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11.1《简谐运动》名师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11.1《简谐运动》名师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11.1《简谐运动》名师教案

《简谐运动》教学设计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中学吕娟娟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选修3-4第十一章《机械振动》第一节《简谐运动》。机械振动是较复杂的机械运动,振动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心电图、核磁共振仪、地震仪、钟摆等),可以使学生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同时,也是以后学习波动知识的基础。因此,学好此章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简谐运动》是《机械振动》这一章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一节,是全章的基础。

本节课首先通过学生身边和生活中实际的例子引出振动的概念;而后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路,从运动学的角度认识弹簧振子,通过手机拍摄频闪照片的方法得出弹簧振子的图象;再通过分析揭示出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是正弦式曲线,然后从其运动学特征给出了简谐运动的定义,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简谐运动是一种较前面所学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更复杂的机械运动;最后回归生活和应用举例,使学生知道机械振动是一种普遍的运动形式。

【学情分析】

现阶段高二的学生已具有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对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已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大小和方向都做周期性变化的力的作用下的物体运动还是第一次遇到,对这种运动模式的运动形式没有抽象认识;很难对较为复杂的运动有清晰的认识。为此,如何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简谐运动情景是教学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的学习中调动眼、耳、口等各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则学习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提高;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是“情景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为此在课堂教学上首先通过实验演示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创设学习的良好情景;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得出初步的简谐运动规律,然后再次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而科学的结论。由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协同学习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而高效,并且同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训练。

【核心素养】

通过《简谐运动》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实例到物理模型的过程,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起应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奇与向往。【教学目标】

(1)知道弹簧振子模型;

(2)掌握振子的位移定义,掌握质点运动“位移-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

(3)理解“简谐运动”的定义。

(4)掌握用手机连拍功能获得“频闪照片”,并用软件将照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获得图象的方法;

(5)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

(6)经历对简谐运动运动学特征的探究过程,加深领悟用图象描绘运动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建立弹簧振子模型、掌握振动图像的获取方式及意义、明确简谐运动的定义。

2.难点:掌握振动图像的获取方式及意义。

【教学过程及教学设计】

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荡秋千”)

教师:展示三个运动的flash动画,请同学们观察并总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套教案(人教版)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 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 ★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

(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 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 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 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 (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 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 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 =m B ,碰后A 球静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 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简谐振动特性研究实验

实验一、简谐振动特性研究与弹簧劲度系数测量【实验目的】 1. 胡克定律的验证与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 2. 测量弹簧的简谐振动周期,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 3. 测量两个不同弹簧的劲度系数,加深对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它的线径、外径关系的了解。 4. 了解并掌握集成霍耳开关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 【实验原理】 1. 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将产生形变(伸长或缩短)。在弹性限度内由胡克定律知:外力和它的变形量成正比,即: (1) (1)式中,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取决于弹簧的形状、材料的性质。通过测量和的对应关系,就可由(1)式推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2. 将质量为的物体挂在垂直悬挂于固定支架上的弹簧的下端,构成一个弹簧振子,若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如用手下拉,或向上托)离开平衡位置少许,然后释放,则物体就在平衡点附近做简谐振动,其周期为: (2) 式中是待定系数,它的值近似为,可由实验测得,是弹簧本身的质量,而被称为弹簧的有效质量。通过测量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就可由(2)式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3. 磁开关(磁场控制开关): 如图1所示,集成霍耳传感器是一种磁敏开关。在“1脚”和“2 脚”间加直流电压,“1脚”接电源正极、“2脚”接电源负极。当垂直于该传感器的磁感应强度大于某值时,该传感器处于“导通”状 态,这时处于“”脚和“”脚之间输出电压极小,近似为零,当磁感

强度小于某值时,输出电压等于“1脚”、“2脚”端所加的电源电压,利用集成霍耳开关这个特性,可以将传感器输出信号输入周期测定仪,测量物体转动的周期或物体移动所经时间。 【实验仪器】 FB737新型焦利氏秤实验仪1台,FB213A型数显计时计数毫秒仪 【实验步骤】 1. 用拉伸法测定弹簧劲度系数:(不使用毫秒仪) (1)按图2,调节底板的三个水平调节螺丝,使重锤尖端对准重锤基准的尖端。 (2)在主尺顶部安装弹簧,再依次挂入带配重的指针吊钩、砝码托盘,松开顶端挂钩锁紧螺钉,旋转顶端弹簧挂钩,使小指针正好轻轻靠在平面镜上(注意:力度要适当,若靠得太紧,可能会因摩擦太大带来附加的系统误差),以便准确读数。这时因初始砝码等已使弹簧被拉伸了一段距离。(可参考说明书中的装置图)

RLC联谐振频率及其计算公式

RLC串联谐振频率及其计算公式串联谐振是指所研究的串联电路部分的电压和电流达到同相位,即电路中电感的感抗和电容的容抗在数值上时相等的,从而使所研究电路呈现纯电阻特性,在给定端电压的情况下,所研究的电路中将出现最大电流,电路中消耗的有功功率也最大. 1. 谐振定义:电路中L、C 两组件之能量相等,当能量由电路中某一电抗组件释 出时,且另一电抗组件必吸收相同之能量,即此两电抗组件间会产生一能量脉动。 2. 电路欲产生谐振,必须具备有电感器L及电容器C 两组件。 3. 谐振时其所对应之频率为谐振频率(resonance),或称共振频率,以f r表示之。 4. 串联谐振电路之条件如图1所示:当Q=Q ?I2X L = I2 X C也就是X L =X C时,为R-L-C串联电路产生谐振之条件。

图1 串联谐振电路图 5. 串联谐振电路之特性: (1) 电路阻抗最小且为纯电阻。即 Z =R+jX L?jX C=R (2) 电路电流为最大。即 (3) 电路功率因子为1。即 (4) 电路平均功率最大。即P=I2R (5) 电路总虚功率为零。即Q L=Q C?Q T=Q L?Q C=0 6. 串联谐振电路之频率: (1) 公式: (2) R - L -C串联电路欲产生谐振时,可调整电源频率f 、电感器L 或电容器C 使其达到谐振频率f r,而与电阻R完全无关。

7. 串联谐振电路之质量因子: (1) 定义:电感器或电容器在谐振时产生的电抗功率与电阻器消耗的平均功率 之比,称为谐振时之品质因子。 (2) 公式: (3) 品质因子Q值愈大表示电路对谐振时之响应愈佳。一般Q值在10~100 之 间。 8. 串联谐振电路阻抗与频率之关系如图(2)所示: (1) 电阻R 与频率无关,系一常数,故为一横线。 (2) 电感抗X L=2 πfL ,与频率成正比,故为一斜线。 (3) 电容抗与频率成反比,故为一曲线。 (4) 阻抗Z = R+ j(X L?X C) 当 f = f r时, Z = R 为最小值,电路为电阻性。

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串联谐振电路 学号: 1028401083 姓名:赵静怡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串联谐振电路条件及特性的理解 2、掌握谐振频率的测量方法 3、理解电路品质因数Q和通频带的物理意义及其测量方法 4、测量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 5、深刻理解和掌握串联谐振的意义及作用 6、掌握电路板的焊接技术以及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等仪表 的使用 7、掌握Multisim软件中的Functionn Generator 、 Voltmeter 、Bode Plotter等仪表的使用以AC Analysis 等SPICE仿真分析方法 8、用Origin绘图软件绘图 二、实验原理 RLC串联电路如图2.6.1所示,改变电路参数L、C或电源频率时,都可以是电路发生谐振。 2.6.1 RLC谐振串联电路

1、谐振频率:f 0=LC π21 ,谐振频率仅与元件L 、C 的数值有关,而与电阻R 和激励电源的角频率w 无关 2、电路的品质因素Q 和通频带B 电路发生谐振是,电感上的电压(或电容上的电压)与激励电压之比称为电路的品质因素Q ,即C L R Q 1 = 定义回路电流下降到峰值在0.707时所对应的频率为截止频率,介于两截止频率间的频率范围为通带,即Q fo B = 3、谐振曲线 电路中电压与电流随频率变化的特性称频率特性,他们随频率变化的曲线称频率特性曲线,也称谐振曲线 4、实验仪器: (1) 计算机 (2) 通路电路板一块 (3) 低频信号发生器一台 (4) 交流毫伏表一台 (5) 双踪示波器一台 (6) 万用表一只 (7) 可变电阻 (8) 电阻、电感、电容若干(电阻100Ω,电感10mH 、4.7 mH ,电容100nF )

高中物理选修3-5教案

目录 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2)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2) 16.2 动量守恒定律(一) (6) 16.3 动量守恒定律(二) (8) 16.4 碰撞 (12) 16.5 反冲运动火箭 (18) 16.6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20)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 (23) 17.1 能量量子化:物理学的新纪元 (23) 17.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 (26) 17.3 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 (31) 17.4 概率波 (33) 17.5 不确定关系 (35)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38) 18.1 电子的发现 (38) 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1) 18.3 氢原子光谱 (44)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46) 18.5 激光 (52) 第十九章原子核 (56) 19.1 原子核的组成 (56) 19.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59) 19.3 探测射线的方法 (62) 19.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64) 19.5 核力与结合能 (65) 19.6 重核的裂变 (68) 19.7 核聚变 (72) 19.8 粒子和宇宙 (74)

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新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探究物体弹性碰撞的一些特点,知道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2)通过实验,理解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能用动量守恒定律定量分析一维碰撞问题,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 例1:火箭的发射利用了反冲现象。 例2:收集资料,了解中子是怎样发现的。讨论动量守恒定律在其中的作用。(3)通过物理学中的守恒定律,体会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 2、活动建议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一)引入 演示: (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 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教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11、1简谐运动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神奇,实验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 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 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 (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 (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的振动 讨论:a.滑块的运动是平动,可以看作质点 b.弹簧的质量远远小于滑动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 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的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 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的力,这个力的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对于弹簧振子,它是弹力。 回复力可以是弹力,或其它的力,或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在O点,回复力是零,叫振动的平衡位置。 (3)简谐运动的特征 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有直接关系。在研究机械振动时,我们把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简称为位移。 3、简谐运动的位移图象——振动图象 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是一条什么形状的图线呢简谐运动的位移指的是什么位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演示:当弹簧振子振动时,沿垂置于振动方向匀速拉动纸带,毛笔P 就在纸带上画出一条振动曲线 说明:匀速拉动纸带时,纸带移动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纸带

简谐振动的研究·实验报告

简谐振动的研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研究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 【实验仪器】 气垫导轨、通用数字计时器、滑块、砝码、弹簧(5对)、约利氏秤 朱力氏秤 朱力氏秤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一个可以升降的套杆1上刻有毫米分度,并附有读数游标2。将弹簧3挂在1顶部,下端挂一有水平刻线G 的小镜子4,小镜子外套一个带有水平刻线D 的玻璃管5,镜下再钩挂砝码盘6。添加砝码时,小镜子随弹簧伸长而下移。欲知弹簧伸长量需旋动标尺调节旋钮7将弹簧提升,直至镜上水平刻线G 与玻璃管上水平刻线D 及D 在镜中的像相互重合,实现所谓“三线重合”。测量时注意先用底座上螺丝调节弹簧铅直,此时小镜子应不会接触到玻璃管。 【实验原理】 简谐振动是振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对简谐振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简谐振动的方程为 x x 2ω-= 其位移方程为 )sin(αω+=t A x 速度方程为 )sin(αωω+=t A v 其运动的周期为 ω π 2= T T 或ω由振动系统本身的特性决定,与初始运动无关。而A ,α是由初始条件决定的。 实验系统如图4-15-1所示。

两个弹性系数k 相同的弹簧分别挂在质量为m 的滑行器两侧,且处于拉伸的状态。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滑行器沿水平导轨作往复运动。当滑行器离开平衡位置0x 至坐标x 时,水平方向上受弹性恢复力)()(00x x k x x k --+-与的作用,有 x m x x k x x k =--+-)00()( 即 x m kx =-2 令k k 20=,有 x m k x x m x k 0 0-==- 或 上式形式与简谐振动方程相同,由此可知滑行器的运动为简谐振动。与简谐振动方程比较可得 m k 0 2= ω 即该简谐振动的角频率 m k 0 = ω 1、)sin(αω+=t A x 的验证 将光电门F 置于0x 处,光电门G 置于1x 处,滑行器1拉至A x 处(010x x x x A ->-)释放,由计时器测出滑行器从0x 运动至1x 的时间1t 。依次改变光电门G 的位置i x ,每次都从A x 释放滑行器,测出对应i x 的时间i t ,最后移开光电门G 。从滑行器通过0x 时开始计时,当它从最大位移返回到0x 时,终止计时,测出时间值为2 T t =,可求出达到最大位置的时间2 t t B = 。 从上面的操作中可以看出2 π α= =,A x A 。将测量的i x ,i t 值代入(4)式,看其是 否成立。ω可由(4)式求出,其中B t T 4=。 2、)cos(αωω+=t A v 的验证 使滑行器处于平衡位置,并使挡光板正对坐标原点,然后依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x 取值与1中相同),每次仍均在A x 处释放滑行器,这样可由计时器给出的时间i t ?及滑行距离 s ?(挡光板两相应边距离)可求出i v ,将i v 及1测出的i t 对应代入(3)式时,看是否成

简谐运动位移公式推导

简谐运动位移公式推导 问题:质量为m的系于一端固定的轻弹簧(弹簧质量可不计)的自由端。如图(a)所示, 将物体略向右移,在弹簧力作用下,若接触面光滑,m物体将作往复运动,试求位移x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 图(a) 分析:m物体在弹力F的作用下运动,显然位移X与弹力F有关,进而由弹簧联想起胡克定律,但结果只有位移与时间,故要把弹力F替换成关于X与t的量,再求解该微分方程。 推导:取物体平衡位置O为坐标原点,物体运动轨迹为X轴,向右为正。设弹力为F, 由胡克定律F=?kX,K为劲度系数,负号表示力与位移方向相反。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物体加速度a=dv dt =d2X dt2 =F m =-k m x(1) 可令k m =ω2 代入(a),得 d2X dt2=?ω2X或d2X dt2 +ω2X=0 显然,想求出位移X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须解出此微分方程

求解:对于d2X dt 2+ω2X=0,即X ’’+ ω2X=0 (4) (4)式属可将阶的二阶微分方程, 若设X ’=u ,消去t,就要把把X ”转化为关于X 与t 的函数,那么 X ’’= dX "dt = du dx dx dt =u du dx , u du dx +ω2X=0, u du dx =?ω2X 下面分离变量再求解微分方程,然后两边积分,得 udu =?ω2 Xdx 得 12u 2=? 12ω2 x 2+C ,即u 2=? ω2 x 2+C1 (5) u=x ’,x ’= 2 x 2 =dx dt 再次分离变量, C1? ω2 x 2=dt (7) 两边积分,右边=t ,但左边较为复杂, 经过仔细思考,笔者给出一种求解方法: 运用三角代换,令X= C1ωcos z (7)式左边化为 d cos z ωsin z =?sin zdz ωsin z =-dz ω, 两边积分,得 -–z ω=t+C2 由此可得, X= C1ωcos(ωt+ωC2),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第四章电磁感应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 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 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 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3 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P4 四、实例探究 【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

交流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96 Jinzhai Road, Hefei Anhui 230026,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交流谐振电路 李方勇 PB05210284 0510 第29组2号(周五下午) 2006.11.27 实验题目 交流谐振电路 实验目的 研究RLC 串联电路的交流谐振现象,学习测量谐振曲线的方法,学习并掌握电路品质因素Q 的测量方法及其物理意义。 实验仪器 电阻箱,电容器,电感,低频信号发生器以及双踪示波器。 实验原理 1. RLC 交流电路 由交流电源S ,电阻R ,电容C 和电感L 等组成 交流电物理量的三角函数表述和复数表述 ()() φ?φ?+=+=t j Ee t E e cos 式中的e 可以是电动势、电压、电流、阻抗等交流电物理量,?为圆频率,φ 为初始相角。电阻R 、电容C 和电感串联电路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同相位的,但超前于电容C 两端的电压2π ,落后于电感两端的电压2π 。 电阻阻抗的复数表达式为 R Z R = 模R Z = 电容阻抗的复数表达式为 C j e C Z j C ??π 112==- 模 C Z C ?1=

电感阻抗的复数表达式为 L j Le Z j L ??π==2 模 L Z L ?= 电路总阻抗为三者的矢量和。由图,电容阻抗与电路总阻抗方向相反,如果满足 L c ??=1 , 则电路总阻抗为R ,达到最小值。这时电流最大,形成所谓“电流谐振”。调节交流电源(函数发生器)的频率,用示波器观察电阻上的电压,当它达到最大时的频率即为谐振频率。电路如下图。 电路参数–电动势电压,电流,功率,频率 元件参数–电阻,电容,电感 实验内容 1. 观测RLC 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1) 按照上图连接线路,注意保持信号源的电压峰峰值不变,蒋Vi 和Vr 接入双踪示波器的CH1和CH2(注 意共地) (2) 测量I -f 曲线,计算Q 值 (3) 对测得的实验数据,作如下分析处理: 1) 作谐振曲线I -f ,由曲线测出通频带宽 2) 由公式计算除fo 的理论值,并与测得的值进行比较,求出相对误差。 3) 用000 ,,C L L i i L V f V Q Q Q R R V V f ?= = ==+?三种公式计算Q 值,并进行比较。(注意R L 为电感的固有电阻值) 4) 改变R 的值的值,重复(2)(3-1,3-2,3-3)

高三物理简谐运动的公式描述.docx

简谐运动的公式描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描点法画出简谐运动的运动图象. (2)知道振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3)了解替代法学习简谐运动的位移公式的意义. (4) 知道简谐运动的位移公式为x=A sin (ωt+),了解简谐运动位移公式中各量的物 理含义. (5) 了解位相、位相差的物理意义. (6) 能根据图象知道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位相.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讨论与交流”匀速圆周运动在Ⅳ方向的投影与教材表1— 3— 1 中数据的 比较,并描出z— t 函数曲线,判断其结果,使学生获知匀速圆周运动在x 方向的投影和简谐运动的图象一样,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2)通过用参考圆替代法学习简谐运动的位移公式和位相,使学生懂得化难为易 以及应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3)通过课堂讲解习题,可以巩固教学的知识点与清晰理解重点与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用已学的知识使难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科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难点 1.简谐运动位移公式x=Asin(ω t +)的推导 2.相位 , 相位差的物理意义 .. ●教学过程 教师讲授 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法 。y 在平面上作一坐标轴 OX,由原点 O 作一长度等于振幅的矢量 A t=0 ,矢量与坐标轴的夹角等于初相 矢量 A 以角速度w 逆时针作匀速圆周运动, 研究端点M 在 x 轴上投影点的运动, 1.M 点在 x 轴上投影点的运动 x=Asin(ω t+)为简谐振动。 x 代表质点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t 代表时间,简谐运动的三角函数表示 回答下列问题 a:公式中的 A 代表什么 ? b:ω叫做什么 ?它和 f 之间有什么关系? c:公式中的相位用什么来表示? d:什么叫简谐振动的初相? M A t M 0 o x P x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教案(人教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郑伟文 11.1简谐运动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2.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 课型:启发式的讲授课 教具:钢板尺、铁架台、单摆、竖直弹簧振子、皮筋球、气垫弹簧振子、微型气源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 [讲授]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实验八RLC串联电路的谐振实验

C 1L ω= ωfC 21πC 1ω实验八 R 、L 、C 串联电路的谐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研究交流串联电路发生谐振现象的条件。 2、研究交流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电路的特征。 3、研究串联电路参数对谐振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R L C 串联电压谐振 在具有电阻、 电感和电容元件的电路中,电路两端的电压与电路中的电流一般是不同相的。如果我们调节电路中电感和电容元件的参数或改变电源的频率就能够使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出现了同相的情况。电路的这种情况即电路的这种状态称为谐振。R 、L 、C 串联谐振又称为电压谐振。 在由线性电阻R 、电感L 、电容c 组成的串联电路中,如图8-1所示。 图8-1 R L C 串联电路图 当感抗和容抗相等时,电路的电抗等于零即 X L = X C ; ; 2πf L = X = ? L - = 0 则 ? = arc tg = 0

LC 1LC 即电源电压u 与电路中电流i 同相,由于是在串联电路中出现的谐振故称为串联谐振。 谐振频率用f 0表示为 f = f 0 = 谐振时的角频率用? 0表示为 ? = ? 0 = 谐振时的周期用T 0表示为 T = T 0 = 2 ? 串联电路的谐振角频率ω 0频率f 0,周期T 0,完全是由电路本身的有关参数来决定的,它们是电路本身的固有性质,而且每一个R 、L 、C 串联电路,只有一个对应的谐振频f 0和 周期T 0。因而,对R 、L 、C 串联电路来说只有将外施电压的频率与电路的谐振频率相等时候,电路才会发生谐振。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采用两种方法使电路发生谐振。一种是当外施电压频率f 固定时,改变电路电感L 或电容C 参数的方法,使电路满足谐振条件。另一种是当电路电感L 或电容C 参数固定时,可用改变外施电压频率f 的方法,使电路在其谐振频率下达到谐振。总之,在R 、L 、C 串联电路中,f 、L 、C 三个量,无论改变哪一个量都可以达到谐振条件,使电路发生谐振。 2、R L C 串联电压谐振特征 串联谐振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实验八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实验

C 1L ω=ωfC 21 πC 1ωLC 21πLC 1LC 实验八 R 、L 、C 串联电路的谐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研究交流串联电路发生谐振现象的条件。 2、研究交流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电路的特征。 3、研究串联电路参数对谐振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R L C 串联电压谐振 在具有电阻、 电感和电容元件的电路中,电路两端的电压与电路中的电流一般是不同相的。如果我们调节电路中电感和电容元件的参数或改变电源的频率就能够使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出现了同相的情况。电路的这种情况即电路的这种状态称为谐振。R 、L 、C 串联谐振又称为电压谐振。 在由线性电阻R 、电感L 、电容c 组成的串联电路中,如图8-1所示。 图8-1 R L C 串联电路图 当感抗和容抗相等时,电路的电抗等于零即 X L = X C ; ; 2πf L = X = ω L - = 0 则 ? = arc tg = 0 即电源电压u 与电路中电流i 同相,由于是在串联电路中出现的谐振故称为串联谐振。 谐振频率用f 0表示为 f = f 0 = 谐振时的角频率用ω 0表示为 ω = ω 0 = 谐振时的周期用T 0表示为 T = T 0 = 2 π 串联电路的谐振角频率ω 0频率f 0,周期T 0,完全是由电路本身的有关参数来决定的,它们是电路本身的固有性质,而且每一个R 、L 、C 串联电路,只有一个对应的谐振频f 0和 周期T 0。因而,对R 、L 、C 串联电路来说只有将外施电压的频率与电路的谐振频率相等时候,电路才会发生谐振。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采用两种方法使电路发生谐振。一种是当外施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教案

物理选修3-5教案 第十六章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16.1 动量守恒定律(一) 1.动量及其变化 (1)动量的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记为p=mv. 单位:kg·m/s 读作“千克米每秒”。 ①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动量的大小等于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2)动量的变化量: 定义:若运动物体在某一过程的始、末动量分别为p和p′,则称:△p= p′-p为物体在该过程中的动量变化。 强调指出:动量变化△p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相同。 一维情况下:Δp=mΔυ= mυ2- mΔυ1矢量差 2.系统内力和外力 (1)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系统。 (2)内力:系统内物体相互间的作用力 (3)外力:外物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 3.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公式:m1υ1+ m2υ2= m1υ1′+ m2υ2′ (2)注意点: ①研究对象:几个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如:碰撞)。 ②矢量性:以上表达式是矢量表达式,列式前应先规定正方向; ③同一性(即所用速度都是相对同一参考系、同一时刻而言的)

④ 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合外力为0。要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当F 内>>F 外时, 系统动量可视为守恒; 16.2动量守恒定律(二) 1.分析动量守恒定律成立条件有: 答:①F 合=0(严格条件) ②F 内 远大于F 外(近似条件) ③某方向上合力为0,在这个方向上成立。 221 12211v m v m v m v m '+'=+ 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 (1)分析题意,明确研究对象。在分析相互作用的物体总动量是否守恒时,通常把这些 被研究的物体总称为系统.对于比较复杂的物理过程,要采用程序法对全过程进行分段分析,要明确在哪些阶段中,哪些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从而确定所研究的系统是由哪些物体组成的。 (2)要对各阶段所选系统内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弄清哪些是系统内部物体之间相互作 用的内力,哪些是系统外物体对系统内物体作用的外力。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条件,判断能否应用动量守恒。 (3)明确所研究的相互作用过程,确定过程的始、末状态,即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初动量 和末动量的量值或表达式。 注意:在研究地面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时,各物体运动的速度均应取地球为参考系。 例1、(2001年高考试题)质量为M 的小船以速度v 0行驶,船上有两个质量皆为m 的小 孩a 和b ,分别静止站在船头和船尾.现在小孩a 沿水平方向以速率v (相对于静止水面)向前跃入水中,然后小孩b 沿水平方向以同一速率v (相对于静止水面)向后跃入水中.求小孩b 跃出后小船的速度.

简谐运动周期公式的推导

简谐运动周期公式的推导 【摘要】:本文通过简谐运动与圆周运动的联系,用圆周运动的周期公式推导出了简谐运动周期公式。 【关键辞】:简谐运动、周期、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公式 【正文】: 考虑弹簧振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简谐运动,如图2所示。它的运动及受力情况和图3所示的情况非常相似。在图3中,O 点是弹性绳(在这里我们设弹性绳的弹力是符合胡克定律的)的原长位置,此点正好位于光滑水平面上。把它在O 点的这一端系上一个小球,然后拉至A 位置由静止放手,小球就会在弹性绳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的A 、A ’间作简谐运动。如果我们不是由静止释放小球,而是给小球一个垂直于绳的恰当的初速度,使得小球恰好能在水平面内以O 点为圆心,以OA 长度为半径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它在OA 方向的投影运动(即此方向的分运动)与图3中的简谐运动完全相同。证明如下: 首先,两个运动的初初速度均为零(图4中在OA 方向上的分速度为零)。 其次,在对应位置上的受力情况相同。 由上面的两个条件可知这两个运动是完全相同的。 在图4中小球绕O 点转一圈,对应的投影运动(简谐运动)恰好完成一个周期,这两个时间是相等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求圆周运动周期的方法来求简谐运动的周期。 如图5作出图4的俯视图,并建以O 为坐标原点、OA 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直角坐标图2 图3 图4

系。 则由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公式可知: ωπ 2=T (1) 其中ω是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小球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弹性绳的弹力来提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r m kr 2ω= (2) 式中的r 是小球圆周运动的半径,也是弹性绳的形变量;k 是弹性绳的劲度系数。 由(1)(2)式可得: k m T π 2= 二零一一年三月九日 图5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四章电磁感应 4.1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气轨上的弹簧简谐振动实验报告

气轨上弹簧振子的简谐振动 目的要求: (1)用实验方法考察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系统参量的关系并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有效质量。 (2)观测简谐振动的运动学特征。 (3)测量简谐振动的机械能。 仪器用具: 气轨(自带米尺,2m,1mm),弹簧两个,滑块,骑码,挡光刀片,光电计时器,电子天平(0.01g),游标卡尺(0.05mm),螺丝刀。 实验原理: (一)弹簧振子的简谐运动过程: 质量为m1的质点由两个弹簧与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 为k1和k2,如下图所示: 当m1偏离平衡位置x时,所受到的弹簧力合力为 令 k=,并用牛顿第二定律写出方程 解得 X=Asin() 即其作简谐运动,其中 在上式中,是振动系统的固有角频率,是由系统本身决定的。m=m 1+m0是振动系统的有效质量,m 0是弹簧的有效质量,A是振幅,是初相位,A和由起始条件决定。系统的振动周期为

通过改变测量相应的T,考察T 和的关系,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求出k 和 (二)简谐振动的运动学特征: 将()对t 求微分 ) 可见振子的运动速度v 的变化关系也是一个简谐运动,角频率为,振幅为,而且v 的相位比x 超前 .消去t,得 v2=ω02(A2?x2) x=A时,v=0,x=0 时,v 的数值最大,即 实验中测量x和v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x和v 之间的相位关系。 从上述关系可得 (三)简谐振动的机械能: 振动动能为 系统的弹性势能为 则系统的机械能 式中:k 和A均不随时间变化。上式说明机械能守恒,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位 置x上m 1的运动速度v,从而求得和,观测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并验证机 械能守恒定律。 (四)实验装置: 1.气轨设备及速度测量 实验室所用气轨由一根约2m 长的三角形铝材做成,气轨的一端堵死,另 一端送入压缩空气,气轨的两个方向上侧面各钻有两排小孔,空气从小孔喷出。把用合金铝做成的滑块放在气轨的两个喷气侧面上,滑块的内表面经过精加工

简谐运动周期公式的推导

简谐运动周期公式的推导 考虑弹簧振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简谐运动,如图2所示。它的运动及受力情况和图3所示的情况非常相似。在图3中,O 点是弹性绳(在这里我们设弹性绳的弹力是符合胡克定律的)的原长位置,此点正好位于光滑水平面上。把它在O 点的这一端系上一个小球,然后拉至A 位置由静止放手,小球就会在弹性绳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的A 、A ’间作简谐运动。如果我们不是由静止释放小球,而是给小球一个垂直于绳的恰当的初速度,使得小球恰好能在水平面内以O 点为圆心,以OA 长度为半径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它在OA 方向的投影运动(即此方向的分运动)与图3中的简谐运动完全相同。证明如下: 首先,两个运动的初初速度均为零(图4中在OA 方向上的分速度为零)。 其次,在对应位置上的受力情况相同。 由上面的两个条件可知这两个运动是完全相同的。 在图4中小球绕O 点转一圈,对应的投影运动(简谐运动)恰好完成一个周期,这两个时间是相等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求圆周运动周期的方法来求简谐运动的周期。 如图5作出图4的俯视图,并建以O 为坐标原点、OA 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直角坐标 系。 图2 图 3 图4

则由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公式可知: ωπ 2=T (1) 其中ω是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小球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弹性绳的弹力来提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r m kr 2ω= (2) 式中的r 是小球圆周运动的半径,也是弹性绳的形变量;k 是弹性绳的劲度系数。 由(1)(2)式可得: k m T π 2=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图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