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子生物学笔记基础理论部分汇总

现代分子生物学笔记基础理论部分汇总
现代分子生物学笔记基础理论部分汇总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

第一节染色体

1、真核细胞的染色体具有如下性质:分子结构相对稳定;能够自我复制,使亲子代保持连续性;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命过程;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染色体上的蛋白质包括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它与DNA组成核小体。组蛋白分为H、HA、HB、H、H 。43212组蛋白:histones真和生物体细胞染色质中的碱性蛋白质含精氨酸和赖氨酸等碱性氨基酸特别多,二者加起来约为所有氨基酸残基的四分之一。

3、组蛋白的一般特性:

○1进化上的极端保守:不同种生物组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是十分相似的,特别是H、H4 3

可能对稳定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结构起重要作用。

○无组织特异性2○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3○存在较普遍的修饰作用4○H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554、非组蛋白:主要包括与复制和转录有关的酶类、与细胞分裂有关的蛋白等。5、真核生物基因组DNA:

真核细胞基因组的最大特点是它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而且功能DNA序列大多被不编码蛋白质的非功能DNA所隔开。人们把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值称为C值。在真核生物中C 值一般是随生物进化而增加的,高等生物的C值一般大于低等生物,但某些两栖类的C值甚至比哺乳类还大,这就是著名的“C值反常现象”。

6、真核细胞DNA序列可分为三类:

○。总量的40%~80%不重复序列:在单倍体基因组里,一般只有一个或几个拷贝,占DNA1结构基因基本上属于不重复序列。

○tRNArRNA、总量的10%~40%,各种中度重复序列:重复次数在10~104之间,占DNA2以及某些结构基因(如组蛋白基因)都属于此类。

○个碱10~60。只在真核生物中出现占基因组的10%~60%,由高度重复序列:如卫星DNA3基组成,在DNA链上串联重复高达数百万次,这类DNA高度浓缩,是异染色质的组成部分,可能与染色体的稳定性有关。

7、染色质与核小体:染色质纤维细丝是由DNA和组蛋白构成,DNA和组蛋白构成核小体,核小体连成念珠状构成染色质。

○核小体的装配过程:1两分子的H3和两分子的H4先形成四聚体,然后由HA和HB构成的异二聚体在该四聚体22的两侧分别结合而形成八聚体。长146bp的DNA按左手螺旋盘绕在八聚体上1.8圈,形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每圈约80bp。核心颗粒两端的DNA各有11bp与H1结合,形成完整的核小体。核小体的形成是染色体压缩的第一个阶段。

○染色体的压缩:2DNA双链以左手螺旋盘绕在组蛋白形成的八聚体核心上即核小体------念珠状结构-----核小体结构进一步盘绕折叠形成染色质丝----组成突环----玫瑰花结------螺线圈-----由螺线圈组成染色单体。

8、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真核基因组庞大,一般都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1○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2.

○以上,该特点是真核生物与真核基因组的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占整个基因组序列的90%3细菌和病毒之间最主要的区别○真核基因组的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4○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有内含子结构。5○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6○DNA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和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真核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7○真核基因组具有端粒结构。8模板只含有一个翻译起始点和终单顺反子:真核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即一条mRNA RNA。止点,因而一个基因编码一条多肽链或连在一起,相互之间由一条短的不

编多顺反子:在原核生物中,通常是几种不同的mRNA链含有这样的一条mRNA这种mRNA 叫做多顺反子mRNA。码蛋白质的间隔序列所隔开,指导合成几种蛋白质的遗传信息。9、原核生物基因组:含原核生物基因组很小,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只有很少基因是以拷贝形式存在,且DNA 量很少。、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10○结构简练:原核DNA分子的绝大部分是用来编码蛋白质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不转录1○往往丛集在基因组和蛋白质基因,原核生物DNA序列中功能相关的存在转录单元:RNA2的mRNA的一个或几个特定部位,形成功能单元或转录单元,它们可被一起转录为含多个。分子,称为多顺反子mRNA○有重叠基因:同一段DNA携带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蛋白质的编码基因。3

的结构DNA第二节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NA的一级结构:指DNA1、一级结构特征:DNA 分子是由两条互相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绕而成;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在内侧;DNA 两条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通常情况下分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二级结构:2、Z-DNA

B-DNA和左手螺旋为两大类:右手螺旋A-DNA、链之间形成氢键;双螺旋内部形成的疏水区,消除了介质中双螺旋结构:两条DNADNA链水分子对碱基之间氢键的影响;介质中的阳离子中和了磷酸基团的负电荷,降低了DNA 之间的排斥力、范德华力。。指左手螺旋Z-DNADNA 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DNA的高级结构:指DNA3、(拓扑异构酶或溴乙啶)正超螺旋负超螺旋(拓扑异构酶或溴乙啶)松弛DNA

第三节DNA的复制

1、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过程中,碱基间的氢键首先断裂,双螺旋被分开,每条分子分别做模版合成新链,产生互补的两条链。每个子代DNA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是新合成的。

2、半不连续复制:DNA在复制时,在一个复制叉上同时进行两个方向的DNA复制,一条链的合成是连续的,另一条是不连续的先合成一系列的5'~3'的短片段,然后在DNA连接链DNA酶作用下连接成完整的.

、复制的起点、方向和速度3要解开成两股链分别进行;所以这个复制起点成叉子形式,被称为复制DNA复制时,双链复制是从固定起点开始的。一般把生物的复制单位称为复制子。一个复制子只含DNA叉。分子都是作为单个复制子完成复制的。而DNA有一个复制起点。通常细菌、病毒和线粒体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可以同时在多个复制起点上进行双向复制,即基因组中包含多个复制子。复制主要是从固定起点双向等速复制方式进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DNA 、几种主要的复制方式:4 双链的复制(1)线性DNA 型θ型、滚环型、D(2)环状DNA双链的复制:DNA复制的特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第四节复制的特点:DNA1、原核生物聚合酶都只能延长DNA所有的DNA复制都是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的,而目前所知的模版上合成DNA复制时,往往先由RNA聚合酶在DNA链而不能从头合成DNA链。DNA对于前导链,链。3'末端开始合成新的DNA再由DNA聚合酶从RNA引物一段RNA引物,聚合酶就能以此为起点一直合成下去,DNA这个引发过程比较简单只要有一段RNA引物,需要多种蛋白质和酶的协同作用还涉及到岗崎片这个引发过程就非常复杂,但对于滞后链,段的形成和连接。滞后链的引发由引发体来完成。。获得能量来解开双链DNADNA解链酶:DNA解链酶能水解ATP它以四作用是保证被解链酶解开的单链在复制完成前能保持单链结构,SSB:单链结合蛋白聚体形式存在于复制叉处,待单链复制完成后才离开。复制的特点、真核生物DNA2真核生物的染而原核生物只有一个复制起点;真核生物每条染色体上可以有多个复制起点,不能再开始,而在快速生长的原核生物中,复色体在全部完成复制前,各个起点上的DNA DNA复制,表现为虽有一个复制单元,但却可有多个复制叉。制起点可以连续开始新的

第五节DNA的修复

1、错配修复:一旦复制叉通过复制起点,母链就会在开始DNA合成前的几秒至几分钟内被甲

基化。此后只要两条DNA链上碱基配对出现错误错配修复系统就会根据“保存母链,修复子链”的原则,找出错误碱基所在的DNA链,并在对应于母链甲基化腺苷酸上游鸟苷酸的5'位置切开自恋,再根据错配碱基相对于DNA切口的方位启动修复途径,合成子链。

首先由核酸内切酶识别DNA2、切除修复:包括碱基切除修复和核苷酸切除修复。步骤:○1由DNA解链酶将有损伤的DNA片段解离的损伤位点,在损伤部位的5'侧切开磷酸二酯键○2○链,填补已切DNA5'~3'方向合成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完整的互补链为模板,按3由DNA链连接酶新合成的DNA片段与原来的DNA断链连接起来。除的空隙○43、重组修复(复制后修复):

○在损伤的对应部位出现缺口链复制时,产生的子代受损伤的DNADNA1○上相应片段填补母链DNADNA进行重组交换,将母链与有缺口的子链另一条母链DNA2DNA的缺口,而母链DNA 出现缺口

○的缺DNA聚合酶催化合成一新的DNADNA片段填补母链以另一条子链DNA为模板经3口,最后DNA连接酶连接,完成修补。

4、DNA的直接修复

5、SOS反应:包括诱导DNA损伤修复、诱变效应、细胞分裂的抑制以及溶原性细菌释放的修复和产生变异。DNA噬菌体等。包括两个方面.

DNA的转座第六节

上可自主复制和移位的基本单位。插入序列是最简单的、转座子:是存在于染色体DNA1 DNA 的正常组成成分。转座子,它不含任何宿主基因,它们是细菌染色体或质粒

RNA 到从DNA 生物信息的传递---第三章转录的基本过程RNA第一节

中的反义链DNA5-3方向进行的;以RNA链的合成都包括以下几个特点:RNA是按照1、聚合酶催化下;以四种三磷酸核苷为原料,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各个核苷RNA为模版;在有意义链DNARNA带有与酸之间通过形成磷酸二酯键相连,不需要引物的参与,合成的转录起始、通过启动子及转录的延伸和终止。相同的序列。转录的基本过程包括:模版识别、双链相互作用并与之相结合的过程。真聚合酶与启动子DNA2、模版的识别:主要是RNA聚合酶不能直接识别基因的启动子区,所以,需要一些被称为转录调控因子核生物的RNA聚合酶才能与之结合并形成复杂的转录的辅助蛋白质按特定的顺序结合在启动子上,RNA PIC,以保证有效的起始转录。起始前复合物链上第一个核苷酸键的产生。转录起始、起始转录:不需要引物。转录的起始就是RNA3聚合酶一直处于启动子区,此时RNA后直到形成9个核苷酸短链的过程是通过启动子阶段,链上掉下来并导致转录重新开模版链的结合不够牢固,很容易从dnaRN链与DNA新生的个以上核苷酸并离开启动子区,转录就进入正常的延聚合酶成功的合成了9始。一旦RNA 伸阶段。一般来说,通过启动子的时间越短,该基因转录起始的频率也越高。链移动并使新因子离开启动子后,核心酶沿模版DNARNA聚合酶释放σ4、转录的延伸:RNA链不断延长的过程就是转录的延伸。生聚合酶不在形成新的磷酸二酯键,RNARNA转录的终止:当链延伸到转录终止位点时,5、杂合物分离,转录泡瓦解,DNA恢复成双链状态,而RNA聚合酶和RNA-DNARNA 链都被从模版上释放出来,这就是转录的终止。

第二节转录机器主要成分

1、RNA聚合酶:

○在细菌中,一种RNA聚合酶几乎负责所有的mRNA聚合酶:、rRNA、tRNA原核生物RNA1的合成。大多数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的组成是相同的,大肠杆菌RNA聚合酶首先由2′亚基和一个ω亚基组成的核心酶,加上一个σβ亚基、一个β亚基后则成亚基、一个个α为聚合酶全酶。转录的起始过程需要全酶,由σ因子辨认起始点,延长过程仅需要核心酶的催化。

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的组成分析

○聚合酶:真核生物的RNA2

聚合酶全酶对启动子的识别,聚合酶与启动子RNA2、转录复合物:模版的识别阶段包括序列中有一小段双链被解开。对强DNA可逆性结合形成封闭复合物,聚合酶全酶所结合的开放复合物与最初是快反应。启动子来说,从封闭复合物到开放复合物的转变是不可逆的,DNA聚合酶、NTP相结合并在两个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后即转变成包括RNA的两个的三元复合物。和新生RNA

启动子与转录起始第三节

、启动子区的基本结构:1○聚合酶,使之与模版DNA序列,能活化RNA启动子:是一段位于结构基因5'端上游的1链准确的结合并具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因为基因的特异性转录取决于酶与启动子能DNA聚合酶的亲和力,从而影响了基RNA否有效的形成二元复合物。启动子的结构影响了它与因的表达水平。○10bp其中央大约位于起点上游个核苷酸TATTAPribnow区:组成的保守序列,是一个由53区。处,所以又称-10○TTGACA -35区域也有一段保守序列,共同序列是-35区:在转录开始位点上游4因子σ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位点,能与-35位的TTGACA区是区和-10位的TATA 相互识别而具有很高的亲和力。聚合酶并不直接识别碱基对本身,而是通过氢键互补的方式加以识RNA2、启动子的识别:别。相结合,形聚合酶首先与启动子区闭合双链DNA、RNA聚合酶与启动子区的结合:RNA3酶分子能以正确然后经过解链得到二元开链复合物。一旦开链区解链,成二元闭合复合物,的取向与解链后的有关单链相互作用,形成开链复合物。,区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6~19bp-35区与-10、4-10区与-35区的最佳间距:在原核生物中,20bp都会降低启动子活性。小于15bp或大于5' 可位于转录起始点的增强子是DNA上能提高转录起始效率的序列,5、增强子及其功能:端,而且一般与所调控的靶基因的距离无关,其特点如下:或3'○10kb远距离效应:一般位于上游-200bp处,但可增强远处启动子的转录,即使相距大于1也能发挥作用。○无方向性:无论位于靶基因的上游还是位于靶基因的下游或内部都可发挥增强转录的作2用。○顺式调节:只调节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靶基因,而对其他染色体上的基因没有作用。3○无物种和基因的特异性:可以连接到异源基因上发挥作用。4○具有组织特异性:增强子的作用需要特定的蛋白质因子参与。5○的构象有关。有相位性:其作用和DNA6○有的增强子可以对外部信号产生反应。7结合而改变模版DNA、转录的抑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DNA模版功能抑制剂,通过与6 聚合酶结合而抑制其活力。RNA 聚合酶的抑制物,它们与RNA的功能;第二类是

第四节原核与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比较

1、原核生物mRNA的特征:

○半衰期短1○多以多顺反子的形式存在2○A端也没有多聚尾巴或者很短3'5' 端没有帽子结

构,3的特征mRNA、真核生物2.

○5'端有帽子结构1○绝大多数3'端有poly A尾巴2○聚合酶Ⅱ进行转录,真核基因几乎都是单顺反子凡是编码功能的真核基因都能通过RNA3,只包含一个蛋白质信息。mRNA

终止和抗终止第五节

因子的终止:(1)依赖于ρRNA的水解促使新生ρ因子能水解各种核苷三磷酸,实际是一种NTP酶,通过催化NTP 链从三元转录复合物中解离出来,从而终止转录。因子的终止:(2)

不依赖于ρ终止终止子,模板上存在终止转录信号—每个基因或操纵子都有一个启动子和一个终止子。容易形碱基的二重对称区,由这段DNA转录产生的RNA位点上游一般存在一个富含GC,

3'端为寡聚U因此转录产物的成发卡式结构。在终止位点前面有一段4-8个A组成的序列,这种结构特征的存在决定了转录的终止的茎-环结构的抗终止和依赖于蛋白质因子的转录终止。(3)抗终止:破坏终止位点的RNA

从mRNA到蛋白质第四章生物信息的传递

个核苷酸代表一按3mRNA1、翻译是指将链上的核苷酸序列从一个特定的起始位点开始,个氨基酸的原则,依次合成一条多肽链的过程。

三联子—-第一节遗传密码1、遗传密码的性质:○密码的连续性:一个密码子接一个密码

子连续的阅读直至终止密码1○密码的简并性:由一种以上密码子编码同一种氨基酸的现象称为简并,对应于同一氨基酸2的密码子称为同义密码子。○密码的通用性和特殊性:遗传密码无

论在体内还是在体外,也无论是对病毒、细菌、动物3被用来编码色氨酸。还是植物而言都是

通用的。特殊性,支原体中终止密码子UGA○的反密码子在核糖体内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相互

作用: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tRNA4在密码子与反密码子配对过程中,上的密码子相互作用的。是通过碱基的反向配对与mRNAtRNA,因而使某些“第三对碱基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摆动”前两对严格遵守碱基配对原则,1个以上的密码子。可以识别

第二节tRNA

1、t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处于关键地位,它不但为每个三联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提供了接

合体,还为准确无误的将所需的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上提供了运送载体,所以,它又被称为第二遗传密码。

的结构:tRNA、

2.

端,7个碱基长的臂,其中包含5'受体臂(accept stem,也被称作amino acid stem)是一个所3'端。受体臂有可能含有非Watson-Crick3'端羟基(OH)(能结合氨基酸于其上)的与有序列,在翻译时,帮助酶识端的CCACCA tail)是tRNA分子3'尾(发现的碱基对。.CCA tRNA。别个碱基的臂,通常含有二氢尿嘧啶)的端部4D arm)是在一个环(D loopD臂()。(dihydrouridine 包括一tRNA个碱基,包括反密码子(anticodon)。每一5反密码子臂(anticodon arm)有)lysine 个特异的三联反密码子序列,能够与氨基酸的一个或者多个密码子匹配。例如赖氨酸((一些反密码子可以与多于一UUUAAA,相应的tRNA的反密码子可能是的密码子之一是。摆动”)个的密码子匹配被称为“个碱基的茎,包括序列5TψC。T臂(T arm)是的功能:运输的工具转运氨基酸;解读mRNA的信息。3、tRNA 、tRNA种类:4○其tRNA,能特异性的识别mRNA 模板上起始密码子的tRNA起始tRNA和延伸tRNA:叫1tRNA

他的统称为延伸○tRNA tRNA:代表同一种氨基酸的tRNA叫同工同工2○校正tRNA:分为无义突变和错义突变校正。3结合的特异性酶,由它决定氨基酸能否tRNA合成酶:是一类催化氨基酸与tRNA、氨酰5 结合,既能识别tRNA,又能识别氨基酸,对两者都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与对应的tRNAAA+tRNA+ATP 催化反应:AA-tRNA+AMP+PPi

第三节核糖体

1、核糖体的结构:

○和许多不同tRNA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都含有一个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1的蛋白质分子。

○核糖体蛋白。核糖体上有多个活性中心,每个中心都由一组特殊的核糖体蛋白质构成,形2成一个多种酶的结合体,单个酶或蛋白质只有在这个总体结构上才拥有催化性质,他们共同承担了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任务。

○。RNA核糖体3、核糖体的功能:2.

;合成的场所,选择对信息专一的AA-tRNA-tRNA ,既肽基同时容纳另一种携带肽链的tRNA: 核糖体包括至少五个活性中心的部位、肽基转移部-tRNA结合部位、结合或接受AA-tRNA部位、结合或接受肽基mRNA 位及形成肽键的部位。

第四节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学基质

1、氨基酸的活化:氨基酸必须在氨酰-tRNA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活化氨基酸-AA-tRNA

2、翻译的起始:

○原核生物翻译的起始:1fMet、三个翻译起始因子IF-1fMet-tRNA 、IF-2、、需要的7种成分:30S小亚基、模版mRNA2+大亚基、Mg、GTP、50SIF-3第一步:30S小亚基首先与翻译起始因子IF-1、IF-3结合,通过SD序列与mRNA模版结合;

fMet进入小亚基的P位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在第二步:IF-2和GTP的帮助下,fMet-tRNA 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配对;

第三步:带有tRNA、mRNA三个翻译起始因子的小亚基复合物与50S大亚基结合,GTP水解,释放翻译起始因子。

3、肽链的终止:

肽链延伸过程中,当终止密码子UAA、UAG、UGA出现在核糖体的A位时,没有相应的AA-tRNA 能与其结合,而释放因子能识别这些密码子并与之接合,水解P位上的多肽链与tRNA之间的二酯键,然后,新生成的肽链和tRNA从核糖体上释放,核糖体大小亚基解体,蛋白质合成结束。

4、蛋白质前体的加工:新生的多肽链大多是没有功能的,必须经过加工修饰才能转变为有活性的蛋白质:N端fMet或Met的切除、二硫键的形成、特定氨基酸的修饰、切除新生肽链中的非功能片段

5、蛋白质的折叠:新生肽链在细胞内的特定部位,在多种蛋白质的帮助下卷曲成正确构象,大多数蛋白质的折叠是边翻转边折叠的。至少两类因子参与了折叠过程:酶、分子伴侣。

6、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主要是一些抗生素,如嘌呤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抗生素对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可能是阻止mRNA与核糖体结合(氯霉素)或阻止AA-tRNA与核糖体结合(四环素)或干扰AA-tRNA与核糖体结合而产生错读(链霉素)。

专题七、双向电泳与质谱检测SDS-掌握双向电泳中等电聚焦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掌握双向电泳的步骤;掌握质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质谱仪的基本结构;掌握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领域;了解蛋白质电泳凝胶染色的方法;了解双向电泳的应用及优缺点。

3、双向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等电聚焦蛋白质电泳技术:1、SDS-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通过附加电场使利用聚丙烯酰胺形成的凝胶对大分子生物物质(如核酸、蛋白质)

分子不同的按照分子量大小在凝胶中得到分离。变性电泳和非变性电泳蛋白质的聚丙烯凝胶电泳类型:按蛋白质变性与否分为2、。、蛋白质变性:打开二硫键,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故称变性(denature)3)保分钟。为避免复性常使用β-巯基乙醇或二硫苏糖醇(954、变性的方法:DTT℃加热5 护自由的半胱氨酸巯基。SDS-PAGE

5、变性电泳的方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蛋白质在SDS凝胶电场中的运动速度和距离完全取决于其分子量。、6SDS-PAGE 7、SDS-PAGE操作程序:浓缩胶、样品上样、电泳、凝胶染色、脱色、电泳结蛋白质样品制备、凝胶制备:分离胶

果分析

,Tris-HCl缓冲系统,浓缩胶是pH6.8SDS-PAGE凝胶的工作原理:制胶缓冲液使用的是Tris-甘氨酸缓冲系统。分离胶pH8.8;而电泳缓冲液使用却很高,两者之间pH呈弱酸性,甘氨酸解离很少,在电场中泳动效率低;而Cl-浓缩胶中,这由于导电性与电场强度成反比,形成导电性较低的区带,蛋白分子就介于二者之间泳动。一区带便形成了较高的电压梯度,压着蛋白质分子聚集到一起,浓缩为一狭窄的区带。增加,呈碱性,甘氨酸大量解离,泳动速率增加,直接紧随氯离子pH进入分离胶后,胶中蛋白分子根据其固有的带电性和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之后,同时由于分离胶孔径的缩小,大小进行分离。

电泳凝胶染色:考马斯亮蓝染色、银染SDS-PAGE

、等电聚焦2由于其分辨率pH梯度的介质分离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的电泳技术。是利用有0.01pH单位,因此特别适合于分离分子量相近而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组分。可到达研究蛋白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中医学:就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与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基础理论:就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就是阐释与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①中医学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②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双重性 ③中医学就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知识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时期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建立。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其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难经》:继《黄帝内经》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创造性的提出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 《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成书于两汉之间,全书收载365味中药,提出寒凉温热、酸苦甘辛咸之四气五味的理论,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后经宋代林亿等整理而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时期 1)魏晋隋唐时期: 《针灸甲乙经》:晋代皇甫谧所著,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 《脉经》:晋代王叔与所著,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所著,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所著,使脏腑辨证更加完善。 2)宋、金、元时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无择所著,确立了三因之病因分类法。 “金元四大家”:金、元时期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医学流派。 刘完素(河间)主寒凉,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之火热论; 张从正主攻邪,认为病皆由邪生,故“邪去则正安”; 李杲(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治以补益脾胃; 朱震亨(丹溪)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立论而主养阴。 3)明、清时期 出现了大批集成性著作。如明代张介宾之《景岳全书》,李中梓之《医宗必读》,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等。 叶桂(天士),吴塘(鞠通)等为代表,创立了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温病的辨证论治的体系,形成了“温病学派”。 4)近代与现代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 (1)定义:人体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的整体观念贯穿与中医的生理、病理及诊治等各个方面。

(完整版)陈国辉版基础会计笔记

总论第一章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一.会计的产生是适应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1. 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出现剩余产品和生产社会化2. 3.产生的必要性:生产的需要;资源的稀缺性的需要;生产专业化的需要二.会计的发展: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统一的计量单位,单式簿记,1494(一)古代会计(古复式簿记) 没有形成单独的学科。西周时期,1.“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 零星算之为“计” “会计”即“月计岁会” 总和算之为“会” 2.西汉时期,中国产生“三柱结算法” 公式:入—去=余 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本期结余 3.唐宋时期,中国产生“四柱结算法” 公式: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 4.明末清初,中国创建复式记账法——“龙门账” 公式:进-缴=存-该 收入支出资产、债务负债、投资 (二)近代会计(复式簿记运用 20C40年代) 会计史上的两大里程碑:①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会计之父)出版了《算 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 ② 1854年,英国苏格兰成立了爱丁堡会计师协会,会计职业出现。(三)现代会计(20C40年代今) 1.管理会计体系形成,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2.会计信息系统形成。 3.会计准则首先在美国颁布。 三.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附带职能独立职能独立学科 2.实物计量货币的综合计量 3.原始计录与计量单式记账复式记账目标管理 4.手工操作机械操作电算化 第二节会计的涵义 一.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属性(性质) 技术性(自然性):反映生产力的技术与组织的需求,与生产力相联系。 社会性:反映单位经济管理活动,与生产关系相联系。 1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①中医学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②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双重性 ③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知识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时期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建立。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其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难经》:继《黄帝内经》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创造性的提出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 《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成书于两汉之间,全书收载365味中药,提出寒凉温热、酸苦甘辛咸之四气五味的理论,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后经宋代林亿等整理而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时期 1)魏晋隋唐时期: 《针灸甲乙经》:晋代皇甫谧所著,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 《脉经》:晋代王叔和所著,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所著,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所著,使脏腑辨证更加完善。 2)宋、金、元时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无择所著,确立了三因之病因分类法。 “金元四大家”:金、元时期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医学流派。 刘完素(河间)主寒凉,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之火热论; 张从正主攻邪,认为病皆由邪生,故“邪去则正安”; 李杲(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治以补益脾胃; 朱震亨(丹溪)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立论而主养阴。 3)明、清时期 出现了大批集成性著作。如明代张介宾之《景岳全书》,李中梓之《医宗必读》,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等。 叶桂(天士),吴塘(鞠通)等为代表,创立了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温病的辨证论治的体系,形成了“温病学派”。 4)近代和现代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 (1)定义: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的整体观念贯穿与中医的生理、病理及诊治等各个方面。 (2)整体观念主要内容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①生理上的整体性: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 ②病理上的整体性; ③诊治上的整体性。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①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气候 昼夜晨昏的变化 地域环境 ②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2、辨证论治

分子生物学问题汇总

Section A 细胞与大分子 简述复杂大分子的生物学功能及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Section C 核酸的性质 1.DNA的超螺旋结构的特点有哪些? A 发生在闭环双链DNA分子上 B DNA双链轴线高卷曲,与简单的环状相比,连接数发生变化 C 当DNA扭曲方向与双螺旋方向相同时,DNA变得紧绷,为正超螺旋,反之变得松弛为负超螺旋。自然界几乎所有DNA分子超螺旋都为负的,因为能量最低。 2.简述核酸的性质。 A 核酸的稳定性:由于核酸中碱基对的疏水效应以及电荷偶极作用而趋于稳定 B 酸效应:在强酸和高温条件下,核酸完全水解,而在稀酸条件下,DNA的核苷键被选择性地断裂生成脱嘌呤核酸 C 碱效应:当PH超出生理范围时(7-8),碱基的互变异构态发生变化 D 化学变性:一些化学物质如尿素,甲酰胺能破坏DNA和RNA二级结构中的 而使核酸变性。 E 粘性:DNA的粘性是由其形态决定的,DNA分子细长,称为高轴比,可被机械力和超声波剪切而粘性下降。 F 浮力密度:1.7g/cm^3,因此可利用高浓度分子质量的盐溶液进行纯化和分析 G 紫外线吸收:核酸中的芳香族碱基在269nm 处有最大光吸收 H 减色性,热变性,复性。 思考题:提取细菌的质粒依据是核酸的哪些性质? 质粒是抗性基因,,在基因组或者质粒DNA中用碱提取法。 Sectio C 课前提问 1.在1.5mL的离心管中有500μL,取出10 μL稀释至1000 μL后进行检测,测得A260=0.15。 问(1):试管中的DNA浓度是多少? 问(2):如果测得A280=0.078, .A260/A280=?说明什么问题? (1)稀释前的浓度:0.15/20=0.0075 稀释后的浓度:0.0075/100=0.75ug/ml (2)0.15/0.078=1.92〉1.8,说明DNA中混有RNA样品。 2.解释以下两幅图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气一元论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气一元论 中国古代哲学的物质观,从五行的多元论到阴阳二气的二元论,最终统一于气的一元论。“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万物”。天地万物皆本于气,人亦因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生命的共同的本始物质,人的生死、物之盛毁,都是气聚散变化的结果。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标示物质存在的基本范畴,是运动着的、至精至微的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是标示着占有空间、能运动的客观存在。气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本原的粗浅认识,从云气、水气到量子、场,无不涵盖其中,可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气又是一个涵盖物质与精神、自然与社会的哲学范畴,其内涵既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又是主观的道德精神,兼容并包,错综复杂。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就生命物质系统——气、血、精、津、液而言,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活力很强、运动不息、极其细微的物质,是生命物质与生理机能的统一。在生命物质系统的各种具体的物质概念中,气是最大的概念。 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气是絪緼运动,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的生长壮老已,健康与疾病,皆本于气,故曰:“人之生死" ,全赖乎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 总之,气是连续性的一般物质存在,充塞于整个宇宙,是构成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统一性的物质基础。气是构成万物最基本的物质要素,万物是

气可以感知的有形存在形式。气规定万物的本质,气的内涵揭示了气的物质性和普遍性、无限性和永恒性。 天地之气动而不息,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是具有动态功能的客观实体,气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或动静、聚散,或絪緼;清浊, 或升降、屈伸,以运动变化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或形式。天地运动一气,毂万物而生。 气是构成宇宙的物质基础,气聚而成形,散而为气。形和气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而形和气的相互转化则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物之生由乎化,化为气之化,即气化。形气之间的相互转化就是气化作用的具体表现。气生形,形归气,气聚则形生,气散则形亡。形之存亡由乎气之聚散。 气贯通于天地万物之中,具有可入性、渗透性和感应性。未聚之气稀微而无形体,可以和一切有形无形之气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能够衍生和接纳有形之物,成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把天地万物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感应,即交感相应之谓。有感必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气有阴阳是两,两存在于一之中。气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体,阴阳对立的双方共同组成气的统一体,它们是一切运动变化的根源。气之阴阳两端相互感应而产生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人之生死由乎气,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这种生命的物质——气,经常处于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气的这种运动变化及其伴随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称之为“气化”。“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精化为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是对气化过程的概括。 人体的脏腑经络,周身组织,都在不同的角度、范围和深度上参与了

基础会计笔记(精简版)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1.是适应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 2.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出现剩余产品和生产社会化 3.产生的必要性:生产的需要;资源的稀缺性的需要;生产专业化的需要 二.会计的发展 (一)古代会计(古 1494复式簿记):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统一的计量单位,单式簿记,没有形成单独的学科。 (二)近代会计(复式簿记运用 20C40年代) 会计史上的两大里程碑:① 1494 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会计之父)出版了《算 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 ② 1854年,英国苏格兰成立了爱丁堡会计师协会,会计职业出现。 (三)现代会计(20C40年代 今) 1.管理会计体系形成,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2.会计信息系统形成。 3.会计准则首先在美国颁布。 三.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附带职能 独立职能 独立学科 2.实物计量 货币的综合计量 3.原始计录与计量 单式记账 复式记账 目标管理 4.手工操作 机械操作 电算化 第二节 会计的涵义 一.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 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属性(性质) 技术性(自然性):反映生产力的技术与组织的需求,与生产力相联系。 社会性:反映单位经济管理活动,与生产关系相联系。 三.会计学及其分支 1.含义:是人们在长期会计工作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逐渐形成的专门研究会 计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属于管理学科。 2. 分支(P6) 第三节 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职能(即内在功能) 1.核算(反映)职能 提供会计信息 四个程序: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报告 ① 实现条件 三个阶段:记账、算帐、报账输出(报账) ② 特点: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完整性,连续性和 系统性。 2.监督职能 经济业务的真实性 ①监督内容 财务收支的合法性 公共财产的完整性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朱玉贤、最新版)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朱玉贤、最新版)

一、绪论 两个经典实验 1、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实验:先将光滑型致病菌(S型)烧煮杀活性以后、以及活的粗糙型细菌(R型)分别侵染小鼠发现这些细菌自然丧失了治病能力;当他们将经烧煮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混合再感染小鼠时,实验小鼠每次都死亡。解剖死鼠,发现有大量活的S型细菌。实验表明,死细菌DNA 进行了可遗传的转化,从而导致小鼠死亡。 2、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当细菌培养基中分别带有35S或32P标记的氨基酸或核苷酸,子代噬菌体就相应含有35S标记的蛋白质或32P标记的核酸。分别用这些噬菌体感染没有放射性标记的细菌,经过1~2个噬菌体DNA 复制周期后进行检测,子代噬菌体中几乎不含带35S标记的蛋白质,但含30%以上的32P 标记。说明在噬菌体传代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基因的概念:基因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分子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二、染色体与DNA 嘌呤嘧啶 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胸腺嘧啶 染色体 性质:1、分子结构相对稳定;2、能够自我复制,使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3、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命过程;4、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组蛋白一般特性:1、进化上极端保守,特别是H3、H4;2、无组织特异性;3、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4、存在较普遍的修饰作用;5、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5 非组蛋白:HMG蛋白;DNA结合蛋白;A24非组蛋白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 真核细胞基因组最大特点是它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而且功能DNA序列大多被不编码蛋白质的非功能蛋白质所隔开。人们把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称为C值,在真核生物中C 值一般是随着生物进化而增加的,高等生物的C 值一般大于低等动物,但某些两栖类的C值甚至比哺乳动物还大,这就是著名的C值反常现象。真核细胞DNA序列可被分为3类:不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1、真核生物基因组庞大,一般都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2、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的重复序列;3、真核基因组的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占整个基因组序列的90%以上,这是真核生物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最主要的区别;4、真核基因组的转录产物为单顺反之;5、真核基因组是断裂基因,有内含子结构;6、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顺式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7、真核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DNA多态性;8、真核基因组具有端粒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形体官窍之脉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形体官窍之脉 形体官窍,是人体躯干、四肢、头面部等组织结构或器官的统称,是人体结构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五体和五官九窍,以及五脏外华等内容。脏象学说认为,形体官窍虽为相对独立的组织或器官,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又都从属于五脏,分别为某一脏腑功能系统的组成部分。形体器官依赖脏腑经络的正常生理活动为之提供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而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其中与五脏的关系尤为密切。脏象学说采用以表知里的方法,着重通过活动的机体的外部表征来推导人体内部脏腑组织的运动规律,从而确定“象”与“脏”的关系。 形体: 形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形体,泛指人体的身形和体质。狭义的形体,指脉、筋、肌肉、皮肤、骨五种组织结构,称之为五体。五体既与脏腑经络的机能状态密切相关,又与五脏有着特定的联系。五体与五脏这种对应关系称为“五脏所主”。所谓:“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 脉: 在中医学中,脉有多种含义,一指脉管,又称血脉、血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夫脉者,血之府也”(《灵枢·决气》),属五体范畴。二指脉象、脉搏。所谓“按其脉,知其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属四诊范畴。三指诊脉法,属切诊、脉诊范畴。四指疾病名称,属五不女之一,即螺、纹、鼓、角、脉中之脉。

解剖形态:在五体中,脉即脉管,又称血脉、血府,主要指血管,为气血运行的通道。“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脉是相对密闭的管道系统,它遍布全身,无处不到,环周不休,外而肌肤皮毛,内而脏腑体腔,形成一个密布全身上下内外的网络。脉与心肺有着密切的联系,心与脉在结构上直接相连,而血在脉中运行,赖气之推动。心主血,肺主气,脉运载血气,三者相互为用,既分工又合作,才能完成气血的循环运行。因此,脉遍布周身内外,而与脏肺的关系尤为密切。脉与经络、经脉的关系: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其中纵行的主要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的分支为络脉。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而经脉则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经络、经脉的含义较脉为广。实际上,言经络、经脉,则脉亦在其中了。 运行气血:气血在人体的血脉之中运行不息,而循环贯注周身。血脉能约束和促进气血,使之循着一定的轨道和方向运行。饮食物经中焦脾胃的消化吸收,产生水谷精微,通过血脉输送到全身,为全身各脏腑的生理活动提供充足的营养。如果脉中气血数量减少,营养亏乏,就会导致全身气血不足。若脉中气血运行速度异常,运行迟缓则血瘀,血行加速、血液妄行则出血。 传递信息: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人体各脏腑组织与血脉息息相通。脉与心密切相连。心脏推动血液在脉管中流动时产生的搏动,谓之脉搏。脉搏是生命活动的标志,也是形成脉象的动力。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形成,不仅与血、心、脉有关,而且与全身脏腑机能活动也有密切关系。因此,脉象成为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总结完整版

分子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 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有哪些方面? 1、结构分子生物学; 2、基因表达的调节与控制; 3、DNA重组技术及其应用; 4、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 第二章DNA and Chromosome 1、DNA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 2、DNA复性: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分开的两条单链分子按照碱基互补原则重新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的现象。 3、Tm(熔链温度):DNA加热变性时,紫外吸收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的温度,即DNA分子内50%的双链结构被解开成单链分子时的温度) 4、退火: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称为退火 5、假基因:基因组中存在的一段与正常基因非常相似但不能表达的DNA序列。以Ψ来表示。 6、C值矛盾或C值悖论:C值的大小与生物的复杂度和进化的地位并不一致,称为C值矛盾或C值悖论(C-Value Paradox)。 7、转座:可移动因子介导的遗传物质的重排现象。 8、转座子: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上可以转移位置的遗传成分 9、DNA二级结构的特点:1)DNA分子是由两条相互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成;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外侧;3)DNA分子表面有大沟和小沟;4)两条链间存在碱基互补,通过氢键连系,且A=T、G ≡ C(碱基互补原则);5)螺旋的螺距为3.4nm,直径为2nm,相邻两个碱基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34nm,每圈螺旋包含10个碱基对;6)碱基平面与螺旋纵轴接近垂直,糖环平面接近平行 10、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编码蛋白质或RNA的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包括编码区两侧的调控序列和编码序列间的间隔序列。 特点:1)真核基因组结构庞大哺乳类生物大于2X109bp;2)单顺反子(单顺反子:一个基因单独转录,一个基因一条mRNA,翻译成一条多肽链;)3)基因不连续性断裂基因(interrupted gene)、内含子(intron)、外显子(exon);4)非编码区较多,多于编码序列(9:1) 5)含有大量重复序列 11、Histon(组蛋白)特点:极端保守性、无组织特异性、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可修饰作用、富含Lys的H5 12、核小体组成:由组蛋白和200bp DNA组成 13、转座的机制:转座时发生的插入作用有一个普遍的特征,那就是受体分子中有一段很短的被称为靶序列的DNA会被复制,使插入的转座子位于两个重复的靶序列之间。 复制型转座:整个转座子被复制,所移动和转位的仅为原转座子的拷贝。 非复制型转座:原始转座子作为一个可移动的实体直接被移位。 第三章DNA Replication and repair 1、半保留复制:DNA生物合成时,母链DNA解开为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template)按碱

中医基础理论 中基 ppt word版 最全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导论 何谓中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的健康、疾病、预防的生命科学。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学的思维方法。 集结于汉族地区 传统医学(traditional medicine) 中医学学科属性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 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何谓中医基础理论(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中医学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是研究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 是指导中医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元气论Essential Qi Theory、阴阳五行学说Yin-yang Theory and Five Phase Theory 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藏象visceral manifestation 气血津液Qi,Blood, Fluid and Humor 经络meridian and collateral 体质constitution 中医学对人体病理的认识:病因cause of disease、发病occurrence of disease、病机 mechanism of disease 治则治法therapeutic principle and therapeutic method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医学奠基、形成阶段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的标志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难经》:补充《内经》的不足。 《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辨证论治基础。 《神农本草经》:奠定中药学理论的基础。 晋、唐时期:学科分化、临床发展 专科专著问世,学科不断分化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探讨病因病机和临床证候学的专著。 医学教育规范化:设立太医署 宋(金)元时期:学派涌现、理论突破 学派:金元四大家(four medical schools) ——刘完素(刘河间)(寒凉学派the school of cold & cool ) 主火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从火化” ——张从正(张子和)(攻下派the school of purgation ) “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汗、吐、下” ——李东垣(李杲)(补土派the school of invigorating the earth ) “脾胃一虚,百病乃生”、“健脾养胃”、“甘温除热”

中级会计实务笔记全.doc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第一章 总 论 一、会计 管理会计(将来时) 企业会计 → 权责发生制 财务会计(过去时) 行政单位:收付实现制 预算会计 → 事业单位:事业活动(收付实现制) 经营活动(权责发生制) 非营利组织:权责发生制 二、财务目标 1、目标: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帮助。 2、两种观点: ⑴ 受托责任观:更多强调可靠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站在经营者角度。 ⑵ 决策有用观:更多强调相关性(有用),采用其他的计量方法,站在投资者角度。 3、使用人: ⑴ 投资者 ⑵ 债权人 ⑶ 政府(工商、税务、银行、财政、证监会、保监会) ⑷ 社会公众 三、会议基本假设(4个):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 确认 → 确定认可,是不是收入 计量 → 计算、量化、是多少 报告 → 反映 主营业务收→营业收入 收付实现制 1、会计确认基础: 权责发生制 历史成本计价 重置成本 2、会计计量基础: 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

例:下列项目中,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有(B D) A、商誉 B、交易性金融资产 C、无形资产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个,无权责发生制) 1、可靠性:真实、受托责任目标、是会计的灵魂 2、相关性:有用性、决策有用目标,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基础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 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企业(可比性) 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一贯性) 5、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 ⑴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⑵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 ⑶售后租回不确认收入 ⑷分期付款购买商品 ⑸长期股权投资中,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判断标准 6、重要性:通过性质、金额大小来判断 7、谨慎性: 不高估资产、收入和利润,不低估负债、费用和亏损 或有资产:基本确定 或有负债:很可能 ⑴减值准备的计提 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加速折旧摊销 ⑶预计负债的确认 基本确定:95%<X<100% 可能: 5%<X≤50%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题库

第一章、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实体及基因组 1、基因定义 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2、DNA修复 DNA修复(DNA repairing)是细胞对DNA受损伤后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可能使DNA结构恢复原样,重新能执行它原来的功能;但有时并非能完全消除DNA的损伤,只是使细胞能够耐受这DNA的损伤而能继续生存。也许这未能完全修复而存留下来的损伤会在适合的条件下显示出来(如细胞的癌变等),但如果细胞不具备这修复功能,就无法对付经常在发生的DNA损伤事件,就不能生存。对不同的DNA损伤,细胞可以有不同的修复反应。3、DNA损伤 DNA损伤是复制过程中发生的DNA核苷酸序列永久性改变,并导致遗传特征改变的现象。情况分为:substitutation (替换)deletion (删除)insertion (插入)exon skipping (外显子跳跃)。 DNA损伤的改变类型:a、点突变:指DNA上单一碱基的变异。嘌呤替代嘌呤(A与G之间的相互替代)、嘧啶替代嘧啶(C与T之间的替代)称为转换(transition);嘌呤变嘧啶或嘧啶变嘌呤则称为颠换(transvertion)。b、缺失:指DNA链上一个或一段核苷酸的消失。c、插入:指一个或一段核苷酸插入到DNA链中。在为蛋白质编码的序列中如缺失及插入的核苷酸数不是3的整倍数,则发生读框移动(reading frame shift),使其后所译读的氨基酸序列全部混乱,称为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ion)。d、倒位或转位:(transposition)指DNA链重组使其中一段核苷酸链方向倒置、或从一处迁移到另一处。 e、双链断裂:对单倍体细胞一个双链断裂就是致死性事件。 4、同源重组 同源重组,(Homologus Recombination)是指发生在姐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atin) 之间或同一染色体上含有同源序列的DNA分子之间或分子之内的重新组合。同源重组需要一系列的蛋白质催化,如原核生物细胞内的RecA、RecBCD、RecF、RecO、RecR等;以及真核生物细胞内的Rad51、Mre11-Rad50等等。同源重组反应通常根据交叉分子或holiday 结构(Holiday Juncture Structure) 的形成和拆分分为三个阶段,即前联会体阶段、联会体形成和Holiday 结构的拆分。 a、基因敲除 基因敲除(geneknockout),是指对一个结构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基因,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实验,将该基因去除,或用其它顺序相近基因取代,然后从整体观察实验动物,推测相应基因的功能。这与早期生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切除部分-观察整体-推测功能的三部曲思想相似。基因敲除除可中止某一基因的表达外,还包括引入新基因及引入定点突变。既可以是用突变基因或其它基因敲除相应的正常基因,也可以用正常基因敲除相应的突变基因。 b、因转移法 同源重组(homologousrecombination)是将外源基因定位导人受体细胞染色体上的方法,因为在该座位有与导人基因同源的序列,通过单一或双交换,新基因片段可替换有缺陷的基因片段,达到修正缺陷基因的目的。位点特异性重组是发生在两条DNA链特异位点上的重组,重组的发生需一段同源序列即特异性位点(又称附着点;attachmentsite,att)和位点特异性的蛋白因子即重组酶参与催化。重组酶仅能催化特异性位点间的重组,因而重组具有特异性和高度保守性。

基础会计学课程笔记整理

《基础会计学》课程笔记整理 第一章——总论 概念解释 A、会计的定义:一种管理活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 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以提高经济效益和提供经济信息为目的。 会计的职能:反映和监督 B、反映职能:通过专门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从数量上反映会计主体也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 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反映职能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是监督职能存在的依据和基础。 监督职能:利用反映职能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提供经营决策。主要表现在货币监督。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C、会计发展的两个标志 1、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 2、成本会计的出现,管理会计的形成并单独成科是现代会计形成的标志。 3、管理会计,主要偏重于为经营者提供经营决策,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它的数据来源于财务会计和 一种经济评估,数据不需要完全真实,可以是估计。 4、财务会计,主要表现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核算,所有数据来源必须真实和客观,同时也是主管部门 进行经济审核的依据。 D、会计对象: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也可以称作会计客体。实质上是企业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会 计对象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六大基本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F、会计任务 1、反映和监督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支出,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济核算。 2、反映和监督各单位对财经政策,法令,制度的执行情况,维护财经纪律。 3、利用会计信息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会计主体:会计服务的特定单位。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形成会计主体的三个条件:?具有一定 数量的经济资源;?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实行独立核算,提供反映本主体经济情况的会计报表。 2、持续经营: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为会计分期和权责发生制奠定了基础。 3、会计分期:对时间范围的具体细分化,会计法将会计分期划分为,会计年,季度,月,为收付实现制和 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提供了比较基础。 4、货币计量: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真实性原则。 2、重要性原则: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反映。 3、有用性原则:相关性原则。 4、可比性原则:会计核算应按照规定处理办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方便在不同企业间进行横向 比较。 5、一贯性原则:同一企业间,在不同会计分期,财务处理方法要一直,方便不同会计分期间的纵向比较。 如有变更需单独备注。 6、及时性原则 7、清晰性原则 8、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收益性支出: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只与本会计年度相关。 资本性支出:为形成经营能力,在几个会计年度形成收益。 9、配比性原则: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进行比较。 10、权责发生制原则:主要确定本期收入与费用的确定时间。 11、历史成本原则:主要针对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1) 李本强 1.中医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2.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4.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6.“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因而就采取同一方法治疗。 7.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并通过经络纵横广泛地分布,以贯通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津液,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 8.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阴和阳,既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和势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9. 阴阳的对立制约: 正常者如“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常者,则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 10.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2) 李本强 11. 阴阳的转化: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12.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①阴阳的对立制约;②阴阳的互根互用;③阴阳的交感互藏;④阴阳的消长;⑤阴阳的转化;⑥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13. “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14. 凡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阴消阳长)的虚热证,宜用补阴治之。这种治疗原则,称之为“阳病治阴”;又称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15. 凡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盛(阳消阴长)的虚寒证,宜用补阳治之。这种治疗原则,称之为“阴病治阳”;又称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6.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3) 李本强 五行学说、 1.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学领域,主要是以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来阐释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体表与内脏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的统一,从而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

第一章、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实体及基因组 1、基因定义 基因(遗传因子)就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就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就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就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2、DNA修复 DNA修复(DNA repairing)就是细胞对DNA受损伤后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可能使DNA结构恢复原样,重新能执行它原来的功能;但有时并非能完全消除DNA的损伤,只就是使细胞能够耐受这DNA的损伤而能继续生存。也许这未能完全修复而存留下来的损伤会在适合的条件下显示出来(如细胞的癌变等),但如果细胞不具备这修复功能,就无法对付经常在发生的DNA 损伤事件,就不能生存。对不同的DNA损伤,细胞可以有不同的修复反应。 3、DNA损伤 DNA损伤就是复制过程中发生的DNA核苷酸序列永久性改变,并导致遗传特征改变的现象。情况分为:substitutation (替换)deletion (删除)insertion (插入)exon skipping (外显子跳跃)。DNA损伤的改变类型:a、点突变:指DNA上单一碱基的变异。嘌呤替代嘌呤(A与G之间的相互替代)、嘧啶替代嘧啶(C与T之间的替代)称为转换(transition);嘌呤变嘧啶或嘧啶变嘌呤则称为颠换(transvertion)。b、缺失:指DNA链上一个或一段核苷酸的消失。c、插入:指一个或一段核苷酸插入到DNA链中。在为蛋白质编码的序列中如缺失及插入的核苷酸数不就是3的整倍数,则发生读框移动(reading frame shift),使其后所译读的氨基酸序列全部混乱,称为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ion)。d、倒位或转位:(transposition) 指DNA链重组使其中一段核苷酸链方向倒置、或从一处迁移到另一处。e、双链断裂:对单倍体细胞一个双链断裂就就是致死性事件。 4、同源重组 同源重组,(Homologus Recombination)就是指发生在姐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atin) 之间或同一染色体上含有同源序列的DNA分子之间或分子之内的重新组合。同源重组需要一系列的蛋白质催化,如原核生物细胞内的RecA、RecBCD、RecF、RecO、RecR等;以及真核生物细胞内的Rad51、Mre11-Rad50等等。同源重组反应通常根据交叉分子或holiday结构(Holiday Juncture Structure) 的形成与拆分分为三个阶段,即前联会体阶段、联会体形成与Holiday 结构的拆分。 a、基因敲除 基因敲除(geneknockout),就是指对一个结构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基因,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实验,将该基因去除,或用其它顺序相近基因取代,然后从整体观察实验动物,推测相应基因的功能。这与早期生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切除部分-观察整体-推测功能的三部曲思想相似。基因敲除除可中止某一基因的表达外,还包括引入新基因及引入定点突变。既可以就是用突变基因或其它基因敲除相应的正常基因,也可以用正常基因敲除相应的突变基因。 b、因转移法 同源重组(homologousrecombination)就是将外源基因定位导人受体细胞染色体上的方法,因为在该座位有与导人基因同源的序列,通过单一或双交换,新基因片段可替换有缺陷的基因片段,达到修正缺陷基因的目的。位点特异性重组就是发生在两条DNA链特异位点上的重组,重组的发生需一段同源序列即特异性位点(又称附着点;attachmentsite,att)与位点特异性的蛋白因子即重组酶参与催化。重组酶仅能催化特异性位点间的重组,因而重组具有特异性与高度保守性。 5、碱基错配对修复

读书笔记——《中医基础理论》

读书笔记——《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一本彻彻底底的医学本科教材.作为中国医学/哲学的文化瑰宝,中医理论在中国社会的演进上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她系统的科学观点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深深影响了每个中国人的思想、道德、观念,深深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的运作方式。正是如此,我才打算读一读中医的入门书籍,通读之后发现它所蕴涵的思想是如此的有冲击力,我深深的被他的魅力所折服。 《中医基础理论》一书,分为9章,系统的介绍了古代经典中医理论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属中医哲学基础、藏象学说、经络学说。 中医哲学基础,以阴阳学说为基础。它认为宇宙中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类为或阴或阳。阴阳两性是相互对立却又统一的整体。凡属发热、表面、上升、光明等即为阳;反之则为阴。而且不仅事物整体可以又阴阳之分,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可有阴阳之分。总之,阴阳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在阴阳学说的基础上,中医又发现了五行学说。五行是阴阳的再分化,用以描述不同的脏腑的行为特性。就这样阴阳、五行就组成了中医的哲学基础。 至于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则是中医理论在医学上的实际应用,中医不是完全照搬解剖学结论,而是有自己独特的创举。说它是创举,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体现了中医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系统论。在中医看来,人体甚至是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系统内部、系统和系统之间都时时刻刻相互影响着。这就很好的解释了医学中的疾病转移、变化规律。 中医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系统里论和研究方法。也许,他的研究方式和西方科学的研究方法又很大差异,但这并不能抹杀中医对社会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中医再现代科学的发展史中将写下更辉煌的篇章。

会计学基础读书笔记

会计学基础读书笔记 【篇一:会计基础学习笔记整理】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概述????????????????????????????1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11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一节会计要素????????????????????????????15 第二节会计科目????????????????????????????21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会计等式????????????????????????????26 第二节复式记账????????????????????????????30 第四章会计凭证 第一节会计凭证的概述?????????????????????????44 第二节原始凭证????????????????????????????46 第三节记账凭证????????????????????????????56 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67 第五章会计账簿 第一节会计账簿概述????????????????????????? (70) 第二节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与登记规则?????????????????(76) 第三节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79)第四节对账 ?????????????????????????????(92) 第五节错账更正方法????????????????????????? (95) 第六节结账????????????????????????????? (99) 第六章账务处理程序 第一节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104第二节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106第三节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110第七章财产清查 第一节财产清查的概述?????????????????????????114 第二节财产清查的方法?????????????????????????117 第三节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124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