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文化名城的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国际化文化名城的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国际化文化名城的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国际化文化名城的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在国际文化名城建设的背景之下,长沙市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长沙市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查分析,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国际化教育理念。外语专业应当调整语言种类,明确培养目标,建设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我们要积极探索和总结一个国际化的创新模式从而使长沙市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与国际文化名城建设合理对接,达到和谐同构目标。

[关键词]外语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国际文化名城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城市的建设成为了推进经济国际化的重要载体。长沙市也以此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切入点,提出了建设“国际化文化名城”的目标。目前在全国的城市国际化的大力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个瓶颈现象,就是国际化人才的缺失。据有关调查统计,我国目前国际化人才的缺口至少达100多万。这种巨大的缺口中,外语人才又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因此为长沙国际文化名城建设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人才的严峻任务已经摆在外语专业的面前。

一、长沙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现状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和市场需求状况,2013年9月至10月期间,我们对全市15家企业进行了访问和问卷调查。同时,笔者对长沙市17所本科院校的外国语学院的专业布局、外语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发现了外语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一些不匹配问题。

(一)专业布局单一,人才培养模式趋同

纵观长沙高校,虽然大部分设置了外语专业,但是由于语种、专业方向等缺乏统筹安排,对国际动态、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缺乏真正的调研和分析,使得外语专业的布局并不合理。目前中国高校开设非英语语种约有30种,而长沙只有5种,使得长沙市外语人才出现了过剩和短缺并存的比例失调现象。2013年,长沙市共用本科高等学校17所,其中16所高校设有英语专业,8所设有日语专业,2所设有法语专业,2所设有俄语专业,1所设有西班牙语专业,1所设有朝鲜语专业。在走访市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时,用人单位分析目前湖南的旅游市场,提出了对懂2门以上语言的学生需求量大,尤其是俄语、韩语、法语等,建议学校增设2-3门小语种供学生选择。而长沙的53%的高等院校的外语专业只开设了英语1个专业。高校培养的人才的单一化满足不了市场多元化语种人才的需求。再细看专业方向,基本上大同小异,复合型和应用型的特征不明显。

以英语专业为例,主要是从师范英语、英语语言文学、商务英语和旅游英语等方向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即普遍采用“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趋同,缺乏鲜明的特色。

(二)专业定位共性明显,人才培养目标滞后

《纲要》指出,培养具有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又具有国际视野、通晓某一专业、层次、领域内国际通行规则,且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国际化人才就更加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逐渐引起了国内外语界的关注和重视,上海外国语大学率先提出了将大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的外语人才为建立创新型国家、增强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的作出新的贡献。还有不少大学提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办学宗旨和要求,开始探索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国际化外语人才新路子。相对来说,处于国际化文化名城建设背景之下的长沙市高校的在外语专业的定位上,人才培养目标稍显滞后。湖南大学提出了“造就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和国际化开阔视野的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日语人才”。中南大学着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交叉专业背景的外语人才。

(三)课程设置陈旧,知识结构单一

课程设置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和专业设置趋同等原因,英语专业连续3年被列入就业红牌专业。但是,有一定的外语能力和熟悉外贸业务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