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考答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考答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

2、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容,注重宣传教育、示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哪些原则?

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5、在经济发展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哪“五讲”?

答: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

6、推广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保证是什么?

答:法律法规是推广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保证。

7、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什么实践中去?

答: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去。

8、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容,形成的“四大机制”是什么?

答: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9、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中提出的“三大自信”是什么?

答: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0、新闻媒体如何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

答: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

11、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重点是什么?

答:诚信建设。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中“四德”指的是什么?

答: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13、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要形成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答: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

14、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容是什么?

答: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15、为什么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答: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16、如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实际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领域,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实际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17、党员、干部如何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

答: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带好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

18、怎样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答:坚持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各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19、同志在201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什么?

答: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20、同志在2013年11月26日在考察时的讲话中提出要如何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

答: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21、同志在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提出怎样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阐发和传播出去?

答: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22、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答:爱国主义。

23、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答:改革创新。

2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是什么?

答: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

25、同志提出的“三严三实”是什么?

答: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26、同志对“创业要实”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27、五四运动形成的“五四精神”是什么?

答:爱国、进步、、科学。

28、同志在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是指

什么?

答: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29、同志在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答: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30、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答:一是更加突出了核心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三个倡导”,则更清晰地揭示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确立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二是更加注重了凝练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容,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便于阐发和传播。三是更加强化了实践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向十分明确,每个层面都对人们有更具体的价值导向,便于遵循和践行。

32、深化宣传普及核心价值观,增强认知认同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答:一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持续的灌输,抓好宣传教育始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二是培育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三是培育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

3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做到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

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增添文化的涵、实现文化的关照,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34、云山同志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所有精神文化产品强调了什么?

答:所有精神文化产品都应当有一股精气神,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35、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哪两手抓?

答: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以教育引导实践、以实践深化教育。

36、推动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如何实现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

答:推动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一定要注意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实现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让人们便于参与、乐于参与。

37、推动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如何弘扬正气,压住邪气?

答:弘扬正气,就得压住邪气。推动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还应当把抓建设与抓治理结合起来,集中力量对人们反映强烈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对那些伤风败俗的丑恶行为,对那些激起公愤的缺德现象,要充分运用舆论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予以遏制、加强惩戒,形成社会压力,决不能听之任之。

38、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是什么?

答:党员干部。

39、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云山同志要求党员干部应起到哪些引领带动作用?

答: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带头保持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带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要求普通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

40、我们党选人用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什么?

答:重德。

41、重德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个“德”从根本上讲是什么?

答:这个“德”从根本上讲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42、同志提出的什么样的干部才是“好干部”?

答: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43、推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对先进典型、道德模应该给予怎样关心和帮助?

答:要加大对先进典型、道德模的关心和帮助,不仅要给予舆论上的推崇和道义上的支持,还应当给予物质上的激励和生活上的关心,推动形成好人好报、善有善报的正向机制,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4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形式和载体是什么?

答:志愿服务。

45、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文明建设,在全社会应形成什么样的良好风尚?

答:做文明人、办文明事。

46、省开展“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主题系列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以“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为基本要求,以“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为主题,扎实开展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六文明”活动,推动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为实现中原崛起、振兴、富民强省创造更好社会环境。

47、“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主题系列活动提出的“六文明”是什么?

答: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

48、大力倡导的“六大文明交通行为”是什么?

答: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机动车按序排队通行、机动车有序停放、文明使用车灯、行人/非机动车过街遵守信号等六大文明交通行为。

49、自觉摒弃的“六大交通陋习”是什么?

答:摒弃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占用应急车道、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行人过街跨越隔离设施等六项不文明交通习惯。

50、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主要有哪些?

答: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51、什么是雷锋精神?

答:雷锋精神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支撑,蕴含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赤诚真情,始终具有激发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雷锋精神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取向,把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当作最大幸福,始终具有感动人心、温暖社会的道德温度。雷锋精神以艰苦奋斗为人生品格,崇尚勤俭节约,彰显优良传统,始终具有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长久魅力。雷锋精神以敬业奉献为不变信条,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始终把普通工作岗位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5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说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

53、什么是诚信?

答:诚信是一个道德畴,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54、为什么说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

答:因为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为之人的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诚信表达的涵是守诺、践约、无欺。所以说,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

55、“所至,金石为开”出自于哪位思想家?

答:王充。

56、“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是哪位先哲的名言?

答:孔子。

57、古人认为,一个人要自立于社会,必须有三种精神,这三种精神是什么?

答:信、知、勇。

58、“诚”与“信”的联系是什么?

答:“诚”与“信”有着密切的联系。诚是人在的德性,信则是诚的外在表现。诚于中,必信于外。

59、所谓“徙木立信”,“抱柱之信”,“一诺千金”这三个成语强调的是什么?

答:强调的是诚信品德的高尚。

60、“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是白《侠客行》中的诗句,他的意思是什么?

答: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

6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显著特征和重要品格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显著特征和重要品格是体现整体与局部、社会与个人的在统一。

6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超越。

63、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我们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

6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

65、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三部分?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6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什么为核心?

答: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

67、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开关是什么?

答: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8、什么是道德责任感?

答:道德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道德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道德责任感可以促使人民自觉自愿地选择那些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方式,而且这种选择是超越对自我利益的考虑的。

6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直接的实践基础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7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是什么?

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两大重要思想资源是什么?

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72、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是谁?

答:中国共产党。

73、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关键是什么?

答:群众认同。

7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进步性体现在哪些价值上?

答:在、和谐、公正、自由等价值上充分展示了出来。

75、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答: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76、“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是谁提出的?

答:费孝通。

77、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答:价值观。

7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实践性。

79、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0、什么是社会共识?

答:所谓社会共识,就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事物及其互相关系大体一致的普遍认知,它既是社会整体存在的基础,也是人们判断与行动的价值载体。

81、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答:核心价值观。

82、总书记什么时候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宏伟奋斗目标?

答: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

83、总书记阐述的“中国梦”的深刻涵是什么?

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84、“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答:“中国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人民,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价值。

85、如何实现“中国梦”?

答: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86、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的特征是什么?

答: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87、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的基本容是什么?

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8、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规的主要容有哪些?

答: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89、什么是友善?

答:友善即与人为善,要求人们善待亲友、他人、自然。善待亲人以和谐家庭关系,善待朋友以凝结牢固的友谊,善待他人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善待自然以形成和谐的自然生态。友善是公民优秀的个人品质,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道德纽带,更是维护健康良好社会秩序的伦理基础。

90、如何把友善当成一种道德境界?

答:一要形成惩恶扬善的社会风尚,让追求崇高的行为获得社会的肯定和赞扬,树立和宣传道德典。二要使善行得到善报。当人们见义勇为,无私帮助他人时,要为他们的善行提供有力支持,对于他们的奉献和牺牲进行社会性的补偿。

9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于心的目的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于心的目的是为了外化于行。

9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什么?

答:重在培育和践行。

9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什么?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行动。

94、在全党全社会共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突出哪两个重点人群?

答:必须突出两个重点人群:一是党员干部,二是青少年。

95、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谁?

答: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96、如何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基层党建?

答: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肩负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引导党员群众树立共同理想、弘扬社会新风和自觉抵制不良倾向的重任。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基础性地位,充分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广大党员和群众之中。

97、“打铁还需自身硬”,硬在哪里?

答:“打铁还需自身硬”,硬就硬在中国共产党人所具有的的真理力量,硬就硬在中国共产党人所具有的人格力量。

98、我们党的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来自哪里?

答: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来自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来自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99、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什么?

答: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100、“三贴近”是指什么?

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10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立德树人。

10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是什么?

答:学校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

103、开展学雷锋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答: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

104、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具有哪些突出特点?

答:群众性、实效性、综合性和创造性。

10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哪三个有机结合?

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中国文化与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有机结合,国家政治理想、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人道德准则的有机结合。

106、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原则。

107、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动力是什么?

答:利益杠杆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动力。

108、人最基本的利益是什么?

答:人最基本的利益是物质利益,是决定其他利益的基础。

109、一个人、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能否真正树立起来,最根本的是什么?

答:一个人、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能否真正树立起来,最根本的要将其化为政治信仰、理想追求。

110、新媒体具有哪些特质?

答:交互性、隐匿性、非理性、个性化、真实性等特质。

111、“两个舆论场”是指什么?

答:在当下中国,客观存在两个舆论场,即党报、国家通讯社、国家电视台组成的官方舆论场,都市报特别是互联网构成的民间舆论场。

112、新形势下党面临哪四大考验?

答: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

113、新形势下党存在哪四大危险?

答: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