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种子_教案教学设计

蒲公英的种子_教案教学设计
蒲公英的种子_教案教学设计

蒲公英的种子

本文是关于蒲公英的种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全诗只有三句,句句押韵,它以的口吻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学生喜欢诵读。根据教材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应加大读的分量,童声范读、教师指导读、自由读、指名读、有选择的读、齐读……力求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小诗的意境,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孩子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并不熟悉蒲公英,同时,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教学时运用CAI创设情境,激发好奇心与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要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离不开想象。想象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表达就越具体生动。小诗最末一句"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飞到哪儿去呢?这很能激起孩子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让他们畅所欲言,自由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了解有关蒲公英的常识,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微风"、"毛茸茸"、"飞"这五个词语,学会"种"、"毛"、"呀"这三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看图这是什么?(学生猜测)

二、初步感知

1.听童声范读

回答:我是什么?我是怎么样的?

2.顺势学习小诗第一句("我是,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正音:蒲公英、种子、毛茸茸。

3引读第二句

看看种子的妈妈--蒲公英。

三、反复诵读课文

1.童声范读,学生看书仔细听。

2.再听一遍范读,学生可跟读。

3.指名读,其他学生对嘴形。

4.与小伙伴一起读。

5.认读字词

(1)种子、毛茸茸、微风、轻轻、家、离开、哪儿、就是

(2)种、毛、呀

(3)蒲公英、种子、微风、毛茸茸、飞

做动作理解"微风"的意思。

想象:如果你是,这时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四、欣赏图景

1.看看蒲公英飞的样子(课件)

2.观看录像《蒲公英飞舞》,教师配介绍。(带有极轻的伞状的羽毛,可以乘风飞行。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成熟的像雪片一样飞舞……)3.质疑问难小朋友,你们有没有问题想问问蒲公英妈妈和?

4.自由想象蒲公英飞到哪儿去了?

(让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五、朗读指导

1.自由读喜欢的部分。

2.指名读。

3.评价、指导。

4.配上图景读、齐读、背诵。

六、写字指导

1.认字。

2.范写。

3.书空。

4.练写。

5.讲评、作业展览。

如何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 如何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生物教师培训讲座如何编写教学设计方案一、概念: 教学设计是为老师们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设的一座桥梁。 是把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为教学实践的一门桥梁科学。 定义一: 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规划的过程。 定义二: 教学设计主要是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三要素: 1.运用系统方法,即从学习需求出发,系统地全面地观察分析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而不能孤立地去处理教学中的各个具体问题; 2.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 3.要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 (此处可适当与普通教案进行比较)三、教学设计的学习理论基础: 1 / 12

1.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认为知识积累的关键因素是刺激、反应以及两者的联系。 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刺激作出正确的反应,在教学中把学习材料分解成能按顺序掌握的若干小步骤,并在每一步后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完成最终的学习目标。 主要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等。 2.认知主义;认知主义把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的过程。 其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习得事物及其特性,使外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 与行为主义相比,认知主义重点入在引发行为的思维过程上,而不是行为本身。 认知主义强调在教学设计中必须了解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然后设计出相应的教学。 主要理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等。 3.建构主义。 建构主认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其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为:

五步拳教学设计

石阡县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评比活动参评作品题目:武术基本功练习和五步拳 教 学 设 计 作者姓名:张兴模 推荐单位:聚凤中学 日期:2010-12-20 编号:

武术基本功练习和五步拳教案 一、教学内容 武术基本功练习和五步拳 二、指导思想 本次课以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求。力求做到人人参与体育运动,人人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美育熏陶。武术基本功练习和五步拳是为学习少年拳奠定基础,初步建立武术套路的概念,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提高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 四、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课的构思与设计始终围绕课改的精神和理念,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和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同时培养想象力、实践能力、感知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次课以运动参与、运动技能、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为目标,内容采用:武术基本功练习和五步拳。在学习过程中教法采用了示范、启发、点拨等方法,了解武术攻防含义,基本掌握武术基本功。通过套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攻防能力和动作应用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五、整体设想 本节课的内容武术基本功练习和五步拳。是依照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符合七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热身阶段是国家教委规定的慢跑5分钟和徒手操。因为绕操场慢跑很枯燥,所以我用队列队形中的几个队形练习(绕场行进、“蛇”

教学资源:怎么写教学设计

怎么写教学设计 怎么写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

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

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 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

高一体育_五步拳教案

高中一年级武术(五步拳)课时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五步拳的教学激发武术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学情分析 五步拳是我校高一年级下期武术选修模块一的教学内容,五步拳的教学预计1—3课时,本次课为第一课时,据了解选修武术模块的学生多数在小学、初中学过武术操、少年拳,有一定的的基础和学习兴趣,这是上好本课的有利因素。本课采用教师教学生学、学生教学生学和师生共同探讨等教学组织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从而实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五步拳是由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等五种基本步型组合的基本套路,本课以学习基本的步型步法、手型手法和学习五步拳1—4个动作为主教材内容。 教学重点:五步拳1—4个动作的动作线路和技术要点,学生对基本步型和手型能做到观其形知其名。 教学难点:做到手、眼、身、神配合协调和怎么让学生去当好“小老师”。 四、教学目标 1、学生对基本步型和手型能做到观其形知其名,在五步拳1—4个动作的学习中,能找出套路 中出现的基本步型。 2、基本掌握五步拳1—4个动作的动作线路和技术要点,动作协调连惯。 3、通过学生教学生和学生探讨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主动学习、自主创新学精神。 五、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 ①本课以生动有趣的游戏“斗鸡”开始,课堂氛围活跃,在游戏过程中,强调技战术运用的 同时,更要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要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②武术运动动作幅度较大,游戏过后本课安排了几节关节操和柔韧性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③一般性准备活运动后,根据本课主教材教学内容,安排了几节专门性的徒手操练习。 2、基本部分: ①首先让学生认知五步拳是由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等五种基本步型组合的基本套 路,然后学习本课教学内容。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库尔勒市第五中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初备时 间 2016年6月1日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复 习课主备人曾玉琳 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本单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将抽象的小数有一定的熟悉了解之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升入的学习和计算。 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 教学难点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初备教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 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础 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直接说得数 23+77= += += += 42+24= 12×4= 2000+400= 11×50= 15×2= 78-69=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建 师:请同学们借助课本自己梳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在小组内 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汇报整理成果,教师随机引导,板书: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教材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图形与儿何”关于角的认识的具体要求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角是平面上简单的图形之一,是图形与儿何的重要基础内容。角与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不一样。前面所学的图形都是封闭的,图形的大小是直观的。而角不是封闭图形,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认识对学生来讲,相对困难一些。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本单元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校园教学楼健身活动场地的情境图。然后,选择学生熟悉的物品,分别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最后,设计用三角板拼钝角的活动。 4 【编排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圉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设计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角和直角,再通过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具体物品中抽象角的过程,感受角在生活中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生活中情境,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角和直角。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圉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本单元教材在强调从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还特别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如,第39页初步认识角以后,学生通过做活动的角和用纸折角,亲身体验角的特征和角的大小;第42页,认识了锐角、钝角以后,设计用三角尺拼钝角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钝角,并体会锐角、直角、钝角的大小。 【单元目标】 1.结合主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4.让学生知道周圉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之后安排的。由于角这个平面图形的特殊性:不封闭,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所以,前面的简单图形知识并不能成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在某些方面,还会有一些负迁移。如,在三角尺上找角,学生往往难于区别三角形的角和边与一个角的顶点和边的区别。所以,学生学习的难点不是图形的认识,而是从物品中找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或直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 2.掌握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的方法和直角的画法。 难点:通过操作,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全过程。 在教学中,要利用教材中的事例和情境,让学生在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经历从熟悉的实物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数学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过程如下: 生活情境实物图儿何图形(模型)回归生活 2.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感知图形的本质特征。 “感知”是根据相应的学习材料,通过手、口、脑的并用,初步地感受和认识。学生空间观

专题讲座如何编写教学设计和教案

如何编写教学设计和教案、如何听课和评课、教学反思及其写作 如何编写教学设计与教案 汤清修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如何编写一份教案。作为教师我们几乎每天都和教案打交道,教师这么熟悉的一个话题,还有讨论的必要吗张老师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张为老师:我认为很重要,最近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一篇文章“用生命书写平凡与崇高的等式,追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授陆永杰”。文章中提到陆永杰教授讲课23年,没有用过重复教案,每一年的授课内容相同,但授课方式和备课笔记却不相同,陆永杰教授从不拿上一年的教案给学生上课。他说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课教师应该把抽象的理论给学生讲明白,让学生学以自用。他这种严谨、细致、追求完美的工作风格,不但受到同事们的尊重,也赢得了学生们的信赖,他们为拥有这样一位平易近人、课又讲的好的老师感到庆幸。 汤清修老师:陆永杰教授的事迹确实非常感人,另外教案确实是上课的一个依据,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必要措施,现在学校也有一些措施来保证教案的实施,比如说,一些学生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的教案是每年都要定期检查的,每年还对优秀教案进行评选,保证教案的书写。但是现在网络技术非常的发达,也有一些老师会从网上下载大量的教案,那么如果交教案、检查教案,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的话,那就失去了教案应有的作用。写教案这样重要,那么如何写好一份教案呢要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搞清楚教案和教学设计有什么区别 问题1:教学设计与教案之间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在前面的两讲中,我们的刘老师专门用两节课的时间讲了教学设计的概念、发展、教学设计如何准备、以及它的一些要素、如何进行撰写等等问题,那么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1、他们在概念界定上的区别: 教学设计: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策略手段、制定教学流程、评价教学效果,以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编制教学预案的过程。 教案:又叫课时计划。老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除了概念界定上的区别以外,它们还有哪些不同 张为老师: 2、在层次分类上也有区别,教学设计可以是单元教学设计、课时设计,一个教学设计可以用几课时来完成,也可以是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案原则上是一课时一个教案。 3、我还认为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基本栏目也是有区别的,我将教学设计和教案的栏目作一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而在教学前进行的设计、规划等。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一个学年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段的教学设计。 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课时的设计,微观的设计。他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每一节课的质量都能够达到,整个学期的质量就能够达到,整个学年、学段的质量就能够达到,所以,一个科室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内容单元进行的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师相对较微观的教学设计,它需要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课时的计划安排,例题与习题的选取,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教具、课件的配置的内容 一个学年的教学设计与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是较宏观的设计。他主要是针对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的。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进度、课外活动和教学研究的安排、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的整合等,只是集中于学年或学期。它是由本年级的本学科的教师集体研究、讨论制订的。 一个学段的教学设计是最宏观的教学设计。它是针对整个学段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当地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由全体本学科的教师集体研究、讨论共同制订的。设计的内容主要有教学目的确定、学生学习

的指导、本学段的教学计划、本学科课外活动的安排、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教师的教学研究、培训进修等。 一、教学内容:主要描述教材使用版本,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主要学习内容简介。 二、学生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障碍、学习难度…… 三、设计思想:主要描述教学过程中模拟实践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四、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五、教学的重难点:描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过程:具体说明教学各个教学环节安排,重难点的处理,教与学双边活动安排 七,教学反思和评价:目标是否达到;情境创设是否得当;教学过程是否流畅;重难点是否突出;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个体差异是否得到尊重;教学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发展;教学中存在什么困惑等等; 二、教学设计与编写教案的异同点 1、它们的不同点有: ⑴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对教学进行规划,如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怎样展开教学过程等;编写教案则更多地考虑具体内容与细节。 ⑵教学设计是原则性的、指导性的和纲领性的,它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教案通常是针对一个班级或一类学生撰写的,他的适用范围较窄。 ⑶教学设计不能直接用于教学,要对其进行加工、创造,适用具体化,

五步拳教学设计及教案

武术(五步拳)课时教学设计 东凤穗成新徽学校体育教研组郭宽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五步拳的教学激发武术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情分析 五步拳的教学预计1—3课时,本次课为第一课时,据了解学生多数在校外培训过舞蹈、武术和跆拳道,有一定的的基础和学习兴趣,这是上好本课的有利因素。本课采用教师教学生学、学生教学生学和师生共同探讨等教学组织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从而实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 五步拳是由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等五种基本步型组合的基本套路,本课以学习基本的步型步法、手型手法和学习五步拳1—4个动作为主教材内容。 教学重点:五步拳1—4个动作的动作线路和技术要点,学生对基本步型和手型能做到观其形知其名。 教学难点:做到手、眼、身、神配合协调和怎么让学生去当好“小老师”。 四、教学目标 1、学生对基本步型和手型能做到观其形知其名,在五步拳1—4个动作的学习中,能找出套路中出现的基本步型。 2、基本掌握五步拳1—4个动作的动作线路和技术要点,动作协调连惯。 3、通过学生教学生和学生探讨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主动学习、自主创新学精神。 五、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 ①本课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开始,课堂氛围活跃,在游戏过程中,强调技战术运用的同时,更要注重思 想品德的教育、要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②武术运动动作幅度较大,游戏过后本课安排了几节关节操和柔韧性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③一般性准备活运动后,根据本课主教材教学内容,安排了几节专门性的徒手操练习。 2、基本部分: ①首先让学生认知五步拳是由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等五种基本步型组合的基本套路,然后 学习本课教学内容。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板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方正小标宋简体) 课标要求: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能够在一次函数图象中找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经历用一次函数图象求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过程,体会“以形表数、以数释形”数形结合的思想,会用函数的观点解释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集的意义. 重点:利用函数图象求出方程(方程组)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难点:读懂图象,从图象中读出方程(组)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及基性质,你能回忆出哪些知识点? 学生: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图象是一条直线、根据k 、b 的值确定直线经过哪些象限 环节二、探索新知 问题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我们来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解方程063=-x (2)当x 取何值时,函数63-=x y 的值为0? 分析: ①从结果来看,两个问题有什么联系? ②从形式上看,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③你能把(2)的解在图象上找出来吗? ④请找出方程063=-x 与一次函数63-=x y 之间存在关系. ⑤你能在函数图象上找出以下方程的解吗? 363=-x 363-=-x 663-=-x 结论:一元一次方程c b kx =+的解可以转化为对应一次函数b kx y +=的函数值为b 时求自变量x 的值;尤其当0=c 时,一元一次方程0=+b kx 的解是一次函数b kx y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学生说不完整时教师补充) 问题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认真分析直线63-=x y 的图象,完成以下各题: (1)当0>y 时,可以得到不等式________,此时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 则0>y 时63-=x y 对应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 (2)当0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3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笔记 本单元教学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 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会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 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也离不开角。因此,可 以说,学习角的初步知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教科书在编排时充 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并从其中的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 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 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会用三角尺判断各类角;难点是探究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也认识了平面图形, 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此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 形概念。虽然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二年级的学生感性 经验还很缺乏,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 验,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1.注意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角的知识是抽象的,但将角的 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变得直观活泼。要利用教科书上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图,引领学生 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 2.注意对操作活动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画角、折角、做活动角、比角等操作活动虽然比较简单, 但教师仍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规范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并紧扣角的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来 进行。不论活动简单或复杂,教师都要指导学生有序、规范地进行。这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等大有裨益。 3.注意在交流和讨论中使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本单元设计了多种操作活动,有些活动内涵丰 富。教学时,教师不能将活动的目标仅仅定位于操作本身,还要引导学生对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通过 交流、研讨,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

写教学设计思路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 三个操作要求: (1)确定知识目标。 (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

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南京市溧水县教研室的周红英老师把《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与能力: A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 B. 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形成利用图表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运用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解释历史现象,并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

《五步拳》学习型教学案分析

《五步拳》学案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五步拳:预备姿势及1—3式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说出1—3式的动作名称术语;80%的学生能根据教师口令做出动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仿、分组体验等练习方法,体会动作路线,用力方式,感受武术精气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愿意表达内心的想法,积极改正自身不足之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预备姿势及1—3式的手型、步型、步法等动作方法。 教学难点:动作路线清晰,方向正确,连贯有力。 四、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本课任务要求,安排见习生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师生行“抱拳礼”互相问好,说明本课学习任务和要求。 要求:精神抖擞,队列整齐,步伐一致。 准备部分

、游戏:桃花朵朵开 游戏方法与规则:学生围绕老师拉成一个圆,以一定的速度圆形跑,在跑步的过程中老师会随机报出一个数字或者一个数学算式,学生迅速组成一个队,落单的男生可做两个俯卧撑,女生两个下蹲起。 2、连贯性的徒手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跟着音乐口令师生一同做操,做的过程中学生尽量跟上老师的节奏,遇到不会做的动作跟着模仿。 基本部分 .复习:武术基本手型和基本步伐,并给与鼓励性评价 2.新课讲授 五步拳:预备姿势及1—3式 动作要领: 预备姿势:身体成立正姿势,两手握拳抱于腰间,头往左看 弓步冲拳:左脚向左迈一步,成左弓步,同时身体向左转体90度,左手向左平搂收回 腰间抱拳,同时右拳从腰间冲出。目视前方 弹腿冲拳:重心前移,右腿经提膝向前弹踢小腿,同时冲左拳,收右拳。目视前方 马步架打:右脚落地,脚尖内扣,身体向左转体90°,下蹲成马步,同时左拳变掌,屈臂上架,右拳从腰间向侧冲出;目视右方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 ①教师示范五步拳完整动作,学生观看示范对五步拳有初步的了解。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月日执教人左美萍补充建议主备人左美萍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 辅备人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教学内容13 只有一个地球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 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把握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难点 的情感。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 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 法移居) 教学过程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武俊霞:感情朗读,感受精心保护地球是每个地球人责任。说明文一般不如记叙文生动,所 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以往往过分注 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重课文的分析。本篇课文例举了三项保护地球的事例,可以让学生深深地

感悟到“地球的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资源是有限的, 地球的活动范8 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围很小,地球被 破坏没有其它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星球可去” 。因 此,是一篇对学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生进行环保教 育的好文章。(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 李东平:那么怎 样让学生感悟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 地球急需人类 保护呢?我引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 导学生抓住重 点词,通过有感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 情的朗读来体 会,激发学生对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 爱护地球之情。 从而懂得:我们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 要精心地保护 地球,保护地球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 的生态环境。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 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 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张丽霞: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学习以及表现自我的机会。就我们班级现状 : 有五十 多人 , 在开展学 习过程 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 , 举手者 中只要有一人发表高见 , 其他人 则无露脸的机会。开展合作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笔记 3 小数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 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 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进一法”和“去 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能应用小数除法及其他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中重点是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如何正确灵活地计算小数除法。 教科书结合具体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 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十分关注算法探究经验的积累,让学生逐步体会“将没有学 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思想,重视计算方法的概括,给出计算法则的结语, 并且呈现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循“认知序”定“教学序”,展现教学的基本脉络与思 路,实现认知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商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 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奠定了知识基础。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 让学生弄清算理以便切实掌握。在教学中应注意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发 现,理解算理,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用小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时,如果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有困难,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鼓励学生多向思 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1.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本单元内容与旧知 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 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 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小数除法的重 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 含义。如:22.4÷4=5.6,用4除22,商5以后余数是2,化为20个十分之一,与十分 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分之一,4除24个十分之一,商是6个十分之一,所以商“6” 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因此,在说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联系数的含义,帮助学 生理解算理。

如何写好教学设计

如何写好教学设计 一、明确什么是教学设计 首先要明确新课改理念下,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关系。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教案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所以,广大考生在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之前,首先要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另外,在考题中,试卷编写者也把教案编写的题目直接设计成“教学设计”题目,这里,广大考生要引起注意。 二、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 1、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广大考生,在面对具体的教学设计题目时,首先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考生需要知道什么是教学设计,以及写教学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具体来说,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点:一是每次教学的基本计划,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及教育资源的使用计划;二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活动必须按教学准备有序有效实施;三是教学研究的成果,教学设计是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四是教学实施的工具,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是参照系,可以提示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标、思路,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每一次教学。2、内容齐全,要点具备 那么明确了教学设计的作用以后,这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或者指定的章节,如何设计出优秀的教学设计,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要明确教学设计的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题、课时、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在这里提醒广大考生,在备考时,应对教学设计的题目,一定要在心中清楚教学设计所涵盖的这几个方面。 接下来,具体谈一下每个方面所涉及的具体内容。 (1)课题:说明所选章节的的名称,也即本课的标题。 (2)课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说明第几课时。 (3)课型: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而确定的课的类型,即为课型。例如: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实习课、检查课、测验课、综合课、活动课等。 新授课是以讲解新知识为目的的课。 复习课是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目的的课。 实验课、实习课是以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为目的的课。 检查课、测验课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程度为目的的课。 综合课、活动课是将讲授、复习巩固、检查提问、作业练习等活动交叉进行的课。 任课的教师要根据选择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实际情况,来确定课的类型。 (4)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确定本堂课所要讲授的知识点。 ②过程与方法: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写教学目标时,请广大考生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

五步拳教案

《五步拳》教学设计 常庄镇种庄小学孟欣 一、指导思想: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本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认识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和心理负荷规律为理论依据,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的教学组织过程,以合作探究、互助互学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将感知、思维、实践活动和能力提高以及武术刚柔相济、张弛有致的艺术美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宏扬民族文化,提高学生对健身武术的热爱,为其终身锻炼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美育的熏陶。五步拳主要是以三种手型(拳、掌、钩)和五种步型(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组合而成的套路动作。并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集体观念,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我校五年级的学生在以往教学中接触过武术,对武术的基本手型和步型略有了解,但动作不够准确。很多学生由于受到武侠小说及影视作品的影响,对武术充满幻想但认识不清。学生运动参与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女生往往会表现出怯懦的一面,而男生则会无所顾忌地表现自我。因此,带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练习,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武术运动恰恰是一项刚、柔兼备的项目,既能表现出男生的刚强,又能体现出女生的柔美。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五步拳前三个的动作名次和顺序,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发展协调性能力和节奏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1)通过五步拳的练习使学生做到线路清晰,手形,步形正确到位。能观察并评价同伴们的套路动作,体现武术的精、气、神。 (2)体会手型与步法的协调配合,使85%以上的同学基本掌握五步拳的动作技术要领。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参与意识,克服武术练习中怕苦、怕累的思想,培养在学习中自主学习、乐于合作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手型、步型正确到位。 2、教学难点:动作路线清晰,节奏力度的把握。 六、场地器材: 空地一块黑板挂图各4块录音机一台 七、教学流程: 1、热身部分:通过教师的语言,学生进行象形操,活跃气氛的同时达到热身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欲望,同时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2、基本部分:本课尝试小组合作探究、互助互学的互动方式,完成五步拳1-3动的动作学习。通过模仿思考、模仿实践、合作交流、互助互学、师生共同

教学设计的撰写方法和技巧

教学设计的撰写方法和技巧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如新 一、教学设计的内容和原则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原理,应用系统的方法,在把握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意等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过程诸要素有序、优化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由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和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设计方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优化的教学设计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和前提。通过对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和评价,又为科学修订教学设计方案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使教学设计方案更臻完善。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论为指导,对教学过程诸要素进行系统的规划,以求得教学过程这一系统的整体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了工艺化、范式化,因此,教学设计方案规范,可操作性强,便于交流。而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则不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的优点,往往表现出不规范、随意性强、以备知识内容为主线的缺陷。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精心设计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尊重、展现和发展的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教师在学段学期、学年教学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单元(或章节)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最终形成课时施教方案(教案)。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教学设计主要解决三个问题: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教师教得怎么样和学生学得怎么样?第一个问题是解决教学目标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问题,即教与学的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等;第三个问题是解决教学评价问题。因此,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其任务是通过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它要解决的问题是:①了解学生已有水平,确定学习的起点; ②根据教学的总目标,决定阶段性教学目标;③围绕目标差选择、组织教学内容。“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设计的核心是了解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决定解决问题的目标,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是研究学生的需求.及教学内容的状况以便编制教学目标。 第二部分,“如何教”和“如何学”的教学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是形成教学质量的核心部分。“如何教”和“如何学”才能有效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首先涉及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然后在某些教学策略指导下,合理安排课的教学顺序,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优化组合运用各种教学媒体,这些都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基本环节。 第三部分,“教得怎么样”和“学得怎么样”的教学设计。如果说,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运用回答了“如何教学”的问题。那么在教学设计中,最后一个问题是“教学得怎么样”。它要求回答:阶段的或最终的教学结果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是教学设计的反馈——调控环节。其任务是测量、评判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为教学的反馈调控获取详实的信息。因此,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