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与管理

理与件理护不良事的分类管一、安全 医院的服务对象是人,并且是病人,病人带着痛苦来到我们的服务场所医院,他们希望在解除痛苦的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基本要同时保证生命安全。安全是病人基本需要之一,是护理工作的永恒主题,更是护理质量监控和管理的核心目标。求, (一)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中国医院协会为了响应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患者安全世纪倡导安全是 21 WHO 在全球的重要举措 联盟的号召,启动了患者安全行动,并提出了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1. 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2.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3.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4. 提高用药安全。5. 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6.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7. 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8. 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9. 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10. (二)病例 1. 输液床号错误 床+4 护士要给病人解释、某责任护士发现实习学生将 31 床患者的液体错给 +4 床患者输上了。换液。,静脉点滴的药物除了 + + 药物为 5% 葡萄糖骨肽 320mg, 31 床的药物为 5% 葡萄糖骨肽 240mg块钱。 1000 骨肽的剂量不一样外,其他都一样。结果赔了对方 药物剂量错误2. 维持泵入”, ivgtt 医生于下班前开具次日化疗医嘱,书面:“ % 氯化钠 250ml+ 依托泊苷,24h 后 250ml+ 电脑:“ % 氯化钠依托泊苷, ivgtt ”。药房发药 40ml 支),配药并使用 8 支(被发现。次日治疗班, T 班,进行处理,此时已经使用了近两个小时,这个过程经过了电脑班,药房、班、责任护士等,均未发现。 A3 A2 班, 3. 输血血型错误(及时发现) 得到血库通知:医嘱输 O 型浓缩红细胞。执行:型,回查过程中,双人床旁核对并得知患者血型为 B 型。患者血型鉴定有误,重抽血复查证实为 B 4. 压脉带未及时抽离事件 点,责任护士为患者先留置针静脉输液,但输液后,没有7 月 13 号, 16 点 45 分,患者入院。17 发现患者输液不及时撤离压脉带。17 点 15 分,高年资护士巡视病房时,输液操作完毕十五分钟后, 30 畅,右上肢末梢皮肤发红,出现微紫,立即查看,点即予松下。17 发现患者右上肢还扎着压脉带,遵医嘱给予红外线仪照射,并加强肢体运动, 14 月号经过处理以后,患者右上肢的皮肤渐渐好转。7 点,交接班时,患者右上肢无异常。8 5. 输液方法错误 泵本应执行: 12h 微泵泵入,ml+ 静推,依照医嘱,奥曲肽 5% 的葡萄糖 250 奥曲肽, 25mg/h,

急危重症质量管理小组

急危重症质量管理小组 记录本 科室:急诊科 年度: 2012年

急危重症质量管理小组及职责分工 急危重症质量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林重阳副院长 成员;赫黎明主任王宏主任 质控员:立佳 急危重症质量管理小组小组职责: 急危重症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急危重症质量管理,制定急危重症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主管院长是急危重症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具体职责分工: 林重阳副院长:对急危重症质量负总责,兼病历质控。 赫黎明主任和王宏主任:负责对急危重症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2012年度急危重症质量控制计划 一、需要改进的容 (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 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病历书写 1.《病历书写规》的再学习和再领会,《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讲解和学习; 2.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 3.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容的规性; 5.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危重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重要化验、特殊检查和病理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会诊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讨论记录等); 6.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性(包括住院病人72小时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医保患者自费<特殊>药品和器械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等); 7.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精神病药及抗生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处方〈包括精神、麻醉处方〉的合格率等); 8.归档病历是否及时上交,项目是否完整; (三)护理及医院感染管理 1.各班职责落实情况; 2.基础护理符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3.专科护理到位情况; 4.病房管理情况:是否安静、整洁、舒适、安全; 5.护理文书书写的规性; 6.急救药品、器械的管理; 7.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8.医院感染散发病历报告落实情况; 9.清洁、消毒、灭菌执行情况; 10.手卫生与自身防护落实; 11.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2.一次性无菌物品是否按规使用; 13.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14.医疗废物的管理; 15.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 二、改进措施 1.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操作规和常规,加强对科室的质量管理、检查、评价、监督。 2.科室实施全程质量管理,重视基础质量,加强环节质量,保证终末质量。树立全员质量和安全意识,加强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管理和监督。关键环节包括疑难危重抢救病人的管理,严重药物不良反

护理不良事件内容及预防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分为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和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类型 (1)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病人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 (2)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医疗事件; (3)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输血不良反应; (4)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的原因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的损害;(5)因工务人员或陪护人员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损害; (6)严重院内感染; (7)门急诊、保卫、信息等其他相关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内容及预防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及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所以现以护理

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的,对病人直接或间接产生了影响。 1?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查对制度不严?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在临床上极易引起不良后果。 ?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药品管理混乱?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

追踪方法学在危重症病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追踪方法学在危重症病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08-16T14:45:00.21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7期作者:辛易勋[导读] 对危重症患者应用追踪方法学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比之传统的质量管理更能体现医院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更能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广西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玉林 537001)【摘要】目的:观察追踪方法学在危重症病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追踪检查记录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以来我院ICU和心血管内科及呼吸内科急诊病例中收治的160例危重症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0例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及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8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追踪方法学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总有效率97.50%(78/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总有效率86.25%(69/80), 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精神恢复时间及临床治愈时间分别为(2.12±0.51)h、(3.13±0.12)h、(5.12±0.21)d、(7.12±0.42)d均短于对照组患者(4.12±0.36)h、(8.63±0.51)h、(15.41±0.41)d、(18.41±0.23)d,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追踪方法学在危重症病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能明显缩短救治时间,恢复机体状态,实现科学化管理,提升护理质量。【关键词】追踪方法学;危重症病人;护理质量;管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7-0203-02 危重症患者的的护理,是其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核心和关键环节。从目前的临床护理和应用实践来看,护理质量的提升,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追踪方法学作为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创新型管理方法,获得相对满意的护理成效。本文为探讨追踪方法学在危重症病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特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以来我院收治的160例危重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历史性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为医嘱下达病危或病重的患者。其中ICU 8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34例,呼吸内科46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80例、两组患者年龄13~75岁,平均年62±1.65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严格执行常规的危重症患者护理常规及专科护理常规,包括对患者的心电监护、严密的病情观察、正确执行医嘱实施治疗护理,常规的护理质量管理。 观察组在上述方法基础上,使用追踪方法学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即在危重症患者的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对诊疗、护理、服务等进行全方位综合性追踪,及时发现追踪环节的漏洞。具体方法包括:科室成立追踪小组,实施护士长--质控组长--护士三级质量管理标准,根据科室制定的《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进行追踪检查,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追踪路径,及时发现各环节中的存在问题,及时沟通和反馈,及时纠正。包括护理常规的落实,医嘱执行的及时性,护理安全措施的落实,病情变化发现的及时性及相关检查检验科室的沟通协调等等,保证了危重病人的“时间就是生命”的信念,为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严格医嘱,有计划的选择追踪对象、避免追踪对象的失联,严格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追踪标准。从入院、ICU、病房、相关检查检验科室、出院,记录追踪的结果时刻围绕病人。 1.3 疗效评定 将临床护理效果分为很满意、较满意、满意、不满意四个等级。临床护理应用总有效率为很满意+较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均采用%表示,用χ2检验,其他指标均采用方差(x-±s),以t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应用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总有效率97.50%(78/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总有效率86.25%(69/8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所示。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应用疗效比较(n/%)

护理不良事件标准及处理办法

护理不良事件标准及处理办法 缺陷是指欠缺或不够完善的地方,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活动中一年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护理规章与规范等,造成护理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护理缺陷包括护理事故及 差错。 一、护理事故常见原因 护理事故的定义、分级均按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疗事故分级标准执行,护理事故中常见的原因主要有如下表现形式。 (1)护理人员工作不负责任,交接班不认真,观察病情不细致,不按时巡视病房,病人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丧失抢救时机,造成病人严重不良果的。 (2)护理人员擅离职守,工作失职,直接影个病人护理,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 (3)护理人员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输错血、打错针、发错药;护理不周发生严重烫伤,三度褥疮;对昏迷、躁动病人或小儿未采取安全措施致使病人坠床,造成严重不了后果的。 (4)结扎止血带未及时解除,造成组织坏死,肢体残废等不良后果的。 (5)有关人员无正当理由厌恶供应抢救物品、药品;供应未消毒的器械、敷料、药品引起感染、造成病人严重不良后果的。 (6)护理人员不认真执行医嘱,不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等,造成病人严重不良后果的。 (7)手术室器械护士或巡回护士。清点纱布、器械有误,以致使纱布或器械等异物滞留在病人体内或软组织内。 (8)护理人员在对及、危、重病员的抢救过程中,抢救药品准备有误,延误抢救时机,造成病人严重不良后果的。

(9)《医疗事故分级标准》中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 二、护理差错的定义和判定标准 《条例》中取消了医疗差错的概念,把《办法》中的医疗差错划归为四级医疗事故。这是因为既往医疗差错,卫生行政部门不予签订和处理,由各医疗机构自行解决,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事故仅为极少数,常见的经常碰到的多为护理差错,因此抓好护理差错的预防,才能有效地防止护理事故的发生。 (一)护理差错的定义 护理差错失职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自身原因或者技术原因的发生的护理人员未 给伤病员造成不良后果或虽有不良后果但未构成事故的差错。 (二)护理差错的判定标准 1、严重差错判定标准 严重差错是指由于护理人员自身原因或者技术原因发生的给伤病员造成不良后果,但为构成护理事故的差错,根据国家及军队有关护理差错处理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定为严重差错:(1)对急危重症伤病员推托,延误救治时机的。 (2)急诊入院伤病员在入院后2小时内,非急诊伤病员入院后24小时内,未进行检诊或者未下达医嘱,给予处置的。 (3)对伤病员实施检查治疗时,因准备不认真,检诊不仔细,遗漏主要病史、体征或者阳性结果,延误疾病诊断治疗的. (4)注射、穿刺、活检、窥镜、针灸、理疗等各种诊疗技术操作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损伤、断针、断管或者发生局部感染化脓。 (5)开错医嘱、处方、或者特殊检查,不认证执行上级医嘱,并造成不良后果的。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1、护士应熟悉所管危重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及护理,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好相关急救准备。如患者病情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及时、客观、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2、护士下班前除做好护理病历记录外,必须将危重患者病情、治疗、观察重点,向下一班护士以书面及床头两种形式交班,不得仅做口头交班。 3、实行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三级控制,责任护士负责全面评估患者护理问题、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并向责任组长汇报,责任组长需及时查看危重患者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对护理疑难问题,应汇报护士长进行讨论后落实护理方案。 4、实行危重患者主管护士参与医疗查房制,以利于制定正确、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 5、对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涉及多个专业科室护理的危重患者,科室需上报护理部,必要时组织全院护理专家实行全院护理会诊。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1、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佩戴手腕识别带,穿病员服,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情酌情给予合适的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对于昏迷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的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栏、约束带、压疮防治垫等。 3、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置。 4、保持静脉通道畅通,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给药。 5、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病人做到“三短六洁”,使病人清洁舒适。 6、视病情给予饮食指导。 7、保持大小便通畅。 8、保持各导管通畅,妥善固定、有标识、防脱落、扭曲、堵塞,同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9、心理护理:加强巡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沟通交流,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详解

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激励机制 一、不良事件的定义 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内的跌倒、坠床、压疮、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二、不良事件报告的意义 通过报告不良事件,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可有效避免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保障病人安全,不良事件的全面报告,有利于发现医院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提高医院系统安全水平,促进医院及时发现安全事故隐患,不断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不良事件报告后的信息共存,可以使相关人员从他人的过失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三、护理不良事件的范围 1、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压疮、坠床、跌倒、导管滑脱、用药失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 2、因护理操作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 3、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输血不良反应。 4、严重院内感染。 四、不良事件报告原则 非惩罚性、主动性报告的原则:护理部鼓励护理人员主动、自愿报告不良事件,包括本人的或本科室的,也可报告其他人或其他科室的,可以实名报告,也可匿名报告,对主动报告的科室和个人的有关信息,护理部将严格保密。 五、上报内容 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不良事件项目分类、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措施、患者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后果和改进措施。上报形式以个人或科室为上报单位。 六、上报形式 1、口头报告: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时,护理人员应立即向护士长、科主任、总值班、护理部口头报告事件情况。 2、书面报告:护理人员书面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 3、网络报告:护理人员登录内网,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电子表格,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416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通用 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护理不良事件分为护理差错、护理事故、在院跌倒、护理并发症护理投诉及其他意外或突发事件。 2.护理部及各科室具备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并不断修改完善。 3.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当班护士要立即向护士长和当班医生汇报,本着病人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尽量避免或减轻对病人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4.护士长要逐级上报不良事件的原因、经过、后果,并按规定填写对应的登记表.情节严重的差错、投诉或病人自杀等突发事件半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其他不良事件12小时内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及时了解情况,给予处理意见,尽量降低对病人的损害. 5.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必要时封存,以备鉴定。

(完整word版)5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与安全隐患报告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范围:包括院内压疮、坠床、跌倒、给药错误、输血错误、输液反应、管道脱落/拔出、误吸/窒息、药物外渗、运输途中发生病情变化、走失、自杀、猝死、吸入异物、识别患者错误、暴力行为、外伤/割伤、咬破体温计、烫伤∕烧伤、火灾、失窃、蓄意破坏、医疗器械故障、争吵、打架、针刺伤等不良事件。 (1)可疑即报:只要护士不能排除事件的发生和护理行为无关就报。 (2)濒临事件上报:有些事虽然当时并未造成伤害,但根据护理人员的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患者伤害,也需上报。 2.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程序 (1)一般不良事件:当事人立即口头报告上级分管护士或护士长,并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当事人24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表》,签字后上报护理部。 (2)严重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并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必要时组织进行全院多科室抢救、会诊等工作,同时汇报主管领导、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重大事件的报告时限不超过6小时。当事科室应在24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表》。护理部于抢救或紧急处理措施结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3.科室设立护理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报告文件夹,保存科室存档资料,要求整齐规范。 4.每月统计护理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的件数。 5.需求科室存档的报告表格 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表、护理投诉记录、患者皮肤压疮报告表、 患者跌倒或坠床报告表、患者管路脱落报告表、患者意外伤害报告表、输液反应登记表。 6.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 (1)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时,当事者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在24-72小时内向护理部报告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科室做好登记,情况特殊应立即报告,护理部在根据情况逐级报告。(2)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时,除积极上报并采取挽救及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造成的不良后果。造成不良影响时,做好散后工作。(3)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时,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造成缺陷的药品器械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和销毁。 (4)对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并组织有关人员会同患方对现场进行封存和启封,需检验的,由双方指定检验机构检验。 (5)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科内组织讨论和分析发生的原因、安全隐患、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及时整改,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7.免罚及奖励

危重病人护理风险管理试卷答案教学提纲

学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护理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护理危险。所有医疗过程都是风险和利益并存的,而且贯穿诊断、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任何一个护理行为都有可能发生。 2、护理安全: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二、填空(每题1分) 1.危重病人常见护理风险隐患包括:压疮、坠床和跌倒、盲目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患者住院期间擅自外出、猝死、窒息、烫伤、自杀、走失、用错药、内镜侵入性感染、实习、轮转护士发生工作差错和缺陷。 2、手术室常见的护理风险隐患包括:接错患者、手术部位错误、手术中器械、物品准备不足或不良、手术器械和敷料等异物遗留于创口及体腔内、物理、化学损伤、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坠床、标本丢失或保存不当。 3、协作病人翻身时,应将患者是身体抬起再移动,避免拖、拉、推的动作,以防擦伤皮肤。 4、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床旁应设床栏,必要时应用约束带约束,并注意约束适当,观察局部皮肤检查,做好交接班。 5、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保证医疗安全,非抢救状况下拒绝执行医生口头医嘱。 6、心衰的患者应绝对卧床、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防寒保暖、保持情绪平稳,环境安静。 7、老年患者、肺部疾患、心脏病患者,要控制输液速度。 8、外科常见的引流管包括胃肠减压管、腹腔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导尿管、T管。 9、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五主动”主动关心、帮助、体贴病人、主动耐心安慰病人、主动热情接诊病人、主动巡视病房、主动送出院病人。“六一句”入院时多介绍一句、操作时多说明一句、晨间护理多问候一句、手术前多解释一句、手术后多安慰一句、出院后多关照一句。 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患者发生猝死的应对措施。 1、了解患者病情,对存在猝死潜在风险的患者要心中有数,与患者和其家属进行病情沟通时要加以告知并记录。 2、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有家属陪护,特别是患者蹲厕时及夜间需有家属照应。 3、心脏病患者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急救的方法和用药方法。 4、高血压患者经常监测血压,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 5、心衰的患者应绝对卧床,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防寒保暖,保持情绪平稳,环境安静。 6、老年患者、肺部疾患、心脏病患者,要控制输液速度。 7、一旦发生猝死,立即通知医生就地抢救。 8、加强无陪护患者的巡视。 2、为减少危重病人发生护理风险,护士自身需要做哪些? 1、首先需要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 2、提高工作的主动性、提升技术水平业务素质。 3、遵守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给药制度、核心制度。 4、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增强法律意识。 仅供学习与参考

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的范围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手术部位或患者识别错误、烫伤以及其他与病人安全相关、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1、用药错误病人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在为病人执行治疗性医嘱时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打错针、发错药。 2、非计划拔管病人在住院期间由于病人或护理人员等因素发生的计划外的拔管行为。 3、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发生错误。 4、意外事件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压疮、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自杀等与病人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病人安全管理规定 1、责任护士需对新入、转入及病情突发变化的病人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见附件 2、3),当评估分值≥10分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有意外风险的可能,需采取预防措施并在值班期间加强巡视及作为交班重点。2、护士应将评估分值≥10分病人的安全情况在护理记录单上每班记录。护士长每天对高风险患者的安全情况及护士对安全预防措施的落实进 行跟踪督查,并将督查情况记录在护士长工作手册上,每周一次,特殊情况及时记录。 3、如有不良事件发生,当班护士应及时赶到,并立即启动应急处理程序,将损伤减少到最低。

4、上报程序:为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坚持主动报告、非处罚性的原则。发生不良事件后,由当事人填写《护理不良事件/病人安全报告表》(见附件1),填写完整后24小时内交护理部。遇重大、情况紧急事件应在处理的同时立即口头上报护理部。 5、处理方式:针对科室报告的不良事件,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定期进行专题讨论,分析原因。在全院护士长会上对已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通报,引以为戒,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对主动报告自己和他人发生的不良事件者,护理部将对报告者和当事人保密。对主动报告且积极整改的缺点、一般差错不予追究,对隐瞒不报者、严重差错及事故视性质及程度由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研究后酌情处理。 (三)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措施 1、加强对重点人员、时段的管理 (1)工作3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风险人群,应加强业务培训,并与高年资护士合理搭配。 (2)晨、午、晚、夜间的护理风险高于正常上班时间,应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值班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了解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生活协助。 (3)危重症患者、老人及小儿在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相对较高,应重点关注。 (4)危急重症患者离开病房进行各种检查、治疗活动存在较高风险,应合理安排转运工具、陪同人员、仪器设备等。 2、提升病人辨识的正确性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事故管理办法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事故管理办法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事故管理办法 为了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根据《医疗缺陷管理办法》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修订管理办法。 一、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激励机制 (一)不良事件报告原则及意义 非惩罚性、主动性报告的原则:护理部鼓励护理人员主动、自愿报告不良事件,包括本人的或本科室的,也可报告其它人或其它科室的,对主动报告的科室和个人的有关信息,护理部将严格保密。全院护理人员要提高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意识,经过报告不良事件,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可有效避免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保障病人安全,不良事件的全面报告,有利于发现医院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提高医院系统安全水平,促进医院及时发现安全事故隐患,不断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不良事件报告后的信息共存,能够使相关人员从她人的过失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二)上报形式 1、书面报告:发现护理不良事件后24小时内,当事人或发现者按照要求将不良事件做好登记,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上报护理部。 2、紧急电话报告: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时,护理人员应立即向护士长、科主任、总值班、护理部口头报告事件情况,并随后履

行书面补报。 (三)激励和处罚机制 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及时上报不良事件的人员或科室给予表扬并给予报告人保密。 2、对发生事件且主动上报,对病人未造成不良影响的个人,原则上不予惩罚. 3、对发现事件,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搭班护士,将予以奖励;雷同事件科内一月内发生2起以上的扣护士长100-200元。 3、不良事件发生后,不及时报告,虽未形成医疗纠纷,但被职能部门发现的,给予处罚人民币100-200元。 4、其余参照《医疗缺陷管理办法》文件执行。 二、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及处理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损伤,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包括护理事故、护理差错、护理缺陷。 (一)护理事故 1、定义: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的过失造成病人死亡、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及明显人身损害的其它后果。 2、分类:分一、二、三、四级 (1)一级护理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2)二级护理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分级管理及上报流程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分级管理及上报流程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负担,并引发护理纠纷,包含护理差错、护理事故及护理缺陷等。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防范措施的重要环节。 一、目的:明确护理不良事件分级管理范筹,界定不同类别的护理 不良事件讨论需参与的人员及讨论分析形式与上报时限要求,实施非惩罚与问责制相结合,更好地做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保障护理安全,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损伤, 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为了便于不同事件的处理,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10类42种情况。 1类,不良治疗:包括给药错误、输血错误、医院感染暴发、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输液输血反应; 2类,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走失、烫伤、烧伤、自残、自杀、火灾、失窃、咬破体温表、约束不良; 3类,医患沟通事件:包括医患争吵、身体攻击、打架、暴力行为; 4类,饮食、皮肤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误吸/窒息、咽入异物、院内压疮、医源性皮肤损伤等;

5类,不良辅助诊查、病人转运事件:含身份识别错误、标本丢失、检查或运送中或后病情突变或出现意外; 6类,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含管道滑脱、病人自拔; 7类,职业暴露:含针刺伤、割伤; 8类,公共设施事件:包括医院建筑毁损、病房设施故障、蓄意破坏、有害物质泄露; 9类,医疗设备器械事件:包括医疗材料故障、仪器故障、器械不符合无菌要求; 10类,供应室不良事件:包括消毒物品未达到要求、热原试验阳性、操作中发现器械包器械物品不符、清洁不彻底,器械包漏消毒或灭菌不合格影响科室运转、延误手术时间等。 不是以上所列内容则注明是其他情况。 三、护理不良事件所造成的后果:根据事件造成的后果,将护理不 良事件的伤害分为: ①无伤害:事件发生在患者身上,没有造成任何的伤害; ②轻度伤害:事件虽然造成伤害但不需或仅需稍微的处理或观 察;如擦伤、皮肤小撕裂伤; ③中度伤害:需额外的照护、评估或观察,但仅需要简单的处 理;如缝合、夹板固定、冰敷、抽血检查、包扎或止血治疗; ④重度伤害:除需要额外的照护、评估或观察外,还需要住院 或延长住院时间或会诊等到特别处理; ⑤极重度伤害:造成患者永久残障或永久功能障碍。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分级管理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处理讨论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 根据不良事件是否发生以及发生后在病人或医务人员身上所造成的伤害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三级。 1、一级: 指已发生,造成病人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加重病情、延迟康复的事件,对患者造成中度以上的伤害;或有以下情形之一者: ⑴护理过错行为引发的有效投诉或纠纷; ⑵医院感染暴发; ⑶手术病人身份或部位识别错误; ⑷体内遗留手术器械或敷料等; ⑸病人因意外事件死亡; ⑹输错血; ⑺抽错备血及血型鉴定标本; ⑻不做皮试用药; ⑼重要管道意外滑脱; ⑽跌倒有严重后果; ⑾高危药物外渗有不良后果; ⑿院内压疮(难免压疮除外)。 2、二级: 指已发生并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但对病人病情及治疗效果无影响的事件。以下10类情况中除8类及9类情况外,其他已发生并涉及病人而还未达到一级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都纳入此级别范围,无伤害、轻度伤害为二级护理不良事件。 3、三级: 指隐患事件,是由于不经意或实时的介入,不良事件未真正发生或事件未涉及病人,或者是非护理行为造成的事件(如公共设施事件、医疗设备器械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 1类,不良治疗:包括给药错误、输血错误、医院感染暴发、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输液输血反应; 2类,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走失、烫伤、烧伤、自残、自杀、火灾、失窃、咬破体温表、约束不良; 3类,护患沟通事件:包括护患争吵、身体攻击、打架、暴力行为; 4类,饮食、皮肤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误吸/窒息、咽入异物、院内压疮、医源性皮肤损伤等; 5类,不良辅助诊查、病人转运事件:含身份识别错误、标本丢失、检查或运送中或后病情突变或出现意外; 6类,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含管道滑脱、病人自拔; 7类,职业暴露:含针刺伤、割伤; 8类,公共设施事件:包括医院建筑毁损、病房设施故障、蓄意破坏、有害物质泄露;

护理不良事件整改措施

篇一: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改进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改进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成因分析 1.查对制度不严: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等。 2.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3.药品管理混乱: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4.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 5.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6.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改进措施 1.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 2.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以外。3.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确保无过期,毒剧麻药专柜上锁,专用账册,严格交接班,做到帐物相符。 4.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能良好齐全,使抢救顺利进行。5.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和褥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护理操作造成医源性感染。 7.定期检查科室的用电、用氧情况,做好防火、防盗宣传,保证病人安全。 8.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第三章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第三章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报告管理制度、 (一)按照医院要求,科室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促进从中学习和吸取教训。(二)一般情况下,护理不良事件或安全隐患在24小时内电话报告护理部,48小时内上交书面报告,特殊情况上报见各个报告制度的具体要求。 (三)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科室需要填写相应的报告表,一式两份,一份交护理部,一分科室存档。 (四)科室设立“护理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报告”文件夹,保存科室存档资料,要求整齐规范。 (五)每月登记本“科室护理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件数,便于统计。 (六)需要科室存档的报告表格: 1.护理差错(事故)报告表。 2.护理投诉记录表。 3.医疗护理风险防范(堵漏)报告表。 4.患者皮肤压疮报告表。 5.患者跌倒(坠床)报告表。 6.患者管路脱落报告表。 7.患者意外伤害报告表。 8.输血/输液反应登记表。 二患者皮肤压疮预防及报告制度 (一)发现患者皮肤压疮,无论是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来的,科室均要在24小时内向护理部电话报告,48小时内上交书面报告。周末及节假日报告时间顺延。 (二)填写“患者皮肤压疮报告表”注意事项: 1.按照表中所列项目逐项填写,如表中未有列出的可补充说明。 2.在“压疮来源”一栏中,科外发生的要填写发生科室,科内发生的要填写发生日期。(三)密切观察皮肤变化,积极采取护理措施,促进压疮早期恢复,并准确记录。 (四)经评估患者属于压疮危险人群,应按照要求填写“防范患者压疮记录表”。患者已经发生压疮,但为了预防其他部位继续发生压疮,出填写“患者皮肤压疮报告表”外,仍需填写“防范患者压疮记录表”。 (五)患者转科时“防范患者压疮记录表”交到新科室继续记录。 (六)发生患者皮肤压疮的科室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照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七)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三、患者跌倒(坠床)报告制度 (一)护理人员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填写“防范患者跌倒(坠床)记录表”。 (二)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要及时制度防范计划与措施,做好交接班。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缺陷、事故)判定标准 一、一般护理缺陷 一般护理缺陷是指由于护理人员自身原因或者技术原因所导致,且未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的缺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定为一般缺陷。(1)因交接班不清,使一般治疗中断或者遗漏的。 (2)错做或漏做医嘱,核对医嘱时又未发现;错误的执行医嘱以及延误执行医嘱;抢救患者临时医嘱未及时执行的。 (3)做皮试未看反应而重复做皮试;治疗性药物发错剂量、漏服或重注射1次。 (4)违反查对制度,抽错血液,致使患者再次抽学检查。 (5)未遵照医嘱执行输液、输错药物、输液漏入皮下组织面积大于10平方厘米。 (6)因护理不当,造成烫伤,面积小于3平方厘米的。 (7)术前应禁食但未预先告知禁食,延误了手术及检查时间;备皮不净需重新处理,备皮损伤皮肤延误了手术时间。 (8)因护理不当发生口腔溃疡、压疮,处于炎性侵润期的。 (9)输液、注射、穿刺、给药、灌肠、给氧、吸痰、雾化等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违反操作常规未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10)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导致输液、注射、灌肠、雾化导尿等发生错误,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12)因护患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造成护患纠纷。 (13)与护理有关的对患者造成伤害或潜在伤害的事件。

二、严重护理缺陷 严重护理缺陷是指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包括实习、进修人员)自身原因或技术原因所致,且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但未构成护理事故的缺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定为严重护理缺陷。 (1)对急危重病患者推诿、拒收、耽误救治时机。 (2)输液、注射、穿刺、给药、灌肠、给氧、吸痰、雾化等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违反操作常规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3)医嘱执行错误,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4)不遵守值班、交接班制度,患者病情发生重要变化时未能及时发现并向医生报告,耽误患者治疗。 (5)危重、全麻术后绝对卧床的患者或者无陪伴患儿,因护理不当发生坠床,增加患者痛苦。 (6)使用过敏性药物,未按规定做过敏试验即输液、注射。 (7)静脉输液或者注射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时,漏于皮下组织,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8)输错血或者加入药物发生溶血、凝血被及时发现。 (9)发错毒剧药、麻醉药物或其他药物引起患者头晕、呕吐、腹泻或全病房漏发一次药物(超过规定时间2小时以上)。 (11)供应室误将未灭菌或灭菌不合格的各类包、器械、敷料当做无菌物品发出的。 (12)科室预约好的各类包未能按要求准备,影响患者治疗。(13)错拿、漏拿、损坏、遗失、延误脑脊液、胸腔积液、活检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