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综合练习题(一)

中考历史综合练习题(一)
中考历史综合练习题(一)

中考历史综合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A.禅让制

B.郡县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王位世袭制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的封建政权是()A.秦B.唐C.元D.隋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位皇帝执政时期的盛世景象?

A .唐太宗

B .唐玄宗

C .康熙皇帝

D .乾隆皇帝

4.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始终是主流。下列历史事件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玄奘西游

C.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D.郑成功收复台湾

5.20多年前一部香港电视剧《上海滩》风靡大江南北,精彩演绎了发生在上海的血雨腥风与儿女情长。与近代史上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瑷珲条约》D.《马关条约》6.下列对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革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付诸实践的人物有

①魏源②康有为③孙中山④张謇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7.重大历史事件的周年纪念活动在“逢五”“逢十”时规模比较大,2012年可以举行此类周年纪念活动的历史事件是()

①俄国十月革命②南昌起义③中华民国建立④中美建交⑤香港回归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8.“关注民生”是近几年全国“两会”的热点。早在100多年前一位伟人也曾将民生作为革命的旗帜,他就是()

A.林则徐

B.孙中山

C.邓世昌

D.鲁迅

9.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下列哪些是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

①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②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取得成功⑤中国对香

港、澳门行使主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④⑤

10. 2007年中国开始实施“嫦娥奔月”的计划。这是中国()

①综合国力提高的表现②第三次科技革命技术成果的应用③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表现④面对当今世界的机遇和挑战采取的行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1.在《开心辞典》中回答问题的小丹遇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是谁?你能帮她问答()

A.居里夫人

B.牛顿

C.伏尔泰

D.爱因斯坦

1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虽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她却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这种政治制度源于英国历史上哪一部法律文件?()

A.《独立宣言》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人民宪章》

13.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大的特点是()

A.革命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殖民统治

C.革命过程中未出现反复

D.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14.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斗争不包括()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美国独立战

C.印度的独立与发展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5.“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这几个片段组合在一起描述的是下列哪个国家的历史()

A.俄国

B.苏联

C.美国

D.中国

16.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但是从今天的形式看,欧洲再次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几乎不存在了。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B.国际联盟成立

C.联合国的成立

D.欧洲联盟建立

17.某历史小组准备举办“中东地区的由来和现状”历史图片展,下列材料中不应该选用的

A.《巴勒斯坦地区图》

B.阿拉法特的照片

C.《科索沃战争示意图》

D.《中东战争示意图》

18.“可口可乐”是著名的美国商标,但是我们喝到的“可口可乐”饮料却很有可能是在中国生产的。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程度加强

B.跨国公司遍及全球

C.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D.中国也注册了“可口可乐”商标

19.2007年1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对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由于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投了反对票,该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这充分说明了()

A. 中苏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

B.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D.未来世界将呈现两极化格局

20.某同学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参考文章是《“冷战”的缘起》《北约与华约的对抗》《从苏东剧变到多极化趋势》。据此判断研究报告的主题应该确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A.世界格局的演变 B.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C.中东局势的动荡 D.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

二、非选择题(21题10分,22题9分,23题7分,24题7分,25题7分)

21.某校八年级(2)班小华同学,在学习中国现代史的过程中,看到一段文字:“历史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民富国强”。为寻找历史事实依据,印证上述结论,他和同学们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屈辱与探索】

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材料一所述,“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含义指什么?其中“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指什么?(4分)

【抉择与奋斗】

材料二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并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材料二所述,“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一例即可)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3分)

【发展与富强】

材料三 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3)材料三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1分)

【收获与拓展】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上述结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懂得了一个道理,请你写出这个道理。(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摘自《第一次握手》

材料二两岸终于完成历史上首次台北会谈,并通过签署协议使两岸

同胞翘首以盼近30年的“三通”梦想成为现实,从而使两岸关系发展迈

出历史性一步。

材料三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走下弦梯,我决定首先伸

出我的手,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四 1993年9月13日,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右)在美国白

宫与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签定和平协议后握手致意。

(1)两次握手分别起到什么巨大的作用?(2分)

(2)海峡两岸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什么?(1分)

(3)尼克松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

了”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美正式建交是哪一年?(3分)

(4)二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虽出现过和平的曙光,但和平进程依然曲折反复,国际社会对中东问题都比较关注。而中东问题的产生除历史、民族、宗教、资源等内部原因外,你可知道还有什么外部原因?中东问题的关键是什么?(2分)

(5)做完这一组材料题你有什么感想?(1分)

23.巴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历史上在这里发生过的一些事件,曾经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标志着法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的开始?该事件中颁布了什么文献?(2分)

(2)图二反映了发生在巴黎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请写出一条。(2分)

(3)图三中《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后确立了怎样的世界体系?签署这一和约的会议对中国权益的损害说明了什么道理?直接导致了中国国内哪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3分)

24.当今世界经济危机是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从而扩散到全世界,美国由此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对美国历史的探究任务。

【步骤一“独立的美国”】

美国是一个没有童年的国家。当盎格鲁——萨克森人来到这块新的殖民地的时候,他们同时带来欧洲最新的民主政体与自由经济。这个不啻给独立后的“初生的帝国”(华盛顿语)带来了当时最优良的新鲜血液。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也说:“北美似乎由上帝的意志决定最终会成为一个国家”。

(1)哪一个文件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任总统是谁?(2分)

【步骤二“创新的美国”】

众所周知,当今美国,人才济济,英才辈出,全球一半多的科技发明都出自美国,每年有1/3甚至1/2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是美国科学家。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发明了轮船。请指出美国在第二次科技(工业)革命中空中交通工具的重大发明。(1分)

【步骤三“挫折的美国”】

1929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040亿美元,到1932年只剩下580亿美元了,美国损失了一半的财富。高速增长的经济像一辆飞驰的战车戛然而止,空前的繁荣演变为空前的危机。危机不仅席卷了美国,而且蔓延到整个西方世界,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都先后陷入了大萧条之中。

(3)美国面对危机挫折,采用了怎样的措施?其措施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分)【步骤四“霸道的美国”】

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是什么?(1分)

(5)美国的发展史给你怎样的认识和启示?(1分)

25.【学史知兴衰】

明、清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出现严重危机的时期,据此回答:

(1)为了维护祖国统一,明清时期坚决反击外来侵略,请举例说明。(至少答出两条)(2分)

(2)新疆和西藏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你写出在清代,中央分别设置什么机构加强对这两个地区的管理?(2分)

(3)近代中国落后了,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清代对外实行了什么样的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了?什么事情之后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的起点是什么?(3分)

中考历史综合练习题(一)答案

1-20:A C B A A D D B D C B B B D B D C D B A

21.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长征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

(3)十一届三中全会。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22.

(1)第一次握手合力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3)中美对抗结束,友好交往开始;1979年。

(4)大国的干预;巴以冲突。

(5)围绕合作共赢,言之有理即可。

23.

(1)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弱国无外交;五四运动。

24、

(1)《独立宣言》;华盛顿。

(2)飞机。

(3)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5)言之有理即可。

25.

(1)清朝两次打败沙俄侵略者;郑成功收复台湾。(2)伊犁将军和驻藏大臣。

(3)闭关锁国的政策;鸦片战争;十一届三中全会。

高三历史训练题及答案2

历史训练题 1.1917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后,立即遭到布尔什维克内部普列汉诺夫、加米涅夫等人的激烈反对。考茨基在1918年出版的《无产阶级专政》-书中,大肆攻击十月革命,把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比作“一个怀孕的妇女为了缩短她不堪忍受的妊娠期,竟然极其愚蠢地剧烈运动,以致早产”。这些现象反映出 A.无产阶级政党认识层面的交锋激烈 B.暴力夺权加快了俄国历史发展进程 C.布尔什维克党内思想混乱、矛盾尖锐 D.当时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2.二月革命是一个“料想不到”的奇迹,在短短的8天之内瓦解了统治俄国几个世纪的沙皇政权。促成这一“奇述”的因素主要是 A.列宁的英明领导 B.“一战”激化了各类矛盾 C.四月提纲的提出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 3.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后,对外宣布:“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将竭尽全力去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俄国临时政府的对外态度 A.遭到了俄国人民的一致反对 B.促使布尔什维克党发动起义 C.赢得了英法意协约国的支持 D.导致革命运动不断走向高潮 4.李大钊指出:俄罗斯之革命20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公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这主要表明十月革命 A.推动了世界革命的进程 B.担负起多重的历史使命 C.产生了多种社会影响力 D.作用与以往革命完全不同 5.列宁认为,当时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因为苏维埃支持它,这样做会同苏维埃对立,会脱离群众。他要求苏维埃把全部政权收回到自己手中,然后通过苏维埃内部的斗争,使苏维埃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列宁的这一认识体现于 A.《共产党宣言》 B.《土地法令》 C.《和平法令》 D.《四月提纲》 6.1918年,美国国务卿兰辛说:“他们以恐怖的手段获得政权,对自由、财产的破坏远远大于 法国革命……我们不要去理睬这些危险的理想主义者,而且不与他们发生直接往来!”下列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谋求夺取世界霸权B.俄国二月革命引起美国恐慌 C.美、俄意识形态存在严重对立D.美国否定法国大革命及其思想 7.1917年4月,“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德国的最高指挥部用一列密闭的火车将列宁和其他革命者运回俄国”。德国这样做的初衷在于 A.为俄国制造麻烦迫使其退出战争 B.以实际行动支援列宁的革命斗争C.避免在德国发生激进的社会变革 D.与布尔什维克党结成暂时的联盟 8.“它使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突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这里的“它”指 A.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革命 C.十月革命 D.五四运动 9.战争进行了将近三年,劳动群众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三八妇女节那天,彼得格勒妇女走上街头,高喊:“打倒沙皇!打倒战争!面包!”的口号。各工厂工人纷纷响应。政府派警察和军队镇压,但军队支持罢工工人。当月27日晚,起义的工人、士兵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苏维埃及其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这次革命使俄国 A.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 D.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10.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先后经历了十月党、立宪民主党、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领导下的民主改革,但他们根本没有改变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无法满足人民的迫切要求。这表明 A.二月革命未完成革命任务 B.俄国当时的民主宪政比较活跃 C.俄国的资产阶级软弱无能 D.布尔什维克是人民的必然选择 11.1917年3月,“彼得格勒自发的示威游行转变为士兵起义……布尔什维克无力影响革命自发性蓬勃展开的过程。”这次“革命” 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完成了“四月提纲”的任务 C.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2.有学者指出,从长时间远视界来看,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长期革命(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皆发生于具有大陆性格的国家,也都被强迫放弃过去以农业为国民经济本位的体制,而采取以“数目字”管理(指一个国家进入到资本主义体制时的状态)的趋向。这三场革命都A.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体现了普遍民主原则 C.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D.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13.《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这场斗争 A.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B.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C.以和平的方式而终结 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4.有俄罗斯学者把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他们不是相互矛盾的”。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

2018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历史试题1 24.“方镇相望于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A. 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 B. 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C. 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D.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25.田庄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考古发现的风车、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都出土于东汉豪强地主的墓中。这主要说明()A. 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的发展 B. 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 当时厚葬风气逐渐盛行 D. 田庄经济有一定的进步性 26 有学者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27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朝初期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 友谅兵败投降 B. 朱元璋讨伐友谅 C. 基智取城 D. 朱元璋兵败城 28.从鸦片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民教”冲突不断,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但在1901年后数量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C. 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D.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29.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说:“1820年中国GDP为199.212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8.7%。1870年中国为187.175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6.6%。……估计这两个年头中国人均GDP都是523美元。”这说明,当时中国() A. 民族经济开始衰落 B. 传统经济受到冲击 C. 经济受到战争影响 D. 海外移民现象严重 30.《军民庆祝抗战胜利纪实》一文中记载:“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联红军胜利万岁”的口号声震动山谷。游行队伍簇拥着斯大林元帅、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齐步向前。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正义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 B.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 国际支持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 D. 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1.1961年,国家规定在1960年底12900万城镇人口的基础上,3年减少2000万以上……并要求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职工,凡是能回农村的,都动员回农村支援农业生产。这一规定意在() A. 减轻城市工业发展负担 B. 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C. 支援农村地区工业建设 D. 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32.据史料记载:古希腊的司法审判程序通常包括原告和被告在规定的时限进行申诉和辩论,最后由陪审团秘密投票决定有罪无罪。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反映了一定的和平等观念 B. 原告和被告进行申诉和辩论是审判程序的必需条件 C. 说明古希腊法律程序的完善、规 D. 体现了辩论是当时判案唯一的法律证据 33.下表是《1832—1935年英国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中考历史练习题(二)

榆林市第十一中学2015届中考历史练习题(二) 班级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文中“另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应指() A.珍妮机的发明 B.火车机车的发明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飞机的发明 2、“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A.文艺复兴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3、下表反映了美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840年1870年1900年1920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2 14.8 8.4 7.1 4、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看法,错误的是() A.它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而展开的,战争双方都没有正义感 B.战争是野蛮的,但它却孕育了战后的一些文明成果 C.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劫难 D.战争是残酷的,但它对人口优化却产生了积极作用 5、(2014年安徽)“假设一对大象自30岁起至90岁止,每l0年生育一头小象,并活到100岁,740年后,这一对大象的家庭就有近1900万头。可事实上世界上的大象存活数远低于这个值。”下列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相对论 B.物种不变论 C.经典力学 D.生物进化论 6、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自由与民主是近代思想发展得主流,据此回答7——8题 7、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政治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曾说:“习惯于受君主统治的人民,即使偶然获得了自由,也难以维持”。这一观点可用于分析() ①英国“光荣革命”②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③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④辛亥革命的失败 A.①② B.②③ C.② ④ D.③④ 8、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己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来()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了法律精神 B.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C.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D.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二、比较归纳,探究规律: (6分) 近代以来,一些大国先后崛起。探究大国崛起的原因、方式、影响,有助于认识大国发展的规律。

(最新)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一、选择题 1.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这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 A.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 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 D.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 2.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新中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有着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D.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近年来,中国几乎每一件法案的起草都采取专家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专家的意见。有的法案还由立法机构直接委托社会研究部门起草。对于调整重要社会关系的立法项目,

地方人大常委会还经常召开听证会,让不同利害关系方发表意见。材料反映了( ) A.我国立法民主不断向前推进 B.全国人大加强了全面立法工作 C.人民代表具有立法监督权 D.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的逐步建立 4.在“一国两制”方略和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郑重做出了“中央不干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的事务”的政治承诺,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这反映出( ) A.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B.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 C.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架构 D.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5.1983年6月,撒切尔夫人再次连任英国首相,她使出了“三脚凳”策略,即让港英当局作为独立第三方参加谈判,使谈判形成21的态势。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拒绝,理由是( ) A.违背了中方“和平统一”的方针 B.统一方案须得到三方的共同接受 C.体现不了港人治港的精神原则 D.反对香港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实体 6.今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规划,它将成为“一带一路”中21世纪海上丝綢之路的新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观念,其最为独特的优势是( ) A.跨制度合作、丰富“一国两制”内容 B.解决港澳青年成长就业问题 C.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的功能 D.显著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 7.有学者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 ) 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 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 8.1961年,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指出,全国人民继续高举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取得了国民经济继续跃进的胜利。工业总产值过去三年中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40%以上,农业方面,由于1959、1960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计划没有完成。全会正式批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由此可知这次会议( ) A.客观评价了“三面红旗”的作用 B.主要针对工业进行必要调整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准确分析了工农业生产状况 9.1978年,中国政府全年签订了78亿美元的外资引进协议,其中有一半左右金额是12月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大题整理练习分析

大题练习 (2011年湖南)材料一:一九○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丈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8分) (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7分) 2.(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科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 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 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 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 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世纪初,纽 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 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 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 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 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高三历史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

高三历史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篇一】 1.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胆学说”的提出者是( ) 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 2.(2009年广东高考17题)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 ) 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 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3.(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20题)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4.(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8题)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5.(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9题)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句话是( ) A.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 B.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C.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 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6.(2009年海南高考8题)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7.(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8题)“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中考历史复习 单项选择题精选

中考历史复习单项选择题精选 单项选择题: 1。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铁农具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的广泛使用 B。石器工具的广泛使用 C。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D。广泛兴修水利 2。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是 A。齐国B。秦国C。魏国D。楚国 3。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目的是: A。为了增强实力,取得争霸战争的胜利 B。为了保住贵族的地位和特权 C。为了发展生产,造福人民 D。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4。西汉时期,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和三十税一的皇帝分别是: A。汉文帝汉景帝B。汉文帝汉武帝 C。汉高祖汉文帝D。汉高祖汉景帝 5。下列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西汉的是: A。文景之治B。昭君出塞 C。光武中兴D。七国之乱 6。下令整顿史治,惩处贪官污吏的统治者是: A。汉高祖B。汉景帝C。汉武帝D。光武帝 7。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8。下列事件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作者有关的是: ⑴三顾茅庐⑵官渡之战⑶赤壁之战⑷八王之乱 A.⑴⑵ B.⑵⑶ C.⑴⑶ D.⑵⑷ 9。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的作用是: A。加强了同日本的联系 B.加强了台湾地区和内地的联系 C.占领了夷洲 D.促进了夷洲与内地经济的发展 10.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A.士兵不习水战 B.骄傲轻敌 C.后方起兵D。士兵疲惫

1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兴修了水利工程。其中最有名的是: A。邗沟 B.灵渠C.郑国渠 D.都江堰 12。我国古代为恢复和发展经济而采取修养生息政策的朝代除了明代还有 A。秦朝B。东汉 C.西晋D。西汉 13.东汉光武帝时,多次下令释放奴婢,还整顿吏治,其目的是: A.为了缓和阶级矛盾 B.借此打击外戚的势力 C.照顾手下农民出生的大将、功臣 D.同情人民疾苦 14。“三顾茅庐”的故事是指: A.刘备访诸葛亮 B.刘备访关羽 C.曹操访许攸 D.孙权访周瑜 15。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 A.唐太宗 B.唐玄宗 C.隋文帝D。隋炀帝 16。我国实行科举选官制度始于: A.秦朝 B.东晋 C.隋朝 D.唐朝 17。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 A。设节度使 B.抗击突厥 C.重用人才 D.建立行省制度 18。唐朝的全盛时期,史称: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9。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留脂栗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描述的盛世景象出现在 A:汉武帝时 B.光武帝时 C.唐太宗时 D.唐玄宗时 20.唐太宗的政绩中,最爱后人称道的是 A.革新政治,完善制度 B.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C.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D.戒奢从简,力倡节俭 21。学习完中国古代史后,有四位同学对隋朝史进行了概括,其中与历史比较吻合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 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 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D.中华帝国的衰落 22。隋朝时。一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经商,他先后要通过 A.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B.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C.永济渠、江南河、邗沟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 23、西汉的兴盛与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的形成,其共同原因在于统治者 ⑴重用人才⑵注重减轻人民负担⑶加强中央集权⑷重视教育 A.⑴⑵⑶⑷ B.⑴⑶ C.⑴⑶⑷ D.⑴⑵⑶ 24。下列历史事件,发生于1271年的是 A.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B.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 C.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俘虏南宋皇帝,南宋灭亡 D.元军消灭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全国

广东省广州市2017届高三3月综合测试(一)文综历史试题含标准答案

广州市2017届高三3月综合测试(一)文综 历史试题 24.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 理.该现象说明当时 A血缘宗族性组织体系逐渐解体B土地制度变革 C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缓和D郡县制度确立 25。据研究,清明、重阳、春秋社日〔祭祀土地神)、冬祭腊日(祭祀先祖)等传统节日, 始于或兴盛于汉并在汉代形成定制。这反映了汉代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农业经济的发展 C礼文化制度的世俗化D。新的儒学体系形成 26在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期间,程颐曾想干预其对唐太宗的“评价”,要求给予“篡名",并从忠臣不事二主的角度要求否定魏征,但是干预没有成功。这反映了 A史学从经学中独立出来B历史记录具有主观性 C司马光的著述真实可信 D.理学无法影响史书的编撰 27。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实用性读物,如《陶朱公致富奇书》《四民必用》(沈氏农书》《耕心农话》《杵臼经》《布经》等.这是因为 A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B。科学研究注重实用性 C.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D。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 28戒奢崇俭是中国古代理财的指导思想,这一观念在晚清受到了冲击。有些人认为“国内一切仰给于外国,所费更大,节流无从谈起”,理财应重在“开源”,而不在“节流".据此,他们主张清政府应当 A大力发展农业B。兴办军事、民用工业 C.发动反侵略战争D。增加统治者的消费支出 29. 1895年,九江口的海关报告称“内地人民有尽用洋棉纱织成土布款式,取其工省,而价值亦较土棉纱为廉,且较买市肆洋布更为便宜。”这种现象反映了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扩大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民众对外国经济侵略的自觉抵制 30据时人记载,武昌的政治口号之多,超于香烟广告之上,价如“一切权力属于党”“政权归于革命的民众”“肃清反革命派’“拥护革命中心力量"“巩固革命联合战线”等, 全城“几成一口号世界矣“。该记载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A.武昌起义获得成功 B.国民革命运动扩展到武汉 C。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领导权D。武汉杭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31广东某县曾经先后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县经委对县办工业企业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二是撤消五个工业主管局,由县经委直接领导企业;三是在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的基础上,县经委实行财政任务递增包干和超额分成.这些举措 A减少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人B.实现了政企分开 C改革了国营企业的管理体制D。改变了企业的所有制形式 32。《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公民大会)的权力”“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这 些规定 A。激化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B.调整了旧有习惯法的适用范围

高三历史必修三综合练习题

高三历史必修三综合练习题(2016.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3.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 B.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 C.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 D.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 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5.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 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 B.提出经世致用思想 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 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 6.与西方启蒙思想相比,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从内容主张上,其不同于西方启蒙思想的【】 ①有设想未来社会②批判专制制度③宣扬民主法制④尊重科学知识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7.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智者学派。下列有关其表述不确切的是【】 A.它是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物 B.他们的思想蕴含着人文主义的萌芽 C.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D.它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8.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中考历史专题总复习--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附答案)

一、选择题 1.(2018?泰州中考)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 ) A.推行县制 B.奖励军功 C.奖励生产 D.承认土地私有 2.(2019?改编题)如图所列是某位同学整理的一位皇帝施政政策要点。这些政策的结果应是( ) A.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 B.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C.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D.实现了南北统一3.(2019?原创题)“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欧洲通过上千年探索,经历了黑暗中世纪才探索出来的政治文明,日本用短短数十年便收入囊中。”材料中日本的“革新”指的是( )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4.(2018?宿迁中考)“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1872—1875年),外轮就损失1 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与这一现象出现直接有关的是( )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5.(2018?株洲中考)“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这一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观点( ) 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6.(2018?遂宁中考)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从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上看,它主要为资本主义发展直接提供了( ) ①技术②自由劳动力③市场④资金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2018?北京中考)一位历史学家说:“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握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材料中“改造国家”的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俄国农奴制改革 8.(2018?滨州中考)19世纪中后期,俄、日、中三国都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使本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广东省佛山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综合能力测试试题(二)

广东省佛山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综合能力测试 试题(二) 24.西周射礼是一项有严格礼仪要求的射箭活动,改变了商代射礼的祭祀色彩,《礼记·射义》 记载西周“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这反映出 A.西周射礼中缺乏深刻的人文内涵 B.礼体现了家国同构式的等级观念 C.礼乐制度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平等 D.射礼是普遍存在的大众娱乐活动 25.读中国古代的思想地图可得 A.学术的发展体现东学西渐 B.体现了战国晚期文化趋同 C.诸子百家的思想严重区隔 D.孔子学说得到了各国欢迎 26.表1是从汉至唐地方机构变化简表,该表反映了 A.皇帝的个人意志决定了地方行政区划 B.国家对于北方的重视程度出现了下降 C.古代政治制度受经济中心变革的影响 D.减少地方行政区数量是历史发展趋势 27.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称: 《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 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这说明明清的思想批判 A.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 B.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C.凸显了务实的学风 D.维护了儒学的主体地位

28.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不种棉的地区,如江苏华亭 县农民“改禾种花”,“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 这表明 A.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B.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 C.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9.如图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 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于图中阴影部分的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A.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反映了西方思想的中国化 30.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认为:“到1940年,华北乡间的无数农民第一次被组织起来,受 革命观念的教导,达到某种程度的政治和经济解放。他们现在为中国抗战构成了一个比绵延的堡垒和堑壕还要机警和有伸缩性得多的活的屏障。……他们是中国动员起来抵抗法西斯恶性病侵略的健康的细胞。”该观点意在 A.肯定了广泛发动农民对抗战的意义 B.揭示了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C.赞扬“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正确性 D.指出中共的主张得到了群众广泛支持 31.英国在1950年初承认了新中国,这是因为一方面英国在华商业利益集团基于上海、香港 的现实利益,成为推动英国政府的压力集团;另一方面,英国政府认为中共与苏共区别很大,可以通过外交手段,防止中国彻底倒向苏联。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说明该时期中国已经放弃“一边倒”战略 B.表明中国政府承认英国在华企业特殊利益 C.说明了英国政府参与“一五计划”的兴趣 D.表明新中国对外的根本政策是“独立自主”

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选择题综合训练4

训练4 1.“不论西周氏族……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 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 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答案 D “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说明分封制成为后世一统天下的文化基础,故D项正确。 2.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他提出此观点的主要目的是( ) A.借助天意加强君权 B.教导百姓积德行善 C.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D.强调人民力量巨大 答案 A 根据材料中“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联系所学可知,这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主张,借助天意来神化皇权。故A项符合;材料中没有体现B、C、D三项的内容,故排除。 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的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答案 C 艺术的价值不仅需要自身水平来体现,还要符合时代需要。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价值和唐太宗的时代特征相符,朝廷特别推崇他,因而奠定了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故C项正确。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王羲之的

2020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练习四

2020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练习四 2020年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练习四 1、有人说,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近代化应该从18世纪中期以后开始,主要理由是( ) A. 此时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B.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开始形成 C. 世 界资本主义体系确立 D. 英国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 答案:D 2、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过程是伴随着对亚非拉国家的殖民掠夺而完 成的。下列相关近代化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导致世界各地联系增强 B. 增强了对这些国家的宰割和奴役 C. 客观上促动了这些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D. 促动国际经济 新秩序建立 答案:D 3、与欧美国家的近代化相比,中国近代化①受内部封建保守势 力的顽强抵制②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③发展畸形,结构不合理 ④资产阶级掌握着近代化的领导权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4、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A. 消除了协约国帝国主义间的矛盾 B. 使不同社会制度间的矛盾 得到缓和 C. 暂时协调了协约国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 为民族解放 运动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答案:C

5、当今世界经济世界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市场经济制度的认可 B.新科技革命的推动 C.国际金融的发展 D.跨国公司的扩张 答案:B 6、二战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事实上是( ) A. 确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新国际格局 B. 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C. 建立了战后新的同盟关系 D. 承认了美国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答案:B 7、世界多极化的国际关系格局确立,最终将取决于( ) A. 各国的经济实力 B. 军事实力 C. 政治上的影响力 D. 各国的综合国力 答案:D 8、关于经济世界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表述准确的是( ) A. 区域集团化是经济世界化的基础和表现形式 B. 经济世界化和区域集团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动又相互制约 C. 经济世界化对区域集团化有促动和防碍的双重作用 D. 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利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答案:B 9、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办法实行的意义有( ) ①适合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促动了货币地租的发展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④对资本主义萌芽有促动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2019-2020年高三3月综合能力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3月综合能力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12. 战国时期的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这两位思想家的相同之处是 A.都重视对自身的反省B.都认为心是世界本原 C.都体现民本主义主张D.都反映个人主义思想 13.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上述言论反映了 A.克己复礼的主张B.独尊儒术的建议 C.顺应自然的理论D.君权神授的思想 14. 钱穆《国史大纲》写道:北宋初年,宋太祖“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艺殊绝者送都下,补禁军之阙(缺),其老弱者始留州。”这一措施在当时应该被称为 A.强干弱枝B.分散兵权 C.以文制武D.重文轻武 15. 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体现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B.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C.个体小农经济的衰败D.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16. 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上奏皇帝的临终遗折云:西方国家也有其自己的“体用”。“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这是西方国家的“体”;轮船、大炮、洋枪等是西方国家的“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应该“采西人之体,以行用。”据此,张树声的主张是 A.反对学习西方的技术B.中西“体用”观是相同的 C.应该学习西方的制度D.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则 17. 曾有人指出“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新知识分子自身认识的局限,以及错综的国内外政局,使得五四新文化运动充满了复杂性。它一方面强调科学、推崇理性,另一方面又表现得过于情绪化。”下列各项体现了“过于情绪化”的是 A.“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 B.“要拥护德先生与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和旧文学” C.“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D.“任何政府皆为强权,惟个人自由不受侵犯,需为无权、无秩序之态。” 18. 下表摘引了一部关于某支人民军队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A.“国共破裂,武装反抗”B.“强渡长江,将革命进行到底”C.“星星之火,井冈山会师”D.“平型关大捷,驰骋敌后”

推荐-高三历史高考41题专题训练

肥西实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专题训练(全国卷41题题型) 1.(2015年高考卷Ⅰ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2015年高考卷Ⅱ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 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3.(2014年高考卷Ⅰ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4.(2014年高考卷Ⅱ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 第一章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形势 的成熟 第三节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 内战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 第二章(略) ——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 目录B 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 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文艺复兴 第三节宗教改革 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 英国 第二节(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1972年版,2011 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5.(2013年高考卷Ⅰ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