统仿真 (15) 1. 使用普通限幅器进行仿真 (15) 2. 积分输出加限幅环节仿真 (16) 3. 使用积分带限幅的PI调节器仿真 (17) 九、总结 (20)

一、设计目的 1.联系实际,对晶闸管-电动机直流调速系统进行综合性设计,加深对所学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并掌握分析系统的方法。 2.熟悉自动控制系统中元部件及系统参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灵活运用所学自动控制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系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的能力。 4.设计出符合要求的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并通过设计正确掌 握工程设计的方法。 5.掌握应用计算机对系统进行仿真的方法。 二、初始条件: 1.技术数据 (1)直流电机铭牌参数:P N =90KW, U N =440V, I N =220A, n N=1500r/min,电枢电阻Ra=0.088Ω,允许过载倍数λ=1.5; (2)晶闸管整流触发装置:Rrec=0.032Ω,Ks=45-48。 (3)系统主电路总电阻:R=0.12Ω (4)电磁时间常数:T1=0.012s (5)机电时间常数:Tm =0.1s (6)电流反馈滤波时间常数:Toi=0.0025s,转速率波时间常数:Ton=0.014s. (7)额定转速时的给定电压:Unm =10V (8)调节器饱和输出电压:10V 2.技术指标 (1)该调速系统能进行平滑的速度调节,负载电机不可逆运行,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D≥10),系统在工作范围内能稳定工作错误!未指定书签。; (2)系统静特性良好,无静差(静差率s≤2); (3)动态性能指标:转速超调量δn<8%,电流超调量δi<5%,动态速降Δn≤8-10%,调速系统的过渡过程时间(调节时间)ts≤1s; (4)调速系统中设置有过电压、过电流等保护,并且有制动措施。三、设计要求: (1)根据题目的技术要求,分析论证并确定主电路的结构型式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画出系统组成的原理框图; (2)调速系统主电路元部件的确定及其参数计算。 (3)动态设计计算:根据技术要求,用Mrmin准则设计转速环,确定ASR 调节器与ACR调节器的结构型式及进行参数计算,使调速系统工作稳 定,并满足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 (4)绘制V-M双闭环直流不可逆调速系统线路图(主电路、触发电路、控

直流电动机的PWM调压调速原理

直流电动机的PWM调压调速原理 直流电动机转速N的表达式为:N=U-IR/Kφ 由上式可得,直流电动机的转速控制方法可分为两类:调节励磁磁通的励磁控制方法和调节电枢电压的电枢控制方法。其中励磁控制方法在低速时受磁极饱和的限制,在高速时受换向火花和换向器结构强度的限制,并且励磁线圈电感较大,动态响应较差,所以这种控制方法用得很少。现在,大多数应用场合都使用电枢控制方法。 对电动机的驱动离不开半导体功率器件。在对直流电动机电枢电压的控制和驱动中,对半导体器件的使用上又可分为两种方式:线性放大驱动方式和开关驱动方式。 线性放大驱动方式是使半导体功率器件工作在线性区。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控制原理简单,输出波动小,线性好,对邻近电路干扰小;但是功率器件在线性区工作时由于产生热量会消耗大部分电功率,效率和散热问题严重,因此这种方式只用于微小功率直流电动机的驱动。绝大多数直流电动机采用开关驱动方式。开关驱动方式是使半导体器件工作在开关状态,通过脉宽调制PWM 来控制电动机电枢电压,实现调速。 在PWM调速时,占空比α是一个重要参数。以下3种方法都可以改变占空比的值。 (1)定宽调频法 这种方法是保持t1不变,只改变t2,这样使周期T(或频率)也随之改变。 (2)调频调宽法 这种方法是保持t2不变,只改变t1,这样使周期T(或频率)也随之改变。 (3)定频调宽法 这种方法是使周期T(或频率)保持不变,而同时改变t1和t2。 前两种方法由于在调速时改变了控制脉冲的周期(或频率),当控制脉冲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接近时,将会引起振荡,因此这两种方法用得很少。目前,在直流电动机的控制中,主要使用定频调宽法。 直流电动机双极性驱动可逆PWM控制系统 双极性驱动则是指在一个PWM周期里,作为在电枢两端的脉冲电压是正负交替的。 双极性驱动电路有两种,一种称为T型,它由两个开关管组成,采用正负电源,相当于两个不可逆控制系统的组合。但由于T型双极性驱动中的开关管要承受较高的反向电压,因此只用在低压小功率直流电动机驱动。 另一种称为H型。 H型双极性驱动 一、显示接口模块 方案一:液晶显示器也是一种常用的显示器件。它的优点是功耗低,寿命长,本身无老化问题,显示信息量大(可以显示字母和数字),在显示字符上没有限制。但价格高,接口电路较为复杂。其只在一些(袖珍型)设备上作为显示之用。

直流电动机转速控制

直流电动机转速控制 王文玺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北京) 摘要:通过对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建模,再利用Matlab对建模后的系统进行分析,来加深对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解。找到系统的输入、输出,理清经历各环节前后的信号变化,找出系统传递函数。 关键词:直流电动机、Matlab、建模、传递函数 1、直流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建立 1.1直流电机数字PID闭环速度控制,系统实现无静差控制。 这是一个完整的带PID算法的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目标值为给定的期望值,期望值与被测输出结果形成的反馈做比较,得到误差信号。误差信号经过PID控制环节得到控制信号。继而经历驱动环节得到操作量,驱动量作用与对象即电动机然后得到输出信号即转速。转速通过传感器得到反馈信号。 1.2PID控制环节 1.3被控对象(直流电动机)的统一数学模型 信号类型一次为,输入信号为电压,然后电流、电流、转矩、转速,反馈信号为电压。

各环节的比例函数为: 1.3.1额定励磁条件下,直流电机的电压平衡关系: (Ud为外加电压,E 为感应电势,R a为电枢电阻 ,La为电枢电感,i a为电枢电流。) 拉氏变换后: (ra—L /R ,为电枢时间常数) 1.3.2直流电机的转矩平衡关系及拉氏变换: (Te 为电磁转矩,Tl 为负载转矩,B为 阻尼系数,J 为转动惯量,w为电机机 械转速,rm=J/B,为机械时间常数) 1.3.3电动机传递函数 可见直流电动机本身就是一个闭环系统,假设电机工作在空载状态,且机械时间常数远大于电枢时间常数,则电机传递函数可近似为: 1.4具体实例 电枢控制直流电动机拖动惯性负载的原理图,涉及的参数有:电压U为输入,转速为输出,R、L为电枢回路电阻、电感,K 是电动机转矩系数,K 是反电动势系数,K 是电动机和负载折合到电动机轴上的黏性摩擦系数,.厂是电动机和负载折合到电动机轴上的转动惯量。已知:R一2.0 Q,L:==0.5 H ,K = Kb一0.015,Kf一0.2 Nms,J— o.02kg.m 。 ( 取电压U为输入,转速叫为输出,由已知条件和原理图,根据直流电机的运动方程可以求出电动机系统的数学模型为:

直流电动机调速

直流电动机调速 在直流传动系统中,人为地或自动地改变电动机的转速以满足工作机械不同转速地要求,称之为调速。可以通过改变电动机的参数或外加电压等方法,来改变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从而改变电动机的稳定转速。 电动机的转速由操作工给定,不能自动纠正转速偏差的方式称为开环控制。在很多情况下,希望转速稳定,即转速不随负载及电网电压等外界扰动而变化,此时电动机的转速应能自动调节,为此构成的调速系统称为闭环系统。 一、电动机调速的分类及静态指标 1、 直流电动机调速的分类 1) 无级调速和有级调速: a ) 无级调速:又称连续调速,是指电动机的转速可以平滑地调节。其特点为 转速变化均匀,适应性强而且容易实现调速自动化,因此在工业装置中被广泛采用。 b ) 有级调速:又称间断调速或分级调速。它的转速只有有限的几级,调速范 围有限且不易实现调速自动化。 2) 向上调速和向下调速(调速的方向性): 电动机未作调速时的固有转速,通常即为电动机额定负载时的额定转速,也称为基本转速或基速。一般在基速方向提高转速的调速称为向上调速,例如直流电动机改变磁通进行调速,其调速极限受电动机的机械强度和换向条件限制。在基速方向降低转速的调速称为向下调速,例如直流电动机改变电枢电压进行调速,调速的极限即最低转速主要受转速稳定性的限制。 3) 恒转矩调速和恒功率调速: a) 恒转矩调速: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机械,其负载性质属于恒转矩类型,即在调速过程中不同的稳定速度下,电动机的转矩为常数。如果选择的调速方法能使=I ∝T 常数,则在恒转矩负载下,电机不论在高速和低速下运行,其发热情况是一样的,这就使电动机容量能被合理而充分地利用。这种调速方法称为恒转矩调速。例如,当磁通一定时调节电枢电压或电枢回路电阻的方法,就属于恒转矩调速方法。 b)恒功率调速:具有恒功率特性的负载,是指在调速过程中负载功率P L =常数, 负载转矩T L =n a 1 。对于直流电动机,当电枢电压一定时减弱磁通的调速方法就属于此种类型。用恒功率调速方法去带动恒转矩性质的负载是不合理的,在高速时电机将会过载。 因此,对恒功率负载,应尽量采用恒功率调速方法;而对恒转矩负载,应尽量采用 恒转矩调速方法。这样,电机容量才会得到充分利用。 2、 直流电动机调速的静态指标 1) 调速范围: 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能提供的最高转速n max 和最低转速n min 之比叫做调速范围,通常用D 表示,即 min max n n D =

直流无刷电动机工作原理与控制方法

直流无刷电动机工作原理与控制方法 序言 由于直流无刷电动机既具有交流电动机的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一系列优点,又具备直流电动机的运行效率高、无励磁损耗以及调速性能好等诸多优点,故在当今国民经济各领域应用日益普及。 一个多世纪以来,电动机作为机电能量转换装置,其应用范围已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主要类型有同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三种。由于传统的直流电动机均采用电刷以机械方法进行换向,因而存在相对的机械摩擦,由此带来了噪声、火化、无线电干扰以及寿命短等弱点,再加上制造成本高及维修困难等缺点,从而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致使目前工农业生产上大多数均采用三相异步电动机。 针对上述传统直流电动机的弊病,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人开始研制以电子换向代替电刷机械换向的直流无刷电动机。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直至上世纪60年代初终于实现了这一愿望。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电力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许多高性能半导体功率器件,如GTR、MOSFET、IGBT、IPM等相继出现,以及高性能永磁材料的问世,均为直流无刷电动机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相直流无刷电动机的基本组成 直流无刷永磁电动机主要由电动机本体、位置传感器和电子开关线路三部分组成。其定子绕组一般制成多相(三相、四相、五相不等),转子由永久磁钢按一定极对数(2p=2,4,…)组成。图1所示为三相两极直流无刷电机结构, 图1 三相两极直流无刷电机组成 三相定子绕组分别与电子开关线路中相应的功率开关器件联结,A、B、C相绕组分别与功率开关管V1、V2、V3相接。位置传感器的跟踪转子与电动机转轴相联结。 当定子绕组的某一相通电时,该电流与转子永久磁钢的磁极所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转矩,驱动转子旋转,再由位置传感器将转子磁钢位置变换成电信号,去控制电子开关线路,从而使定子各项绕组按一定次序导通,定子相电流随转子位置的变化而按一定的次序换相。由于电子开关线路的导通次序是与转子转角同步的,因而起到了机械换向器的换向作用。 图2为三相直流无刷电动机半控桥电路原理图。此处采用光电器件作为位置传感器,以三只功率晶体管V1、V2和V3构成功率逻辑单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