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练习卷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练习卷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练习卷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A.红磷B.木炭

C.铁丝D.酒精

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O2可以支持燃烧B.O2可用排水法收集

C.O2可用于医疗急救D.细铁丝在O2中燃烧生成Fe2O3

3.在空气中最不容易燃烧的是

A.白磷B.红磷

C.镁条D.铁片

4.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作燃料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D.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内靠近导管处放一团蓬松的棉花

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B.氧气支持燃烧,是一种高能清洁燃料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

D.氧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D.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7.如图是小明整理的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部分笔记,他归纳了以下四点,其中不合理的是

A.都是单质与单质反应B.都是氧化反应

C.都生成了化合物D.都生成了气体

8.下列应用,利用了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A.工业上用空气制氧气B.用氧气气焊金属

C.氧气供潜水员呼吸 D.用氧气炼钢

9.下列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氧气

C.水蒸气D.稀有气体10.用“燃烧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使用的物质是A.木炭B.铁丝

C.红磷D.硫磺

11.以下固体的颜色为白色的是

A.二氧化锰B.硫粉

C.氢氧化铜D.氧化镁12.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食物腐烂与氧气无关

B.鱼能在水中生存因为氧气极易溶于水

C.可燃物接触氧气不一定能燃烧

D.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氧气

13.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及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能供给呼吸

B.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具有助燃性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14.对氧气的认识正确的是

A.氧气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B.工业上利用物理变化得到氧气

C.白磷在氧气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空气中氧气浓度越高,越有利于生物生长

15.关于氧气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C.氧气在压强为101 kPa时,在-183 ℃时变为淡蓝色的液体D.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16.下列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只有水生成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7.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B.

C.D.

18.为鉴别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应选用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盐水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19.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下图所示,关于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都是化合反应B.都是氧化反应

C.都需要点燃D.生成物都是固体

20.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燃烧”实验,结果没有“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次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A.集气瓶底忘了放少量水或沙

B.收集的氧气太少或不纯

C.没有用火柴引燃

D.铁丝生锈了

21.分析硫、碳、铁丝三种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回答问题。

(1)A实验中能说明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实验中检验生成物是二氧化碳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

(3)C实验中集气瓶底部需要放入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D

【解析】A、O2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正确;B、O2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正确;C、O2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正确;D、细铁丝在O2中燃烧生成Fe3O4,错误。故选D。

3.【答案】D

【解析】A、白磷着火点很低,在空气中能够自燃,不符合题意;B、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不符合题意;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不符合题意;D、铁片在空气中只能烧至红热,不能燃烧,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A

【解析】A、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氧气不能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B、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正确;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D、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5.【答案】B

【解析】A、工业上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利用的是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高能清洁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D、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6.【答案】D

7.【答案】D

【解析】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S、C、Fe、O2均属单质,正确;B、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氧化反应,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故这三个反应均是氧化反应,正确;C、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均属化合物,正确;D、四氧化三铁是一种黑色固体,错误。

故选D。

8.【答案】A

【解析】A、工业制氧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利用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B、气焊金属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供潜水员呼吸是利用了氧气的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

误;D、冶炼钢铁是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

9.【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错误;B、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确;C、水蒸气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错误;D、稀有气体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错误。故选B。

10.【答案】C

【解析】A、木炭在密闭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除去氧气的同时又引入新的杂质,所以不能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氧气;B、铁丝在密闭空气中不能发生燃烧反应,所以不能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氧气;C、红磷本身是固体,在密闭空气中依旧能够燃烧,且对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固体,所以可以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氧气;D、硫磺在密闭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除去氧气的同时又引入新的杂质,所以不能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故选C。

11.【答案】D

【解析】A、二氧化锰为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B、硫粉为黄色固体,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铜为蓝色固体,不符合题意;D、氧化镁为白色固体,符合题意。故选D。

12.【答案】C

【解析】A、食物腐烂主要发生了缓慢氧化,与氧气有关,错误;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因为水中溶有的少量氧气.氧气溶解性是不易溶于水,不是极易溶于水,错误;C、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满足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可燃物遇到氧气不一定燃烧,正确;D、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错误。

故选C。

13.【答案】B

【解析】A、动植物和人的呼吸就是呼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A正确;B、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B错误;C、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故C正确;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D正确。故选B。14.【答案】B

15.【答案】D

【解析】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正确;B、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正确;C、氧气在压强为101 kPa时,在-183 ℃时变为淡蓝色的液体,正确;D、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错误。故选D。

16.【答案】B

【解析】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热量,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正确;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错误。故选B。

17.【答案】C

【解析】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故图A 中所示操作错误;B、铁丝在O2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受热不均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故图B中所示装置错误;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图C中所示操作正确;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故图D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

18.【答案】D

【解析】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顺利鉴别,错误;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无法鉴别,不能顺利鉴别,错误;C、将气体分别通入盐水中,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顺利鉴别,错误;D、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无明显变化的为空气,伸入瓶中会燃烧得更旺的为氧气,伸入瓶中会熄灭的为二氧化碳,能顺利鉴别,正确。故选D。

19.【答案】D

【解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硫燃烧生成的是气体二氧化硫。故选D。

20.【答案】A

【解析】A、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与铁丝是否能够燃烧无关,正确;B、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时,铁丝可能不燃烧,错误;C、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时,铁丝不燃烧,错误;D、铁丝生锈时,表面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不与氧气反应,铁丝不燃烧,错误。故选A。

21.【答案】(1)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石灰水

(3)防止生成熔融物炸裂瓶底

【解析】(1)A实验中能说明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B实验中检验生成物是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水。(3)C实验中集气瓶底部需要放入少量水的原因是防止生成熔融物炸裂瓶底。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坐标曲线题 例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B. 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 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一、选择题 1.已知:2KClO 3=====MnO 2 △ 2KCl +3O 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 3和MnO 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 生成O 2的质量 C. 固体中MnO 2的质量 D.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1题图 2.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 杯中溶液pH 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c 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 图中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 2SO 4和H 2SO 4 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 由a 点到b 点的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第2题图第 3题图 3.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选项与图不相 符合的是( ) 选项甲物质乙物质Y轴表示的含义 A 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 B t℃的水硝酸钾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C 氯化银稀硝酸氯化银的质量 D 饱和石灰水生石灰溶液的质量 4.下列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第4题图 A. 图1表示一定压强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B. 图1表示一定压强下,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 C. 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 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向水中加入硝酸钾 第5题图 5.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 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全国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 练习汇编全集

专题一坐标图像题 识图、读图及用图表示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是近几年中考化学考查的主要能力之一,对这种能力的考查通常借助坐标图像题来完成。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题目所描述的化学情景;二是看懂图像所描述的化学意义。首先要搞清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然后分析相关变化过程,对图像涉及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再判断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与图像是否符合。重点要抓住关键的三点(起点、转折点、终点)、曲线的变化趋势及横、纵坐标的比例关系。 注:与溶解度曲线相关的坐标图像题分析详见P45。 类型一与溶液有关的变化图像 1.物质溶解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图像

来判断起始溶液的酸碱性,然后根据曲线的走势和pH的变化确定加入溶液的酸碱性。 类型三金属和酸、盐反应的相关变化图像 1.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的变化图像 56 类型四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图像 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图像

反应。如: ①向NaOH 和Na 2CO 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HCl 时,HCl 先和NaOH 发生中和反应,等 NaOH 被反应完后,HCl 才能和Na 2CO 3反应放出CO 2气体,生成气体的坐标图像如图D 所示。 ②向稀盐酸和FeCl 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NaOH 先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 应,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NaOH 才能与FeCl 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生成沉淀的坐标图像如 图D 所示。同理,若溶液中有酸时,酸完全反应后,才会出现CaCO 3、BaCO 3、Cu(OH)2等沉 淀。 ③向一定量的NaOH 和Ba(NO 3)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时,稀硫酸能和氢氧化钠 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能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因 此能马上产生沉淀,当硝酸钡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大,生成沉淀的坐标图像如图 C 所示。若反应物中分别含有Ba 2+和SO 2-4(或Ag +和Cl -),则反应物一开始混合即有沉淀产 生。 (2)若在同一个坐标系中表示某个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则各种物质的质 量变化之比应符合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2.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其他质量变化图像 (1)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质量及密闭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参与反应的物 质的质量、某种元素的总质量、原子总数等不发生变化,其变化图像如图A 所示。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A-C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F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E组成元素相同,B、C常温下为气体。图中“一”表示能相互反应,“→”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F是一个放热反应 B.B→E,C→E的反应类型可能不相同 C.若G为一种盐,则A不可能与G发生反应 D.若G为一种温室气体,实验室可用F溶液检验G 【答案】C 【解析】 【分析】 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A可能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得F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得出F 为氢氧化钙;D、E组成元素相同,猜想E为水,则D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可以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C为氧气,水可以和氧气相互转化,B、C常温下为气体,可以猜测B为氢气,氢气可与氧气反应,也能与水相互转化,且能有A转化而得,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物质很多,常见的可以猜测为二氧化碳。故可以初步定为:A为稀盐酸或稀硫酸;B为氢气;C为氧气;D过氧化氢;E水;F氢氧化钙;G为二氧化碳; 【详解】 A、E→F是一个放热反应,符合条件的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B→E,可以为化合反应,或者置换反应,C→E,可以是化合反应,不能通过置换反应来进行,故反应类型可能不相同,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若G为一种盐,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盐是碳酸盐,如碳酸钠满足条件,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D、若G为一种温室气体,即是二氧化碳,实验室通常采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实验室可用F溶液检验G,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将铝和镁组成的混合物 10g 加入到 20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 209g,再向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与环保

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时间:年月日计划专题四化学与社会发展 4.4化学与环保 【 中考说明①认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②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③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④初步形成正确、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保中的重要作用。 解读考纲围绕考纲我们应掌握如下要点: ①了解空气的污染; ②了解水体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③了解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④了解白色污染的含义及治理的途径和方法。 考情回顾(江西省) 考点年份情况统计 化学与环保 2012年2题2分单选题直接考查空气污染物的识记 2011年3题2分单选题考查工业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2010年3题2分单选题以世博会为背景考查“节能、环保、低碳” 命题预测 使用塑料的利与弊以及“白色污染”的原因、危害、防治一直是中考的重点,考查知识的同时也提高环保意识。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及开放题。 【教材放大镜】 知识点:几种污染类型 污染物主要来源主要危害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①有害气体:、 、等 ②粉尘。①工厂排放废气 ②汽车飞机尾气 ③化石燃料燃烧 ①损害人体健康; ②影响作物生长; ③破坏生态平衡。 ①减少使用含硫煤,使用清洁燃料; ②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③多植树造林。 水污染①N、P等 ②污水 ③重金属盐 ①工业“三废” ②生活污水; ③农药化肥不合 理使用 ①水华、赤潮; ②破坏水生生态 系统; ③危害人体健康 ①在工业生产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 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 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②农业上,提倡用,合理使用。 ③生活污水逐步实现。 土壤污染①重金属盐 ②塑料 ③农药化肥 ①废旧电池 ②各类垃圾 ③农药化肥 ①土壤板结 ②土壤酸化 ①减少使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 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白色污染废弃塑料 废弃塑料及其焚 烧 ①污染土壤 ②污染地下水 ③污染空气 ①使用塑料制品。 ②利用某些塑料制品。 ③使用、的塑料。 ④各种废弃塑料。 22243 ●工业“三废”指、、。 ●垃圾处理方法有、和等,对含可燃物较多的垃圾可以用来发电、做燃料。 击破考点一:大气污染 2012年环境空气达到优秀、良好级别的天数为295天,比 上年少了2天。城市环境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人颗粒物,SO2、NO2的年平均值比上年 升了55.2%和14.6%,可吸入颗粒物与上年基本持平,仍劣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全市的酸雨发生率为33.2%。 (1)请你分析,该市环境空气中各种污染物主要来自(答出两点):

2014年中考总复习分类专题训练化学 专题 答案

专题一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检测 1.B 2.A 3.C 4.D 5.A 6.B 7.D 8.C 9.B 10.C 11.CD 12.BD 13.AC 14.(1)①5H 2 ②1Cu ③ 2CO 32- ④ F +e 3(2)① A ② F ③ C ④ E 15.(1)原子 离子 (2)①10 ②阴离子 O 2—(3)氯化氢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 16.(1)0 +2(2)Zn HgO (3)还原性(4)分类、集中 17.(1)①D E ②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 ③阳 (2)S +O 2点燃SO 2 18.(1)6(2)7(3)8(4)非金属(5)NH 4HCO 3 19.(1)①22.99 ②5 ③NaCl (2)①过滤(或蒸馏或吸附或沉淀等合理答案)。②肥皂水 ③CO 2 ④洗脸水用来拖地板等合理答案。 20. (1) 17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 (2) 氯(或Cl) A 21.(1)错误 正 (2)② H 2O 2 Cl - MgO 22. (1)60 (2)7:8 (3)53% 23. (1)127:39:48 (1分) (2)59.3%(127/214) (1分) (3)每500g 食盐中少加碘的质量为(40mg 一25mg)÷2=7.5mg (1分) 则每500g 食盐中少加碘酸钾的质量为7.5mg ÷59.3%=12.6mg (1分) 专题二 《物质的化学变化》综合检测 1.C 2.C 3.C 4.B 5.B 6.B 7.C 8.D 9.A 10.D 11.BD 12.BD 13.CD 14.(1)SO 2-4; Fe 2+; H 2SO 4 ; NH 3 ; Na 2CO 3 (2)4P+5O 2 点燃 2P 2O 5 (3)3CO+Fe 2O 3 高温 2Fe+3CO 2 (4)H 2SO 4+Ba(OH)2 BaSO 4 ↓+2H 2O 15.(1)B (2)2Al + Fe 2O 3 高温 2Fe+ Al 2O 3 化学 16. (1)5 溶解(2)32:202:36(16:101:18) S S+O 2 SO 2 (3)2SO 2+O 2 2SO 3 SO 3+H 2O =H 2SO 4(3)AB 17. (1)C (2)化合 (3)2H 2+O 2点燃2H 2O 18.(1)肥皂水(2)①FeCl 3+Al= Al Cl 3+Fe ②2HCl +Mg (OH)2 ==== MgCl 2 + 2H 2O 复分解反应 19.(1)Al(OH)3 + 3HCl AlCl 3 + 3H 2O (2) 灰白色粉末状、铵态氮肥 (3)C 60 + 60O 2 点燃 60CO 2 20.(1)②,①③(2)防止氧气进去与氢气混合引起爆炸(3)盐酸 (4)CaCO 3+2HCl==CaCl 2+H 2O+CO 2↑(或Fe 2O 3+6HCl==2FeCl 3+3H 2O ) 白色沉淀 21.(1)396 (2)84:11:4 (3)C 22. (1) 2.64 (2) 解:设10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100 44 粉尘 点燃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一 基本概念模拟试题 精品

初三化学《专题一基本概念》模拟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K-39 I-127 0-16 C-12 H-1 Fe-56 S-32 Al-27 一、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计4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木炭燃烧 C.冰融化成水 D.矿石粉碎 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干净无污染的空气 B.干冰 C.冰和水的混合物 D.液态氢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质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4.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干冰 B.熟石灰 C.空气 D.醋酸 5.下列物质中,具有还原性的气态化合物是() A. CO2 B. C C. H2 D.CO 6.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有些水果和花的香虽有一定距离,仍能闻到,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更小的原子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7.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 A.物质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种类 D.分子的数目 8.下列各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 A.大理石、CaCO3 B.纯碱、NaOH C.熟石灰、CaO D.烧碱、NaCl 9.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括号内)书写不正确的是() A.氯化铝(AlCl3) B.氧化镁(MgO) C.硫酸铁(FeSO4) D.氧化钠(Na2O) 10.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一定是() A.碳单质 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C.含碳、氧元素的化合物 D.含碳的物质 11.在空气的成分中,约占空气体积1/5的气体是( ) A.氮气 B.稀有气体 C.氧气 D.二氧化碳 12.在 M + 2O2 == 2CO2 + 2H2O 中,依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M为( ) A.CH3OH B.C2H5OH C.CH3COOH D. CH4 13.饱和食盐水在室温下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的氯化钠固体析出,这是因为() A.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B. 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C.溶剂质量变小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B.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的 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15.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稀溶液 B.浓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D.含有100g水的溶液 16.对于SO2和SO3这两种物质,相同的是( ) A.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B.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C.相对分子质量 D.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 B.由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的单质 C.一种元素只能表现出一种化合价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18.环境科学家的最新观点是“室内污染不比户外污染轻”。室内装潢所用油漆、胶合板等材料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醛(CH2O)。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16)

苏州市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

苏州市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密闭容器中盛有CH 4和O 2的混合气体,点燃使其充分反应,CH 4全部转化为CO 、CO 2和H 2O ,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反应前CH 4和O 2的质量比为( ) A .4:13 B .3:10 C .2:7 D .1: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假设反应后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00g .则混合气体中含碳元素100g 36%=36g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00g-36g=64g ,根据元素的守恒,可知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6g ,则甲烷的质量为1236g 100%=48g 16?? ÷? ??? ,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448g 100%=12g 16??,甲 烷燃烧时,其中的氢元素转化为水中的氢元素.则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 212g 100%=108g 18?? ÷? ??? ,反应后生成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为108g-12g=96g ,根据质 量守恒定律,则氧气的质量为64g+96g=160g 。则反应前CH 4和O 2的质量比为 48g:160g 3:10=,故选B 。 2.下列各物质中,不能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 A .X :Cu Y :CuO Z :CuSO 4 B .X :CO 2 Y :O 2 Z :CO C .X :CaCO 3 Y :CaO Z :Ca (OH )2 D .X :NaOH Y :NaCl Z :Na 2CO 3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锌、镁、铝、铁等反应能生成铜和相应的盐,Cu→CuO→CuSO 4→Cu ,前面的物质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后面的物质,选项正确; B 、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葡萄糖和氧气,碳不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完全燃烧,或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时能生成二氧化碳,CO 2→O 2→CO→CO 2,前面的物质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后面的物质,选项正确;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精品――化学方程式

2012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精品――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梳理: 1.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原子的“三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2. 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表示的意义: A: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B:表示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4)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A:书写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B:书写方法:①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②配平化学方程式,然后将连线改为等号; ③注明化学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等。 注: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数法等。下面以最小公倍数法为例讲述一下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步骤: ⑴、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

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天津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 复习要求: 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了解其意义。 三. 知识要点: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有关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含的内容包括: ????? ????????→?????→?化学用语 分类组成变化规律性质 研究内容物质研究对象化学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③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① 原子不是自然界中最小粒子,只是在化学变化的领域内最小,也不是在物理变化中最小;② 原子虽小,但其结构并不简单,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也不是最小粒子,物质是无限可分的;③ 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讲,是非常小的,却集中了原子几乎所有的质量及全部的正电荷;④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核电荷数与质子数相等;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在原子当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显电中性;⑤ 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① 分子不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粒子,因为单个的分子不能确定其为固态、液态及气态,所以单个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② 分子也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的粒子,像金属单质、硫、磷、金刚石、石墨和晶体硅等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因此,原子也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③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一个分子中含有几个原子,也就包含有几个原子核;④ 构成分子的原子的种类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相同时为单质分子,不同时为化合物分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① 原子团并不是在所有的反应当中都是保持一个整体不变的,? ====2 32MnO KClO +KCl 2 ↑23O 的反应就是一个例子,-3ClO 是一个原子团,反应后却被打破了,有的原子团可能在 反应中转变成另外一种原子团;② 初中化学中出现的原子团有- 24SO 、-23CO 、- 3NO 、 - 34PO 、 -3ClO 、7 4 +- MnO 、6 24+-MnO 、+ 4NH 、-OH 、-ClO (次氯酸根)等。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① 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后可形成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是阳离子;② 阴离子带负电荷,阳离子带正电荷。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① 决定元素种类的粒子是质子,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② 一种元素对应的是一类原子,这一类原子是由于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而不是中子数或电子数相同;只要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不管中子数或电子数相同与否,那么,这些原子都属于同种元素;③ 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4个或4个以上,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2个或8个电子);④ 元素论种类而不论个数;⑤ 元素是宏观概念,可以说某种物质由哪种或哪些元素组成的。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① 宏观上看有多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多种分子;② 混合物中各成分相互独立存在,彼此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混合物的性质是多样性的,因此,不能用混合物中的某种成分的化学式来表示该混合物;③ 混合物中各种成分通常情况下彼此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④ 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按各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平均值(如何计算不要求);⑤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 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

鲁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除考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B.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C.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D.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NO3: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D 【解析】 A. 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粉末,收集气体。故A错误。 B. 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煅烧充分反应,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故B错误。 C.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 MgCl2;加入适量KOH溶液,过滤, 加入适量NaOH溶液,产生新的杂质氯化钠。故C错误。D. 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NO3,D. 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NO3,;加入足量铜粉,与硝酸银充分反应,生成银,硝酸铜,后过滤。故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与除杂相关的知识。 2.除去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Fe2O3(Fe)——用盐酸浸泡,然后过滤、洗涤、烘干 B.CO(CO2)——先通入足量的浓NaOH溶液,后通过浓硫酸 C.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烘干 D.NaCl(Na2CO3)——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答案】B 【解析】除杂的要求①所用试剂只能将杂质除掉,不能把想保留的成分反应掉,②除杂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符合除杂要求;B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溶液和水,而一氧化碳不反应,能除杂;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要求;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但是氯化钙过量,引入氯化钙杂质。选B 3.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基本概念和理论

/初三化学(下)总复习测试卷(一)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12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 ) A 、分子 B 、元素 C 、单质 D 、阴离子 2、下列现象,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①有水滴产生的过程 ②浓硫酸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了 ③碳酸氢铵露置空气中质量减轻了 ④爆炸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3、下列变化中,可以用来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是( ) A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氮气和氧气 B 、分解液态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C 、分离KNO 3和NaCl ,得到KNO 3晶体 D 、对天然水加热时有气泡冒出 4、已知用碳还原烘干的铬酸钠可制得氧化铬4Na 2CrO 4+4C+O 2==4Na 2CO 3+2Cr 2O 3,在这反应前后的两种含铬的化合物中,铬的化合价依次是( ) A 、7、3 B 、6、3 C 、6、5 D 、5、6 5、下列各组物质中,在物质分类里前者从属于后者的是( ) A 、纯净物、混合物 B 、氧化物、化合物 C 、单质、化合物 D 、金属、非金属 6、过氧化氢(H 2O 2)是隐形眼镜的洗液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它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 、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 D 、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7、一个CO 分子的质量为a 千克,其中氧原子的质量为b 千克,若以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则C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b a a -8 B 、b a a -12 C 、b a a -16 D 、b a a -32 8、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或通入到水中,所得溶液pH 小于7的是( ) A 、CuO B 、CaO C 、CO 2 D 、NaCl 9、使25克甲与5克乙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10克甲和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其化学式分别用A 、 B 、 C 、 D 表示,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A+B==C+D B 、A+2B==2C+D C 、2A+B==2C+ D D 、2A+B==C+2D 10、现代医学证明,人类牙齿由一层称为碱式磷酸钙的坚硬物质保护着。碱式磷酸钙 的化学式中除钙离子外还含有一个氢氧根离子和三个磷酸根离子(PO 43-),则其化学式正 确的是( ) A 、Ca 2(OH)(PO 4)3 B 、Ca 3(OH)(PO 4)3 C 、Ca 4(OH)(PO 4)3 D 、Ca 5(OH)(PO 4)3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全部专题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全部专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专题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一节物质的组成 [学习目标] 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认识碳、氢、氧、氮等与人类的关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形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 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等都可以构成物质,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3.记住常用元素的化合价,书写物质正确的化学式,纯净物有固定组成,一种物质只能有一个化学式,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读懂相关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份及其含量。 [知识整理] [经典例题] 例1,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中又有重大突破,发射神舟号的火箭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N2O4,发射时反应可写为(CH3)2N-(NH)2+2N2O4点燃3N2↑+2CO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偏二甲基肼中原子个数比为C:H:N=1:4:1 B、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有 C、H、N、O四种元素 C、在宇宙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还难做过滤实验 D、该反应中只有氢元素的比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分析】该题考查三个基本问题,其一是物质由元素组成,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中只含有C 、H 、O 、N 四种元素,且每个偏二甲基肼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个数比为1:4:1;其二考查一个非常正式的科普知识,太空中物质没有质量,故过滤操作无法进行;其三考查在化学反应中元素比合价的变化,除氮元素从存在化合物中全部转变为单质中氮元素外(单质中比合价为零),其它碳、氢、氧元素均还存在于化合物中,故D 答案有错。 【答案】D 例2,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 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者不反应),而B 中需要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由此可得到那些结论? 【分析】本题要求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判断实验结论,A 瓶中由 于NO 2的密度大于H 2,下沉速度大于B 瓶,加上分子在不断运动,而B 瓶中仅仅依靠分子的不断运动,故A 瓶两种气体易均匀混合,而B 瓶速度较慢。 【答案】⑴NO 2的密度大于H 2的密度;⑵分子在不断运动,增大分子间的间隔。 例3,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⑴2个氮原子______;⑵2个氢分子______;⑶2个钠离子______; ⑷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⑸氯化镁中镁元素为正二价______。 【分析】原子、分子、离子的符号和元素比合价是最基本的化学用语。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它们各自的表示方式,特别要注意离子符号应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表示,用n+或n-表示(n=1时,不写出来),化合价应写在元素或原子团的正上方,用+n 或-n 表示。 【答案】⑴2N ;⑵2H 2;⑶2Na +;⑷2SO 42-;⑸2 2 Cl Mg 第二节 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 1.认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并学会区别物质的类别。 2.学会判断酸、碱、盐等各类化合物。 3.理解判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依据;组成中含碳元素的为有机物,组成中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无机物,但要注意像CO 、CO 2、CaCO 3这些物质,虽然含碳元素,但由于性质和结构和无机物相似,但仍属于无机物。 [知识整理]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推断题的综合题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如图,物质王国中的A~F及X七种物质玩“独木桥”游戏,其中A~F分别是盐酸、氢气、氧化铜、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六中物质中的一种。 (1)搭桥:规则是A~F搭桥后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 已知E的俗名叫熟石灰。 ①E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桥:若A~F分別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为X,则X可成功过桥,物质X是 __________。 【答案】Ca(OH)2置换反应2HCl+ Na2CO3= 2NaCl+ CO2↑+H2O H2O 【解析】 物质王国中的A~F及X七种物质玩“独木桥”游戏,其中A~F分别是盐酸、氢气、氧化铜、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六种物质中的一种。(1)搭桥:规则是A~F搭桥后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E的俗名叫熟石灰,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钠、盐酸反应,氢气只会与氧化铜反应,所以A、F可能是氢气,F是氢气时,不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A 是氢气,B是氧化铜,氧化铜会与盐酸反应,所以C是盐酸,D是碳酸钠,F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①E的化学式是Ca(OH)2;②A与B的反应是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③C与D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2HCl+Na2CO3=2NaCl+CO2↑+H2O;过桥:若A~F分別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为X,则X可成功过桥,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水,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X是水。 2.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空气中含有的一种气体,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F中各元素质量比为2:1:2,六种物质之间的反应与转化关系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A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如图所有的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种。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 金属

专题复习(一) 金属 1. “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C) A .铁 B .铜 C .金 D .银 2.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B) A .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 .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 C .是银白色的固体 D .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3.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 .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B .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 .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D .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金属资源 4.下列物质中,可用金属跟盐酸直接反应而制得的是(C) A .FeCl 3 B .CuCl 2 C .AlCl 3 D .AgCl 5.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铁和铁合金都容易被腐蚀 B .高炉炼铁是利用还原剂在高温下把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 C .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是硫酸铜溶液,可用铁桶配制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氧化铁 6.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B) A .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 .银的导电性强于铜 C .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D .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 7.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铜作为金属材料一直被广泛应用着。下面冶炼铜的方法中,利用了置换反应的是(B) ①C +2CuO=====高温2Cu +CO 2↑;②CO +CuO=====△Cu +CO 2;③H 2+CuO=====△ Cu +H 2O ;④Fe +CuSO 4===Cu +FeSO 4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8.(2018·成都)探究锌、铜、镁的金属活动性时,下列现象、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C) A .盐酸的浓度可以不同 B .铜片表面有气泡 C .放镁片的试管表面发烫 D .活动性Cu >Zn >Mg 9.向一定量的AgNO 3与Cu(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滤渣中一定有Zn ,可能有Ag B .滤渣中一定有Cu 、Ag ,可能有Zn C .滤液中只有Zn(NO 3)2 D .滤液中一定有Zn(NO 3)2,可能有Cu(NO 3)2

2020-2021学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考点《热点型试题》及答案详解

考点专题八热点题型 1.(2015·浙江湖州)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金属锑(Sb)较早的国家之一,目前锑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冶炼金属锑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Sb2O3+3C4Sb+3CO2↑。该反应的类型为(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2.(2015·新疆)化学学习中经常要查阅各种数据或相关的图表。若要推测一个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以下图表能给你提供帮助的是( ) A.元素周期表 B.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表 C.相对原子质量表 D.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表 3.(2015·山东枣庄)分类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表格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是包含关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选 项 甲乙 A 化学变 化 木条燃烧、水的蒸发、 铁钉生锈 B 纯净物液态氧、干冰、烧碱 C 复分解碳酸分解、酸碱中和反

反应应 D 清洁能 源 太阳能、风能、含硫煤 4.(2015·宁夏)聪聪同学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 a.2Mg+CO22MgO+C b.H2+Cl22HCl 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①反应a属于置换反应②使用二氧化碳灭火也应有所选择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5.(2015·四川雅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分数/% 7 15 6.25 8.7 5 反应后质量分数/% 3 5 7. 5 48.7 5 8.7 5 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7《酸和碱》检测考试卷附答案 中考总复习分类专题训练化学(七) (内容:酸和碱)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说明:1.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Cl:35.5 Na:23 O : 16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根本原因是() A.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 B.组成中都含有氢氧根 C.都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 D.水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2.下列物质不能导电的是 A.金属铜 B.酒精溶液 C.烧碱溶液 D.饱和食盐水 3.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O2+2NaOH====Na2CO3+H2O B.H2SO4+

2NaOH====Na2SO4+2H2O C.CuO+2HCl====CuCl2+H2O D.CaCO3+2HCl====CaCl2+H2O+CO2↑ 4.在下列四份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溶液是() A.pH=0的溶液 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溶液 C.pH=1的溶液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的溶液。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稀硫酸 B.生石灰 C.浓盐酸 D.二氧化碳 6.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其化学式不相符合的是() A.熟石灰Ca(OH)2 B.天然气CH4 C.小苏打NaHCO3 D.纯碱NaOH 7.我们常见的一些食物的近似pH范围如下: 食物橘子汁四川泡菜牛奶鸡蛋清 近似pH范

围 3.0—4.0 3.2—3.6 6 .3—6.6 7.6—8.0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鸡蛋清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四川泡菜 C.橘子汁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牛奶比鸡蛋清的碱性强 8.闻名遐迩的崂山茶花适宜在偏酸性的土壤中生长。某处茶花长势不好,经测定,是由于该处土壤的pH为7.8造成的。在选择施用某种农家肥浇灌后,茶花长势良好。这说明该种农家肥的pH()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判断 9.在由CuCl2、HCl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滤液中含有Cu2+ B.反应中一定有气体产生 C.滤出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 D.溶液的质量一定会减小 10.向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二、双项选择题(以下第11-1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有

初中化学全册中考总复习资料(最全)

化学 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全册

·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3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6 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 课题2 氧气 6 课题3 制取氧气 7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8 课题2 分子原子 9 课题3 水的净化 10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11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12 课题2 元素 13 课题3 离子 14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18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22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2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22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22 课题2 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 23 金刚石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2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22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22 石墨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2 地 球 表 面 71% 被 水 覆 盖 着 碳 的 两 种 单 质 原 子 的 结 构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2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3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5 金属铀(U )? ↓第九单元 溶 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6 课题2 溶解度 7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8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11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15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17 物质的鉴定、鉴别及物质、离子的共存和除杂质 的问题 19 课题2 化学肥料 20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22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24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24 ↓附 录 附录1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 26 附录2 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26 附录3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27 附录4 物质的制备与检验 28 附录5 全年级课本重点概念及注释 30 维生素B 1的显微照片 金属盐类的溶液 酸度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