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

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
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

2016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学生:锦

学号:2012011001

指导教师:白彬

2016年5月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引言. (1)

1.省概况及旅游资源分布 (1)

1.1省概况 (1)

1.2旅游资源分布 (1)

2. 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研究 (3)

2.1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 (3)

2.2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 (5)

3.影响旅游经济发展原因的实证分析 (7)

3.1旅游经济的回归分析 (7)

3.2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原因 (9)

4.对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建议 (11)

4.1创新旅游路线 (11)

4.2增加基础设施建设 (11)

4.3政府实施助游政策 (12)

4.4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12)

4.5发达地区发挥带动作用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

摘要

作为旅游资源大省,旅游经济发达程度与旅游资源丰富度显著性不明显。各市(州)间旅游经济发展的底子和速率有着明显差别,旅游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渐增大。以9市(州)为探讨地区,用相对差异、绝对差异和回归分析研究方法。探讨省2011年—2014年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和省9市(州)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分析影响省旅游经济整体发展和9市州间旅游经济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的因素,提出促进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建议:创新旅游路线、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实施助游政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充分发挥发达地区带动作用。关键词:省旅游经济空间分布空间差异

ABSTRACT

As tourism resources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abundance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tourismeconomy development level of significance is not obvious. Foundation of the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cities (state) and rate have obvious difference, gap of the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nine city (state) as the study area, with the relative and absolute difference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s. Study of the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uizhou in 2011-2011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nine cities (state) of the tourism economy in guizhou space differences, analysis influence tourism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uizhou and 9 city state, an absolut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ourism economy growing factors,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economy in guizhou: innovation tour route, increas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e government in implementing aid policy, introducing market competition mechanism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in developed regions. Key words:The guizhou province Tourism econom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Spatial differences

引言

省旅游经济的发展与旅游资源的优良禀赋不对称,地区间发展差异大,部分地区较为滞后。在第三产业对区域的发展作用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要正视省旅游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众多问题。

省的各个区域均有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但发展方式区域差异性很大,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对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也是不一样的。如黔东南州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重点工作是地方少数民族生活文化的开发,著名的雷山县西江苗寨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打响了市地方民俗文化旅游的知名度;而市的旅游发展则是沿着会址这一红色文化展开,形成了闻名于世的黔北红色文化旅游圈。

国学者对于省旅游经济的研究较少,且研究区域多为各市州,围较小,缺乏对省整体旅游经济的大围研究。加上经济的发展千变万化,许多研究数据已是成年往事,研究容已不适应现在旅游经济的发展。

通过对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分析,可以了解到省不同区域的旅游资源对该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旅游经济空间分布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地区间旅游经济的差异十分显著。需要找出省各区域间旅游经济发展滞缓的因素,整合省各区域现有的旅游资源,促进省各区域间旅游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省实现全面脱贫、同步小康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1.省概况及旅游资源分布

研究区域贵州省在地图上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区,现辖9市(州),分别是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毕节市和铜仁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西所跨经度为103°

1.1省概况

1.2旅游资源分布

旅游资源分类标准种类繁多,本文对省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是以旅游资源自身的特征作为分类标准。至2015年,省共有126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各种类A级景区分布(如图1.1)。

图1.1省各类型A级景区数量

注:数据来源于省旅游局

在省126家国家A级景点中(表1.1),58处地文景观和水域风光类景区;21处生物景观类景区;37处遗址遗迹和建筑设施类景区;9处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类景区。

从类型上看,省的旅游资源类型主要是地文景观和水域风光类,58家旅游景区占到了全省旅游资源的46%。从分布上来看,省地文景观和水域风光类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市、市、黔南州和市等地。生物景观类旅游景点占省旅游景点的16.66%,主要分布在市、市和黔南州等地。遗址遗迹和建筑设施类旅游景点占到全省旅游资源的29.36%,是省的比较重要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市、市、黔南

州和市等地。省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类旅游景点共9家,占全省旅游资源的7.14%。主要分布区域是市、市和黔东南州等地。

从旅游景区等级来看,优质的旅游景区5A级、4A级主要汇集在黔中地域,全省4家国家级5A景区分别在市(1)、市(2)、黔南州州(1)。4A级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市(15)、市(13),占到全省的48%。3A级、2A级景区大部分分布在北部和黔南州,其中3A级景区51处,、、和黔南四地占到86%。2A 级地区12处,一地占到了58%,其余主要是黔南州,为3处2A级景区,占到全省的25%,、市各一处。

图1.2 省旅游资源分布图

表1.1 省国家级A级景点分布情况

2A级景区3A级景区

4A级景

区5A级景区总计市 1 5 15 0 21 六盘水市0 0 1 0 1

市7 18 13 0 38

市0 0 6 2 8

市 1 8 3 1 13

市0 8 9 0 17 黔西南州0 0 4 0 4

黔东南州0 2 5 0 7

黔南州 3 10 3 1 17

注:数据来源于省旅游局

2.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研究

为研究旅游经济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和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本文选取了9市(州)旅游收入数据进行研究,由于时间跨度大的信息采集较难,故选取2011年—2014年4年间9市(州)的旅游收入进行分析。数据来自于《省统计年鉴》,省旅游局https://www.360docs.net/doc/ea1244131.html,./,9市(州)2011--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2.1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

依据省人均旅游收入情况将旅游经济发达程度分为四类;Ⅰ类:发达程度高地区,Ⅱ类:发达程度较高地区,Ⅲ类:发达程度较低地区,Ⅳ类:发达程度低地区,利用ArcGIS、Photoshop制成省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人均旅游收入空间分布图(图2.1、图2.1、图2.1、图2.1)。

对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人均旅游收入分布图研究发现,各市(州)人均收入的空间分布差别悬殊,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转变。2011年旅游经济Ⅰ类区只有省会城市,而旅游经济Ⅳ类区则有西部三市(州)和东部的市。2012年,旅游经济Ⅰ类地区增加到两个市,旅游经济Ⅱ类地区为市、黔东南州、黔南州,市变为Ⅲ类地区。2013年、2014年各市旅游经济持续发展,市旅游经济的增速放缓,今后始终处于Ⅲ类地区,其他各市的旅游经济的发达程度基本保持之前水平。

整体来看,人均旅游经济发达的城市主要是市、市、黔南州和黔东南州,但相互间关联性差,发达区域对落后区域的影响显著性不强。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单一,形成了以西部三市(州)为主的西部低区;以、为主的东北部较低区;以黔南州、黔东南州为主的南部较高区;以、为主的中部高区。

图2.1 2011年人均旅游收入空间分布图2.2 2012年人均旅游收入空间分布

t j

图2.3 2013年人均旅游收入空间分布 图2.4 2014年人均旅游收入空间分布

2.2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

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评价要依靠某些指数,这些指数还要能评价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1,2]。对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探究使用标准差(S )和变异

系数(C )。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N 为城市个数,

X

是第t 年第i 个市的旅游收入, X

是第t 年各个市的旅游平均收入。 2.2.1省各市旅游经济空间发展态势

通过对省各市2011年—2014年旅游经济数据的处理,总结出2011年—2014年各市旅游经济的差异变化(表2.1)。从表中可以得出:表现绝对差异的标准差逐渐扩大,从2011年的176.69扩大到2014年的230.92,增长了54.23,

增幅30.69%,年平均增长7.67%,除了2013年增幅较快外,其余年份增幅均比较小,绝对差异总体处于小幅、平稳上升。表示相对差异的变异系数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2011年的1.01减小到2014年的0.72,减小了0.29,下降了29%,每年平分下降7.26%,除2012年和2014年下降围大于年均下降水平外,其它年份下降程度保持在每年平均下降水平左右,相对差异总体下降幅度较小。

省地区间旅游经济的变革,与省相关经济发展政策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与各市旅游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关系密切。省制定的相关经济发展政策,受益地区能得到大量的资金和人才倾斜,有利于促进本地区的建设。同时,相关会议精神和规章制度会导致各地方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不同。相关发展规划明显偏向于省会城市和临近发达省份的城市,这些区域在发展旅游业时,底子好,旅游经济的发展速度较高。但在2011年后,省逐步加大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落后地区旅游业获得了资金和政策的倾斜,旅游资源禀赋得到大力挖掘,使其旅游经济的发展开始后发赶超,掉队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速率明显大于先发展地区。导致了绝对差异不断增大,相对差异逐渐减小。

表2.1省2011年—2014年各市旅游经济差异变化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标准差(S)176.69 185.67 219.58 230.92

变异系数(C) 1.01 0.84 0.81 0.72

注:研究数据来源于《省统计年鉴》.各市州政府工作报告

2.2.2省各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分析

通过各区域旅游收入与整体旅游收入平均值的比率来表征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3], 这种比率可以表征出各各区域的旅游发展程度相对于整体平均水平的情况, 从而表示出省各地区发展的不同。

分析表2.2得知,各地区旅游经济的差异极度明显。2011年旅游经济收入比省平均水平高的区域只有省城市和历史名城市,其中市的旅游收入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多,市的旅游收入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3倍,其余地区旅游收入水平均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2012年各地区旅游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同样还是和两市,但市旅游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的比率开始下降,从2011年的3.471下降到2012年的2.996,下降了0.475,降幅达13.68%,除市外其余8市的比率均有提升,增幅最大的是市,2012年的比率比2011年上升了0.154,增幅39.79%。2013年各区域平均旅游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增长为三个区域,市、市和黔南州。市的比率持续下降,同期、的全省平均水平比率出现下滑,其中市由原来的1.408下降到1.326,下降幅度5.82%,市由原来的0.833下降到0.767,降幅7.92%,其余6地区比率持续上升,六盘水上升幅度最大,同比上升了10.81%。2014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地区仍然是、和黔南三地。但同期同全省平均水平的比率减小的只有市,其余8地区比率均有增加,增幅最大的是六盘水市,增长了9.15%。

总体来说,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正在逐渐减小,“两头独大”的局面正在被打破,各地区旅游经济均有大幅提升。到2014年,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

有三个区域,且、黔东南旅游经济同全省平均水平的比率超过了0.962,已经比较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说明省的旅游经济来源主要是、、、黔东南和黔南5地区。各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呈阶梯状分布,主要有以、和黔南为主的旅游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第一级阶梯,以、、、黔西南和黔东南为主的旅游经济同全省水平比率在0.5~1.0之间的第二阶梯,以六盘水、黔西南为主的旅游经济同全省平均水平比率小于0.5的第三阶梯。

表2.2省各市旅游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比率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市 3.471 2.996 2.941 2.651 六盘水市0.136 0.148 0.164 0.179 市 1.365 1.408 1.326 1.389

市0.851 0.881 0.921 0.962

市0.698 0.833 0.767 0.799

市0.387 0.541 0.581 0.608 黔西南州0.271 0.307 0.331 0.351 黔东南州0.865 0.896 0.941 0.984 黔南州0.955 0.989 1. 1.

注:研究数据来源于《省统计年鉴》

3.影响旅游经济发展原因的实证分析

3.1旅游经济的回归分析

影响旅游经济收入的因素有很多方面,探究过程繁琐,指标的建立和数据的选取要遵一定的原则[4]。为探究影响省旅游经济整体发展的原因,采取回归分析的相关分析方法,以公共财政支出、旅游景点数量、星级酒店数量、交通运输条件、三次产业结构等为自变量,旅游经济收入为因变量,研究影响旅游经济发展不一致的原因。

3.1.1研究数据处理

对公共财政支出、旅游资源禀赋、星级酒店数量、地区公路里程、产业结构比重等数据的处理能更好的评价因变量与自变量间的关系。

(1)公共财政支出指数(G):

G=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

(2)旅游资源禀赋:

由于不同级别景区之间的资源禀赋差距悬殊,对旅游资源的评价采取“旅游资源指数(Z)”为指标

Z=5A级旅游景点×5 +4A级旅游景点×3 +3A级旅游景点×1 (3)星级酒店数量:

不同级别星级酒店的接待能力不同,对接待能力的评价采用“接待能力指数(J)”为评价指标

J=5星级×5 +4星级×3 +3星级×2 +2星级×1

(4)交通运输条件:

对交通运输条件的评价利用“路网密度(R)”指标

R = L/S

L为所在区域的公运输路里程和铁路运输里程,S为区域的国土面积。(5)三次产业结构:

第一、二、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结构为三次产业布局,对旅游经济的分析采取产业结构指数(S)

S=(100—第三产业比例)×100

(6)旅游经济收入(Y)

Y=年度旅游经济收入

3.1.2回归分析过程

通过各因素同旅游收入的相关分析,选择产业结构指数(S)、路网密度(R)、接待能力指数(J)、旅游资源指数(Z)和公共财政支出(G)同旅游经济收入(Y)进行回归分析。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分析软件,以处理后的数据为自变量,旅游经济收入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表3.3 回归系数分析a

模型非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

T 显著性B 标准误差Beta

1 (常数) 4.84

2 1.844 2.626 .

公共支出-.423 . -.378 -4.752 .018

资源禀赋-.003 .004 -. -.618 .580

接待能力.033 .003 .895 10. .002

路网密度 1.806 .212 .630 8.506 .003

产业比重. .009 .156 2.445 .092 注:a. 应变量\: 旅游总收入

旅游总收入Y的线性方程为:

lnY=4.842+lnJ×0.895+lnR×0.630+lnS×0.156—lnG×0.378—lnZ×0. 3.1.3分析结论

从表中可以看出,通过T检验的变量有公共财政支出、接待能力、路网密度,

其中路网密度、接待能力对旅游经济收入的影响显著,且呈正相关。公共财政支出对旅游经济收入的影响也较为显著,是呈负相关。资源禀赋和产业比重T检验值均大于0.05,资源禀赋、产业比重对旅游经济收入的影响不显著。

3.2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原因

3.2.1公共财政支出

过高的公共建设投入会影响一、二产业的发展,从而又影响旅游经济基础的发展。但地区间旅游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公共建设资金的投入会促进对应地区的发展,为地区间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条件。市作为省的省会城市,在公共基础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大于其他地区,公共财政支出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对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进一步促进了地区间旅游经济的发展。

3.2.2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是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的前提条件,尤其是交通的通达度情况更是决定了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能到达的程度[5]。通达度高的区域容易进入,对旅游者更有吸引力,容易扩大市场规模。省的交通主要以高速公路为主,辅之民航和铁路运输。2014年省高速公路运输里程达到4012公里,主要是市、黔南州、黔东南州和市;铁路运输里程2491公里,主要分布的市(州)有市、市、市、黔东南州和黔南州。这些交通发达的市州都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来带动本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扩大旅游业市场规模。而交通运输通达度低的地方,如市、市和黔西南州等地旅游经济的发展速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杭瑞高速在2012年底在市和市先后

通车,成为省最后通高速的地级市,同年,市和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成为全省增速最快的地区。

3.2.3地区接待能力

旅游经济的发展除硬件外,星级酒店、从业人员素质也是旅游业发展必不可少软件基础。省共344家星级酒店,省城市69家星级酒店,其余主要分布在市41家、黔南州66家、黔东南州53家和市41家。星级酒店能为游客提供更好更舒适的服务,星级酒店数量同旅游经济的发展是成正比的,省旅游经济的来源也是以市、市、黔南州和黔东南州为主。星级酒店等接待性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间旅游业的发展影响显著,落后的软件设施建设会阻碍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3.2.4产业结构比重

省各市州之间对旅游业发展的定位不同,导致了省各市州之间旅游经济的发展不平衡。黔东南州旅游资源比较匮乏,第二产业基础薄弱,但领导班子提出“旅游强州”发展战略,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7.7:30.6:51.7,旅游经济收入占全州生产总值的44.89%。成功打造了“少数民族+生态文明”的旅游品牌,为区域经济的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六盘水市经济的发展一直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三次产业结构为6∶60.6∶33.4,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比例为33.4%,旅游收入仅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03%,旅游经济的发展处于全省末尾。

3.2.5旅游资源禀赋

对旅游经济收入关系的回归分析发现:旅游资源禀赋对旅游经济收入的影响

显著性虽然不明显,但旅游资源任然是旅游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条件,也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6]。省旅游资源的数量处于全国上游水平,特别是独特的山水旅游资源和地方少数民族风情完美融合,打造了“多彩”的旅游品牌。但各市旅游资源的分配差别悬殊较大,省共有国家A级景点126家,各市州旅游景点数量如图3.1。从数量上来看,旅游资源占优的地区主要是市(38),其次是市(21)、市(17)和黔南州(17)。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处于优势地位,如市和市,都是省旅游经济的主要贡献地区;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程度落后。如六盘水市和黔西南州由于旅游资源匮乏,旅游经济收入在全省旅游经济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小。

注:研究数据来源于贵州省旅游局官方统计.

图3.6 省旅游资源分布情况

4.对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建议

4.1创新旅游路线

省9市(州)之间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不同种类旅游景点间串联不够,游客的旅游体验单调疲味。应该加强地区间旅游资源的串联,开展精品旅游路线

旅游经济学作业1

实用标准文案 旅游经济学作业1 第一章~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请将你认为的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该题后的括号内) 1.旅游活动的主体是(A )。 A.旅游者B.旅游生产者 C.旅游行业D.政府 2.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 )。 A.旅游者的消费行为B.旅游生产者的供给行为 C.政府的调控行为D.旅游行业的组织行为 3.1845年,预示一种新的旅游生产方式的出现,旅游经济进入专业化阶段的标志是( C )。 A.蒸气机的出现B.渡假胜地的形成 C.托马斯库克公司的成立D.人造旅游物的兴起 4.现代旅游活动的基本运行模式是( C )。 A.商品化B.专门化 C.产业化D.后产业化 5.在旅游经济学研究方法中,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是( D )。 A.宏观分析方法B.微观分析方法 C.中观分析方法D.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6.认为人们进行消费行为时,追求商品带来的最大满足程度是人们消费的目的与愿望,这精彩

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一消费行为模式是( C )。 A.需求一动机一行为模型B.刺激--反应模型 C.边际效用模型D.需求--供给模型 7.旅游者选择旅游消费的最优均衡点是( B )。 A.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交点B.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C.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的交点D.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的切点 8.具有交通中转和出入境口岸功能,可以形成过往和过境旅客的地区是( C )。 A.区域性客源地B.全国性客源地 C.中转性客源地D.客源地国家 9.旅游目的地存在的前提条件是(A )。 A.优质的旅游资源B.优质的旅游环境 C.优质的旅游服务D.优质的旅游客源地 10.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愿意并能够以一定货币支付能力购买旅游产品的数量,这是指 ( D )。 A.需求B.需求量 C.旅游需求D.旅游需求量 11.旅游需求的特征中,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内涵的是( D )。 A.整体性B.多样性 C.主导性D.高层次性 12.无论旅游目的地的范围有多大,某一地区要成为旅游目的地,就必须拥有特定的( A )。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贵阳六中 2012年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学科:地理 课题名称:旅游 学籍号: 141011060476 班级:高二(3)班 姓名:覃羽健 指导老师:张莉 贵阳六中教科处制表

摘要 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是符合贵州发展现状的支柱型产业,从总体上看,目前贵州省的旅游业还处于市场化与产业化的起步期,由于受观念资金市场和人才多个瓶颈的约束,景区开发与管理观念落后,基础条件与市场推广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内外开放规模不断扩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十八大会议上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报告,这些趋势都为我省发展旅游业带来良好的市场氛围与发展机遇。本文着眼于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制约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并以此提出建议,因地制宜,促进发展 关键词: 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前言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东毗湖南省、南邻广西自治区、西连云南省、北接四川省和重庆市,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十字路口”。贵州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知名旅游景点较多,但从总体上看,目前贵州省的旅游业还处于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起步期,由于受观念、资金、市场和人才多个瓶颈的约束,景区开发与管理理念相当落后,基础条件和市场推广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不过也不乏优秀的发展成绩:2011年,贵州省旅游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旅游总收入1429.48亿元,同比增长34.7%;接待旅游总人数1.7亿人次,同比增长31.8%。所以,要实现贵州省旅游业大发展,实现旅游资源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必须进行深度的“开发、开放”,尤其要尽快转变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加大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联盟力度,引入外来资本,全面提升旅游业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

旅游经济学课后部分习题答案之欧阳音创编

第一章 一、 二、四、旅游经济学特征: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应 用学科,旅游经济学是一门产业经济学,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三、五、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旅游经济活动中 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四、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任务:第一,揭示影响和作 用于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因素和经济关系。第二,在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基础上,寻觅和获取旅游业发展的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途径。第三,为制定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国提供理论基础。 五、六、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内容:1.旅游经济的形 成及产业标志。2.旅游产品的开发及供求关系。3.旅游产品的市场开拓及销售。4.旅游产品的消费及合理化。5.旅游产品的经营成本及效益。6.旅游经济结构及发展。

六、七、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理论与实际相 结合的方法。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4.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七、八、旅游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旅游经 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旅游经济学是一门经济类的应用学科,经济学理论在旅游经济学中也是适用的。旅游经济学规律与一般的经济规律是高兴与共性的关系。2.旅游经济学与旅游学的关系:旅游经济学是旅游学的一部分,它与旅游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旅游经济学是从经济这个角度研究旅游活动中所反映的诸关系中的经济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加深对旅游学的研究。3.旅游经济学与其他旅游学科的关系:第一类是与旅游经济学成平行关系的学科,旅游活动是它们相互联系的纽带。第二类是与旅游经济学成纵向关系的学科,旅游经济学同这些学科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它们都是旅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各具体领域中的应用和具体化。

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

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 差异 2016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学生姓名:陈锦学号:2012011001指导教师:白彬贵州● 铜仁2016年5月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目录摘要.............................................................. III ABSTRACT ............................................... ............. II 引言............................................................... .. 1 1.贵州省概况及旅游资源分布........................................... 1 贵州省概况....................................................

1 旅游资源分布.................................................. 1 2. 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研究............................ 3 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 3 贵州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 5 3.影响旅游经济发展原因的实证分析..................................... 7 旅游经济的回归分析............................................ 7 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原因........................................ 9 4.对贵州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建议........................................ 11 创新旅游路线................................................. 11 增加基础设施建设............................................. 11 政府实施助游政策............................................. 12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12 发达地区发挥带动作

16春季福师旅游经济学在线作业一

福师《旅游经济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 在其它因素既定情况下,旅游产品价格上涨必然引起旅游供给量的()。 . 旅游产品价格 . 现实旅游生产力 . 旅游设施接待力 . 旅游者数量 正确答案: 2. ()主要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购买和消费的有关住宿、餐饮、交通、游览、娱乐等内容的物质产品和服务。 . 单项旅游产品 . 组合旅游产品 . 整体旅游产品 . 现代旅游产品 正确答案: 3. 旅游经济发展的非常规模式通常是先发展(),通过接待和满足外国旅游者需求,来全面带动国内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国际旅游接待服务体系。 . 入境旅游 . 出境旅游 . 国际旅游 . 国内旅游 正确答案: 4. 旅游企业提供给旅游者的有关产品的各种附加利益属于()。 . 核心产品 . 形式产品 . 辅助产品 . 延伸产品 正确答案: 5. 旅游经济活动的需求主体是( )。 . 旅游经营者 . 旅游产品生产者 . 旅游者 . 旅游管理者 正确答案: 6. 旅游产品的价值是由转移价值、补偿价值和剩余价值所组成(+V+m),其中()是旅游产品的新增价值。 . +m . V+m . +V . V 正确答案: 7. ()对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才有实际意义。 . 每日余暇时间 . 非工作时间

. 工作间歇时间 . 连续的可自由支配时间 正确答案: 8. 制定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各项政策,公布旅游信息等,对旅游市场的供求矛盾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这是运用了()手段。 . 经济 . 市场 . 行政 . 法律 正确答案: 9. 一国货币的币值下降,对该国出境旅游的发展的作用是() . 不利 . 有利 . 利弊相当 . 利大于弊 正确答案: 10. 某旅游目的地边际消费倾向为80%,即表示这个地区每收入1元钱,其中80%是用于本地区的经济投入,使其参加本地区的经济运转,而20%则是用于储蓄或购买进口物资,这部分资金则暂时离开了本地区的经济运行。其乘数为( )。 . 3 . 4 . 5 . 6 正确答案: 11. 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 . 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 保护资源和环境 . 合理规划和开发 . 加强旅游行业管理 正确答案: 12. 从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内容上来划分,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可分为( )。 . 市场自发型旅游发展模式和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 . 平衡型模式和非平衡型模式 . 常规型模式和非常规型模式 . 创汇导向型模式和经济发展导向型模式 正确答案: 13. 从旅游投资规模划分,旅游建设项目可分为大中型项目和小型项目。大中型项目是指总投资在( )万元以上的旅游项目。 . 2000 . 3000 . 4000 . 5000 正确答案: 14. ()是对各种旅游数据资料进行数学分析,建立模型,运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手段进行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省旅游业发展 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类型相当丰富。可以在体验到大自然所孕育出神奇景色的无穷魅力,同时也能体会到历史车轮留下的点点印记,更能领略到中国红色革命的神圣精神。 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1.山形地貌 的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闻名于世的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喀斯特地貌形成许多自然溶洞群,其中较为著名的是织金洞、龙宫和附近的九龙洞。 位于地区的梵净山,则是山体的代表。梵净山位于中国地区的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交界处,为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494米。原始生态保存完好。梵净山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风景美丽自然,进入山区完全找不着人工景色的痕迹,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观,是旅游不可多得的一个目的地。 2.碧水激流 省还有丰富的水资源,以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黄果树瀑布为代表,在俊俏的高山间奔腾着,落差高达74米之多,飞泻直下,落入深谷。此外,山间河流众多,流经之处,出现各具特色的峡谷,如马岭河峡谷、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峡谷和南江大峡谷等。的峡谷有两个其他地区十分罕见的特点,一是在一些大峡谷中,有一种支流中的水以瀑布的形式跌落于干流中的壮丽奇景。如马岭河峡谷和南江峡谷等风景区。二是溶于水中的碳酸钙,在以瀑布形式下落的过程中,水

中释放出二氧化碳而使碳酸钙沉积在悬崖陡壁上,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钙华”(亦称石灰华),成为马岭河和南江等峡谷中的特殊旅游景观。除却峡谷中沿岸秀丽的风景,丰富的动植物物种,这些流经峡谷的河流大多数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适合发展漂流旅游。 3.化石植被 全省最直接、最有吸引力的景观是覆盖丘陵、山脉和河谷的自然植被,深深浅浅的绿色,一派勃勃生机。地形以森林覆盖的锥形小山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主,配有奇异的尖锥形岩石,俗称为石林,如天星、泥凼以及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茂兰:一个原始森林保护完好的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多种珍稀植物和秀丽的自然风光。穿过茂密的森林,来到丛山中的谷底,豁然开朗的是柔和的农田风光,蜿蜒的田埂不仅仅分布在谷底,甚至连缓坡阶梯也被分成层层梯田,随着四季的变化,春天的油菜花的金黄色慢慢转变为夏天禾苗的翠绿色,再迎来秋天丰收的橙黄色,与之前的森林植被形成鲜明对比。 在省的赤水还有仅存于世的“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国外专家称为“中国的侏罗纪公园”。桫椤系当今地球上保存不多的一种冰川前期植物,被称为科学研究的“活化石”,在保护区、科研、观赏上具有重要价值,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桫椤作为历史的见证,科学研究的“活化石”,对研究古后地质节气候、古环境的演变,对探索生物进化的奥秘,对保证遗传物种生态系统的永续利用具有极重要的保护及科学研究价值。 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城市空间形态1

罗春生:《城市空间形态规划控制初探》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sdpdi 发布时间:2008-08-03 9:24:28 阅读: 3861次 城市空间形态规划控制初探 (佛山市顺德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罗春生) 【摘要】城市空间是人们居住、生活、工作、游憩、交通的载体。本文在分析城市空间形态与控规控制体系的基础上,找出控规在城市空间形态控制的不足,探讨城市空间形态控制体系与方法,依托控规图则其法定特性进行空间形态定性定量控制。 【关键词】控规、空间形态控制、控制体系 1、引言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培育优质、和谐的城市空间是人们共同的期望,城市虽然有一个好的规划蓝图,但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实施的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这其中固然有制度环境、规划管理、规划编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是控制和培育优质城市空间的关键因素之一。笔者试图从城市空间形态与控规控制体系入手,在分析现有控规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寻找出在城市空间形态控制方面的不足,进而探讨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控制体系与方法。 2、城市空间形态 “空间”的定义,源自于拉丁文的“spatium”,在日常三维场所的生活体验中、符合特定几何环境的一组元素或地点;两地点间的距离或特定边界间的虚体区域。我们这里讨论的空间是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室外分隔墙等垂直界面和地面、水面等水平界面的围合,由环境小品、使用者、使用元素等点缀而成的城市空间;或是由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室外分隔墙等垂直实体控制和影响的城市空间。她是大自然中

分隔出来的较小的、具有一定限定度的,是人们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城市活动使用的空间。城市道路如何规划、建筑如何布局、城市景致组织等城市外观是城市给我们的第一感觉,这些印象及认知可以称之为城市空间形态。 3、控规控制要素与体系 控规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划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规划管理与开发建设的衔接,作为城乡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控规中首要内容就是建立控制体系,控制体系是影响控规控制功能发挥的最主要内部因素,包括控制内容和控制方法两个层面。控制内容是控规所控制的要素,它对控规功能作用的影响主要在功能作用发挥的广度上。控制方法是指实现规划意图选取的控制手段,它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功能作用发挥的深度有决定性的影响。控规的控制内容和控制方法是控制体系中互为联系、互为影响的两个层面。 3.1控规控制要素 规划控制体系的内在构成要素是规划控制体系建立的基础。其内在构成都包括以下6个方面内容:土地使用、环境容量、建筑建造、城市设计引导、配套设施和行为控制。 (1)土地使用控制 土地使用控制是对建设用地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做出规定,其控制内容包括用地性质、土地使用兼容性、用地边界和用地面积等。 (2)环境容量控制 环境容量控制是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容量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定,其控制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容量、绿地率、空地率、人口密度、人口容量等。 (3)建筑建造控制 建筑建造控制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对环境的要求,对建设用地上的

旅游经济学作业一

旅游经济学作业一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旅游经济学》第一次作业 一、试述国内外旅游经济学研究概况 (一)国外概况 1.早期阶段:19世纪后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899年,意大利政府统计局的鲍德奥发表了题为《在意大利的外国人的移动机器消费的金钱》的文章,是目前可查的最早的研究旅游经济 现象的文献资料。 20世纪以后,意大利的尼切佛罗和贝尼尼分别在1923年和1926年发表了题为《在意大利的外国人的移动》和《关于游客的移动计算方法 的改良》的两篇论文,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旅游过程中的一些 现象的描述和计量方法的改进 一战结束后,欧洲经济逐渐恢复。 1927年,罗马大学的马里奥德,出版了《旅游经济》一书,将旅游经济活动的过程分为“旅游的经济”和“旅居的经济”两部分,并且认为旅 游活动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现象。对以后想当长时期的学术活动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 1928年,马里奥德出版了《旅游经济》一书的续篇,对旅游经济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讲授。 1935年,柏林商业大学旅游研究所长格吕克斯曼发表了《一般旅游论》,从经济学和社会学角度研究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1942年,瑞士的克拉蒲·芬扎伊卡从经济学和社会学两个方面对旅游进行了研究。但是,在这个时期中,人们对旅游经济活动的研究始终没有深入到其本质和规律。 2.初步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80年代 这一时期的研究工作不仅有许多专家学者的参与,而且有不少旅游企业集团、旅游行业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分别从业务的发展和对工作的指导角度开展了研究。 (1)关于旅游业性质与旅游经济活动运行特点的研究,专家们认为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综合性产业。代表作如下:1969年,美国的迈克尔·彼得斯:《国际旅游业》。1974年,英国的伯卡特:《旅游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980年,美国的唐纳德·伦德伯格:《旅游业》。1984年,美国夏威夷大学朱卓任教授:《旅游业》。日本田中喜一等人所着的《旅游事业论》 (2)关于旅游供需关于与旅游市场营销策略方面,学者们研究了需求预测的方法,探索了旅游市场营销的战略和策略、旅游产品的定价原则以及宣传推销的手段和途径。代表作有罗伯特·门克因托希与夏希肯特·古普塔所着的《旅游的原理、实践与哲学》、布赖恩·阿切尔所着的《旅游需求预测》、彼得·格雷所着的《国际旅游贸易》以及瓦汉·克拉蓬与罗思菲尔德所着的《旅游市场营销》。 (3)旅游业经济效益方面,主要研究了旅游投资与收益的比较、旅游宏观经济效益与旅游微观经济效益,以及游客消费支出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和社会产生的影响等问题。

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独特性强、聚集度高、开发潜力大 贵州是我国旅游地类型最丰富、聚集度较强的地区,无论是自然旅游地、 历史名胜旅游地、城市观光旅游地,还是民族风情旅游地,都是应有尽有, 而且旅游资源的等级和品位也非常高,并且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中喀斯特地貌等有些旅游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和垄断性,如黄果树瀑布、织金洞、荔波小七孔、梵净山、遵义会议旧址等都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贵州苗族、布依族、侗族的聚居区山水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姿,极具开发潜力。贵阳、遵义等城市更是因城市历史悠久、城市环境优美、城市形象各具特色、城市经济繁荣发展而在旅游市场上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贵州独具特色的黔味饮食文化、丰富的物产(名酒、山野特产、民族工艺品等)更是发展旅游业的有力保障。 (二)气候条件好,四季宜旅游 气候对所有户外活动都有影响,对观赏性旅游活动主要在于影响旅游者的体感舒适程度,而对运动性旅游活动的影响则主要是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活动质量。另外,适宜的气候也是一种独具优势的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尤其是吸引度假旅游者的重要旅游吸引物。 贵州省属于多阴雨的高原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如全省大部分地区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多为3—6℃,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为-6—-8℃,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大部分在22—26℃之间,没有国内同纬度东部地区那样的酷热天气,因此,我们可以说,贵州省几乎可以常年开展旅游活动,更是开展亚高原度假旅游极具潜力的地方。 (三)旅游资源大省,但不是旅游业大省 客观分析贵州旅游业的现状,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贵州是旅游资源的大省,但从旅游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上来看,贵州并不是一个旅游业大省。毗邻贵州省的云南省,其旅游资源类型与贵州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以“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取胜,但云南旅游搞得红红火火,已位居全国前列,据统计资料,在旅游收入和人数等方面,云南已进入全国前十名。而有着更为广阔的喀斯特地貌和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省份的贵州省旅游业发展滞缓,与其资源丰富程度极不相称。在“西部大开发,旅游应先行”正在成为中西部各省共识的今天,如何将贵州省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是一个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影响贵州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旅游业发展的制约; ●贵州省旅游业尚未建立起自己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没有形成区域知名旅游品牌系统; ●旅游策划、旅游营销经验、水平与能力的缺乏; ●政府、景区、旅游企业的旅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 综观周边省、市、自治区,云南、广西已经是旅游业大省,四川、重庆、湖南的旅游经济总量也要比

【免费下载】旅游经济学 田里 课后习题1and2章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一、重点概念 旅游经济学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二、简答题 1、旅游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旅游经济学是伴随着旅游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对旅游经济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下面对国际旅游业的产生和我国旅游业的产生分别阐述1世界旅游经济学对旅游现象进行研究是在旅游活动发展的基础上随着旅游经济活动由国内向国外、由区域向世界范围的扩展而逐步深入的。在这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内不少专家、学者、政府机构人士和有关国际组织从多个侧面对旅游活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包括从经济角度的研究。国外对旅游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早。它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世纪后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个时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它与旅游经济活动发展的两个时期基本一致。第一个时期由于旅游活动的发展主要限于西欧、北美一些国家旅游活动的规模不是很大旅游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也还未完全显现出来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矛盾还未完全显现。一些专家和学者已敏锐地觉察到游客的这种流动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在这个时期人们对旅游经济的研究还未深入到旅游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第二个时期的研究工作不仅有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参与而且有不少旅游企业集团、旅游行业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分别从业务的发展和对工作的指导角度开展了研究。这个时期旅游活动已由北美、西欧两个区域迅速扩展到全世界大众旅游已成为时代的潮流旅游经济活动已深入到全国和全球的经济体系之中。因此在这个时期不仅对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研究涉及的领域大大拓宽而且对旅游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2中国旅游经济学中国旅游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有经济学者对旅游经济的性质、作用等问题进行过探讨但由于当时中国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局限而无法做深入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中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力地推动 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为旅游经济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术界、教育界和政府有关部门对旅游经济问题的研究迅速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2、旅游经济学有何特征旅游经济学则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因此旅游经济同其它学科相比较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旅游经济学是一门产业经济学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 3、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旅游经济活动过程的始终它规定了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既不同于其它经济学也不同于旅游学科中其它科学。旅游产品在其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运动中必然产生种种经济现象涉及多种经济关系存在支配其矛盾运动的规律。因此旅游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及其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与经济规律。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这一内在矛盾其外在表现是旅游者、旅游产品经营者与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政府三者之间利益上的矛盾。即旅游者通过购买旅游产品要求获得身心上的最大享受和满足旅游产品经营者通过销售旅游产品要能得到最大利润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政府通过支持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者的利益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如果三者的最大利益均能较好的实现旅游业便会良性协调发展。任何一方的利益得不到实现或受到损害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就要出现不畅旅游业就难以顺

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贵州省是一个后发展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明显滞后。贵州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已经具备雄厚的资源优势[1,2]。它现在正面临着六大机遇:第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第二,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所带来的机遇;第三,新经济浪潮带来的机遇;第四,借鉴东部地区的经营管理经验的机遇;第五,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第六,假日经济的机遇等。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带动区域经济腾飞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观念问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发展战略、管理体制与机制、品牌创建与景区建设、旅游促销和区域产业发展等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在后发展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战略定位 1.1 实施“科教兴省”、“可持续发展”和“开放带动”三大战略 这是贵州人民的明智选择。这三大战略中,“科教兴省”是根本,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治穷先治愚”,大力提高贵州人民的科技文化水平,贵州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富裕;“可持续发展”是目标,贵州是生态极其脆弱的地带,发展旅游产业等,必须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和发展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自然、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放带动”是手段,通过全方位改革开放,创新机制与体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社会环境,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借鉴外地的资金、人才和管理优势,实现贵州社会经济文化的腾飞。 1.2 后发制人 中共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无疑对贵州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遇。但如

果只依靠自然资源的优势,走传统的资源导向型的经济道路,势必重蹈高投入、低产出,并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恶性循环,继续处于落后的传统经济境地。因此,贵州省旅游产业的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方法,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区域的支柱产业,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贵州省旅游业要以知识化、信息化、数据化和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人类文明社会中的历史定位,通过体制与机制创新,实施以人才为本的旅游科技创新战略,以更新观念、提高人口素质为本的旅游开放带动战略,以资源、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市场化调整和技术升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跨跃式大发展。 后发展地区,要想后来居上,就必须“敢为天下先”,创造制度与体制新优势。只有通过创新体制与机制,优化投资环境,才能有效地解决资金与人才等问题。想当年,深圳特区、海南省成立之时,吸引了多少人才,形成迁移大潮,势如“孔雀东南飞”,不就是因为人们看中了其制度与体制新优势吗?再如浙江省的温州、义乌、永康等地的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不也就是因为其具有制度与体制新优势吗?因此,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创造制度与体制新优势,对于后发展地区的贵州省来说,尤其重要。要实现后发展地区的后发制人,就必须与东部地区广泛合作,借鉴其改革开放的经验,应用其已经取得的成果,吸取其失败的教训,最大限度地减少“摸石头过河”消耗的成本和时间,实现后来居上。我们承认,要发展经济首先要发展教育。但后发展地区经济条件不优越,不可能投入很多资金来发展教育,更何况今天的教育投入,不可能马上转变为区域的经济产出,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过程。这也正是落后地区为何教育投入严重滞后的原因。因此,我们认为,通过教育培养人才固然重要,但对于社会经济后发展地区来说,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不然的话,培养的人才大量流失,后发展地区要后发制人,就是一句空话。

高中地理-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最新

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 2. 了解城市形态特点,掌握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 3.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规律。 4. 理解如何通过调控城市空间形态来缓解城市问题。 5. 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 运用资料,分析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知识链接】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 1.概念: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①________________。 2.城市空间形态类型??????? ② 型 带型 ③ 型 组团型 ④ 型散点型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1)演变规律:⑤________________。 (2)演变过程:最初的居民点→呈⑥______________→更大的块状→更复杂的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方法 (1)合理地规划和控制⑦__________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 (2)保持强大的⑧________________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⑨______________形态。 (3)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圈,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⑩____________。 3.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

者有其形成的共同因素——地形、河流、交通,具有共同的特征,即都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多个生产生活组合,但其形态上辨认比较容易,组团型的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之间不相连且有一定距离,而带型和放射型虽然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间有一定距离,但各片之间是相连的,因此抓住各自形态即能容易区分。 典例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A 城市示意图 (1)图A 城市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A 城市的空间形态为________,形成这种形态的因素是________。 (3)该城市在今后发展中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答案 (1)重庆 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 (2)组团型 地理环境 (3)优点:城市接近大自然,可相对减少市内的绿地建设用地,且较容易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 缺点:由于各部分城区需采用统一的道路、供水、供电系统,将大大增加各种管线和道路长度,从而增加城市的建设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 解析 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又是丘陵山区,地形的崎岖不平使城市的发展在地域上失去了完整性。城市用地被分割为几

2014电大《旅游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4电大《旅游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旅游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旅游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则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 2.旅游 旅游实在工业化环境下,非定居者出于消遣。休闲的目的,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旅行以及停留。 3.旅游发展的地域格局 旅游发展的地域格局是从区域地理来说明世界旅游经济在各大洲的分配状况,旅游经济的地域格局可以充分说明世界旅游发展的基本地理格局。 4.旅游需求规律 所谓旅游需求规律是指在影响旅游需求量变动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与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成正方向变化。 二、选择题 1、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 A ) A交通运输 B产业革命 C饭店业的发展 D产业经济的发展 2、北京是天津、河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是( B )客源地 A全国性 B区域性 C中转性 D客源地国家 3、旅游经济学属于( D ) A理论性经济学 B应用性经济学 C两者皆不是 D两者皆是 4、( A )主要研究经济现象“是什么”。即单纯考虑经济活动世纪运作而不考虑运作效果的好坏。 A实证分析 B规范分析 C历史分析 D定性分析 5、( C )世纪之后,现代意义的旅游才真正出现。 A17 B18 C19 D20

6、( B )被誉为旅游业的先驱 A治?史蒂文森 B托马斯?库克 C詹姆斯?瓦特 7、旅游是分类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追求,这句话说明了旅游的( A )属性 A文化 B经济 C社会 D以上皆不是 8、旅游消费涉及“吃、住、行、游、娱、购”等多个方面,体现了旅游消费的( D ) A大众性 B持续性 C广泛性 D综合性 9.、旅游客源地输送客源的规模首先取决于这个地区的( C ) A人口结构 B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 C总人口规模 D消费习惯 10、形成旅游需求的首要的主观条件是( B ) A闲暇时间 B旅游动机 C支付能力 D以上都是 三、简答题 1简述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答:旅游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有: 1.揭示影响和作用于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因素和经济关系; 2.在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基础上,寻觅获取旅游业发展的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途径; 3.为制定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提供理论基础。 2.简述旅游的基本性质。 答:文化属性; 经济属性; 社会属性 3.减速旅游经济学的性质。 答:1现代旅游经济是一种商品化的旅游活动; 2现代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服务为主的综合经济; 3此案带旅游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法制经济 4.简述旅游经济的特点 答:1综合性; 2.大众性; 3.持续性

最新整理高二地理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docx

最新整理高二地理教案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2.1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学案(人教版选修4)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2.了解城市形态特点,掌握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3.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规律。4.理解如何通过调控城市空间形态来缓解城市问题。5.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6.通过本节的学习,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调查自己所在的城市属于何种空间形态,了解其变化趋势,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本区域城镇的合理布局提出建议。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 1.概念: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①________________。 2.城市空间形态类型②型带型③型组团型④型散点型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1)演变规律:⑤________________。 (2)演变过程:最初的居民点→呈⑥______________→更大的块状→更复杂的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方法 (1)合理地规划和控制⑦__________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 (2)保持强大的⑧________________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⑨______________形态。 (3)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圈,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⑩____________。

3.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⑪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城市空间形态的差异 城市空间形态形态特点成因优点缺点主要解决措施图示举例 集中团块型呈同心圆向外延展平原地区或规模不大的城市城市布局紧凑,利于生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节省用地,使基础设施建设更加经济城市封闭,不利于改善居住环境,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会加大工作地与居住地的距离,易造成交通堵塞控制城市规模,建设卫星城或开发新区 成都合肥华盛顿 带型呈明显单向或双向发展山谷地形,沿河、湖等水面一侧或两岸延伸,沿铁路、公路干线扩展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利于协作管理发展多个中心及发展交通 兰州西宁宜昌筑波 放射型建成区主体部分有3个以上明确的发展方向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地区,城市以原城区为中心沿交通干线向外呈放射状发展绿地或农业用地嵌入各放射轴,能改善城市环境;便利的交通利于新老城区联系容易将过境交通引入城市中心,增加道路交通压力,扩大运输距离市区周围建设环形道路 武汉大连秦皇岛 组团型建成区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受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城市比较接近大自然,可相对减少市内的绿地建设用地,比较容易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加城市建设投资和经营管理费用发展交通,加强各单元之间的联系 淄博重庆 星座型由一个规模相当大的主体部分和三个以上规模小的部分组成一些首

旅游经济学作业.doc

旅游经济学作业 指导教师:石姜静 一、填空题 1.闲暇同时具有消费性和___________。 2.从经济学的角度看,_________是消费者的行为过程及伴随的内在效果。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以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 4.休闲产品作为服务性产品的一大特征,就是消费与________的高度同一性。 5.___________反映了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相互关系的方式和途径。 6.旅游时间支出的指标主要有两个:_______________和旅游者人均停留天数。 7._________________是吸引人们到旅游目的地进行休闲活动的一个最重要原因。 8.________________是指产品的实现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易于折损的现象。 9.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是提供组团假日,并将出发地及目的地的旅行、住宿、设施和 服务供应商与游客连接在一起。 10.通过信誉模型得出,只有当游客每都选择旅行商的几率大于______%时,旅行商才会提 供优质服务。 11.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_______。 12.我国旅游行业规模虽然不小,然而在产业化程度上仍处于_______。 13.旅游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掌握______,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4.目标市场的选定,应以每一个细分市场上不同的______差异为基础。 15.从资金来源角度分析,旅游投资可分为国家投资、银行贷款、______和自筹资金四大类。 16.加强______的主体地位,是我国旅游经济所有制结构改善的最主要问题。 17.近代商品生产的日益发展,尤其是 ____________ ,从旅游需求和供给两方面为旅游活 动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8.价格制定的目标是由旅游企业的 ____________ 决定的。

季度贵州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2017年一季度贵州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2017年以来,贵州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继续把旅游作为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的指示精神,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以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为抓手,大力发展满意旅游,一季度贵州全省旅游业继续保持了“井喷式”增长态势。 旅游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春节“黄金周”发力,旅游消费延续高速增长态势 2017年春节长假是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后迎来的第一个长假,也是沪昆高铁全线贯通后我省迎来的第一个“黄金周”。受春节旅游“黄金周”带动,全省一季度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继续保持去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 据统计,1-3月,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4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为1354.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4%、38.8%。其中,春节旅游“黄金周”期间,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984.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63亿元,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28.1%和32.5%。同时,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带动下,住宿业零售额增长24.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2个百分点。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1.9%,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

一是精准营销带动旅游消费提质提效。春节长假期间,全省各地旅游景区、酒店、交通等涉旅企业联手联动,纷纷打出优惠组合拳,针对不同人群精准营销,连续推出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全要素的200多项优惠举措,对于放大优惠乘数效应,引爆春节假日旅游市场,刺激旅游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抽样调查,1-3月全省游客人均花费935元,比上年同期提高23元,过夜游客人均花费突破1500元。从消费构成来看,交通、住宿、景区游览、餐饮等需求价格弹性小的旅游消费比重呈现下降态势,而娱乐、购物等需求价格弹性大的旅游消费比重有所上升,达30.7%,游客消费结构逐步改善。 图1.1 入黔国内游客旅游花费构成 二是主要景区继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春节旅游“黄金周”期间,万峰林景区、黄果树景区、梵净山景区等主要景区龙头带动作用明显,累计接待游客量均超过20万人次。 三是饭店出租率持续高位运行。春节旅游“黄金周”期间,全省主要旅游集散地饭店平均出租率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其中,湄潭温泉国际度假城(酒店)、金凯帝豪酒店、凯里宾馆、白马湖山庄等出租率均超过90%。 (二)旅游产品供需两旺,新型特色旅游项目发展抢眼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 演变 10级建筑学3班 程轶 学号 100202031118 一:空间形态演变历程 1.点状积聚期(从南诏至清末民初 昆明城始建于唐广德二年,其“城际滇池,三面皆水”,形成了昆明的雏型。元中庆城在拓东城的基础上,向北扩展,形成一座南北长、东西窄的土城。明洪武十五年改中庆城为云南府,城池北移,将圆通山、五华山、祖遍山、翠湖纳入城中,形成“三山一水”的城市格局,直到清末民初,昆明城基本保持这一空间特征。 2.块状发展期(民国初年至1937 年 1905 年昆明自辟商埠对外开放,在“明城”外围东南部形成近2km2 的商埠,1910 年滇越铁路全线开通,打通了昆明东南方向对外联系的通道,1922年在昆明东南部建立了当时中国第二个飞机场— 巫家坝机场。借助对外交通条件改善、对外经济兴起等外力作用,城市空间由“点”扩展到“面”,具有沿主要外向经济流和交通流方向的外溢趋势,表现为紧凑的块状积聚形态。 3. 组团跳跃发展期(1937 年~1978 年 1937 年~1949 年抗战时期,众多的沿海和内地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昆明城市人口激增,经济高度增长,城市迅速扩张,成为昆明近代史上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城市空间的拓展形成两种趋势:城市内部在“明城”基础上向四周连片扩张,具有

明显的向心集中趋势;城市外部的工业布局有意避开中心区,按分工协作关系安排在郊区或周围城镇。这种布局形式既保护了昆明古城原有的空间格局,又在远离城市中心区北、西、西南三个方向上形成独立的工业组团,城市空间表现出组团跳跃式发展的趋势。 4.放射组团式发展期(1978 年~1990 年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昆明城市基本形成了“二环九出口”的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加强了昆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为昆明城市20 世纪90 年代的迅速扩张奠定了基础。城市内部空间以旧城改造和填空补缺为主,呈现同心圆的扩张趋势;城市近郊八个工业区沿放射路向心拓展,大多数工业区逐步与中心区连在一起,20 世纪80年代末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一主八片”放射组团状的星形结构。 5. 同心圆圈层拓展期(1990 年至今1990 年以后,昆明城市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期,三个国家级开发区、99 昆明世博会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促进了中心区空间与规模的跳跃发展,导致单一中心蔓延外溢式扩张,中心区与市郊工业区连片发展,原有的“放射组团”格局被打破,昆明城市形态呈现出“以中心区为核心,东西两翼面状延展,南北沿交通线轴向发展”的蔓延扩张之势。组团之间的空地逐渐填满,城市形态趋向紧密的团块状。昆明城区范围已经从20 世纪80 年代的32km2,发展到目前的250km2,面积扩大了近8 倍,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形态愈发明显(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