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西城区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西城区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历史2021.1

本试卷共10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周天子派遣自己的子弟、功臣,以及亲属或臣服的旧邦首领,带着武装家臣到指定地点去治理那里的土地和人民,造成了不同族人的混居。“不同族人混居”带来的深远影响是

A.为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奠定基础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使国家彻底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D.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上的矛盾

2.右栏为2020年发布的汉代路县故城部分考古成果,为我们了解当时“路县人”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史料。从中可推测出Array A.路县人最早培育出粟和水稻

B.路县农业处于铁犁牛耕阶段

C.路县人采用灌钢法制作农具

D.汉代长度和体积标准不统一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在曲折中

发展,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促进南方开发的有利因素是

A.大部分时期处于分裂状态,社会动荡B.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

C.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D.汉族与内迁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历史第1页(共18页)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历史 第2页(共18页)

4.下方为中国古代某朝政策调整与变革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 .颁布“推恩令” 设节度使 庆历新政

B .实行“削藩”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C .设置中书省 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

D .派文官任知州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5.有学者认为,宋代在中国数千年传统社会演变过程中所呈现的“新局面”,奠定了此后近1000年历史发展的基本格局。下列表述符合此观点的是

A .经济重心南移,国家财政主要依赖南方

B .开始分割宰相职权,皇帝总揽军政大权

C .抬高士人的地位,形成崇文抑武的局面

D .市民数量增加,散曲和杂剧兴起并流行

6.某朝宰相上奏说:“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以程子、朱晦庵(即朱熹)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此朝代应为

A .唐朝

B .北宋

C .元朝

D .清朝

7.下表为依据史料统计出的明朝中后期输入中国的白银数量。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此时中国向“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价格革命”,也不会出现一个西班牙帝国。 时间(年)

1571-1575 1576-1580 1581-1585 1586-1590 1591-1595

平均每年输入中国

41048 124050 187591 202453 218506 白银(单位千克)

对以上图文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①表格数据反映的是史实,学者观点属于历史解释

②学者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体现出“全球史”的视野

③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白银输入迅速增长,表明中国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明朝后期开始,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造成此现象的经济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繁荣B.明朝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D.印刷业的发展和文化知识的普及

9.右图为《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之一,展示了平叛过程中的某些重要场景,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等绘制后,由法兰西皇家艺术院制

成铜版画。此画的价值在于

①用绘画形式保存了诸多历史细节

②体现了当时中西艺术交流的成果

③揭示乾隆时设置军机处的必要性

④反映了清朝维护新疆统一的史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历史第3页(共18页)

10.关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林则徐解释为“器不良”“技不熟”。当代史学家陈旭麓则认为是“因社会落后而政治腐败,因政治腐败而武器陈旧”。对此不同认识解读准确的是

A.二者阶级立场相同,但观察角度不同所造成

B.林则徐作为鸦片战争的亲历者,认识更准确

C.林则徐的观点符合当时学习西方的认知水平

D.史家与事件无利害关系,结论不带主观因素

11.1899年,梁启超提出:“欲国家之独立,不可不谋增进国民之识力。欲增进国民之识力,不可不谋转变国民之思想。”下列属于戊戌变法的措施并在日后发挥此作用的是

A.编译《四洲志》B.首次派遣留学生

C.废除八股,改试策论D.京师设立大学堂

12.1904年,孙中山说:“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材料所说“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最有可能指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

13.共和制在中国的建立经历了曲折过程。下列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的是

A.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B.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C. 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

D. 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4.《青年杂志》第1卷宣告“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4年之后《新青年》第7卷则宣告“我们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影响此变化的重大事件是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历史第4页(共18页)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历史 第5页(共18页)

A .袁世凯复辟帝制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 .军阀割据的形成

D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5.著名抗战歌曲《延安颂》创作于1938年,右栏为

其部分歌词。关于这首歌的评述,准确的是

① 诞生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

② 反映出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③ 呼吁尽快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④ 激发了广大民众团结抗战的热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和陈毅率团访问非洲10国。之后,非洲38个国家中17个与

中国建交,非洲成为中国援助的中心。此外交活动带来的重大影响是

A .为新中国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争取到有利的国际环境

B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创造条件

C .标志着新中国冲破西方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

D .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7.右栏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1949-1978年的部分建设

成果。由此可以概括出该阶段成就的特点是

A .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B .基础建设走在世界的前列

C .自力更生,实现了工业化

D.国防高科技跃居世界首位

18.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下列事件排序准确的是

①宣布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设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

④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A.③①④②B.③①②④C.①③②④ D.③②④①

19.邓小平在谈到“一国两制”时,指出:“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香港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B.指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C.表明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D.强调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20.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202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这些成就表明

A.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已经初步奠定

B.民法典取代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D.中国的立法制度和司法制度正式确立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历史第6页(共18页)

21.雅典城邦的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但其召开与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可见,两国公民大会的相同点在于

A.都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B.都实现了多数人的民主

C.均符合柏拉图理想国模式

D.决策均不受到任何制约

22.对比下列两部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两位作家都用他们的民族语言创作②文艺复兴在欧洲得到了拓展

③作品都对未来的社会提出理论架构④作品都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3.1609年荷兰人在《海洋自由论》一书中提出“人人有权贸易”,“贸易自由”首次被宣告为国际交往的一项原则。此主张的实质是

A.巩固荷兰在地中海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B.挑战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上贸易霸权

C.组织贸易垄断公司与英国、法国抗衡

D.继承了启蒙运动倡导的天赋人权思想

24.17-19世纪,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欧美国家逐步建立起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其中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的是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历史第7页(共18页)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25.右图漫画创作于1831年,一群英国下议院议

员围绕在钱仓前,一边贪婪地从中取钱,一边

说:“选举制运行这么好,为什么要换掉它呢?

我们不需要改革……”此漫画意在

A.暗示公款源源不断地流进了议员的口袋

B.批判英国国王干涉下议院议员的选举

C.揭示对现行选举制度进行改革的迫切性

D .强调无产阶级应通过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26.2018年,日本发行了一套明治维新150周年纪念邮票,包括《东京汐留铁路馆蒸汽汽车等候图》《横滨邮局开业图》《欧洲管弦乐合奏图》等。推动以上景象出现的是

①殖产兴业政策②加强中央集权③文明开化政策④制定明治宪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建立,多国达成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由此产生的作用包括

①有利于维护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②强化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③加强了金融和贸易领域的国际间协调

④缩小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28.依据下方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大事,概括出这一时期美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历史第8页(共18页)

A.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美苏展开对话的同时,核战争风险激化

C.美国继续遏制苏联,双方军备竞赛升级

D.在苏联妥协的前提下,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29.1997年,69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签署了《基础电信协定》,电话、移动数据服务等电信市场相互开放,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通信成本。这表明

A. 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出现

B. 贸易关税的下降改变人们的生活

C. 经济全球化拓展到服务贸易领域

D. 跨国公司使各国的生产连成一体

3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现“黑色幽默派”,以嘲讽的态度表达对主流文化的不满,欧美“荒诞派”则力图反映实际的丑恶、虚无和人的不安,苏联和新中国文艺的内容则多反映革命和建设。20世纪下半期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呈现出

A.相互借鉴的特点B.趋同化的倾向

C.固守传统的趋势D.多样性的特征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历史第9页(共18页)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5分。

31.(9分)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材料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出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

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

②③

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

(1)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是中国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材料一中①②③代表的思想分别可以追溯到当时哪一学派?(3分)

材料二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历史第10页(共18页)

图1 图2 图3

图1:秦朝“书同文字”木方:多采用“某如故,更某”句式,对文字字形进行规范。

图2:日语的平假名和汉字对照表:公元前4世纪-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南亚地区。日语中的平假名几乎均由汉字演化而来。

图3:1871年徐寿翻译的《化学鉴原》:他根据元素的属性命名,例如固体金属元素用“金”字旁,再配一个与该元素西文第一音节近似的汉字,创造了“锌”“锰”等元素的中文名。他发明的命名方法沿用至今。

(2)依据材料二,分别概述3组图文资料反映的史实及其影响。(6分)

32.(16分)中国特色建党建军之路

材料一1937年,曾参加中共一大的董必武回忆:“我们决定制定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宣言,但是,党的这个最早的文件,我们一份也没有了。”

1956年,苏联把原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档案移交给中国。专家从中发现一份俄文本《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将其译成中文。董必武审阅后认为是“比较可靠的材料”。

1960年,有学者在某论文附录中发现打印的英文本《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论文写于1924年,作者为中共一大代表。经对照,英文本纲领与俄文本内容基本相同,第10条内容后均缺少第11条的序号和内容。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对《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的研究中体现出的史料搜集和辨析的方法。(4分)

要求:“史料搜集”和“史料辨析”两方面各举一例。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历史第11页(共18页)

(2)“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对此观点进行论述。(12分)

要求:观点正确,论述全面,史论结合。

33.(6分)“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材料在大学里,牛顿了解了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的成果,他相信开普勒提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历史第12页(共18页)

出的行星按一定轨道运行的理论,但为什么会这样运动?牛顿对此反复思考。

1665-1666年,牛顿为躲避瘟疫回到乡下。这两年他在物理、数学等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伽利略于17世纪初制造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1668年,牛顿制作了第一架反射望远镜。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它用数学表达方式,将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提出的零散理论加以科学整理,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牛顿的多半时间都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当时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的是以观察来验证科学概念的方法,而牛顿则将实验作为得出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他说:“我是柏拉图的朋友,我是亚里士多德的朋友,可我更好的朋友是真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从“继承与创新”关系的角度,阐释牛顿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原因。(6分)

要求:体现“关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4.(10分)1922年的热那亚会议

材料一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生存在疯狂仇视它的帝国主义列强的包围之中……有一种力量胜过任何一个跟我们敌对的政府和阶级的愿望、意志和决心,这种力量就是迫使他们走上同我们往来的道路的全世界的共同经济关系。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1921年)

材料二1922年4月, 28个欧洲国家参加的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召开。俄国代表团根据列宁制定的方针,开展外交活动。“俄国代表团到这里来的目的是为了和平……只要欧洲和全世界还处于新的战争威胁之下,任何旨在恢复经济的努力都是徒然的。俄国愿在‘互惠、平等和无条件相互承认’的基础上,与所有国家的贸易界、工业界建立务实的关系。……拥有不可计量的自然资源的欧洲最大的国家俄国,是能够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做出贡献的。……苏维埃政府决不接受任何奴役性协定。”会议期间,俄国与德国签订《拉巴洛条约》,两国按最惠国原则发展经贸关系,由此创立了和平合作的新型关系。

1924-1925年,英、意、挪、法、日等国先后与苏联建交。1923-1925年,苏联进口的机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历史第13页(共18页)

器和设备增加4倍,重工业物资增长9倍以上。

——摘编自《苏联简史》《苏维埃俄国出席热亚那会议的策略思想》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苏维埃俄国在热那亚会议上的外交活动。(10分)

要求:结构完整,角度全面准确,史论结合。

35.(14分)中外粮食的生产与储备

材料一唐朝前期,政府沿用隋朝的Array粮仓,并在洛阳附近营建大型国家粮仓。其

中含嘉仓规模最大,粮窖总数400个左右。

第160号粮窖还保存有一窖已炭化的谷子,

约50万斤。仓窖所储粮食主要是从华北地

区运来的租粟和江南地区运来的租糙米。

仓城设有专门管理机构,并有驻军守护。

地下储粮采用低温密封的科学原理。

——摘编自《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王恺考古文集》等

(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前期国家粮仓分布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概括当时国家粮仓得以大规模兴建的条件。(6分)

材料二世界各国农业机械化大事件一览表(部分)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历史第14页(共18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世界范围内农业机械化的大致历程。(6分)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2021.1第一部分(共15题,每题1.5分,共45分)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历史第15页(共18页)

第二部分(共5题,共55分)

31.(9分)

(1)①法家;②儒家;③道家。

(2)图1:秦朝统一规范文字字形;促进政令的传达和执行,有利于文化交流。

图2:公元前4世纪以后,汉字从中国传入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各国参照汉字创造本国文字,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图3:近代中国学者将汉字偏旁与化学元素西文名读音相结合创出新字;丰富汉字的字形和内涵,促进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

32.(16分)

(1)参考答案示例:

史料搜集方面,①从多种渠道获取相关史料。如访问参加中共一大的当事人,查阅当事人的文集等,查阅共产国际等机构保存的档案;或答从国内外范围搜集。②收集不同类型的史料。如董必武的口述史记录为口述史料,档案和论文所附录资料等为文献史料。

史料辨析方面,①“互证”的方法,如将文献史料给当事人证求,或将不同文献史料进行对比。②将文献史料给当事人求证,如将俄文本纲领送董必武审阅。

③将不同文献史料对比辨析,如将英文本纲领和俄文本进行比对。

(2) 参考答案示例:

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进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时期,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失败后,开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农村革命环境中,红四军党员成分主要是农民,存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会议确立“思想建党”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历史第16页(共18页)

的原则,以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党员,解决了如何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问题,提高了领导力。会议还强调进行社会调查,从国情出发决定斗争策略和方法,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红四军主体是农民,会议确立“政治建军”的原则,明确红军的性质是执行革命任务的政治集团,不同于旧军阀;会议重申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解决了如何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提高了战斗力。红军积极投入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得到群众的拥护,队伍迅速壮大。

总之,古田会议具有重大意义,此后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33.(6分)

牛顿融合了伽利略等人的成果,加以科学整理,形成经典力学体系,他还在光学、数学等领域取得重要发现。牛顿继承前人用实验研究科学的方法,严肃的科学态度与勤奋的探索精神相结合,并重视实验和理性化思维方式。其伟大发现及采用的科学方法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基础,也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科学基础,因此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34.(10分)参考答案示例:

苏俄在热那亚会议上宣布愿意在平等互惠基础上与各国开展经济合作,并突破列强包围与德国签约发展经贸关系。

一方面,当时苏俄面临濒临崩溃的经济状况和险峻的国际形势,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为争取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列宁提出不同制度国家和平并存的思想,以资源和市场为吸引力,谋求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另一方面,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有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强烈需求,二者有合作的可能性。

在热那亚会议上,苏俄拒绝奴役性协定,捍卫国家利益和尊严。同时,列宁从国家利益出发,搁置争议,抓住与西方国家的利益交汇点——发展经济,打开和平合作的新局面,引进所需物资和机器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总之,苏俄在热那亚会议上的外交活动,是社会主义国家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一个成功案例,体现出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其思路与原则为今天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提供了借鉴。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历史第17页(共18页)

35.(14分)

(1)特点:临黄河或大运河;集中在政治经济中心附近。

条件:农耕技术和工具的改进提高了粮食产量;江南成为粮食重要生产地;大运河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掌握了低温密封的科学原理,储粮技术提高;制定有粮仓管理制度;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赋税来源较为稳定。

(2)历程:工业革命后,农业生产上开始使用畜力牵引的农业机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采用内燃机驱动的农业机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泛使用更先进的农业机器,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农业机械化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历史第18页(共18页)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第2套真题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诸子百家纷纷提出了治国思想。下列选项属于道家提出的是() A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 .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垂死而不远徙” C .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 D .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2. 据成书于西汉的《史记》等文献记载,秦二世是靠矫诏篡位当上皇帝的。考古学家在一枚秦代竹简上发现,秦二世称“朕奉遗诏”继位,这一说法得到了记载秦始皇临终前遗言的西汉初竹书《赵正书》的印证。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史记》关于秦朝的记载不可靠 B . 所有文献记载的历史都不是信史 C . 只有考古发现的材料才是可靠的 D . 考古发现能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 3. 历史学家钱穆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下列选项中,能为其提供证据的是() ①汉朝丞相位高权重,为“百官之首”

②汉武帝设立中朝,首长制得到加强 ③唐朝三省长官集体议事,相权分散 ④从首长制到委员制,皇权得到加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4. 梁启超评价我国古代一位改革家的改革时说:他推行的一些措施与近代西方的一些方法极其类似。其中某项措施“颇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某项措施“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他评价的是() A . 商鞅变法 B .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 庆历新政 D . 王安石变法 5. 下表是某学者对明朝通俗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变异”研究的部分成果。其内容表现了明朝社会生活的“变异”主要是受到() 社会价值观 “重利趋商”成为社会潮流,将商人视为“智杰”“豪杰”。 生活消费方式 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剧烈变化,呈现“奢华”“逾制”的特点。 伦理道德观 对金钱、物欲的强烈追求,使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A .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 . 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C . 新引进农作物的影响 D . 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6. 以下《清朝前期的疆域图》中,其中四个序号代表四个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2019-2020】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练习一模试题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2019-2020】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练习一模试 题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史学家钱穆论述:“从前的阡陌是很宽的,但后来阡陌被侵入而破 坏后,即是所谓‘赋 税平’……按照亩数多少而收税。”在这一过程中 A.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普及 B.贵族土地占有得以巩固 C.土地私有制度逐渐形成 D.个体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13.西汉陆贾说:“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筑长城于戎 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吸取这一教训,西汉的做法是 A.奉行儒学,以德治民 B.封诸侯王,因俗而治 C.设中朝官,强化君权 D.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14.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 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 郡望。这说明了 A.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 B.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 阀士族衰落 C.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D.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 荫袭的家族 15.从明代中期开始,民间的图书编纂出版事业出现了一个高潮,包括 历史在内的各个学术领域名著不断。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可能是

A.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B.杂剧散曲等市民文学兴盛 C.官府放松了思想控制 D.明清之际思想启蒙的影响 16.“自边徼犬牙万里之远,皆上所自制命。一郡之内,兵一官也, 财一官也(兵权和财权分别有专官掌控),彼监此临,互无统属。” 材料描述的局面应当是 A.秦朝普遍推行郡县制度 B.唐朝建立起大一统政权 C.北宋解决地方割据问题 D.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17. 表3 晚清时期各区域城市化水平(%) ①政治治中心周边城市化水平最高②自然环境因素制约城市化水平 ③近代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④开埠通商促进城市化水平提 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在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上书要求设立制度局,“将旧制新政斟酌 其宜,草定章程”,然后交由有关部门实行。这一要求遭到群臣反对,有军机大臣扬言:“开制度局,是废我军机也,我宁忤旨而已,必不 可开。”此事最终不了了之。这反映了 A.维新变法运动顺利发展 B.变法遭到守旧势力反对 C.军机处权力被彻底废除 D.机构重叠加剧财政负担

扬州市2017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正式稿)

扬州市2017届高三历史期中测试 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晋两国,为了对付共同的对手楚国,打破了“同姓不婚”的基本原则,实行联姻。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A.统治秩序崩溃 B.分封制走向瓦解 C.王室日趋衰微 D.宗法制受到冲击 2.《大明一统志》中提到元朝“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当时人们认为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往来文书也用对等的“咨文”。据此能够看出 A.行省是中书省派出机构 B.行省制强化了地方权力 C.行省机构设置和运行的方法 D.行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3.对于古代中国的某一制度创新,美国人史皮尔曾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

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4.下列所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 ②“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③“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 钢。” ④“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A. ③④①② B. ③②④①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③② 5.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A.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 B.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 C.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 D.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 6.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说,“过去的中西关系,一切操之于中国,今后是几乎事事由人;过去是中国不以平等待人,……现在及今后反以不平等对待中国了。”造成这一转折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兴办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水师,在近代中国海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福建马尾船厂曾因船政大臣沈葆桢的瞎指挥而造出了一批商船不像商船、兵船不像兵船的“怪船”,在实际海战中,这些船只“被敌炮轰、洞穿,至十一船同时漂没”。材料直接反映了 A.晚清政府统治黑暗 B.封建管理体系落后 C.中国封建制度腐朽 D.中国官员思想保守 8.1919年6月,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女子沈佩贞致函国会,陈述了她与议员魏肇文的婚姻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69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回答第1~3题: 1.儒家思想体系所包含的优秀思想不包括 A、以德治国 B、依法治国 C、轻徭薄赋 D、和谐社会 【解析】B。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B属于法家思想。 2.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开始改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 B、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 C、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D、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各个方面 【解析】A。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早在秦朝“焚书坑儒”时期开始得到改变。3.下列历史人物,将自己的思想活动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有 ①葛洪②李贽 ③洪秀全④康有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C。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否定孔子权威;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4.下列对秦汉时期匈奴族社会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韩邪单于统一了北方草原

B 、在西汉时期内部出现过混战与分裂 C 、经过西汉的三次重大打击之后,再也不对汉朝构成威胁 D 、西汉时期威胁西域,东汉时期不构成对西域的威胁 【解析】B 。A 错误:统一北方草原的是冒顿单于;C 错误:此后,双方争夺的重点转移到西部,东汉时期仍然威胁东汉的中原、河西以及西域;D 错误:东汉初年汉朝无力顾及西域,西域各国重新被匈奴控制。 5.2006年6月10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我国现存的石窟艺术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并留下的文化瑰宝,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 、秦汉时期开始修造 B 、云冈石窟佛像具有中原文化的特征 C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D 、最精美的作品大多是佛教特别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 【解析】C 。A 错误:魏晋以后,随着佛教广泛传播开始建造;B 错误:是典型的胡人形象,洛阳的龙门石窟佛像才具有中原文化特征;D 错误:大多是隋唐时期作品。 6.王安石变法规定,进士科专考 A 、明经诸科 B 、诗赋 C 、经义和时务策 D 、律令和断案 【解析】C 。基础知识再认再现的考查。王安石变法废除 了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设明法科,专考律令 和断案等 7.下图反映了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是 A 、引进的高产农作物逐渐取代传统的农作物 B 、棉花的种植区域在明朝中后期进一步扩大 C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D 、农业的进步促进了具有专门职能城市的发展 【解析】C 。A 不符合实际情况;B 项不对,该图反映的 是贸易场景,而不是生产场景;该图与D 项中城市的发展无关,所以答案应该体现出农业生产与贸易的关系。 8.明清时期,促进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①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②政局相对比较稳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③抗击的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④粉碎了各种分裂势力的活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C 。根据明清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条件及其作用进行分析。③错误:其间抗击的日本倭寇、沙皇俄国等不是资本主义列强。 9.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下列属于从树上“摇撼下来的果子”有 A.美国公使进驻北京 B.江苏的南京、苏州和镇江开辟为通商口岸 C.允许美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D.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通商口岸“巡查贸易” 【解析】A 。从树上“摇撼下来的果子”指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美国从中渔利或通过片面棉花图·收贩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历史4月期中练习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历史4月期中练习(一模)试题(含解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董仲舒“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此后西汉形成了据《春秋》经文断狱的风气。《春秋》所体现的“原心(主观动机)定罪”“论心定罪”的原则被视为圣人之道,为断狱的最高准则。这说明 A. 儒家的论述取代了法律条文 B. 儒家思想与法律制度相结合 C. 古代法律制度开始建立起来 D. 心学理论成为司法基本原则 【答案】B 【解析】 【详解】汉代以来的“引经决狱”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影响到司法决断,这体现了儒家思想与法律制度相结合,故B项正确;“引经决狱”是用儒家思想解释法律条文。不是取代,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故C项错误;心学理论出现于南宋,故D项错误。 2.学界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的制瓷业特点。两者的兴盛时代不一致,邢窑白瓷主要繁荣时期是初唐和盛唐,安史之乱后衰落;而越窑青瓷的兴盛则在中晚唐。这一现象说明 A. 社会动乱阻断南北交流 B. 北方地区手工业的全面衰退 C. 南方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D. 休养生息政策利于经济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唐代邢窑白瓷在安史之乱后衰落,越窑青瓷代之而兴盛,这一变化和经济重心南移有密切关系,故C项正确;社会动乱影响了南北交流,但不是阻断,

故A项错误;B项错在“全面衰退”,不符合史实,故错误;休养生息政策是在唐初,故D项错误。 3.宋末元初时人周密在追忆南宋都城杭州时说:“都民素骄,非惟风俗所致,盖生长辇下,势使之然……雪降则有雪寒钱,久雨久晴则又有赈恤钱米……病者则有施药局,童幼不能自育者则有慈幼局,贫而无依者则有养济院,死而无验者则有漏泽园。民生何其幸欤。”这表明宋朝 A. 朝廷采取多种手段缓和社会矛盾 B. 城乡普遍建立社会救济保障体系 C. 地主阶级剥削导致贫富分化严重 D. 积贫积弱的局面得到彻底的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南宋都城杭州的市民“雪降则有雪寒钱,久雨久晴则又有赈恤钱米……病者则有施药局,童幼不能自育者则有慈幼局,贫而无依者则有养济院,死而无验者则有漏泽园”,这说明南宋重视都城民众的民生问题,采取多种手段来缓和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的是南宋都城的社会救济保障体系,故B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贫富分化严重,故C项错误;两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故D项错误。 4.清承明制,仍设内阁,“凡承宣谕旨”,皆由内阁“传知各衙门抄录遵行”,而有关兵刑钱粮、地方民务以及官员的升迁、调任等文书,皆由内阁票拟,经皇帝裁定批红后交各部办理。这说明清朝内阁 A. 奏章票拟,掌握最高决策大权 B. 设于宫中,有分散相权的作用 C. 地位尊崇,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D. 上传下达,帮助皇帝监察百官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凡承宣谕旨’,皆由内阁‘传知各衙门抄录遵行’,而有关兵刑

2021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历史试题 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道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周初封康叔到殷墟,周公指示其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采用殷商原来的制度,按周法分配耕地)。但是封唐叔到戎人居住的夏墟,却指示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说明 A.国家顶层政治设计受到忽视 B.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削弱 C.统治者治国策略具有灵活性 D.重视法律规范主张明德慎罚 2.秦朝统一后,对原属燕国的辽西走廊和辽东地区采取设置郡县、开辟交通等措施,这与其统治中原内地的措施并无不同,且是同时进行的,增修燕之北长城与修筑北方的长城也没有区别。这些措施的施行意在 A.强化国家文化认同 B.建立大一统的国家 C.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D.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3.下图为西汉初年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对比统计图表中中央和王国所管辖的郡和人口数,可以得出的推论是西汉初年 A.中央辖郡政治地位高于诸侯国 B.中央政府完全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C.统治者不赞成实行中央集权制 D.中央辖区经济发展高于王国辖区 4.元朝中书省常批评各地方行省官员,说他们“不详事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要求“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这说明元代 A.中书省与行中书省平等并立 B.中央注重发挥地方的自主性 C.中央与地方矛盾呈现激化趋势 D.地方行省的独立性日渐增强 5.明万历中后期,皇帝长期怠政,内阁缺员也不及时补缺,此时的内阁已经“无可为之事”,有抱负的内阁成员以乞休的方式保其志节,然而对此皇帝也“不允所辞”。这反映了明代内阁 A.对皇权具有依附性 B.辅佐功能无法发挥 C.权力大小极不稳定 D.较少参与政治决策 6.下表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的部分情况。据表中信息可知汉代 记述出处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高三期末考试 历史 说明:本试卷分第工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将第1卷各题所选答案字母涂抹在答题卡上。第工卷可不上交。 第工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自秦创立后,在我国延续了二千多年,成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回答1-4题。 1.我国最早设立乡级行政机构是在 A.西周B.秦C.西汉D.东汉 2.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之一。下列哪些举措是为了分割相权? ①秦设御史大夫②唐设三省六部③北宋设参知政事④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以下法津主张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的是 A.《法律》B.《秦津》C.《唐律》D.《大明律》 4.为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一些朝代统冶者采取兵将分离的办法。下列哪些措施采取了这一方法? ①府兵制②募兵制③更戍法④将兵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社会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回答5—8题。 5.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变法。下列变法措施,发生在山东境内的是 ①尽地力之教②相地而衰征③初税亩④为田开阡陌封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最后使用五铢钱的皇帝是 A.汉武帝B.隋炀帝C.唐高祖D.唐太宗 7.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了秘色瓷。唐代秘色瓷主要产自 A.邢州B.越州C.宣州D.益州 8.下列我国古代赋税制度中,哪些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①租庸调制②两税法③一条鞭法④摊丁人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从鸦片争战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侵略中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回答9-12题。 9.我们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当时主要是指 A.割香港岛给英国B.开放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 C.协定关税D.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进行贸易活动 10.清朝同治年间,一位美国商人来华,这时他享有的特权有 ①他可以到安徽黄山观光旅游②他在中国触犯了中国法律可以不受中国官员的审判③可在汉口租赁土地④可在重庆开设工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1.《马关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当时列强侵略意图的一项是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真题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 马克思在称赞巴黎公社的领导者时说:“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他们“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牍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对以上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 .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B . 说明公社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与民主作风 C . 表明国家政权机关已变为“社会公仆” D . 体现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2. 在西周分封制下,被嫡长子继承制排除在王位继承以外的众王子弟,获得了新建诸侯国的权力,更得到一般宗族子弟绝不会出现的各种政治特权。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 A . 强化了王室间的血缘纽带 B . 推动了王室宗族迅速分化 C . 有效缓和了各诸侯国矛盾 D . 实现了地方对中央的拱卫 3. 1938年,布哈林(当时任共产国际技委会主席)在中共六大上说,红军应该“分散到各个地力经相当的时间,再转一个地方,到这个地力在一些时间。杀一杀土豪劣绅,吃一吃饭,喝一喝鸡汤,再到另一个地方,照样杀土豪吃鸡,过了相当时向再前进”这说明布哈林() A . 要求重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的建设 B . 指明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 C . 认识到动员农民阶级力量的重要性 D . 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4. 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都曾大规模对外扩张,在此过程中,罗马不断扩大公民权

的授予范围,而雅典则严格将公民资格限制在雅典本地居民范围内。这种差异() A . 是罗马扩张迅速的根本原因 B . 促使罗马帝国进一步完善法律建设 C . 保障了雅典公民的紧密团结 D . 使罗马公民的权利比雅典更加广泛 5.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了外事裁判官,裁判官审案时从罗马古老的“信义”观念出发,认为无论是罗马人还是异邦人出于善意的行为都应该且能够得到保护,确立并认可了一系列新的契约法律关系。罗马法的这一发展() A . 树立了各民族间的交易法则 B . 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 . 说明当时民族矛盾日渐消失 D . 对私产作出了合法保护 6. 15世纪末16世纪初,罗马教会加强了对德意志的掠夺。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达到30万古尔登(货币单位),相当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每年税收额的20倍。德意志成为教会榨取最严重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 . 德意志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 . 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 C . 德意志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 D . 德意志缺乏统一的中央集权 7. “延安县中四乡在进行普选运动时,在两个村里,有个别群众提出一个地主当乡长,因他识字。当时该乡的群众知道他表现不好,都不愿选举他。大家主张要选能代表群众利益的人当乡长,不要以识字多少为原则。结果地主落了选。”材料所述现象() A . 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 . 反映出地主不受农民欢迎 C . 反映当地群众已经有了民主的意识 D . 证明延安实行了普选的民主选举制度 8. 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三条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养甫、谌小岑出面,通过翦伯赞、吕振羽与中国共产党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国共产党驻共产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试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的是 A.武王克商 B.平王东迁 C.王室衰微 D.诸侯争霸 2.确定以下地图所反映的年代顺序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④③ 3.《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yù,卖)”。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 A.夏商时期至西周时期 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 C.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 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 4.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

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A.有教无类 B.学在官府 C.私学兴起 D.百家争鸣 5.《史记》载:“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孟子发扬孔子思想提出的主张是A.民贵君轻 B.人定胜天 C.克已复礼 D.仁者爱人 6.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以下各项与李白诗句相关的是 A.“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尚)农除末,黔首是富” B.“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 C.“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D.“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 7.秦朝的文化政策,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分封行郡县”,加强了中央集权 B.“一法度衡石丈尺”,促进经济发展 C.“禁毁诗书,以吏为师”,统一思想 D.“书同文字”,提升了民族的认同感 8.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惠至渥(wò,优厚)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由此,贾谊建议汉文帝 A.实行“推恩令” B.巩固汉初分封的格局 C.削弱地方封国势力 D.实行郡县制加强集权 9.北魏的统治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分配北方无主土地恢复小农经济 B.刊印《齐民要术》推广生产经验 C.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兴修水利工程 D.创制翻车以提高农业灌溉的效率 10.唐太宗曾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为此,唐太宗 A.选用廉吏,“不避亲仇” B.科举选官,“咸尽其才” C.轻徭薄赋,“宽仁慎刑” D.对北方民族,“爱之如一” 11.下表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 12.“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2.“分封制是建立在方国联合体上的血缘性国家,秦以后才是地缘性(即民族性)国家。”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最高统治者的行政权力不同 B.地方行政的组织方式不同 C.能够直接统治的区域不同 D.选拔官员的途径不同 3.“有一湖南籍书生,在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气概和抱负,潜心著述。这位士人是 A.黄宗羲 B.王夫之 C.魏源 D.曾国藩 4.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 )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5.“如果没有海湾战争,中国军队就不会这么快清醒,可以说海湾战争是我国军事变革的分

水岭,其意义不亚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海湾战争对我国军事变革最大的启示在于 A.全新的战争观念 B.先进的军事装备 C.落后就要挨打 D.多国部队的阵容 6.美国一大学教授编写的关于马克思的历史剧中有这样的台词:“他们都宣布我的思想死了。”“他们不觉得奇怪吗——有必要一次又一次地宣布我的思想死了吗?不断宣布一种思想已死了。不正可以证明这种宣布的虚妄吗?”台词中提到的“思想”是 A.马克思在继承和批判前人相关思想基础上创立起来的 B.标志着马克思已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C.主要体现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 D.科学指导了国际工人运动,使国际共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7.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8. 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的依据是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很本改变,人民当家做主 C.中国开始进入社会土义初级阶段 D.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9.“世俗的政治活跃分子——(最初)还不是别有用心的政治统治者,而是普通的小康家庭——接受了改革者的抗议,把它视为自己的信条,并团结起来给统治者施压。”这段话()A.揭示宗教改革本质 B.诠释宗教改革原因 C.鼓舞宗教改革热情 D.冲击世俗权力阻碍 10.《梦梁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据所学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 (22)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23 这一变革将把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内讧和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连根铲除并彻底消灭。将以合乎理想的社会制度来代替它……创立这一制度可以用说服的办法,使政府相信这一制度的原则完全是真理。 ——欧文《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或走向理性的社会》 1.之所以出现以上材料中的思想,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进行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B.工人阶级的壮大 C.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D.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家的启蒙 2.1824年,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的制度。然而,这些“公社”不久就瓦解了。其根本原因是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同一天下午他们打进了一家在桑尔附近的大工厂,……工人们掏毁了价值一万镑的成套机器,……他们不仅是要掏毁这几个地方的机器,他们还要准备去掏毁全英国的机器。 ——摘自《兰开夏事件(当事人的通信)》3.材料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斗争处于什么阶段? A.经济目标为主的自发斗争B.政治目标为主的自觉斗争 C.无斗争目标的盲目阶段 D.有科学的指导思想指导的经济斗争 4.在认识根源方面,出现这种斗争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认识到贫困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B.早期空想主义思想家的有力指导 C.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指导 D.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所以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义务,工人们似乎已经采取了这一点,因为运动已在英、德、法几国都同时活跃起来,并且同时采取了从政治上改组工人的政党的步骤。 ——摘自《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 5.19世纪中期,无产阶级提出了“夺权”的主张,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A.马克思主义诞生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工人阶级掌握了强大的武装 C.和平争取民主的努力证明行不通 D.国际间的无产阶级联合到达一个新的阶段 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1870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1848年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D.1864年第一国际的成立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从19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但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都失败了。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会到来,无产阶级终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到“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7.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阶级斗争的推动力量 C.革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及时调整 D.无产阶级的解放要靠自己的斗争 8.上图是我国为纪念国际上某一重大事件发行的一枚邮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邮票的发行时间为 A.1990年B.1991年 C.1992年 D.1993年

济南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济南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孝经》只有388个不同的文字,所有的文字都平淡无奇,但它却成为汉代学者首先要掌握的经典,其所提倡的理念也成为行事正确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 A、孝成为普遍接受的伦理道德 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孝经》的地位超过“五经” D、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3.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 B、玄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 D、思想文化领域碰撞交融 4.《大医精诚》出自《千金方》,是历代医者的必读文献。其中提到:“凡大医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这言论 A、反映了理学思想影响加深 B、强调医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C、标志着中医学理论的成熟 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 5.《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 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 C、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 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6.《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天子之子不皆贤,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2060242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为I卷(选择题)和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48分) 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西周分封诸侯,在武王时期即已开始,大规模分封在成王和其子康王时期。康王之后,分封机会减少,太子以外的各子多留在朝中为卿、大夫。这反映康王之后的西周 A.宗法血缘纽带更加牢固 B.分封制度日益走向瓦解 C.王室成员受到严密防范 D.嫡庶长幼地位依然有别 2.《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A. 工艺分工日益精细 B. 产品种类非常丰富 C. 地域特色较为明显 D . 生产管理特别严格 3.东汉中后期,皇帝早卒者较多,嗣君年幼,外戚得以擅权;至嗣君成年,则依靠亲信宦官翦除外戚实力,宦官专权局面随之而起。由此,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出现。这主要是由于A.君主专制体制得到加强 B.外朝官僚机构作用弱化 C.君主软弱权臣有机可乘 D.豪强大族左右政治局势 4.武则天在其身后的千余年间,主要是受批判和责难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她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建国后,史家对其评价有褒有贬,但是一分为二的分析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同,由此可知,历史人物的研究 A.视角不同导致结论有别B.时间愈久真相愈加清晰 C.观点越多越易达成共识D.需要迎合特定政治要求 5.宋代官员的选任,有科举取士、恩荫补官、学校考选、吏员出职、杂色补官以及摄官转正等途径。当时多数官员是以科举和恩荫补官入仕,其中又以后者居多,相对于进士出身者,这些人被认为“无出身”,在任官升迁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少有能跻身高层者。这表明,宋代选官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50道,共50分。材料题3组,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涉及。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考试着重从能力提升角度下手进行命题。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单靠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最主流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从命题来源来讲,本次期中考试主要选取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结合一轮复习特点加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高考真题部分重点选取全国卷和天津卷的经典题目组成,辅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份的题目,其主要用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这次考试熟悉天津高考的命题特点,同时把握全国整体高考历史思维的大方向,做到一定程度的难易结合。同时着重挑选对文本解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材料分析题,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情景来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尽可能让学生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的整合与呼应。 二、学生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如图所示: 分析:与以往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一方面较之过往考试,本次考试总体难度有所增加,结合

海淀区2019届高三期中历史试题及答案(官方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历史 2018.11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西周时期,政府设有专门的官职“媒氏”,督促男女婚嫁,并且规定男子最晚30岁娶妻,女子最晚20岁出嫁。政府如此规定的目的是 A.鼓励婚姻自由 B.促进人口增长 C.加强基层控制 D.实行重农抑商2.春秋争霸战争期间,山东诸小国为齐国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国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国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国所并。这一历史进程造成了 A.县制普遍取代封邑 B.世卿世禄制被废除 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D.区域性的局部统一 3.商鞅曾向秦孝公建议:招揽三晋农民归附秦国耕种,免除他们三代的徭役,不服兵役;开垦山坡、洼湿之地,十年不收赋税。这一建议的意图是 A.打击贵族势力 B.增强经济实力 C.贯彻仁政思想 D.扩展秦国疆域 4.《史记·河渠书》对中国古代某水利工程记载道: “渠就,用注填阏(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 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 卒并诸侯。”此水利工程位于右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5.《孟子》云:“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据此可知孟子主张 A.克己复礼以稳定社会 B.以严刑峻法维护统治 C.保证农民的土地财产 D.以礼仪彰显人的善性 6.史书记载,秦的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学者认为“副”在古代有剖开、分割之意,据此意解“副丞相”者,有分割丞相权力的作用。该学者认为,设置御史大夫的目的为 A.制约丞相权力,维护君主专制 B.强化思想控制,防止地方分权 C.扩大丞相权力,提高行政效率 D.担任侍从顾问,协助批阅奏章7.《汉书·高帝纪》载,刘邦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免除)徭戍。以十月赐酒肉”。这一举措表明 A.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B.注重推行道德教化 C.官府建立养老机制 D.统治思想转向有为 8.中国古代有立法保护耕牛的传统,秦汉时期皆立法严禁杀牛,魏晋南北朝时规定“非宗庙社稷之祭不得杀牛,犯者皆死”。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宗法制度尚存 B.注重保护生态平衡 C.农业受到官府重视 D.立法过于严苛细密 9.汉高祖刘邦之后,开始“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惠帝时,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 版新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 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5.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 正规化、政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 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 26.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 A.尊重社会契约 B.强调商业道德 C.保护居民财产 D.遵循市场机制 27.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1882-1907 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28.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联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 院议员通常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 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 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29.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 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历史2015.1 本试题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后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法俄革命之比较》B.《庶民的胜利》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最早刊于1927年3月5日出版的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刊物《战士》周报。此时中国的时局是() A.国共开始合作,黄埔军校建立B.北伐胜利进军,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C.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D.中国共产党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3.周恩来说:“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这句话中的“起义”是指()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百色起义D.广州起义4.下列两幅地图反映的战争态势分别属于抗日战争的() A.防御阶段;防御阶段B.防御阶段;相持阶段C.相持阶段;相持阶段D.相持阶段;反攻阶段 5.为下表加一个相符的主题,方框内应该填写() A.中国坚持长期抗战提高了国际地位B.中国在抗战中参加各国际组织的活动 C.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D.中国赢得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6.历史地图承载了丰富的信息。图3所反映的是()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B.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C.战略决战全面展开D.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7.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 A.建立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B.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C.制定国民经济恢复的方针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8.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这一法规的实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①推动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②有利于新中国的工业建设③加速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④能够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9.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外交领域的进展表现在() A.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B.推行外交“三大政策” C.步入世界外交舞台D.积极参加“不结盟运动” 10.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从1961年起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的对象是() A.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D.国民经济各部门失调的比例关系 11.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1956—1966)的科技成就有() A.成功研制出“银河”1号巨型计算机B.杂交水稻——“南优”2号选育成功 C.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1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是因为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①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原则②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③系统纠正了“文革”错误④推动教育战线的全面拨乱反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