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教材中化学史教育对学生情感目标的影响

浅析高中教材中化学史教育对学生情感目标的影响
浅析高中教材中化学史教育对学生情感目标的影响

浅析高中教材中化学史教育对学生情感目标的影响

浅析高中教材中化学史教育对学生情感目标的影响

摘要:高中化学史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技能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从化学史基本情况分析,化学史料呈现情况,化学史教育的作用与情感目标的实现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对学生情感目标影响基本情况;其次,接着重点介绍了化学史教育对情感目标的影响;再次,提出了加强学生情感心理目标的策略;最后对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高中教材中化学史教育对学生情感目标的影响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教材化学史教育学生情感目标影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标志着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已经得到了重视。高中化学史的学习,首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技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有利于使学生受到启迪,了解到科学的方法和思想。同时也能促进化学学科的文化性功能的实现、实现课程改革的多元价值取向、提升情感目标维度的实践效能、化学史教育的教育性功能发挥、优化教材化学史资源的编排策略。

一、化学史对学生情感目标影响基本情况

前人通过对各个版本、各个层次的教材进行分析,得出化学史对学生情感目标影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基本情况分析。表现为分析不均,部分模块过少;总体数量偏少;文字叙述为主要方式,表现形式较为单一;正文呈现过少,显然不被重视;缺乏多元化的构建,知识内容不立体;科学史话比重为主,趣味性不足。(2)化学史料呈现情况。中国化学家少;部分化学史料不够立体化,介绍过于简单化;忽视合作精神;对于科学家前期给出的错误观点,教材采取避而不谈

的态度;忽视批判精神。(3)化学史教育的作用与情感目标的实现。内容过于简单,无法构建有效的情感认知环境;情感目标的实现均处于较为初级的实现水平,没有进一步挖掘化学史对学生情感目标的影响;化学史料种类分布不均,学生无法全面感受历史史实的基本情况;内容的逻辑不强,没有给学生一个很清楚的理论发现的脉络;情感建构的目标体系不够均衡,不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指导。

二、化学史教育对情感目标的影响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价值观

化学史是唯物主义观点的综合体。学习化学史可以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在研究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形成全面的唯物主义思维模式,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意识到化学变化规律及过程的艰巨性。

2.培养学生关爱人类的情感

人类的文明发展和化学史息息相关,但是化学的发展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人类生活生产带来了方便,另一方面又在威胁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特别是工业革命后,大气污染,各种废弃物不经处理被排放,使得我们的自然环境受到了破坏。因此,在平时的化学课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化学人物作为学习的榜样,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教师更应该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化学史知识有意的熏陶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化学的好奇心,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民旗情感

各国伴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间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实力的竞争,软实力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身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应该为我国民族

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进行“育人”,这是为师者不可回避,并且值得深思的问题。情感教育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占据着极其重要位置。纵观中国历史上流存至今还具有极大影响力的美德典故,极大地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友情等情感因素在其中。这些都告诉我们情感教育在培育人,在联络人,拉近人的距离,在营造和谐家庭、和谐校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我认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更要为学生做好行为的表率,为人师表就是我们传播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我曾经接过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痛的班,这个班纪律散漫,上进心不强,成绩差,对什么都不在乎。有些学生逆反心理严重,专门和老师对着干,有些学生爱起哄,一点点小事他都能夸张的哈哈大笑,弄的班里的风气极度恶劣,乱成一团。我想,对于这样的班级,简单的说教,摆事实,讲道理已经不起作用了。这时候我想到了情感教育,首先,我连续开了几次主题班会,明确了大家的学习目的,接着我带着大家一起制定了班规,班规内容不算太严格,但是只要制定了就要求大家一定要做到,我主要从抓落实上下功夫,一开始,

同学们嘻嘻哈哈,抱着观望的态度,但是我要求他们做到的,我每一项都率先做到,而且做的比他们谁都好,并及时发现班里面做的比较优秀的学生大张旗鼓的表扬,树典型,扬正气。发现快要坚持不住的学生及时提醒,做好单独的沟通,慢慢的,班里的风气越来越好了,班里面有了向上的风气,有了凝聚力。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个班由开始的差班变成了每周都争各种流动红旗的班。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以身作则的力量。身教胜于言教,只有你自己首先做到了,你说的话才有力度,才能服众。 二、要确定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心、爱护学生 心中有学生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拥有的职业道德操守。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希望,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育好学生。做到心中有爱。 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由于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还不太强,难免会做出出格甚至违法的行为,所以,需要家长、老师和整个社会的教育、引导和关怀,由于他们心理承受差,过重的惩罚会使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刺激和伤害,反而会使未成年人走向极端,或寻短见,或萎靡不振,或对抗社会。处罚的目的是为了拯救,对待不慎失足的青少年,教育比惩罚更重要、更有效果,更能挽救幼小的心灵。 教育改革进行多年了,体罚和变相体罚仍然相当严重,说重一点

浅谈对学生自我教育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对学生自我教育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仅仅依靠班主任个人和少数班干部是不能完成教 育教学任务的。必须依靠全体学生,增强每个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挥个体能动性。这就是德育的新观念理论:注重道德内化,促进社会道德要求向个体道德需要的转化。 一、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德育新观念之一是要注重道德的内化,内化即是从“纪律”发展到“自主”的过程。必须明确的是,纪律是不可少的,但又不是唯一的,重要的是激发需要,培养主体性,尽快地实现内化,自主自治才是德育的终极目的。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之一,是启发、引导、促进、加速学生自己思想内部矛盾的运动,即充分调动学生中蕴藏的巨大的自我教育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自我认识的能力,是指个体在自我教育中能正确地认识自已,了解自已,清楚地把握自己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品质;正确理解和掌握社会道德和道德的要求。优良的班集体,它能向自己的成员提出严格的要求,不仅促进其成员互相帮助,自己教育自己,而且也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互相认识,了解每个成员的社会活动能力。因此,培养优良的班集体,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是培养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 2、培养学生自我鼓舞与自我激励的能力 自我鼓舞与激励的能力,是指个体由道德认识、道德思想和信念在情感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内部驱动力。自我鼓舞与激励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理想是否远大。因此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个人成才与社会主义大业联系起来,启发学生去追求内心真、善、美的体验,培养高尚的情操,使道德修养成为自己的精神需要。组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观看好的影片、优秀文艺作品,并开展影评、书评,是引导学生追求内心真善美的重要方法之一。 3、培养学生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的能力 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的能力,是个体为了实现外部道德的需要,自觉地控制与调节 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动方式,克服种种困难,在意志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内部力量。自我教育过程,就是认识和情绪体验的过程,也是一意志过程,最后表现为行为,即所谓“知、情、意、行”的统一。一个人自我教育能力水平的发展,是受环境影响、道德规范约束

情感因素在小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情感小学教育重要性 摘要: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可以使学生生活得充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力。巨大的热情和激情能驱动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取得丰富的学习效果。因此,对情感因素在教育小学生过程中的重视,应该成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一项重要措施。 情感是学生普遍共有的,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可以使学生生活得充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力。巨大的热情和激情能驱动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取得丰富的学习效果。因此,情感教育,对学生动之以情,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目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要求,传统教育发掘潜力也逐渐在缩小。同时,在我们不少教师片面地只是以提高升学率为教育目的;至于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却被排除在教学目的之外。其结果,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死气沉沉;教学的效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尤其是情感培养、情感发展方面的效果不如人意。因此,对情感因素在教育小学生过程中的重视,应该成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一项重要措施。 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教育名言: 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使学习、掌握知识变得很轻松、毫无困难。恰恰相反,当学生遇到困难并独立地克服这些困难地时候,他的智力才会得到发展。必须给学生挑选出这样的智力任务,使他使足力气,集中注意,运用

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未知的东西,使他取得成绩,同时认识到:付出劳动就体验不到快乐。 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做了深深地反思:我认为在学校小学生教育实践中,教师必须以适当的方式方法,适时地引导、沟通师生间、学生间的各种情感因素,使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为较好地实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创造条件。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孩子来到学校不只是为了学习,也是为了和同伴们会面,和他们一起玩,彼此交换新闻乃至玩具等等。学生永远不会丢掉那些使他他兴奋的,使他忧伤的、使他快乐的以及他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我们学校对孩子负责的话,显然,孩子来到学校,就不仅仅是上课、作业、考试。 情感,是学生成长的基础;而情感教育,决定一个人重要的少年儿童时期。情感教育不仅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当下的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等等:而且一个人的情感发育程度将长久的影响其人生的价值和幸福度。 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中指出: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情感教育不仅仅需要理论建构,重在我们的操作模式。目前,我们个学校都在“课改”,无论我们课堂上为学生设置了多少“三维”教学目标,不论我们在黑板上、在教室里辛苦的“种庄稼”,

学生的自我教育

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 在我所从教的9年中,接触的都是校中校学生,文化课成绩低,学习能力弱,自我约束力不强,逆反心理强,总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老师、家长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降低。他们不再以老师为中心,不再绝对服从老师的命令,你也不可能再像初中那样对他们哄哄吓吓就可以了。他们中有的人情绪不稳定,多变化,可以说软硬不吃;这给高中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我都坚持做好“导”的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生活、学习上给以适当的指导,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良好的自我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创造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也使我从繁琐的班主任工作解脱出来,做到事半功倍。 陶行知先生说过“最好的教育是教育学生自己做好自己的先生”,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并持之以恒。如果一味地亲力亲为,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做事缺乏主动性、独立性、自觉性和进取心。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的管理才是真正的管理。学生的自主管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运用学生自身的能力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让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实践中创造性地完善自我的一种管理机制。我也发现让每个学生在学会管理别人的同时,也学会约束自己、正视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自为,进而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并形成互相管理,互相监督,共同提高,全

面发展,富有个性的和谐班集体。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不断摸索,不断调整,不断适应,我一直坚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教育模式,找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班级的教育方法,真正实现低进高出,在2013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令学校、家长、学生满意的好成绩。 一、转变观念,给学生足够的信任 其实“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我们必须先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意识,更新观念,把自己看作学生的同学、朋友。学生是一个主体,他的思维有时比老师还活跃。如果处理班级问题时令班主任焦头烂额、理不清头绪的事,在班上公开解决,学生的方法很多,并且很有效。这就说明要想把班级工作做好,让学生参与进来是最明智的抉择。如果你把班级的管理权放给学生,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我们不能再有“师道之尊”,应该是“师生互尊”。我们要自己转变教育思想,在教学工作中,班内的一些事务要常与学生坐下来讨论决定,让每一位学生都发表意见,以致有些事情得到合理解决。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学生,要把手中的权放给学生,即使我们有这样那样的担心,有时候也只能作为一个参与者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指挥者。我们只能是引导者,给学生建议,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那就涉及到了我接下来要说的:二、以“法”治班,以“情”感化。 “法”,即班级管理的制度化,当然制度化管理实质上应该以尊重学生为本,它的最大前提就是把每位学生看成是一个具有自身价值

关注学生学习感情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背景介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性。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给后进生更多的阳光,让他们发挥内在的潜力,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案例描述: 我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1:2、5X32、7、8+6、5+2、2 15X(4-0、5)2:100-63 48+39 17X40 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整数口算当然简单一些--------课的发展如设计的一样顺畅,但是“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于是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说道:“对不起,老师在出题时只考虑到差生,要帮助差生,给差生机会,建立他们的信心,而没有考虑你们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则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分析: 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尤其是"差生"的情感.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差生"一个班最能体现学习数学的最终效果.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注意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上。在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创造能力的同时,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非智力因素入手,促使学生从各方面完善自己,全面提高素质,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称作一个真正的人。”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注意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上。在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创造能力的同时,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非智力因素入手,促使学生从各方面完善自己,全面提高素质,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在实践中,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工作着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 一、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树立自信心。这是自我教育的基础。学生的很大一部分困惑来自于学习上。日本一位教育家曾做过一个调查,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有三分之一是因为缺乏自信,缺乏自信会使人的身心活动和交往活动受到严重阻碍,原有的聪明才智不能得到正常发挥,并产生相当的自卑感。而人由于先天的因素,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也促使人们要通过后天不断的努力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如果说自卑感是先天存在的,则主要问题是应如何超越自卑,将阻力化作动力。 二、学会经常自我反省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主张学生多做些“内省”功夫。所谓“内省”,就是内心省察,主动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进行检讨,这种内省功夫是自愿的,不是被迫的。只有内省,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全面的分析,不断总结,不断前进。我班有一位择校生,平时较散漫,我行我素,高一上学期违反宿管纪律扣分达20分,作业常欠交,学习不努力,导致与同学关系很僵,平时同学也疏远他。我每次找他谈话,除了肯定他的优点,指出不足及老师对他的期望外,都留下问题让他回去思考,如:为什么轮到他宿舍值日时,宿管扣分较多?老师为什么对他有看法?学生为什么要做作业?对出现的问题今后应该怎么办等等,然后让他把想后的结果告诉我,此时我所要做的工作只是监督他履行自己的诺言。通过多次的工作,他有较大的改变,作业也较少欠交,同学们都觉得他变化很大。我觉得思想教育工作贵在激起学生的思考,犹如画家画花,独画一枝,总要留点天地,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善于留下“窗口”,让学生自己窥视究竟,在“发现”的过程中接受道理。 三、学会自我控制情绪

浅谈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个人的积极情感是构成稳定人格和独特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青少年的情感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其情感世界丰富复杂,情感体验迅速强烈,情绪状态情境性较大,一旦激发,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受挫,马上消沉低落,悲观失望。所以,健康的情感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 长期以来,在我们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有意识的情感教育,对情感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也缺乏充足的理解。一般的,积极稳定的情感,能提升人的身心活动能量,从而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而消极否定的情感则会抑制人身心活动能量的发挥,从而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如果我们教学工作者注意对学生实行健康情感的教育与培养,教育教学的质量就会成倍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就认为“如果伴随学习和思考而来的是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真理的诧异、惊讶和愉快的体验,那么,这种情感就能强化他们的学习活动,促动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可见,情感教育不但能够促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还可促动其智力发展,提升学习效率。同时,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从事良好的社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友善合作、宽容等心理品质。所以要想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 1、端正理解,以理育情

情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为理解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态度,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准确理解会产生准确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错误理解就会产生错误的态度和消极的情感。正如洗星海所说:“每个人都会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痛苦中只会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感到乐观自信。”如果理解了上述真理就能自觉的抑制消极的情感,培养积极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提升水平,以能育情 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却是万丈深渊。”对待苦难,适合水平强的人能以乐观态度坦然处之,理智对待,因而能使自己有坚定的信心和充沛的精力战而胜之。相反,适合水平差的人,不是怨天尤人,就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所以,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水平的培养,使学生真正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3、锻炼意志,以意育情 意志和情感是相互制约的,意志是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的,反过来又调节和控制情感。一般的,意志越坚强,就越能使积极情感持续下去,越能克服消极情感,所以,要重视锻炼意志,要有吃苦、受挫的心理准备。在生活中,困难不会自动消失,只有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克服困难,达到人生美好的境界。正如马卡连柯

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自古以来,就在社会与个人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的我们来说,对于教育在个发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自然是更加深刻。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于千钟栗”,“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教育自古以来被当作达成个人目标的手段。那么何谓教育?教育可以分为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教育发展到一定社会阶段的产物,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校教育。不管是广义的教育还是狭义的教育,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教育让我们能够“成为”人,即教育教会我们能在这个社会上存活下来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的本领。不是说单靠受精卵的完美分裂,母亲顺利的生产,有充足的食物提供我们所需的营养物质,我们就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教育提供我们在进行社会生活时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必要的生活常识。比如衣食住行,防病抗灾,生命教育等常识。这些都是人类在作为高级动物所必需的东西。如果鲁宾逊不了解这些基本知识,那么我相信他无法在孤岛生存活下来。在一些新闻或故事中,我们听说了狼人的存在。狼人在没有接受教育的基础上存活了下来,可是,“它”却不是以“人”的身份存活下来。 其次,教育让我们能够“作为”人,即教育给我们灌输了一些规范人行为社会法则。在满足的物质需求之后,作为人类,在精神上也要有一定标准,从家庭伦理到民族自信。作为人,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礼仪,道德,对社会目的,规范和行为一套标准体系,而教育,是让我们建立起这些认识的一个必需手段。比如,对于善待父母的认识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将孝道融入教育中,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学校的系统化教育,或是社会宣扬,这样变成一个行为规范和标准,才被我们认识和接受。 再次,教育让我们能够成为“个人”,即教育可以让我为成为自己,过自己的生活。这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个性特征等等。教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兴趣爱好在哪里,依据这些兴趣爱好发挥我们的潜力,成为自己的特长。教育也可以为我们能力特长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和空间,在我们进入职场以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爱好,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找到自己的世界,在自己的世界中发展。就好像我们现在是英语系师范专业的学生,可能有的人不是真的想要在毕业以后当老师,可是还是有人会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这个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学习到以后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所需要的东西。尽管在现实社会中,这一点有些理想化,但不能否认的是,教育是让我们之所以成为自己的一个必要条件。 最后,教育让我们能够成为社会中的人,即教育会传授我们怎样地与他人相处,怎样与社会相处。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我们懂得如何进行合适的着装打扮,怎样与他人相处和交流,如何处事,协调自己和他人,如何处理个人与团体的关系等等。人不能独立的生存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庞大的,复杂的关系网的中心位置。怎样处理这些关系,比如与父母亲人的关系,与朋友同事的关系,与学样工作单位的关系等是每个人的人生课堂中的必修课。这些方式方法在教育中并不是以系统的,条理分明的课本形式出现,毕竟实际的情况复杂多样且处于变化中,但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例子,我们会面对各种情况,我们就可以将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形成并完善自己的交际处事方式方法。如果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会学会怎样当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包括行为着装,怎样与同学老师交往,怎样与班级,院系交流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处理社会关系的一个很好的实践。 当然,不可避免的,教育在个人发展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作用。因为在目前的条件中,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还没有发展到一个十分完善的阶短,存在一些缺点,比如目前的教育太过保守,抑制个人的个性发展,教育内容及教育者知识水平的局限,像对生活方面的强调不

浅谈如何发挥班级的集体教育功能

浅谈如何发挥班级的集体教育功能班级是学校组织和实施对学生教育的基本单位,是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勒温在心理学的场理论中提出,人就是一个场,人的行为是由当前的心理场来决定的,人与环境所起的交互影响可以导致行为上的变化。因而班级教育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教育环境、发挥班级教育的集体优势是班主任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 班级中实施的多个方面的教育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形成其意志品质和行为品质的主要来源。在教育中教育者要将对学生的德育要求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并让学生已接受的德育要求产生一定的行为基础,去指导自己以后的行为活动。因此一个班级集体教育功能强弱的评价应主要去考查班级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及其各成员之间的竞争意识、互助意识和人际关系。教育者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教育环境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班级教育作为一种集体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班级各成员之间的了解与交流是形成学生集体观念的前提,也是形成良好教育环境的基础。班级各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单纯地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在学习以外的各项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品质的活动是增强学生之间交流的有效方式。学生对他人以及集体的认识决定着他对待班级的态度,当学生以积极的正确的态度看待班级中的人和事时,他就能够去发现他人的优点,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良行为,把自己真正地融入到集体中去。同样,作为教育者的班主任也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亲其师,信其道”,教育者要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

魅力去影响学生,将每一个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实施教育。可能部分学生的行为及多次教育的效果会让教育者受到一定的挫折,但从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角度来说,对这个别学生采取放弃或简单的教育方式是得不偿失的,一方面这样降低了教育者在学生中的威信,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产生了对教育者的抵触情绪,导致以后的教育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这只有通过长期应用合理的方法去引导、纠正学生已形成的偏激的看法,才能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其次、教育者要紧抓有利的教育时机培养班级较强的凝聚力,班级凝聚力具体体现在学生对班级的荣辱观上,学生作为集体的一员,他希望与他人共享班级的荣誉,改进班级的不足。教育者要坚信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向上的,他们缺少的只是他人的发现和正确的引导,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就是尽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体现集体的重要性,通过学生个体行为去引起班级其他成员的共鸣,以个人行为去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第三、教育者要不断地完成将教育者单独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转变为全体学生参与的集体教育。集体教育能够以集体强大的影响去督促个人行为的改进,激发学生勇于向上。学生之间在一定的交流基础之上会形成良好的班级教育基础,即班级这一教育组织形式已形成了自我教育的能力,实施教育行为已由班主任的单独行为成为了班级的集体行为,学生已由受教育者变成了教育活动的参与者,不但实现了学生自身行为的改进,而且能在具体的班级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行为和互助行为,使班级教育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中学生情感教育(范伦东)

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范伦东 (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 2011级4班) 摘要:在社会进步越来越快的今天,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他接受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应包括塑造性格、品质、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素质教育。但是,往往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却忽视了一个很大的教育环节——那就是情感教育。 我实习的学校为大足县中敖镇中敖中学,这里地域位置相对较偏,学校中学生几乎都为农村孩子组成。在实习的4个月中,让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学生们情感培养方面的匮乏。相应的,性格、品质、学习方法、热情、人生观价值观等和城里学生的差别较大,所以我认为情感教育应该为现代教育环节不可缺少的一环。 一、对情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当今教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极力呼吁情感教育,并将情感的发展列入评价人发展的重要指标。从情感入手是现代教学的标志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而布鲁姆则把情感看作是影响教育过程的三大动力之一。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自私冷漠、麻木不仁,得过且过、消沉封闭、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乐观向上、精神饱满,潜心投入、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教育所需要的。一位教授一语中的:“如果把学校教育看作是化学反应,要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质量,就要加‘催化剂’,而情感教育就是教育教学的催化剂。” 二、中学生的情感现状 (一)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饥渴 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需要以获得快乐为主,同时需要倾诉安慰、摆脱孤独与消除紧张、寻求理解、获得尊重。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这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多数中学生处于紧张、担忧、焦虑和压力等情绪状态之中,他们强烈需要有人理解、渴望向人倾诉。但中学生的成人感又使他们极力想摆脱成年人的影响。于是他们就把被理解的需要转移到与同龄人的交往上。寻求快乐、渴望得到理解、摆脱紧张感和孤独感就成为中学生强烈的情感需求。 (二)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不成熟表现

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自我从事教育事业的那一刻起,九深知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尤为重要。我认为要管理好一个班级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所谓学生自我管理,实际上是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是在班主任指导下, 班级主体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 学生自我管理,单班主任或几个学生干部的努力,是绝对做不好的,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动员全体学生参与班级日常事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现在的学生独立意识有所增强,他们不再像幼儿园的小孩那样,处处依赖于老师,事事离不开班主任,绝大部分小学生有独立处理和安排自己的强烈欲望,有着展示自己的才华的冲动,有着向往独立工作的心理渴求。其次,在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方面,我们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违反纪律却屡教不改;卫生情况一团糟却熟视无睹;……诸如此类,举不胜举。班主任忙得团团转却毫不见起色,刚处理完这件事,又冒出了第二件、第三件事,让你永远像个“消防队员”忙个不停。究其原因,学生是在被动地执行条例。与其如此,不如因势利导,优化学生的角色意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养成良好的好习惯。 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用“爱心、信任、鼓励”和学生建立共鸣。人都是情感动物,都渴望被爱、受人尊重。大家知道农村的学生一半以上都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呵护。而且他们的父母大多学历低,对孩子的教育缺少方法,自我担任班主任后,就大力实施爱的教育,让彼此关心爱护成为全班师生的共同信念和行为准则,把本班建设成为“团结、互助、友爱、和谐”的爱心班级,把学生培养成为心存善念、胸怀仁爱、脚走正路、身行好事的一代新人。利用黑板报、班级标语、等途径和形式发出爱心班级创建活动倡议,召开班干部会议进行宣传、动员。开展一些创建爱心班级的宣传活动。如:1、每位学生写一篇以“爱心”或“亲情”为话题的作文2、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召开学习方法介绍主题班会。3、召开一个“放飞爱心,与爱同行”主题班会,让学生算一次父母老师关爱自己的亲情帐。让学生认识父母养育之恩、教师培育之恩、他人关爱之恩,使学生了解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每个成员为之所付出的辛勤汗水,能够知道身边有爱才会成长。 其次:带领学生自主确立班级的目标,自主制定班纪班规。针对班级特点与学校管理体制,我带领学生讨论申请创建合格班级,有了班级总体目标,就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下一步就是要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我在解决这一问题上采取了学生自主制定班级制度的办法。先组织学生讨论需要制定什么样的班级制度?为什么制定?在学生讨论时,允许学生出现不同意见,在出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 作者:政教处文章来源:《中国德育》点击数:1137 更新时间:2009-12-21 班级是一所学校的基本组织,加强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因此,加强班级管理十分重要,本人级就班级管理过程中实行民主管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等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能力 怎样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认识,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这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关键,我们通过实验探讨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比较有效。 1、坚持写日记、周记。要求学生及时把自己所看、所思、所感写出来,不断深化对自己的认识,以利于逐步提高自己。 2、坚持写班级日记。当天的值日生写好当天的《班级日记》,主要内容包括:记录当天写在黑板左侧的名言警句;当天班级学生表现;当天课堂及晚自习纪律情况;对好人好事提出表扬,对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独到的观点;对班级或个人提出意见或建议。班级日记虽然只是值日生所写,但是一方面它所反映的是全班同学的情况,另一方面,人人都可以评写班级日记,所以它对提高学生自我认识水平具有很大的作用。 3、实行写说明书制度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让学生自己

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于是我们建立写说明书制度。说明书内容包括:事情的起源及过程,原因及后果分析,得失分析,今后怎么办等。“说明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检讨书”,说明书应在老师与学生一起平等交流、分析之后由学生写出,有利于学生真正认识自己的问题并努力改正,而检讨书是一种纯惩罚行为,缺乏人性关怀。实验证明:学生出现问题后愿意写说明书,而不愿写检讨书。 4、建立民主生活会制度 我们将团员民主生活会制度扩大化,建立起定期召开的全体学生民主生活会制度。 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召开。 会议内容:a)每一个学生小结前阶段自己各方面的情况,总结成绩,认识不足;b)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c)组长小结本组学生情况,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注意事项:一定要说真话,讲求实事求是,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民主生活会取得成效的关键。 5、给家长写信 给家长写信。根据学校要求召开部分学生家长联系会,在准备家长会的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谈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取得那些成绩,存在那些问题,都要如实给家长汇报,还要写今后的打算。这样做的目的有二:其一,促使学生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其二,让家长对孩子的状况及心理想法有一个认

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主人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主人长期以来,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往往强调的是师道尊严,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集体才能形成健康的运行机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才能在参与管理中受到教育,增长才干。那么,如何艺术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积极成为自主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主人呢? 一、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中,学会管理班级 在班级管理中,笔者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因为只有当学生真正有了班集体的主人翁的思想时,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才能激发出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尽情的发挥。因为集体荣誉感对每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对集体的向心力,它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集体的荣誉就是自己的荣誉,从集体的荣誉中受到鼓舞,从而激起他们时时、处处、事事都以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的热情。班队课,换选劳动委员时,一女生毛遂自荐,她说:“我是班级的一员,我乐意,有责任,也有义务,更有信心管理好班级的卫生工作。”顿时,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下午放学后,该女生和班长将教室的拖帕拿到伙食团,用烧红的铁丝将每把拖帕柄钻个洞,用绳子将它们一一挂在教室墙壁上。最后,自觉地将其它劳动工具摆放有序。后来的工作中,凭她的责任与热情,把班级卫生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因此,班主任应把学生放在集体主人翁的地位,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集体,让学生真正找到归属感、责任感,更有利于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锻练。 二、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中,学会自理生活 在平时的管理中,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这样,学生不仅参与的积极性更高,而且在参与自我管理中,要求他人的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学校实行自愿午餐制,我班有45人在校吃午餐。为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

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心得体会

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心得体会 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这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螺旋上升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我在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做了有益的探索,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浅谈如下。 一、树立主体教育管理观。 主体教育管理观是一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教育活动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的教育观,它在强调严格管理的同时,注重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注重发挥管理者、施教者的创造性,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要,把他们培养成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树立主体教育管理观,一方面要求班级管理者克服“管理学生就是对学生进行管制和压服”的传统思想,推倒“我管”观念,教师要从“前台的操纵”转向“后台的推动”,把对学生的“管、盯、压”该为“教、扶、放”,把发挥学生主体性、能动性作为管理工作的根本。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大部分学生习惯于依赖老师的指挥。班级管理者要善于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管理目标的制定与实施,参与管理效果的检查与评定工作,并形成习惯,感到自我教育的乐趣。总之,主体教育管

理观,要求我们必须把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重新定位,教师由教育的主导者、操作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励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由被动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能动实践者。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和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学生主体参与班级管理的必要条件之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首先,必须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就提不出切合实际的教育目标。教师应当亲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有的放矢,把教育落到实处。这正如古人所说的“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挖苦、讽刺、侮辱学生,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手段处罚学生,是无视学生人格的典型表现,也是教师本身素质低劣的反映。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对待那些后进生,学生在与老师和同学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亲情与友情,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和指导,就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从而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最后,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即老师要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业等方面提出建议和规范。一个对学生品行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老师,只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也可以说是教师的失职行为。所以,

班集体的教育功能包括哪些内容

班集体的教育功能包括哪些内容班集体是教师对其成员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体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个性的主要场所,又是满足班集体成员交往、友谊、娱乐、学习成就、自尊和荣誉等精神需要的主要场所,还是感染、熏陶学生的主要环境。它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教育班集体成员,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教育功能是班集体的主要功能,它包括以下内容: 1.班集体自身是教育的强大力量 班集体是由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具有一定的共同活动的准则,并且有一定的组织机构的班级成员构成的,它具有班主任,教师无法代替的作用。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班集体一旦形成,它的主要方面就成为教育的主体,成为巨大的教育力量。这是因为,班集体是由学生自己组成的组织,他们是集体的主人,并在集体中学会管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水平。班集体成员在评价他人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学会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从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犹如一个巨大的熔炉,它不仅能焕发出学生各种才能,使他们的精神面貌更加高尚纯洁,而且能溶化后进学生身上的许多缺点错误,唤起他们做人的尊严。

2.促进班集体成员全面而自由地发展 班集体中,每个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共同的学生,生活、锻炼、活动,使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个性,意识到他人的个性。班集体为其个性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机会和条件。多样化的学习科目早就了各学科的爱好者;课堂智力竞赛,创置了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的条件,使学生可以一显才智。体育活动与竞赛使体育尖子一展雄姿,大显身手;丰富的文娱活动,使有文艺才能的学生脱颖而出。显然,充分而自由地发展离不开班集体中相互激励、制约的这种动力作用。另外,班集体还能有助于形成班级成员的积极个性品质。每个学生的个性品质迥然不同,有的正直勇敢,有的懦怯脆弱,有的极富公益心,有的自私自利等等,通过班集体活动和完成集体委托的任务,可以改变学生的不良品质,养成积极的品质,可以说,班集体是锤炼并完善一个人性格的熔炉。 3培养集体主义的思想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是处理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个人、集体、国家之间关系的根本原则和基本行为准则。只有在集体中,学生在共同的学习,生活、劳动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从爱集团进而爱国家,逐步懂得如何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中,逐步懂得既要尊重

小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主观需要所产生的态度在脑中的反映,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没有情感的支持,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之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之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们要培养“四好”少年,就必须重视加强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前提,本文拟就情感教育的方法提出个人的看法。 一、情感教育要有鲜明的形象性 儿童是按照形象、颜色、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那么,生活中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的思想的影响就越强烈,形象能进入人的意识,能够打动儿童心灵,给他们以感染,因此,提供和创造鲜明、生动的各种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条件,在实际工作中,我注意了情感教育的形象性。 创造形象,以情感人,俗话说,触景生情,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鲜明、生动、形象的情景能引起人们相应的情感,情景中的各种因素,如环境布置、音乐声响、表情动作、语音声调等,对情感的激发往往有综合作用,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可以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情景,使孩子迅速进入“角色”激发情感。如六一儿童节到了,教室里布置得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同学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优美的旋律在教室回荡,同学们在这样的情景中开展活动,心情格外舒畅,陶冶了他们的情操,给他们的童年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重视榜样,以人感人,榜样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往往能够把一种优良品质从动机、情感、意志和行为上有机地、完整地体现出来,使他们更具体地理解道德要求和了解前进的方向,共产主义道德如能以激动人心的形象展现出来,易为孩子们所接受,一个好的榜样,往往能给孩子们一生产生良好的影响,会常再现于他们的脑海,以情为支柱,给他督促,给他激励,给他导航。在教育中,应把典型的人物形象有计划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注意情感的催化,达到教育的目的,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语文课、引导他们学习邱少云、刘文学、张海迪等模范人物,让孩子们了解他们的光辉事迹,受到崇高的思想、献身精神的感染,并导之行,与孩子们的进步结合起来。如天下雨,天气很冷,同学们能够坚持到校,不怕严寒,表扬他们学习边防军叔叔学得好,同学们守纪律,专心听讲,不受外界干扰就表扬他们学邱少云同学得好,同学们积极争取做好事,就表扬他们学雷锋学得好。这样,把孩子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与英雄形象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学英雄并不是高不可攀。情感的连结加强,榜样就在心中树起来了,看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激起了学习的志向,加深了道德认识,促进了道德行为的行成。 二、情感教育要有积极的启发性 为了培养学生对某件事物的情感,就应当让他们了解有关知识,懂得有关道理,知之越多,爱之越切,情之越深,讲道理,并不是搞空洞说教,那样会事与愿违。正确的方法是采取 积极的启发,使学生的思想认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逐步提高,把情感逐步深化。如儿童对祖国的认识比较模糊,就应从儿童熟悉、了解自己的家乡做起,因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让儿童收集家乡的可喜成绩,名胜古迹以及家乡的著名人物。开展“我们的家乡真可爱”的主题队会,大家积极踊跃发言,以具体的事例中体会到家乡确实可爱,由此产生热爱之情。进一步激发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利用品德课给同学们介绍祖国壮丽河山,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杰出的科学家等,使儿童知道我们生长在这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有灿烂文化、丰富自然资源辽阔疆城里的伟大祖国,无比荣幸。我们要用勤劳的双手把她建设得更加富强,这样,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孩子们的激情调动起来了,情感得到了升华。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一系列的了解妈妈——祖国的教育活动,让同学们收集祖国之最,进行图片展览。争当祖国好儿童等活动,孩子们得到了启发,逐渐对祖国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开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思想产生了飞跃,精神得到了充实,“祖国——亲爱的妈妈,我永远爱您”。这个信念开始在孩子们心坎上扎下了根。 我认为,情感教育只有具有积极的启发性,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开情感的闸门,沟通情感的渠道,使情通、理达,以情育情。 三、情感教育要有强烈的实践性 怎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和机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陶冶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在集体活动中,儿童的情绪相互感染,容易形成情感的共鸣,丰富多样,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对学生多方面的情感的培养起了很好的作用,有的强烈直接,有的潜移默化,效果显著。如“送温暖”“扫红领巾一条街”等活动,激发了儿童热爱劳动,关心他人的情感。 加强日常行为为习惯的训练,儿童的情感大量是通过日常生活,平凡小事逐渐培养起来的,儿童不善于隐藏造作,他们的思想感情很容易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来。因此,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是培养美好情感的有效途径。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了对学生文明礼貌行为的训练,如早上到校见了老师“向早、向好”,放学回家向老师说“再见”坚持打扫公地卫生、排队,课前准备做到“快、静、齐”,鼓励孩子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情感表现是好的,班风受到老师们的好评。 重视个别学生的实践指导,“从上一百,形形色色”,学生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孤僻,有的粗暴,有的勤奋,有的懒惰,有的诚实,有的撒谎,有的谦虚,有的骄傲等。即使是一个学生,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反映,不能只凭集体实践活动来解决的一个孩子的所有问题。当然,集体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孩子们的情感的重要的主要途径,但是,离开了个别的实践指导,也是难以完成情感培养任务的。这就需要教师接触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性格差异,根据各自的情况,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有的学生适应表扬,教师发现其闪光点,应及时给予鼓励,使其得到老师的信任。有的儿童胆小,应多提问多安排一些工作让他独立完成,使其得到锻炼,在集体里,情感得到了陶冶,学习成绩进步很快。总之,要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美好的感情。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充分认识情感教育的意义,把握方法,就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区南津街小学) 浅谈小学生的情感教育 ◇ 刘兴胜 教育论坛 2011.NO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