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后期词人

北宋后期词人
北宋后期词人

第六讲 北宋后期词人

今天我们讲北宋后期词人,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苏门词人,就是跟苏东坡个人有着密切关系的,例如秦观、黄庭坚、晁补之等等。今天我们重点讲秦观。另一个部分就讲贺铸和周邦彦。这两个人和苏东坡本人没有太密切的关系,但是是北宋后期很重要的词人。今天我们就讲这三位词人的情况。

首先说秦观。秦观,字少游,江苏高邮人。现在主要是对秦观这个名字是怎样来的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般人的名字就是父母或者老师什么人起的,没有什么特殊的讲究。秦观的名字倒有几个特殊的说法。一种说法就是秦观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到南方去,看到广陵有一个叫王观的人,才高×学,就给他儿子也起名为“观”,这样秦观的名字就有了;后来等他年纪大一点的时候,听说××有个弟弟叫马少游,风流倜傥,所以就把少游许作自己的字,这样秦少游在某种意义上比秦观的名字还更出名。前些年我读书突然读到这样的材料,这是南北朝齐梁时期的一个重要诗人沈约,他有一首诗《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这样一首诗里有这样的句子:终南表秦观,少室迩王城。翠风翔淮海,衿带绕神坰。秦观、淮海,他的名字和号都有了。如果单独出现一个好像很一般,他的名字,姓名号都一起出现这就难保秦观起名字的时候参考过这首诗,否则他号淮海,又姓秦名观,竟然暗合这首诗,这个现象很特殊。这首诗出现在《昭明文选》里,对我国古代的读书人来说,《昭明文选》是常读的书,把他的姓名、字号都嵌进去了,这首诗就不能等闲视之。这一点供同学们参考,这是我

94年在吉林大学学报上发表的《庚辰读书杂记》上提到的一件事。

秦观比苏东坡小十二岁。他二十九岁的时候专门到徐州去拜访过苏轼,当时苏轼在当徐州知州,在这之前苏东坡对他就有一点了解。苏东坡在当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的时候,从杭州北上经过扬州,秦观在苏东坡住的那个庙里的墙壁上写了好几首诗,苏东坡看了就觉得不错,但是没有署名。后来苏东坡的一个朋友就把秦观写得几百首诗都拿去给苏东坡看,苏东坡看了以后说,大概那个庙里墙壁上的诗也是这个人写的。当时就对秦观留下很好的印象。到秦观二十九岁到徐州拜访苏东坡之后,那是宋神宗熙宁十年四月,等到他拜访回来不久,也就是熙宁十年七月,徐州发大水,这个水灾淹的很厉害,一淹就三四个月。最后在苏东坡的带领下,徐州的老百姓治理了洪水。为这件事,苏东坡自己也盖了一座小楼,叫黄楼。秦观为这件事专门写了一首赋,叫《黄楼赋》,歌颂苏东坡在徐州的政绩。正因为这一点,苏东坡很赏识他。当时苏东坡处境并不好,大家知道他从徐州调到湖州当知州,秦观正好要到杭州看他的叔叔,一路上就跟苏东坡同行,一直到了湖州他还住了几天才到杭州,等到他到了杭州不久就听说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被抓走了,这时候苏东坡的很多门生故旧都避之唯恐不及,就连亲戚都不敢来往。秦观还急急忙忙从杭州赶到湖州来,问苏东坡的家人,有没什么事情能帮忙做一点,这一点后来深深地感动了苏东坡。苏东坡处境很好的时候来投奔他门下,来找他的肯定也远不止秦观他们几个人,到了他下到狱中的时候,多数人都躲避起来了,不敢出头了,有的人还把苏东坡写的诗词统统都上缴出来以划清

界线。但是秦观经得起磨难考验。后来乌台诗案折腾了几年之后,一直到宋神宗去世,宋哲宗上台,整个情势变过来,苏东坡处境好了,他就跟几个人一起推荐秦观,秦观也来到了卞京。但是当时旧党里面派别很多,朝廷里也分三派,一派是朔党,是河北人;一派是洛党,是洛阳一带的河南人;另外一派是蜀党,就是苏东坡为代表的这些人。这样他们把秦观看成是蜀党的人,另外两派的人就排挤他。所以尽管苏东坡推荐了他,他也来到卞京,但是最后还是灰溜溜地回到×州去。又过了几年,一直到宋哲宗元佑五年,这个时候由于范仲淹的儿子范××的推荐,也就是我们前面讲范仲淹的时候提到的“小范老子”范纯仁,这个时候在朝廷居高官,推荐秦观,他才来到朝廷,但是官职也还很小,供职于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但是在这样的几年,苏东坡也还在卞京,他结识了许多当时的社会名流,也就在这个时候形成了所谓的苏门四学士,他和张耒、黄庭坚、晁补之经常是苏东坡的门上客。苏东坡经过乌台诗案也觉得这些朋友是靠得住的,尽管论年龄他们都是学生一辈的,要小得多,这样形成了苏门四学士。秦观沾苏东坡的光没沾到,但是跟着苏东坡倒霉倒了不小。因为他被视作苏东坡的门徒,所以苏东坡后来很快离开京城到杭州当知州,后来又到定州其他几个地方,等到宋哲宗正式亲政,太皇太后去世,就开始排挤旧党。其实,宋哲宗做过苏东坡的学生,为什么对老师的打击这么不遗余力呢?原来宋哲宗尽管当了十六年的皇帝,实际上他当皇帝的时候才虚九岁,太皇太后去世的时候才十七岁,他就活到二十三岁,后来的这六年就是打击旧党的时期,苏东坡就是在这段

时间被贬到海南岛去。他从十七岁到二十三岁,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当时的年龄恐怕比在座的一些同学还小。他年龄那么小,这样往往在政治上也不成熟,所以很容易被一些人利用。实际上后来打击苏东坡的那些人也曾经是苏东坡的学生、朋友,但是最后为了迎合新党,对苏东坡的打击不遗余力变本加厉。一受到打击,秦观在京城就呆不住了,先被贬为杭州通判,这还是个比较好的差事,还没等到到杭州上任,还在路上,一个叫刘拯的人,就说秦观在整理皇帝的实录的时候有篡改行为,把他又改调为监处州酒税,处州也不远,在浙江的丽水,刚刚到处州没多久,有一次把他贬到湖南的郴州,在郴州待了两年,又一次把他贬到广西的横州,最后贬到广东的雷州,雷州半岛和海南岛隔海相望,后来一直到宋哲宗去世,宋徽宗上台大赦,苏东坡业遇赦从海南岛回来,经过雷州的时候——当时秦观还没有遇赦,秦观就把给自己写的挽词读给苏东坡听:婴衅徙穷荒,茹哀与世辞。官来录我橐,吏来验我尸。藤束木皮棺,槁葬路傍陂。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后面写道:奇祸一朝作,飘零至於斯。弱孤未堪事,返骨定何时。修途缭山海,岂免从闍维。荼毒复荼毒,彼苍那得知。一个人还活着好好的时候就给自己写挽词,秦观的心态远不如苏东坡。在苏东坡遇赦走了一段时间,秦观也遇到大赦,眼望也能回去了,走到滕州的一个叫光化亭的地方,当时他要水喝,家人倒水给他,他眼睛看着杯子,笑着,突然就死了,死的时候才五十二岁,苏东坡比他大十二岁还比他去世晚一年,苏东坡受到的打击也比秦观更多一些,相比较来说,秦观个人的心态,心胸的宽

大程度远不如苏东坡,这一点是他的弱项,但是秦观的词写的很好,有的词写的极为优美,今天我们选秦观的三首词,一首是他被贬之前写的,也就是他前期的作品,两首是他后期的作品,其中有一首很能代表他被贬之后的心态,同学们把他跟苏东坡被贬在黄州的那些作品比较一下,就能看出两个人风格、为人、处事态度上的差别。

下面我们先看他早期的一首作品《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这是一首爱情词,爱情的对象不是他的夫人。所有宋词里的爱情对象,除了悼亡词作之外,所有爱情词作中所爱的对象基本上都是第三者,而且其中有大多数是妓女。因为一般良家妇女,特别家里有点身份地位的,外姓的男子很难跟他接触到。最能接触到的女子,又是自己妻子之外的,就是妓女。所以古代的爱情诗词和妓女联系在一起的非常多。这首词写于离开杭州之后,前面讲到秦观的身世当中,他和苏东坡一起到湖州,接着他到杭州去看他的叔叔,后来又到了浙江绍兴,当时绍兴知州×××,秦少游住在一个蓬莱阁,这个蓬莱不是山东蓬莱。下面我们来细讲这首词。《满庭芳》是北宋词人秦观前期重要的代表作。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在词的创作上走了一条与他的老师和朋友苏东坡截然不同的道路,他没有太多地受到苏东坡词风的影响,后来元好问笑他写的是“女郎诗”,秦观尽管是一个须眉男子,但是

恐怕性格比较纤细,近于女同胞的心态,他写了许多忧伤哀怨、缠绵悱恻的词,成了婉约派词的集大成者,甚至成了婉约之宗,他自己没有另外开宗立派,而是继承了花间樽前、南唐词的风格。这首词是词人与眷恋的一个女子的离情别景,充满了低沉婉转的哀伤情调。男女的爱情很多时候表现在离别,这首词也是在这个背景中安排的。实际上不但写爱情,也写出自己在政治上不得志。我刚才说到,秦观到徐州看苏东坡的时候就已经二十九岁,到现在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三十多岁。古人说三十而立,但是秦观此时还一事无成,所以也为自己事业上没有任何成就而感到忧伤。这首词的上片描写离别时候的景色以及对往事的回忆,下片就写离别的留念、惆怅之情。全词安排在凄凉秋色的背景下,写伤别之情,把秋色和凄伤的感情融汇为一体,通过对凄凉景色的描写,用婉转的语调来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这是这首词情景交融方面一个显著的特色。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山抹微云,大家知道浙江那一带,杭州绍兴那一带有一些山,应该说我国东部有一些山还是比较大的,就是所谓××山,包括现在所谓瑶灵仙境大概也在那里,那一带还是有些比较高的山。山抹微云,一些淡淡的云彩绕在山头上,用一个抹字,抹是画画的动作,画画的时候抹上浓墨,抹上一点色彩叫抹,在这里山顶上抹上一点微云,天粘衰草,更多的版本上叫做连,而不是粘,这个粘字和抹字联系更密切,所以很多人认为粘字很重要,但是周汝昌先生不赞成这种说法,他说这个“天连衰草”是有出处的,出于寇准的一首诗,叫做“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周

汝昌先生说,这里用连比粘更好。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如果用连字和刚才的抹字不一样,抹是绘画手段,连字就不具备这个特点。所以周汝昌先生说,写诗词不是越工越好,不是越雕琢越好,也就是说不是越整齐越好。我一直认为,周汝昌是当今活着的真正懂音韵格律的词的研究家,其他人赏析词常常隔靴搔痒,周汝昌先生能说到恰到好处,确实是这样。古代的诗词赏析不要它越工整越好,越整齐有时候反而板滞。画×声断谯门,谯门是楼上有望台的那种城楼的城门。山抹微云,非写其高,盖写其远,它与天粘衰草同是极目天涯的意思,一个山被云遮,便勾勒出暮霭苍茫的境界,一个衰草连天便点出了暮冬的景色,惨淡的气象。既然写的浙江绍兴这一带,天粘衰草已经是冬天的景象,如果在北方那还是秋天,到绍兴,衰草一片已经是冬天,乃至深冬的景象。画角一句点明具体的时间,古代傍晚的时候,城楼吹角来报时。少游这里一个抹字一个粘字极响盛名,但是周汝昌先生却认为不应该用粘,而应该用连。我把这两个观点都告诉同学们,由大家自己去判断选择。云渐渐地围绕着群山,天空渐渐地依偎着×草,如此矫作如此缠绵,通过景物的饱含情感念念不舍婉转地表达岁月如此人何以堪的离别之伤,意在于以断肠的角声打破宁静的氛围,一首凄凉凄厉的离别之歌×响在词人的耳边。他要和这位相好的女子分别了。秦观一生政治上没有什么成就,做不了高官,但和女子很有点缘分,很有女人缘。下面我们讲到另一首作品的时候还有一个凄凉的故事也能说明秦观很得女子的好感,这一点和柳永差不多。唐圭璋老师说,词首写别情,缠绵凄婉,山抹两

句写别时所见的景色以示感伤,画角一句写别时所闻,愈加肠断。唐老的这本《唐宋词鉴赏》,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同学们有机会可以看看。唐老是大家,分析的字不多,但说的都很精辟,所以后人经常加以引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棹是船桨,征棹就是赶路的船停下来,聊共引离尊,大家喝一杯送别的酒,引是举杯的意思。尊是酒杯,也有人把尊字写成樽,暂停写出赋别寄送的本事,离尊说明一派暮色苍茫,行色匆匆的场景。我发现我国很多送别的诗词都安排在黄昏的背景下,我问过很多老先生,虽然都不能给我一个完满的回答,既然都要黄昏了为什么还要赶路呢?不好在家里睡一觉明天起个早走路吗?白天赶路,赶到第一个住宿的地方还能走上八九个小时,为什么要黄昏的时候上路呢?但是这个问题一直都没有给予一个满意的答复,欢迎大家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古代送别诗词都是在黄昏背景下。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他这次在绍兴是住了较长一段时间,显然他和这位相好的女子的爱情就发生在他住在蓬莱阁这段时间。多少蓬莱旧事,这里不要到别的地方找原因,就是因为他在绍兴住的地方叫蓬莱阁。多少蓬莱旧事,因为现在要分别了,跟这位女子曾经相好的许多往事,空回首、烟霭纷纷,烟霭,在这里是暮霭,因为黄昏时候有淡淡的水汽升起来,妙在烟霭纷纷四个字,这里虚实相关、前后相顾,纷纷的烟霭直承前面的微云,这是实写,而作日前欢,××××也正与烟云暮霭××××而又迷茫怅惘,这是虚写,实写眼前之景,而虚写过去和这个女子相许的往事,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在这里是虚写,而写眼前的景是实写,这里虚实相

结合。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是太阳快下山的时候,看到残鸦万点,很多乌鸦飞过,营造出残鸦万点这种景象。这几句不是词人的发明,当时晁补之曾经称赞这几句,即使不识字的人也知道这是天生的好言语,其实这几句话是隋炀帝的诗,隋炀帝的这首诗已经不完整了,就剩两句话:寒鸦千万里,流水绕孤村。在这里,加了一个斜阳外,省掉一个千字,造用了隋炀帝的诗。我国历史上好多个亡国之君都很有文采,例如宋齐梁陈的陈后主、隋炀帝、李后主、北宋的宋徽宗,但是做个文学家、音乐家、画家,这些人都各有所长,但是作为皇帝这些人都不行,最后国家亡在他们手里。在这里,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写的一种凄凉又孤单寂寞,乌鸦千万里,但是流水又绕着孤村,倒反而显得很凄凉寂寞。词人此时的心情十分痛苦,他不去刻画痛苦的心情,把它写成一种极美的境界,难怪让人称奇叫绝。但是这个美是一种凄伤的美,一种冷色调的美。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在词牌子里面,这是一首满庭芳,满庭芳下片的开头是一个两字句,销魂是形容快乐或悲伤到极点的样子,心神恍惚不知所以,在这里令人销魂,××的香囊,轻分的罗带把男女之间的分别在这里交待出来了,香囊暗解,罗带轻分两个细节写出了分别的两人之间的深情,这两个细小的动作,也无不流露出分别时双方心中的哀伤,把蜜意柔情、难以割舍之状写得宛然在目。“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这句话是化用了杜牧的一首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写杜牧在扬州的生活。青楼在唐朝以后专门指妓院,但是在这首词里面,想

到“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这里是不是也暗示秦观相好的那位女子也是一位妓女?唐朝、宋朝的时候,都有一些妓女很有文采,唐朝有最著名的薛涛,就是一个妓女,薛涛和很多文学家有交往,而且她自己也会写诗,而且现在还有不少首诗流传下来,她还创造了一个“薛涛笺”,就是专门造了一种纸,信纸,用薛涛的名字命名。宋朝也有这样的人,但没有那么多,著名的不多。在这里,“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他显然是用到杜牧的那个典故,但是有人认为杜牧不是经常逛妓院的那种人,但是话说回来,在今天如果嫖娼,是道德品质问题,当然嫖娼就凭这一条开除党籍,没有什么话说的。但是古人呢,嫖娼不算多大问题,当时党章上没有这一条规定,所以当时的文人反而觉得是一种文人雅事,我们不要用今天的道德观念去看秦观,看杜牧,就是连苏东坡他们也难保不嫖娼,也有这种跟妓女交往的经历,我们不要用今天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古人,同样,也不能用古代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今天。在这里,我们暂且存疑,因为研究秦观的人也没有去研究他在会稽这段时间也没有跟妓女交往的经历,从这首词当中似乎有这样的痕迹。“此曲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咱们一分别,什么时候能再见呢?说不上,突然袖子上多了许多擦眼泪的痕迹,这一点说明作者对这个女子还是一往情深的,正好是对前面“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的一种否定,他并不薄幸,并不少情寡意,不是那种薄情郎。“伤情处,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随着送别的这一段时间,难分难舍,正是伤情的时候,回过头看到城墙上灯火已经亮了,天已经暗下来了。“望断”这两个字,好像作者是行人,是离开会稽的,

前面有些场景是实写,有的是带有一点回忆的笔触,所以周汝昌先生就说,这里他是站在行人的角度,也是见面的离开的笔调来写这首词。这首词为秦观赢得了极高的声誉,特别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这两句写出了满纸的凄凉之色,一派伤别之情,整首词作者激情澎湃,这是一首慢词,作者却能把写景抒情处理得非常好,这一点跟北宋的许多其他词人比如晏几道,晏几道只比秦观略微早一点点,晏几道多写一些小令,小令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些片段,不像秦观在这里可以铺写,既有大段的写景,又有长篇的抒情,把情和景交织得很好,所以在这里遣词造句,意新语工,但又寓工丽于自然,婉转而又含蓄,有画景也有诗情,这首词写得非常成功。柳永有很多慢词,但是能达到这首词水准的也还不是很多,秦观一上来,三十几岁的时候,写词不多就能达到这种境界,非常不容易,所以周济说“此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他在这里也有自伤身世,他跟这个女子的分别也是有一部分为生活所迫,因为他家境不是很好,秦观家里比较穷,不能像一些纨绔子弟那样没有工作、没有官做也还能生活得挺好,秦观做不到这一点,他不能长期住在绍兴,他要去求官,要去参加考试。谭献说,“淮海在北宋,如唐之刘文房。下阙不假雕琢,水到渠成,非平钝所能借口”,刘文房是刘禹锡,他把秦观跟刘禹锡比,刘禹锡学习了许多民歌风格,应该说刘禹锡的成就不如秦观,秦观词达到的成就很高,刘禹锡这个人很有政治骨气,这一点非常叫人佩服,但是他再好的作品总觉得差一点,除了那个绝句之外,像“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那一首是无懈可击的,但是那是绝句,

真正写得长一点的作品,刘禹锡写得太好的不多,尽管他的政治才能看来不错,但是写诗词的才能并不比秦观更高。唐圭章老师说,“此首写别情,缠绵凄婉。‘山抹’两句,写别时所见景色,已是堪伤。‘画角’一句,写别时所闻,愈加肠断”。

下面讲他著名的《鹊桥仙》这首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我国由来已久,《诗经》里就有这样的痕迹,到汉朝,《古诗十九首》里面就有一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就有这样的诗篇,各代都把牛郎织女看作是忠贞爱情的象征,认为牛郎织女虽然被王母娘娘活活地拆散,但是喜鹊每年都搭上一座桥,让他们每年能见上一次。其实牛郎织女是天上的两颗星,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讲,牛郎星是天上的一等星,它的天文学名称叫“河鼓二”,或者叫“天鹰座α星”,它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之一,呈银白色,距离地球16.7光年,它的直径是太阳的1.6倍,是比较亮的。织女星比牵牛星还要亮,织女星是天琴座α星,织女星的卫星是0.07号星,也就是说比一等星亮度还要大,而且织女星距离地球26.3光年,比牵牛星距离地球要远10光年左右,要远得多,结果亮度还超过牵牛星。天上还有一个叫扁担星,就是河鼓三星,河鼓,就是我们刚才说牵牛星是河鼓二,河鼓三星中间是牛郎星,

两头各一小星,就好像牛郎为了去追织女,还挑着一根扁担,一头挑着一个小孩去追她的,过河去,这样叫扁担星,形成一个扁担形,一头一个小星,中间一个大星,正好,牛郎星在中间,这就是河鼓三星。大概天上就有这么几颗星,我们的老祖宗就看到了,它们都是天上的恒星,比太阳还大得多,这么多年来,在天上的位置是有所变化的,但是变化不是很大,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就传说了很多很多的故事,大家知道,跟整个宇宙的历史比起来,我们人类这两三千年也是可以近于忽略不计的。大家知道,这里提到银河,银河当中有2000多亿颗恒星,光太阳系距离银河的中心就有2.3万光年,其实刚才同学们是不是听出来了一点问题,织女星距离地球是26.3光年,牛郎星距离地球16.7光年,他们之间距离多少,少说也是10点几光年,它们要在一条线上,牛郎星跟织女星,三点在一直线上,织女星距离牛郎星也要10点几光年,每次它们相见的时候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前进的话,它们也得走10年以上,每年见一次面是不可能的。除非它们在时光隧道里前进,这个速度要远远大于每秒30万公里,它们一年才能见一次面,而且一年到头都在赶路,就是见了面回去,回去之后又赶过来,这样也要光的速度的20倍以上,因为它折光年嘛,还要来回呢,它就要20光年。但是,人们过去对天了解太少。这首词是歌颂美好的爱情的,是一首爱情词的千古绝唱,借牛郎织女的故事来抒发自己的爱情观,写得非常成功。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也是我们中国的情人节,好多诗里面都写到七夕这一天,但是能写到秦观这样,非常少见,旧时妇女们也利用七月初七这一天乞巧,向天上

许几个愿,希望在爱情这方面能达到自己的理想,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其中能够传诵不衰的千古绝唱只有这首《鹊桥仙》,所以这一首,我相信绝大多数同学都会背了,但是我还是要讲一讲。“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纤云”是很细密的云,天上一丝一丝的云;“弄巧”,民间有七月七日看巧云的说法,很多农村的姑娘名字就叫巧云,叫巧云她就是七月初七生的,七月初七这个时候,刚刚才入秋,入秋之后,天上的云彩已经不是很多,甚至秋高气爽的时候,天上的云彩不是很多,但是很美。“飞星传恨”,天上也有些流星,因为牛郎织女是两颗星,爱情难以完全美满的遗憾,毕竟在传说中,它们一年也只有一次能相见,只能见上一面,你想想看,如果要做夫妻的话,一年只能见一次面,跟坐牢差不太多,坐牢一年还不止可以探一次,夫妻一年就见上一面,这够残酷的。“飞星传恨”指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在传递它们的离愁别恨。前两句写云,写星星,都借用人的情绪,“纤云”在“弄巧”,而“飞星”也在“传恨”,为下文对牛郎织女抒发自己的感受埋下伏笔。“银汉迢迢暗度”,这里是从《古诗十九首》当中“迢迢牵牛星”那个句子变化而来,“银汉”,银河,要渡过银河去,银河在我们地球上看,就是天上的一条星星带带,但实际非常非常大,天上像银河这样的星系,宇宙中还有很多,但仅仅银河系,它里面就有2000多亿恒星,银河要2.5亿年旋转一次,这个银河已经大得不得了了,据现代天文学认为,宇宙还在继续膨胀,随着现在人们使用望远镜,能够看见银河系之外的一些星系了,但是就是看到,不是看得清楚,而是根据它的光谱,用仪器来进行分析,那里有星星存在,实际上用

望远镜也看不见那些星星。“暗度”就点出他们的一个“恨”字,他们千里迢迢来相会,还有点偷偷地,靠着喜鹊搭成一个桥,同学们想想,天上的星星靠喜鹊把它们连起来,这更是神话故事了,要多少个喜鹊从牛郎星到织女星,十点几光年的路程,那是简直不可思议的。上阕结尾两句写得最好,“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七月初七是初秋季节,“金风”是秋风,“玉露”也是对露水的美称,“金风玉露”这四个字非常切合初秋季节的景象,晚了也不行,晚了就有霜,就不是露水了,秋风用“金风”,非常好,写牛郎织女相会的场面,写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哪怕每年在金秋季节见上一面,就超过人间的许许多多,天上的一次相逢抵得上人间的千变万变,这句话的“金风玉露”是秋风和白露,在这里是有出处的,最早出于李密的《淮阳感秋》这首诗,“金风扬初节,雨露凋晚林”,后来唐太宗李世民诗当中就有“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许敬宗诗当中就有“玉露交珠网,金风度绮钱”,沈佺期诗当中就有“金风吹绿梢,玉露洗红箨”,萧至忠诗“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一直到李商隐,实际上杜甫诗当中也有,《秋兴八首》的第一首就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只不过他没有用“金风”,李商隐第一次在《辛未七夕》这首诗当中,把“金风”、“玉露”连在一起用,“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一点跟他下片的那个“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一致的。“人间无数”,人间的婚姻也是千千万万的,同学们都希望找到自己理想的对象,这是很对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实际上完美的

对象是不存在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这里写到相恋时难,佳期相会之后,又得依依惜别,“忍顾”是怎忍顾,怎么忍心回头看鹊桥回去的路,用“水”来形容“柔情”,用“如梦”来相容“佳期”,就是把他们一旦分别之后,就盼望这个每年相见的日子,甚至在梦寐中追求这一天。“忍顾鹊桥归路”,怎么能忍心再回头看两个人又一次的分别呢。刚才给我们带来见面欢乐的鹊桥,很快又成了我们离别之路,这里婉转的意思中含有深深的惜别之情,也含有无尽心酸的眼泪。最后这两句是告慰这些爱人们,“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夫妻两个,只要真的感情很好,哪有一定要朝朝暮暮相守在一起呢?这段话很符合人生的哲理,天天在一起的夫妻未必美满。

下面看秦观的《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词作于北宋绍圣四年,离开郴州贬所之前,表达作者对贬地羁旅之慨。我们刚才讲到,他从滁州贬到郴州,然后又到广西衡州,然后又到广东雷州半岛,当然到郴州是在遇赦回来的路上。秦观在被贬的初期还对朝廷抱有一些幻想,希望这一次只是一次噩梦,噩梦很快就会醒来,这段悲惨的事情就过去了,自己很快就能再回到京城去,但是后来发现越贬越远,他对人生就越来越失望,以至于后来在遇赦之

前还为自己写下挽词,这一点他不如苏东坡。大家记住我这样一句话,“要能从黄莲里面嚼出甜味来”,黄莲是最苦的一味中药,要能从黄莲里面咀嚼出甜味来。我之前讲苏东坡的黄州词,现在讲秦观被贬的词,就是要宣传这个观念。秦观承受挫折的能力这一点就差些,我们来看这首词,艺术形式很好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这首词有个副标题叫《郴州遇赦》,当时秦观到郴州的时候,没有安身之处,就住在一个小旅馆里,“雾失楼台”,雾气把楼台都遮住了;“月迷津渡”,到夜晚的时候,月色朦胧,让渡口也看不见了;“桃源望断无寻处”在郴州附近也有个武陵源,就是《桃花源记》中所谓“桃花源”所在地,找不到可以避世的理想的人生境界。这两句不仅对仗工整,也不只是状景,而是情景交融的,“失”和“迷”准确地勾勒出景物的模糊轮廓,又确切地写出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现在他说其地在武陵(湖南常德),湖南不止一个武陵源,郴州距离湖南常德很远,他这里“桃源望断无寻处”,如果说是指看不见还可以说,否则说从郴州想到武陵源有点不切实际,隔得太远了,郴州在湖南的最南部,而武陵源在湖南的最北部,这两这个得很远,好几千里呢。“望断”就是被现实压得无法逃逸的情况下,他希望找到一个世外桃源的地方,这一点呢其实不很切实际。“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可堪”是怎堪;“孤馆”,是小旅馆;关在这个屋子里来躲避春寒,听着杜鹃鸟叫着。杜鹃的叫声与鹧鸪鸟相似,有点像“不如归去”的谐音,杜鹃鸟叫的声音特别凄凉,相传杜鹃鸟是古代蜀国的一个帝王叫杜宇,杜宇手下的一个大将在治水时立了功,他就把国

王让给他做,后来自己又很后悔,最后就变成杜鹃鸟。杜鹃鸟的口是血红的,所以后代的古诗中经常写到这样的句子叫“蜀国曾闻子归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杜鹃鸟的叫声非常凄厉,非常惊心动魄。“杜鹃声里斜阳暮”,春天杜鹃鸟一叫,又赶上黄昏时候,给人一种非常凄凉、孤寂之感,所以《人间词话》中说“自‘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不但哀伤而极于凄厉,所以有人称这样的句子为“犹堪断肠之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驿寄梅花”,这有一段出处,是《荆州记》,东吴的陆凯和范晔是好朋友,于江南寄梅花给长安的范晔,还写下一首小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鱼传尺素”出自于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那首诗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丝是白绸,鱼能传信,后来人们把传信的盒子都做成鱼形的,把鱼打开成两片,合上就成鱼形,里面放着一封信;素是白绸,尺素是书信。“砌成此恨无重数”,大家注意,秦观的词格调不是很高,他都是写“愁”和“恨”,叫人看了他的词高兴不起来,总是哀伤的感觉,给人一种深深的离恨之感,他想到自己的事业、前程在政治党争中风雨飘渺,离恨层层叠叠,牢骚很重,他的牢骚不想屈原那样呼天抢地,直接地抒发,而在用这种文学作品一层层地堆积起来。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郴江绕着郴山转,最后流到潇水和湘水里去,最后一直流到长江,这是词尾的名句,是作者郁闷心情确实委婉的反映,这两句是从戴叔伦的诗“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

人住少时”变化而来。苏东坡特别爱这最后两句,秦少游比苏东坡早一年去世,后来苏东坡写到自己的扇子上就说“少游已矣,虽万人孰赎?”,秦少游是死了,一万人也不能把他赎回来,把这两句诗写到自己的折扇上,苏东坡对秦少游是爱护有加的。这首词写的很悲凉,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坡到惠州,秦少游南迁到长沙,有一个妓女,平生最喜欢秦观的词,到这个时候晓得来的人是秦少游,就对她母亲说,愿意托以终身,从此以后再也不接待其他任何人了。少游赠给她一首词,据说就是刚才那首,其实这是牵强附会,念辞严切,她自己不敢跟着秦少游到贬所里去,就在家里苦等,哪知道秦少游越贬越远,再也没有能回来,后来听说他死了之后,等到他的遗体运送到这来,这个女子前一夜梦见秦少游的棺材要到长沙来,就自己迎接过去,祭别之后,自己就为秦少游自缢而死。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说实话,天下还真有这样有情的人,她跟秦少游交往并不长,而为了他愿意自缢而死。大家会为贾宝玉和林黛玉掉眼泪,为什么呢?因为有情人最终没有“终成眷属”,但是其实他们倒是幸福的,他们终于找到自己的爱,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找到这种爱呢?如果你不在了,有人为你出家做和尚么?如果你娶不到自己理想的妻子,有女子为你殉情而死么?当时我在参观上海大观园时曾写下“姑苏未远,××××,何恋青浦一隅?”,“姑苏”是对林黛玉讲的,姑苏离这里又不远,你就不想家么?为什么迷恋青浦这个角落的地方呢?无非你还恋着贾宝玉。下句是“无猜豆蔻××,已不愧人生一度”,劝慰林黛玉,你和贾宝玉两小无猜的时候,就已经跟知音相伴了,也有十多年啊。人

生活在世上,能与知音相伴十多年已不愧人生了,我们世上的多少人一辈子也没有找到真正的爱,不也过了么?像薛宝钗找到爱了吗?其他如迎春、元春的有几个找到爱了呢?都没有。他们还要追求完满,又要找到心爱的人,最后又要结为夫妻,白头到老甚至还要飞黄腾达,天下那么多好是怎么会被你都占尽呢?所以劝慰她“已不愧人生一度”,后来我的朋友们很称赏这首词,只有对人生有些深刻的体悟,才能说到这个份上。

下面我们讲贺铸,贺铸字方回,卫州人,×××××××××××××××。贺家出过一个大人物,赵匡胤的老婆就是贺家的,跟贺铸隔了好多代了,到贺铸时他们很多人只好做武官去了。贺铸小时候也做过武官,后来改任文官,他的生世都是下层的武官,也只做到州的通判等职务,后来他母亲去世后,他和妻子一直住在苏州,就在这几年里他的妻子后来也去世了,后来离开苏州后做过一些小官,晚年回到苏州直到老死,这就是他一生简单的经历。王国维对贺铸评价很低,说北宋的词人中以贺方回最次,但是平心而论,贺铸的词写得真的很不错,至少他的几首代表作写的极好。

我们看着手《鹧鸪天》,这是一首悼亡词,写得极好: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大家看到这首词,很容易想到我们前面读过的苏东坡的《江城子·乙

中国古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诗坛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诗坛 元佑词人北宋神宗至徽宗年间,以苏轼、黄庭坚、晁补之、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等为代表的词人登上词坛。 两大创作群体: 1.以苏轼为领袖,以黄庭坚、晁补之、秦观等为羽翼的苏门词人群,晏几道和贺铸与苏门词人过从甚密。 2.以周邦彦为主帅组成的大晟词人群。 词风“各尽其力,自成一家”: 苏轼在柳永、王安石之后进一步大力拓展词境而开宗立派,黄、晁二人师法其词而自成面目;秦观学柳永而自辟新境;晏几道承传五代“花间”传统,用小令开创出独特的艺术世界;贺铸从唐诗中吸取养料,豪侠之气与绮丽柔情融为一体;周邦彦在音律、句法和章法上建立起严整的艺术规范,另开一派。 苏轼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词的可读性胜于可歌性;周邦彦则注重词的协律可歌,情感的抒发有所节制而力避豪迈,对词艺的追求重于对词境的开拓。 第一节黄庭坚和晁补之 黄庭坚词的特色: 1.词作雅俗并重。 2.抒情的自我化,表现刚直倔强的个性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3.题材贴近日常生活,多用题序,且体现在词的内容中。

4.艳词露骨,语言俚俗,审美价值不高,内容也不大健康。 黄庭坚论词雅俗并重。承认词是“艳歌小词”,而称赞晏几道词是“狎邪之大雅,豪士之鼓吹”;认为词与诗一样表达“意中事”的言志之体,而赞美张志和的《渔父词》是“雅有远韵”,苏轼《卜算子》词“语意高妙”、“无一点尘俗气”。 晁补之词作最突出的主题是吟咏隐逸,自抒被迫退隐后的心境。代表作是《摸鱼儿》(买陂塘),词中景物描写清新旷阔,安然自适的心境中又饱含着“儒冠曾把身误”的愤激不平,为后来隐逸词的创作提供了范例。词风亦有豪健的一面,诸如写“解弯弓掠地”的将军(《金盏倒垂莲》和“青云少年,燕赵豪俊”(《万年欢》)。 晁补之撰有词话著作《骫骳说》,着重论词艺,开创了词话的新体式,推动了词学理论的发展,其中《评本朝乐章》对当时词人词作的评论比较公允全面。 第二节晏几道词的艺术特色 晏几道词的艺术特色: 1.词里有确指的思恋对象,追忆已失落的往日爱情,表现刻骨铭心的相思。 2.结构多建立在对过去的温馨回忆和现在的苦闷相思这两重今昔不同的情感世界之间。 3.建构梦境以重温往日爱情的甜蜜,营造出缤纷多姿、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第四章 北宋后期的诗词

第四章北宋后期的诗词 第一节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北宋后期诗坛概况: 活跃在北宋后期诗坛的,主要是追随苏轼和受苏轼影响的一些作家。但他们的诗歌主张和艺术风格,却与苏轼判然有别,其中黄庭坚、陈师道成就较高。这一时期的诗歌风尚由中期的指陈时弊、干预现实转向吟咏情性、涵养道德,转向了对诗歌形式的片面追求。但他们为维护宋诗在唐诗之外别立一宗的独立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黄庭坚甚至被认为是最足以体现宋调特色的作家,而且黄庭坚诗歌创作的一些具体的技巧性指导,也为后来的学诗者提供了有法可依的门径。到了北宋末年南宋初期,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就形成了所谓的江西诗派,成为两宋之交诗坛上最重要的现象。 一、黄庭坚(1045-1105)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分宁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诗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也是一个书法家,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朝四大书法家。黄庭坚一生坎坷,政治地位不高。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中进士,政治态度与苏轼接近,先后任国子监教授、太和县令等职,后被贬官到宜州(广西宜山),死于贬所。著有《山谷集》,存词180多首,诗文集《豫章先生文集》 1、在诗歌理论方面,黄庭坚颇引人注目: 第一,他论诗以杜甫为宗,以学杜来反对学李商隐的西昆体,虽然也强调诗歌的社会功用,但主要不是学习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而是专力在杜诗的形式技巧上下功夫。 第二,他主张创新,“文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是他的自白。为了使诗歌创作具有独创性而不落俗套,不惜刻意求新求奇,即使强调学习前人,目的仍是“以故为新”。 第三,在创作方法上,他强调以才学为诗,注重从古人、从书本中寻找灵感。黄庭坚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并把学诗的具体路径概括为两种方法:一种是所谓“夺胎换骨”,即“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就是模拟前人的诗意时,要改换成自己的言词或有所引申发展;另一种是所谓“点铁成金”,(课本p70)就是取前人之“陈言”时,必须经过重新熔铸,使之在自己的诗歌中获得新的意蕴。目的是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 2. 就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而论,黄诗只有少数作品直接反映了社会政治现实,其诗作的主要内容是描述个人生活经历和抒写自我怀抱,揭示了自己卓立独行、不同流俗的内心世界与精神追求,抒发了诗人数遭贬谪、转徙江湖的愤懑之情。此外,他还创作了为数不少的题画诗、咏物诗、论诗诗等,其中也不乏佳作。这些诗歌的题材取向并无显著特点,其独特之处在于:第一,诗人善于从哲学或精神的较高层次来处理日常生活题材,向心灵深处挖掘独特的人生体验,并以独特的手法加以表现,使常见的题材翻出新意和深意。第二,他的诗更加内敛而趋于个人文化生活感觉的表达,更多显示出士人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因此其诗中的人文意象格外丰富、密集。 3.艺术特点:黄诗打破了唐诗藩篱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貌。 第一,黄诗的构思常常是出人意表,不落常格;结构往往是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起接无端,而又以暗线串连。

北宋词人柳永的古诗词和诗句(最新)

【篇一】北宋词人柳永的古诗词 1、《雪梅香》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 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 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 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 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2、《彩云归》 蘅皋向晚舣轻航。卸云帆、水驿鱼乡。 当暮天、霁色如晴画,江练静、皎月飞光。那堪听、远村羌管,引离人断肠。 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 堪伤。朝欢暮宴,被多情、赋与凄凉。 别来最苦,襟袖依约,尚有馀香。 算得伊,鸳衾凤枕,夜永争不思量。 牵情处,惟有临歧,一句难忘。 3、《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暮,参差十万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⒁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向凤池夸。 4、《竹马子》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 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 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 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 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5、《夜半乐》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 怒涛渐息,樵风乍起, 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 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望中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

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 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 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断鸿声远长天暮。 【篇二】北宋词人柳永的古诗词1、《玉蝴蝶》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 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苹花渐老, 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在, 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 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汀! 念双燕、难凭远信,

北宋词人黄庭坚的诗词大全

北宋词人黄庭坚的诗词大全 黄庭坚的诗词篇一 黄庭坚——《满庭芳·茶》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满庭芳·茶》【内容】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 黄庭坚——《醉蓬莱》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醉蓬莱》【内容】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弔影,成何欢意!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重烟水。 黄庭坚——《念奴娇》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念奴娇》【内容】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黄庭坚——《水调歌头》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水调歌头》【内容】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黄庭坚——《清平乐》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清平乐》【内容】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赏析】:此为惜春之作。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其一 投荒万死鬃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赏析:一笑间泯灭所有坎坷艰辛,满心的喜悦直笔道出,可见山谷为人超脱。登高望远,满纸是洞庭波浩渺,洗净染白双鬃的愁思,只有沉醉于美景的闲情逸致。 黄庭坚——《渔家傲》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渔家傲》【内容】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一见桃花参学了。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今后水云人欲晓。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 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内容】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怀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黄庭坚——《谒金门·示知命弟》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谒金门·示知命弟》【内容】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馀生今已矣。

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人

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人 北宋中后期词坛概况 多种风格并存; 名家辈出。 两大体派: A 苏门词人群:以苏轼为中心,黄庭坚、晁补之、秦观、陈师道等为羽翼;此外晏几道与贺铸与苏门词人过从甚密。 主要特色:词的领域顿为扩大,词界的风貌改变,抒情性增强。 B、大晟词人群:以周邦彦为主帅,曾在大晟乐府供职的曹祖、万俟咏等为羽的时期翼。 周邦彦:北宋婉约词的集大成者,其词作重法度,讲格律,进一步深化了词艺,显示了和苏轼不同的艺术追求与贡献。 C 秦观、晏几道、贺铸三人创作各具特色,自成一家。 第一节晏几道 一、生平、作品(p89)(p128)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晏殊幼子。在仕途上不得意,曾任颖昌府许田镇(在今河南省许昌市西南)监,职位低微。其词与乃父齐名,号称“二晏”,风格更接近《花间》。有《小山词》(原名《乐府补亡》)。 黄庭坚:“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二、词作内容 延续“花间”传统,以小令写作男女悲欢离合之情。 “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卷二一) 特色:男女之情写得非常真挚,并且有明确的思恋对象。 晏几道《小山词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家有莲、鸿、蘋、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已而君龙疾废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转人间。 “小莲风韵出瑶池。”(《鹧鸪天》) “赚得小鸿眉黛也低颦。”(《虞美人》) “说与小云新恨也低眉。”(《虞美人》)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临江仙》) 三、艺术特点 1、不表现拥有爱情的欢乐,而是追忆已失落的往日爱情和相思,把爱情当作一种纯精神性的追求。 与性格、经历相关:穷困落魄、生性孤傲、单纯挚情。 “叙其所怀”、“期以自娱”(《小山词自序》)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临江仙》) 2、把自己辛酸不平的身世之感曲折地寄托在男女间的悲欢离合和女性的失意苦闷之中。(p90)《浣溪沙》:“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不将心嫁冶游郎。” 《采桑子》:“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 3、工于言情,善于以回环曲折的笔致抒写心中深挚无奈之情,有浓重的感伤色调。 (1)以梦来重温往日爱情,使词显得如似幻梦。《小山词自序》:“篇中所记悲欢离合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抚然,感光阴之易逝,叹境缘之无实也。” 260首词作,有52首59句写到“梦”。

第七讲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

第七讲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 第一节晏几道秦观 第二节贺铸 第三节周邦彦 一、晏几道 1、晏几道(1038-1110)生平。 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人。晏殊第八子,18岁时父去逝。性格高傲。做过太寺太祝、颍昌许田镇监等小官。 黄庭坚《小山词序》:“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2、刻骨铭心的爱情描写及语淡情深的特点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二、秦观 1、秦观(1049-1100)的生平。 字太虚,后改字少游,高邮(今属江苏)人。元丰八年(1085)进士,元祐五年(1090)除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绍圣元年(1094)出为杭州通判,后远徙郴州等地。有《淮海集》。 2、秦观词情韵兼胜的特点。 《满庭芳》: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3、秦观词的地位和影响。 晁补之《评本朝乐章》:“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秦少游自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 卷二:“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来。” 刘熙载《艺概》卷四:“秦少游词,得《花间》、《尊前》遗韵。” 夏敬观《手校淮海词跋》:“少游学柳,岂用讳言,稍加以坡,便成为少游之词。” 第二节、贺铸 一、贺铸(1052-1125)生平。 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共州卫城(今河南辉县)人。早年作过侍从武官,后为文官,历官至太平州通判。有《庆湖遗老诗集》、《东山词》。

北宋诗人汪洙的诗句大全

北宋诗人汪洙的诗句大全 1.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汪洙《神童诗》 2.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汪洙《神童诗》 3.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汪洙《神童诗》 4.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汪洙《神童诗》 5.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汪洙《神童诗》 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汪洙《神童诗》 7.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汪洙《神童诗》 8.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汪洙《勤学》 9.春到清明好,晴添锦绣文。——汪洙《神童诗》 10.数点雨余雨,一番寒食寒。——汪洙《神童诗》 11.杜鹃花发处,血泪染成丹。——汪洙《神童诗》

扩展阅读:汪洙的著作 汪洙诗才横溢,他先后写了不少五言绝句诗,都是一些便于孩童记诵的短诗。就有当时的塾师们将汪洙所赋的三十多首五言绝句汇编诠补成集,题为《汪神童诗》。《神童诗》文词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儿童记诵,它与《三字经》等同誉为“古今奇书”,成为训蒙儿童的主要教材,流传极广,影响至为深远。尤其如其中的:“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久旱逢甘雨,他乡遇知音,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等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传诵不息。 汪洙成年之后,淹贯博洽,熟悉经史。然而经多次考试,均未能考中。一直到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才得以考中进士,任明州府学教授。由于汪洙为人淳正,是一位好教师,随从他听课的学生众多,有一府之望,世人均称他为“汪先生”。正由于他教授有方,声闻朝廷,到汪洙去世时,特追赠为“正奉大夫”(正四品)衔,给予了较高的优待。留下的著作有《春秋训诂》。

北宋初年文学家徐铉的诗词名句

北宋初年文学家徐铉的诗词名句 1.七夕雨初霁,行人正忆家。江天望河汉,水馆折莲花。——徐铉《驿中七夕》 2.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徐铉《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3.一宿秋风未觉凉,数声宫漏日犹长。——徐铉《立秋后一日与朱舍人同直》 4.忆在庐山始识君,当时惟拟共眠云。——徐铉《送周郎中还司》 5.今夜银河万里秋,人言织女嫁牵牛。——徐铉《陈侍郎宅观花烛》 6.佩声寥亮和金奏,烛影荧煌映玉钩。——徐铉《陈侍郎宅观花烛》 7.寒灯耿耿漏迟迟,送故迎新了不欺。——徐铉《除夜》 8.长和菊花酒,高宴奉西清。——徐铉《茱萸诗》 9.常年寒食在京华,今岁清明在海涯。——徐铉《寒食成判官垂访因赠》 10.似含情态愁秋雨,暗减馨香借菊丛。——徐铉《题殷舍人宅木芙蓉》 11.今日园林过寒食,马蹄犹拟入门行。——徐铉《从兄龙武将军没于边戍,过旧营宅作》 12.一杯寒食酒,珍重送君行。——徐铉《送钱副使黎阳发运》

扩展阅读:生平事迹 先世会稽人,后迁居广陵。父延休,官江都少尹。徐铉十岁能属文,宅居栖霞寺侧。 初事南唐,历官御史大夫、率更令、右散骑常侍,官至吏部尚书。宋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伐南唐。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谋求和平,告太祖曰:“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铉不能对。十一月,徐铉、周惟简再次入奏,徐铉道:“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极恳切,与太祖辩,反复再三,声气愈厉。赵匡胤辩不过,拔剑而起,怒斥徐铉:“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徐铉不敢再言。 南唐亡后,随李煜入观宋太祖,命为率更令。累官至散骑常侍。博学多才,有一只象毙命,取胆不获。铉曰:“于前左足求之。”果得。召问铉,对曰:“象胆随四时在足,今方二月,故知之。”徐铉曾奉旨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完成并雕版流布,世称“大徐本”,又曾编纂《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徐炫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赐李煜自尽。淳化二年(991年),遭庐州女僧道安诬,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属邠州)。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风寒),八月二十六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又别署曰:‘道者,天

宋代文学诗词汇总整编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 一、宋代社会文化背景 崇文抑武的国策;城市经济的繁荣;民族矛盾的激化;理学的兴盛;高度成熟的文化。1、崇文抑武的国策 “杯酒释兵权”;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文官待遇的优厚;军事力量的孱弱。 2、城市经济的繁荣 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士大夫优裕的生活;词的兴盛与传播。 3、高度成熟的文化 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王国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 二、宋代文学成就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宋代文学成就——诗歌 ①宋代非常种重视诗歌创作。诗人众多,著作大盛。而且,宋诗也表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清吴之振《宋诗钞》说:“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深独存。②与唐诗相比,宋诗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③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宋诗内敛温和,平淡瘦劲;唐诗外扬热烈、色泽丰美。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二、宋代文学成就——散文 宋代散文成就超过唐文,表现在: ①文体多样化。欧苏吸收骈文辞采、声调之长,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 ②融合古文的议论、叙事和抒情三种功能,使古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如欧苏之文。 ③风格丰富多彩,整体上平易畅达,简洁明快,更切于实用,奠定了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章局面。 二、宋代文学成就——词 ①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②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成熟。词的声律、章法、句法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③在题材和风格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题材应有尽有。风格上婉约和豪放,清新与秾丽并存。 三、宋词的繁盛和发展 1、宋词的繁盛 ①词是宋代最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学样式。宋代是词创作的鼎盛时期。据唐圭璋《全宋词》辑录宋词作者一千三百余人,词作两万余首。 ②宋词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流派纷呈,风格各异,影响深远。清人焦循把宋词与唐诗、元曲并提为“一代之胜”,王国维把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 2、宋词繁盛的原因 ①唐五代词的传承与影响②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③宋代社会的阶级特点④宋代文人的创作心态 3、宋词的发展 ①北宋前期词坛概况: 北宋前期,词的创作出现兴盛的局面,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代表着这一时期词坛的最高成就。其中,晏殊、欧阳修、张先承袭了晚唐以来的婉约词风,词作多为小令,题材不外是

第二章北宋诗文

第二章北宋诗文

————————————————————————————————作者:————————————————————————————————日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宋元部分)之二 第二章北宋诗文 第一节宋初诗歌与诗文革新运动简介 一、宋初诗歌 宋末人方回在《送罗寿可诗序》中曾云:“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北宋初期,诗歌创作完全笼罩在唐诗巨大的身影下,模习唐人是当时主要的风尚,先后出现了专门学习白居易、李商隐、贾岛和姚合的三大诗歌流派。 1、白体(又称香山体)诗派 宋初效法白居易的一批诗人,这些人多是由五代十国而降宋,虽身居高官,但降臣身份不敢明说民生疾苦,而以点缀歌舞生平以自遣和自得。其代表作家有李昉、徐弦等人,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相互唱和的闲适诗,内容多是宴饮酬唱、流连光景一类,而放弃了白居易关注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传统。 李昉与李至有《二李唱和集》,李昉等人的《禁林宴会集》,徐弦《翰林酬唱集》。他们只模仿了白居易晚年闲适诗的风格,沿袭了五代遗风。故而,在内容上比较狭窄、空洞,讲究形式。如白居易经常在诗中提及俸禄,如“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卷三三《从同州刺史改授太子少傅分司》)等,宋人亦效仿之。“仁宗朝有数达官以诗知名。常慕白乐天体,故其语多得于容易。尝有一联云:‘有禄肥妻子,无恩及吏民。’有戏之者云:‘昨日通衢遇一辎軿车载极重,而羸牛甚苦,岂非足下肥妻子乎?’闻者传以为笑。”(欧阳修《六一诗话》) 2、西昆体 宋真宗时,杨亿、钱惟演、刘筠等18位馆阁文人在编撰大型类书《册府元龟》时,闲暇中互相以诗相唱和。以作诗为官余之消遣娱乐,多是咏物和官场生活之作。杨亿将其编成《西昆酬唱集》,共有诗247首。这些诗作深婉绮丽,多用典故。在语言、音韵、声律上比较讲究。在表面形式上有意向李商隐学习。“时人争效之,诗体一变。”但西昆体诗人没有李商隐那样深沉、炽热的情感与感慨,故内容苍白,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与自立精神,徒具一副华丽的外表而没有神韵。

宋代最杰出的十大词人,呕心沥血留下十首诗词佳作

宋代最杰出的十大词人,呕心沥血留下十首诗词佳作 唐诗宋词,总是让人沉浸在或温婉或忧伤或激昂的情绪之中,经常读一读这些优美的诗词佳作,会提升整个人的精神境界,让人在诗词的浸淫当中,感受到一种美好和优美。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而他的下面这首诗可谓是他的代表典范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来重温一下我们都知道的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全诗吧。《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如果没记错,下面这首是在初中课本里的: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朝于谦诗词10篇

宋朝于谦诗词10篇 于谦(于忠肃,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官至兵部尚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宋朝于谦诗词,来欣赏一下吧。 偶题三首·其三 朝代:明朝|作者:于谦 薰风何处来,吹我庭前树。啼鸟爱繁阴,飞来不飞去。 春归 朝代:明朝|作者:于谦 红芳老尽绿阴肥,到处杨花作雪飞。塞北从来无杜宇,不知何物动春归。 喜高佥宪病痊口号戏之 朝代:明朝|作者:于谦 闻君何事病恹恹,镇日焚香不捲帘。莫怪药囊尝处苦,还知蔗境老时甜。 一团清气难随俗,百瓮黄齑足养廉。造化小儿从此遁,吉人天相不须占。 悼内六首·其三 朝代:明朝|作者:于谦

缥缈音容何处寻,乱山重叠暮云深。四千里外还家梦,二十年前结发心。 寂寞青灯形对影,萧疏白发泪沾襟。箧中空有遗书在,把玩不堪成古今。 凭阑 朝代:明朝|作者:于谦 晚晴公馆有馀閒,独上危楼望远山。散尽白云收尽雨,归鸦背得夕阳还。 冻鹊 朝代:明朝|作者:于谦 独占高枝立,天寒伴侣稀。明朝春意动,好向上林飞。 过招抚冈 朝代:明朝|作者:于谦 重嘘炎烬肇中兴,此地曾经募义兵。古庙数椽谁下马,崇冈千古尚留名。 飘风入树林鸦散,宿雨沾泥野草生。触景兴怀无限意,不堪回首裕州城。 喜雪三首·其二 朝代:明朝|作者:于谦 天时人事两相关,和气絪缊覆载间。涌地银堆千尺浪,攒空玉立万重山。 中郎持节吞毡卧,大将平淮奏凯还。往事悠悠何足论,且祈

丰稔解愁颜。 别四川方伯邢景 朝代:明朝|作者:于谦 十年佐政向中州,一旦超迁宠数优。全蜀行沾张咏化,两河未许寇恂留。 月明巫峡猿争啸,雨过瞿塘水乱流。还惜故人成远别,客中无日不登楼。 春昼曲 朝代:明朝|作者:于谦 东风吹花花不定,红雨纷纷落芳径。唤人啼鸟隔纱窗,巧语关情谁忍听。 柔肠百结苦萦回,却似丁香花未开。花开花谢年年事,可惜流光如箭催。 门外红尘飞紫陌,陌上垂杨弄春色。垂杨只解送行人,不管行人归未得。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朝大臣。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在台阁体流行的高峰期,文人们是忌讳表达激烈的情怀与悲伤的情感的,从而保持了其创作风格的雍容,以便发挥其鸣盛的政治作用。

经典宋代诗词集萃

经典宋诗集萃 - 01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 02 -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张俞《蚕妇》 - 03 -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 04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 05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 06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07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 08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 09 -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惠州一绝》 - 10 -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 11 -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 12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 13 -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 14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 15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16 -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 17 -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杨万里《稚子弄冰》 - 18 -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 19 -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雷震《村晚》 - 20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 21 -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22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其一》

宋朝诗词名句

宋朝诗词名句

:五代词名句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 寒。 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 水。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 李璟《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消翠叶残》 春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 了》

8,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0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一于煜《望江南?多少恨》 11,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12,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一苓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13,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一于煜《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14,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一—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16,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一墩煌曲子词《浣溪沙》 17,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李存勖《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 18,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一罚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 19,闲梦江南梅熟口,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一£甫松《梦江南?兰烬落》 20,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一■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21,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一—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22,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一—温庭筠《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23,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第三章 北宋后期诗坛

第三章北宋后期诗坛 第一节北宋后期诗坛概述 北宋一统局面形成之后出现的安定与繁荣,在仁宗朝治世达到了极致。然而,由于宋王朝一开始就处于积贫积弱与内忧外患之中,因而在仁宗朝的升平景象的背后,深刻的社会矛盾亦已日趋激化。首先,在表面的升平下,由于朝廷的随时恩荫与科举取士,内外官员数额不断增多,贪官冗吏阶层的逐渐形成,使贫富悬殊日益扩大,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其次,宋初的和平与安定,是以对外族强悍势力的妥协和屈辱为代价的,不仅每年向辽、西夏输纳银绢,而且不得不扩充军队,军队人数从宋初的二十万人发展到仁宗时竟增至一百二十余万人。这些不堪负担的内忧外患,到仁宗后期的庆历年间则完全暴露出来并达到极为严重的程度。面对这样的现实,统治阶级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力图革新,以增强国力,兴致太平。庆历二、三年间,范仲淹等人推行的以裁汰冗吏和厚农桑、减徭役为核心的“庆历新政”,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但由于顽固的保守势力的阻挠,新政很快失败。仁宗朝的治世在种种危机与矛盾的深化中结束,短暂的英宗期几乎无所作为,北宋王朝也就在衰乱趋势日益明显之中走入了后期阶段。 从熙宁元年(1068)神宗登位变法,到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约六十年,可称为北宋后期。北宋后期是统治阶级为挽救王朝危机而实行变法的时代,是党争剧烈,内外矛盾爆发终于导致北宋统治全面崩溃的时代。 仁宗后期政治危机的加深,促进了“庆历新政”的出台;新政的夭折,激起了嘉祐年间改革呼声的继续高涨。改革的时代浪潮推动神宗倚重王安石实行新法。熙宁、元丰近二十年的变法改制,虽局部收到理财的实效,但就整体而言,毕竟以失败而告终。变法未能找到摆脱危机的出路,却在士大夫中引起了长期的派争党祸。先是元祐“更化”,次是哲宗“绍述”,再后是赵佶、蔡京的立党人碑之举,新旧两派轮番上台,互相倾轧,变法之争逐渐演变为争权夺利的火併,以致加速了朝政的衰朽,引起了内外矛盾的总爆发。宣和年间宋江、方腊的武装起义刚被扑灭,金国的强兵悍马又动地而来,畏敌如虎的统治集团无心抗战,一味乞降,终于导致了汴京沦陷,徽、钦二帝被掳的覆亡结局。 北宋后期文学就是植根于动荡反复、大厦将倾的时代土壤之上的。然而,神宗、哲宗时代,诗、词、文的创作却臻于鼎盛,到徽、钦两朝文坛气象才渐趋冷落。文学的繁荣和社会的兴旺,有时并不同步出现。北宋文学高潮之所以出现在神宗、哲宗时代,是长期文化积累的结果。北宋前期诗文革新既为文学的长足发展开辟了道路,开国以来的经济发展、文治复兴、人才教育又为文学高潮的出现提供了条件,神宗时的变法、哲宗时的更化和绍述,虽曾引起朝政的动荡和反复,但中原的稳定统一局面毕竟尚未发生剧变,因此文学鼎盛的局面,犹如久经培育的花蕾,便在狂风暴雨未来前的平静环境中应时开放了。当开国一个世纪,文化生活普遍高涨所蕴蓄的内在活力充分挥发之后,文运也便自然地呈现出一种强弩之末的弱化趋势,再加徽、钦时期衰世风雨的纷至沓来,北宋后期文学发展便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尾声。这是北宋后期文学发展的总体轮廓。 北宋前期,经过梅、苏、欧对西昆体的洗削后,宋诗面目有了初步的显露。到了王安石、苏轼时代,宋诗的鼎盛局面方才形成,其标志是出现了有鲜明个性

宋朝诗

Songdaishi宋代诗 宋代诗歌在继承唐诗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有所开拓创造,出现许多优秀诗人作品,形成许多流派,对元、明以后诗歌发展有深远影响,在清代更引起了尊唐、宗宋之争。可见在古代诗歌史上,宋诗是继唐诗而取得显著成就的又一高峰。 宋诗的成就①宋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都有新的开拓和创造。宋诗比之唐诗,在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和表现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等方面都有所扩展;特别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剧烈的历史背景下,诗中所抒发的爱国主义精神比唐诗更炽热和深沉,成为南宋诗歌的基调。在艺术旨趣和风格上,则主要向思想、显露、精细方面发展。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评:“诗有词、理、意兴”,“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杨慎《升庵诗话》卷八说:“唐人诗主情,去《三百篇》近;宋人诗主理,去《三百篇》却远矣。”今人钱钟书《谈艺录》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虽然褒贬态度不同,而指出“理”、“思理”为宋诗特点则同。重情韵者往往含蓄,重思理者则较显露。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凡例》说:“唐诗蕴蓄,宋诗发露,蕴蓄则韵流言出,发露则意尽言中。”吴乔《围炉诗话》卷一亦指出唐诗重比兴,因而“其词婉而微”;宋诗重赋,“其词径以直。”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称:“唐诗妙境在虚处,宋诗妙境在实处。”宋诗又追求精细。《石洲诗话》卷四又说:“诗则至宋而益加细密。盖刻抉入里,实非唐人所能囿也。”颇有见地。所谓“细密”、“刻抉入里”,一方面指宋诗对客观事物的描摹刻画,趋于求新、求细,形容尽致,纤微毕现,与汉魏六朝唐诗的浑成凝重各异其趣。如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评苏轼诗“情与事无不可尽”,就是一例。另一面指宋诗对用典、对仗、句法、用韵、声调等用工更深,日臻周详。如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中评黄庭坚:“会粹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讨古书,穿穴异同,作为古律,自成一家。虽只字半句不轻出,遂为本朝诗家宗祖。”即指出黄诗在句律、体裁方面的穷极变化。与上述数点相联系,宋诗又呈现出议论化、散文化和以才学为诗的倾向,则对诗歌艺术的发展造成好坏兼具的影响。②宋代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和优秀的诗人。宋代诗人如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在中国诗歌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和唐代的一些重要诗人相比,各有特色。他们以自己的优秀诗篇,赢得了后人的称赏。其中特别是苏轼和陆游,人们是把他们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相提并论的。他们的诗歌作品,在某些方面具有典范的意义。③宋代产生了数量很大的诗歌作品。宋诗流传至今的,估计要超过《全唐诗》数倍,已知的诗人,估计有8000人左右。宋诗不仅数量大,而且其中确有大量的好诗。那些杰出的和优秀的诗人留下了大量的好作品,即使一些并非特别负有盛名的诗人,也往往有佳篇流传。宋代的诗歌经过了长期的各种探索,一般说来,诗人们都很重视学习唐人,有的偏重模仿,有的力求在学习中创新。前者如宋初的九僧,南宋后期的四灵诗派等;后者则更为普遍,呈现出争奇斗艳、推陈出新的局面。因此,宋诗中流派较多,各种流派之中也常常有发展演变,诗歌的风格也因之丰富起来,不断地产生出大量好诗。 清代乾隆二十六年诵芬楼刻本《宋诗百一钞》 宋诗的发展严羽《沧浪诗话》曾论到宋诗的流派。一直到清初,研究宋诗的人,大都着眼于流派的演变。而在流派演变之外,同时注意历史发展变化的,始于全祖望《宋诗纪事序》。他讲了宋诗的“四变”:一变是仁宗庆历以后;二变是在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崛起之时;三变是在四灵派出现以后;四变是宋末。清末民初的陈衍,编选《宋诗精华录》,仿照唐诗,分宋诗为

宋代诗概况

宋代诗 宋代诗歌在继承唐诗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有所开拓创造,出现许多优秀诗人作品,形成许多流派,对元、明以后诗歌发展有深远影响,在清代更引起了尊唐、宗宋之争。可见在古代诗歌史上,宋诗是继唐诗而取得显著成就的又一高峰。 宋诗的成就①宋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都有新的开拓和创造。宋诗比之唐诗,在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和表现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等方面都有所扩展;特别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剧烈的历史背景下,诗中所抒发的爱国主义精神比唐诗更炽热和深沉,成为南宋诗歌的基调。在艺术旨趣和风格上,则主要向思想、显露、精细方面发展。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评:“诗有词、理、意兴”,“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杨慎《升庵诗话》卷八说:“唐人诗主情,去《三百篇》近;宋人诗主理,去《三百篇》却远矣。”今人钱钟书《谈艺录》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虽然褒贬态度不同,而指出“理”、“思理”为宋诗特点则同。重情韵者往往含蓄,重思理者则较显露。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凡例》说:“唐诗蕴蓄,宋诗发露,蕴蓄则韵流言出,发露则意尽言中。”吴乔《围炉诗话》卷一亦指出唐诗重比兴,因而“其词婉而微”;宋诗重赋,“其词径以直。”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称:“唐诗妙境在虚处,宋诗妙境在实处。”宋诗又追求精细。《石洲诗话》卷四又说:“诗则至宋而益加细密。盖刻抉入里,实非唐人所能囿也。”颇有见地。所谓“细密”、“刻抉入里”,一方面指宋诗对客观事物的描摹刻画,趋于求新、求细,形容尽致,纤微毕现,与汉魏六朝唐诗的浑成凝重各异其趣。如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评苏轼诗“情与事无不可尽”,就是一例。另一面指宋诗对用典、对仗、句法、用韵、声调等用工更深,日臻周详。如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中评黄庭坚:“会粹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讨古书,穿穴异同,作为古律,自成一家。虽只字半句不轻出,遂为本朝诗家宗祖。”即指出黄诗在句律、体裁方面的穷极变化。与上述数点相联系,宋诗又呈现出议论化、散文化和以才学为诗的倾向,则对诗歌艺术的发展造成好坏兼具的影响。②宋代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和优秀的诗人。宋代诗人如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在中国诗歌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和唐代的一些重要诗人相比,各有特色。他们以自己的优秀诗篇,赢得了后人的称赏。其中特别是苏轼和陆游,人们是把他们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相提并论的。他们的诗歌作品,在某些方面具有典范的意义。③宋代产生了数量很大的诗歌作品。宋诗流传至今的,估计要超过《全唐诗》数倍,已知的诗人,估计有8000人左右。宋诗不仅数量大,而且其中确有大量的好诗。那些杰出的和优秀的诗人留下了大量的好作品,即使一些并非特别负有盛名的诗人,也往往有佳篇流传。宋代的诗歌经过了长期的各种探索,一般说来,诗人们都很重视学习唐人,有的偏重模仿,有的力求在学习中创新。前者如宋初的九僧,南宋后期的四灵诗派等;后者则更为普遍,呈现出争奇斗艳、推陈出新的局面。因此,宋诗中流派较多,各种流派之中也常常有发展演变,诗歌的风格也因之丰富起来,不断地产生出大量好诗。 宋诗的发展严羽《沧浪诗话》曾论到宋诗的流派。一直到清初,研究宋诗的人,大都着眼于流派的演变。而在流派演变之外,同时注意历史发展变化的,始于全祖望《宋诗纪事序》。他讲了宋诗的“四变”:一变是仁宗庆历以后;二变是在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崛起之时;三变是在四灵派出现以后;四变是宋末。清末民初的陈衍,编选《宋诗精华录》,仿照唐诗,分宋诗为初宋、盛宋、中宋、晚宋四期。他在第一卷开始时说:今略区元丰、元□以前为初宋,由元丰、元□尽北宋为盛宋,南渡为中宋,四灵以后为晚宋。他在全祖望“四变”说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较为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