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

学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
学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

一、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严重不足2012 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教高厅[2012]4 号,其中要求高校要按照学生人数以及实际教学任务,合理核定专任教师编制,配备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专任教师,但是对于具体的生师比并没有做出指标性的规定。

各高校由于本身编制限制和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一,对于创业教育师资的配备相对较少,专任的创业教师极少,多是以兼职教师为主,且数量也有限,不能有效形成教学科研团队,致使创业教育课程仅能满足课堂教学需要,无力分身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理论创新研究,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受到极大阻滞。

2创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各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师大多是从德育课教师和管理学专业教师转入,其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都无法与创业教育教学的要求完全匹配,因此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创业教育的整体效果。

创业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多学科、多种能力和较强的技术性等多种因素,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

现有的创业教育师资大多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和体验,也鲜有创业实践的条件和机会,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以传统面授法为主,缺乏案例分析和研讨交流的综合能力,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2]3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普遍士气低落我国的创业教育尚属于萌芽

阶段,创业教育虽然已经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学安排中,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由此导致学校教学系统对创业教育教师的认同感和评价较低,直接打击了创业教育教师的教学热情;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等都在探索之中,并且缺少系统性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而创业教育不仅对教师的理论要求高,还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有明确要求,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师从事创业教育的难度,影响了其从事创业教育的积极性的发挥;由于多数创业教育教师同时身兼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或德育课的教学或管理工作,创业教育教师必须两者兼顾,致使其很难集中时间和精力专精于一方面,往往造成两者兼顾,两者皆不精的尴尬局面,使得创业教育教师疲于应付,心力憔悴,士气低落。

二、构建高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师资模式,全面提升高校创业教育效果教师是创业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是进行创业教育和提高其水平的关键。

针对高校创业教育师资现状,结合高校实际,构建高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师资模式,是现阶段解决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问题的有效途径。

1 以高校为主体建立专兼结合,全专业覆盖的创业教育团队,确保创业理论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 1 按专兼结合原则,高标准足量配备创业教育师资。

现阶段,高校基本不具备单独建立一支高水平创业教育团队的条件,从高校实际出发,结合高校创业教育要求,按专兼结合原则,足

额配备创业教育师资是解决当前创业教育师资问题的有效途径成立创业教育教研室,选聘有志于从事创业教育教学与研究的教师为专职创业教育教师,全面负责教研室的日常工作,并着力做好创业教育研究;根据创业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就业工作人员、辅导员、德育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等范围内选聘兼职教师,以最大程度满足创业教育教学需要为标准,组建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团队,解决创业教育师资数量匮乏的问题。

2全专业覆盖,提高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创业教育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广泛涉及经济、法律、管理、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知识,更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创业者是基于本身所学专业基础上的创业,这无形中又大大扩展了创业教育的内涵,使得创业教育内容实现了全专业的覆盖。

但是现今的创业教育教师精力和能力都有限,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高校全员参与创业教育就成了必然要求。

在创业教育团队中,除创业教育基本理论和创业教育研究等工作由专职教师进行外,其余相关专业应大力提倡由专业教师担任,进行分阶段、模块化教学,最大限度的实现专业内容由专业教师讲授,杜绝非专业教师现学现卖的现象,切实提高创业教育专业内容的专业化教学程度,提升教育效果。

[3]3 完善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培训和发展渠道,提升创业教师积极性。

高校创业教育的初创性决定了高校创业教育教师的培训和发展不

可能像其他专业一样完善与具有系统性,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和对创业教育教师的评价也不能达到应有的高度,这已成为制约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校应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创业教育工作的投入,加强创业教育师资的进修、培训,畅通创业教育教师的发展渠道,消除创业教育教师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全身心投入到创业教育和研究之中。

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时政策性决定了创业教育教师必须不断了解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熟知国家的各项就业创业政策,这使得创业教育教师的进修和培训成为了必然。

各高校要积极组织和鼓励创业教育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创业教育论坛和研讨活动,开拓创业教育视界;支持创业教育教师参与创业实践活动,体验创业过程,积累创业经验;组织创业教育教师参加就业创业政策解读和示范活动,加强对创业相关政策的认知,不断提升自身进行创业教育的能力。

高校要在本校范围内制定创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在职称晋升和聘任中适当向创业教育倾斜,可采取创业教育师资单独划系列评审、优先聘任等方式,保障创业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

只有不断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创业教育教师水平,充分调动和发挥创业教育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做好创业教育教学工作,保障创业教育教学效果。

2 以政府公务人员为重要补充,强化政策宣传和事务办理讲授的

专业性大学生创业过程要全方位与政府相关部门打交道,聘请政府相关部门的公务人员担任高校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将是对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补充。

如何能更好地利用创业优惠政策,如何能更高效地办理各项行政审批事务,这些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只有政府相关部门的公务人员最为熟知、最为专业,因此,高校可以聘用人事部门、工商税务等部门中的公务人员走进课堂,担任创业教育兼职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讲授,这样会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并且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性。

同时,也有利于政府公务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大学生的现实需求,进而对创业相关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一举多得。

3大力引进社会各种促进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当前的高校创业教育基本是学院派教学,教师创业教育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但是创业相关经验匮乏,因此,引进社会上的各种创业经验进入课堂,将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1 邀请社会创业教育培训咨询机构进校园。社会各创业培训咨询机构长期专门致力于各种创业培训与咨询活动,接触国内外先进的创业教育理论和培训形式的机会比较多,创业教育培训与咨询的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将其引入校园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一部分,将会大大开拓创业教育教师及学生的视野,其先进的创业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培训咨询手段都将惠及高校师生。

2 邀请创业者进校园。

创业的得与失,经验与教训,唯有真正的创业者才能有最真切的体会。

邀请创业者进校园,让他们现身说法,与师生分享创业经历,将是对师生最有说服力的经验式传承。

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邀请社会知名的创业大师、优秀的创业成功校友等进校园分享创业成功经验,也要邀请现阶段创业失利,仍在艰难创业的创业战士走上讲台共同总结创业的艰辛,分析失利的原因,一起面对和向往创业者辉煌的明天。

3 邀请创业相关各方面专家进校园。

创业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决定了创业教育也必定是一个系统工程,则相关方面的专家参与到高校创业教育中,将会使得创业教育事半功倍。

高校可以邀请风险投资专家、法律专家、孵化器管理专家等在内的各类专家组成专家讲师团,以专题讲座、案例研讨等形式,使大学生得到权威、专业的教育和指导。

三、结束语教学活动是创业教育的主战场,教师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

要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创业教育的各项工作之首,认真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拓创新,为提高高校创业教育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作者杜伟华波杜江山李亭工作单位泰山医学院

本word 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若不需要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篇一: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

重症肺炎

【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在人类总死亡率中排第5~6 位。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 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亦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在HAP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内获得的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和健康护理(医疗)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 -associated pneumonia ,HCAP)更为常见。免疫抑制宿主发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始的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从ICU综合治疗中获益。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患者。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

【诊断】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

广义上的肺间质) 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简单地讲,是住院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CAP 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①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② 发热。③ 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④WBC > 10

99 X 10 / L或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ICU的肺炎。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

认的定义。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CAP 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肺炎的表现:①意识障碍;②呼吸频率>30次/min③PaO25d、机械通气>4d)和存在高危因素者, 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 亦视为重症。

美国胸科学会(ATS) 2001 年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①需要机械通气;② 入院48h内肺部病变扩大>50%;《少尿(每日177卩mol/L( 2mg/dl)。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

PaO2/FiO2 2007年ATS 和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 制订了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正。主要标准:① 需要创伤性

机械通气② 需要应用升压药物的脓毒性血症休克。次要标准包括: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 氧合指数(PaO2/FiO2) 20 mg/dL)⑥ 白细胞减少症(WBC计数v 4X 109 /L)⑦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v 100 X 10gL)⑧ 体温降低(中心体温v 36 C)⑨ 低血

压需要液体复苏。符合 1 条主要标准,或至少3项次要标准可诊断。

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F)的定义与SCAP相近。2005年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 制订了《成人HAP, VAP, HCAP 处理指南》。指南中界定了HCAP 的病人范围:在90d 内因急性感染曾住院>2d;居住在医疗护理机构;最近接受过静脉抗生素治疗、化疗或者30d内有

感染伤口治疗;住过一家医院或进行过透析治疗。因为HCAP患者往往需要应用针对多重耐

药(MDR)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治疗,故将其列入HAP和VAP的范畴内。

【临床表现】重症肺炎可急性起病,部分病人除了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外,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休克、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其他系统表现。少部分病人甚至可没有典型的呼吸系统症状,容易引起误诊。也可起病时较轻,病情逐步恶化,最终达到重症肺炎的标准。在急诊门诊遇到的主要是重症CAP患者,部分是HCAP

患者。重症CAP 的最常见的致病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其临床表现简述如下:

⑴肺炎链球菌为重症CAP最常见的病原体,占30%~70%。呼吸系统防御功能损伤(酒

精中毒、抽搐和昏迷)可是咽喉部大量含有肺炎链球菌的分泌物吸入到下呼吸道。病毒感染和吸烟

可造成纤毛运动受损,导致局部防御功能下降。充血性心衰也为细菌性肺炎的先兆因素。脾切除或脾功能亢进的病人可发生暴发性的肺炎链球菌肺炎。多发性骨髓瘤、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疾病均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典型的肺炎链球菌肺炎表现为肺实变、寒战,体温大于39.4 C,多汗和胸膜痛疼,多见于原先健康的年轻人。而老年人中肺炎链球菌的临床表现隐匿,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典型的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为肺叶、肺段的实变。肺叶、肺段的实变的病人易合并菌血症。肺炎链球菌合并菌血症的死亡率为30%~70%,比无菌血症者高9 倍。

⑵金葡菌肺炎为重症CAP的一个重要病原体。在流行性感冒时期,CAP中金葡菌的发生率可高达25%,约50%的病例有某种基础疾病的存在。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较普遍,死亡

率为64%。胸部X线检查常见密度增高的实变影。常出现空腔,可见肺气囊,病变变化较快,

常伴发肺脓肿和脓胸。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为CAP中较少见的病原菌,但一旦明确诊断,则应选用万古霉素治疗。

⑶革兰氏阴性菌CAP重症CAP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约占20%,病原菌包括肺炎克雷白

杆菌、不动感菌属、变形杆菌和沙雷菌属等。肺炎克雷白杆菌所致的CAP约占1%~5%,但

其临床过程较为危重。易发生于酗酒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和衰弱者,表现为明显的中毒症状。胸部X 线的典型表现为右上叶的浓密浸润阴影、边缘清楚,早期可有脓肿的形成。死亡率高达40%~50%。

⑷非典型病原体在CAP中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者占3%~40%。大多数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在非典型病原体所致CAP中占首位,在成人中占2%~30%,肺炎衣原体占

6%~22%,嗜肺军团菌占2%~15%。但是肺炎衣原体感染所致的CAP,其临床表现相对

较轻,死亡率较低。肺炎衣原体可表现为咽痛、声嘶、头痛等重要的非肺部症状,其他可有鼻窦炎、气道反应性疾病及脓胸。肺炎衣原体可与其他病原菌发生共同感染, 特别是肺炎链球菌。老年人肺炎衣原体肺炎的症状较重, 有时可为致死性的。肺炎衣原体培养、DNA检测、PCR血清学(微荧光免疫抗体检测)可提示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存在。军团菌肺炎占重症CAP病例的12%~23%,仅次于肺炎链球菌,多见于男性、年迈、体衰和抽烟者,原患有心肺疾病、糖尿病和肾功能衰竭者患军团菌肺炎的危险性增加。军团菌肺炎的潜伏期为2~10 天。病人有短暂的不适、发热、寒战和间断的干咳。肌痛常很明显,胸痛的发生率为33%,呼吸困难为60%。胃肠道症状表现显著,恶心和腹痛多见, 33%的病人有腹泻。不少病人还有肺外症状, 急性的精神神志变化、急性肾功能衰竭和黄疸等。偶有横纹肌炎、心肌炎、心包炎、肾小球肾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0%的病例有低钠血症,此项检查有助于军团菌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军团菌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特征为肺泡型、斑片状、肺

叶或肺段状分布或弥漫性肺浸润。有时难以与ARDS区别。胸腔积液相对较多。此外,20%~40%

的病人可发生进行性呼吸衰竭,约15%以上的病例需机械通气。

⑸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约占CAP病例的8%~20%,老年人和COPD病人常为高危人群。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 起病可急可慢, 急性发病者有发热、咳嗽、咳痰。COPD 病人起病较为缓慢,表现为原有的咳嗽症状加重。婴幼儿肺炎多较急重, 临床上有高热、惊厥、呼吸急促和紫绀, 有时发生呼吸衰竭。听诊可闻及散在的或局限的干、湿性罗音,但大片实变体征者少见。胸部X线表现为支气管肺炎,约1/4呈肺叶或肺段实变

影,很少有肺脓肿或脓胸形成。

⑹卡氏孢子虫肺炎(PCP) PCP仅发生于细胞免疫缺陷的病人,但PCP仍是一种重要

的肺炎,特别是HIV感染的病人。PCP常常是诊断AIDS的依据。PCP的临床特征性表现有干咳、发热和在几周内逐渐进展的呼吸困难。病人肺部症状出现的平均时间为4周,PCP相对

进展缓慢可区别于普通细菌性肺炎。PCP的试验室检查异常包括:淋巴细胞减少,CD4淋巴

细胞减少,低氧血症,胸部X 线片显示双侧间质浸润,有高度特征的“毛玻璃”样表现。但30%的

胸片可无明显异常。PCP为唯一有假阴性胸片表现的肺炎。

【辅助检查】

1.病原学:

⑴诊断方法包括血培养、痰革兰氏染色和培养、血清学检查、胸水培养、支气管吸出物培养、或肺炎链球菌和军团菌抗原的快速诊断技术。此外,可以考虑侵入性检查,包括经皮肺穿刺活检、经过防污染毛刷(PSB经过支气管镜检查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

①血培养一般在发热初期采集,如已用抗菌药物治疗,则在下次用药前采集。采样以无菌法静脉穿刺,防止污染。成人每次10~20ml,婴儿和儿童

0.5~5ml。血液置于无菌培

养瓶中送检。24 小时内采血标本 3 次,并在不同部位采集可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

在大规模的非选择性的因CAP住院的病人中,抗生素治疗前的血细菌培养阳性率为

5%-14%,最常见的结果为肺炎球菌。假阳性的结果,常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

抗生素治疗后血培养的阳性率减半,所以血标本应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但如果有菌血症高危因素存在时,初始抗生素治疗后血培养的阳性率仍高达15%。因重症肺炎有菌血症高危因素存在,病原菌极可能是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革兰氏

阴性杆菌,这几种细菌培养的阳性率高,重症肺炎时每一位病人都应行血培养,这对指导抗生素的应用有很高的价值。另外,细菌清除能力低的病人(如脾切除的病人)、慢性肝

病的病人、白细胞减少的病人也易于有菌血症,也应积极行血培养。

②痰液细菌培养嘱病人先行漱口,并指导或辅助病人深咳嗽,留取脓性痰送检。约40%病人无痰,可经气管吸引术或支气管镜吸引获得标本。标本收集在无菌容器中。痰量的

要求,普通细菌〉1ml,真菌和寄生虫3~5ml,分支杆菌5~10ml。标本要尽快送检,不得超过 2 小时。延迟将减少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以及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检出率。在培养前必须先挑出脓性部分涂片作革兰氏染色,低倍镜下观察,判断标本是否合格。镜检鳞状上皮〉10个/低倍视野就判断为不合格痰,即标本很可能来自口咽部而非下呼吸道。多核细胞数量对判断痰液标本是否合格意义不大,但是纤毛柱状上皮和肺泡巨噬细胞的出现提示来自下呼吸道的可能性大。

痰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各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大。痰液培养阳性时需排除污染和细菌定植。与痰涂片细菌是否一致、定量培养和多次培养有一定价值。在气管插管后立即采取的标本不考虑细菌定植。痰液培养结果阴性也并不意味着无意义:合格的痰标本分离不出金葡菌或革兰氏阴性杆菌就是排除这些病原菌感染的强有力的证据。革兰氏染色阴性和培养

阴性应停止针对金葡菌感染的治疗。

③痰涂片染色痰液涂片革兰氏染色可有助于初始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其最大优点

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并根据染色的结果选用针对革兰氏阳性或阴性细菌的抗生素;涂片细菌阳性时常常预示着痰培养阳性;涂片细菌与培养出的细菌一致时,可证实随后的痰培养出的细菌为致病菌。结核感染时抗酸染色阳性。真菌感染时痰涂片可多次查到霉菌或菌丝。痰液涂片在油镜检查时见到典型的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有诊断价值。

④其他在军团菌的流行地区或有近期 2 周旅行的病人,除了常规的培养外,需要用

缓冲碳酵母浸膏作军团菌的培养。尿抗原检查可用肺炎球菌和军团菌的检测。对于成人肺炎球菌肺炎的研究表明敏感性50%-80%,特异性90%,不受抗生素使用的影响。对军团菌的检测,在发病的第一天就可阳性,并持续数周,但血清型 1 以外的血清型引起的感染常被漏诊。快速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可考虑抗病毒治疗。肺活检组织细菌培养、病理及特殊染色是诊断肺炎的金标准。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019年作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 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与否,最重要的的条件之一就是需要其首先具备创新创业意识,这种意识决定了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自觉性与成功比例。而现实是现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明显滞后于急需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社会现实要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创业主动性差,创业带有“被迫”的因素。因为当前就业压力比较大,“找工作难”成为很多应届毕业的大学生迈向社会生活的一道 艰难屏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才将目光投向了创业,在找不到工作的压力下“被迫”选择了自主创业,而不是因为本身热爱创业,并向往创业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因此得到的理想满足。其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本身的认识不足。部分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就是搞搞经营活动或者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而创新创业中要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单凭一腔热血与各种的异想天开的创业点子,是远远不足以支撑整个创新创业过程的。最后,创业意识强化不够还体现在大学生在校或毕业创业期间产生的内心 矛盾和焦虑现象上。 2、大学教师的创新素质教育指导能力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很关键的一个方面还在于教师对学生

的引导。教育就是有教有学,学生在高校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接受教师引导的过程。既然创新创业教育当下被视为高校教学改革非常重要的创新点,教育要紧随时代要求的步伐,那么引导学生思维开化的主体―教师,正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关键之一。教师队伍创新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 从现代高校整体师资力量来看,对传统教育形式得心应手的教师占大多数,而擅长培养学生发挥个性特点和擅长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引导的教师在师资队伍中所占比例还是偏低。整体的大学教育观念至少当下还停留在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为主导的阶段,老师们多是在应试教育体质中培养出来的,虽然学术水平整体很高,但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能力还远远不够。现在不少高校教师知识结构趋于陈旧,对新鲜事物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不强。甚至很多大学中年纪较长的教师对计算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现代新新事物的掌控力还不及年轻人,这就使许多现代工具不能在其教学和引导学生开发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理想的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虽然部分当代大学生有创业欲望,但是在自我能力方面还存在问题,使其心存压力,甚至感到前途迷惘。大学生除了迫切需要高校在创新创业的知识培训、实践活动和能力训练方面多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外,还需要认识到自身因素的不足给创新创业带来的问题。下面主要说明在创新创业培养过程中大学生自身因素

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路

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路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关心的主要问题。高校要充分认识创业教育的历史沿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向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大力宣传创业教育观念。本文通过考察国内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情况,试图找出适合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创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创业文化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也发生巨大的变化。高校扩招带来就业人数的剧增,这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一直以就业教育为主的我国高等教育已日益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创业教育在世界各国高校已得到普遍重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开展试点工作数年,其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不足?如何进行完善?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创业教育的概念及其实施必要性 创业教育,即英文“Enterprise Education”的中文表述,上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这一新的教育概念,并将其表述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笔者认为,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可以定义为: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使较多的毕业生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的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教育。其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了解就业形势,了解劳动力市场现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信、自主的创业精神;指导学生积累创业知识,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高自主创业能力;向学生提供各种创业信息,帮助学生选择创业方向,作好创业准备。 我国的创业教育虽然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但总的来讲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大学生中全面实施创业教育非常必要。 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当前就业竞争形势的需要。我国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毕业生人数大幅增长,高校毕业生由1999年的100多万,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413万人。但就业岗位并没有与高校扩招的规模一起增加,面对每年就业人

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以及内涵介绍 什么是创新?在产业领域,商业成功往往是创新的最终检验标准,所以一般把创新定义为:能为组织创造新的附加值的新思想在市场上的成功实施。在这一创新定义中,它包括对新思想的开发(取得)和付诸实施,其中,新思想的开发或取得过程是一个组织创造性的体现,而实施一词则强调了创新和创造性之间的关键区别。但是,当把创新融入教育理念的时候,创新的含义其实是等同于创造性的,意思是引入新的东西或思想,或富有想象力的新思想的产生或“有用的、新颖的思想”。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是除了学术教育、职业教育之外的第三本教育护照。通过创业教育,使高校毕业生从单纯的求职者,转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二、各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教育理念不能与时俱进。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灌输,轻视理论联系实际,较少落实实践实习的传统教育观念,理论知识先于并重于实践操作的课程实施模式,实践活动辅助并依附于理论传授的教学模式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是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际开展中贯彻不够彻底、不够深入。目前,教育教学依然停留在强调理论知识的专业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层面,大多数仍旧按照传统的专业教育的实施套路,以实习实践为主导,以体验式实训为特色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施模式均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落实。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彻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但在当前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还没有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之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可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仅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一个职能,缺乏资源整合和实施体系的构建,效果并不理想。举例来说,大多高校按照教育的要求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必修或选修课程,里面涵盖的创新创业教育部分也仅仅是2-4学时的创业启蒙与概述的课程,而且这些学时的课程往往是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相关讲座或辅导报告,还鲜有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实现开设独立的、正式的课程的少之又少,更没有建立起统一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多层次、立体化课程体系。也就是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纳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各实施环节之中,没有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层面。 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创新不够。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层面来看,偏重于政策宣讲、行业分享等,内容狭窄,功能单一,在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创业实务训练等方面着力较少,致使学生并没有从中获益,也无法真正去开创一项事业。此外,教育教学的实施模式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所要求的互动体验式实训的方法手段,没有凸显在实践过程中领会运用并检验理论,以及形成理论观点乃至创新创造价值。 创新创业教育专职师资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是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因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是的实施者,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开发者,是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的培养者,是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引领者。虽然各高校通过各种途径和方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摘要:创业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内使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是我国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组织转型的必然趋势,是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压力严峻的有效措施,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进步、社会发展、学生成才所必须的教育。我国的创业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备了一定的模式和特点。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在全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我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浪潮不断高涨,创业教育已成为大学生个体客观发展的需要,更是成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和培养方式将很好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壮大和社会对高科技、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大学生创业也从最初零星的创业理念发展到今天创业实践的与日俱增,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随之也成为了我国当今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在这种情况下,创业教育自然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成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大学创业教育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我国经济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历程,现在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就是创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进步、知识的创新,今天,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要更好地提高创业者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使我国从人口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强国。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转向了大众化教育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611万人,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严重。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树立大学生创业精神,引导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创业不但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创业大学生又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员就业,从而可以极大程度上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落后,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领导、教师以及在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没有从根本上认识为什么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提到创新创业教育,很多人就会片面地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开公司赚钱,况且大多数的毕业生都会选择就业,而不是去创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不大,只有专心搞好专业知识教育才是最根本的。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也是同样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将来不会去自主创业,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对自己没有用,所以兴趣不高。这种理念上的误区使得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成了边缘教育。学校没有统一的规划,缺少相应的政策,学生没有积极性,创新创业教育很难大面积展开。 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不够完善,创业实践教育缺乏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但基本上以理论知识介绍为主,或者开设几门公选课,随便找几个教师讲讲。这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此,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不会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创业是创新精神的实践过程,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目前在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边缘教育,并没有真正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单一、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缺乏都成为制约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因素。只有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科学创业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3. 具备企业背景和管理实践经验的师资严重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问,课程以行动为导向,经验引导的体验要远胜于概念规则的纯理论讲授,因此,对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要求较高。但是近年来高校引进的师资普遍面临着学历越来越高,经验越来越少,这里的经验不是指教学经验,而是指普遍缺少工程背景和社会实践经验。教师缺乏现场作业经历和工程实践意识成为制约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因素。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工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_问题和教育对策_杨宗仁

文章编号:1001-4373(2004)05-0154-04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教育对策 Ξ 杨宗仁 (兰州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从创业教育的缘起入手,在分析我国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创业教育的学科基础薄弱;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创业教育意识淡薄;三是创业教育的模式封闭,内容陈旧,方法、途径单一。提出了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具体对策:重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建立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营造宽松的创业教育环境;构建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进行科学评价。关键词: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现状;问题;教育对策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自主就业成为今后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和途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研究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求教育措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1.创业教育的缘起 高校选择创业教育作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外部因素作用于教育,教育对其做出反应的必 然结果。这种外部作用力主要来自劳动力就业与再就业的巨大压力。面对就业与再就业的双重压力,世界劳动力市场长期处在高失业率的危险边缘。严重的就业问题困扰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寄希望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与作用和日俱增的高等学校能有所作为。早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关心:21世纪教育》中就确定了创业教育的使命;曼谷会议正式提出创业教育的要求,并在印、泰、中、菲等国家开展实验;同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了“事业心和开 拓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 )的概念,后被译成“创业教育”。它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昭示着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即面向未来,把培养学 生的事业心、冒险与创新精神作为学校教育目的的新的价值取向。6年之后,完整的创业教育概念就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发表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得到全面阐述。《文件》指出:“在‘学位=工作’这个公式不再成立的时代,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也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为了进一步强化创业教育思想,使之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稳固的理念,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进一步强调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 的创造者”(《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要“使他们 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世界高等教育会议行动框架》)。2.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与世界高等教育相比,我国高等教育界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探索更早,但主要散见于诸如全面发展教育、主体性教育、全面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理论层面上的探讨,集中对创业教育的研究不多。中国高等教育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正式回应,始见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计划》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为应对国际教育的新趋势,2002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北京召 Ξ收稿日期:2004-07-05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2004年立项课题:“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杨宗仁(1969-),男,甘肃通渭人,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第23卷 第5期2004年10月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Vol.23No.5Oct.2004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的政策解析(深度解读)

【网站点评】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政策解读 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金融危机的爆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突出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大学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我们先了解一下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高校应该采取的相关措施进行解析。 【背景介绍】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将人才培养目标简单定位为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存在大学生毕业后的选择就是就业、考研、出国等这一教育观念,严重忽视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创业教育,导致当今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严重不足。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等飞速发展,正在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新的科学技术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不仅是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主要要素,而且带来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的各种变革。这些都为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契机。 经济和社会环境得到优化,创业的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创业空间更加广阔,创业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当前的就业形势要求更多有条件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和张扬个性的要求将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这些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可能性。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1、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和发达国家在诸多方面的差距已越来越小,这和我国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学习和吸收是分不开的。但我们要进一步赶超发达国家,则不能一味地学习、吸收、引进,而要更多地依靠我们自己的自主创新。我国党和政府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并把它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只有从教育方面不断重视起创新,这样才能有效的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才符合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方向。 2、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际需要 我们力图通过各门课的教学来提高和增强学生的素质、能力、创新性、实践性,但却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来系统地加以培养和强化,这是不够的。和中小学生不一样,大学生毕业后就要走上工作岗位,在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引起学校、家庭、政府等多方面的重视。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和教育可以以创业促就业,减轻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社会的压力。当然,并不是每个大学生毕业后都要去创办自己的企业,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可以使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缺乏创新观念和思维 我国近年开展各类科技竞赛、创业设计大赛、实践教育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但是这种方式的刺激,往往是以短期收益为结果,竞赛和活动结束之后,学生获得了奖励,老师取得了荣誉,在后续的过程中很少有继续深入实践的,多数团队就此终止研究,同时指导教师也转向其他方面的科研中。由此可见,以科技竞赛带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虽然有助于调动老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缺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短期行为严重,严重忽视了大学生创新观念、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其持续发展的能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和支持下,各地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教师激励机制不完善,优质双创教育资源不足,双创大赛运动化,部分高校过于追求创业率和就业率,尚未开展过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在美国、德国等创新创业教育发达国家,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学校注重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培养和激励,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并经常开展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实施高校双创教育质量专项评估。有关政府主管部门要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双创教育,支持、鼓励高校建设双创实践平台,培养和激励专兼职教师,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关键词:创新,创业,双创,教育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改革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高校在课程设置、教法创新、实践训练、师资队伍、孵化资源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了大量工作。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过于追求创业率等问题仍存在,有待通过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加以引导。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做法 在政府主管部门引导和支持下,各地高校充分重视,把双创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和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寄予厚望,支持力度大 2002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201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

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双创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主管部门在基地平台建设、创业扶持政策、资金投入方面给予支持。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本科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高校把创业教育纳入改革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和评估指标体系,并加大经费投入。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家层面建立了由教育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2017年1月,99所高校被认定为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7月认定了第二批101所高校。“十三五”期间,教育部会同财政部每年安排5000万元支持高校开展双创教育。2016年,教育部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合发起设立了1000亿元规模的“中国高校双创产业投资基金”。 (二)高校领导普遍重视,设立校级领导机构 示范高校普遍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双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大多由校领导亲自负责实施,相关投入大幅增加。双创教育也引起了非示范高校的重视,纷纷开始仿效。 在高校内部,多数院系参与了双创教育,包括工科院系、商科院系、美术设计院系等,牵头部门主要由教务处、团委,或者专门设立的创新学院、创业学院、双创学院担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例如,清华大学由教务处负责双创教育,并设立了校级协调委员会、教学委员会。黑龙江省有85%的高校设立了双创学院,有独立的,也有依托教务处、团委、商学院的。浙江省的高校全部成立了实体创业学院。 (三)以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目标推进通识教育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方法之一。但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些许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提出对策及建议,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高校创业教育问题对策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性问题,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创业教育在我国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解决大学生就业也成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有着被动、救急的特征,仅注重对创业教育外在表现形式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创业教育内涵和价值的深度挖掘与探究。 一、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对于创业教育,虽然教育部予以了高度重视,但实际上各高校对创业教育在新时期的战略意义还缺乏明确深刻的认识,更没有在行动上重视起来。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仅局限在开展创业方面的讲座,或者通过创业计划大赛提供相关的创业知识,缺乏对创业教育的系统设计。 2.高校尚未建立正规化的课程体系。据上海理工大学对上海市22所本科院校及13所专科院校进行调查的结果,只有26%的高校专门开设了较为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74%的高校没有开设这类课程。大部分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感兴趣,但是高校对这类课程没有学分要求,学生的选课动力不足。另外,全国范围内,没有指定的创业教育规范教材,有的高校采用自编教材,有的高校甚至没有教材,导致创业教育没有纳入正规的课程体系之中。 3.教学及评价手段不合理。目前创业教育的教学手段还停留在以教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手段,采用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方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缺乏。在教学评价手段上,采用传统的评价手段,以学生获取知识量的多少及考试的分数高低为衡量手段。 4.缺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目前,高校普遍缺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这成为阻碍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是数量上不足,尽管团中央学校部近几年委托KAB全国推广办公室举办示范性师资培训班,但对于庞大

浅析产学研合作模式下高校创业教育策略

2012.05 学教育 156 浅析产学研合作模式下高校创业教育策略 唐 乔 黄 宇 (中国计量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摘 要] 创业教育相比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具开发性、有效性和适应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本 文以产学研合作模式为基础,探索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在创业教育中应采取的相关策略,为不断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业教育;产学研合作;策略 新时期创业教育重要性产学研合作模式 产学研合作是指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持续发展的原则,将科学和技术的研发、传播和应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采用人才培养(如合作教育)、科学研究或社会服务(如成果转化,建科技园区)等方式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活动。传统教育理念中学生的培养狭隘的限制于高校内部,过分强调学校知识传承的功能,依赖课堂教学这一适合于共性培养的教学手段。与之相比,产学研合作模式则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平台,融合了产学研合作三方多种环境资源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并且这种人才培养的模式切合各方利益,能形成长效稳定的合作机制。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教育、科研院所成果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解决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难题,是国际公认的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创业教育策略分析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基础和前提是高校知识创造能力的提高和知识外溢的增多。高校不仅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更是产学研合作模式区域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在此模式下高校应兼具教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高校应首先优化自身学科结构,加大科研扶持力度,增加科研成果产出,提高科研项目数和科研经费。同时,优化科研管理体系、积极探寻科研成果转化途径,拓展校企对接渠道。大力支持各种校企平台、共建实验室、工训中心的建设,为创业教育培养提供必要场所。在将学生送出教室到企业实践活动中学习的同时还应将企业请进高校,开展实践课堂定期邀请企业一线专家向学生传授来产实践中的专业知识。在学科设置、课程设计中征求企业、行业、政府专家代表的意见,定期组织专业建设研讨会,使企业需求及时反映到学校课程、专业设计上,将学生知识面与社会需求面紧密结合,增强学生参与产学研实践项目的理论知识基础,强化人才培养效果。高校进行创业教育培养离不开与其他机构的相互依存,但同时高校又必须保持其独立性,以研究中心、孵化器、科技园等混合组织形式开展的合作可以兼顾两者。不仅为高校师生提供了实践创业的平台,也为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合作提供了互不干扰的有利空间。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推行教师多元培训制度,可定期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学习进修,了解企业生产一线技术成果,同企业一起研发。定期组织工程培训,对教师进行工程师资格认定。推行双师制,学生在校内由本校教师担任导师,负责学生在校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设置校外企业导师,负责学生课题研究、校外实习的教育及管理。另外,鼓励教师申请项目,以项目为依托促进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对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效果显著的项目,可适当考虑给予管理费减免等奖励政策。 对于学生本身而言,高校可利用大二大三的课外时间,提前开始学生的创业教育,一方面通过组织参加诸如挑战杯等创业竞赛培养学生创业竞争能力,一方面加大社会实践活动针对性,多组织对于市场调查、行业舆情、企业需求、技术探索等目标明确的实践活动。高校应考虑建立实践学分制度,将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培训取得的效果与此学分挂钩,并要求学生必须取得一定的社会实践学分。在减轻学生课堂学习压力的同时也提高学 生参与创业实践培训的积极性。 高校积极与企业开展人员互访活动,以开展专题讲座,兴趣研讨班,案例教学组的形式将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与高校文化融合,企业负责人及成功人士亲临高校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指导,以鲜活的成果案例激励学子求学积极性以及敢于投身创业实践的信心。根据高校创业教育的目的,以产学研合作模式实现多方合作、资源共享、互补互利的持续创新,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创造更大经济效益。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提要]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内涵,并结合素质模型框架设计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力图为高校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供思路和范例。 关键词:素质模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可追溯到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国内首届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建设亦是一个核心问题,但是,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尚未融合。高校没有把创业能力培养看成是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

部分,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使创业教育与学科教学、与专业教育脱节。其次,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科化、体系化尚未形成。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创业课程,但仅仅是孤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衔接。当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系列教材和教学目标,创业教学内容因学校、教师等因素有很大差异。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教材只是把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等学科与创办企业的相关理论和创业案例进行简单堆砌。基于此,高校有必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构建 素质模型(又称胜任力模型)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目前已成为管理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前沿问题,随着素质模型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其他行业和领域也纷纷引入。根据素质洋葱模型,笔者构建出了以创新创业人格特质为中心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维素质模型框架。(图1)在图1中,创新创业人格特质处于内核位置,对其他显性素质具有动力、定向、支持、强化作用。创新创业人格是一个人的创新创业素质中的调节系统。创新创业人格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意志力、创新、坚韧、责任心、冒险和挫折承受力等。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人的行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创新创业认知和态度参与并决定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具有导向作用,最终决定能否给我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成果。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是创新创业思维的基础,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原料和支持。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不仅包括在创新创业素质模型中,而且这些素质方面是一

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思考

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思考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产生就业市场的职业性别隔离和“玻璃天花板”现象;二是高校对大学生尤其是对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够,导致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强,这种现状显然与创业即就业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为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压力,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提高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女大学生;女性就业;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是为市场经济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女大学生通过提高创业意识和能力,加入到创业的行列中去,不仅能对社会作出贡献,也能为自己赢得地位、荣誉和尊严。 一、高校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在大学教育阶段,女大学生虽然与男大学生享受着平等的教育学习机会,但由于先天的生理、历史发展、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面临着就业、发展机会等的不平等。据有关数据统计:从2003年开始,就有30%的大学生存在就业困难,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生。要提高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概率,减少就业风险,不但需要女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其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素养。 综合分析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主要有以下表现:首先,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动机水平低于男大学生。传统女性角色期待削弱了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动机,也严重影响了其女性潜力和效能的发挥,从而导致了她们创业意识较低。 其次是女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偏好于传统三产服务业。由于自身生理条件的特点,女性从事第一产业创新创业的较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创新创业的较多,尤其相对集中于批零贸易、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这也和女性自身的性别特征相关。 再次是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中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女大学生家庭在经济方面能对其以后就业和创业的资金资助能力十分有限。虽然一些城市有针对女性的创业贷款,但贷款数额较小,而且还没有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群体的创业贷款。因此,从经济基础看,女大学生很难获得创业创业起步资金和运行资金,成为影响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首要难题。 除以上现状外,还有一个现状是:女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缺乏。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特别对女大学生来说异常艰难,除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分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分析 一、前言 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随着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在社会就业岗位未相应增多的情况下,就业市场压力不断增大,必然形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冲击,就业与市场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 当然,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各界及国家相关的政府部门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当中就提到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增长点。在这一系列的政策中,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一些保障机制。在当前网络销售迅猛发展的市场环境下,大学生基于网络销售进行创业不失为大学生创业模式的重要选择。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部分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例如,今年8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文,要求各地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并配合有关部门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免征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同时积极促成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政策的落实。复旦大学组建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办公场所、日常办公设备等服务,以及创业辅导顾问团、创业辅导课程等特色服务。同时在市政府设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基础上,复旦大学配套投入大额资金等等。尽管国家和学校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诸多支持和优惠政策,但是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仍令人堪忧。热情虽高涨,但付诸于实践者实为少数。自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开始,自主创业一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提要]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内涵,并结合素质模型框架设计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力图为高校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供思路和范例。 关键词:素质模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可追溯到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国内首届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建设亦是一个核心问题,但是,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尚未融合。高校没有把创

业能力培养看成是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使创业教育与学科教学、与专业教育脱节。其次,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科化、体系化尚未形成。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创业课程,但仅仅是孤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衔接。当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系列教材和教学目标,创业教学内容因学校、教师等因素有很大差异。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教材只是把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等学科与创办企业的相关理论和创业案例进行简单堆砌。基于此,高校有必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构建 素质模型(又称胜任力模型)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目前已成为管理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前沿问题,随着素质模型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其他行业和领域也纷纷引入。根据素质洋葱模型,笔者构建出了以创新创业人格特质为中心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维素质模型框架。(图1)在图1中,创新创业人格特质处于内核位置,对其他显性素质具有动力、定向、支持、强化作用。创新创业人格是一个人的创新创业素质中的调节系统。创新创业人格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意志力、创新、坚韧、责任心、冒险和挫折承受力等。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人的行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创新创业认知和态度参与并决定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具有导向作用,最终决定能否给我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成果。创新创业知

大学生创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知识分享

大学生创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创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和困难的分析,并对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些对策及创业方向,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创业。 一、引言 随着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在社会就业岗位未相应增多的情况下,就业市场压力不断增大,必然形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冲击,就业与市场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因此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将越来越多,甚至也有可能成为今后就业的主流。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部分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但调查表明,高校大学生的创业状况仍旧不容乐观,实际困难较多。如何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二、大学生创业现状 1、创业失败率高 高校大学生创业取得成功的只是少数,而大部分的大学生创业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很多,如只凭一股热情而缺少创业策划、不熟悉市场、选择项目不合理、年轻浮躁过于理想化、不懂人际交往规则、不善于管理、合伙人不团结、资金不足、家庭变故、学习压力大而中途退出等等。 2、自主创业参与者少, 旁观者多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条件, 但是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大学生仍然把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择业的首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07T14:41:56.05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下作者:赵阳王文新王铭坤杨鹏程王慧缘郭楠 [导读] 高等教育是我国重要的教育体系,是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渠道,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 赵阳王文新王铭坤杨鹏程王慧缘郭楠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高等教育是我国重要的教育体系,是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渠道,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很多高等教育院校的重点教学工作,其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已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发现其中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 自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导致每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多,但社会的就业岗位却没有按比例与之匹配,于是便出现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诸多就业机会,也会为社会经济增长带来新的优势。近年来的大学生创业,使学校和社会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的潜力。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活力和激情,创新意识强、敢于对传统说不,所以大学生应是当之无愧的创业主力军。可是在实践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现实问题,本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展开论述,希望能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所帮助。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由于高校扩招,导致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也在不断攀升。因此,就业形势就变得日趋严峻。我国大学毕业生从2014年的727万人已经上升到2017年的795万人,其增长的速度是不容忽视的。当大学生面对这种严峻的就业情况,除就业择业外,自主创业就变成了解决就业压力的良好选择。一般来说,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但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还可以使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但由于我国高校学生创业的历史不长,加之我国高校学生创业意识薄弱、社会的创业氛围不够浓烈、创业条件不够成熟以及高校里对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导致大学生创业气氛不够浓厚,从而使得我国高学毕业生选择创业比例很低。根据调查,当前我国创业的学生数不到大学毕业生总数的1%,而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创业学生数一般占大学毕业生总数的20%―30%[1]。这说明,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与其他国家创业人数之间存在不小的差异,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大学毕业生对创业的不重视从而导致创新创业发展不完全。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我国政府创新创业相关单位没能形成一个能够良好衔接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机制。高校毕业生毕业前的管理培训由教育部门负责,而毕业生从毕业到就业的时间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此二部门并没有完全做到无缝衔接,导致对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政策不统一、鼓励制度难落实、也会对高校与就业部门的合作产生困扰,无法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 2.大多数创新创业学生缺乏经验,缺乏相关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也不具备足够的市场常识、法律常识、产品设计的有关经验。 3.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动力不足。虽然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积极性较高,但活动后能真正创办企业的人数少之又少。缺乏良好的项目与合作伙伴,尤其是当前的创新创业项目内容偏简单化,有科技含量的项目不够丰富。 三、解决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建议 1.国家应加大并落实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完善创新创业相关单位间的衔接,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从资金、政策上入手,规范创新创业政策的实施,保证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的公开和公平。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宣传力度,21世纪是迎接创新创业的新时代,是积极进取的时代。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这就尤其需要家庭的理解,家长应对孩子的创业行为表示支持,鼓励自己的孩子创业。政府和学校则要通过多种媒介大力宣传创新创业,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大学生创业不仅是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渠道。对于大型企业,要对其强调给予创新创业的企业多一些包容和指导,使各企业在合作中竞争,实现双方共赢。 2.学校应加大对创新创业学生的指导,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使大学生充分学习了解当下创新创业社会环境,以便做出最明智的选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应应运而生。高校应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创优”三创精神的人才为核心,将培育敢于引领社会前沿发展、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创业人才的思维纳入高校办学教学方针中去,巩固创业教育的重要位置。[2]首先,学校应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多组织有创业想法的同学参加创业培训,使创新创业观念深入人心;其次,高校应加强对创新创业相关教师的技术培训,提高讲师的专业性;还可以邀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创业者以兼职外聘、培训、交流的形式给学生授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分析,深入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及时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水平,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优化教学效果,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活力。为大学生做出明晰的创业理论指导,使其能够更加清楚地认清当今社会创新创业现况,以便更大程度的规避风险,实现高校生创新创业的高效率、高水平、低风险。除此之外,学校应积极创办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大力发展创业社团和创业协会,并借助学校和社会资源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培养并鼓励大学生在按时完成学业的基础上热情的投入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 3.大学生应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素养,加强有关创新创业各方面的理论学习。掌握一定的市场知识、管理知识、创业知识。并且要熟知创新创业的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为未来真正创业多积累经验。时刻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也可以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模拟运营来丰富自己。最重要的是要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等,通过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从而达到目的。只有拥有了高素质和强大的创新创业能力才会为日后创新创业奠定良好基础并增加创业成功的概率。 结语: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形式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给我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思考和探索,尤其是承担如此重要责任的大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