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填筑路堤地基承载力要求表

高速公路填筑路堤地基承载力要求表
高速公路填筑路堤地基承载力要求表

轻型触探仪

轻型触探仪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一般作为设计勘察过程中的地基承载力参数采集手段;为规范公路工程建设中路基不适宜地基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过湿土等)的清除行为,依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等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暂行规定。适用于不适宜土埋深在3m以内拟作清除处理措施的判定依据和设计基础。

轻型触探仪采用标准贯入仪,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荷兰式轻型动力触探仪与标准轻型动力触探仪作为基本的试验工具。荷兰式轻型动力触探仪不适宜土的判别及其范围和深度的调查,标准轻型动力触探仪一般作为不适宜土清除后的地基承载力验算。

一、不适宜土的判别方法

不适宜土的判别统一采用荷兰式轻型动力触探仪以贯入20cm的锤击数小于上表所要求的锤击数进行确定;当采用此法有争议时,应取样进行含水量和孔隙比试验,当试验结果同时符合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液限和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时,则判别为不适宜土。

二、不适宜土深度的确定

荷兰式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示方法为:贯入深度为h时所对应的锤击数N20(击次/20cm)大于或等于上表中所要求的不适宜土锤击次数标准时,则此时的贯入深度h即为不适宜土深度。

三、荷兰式轻型动力触探仪操作的基本要求

1 承包人在不适宜土地基施工前必须进行开沟排水,红线范围内按横向间距小于10m、沟底宽0.3m、深0.6m的标准开挖网格排水沟,红线两边的纵向排水沟应加深。水田地段触探试验须在开沟排水后至少连续3个晴天后进行。

2 将落锤提升到规定的高度让其自由下落,锤击时应连续进行,锤击速度一般为15-30击/min。锤击过程中应防止锤击偏心、探杆歪斜和探杆侧向摆动,每贯入1m应将控杆转动1.5圈,使探杆能保持垂直贯入,并减少探杆的侧阻力,探杆每击入20cm分别记录其锤击次数N20。

3 不适宜土的清除按荷兰式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所确定的不适宜土深度进行,清除前后应用水准仪测量触探点原地面与清除后基底标高,不适宜土清除高度以两者之差,承包人必须按此进行测量和试验,监理进行全过程旁站,并对试验和测量数据当场签字确定。

4 在按荷兰式轻型动力触探仪的锤击次数清除不适宜土之后,还必须采用标准轻型动力触探仪按承载力的标准进行验算,只有同时满足上表中两个轻型动力触探标准的要求时(即进行双控),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

四、验算

在清除不适宜土的深度达到荷兰式轻型动力触探仪所确定的深度后,立即采用标准轻型动力触探仪按承载力标准的要求进行试验和验算。为便于判断,可采用标准轻型动力触探仪的锤击数N30进行换算,承载力与锤击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为F0=8N20-30(KPa)。如果验算承载力(或N30)大于等于表一、二、三的要求,即可停止清除不适宜土的工作而进入下一道工序(即回填);如果验算承载力(或N30)小于表一、

二、三的要求,则必须继续清除不适宜土,直至承载力(或N30)满足表一、二、三的要求。

五、填筑路堤地基承载力技术标准及应用说明

一级公路、高速公路填筑路堤地基承载力要求表(表一)

路堤高度(m)0~2 2~6 6~8 8~12 12~16 ≥16

地基承载力要求 f 0(kPa) ≥130 ≥125 ≥130 ≥145 ≥155 ≥170

标准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30(击) ≥18 ≥17 ≥18 ≥20 ≥21 ≥23

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击) ≥5 ≥4 ≥5 ≥5 ≥6 ≥6

荷兰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20(击) ≥10 ≥9 ≥10 ≥11 ≥12 ≥14

二级公路填筑路堤地基承载力要求表(表二)

路堤高度(m) 0~2 2~6 6~8 8~12 12~16 ≥16

地基承载力要求 f 0(kPa) ≥125 ≥120 ≥125 ≥130 ≥145 ≥160

标准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30(击) ≥17 ≥16 ≥17 ≥19 ≥20 ≥22

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击) ≥4 ≥4 ≥4 ≥5 ≥6

≥6

荷兰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20(击) ≥9 ≥8 ≥9 ≥10 ≥11

≥13

三级及以下等级公路填筑路堤地基承载力要求表(表三)

路堤高度(m) 0~2 2~6 6~8 8~12 12~16 ≥16

地基承载力要求f 0(kPa) ≥120 ≥115 ≥120 ≥125 ≥135

≥155

标准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30(击) ≥16 ≥15 ≥16 ≥18 ≥19 ≥21

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击) ≥4 ≥3 ≥4 ≥5 ≥6 ≥6

荷兰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20(击) ≥8 ≥7 ≥8 ≥9 ≥10 ≥12

注:

①荷兰式轻型动力触探击数在只有1根导杆的情况下必须满足上表最小锤击数要求,当有2根导杆时最小锤击数应在上表锤击

数基础上再加上1击数,当有3根导杆时最小锤击数应在上表锤击数基础上再加上2击数。②路堤填土高度为原地面以上的填

土高度。

③表一、二、三所列荷兰式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为各高度路堤对地基土满足承载力要求的下限锤击数。当实测锤击数小于该

下限值时应作清除处理。

④表一、二、三列锤击数均为实测锤击数,适用贯入试验深度不超过3m。贯入试验深度超过3m,锤击数仍达不到上表的最低

要求则应采取标准贯入仪进行勘探。

⑤动力触探点的数量每不适宜土段宜采用断面控制方式,断面间距一般控制在10~20m之间,小范围不适宜土段可加密,每

个断面宜布置3~5个测试点,按路基范围左、中、右布置,点距15m左右。

附录:

轻型触探仪基本规定

1、路堤施工期荷载只考虑路堤自重;营运期荷载包括路堤、路面自重及行车荷载,其中行车荷载只考虑静荷载,并按等效静止土柱作用考虑。

2、行车荷载:一级公路、高速公路按公路Ⅰ级标准;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按公路Ⅱ级标准。路面结构:一级公路、高速公路按总厚度78cm考虑;二级公路按总厚度55cm考虑;三级及以下等级公路按总厚度40cm考虑。

3、填筑路堤地基承载力要求f0分析:当路堤高≤2.0m时,按公路路床稳定性压实度强度要求考虑。计算荷载:路堤高≤2.0m时,按营运期荷载计算;路堤高>2.0m时,按施工期荷载计算。路堤基底自重应力按最大应力考虑。

4、地基承载力测试采用下列三种常用的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其相关参数如下表:

仪器类型锤重(Kg) 探头面积(cm2) 探头锥角锤自由落距(cm) 记录方式导杆直径(mm) 标准轻型动力触探仪10±0.2 12.6 最大直径4cm,锥角60° 50 连续贯入30cm的锤击数N30 25

标准贯入仪 63.5 对开式贯入器长70cm、外径51mm、内径35mm 76 连续贯入45cm,记录后30cm贯入锤击数N 42

荷兰轻型动力触探仪10.35±0.2 5 锥角90°,最大直径25.2mm, 50 连续贯入20cm的锤击数N20 20(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地基承载力

第十章 地基承载力 第一节 概述 地基随建筑物荷载的作用后,内部应力发生变化,表现在两方面:一种是由于地基土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产生压缩变形,引起基础过大的沉降量或沉降差,使上部结构倾斜,造成建筑物沉降;另一种是由于建筑物的荷载过大,超过了基础下持力层土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而使地基产生滑动破坏。 因此在设计建筑物基础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地基: 强度——承载力——容许承载力 变形——变形量(沉降量)——容许沉降量 一、几个名词 1、地基承载力: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随荷载的能力。地基承载力问题属于地基的强度和稳定问题。 2、容许承载力:指同时兼顾地基强度、稳定性和变形要求这两个条件时的承载力。它是一个变量,是和建筑物允许变形值密切联系在一起。 3、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是根据野外鉴别结果确定的承载力值。包括:标贯试验、静力触探、旁压及其它原位测试得到的值。 4、地基承载力基本值:是根据室内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查表确定的承载力值,包括载荷试验得到的值)。 通常0f f f k ψ= 5、极限承载力:指地基即将丧失稳定性时的承载力。 二、地基承载力确定的途径 目前确定方法有: 1.根据原位试验确定:载荷试验、标准贯入、静力触探等。每种试验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 2.根据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公式确定。 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确定。 根据大量测试资料和建筑经验,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出各种类型的土在某种条件下的容许承载力,查表。 一般:一级建筑物:载荷试验,理论公式及原位测试确定f ; 二级建筑物:规范查出,原位测试;尚应结合理论公式; 三级建筑物:邻近建筑经验。 三、确定地基承载力应考虑的因素

小桥涵地基承载力检测

小桥涵地基承载力检测 近几年,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猛,由于高速公路是全封闭的,所以需要修建许多的构造物,如机耕通道、人行通道及排水涵、盖板涵等。因为地基承载力不足,结构物局部不均匀沉降时有发生。因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地基承载力检测 1、小桥涵地基承载力的检测方法(仅针对土质地基) 小桥涵地基检测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建设单位一般建议采用标准贯入法,该法是采用质量为63.5Kg穿心锤,以76cm的落距,将一定规格的标准贯入器先打入土中15cm,然后开始记录锤击数目,将标准贯入器再打入土中30cm,用此30cm的锤击数作为标准贯入试验的指标。而目前施工单位更多的采用一种叫N10的轻型触探仪,此方法更为方便经济,适用于砂类土、粘性土地基,代用公式为R=(0.8×N-2)×9.8(R-地基容许承载力Kpa ,N-轻型触探锤击数)。 2、为确保地基承载力质量,基坑开挖应注意哪些? ⑴基坑开挖一定要结合当地天气预报,基坑开挖至基底30-50cm时,可根据天气情况来安排下一步工序,在天气晴朗时,将预留部分挖除,随即进行基坑检查,检验合格后马上进行基础的施工。 ⑵挖至标高的土质基坑不得长期暴露、拢动或浸泡,并应及时检查基坑尺寸、高程、基地承载力,符合要求后,应立即进行基础施工。 ⑶应避免超挖。如超挖,应将松动部分清除,其处理方案应报监理、设计单位批准。 3、土质地基达不到承载力要求时如何处理? 一般采用换填法加固(本节3条引自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实施手册P46) ⑴深度小于2m的基坑中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等,宜全部挖除,挖除宽度应比基础各边宽出0.5m。当渗水难以排干时,则应换填水稳性好的中砂、粗砂、砂砾石、碎石等材料,并分层夯实,压实度应达到90%-95%;当渗水能排干时,可换填强度较高的土或灰土。 ⑵单独使用砂砾垫层、矿渣垫层或灰土垫层,其厚度应由软弱下卧土层的允许承压力决定。垫层厚度不宜大于3m,亦不宜小于0.5 m,并分层施工,分层夯实,层厚宜为20cm。 ⑶砂和砂石垫层应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粗砂。砂石中石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采用矿渣垫层时,宜采用分级矿渣,粒径为8-40 mm,矿渣的稳定性要好,松散密度不小于1.1t/m3,泥土与有机质含量不大于5%。灰土应用新鲜的消石灰及塑性指数不小于7的粘质土,石灰块的粒径不得大于5mm,并不得夹有生石灰块,不得使用有机质及冻土,粘质土应过筛。 4、“红砂岩”地基承载力的魔鬼 红砂岩多见于山地、丘陵地带。南部省区广泛存在的泥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砂岩及页岩等沉积岩类的岩石,因含有丰富的氯化物呈红色、深红色、紫红色或褐色,这类岩石统称为红砂岩。本人对此种材料可谓“深恶痛疾”,深受其害,所以特别提出来,以便同行在检测时引起高度重视。此种材料基坑开挖时坚硬的象“石头”甚至需要爆破,往往给检测人员一种地基承载力肯定没问题的“假象”,认为石质地基承载力合格不需作处理。结果呢?往往是还没等台背回填好,结构物就下沉了。原因是该红砂岩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风化崩解性、遇水软化性,遭到雨水浸泡后地基〔红砂岩〕从基础外沿吸水泥化,逐步丧失承载能力。 结束语:因地基承载力不足,造成结构物下沉,致使沉降逢处产生裂缝,最后只有返工,重新对基础进行加固处理,不但影响工期,而且对施工单位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提高地基承载力检测认识,对保证高速公路结构物工程质量有着深远的。

如何计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一)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什么? 1、单位桩体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力也就是最大静载试验压力除以安 全系数2.0得出的标准值 2、指单桩在外荷载作用下,不丧失稳定,不产生过大变形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特征值。符号为Ra 3、由荷载试验测定的单桩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二)最近在搞水泥土搅拌桩(桩径500mm),设计给的复合地基承 载力特征值是250kp,现在要计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应该怎么计算?《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上有公式计算,但是有好多公式中的符号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求高手解答。另外,能不能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推算出单桩的承载力特征值? 楼主的原意是不是这样:设计给的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250kp,这是设计要求,桩径500mm,其它还不太清楚,在此条件下,可以按下述步骤依据3楼公式反算: 首先参数确定: 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50kPa,设计要求值; Ap─搅拌桩截面积(m2),500mm桩径为0.19625m^2; fsk─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可查勘察报告确定,一般水泥搅拌桩加固作复合地基的地层承载力都不高,假设查勘察报告应取100kPa; m─面积置换率,由计划的加固桩桩间距确定,我们暂时假设按

3d桩间距布桩,则置换率为0.19625/(1.5*1.5)=0.0872;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一般取0.7。 按3楼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般可按下式估算: fspk=m(Ra/Ap)+β(1-m)fsk 则要求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Ap(fspk-β(1-m)fsk)/m =0.19625(250-0.7(1-0.0872)100)/0.0872=418.8(kN)就是说按3d桩间距均布500mm搅拌桩,要达到设计要求的 250kPa复合地基承载力需要,当地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时,要求的搅拌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420kN,按此方案,就可依据 勘察报告提供的搅拌桩桩基参数,进一步确定单颗搅拌桩应该多长,能够达到420kN。 上述步骤才是正确的确定满足设计需要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正确方法。

地基承载力检测试验

地基承载力检测 一、地基土载荷实验 地基土载荷实验用于确定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等,包括:载荷实验;现场浸水载荷实验;黄土湿陷实验;膨胀土现场浸水载荷实验等。 检测内容:天然地基承载力,检测数量不少于 3 点;复合地基承载力抽样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 0.5%?1.0%,且不少于3点,重要建筑应增加检测点数。CFG桩和素混凝土桩应做完整 性检测。 1 .地基土载荷实验要点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1)基坑宽度不应小于压板宽度或直径的 3 倍。应注意保持实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不超过20mm 厚的粗、中砂层找平。 (2)加荷等级不应少于8 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荷载设计值的两倍。 (3)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0.5h读一次沉降,当 连续2h 内,每h 的沉降量小于0.1mm 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①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的侧向挤出; ②沉降s 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 ③在某一荷载下,24h 内沉降速度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④s/b> 0.06 (b:承压板宽度或直径) (5)承载力基本值的确定: ①当p?s 曲线上有明显的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②当极限荷载能确定,且该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 1.5 倍时,取荷载极限值的 一半; ③不能按上述二点确定时,如压板面积为0.25?0.50 m2,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可取s/b=0.01? 0.015 所对应的荷载值;对中、高压缩性土可取s/b=0.02 所对应的荷载值。 (6)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实验点不应少于 3 点,基本值的极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2.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和浸水时的膨胀变形量。依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 范》 (GBJ112)附录三“现场浸水载荷试验要点”。其操作重点: ( 1 )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 m。 (2)分级加荷至设计荷载,当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塑限含水量时,每级荷载可 按25kPa增加。每组荷载施加后,按0.5h、1h各观察沉降一次,以后每隔1h或更长时间观 察一次,直到沉降达到相对稳定后再加下一级荷载。 (3)连续2h 的沉降量不大于0.1mm/2h 时,即可认为沉降稳定。 (4)浸水水面不应高于承压板底面,浸水期间每隔3d或3d以上观察一次膨胀变形。 连续两个观察周期内,其变形量不应大于0.1mm/3d ,浸水时间不应少于两周。 (5)浸水膨胀变形达到相对稳定后,应停止浸水按规定继续加荷直至达到破坏。 (6)应取破坏荷载的一半作为地基土承载力的基本值。 3. 黄土湿陷性载荷试验 用于测定湿陷起始压力、自重湿陷量、湿陷系数等。有室内压缩试验载荷试验、试坑浸水试验。依据《湿陷性黄土地建筑规范》(GBJ25)附录六“黄土湿陷性试验”。

地基容许承载力与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容许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地基的容许承载力是单位面积上容许的最大压力。容许承载的基本要素是:地基土性质;地基土生成条件;建筑物的结构特征。极限承载力是能承受的最大荷载。将极限承载力除以一定的安全系数,才能作为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浆砌片石挡墙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将基础改为砼基础是为了增加挡墙的整体性.这也只能是相差不大时才行.一般来说要深挖直至达到要求.如果深挖不行只有扩大基础,降低压强.或者改为其它方案 从现场施工的角度来讲地基,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地基就是基础下 地基;而在地质状况不佳的条件下,如坡地、沙地或淤泥地质,或虽然土层质地较好,但上部荷载过大时,为使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则要采用人工加固地基,即人工地基 地基容许承载力与承载力特征值 所有建筑物和土工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时,均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路堤和挡土墙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尚应验算地基稳定性。通常地基计算时,首先应限制基底压力小于等于地基容许承载力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设计值) ,以便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底面尺寸,然后验算地基变形,必要时验算地基稳定性。 地基容许承载力是指地基稳定有足够安全度的承载能力,也即地基极限承载力除以一安全系数,此即定值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同时必须验算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变形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指地基稳定有保证可靠度的承载能力,它作为随机变量是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同时也要验算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变形值。因此,地基容许承载力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定义是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使建筑物基础沉降的计算值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 地基容许承载力:定值设计方法 承载力特征值:极限状态设计法 按定值设计方法计算时,基底压力P不得超过修正后的地基容许承载力.

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

复合xx 力试验 复合xx 力试验 1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压板可用圆形和方形。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桩的中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载荷试验点重合。 2 承压板底面标高应与桩顶设计标高相适应。承压板底面下宜铺设粗砂或中砂垫层,垫层厚度取50-150m m,桩身强度高时宜取大值。试验标高处的试坑长度和宽度,应不小于承压板尺寸的 3 倍。基准梁的支点应设在坑外。 3试验前应采取措施,防止试验场地地基土的含水量变化或地基土的扰动, 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4加载等级为8-12级。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值的 2 倍。 5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记录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小时记录一次,当1小时沉降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6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 6.1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有明显的隆起; 6.2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 6.3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荷载已大于设计要求的 2 倍。 7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 时读记总回弹量。 8复合xx力特征值的确定

8.1 当压力-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 2 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 2 倍时,可取进行荷载的一半; 8.2 当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 8.2.1 对砂石桩、振冲桩复合地基或强夯置换墩,当以粘性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 或s/d 等于0.015 所对应的压力;当以粉土或砂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 或s/d 等于0.01 所对应的压力。 822对土挤密桩、石灰桩或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 0.012所对应的压力;对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8所对应 的压力; 8.2.3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或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当以卵石、圆砾、密实粗中砂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8所对应的压力;当以粘性土、粉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 8.2.4对于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6所对应的压力; 8.2.5 对有经验的地区,也可按当地经验确定相对变形值。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 压力的一半。 9 试验点的数量不应少于 3 点,当满足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试验规定

湖南省公路工程路基地基承载力触探试验暂行规定 (试行) 一、总则 1、为规范我省公路工程建设中路基不适宜地基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过湿土等)的清除行为,依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基施工技术 规范》(JTG F10-2006)、《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别定本暂行规定。 2、本暂行规定适用于不适宜土埋深在3m以内拟作清除处理措施的判定依据和设计基础。 3、本暂行规定采用标准贯入仪作为设计勘察过程中的地基承载力参数采集手段,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荷兰式轻型动力触探仪与标准轻型动力触探仪作为基本的试验工具。荷兰式轻型动力触探仪一般作为不适宜土清除后的地基承载力验算。 4、本暂行规定适用于湖南省境内所有等级公路的新、改建工程。各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均应遵照执行。 二、基本规定 1、路堤施工期荷载只考虑路堤自重;营运期荷载包括路堤、路面自重及行车荷载,其中行车荷载只考虑静荷载,并按等效静止土柱作用

考虑。 2、行车荷载:一级公路、高速公路按公路I级标准;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按公路Ⅱ级标准。路面结构:一级公路、高速公路按总厚度78cm 考虑;二级公路按总厚度55cm考虑;三级及以下等级公路按总厚度40cm 考虑。 3、填筑路堤地基承载力要求f0分析:当路堤高≤2.0m时,按公路路床稳定性压实度强度要求考虑。计算荷载:路堤高≤2.0m时,按营运期荷载计算;当路堤高〉2.0m时,按施工期荷载计算。路堤基底自重应力按最大应力考虑。 4、地基承载力测试采用下列三种常用的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其相关参数如下表:

确定地基承载力表格汇总wap

国内现有确定地基承载力表格资料汇总 根据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N 10 (击) 15 20 25 30 f k(kPa) 105 145 190 230 备注依据老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7—89)。 N 10 (击) 6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f k(kPa) 51 69 114 159 204 249 294 339 384 429 备注依据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资料。 N 10 (击) 15~20 18~25 23~30 27~35 32~40 35~50 e ~~~~~< f k(kPa) 40~70 60~90 80~120 100~150 130~180 150~200 备注依据西安市资料。饱和度Sr>取下限,Sr<取上限。 N 10 (击) 10 20 30 40 f k(kPa) 85 115 135 160 备注依据老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7—89)。 根据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击) 3 4 5 6 8 10 12 碎石土 f k(kPa) 140 170 200 240 320 400 480 中、粗、砾砂 f k(kPa) 120 150 200 240 320 400 备注1、依据原一机部勘察公司西南大队资料。 2、本表适用于冲、洪积成因的碎石土和砂土,对碎石土, d60不大于30mm,不均匀系数不大于120。对中、粗砂,不均匀系不大于6,对砾砂,不均匀系数不大于20。

(击) 1 2 3 4 5 6 7 8 9 10 粘土96 152 209 265 321 382 444 505 粉质粘土88 136 184 232 280 328 376 424 粉土80 107 136 165 195 (224) 素填土79 103 128 152 176 (201) 粉细砂(80) (110) 142 165 187 210 232 255 277 备注括号内值供内插用,依据《油气管道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 (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f k(kPa)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65 290 320 350 375 400 状态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硬 备注依据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资料。 (击) 3 4 5 6 7 8 9 10 中、粗、砾砂f k (kPa) 120 160 200 240 280 320 360 400 粉、细砂很湿f k (kPa)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稍湿f k (kPa)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密实度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备注依据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资料。 平均击数?(击) 3 4 5 6 7 8 9 10 12 14 碎石土140 170 200 240 280 320 360 400 470 540 中、粗、砾砂120 150 180 220 260 300 340 380 平均击数?(击)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5 40 碎石土600 660 720 780 830 870 900 930 970 1000 备注确定承载力时,锤击数为杆长修正后锤击数。 根据标准贯入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N(击)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f k(kPa) 105 145 190 220 295 325 370 430 515 600 680

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总括

地基土载荷实验 地基土载荷实验用于确定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等,包括:载荷实验;现场浸水载荷实验;黄土湿陷实验;膨胀土现场浸水载荷实验等。检测内容:天然地基承载力, 检测数量不少于3点;复合地基承载力抽样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0.5%~1.0%,且不 少于3点,重要建筑应增加检测点数。CFG桩和素混凝土桩应做完整性检测。 1.地基土载荷实验要点 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1)基坑宽度不应小于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应注意保持实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不超过20mm厚的粗、中砂层找平。 (2)加荷等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荷载设计值的两倍。 (3)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0.5h读一次沉降,当连续2h内,每h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①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的侧向挤出; ②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 ③在某一荷载下,24h内沉降速度不能达到稳定标准;④ s/b≥0.06(b:承压板宽度或直径)(5)承载力基本值的确定: ①当p~s曲线上有明显的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②当极限荷载能确定,且该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1.5倍时,取荷载极限值的一半; ③不能按上述二点确定时,如压板面积为0.25~0.50㎡,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值;对中、高压缩性土可取s/b=0.02所对应的荷载值。 (6)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实验点不应少于3点,基本值的极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2.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用于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和浸水时的膨胀变形量。依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附录三“现场浸水载荷试验要点”。其操作重点: (1)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 (2)分级加荷至设计荷载,当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塑限含水量时,每级荷载可按

小桥涵地基承载力检测说明

小桥涵地基承载力检测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P28)“小桥涵的地基检验可采用直观法或触探方法,必要时可进行土质试验”。就我国在建高速公路桥涵地基承载力而言,设计单位在施工图中多给出了地基承载力要求,如圆管涵基底承载力要求100kpa、箱涵250 kpa等等。因此承建单位一般采用(动力)触探法对基底进行检验。 触探法可分为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及标准贯入试验,那么它们分别是怎样定义的?适用范围又是什么呢?我想我们检测人 员是应该搞清楚的。 1、静力触探试验:指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某种规格的金属触探头用静力压入土层中,同时用传感器或直接量测仪表测试土层对触探头的贯入阻力,以此来判断、分析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和砂土,主要用于划分土层,估算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估算单桩承载力及判定砂土地基的液化等级等。(多为设计单位采用)。 2、动力触探试验:指利用锤击功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及各类土;动力触探分为轻型、重型及超重型三类。目前承建单位一般选用轻型和重型。①轻型触探仪适用于砂土、粉土及粘性土地基检测,(一般

要求土中不含碎、卵石),轻型触探仪设备轻便,操作简单,省人省力,记录每打入30cm的锤击次数,代用公式为R=(0.8×N-2)×9.8(R-地基容许承载力Kpa , N-轻型触探锤击数)。②重型触探仪:适用于各类土,是目前承建单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该法是采用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的落距,将触探头打入土中,记录打入10cm的锤击数,代用公式为 y=35.96x+23.8( y-地基容许承载力Kpa , x-重型触探锤击数)。 3、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是动力触探类型之一,其利用质量为63.5 kg的穿心锤,以76cm的恒定高度上自由落下,将一定规格的触探头打入土中15cm,然后开始记录锤击数目,接着将标准贯入器再打入土中30 cm,用此30 cm的锤击数(N)作为标准贯入试验指标,标准贯入试验是国内广泛应用的一种现场原位测试手段,它不仅可用于砂土的测试,也可用于粘性土的测试。锤击数(N)的结果不仅可用于判断砂土的密实度,粘性土的稠度,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砂土的振动液化,桩基承载力,同时也是地基处理效果的一重

基本值、标准值、设计值、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是指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 在荷载作用下,地基要产生变形。随着荷载的增大,地基变形逐渐增大,初始阶段地基土中应力处在弹性平衡状态,具有安全承载能力。当荷载增大到地基中开始出现某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在其某一方向平面上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时,该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就发生剪切破坏而处在极限平衡状态,土中应力将发生重分布。这种小范围的剪切破坏区,称为塑性区(plastic zone)。地基小范围的极限平衡状态大都可以恢复到弹性平衡状态,地基尚能趋于稳定,仍具有安全的承载能力。但此时地基变形稍大,必须验算变形的计算值不允许超过允许值。当荷载继续增大,地基出现较大范围的塑性区时,将显示地基承载力不足而失去稳定。此时地基达到极限承载力。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1)原位试验法(in-situ testing method):是一种通过现场直接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包括(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等,其中以载荷试验法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测试法。 (2)理论公式法(theoretical equation method):是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3)规范表格法(code table method):是根据室内试验指标、现场测试指标或野外鉴别指标,通过查规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载力的方法。规范不同(包括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规范),其承载力不会完全相同,应用时需注意各自的使用条件。 (4)当地经验法(local empirical method):是一种基于地区的使用经验,进行类比判断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它是一种宏观辅助方法。 标准值、设计值、特征值的定义 (1)地基承载力:地基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 (2)地基容许承载力:保证满足地基稳定性的要求与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值,地基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荷载。 (3)地基承载力基本值:按标准方法试验,未经数理统计处理的数据。可由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查规范得出的承载力。

动力触探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作业指导书

动力触探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及标准 本试验根据锤击能量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3种。轻型动力触探适用于一般粘质土及素填土;重型动力触探适用于中、粗、砂砾和碎石土;超重型适用于卵石、砾石类土。一般用于确定各类土的容许承载力;还可用于划分土的力学分层、评价土层的均匀程度和确定桩基持力层。 试验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二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由落锤、探杆、探头组成,具体规格见下表 三试验原理 是用一定质量的重锤,以一定高度的自由落距,将标准规格的圆锥形探头贯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一定的距离所需的锤击数,判定土的力学特性,具有勘探和测试双重功能。 四试验步骤

(1)采用自由落锤方法;落距须严格控制在50cm。(规范没有找到) (2)轻型触探作业,先用轻便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然后对土层连续进行触探,使穿心锤自由落下将触探杆竖直打入土层中,记录每打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当贯入30cm 的锤击数超过90 击或当贯入15cm 锤击数超过45 击时,可停止试验,并记录45 击的实际贯入深度,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30cm 的标准试验击数。 N10=30×45/△S 式中:△S——45 击时的贯入度(cm); N10——贯入30cm 的锤击数。 (3)重型触探作业,当连续三次N63.5>50 时,可停止试验或改用特重型动力触探。 (4)重型、特重型动力触探应每贯入10cm 记录其相应击数。地层松软时,可采用测量每阵击(一般为1~5 击)的贯入度,并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同类型动力触探贯入10cm 时的击数: N 63.5;N 120 =10n/△S 式中:N 63.5;N 120——贯入10cm 的重型、特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 n ——每阵击的击数(击); △S——每阵击时相应的贯入度(cm)。 (5)试验技术要求 a、锤击能量是最重要的因素。规定落锤方式采用控制落距的自动落锤,使锤能量比较恒定,注意保持探杆垂直,探杆的偏斜度不超

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土工表格法

----------------------------------------------------------------------------------------------- ------------------------------------------------------------------------------------------------------------------------- 1 2允许变形值密切联系在一起。 3、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是根据野外鉴别结果确定的承载力值。包括:标贯试验、静力触探、旁压及其它原位测试得到的值。 4、地基承载力基本值:是根据室内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查表确定的承载力值,包括载荷试验得到的值)。 通常0f f f k ψ= 5、极限承载力:指地基即将丧失稳定性时的承载力。 二、地基承载力确定的途径 目前确定方法有: 1.根据原位试验确定:载荷试验、标准贯入、静力触探等。每种试验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 2.根据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公式确定。

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确定。 根据大量测试资料和建筑经验,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出各种类型的土在某种条件下的容许承载力,查表。一般:一级建筑物:载荷试验,理论公式及原位测试确定f; 一级建筑物:规范查出,原位测试;尚应结合理论公式; 一级建筑物:邻近建筑经验。 三、确定地基承载力应考虑的因素 地基承载力不仅决定于地基的性质,还受到以下影响因素的制约。 1.基础形状的影响:在用极限荷载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时是按条形基础考虑的,对于非条形基础应考虑形状不同地基承载的影响。 2.荷载倾斜与偏心的影响:在用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时,均是按中心受荷考虑的,但荷载的倾斜荷偏心对地基承载力是有影响的。 3 4 5 6 P275),当P 当P 1 段。 随着荷载的增大,并达到某一数值时,首先在基础边缘处的土开始出现剪切破坏,如图中a点。 随着荷载的增大,剪切破坏地区也相应的扩大,此时压力与沉降关系呈曲线形状,属弹性塑性变形阶段,如图ab段。 若荷载继续增大,越过b点,则处于塑性破坏阶段。 2.局部剪切破坏的特征: 局部剪切破坏的过程与整体剪切破坏相似,破坏也从基础边缘下开始,随着荷载增大,剪切破坏地区也相应地扩大。 区别:局部剪切破坏时,其压力与沉降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呈现非线性的变化,并且当达到破坏时,均无明显地出现转折现象。 对于这种情况,常取压力与沉降曲线上坡度发生显着变化的点所对应的压力,作为相应的地基承载力。3.冲剪破坏的特征: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标准值,容许承载力概念分析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标准值,容许承载力概念分析: 回复:土的承载力的标准值与特征值 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地基承载力在74-2002规范不同提法来说起。在74规范修编时,就把地基承载力取值定在浅层平板载荷试验中的比例界限内的直线段,即容许承载力(或叫承载力容许值)。并以此为依据,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大量不同土类的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资料,用多元回归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粘性土中的F与e、IL的关系、F与N(标准贯入试验)的关系、F与Ps(静探比贯入阻力)等的关系式,并以此建立了不同土类的地基承载力表,而且在使用地基承载力表作了许多严格的规定。这就是地基承载力容许值。而到了89规范修定时,因为荷载规范发生了重大变化————通俗地说就是将荷载人为地放大了约1.25倍,对应载荷试验应为比例界限的1.25倍左右。而74规范中的地基承载力表中的数据仍然为比例界限点,故在89规范修定时将地基承载力表中的数据均进行了人为的少许放大(不超过1.25倍),但用载荷试验法确定地基承载力时仍取比例界限点。这就是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目的是为了对应荷载规范。而新的2002规范,因为荷载规范将荷载组合改回了原来的组合,在修定时又将地基承载力取值方法改回了比例界限点。同时,考虑到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各地方地基土差异较大,若仍延用地基承载力表格查表法确定承载力时,会产生浪费或安全问题。故在修定2002规范时将地基承载力表格取消了,而强调原位测试法(包括载荷试验)及地区经验法。而地区经验法的使用决不是工程师“拍脑门”,而是要求本地区要自已收集整理以往资料,或做大量实验,自己建立地方性的地基承载力表格。而为避免发生混淆,不论是未进行深宽修正,还是经过深宽修正的承载力,统一叫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这就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来。经比较,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关系:地基承载力容许值[R]=1.25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承载力标准、特征值、设计值

一、原因 与钢、混凝土、砌体等材料相比,土属于大变形材料,当荷载增加时,随着地基变形的相应增长,地基承载力也在逐渐加在,很难界定出下一个真正的“极限值”,而根据现有的理论及经验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不同的值。因此,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实际上没有一个通用的界定标准,也没有一个适用于一切土类的计算公式,主要依赖根据工程经验所定下的界限和相应的安全系数加以调整,考虑一个满足工程的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值。它不仅与土质、土层埋藏顺序有关,而且与基础底面的形状、大小、埋深、上部结构对变形的适应程度、地下水位的升降、地区经验的差别等等有关,不能作为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另一方面,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应满足其功能要求,常常是承载力还有潜力可挖,而变形已达到可超过正常使用的限值,也就是变表控制了承载力。 因此,根据传统习惯,地基设计所用的承载力通常是在保证地基稳定的前提下,使建筑物的变形不超过其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即允诺承载力,其安全系数已包括在内。无论对于天然地基或桩基础的设计,原则均是如此。 随着《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施行,要求抗力计算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采用相应于极限值的“标准值”,并将过去的总安全系数一分为二,由荷载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分担,这给传统上根据经验积累、采用允许值的地基设计带来了困扰。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以承力的允许值作为标准值,以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值作为设计值,引起的问题是,抗力的设计值大于标准值,与《建筑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不符,因此本次规范进行了修订。 二、对策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鉴于地基设计的特殊性,将上一版“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修改为“宜遵守本标准规定的原则”,并加强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研究。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也完善了

确定地基承载力表格汇总

国内现有确定地基承载力表格资料汇总 1.1根据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确定粘性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N 10 (击) 15 20 25 30 f k(kPa) 105 145 190 230 备注依据老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7—89)。 确定粘性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N 10 (击) 6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f k(kPa) 51 69 114 159 204 249 294 339 384 429 备注依据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资料。 确定含少量杂物的杂填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N 10 (击) 15~20 18~25 23~30 27~35 32~40 35~50 e 1.25~1.15 1.20~1.10 1.15~1.00 1.05~0.90 0.95~0.80 <0.80 f k(kPa) 40~70 60~90 80~120 100~150 130~180 150~200 备注依据西安市资料。饱和度Sr>0.60取下限,Sr<0.50取上限。 确定素填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N 10 (击) 10 20 30 40 f k(kPa) 85 115 135 160 备注依据老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7—89)。 1.2根据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确定碎石土、砂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N 63.5 (击) 3 4 5 6 8 10 12 碎石土 f k(kPa) 140 170 200 240 320 400 480 中、粗、砾砂 f k(kPa) 120 150 200 240 320 400 备注1、依据原一机部勘察公司西南大队资料。 2、本表适用于冲、洪积成因的碎石土和砂土,对碎石土, d60不大于30mm,不均匀系数不大于120。对中、粗砂,不均匀系不大于6,对砾砂,不均匀系数不大于20。

第一节 地基承载力检测

第三章桥涵工程基础检测 第一节地基承载力检测 桥涵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可根据地质勘测、原位测试、野外荷载试验以及邻近旧桥涵调查对比,由经验和理论公式计算综合分析确定。当缺乏上述资料时可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推荐的方法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对地质和结构复杂的桥涵地基应根据现场荷载试验确定容许承载力。 按规范确定地基承载力时,须先确定地基基本容许承载力﹝ó0﹞,即基础宽度b ≤2m,埋置深度h≤3m时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当基础宽度b>2m,埋置深度h>3m,且h /b≤4时可以按规范对容许承载力予以提高,地基容许承载力确定按地基土分类进行。 一、粘性土、黄土地墓承载力检测 对于粘性土和黄土地基,可在现场取有代表性的土样(一般每个基础的地基不少于4个土样)进行土工试验,得到地基土的有关物理力学指标,由规范求出承载力。对于老粘性土和残积粘性土地基,可取土样进行压缩试验,求得土样压缩模量查表确定容许承载力。对于一般粘性土和新近沉积粘性土地基,测土样含水量、湿容重、液限、塑限和颗粒密度,求出土样天然孔隙比和液性指数,查表确定容许承载力。对新近堆积黄土地基,按土含水比(天然含水量w和液限w L的比值)确定容许承载力,对于一般新黄土地基,按天然含水量和液限比(液限w L与天然孔隙比e的比值)确定容许承载力,对于老黄土地基,按天然孔隙比e和含水比w/ w L确定容许承载力。 二、砂立、碎石地基承载力检测 对于砂类土、碎石土地基承载力可按其分类和密实度确定,规范给出了其容许承载力,砂类土和碎石土的分类可以按桥规规定确定。砂土的密实度可用相对密度表示,碎石土的密实度根据钻探情况按规范而定。土的密实度一般可用孔隙比e表示,但对砂类土和碎石土只用孔隙比一个指标还不够,密实度还和颗粒的形状、大小以及级配有关。因此引人相对密度的概念,如用一定的试验方法测得砂土最紧密状态的孔隙比e min和最疏松状态的一孔隙比e max(最大孔隙比),则相对密度D r可由下式求得: 式中:e为砂土天然状态的孔隙比。 不同矿物成分、不同级配和不同粒度成分的砂土,最大孔隙比和最小孔隙比都是不同的;因此相对密度D r,比孔隙比e能更全面地反映上述各因素对密实度的影响。从理论上讲,用相对密度划分砂土的密实度的概念是比较理想的,但是测定e max和e min,的试验方法却缺少完善的标准,试验结果常常有很大的出入。同时由于很难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土层取得原状土样,因而测定天然孔隙比的结果很不可靠,这就使相对密度的指标更难于测准,所以实际工程中直接测试相对密度并不普遍,而是通过标准贯人试验,测得地基标准贯人撞锤击数来确定相对密度和密实度。 三、标准员人试验 标准贯人试验(SPT)是一种重型动力触探法,采用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 的落距,将一定规格的标准贯人器先打入土中15cm,然后开始记录锤击数目,将标准贯人器再打入土中30cm,用此30cm的锤击数作为标准贯人试验的指标N。标准贯人试验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一种现场原位测试手段,该试验法方便经济,不仅用于砂土,亦可用于粘性土的测试。标准贯人锤击数N,可用于判定砂土的密实度、粘性土的稠度、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砂土的振动液化、桩基承载力等,也是检验地基处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1.试验设备 标准贯人试验装置的重要部件为: (1)落锤: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 (2)贯人器: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 概述 地基承载力(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是指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 在荷载作用下,地基要产生变形。随着荷载的增大,地基变形逐渐增大,初始阶段地基土中应力处在弹性平衡状态,具有安全承载能力。当荷载增大到地基中开始出现某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在其某一方向平面上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时,该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就发生剪切破坏而处在极限平衡状态,土中应力将发生重分布。这种小范围的剪切破坏区,称为塑性区(plastic zone)。地基小范围的极限平衡状态大都可以恢复到弹性平衡状态,地基尚能趋于稳定,仍具有安全的承载能力。但此时地基变形稍大,必须验算变形的计算值不允许超过允许值。当荷载继续增大,地基出现较大范围的塑性区时,将显示地基承载力不足而失去稳定。此时地基达到极限承载力。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1)原位试验法(in-situ testing method):是一种通过现场直接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包括(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等,其中以载荷试验法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测试法。 (2)理论公式法(theoretical equation method):是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3)规范表格法(code table method):是根据室内试验指标、现场测试指标或野外鉴别指标,通过查规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载力的方法。规范不同(包括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规范),其承载力不会完全相同,应用时需注意各自的使用条件。 (4)当地经验法(local empirical method):是一种基于地区的使用经验,进行类比判断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它是一种宏观辅助方法。 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标准值、设计值、特征值的定义 (1)地基承载力:地基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 (2)地基容许承载力:保证满足地基稳定性的要求与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值,地基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荷载。

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土工表格法

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土工 表格法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 ------------------------------------------------------------------------------------------------------------------------ - 第十章地基承载力 第一节概述 地基随建筑物荷载的作用后,内部应力发生变化,表现在两方面:一种是由于地基土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产生压缩变形,引起基础过大的沉降量或沉降差,使上部结构倾斜,造成建筑物沉降;另一种是由于建筑物的荷载过大,超过了基础下持力层土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而使地基产生滑动破坏。 因此在设计建筑物基础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地基:强度——承载力——容许承载力 变形——变形量(沉降量)——容许沉降量 一、几个名词 1、地基承载力: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随荷载的能力。地基承载力问题属于地基的强度和稳定问题。

2、容许承载力:指同时兼顾地基强度、稳定性和变形要求这两个条件时的承载力。它是一个变量,是和建筑物允许变形值密切联系在一起。 3、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是根据野外鉴别结果确定的承载力值。包括:标贯试验、静力触探、旁压及其它原位测试得到的值。 4、地基承载力基本值:是根据室内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查表确定的承载力值,包括载荷试验得到的值)。 通常0f f f k ψ= 5、极限承载力:指地基即将丧失稳定性时的承载力。 二、地基承载力确定的途径 目前确定方法有: 1.根据原位试验确定:载荷试验、标准贯入、静力触探等。每种试验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 2.根据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公式确定。 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确定。 根据大量测试资料和建筑经验,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出各种类型的土在某种条件下的容许承载力,查表。 一般:一级建筑物:载荷试验,理论公式及原位测试确定f ; 一级建筑物:规范查出,原位测试;尚应结合理论公式; 一级建筑物:邻近建筑经验。 三、确定地基承载力应考虑的因素 地基承载力不仅决定于地基的性质,还受到以下影响因素的制约。 1.基础形状的影响:在用极限荷载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时是按条形基础考虑的,对于非条形基础应考虑形状不同地基承载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