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题卷物质的构成

物质的构成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

1.地球上99%的溴元素存在于海水中,所以人们也把溴称为“海洋元素”。已知一种溴原子核内

含有35个质子和45个中子,则该溴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80

B.45

C.35

D.10

2.已知一个X原子的质量是一个Y原子质量的4倍。又知在Y原子中有40个粒子,其中14个粒子不显电性。求:

(1)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________?(列式计算)

(2)若X原子核内有61个中子,则X原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________?(列式计算)

3.已知A原子的质量为akg,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bkg,求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 考点二:分子与原子

1.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2.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最具特征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B.过氧化氢与水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

C.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

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体积变小了

21个水分子——×10水分子很小 1.67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 H——都含有 D.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具有酸性4.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

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5.

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Ⅰ得出分子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浓氨水易释放出氨气。

(1)该实验能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

(2)若该实验能说明“氨气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则相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

7.为探究微粒的性质及影响因素,小明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一:烧杯B中加入10mL蒸馏水,并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往烧杯A中加入浓氨水;用一个烧杯将A、B罩在一起(如图)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中溶液变色.

(1)该实验研究微粒_____的性质.

(2)根据实验一的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_____.

实验二:如图先往甲、乙装置烧杯A中分别装入30℃、80℃蒸馏水20mL,再进行实验(操作同实验一).实验时,发现往甲装置烧杯B中溶液颜色改变的时间比乙装置的时间长.

(3)该实验研究_____对微粒运动快慢的影响.

(4)根据实验二的现象,小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考点三:元素

)

( 下列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是1.

.丁.丙 DA.甲 B.乙 C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2. D.冰水共存物 C.氢氧化钠 A.臭氧 B.过氧化氢溶液

)3.人类用于制造触屏材料的铟,相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铟是一种非金属元素49

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C.与其他元素根本区别是中子数不同114.8.相对原子质量是克D毫克。这里的“磷”指克豆腐中平均含磷1194.豆腐是人们经常食用的食品,含有丰富的钙、磷、铁和镁。每100 )的是(

D.单质 C.元素.原子A.分子 B12+比B的次外层电子数占电子总数的原子、E五种元素,A 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B;CD5.有A、B、C、4-的离子结构与氩原子结构相同;E和DB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多2个电子;D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但比B多一层。

(1)写出A、B、C、D、E五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E:_______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2)画出D ((3)画出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

(4)决定A、B、C、D、E五种元素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微观原因是____________。

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A、B、C为周期表1﹣18号中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

31.

;____元素的名称为:(1)A.

(2)B元素单质的一种用途为____;

(3)C的单质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7.不要怕,它其实就是一只披着狼皮的羊!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的原子没有中子,B 元素的原子第二+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D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和第三层上的电子是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C层电子数的和比第二层电子数多1。则:A元素的名称是_____,B元素组成的单质的名称是______,C元素的离子符号是_____,写出C、D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

8.有关物质组成及化学规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你知道吗)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图 1),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多选,填字母)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1 个氧分子是由 2 个氧原子构成的

C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D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图 2所示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实验中加入足量红磷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同学们发现利用图 2装置进行实验时,在集气瓶外点燃红磷,一方面会造成空气

污染,另一方面伸进集气瓶速度慢了会影响测定结果。他们查阅资料发现白磷40°即可燃烧,

燃烧产物与红磷相同。于是改进装置(图

3)重新探究。先在容积为 2000mL的集气瓶里装进 50mL的水,再在量筒内装入 100mL的水,

然后按图3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1)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水,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能够吸收白烟作用。还起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如果白磷停止燃烧时立即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则会导致测定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___________(填“偏。)“偏小”或“不变”、大”

(定量研究)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探究:实验前注射器中有20mL氮气,100mL集气瓶中加入10mL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集气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是___________mL;开始体

积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题中数据计算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

(交流反思)小明同学提出了能否用铁丝燃烧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红磷,同学们一致反对,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考点一:原子的构成451.地球上99%的溴元素存在于海水中,所以人们也把溴称为“海

洋元素”。已知一种溴原子核内含有35个质子和个中子,则该溴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

B.45

.80 .35

DCA.C

【答案】 2.已知一个。求:40Y原子中有个粒子,其中14个粒子不显电性X原子的质量是一

个Y原子质量的4倍。又知在?(列式计算))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________1( ________

原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列式计算)612()若X原子核内有个中子,则X 【答案】108 47 ___________?

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2原子的质量为bkg,求原子的质量为3.已知Aakg,一个碳原子的实际

质量与碳,相对原子质量指的是A原子的质量为原子的质量为【答案】解:已知Aakg,一个碳

-12bkg1原子的质量的的比值,则有:-1212a12akg?1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A bbkg?2112a A原

子相对原子质量为。答:b考点二:分子与原子

1.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答案】B

2.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最具特征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B.过氧化氢与水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

C.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A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3.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

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体积变小了

21个水分子——10 水分子很小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都含有H.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具有酸性—— D【答案】B

4.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

【答案】C

5.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Ⅰ得出分子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分子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氨分子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变红色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A中后,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无必要,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在第一个实验中已经可以证明了

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浓氨水易释放出氨气。

(1)该实验能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

(2)若该实验能说明“氨气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则相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

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干燥的酚酞滤纸条无明显变化【答案】分子在不断运动.7.为探究微粒的性质及影响因素,小明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一:烧杯B中加入10mL蒸馏水,并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往烧杯A中加入浓氨水;用一个烧杯将A、B罩在一起(如图)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中溶液变色.

(1)该实验研究微粒_____的性质.

(2)根据实验一的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_____.

实验二:如图先往甲、乙装置烧杯A中分别装入30℃、80℃蒸馏水20mL,再进行实验(操作同实验一).实验时,发现往甲装置烧杯B中溶液颜色改变的时间比乙装置的时间长.

(3)该实验研究_____对微粒运动快慢的影响.

(4)根据实验二的现象,小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答案】在不停地运动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成红色温度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考点三:元素

1.下列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B

【答案】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臭氧 B.过氧化氢溶液 C.氢氧化钠 D.冰水共存物

【答案】D

3.人类用于制造触屏材料的铟,相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